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校園生活文章

校園生活文章

時間:2023-05-29 18:03: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校園生活文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校園生活文章

第1篇

關鍵詞:校園生活;素材;指導;寫作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1-0067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使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課標的這些論述,為我們如何正確處理生活與作文的關系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說:作文要引導學生屬于自己的校園生活。讓學生學會積累素材,從而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從積累校園生活方面的素材中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同時熱愛自己的校園生活。

但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因為寫作時缺少素材,總感覺自己沒有東西寫,更沒有特別豐富的生活經歷創作,即使是語言組織能力強的學生也會因為缺少素材面對寫作無從下筆。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許多學生對身邊天天接觸的學校生活這方面的素材熟視無睹,反而覺得自己平平淡淡的生活沒有什么可寫,作文缺乏真情趣。加上實際寫作教學中,不少教師因為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淡化作文教學,滿足于學生抄背優秀作文。而忽視了學生從身邊尋找素材,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怎樣指導學生發現生活素材并進行寫作呢?這就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通過指導,學生學會用眼睛發現,用心去思考,并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訴諸筆端,形成自己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做到我手寫我心,對在生活中出現的人和事有正確的評價,也讓作品充滿生活氣息。

一、學會從校園生活中捕捉素材、積累素材

學校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校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活動,如作文競賽、朗誦比賽,運動會等活動。學生也可以看出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也可以展示出每一個學生家庭的教育,個體之間的性格不同等。這都需要觀察才能得到,若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比如高興的細節,有些同學手舞足蹈,有的同學哈哈大笑,有一些用手掩嘴等;任課教師上課的表情,也會千變萬化,有的臉上肌肉抖動,有的講課時嘴角微笑,有的眉毛緊促。只要我們仔細觀察,每天都會有很多讓我們驚訝的事情。觀察是寫作的前提,只要細致地觀察,學生才能把事情寫清楚。也只有細心觀察,學生才能把文章寫得有血有肉,有真情實感,充滿生活氣息。因此,教師要有目的地進行觀察指導,有計劃、有條理地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從身邊小事入手,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身邊的人、事、物、景等,用耳朵傾聽各種聲音,學生讀書聲、竊竊私語聲音,教師講課聲音,窗外風聲,下雨的音等,用心觀察生活,從感官的世界認識生活,細細體會。從根本上捕捉創作靈感,開啟習作源泉。

二、指導學生把校園素材和文本結合起來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決定,語文學科中許多知識不是用來學習的,而是用來啟迪、熏陶、感染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認識作者怎樣觀察生活與評價生活中得到啟發,作者的人生經歷作者的感情,那是極個性化的,不能夠復制、也談不上學習,卻可以感染,可以喚起閱讀者相似的體驗,從而產生共鳴。這些共鳴也許就可以成為我們的寫作之源,作品中主人公的的遭遇可以讓我們對生活有一個認識,我們可以學習他們對生活的態度來指導自己,學習他們性格中的一些方面,用心去觀察他們的生活,體會他們生活,從而得到有益的啟示。用眼睛觀察知識淺層的理解,真正的感悟、熏陶還需要用心觀察,這樣才能讓自己受益匪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用心結合,這就要求教師學會把生活和語文教材聯系起來。其實,只要我們認真思考,我們將會發現,語文課堂上的學習很多都與生活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文本中的素材和生活中的素材結合起來,指導學生進行如何積累素材,比如,教師在講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時候,學生欣賞到百草園的美景時,我們校園的一角也是一片美景,也有無限的樂趣。這就要求我們有會發現美景的眼睛,布置學生課下到校園中發現美景,然后課堂進行交流,之后寫成文章,交流學生的習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這類文章很多,教師學會選擇,找到兩者的結合點,進行交流寫作,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將校園生活和文本巧妙地結合起來,再加上教師對寫作技法的指導,學生的習作將會有較大的提高。

三、指導學生用好素材,寫以致用

葉老說:“凡是好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寫的緣故,自己有了一種經驗,一種意思,覺得它和尋常經驗、尋常意思不同,或者比較新鮮或者特別深切值得寫下來,作為生活的標記,備將來需用的時候查考,這才提筆寫文章。”由此看來,寫文章是人生活中很自然的事,我們進行習作指導,讓學生運用好這些素材,明白語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的校園生活,觀察周圍的事事物物,感悟人生。并把它當成生活的習慣。

素材來自生活,學生有了素材之后,怎樣把這些素材編織成一幅優美的藝術品呢?教師的指導將顯得十分重要,在學生習作前,教師需要進行必要的技法指導,對謀篇布局、結構、照應等一些技法進行指導,這是文章的骨架,因為積累的素材是血肉,他需要骨架的支撐。不同的文體習作時候,會有不同的技法。比如,我們在教學生游記的時候,就要對移步換景的技法指導,我們在寫人的時候,我們就要指導學生怎樣通過一件事來表現人物,怎樣通過幾件事表現人物;說明文中采用怎樣的順序,議論文中采用怎樣的論證思路等。這些技法對寫作骨架的支撐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積少成多,積水成淵,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寫作也是一樣,多讀、多寫、多記對語文學習特別重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積累了大量素材,我們要學會把這些素材轉化為自己的文字,這就要求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練筆,把校園生活中的素材積累起來,進行寫作應用。

四、引導學生以網絡為載體進行寫作展示,達到學以樂

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如果僅僅依靠課堂訓練校園素材的積累,可能長時間下來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只是把積累校園素材和寫作當成是一項任務去做,甚至隨意找一些別人的素材照抄下來應付,缺少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很有可能大大降低學生積累素材的積極性,造成前面的努力功虧一簣。

我們思考出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普遍存在,學生寫作也同樣需要與時俱進。我們在訓練過程中,如果把QQ空間和手機微信朋友圈等網絡形式利用起來,為學生作文創設寬松環境,符合學生習作需要,激發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的情趣;必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更為方便地去記錄每天在校園里發生的故事,為日后的寫作提供更好、更多的寫作素材。

我們發現,學生非常希望自已寫好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賞識和贊美。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創作欲望,還可以讓他們把寫作當成自己真正的興趣長期堅持下來。因此,我們還利用家長和教師、同學在微信群實施相互給學校學生的作文“點贊”“送花”“評比”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投稿興趣。讓教師、家長、學生三方面互動起來。最終達到寫作長期有效的良性循環,也就是學以致樂的目的。

總之,在校園中,優美的校園環境、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團結互助同學情誼等,都讓我們學校生活充滿回味,也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校園與生活,校園與網絡結合起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把學習和校園生活進行結合,必將使語文寫作教學走進“柳暗花明”的天地。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現代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家玉.主體性作文教學初探[J].教學研究,2001(11).

[3] 黃惠珠.初中作文教學的反思與對策研究[N].三明日報,2009.

第2篇

校園生活永遠是最美好的,也永遠是最溫馨的,可其中也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無奈。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這個高手如云的學校中,我們總是要向前向前,總怕一個不留神就被別人擠到了后面,總是擔心自己哪里還需要改進,哪里還需要進步,這一切的一切把我們包圍了,我們不再有那么多的時間去閱讀文章,不再有那么多的時間去玩耍,不再有做實驗的時間,然而,代替這一切的,都是那學習,我們總是在學習中徘徊著,總是擔心著。

可校園生活也是美好的,我們在學校里,學會了ABC,學會了123,學會了一撇一捺。好朋友也是校園的一章,他們一張甜美的笑臉,一句體貼的問候,讓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是充滿活力的,在委屈的時候,他們安慰的話總能讓我們心里暖暖的,在傷心的時候,他們搞笑的話總能使我們哈哈大笑,在開心的時候,他們總能和我們一起分享。老師不拖堂的時候,課間生活更是有意思,做游戲的做游戲,看書的看書,曬太陽的曬太陽,聊天的聊天,我們總是有事做,好像忘了繁忙的學習,置身于無憂無慮的課間生活。

校園生活美好,溫馨,無奈,而這也是人生的一章,我們必須要經歷這些,必須要在這些東西中成長。

期待著,期待著明天,相信風雨之后會有彩虹,相信明天就是天晴,讓我們共同加油,加油,加油。

第3篇

校園生活英語作文一

我的學校生活 My School Life

Howtime flies! It has been three years since I came to the school. My school isbeautiful and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flowers and trees. The teachers are sokind though there is always too much homework. My classmates are all veryfriendly to each other. We always help each other. I have learned a lot fromthem and made a lot of friends. I enjoy my school life. However, I don't dowell in math. I’ll try my best to study math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s. NowI'm going to say goodbye to my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I'll miss my schoollife.

