時間:2023-05-29 18:20: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學三年級寫景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三年級學生 寫作能力 詞句片段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9-262-01
一、問題的提出
三年級學生初入作文課堂,在學會說話寫話的基礎上剛開始練習寫作文,存在許多問題,總的來說還是主要歸于“不知道怎么寫,寫些什么”。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集中反映,也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訓練學生運用書面語言表達內心感情的手段。因此,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思考的問題。
小學三年級的作文教學強調用詞造句的規范性、謀篇布局的合理性,這是作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寫作的基礎。
二、詞句是文章的必備建材
1、重視詞語的理解與運用。三年級學生已擁有一定的詞匯量,若新的詞語沒理解就進入學生的詞語庫,很容易與已學詞語發生混淆,出現寫作時亂用詞語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遇到難以理解或詞義容易混淆的詞語時,教師一定要深入淺出,形象具體地將詞語講清楚,經常運用,才能鞏固消化。練習運用的方法多種多樣:如用辨析比較的方法理解詞義、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利用工具書理解詞義、通過歸類,積累詞語等。鞏固詞語的方法也很多:選詞填空,詞語搭配,口語書面造句式練習,給定詞語,練寫短文等。
2、重視句子教學。訓練學生語言連貫的表達能力,是句子教學的重要方面。針對這一問題,經常做的練習:出示一段打亂句子順序的話,學生根據理解,整理通順后讀一讀;運用文中的重點詞造句;模仿一定的句式寫句子等等。
標點能幫助我們確切地表達書面語言的意思,在教學句子的同時,讓學生正確掌握基本標點符號的運用,養成加標點的習慣。
三、學會觀察,為寫作提供感官材料
1、有序觀察,使寫作更有條理。學生在觀察事物時,往往沒有頭緒,導致寫作無從下手。這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將觀察進行分解,讓學生懂得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然后再進行綜合,從而得出完整的事物形象。例如:在學《我們的民族小學》時,適時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位順序觀察插圖。操場上,樹枝搖曳,小鳥歌唱,蝴蝶飛舞,猴子嬉戲;教室里,孩子們在快樂地學習,傳出朗朗書聲,一幅快樂和諧的畫面。學生通過有序的觀察,思維得以展開,寫作條理性也會得到提高。
2、重點觀察,使寫作更加周到。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水平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教學設計必須符合其發展狀況,對需要有一定深度的觀察內容應抓住重點,由淺入深。如在一次聽音作文中,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聽到的各種不同的聲音及背景音樂進行聯想寫一則故事。如果只讓學生泛泛而聽,很可能難以寫出動人的故事。所以教師分三遍給學生聽,每次聽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遍,只要求辨別錄音里的各種聲音;第二遍,尋找這些不同聲音之間的聯系,發揮相象;第三遍,想象一個故事,根據這些聲音安排故事重點,并確定故事基本結構。聽音作文的設計使學生思維更周到,對學生接下來融入音樂、創作故事產生了極大的幫助。
四、模仿讓作文不再是難事
1、局部模仿范文――點仿。點仿比較適合在三年級學生。三年級學生思維廣度和思維周到性還不完善,要進行全篇仿寫是比較困難的,局部模仿適于他們的思維發展水平。局部模仿,主要包括句式表達、段落構成、開頭結尾、過渡照應、抒情聯想等。有些課文中的片斷,或是總起分述,或是分述總結,或是空間敘述清楚,或是細節描寫形象。像這樣在寫法上獨具特點的片段,就可以作為模仿的“點”進行訓練。仿寫時,教師必須細致告訴學生這種片段在寫法上的規律,使學生有規可徇,有例可仿。比如,要訓練學生用總分方式寫話,其規律是:①總起句位于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間的關系大都是并列的或連貫的。三年級課本中,除了總分段式外,還有并列、因果、方位順序、時間順序等方式。教師應及時抓住各種典型段落分層次、按計劃地進行模仿訓練。
