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18:1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描寫中秋的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The Mid-Autumn is a very important Chinese festival. It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August. A few days before the festival, everyone in the family will help to make the house clean and beautiful. Lanterns will be hung in front of the house.
On the evening there will be a big family dinner. People who work far away from their homes will try to come back for the union. After dinner, people will light the lanterns which are usually red and round.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their own toy lanterns happily.
At night the moon is usually round and bright. People can enjoy the moon while eating moon-cakes which are the special food for this festival. They can look back on the past and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together. It is said that there was a dragon in the sky. The dragon wanted to swallow up the moon. To protect the frighten the dragon away.
I think Mid-Autumn Day is an old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 Everybody likes it because it's a family get-together. You see> it is called“Mid-Autumn Day”, so it often comes in September or October. It is on the 15th of the 8th of the lunar month. Now, let's say something about this interesting festival
中秋節的英語作文二:
In China, Mid-autumn Day is considered to be a symbol of family reunion. On this day, all the family members gather together at home to celebrate this special occasion. Last year, I could not celebrate the festival with my family because I was in university. However, this special day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me.
I still remember the atmosphere of that evening. All the students who could not go back home assembled in our classroom, having a party to celebrate this traditional festival. We tried our best to show our own enthusiasm.
As an ethnic minority, I performed a peacock dance, which received warm applause. After the two-hour party, we went out to the playground and sat together to appreciate the moon because it is a tradition on Mid-autumn Day. We ate moon cakes, played cards, and listened to romantic poems recited by one of our classmates. In that harmonious atmosphere, nobody felt lonely or homesick even though we were far away from our homes.
Thanks to our classmates, I experienced such a colorful and interesting Mid-autumn Day at my university. Thus, I learned to value all the festivals I spent during my university life.
中秋節的英語作文三:
Mid-autumn Festival is a popular and important lunar harvest festival celebrated by Chinese people. The festival is held on the 15th day of the eighth month in the Chinese calendar.
幾天前的一個下午我放學回家,剛進門媽媽就興高采烈地告訴我:“你的作文在《小荷白云飄飄網》發表了?!蔽液荏@奇地說:“真的嗎?。??”“你自己來看”媽媽說。我打開家中的電腦,咦,我投的稿件《中秋之夜》還果真出現在發表區里,原來我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向《小荷白云飄飄網》投的稿,想不到還真的發表了,我非常高興。
隨后的幾天里,我興趣一來,一口氣又向白云飄飄網投出幾篇我原來寫好的作文,果然,一連幾天,我的文章幾乎都被登出來,我得意洋洋的樣子。
星期五,爸爸從汕頭上班回家休息,我急忙將作文被網站發表的消息告訴爸爸,我以為這一下爸爸會很高興地將我表揚一番,可是爸爸不聲不響地查了一下網站,然后一臉嚴肅的對我說:“你不要太高興了,你看人家江西南剛小學的周偉哲同學的同名作文《可愛的小鳥》寫得有多好啊,人家的水平與你相差有多遠,人家觀察得多細致,描寫得多生動,得了五顆星,你的作文寫得太簡單了,比喝杯水還容易,才得了二顆星,你有什么可以驕傲的呢?”
爸爸要求我要認真寫作,獨立思考,作文寫完之后要多讀幾遍,多修改幾遍,寫出更好的文章。我覺得爸爸說得很有道理,今后我會按爸爸說的去做的。
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那么中秋節主題小學作文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1我的中秋節主題小學作文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我的中秋節小學作文1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風俗,都有自己的節日,每一個節日都蘊涵著它值得紀念的意義?!段覀兊墓澣铡芬粫?,詳細描寫了我國的傳統節日和現代節日,還有部分外國節日。閱讀了此書后,就能對這些節日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從而讓大家更愛這些節日,更愛這個民族,更愛這個社會,更愛這個家園……漸漸地,你會發現,原來節日也能夠過得如此有意義,如此值得回憶。
一聽到農歷八月十五的中秋節,人們首先跳入腦海的便是那又大又圓的月亮,隨后想到中秋節的風俗習慣,賞月、吃月餅等,到后來也會慢慢聯想起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的故事,讓人回味無窮。俗話說“月到中秋分外明”,不錯,中秋節的夜晚,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家家戶戶來到陽臺上,走到樹陰下,抬頭望著墨藍的天空,觀賞這一輪滾圓的月亮,這一道皎潔的月光。中秋節,是團聚的節日,身于五湖四海的兒女們總會回到家鄉,與父母親戚吃上一頓團圓飯。雖然只是一頓飯,卻是老人們最樸實的期盼。吃吃月餅,看看孩子,聊聊生活,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卻足以讓他們臉上露出漣漪般燦爛的微笑,漸漸蕩漾開來,一圈又一圈……然而,有些人由于多種原因并不能回到父母身邊,只能寄托這夜晚,望著月亮,對家人勾起一絲絲的回憶,對著天空,向著月光,許下心愿,望家人們能夠幸福、平安。李白在《靜夜思》中的心情也正是如此吧。
而對于我們,現在要做的,只是共同攜手創建我們的家園,讓它變得更加美好。比如就對于中秋節來說,我們可以陪親戚家人一起吃飯;可以自己親手學著做月餅,讓這個節日過得有價值,有意義;可以尋找、搜集一些節日的來歷,充實我們腦袋里的知識,并且把這些知識傳給其他人,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國家的節日;也可以關心孤寡老人,讓他們在中秋節時同樣能感受到愛的溫暖……很多很多值得我們做的事正在等著我們去做,只要大家都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讓我們的身影踏遍更多的泥土,讓我們的節日影響更多的人心,讓我們的家園充實更多的地方!
我的中秋節小學作文2“今人不是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贝嗽娋涑鲎岳畎坠P下的《把酒問月》。多么優美的詩句,而又有些滄桑和凄涼,啊,這就是潔白無瑕的月亮嗎?
夕陽的火紅色漸漸從天邊退去,一輪粉紅色的月亮從天邊緩緩飄到夜空中。月亮是一個婀娜的舞女,舞姿是那么文靜而又賢淑,美得讓我不得不如癡如醉地,一往深情地望著她。
每當心中懷念家人時,總會去看看那皎潔的明月,把思念之情寄托于月亮之上,讓自己有一絲安慰。
中秋節是一個家人團聚的日子,是一個令人高興的日子。我們正在那柔和的月光下,吃著美味的月餅,看著天空的明月,大家竟是多么開心。
望著月亮,看著樓下車水馬龍,心中不由地升起一陣傷感,望著那作業多如一座山,便想到那月中的嫦娥??墒菑V寒宮里只有嫦娥自己,雖然沒有作業,可她沒有家人和朋友,多么寂寞呀!還是生活在有家人和朋友的世界里才會更加快樂。
夜空中的月是皎潔的,是無私的,月亮供我們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各種各樣的情感,七情六欲。在月亮上,我們的心情能夠平靜下來,放松下來,用不著忐忑不安,惴惴不安。月亮的清明把我們的煩惱一掃而光。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古人把月亮的美抒發在自己的筆下,讓我們有了一個有血有肉,內涵了千萬情腸的月亮,月亮也就越發美麗而多情。
再看看夜空,彎彎的月亮掛在天幕上,凄涼,神秘,孤獨,寂寞,溫馨,含情,幽怨,也正是這些,讓我們看一眼就忘不了,無論在什么情況下,百看不厭,如醉如癡,是啊,我們對月亮有著永久的寄托!
