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19:5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關于長城的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As you all know, the Great Wall from shanhai pass to jiayu pass, the Great Wall is the ancient people worked so hard to build up, the Great Wall for more than 5000 km, the Great Wall from the 5th to 7th century, northern wei dynasty, beiqi, their successively built the Great Wall. 650, 1000, and 1500 km, in the 12th century jin also baikal region outside today in easter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o build the Great Wall. The Great Wall is about 4000 kilometers. To prevent the yuan dynasty Ming dynasty remnants from intrusion, and continuously for more than 200 years to build the Great Wall project, built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east to the Great Wall, the yalu river west of qilian, more than 7300 km, middle period after repair of shanhai pass to jiayu pass a line of the Great Wall is in good condition, will be through the Great Wall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end point.
One of the Great Wall is the most complete built in China in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years, the Ming Great Wall is a bastion of complex structure, and he is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miracle.
The turn of the Great Wall about weight is 15 kg, 36, 5-38.5 cm long, 18-18, 5 cm wide. 9-9, 5 centimeters thick, several of the Great Wall brick, don't know yet.
The Great Wall is a great a miracle in China.
大家都知道,長城是從山海關到嘉峪關的,長城是古代人們辛辛苦苦的建出來,長城長達5000多千米,長城是從公元5到7世紀,北魏、北齊、北周相繼修筑長城。650、1000、和1500千米,公元12世紀金代也在今東部外貝加爾地區修筑長城。長城大約4000多千米。明代為防止元代殘余勢力南下侵擾,也不斷地修筑長城的工程延續200多年,初期修筑的長城東起,鴨綠江西達祁連,全長7300多千米,中葉以后經過修繕的山海關至嘉峪關一線的長城比較完好,便被人認為是歷長城的起點和終點。
其中長城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個建于中國明代(1368---1644)年,明長城是一座結構復雜的堡壘,,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
長城的轉大約重量為15千克,長36、5---38.5厘米,寬18---18、5厘米。厚9---9、5厘米,長城的磚數,現在還不知道。
長城是中國的一個偉大的一個奇跡。
長城英語作文(2)
The Great Wall, the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is also the Chinese and the world's only, majestic, magnificent, is enormous, engineering hard building, one of is also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world, overlooking the astronauts in space to earth is the only building the Great Wall.
The Great Wall is the symbol of our country, it rolling, winding, east of shanhaiguan, west to jiayuguan, passed in liaoning, hebei, tianjin, Beijing, Inner Mongolia, shanxi, shaanxi, ningxia and gansu nine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7300 km, the walls of the Great Wall have different height, average 7.5 meters, the Great Wall and something important - beacon tower, beacon tower stood a man, if you have the army aggression, in the fire on the beacon tower, this is a reminder of the army have resistance.
The Great Wall is like a leap of the dragon, because we are all 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 the Great Wall is the pride of our Chinese people, also is our Chinese nation ancestors with sweat, blood and of wisdom, and I'm proud of it.
長城——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國和世界唯一的,雄偉的,壯觀,規模浩大,工程艱苦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奇跡之一,航天員在太空上可以俯瞰到地球唯一的建筑物就是長城。
長城是我們祖國的的象征,它連綿起伏,曲折蜿蜒,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經過了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內蒙古,山西,陜西,寧夏和甘肅9個省,市和自治區全長7300千米,長城的城墻高低不一,平均7.5米,長城還有重要的東西——烽火臺,烽火臺上都站著一個人,如果有軍隊來侵略,就在在烽火臺上放火,這就提醒了自己的軍隊有抵抗的準備。
萬里長城就像一條飛躍的巨龍,因為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長城就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用汗水,心血和智慧換來的,我真為它感到自豪。
長城英語作文(3)
The Great Wall is the symbol of China. Far see the magnificent Great Wall, like a long dragon winding between mountains, from shanhai pass to jiayu pass, there are more than thirteen thousand!
Starting from Beijing, but will a few tens of kilometers to reach the Great Wall. Ah, the Great Wall for a long long, endless blocks, as the serpent lay to rest on the mountains. The Great Wall is built against the many stone and ChengZhuan. On the square brick on the top, very neat, like a broad road, WuLiuPi horses to go side by side. Outside walls along the rows of buttress has two meters high, above the square at the mouth and the nozzle, for observation and shooting, and on the top of the wall, a ChengTai every few hundred meters - ancient war can mutual echo. The walls of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separate, but by the walls and watchtowers, GuanCheng, pier fort, city, defend the beacon tower city, town and other fortifications of complete system engineering.
If standing on the Great Wall, will naturally think of the ancient working people built the Great Wall. Look at the stone, a piece of have two or three one thousand catties. Less tools at that time, only by countless people's shoulders numerous hand, step by step to carry on the steep mountain terrain. How many working people sweat and wisdom, is the former see first, after see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Such a spirit grand project, is a great miracle!
長城是中國的象征。遠看那雄偉的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山海關到嘉峪關,就有一萬三千多里!
Today, we visited the world-famous ancient miracle - the Great Wall.
The Great Wall is the symbol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stretches for more than twelve thousand, is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works of architecture. We visit the Great Wall at badaling. When a few yards from the car to badaling, have seen the magnificent Great Wall, into the distance with the rolling mountains abruptness, extension, like a dragon in the mountains of mist ascended. Every other distance on the Great Wall is a beacon tower, like a giant hand in hand, shouldering the defend the burden of the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We climb from the foot of the Great Wall, the Great Wall is not as steep as I imagined, but linked by many gentle slope, where the relatively steep are ladder, on both sides of the ladder and the middle is a handrail, easy to climb in the slightest. A sea of people on the Great Wall, there are many "laowai"! Unconsciously, we have climbed to the first war, this reminds me of the "war drama leud" story. The beacon tower, we continued to climb up, in the mountain fog, I vaguely see the opposite hill useful steel plate made of "one world, one dream" signs. Then climb, we see a towers, dad said: "this is the tower, the ancient sentry guard here." The tower, we'll walk back to the "stone". Men have chairman MAO's memorial inscription - not a true man unless he comes to the Great Wall. Our whole family left a shadow here, then go home.
"Not a true man unless he comes to the Great Wall", today I climbed the Great Wall, I also, when the time is really happy!
今天,我們游覽了世界聞名的古建筑奇跡——長城。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它全長一萬兩千多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筑之一。我們游覽的是長城八達嶺段。當車行到離八達嶺不遠處時,就已經看到了氣勢恢宏的長城,隨著連綿起伏的山脈向遠處曲曲折折地延伸,像一條龍在云霧繚繞的山峰中飛騰。長城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是一座烽火臺,像一個個巨人手牽著手,擔起了保衛中原大地的重任。
我們從長城腳下往上爬,長城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樣陡峭,而是由許多緩坡連接起來,在比較陡的地方都筑有階梯,階梯的兩旁和中間還裝有扶手,一點兒也不難爬。長城上人山人海,還有許多“老外”呢!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爬到了第一個烽火,這里讓我想起了“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過了烽火臺,我們又繼續向上攀登,在山間云霧里,我隱隱約約看見對面的山上有用鋼板做成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標語牌。接著往上爬,我們看到了一座碉樓,爸爸說:“這是哨塔,古代哨兵就在這里放哨。”過了哨塔,我們就往回走,來到了“好漢碑”。好漢碑上有的題詞——不到長城非好漢。我們全家在這兒留了個影,便回家了。
“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爬上了長城,我也當了一回好漢,真開心啊!
今天,我要帶領大家瀏覽世界遺產之一——長城。
現在我們的車已經行駛在去長城的路上了,請大家欣賞兩旁風景如畫的美麗景色。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長城,讓我來為大家講講關于長城的資料吧!
長始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歷史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千萬米以上。今天我們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寧的鴨綠江邊,長635萬米。大家往遠處看,它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和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像征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所有人的自豪。
請大家在活動時注意安全!
現在讓我為大家講個關于長城的故事。長城起伏盤旋,縱橫飛舞,延綿萬里,它的一磚一石一關一城都是古代人民工程技術和建筑藝術的結晶,是血汗與智慧的凝潔。龍化身為長城的督造,在修建最險要的“鷹飛倒仰十八蹬”時,屢建屢塌。百般無奈,尋找童貞女子祭城。鳳化身為村姑九蓮自愿獻身。為建長城,龍與鳳再次經歷生離死別。龍在九蓮獻祭的長城墻基下得到了象征土的玉佩。
筆下曾經寫了一首贊揚長城的詩,現在就讓我為大家朗誦一下: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云淡,
望斷南飛燕。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蒼龍?
