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18:3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專學校現況,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中專英語;現狀分析;設置情景
當前,學生面臨的就業形勢對教學工作提出了很大的要求。現階段的教育不僅要滿足學生在未來的就業需求,還需要從各方面給社會培養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職業素養、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的人才。這些要求和我們中專的教學課程設置是一致的,但是因為目前學生的各方面素質不一,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尤其是基礎學科的英語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如何根據現實情況,抓好英語教學,下面我從現狀分析和未來改革設想來提出我的一些觀點。
一、中專英語現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我校學生來自山西各個不同地方的中學,入學基本沒有分數限制,學生素質沒有保障,其中有一大部分學生來自教育比較落后的偏遠地區,學生學習能力、基礎知識儲備都不一樣,但他們有著共同特點:不愿學習,沒有學習動力,組織紀律性差,意志力弱,自控力差,因而給老師帶來很多教學上的困難。有的學生甚至都沒有完成初中學習。據我統計,110名學生中,有50%多以上中考成績是個位數,剩下基本也都是在10~50分之間,他們不具備根據音標認讀單詞的能力,詞匯量達不到教育部對初中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不能獨立完成作業,每次所要求的作業自己做不了,抄襲作業的學生大有人在。他們當中甚至有部分學生是在家長的逼迫下來中專學校學習,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2.教材、課時分析
(1)目前我們使用的是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新教材,這套新教材雖然在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和改革,這本教材比較簡單,和初中英語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它不是一套專業英語教材,內容和我校學生所學專業沒有任何聯系,學生所接觸的英語課本和他們所學專業知識完全是脫節的,導致學生在學習這個教材時認為還是學的初中的詞匯、會話,根本沒有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失去了學習英語新知識的興趣。
(2)英語教學課時不足,根據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要求基礎模塊是各個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性內容,教學時數為128~144學時。職業模塊是適應學生學習相關專業需要的限定選修內容,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和安排教學,教學時數為54~72學時。而我們學校只安排基礎模塊教學,課時數也只有64~72學時。
3.學生未來就業形勢
我們學校專業是農業畜牧這方面專業,學生就業面不是很廣。在很多學生甚至家長看來,學習英語對他們沒有很大的意義。目前英語可能對未來在大城市搞銷售的學生會稍有用處,但是對很多自主創業,比如自己經營寵物醫院,在農村銷售飼料的學生就沒有什么價值。如果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也就沒有學習的興趣了。
總之,目前中專英語教學面臨的現實狀況大致就是這些,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令人擔憂。作為教師,我們的教學工作很難往前推進,亟待改革。
二、中專英語教學改革設想
1.改變觀點、了解學生
針對學生現實情況,作為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原有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積極想辦法激發、調動、強化學生興趣,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從學習中獲得認知的滿足和老師的認可,從而提高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要深入了解學生,不要戴有色眼鏡看待學生,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盡量設置一些課外的內容,能和學生未來工作有關系的一些教學場景、教學手段(比如設置幾個銷售飼料場景等)讓學生參與,在這個執行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肯定會遇上各種各樣的困難,所以一定要提前進行教學準備和具體安排,我會把專業詞匯、關鍵詞、場景中會用到的日常句型等提前寫在黑板上和學生進行溝通,幫助他們構造對話,進行具體場景練習,先選出基礎較好,發音較準的學生組織對話練習,營造出學習的氛圍,創設出在未來工作中也許會碰到的實際情景,給予學生具體指導,一個詞一個句教他們,讓學生在這樣具體的環境中學習英語,應用英語,從中體會到學以致用的快樂,從而意識到英語應用的廣泛性、實用性,進一步喜歡上英語。