月亮,我們珍貴的精神花園,我們靈魂的舞池。
我的中秋節小學作文3今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嫦娥在月宮里玩著電腦,這臺電腦可是玉帝在春節時送給她的,自從聯上了互聯網,嫦娥天天在網上游,一刻也沒閑著。
而電腦周圍則堆放著各路神仙送來的五花八門的月餅。正所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玉帝在月餅上刻上了自己的卡通形象;王母娘娘則是把月餅做成了仙桃形狀的;而七仙女自己親手做的月餅,充滿了仙氣;孫悟空更是神通廣大,做了一個天庭最最的月餅,還打破了世界記錄呢!
這各式各樣的月餅,有的包裝精美,有的品質優良。嫦娥看著這些可愛的月餅,咽了咽口水,雖說年年吃月餅,但這些品種不一的月餅還是有很大的誘惑。
吃完了月餅,嫦娥漫不經心地瀏覽著網頁,忽然發現,今年月餅不僅有面和餡做成的,還推出了電子月餅,嫦娥心血來潮,立即買下了一個,用電子郵件發給了哪吒。這時嫦娥打開收件箱,發現了一封電子郵件,原來是唐僧發給她的。打開一看,是一份電子月餅,發出動人的音樂,變換著精美的圖畫。
嫦娥想用她半生不熟的電腦技術辦一個月餅展覽會,但她發現已經有人辦了。一看,原來是玉兔辦的。
嫦娥氣得臉色都變了,嫦娥氣沖牛斗,吼得整個月宮都震動了:“玉兔,你給我過來!你不好好搗藥,跑到網上干什么?”誰知玉兔卻不以為然地說:“現在月宮也都機械化了,什么都是全自動的,我的任務早都完成了,我還在網上推銷我搗的藥,連憂忘兔也十分欣賞我搗的藥,他還向我高價收購呢!誰像你呀,在網上玩了那么久,連網友都沒有,真差勁!”嫦娥覺得十分沒面子,自己好歹也是月宮的主人,中秋節的主角,竟讓玉兔搶了風頭。嫦娥氣的抓起玉兔就打。
唉,可憐的玉兔,明明說的是實話,還要挨打!
我的中秋節小學作文4秋高氣爽,氣爽秋高,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我們全家都喜歡過中秋節,我爸,我媽,我哥,我姐,我弟,我妹也全喜歡過中秋節,因為中秋節這天,我們全家能在一起合家歡樂地吃月餅。
今年中秋節,恰逢農歷八月十五,黃昏的傍晚,玉兔東升,皎潔的月亮正照耀著一輪圓月,天空中有幾朵潔白的云彩飄蕩在云朵中間,微風颯颯,徐徐地吹著小風,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幾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掛在葡萄架上,幾只螢火蟲飛來飛去,又飛去飛來,是那么的有情調,這情調又是那么的迷人。
我和弟弟,弟弟也和我,我倆站在院子中央,抬著頭,仰脖看那天上的月亮,我說:“看吶,這邊的月亮升起來了!”弟弟說:“看吶,那邊的月亮也升起來了!”這時,在院子里的全家人,也包括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幾乎全都異口同聲地一起喊道:“看吶,東邊的月亮真的升起來了!”
好大好圓的月亮啊,它既像一輪明月,又像一輪圓月,正在升起來!
我們在院子里高興得簡直就是高興,沒有人能說出這不是高興,我們全家人都喜歡這美麗而又美觀的中秋節,尤其是在八月十五這天,正巧又趕上中秋節,真是雙喜臨門吶!
月有悲歡離合,人有陰晴圓缺,此時此刻,正是全國各地的全國各族人民全家在一起合家團圓的好日子,讓我們一起高高舉起月餅,共同暢飲這一杯高興的月餅吧!
夜色已經很深了,深夜也漸漸地濃了,皓月當空,映著皎潔的月光,我們全家都流連忘返,懷著無比高興的心情,依然興致勃勃地在院子里看著那輪明亮的月亮!
今年的中秋節,真是讓人難忘啊,但愿明年八月十五,還能趕上中秋節!作文
我的中秋節小學作文5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中秋節是個美好、祥和具有詩情畫意的節日。家家戶戶歡聚一堂,享受天倫之樂?!懊糠昙压潅渌加H”,誰都希望在中秋佳節能夠得以全家團聚,這是人之常情。
在這樣一個圓滿、美好、溫馨的節日里,我們一家四口來到了國家四A級景區——巽寮灣,它巽寮灣位于惠東縣城平山鎮南部,南海大亞灣的東部。那里依山傍海,山海相嵌,海天交融。
伴著火辣辣的太陽,經過長途跋涉的我們來到了這美麗的地方。不愧是4A級景區!剛一下車,一股清新的海風就迎面拂來,把熱全都吹跑了!好似熱烈歡迎我們的到來。
當換好泳裝,赤著腳,踩著細軟、無邊無際的銀沙,在陽光的沐浴下,望著閃閃發光的大海,心里是無盡的輕松愉悅。
“嘩”的.一聲,伴隨著濺起的浪花,我跳進了海里。真清爽啊!在溫暖的陽光的沐浴下,泡著涼爽的海水,這種待遇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呢!不一會兒,我便在海里游了起來。我一會兒蛙泳,一會兒蝶泳,好似一條歡快的魚兒在水中暢游,與大海嬉戲。時而嗆到了幾口咸咸的海水,一邊“呸呸”地吐,一邊傻傻地笑。
夜晚就這么悄悄來臨了,玩累了的我早已回到了旅館,正與家人一起吃月餅呢!看著那一張張臉上蕩漾的笑容,洋溢的幸福,我也不禁笑了,是那樣美好,那樣甜蜜……
夜,靜悄悄的,一陣涼爽的風穿過我的窗戶,輕輕地撫摸我的臉;我站在窗前,癡情地望著十五的月亮和偶爾綻放的絢爛“花朵”。
玉盤一般的圓月懸于高空,散發著朦朧的光輝,使清冷,寂靜的天空有一絲溫暖與光。再加上時有時無的煙花的裝點,變得更加璀璨。月光透過窗戶,投入了細細碎碎的月影,宛如剪紙一般,有條理而美麗。在這一刻,天地充滿靜的安。
望著那圓圓的月亮,我不禁想到,嫦娥真的是如詩人所寫:“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嗎?我又不禁聯想,那廣寒宮里,嫦娥真蹙著眉頭,點點星淚掛在如玉的面龐上,玉兔隨著胸腔的起伏而顫抖……
關鍵詞:創新作文 興趣 發散思維 想象思維 直覺思維
當前作文教學的現狀令人堪憂.一些寫作差一些的學生是“談文色變”。絕大多數寫作一般的同學,也只是會人云亦云,落入俗套。況且學生手頭上“作文選”“范文集”比比皆是,作文抄襲成風。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重要的原因,我認為是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沒有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啟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寫作作為一種創造性的精神勞動,理應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因此,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開拓思維空間,無疑是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