這首詩是為了感慨長城宏偉的氣勢而寫的。
今天的觀光瀏覽就要結束了,在長城的這段時光希望能成為您北京之旅中的永恒記憶。
今天,作文班的林老師讓我們帶來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干什么呢?原來是讓我們觀察人民幣中的旅游勝地。
“現在請大家說說,1元人民幣背面是什么?”林老師問。“萬里長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萬里長城是古代無數勞動人民用血汗和智慧鑄成了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氣魄雄偉的長城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跡,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在人造衛星上就能看見萬里長城。”
接著,我們又觀察2元人民幣。人民幣上畫著“南天一柱”的圖案。“有誰知道關于‘南天一柱’的知識呢?”老師問。“我知道!”“我知道!”大家爭先恐后的說道。老師只請了一位叫亞楠同學來回答。她說:“南天一柱位于海南省的最南端的天涯海角風景區,那里有千軍萬馬的巨石群。南天一柱就聳立在其中。”
再接著,我們拿出了5元的人民幣。只見5元幣背面印著雄偉三峽中的巫峽。它位于四川、湖北兩省的交界處,綿廷四十公里,峽谷曲折幽深,兩巖群峰聳立,一峰未盡,一峰又起。是我國久負盛名的旅游勝地。
“我來說說10元背后的風景吧!”一位同學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說,“10元人民幣背面是著名的珠穆朗瑪峰。它是喜瑪拉雅山的山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峰。”
現在該說20元了,這是桂林山水。有句話說得好:桂林山水甲天下。如果有機會蕩舟漓江,那一定會有一種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接下來我們觀察50元人民幣。50元的背面是澎湃的黃河壺口瀑布。滾滾黃河水把巨石沖刷成寬35米,深50米的巨溝。林老師向我們介紹:“1998年,柯受良先生駕車飛越壺口瀑布。1999年朱朝輝飛越壺口,舉世矚目。”同學們聽了驚嘆不已。
“現在該輪到人民幣的大哥100元人民幣了。它的背面印的井崗山主峰。它位于江西省西部。很像五指聳立,所以叫五指峰。1972年就在這里創建了第一個農村根據地。它是革命的搖籃。”林老師指著100元人民幣的背面的井崗山對我們說。
生動的一課上完了,我深深地感到我們的偉大祖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萬里長城和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之最。望著這些名山大川,一種自豪、一種熱愛祖國的感情油然而生。
中考英語作文范文1
1) It’s our duty to save water(節約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As we know , water is very important to man, (我們知道,水對人類來說是非常的重要。)we can’t live without water. (沒有水我們就不能生存。)The amount of water which is suitable to drink is less and less. (適合人類喝的水是越來越少了。)But some people don’t care about it .(但是有些人卻不關心或不在意。)They waste a lot of water in their daily life. (日常生活中他們浪費很多水。)Even worse, they pour dirty water in to rivers.(更糟糕的是他們排放污水到河流里。) They throw rubbish into rivers , too. (他們還亂扔垃圾到河流理去。)Many rivers and lakes are seriously polluted.(很多河流湖泊已經受到嚴重污染。) 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stop the pollution. (人類必須采取一些措施來制止污染。)Only in this way can we live happily.(只有這樣,我們才過得幸福開心。) If we don’t save water, the last drop of water will be a tear-drop of us.( 如果我們不節約水,那么最后一滴水也許會是我們人類的眼淚)
中考英語作文范文2
2) Planting trees
Trees are very helpful and important for us. (樹對我們人類是多么的重要和有用。)We should plant more and more trees in order to live better and more healthy in the future. (為了將來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好、更加健康我們應該種更多的樹。)It’s everyone’s duty to love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愛護和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中考英語作文范文3
3) 旅游介紹
預覽摘要:
北京奧運會期間,有一大批外國人來北京參觀。假設你是導游,請根據以下內容,向外賓簡單介紹北京的情況。 要求: 1. 100 詞左右; 2. 要點包括: a. 有悠久的歷史b. 有許多名勝古跡
Ladies and gentlemen,(女士們、先生們)
Welcome to BeiJing, now let me introduce Beijng to you.(歡迎到北京,我來介紹北京給大家。)
Beijing is a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 It is in the north of China. It has a population of 13,240,000.(北京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它位于中國的北部,人口13.240.000)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 such as the Summer Palace and so on.(北京有很多名勝古跡,象頤和園等等。) The Great Wall is a beautiful place.( 長城是個漂亮的地方。).There is a saying that he who has n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有句諺語說:不到長城非好漢)The water in Miyun Reservoir is clean and not polluted. (密云水庫的水很干凈沒有受污染。)There are all kinds of fish in it. (里邊有各種各樣的魚。)You can go boating, go fishing and have a picnic there.(那里你可以劃船、釣魚或者野炊。) It is really a good place to spend your holiday. (那里真是個度假的好地方。)Besides, you can go and visit Beijing Museum. (此外,你還可以去游覽北京博物館。)There you can see a lot of dinosaur egg fossils.(那里你可以看到很多恐龍蛋和化石。)
I hope you can enjoy yourselves in Beijing.(我希望大家在北京玩得開心快樂。)
Thank you.(謝謝)
中考英語作文范文4:知榮明恥
4)近日,你班在“知榮明恥” “八榮八恥大家談”教育活動中,召開了一次關于學生榮辱觀的主題班會。存在的問題1.不尊敬老師、家長等。2.學習散漫、考試作弊等。3.亂扔垃圾、污損環境等等。
Recently we have held a class meeting to discuss what is considered to be honorable behavior and what is shameful. (最近我們班開了個班會討論什么是光榮和恥辱。)It is really a pity to see all this in our school.(很遺憾在學校看到這些現象)Some students don’t respect their teachers or parents. (不尊敬老是和父母)Some don’t take their studies seriously and cheat in exams. (作業不認真,考試作弊)Some throw wastes everywhere and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 (到處亂扔垃圾污染環境。)It is honorable to obey the law and rules , care much about our class and study hard.(關心班級、努力學習、遵紀守法是光榮)It is shameful to break school rules, to be selfish or to make little effort to achieve success.(違反學校紀律、自私 驕傲是可恥的)We should respect others and think more of them than of ourselves.(我們應該尊敬別人經常關心別人)We should work hard and make much more progress to repay the society.(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取得更大進步從而回報社會。)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keep the environment clean。(我們應該想方設法保持干凈的環境。)
中考英語作文范文5:
人與環境是和諧相處的,我們生存在地球上,人是自然之子,而不能僅把人看作自然的征服者,大家都知道,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上的山山水水、動物。植物是人類的細胞,如果我們把它損壞了,破壞了大自然的組織,等 于消滅人類。因此,環境要與社會公德聯系起來,與實踐行為作為人格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每個人都要履行保護環境的責任和義務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 is that we live in on Earth, who is a natural son, and not only to natural persons as the conqueror, as we all know, there is only one earth and the mountains on Earth, the animals. Plant human cells, if it damaged, destroyed nature organizations, to the eradication of mankind. Therefore, the environment must be linked with social ethics,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practice acts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it. Everyone must fulfil its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中考英語作文范文6
保護我們的城市(Saving Our Cit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al with the rubbish in cities. (解決城市垃圾問題是很重要的)Rubbish must be thrown away or reused properly. (垃圾必需遠離我們的生活或適當更新)Or it may cause a lot of problems.(否則它可能會造成很多問題) It may pollute the air and water.(它可能會污染空氣和水) People may get ill when the they breathe the polluted air or drink the polluted water.(當人們喝了被污染的不或呼吸了被污染的空氣,他們會生病的)
Our city has started to face the problem.(我們的城市已經開始面對這個問題) Some rubbish is sorted and sent to a certain place (一些垃圾被存放起來再送到一個合適的地方).Waste gas is cleaned before it goes into the air.(廢氣在進入空氣前被清除)除出黨 Waste water is also cleaned before it is poured into rivers.(廢水在倒入河流前被清理)
People should be prevented from throwing rubbish everywhere.(人們應該從隨處亂扔垃圾中得到警示)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take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and fight against pollution.(我們應盡我們最在的努力保護我們的環境和污染作斗爭)
中考英語作文范文7
保衛地球(Saving the Earth)
As time goes by, man is making the earth sick.(當時光多匆匆流過,人類正在使地球遍地滄夷) People cut down too many trees and leave rubbish everywhere.(人們砍伐了許多的樹木和到處亂扔垃圾) Factories let out their waste without doing anying to it .(工廠沒有做任何措施就讓廢棄物流出) This has cause some serious problems.(這引起了一些嚴重的問題) Such as the land is sandy, the river is dirty, the air is less clean, eve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arth is rising.(例如:土地少化,河水骯臟,空氣不大干凈,甚至地球的氣溫也在上升) What should we do to save the earth ? (我們要怎樣拯救地球呢?)My suggestion is that 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 put rubbish into dusbins and stop factories pouring waste directly into the air or rivers.(我的建議是,多種樹,把垃圾扔進垃圾箱用阻止工廠向空氣或河流直接排放廢棄物) In all, we have only one earth, we should do our best to protect it, (就這樣吧,我樣只有一個地球,我們應盡我膠最在的努力去保護它)or we will regret.(否則,我樣會后悔的.)
中考英語作文范文8
“長城”一個多么響亮的名字,她以蜿蜒萬里和氣魄雄偉而享譽世界,多種耀眼的光環纏繞使她成為中國的象征和驕傲,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她已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成了一種精神和動力。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長城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長城觀后感1繁華的都市,光鮮亮麗,來往的游人,腳步匆匆,美麗的名勝,人流如潮,夢中的北京,與現實交映。
長城就在眼前的山上,我們在長城的腳下,長城一直是這樣,一遍遍地讓人仰望。古時壯麗的長城,也許已經變了,變得人流如水,變得不太古色古香。人們都牢牢記住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堅信登上了長城,必會成為好漢一條,于是忙碌的趴著,可也許,并非為了看看祖先的偉大,而是為自己虛榮的滿足。
踏上長城的臺階,向上攀登,忍不住要緊緊抓住扶手,自以為的勇敢也一時被那高低不同,長而陡的石階摧毀,長城到底是長城,才走幾格就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古人雖沒有起重機,卻依然把雄偉的長城筑起。問誰都知道長城使用血肉筑起,可又有誰真正痛心,為那時的人們抱打不平呢,連自己都能承認,只是裝裝有才學的樣子,什么都懂的樣子。也這才發現,自己也沒把長城當成智慧與勞動的結晶,只是把長城高處當作自己的目標罷了。
終于汗也流盡了,水也喝完了,腳也走疼了,人也懶得動了,放棄地蹲坐下來,每一個人臉上都有著汗水,有著驕傲,有著笑容,為自己登上祖國名勝而慷慨激昂,自豪無比,也不忘拍張照證明一下自己,炫耀一下自己。拍拍身上的塵土,站在圍墻邊,還刻意留點距離。向遠方望去,一輛尾隨一輛的汽車慢吞吞地走著。千百年前的現在,也許那邊不是汽車,而是戰士,他們狂哮怒吼,拼死拼活翻越城墻,死的死,傷的傷,城墻上的戰士與將軍必也毫不松懈,奮勇抗戰。長城還在,那些人卻不在了,那些樸實、勤勞、忠誠、勇敢的人統統不在了,沒有幾人知道他們的名字,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蒼海。而現在,長城上的人變成了拿著手機、舉著平板,吃著零食、扇著風扇的我們,也沒多少人知道我們的名字,但我們卻遠比不上他們的性情。
時間在變,人也再變,就算留有象征性的事物,卻留不住繁雜的歷史,好的和壞的在減少,卻也在增加,沒有了三皇五帝,封建主義,卻出現了犯罪分子,失去誠信。雄偉的長城清楚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但現在的社會我們卻怎么看也看不清。
長城見證著中國的改變,也見證著人性的改變,道德的改變。偉大的長城也看見自己從所有古人的依靠和血肉變成了現在人們口中所謂的一個景點。
時間真是一個神奇的事物,它改變了一切的一切,長城的外表與內在,人民的外貌與內心,沒人知道多少,畢竟我們無法改變生活,只能隨波逐流,用自己的力量多做幾只船槳,讓“中國號”飛速前進。
北京,長城,北京的長城,長城里的北京,古代,現代。古代與現代,歷史與科技。世界,人類,都在等著我們把薄霧擦去。
長城觀后感2“長龍臥崗,千秋功業收眼底 大鵬騰空,萬世宏圖送春風!”
幾乎所有人見到如此宏偉壯觀的建筑,都會不禁稱贊秦始皇的偉大與設計者的周全,但我卻不是這樣想的,我見了那萬里長城,絕不會稱贊秦始皇,而只會為那些古代的勞動人民們悲哀。為什么呢?聽我細細道來。
秦始皇剛剛統一中國時,在中國土地上有一群名叫“匈奴”的民族,他們騎射能力高超,攪得全國上下不得安寧,于是,秦始皇決定修建長城,就毫不客氣地派官兵去城里抓人,抓到誰,誰就得去建長城,不管那個人是多么不情愿。這個暴君動用全國二十分之一近百萬的勞動人民修建長城,其中,就有近63萬人被活活累死、渴死、餓死,有的還被石頭砸死;被監工打死,他們不是在哪里死,偏偏在建筑長城上死,死無葬身之地,甚至尸體都已經腐爛了也沒有人去管,悲哉,悲哉,這些人是不是太沒人性了點吖!也不想想如果是自己落得這個下場會怎么樣!而且,建得這么長干嘛,足夠抵御匈奴的進攻不就夠了嗎!生命是無價的啊!在本人眼里,雖然長城得了世界文化遺產、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但是,這些榮譽遠遠比不上生命!
