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19:2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我的小制作,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期待同學們投稿^_^
放暑假前,老師規定我們在暑假里做一個低碳環保小制作,開學時每人都要上交一個,用來參加評比,看看誰的手最巧。
想來想去,不知道做什么最好。
怎么辦呢?正當我一籌莫展時,突然用完的卷筒紙芯引起了我的注意。看見了筆筒和擠得滿滿的文具,一個念頭從我心里萌發了——可以把卷筒紙的芯子做成筆筒。這樣既可以解決這些芯子造成的環保問題,而且可以將筆搬入新家。
說干就干。首先,我讓媽媽給我弄出來三個卷筒紙芯,然后用牛奶盒的硬紙板給這些芯子做一個底,用膠水黏在一起。之后測量好芯子的周長和長度。 接著,在彩紙上用這個比例裁下一塊 ,然后把彩紙貼在芯子上。長要長一點,因為頂部要翻進去才好看 。這看著簡單,弄起來還是有點麻煩的,因為有時候表面會不平整,費了好大勁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按照這樣的方法我做了三個,把三個芯子用雙面膠貼在一起,一個低碳環保小筆筒就完成了。
可是, 左看右看總覺得有點不順眼。原來顏色太單一了,不鮮艷。那簡單,換上一個紙,貼在芯子上。 當然,我為了好看,在中間放了個灰太狼鉛筆和它們貼在一塊。這樣,一個獨一無二的灰太狼牌筆筒就完成了。
這個筆筒還可以有很多種,除了我上面最普通的,還有可愛的米老鼠牌、高聳入云的高塔牌 ……你可以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做出各種各樣的環保低碳筆筒來 。
哈哈,不知道我這個低碳環保小制作可不可能被評上呢?就算沒評上,現在大家都在講環保,低碳,我也為環保出了一份力呢,呵呵!
期待同學們投稿^_^
今天的小制作,我要做是小兔子。要用到的材料是彩色橡皮泥、工具刀。
首先,我用白色的橡皮泥做小兔子的兩條細長的耳朵。再取三分之二的白色橡皮泥,揉成圓形,用力地壓扁,用工具刀刻上眼睛、鼻子、嘴巴。接著我用了一些白色橡皮泥做身子,又取了一些比身子小的紅色橡皮泥粘在身上作肚皮。我又揉了四個小橢圓條做小兔子的雙手雙腳,且各刻上三道美麗條紋。最后,我把做好的耳朵、頭、身子、雙手雙腳拼起來,這樣一只小兔子就做好了。
看著小兔子那樣可愛,我的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今天下了雪,這讓我想起了春節,又想起了春節要掛燈籠,于是,我就想做個燈籠,說做就做。
我先用兩根八號的鐵絲圍成兩個直徑大約是20厘米的圓,再拿出六個20厘米的八號鐵絲,把鐵絲的兩頭折彎,勾到兩個圓圈上,用細鐵絲固定住,這樣一個圓柱體的骨架就做完了,然后用細鐵絲把四根20厘米的粗鐵絲分別交叉綁在骨架的上下兩端,在一塊5厘米見方的木板中間釘根釘子(插蠟燭用的),把木板綁在下面的交叉處,之后,我又把一根10厘米長的鐵絲的一端折彎成勾,勾在上面的交叉處,用細鐵絲固定,另一端也彎成勾(拎著或掛著時候用),再找些線,纏在外圍的鐵絲上(這樣能粘住紅紙),買些紅紙,用膠水粘在線上,在下面綁上穗,最后,插一只蠟燭,一個小燈籠兒就“誕生”了。
晚上,在雪景下,小伙伴們用羨慕的眼光目不轉睛的看著這個小燈籠,在它的照射下,雪閃著銀色的光,我明白了:只要付出就有回報。
今天我用廢棄的牛奶盒做了一個大嘴巴娃娃,十分可愛。
我首先找來一個喝完了的長方形紙牛奶盒,用剪刀把牛奶盒中間靠上面一點的左、右和前面剪開,后面不要剪。然后再稍微的沖洗一下,一個大嘴巴的形象就出來了。接著我將事先準備好的白色卡紙先剪成細長的小紙條,再剪成一個個小三角形。然后把剪好的小三角形沿著牛奶盒剪開的口子上下各粘一排,大嘴巴娃娃的牙齒就做好了。
該做眼睛了。我用白卡紙剪了兩個小圓圈,中間涂上黑色,再粘到牛奶盒的兩邊,一雙明亮的眼睛就做出來了。然后我用黑色的勾畫筆在頭頂上畫上頭發,在眼睛上畫上眉毛。
應該要穿衣服了。我先用粉紅色的卡紙剪成牛奶盒那么大,那么寬,再圍著一圈貼上去。然后剪下三個小圓圈,涂成黃色,在衣服前面豎排粘上三粒扣子。
最后做一雙手和一雙腳。我先在白色卡紙上畫一雙白嫩嫩的小手,再畫一雙胖乎乎的小腳丫,涂上顏色,再剪下來貼在牛奶盒的兩旁。一個又漂亮,又可愛的大嘴巴娃娃就做好了。