一.把作文教學變成一種活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教師要樹立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新觀念,把作文教學搞“活”起來。大力推行開放式教學,為學生創設五彩繽紛的廣闊田地。如作文題目《中秋月》,初識文題,學生定會無從下手。我們不妨設計如下活動,先讓學生在課外收集關于月亮的傳說(如《嫦娥奔月》),收集古代文人墨客關于月亮的詩句(以詩言志,曹操、李白、張若虛、蘇軾均把以月抒懷言志推向了極至)等。然后我們在中秋時節,組織學生在朗朗明月之下,師生共話月色之美:唱一曲月亮之歌,吟一首詠月之詩,說一句帶月之成語,侃一則月之傳說,話中秋月餅之來歷,敘中秋難忘之事......這些活動一定能激發學生興趣,給學生啟迪思維找到一把金鑰匙,為學生找米為炊。
二.進行求異性作文訓練,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剛跨入高中的學生,在認知過程中,求同思維起主要作用,思考問題往往容易孤立地靜止地看問題。表現在作文審題中,往往是只囿于一孔之見、一條思路。這就要求我們指導他們進行發散思維,從多方面尋找問題的答案。
怎樣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呢?一是運用多向思維,開拓學生思路。拿到一個作文題,學生往往囿于習慣思維,只能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論。如以“變化”為題進行作文。可以指導學生作如下發散:可以從大的方面寫:祖國的變化、家鄉的變化、城市的變化等;也可以從小的方面寫:我家的變化、鄰居家的變化等;還可以從某一方面寫:路的變化;房子的變化;夏天降溫工具的變化等等。二是運用側向思維,引導學生的思維避開眾人注目的正面,從一般人不注意的側面進行思考,尋找突破口,解決問題。例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濫竽充數》的故事,學生通常是從批評南郭處士的角度展開定勢思維,命題為“騙子終將露馬腳”、“弄虛作假終害已”等。如果我們能引導學生從各種角度觀察分析,就會極大地拓寬命題立意的范圍。如展開側向思維,可以從竽士們對南郭的“冒充內行”不加揭發命題為“要敢于向不良傾向作斗爭”。展開逆向思維,可從批判齊宣王的角度命題為“用人制度必須改革”等;也可從替南郭處士辯白的角度命題為“人貴有自知之明”等。展開多向思維,還可以命題為“應老老實實做人”、“鉆空子之流者戒”等。
總之,教師要盡可能多的挖掘能引發學生發散思維的材料,營造自由寬松的氛圍,引導學生在慎思、明辯的前提下破舊立新、推陳出新。
三.進行想象性作文訓練,培養想象思維能力
想象思維是創新思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會黯然失色,缺乏生機。因此,進行想象性作文訓練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怎樣培養、訓練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呢?
一是結合有關課文內容,讓學生練習改寫、續寫、擴寫等想象性作文。比如我在講授《雷雨》時,就讓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寫一段周樸園的肖像描寫。學生寫道:他個子不高,穿著一件長衫,戴著一副金邊眼鏡,鏡片下面一雙三角眼。雖然寫的比較簡單,但周樸園形象就具體化了。這樣一來,學生理解周樸園這個人物的形象就容易多了。然后我們則可以繼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提示學生:周樸園的目光應該是什么樣的?周樸園說話的語氣是什么樣的?周樸園在說話時會不會帶有手勢?等等。二是運用形象思維,進行創造想象。我們不妨多讓學生寫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三十年后我們再相見》類的作文,并且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佳作,讓學生進行合理的假設、聯想、想象,從而有所創造。
總之,教師要營造特定的情景,通過精心啟發,讓學生身臨其境,大膽想象,以拓展其思路,發揮其創造性。
四.培養、捕捉寫作靈感,培養直覺思維能力
直覺是未經有意識的邏輯思維,通過下意識活動而直接把握對象、領悟解決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有些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構思、立意往往會在不經意間突然迸發。當年托爾斯泰寫《安娜-卡列尼娜》時,一直為作品的開頭絞盡腦汁。偶然間閱讀了普希金的小說《賓客聚集別墅》的開頭,觸動了他的創作靈感。他立即提筆寫出了《安娜-卡列尼娜》的開頭,并且以開頭為樞紐,源源不斷地寫出了后面的故事。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培養靈感,從而激發其創造欲望。
大至世界和社會,小至學校和家庭,叩擊我們心弦,引起我們關注的事時有發生。同時我們采取的時文鑒賞、課前演講等形式,都能讓學生的寫作靈感“油然而生”乃至“萬馬奔騰”,形成他們的寫作沖動。
《中秋節》優秀范文1
今天的天氣晴朗,我想今天一定是一個看月亮的好機會,今天正是中秋節,這一天的月亮肯定格外 的圓。
太陽落山了,天漸漸地籠罩了夜幕之下。過了一會兒,東邊的山頭發出了一絲絲的銀光,不知什么 時候,月亮露出了小半邊臉,接著,月亮出現在了山頭了。我高興極了!月亮好像背著什么重擔似的, 一點一點地往上爬。最后,她終于沖破了黑云,高高地掛在深藍色的夜空中了。
月亮好像一個光芒四射的盤子,柔和的月光如流水般的傾瀉下來,仿佛滑過一曲悅耳的笛聲,讓地 上銀銀的。玉玉的。使人愉快極了!
就在這時,一朵淡淡的白云飄了過來,想遮住月亮美麗的臉龐和那皎潔的月光,但月亮立刻從云的 縫隙射出了銀白的月光。最后,云輕輕地飄走了,夜空中就只剩下了一輪美麗的圓月和幾顆星星。
這時,媽媽叫了一聲:“大家快來吃月餅啊。”我就走了過去,一邊津津有味地吃月餅,一邊欣賞 美麗的月亮。
今天,我不但吃了好吃的月餅,還看見了美麗的月亮,我開心極了。今天真是個開心的中秋節??!