站在長城上,扶著墻上的方磚,踏著腳下的條石,我的腦海里仿佛出現了一系列古代勞動干活時的畫面,五六個人艱辛地舉起兩三千斤重的條石,腿還在顫抖,頭上流下豆大的汗珠,一個人在爬樓梯的時候不小心滑了一跤,摔了下去,失去了一個人的力量,石頭轟然掉下,不偏不倚,正好砸在那人的頭上,面目全非,條石也被摔得稀巴爛,監工看了,十分生氣:“喂,腦袋想搬家是吧!石頭不好好搬,摔碎了,好啊,那我就把你們摔碎!”說完,就甩起鞭子狠命地抽打奴隸們。奴隸們各個叫苦連天,但卻不敢說出口,因為若一說出口來,他們的腦袋,就不保了……
“忠勇千秋想杞梁,頹城悲慟亦非常。至今齊國成風俗,嫠婦哀哀學孟姜。爭羨赳赳五乘賓,形如熊虎力千鈞。誰知陷陣捐軀者,卻是單車殉義人。”這句話選自《孟姜女哭長城》,孟姜女和丈夫才新婚三日,丈夫就被抓去建長城,孟姜女便連夜做棉衣,送去長城給丈夫穿,沒想到丈夫卻早已被累死了,就趴在城墻上哭了三天三夜,長城為此裂開八百里,在露出了她丈夫的尸骨……
這雖然是個傳說,但是卻直白地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秦始皇殘暴的不滿與喪失家人的悲哀。秦始皇,這個人人皆知的暴君,雖然在陡峭山嶺上建起了宏偉的長城,但是在他眼里,似乎那些苦工的命連條狗都不如。
可以說,長城是用所有的勞動人民的性命與幸福換來的,不是因為它的氣魄,是因為修建長城的代價實在是太高了。
長城觀后感3今年暑假,爸爸帶我上北京旅游,使得小小年紀的我,就有幸登上八達嶺長城,欣賞祖國秀麗風光,沐浴民族古老文化。
站在長城上,放眼遠望,連綿不斷、巍然屹立的長城雄姿深深地吸引了我。
長城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一萬多里,大部分在崇山峻嶺中盤旋、延伸,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龍穿行在大地。
長城始建于遠古的秦朝,以后又經過幾個朝代的不斷修繕,就有了今天的長城。長城原來是用來抵御外族的入侵,阻止戰爭而修建的。在厚厚的城墻上面像寬敞的馬路,每隔數百米就有一座長方形的城臺,城臺的外側有兩米多高的垛口。垛口上面有望口,下面有射口,是供戰時觀察敵情和射擊用的,在更高處還有烽火臺,它是用來傳告敵情的。
站在最高的烽火臺上,放眼群峰,
那些在下面看來是高不可攀、直刺云飛的奇峰,現在都在腳下變得矮小了,隱藏于群山中的公路,像一條白線,纏繞山間。峰巒的底部,被霧遮住,深不可測。此時,放眼晴空,真像一個大火球,它離我們是那樣近,好像擱在對面山峰的頂上,真美!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在它的感召下,每年都有許許多多的國內游客,從四面八方趕來旅游、觀光,共同溶入長城的文明之中。同時由于長城是我們堅強不息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文化的象征,每年都吸引著千百萬的海外游客,他們不遠萬里,迢迢而來,不僅僅是為一睹長城的雄姿,更是為我們豪邁的民族精神所折服。啊,長城你已成為友誼的紐帶,和平的使者。
面對長城,我心潮起伏,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給我們留下巨大的精神財富?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我為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而贊嘆而自豪。啊,長城,你是中外建筑史上的奇跡!我暗下決心:今天我看到的是先輩的勤勞和智慧,明天,我要通過我的努力,登上科學的高峰,為祖國作出我們今天的、更大的貢獻,做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長城觀后感4俗話說得好“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就讓我當當這個好漢吧。
我和外公到八達嶺長城腳下,就被那宏偉壯觀的氣勢給驚住了,從東至西一眼看不到頭,它就猶如一條巨龍,屹立在祖國的東方,為我國防御外蒙的侵略,于是我暗下心來,對自己說:“我必須征服這條屹立在東方的巨龍。”
我和外公開始登長城了。一開始,比較輕快,不吃力,一路上是有說有笑,可我看見旁邊的一些大人,有的拿著自帶的小椅子,坐下來,歇氣;有的坐在長城中的天然階梯上;還有的,爬不動了,用手抓著扶手,用盡了吃奶的勁往上爬。咦?他們怎么滿頭大汗呀?我有了疑惑。旁邊的人向我投來了異樣的眼光,貧僧紛紛議論,這孩有多動癥啊!他們也有了疑惑。其實,他們不知道,我是心情太激動。這時外公高喊一聲:“等我一下!”說著,我停住了腳步,這不停不要緊,一停就:腰酸、背痛、腿抽筋,我再抬頭一看,啊:不會吧,前面一個坡,幾乎是“真的”,我看著它,腿緊跟著就發軟,就像要癱瘓似的,它全喪失活力,但為了我的誓言,我決定跟它“拼了”但我心中仍是膽怯怯的,在外公的鼓勵下,我壯著外公給我的“膽”,終于,登上了高峰,站在上面,一眼望去,美景是盡收眼簾。
啊,這次游歷,我明白了:只要向著目標勇敢攀登,那就是好漢,
長城觀后感5暑假里,我們一家來到了首都北京,我剛到酒店就迫不及待地想去萬里長城了,心里想:是不是真的和課文中所說的“像一條巨龍穿行在大地一樣呢?”
我和爸爸來到了八達嶺長城,沒想到長城是這么高。在遠處看,平視就可以看到全貌;在山腳下,我要仰頭才能看清楚。和我們同行的幾個壯漢要從頭開始攀登,其中最快的那個人爬到第一個烽火臺,都足足花了半個小時。
我沒想到長城是這么險。站在長城上往下看,兩旁都是懸崖峭壁,里面非常陡,我很難直立行走。我緊緊地抓著欄桿,感覺自己只要一松手就會滑下去。走著走著,我的雙腿有些哆嗦。我看見旁邊幾個人,手腳并用,小心翼翼像烏龜一樣爬了上去。
我沒想到長城這么結實。“這些長城不會塌嗎?”我好奇的問。導游熱心的說:“這些石頭是非常牢固的,小則有上百斤,大則上噸,都是用專門的石灰把他們砌起來的,不怕風吹雨打。”
英語寫作是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通過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現狀探析,可以發現,大部分學校的英語教學并沒有如語文教學一樣,將作文獨立出來形成作文課,只是作為一般英語教學中附帶教學的內容。部分教師在對待英語寫作的教學時,認為只要靈活掌握豐富的英語基礎語言知識,就能完成英語寫作。因此在對學生英語寫作的要求上,多為背誦經典句型和積累詞句等,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產生疲倦心理,并且在寫作技能上得不到顯著提高。另外,在部分開展高中英語寫作的課堂上,忽視了對學生課堂的寫作操練,使得學生在課后寫作中遇到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在寫作內容的完成上帶有任務式的特點。
二、教學創生與高中英語有效寫作教學的關系
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都是在英語教材內容上進行創造和生成的,因此,在教學創生中,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性能夠充分體現。例如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關于寫作方法的教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寫作特點,拓展多樣化的寫作方法教學。另外,教學創生是貫穿英語有效寫作教學過程的,并且具有交際性、實踐性及過程性三大特點。英語寫作的題材跟語文寫作一樣,也應該來自于生活,因此要求學生觀察周圍的生活實際,寫作起來有話題可寫,英語詞匯的運用也更貼近生活,這是其交際性特點的重要表現。其次就是實踐性,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通過多次實踐,才能達到技法的熟練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最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是一個重過程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在寫作的難度上進行適當調整。
三、教學創生視角下的高中英語有效寫作教學的對策分析
教學創生視角下,要求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等基礎上進行寫作教學的創新,以下是英語有效寫作教學的對策分析:
(一)在英語寫作題材上,引導學生關注周圍實際
英語寫作不僅需要一定的結構手法,寫作內容,還需要具有創新性。因此,在寫作題材的選用上,就需要學生多加斟酌和考慮。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英語寫作時,應該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周圍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將身邊熟悉的題材運用到寫作當中。另外,教師在寫作課堂上可以運用舉例的方法,如設置情景交際式的話題作文題目,對學生進行引導示范。如中國春節的習俗類文章,可以這樣擬:你的美國筆友將來中國北京和你一起過春節,要和你一起逛長城,猜燈謎,去北京小巷子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等等。要求學生以此為情境進行寫作。這類題目的設計給學生寫作題材的選用提供了方向,貼合學生實際,通過聯想的手法,將英語運用于實際交流中。
(二)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利用一定的要求誘導學生創作
英語寫作注重過程,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對學生的寫作過程要加以重視。教師在安排寫作任務時,要通過一定的要求規范學生的寫作方式,建立一定的寫作原則,從而養成學生規范寫作的習慣。通過一定的要求,誘導學生寫作時,如在面對游記類等論述層次較高、學生一般無從下手的寫作題目時,教師可以通過固定模板,讓學生盡快整理寫作思路,從而激發寫作興趣,完成寫作任務。這種類型作文的訓練,教師還可以采用隨堂練習的方法進行,讓學生在寫作中相互討論交流寫作的技巧和方法,然后采用建立小組的方式,匯報小組討論結果。這種方法既訓練了學生的自主參與性,又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對寫作能力的提高有促進作用。
(三)在英語寫作評價上,用評分制詳細指出學生寫作的優劣勢
高中英語寫作教學還有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寫作評價。寫作評價是教師對學生英語寫作的綜合能力的判斷,通過作文質量也就是寫作結果的評分體現。在教學創生視角下,有效英語寫作教學要求教師在寫作評價上進行細化和改革,這就意味著教師在審閱學生的寫作結果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寫作特點,對每位學生的寫作潛力進行挖掘。因此,教師可以采用100分制評分的方法實現對寫作的評價,評閱后要對學生的扣分點和加分點進行指出,并且給予學生今后需要強化的方面、學習方法等的建議。通過評價的細分,教師還可以采用學生之間相互評閱的方式進行,學生可以通過評閱他人的寫作,發現自身優勢和不足,從而進行創新和發展。
作文題為第31頁“本期作文”。
例文一
氣象
顧怡佳
當我每次抬頭仰望之時,總感到還是這片天,仍是這座城市,可氣象卻早已不同了。(引入自然,不著痕跡。)
當每座城池的繁華落幕,留下的只是歲月斑駁的印跡。
不知怎么的,眼中瞧見這破敗的有些傲氣的老屋,這句話便憑空出現在了腦海里。(語言還應力求表達得準確。)白色的墻體早已不復白亮,大片的石灰粉被歲月生生地剝離,出整塊的石磚。不算寬敞的門前是整片的瀝青路面,向遠處燈火通明之處延伸開去,在路邊燈光的籠罩下,顯出一副奇怪的腔調。抬起頭,天很黑,應是晴朗的氣象,卻也遍尋不見迷人的星光。只是偶爾在那厚厚的云縫里透出幾許微弱的亮色。(語言詩意。寫景注意了層次與視角的有序變換。)