2011年夏天的一個夜晚,我在家里寫完作業后,突然心血來潮想做一個小制作。
我先拿出放了好久的“好麗友”包裝盒,它的長約22厘米,寬約10厘米,我覺得剛好做機器人的身體,然后拿出肯德基炸雞塊的外包裝盒,它的長約6厘米,寬約4厘米,厚約3厘米,做機器人的頭部很合適,就在這時,我想用什么來當機器人的四肢呢?忽然想到家里的抽屜里有許許多多的細紙盒,如果不使用他們豈不是白白浪費了嗎?想到這里,我立即拉開抽屜仔細尋找細紙盒,經過我精心的挑選,終于找出了4個最好的細紙盒來做四肢。然后媽媽幫助我在機器人身體的兩側用剪刀剪出兩條扁扁的縫隙,正好把細紙盒去。最后,一個完整的機器人就做好了。我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山西陽泉下站小學二年級:xzxxlc
美麗的秋天來啦!樹葉也給自己化了妝,楓葉把自己化妝成了紅色,柳葉把自己化妝成了綠色,銀杏葉把自己化妝成了黃色,世界變得更加美麗……
我看見這五顏六色的樹葉,腦子里猛然想到:能不能把這些樹葉拼成一幅幅有趣的圖畫呢?想到就做到,我就在路邊摘了些樹葉往家里走。
我先把那些樹葉一片片晾干,再把它們壓得平平的,然后拿出鉛畫紙,開始拼畫樹葉畫。
拼什么好呢?當然是拼可愛的小動物啦!
首先,我把一片最大的樹葉當貓頭鷹的身體,接著把一片暗紅色的樹葉當成貓頭鷹的頭,接著把一片較大的樹葉剪彎彎的兩片當貓頭鷹的翅膀,最后把一束草插在貓頭鷹的兩側,當它的耳朵。呀!眼睛呢,怎么沒有眼睛哪?媽媽告訴我,只要用黑色卡紙剪出個小圓點兒就可以當貓頭鷹的眼睛了。哈哈,現在一只威武的貓頭鷹威風凜凜地站在一棵粗壯的枝丫上,正觀察著農田里可惡的田鼠的一舉一動呢!
你看我的貼畫漂亮吧!同學們做的各不相同,有的做“孔雀”,有的做“小鳥”,有的做“熊貓”……真是千奇百怪、形態各異、但我認為我做的才是最好的!看來不光是我,全班小朋友都想把秋天留下來,就像詩中所說“撿一片樹葉悄悄的珍藏,秋天永遠會向我們微笑。”
記得有一次學校舉辦科技活動,讓每位學生做一個小制作,最后由老師評獎,我滿懷信心地報了名。
晚上回到家,我便立即動手制作。我制作的是傳聲筒,材料是紙杯和細線。這可是個精細活,一不小心就會把材料弄壞。
我先把細線穿在針上,然后用針扎破杯底后,再把線頭打結,一個簡易的傳聲筒就做出來了。我興奮地把這個小制作拿到客廳給爸爸媽媽看,希望他們能表揚我。
媽媽接過傳聲筒跟我試驗了一下,然后沖我豎起大拇指,說:“棒極了,要是在杯子上多畫一點花紋就更棒了!”我聽了心里美滋滋的。
“這就叫棒極了?就這么簡單的一個制作還想拿獎?差極了。”爸爸瞄了一眼我的小制作,冷冷地說。
我的心一下子從天堂掉進了地獄,但轉念一想,爸爸說的也對,就這么簡單粗糙的制作怎么可能拿獎呢?我回到房間,趴在桌子上思考:做一個什么樣的制作才能贏得爸爸的贊賞、同學的喝彩呢?突然,我腦中靈光一閃,有了!我就做一個“困鼠器”吧,家中老鼠肆虐,這個制作最實用了。
一開始我選用紙盒來做困鼠的容器,但做出來之后還是遭到爸爸“差極了”的評價。爸爸說:“老鼠的牙齒連木頭都咬得開,更何況是紙盒呢,差極了。”我心里難過極了,鼻子酸酸的,但媽媽過來安慰我說:“棒極了,這個創意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行。”有了媽媽的鼓勵,我信心大增,最后我選擇用圓柱塑料瓶來做。剪掉瓶口,在瓶身上插了一塊木片,讓老鼠有進無回。
在“差極了”的幫助下,我改進了小制作,最終在比賽中獲了獎。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差極了”指出了我的不足,督導我向上;“棒極了”鼓勵我前進。我愛“差極了”和“棒極了”這兩種聲音。
點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學一條基本原則,初中生學習物理主要是靠直接興趣。因此,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物理“小制作”、“小實驗”活動,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在教學中采取以下具體做法:
一、開展“小制作”、“小實驗”活動從摹仿入手