《中秋節》優秀范文2
從古到今,關于月亮的故事和詩詞有許許多多,例如: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 千古名句和嫦娥奔月的`浪漫傳說。
許許多多的神話傳說塑造了今天的中秋節而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征團圓,所以又稱為團圓 節。
在中秋節,人們常常會在窗臺前或院子里,擺上月餅,水果,供奉月亮。月亮有許多美稱,如:素 娥、顧兔,嬋娟等等。
浩瀚的夜空中,一輪皎白無暇的明月高高掛在空中,身邊有許多調皮的眨著眼睛的小星星在玩耍。寂靜的暗夜里,不時傳來幾聲蟈蟈的叫聲,此情此景,好不美麗,也令我深深陶醉其中。
月亮像一杯濃濃的甘醇,說不完,道不盡。
我愿隨明月在云中漫步,聽她講浪漫的古老傳說,也愿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 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愿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 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感受月亮帶給我的美。
《中秋節》優秀范文3
昨天是中秋節,晚飯以后,我和爸爸、媽媽高高興興地坐在陽臺上,一邊吃月餅,一邊吃柿子,一 邊賞月。
一輪金黃的圓月已經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向地上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似的一般溫柔。天空中云 很淡,風很輕,月光很美,這構成了一幅漂亮的畫。在深藍色的夜空里,月亮顯得更圓、更亮、更美 了。這么美的月亮能不讓人心動嗎?這圓月非常調皮,一會兒鉆進云姐姐的懷里,一會兒和星星談話, 一會兒唱歌跳舞……真拿它沒辦法。這時爸爸說:“其實月亮是不會發光的。它就像一面鏡子,把太陽 的光反射到地球上,所以這些光是不熱的。”
不久,月亮旁邊出現了一絲陰影。爸爸又說:“這黑影子是月亮上的‘海’,不過里面沒有水。”
啊!這皎潔的明月引起了我的遐想。“?。∥抑?,這時嫦娥一定很后悔,真應了那句古詩‘嫦娥 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呀!她地偷偷地看著后羿。后羿地在地球上看著給嫦娥的月餅和水 果,默默地想念著嫦娥。再說吳剛,正在不停地砍五百多丈高的桂樹,砍了又長……玉兔專心致志地搗 藥……”
中秋佳節真快樂呀,不但月亮圓,而且人們也和親人一起圓聚。中秋節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議呀!
《中秋節》優秀范文4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不知道吧,那我就告訴你吧,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每年中秋節,在外地打工的叔叔阿姨都要回來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團聚,吃月餅。
今年的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去外公、外婆家過節,我們給外婆準備了一盒月餅,雖然看不起眼,但禮輕情意重,剛到外婆家,我就迫不及待地下了車子,我剛走進外婆家,就看見外婆家的小狗藍藍,我趕忙把藍藍抱在懷里,又跑到了廚房,我對外婆說:“外婆中秋節快樂。”外婆高興地說:“我的寶貝孫子來看我啦!”我說:“外婆,今天晚上吃什么呀?”外婆說:“我們先吃燒烤,再吃月餅,好不好呀?”我說:“好呀,好呀!”我們大家來分工,爸爸把肉給串起來,媽媽去拿月餅,我來給大家服務,外公負責烤肉。
我們吃完了飯,坐在椅子上看月亮,外公給我講了好幾個有關月亮的傳說,大家一起說說笑笑,別提多高興了。
今年中秋節,我不僅嘗到了月餅的味道,還了解了嫦娥奔月等好幾個有關月亮的傳說,真是一個又難忘,又快樂的中秋節。
《中秋節》優秀范文5
歡樂的中秋節已經快來到了我們身邊,它的腳步越來越近、越來越近……中秋節是我國六大傳統節日之一,人們又稱它為八月節、團圓節。
今天早上我八點鐘起床,媽媽給我了一個大大的驚喜:今天中午帶我和外婆外公去豪尚豪牛排店過中秋,晚上和我們一起邊吃月餅邊賞月。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好不容易到了中午,我們走進了豪尚豪牛排店吃牛排。我看見外面的太陽哥哥火辣辣的,今天晚上月亮姐姐因該會出來吧,那只能等到晚上才能知道了。
時間如流水,一會兒就到了傍晚了,我和媽媽、外婆外公在家里吃著美味的團圓飯,等待著月亮姐姐的出現。
在我國,有很多紀念性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勞動節、國慶節、護士節、教師節、母親節等等。每個節日都有一定的由來,無不飽含濃郁的傳統習俗,無不寄托人們的美好情感與愿望,而節日的慶祝也無不充滿歡樂。作文中,如何寫出節日的樂趣?
要留心觀察。在節日里,你和周圍的人都做了什么?開展了哪些活動?人們怎樣紀念、慶祝?精神狀態如何?怎樣談論節日……你要仔細觀察,留心收集節日活動的素材。有了豐富的材料,就不怕作文沒話可寫。
要精心選材。節日里會發生許許多多的事情,如過年放鞭炮、清明節掃墓、端午節劃龍舟、中秋節賞月……習作中,你要認真琢磨所寫節日有什么特殊意義,有哪些特定的習俗,人們怎樣度過這一節日,這一天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你可以在頭腦里放一遍“電影”,比較一下,覺得哪件事最能反映節日特征,給你的印象最深,那么你就寫這件事吧!
請看一位同學描述的“五·一”勞動節吧:
“五·一”勞動節,我們也應該用勞動來紀念這一節日呀!大家一合計,決定上街擦護欄,美化我們的城市。下午,當我帶著抹布來到街上的時候,哇,同學們早就干得熱火朝天了。看,素有“大力士”之稱的楊昊和王東手抓桶柄,健步如飛地來回換水?!鞍凫`鳥”楊倩一邊仔細地擦著護欄,一邊輕聲哼著歌兒,那樣兒既愜意又好像在享受。最惹人注意的要數“調皮大王”何波了。他今天一反常態,干得比誰都賣力,抹布擦不干凈,他就用指甲把污垢摳下來,再用抹布擦……
小作者廖廖數筆,就把我們帶到了街上的勞動現場。作文選擇的這一事件最能反映勞動節的特征,而選擇的典型有男有女,有力大的,有力小的,也很有代表性。其中濃墨重彩地刻畫何波這個特殊人物,反襯了大家對勞動的重視。
要細致描寫。節日的活動,有多少人參加,活動的范圍有多大,人們情緒怎樣,有哪些行動、口號等,你最好選擇一兩個有代表性的場面重點刻畫,寫出當時的氣氛。而對于具體的人物活動,你要抓住人們的行動、語言、神情等細致描繪,讓讀者能通過人物的外在言行體會到內心的興奮。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感動人。
再欣賞一位同學寫看花燈吧:
五顏六色的花燈,真是太美了。你看,有一只紅鯉魚張著大嘴巴,舞動著身子,搖著尾巴,旁邊還有許多荷花和荷葉,真是一派河塘月色,年年有余(魚)!那花燈在男男女女的手中變化著花樣,一下子就排出‘新春快樂’四個大字,一下子又是‘拜新年’。我也記不清還排了多少個字,反正只記得當時鑼鼓喧天,悠揚的鎖吶笛子聲震耳欲聾。
這段話通過對花燈場面(形、色、聲)及人們動作(擺魚、擺字)的描寫,逼真地反映了節日的歡樂。
要融入真情。要想打動別人,先要打動自己。你親自參與了活動,或親眼目睹了人們的活動情景,一定有很深的感受吧!在記敘事情的同時,你要把當時的情景和真實感受細致地描繪出來,并適當地用一兩句抒發感慨。當你完全把自己的情感融于字里行間時,作文就一定能感動人。
一、了解表達方式,圓融生活內容
翻看初中語文課本,我們會發現從誦讀欣賞、語文實踐活動、寫作、口語交際及課文中有許多不同表達方式,《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用的最多是議論、《幼時記趣》用的最多是敘述、《晚秋的原野》用得最多的是描寫、《中秋詠月》抒情的成分就多了、《梵天寺木塔》自然是說明的成分居多了。當然,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這五種方式常常是配合使用的,每種方法在不同的文體中表現出來的精彩是紛呈的,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起到例證的作用;說明文中有時用些描寫起到點染作用,讓文章生動形象;記敘文中用議論,寥寥數語,畫龍點睛;而議論又以記敘為基礎,使立論有根有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解放學生的眼睛,手腳和大腦,放開學生的思維去聯想,以我手寫我心,看出事物特點,寫出自己真情,觀察、思考,不僅是一種要求,更要進行經常性的訓練,可以從課堂開始,讓學生身心投入,因地制宜,借助各種游戲、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如:在初中常寫“一個熟悉的人”的這類文章,可以讓學生將寫作和畫畫圓融,將他們想寫的人物通過主要的幾筆畫出特點,最好采用漫畫的方式,這樣更有個性,然后讓其他的同學猜畫寫人,然后有選擇地寫一兩個人,可以從年齡、性別、身高、體型、臉型、膚色、發型、衣著打扮、表情,特別是眼神,以及語言和動作等方面選取有代表性的特征進行觀察,搜集、積累相關資料。要全方位細致的觀察,才能準確地抓住人物的主要特點來描繪。寫人的文章,最好寫人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它最能反映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和他的精神狀態,有時還能反應其生活或工作的習慣。最忌的或者說最要慎重的是寫服飾,寫出來的服飾與人物特點及其職業或文章主題毫無關聯就是大忌了。寫人和記事常常會融為一體。要扣住中心去組織材料,可以運用對比,對比可以讓人物的形象更鮮明;可以用環境描寫來渲染,一切景語皆情語,用景物襯托人物心情而輔助彰顯主旨。