于是,老屋在這樣的夜色中,伴著不遠處傳來的紙醉金迷的味道,顯得像歷經生死廝殺的小獸,帶著稀疏不全的皮毛,落魄而充滿傲氣地站在市中心的一隅,看著這座城市的萬千氣象在光陰的長河中幾經回轉,變化無常。(比喻新奇,然而“落魄”與“傲氣”這一對比的渲染似乎總有些矛盾。)
這天、這云、這片老屋,(應力求表達得準確。)這座城市的氣象早已不復當年,讓我生出幾分凌亂的痛感。這是一種將記憶逐漸抽離的切膚之痛。(生動形象的比喻,帶有幾分夸張。疼痛的轉移,由內而外地體現,真實而有力。)不,我不愿失去幼時關于這座城市的記憶。于是,我開始冥思,抓住那被名叫歲月的劊子手砸得支離破碎的畫面。漸漸地,似是回到了那個年代,那個恣意妄為的年代。(前段作為對比鋪墊,極盡渲染,然而稍顯拖沓與空泛。但寫城市景象之變,借景抒情,漸變得體,文風貼合語境,思路流暢恣意。)
那時的我隨著爺爺奶奶住在市中心,那座門牌上刻著“鐵市巷38號”的老屋里。老屋的格局與現在的樓房是大不相同的,往往一幢老屋里住著三四戶人家,大家共用著同一個廚房、院子與客廳,其樂融融。非親非故,卻勝似一家。
那時還沒有用瀝青澆筑的路面,門前甚至連水泥路都還未來得及修建,只是錯落地用大小、顏色各不相同的青石板鋪成的小路。路很窄,且不平整,所以汽車是進不來的。不過也幸好當時人們的出行還只局限于自行車一類輕小的工具,便也相安無事。
那時的夜晚,天還未曾這么黑,云層也沒有這么厚。皎潔的星光(應力求表達得準確。)總是能安然無恙地穿過輕紗似的云層,輕巧地落在白墻黑瓦上,落在門前長著青苔的石板上,附上一層細細的光芒,漾起幾分柔和,氤出幾許仙意。整條巷子仿佛頓悟了天道,得了靈性,幻化出無限安好寧靜之感。
那時,巷子外的市中心,夜里也只留下幾盞溫暖的路燈。人們不會在這里縱情聲色,因為他們心中更多的掛念著另一條相似的小巷,掛念著那巷中,坐在月下盼著他們的人。(從前無欲無求,思念是單純的。此處聯想的展開簡潔而富有深意,情景幽深,意味深長。)
那時的氣象有著太多的美好,也與現在有著太多的不同。那時,老屋并不稀奇,也不孤獨破敗,傲氣也是沒有的,有的只是歲月靜好的味道。那時,這座城市的氣象令人著迷,那種從骨子里透出的淡然沉靜令人的心不自覺得柔軟,即使落到塵埃里也顯得干凈清爽。(語言果真“清爽干凈”。)
而現在呢,留下的只有無盡的奢華、喧囂。這座氣象浮躁的城市一如千萬座相同的城池一般,落入了塵埃中,終不可尋。(對比前文,有些空泛,但顯然一語道出“千城一面”之哀。)
耳畔刺耳的剎車聲喚回了我依稀有些迷離的神志。好像又是堵車。吵嚷聲、喇叭聲交織著沖擊著纖弱敏感的神經。我深深地望了一眼這座仍佇立于此想要守護最后一份安寧氣象的老屋,轉身離開。(拉回現實,情景交融,幻而又真。)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每座城市都有它所必經的變遷,沒有什么城市的氣象永不改變。我們無法逆轉,只有在光陰的夾縫里守住那份我們心中最美的氣象。(結尾還可以提升立意,此處顯然有喟嘆任命之嫌,格調略顯低沉。)
升格小結此文就立意而言雖已不可言新,然而就“氣象”一題展開來說,卻足見作者思路開闊,非流俗之輩。
情與景的關系處理得非常得當。立于老屋門前,展開追思感慨,老屋如今比過去已大不同也,抒發氣象改易之嘆。又回憶從前,對比今朝,構思精致。
語言詩意是本文一大亮點,尤其是清新的筆調與本文所論內容極為貼合,因此給人以自然之感。但詩化的語言若“恣意妄為”太過,則不免叫人多有疑惑。表達的準確性應是語言陌生化的基礎。理智地落筆,力求明了,能為本文增色不少。
此類寫景抒情之文最易落入空發感慨的險境中,作者較成功地以回憶結合現實、以目睹結合所感,充實了全文。但是開頭幾段稍顯冗長,尤其一些描寫與后文重復,有未加預見之嫌。
今朝都市確不比從前,然作者對于如今的“紙醉金迷”,從暗面予以譴責,即使不談過于偏激之嫌,敘述的方式也值得進一步推究:也許以描寫代替重復的抒情,能將這一對比更為有機地與全文進行結合,加深切實的感染力。
考場得分62分
例文二
氣象
陶睿杰
沉浸濃韻,含英咀華。自是詞中風格,詞中氣韻,詞中氣象。(開頭便開門見山,引人入勝,短短八字,字字珠璣,便是詞之氣象。)
王國維道:“詞以境界為上。”詞之氣象時而恢弘,時而斷腸,時而豪放,時而心殤。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此境界使人吟詠難忘。(恢弘、斷腸、豪放、心殤,便是對詞之氣象的最好總結。)
山水氣象——十里青山遠,(本文最有特色之一便是它的小標題,點出詞中的一種氣象,并配上一句恰當的詞句,恰到好處地增加了文章的意蘊。)
八荒華夏,悠悠五千,此中山川美景,自是遷客騷人駐足留詞之處。北宋僧人仲殊一曲“白露收殘暑,清風襯晚霞。綠楊湖畔那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人生之不如意皆若碧空浮云,唯眼中美景,伴與春風習習,以入詞人之心。
山水氣象,絕非僅此,又如林逋:“盈盈春水,淡淡春山。”盈盈淡淡,自是其中趣味,青水若山,亦是天人一感。“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人景合一,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此無我之境,亦是詞中之氣象。左山右水,氣象濃韻。
斷腸氣象——浮生長恨歡娛少(第二個小標題便是談浮生斷腸之氣象,從上面的山水風景到人生,由物談人,是一種遞進。)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動;狂歌痛飲,來訪秋雁處。”浮生長恨,斷腸憂愁之氣象乃亙古主題。
多少恨,欲說還休!(此處僅七個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堪稱“細腰”之筆,直指詞人心中的愁思綿長,斷腸氣象氤氳其中。)
北宋柳永,遷徙坎坷,流落風塵,“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心中愁緒,皆付與長江之水。晏殊離別懷苦,只留得“淚眼問花花不語,亂江飛過秋千去”。范仲淹之《蘇幕遮》“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與李清照之《一剪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皆為相思斷腸之作,直可驚天地,泣鬼神!(多首寄托愁思的詞的堆疊,渲染了文章悲涼斷腸的意境,但是應該注意詞的順序以及關聯。柳永和晏殊的詞中間無銜接,有點突兀。)
然千古情種,年未立卻亡妻,只得自嘲“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仕途宦達而命薄,故仰天長嘯“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年少而去,不禁悵然喟嘆“被酒莫驚春暖重,睹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作此詞者乃納蘭容若,此人之詞盡顯斷腸氣象!
國殤氣象——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第三個小標題,推己及國,又是一種遞進,且作者也點出了為國為家才是詞之冠以氣象的最高境界。)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詞之冠以“氣象”二字,為國為家,方成最高之境界。(為國為家,將詞之氣象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金戈鐵馬,國破城殘。何為“氣象”?“氣象”乃辛棄疾“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之豪氣,劉克莊“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之灑脫,岳飛“知音少,弦斷有誰聽”之傷感,陸游“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之慟傷。國破家亡,茫茫籟殤,撫杖老翁,倚門長嘆,哀哉吾國,痛哉吾民!老當益壯,壯志在胸,夢中自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吾國可興,吾民可興矣!
為國為家者,方為詞中氣象之冠。王國維《人間詞話》有云:“詞中境界,以無我之境及有我之境并之,無我為冠。”心系國家天下,已是無我;心念黎民蒼生,已是為冠!(再次點出為國為家的詞為冠的觀點,并借用王國維的話,解釋心系天下,便進入了無我之境,便是詞中的最高境界,這樣的解釋似乎有點牽強,心系天下并不一定是無我,只是把天下蒼生看成了大我,把自己當成了小我,大我比小我更重要,但沒有達到無我。)
詞中氣象凡千百種,吟詠難忘。通其意,聞其感,會其心,學其行,方可有所思,有所記。詞中氣象,便是那“髣髴兮若輕云之碧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悟其輕盈,方可得“羅襪塵生秀冉冉,料征鴻,凌步微波女”之感。
詞乃褪去傾軋世界之匙,可會天地萬意!以詞之氣象為師,可得蘇軾、賀鑄之豪放,李清照、柳耋卿之婉約,秦觀納蘭之愁悵,黃庭堅溫庭筠之瀟灑,岳飛陸游之浩然……
詞之氣象成吾師,便可得“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之境!
噫,一蓑煙雨任平生!(結尾意蘊深長,讓詞之氣象留在了讀者的腦海里。)
升格小結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詞意蘊深長,此文中“氣象”被作者用大氣的筆調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不得不嘆服,如此深厚的詩詞功底,配上巧妙的角度,讓文章變得行云流水,讀來暢快人心。
文章最大的特色乃是它的三個小標題,有遞進的關系。三個不同的角度,配上一句恰當的詞,便起到了引人入勝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第二和第三個小標題的角度似乎是有重疊的地方,斷腸和國殤并不算并列,雖然作者寫斷腸是寫的個人,寫國殤是寫的國家,但是小標題似乎有些不恰當,可將第二個進行修改。其次,文中用到了大量的詞句,應該注意詞句使用時的順序、關聯性和恰當性。文中不宜使用過多晦澀生僻的句子,這樣難以引發讀者共鳴。而且作者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部分可以增加。
考場得分61分
例文三
氣象
吳彤
已模糊了時間,卻牢記了氣象。
偶然在不知名的南園古鎮中獨自行走過,猶記得略顯坑洼的土路上,不高不矮的圍墻擋在兩邊,斑斑駁駁的苔痕布滿了墻面,墻上掛著幾串紫白相間的藤蘿,像古樸的屏風。
這是一種何等令人震撼的氣象。我臆想著這風雨驚動的場面,視線再度落回眼前的畫上。(前三段文筆優美,渲染氣氛,但與下文關聯不大。從臆想到現實的過渡不自然。修改如下:不知名的南園古鎮,不高不矮的圍墻布滿斑駁的苔痕,墻上掛著幾串紫白相間的藤蘿。每一面墻都像歷久經年的畫作,即使飽受滄桑而顯出凄涼,也依然不乏生機,因為苔蘚和紫藤蘿的肆意生長,從來不受坍圮頹墻的限制。我想象著這些自在坦蕩的植物把整個人間都幻作一幅畫,充滿了風雨驚動的鮮活氣象。就這么想著,想著,視線又不由落回眼前的紙。)
臘月寒冬,我倚著桌,定神望著宣紙,將腦海中閃現的臘梅,渲染到這潔白的紙上。
染紅筆尖,將點點胭脂敷于畫上,然后那墨梅蒼虬的枝干上,便綻放開了零星的花朵(關于繪畫過程的描寫簡練、到位,“渲染”、“敷”、“綻放”等動詞用得出神入化。)
擱筆。我凝視著這幅作品,無奈嘆了口氣。雖然無數次想象,無數次練習,卻不知為何,怎么也畫不好這么一幅簡單的墨梅。
定睛看著窗外。
一棵梅樹,正兀自迎風挺立。(兩個短句分別獨立成段,吸引讀者注意。)
這便是我紙上的主角。打量著它與我的畫,我已經很難找出不同。在認真臨摹無數次后,我認定我已經胸有成“梅”了。可是這畫,讓人看起來,卻顯得如此壓抑委頓呢?
冥思苦想許久,卻依舊不得其解,無奈之下,我只能去請教老師,不料老師卻說:“走出門再看它,你自會明白的。”(“走出門”與下文“視野開闊明亮”呼應。)
我疑惑地望了一眼老師,走出門去,默然面對同樣默然的寒梅。
寒冬時節,冰冷的氣象充斥于乾坤。周圍許多樹木,都已殘敗零落,僅剩下枯瘦蒼虬的枝干,峭棱棱的樹丫控訴似的指向無言的蒼穹,唯獨眼前這棵寒梅,傲然決然地屹立于天地之間,用它那零星的花朵,見證著自己最美的存在。
我不由退了幾步,這樣一幅畫面,氣象何等澎湃,何等美妙,可為何到了我的筆下,卻盡失風采了呢?