2.要把德育教育貫穿教學始終
讓學生明白英語作為一門必修課,一定有存在的價值,存在就是合理的。雖然說基礎不太好,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和未來的職業素養掛鉤,學生未來在從事職業的時候,一定有很多不如意之處,但是因為生存等原因迫使學生不得不接受現實,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堅韌性格的培養,這是學生對社會、對工作的一種尊重,這就是一種基本職業素養。所以可以鼓勵學生索性把學習英語當成未來的一項工作去對待,每天堅持多一點,抱怨少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消除由英語基礎差、成績不好、不敢開口而產生的心理障礙,樹立自信心。
3.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目前是一周兩次課。我的安排是一次課是以英語為主,一次課是以綜合能力培養為主。英語課堂上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每個模塊相關話題的基本詞匯、句型;而在綜合能力課堂上,學生根據老師設置的具體情景完成故事講解、情景劇表演、個人才藝展示等等內容。這些不是要求必須用英語完成,我們是分小組進行,學生能配合完成則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起指導作用,真正走進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的真誠,學生才會和老師共同營造快樂、和諧、寬松的氛圍,才能充分表現自己。盡管只是點滴的進步,微弱的突破,都要給予他們及時的表揚和鼓勵,讓學生一點點地感受成就感,積累成就感,主動積極參與進來,享受主動學習的快樂。在這樣的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我展示、團隊協作能力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力。
總之,中專英語教學困難重重,但是任何困難都會有辦法解決,只要教師不斷地摸索、探究、實踐、鉆研業務、及時學習、提高自己、真情地親近學生與了解學生,就能在教學過程中找出真正適合中專學生英語教與學的方法,能真正改善中專學生英語學習現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盡情享受英語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缺勤;流行病學研究;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8.2 G 4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2-0207-03
學生缺課直接影響其對知識的接受和能力的有序形成,也影響學校教學計劃的實施。研究學生缺課原因和對策,探討可能存在的影響因素,對制定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利用廣州市2002年9月-2003年6月中小學缺課監測資料和2003年4-6月大、中專學生缺課抽樣調查資料,對大中小學學生缺課狀況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系統抽樣方法,在廣州市選取含有大學、中專、中小學學校的1個行政區,調查大學、中專各1所,中學14所,小學38所。54所調查點學校的全體學生共73257名,男、女性別比為1:0.9。其中小學生39393人,初中學生23774人,高中/職中學生14794人,大學生6021人,中專生836人。
1.2 方法
1.2.1 中小學生缺課調查 收集2002年9月-2003年6月各學校學生缺課情況登記表。該表由廣州市教育局統一印發,由各班班主任在學生請假和銷假時按統一方法和要求進行實名登記。疾病以病例為單位,對因病缺課者憑醫生的病情證明單或由校醫確診,以新病例為觀察對象,急性病治愈后又患同一疾病者計算為2例,慢性病均按1例計算,每月月底校醫收回各班登記表。缺課以人數為計算單位,同1個人多次缺課均按1例計算。
1.2.2 大中專學生缺課調查 統一使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缺課情況回顧性調查,并與考勤記錄核對。調查人員均參加上崗培訓。調查表每人1份在班上統一發放, 由調查員自填和匿名方式完成調查,以求獲得真實準確數據。
1.2.3 缺課率的計算方法
中小學生缺課率=缺課人數學生總人數×100%
大中專學生缺課率=過去1 a內缺課1節及以上的人數調查總人數×100%
1.3 數據錄入和分析 采用Excel建立數據庫,使用SPSS 13.0進行統計分析。所有調查資料均進行分析,單題缺失則該單題不予分析。
2 結果
2.1 中小學生缺課情況