二、橫跨歷史地理,打通學科聯系
作文就如蜂采蜜,必須采了許多花,才能釀出甜美的蜜。初中生作文,光叮在幾篇課文上或語文書上是很局限的。中考作文評分常要求深刻,換句話說,就是觀點有啟發性,見解獨到、新穎,有現實意義,想問題稍稍深一些,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挖掘現象背后的意義和價值,在揭示本質的基礎上,還應該進一步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其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或是預測事物發展的趨勢和結果,并總結規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有一個同學寫《神游大國》時,寫到文化積淀時,寫道:“途經黃河灘,震撼于眼前的雄壯。渾濁的黃河水奔騰不止,猶如一條蒼黃的巨龍一瀉千里。記得李白曾留‘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千古佳句,這波濤壯闊的浩浩河水,也許就是上天賜予的禮物。看那濁浪排空,可謂‘日星隱曜,山岳潛行,商旅不行,檣傾楫摧……’”寫到疆域變化時,從日本陸續派出幾十批“遣唐使”,開始全盤唐化,到了明朝,商人為利所誘,無視禁令,紛紛涌向日本貿易,使明朝對日本的海禁政策已名存實亡,惟有聽之任之而已。接著直面現實,談了的歷史變遷,然后談到最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無視中國感受,最后,借用古詩吟道:“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神游大國,何時,我們才真的是雄健的國民?
在這篇作文的串珠中,我們隱約感到學生對歷史和地理知識的積淀,真切地感受到祖國的滄桑巨變,鑄就一個民族百年的夢想。
三、學會劃整為零,感受作文快樂
從小學到初中,教師總是講得太多,而學生動得太少,筆者在教學中,每周至少留兩節課時間給學生自由讀書。每天早晨背一句名言,記一個成語,每周背一首古詩,每月讀一本好書,每月展示學生的書法和作文,這是把時間劃整為零的方法。
在寫真情實感的基礎上,在學習課文時,常引導學生進行了單項仿寫練習,單項訪寫練習形式多樣,方法靈活,要求單一,學生在短期時間內即可完成,這是寫作內容劃整為零的方法,它或以寫一段景物,寫一幅肖像,或寫一席對話,寫一場景,進而逐漸達成寫作目標的方法。如:學習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有關自然景物的部分,其中有繪色的、狀形的、摹聲的、辨味的,還有寫形態的、寫心情的等。我指導學生寫我們學生經常去的楚秀園或校園等,鼓勵學生多角度、多方面反映個性化生活經歷,表達自我觀點,同時要珍視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的獨特感受。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一直是教學的重點。然而在多年應試教育的教育模式影響下,作文這一教學領域當中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影響到了教學的有效性。在這種情況下,體驗式作文教學應運而生。本文通過對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現狀和體驗式作文教學進行介紹,對當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如何進行體驗式作文教學提出幾點建議,為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貢獻出一份力量。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作文教學 體驗式作文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語文教學也應當采取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適應教學發展的同時,也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水平,同時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很大幫助。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在考試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十分必要的。體驗式作文教學能夠通過對學生的引導,讓他們自然的感受生活并進行寫作,在提高學生自身感悟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人生境界。
一、體驗式作文教學
1.體驗式作文教學的內涵
體驗,即對生活中所經歷的事情,所接觸的事物進行感悟,通過感悟進一步升華為自身的某種情感,并能夠對生活造成影響。而體驗式作文教學就是建立在“體驗”的基礎之上的。教師通過建立情境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從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者接觸的新事物中獲得感悟,對知識進行良好的消化和理解,并在所得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能力的開拓,構建自身的情感脈絡,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能夠用文字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2.體驗式作文教學的基本精神
(1)從教學觀的角度來看,體驗式作文教學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通過人文關懷的方式使學生更好的對知識進行理解和升華,并能夠進一步引導學生提高對生活的關注度,從生活體驗當中找到自身的情感基奠,用文字書寫自己的情懷。通過不斷地感悟、反思和描寫,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還能夠陶冶他們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活本身的認識,這對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體驗式教學提出了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忽視了教學與生活、教學與感受、教學與心靈的關系,學生不能從生活中得到切身的體會就無法對深刻的情感進行描述。而在體驗式作文教學中,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從被動的吸收到主動的探索,能夠通過自身的真實經歷和體驗獲得新的感悟,這樣就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生活感悟。
(3)從教學策略的角度來看,體驗式作文教學要求教師提出一套新穎的、適應當前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境,通過對情境的進一步剖析和理解,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真實的情感,對教師的教學進行進一步的自我剖析。對同一種情況,不同人的看法是不同的,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和感悟。
二、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1.教師教學理念落后
受到長期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大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是比較落后的,在教學中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不能夠很好的理解教學內容時,不能夠給予足夠的耐心,并且很少有教師注重學生的真實情感,忽視了學生對生活的自身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并且大部分教師并沒有認真的學習過新課標,從而導致對新課標的認識不夠深刻,不能夠理解教學的實質,從而將作文的寫作程式化,不能夠對學生的情感進行正確的引導。
2.教學系統不科學