2、整體模仿范文――全仿。全仿比較適合四年級學生。在三年級點仿那么多片斷的基礎上,學生已積累不少技巧,這時可以將這些技巧融合在一起進行整篇文章的模仿。如寫《我愛故鄉的山水》,可全面模仿《桂林山水》:以總分總的構段方式來安排全文,按一定順序觀察和描寫每一個觀察點的景物,在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同時展開聯想、抒發感情,在句式表達上要求運用比喻、排比等手法。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我的暑假輔導班一共有7個同學,有一個三年級的一個四年級的三個五年級的還有一個六年級的。聽起來有點混亂,剛開始我也很頭疼,這要讓我怎么教呢?畢竟他們的知識基礎不一樣接受能力也不一樣,但都是親戚受他們家長所托又不好拒絕,所以就先硬著頭皮答應下來,想著走一步算一步吧。
先說說我這個輔導班的大致情況吧。教師一名就是本人。大二畢業專業是小學教育方向是語文和英語。學生7名,年齡不等。上課時間七月十日至八月二十六日,期間有假期。上課時間是下午兩點至五點。教學內容1.幫助他們完成暑假家庭作業2.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的數學語文英語。
剛開始的一個周我要求他們把各自的暑假作業拿來寫。先是自己寫遇到不會的問題可以問老師。寫完當天我布置的任務后拿來給我檢查如果有錯誤的再教他們改過來。他們基本上每人都有一本40來頁的暑假作業高年級的還有15篇日記。通過輔導他們寫暑假作業我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從共同特點來說就是
1.現在的小孩 都有點喜歡偷懶,比如說造句吧,他們會挑最簡單的來造,句子很短,很少用形容此更別說成語。
2.他們的漢語拼音都不是很好,很多都拼錯甚至不會拼。
3.在語文的閱讀方面也比較薄弱,一個是閱讀速度慢,不理解文章思想,不會概括表達自己的看法,往往是閱讀題他們最頭疼。
4.數學方面最大問題就是馬虎,計算題往往是因為馬虎而算錯了,應用題他們是不理解題目,還有他們反映說最頭疼的是判斷題。
5. 幾個五年級的同學有相互抄襲的嫌疑,因為錯的地方都一樣,真是汗顏吖。
這一環節能夠如期的完成了,我用七天時間讓他們把一個暑假的作業全部寫完,現在想想是不是有點殘忍呢、呵呵。而且慚愧的是有的題目把我難倒啦。因為有的知識點好久不用就忘記啦并且現在小學教材也出現一些新的知識點比如什么叫素數什么叫合數,通過這幾天的相處我對學生的性格特點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從最小的同學說起吧,這孩子家長比較嚴厲所以很聽話并且很多問題往往我一點他就會了,這樣的學生教起來比較輕松。四年級的小侄子最令我頭疼,喜歡開小差,不喜歡動腦筋,這孩子去年暑假我也輔導過了比較貪玩,在數學方面不太靈光,或許是因為不愛動腦筋比較懶,他媽媽跟我說我輔導他一個假期后回學校老師都說他有了很大的進步,他媽媽很開心,所以這個暑假又送來了。另外幾個女生是高年級的所以都比較聽話。
第二期工程開始了,小同學還真不是一般的熱情吖,給我提供黑板粉筆電腦學習機及步步高點讀機。
因為考慮到他們的年齡不同,我決定先教一些他們都沒有接觸過的并且很實用的知識第二周的數學課我教會了他們
1.十幾乘十幾:
口訣:頭乘頭,尾加尾,尾乘尾。
例:12×14=?
解: 1×1=1
2+4=6
2×4=8
12×14=168
注:個位相乘,不夠兩位數要用0占位。
2.頭相同,尾互補(尾相加等于10):
口訣:一個頭加1后,頭乘頭,尾乘尾。
例:23×27=?
解:2+1=3
2×3=6
3×7=21
23×27=621
注:個位相乘,不夠兩位數要用0占位。
3.第一個乘數互補,另一個乘數數字相同:
口訣:一個頭加1后,頭乘頭,尾乘尾。
例:37×44=?
解:3+1=4
4×4=16
7×4=28
37×44=1628
注:個位相乘,不夠兩位數要用0占位。
4.幾十一乘幾十一:
口訣:頭乘頭,頭加頭,尾乘尾。
例:21×41=?
解:2×4=8
2+4=6
1×1=1
21×41=861
5.11乘任意數:
口訣:首尾不動下落,中間之和下拉。
例:11×23125=?
解:2+3=5
3+1=4
1+2=3
2+5=7
2和5分別在首尾
11×23125=254375
注:和滿十要進一。
6.十幾乘任意數:
口訣:第二乘數首位不動向下落,第一因數的個位乘以第二因數后面每一個數字,加下一位數,再向下落。
例:13×326=?