對初中生來說,物理是一門剛接觸的學科,如何在啟蒙階段,使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每一名教師都應該重視的問題。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引導學生開展“小制作”、“小實驗”活動,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剛開展“小制作”、“小實驗”活動時,學生常常感到無從下手,于是,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指導學生從簡單的摹仿入手。初二學生在上第一課《有趣有用的物理》時,我為學生準備了幾組實驗器材,每組器材有放大鏡、漏斗、乒乓球、燒杯、鹽、水、雞蛋、酒精燈、紙片做的風車和棉線。學生用這些器材在我的指導下開始做實驗,首先用放大鏡看手指的指紋、課本的文字,再用放大鏡把陽光聚在一點,讓同學們感受光斑的溫度。用手托住乒乓球放在漏斗下,用嘴從漏斗上往里吹氣,乒乓球不掉反升。把雞蛋放在有水的燒杯中,觀察雞蛋的浮沉情況,然后往水里逐漸放鹽,并且不斷攪拌,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把紙片做的風車放到酒精燈火焰的上方,觀察風車轉動。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操作,同時不斷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個現象?大家對這些物理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章、節課后的小實驗我都要求學生親自動手來做,并且在課堂上讓同學們演示,由于材料不同,所以演示現象也有差異,但大家都信心十足,都想展示自己的實驗。久而久之,同學們對上物理課都產生期待,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也有評價別人實驗發表自己獨立見解的機會。
在講《直流電動機》一節時,我拿出自己制作的直流電動機模型,詳細講解電動機的構造和原理,然后反復實驗,說明電動機正轉反轉與哪些因素有關。演示后,學生的興趣很高,向學生介紹我是怎樣制作電動機模型以及用了哪些材料和制作方法,讓學生分組制作,準備材料,并把我制作的模型擺在教室當樣品。
學生人人動手,他們從廢舊變壓器上拆下漆包線,纏在鐵片上制成電動機的線圈,用油筆管做電動機的軸,把薄鐵片包在絕緣體上做成換向器,用圓柱型的磁鐵做磁場,也有的學生把漆包線纏在工字型鐵片上制成電磁鐵,電刷也是用鐵片做成。用鐵片做支架固定在木板上,當做定子。各小組的電動機模型制成后,我在課堂上讓他們自己動手演示,變換電流的方向和磁場的方向,認真觀察線圈轉動方向的變化情況。在演示的過程中,由于制作工藝不同,暴露出很多問題,有的因換向器絕緣不好,導致線圈不轉,有的因摩擦力太大,線圈轉不動或轉得很慢。同學們在演示中,互相交流合作,互相幫助,解決存在的問題,經過互相查找問題,大家都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了改進,很快大家都能按要求做實驗了,同學們個個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通過制作和實驗,學生在課堂上很難理解的“電流與磁場之間的相互作用”,現在一下子全明白了,收到了課堂上收不到的效果,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必須有合作精神。
二、開展“小制作”、“小實驗”活動教師要率先示范
在物理教學中,要想上好每一課,做好每一個實驗,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實驗可以彌補講課中的不足,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除利用現有儀器外,我總要親自動手進行“小制作”、“小實驗”。例如,講《浮力應用》一節時,我找來注射器、針頭、輸液管、玻璃瓶,制成潛水艇模型并在玻璃瓶中放入紅色吹塑紙,演示時用注射器吸氣、排氣改變瓶中水量,使小瓶下沉、上浮、懸浮和漂浮。演示效果非常明顯,學生一目了然。同時要求學生每人做一個潛水艇模型,按著我的要求,學生們積極行動起來,他們找來各種各樣的小瓶、輸液管和針頭,因為選材不同,他們制成了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潛水艇模型,有的用口從管內吸氣、吹氣改變瓶中的水量,演示潛水艇下潛上浮;也有的用注射器吸氣、排氣改變“潛水艇”的重量,演示潛水艇的浮沉。在“小制作”和實驗操作中進一步驗證了浮沉條件,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能力,使學過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升華。