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大部分教師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規劃,隨機處理的方式占了很大比重。沒有科學的教學計劃作指導,就使得教學訓練效率很低。作文教學的課堂也往往是通過教師的單一命題來進行的,并不能準確的反映出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對生活的感悟,教學課堂具有主觀、盲目、隨意的特點。并且在進行作文批閱的過程中,教師也沒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半數教師只是通過分數的形式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定,而忽視了作文的評價。在作文的批閱過程中,評價既是本次習作的總結,又是下次習作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
三、切實實行體驗式作文教學的方法
1.引導學生體驗生活
教師應當將教學的范圍從窄小的課堂引入到廣闊的生活之中,生活是思想和感悟的源泉,學生寫作出來的作品應該源于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又能夠有所升華,高于生活本身。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是通過指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的對生活進行觀察,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教師可以組織各種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生活進行體驗的意識,從而進一步對自身的情感進行感悟,如在中秋節到來的時候,帶領學生去商場或文化街觀察各式各樣的月餅以及聆聽關于中秋佳節的故事和傳說,通過指導學生們觀察各式各樣的月餅,可以幫助學生們積累素材,提高學生們對生活的了解程度,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在進行寫作時,既有豐富的素材可以選擇,又可以通過思考和想象提升學生們的品味和寫作能力。
2.鼓勵學生走進文本
中學生的生活圈子狹小,生活內容單一,三點一線式的生活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生活感悟造成了困難。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和引導學生閱讀的方式,讓學生們體驗不同作者筆下的生活,通過互相的交流和知識的積累,如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閱讀中國四大名著和世界名著,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古時候人們的生活與當代人們的生活的異同點,也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中外人民生活方式的異同點,這就極大地豐富了學生自身的生活體驗,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在語文的學習中,作文占了十分重要的比例。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行有效的教學是十分關鍵的。體驗式作文教學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能夠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感悟,能夠提高學生對生活的認識,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這種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寫作能力,這對語文作文的教學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曾毅.略論語境策略意識與語文體驗式教學【J】.教育探索,2009(7)
【2】陸琴.思緒,在體驗中飛揚――對初中體驗式作文教學的嘗試【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12)
一、 讀寫結合,領悟表達方法
習作能力的根在閱讀能力。閱讀是習作的基礎。我們要加強和改進閱讀教學,重視讀中悟寫,讀中學寫,體現讀寫結合,有要加強課外閱讀,開闊眼界,豐富語言積累。
(一) 精讀仿寫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質優美的文章,在學生充分朗讀之后了解文章的結構,領悟語言特色后引導學生仿寫,如在進行學習了寫人的文章,及時引導學生運用觀察方法和描寫技巧對熟悉的人進行具有個性特征的描繪。再如學習了寫景的文章,我們把學生帶出去,要求抓住特點,有條理、有重點的觀察事物,在描寫時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內心的感受。具體可以從多方面進行寫作訓練,如:(1)抓重點詞語聯想練習;(2)學習課文句式仿寫。
(二) 品讀改寫
學生在學習古詩后,反復吟誦,體會意境品味詩的情感,讓學生根據詩意改成記敘文,學生在愿意基礎上通過想象加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一個語言再創造的過程。這樣既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又有助于學生作文的提高。
(三) 略讀略寫、補寫、續寫
對一些略讀課文學生在了解大意之后,掌握縮寫方法,抓住主要內容縮寫,還可以聯系閱讀文章讓學生,可以讓學生補寫文中省略部分,可以是省略號省去的部分,也可以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補充。
二、 加大閱讀量,豐富積累
(一 )語文課內誦讀積累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組成閱讀和作為的熟練技巧 ……”據此,我校教師以教材為切入點,依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學會誦讀積累。
誦讀就是高聲朗讀,配合相應的頭部、胸部肢體語言,這個過程是對文章的體味、欣賞,更是享受。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老師先要做出示范:腔調或長或短,聲音或高或低,或搖頭晃腦,或氣定神閑,悠然自得,口齒生津,傲游于經典之中,漫步于圣賢之間,讀書之樂,無與倫比!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此美讀必然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此時教師及時地領讀講解引導學生學會誦讀的方法,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反復練習,享受誦讀的樂趣,最后教師嚴格地一句一句檢查,一遍一遍過關。這樣學生在 內就學會了準確的誦讀方法,并養成了準確的誦讀習慣,完成了積累的第一步——準確誦讀。
(二)語文課外誦讀積累
博覽,能給大腦皮層形成多側面的語言刺激,而在閱讀過程中,能再次強化大腦皮層已有的語言信息,使大腦中業已形成的聯系系統更為完整、嚴密。實驗班級每周設置一節閱讀課,閱讀課上除了安排充裕的時間讓學生閱讀喜歡的圖書外,教師要引導學生集體閱讀事宜實用的圖書,低年級的學生閱讀《好孩子畫報》、《小學生報》、《小學生報.拼音版》,高年級的學生閱讀《新少年》、《下學生報.低年版》、《小學生作文報.拼音版》、《童話大王》等。讓學生交流讀書感悟、讀書方法,即使做好讀書筆記,以此點燃學生的讀書熱情,使學生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汲取養料、積累語言。
每天早自習為晨讀晨誦時間,朗讀的內容主要為《積累伴我成長》。低年級的學生還要讀《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三字經》、《弟子規》、《笠翁對韻》等;高年級的學生還要讀《論語》、《朱子家訓》、《增廣賢文》和唐詩宋詞、老莊名言等。
(三)校外誦讀積累
通過召開家長會、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引導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親子閱讀”。鼓勵學生在雙休日和寒暑假制定閱讀計劃和閱讀時間表,確保每天自主閱讀時間不少于半小時。低年級的學生看圖畫版的《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等。《余秋雨》、《三毛散文集》、《易中天品三國》、于丹的《論語心得》等都在高年級學生的閱讀之列,閱讀范圍之廣,閱讀難度之大出乎教師們的預料,也因此更加堅定了我們做好課題研究的決心。
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日本著名畫家岡山應舉創作了一幅《馬食草圖》。一位農夫見畫后,問道:“你怎么畫了一匹瞎馬?”畫家頗為驚奇地辯解說:“你怎么知道是瞎馬,它的眼睛不是睜著的嗎?”農夫說:“馬在吃草時,必須把眼睛閉上,這是為了使眼睛不被尖草劃傷。畫中的馬睜著眼睛埋頭吃草,準是匹瞎馬。”畫家愕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細節的失誤會導致整幅繪畫作品的失敗。
繪畫如此,寫作亦然。在寫作時,我們應當避免哪些不合情理的景物描寫呢?