2.1.1 缺課率 中小學生缺課率為1.3%,小學生(1.7%)明顯高于中學生(初中、高中均為1.0%)(χ2=59.383,P=0.000),男生(1.4%)略高于女生(1.2%)(χ2=5.483,P=0.019)。因病缺課率為0.9%,小學生(1.3%)明顯高于中學生(初中、高中均為0.6%)(χ2=101.455,P=0.000);男、女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985,P=0.084)。
2.1.2 缺課的原因 見表1。
中小學生缺課主要原因依次分別為發熱、病假、感冒、水痘、出國或赴港、事假、外傷、胃腸道疾病、腮腺炎、紅眼病等,其中因病缺課占所有缺課原因的71.1%,中小學生因病缺課均是排第1位的原因(小學生為發熱,初中和高中學生為請病假)。
2.1.3 缺課的時間 按缺課月份統計,發生在第一學期的缺課比例隨著月份的延后呈下降趨勢(最高8.6%,最低3.7%),發生在第二學期的則呈上升趨勢,至5月份(春季)達到最高峰(最低2.8%,最高21.6%) (χ2=194.094,P=0.000)。見圖1。小學生發生在中旬的缺課比例所占比重最大(40.3%),中學生發生在上旬的缺課比例所占比重最大(初中40.3%,高中38.1%)(χ2=11.001,P=0.027)。見表2。不同性別、年齡人群發生缺課的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性別=1.591,P=0.451;χ2年齡=39.467,P=0.051)。
2.2 廣州市大中專學生缺課情況
2.2.1 缺課率 大中專學生缺課總率為77.2%,男生(81.9%)明顯高于女生(65.5%)(χ2=213.719,P=0.000);大學生(80.5%)明顯高于中專生(53.2%)(χ2=307.227,P=0.000)。因病缺課率為22.0%,女生(28.4%)明顯高于男生(19.4%;χ2=66.013,P=0.000);中專生(24.3%)略高于大學生(21.6%),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069,P=0.08)。
2.2.2 缺課的原因 缺課主要原因依次分別為對某課程或某教師的授課不感興趣、因病、請事假、睡過頭、參加社會活動等,其中因病缺課只占了所有缺課原因的28.7%。不同性別比較,男生對某課程或對某教師授課不感興趣缺課排第1位,女生因病缺課排第1位;不同學校類型比較,大學生對某課程或對某教師授課不感興趣缺課排第1位,中專生因病缺課排第1位。見表3。
2.2.3 缺課的時間 發生在上午、下午和晚上的缺課比例分別為34.9%,58.1%和7.0%。不同性別比較,男生上午缺課所占比例最高(55.3%),女生則下午缺課所占比例最高(48.0%;χ2=64.275,P=0.000);不同學校類型比較,大學生上午缺課的比例最高(53.6%),中專生下午缺課比例最高(58.1%;χ2=62.972,P=0.000);晚上發生的缺課比例均為最低。
3 討論
對學生所有缺課原因的調查資料進行研究,是了解學生身心健康狀況的一種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作為改進學校衛生工作的依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廣州市中小學生因病缺課率(小學1.3%,初中0.6%,高中0.6%)與北京市調查結果相似(小學1.1%,初中0.4%,高中0.6%),低于深圳福田區(小學11.03%,中學7.32%)、山西大同市(小學11.16%,中學4.18%)調查結果,但高于上海市(小學0.26%,中學0.04%)調查結果[1-6]。分析因病缺課率小學生高于中學生,可能與小學生自身抵抗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差、衛生習慣差等綜合影響有關[7];大中專學生(22.0%)明顯高于中小學生(1.3%),原因可能與抽樣誤差的影響有關:首先,本次對中小學生缺課研究是利用各學校填報的缺課情況登記表,手寫報表與管理有一定的局限性,也許仍有部分學生缺課漏報、缺報,這對結果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偏性影響,即低估了廣州市中小學生實際的因病缺課;大中專學生缺課研究采用問卷調查,而且大中專學校與中小學校考勤管理也不一樣,相對而言,大中專學生因病缺課的主觀能動性要比中小學生更為寬松一些,缺課可能多一些。盡管如此,筆者認為本次調查結果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參考價值,能為學生缺課原因和對策的進一步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學校衛生工作隨著管理日趨完善和規范化,需要管理的信息量越來越大,許多檔案資料需要長期保存,所以今后學校衛生工作實施網絡現代化信息管理是必然的趨勢[8]。建議在校內網絡系統中,以班級為單位做好學生缺勤記錄并定期統計公示,這樣不僅缺課漏報、缺報現象會減少,隨意缺課的現象也會減少。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本研究的另一結果值得注意,廣州市大中專學生缺課率(大學80.5%,中專53.2%)明顯高于中小學生(小學生1.7%,中學生均1.0%);53.6%的大學生上午經常缺課,58.1%的大學生下午經常缺課;不同學段學生缺課原因不同,中專、中小學生缺課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生病,大學生缺課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對某課程或某教師的授課不感興趣。