時間過得真快!我來到這個學校已經三年了。我的學校很美,有很多美麗的花和樹。雖然老師總是布置很多的作業,但他們還是很好的。我的同學也都很友好。我們總是互相幫助。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交了很多朋友。我喜歡我的學校生活。但是,我數學學得不好。我會努力在暑假期間好好學數學的。現在我要跟我的老師和同學們說再見了。我會想念我的學校生活的。

校園生活英語作文二

我的學校 My School

Myname is Tom Lee. I am fourteen. I study at No. 4 ICT School, not a very bigschool. There are about six hundred students in my school. There is only onebuilding in our school, but we have a very big playground. There are tencomputer labs and one library in the building, and there are many computerbooks in the library. We often go there in the afternoon.

我的名字是湯姆李。我十四歲。我在第二通信學校學習,不是非常大的一個學校。在我學校大約有六百名學生。我們學校只有一棟樓,但是我們有一個非常大的操場。在樓里面有十間電腦室和一個圖書館,圖書館里也有很多計算機的書籍。我們經常在下午去那里。

Weare busy every day. We have four classes in the morning, and two in theafternoon.

我們每天都很忙。我們上午有四節課,下午兩節。

ICTis my favorite subject and our ICT teachers are very patient and helpful. I amgood at ICT, but bad in history.

通信是我最喜歡的學科而且我們學學校的通信老師是很有耐心也很樂于助人的。我的通信學得很好,但是歷史則學得不好。

校園生活英語作文三

我的校園生活 My College Life

From 2005 to 2008, I spent my college life in Hunan First Normal College. Reminding my college life, I think it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從2005到2008,我在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度過了我的大學生活。說起我的大學生活,我認為是很有意義的。

When I was in college, I studied very hard. As a major of English, I often practiced my oral English. Every time, I could think in English. After thinking and expressed my thoughts to others in English. Although sometimes I couldn't speak English so freely, other people still appreciated me, because of my confidence.

我在大學的時候,很努力學習。因為是英語專業,我經常聯系英語口語。 每一次,我能用英語的方式來思考。在思考之后我會把我的想法用英語表達給其他人。雖然有時我英語說得不是很流利,其他人還是很欣賞我,因為我的信心。

In English class, I was always the first one to open my mouth, so my teachers always praised me for my good pronunciation, and my classmates also admired me for my courage. It seemed as if I were on top of the world.

在英語課上,我總是第一個開口說話的,所以老師總是稱贊我的發音很好,我的同學們也很佩服我的勇氣。我似乎是站在了世界之巔。

However, I have few chances to speak English now, because my job has nothing to do with English. What a great pity! How I wish to work with foreigners, so that I can use my great English.

然而,我現在很少有機會說英語了,因為我的工作與英語沒有關系。多么遺憾啊!我是多么的希望能和外國人一起工作,這樣我就可以使用我優秀的英語了。

校園生活英語作文四

我的校園生活 My Life in University

As we know, many people favor theidea that the college life is free and comfortable, but I’d like to say it’snot true. As a matter of fact, my life in university is so busy that I wonderif my energy is enough. As to my college life, I divide it into four parts,including study, student activities, library and the others.

我們知道,很多人認為大學生活是自由、舒適的,但我想說這不是真的。事實上,我的大學生活是如此的忙碌,以至于我都不知道我的能量是否足夠。至于我的大學生活,我把它分為四個部分,包括學習,學生活動,圖書館和其他的。

Firstly, I want to talk about thestudy. In my opinion, study is the priority in college. When I received theletter of admission in summer, I knew clearly that what I should do. So I makeup my mind to study hard and pursue learning as much as possible. I’m greatlyconvinced that knowledge can change my life. Therefore, I often go to the quietstudy room where many people study there. By working so hard, I get good gradesin the exams.

首先,我想談談學習。在我看來,學習是大學該優先考慮的。當我在夏天收到錄取通知書時,我就清楚地知道我應該做什么。所以我下定決心努力學習,盡可能多的追求學問。我非常相信知識可以改變我的生活。因此,我常常去安靜的自習室學習,有很多人在那里學習。通過努力學校,我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

Secondly, student activities play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college life. To be honest, the student Union is agood place where one can develop social skills, get his abilities trained. Itake part in many student activities. For example, I’ m a volunteer, teachingthe kids to learn to dance and write. I think it’s meaningful for everyone togive a hand to others. I can also do some jobs in the Student Union, includingreceiving and sending fast mail, selling papers and magazines. I think they’re unforgettableand worthwhile experiences for me.

其次,在我們的大學生活中學生活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老實說,學生會是一個很好的地方,一個可以培養社會技能的地方,一個訓練自己能力的地方。我參加了許多學生活動。例如,我是一個志愿者,教孩子們學習舞蹈和寫作。我認為幫助別人是有意義的。我還可以在學生會中做一些工作,包括接收和發送快速電子郵件,賣報紙和雜志。我覺得他們是我難忘的、有價值的經驗。

Thirdly, I also visit the libraryconstantly. It’s said that “shelves of books, oceans of knowledge”, so I readbooks that I’m interested in. In this way, I can share stories with my new friendsand it also changes my horizons .When I’m sad, lost or in trouble, staying thelibrary makes me quiet and comfortable. After all, every life has bad momentsas well as good ones, and the library for me is a support in bad moments. So it’s wise choice for me to stay in thelibrary.

第三,我經常去圖書館。據說“書架上的書,知識的海洋,所以我閱讀我感興趣的書。這樣,我可以和我的新朋友分享故事,也改變了我的視野。在我難過,迷失或陷入困境的時候,呆在圖書館能讓我感到安靜和舒適。畢竟,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不好和好的時候,圖書館對我來說也是心情不好時的一種支撐。所以對我來說呆在圖書館是明智的選擇。

Finally, I often do other thingsin my spare time. In order to alleviate parents’ burden, I often do somepart-time jobs and write some articles to earn money. It helps me to beindependent and improve my social skills.

最后,我經常在空余時間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我經常做一些兼職工作,寫一些文章來賺錢。它幫助我變得獨立,改善我的社交能力。

In short, mylife in university is busy but valuable. You can see that study brings me knowledge,student activities improve myself, library changes my horizons, the othersthings make me independent. They get all my abilities trained. And I see thatthe chance will come only if you have a prepared mind, so I’m sure that I canachieve my dreams in college life.

總之,我的大學生活是忙碌而有價值的。你可以看到學習帶給我知識,學生活動提升我自己,圖書館改變了我的視野,其他的事情讓我變得獨立。它們讓我所有的能力得到訓練。我看到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我相信在大學生活中我能實現我的夢想。

校園生活英語作文五

Apart from the classes, there are many activities and organizations in the collage. I am active in my campus life.

除了上課,大學里還有好多活動和社團。我在校園生活里非常積極。

I have attended in several organizations, there is th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ssociations, English club, climbing club, swimming group and so on. These organizations enrich my campus life. I made many new friends with the same hobbies, we help each other to improve.