一、用寫近景的筆墨描繪遠景
如果對同一景物進行遠近兩次取景,我們就會發現,遠景照片中的入畫物雖多,但我們只能看到大致輪廓,其畫面是模糊朦朧的;近景照片的入畫物雖少,但畫面是明朗清晰的,我們甚至能看清有些景物的紋理。我們在寫作時也要遵循這一規律:對遠處的景物只作粗略勾勒,而對近處的景物則可工筆描繪。但有不少同學不遵循這一規律,為了增加文彩,用寫近景的筆法去描繪遠景,違反了視覺原理,極不合情理。如某位同學的習作《倔強父子》,寫的是一位瘸腿父親和他七歲的兒子登山游覽的事。登山前,父子倆協定:登山途中誰也不能幫誰。山道上,一道陡坎攔住了父親,兒子伸出手想拉父親一把,父親使勁地搖頭;山坡上,兒子跌倒了,父親想去扶他起來,兒子倔強地擺手,要父親自己先上。父親爬上山頂,看到半山腰正努力攀爬的兒子,非常感動。這時,小作者來了這么一段描寫:“他看到兒子雙手拉著樹枝正吃力地向上爬著,樹葉兒紛紛從他手中滑落。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額頭滾到了臉頰,他喘著粗氣,嘴巴一張一翕……”我們一眼就能看出這段描寫的錯誤所在:身處山巔的父親不可能看到半山腰的兒子手中的落葉、額上的汗珠、一張一翕的嘴唇。文章描寫雖然感人,但因為失真,文章的魅力便大打折扣。
二、僅憑感覺繪景物
文章開頭提到的岡山應舉的《馬食草圖》的失真就是由觀察不仔細造成的。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如畫《追狗圖》不畫狗吐舌頭,繪《奔牛圖》畫牛豎尾巴等。同學們在寫作中,也出現了類似的失誤。某位同學的習作《中秋月夜》里有這樣一段夜景描寫:“月亮像玉盤,像明鏡,高高地掛在天空,放射出皎潔的光亮。滿天的繁星晶瑩明亮,閃爍著璀璨的清輝。銀河兩邊各有一顆星星格外醒目,那是傳說中的牛郎織女在翹首相望……”乍一看,這段描寫語言優美,為大家展示出一幅迷人的夜景圖;但仔細一讀,就覺得不對勁了。古語就有“月朗星稀”的說法,小作者讓“月亮”“星星”同時閃亮登場,不符合自然規律,給文章造成了瑕疵。
三、由眼前之景生發出不和諧的想象之景
由眼前之景生發出想象之景,這種寫法非常普遍。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作者由眼前地上的“街燈”、天上的“明星”之景,生發出牛郎織女“騎著牛兒”“提著燈籠”的想象之景;《觀滄海》中,曹操由眼前的“水何澹澹,山島竦峙”之景,生發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想象之景。這樣寫虛實相生,不僅給文章涂抹了絢麗神秘的色彩,而且將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寄寓其中,給人帶來不盡的遐想,更能豐富文章的內容。但有不少同學在生發想象時違背文旨胡亂想象,不但沒有給文章增添美感,反而使之黯然失色。如某位同學的《夕陽禮贊》中就有這么一段想象之景:“夕陽如血,落在西山的崖頂上,縷縷紅光滲透山澗,那是伊拉克人民在美軍的屠刀下流淌的鮮血,它染紅了山岡,染紅了樹葉,濺紅了山腰上纏繞的云霧……”這篇文章的題眼是“贊”,前文一直都在贊“夕陽像那些仁人志士一樣,臨終前也要燃盡最后一抹絢爛的光”,這里卻突然生發出這么一段想象之景,給人一種悲涼凄愴之感,其情感基調與前文截然相反,極不諧調。
四、由眼前之景生發出與前文相沖突的聯想之景
我們在寫景狀物時,往往由眼前之景聯想到昔日之景或相關之景,以在對比中襯托現實之景。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作者在寫“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的現實之景時,聯想到了十多年前自家門前那株“稀落”“伶仃”的紫藤蘿,這樣寫突出了眼前紫藤蘿花的幸運與生機勃勃,點出了文章的意旨。不少同學在寫聯想之景時不顧及文旨及前文內容,導致內容前后不符,使文章大為失色。如某位同學的作文《初游黃山頭》的文末就有這么一段景物描寫:“到了山頂,俯瞰南閘像一根腰帶將虎渡河系住,此時閘的上游沒有了昨日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景象,下游也缺少了往昔洄流激蕩、猛浪若奔的氣勢。山的鞍部有兩座寺廟,看不見往日繚繞的云霧,已是菩薩依舊在,僧去寺廟空?!蔽念}是“初游”,前文沒有描繪黃山頭昔日的景象,作者卻在這一段中聯想到黃山頭“昨日”“往昔”“往日”的繁華場面,前后矛盾。這種聯想之景表面看起來優美如畫,但對文章的整體而言卻是敗筆。
景物描寫還要注意描寫順序、所繪景物的季節特征、詳略的安排等。只有這樣,那些自然景物才能帶著濃淡相宜的靚妝,帶著濃郁的情感走進我們的文章中來,使文章情景交融、如詩如畫。
關鍵詞:作文教學 聊天 寫作指導
我在作文教學中汲取眾家教學所長,探求著一種新型的作文教學實踐,在作文教學中把“聊天”引入習作指導,收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尋找一個合適的話題,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與學生聊作文,在聊天中學生自然巧妙
地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一、聊天淡化學生的心理障礙
我上習作聊天課,從不提“作文”二字。如曾指導學生寫夢境的作文時,我就興致勃勃地跟學生講自己做過的有趣的夢,在笑聲中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夢。話音一落,學生紛紛舉手,爭先恐后地述說。習作指導課就在師生“聊夢”中愉快地度過。在學生情緒高漲時,我適時說:“同學們都想說,時間也不允許,你們把它寫出來,讓老師一個一個地看,看誰的夢最有趣,可以嗎?”學生齊呼:“可以,沒問題!”由聊天自然地過渡到寫作,學生興趣盎然、一揮而就。
在每次聊天活動之前,教師自己得有聊天模式,對聊天作文活動的主題、形式、過程,以及預期的教學效果應進行通盤考慮,要特別關注教學亮點的出現,努力預約教學的精彩。如在聊《溫暖的時刻》時,我選了朱自清的《背影》,以配樂視頻的方式讀給學生聽,聽后和學生聊作者為什么要寫父親的背影?他是如何來刻畫父親背影的?你看到這樣的背影心里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去感受父輩那真摯的愛。然后我聊起自己的下水作文《外婆的酥餅》,以及班上學生的隨筆《那不經意的一瞥》,聊天開啟了學生的思路。我適時提問:“在你成長的歲月里,有沒有這樣一個人給予你愛和關懷,你感受到溫暖了嗎?”不露痕跡地指導,淡化了學生寫作的心理障礙,一個個蘊含著真摯情感的小故事激發了學生暢所欲言的興趣,激起了“我要寫”的創作欲望。
二、聊天開啟學生的寫作思路
學生總感作文無話可寫,讓他寫事,他說什么事也沒發生;讓他寫人,他說大家都一樣,沒什么好寫的;讓他寫景,他說不覺得景美。“作文為生活而作”,我認為只要有生活就有內容,孩子的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無話可寫關鍵是他們不善于觀察和發現。教師用輕松平等的聊天方式和學生交流,引導孩子去發現、回憶、感受、品味生活,幫助學生找到下鍋的米。
我在聊《又是秋風來到時》時,熟悉的校園在學生筆下難以描述。我就帶著他們在校園里走一走!師生一起開開心心地尋找著角落里的發現。
生:“老師,我看見一顆小芽在枝頭努力地生長著?!?/p>
師:“好!一個頑強的生命!”
生:“老師,我聞到淡淡的桂花香了?!?/p>
師:“生命的芳香不只是桂花,還有如花的我們。”
生:“老師,我掀開石頭發現了一個熱鬧的昆蟲會!”