解:13個位是3
3×3+2=11
3×2+6=12
3×6=18
13×326=4238
注:和滿十要進一
之后我還把小學三年級上冊到六年級上冊的教材徹徹底底的研究了一遍然后上課,我發現每冊書都有關聯的知識點,內容是由淺入深的比如三年級認識小數四年級有小數的加減法五年級有小數的乘除六年級有小數的混合運算等等,我一個方塊一個方塊歸納再教授 給他們然后是做練習檢測,比如我把單位換算歸有時間單位是60進制長度單位是10進制面積單位是100進制等等,還歸納多邊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的面積周長公式讓他們背并一個個檢查,還要寫練習,講評,小學生就要舉一反三的反復訓練,并且數學也要多做練習才能學好,這是我的經驗,小學生還不會自己歸納總結規律所以我們要幫助他們,要知道掌握了規律做事情才能事半功倍嘛!
語文方面我堅持每天給他們學一些拼音多音子詞語方面主要是近反義詞,還有 成語我把成語歸類來教比如說描寫水的成語有波光粼粼,碧波蕩漾等等還要求他們能用到作文上,此外我還用9節課時來給他們上作文課 教他們寫事寫景作文的方法,并且寫練習,給他們布置作文題,通過這個我發現他們寫作文最大的毛病就是口語話太嚴重,書面語不夠多,更別說好詞好句啦,還有就是速度慢,字數不夠,但是思路比較清晰,結構也還算得上完整。
現在和正為寫日記而煩惱的同學們一起聊聊寫日記吧!
其實,寫日記很簡單,日記是自己每天生活的真實記錄。就是把當天或當周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特別是自己做過的有意義的事情記錄下來。
一提到寫日記,我就會想起自己讀小學時候寫日記的事。
我到小學三年級時才剛剛接觸寫作。老師常常布置一個題目讓回家寫作文,每到這個時候是我最發愁的,提著筆不知道該怎么寫。每次都是靠父親幫忙才能完成。說是幫忙,其實就是他寫好草稿,我謄抄出來,里面的意思自己并不完全懂。雖然我的作文常常受到老師表揚,可是心里總是虛虛的,生怕老師問我。我心里急啊,巴不得有個馬良的神筆,刷刷刷幾筆就能寫出好文章來。
有一天,語文老師要求我們開始寫日記,老師講的大概意思就是這么幾點:
首先,寫日記是練筆、積累素材的一種好方法。堅持天天寫日記,不僅督促自己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當天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久而久之,積累的素材就會越來越豐富。這就是俗話說的“好記性強不過爛筆頭”,因為有些事情時間長了難免會忘記。有了寫作素材,就解決了寫作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中外很多著名的作家都有寫日記的習慣,這是他們寫作的源泉。
其次,日記寫的內容是可以很廣泛的。可以寫人物,如老師、同學、父母、朋友、鄰居、警察、收銀員、街頭賣藝的等,可以寫動物,如小貓、小狗、小鳥、小魚等,可以寫景物,如日出、日落、公園、街道、河流、山川,可以寫春夏秋冬,風雨雷電……總之,只要你仔細觀察,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舌頭嘗,用手觸摸,調動全身的感官,細致地描摹就可以。
最后,日記是自己真實的思想感情的表達和流露。在日記中可以記錄當天發生的事情,自己的、別人的都可以,哪件印象深刻就記錄下來。比如,看了一則新聞、挨了一次批、受了一次表揚、聽了一次講座、參加了一次比賽……你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想法,是贊同還是反對;你為什么會有這種看法,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你有什么建議,你會如何做……在日記中,可以這樣盡情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表達對人對事的看法和感想。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褒有貶,形式多樣,不拘一格。打好這個基礎以后,寫起文章來一定會得心應手。
聽了老師的一席話,我仿佛捧得了皇帝的圣旨。從那以后,我除了交老師要求的日記本之外,自己又準備了一個本子寫日記。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可以不用打草稿,怎么想就怎么寫。寫了一個學期,我自己的日記本上的內容已經很可觀了,有厚厚的大半本。翻著自己的“書”,看著自己記錄的內容,又想起了發生這些事情的情景,真是一種享受啊。當然,我寫作文再也不發愁了。
所以,寫日記就是天天在練筆,勤學苦練,才有可能筆下生輝。同學們,勤寫日記,積累作文經驗,這就是寫好作文的秘訣。
山西省實驗小學
關鍵詞:古詩文 課堂 教學
新修訂大綱指出:“語文教學應該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古詩文是中華古典文化的結晶,是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它語句鏗鏘,極富韻味;語言表達簡潔含蓄,極富美感。因此古詩文的積累,會增強兒童對美的鑒賞力,從優美的詩句中感悟人生,體會詩人的情感。它形象生動、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是小學生增強語感,增強記憶,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古詩文教學歷來是語文學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古詩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驗版語文新教材中,古詩文的篇幅更增加到40%左右。可見在高呼素質教育的今天,古詩文學習何等重要。