我參加了一些社團,有書畫社、英語社、登山社、游泳隊等等。這些社團豐富了我的校園生活。我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In the first year of my collage, I joined in a volunteer club. The mission of club is to help those people in need. The first activity I participated was to hold the charity sale to collect the money and donation, then bring them to a primary school into deep mountains. The sales was successful as most of the students supported this charity and donated the money and study materials with kindness. On the weekend we brought all the donations to the primary school, we saw the smile on children’ face, and also saw their poor study condition. I felt myself a heavy responsibility to make the change of it. Since then, I would volunteer to be an English teacher in that school every summer vacation, I also encouraged my friends to do something for those children.

在我大學的第一年我參加了一個愛心社。愛心社的任務是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參加的第一個活動便是舉行一次義賣,然后籌集善款,送到山區里的一個小學。義賣非常成功,學生們都非常支持這樣的善舉,紛紛獻愛情捐錢捐學習用品。周末的時候我們帶上所有的物資去到那個小學,我們看到了孩子們臉上的笑容,也看到了他們糟糕的學習條件。我感到自己身上有著改變這里的重大的責任。從那以后,我每年暑假都會志愿去到那個學校當英語老師。我還鼓勵朋友們也為那些孩子做些事情。

I think the experience of volunteering makes me realize that the philanthropy is important. I am willing to put myself into the charity career in the future.

我想這些做志愿者的經驗讓我認識到慈善事業的重要性。我也愿意將來投身到慈善事業中

校園生活英語作文六

My schoool life is busy and fantastic. First, we have four classes in the morning and three in the afternoon. We have to get to school before 7:30 because we have a morning class. Second, I like my school life because teachers and my classmates are friendly and helpful. We also have lots of after-school activies. Third, our school environment is very beautiful, the teachers all can make their lesson interesting and instructive. So I like my school life very much.

第4篇

1、校園是美麗的銀河,朗朗書聲是銀河上回蕩的清波,老師踏著清波,把希望的種子播撒,希望就從這里開始。

2、每個人都有一個未來的夢想,每個人對明天都有所希冀.希望,攜著你的手,進入一片人生的開闊地。

3、希望,是人們內心生氣昂然的激情,是對生命充實的渴望,即如綠葉與陽光的交流。

4、希望,是熱情之母,它孕育著榮譽,孕育著力量,孕育著生命。

5、希望,是茫茫天宇間的一個閃爍的星宿,她使人飛奔馳騁,充滿著誘惑。

6、希望,是那么深不可測,高不可攀.勇敢勤奮的人會想盡辦法去摘取,使之成為自己的現實;懶惰蠢鈍的人只會永遠地張著大口,茫然地看著希望飛逝在別人的領空而不思進取。

7、希望,是未來;希望,又在于今天;希望,就是我們自己。

8、學校是母親,我們永遠不會把她忘記!即使我們長大成人,周游了全世界,見過了大世面,她那質樸無華的教學樓和生機盎然的花園----那使我們的知識之花最初萌放的地方,都將永遠保留在我們的記憶之中。

9、人的一生中最美好最純真的,是校園生活,人的一生中最短最快的,也是校園生活.請你一定要珍惜!

(來源:文章屋網 )

第5篇

關鍵詞:小學品德課程;課程資源;校園生活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編碼:A 文章編號:2095-1183(2014)08-0040-03

有效整合和利用校內資源是品德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內在要求。校園是學生的主要生活場域,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熟悉的日常生活場景,以及學校自身文化發展歷程等一個個校園生活的“微鏡頭”,都蘊含著豐富的課程資源。品德課教學應捕捉和挖掘這些豐富的課程資源,珍視兒童的校園生活體驗,創設貼近校園生活的教學情境,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會關心身邊的人和事,促進其良好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一、校園活動“微鏡頭”,激活生活體驗

活動是德育的重要載體,兒童的品德正是通過其在生活及活動中的直接體驗、感悟而逐步建構的。校園運動會、體藝節等多彩的校園活動,為品德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捕捉活動瞬間,以學生的活動“微鏡頭”創設學習情境,能進一步激活其活動體驗,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微鏡頭1:校園競賽

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學校往往會舉行多種豐富的競賽類活動。運動會、足球賽、跳長繩等活動,大大激起他們的興趣,愉悅身心,消除緊張情緒和緩解精神壓力,提高合作意識和交際能力。品德課教學可結合諸多競賽活動,通過讓學生談感受,聊體會等形式,深化活動體驗,升華活動認識。

例如,在教學《集體力量大》(浙教版四年級上冊)時,為了讓孩子體會到班集體的力量,教師呈現了“校園足球賽”的活動資料。從方案的制定到投票討論,從啦啦隊的日常訓練到場上運動員的拼搏和勝利的喜悅,以及大家精心制作的口號、隊徽、海報……過往的活動場景又在學生的眼前鮮活起來,他們深刻體驗到勝利是大家共同努力和奮斗的結果,是集體的力量。這樣的教學自然而生動,有效促進學生形成熱愛集體、團結合作的良好品質。

微鏡頭2:文藝匯演

藝術表演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水平、藝術修養、社交和審美能力,塑造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幫助學生形成高雅的氣質風度,并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元旦匯演、六一表演,還有每周的國旗下匯演等,品德科組都會及時錄像,為教學儲備資源和素材。

例如,在教學《我要向你學習》(浙教版三年級上冊)時,為了幫助學生了解同伴的優點,在學生發言后,教師出示了班級同學表演才藝的視頻,如古箏、鋼琴、朗誦詩歌、毛筆字等,讓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同伴的優點,以此鼓勵學生向同伴學習,將勤奮練習的精神投入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同伴展現才藝視頻的“言傳身教”豐富了學生的聯想,自然地激發了學生“我要向你學習”的良好愿望。

二、校園區域“微鏡頭”,在反思中成長

校園是學生的日常生活場域,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育人資源。品德課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生活,從中捕捉教育細節,并用“微鏡頭”記錄下來,通過教學引導學生觀察和反思,促進學生在各種要素的交互作用中實現成長。

微鏡頭1:教學樓走廊

教學樓的走廊是學生課間休息的主要場所,孩子們打鬧玩耍甚至發生爭斗的現象屢有發生,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學校往往都會在走廊上張貼各種提醒語和啟示,但收效甚微。廊上一般都裝有攝像頭,品德科組便從中收集學生的不良行為視頻,通過教學引導他們反思自己的行為,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例如,在教學《當沖突發生后》(浙教版四年級上冊)一課時,教師先播放了一段視頻:兩位同學在走廊中發生爭吵,互相推搡,然后問:大家猜想一下,當事人小丁同學會如何處理這件事?學生入境悟理,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紛紛發表見解:“我覺得小丁應該跟同學們解釋清楚,他不是不幫同學,只是……”學生踴躍發言,積極討論,迅速進入了教學主題。

源自校園日常生活場景的“微鏡頭”,讓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而自身生活的再現更加生動、直觀地激發了學生的體驗和反思,幫助學生初步形成規則意識,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微鏡頭2:午餐時間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往往都有挑食、浪費、用餐舉止不文明等毛病。學生多數在學校吃午飯的場景,老師們也制作了視頻,在品德課教學中引導孩子們進行觀察和反思,促進其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例如,在教學《衣食的來源》(蘇教版四年級上冊)一課時,教師在課的最后設置了如下環節:

師:農民伯伯如此辛勤耕種才有了豐富的農產品,才有了我們現在吃的和穿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又是怎樣對待來之不易糧食的呢?(課件出示校園中學生浪費糧食的圖片)

師:這一情景在我們同學身上也曾發生過,之前老師采訪了兩位同學,他們是這樣說的:(放錄音)

A.中午在學校就餐,吃不了就倒,反正我是交了午餐費的。

B.我們杭州是魚米之鄉,有的是米,浪費一點不算什么!