師:“自然是充滿生機和趣味的?!?/p>
生:“老師,我看到秋葉飄零,回歸大地……”
師:“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p>
……
在師生走走、看看、聊聊中,學生不停地攝取著校園的點點滴滴,聊著各自的所見、所感,開啟了寫作的思路,《又是秋風來到時》就真實、生動地躍然于習作中。
三、聊天幫助學生寫得具體生動
初中生作文一個很大毛病就是缺乏真情實感。老師雖一再強調寫作要有真情實感,細節部分描寫要具體,學生就是不得法。學生在聊天的氛圍中,為了吸引聽眾,他們也會不知不覺地將問題的主要部分說得具體、精彩;同時聊天又是一個師生互動性很強的過程,聽眾的積極傾聽和主動發問,也幫助說者不斷地理清思路,把話說完整、說清楚、說具體、說生動。
我在聊《又到中秋月圓時》,要求學生體會中秋節的意義。學生大都談晚飯后和家人在院子里吃月餅、自己在學校不能回家而思念家人等等。時值晚自習,明月當空,我就叫全班學生到操場上看月景,大家興致盎然。我和學生們一起暢談中秋節作為傳統節日的傳說,古人與月的不解情緣,進行猜字謎、對對聯、朗誦詩歌等有趣的游戲。我們一邊聊一邊設計寫作提綱,學生聊得輕松,有話可說,文章也寫得具體生動。
每個學生有著不同的體驗和感受,其習作就必然具有個性化。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放飛心情,選準寫作的側重點。如課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盲孩子的心理活動,給予了學生豐富的思維想象空間。于是我就借課“發散”,我和學生聊:假設自己也擁有了一個神奇的影子朋友,你會發現些什么事呢?有了一個興趣的話題,你會發現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有的借助影子朋友實現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心愿,成為抗癌專家,拯救病痛中的人們;有的借助影子朋友,親臨奧運會現場,為運動員們加油助威,去看美麗的“鳥巢”、“水立方”……他們脫
離了已有的表象進行著自己奇異的想象,寫出了生動的《假如我也有_____》。
四、聊天使習作指導生活化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種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寫作文就是寫生活,可見學生要寫好作文,必須深入生活?!痹掝}來自于生活,只要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習作指導?;貧w生活的談話主題使學生關注鮮活的生活,關注社會的腳步。了解人們議論的“眼球熱點”,如“嫦娥飛天”、奧運火炬的傳遞;關心的“社會焦點”,如環境污染、學業的減負;抓住“動情點”,如感動一座城――孟祥斌的光輝事跡等。在談談說說中,讓他們感受時代腳步的匆匆,感受到生活中的自豪和感動,感受人世間的愛恨情仇。
如我在聊“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飛人劉翔因傷退出了比賽,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時,就引發學生和老師一起上網查資料,邊查邊聊。順便啟發學生運用多角度和發散性思維來思考問題。讓學生明白劉翔退賽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身體的受傷嗎?是否還有其他原因?比如過多的訓練、過多的比賽也是退賽的一些原因……其次再引發到運動員是否也需要人文關懷,比賽成績重要還是身體重要等一系列關于人文關懷的話題,讓學生們暢所欲言。這樣一來,聊天話題也會越來越充滿靈氣和創意。
五、聊天使習作呈現精彩的瞬間
題目是習作的眼睛,好的文章題目讓人眼前一亮,有一種迫不及待想看的感覺。由于學生聊出的事件重點不同,所以設計的習作題目也應妙趣橫生,這樣更能展示出學生的個性了。以“與有個約”為作文內容,學生的題目豐富多彩《與父親有個約》《與桃花有個約》《與那片相思的梧桐葉有個約》《與櫻花有個約》等題目。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寫作角度,去思考、分析,鼓勵學生創新習作題目,為自己的習作畫龍點睛。
在聊天的基礎上,學生逐漸明晰各自關注的事件重點:有的對事情的結果帶來的心理沖擊進行強調,在寫作時就著重描繪故事結局;有的具體敘述某件事的事情過程,就運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情景渲染;有的客觀敘述事實,平淡而真情流露;有的更注重刻畫內心世界,反襯出人物的性情……通過自己對聊天作文后的感受,讓情感升華,讓學生在習作中達到流暢表達、自由表達、各展個性表達的訓練效果。再次生于生之間的評價往往最為真實,評價中要讓全體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對習作的認識、收獲和需要推敲的地方談出來,采用小組合作互助的方式,從語言、情感等角度恰當地評價自己及他人的作文。在自評互評中提高學生對習作的審美感,逐漸明確評價標準,熟悉評價步驟,逐步掌握評價作文的方法。這種交流又將會漸漸地促使其作文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師生情感升華至,教學精彩也會如約出現。
寫作絕非無中生有,它是“深度生活的產品”。(葉圣陶語)學生對寫作的心結,需要我們不斷激活生活經歷、不斷撞擊心靈的教學時空,用輕松愉快的語調,引導學生圍繞教師自行設計的主題聊天,想說就說。讓學生聊出一份樂趣,創造一份輕松的環境,當作上聊天時,你會發現,我們的學生已經愛上寫作了!
參考文獻:
(1)吳欣音 《中國中學生一題多體作文大全》 開明出版社 2007年
(2)胡慶芳 《精彩課堂的預設與生成》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8年
(3)林長福 《差異發展作文》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400字1清明,在遙遠的周代已經流行。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歷代的詩人詞家都有關于清明盛況的描寫,自古以來人們在清明節留下了很多習俗。
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锨土;另一方面準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肝聞吹笙”、“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記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這一天,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圍坐野宴,抵暮而歸。
人們在掃墓和踏青返家的路上,都愿采幾朵野花戴在頭上,順手折幾根柳條插在房前屋后。據說這種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民祖師——神農氏。后來逐漸發展成為紀念和希望長壽的愿望。戴柳習俗被淘汰,插柳卻盛行起來,成為我國人民春季造林的植樹節。 清明前后還流傳著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蕩秋千、放風箏、打馬球、斗雞等活動。清明節的習俗豐富多彩,歷代的記載十分浩繁。詩人懷清明之作更是爭艷奪彩,不可勝記。從這些意義上講,清明既是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400字2春秋時期,有一個妃子千方百計要讓自己的孩子當上皇帝.于是她設計害死太子,太子的弟弟重耳也被迫逃亡。途中重耳餓暈在一棵大樹下。中爾手下有個叫介子推的大臣,看到此情景,便從腿上割下一塊肉,烤熟了給重耳吃下去……后來,重耳返回都城作了君主。他重賞了身邊所有有功的大臣,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他才想起了那段往事。重而羞愧極了,他立即派人請介子推,可怎么也沒傾倒。于是重耳親自到綿山去請介子推,可介子推不肯出面。有人給重耳出主意:放火燒山,只留一條出路。可沒想到介子推被燒死了。重而傷心極了。
第二年,重耳再來此地紀念介子推,發現燒焦的老柳樹又復活了。重耳把這棵樹起名“清明柳”,又把這個日子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400字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于清明節的詩。清明節是24節氣之一,是一個傳統的民俗節日。每當到清明節時,人們都會去掃墓踏青植樹等。一提起清明節還得從介子推的故事說起。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重耳在外流浪20xx年,介子推一直跟著,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要給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400字4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