以上結果說明除了與上述原因的影響有關外,還與目前大中專學生曠課、逃學現象比較普遍有關。有文獻報道,逃學或被學校開除是英國青少年犯罪的一個重要因素,缺勤學生的犯罪率比正常出勤學生的犯罪率高3倍[9]。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資料,從1997年10月至2004 年7月,我國網絡用戶從62萬猛增至8 700萬,大學生的比例每年都在50%以上,是網絡成癮最大的潛在人群,網絡成癮者易行為失控[10-14],易造成不良后果。筆者對2005年廣東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調查也顯示,15.86%中專/職校學生、15.82%大學生網絡成癮[15]。由此可見,除了應思考如何控制或減少導致廣州市大中小學生缺課的原因以外,從另一個角度(即健康教育)說明,目前應針對性地加強學校的健康教育工作,突出優先與重點教育問題,應按年級的不同調整強化或深化教育內容。對于小學生,特別是廣東地區溫暖潮濕的春季,應加強防病技能知識的教育,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病能力,減少因病缺課;對于大中專學生,特別是在未能有效阻止學生缺課、逃學情況下,多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和行為健康問題,重點加強道德意識和行為規范的健康教育,以達到使他們用健康的行為抵制那些使其處于壓力和危險的不健康行為的目的,幫助他們健康成長。與此同時,及早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干預預防控制工作,也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致謝:感謝廣州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感謝所有參與調查的校醫及師生!)
4 參考文獻
[1] 湯海英,易可華.上海某區中小學生因病缺課分析.疾病控制雜志,2003,7(2):150-150.
[2] 韋麗峰,陳麗明,梁華輝,等.2004-2005年欽州市監測點校學生因病缺課調查.廣西預防醫學,2006,12(2):99-100.
[3] 高仙,馬宏彬.北京市西城區中小學生因病缺課情況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7,28 (11):1037-1038.
[4] 朱艷紅.大同市中小學生因病缺課調查.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5,5(6):494-494.
[5] 張玉蘭,胡喜梅,董冠生,等.洛陽市中小學生因病缺課病因的監測.現代預防醫學,2007,34(23):4 506-4 507.
[6] 王秀萍,張凱,梁紅英.1997-2000年福田區中小學生因病缺課情況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2,23(5):396-397.
[7] 劉璇.鎮江市京口區2006-2007學年學生因病缺課情況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8,29(7):619-622.
[8] 李華.學生因病缺課監測數據的計算機管理.中國學校衛生,2002,23(6):574-575.
[9] 宋欣,周欣,洪云,等.北京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生物學及其他相關因素的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3,12(4):428-430.
[10]MITCHELL P. Internet addiction: A genuine diagnosis or not?Lancet,2000,355(9204):632-632.
[11]SHAPIRA NA, GOLDSMITH TD, KECK PE, et al. Psychiatric features of individuals with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J Affect Disord,2000,57(1-3):267-272.
[12]楊立新,潘集.高校學生網絡成癮程度的改變及可變因素的追蹤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15(1):65-67.
[13]高飛,李宇飛.西安市醫學專科學生網絡成癮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中國學校衛生,2006,27(10):886-887.
[14]畢玉,蘇文亮,孫雅峰,等.大學生網絡成癮者心理行為特點的在線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3(2):170-172.
[15]聶少萍,馬文軍,李海康,等.廣東省城市青少年成癮行為流行狀況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8,29(7):598-600.