三、開展“小制作”、“小實驗”活動要及時檢查,定期評比
為使“小制作”、“小實驗”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讓學生經常堅持做下去,并且使“小制作”作品有所創新,鼓勵學生在“小制作”、“小實驗”活動中,發揚團隊精神,不斷交流與合作,相互學習,互相幫助,發揮各自的長處。比如,有的同學在制作天平時,用木棒做支架,用鐵片做托盤,在木制底盤上安裝三個木螺絲作為調節底盤水平的底角螺絲,用鐵片做成指針,還在橫梁兩邊裝上微調螺母,用硬幣當砝碼,制作得非常精密;還有用廢燈泡裝上水,再涂上墨汁,在對應的兩側各留一個等圓不涂色,制成一個簡易凸透鏡,再配上直尺、蠟燭和黑紙片光屏,就可以做凸透鏡成像實驗;還有的同學用易拉罐制作小孔成像實驗教具,利用薄紙片糊成紙筒制成潛望鏡;用皮筋制成彈簧秤等。
每次布置“小制作”、“小實驗”作業,都在規定的時間內及時檢查、評比。每學期組織一次科技作品展覽,評出優秀作品進行表揚和獎勵,好的作品推薦到學校參加縣中小學科技作品展。有的學生做了很多工藝品,如根雕、剪紙等。將“小制作”、“小實驗”活動推向了。
在開展“小制作”、“小實驗”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干創新的探索精神,提高了物理教學質量。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都有許多閃光點。我的身上雖然有缺點,但我常常為自己愛好廣泛而驕傲,我喜歡玩電腦、踢足球、打康樂球……當然最喜歡的就是看課外書和做小制作了。
看課外書既能充分利用我的業余時間,還能為我增添一些課堂里學不到的知識。記得有一次,媽媽忽然流鼻血了,她抬著頭忙著撕紙去堵,我突然想起有本書上教的一招:流鼻血時,只要人站立,把與出血的鼻孔相反的那只手向上伸直,或是用細繩綁住這只手的中指(但千萬不能抬頭),即可止血。我趕緊把這招告訴媽媽,果然,這招止住了媽媽的鼻血。媽媽問我從那里知道這個小竅門的,我說是從課外書上看來的,媽媽樂了:“看來,你看那么多書,還真有用得上的時候呀。”我心里可得意了。除了看課外書,我還喜歡動手做小制作,一來可以鍛煉自己的獨立動手能力,練練自己的手工,二來我還可以從做小制作的過程中學到一些有趣的科學道理。有一天,忽然停電了。爺爺在家里點燃了許多蠟燭來照明,奶奶急著要下樓買東西,東摸西找,就是找不著手電筒,樓梯上黑乎乎的,總不能拿著蠟燭下樓吧。奶奶急得直怪爺爺亂收東西,要用時卻找不著。我記起曾經做過簡易的手電筒,急忙沖進房間,以最快的速度做了一個簡易的小手電,奶奶拿著它,買回了東西,直夸我聰明。我嘴
上沒說什么,心里樂開了花。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雖然有缺點,但我為我的閃光點自豪!
我做的“波浪鼓”
上個星期天,我們去學校的技能創作室參觀了大哥哥、大姐姐的作品,看著那些琳瑯滿目、精制的小制作,我心里也癢癢的,于是前幾天,我與媽媽合作也做了一個小玩具,名字叫“波浪鼓”。看,可愛極了。
制作小波浪鼓要什么材料呢?我和媽媽開始準備起來:硬紙板、雙面膠、卡紙、剪刀、小木棍、小剪貼畫,樣樣都不能少,“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小制作開始了”!媽媽一發令,我們倆就動起手來。我先把一個硬紙條圍成一個圈,用雙面膠粘起來,再用一次性筷子從硬紙條中間穿過,接著在卡紙上畫兩個圈,把它剪下來并粘在硬紙條上,這樣“鼓皮”就做成了,然后再用一張卡紙圍著硬紙條粘上去,之后用毛線穿過紐扣,用膠帶貼上去,最后,為了讓我的波浪鼓更加美麗,我用了小姑娘跳舞的貼花來裝扮。這樣,一個充滿童真趣味的小波浪鼓便在我手中誕生了,鼓身深藍色,鼓皮白色,貼著朝鮮族姑娘擊鼓圖,掛敲鼓紐扣的線是粉色。小巧玲瓏,美極了!