梅花不語,卻在凜冽的寒風中瑟瑟抖動,送來幾縷幽幽的清香。我凝視著梅花,仿佛天地間便只剩下它,視野不由一下開闊明亮起來。(“瑟瑟抖動”與墨梅傲然挺立的形象不契合,第一句話可換作“梅樹不語,可我似乎能聽到它的枝干在寒風中不屈生長的悉索聲,伴著幾縷幽香一起傳來”。)
腦海中靈光乍現。
“因為你的畫,沒有‘生長的空間’”。老師不知何時來到我身后,緩緩開口,“你看這株梅花,在天地之間,是何等渺小的一個存在。而透過窗戶,它卻鋪滿了你的整個視野。作畫,氣象當七分外顯,三分內斂。你的畫,看似氣象十足,實則過分拘泥,伸展不開。一幅畫,氣象太足,就鋒芒畢露了。”
果然如此。我恍然大悟,過分張揚的后果必定是束縛太多,本有的氣象,便全部被拘束住了。
疾步走入書房,提筆作畫。那宣紙的頂端,有著大塊的空白,那是一棵梅樹,必要的“生長的空間”。
這次的創作,讓我真正感受到了美好的氣象。(結尾突兀,略顯蒼白無力。可改為“我又一次走出門,在那棵梅樹旁展開我的畫,宣紙留白處透徹、自然,仿佛與天空融為一體。墨梅在天地間伸展盤曲,生生不息。我默然于心,無論對于作畫,還是人生,這都是最美的氣象”。)
升格小結看到“氣象”這個詞,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天氣、景物等,而作者別出心裁,從一個很小的切入口——繪畫入手,生動演繹了“氣象”作為“文字、畫作的氣韻、風格”的含義,令文章充滿新意。
由全文來看,對比某些一味褒貶或情感表達單一的文章,本文中作者情感的變化、思想的提升是一大亮點。由“不解自己所作‘墨梅’為何委頓”到“靈光乍現”再到“深刻領悟”,思想發展變化的過程十分自然,使讀者的理解也隨作者的行文思路而提高,使人讀后頗有所得之感。
但作者對于主旨的表現還并不充分,如一至三段和最后一段,尤其是最后一段,有狗尾續貂之嫌。開頭和結尾是文章的重要部分,可以起到點題、升華主題、總結全文、揭示立意等作用,不能忽視。作者應再適當填充、修改,使文章更加豐滿。
考場得分60分
例文四
氣象
劉亦雋
深夜,我面對著老汽車站的舊房子。
以前赫然的“常州汽車站”如今換成了黯然的“日夜停車場”。目光不禁落在了左旁的武進影劇院上,曾在那里有無數次與兒時同伴的回憶,最后一次是小學的畢業典禮。之后見過它一次又一次的粉刷,關閉,又重新開張。
縱使影劇院在漆黑中已抹去了形跡,心中的那個輪廓終究格外清晰。(由景生悟,由自己對舊影劇院的懷念,引出人生路上對美好氣象的留戀。)
故人的身影不也是如此嗎?所來徑上的舊人舊景印在每一個回顧者的心里。盡管夜很深,但一直閃爍著星點黃光。(這一段的表達有些多余。可以與下一段合并為“一路走過,所來徑上的舊人舊景印在每一個回顧者的心里,縱然轉瞬即逝,但這些美好的舊氣象總溫存于回顧者的心中”。)
回顧所來徑,來徑上的舊氣象溫存于回顧者心中。
回顧,多數人在驅車散心時總流連于路旁的風景,甚至是汽車后視鏡里的景色。馳騁于山間,當你發覺與后視鏡中一處的山花越來越遠,直至她消失于一點,心中興許會有些失望與不舍。誠然,某處的山花消失淹沒于另一處山花,遍野的山花,何處無芳,但令人欣然的也許只有此一處。
行者自然是要離開一處往下一處的,后視鏡里的另一處山花,于行者,是嶄新的,新氣象替代舊氣象,自然更迭,蒼茫的行路早不足為奇。
窗間流蕩的景色難掩夜的濃重,這一切的濃重再過四個小時全然盡失。待到天微微亮,早起的人們才有了新一天的生氣。(這一段的表述有些不清晰,可以改為“窗間流蕩的景色也許會淹沒于夜的濃重,但這一切的濃重再過幾個小時便全然盡失。待到天亮,早起的人們就有了新一天的氣象”。)
人總要丟棄舊時的一切悲喜,去到另一段路,賞另一段景。也許有的人只是走馬觀花,草草收場,連雁過留聲都無法企及。因為走得太快,過往的景色與當下的路引起不了絲毫共鳴,無所關乎,無所流連,直至草草地來到了路的盡頭,卻依舊茫然。如此倉促的行路,盡管盡頭時可毫無羈絆,但枉你此生來過,路過那么多美好的景。(點出舊氣象的意義:對舊氣象的留戀成為珍貴的回憶,體現出在人生路途上行走的充實與價值。)
右側中映現著與先前看到的景致截然不同的,火車站通宵亮著明亮的銀白色的光。凌晨時分,依稀可見得大廳內外有等車的人拎著大包小包徘徊著。他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也許常州是他們的起點站,或終點站,又或中轉站,一切無從知曉。唯能肯定的是,深夜的他們依舊為生活奔走。待到他們抵達下一站,也許會留戀此刻的夜城,再憶起這些很珍貴的回憶,為了明天的自己,為了下一站的自己。(由聯想深思轉回眼前的景,將火車站升華為人生的站點。)
時間像是黑暗中溫暖的手,帶走了許多美好的舊氣象,又帶來了你所未曾遇見的新氣象。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恍惚后,仍然在人生路上奔走的我們,回顧所來,回味最真的五味時光。
我們所流連的氣象,于心而言,是蕩滌亦是歷練。(“蕩滌”和“歷練”表達不是很準確,若要進行升華,可以說“是珍貴的回憶,亦啟示了新的開始”。)
升格小結結尾可以再升華,可以啟示人們懷揣著對舊氣象的美好回憶,而不要為其所牽絆,要勇敢地繼續前行,敞開胸懷,用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嶄新的氣象,這樣才能擁有更加進取、豐滿、充實和有價值的人生。
本文從窗外的景物出發,將具體的事物:汽車站和影劇院的變化,抽象為普遍的新氣象代替舊氣象的情況,然后對其進行思考與聯想,使文章立意深刻;在文章結尾,將火車站抽象為人生的站點,既呼應了上文所寫的舊氣象,又能啟示人們總是要繼續前行、奮斗,使文章主題有了能升華的空間。
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是否也該學著像作者一樣駐足窗前,或在路上停下匆匆的腳步,看一看周圍的人、事和景,學會思考,從中獲取靈感。 學會從哲學辯證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即使是一件看似靜止的事物,也有其變化、發展的一個過程,也可以將某一具體的事物抽象化,進行積極的思考與聯想。
考場得分64分
例文五
氣象
朱欣然
緩緩飄落的楓葉帶來了秋天,在微涼的晚風和糖炒栗子的叫賣聲中,三三兩兩的行人在大街小巷間穿行,被似有若無的桂花的香氣包圍著,牽起的嘴角構成一幅幸福的氣象。(描寫具有生活氣息,簡單勾勒營造了一派秋日祥和生活圖景,點出“幸福”二字引出后文。)
走在街頭,我也不禁想起前些日子央視的“幸福街頭調查”。
“你幸福嗎?”這個讓哲學家們探討不已含義甚廣的問題,在百姓的口中卻變成無比平凡的小事。一位坐在街邊摘菜的老人說孩子上大學了是她最幸福的事,而能在路邊和自然接觸更是她生活的樂趣。
然而,最著名的那句“我姓曾”出現之后,立刻在社會上掀起一陣巨浪——網絡如光速般傳播著各種批評和各種惡搞,仿佛厚厚的冰層在最脆弱的地方開裂了,隨后整個冰面如蜘蛛網的軌跡般碎成無數碎片。(比喻論證貫穿全文,將抽象的傳播具體化,冰塊破裂的軌跡具有連續和擴散性,形象生動富有動態美。)
這又是怎樣的社會氣象?不可否認的是,其中不乏看客——一些自以為置身事外的人僅僅為了嘲笑央視的“笑話”,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對此問題的諷刺——也許當事人是無意這樣回答,但聽者有意。可見這場正劇引發的調侃的背后,藏著太多的不滿與諷刺,社會上幸福的氣象,也許正如那一層薄冰,水面下有太多擁擠得不能呼吸的魚兒。(將大眾比作“不能呼吸的魚”反映了當代大眾被抑制的思想。)
大眾的調侃亦是大眾的呼聲。如今的社會氣象的主語大概只要精英與大眾便足矣。自古便是文化和政治經濟領域上層的所謂精英控制著話語權。精英主義讓國家以他們為中心,而大眾往往只有妥協的份。沒有絕對的公平因此不必談是否公平,我只說這大致是合理的,因為精英中大多數人都有能力有魄力去影響社會。而今隨著網絡文化的飛速發達,大眾表達呼聲的意愿更強烈,渠道更廣泛。且從“我姓曾”這冰山一角便能看出,當前社會上便是精英與大眾在爭奪話語權。網絡讓大眾的聲音前所未有地強大起來,強大到不管正確與否,再也不會被忽視的地步。大眾政治從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民主政治,大眾擁有話語權,這才是真正的民主的社會氣象。
民主政治,百姓幸福的氣象什么時候才能不再是空中飄蕩的諾言,而是踏踏實實地落在大地上?我想,目前要做的,便是精英與大眾的互相理解,互相傾聽,讓冰面下蠢蠢欲動的魚兒向著一個方向走,我們會離幸福越來越近吧!(由一個事件引出主題,全文層層遞進,構成一個思辨的整體,提出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幸福”,并予以回答“民主政治”“精英與大眾互相理解,互相傾聽”。)
升格小結在國家綜合實力日益增強的今天,許多“超快速”的事件都讓百姓苦不堪言。終于,人民幸福指數開始被提起,“街頭幸福調查”一石激起千層浪。
文章巧妙地抓住了當下的熱點話題——幸福,從“我姓曾”引發的網絡熱議入手,剖析人們的心理——不滿、諷刺,由細微見博大,從人民的憤懣中看出了被壓抑的思想、被壓制的權力,最后得出擁有幸福的結論——民主。思路比較清晰。
民主,我們都在追求,但從某些方面來說大眾政治是有其弊端的,很多時候往往只有精英可以在危難中擁有理智、做出正確判斷與選擇,大眾則更多是偏激或人云亦云的想法。很可能民主了,人民仍得不到幸福。所以文章應在第六段分析問題時應更加辯證地思考。
“氣象”在全文中只是由單薄的兩個字構成,在全文中的體現比較雜亂,第一段中“氣象”代表溫馨的生活氣息,后面的“氣象”又成了社會狀況。且文章也沒有對“幸福的氣象”進行清晰的闡述和描繪,過于偏重對事件的分析,應該在扣題方面再加強。
考場得分62分
例文六
氣象
丁佳琳
長城,中國人的民族烙印。曾幾何時,若問及向往之地,我也會脫口而出“故宮,長城”。然而真正踏上那古舊的磚瓦,長城氣象已不是“惟余莽莽”了。(若能在此用精煉的語言,點明長城原本在作者心中的氣象,在中國人心中的歷史意蘊,則更能凸顯主題。)
和大部分人一樣,最早親睹長城真顏是在八達嶺,唯一的感受便是“長城內外,惟余人往”。四面八方涌來的人群,在五花八門的旅行社旗幟引領下,跟隨對著擴音器扯著嗓子喊的導游穿梭于涌流之間。腳下的磚瓦似乎已被游人的腳磨平,竟有些打滑,也只能通過這來感受長城的“險峻”了吧。夾在人群之中緩慢前行,百無聊賴地四處張望,沿路攤販點似乎沒斷過。飲料、零食、水果,叫賣聲不絕于耳。尤其在立有手書紀念碑“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地方,拍照、取照,討價,叫賣,熱鬧非凡。遠望,逶迤的城墻里塞滿了各色游人,一派繁榮氣象。
雖然喧嚷了些,但好歹長城的恢弘面貌還在,旅游嘛,沒有十全十美的。如此安慰自己,直到第二次造訪,登上慕田峪長城,才發現并非如此。(轉折有些突然,建議改為:喧嚷的氛圍讓我有些失望,但了解到這種名勝古跡的商業化幾乎不可避免,只好安慰自己,至少長城的恢宏面貌依然在。所以即將造訪慕田峪長城時,我心中也未抱有很大期待,以為它也不過是化了濃妝的商業景點,可我發現,我錯了。)