師:同學們,請選擇其中一位同學的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發言略。)

師(總結):是呀,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才是真正對農民的尊重。

此時,無須多言,許多孩子都露出了慚愧的神色。在反思中,學生深刻感悟到浪費的可恥,萌生了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愿望。

微鏡頭3:校門口風景線

校門口是師生每天上學、放學的必經之地。在這里,家長期盼、疼愛的目光構成了獨特的風景線。對此,我們往往會在習以為常中,忽視了其背后所傳達的情感。品德課教師應該做一個有心人,抓拍那些平凡卻動人的場景,讓學生感悟畫面背后的故事。

例如,在教學《謝謝你們,我的父母》(浙教版四年級上冊)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念親情,教師播放了日常積累的一些畫面,如:父母與孩子在校門口揮手話別,媽媽將雞蛋和面包塞進孩子手里,大雨滂沱中爸爸撐著雨傘翹首期盼……學生無不動容。此時,教師讓孩子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們有感而發,深情地說出了“謝謝你們,我的父母”的話語。

校門口的“微鏡頭”是父母與孩子交往的縮影,當孩子重新回到當時的場景時,便從平凡的生活中讀出了父母的關愛和深情,更加懂得了感恩和關愛。

三、校園發展“微鏡頭”,促進道德主動建構

今天,“特色興校”已成為諸多學校發展的動力,其核心內涵就是要促進學生的道德成長,其中自然蘊含著豐富的課程資源。品德課教學應充分彰顯校園文化的力量,以校園文化的主動建構,促進學生德性的成長。

微鏡頭1:著名的合唱團

合唱團是學校引以為自豪的特色項目,曾帶給全校師生許多美好的記憶,教師將其引入了品德課教學中。

例如,在教學《競爭與合作》(浙教版三年級上冊)最后一個環節時:

師:再來看看這些圖片。前段時間我們學校著名的合唱團代表杭州,代表中國去哪里演出了?

生(齊):德國。

師:看來小朋友們都非常羨慕那些唱歌的大哥哥大姐姐,那么,為什么二十幾個人的聲音,為何聽上去好像一個人在唱呢?

(生答略。)

師(總結):是的,這是因為他們經常練習,所以越來越有默契。合唱時能夠互相配合,互相合作,在合作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最終為自己,為學校爭得榮譽,為我們中國人爭得榮耀。我們在座的每位小朋友也要向這些大哥哥大姐姐一樣,學會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一同進步!

這樣的“微鏡頭”,用學校自身的特質濡染生活其中的學生,讓學生在品德課學習中參與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校園生活,學會自主成長。

微鏡頭2:變遷中的校舍

校園環境是學校的“靜態文化”,直接影響著師生的審美情趣、日常行為心態等。自2009年辦學以來,學校不斷加強環境建設,力求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浸潤精神的意蘊,發揮砥礪品行、陶冶情操的作用。而變遷中的校園環境,自然蘊含了豐富的學習資源。

例如,在教學《騰飛的翅膀》(浙教版四年級下冊)一課時,教師以學校環境的變化為切口引入教學。從初入學時平淡無奇的課室大門到如今個性化的班級大門,從曾經設備陳舊的操場到如今美麗的塑膠場地,以及漂亮的植物種植園……一張張照片訴說著學校環境的變遷。從中,學生深刻感受到學校的發展和變遷,由此聯想到社會、家鄉和國家的變遷。從生活其中的校園到家鄉、國家,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自豪感,萌生了要努力學習,更好地建設家鄉和國家的愿望。

第6篇

“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沒有生活,就沒有作文。作文是人的現實生活的反映。《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但學生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對生活的體驗,當學生對現實生活有了真切的體驗,他才會將這種體驗用文字記載下來,形成作文。惟其如此生活的浪花才能在學生的作文中綻放。因此,讓學生學會體驗生活積累生活素材,借助體驗搭起作文與生活的橋梁才能讓作文教學真正回歸生活。

1 “心”入生活,多角度觀察體驗

體驗是一種包含感受、情感、理解、聯想、領悟等諸多心理成分在內的復雜的心理活動。魯迅先生說過:“如果創造,第一需要觀察。”把兩者相融,就是觀察生活。教師善于引導學生到生活源頭活水中汲取,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于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練就學生發現美的慧眼,豐富素材。

1.1開放五官,感受生活

多姿多彩的生活是學生習作的源泉。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大膽開放課堂,從學生的生活積累出發,引導學生勤于觀察生活,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從而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關注。在觀察中,要求學生能夠調動視、聽、味、嗅、觸等感官去感知客觀事物的色彩、聲響、芬芳等各種屬性,由此而生覽物之情或觸景生情等。與此同時,還要學會把自己的情感與意念自然地融入山、水、日、月、花、草、樹木之中,讓客觀事物都染上主觀色彩。要善于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創造出情境美。看看、聽聽、摸摸、動動、聞聞、嘗嘗,這樣開放五官,多角度感受生活可以增強觀察效果,學生的體驗才能更豐富真實。

1.2移情觀察,體驗生活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樹立生活的大作文觀,努力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發現美,描繪生活展示美,創新生活創造美;引導學生快樂地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從生活中獲取新穎的情感素材。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指導學生用情趣觀察法移情于物進行形象思維,指導學生要對生活進行形象的感受。說得具體一點,就是要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去關愛萬事萬物,形象地去體驗生活、觀察生活和分析生活。大自然的一景一物,都可以為詩人所驅遣,所寄寓情懷。“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在這里花、鳥,乃至天上的月、杯中的影,這些無情之物,在詩人的形象感受下,都成了有情有趣之物。

2 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

心理學認為,情境是對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意義和社會意義的具體環境。從實質上說,寫作就是對在此之前的各種情境的回憶—再現—篩選—描述—再創造—升華的過程。學生的生活主要是“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教師可以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積累寫作素材。

2.1在家庭生活中體驗

教師要認真選取對學生成長具有典型意義的活動情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確定具體的情境,引導他們用心去體驗家庭生活,如除夕之夜,家庭音樂會(故事會),生日聚會,愛看球的爸爸,愛嘮叨的媽媽,奶奶迷上了“開心農場”,第一次學做飯(洗衣),和爸爸下象棋,爺爺(奶奶)生病的日子……并注重引導學生在作文中表露真情實感。

2.2在校園生活中體驗

校園生活情境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因素,教師要認真選取具有鮮明的教育性、情趣性和帶著學生生活氣息的情境,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發現閃耀著心靈美地光輝地人物和事件,如熱心助人地好同學,奮力拼搏為班級爭光的運動員,盡心盡責一絲不茍的值日生,勤練基本功的舞蹈隊員,辛勤工作但默默無聞的門衛師傅……感人的形象,親切而熟悉的面孔,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校園生活美、人物美……從而進入“心有所思、情有所動,而后有所撰作”的境界中去。

2.3在自然生活中體驗

大自然以其無與倫比的審美價值,喚起學生心靈的感應與共鳴。我國的山川自然由于多取人文景觀,能使學生在獲取自然美感的同時,又激起豐富深厚的人文情愫及對歷史滄桑的感受,對祖國家鄉的熱愛,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對英雄偉人的懷念,對道德人格的聯想……更為重要的是,由于自身的活動參與,學生所面對的自然都成為他的“作品”,都打上了他們的意志、品格的烙印。

3 在活動中體驗

杜威說:“人們最初的知識,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識是關于‘怎樣做’的知識。”為此,教師就應當遵循兒童獲取知識的“自然途徑”,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環境,使學生“由做事而學習”。體驗是“親自”感受到的心靈境界,是主體從自己的內心情感出發,積極主動地去體驗生命及其價值。相比于聽別人說或靜止的觀察,親身參與活動是形成活動體驗的最重要的途徑。對于學生來說,教師帶領學生走入生活,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在活動的親歷中,更容易形成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