〔關鍵詞〕 中職生;自評量表;情緒行為問題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02-0021-04
在職業教育發展大好的背景下,中職學校承擔著培養“德才兼備”人才的重任。中職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學習群體,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為中職廣大教育工作者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增強,與外界交流逐漸增多,基于學業、習慣、家庭和外出求學等諸多原因,相對普通高中學生,他們與父母的接觸和交流更少,更多時間是與朋友交往或封閉自己,此時也就成為他們心理沖突、情緒問題和行為問題發生的高危時期。如何及早發現中職新生的情緒行為問題,有效做到早預防早干預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依據青少年自評量表YSR對中職新生進行情緒和行為問題評估,為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和干預提供相關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以福建閩東某中職校2016級14~15歲全體新生為研究對象,發放問卷517份,收回有效問卷509份,其中男生221名,女生288名。
(二)方法
1.資料收集
對問卷測評工作人員采用統一標準進行培訓,運用問卷調查方法,以班級為單位,統一指導語,現場回收問卷。
2.使用量表
Aehenbach青少年行為自評量表(YSR,適用于11~18歲)是迄今為止國際上最為權威的關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測評工具之一[1-3],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此前在國內運用相對較少,后經國內學者如王克威[4]、黃雪竹[5]引進后修訂使用,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表現出較高的靈敏性、特異性和總效率,可較好地適用于青少年的年齡范圍,并適用于區別青少年的情緒和行為問題。本次研究僅使用1991年版本YSR的問題部分,共計112個條目,每個條目按最近6個月或現在的情況進行3級評分,即0分:題目提到的情況我沒有發生過;1分:有輕度或有時有此項表現;2分:明顯或經常有此項表現。除16個社會期望性條目和第2、4條目外,其余條目累計得分為總分,總分最高為202分,分值越高,表示該青少年有心理問題的可能性越大。
Aehenbach基于因子分析將YSR歸納為8個因子,分別是退縮、軀體主訴、焦慮/抑郁、社交問題、思維問題、注意問題、違紀行為、攻擊行為。按兩維度劃分法,退縮、軀體主訴和焦慮/抑郁歸為內向性問題,違紀行為、攻擊行為歸為外向性問題。
3.數據處理
嚴格按照YSR手冊方法計分,運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統一分析處理。
二、結果
(一)中職新生心理健康總體情況
依據Aehenbach關于YSR綜合征(一個或以上)的判斷標準,從表1可以看出,無論在問題因子還是總分方面,其均值都明顯低于臨界值。
從情緒和行為問題的檢出率來看,YSR總分異常為18.47%,與國內相關研究較為一致[6-7]。但在性別分布上,女生在軀體主訴、退縮、焦慮抑郁和社交問題四個方面的檢出率明顯于高于男生,而男生在思維、注意、違紀與攻擊方面檢出率較女生高。與此同時,除內、外向因子外,8個問題因子至少有一個得分超出臨界值的學生占測驗總人數的30.64%,這一結果高于國內的其他研究。
(二)不同性別、不同生源地中職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差異比較
由表2可知,中職男女新生在軀體主訴、違紀行為、內向因子和外向因子四個方面的均值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三)中職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家庭因素比較
關于家庭因素的探索本研究主要立足于家庭結構和教養方式方面。由表3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在退縮、焦慮抑郁、注意問題、內向因子和總分上明顯受到家庭結構的影響,呈現顯著差異。通過事后檢驗進一步發現,留守學生在退縮、焦慮抑郁、思維問題方面明顯不如單親和雙親的學生,特別在YSR總分上,留守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明顯高于雙親學生,具有顯著差異。
教養方式的差異比較也呈現如下特點:學生在焦慮抑郁、注意問題、內向因子及總分上出現顯著差異,事后進一步檢驗發現,權威型的教養方式比民主型的教養方式無論從總分還是在焦慮抑郁、社交問題、注意缺陷、內向因子和外向因子等方面都更易引發學生的情緒行為問題,呈現顯著差異;權威型教養方式與放縱型教養方式在各問題因子的比較上未出現顯著差異。
三、討論
(一)中職新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調查結果顯示,中職新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較為樂觀,各項問題因子和總分的均值都處于正常水平,YSR的總分異常為18.47%,符合國內相關報道。但在8個問題因子中,有這樣或那樣情緒行為問題的學生占測驗總人數的30.64%,這一結果明顯高于國內的其他研究,表明重視中職新生的情緒行為問題,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為必要。