未經過分雕琢的山依舊透著蒼涼雄壯,甚至可以說有荒蕪之味。長城,純粹單調的磚瓦,一塵不變的瞭望口,狼煙臺,只有隨著山體的起伏曲折,無盡地綿延。時而拾級而上,時而遇陡坡用勁攀爬,未走幾步已疲憊不堪。然而前后仍舊是那樣毫不留情的坡度,烽火臺還在數十米之外,四周除了靜寂遼遠的山脈再無它物,頭頂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天。此時,才真切地體會長城的恢弘、雄壯。它是帶著寂寞、悲壯的氣象的,而這都是在人潮涌動的八達嶺無法感受到的。且不談長城腳下悲涼的骸骨,便是駐守的兵,在這四望無人煙的蒼茫天地間,該有如何的苦寂、孤獨。這番蒼茫氣象,是歷史的厚重歲月給予的,也是要留給后人的。(描寫慕田峪長城,不僅注重與人潮涌動的八達嶺進行對比,突出長城本應有的悲涼而又雄壯的氣象,還能進行恰當的聯想,想象駐守的士兵瞭望時的心情,使讀者更加沉浸于這種蒼莽之中,仿佛身臨其境。希望著墨的力度再加強些,使它在文章結構地位上比之前的描寫突出,因為對慕田峪長城的描寫應當是本文的重點。)
然而千百年歲月的風塵抵不住游人的腳步潮水般涌來。如今的八達嶺僅僅只能是一個象征,一個被商販、旅游團開發使用的景點而已,盡管它還是千萬中國人心中的憧憬。但恢弘氣象不再是景致,而是形容人潮,或者說是熙攘、喧囂的游客氣象。極少數人會自己選擇名不見經傳的景點,大多數人都只是趨之若鶩,奔向高度開發、包裝之地。也因此,少數人才真正體會到,長城不僅僅是“雄偉壯觀”可以形容的,它具有悲壯、寂寥、蒼涼,或是其它難以言喻的氣象。(文章的主題是游人心中的氣象缺乏,只是分析多集中在后部,主題的深化略有突兀。)
自然界的氣象多是造化所創,或是前人留下的遺跡,然而游人的心中也是該有氣象的。我們該捫心自問,到底游什么,覽什么。難道歷史的風塵、歲月的積淀被現代生活的洪流沖擊,只能留下景點購物、拍照留念這些活動,而那份沉重無人再體會,那些歷史的思考無人為之駐足思索?或許有人旅游只為愉悅放松,但當旅行逐漸喪失了它的深厚內涵,生活的美就難以被人發現,作文里只留下流水賬而再不見詩一般的語言、歌一般的文字。(由自然界的氣象引出游人心中的氣象,深化主題。)
氣象,在于人心,在于獨立的思考后選擇的景致,而不是追隨大流,趨之若鶩。心中的氣象決定所見所感,決定了“行”的意義。
升格小結旅行中,一種看似十分平常的現象卻反映了一種態度,作者以敏銳的眼睛捕捉到了這一切,以一顆善思考的心分析、反思、總結,才有了這樣視角獨到、分析精辟的文章。
文章從對比開始,由個人旅行的經歷出發,呈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長城,一個繁榮而焦躁,一個蒼涼而沉靜,給予讀者強烈的沖擊。由長城入手寫氣象,而不局限于描繪長城恢宏氣象本身,是突破之一;由游人如織入手寫長城,不僅僅表達對喧囂浮躁的旅游現象的批判,而且對其進行客觀分析,這是突破之二;由趨之若鶩的旅游現象寫人們對文化內涵、旅行意義的忽略是突破之三。
如果作者還能挖掘出更深的東西,如:或許我們不必去指責那些景點包裝的行為,也無力改變這樣的現狀,那么便用你心中的平靜去體悟你眼中無法搜索的氣象,追尋歷史的足跡,因為“境由意造,物由心生”,那么,文章的意義將更深入一層。
⑴故事探羊:
《說文解字》解釋為:“羊,祥也。”《左傳》中有則故事,宣公十二年,楚國攻打鄭國,鄭國被打敗,鄭伯在投降的時候,“肉袒牽羊以迎”。“肉袒”是說鄭伯脫衣露體表示請降,也有誠惶誠恐的意思。鄭伯在投降時為什么要牽著羊呢?請根據你的理解簡要回答。
⑵成語填羊:
羊成為人們最喜愛的家畜,請你結合題干填寫含有“羊”字的成語:丟失了羊,趕快去修補羊圈,叫“ ”;“ ”常用來比喻崎嶇窄小的道路或嚴峻艱險的環境。柔弱的羊一旦落入虎群,其后果可想而知,所以人們常用“ ”比喻處于險境,有死無生。比喻人們乘機偷拿別人的東西叫作“ ”。
⑶看圖說羊:
下面是廣州“五羊石像”,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圖的主要內容。
<E:\作文與考試\2014\12c\12c排版\p-58-1.tif>
⑷巧對羊聯:
上聯:馬去雄風在
下聯:
上聯:
下聯:百鳥鳴春喜盈門
2.隨著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第二季的深入,人們對漢字掀起了“最炫民族風”的熱情。許多市民開始拿起字典學習漢字,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用寫字板代替了鍵盤。
下面是某市舉行的“我與漢字”活動的部分內容,請你參與實踐。
<E:\作文與考試\2014\12c\12c排版\p-58-2.tif>
⑴請你根據“羊”字的演變過程,寫出其中兩個“羊”字的字體分別是 和 。
⑵結合示例,請你任選一項備選事物來吟詠其中的哲理。
彩虹
正面:為讓別人賞心悅目,獻上自己七彩的人生。
反面:只務虛而不務實,決定了它只能曇花一現。
備選事物:大海 落葉 月亮 電腦
⑶調動思維,趣味競猜。
一邊發綠,一邊發紅;一邊喜雨,一邊怕風;一邊怕水,一邊怕蟲。(打一字)
謎底:
⑷根據語境,仿照畫線句,仿寫一個句子,要求語意連貫,句式相同。
中國漢字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笑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在書法家筆下,那些有著生命似的漢字更能生出無窮無盡的變化。有的挺拔如峰,有的清亮如溪, , ,令欣賞的人嘆為觀止。
3.根據下面提供的情境,按要求回答問題。
你正在備考英語合格證前夕,學校擬辦一次漢字聽寫大會。你正想放松一下,想參與其中,媽媽知道后,對你說:“英語考證一結束,你想怎么參加都可以。”
“媽媽”的意思是: 。為了說服媽媽,你說: 。
4.請根據文段所給情景,展開想象,補充對話。
在一片沼澤地里,農民特意種植了蘆葦,打算在秋天收割編成葦席。在蘆葦叢里有一根竹子,這根竹子向旁邊的蘆葦抱怨說: 蘆葦卻笑笑說: 果然,過了幾天,農民把這根多余的竹子給拔掉了。
5.“地球一小時”指在3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20:30-21:30期間熄燈。目的不是為了節省電,而是為了使公眾認識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環保意識,在平常的生活中,就養成環保的好習慣。據稱,全球如果有1億家庭關燈一個小時,就將減少55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請為這一活動擬一句推廣語,需運用一種修辭手法。
6.隨著中國在世界的影響,中國在全球122國合作開辦了457所“孔子學院”,有力地傳播了中國文化,但也有網友認為孔子不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于是在某論壇上引發了一場關于“孔子能否做中國文化形象代言人”的大討論。請你就此參與辯論,在論壇跟帖留言,支持正方或反方都可以,80字左右。
支持:
留言:
7.下面是孔子學院的標識,請你仔細觀察寫出其中蘊含的深刻寓意。
<E:\作文與考試\2014\12c\12c排版\p-58-3.tif>
8.下面是2015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吉祥物“和和”和“夢夢”,請你仔細觀察下圖,用一句話說說設計理念。
<E:\作文與考試\2014\12c\12c排版\p-58-4.tif>
9.仔細觀察下面的漫畫,按要求回答問題。
<E:\作文與考試\2014\12c\12c排版\p-58-5.tif>
⑴請你結合漫畫,擬寫一個恰當的題目。
⑵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畫面內容。
10.仔細觀察下面的漫畫,完成后面的題目。
<E:\作文與考試\2014\12c\12c排版\p-58-6.tif>
⑴請你描述這幅漫畫的主要內容。(不超過50個字)
⑵請你寫出這幅漫畫蘊含的寓意。(不超過20個字)
【參考答案】
1.⑴因為羊象征著吉祥,在亡國臨危之際,獻上羊以祈求得到楚國方面的寬恕,免遭于難。 ⑵亡羊補牢、羊腸小道、羊入虎口、順手牽羊 ⑶石像中大山羊居中,昂首遠眺、羊髯微拂,口銜“一莖六出”谷穗,雄渾有力的羊角伸向半空,顯得深沉、威武。余下四頭山羊環列四周,或小羊跪乳、或母羊回首、或吃草飲水、或嬉戲打鬧,形態可愛,栩栩如生。⑷下聯:羊來福氣生;上聯:五羊獻瑞人增壽。
2.⑴金文、小篆 ⑵示例:落葉――正面:為了下一個春天的絢爛,無私奉獻自己的生命;反面:無根之物,只能擁有凋落的悲傷。⑶秋 ⑷有的浩瀚如海,有的凝滑如脂
3.不要參加活動(抓緊時間學習);從減輕精神壓力,更利于迎考的角度作答。
4.竹子:兄弟,我身份如此高貴,卻不得不和你們這些空心的冒牌貨雜處在一起。蘆葦:你雖然高貴,但在蘆葦地里卻是多余的,不能適應環境需要,遲早都要被清除掉!
5.示例:城鄉熄滅一盞盞耗能的明燈,地球點亮一點點環保的希望(對偶); 熄燈一小時,讓地球好好睡個覺(擬人); 明年繼續熄燈一小時,地球就會多活一千年(擬人)。
6.支持正方: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雖已不再是主流意識形態,然而誰能否認孔子及儒家的一些道德仍然影響著我們的一言一行呢?目前,世界各地的中華文化產業常以“孔子”為名,在西方人的眼里,“孔子”就是中國的代言人。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除了孔子,我們還有誰? 支持反方: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源頭不在孔子,孔子也從來不是中華文化的全部。其實,中國吸引世界的地方非常多,如熊貓、剪紙、刺繡、武俠、唐裝、長城、故宮,又何必死抱著一個孔子呢?
7.標識使用簡體中文“漢”字的變體,融合昂首高飛的和平鴿和地球兩種圖案。簡潔明快,剛柔并蓄,動感有力,既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的語言文化,又體現了快速向現代化邁進的時代步伐,與中國國家語言推廣機構――國家漢辦的標志有一定的傳承性,是國家漢辦“創新、集成、跨越”工作方針的生動體現。
8.吉祥物是兩個穿著肚兜的中國傳統兒童形象,彰顯出中國特色。
【關鍵詞】語文;深層美;創新
一、從教材中挖掘蘊涵其中的人性美
語文是一門充滿魅力的課程,其內容的豐富,反映著中華文化的豐厚底蘊和世界文化的多姿多采,新教材中的名篇佳作,無不是作者“情”的結晶,有對美好事物的熱切向往,有對高尚人格的至誠贊頌,有對丑惡勢力的憤怒鞭笞,也有對生命的執著追求等。這些濃烈的情感,給學生以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
在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打破以往沉悶的課堂氣氛,讓自己的課堂活起來,讓學生真正享受到中國數千年文化積淀的滋養,讓語文課充滿語文味!