瞧!拿我的波浪鼓搖兩下,“咚咚直響”,我的作品贏得了老師的表揚,也得到了同學的稱贊,我的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呢!是呀,親手制作,才嘗到了創作樂趣啊!
老師點評:看別人的作品,自己“心癢癢”的;自己動手實踐,作品得到了別人稱贊比“吃了蜜還甜”心情流露十分真實。準備的材料略寫,制作步驟詳寫,方法得當。
指導老師:徐閃閃
紅山小學
三(2)班
楊安雯
課余生活,我為你喝彩
緊張的學習生活經常會使我感到精神疲倦,而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卻使我得到歡樂。課余生活是我的一把開心鎖!
提到課余生活當然有很多,但我認為最好的便是下國際象棋、搞小制作和玩電腦。因為它們不但給了我樂趣,還能開發我的智力。
就拿下棋來說吧。有一次,我寫作業發現自己的眼睛好像花了,幾乎看不清書上的字了,頭脹得好大。這時,爸爸過來了,看到我這個樣子,便找我下國際象棋,于是我和爸爸下起了國際象棋。哇,爸爸可真厲害,幾下子就吃了我那么多棋,我心想可不能讓他贏了,于是便想方設法阻撓他走,他走一步,我堵一步,爸爸被我堵得無可奈何,最后我終于贏了。這時我好像吃了靈丹妙藥一樣,精神大振,全身輕松了好多。這時我才發現原來下國際象棋這么有趣,它不但使我頭腦清醒,還能讓我心情舒暢。
玩電腦也是一項好的課余生活。因為它能讓我放松心情,也能集中精力,提高智力。但干什么事都要有一個度。當然玩游戲也不例外,一但入了迷,全身心都投入在電腦游戲中,那你就會懶得干任何事,成天無精打采。所以不能入迷,只是緊張時放松一下。
搞小制作也很有趣,它讓我樂在其中。最近爸爸給我買了1本名叫《三角折紙DIY》的書。是用一些無用的紙,用DIY的精神折出一個個三角丫。在用三角丫拼出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小動物、小擺設。放在家里,看妹妹高興的樣子我也很高興。
這就是我的課余生活。怎么樣?我的課余生活豐富吧!
他機靈,很活潑,一頭烏黑的頭發,一張土黃色的瓜子臉上帶著頑皮的神色。短而黑的眉毛下鑲嵌著一對機靈的眼睛,總讓人感到是那么的俏皮、可愛。一張寬大的嘴能說會道,說起話來滔滔不絕。他就是我的同桌,大名鼎鼎的邱宇翔。
他雖然調皮,但又深得大家的喜愛。我們班幾乎每天都會有一件新鮮事發生,如抓女生辮子、男女生唇槍舌戰、惹老師生氣……這準是邱宇翔的杰作。他呀,反正閑著也是閑著,沒事就愛找找薦,惹惹事。有一次數學課上發生了一件“拉面團事件”。邱宇翔偷偷地把拉面團粘到了我的發梢上,被我發現了,我左拿右拿就是拉不下來。我坐立不安 ,被 陳老師發現了,他被罰站到后臺上,他挺起胸膛向全班同學扮了個鬼臉,班級立刻發出了一陣哄堂大笑,弄得我哭笑不得。后來,我只好剪掉了那簇頭發。不安分的邱宇翔總愛挑起事端,給班級制造歡樂的氣氛。不過,他聰明的才智為班級爭了榮譽。在2008年秋季藝術節中,他的“毛毛蟲”小制作在比賽中一舉奪魁,全班同學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一樣高興,令全班同學刮目相看了。從那以后,他成了我班的小制作明星,成了我們學習的榜樣。
邱宇翔,你不但是“調皮大王”,還是 我們班的“領頭雁”,我希望三(6)班在你的帶領下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