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03: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童年游戲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在我的童年玩過很多好玩的游戲,有:捉迷藏、三個字、貓捉老鼠、跳皮筋、蒙眼抓人……但是其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游戲是捉迷藏。
它的游戲規則是:一群人圍在一起石頭剪刀布,輸的人抓。抓的人閉上眼數60秒,其余的人躲。抓的人必須看到躲的并碰到他們才算贏,否則就輸了。全部抓完才能進入下一輪。
記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們在小區里玩捉迷藏。我們先用石頭、剪子、布來決定誰先捉!不一會兒,結果出來了,我的運氣最差,輸了。我趴在墻上,本來要數60秒的,但是為了能快點去抓別人,只數了二、三十秒便出去抓了。一開始很容易抓,都是躲在花壇后、凳子下、花壇里、門后面……
可是后來還剩一個人的時候就不好找了,我在小區里轉了幾圈都沒找到。忽然我好想看見前面放單車的地方有紅色的東西,走過去一看。呀!最后的那個人竟然就躲在里面,之前我一直都沒注意到,難怪沒發現。到最后,這局的贏家就是我了。
雖然現在感覺捉迷藏有點幼稚,但是回想起來以前的時光還是很懷念的。
六年級:xw_珊
回憶童年總有說不完的話,我也不例外。說起童年,我的眼睛總是亮亮的,好像一下子就回到了過去。
記得有一次,我約了鄰居的幾位很要好的朋友一起到一塊空地上玩老鷹捉小雞。我當老鷹,小紅當母雞,其余的都當了小雞。游戲開始了,每一只小雞都躲在母雞媽媽的身后,我左撲右抓,小紅左擋右閃,小雞們也跟著母雞左跑跑,右跑跑,每一只小雞都很謹慎,生怕被我捉到,我趁母雞不注意的時候,我立刻撲上去,哈哈!終于給我抓住了一只小雞。這時,時候已經不早了,我們都戀戀不舍的回了家。
魯迅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每個小孩都離不開玩,雖然這是一件很普通的游戲,但小孩子們都很喜歡。
曰歷翻過了一頁又一頁,引起我的千思萬緒。時光飛逝,轉眼間,六年的小學生活過去了,六年間,操場上、教室里留下了許多歡樂的笑聲,讓我好難忘,好懷念。
那天,朱老師在課上,給我們班玩了個別開生面的“比劃猜詞游戲”。我們聽了后個個躍躍欲試。朱老師簡單的講了一下規則,隨后就馬上開始游戲了。
第一個自告奮勇上去的是第三陳XX和葉XX這對搭檔。他們自信滿滿的走上了講臺,選了第二組詞語。第一個詞語跳了出來——“傷不起”。葉XX作為表演者,便開始了幽靈似的飄來蕩去,并發出“呼呼”的聲音,我頓時被雷到了。猜詞者陳XX看的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最后只得說“過。”隨后第二個詞語閃現在屏幕上——阿童木。只見XX做出一個超人的動作,并對隊友陳XX說:“三個字,日本動畫,是一個小孩。”陳XX聽了,立刻脫口而出:“蠟筆小新。”我本以為她這次一定能猜對,可惜錯了。最后時間到了,他們這組運氣不佳,一個詞語也沒猜對。
第二個上場的是第四組,他們運氣很好,旗開得勝,可后來一個詞也沒猜對。下面上場的第一組,雖然他們的表演者,表演地既賣力又形象,但是猜詞者十分的不給力,最后以失敗告終。
最后一個上場的就是我們組,我和陳嘉義同學光榮的上了講臺。剛開始,我緊張得不得了,但伴隨著自己的深呼吸,心慢慢的平靜了下來。很快游戲開始了。只見陳嘉義四肢著地,學著狗叫,不停地跳來跳去,看臉上的表情,好像十分著急。我見了,靈機一動,脫口而出:“狗急跳墻”。話音剛落,臺下的同學便大叫:“對了,對了。”我想:yes,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加油1之后,經過一番努力,我們組猜對了兩個詞語,是猜對詞語最多的組,我的心里異常興奮。
不久的將來,我們大家便要各奔東西,但那堂游戲作文課,成了童年記憶中閃亮的星星。
關鍵詞:習作目的;習作內容;習作指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定:“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教師要引導學生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做真人。只有讓學生把作文看成是一種自然的生命狀態,一種樸實的生活行為,一種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才能引導學生用真實的生命擁抱作文,讓心靈與作文親密無間。這里我將結合自己的觀課議課、反思實踐,談談自己讓小學生習作真情流露的做法,與各位同仁探討交流。
一、習作目的要明確