語文課程的內容都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映,表達的是關于社會人生的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不像數理化課程的內容都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生活相去較遠,也比政治、歷史等課程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因而語文教學更能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語文教學的特有優勢,也是語文課程理應承擔的重要任務。
(1)語文課堂應是孕育美、生成美的地方無論春華、秋實,夏日的云影還是冬天的樹木,無論晨曦、暮靄,正午燦爛的陽光還是瀟瀟不絕的夜雨,都可以在這里觀賞到被精彩描摹的倩影。大至星漢日月,驚雷狂飆,小至花蕊蜂須,冰雪的結晶,古老如絕塞長城,石鼓篆鼎,短暫如曉月秋露,飄風流鶯,都可以在這里聆聽到被吟詠謳歌的清音。無論大街、小巷、荒村、野店,無論森林、草原、沙漠、極洲,無論大海深處還是宇宙太空,都在這里留下了美妙的蹤跡。生活的空間有多么寬廣,語文的空間也就同樣的寬廣。
(2)語文課堂應是心靈自由飛翔的天空這里是思想盡情展示的舞臺,這里是才智縱橫馳騁的原野,這里是個性異彩紛呈的大地。那心游萬仞、清潔自守的莊子;那與楚地山河血肉同一,披發行吟于澤畔的屈原;那喊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顛沛流離、憂患一生的杜甫;那高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一腔正氣譜寫動人壯歌的文天祥;還有那叢中醉臥的陶淵明,那空山新雨后靜立的王維,那山光水色中流連的李太白,那赤鼻磯上、滔滔江畔慷慨吟嘯的坡……所有文化星空中閃爍耀眼的星辰都在這里匯聚,他們散發著醉人的芳香,洋溢著永恒的魅力,是人類驕傲的資本。
二、運用多媒體,營造扣人心弦的心境美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為了使課堂成為一個信息豐富,能滿足學生需要,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習環境,就不應使課堂教學變為一種單調乏味的刺激。因此,教師應當十分注重運用變化策略去組織和維持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提高學生吸收信息的主動性和效率。而多媒體手段使用的“度”得當,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多媒體計算機集圖、音、文、像,為一體的靈活可控的信息處理優勢,將語言文字改描述的內容變為形聲搭配結合的立體平面交叉,有聲無聲結合的畫面圖式,以造成特殊情景,扣擊學生心靈,營造心境,以引起強烈的審美共振。
實現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把“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理念,人文性的語文學科責無旁貸。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老師必須具有“美化”語文的才華,藝術地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化的魅力,在美的熏陶中培養高尚的情操,使他們用語文,拓寬視野,砥礪能力,通過自主學習,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發展奠定基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因此,美化語文,課盡趣尚濃。
三、創新教學思路,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教師要指導學生突破課文情景,把思維的領域擴展到更加廣闊的生活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識和想象力。在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方面,語文有其獨特的學科優勢,不少的課文,特別是一些文學作品很利于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為我們再現了“百草園”豐富多采的自然景物,使我們同魯迅先生一樣,體味到了其中無限的樂趣。那么,倘若我們走出“短短的泥墻根”一帶,還會有哪些充滿情趣的事或物在等著我們呢?我們可以以“百草園趣事續聞”為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啟發學生縱情想象和大膽想象,創造出更為奇妙而有趣的情景來。
我愛祖國主題作文
毎當我想起我生活在那里的祖國,整個心兒便悠悠地飄到那青青的山上,飄到了那艷艷的花上,飄到了那清清的溪流上……啊,我的祖國。是我依戀。我最愛的地方……
在我的祖國,你能夠看到一山山翠綠的森林,一條條流淌的小溪,一座座古老的房子。人們也幸福的生活著。
小時候,我最愛到山上去玩。大山好靜好靜,一點聲音也沒有,陽光透過樹縫稀稀落落灑下來,星星點點,好像是撒下來的寶珠,偶爾傳來幾聲悠揚的鳥鳴聲,便給這樹林帶來了無限生機,真好聽!我和小伙伴們總是盤算著把這小鳥捉住,可終究未能如愿以償,我的一個小伙伴說這鳥是這大山的魂!
大山的水好清好清,一泓泉水,清澈透明,冬暖夏涼,總也流不盡。干渴的人們一口一口喝干了它,可它又不緊不慢地滲出來。大山的水真甜呀,喝一口,細細品嘗,甜進心里。聽奶奶說:“就連那小動物也愛喝那水呢!”還是妹妹說的好:“那泉水是大山的乳汁。”
這乳汁澆灌出來的草好綠,大山就像鋪了一層綠色地毯,那各色各樣的花兒,給綠毯繡上了彩色的圖案。那緩緩流動的小溪,給大山鑲上的明麗的花邊。野花也怪美的,射在草叢是里像星星,像眼睛,在微風中還眨呀眨的。
大山的乳汁哺育出來的兒女是機智勇敢的,我從電視里明白了日本鬼子侵略我們的家園,大山的兒女是怎樣組織起來和日寇作斗爭,把他們引進大山里全部消滅的故事。看后,我很激動,時常在想:我們中華兒女是多么勇敢,不愿做亡國奴,堅決與敵人作斗爭,不怕流血犧牲。他們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啊,祖國!給了我多少樂趣,引起我多少遐想,也給我留下了無限的依戀……我愛我的祖國,不僅僅僅是因為它的美,還因為他頑強愛國的精神。
我愛祖國主題作文
祖國山川頌我愛祖國,也愛祖國大自然的風景。我不僅愛祖國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磚一瓦,我也感到親切,值得我留戀和。我們有頭頂千年積雪的珠穆朗瑪峰,有莽蒼的黃土高原,有草木茂密的西雙版納,有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有一瀉千里的黃河,有浩浩蕩蕩的揚子江,有小興安嶺的原始森林,有海南的椰林碧海,有大西北廣闊無垠的青青牧場,還有說不盡的江湖沼澤……祖國的大地山河喲!哪一個地方不經過勞動者雙手的經營,哪一個地方沒有流過勞動者的汗,淌過戰士們的血?我愛我們祖國的土地!狂風曾來掃蕩過它,冰雹曾來打擊過它,霜雪曾來封鎖過它,大火曾來燒灼過它,暴雨曾來沖刷過它,帝國主義的炮彈也曾轟擊過它。不過,盡管受了磨難,它還是默默地堅持著。一到春天,它又蘇醒過來,滿懷信心地展現出盎然的生機和萬卉爭榮的景象。這是祖國大地對勞動者的回答:光禿禿的群山穿起了墨綠色的衣裳,岡巒變成了翠綠的堆垛,溝谷變成了遼闊蔥綠的田園,沼澤變成了明鏡般的湖泊,險峻的山峰低頭臣服,易怒的江河也表示愿供奔走……我曾遠離祖國幾年。那些日子,我對祖國真的說不出有多么的懷念。這懷念是痛苦而又是幸福的。痛苦,是遠離了祖國的人民、祖國的山川風物;幸福,是有這樣偉大的祖國供我懷念。我曾躺在揚子江邊的大堤上,靜聽江濤拍岸的聲音,想起了它發展的歷程。最先它不過是雪山冰巖下面滴瀝的小泉,逐漸才變成蒼苔滑石間的細流,然后是深谷里跳躍著喜悅的白色浪花的溪澗。以后它又逐漸發展,一時它是澄澈的清溪縈回在牛群牧草之間,一時它又是沸騰咆哮、素氣云浮的瀑布,一時它是波平如鏡,靜靜地映著藍天白云的湖泊,一時它又是飛流急湍、奔騰在崇山峽谷之間的險灘。不知經歷了多少曲折和起伏,最后它才容納了許多清的和濁的支流而形成了茫若無涯的、浩浩蕩蕩的大江。每逢假日,我也時常約伴去登山。當我們花了很大的氣力爬上第一個山頭,回頭看看我們所經過的曲折盤旋的小徑,看看在我們腳下飛翔的鷹隼,就不覺要高呼長嘯。爬過幾個山頭以后,又看見前面還有更高的.山俯視著我們。好容易登上最后的頂峰,看看周圍,看看聳峙的峭壁,突兀的危崖,嵯峨的怪石,挺立的蒼松,在我們腳下是蒼茫的云海,云海的間隙可以看到鄉村,看到通往天邊的道路……登山遠望,真令人心曠神怡,好像胸中能裝得下山川湖泊。我曾在大海的近旁度假。碧綠的海水吐著白茫茫一片浪花,蔚藍的天空像半透明的碧玉般的圓蓋覆在上面,海鷗翱翔在晴天和大海之間。太陽就睡在我們的腳下。遼闊的晴空,清新的空氣,蕩滌了!我們多少疲勞啊!我沒有到過龍門壺口,沒有看到過雁蕩龍湫,但也看過黃果樹的瀑布和許多偏僻地方的大瀑布。離瀑布還有好幾里,就先聽到丘壑雷鳴,看到霧氣從林中升起。走近一看,只見一股洪流直沖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懸空的彩練,珠花進發,有如巨龍吐珠;水沖到潭里,激起了沸騰的浪花、晶瑩的水泡。(作文大全fwsir.com)大大小小的水珠,隨風飄蕩,上下浮游,如煙如霧,如雨如塵,浸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傾墜,下有深潭不可逼視。轟隆的巨響,震耳欲聾,同游旅伴雖想交談幾句,也好像失去了聲音。瀑布化成溪流唱著愉快的歌流走了,它將沖擊著一切涯岸流向大海。靜靜的群山,則仍留在原來的地方,目送那盈盈的水波遠去。流水一去是決不回來了,但有時也會化作一兩片羽云暸望故鄉。 我愛祖國主題作文
我的祖國是中國,他像一個巨人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我的祖國山明水秀,鳥語花香,有富饒的物產。奔騰的長江、黃河;雄偉的長城、故宮;古老的敦煌藝術;迷人的張家界、原始的九寨溝;寬廣的內蒙古大草原、讓人向往的玉龍雪山;小家碧玉的蘇州園林,氣勢恢宏的皇家建筑。還有那碧波蕩漾的美麗東海。在這碧波萬頃的東海上,就是我的家鄉——舟山,這美麗的群島城市。
湛藍的天空,蔚藍的海水,這是許多看不到大海的小朋友多么向往的生活啊。于是大批大批的外地游客來到舟山,來到岱山,來到我們大衢看海景,嘗海鮮。我們的家鄉變得生機勃勃。可是島上交通很不方便,渡輪雖然不停地運送著旅客可是節假日,船上總是那樣擁擠,甚至都買不到票。更嚴重的是,臺風來臨的時候。我們無法出島,在外面讀書的哥哥姐姐不能回家,在外面工作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只能眼巴巴得等待臺風過去。
可是就在今年國慶60周年之時,我們迎來了一個大快人心的好消息。舟山連島大橋將在今年的11月份正式通車了。我們將不再擔心臺風耽誤出行的計劃,可以順利地通過大橋到達寧波。這是60歲的祖國媽媽送給我們舟山小朋友的禮物,是送給所有舟山人的禮物。那么在祖國媽媽生日到來之際,我想作為一個小學生,只有好好學習,牢固地掌握科學知識,將來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才是最好的報答祖國媽媽的方式!
我愛祖國主題作文 當國歌聲在我耳邊響起的時候,當我看到國旗在微風中冉冉升起的時候,我仿佛看到了祖國這百年來的光輝業績,仿佛看到了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戰士的微笑,仿佛看到了各屆國家干部對我們的期望。
我們中國有文化歷史五千年的傳統,是美德之邦。文字顯示出祖國的悠久歷史,讓我們都自豪地說:“這是我的祖國特有的文化!”