基于這一調查結果,我們認為這與中職生的心理成長有極大關系。一是中職生是初中學習的淘汰者,有部分學生因長時間的學業失敗而導致厭學,繼而產生自卑感,努力目標迷失。外顯表現為厭學情緒較重,上課睡覺、玩手機、曠課等。有數據表明,7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基礎很差,學習習慣不好,方法欠缺,自控力弱。二是進入青春叛逆期,精力旺盛,生理亢奮,思維敏感,處事易沖動。三是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不容忽視。本次調查發現,中職生父親和母親的文化學歷在中學及以下水平的分別占總測試群體的85.3%和91.3%。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如此文化水平勢必影響父母所從事的工種、家庭經濟、家庭結構和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家長們或要求過高,或無比溺愛,或不多過問,易使親子關系處于緊張狀態,進而影響到孩子個性和心理的健全發展。四是鑒于中職生的學識水平,他們的是非辨別能力較差,有時甚至善惡不分,待人處事往往只憑直覺,或是依賴他人,易出現盲目從眾心理。因此,應加強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進行心理普查,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導航。
(二)中職新生行為問題存在性別差異,但城鄉差異不顯著
本研究發現,中職新生在軀體主訴、違紀行為、內向因子和外向因子四個方面存在性別的顯著差異,女生在軀體主訴、內向因子方面的健康狀況不如男生,男生在違紀行為和外向因子方面的健康狀況不如女生。我們認為這與社會環境對不同性別的中職生產生的不同影響[8]及不同性別中職生在生理、心理上的差別有關。女性心理成熟較早,情感細膩、敏感多疑,而男生相對好動,存在著不安分、注意力不集中、分心,較女生更容易吵鬧、不夠順從、較多撒謊等問題,因此有必要針對中職生的性別特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此同時,由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大部分農村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均衡,進一步縮小了城鄉差距,還有一部分農民工舉家遷到城市務工,享受城市資源,因此,城鄉差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差別不大。
(三)家庭因素對中職新生行為問題的影響明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與成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家庭結構不健全,勢必造成孩子成長過程中部分心理營養的缺失,易使孩子在情緒和人際關系的處理及行為偏差等方面出現問題,如退縮、焦慮抑郁、注意缺陷等(見表3)。特別是留守孩子,由于缺乏父母親的關愛、支持和幫助,在考慮問題與情緒的處理方面明顯不如單親和雙親的孩子;從YSR的總分看,留守孩子的健康狀況明顯不如雙親孩子,但與單親孩子的心理健康差別不顯著。與此同時,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情緒行為影響較大,相比之下,權威型與放縱型教養方式均不利于學生成長,易使學生出現情緒和行為問題,如恐懼、狂妄、孤獨等。
綜上所述,中職新生情緒行為問題的檢出率高,并且受性別、家庭因素的影響嚴重。為此,作為中職學校,更應積極響應的號召,大力推進心理科學的普及,加強中職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同時重視與加強家校溝通網絡的建設,以幫助家長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家校雙管齊下共同教育管理學生,努力把中職生培養成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注: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常規立項課題“中職生品性情結在沙盤游戲中的整合與疏通研究FJJK16-319”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Achenbach T M. Manual for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4-18 and 1991 profile Burlington TV:University of Vermont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1991.
[2]Achenbach T M. Manual for the youth self-report and 1991 profile. Burlington TV:University of Vermont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1991.
[3]Achenbach T M. Edelbrock C S. Manual for the teacher’s report form and teacher version of the child behavior profile[M]. Burlington VT:University of Vermont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1986.
[4]王克威. 青少年自評行為量表的信效度[J]. 中國學校衛生. 2001(1):56-58.
[5]黃雪竹. 青少年自評量表1991版本信度和效度研究[J]. 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5,36(4):580-582.
[6]唐光政,郭蘭婷,黃雪竹.成都市區11~18歲青少年人群心理問題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11):878-881.
[7]王靜,張雨青,梁永亮. Achenbach青少年自評量表在北京市中學生中的測查結果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3(2):131-133.
[8]陳奇,丁可,陸懷初等.中小學生心理與行為問題現況調查[J].浙江預防醫學. 2013,25(1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