古人云:“為文之道在于厚積而薄發。”小學生每天讀一點、背一點古詩文,聚沙成塔,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隨著小學生閱歷、知識的增長,對所背誦的古詩文的朦朧理解就會越來越深刻,久而久之,內容與理解便會化為自己的東西,運用也就水到渠成。那么,如何從興趣上引導小學生徜徉在古詩文的樂園里,不斷提高學生的古詩文積累與運用能力?我以為在教學實踐中,要做到以下“三個”結合,搭建古詩文積累與運用的平臺。
一、背誦與自查自悟相結合
自查自悟指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自行查閱資料,通過詢問、調查、收集、閱讀等手段,理解、感悟古詩文的內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蘊含的哲理等。布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去查詢古詩作者當時的寫作背景資料,為學習古詩文打下基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
自查自悟的方式很多,可以在校內查,亦可以在校外查,可以問老師、同學,也可以問家長。為了充分調動學生自行理解、領悟的積極性,我們經常開展一些激勵性活動,如“自主學習報告會”、“自查自悟一得交流會”、“自查自悟方法評比會”、“自查自悟資料展示會”等。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他們通過上網查、跑書店等方法,通過自查自悟獲得了不少知識,朦朧式的理解有時還足以使他們在闡述意見時,能夠大膽地“旁征博引”,自如表達。
二、背誦與賞析相結合
“書聲瑯瑯,開卷有益。”為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在欣賞和評析中相互交流,升華認識,我們開展多欣賞、多評析活動:
一是啟發學生多誦讀。要求孩子誦讀、熟背中國文化的經典作品,平均每天20分鐘,持之以恒。孩子們在課堂上跟著老師大聲誦讀,回家后,再由家長領讀,一般數遍之后都能背誦了。
二是組織學生多欣賞。我們可以利用課間、活動課組織學生收聽詩文誦讀及賞析講座,觀看配畫,欣賞配樂詩朗誦。學生從講授者口中,在優美的樂聲中,想象著、體味著、感受著詩文的藝術魅力。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欣賞法猶如一把金鑰匙,讓學生在欣賞中對古詩文的描繪進行再造豐富內心視象,感受到詩文的意蘊,從而增進了朦朧理解。
三是引導學生多評析。我們定期開設詩文評析課,引導學生對所積累的古詩文自由進行評價,提高他們對內心體驗的傾吐能力,增強朦朧理解。
三、背誦與運用相結合
古詩文的理解、積累的最終目的是運用,學生學過的古詩文即使會背了,但不能自覺地在語言實踐中運用,只能算是一種“消極語匯”,要將“消極語匯”盡快向“積極語匯”轉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我們緊緊圍繞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古詩文運用實踐活動。
首先在課堂上運用。第一步,精心設計填空練習,讓學生直接運用學過的部分詩句;第二步設計一些語境,讓學生對所學詩句的個別字詞進行合理的改動,更加貼切地運用到語言環境中;第三步可指導學生進行創造性運用古詩詞的訓練。如學完了白居易的《憶江南》可指導學生用填詞的方式贊自己家鄉的名勝風光。
其次在生活中運用。詩文源于生活,引導學生把在生活中觀察到、體驗到的東西用古詩文進行表達,能促進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與感悟。在生活中運用詩文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見景吟詩,見物吟詩,表情吟詩,敘事吟詩等等。這方面,我們主要采取激勵法和引導法,如經常會問學生:“今天你用了哪些詩句在什么情形下用的?”并定期召開生活用詩匯報會,對用得多的家長反映,孩子會在不經意間溜出句古詩,而且用得都很得體。例如主題班會上,學生們會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等詩句來表明自己積極向上、只爭朝夕的決心。古詩文在悄然無聲中走進了學生們的生活,那些背誦過的詩文如一汪清泉流淌在學生們的心田,激蕩著他們的情感,升華著全心全意對生活的認識。
再次在習作中運用。習作中運用古詩文的形式也很多,可以以寫景中用,在敘事中用,也可以在抒情和議論時用;可以是對詩句的引用,也可以是對寫作技巧的運用等。同是博學可以引導學生據詩作文即以詩文的意境為基礎,誘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為古詩文擴補情境、擴補感受、續編故事等。在習作中運用古詩文,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最后在班隊活動運用。將古詩文與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相結合,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拓展知識面,而且將“死”知識變成生動、豐富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由此,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如:古詩文走進“啟明星”科技活動、古詩文走進“文藝百花園”藝術活動、古詩文走進“手拉手”活動、古詩文走進“雛鷹爭章達標”活動……從而做到了文以載道,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