3.1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體驗的重要特征是親歷性,親歷既包括親身經歷,也包括親“心”經歷。只有親歷,才能觸動人的心靈深處,才能產生情感、生成意義。學生在親歷研究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是作文寶貴的素材資源。例如:在學過《中秋詠月詩詞三首》以后,學生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古詩文中經常寫到“月”這個意象?筆者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分組展開調查研究,學生借助網絡和圖書館查閱古詩文中寫月的有關內容,通過研究分析,了解了月意象的深刻內涵,并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對“月”意象有了深刻的體驗,并在寫作中能根據文章的需要恰當地借助“月”抒發自己的情感。

第7篇

一、為寫作積淀素材

教師恰到好處地利用校園文化引導學生進行生活體驗,能讓生活的源頭活水滋潤作文田園。

1. 校園感人形象

校園生活以其奮發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給學生的童年生活留下印記。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發現閃耀著心靈美的人物形象,使學生的感官和心靈觸覺到校園道德美、人物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校園、“有感而發”的欲望,很好地把學做人與學作文結合起來。

2. 校園豐富活動

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校園生活天地中去豐富作文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嘗試,去實踐,讓他們體驗生活,搜集材料,力爭寫出真實、自然、清新的文章。

3. 校園美麗風景

校園風景生機勃勃的畫面,四時變幻的姿態,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生活的歡樂和智慧的啟迪。為此,教師可帶領學生在校園挖掘取之不盡的“寶藏”,積累最真切、最直觀、最真實的感受。

二、為誦詩營造氛圍

古詩詞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髓,是人文教育和語言文字學習的豐富資源。學習古詩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在古詩文誦讀活動中,校園創設的生動有趣的情境,營造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激發了學生身上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有利于學生感受古詩的文化,享受古詩的樂趣。

1. 設置“誦讀詩文”的鈴聲

我校把上、下課的鈴聲設置成富有節奏、輕快的詩文誦讀。每當悅耳的誦讀鈴聲響起,學生們都會情不自禁地跟著誦讀。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在沒有增加學習負擔的前提下,學生輕松地學會了一些淺顯的古典詩文。通過詩文的誦讀,詩文的美,慢慢地滋潤著學生的心田;詩文中的情,逐步滲入學生的思想;詩文中的德,也感染了學生的品行。讓學生們深切感受“最是書香能致遠,常吟清詩愈馨香”的無窮樂趣。

2. 懸掛“詩文意境”的畫作

我校把圖文并茂,富有吸引力的古詩文懸掛在課室前的柱子上。課間休息的片刻,學生三五成群很自主地聚在一起誦讀欣賞。讓學生在欣賞詩文意境圖時,有利地幫助他們理解了詩意。

3.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我校常常以古詩文為載體,開展學生喜歡的豐富多彩的隊活動。通過背、唱、演、說、畫等形式,學生從詩文里感悟到了中華詩詞的精粹,感悟到了許多做人的真諦。

三、為寫字激發熱情

寫字是落實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內容,也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項基礎工程。寫字教學,是基礎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必須要求。

1. 書法家做楷模

我校是韶關市第一批城市少年宮,特聘請了韶關市書法協會書法家指導學生寫字。書法家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了生動故事,比如:王羲之每天 “臨池學書” ,清水池變 “墨池”的故事,讓學生學到了勤學苦練;三國時鐘繇抱犢入山學書的故事,讓學生學到了把握時間;岳飛在沙上練字的故事,讓學生學到了自強不息……古人一個個勤勉的故事,能激發學生對書法的興趣,是練字的生動教材。同時,書法家邊向學生展示章法不同、風格不一的書法作品,邊講解作品的風格、影響,讓學生明白中國書法是我國幾千年來燦爛文化的結晶與瑰寶,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責無旁貸。

2. 教師做表率

教師在平時要以高度的教育責任感,接受專家的指導,加強寫字訓練,堅持每天寫一定數量的毛筆字、粉筆字、鋼筆字。

在教師風采展示欄中,展示教師的書法作品,具有示范性的特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態度和熱情,對于學生來說就是無聲的命令。

3. 學生為榜樣

第8篇

關鍵詞:大學 文化活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4)05-0250-02

在今天的高校校園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構筑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其不同于社會活動、商業活動,不帶有強烈的功利性,其由校園里存在著的各類的學生組織或學生社團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開展,不同范圍內的學生自由參與。它們肩負著活躍校園氛圍,豐富師生生活,引導學風形成,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健康有益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認知作用的發揮,有利于各種知識的獲取與水平的提高,是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精神境界和健康的評價判斷觀念的必要手段。

盡管,在如今的校園里,有的文化活動可以吸引成百上千的學生參與,有的參與者寥寥無幾;有的可以連續舉辦幾十屆幾百屆,有的舉辦一兩屆便銷聲匿跡。但不管怎樣,它們都以各自的不同形態存在于師生的生活中,并對他們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校的文化建設和長遠發展產生著重要作用。因而,作為一名老師,在引導、支持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應該堅持一些基本的原則,以使得精心策劃組織的校園文化活動,能成為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起到積極的“正能量”,能對學校的建設和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引導性原則

高等教育不同于中小學教育,其更多地崇尚引導和啟發,而非說教和灌輸。尤其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來說,隨著學生叛逆心理的不斷增強和獨立個性的逐漸形成,傳統的說教式教育已經很難達到目的,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引導形式要比耳提面命有效的多。因而,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徑的校園文化活動,理應承擔起教育引導學生的職責,成為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引導廣大學生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在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無論是對于活動的內容還是活動的形式的設計,都應該具備一定的教育引導意義,要能夠通過開展的活動向學生傳遞積極的正能量,引導學生積極進取、自立自強、感恩奉獻等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健全人格。近來,在各大電視臺引起廣泛關注和參與的漢字聽寫類活動,雖不屬于校園文化活動的范疇,但其卻很好地發揮了引導性作用。其針對于當前社會存在的“提筆忘字”的普遍現象,積極引導學生強化漢字書寫、傳承中華文明,有極強的現實意義。而在高校內開展較為普遍的志愿服務類活動,則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感恩意識,養成勇于付出、甘于奉獻的精神。

二、服務性原則

高校是個相對開放的環境,其“開放”體現在學生成長成才的各個方面。就學生成長來說,高校提供的成長環境較為寬松,“半社會化”的管理給了學生自由生活、成長的空間;而就學生成才來說,他們除可以從課堂和老師那兒獲得知識之外,還可以從很多的其他渠道獲取知識和技能,而至于要學習的知識的種類和技能的類型,也是可以選擇的。作為高校來說,要使得學生在相對開放的環境里真正成長成才,就必須要提供足夠的服務和支持,以滿足學生成長和成才的需要。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作為實踐高等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徑和豐富師生校園生活的重要手段,其必須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在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要堅決破除“功利化”的思想,將“為學生服務”的理念貫穿于活動的設計策劃和組織開展的各個環節。要通過“服務性”校園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更豐富的資源,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成才。近年來廣受歡迎和好評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便為校園師生提供了接觸高雅藝術的機會,豐富了師生校園生活。而在各高校廣受歡迎的職場模擬活動、創新創業活動等等,則幫助學生掌握了更多的求職就業技能和創新創業知識,促進了學生更好地發展、成才。

三、趣味性原則

校園文化活動承擔著活躍校園氛圍、豐富師生生活、引導學風形成、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職責。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對學校的建設、發展和學生的成長成才有重要作用。然而,校園文化活動這一切功能和作用發揮都有一個必要條件,那就是師生的參與度。校園文化活動不同于社會活動和商業活動,其不帶有功利性色彩,主要面向校內師生自由選擇參加。因而,如何能夠吸引廣大師生積極參與,是校園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俗話說,興趣是最大的吸引力。在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無論是思想教育活動,還是文藝演出活動、學術科技活動,在活動內容的選擇和活動形式的設計方面,要著力增強趣味性,以吸引廣大師生的參加。校園文化活動的趣味性,一方面是指活動的娛樂性,不崇尚“娛樂至死”,但要有娛樂元素,枯燥、乏味的文化活動,勢必不能吸引師生積極參加,進而被淘汰;另一方面,活動的獨特性和新穎性也是增強趣味性的重要手段。當前,在高校中備受師生青睞的演唱會、新年晚會等文藝表演類活動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而甚至“一票難求”,主要的原因便是文藝表演類活動的娛樂性使然。