從漢城奧運會到如今的北京奧運會,我們中國以化身體育強國,體育健兒們在屬于他們自己的舞臺上,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能力,為祖國爭光。乒乓球賽場上,三面五星紅旗在萬眾矚目下緩緩升起,那是每一位中國人最驕傲的時刻!他們也代表著中國,這個不平凡的國家,這個龍的傳人,這炎黃子孫開始奮起了!這個告訴我們祖國在自強不息!
當嫦娥一號、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時,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再創輝煌,這個告訴我們祖國更加富強了!
【關鍵詞】多效性;課文教學;新課導入;問題設計;多樣化
課文教學是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的重點。小學階段課文教學的關鍵是要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 高年級的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詞匯量,也具備一定程度的學習能力,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獲取信息、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體驗樂趣。傳統的小學英語課文教學的集中表現為“講讀”。“講讀式”的小學英語課文教學注重英語語言知識。特別是語法知識的講授和灌輸。由于這種教法過于強調語法知識的傳授和學生需要輸出的英語規范性,不利于促進小學生樂于開口說英語,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分別從課前導入、課中提問和課后作業這三個步驟談談關于課文教學的多效性。
1 選擇適合課文主題的方式進行新課導入
課前活動是英語課文教學的前奏和基礎,對于構建課文內容結構有很重要的意義。在新標準英語版的教材里,高年級的課文內容更加側重知識性,包括了人文、歷史、文化等,要求學生了解的不僅僅是字面的意思,而應該是其深層的知識含義。根據不同的主題模塊,老師應該通過不同的導入方式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背景知識,掃除影響學生理解課文的部分語言障礙,為學生順利地理解課好鋪墊。
下面,筆者通過教學實踐里的典型的主題模塊分別列舉不同的導入方式。
1.1 情感鋪墊式導入。
教材: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點第十一冊Module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
主題:愛國主義精神——長城
方式:讓學生聽歌《大中國》,播放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用英語一一介紹我國聞名世界的名勝古跡。在言語中抒發對祖國的熱愛。最后定格到長城,并側重于介紹長城的歷史。
T: Boys and girls, where is it ?
Ss;The Great Wall!
T: Yes. It’s only in China. It’s the most miracle of China. It is often used as a symbol of China! We should be proud of it. Right?
Ss;Yes!
T: It wants to resist hordes to attacking China. On Fourteenth Century, it’s from Jiayuguan to Hushan. So it’s very very old, and very very long!
作為中國人我們都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為祖國擁有的悠久的歷史文化而驕傲和自豪。這樣的情感熏陶,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求知欲望,讓學生迫切地想要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后面我們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進入課文部分。
1.2 傳統文化式導入。
教材: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點第十一冊Module4 American festivals.
主題:美國傳統節日——感恩節
方式:老師通過圖片用英語一一介紹美國的傳統節日,包括它們的日期、要怎么過節等等方面。用你最喜歡的美國節日引出感恩節。
T: What ‘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s?
S: My favourite is Mother’s day. What about you ?
T: My favourite is Thanksgiving day. Let’s watch the origin of Thanksgiving day.
然后我用一段視頻給學生展示了感恩節的來歷。在這個視頻里我提煉出了感恩節時間、傳統食物,家庭還有最重要的感恩這幾個信息。為接下來的課文學習抓住了關鍵詞,也為下面的進一步的學習感恩做好了準備。用這樣的方式導入課文,學生不只是知道了感恩節的時間這個表面上的信息,而是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這個節日甚至更多的傳統文化。
1.3 情景式導入。
教材: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點第十二冊Module1 I want a hot dog.
主題:生活情景——點餐
方式:老師打扮成快餐店服務員登場,這樣的扮相立即吸引了同學們的眼光。馬上就可以把學生帶入課文的主題。然后,老師帶著學生復習食物的單詞。
T:Good morning.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Ss: I want a hamburger.
I want some noodles.
I want to eat some chips.
……
T: And what do you want to drink?
Ss: I want to drink a cola.
I want to drink some coffee.
I want to drink a cola, too.
……
T: So that’s two hamburgers, one hot dog and three colas. Here is your food.
Ss: Thank you. How much is it?
T: thirteen dollars and twenty-five cents in all.
Ss: Here you are.
T: Thank you. Enjoy your meal!
這樣做的好處是:①開門見山地切入主題。②把生活中的場景帶入課堂,有助于讓學生實際感受英語生活化,更有助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③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主動地加入到英語活動中來。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呈現的導入方式,特別對課文教學是非常必要的環節。既能減少孩子們語言學習的枯燥,又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對于6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生活環境,接受的信息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課本表面的知識容量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他們需要更全面地了解這個多元化的世界。而我們老師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更“豐滿”起來,全方位地了解每一個主題模塊。才能讓學生對每一個主題模塊都有全方位的了解。所以,不同的主題應該有不同的課文導入方式。
2 不同階段的問題設計有助于課文的理解
教學實踐證明,問題設計在課文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古語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在課文教學中設計有效的問題,是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探究獲取和處理信息,提高閱讀技能的重要手段。
2.1 閱讀前的導入型問題設計在于激發興趣,走進課文。
問題導入是英語教學過程,特別是高段課文教學中運用最廣泛、最好操作的方式之一。它是指教師從學生原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通過提問幫助學生建立起課文文本和以前知識之間的聯系。例如在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點第十一冊Module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中,老師在介紹了長城的情況后,提出以下問題:
T: The Great Wall is very very old, and very very long. Do you know how old is the Great Wall? Listen and find the answer, and try to underline it.
Ss: Yes. The Great Wall is ten thousand li long.
T; Li?
Ss: Five thousand kilometers long!
T: And how old is the Great Wall?
Ss;it’s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ld.
T: Good!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 and “kilometre”? let’s listen to the text again.
我從介紹長城到提出關于長城長度和歷史的問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這個問題也是學生心里迫切想知道的答案。這樣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巧妙地進入了課文,也解決了這篇課文最重要的兩個問題。
2.2 閱讀中的細節型問題設計在于理清思路,理解課文。
課文教學中離不開對課文細節性問題的探究,這也是課文教學的核心環節。其主要任務是通過閱讀了解文本大意,理清思路,從而獲取課文的具體信息或細節信息。所以,老師可以根據篇章結構、語言層次、句法、詞匯等設計一些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問題,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解讀課文,探究課文的深層含義。例如,在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點第十一冊Module4 American festivals.中我這樣提問:
T: What ‘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Ss:My favourite is Thanksgiving day.
T: When is it?
Ss: It’s in November.
T: And what do people do on Thanksgiving day? Listen and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Ss:Families are together.
We have a big, special dinner.
We say thank you for all the good things we have.
T: Good! Thanksgiving has got 3 points. They are “Love、Thank you and Good things”!
Love----Who do you want to say love?
Ss: I love my mother.
Thank you---Who do you want to say thank you?
Ss: I want to say thank you to my grandma.
Good things---Who gives you all the good things?
Ss: My parents give the good things to me.
T: So we say thank you for all the good things we have.
Ss: Yes.
T: Now what’s the Chinese meaning of this sentence?
Ss: 我們要對我們所擁有的所有美好的事物說感謝!
T: Well done! On thanksgiving day, we’ll say thanks to all of the people who have been loving me.
Ss: Yes.
T: Is thanksgiving day very important?
Ss: Yes.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筆者像剝筍殼一樣把這篇課文一層一層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每一個問題是在為后一個問題做鋪墊。剝到最后,許多貌似零碎的信息被這些問題串聯在一起,幫助學生理清了理解課文的思路,文章的重點和結構都清晰地呈現。我又根據課文中一些細小而關鍵的詞句的問題,(如以:what、who、Is等提出的問題),意在培養學生精心閱讀,捕捉文本的細節信息,引領學生正確掌握課文內容,從而全面地理解課文深層次的意義。那就是學會感恩,學會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老師!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還受到了愛的洗禮。
2.3 閱讀后評價型問題設計在于檢測評估,強化課文。
課后練習是整個課文教學的升華階段。老師在學生攝取課文主要知識的基礎上,針對課文細節設計一些回憶型、理解型問題來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另外,還要深入挖掘文本內涵,設計一些評價型,創新型和思維型等一系列的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高級階段,訓練學生綜合概括和進行獨立思考和團結合作的能力。完成從信息汲取到知識輸出的過程,從而將課文上的知識真正變成自己的。例如,在學習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點第十一冊Module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這篇課文后,我是這樣和學生交流的:
T;Now we know a lot about the Great Wall. How long is it? (回憶型問題)
Ss: it’s ten thousand li long.
T: How old is it? (回憶型問題)
Ss: It’s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ld.
T: Can Simon walk all of the Great Wall?(理解型問題)
Ss:No,he can’t.
T: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Geat Wall? (評價型問題)
Ss: it’s the symbol of China.
Ss;We ‘ll protect it.
T: The moon is only two thousand years old?(理解型問題)
Ss: Not the moon. The Great Wall.
T: So how old is the moon? (理解型問題)
Ss: It’s millions of years old.
以上這些問題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有易到難,有淺入深,既檢測評估了課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又啟發了學生的思維,拓展了文本空間,把語言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很好地結合了起來。
總之,問題的設計在小學英語課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恰當得體的設問我能把學生引入課文的意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教師應把握課文內容和學生特點,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還要鼓勵學生走進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促進課文教學目標的達成。
3 多樣化的課后作業有助于課文的鞏固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學活動不應僅限于課堂,而應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中。英語課后作業就是將英語教學延伸到課外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搞好課堂教學之外,如何布置一些精彩的、深受孩子們喜歡的英語課后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服務,對于小學英語教師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3.1 分層性作業思考。
所謂的分層性,是針對受教育對象整體而言。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英語學習的要求在提高,學習程度的差異性也在不斷加大。教師需要的是讓有差異的學生完成相應的分層性作業,達到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輕松愉快地完成作業,減輕學生負擔,采用“分層設計、共同提高”的形式,將學生個體和內容分層強化的目標。例如,在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點第十一冊Module8 Do you often tidy your room? 這篇課文學習后,我采用了分層的方法。讓學習程度優異的學生運用小作文的形式講述自己在家的生活習慣,讓學習程度中等的學生運用表格形式和小記者的身份采訪同學或者朋友的生活習慣。讓學習程度較弱的學生運用抄寫的形式鞏固學生的規范書寫。
3.2 開放性作業思考。
讓學生發揮合作意識,經過分工協作,共同完成一個目標即為開放性作業。這樣的作業可以讓每個學生發揮其所長,能突出領導的能力,培養團結意識,小組合作精神。例如,在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點第十二冊Module1 I want a hot dog.這一課中,筆者給學生安排了這樣的作業:全班每4人為一個英語學習小組,一個組長。每個小組都要完成這一課的情景劇表演。由組長負責安排角色、道具制作、排練等。最后在班上輪流表演。這樣的作業我把它定義為開放性的作業。作業完成的結果是,同學們都甩開了課本,不是在背課文,而是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英語氛圍。這樣的作業完全地發揮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也讓學生能夠把英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更是我們教學的真正目的所在。
小學英語教學不僅要重視課內,更要重視課外。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要求英語教師設計科學、分層、高效的家庭作業,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有效地掌握課堂知識重難點;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實踐等多種能力和創新意識,鞏固學生的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加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學高年級英語課文教學的探究仍然需要每一位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地總結。教師在英語課文教學中,應讓學生體驗語言的真實應用,做到為用而學,在學中用,自主參與,充分地接受聽、說、讀、寫的訓練,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的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才會真正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