四、安全性原則

無論之于學校還是學生自己以及學生家長,學生的身心安全都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組織開展各種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必須要以保證學生安全為根本前提,以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為根本原則。

隨著社會發展,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傾向于擴大規模,商業化、社會化、刺激性程度也不斷提高,這就給校園文化活動的安全預防和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組織開展活動前,要切實評估活動的安全性,對可能給活動參與者造成身心傷害的活動要堅決禁止;在活動舉辦過程中,要認真做好活動各個環節的安全預防和保障工作,做好安全預案,堅決杜絕存在安全隱患,堅決防止出現安全事故,尤其是在開展運動會、戶外拓展等危險系數相對較高的活動時,更要以安全為第一原則,切實保障活動參與者的身心安全。無論舉辦何類活動,安全永遠是第一原則。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和實現途徑,是踐行高等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的一塊重要陣地,同時校園文化活動也肩負著活躍校園氛圍,豐富師生校園生活的重任。在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要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堅決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要堅持趣味性原則,通過豐富的活動過程設計,吸引廣大師生的積極參與;要堅持服務性原則,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服務學生成長成才;要堅持引導性原則,著力發掘活動背后蘊藏的隱性內涵,引導學生全面成長。要通過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著力構建引導學生成長發展的第二課堂,推動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第9篇

英語閱讀在現今學生英語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所以英語閱讀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了重要關注點之一。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受到很大限制,英語閱讀成為學生希望獲得的學習技能之一,而且日益成為獲得大量國外信息和學習發展其他語言的重要途徑。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注重高中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訓練”。在歷年的高考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成為考點。但是在對高考學生閱讀得分統計分析看來,學生英語閱讀并不理想,特別是農村學生。農村高中生語言環境差、學習基礎差、英語學習興趣低,英語成績不好而且難提高。閱讀理解成為高中生英語教學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一個教學難點,對于基礎設施欠缺、學習基礎薄弱的農村高中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提高農村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探尋到一套適合農村高中生學習英語閱讀能力的教學方式刻不容緩。

一、農村高中生英語閱讀學習現狀

閱讀理解在高考中比重很大,在近年江浙一帶的英語高考命題看來,英語考查已經從語法知識轉變為語言能力實際運用。但是農村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還是普遍偏低的,而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學習環境差。在農村教學設施差,教學人員缺乏,而學生的父母大多是農民,父母對他們英語教育重視程度不高,學生對外界信息接觸不多,對英語學習興趣普遍較低。

教學方面在應試教育的嚴重影響下,農村高中生英語閱讀教育還停留在詞匯的講解和語法分析這兩個層面上,對英語閱讀能力和技巧的培訓上重視不夠,而且沒有提供系統及充分的閱讀指導。其結果是,農村高中生注重學習語法、詞匯,而被動學習英語閱讀,所以英語閱讀能力普遍低。

教師方面,教育改革已經多年,但是農村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教師多是逐字翻譯給學生)。這樣教學方法使農村高中生進行英語閱讀時速度慢,遇到生詞生句就很難繼續閱讀。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下,農村高中生在進行英語閱讀會出現目的不明、做題方法欠缺。例如,農村高中生在進行英語閱讀時逐字逐句將英語翻譯成漢語,不能了解在英語環境中文章的大意,而只有將英語文章翻譯成漢語才了解其內容。農村高中生在進行英語閱讀時只注重生詞、語法,而忘記了英語閱讀真正目的是從文章整體把握大意和篩選有用信息。

二、提高農村高中生英語閱讀方法

要解決農村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差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他們基礎差的癥結。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我們要做的就是重視課本教學。新目標英語課本和以前老課本相較而言比較簡單,但是依然有同學在閱讀英語課本時困難重重。因此,要想提高農村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就是讓教師根據課本教學,提高學生英語基礎能力。農村高中生英語閱讀學習課本提高基礎能力,并不意味著死讀詞匯和語法,而應該是在學會詞匯和語法基礎上,會讀、讀好英語課文及課后練習中的篇章。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應該在學生了解課文基礎詞匯和語法上,讓學生正確閱讀理解相關文章。

筆者以牛津版高中英語教科書的各個模塊為例,提出以下教學方法。牛津版教材每個單元有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 Word power, Grammar and usage, Task, Project和Self-assessment七個部分。現在以School life in UK 為例來說。

首先,在Welcome to the unit 部分,先以提問激發同學學習興趣,圍繞本單元講的內容,說說什么是學校生活,怎么樣有效地利用學校生活使自己充實等等。

其次,在Grammar and usage部分,講解基礎詞匯和語法,在學生了解文章基礎詞匯和語法后,應用圖片、影視、文字等現有工具創造文章情境,使英國的校園生活更直觀。在學生對文章主題The school life in UK有大致了解后,提出兩個簡單的問題,播放文章原文錄音。問題可以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文章,而在聽錄音過程學生會集中注意到課文中。在這一聽的過程中,其實也訓練了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在聽完一遍之后讓學生再次聽一遍,這次一面聽一面跟讀。

再次,在Task和Project部分,讓學生完成課本上要求的任務以后,通過小組合作組織語言概括大意,或者講講和文章相關話題,教師也可以利用文章的相關內容結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拓展話題和知識面。例如通過對比中國的校園生活和英國的校園生活,讓小組學生談談自己校園生活的話題,有哪些優點,哪些不足,如何做到更好,讓學生在討論和發言過程理解文章深層含義,同時訓練他們英語口語能力,在學生了解了這一環節的基礎可以讓學生在輕松、快樂氛圍中學習。

最后,幫助學生深度理解升華文章細節和主題。在Self-assessment這個部分,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自我評估來看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的進度,根據學生的水準來在教學上做各方面的改善和調整。

在農村高中生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讓學生了解課文基礎詞匯和語法的基礎上,根據上文提到五點閱讀教學法為指導進行教學。在這一教與學的步驟中,能夠改變學生被動閱讀和過分依賴老師的狀況,增加學生閱讀興趣,學習英語閱讀技巧,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著名學者柯魯克曾經提出,英語教學的主要手段應該是進行大量的英語閱讀。而對于學習設施環境差、英語基礎差、英語閱讀興趣低的農村高中生來說,通過教學方法的改變來提高農村高中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和能力是必要的,更是必須的。

參考文獻:

[1]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國家教育部,2012.

[2]葉小形.高中生英語閱讀策略使用情況的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第10篇

【關鍵詞】課程資源 發掘 演繹課堂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8-0074-01

2011年新修訂《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表明:“教師要根據實際條件,就地取材,創造性地發掘和利用學校、家庭、社區、媒體已有的資源,以及購物、旅游、訪友等機會,引導學生適時地開展體驗、考察、調查、制作、游戲等活動,通過學生熟悉的材料拉近學生與學習對象的距離。”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課程資源的發掘和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必須以學生為本,用自己的慧眼與心靈,去引導學生發現發掘身邊的課程資源,結合教材,提出新的創意,才能為課堂教學演繹出更多的精彩。

一、發掘生活資源,追求課堂實效

“生活即教育”,根據本學科貼近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特點,在教學中要注意發掘和運用身邊的、鮮活的、與小學生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與生活問題作為教學資源,以拓展學習的內容。像家庭生活的潛移默化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家庭生活,利用觀察、調查、談話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勞動行為、興趣愛好等方面的特點,可以對“我的家庭成員、我家地址、電話號碼,我最喜歡看的圖書和動畫片,我最大的愿望,我最愛做的事,我最喜歡的人,我最不喜歡的事,我最大的優點與缺點”等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對這些資源與教材進行重組,設計出活動方案。

只有親身經歷和體驗,孩子們所得到的收獲才是真實的,也是有效的。杜威曾說過:“準備生活的唯一途徑就是進行社會生活,離開了任何直接的社會需要和動機,離開了任何現存的社會情境,要餓皮癢對社會有益或有用的習慣,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過做動作教兒童游泳。”

二、發掘教材資源,打造高效課堂

《品德與社會》的教材是相對穩定的,而生活實際卻在變化、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處理好穩定性與靈活性的關系。課標明確指出:“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核心,學生的生活及其社會化需求是課程的基礎,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是課程的追求”。在教學活動中,就采用了不打亂教材系統性的前提下調整順序,自編教材、補充內容等方法,使品德與社會課上得生動活潑,富于時代和鄉土氣息。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提醒教師教材是個實現目標的工具,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學時要通過兒童的真實生活經驗和活動去“激活”教材中的生活,使兩者之間建立條通道。在深入鉆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通過兒童的真實生活和自主活動來“展開”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動”設計,達到感受、理解、體驗的目的。如在執教“請到我的家鄉來”時,我就針對我校處于武夷山風景區邊緣的特點,深入教材、挖掘教材、走出教材,讓孩子們去看、去收集、去畫、去拍九曲溪流、美麗巖峰、古典建筑、村落田野等景物,以及風味小吃和土特產,通過“我也來當一日小導游”的教學活動設計,讓學生當小導游帶領小客人游一游九曲溪流、村落田野、自然景點,看一看古樹古建筑,品一品家鄉的風味小吃,夸一夸家鄉的土特產,寫一寫家鄉的可愛,通過走進教材和走出教材,利用學生身邊的非常熟悉的環境,在教師的精心組織策劃下,讓孩子們體驗家鄉的美麗可愛,從而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喚起對家鄉的熱愛,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當小導游的文明禮儀和口語表達能力。

以上是從正面挖掘教材讓學生感受體驗,我們還可以從側面去挖掘教材讓孩子們體驗,如為了尋找我們的家鄉的不足,可以帶著學生走出教室,走進村落,融入街道去調查:我們街道有哪些公共設施,它為我們提供了哪些方便?你覺得還應增加哪些設施,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我們周圍的環境有哪些又臟又亂,是怎么樣造成的?我們身邊有哪些危險,我們怎樣做才能避免傷害?然后,對調查材料進行整理、交流,再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在親身體驗過程中,學生懂得要保護環境,受護公共設施,對危險說“不”,才能生活得更好、更愉快、更安全的道理。通過從正反兩方面引領學生體驗生活,發現問題,積累直接知識或經驗,讓教學更有效。

還要注意學習內容的生成性。要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通過質疑、探究所生成問題,注意從中及時吸取與教學目標相符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內容,作為教學內容的補充,增添課堂教學色彩,實現課堂教學更高效。

三、發掘校園資源,演繹課堂精彩

“環境可以決定人”。一所好的學校環境能造就一批優秀的學生,校園生活伴隨著學生的一天天成長,會給學生的成長打下深深的烙印,學校在強化德育硬件常規設施建設的同時,也必須重視校園環境和校園文化建設。在教學過程中我就經常利用校園生活入手挖掘課程資源,拓展教學空間。以教學“我的成長與學校”這個單元為例,首先,通過引導學生有注意的觀察學校從周一到周五的校園生活和校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到學校實地當小老師介紹學校,夸一夸畫一畫自己現在和將來的學校,感受校園美好的氛圍;其次讓學生找一找學校和教室的不足,讓學生行動起來用自己的雙手美化自己的教室;第三,通過學生“送給老師一朵花、獻給老師一句話”和老師回送一句話的互動活動,拉近師生距離,促進情感交流,增進相互理解,樹立課堂民主平等意識;第四,拓寬教學空間,聯系學校開展的傳統讀書節、藝術節、體育節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比賽展覽活動,用良好的文化氛圍熏陶孩子,讓孩子感受校園文化的魅力,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尋找校園的美麗,還可以利用校刊、學校展覽欄和校園網站資源挖掘課程資源;第五,可以從學校已有教研成果中挖掘資源,學校在教科研方面已有一定成果。

第11篇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課。從內容上來看,課文描寫的是我國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歡樂幸福的校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友愛;從文章結構上看,先寫孩子們上學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孩子們在學校學習、活動的情景,最后抒發對民族小學的贊美之情以及有這樣一所民族小學的自豪之情。從語言特色上來看,作者用了大量描述性的詞語,準確地寫出民族小學各種事物的特點,同時,還用上了排比、聯想等修辭方法把民族小學的特點寫具體。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獨立識字的能力,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詞語的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構建板塊式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把教學的落腳點放在“抓住事物的特點描寫”這個點上,引導學生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學習用幾句話將一個特點寫具體的寫作方式。

教學過程:

一、鏈接生活,導入新課

1.導入談話。同學們,我們在小學里已經共同生活了兩年多的時間,請說一說你的校園生活是怎樣的?(指名交流)這節課我們將一起走進一所民族小學,看看這所民族小學的同學們的校園生活是怎樣的。

2.讀題質問。(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讀了課題之后,你有什么疑問?

3.聚焦疑問。同學們很想知道“民族小學”與我們的小學有什么不同,這所民族小學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引入課題,形成認知沖突,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自讀課文。請同學們自由大聲地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把相關的詞語畫出來。

2.認讀詞語。(課件出示詞語)

同學們 小鳥 老師們 國旗 大青樹 銅鐘

教室 蝴蝶 猴子 松鼠 山貍 鳳尾竹

(1)指名讀詞語,齊讀詞語。(2)出示山貍、鳳尾竹的圖片,學生認識山貍、鳳尾竹。(3)串讀。讀了一遍課文,我們就發現,民族小學里有這么多東西:有……有……有……還有……

設計意圖:歸類出示課文中出現的詞語,讓學生對“民族小學”有一個大致的印象。

三、以“畫”導學,發現特點

1.如果把這些事物都畫在一張紙上,我們的民族小學一定非常漂亮!預習的時候,老師請同學們畫了這所民族小學的一幅畫,我們來看一看。(課件出示幾張特點不明顯的學生作品。)

2.交流學生圖畫,發現特點不夠明顯。該怎么畫才能突出“民族小學”的特點呢?請再認真讀讀課文,想一想,這些事物都有哪些特點?可以找到課文中的詞語來形容,也可以用自己的詞語形容,并完成下面的練習。

( )的同學( )的老師 ( )的小鳥( )的國旗

( )的大青樹( )的銅鐘( )的教室( )的蝴蝶

( )的猴子( )的山貍 ( )的鳳尾竹( )的粉墻

3.交流學生發現的詞語。(引導學生聯系課文,發現不同時間、不同角度,形容同學們特點的詞語不同)

4.抓住特點,把民族小學畫得更美麗。請借助課文內容畫一畫我們的民族小學。(選擇一到兩個事物,抓住特點來畫)

5.交流互動。引導學生發現課文描繪的三個場景:上學時、上課時、下課時。

6.歸納小結。同學們,借助語言,我們把課文讀成了三幅畫,一幅是同學們上學時候的場景,一幅是同學們上課時候的場景,還有一幅是同學們下課后的場景。從這幾幅畫可以看出,我們的民族小學,無論什么時候都是一幅美麗的畫!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預習作業,找到閱讀訓練的核心內容,將語文學習轉化成“畫一畫”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發現課文的語言特色,初步感知“抓住特點”將事物描繪具體的寫法。同時,借助“畫”來梳理文章結構,讓學生讀懂文章內容,為后續學習活動做好鋪墊。

四、以“說”導學,積累語言

1.說一說。如果你就是這所學校的一名學生,你一定會為自己的學校感到自豪!如果有人來學校參觀,看到我們墻上的這三幅畫,想讓你給大家做個介紹,你會嗎?那我們就來當一次民族小學的小主人,為客人們介紹介紹,“秀一秀”我們的民族小學。

2.品讀課文。品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上學時的場景跟我們平時上學的場景有什么不一樣?

3.指名交流。(1)上學路上的環境不同,他們從山坡、坪壩、小路上走來。①說說山坡、小路的特點。②看圖片理解“坪壩”,學習生字。③說說坪壩的特點。④用自己的話說說孩子們上學路上的情形。(2)不同民族的孩子穿戴不同,語言也不同。①拓展各民族服飾,說說他們穿戴的特點。學習生字“戴”。②出示句子,聯系課文朗讀體會:那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③介紹各民族的語言。④嘗試說話:看,那_________的,是_________族的孩子。⑤這么多民族的孩子穿著各民族的服裝,校園就顯得更加美麗了。我們再讀句子:那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3)校園里的環境不同。引導學生把特點說清楚。(抓住這些事物獨有的特點,就能把孩子們上學時的場景說生動、說具體。)

4.回答問題。請同學們再讀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除了這些不同的地方,民族小學有沒有跟我們基本相同的地方?(通過交流發現相同之處:友好相處、尊敬師長、熱愛國旗)

5.歸納小結。對啊,無論是哪個民族的孩子,都是中華民族的孩子,都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的老師,也熱愛自己的同學。讓我們再一次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學習是一個發現的過程,在學習遇到阻礙的時候去發現,學習的動機會更加明確。借助“說”的實踐活動,強化抓住事物獨有的特點進行介紹,把課文的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在說的過程中讓學生感悟課文內容,學習方法,最終積累語言。

五、以“寫”導學,運用語言

1.夸一夸。請用一個詞來夸一夸我們的民族小學,你最想用哪個詞呢?(指名交流,相機板書:絢麗多彩、特別、熱鬧、快樂……)

2.寫話練習。請選擇民族小學里的相關事物,抓住特點,用上兩三句話來夸一夸民族小學。

我們的民族小學真_________!你們看,_________。

3.指名交流寫話內容。

第12篇

關鍵詞:生活;實踐;體驗;人才

語文來源于生活,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處處存在著語文知識。作為教師的我們,常常抱怨學生的作文空洞,言語不優美,這是由于學生缺乏善于觀察的眼睛,缺乏用心去體驗生活。是我們沒能把語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沒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語文。語文學習天然與生活相聯系,如果讓語言離開了生活,就變成了空殼,也就沒有了實際內容。我們要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靠的就是生活。所以,我們要首先從豐富學生生活,拓寬學習渠道入手,善于發掘和利用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家庭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學習語文。

一、貼近校園生活的語文充滿魅力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學校生活是最主要的。我們現在的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而這豐富多彩的活動卻處處都是學語文、用語文的好渠道。校園生活是一個大舞臺,這些豐富的故事,都可以讓語文學習充滿魅力,讓學生體會到別樣味道的“語文大餐”。

在一、二年級,利用每周三的晨會課讓學生說說發生在身邊的趣事,比如誰撿到東西交給老師了,誰主動幫助同學掃地了。在三、四年級,開展“記錄下那一瞬間”活動,讓學生們去說、去寫。由于這些都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故事,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就比較真實深刻,也就能夠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和看法。通過這樣的反復訓練,學生對周圍的事情就會逐漸關心起來,并且會習慣對身邊的事發表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就在不斷地說和講中得到了提高。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秋游》這篇文章時,我通過媒體的演示和動情地范讀,讓學生感受到秋游的快樂,并組織孩子一起到操場上,讓大家尋找秋姑娘的足跡,并告訴他們,你們也可以和文中的小伙伴一樣,躺在草地上,或者對著藍天喊上幾嗓子,學生們非常高興,一個個興奮得不得了。回到教室后,我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他們有的說:“秋天來了,小草穿上了黃毛衣。”有的說:“我很快樂,我對著白云喊‘你好嗎?’,白云笑瞇瞇地看著我。”有的說:“躺在草地上的時候,小草在跟我玩游戲,他們悄悄地撓我癢癢。”……還有很多充滿童趣的語言,我想這都是來自于他們對生活的親自體驗。接著我讓孩子們朗讀這篇課文,孩子們動心動情,秋游的快樂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深刻地理解了“情動而辭發”的真諦。因此,我認為,在生活中教學可以創造出更多精彩。

二、走進社會生活的語文擁有智慧

學習語文,必須走向社會,社會是學習語文更為廣闊的一個舞臺,我們鼓勵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我們會發現,只有真正把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結合在一起,語文才能獲得更多的源頭活水,學生也才能迸發更多的智慧。

走向生活的拓展過程可以由多種形式實現,但前提卻是教師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學生自主的活動。學了《東方明珠》一課后,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上海也充滿了向往。這就是一個開展生活語文學習的好契機。我們鼓勵學生在課后開展“小導游”的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要求學生通過上網、查閱書籍、繼續了解東方明珠這一雄偉的建筑。然后通過圖片配文字的方式寫出自己對于東方明珠的喜愛。這不單是對課文的再次解讀,更是富有生活氣息,富有實踐意義的學習語文的過程。

比如布置的作業也可以社會化,讓學生走向社會,走進生活。在二年級上冊練習4中就有要學生說說去市場買菜的內容,我預先讓學生回家跟媽媽一起去菜場體驗一下,看看菜場上有什么蔬菜,是怎樣的,你們最后買了什么菜。第二天學生上課時就有話可說,因為他們已經了解到怎么買菜。這樣比我單純的說教有用得多。還可以讓學生課外做一些社會調查,宣傳等實踐活動。我們生活在絲綢之都盛澤,可以讓學生通過采訪、參觀訪問等一系列活動去研究絲綢的發展歷史和加工制作過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另外,只要留心,就會發現校外的教育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如一些名勝古跡,英雄事跡等都是很好的教育資源。

三、融入家庭生活的語文富有生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每一個家庭的成長環境又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富有學習生命力的家庭環境則為學生帶來取之不盡的財富,同樣的學習只有貼合學生的成長環境,融入學生的家庭,才能使語文真正富有生命。

我們知道,每個孩子的家庭都有各自的特點,語文教師可以抓住每個學生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創設更有生命張力的語文活動。例如,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服裝的,則可以讓他設計一下服裝廣告,不管是從創意還是從語言的設計上,都是對學生語文學習及運用的一次實踐,也許會帶來不一樣的成就感,促使學生更加熱愛學習。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水果的,則可以讓他寫一寫有關水果方面的文章,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許會采訪家長,也許會采訪顧客,這樣的學習,不是簡單地寫文章,對于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又是一次提升的機會。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我們會發現學生的積極性高漲,家長更是倍加贊許。例如,對一年級學生,可以讓家長和學生一起給家中的物品、擺設做標志牌,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戲,把認識事物與識字相結合。我們在看電視、書報時讓孩子把新認識的字剪下來,然后貼在“采蜜本”里。或者和孩子說說每一天的所見所聞,把識字、說話和觀察社會、觀察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讓家庭生活富有“語文味”,充滿溫馨、快樂,也使語文更富有生命的張力,生活的氣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布县| 繁昌县| 疏附县| 三原县| 汉沽区| 邓州市| 安徽省| 普定县| 定兴县| 许昌市| 胶州市| 宿州市| 福贡县| 广平县| 南京市| 莱阳市| 涪陵区| 麻江县| 格尔木市| 瓦房店市| 北碚区| 荃湾区| 滨海县| 梁山县| 鄢陵县| 德惠市| 屏东县| 英超| 阿拉善右旗| 海淀区| 濉溪县| 墨江| 景谷| 保靖县| 商丘市| 海淀区| 浦县| 商水县| 天津市| 光山县| 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