長期以來,學生作文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應試而作,為了讓教師滿意而寫。這種教學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感知、情感,致使作文遠離生活、缺乏體驗,缺乏真情。“說假話”“抒假情”不僅是作文的問題,實質上也是做人的問題,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極其不利的。習作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它是學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應當是真我的體現。在作文中“說真話”“抒真情”是學生學習做“真人”的一種歷煉。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所以,我們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要讓學生思想自由,無拘無束,性情率真地抒發自我,表達真情實感,張揚個性。教師自身也要具備一顆不同一般的“心”――童心、愛心、真心的復合體,想學生所想、思學生所思,與學生打成一片,做學生的貼心人,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為學生習作真情流露打下基礎。教師還要多和學生說真心話,多和學生進行心靈的交流,“言為心聲”,用自己榜樣的力量去鼓舞和激勵學生求真,做真人。
二、習作內容生活化
1.在習作命題上注重與生活的對接
就命題所提的條件是:“第一要能引起學生的興味,第二要能引起學生去搜尋材料,第三要能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學識。”來自于生活的題目,最能引發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有主動寫作的欲望。這就需要教師能時刻關注生活的熱點,是引領學生再現生活的樂趣作為寫作的主要動因。例如,在中央電視科教頻道今年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中,各地美味可口、沁人心脾的美食引起了熱議。于是,在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習作要求是:介紹自己喜歡的風味食品時,我搜集整理了《舌尖上的韶關》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后,擬了這樣一道題:你最喜歡吃媽媽煮的哪個菜?按“食材―做法―感受”的順序推介給大家。當天學生想說的欲望十分強烈。雖然只是六年級的學生,但在片段寫作中也盡情展現自己的真實感情。
2.習作內容應以學生有體驗的生活中來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應以寫紀實作文、想象作文和應用文為主,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教師應大力進行觀察作文,實物作文,生活體驗作文,活動作文、游戲作文,應用文等的訓練,只有這樣從生活中攝取和積累習作的素材,才能為習作開拓源頭活水,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習作的熱情和興趣。我的孩子從小我就教他寫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例如《怎樣去上學的調查報告》、《第一次跳水》《校規――小白鼠事件》《她笑了――探望小怡同學》《養小鴨子》《爸爸智斗手機騙子》等,由于從有體驗的生活中來,因此習作語言流暢、有感而發,作文內容真實,孩子活潑可愛的性格就躍然紙上,作文成了孩子童年美好生活的寫照。
3.生活化的習作內容引進課堂
語言學家克魯姆說:“成功的語言課堂教學應該是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已學到的語言材料。”所以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興趣愛好出發,充分利用和挖掘習作的主陣地課堂,在課堂里提供真實的習作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真實的習作交流,從而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獲得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如,習作課上運用實物、圖片、簡筆畫等讓學生觸摸生活,通過親自地觀察、感悟,真正做到“拿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利用角色扮演、視頻、課本劇等模擬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生活,情動而辭發。也可以在課堂上組織開展主題班隊活動、科學小制作小實驗、游戲等,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體驗生活,走進習作。
三、習作指導要關注學生創作的心理過程。
1.作文指導要著力于激發習作欲望,打開思路
作文指導要指在關鍵處,導在興趣上,讓學生的眼睛發亮、發光。教師指導審題時,應量拓展習作的范圍,從學情出發,深入淺出;解讀以單元主題為主,依據教材啟發學生的習作題目可以多元化,并自己命題,而且切入點盡可能小,符合小學生的特點。如語文S版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習作《我的一次科學嘗試》,“嘗試”可以理解為一次科學小實驗、小制作,一個小竅門;還可以理解為以前沒有做過的一件小事,這里的“科學”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此時,教師指導時就要化難為易,通俗形象的理解為對自己“有啟發、有幫助,有提高”的認識,習作就好寫多了。
2.作文指導要努力喚醒學生的內心世界的種種心理表象――在人記憶中所保持的客觀事物的形象
學生的生活經歷比起成年人來當然不夠豐富,但也并不是白紙一張。作文指導中喚起學生對自己某種生活的形象回憶,激起相應的情感體驗,產生共鳴,使之產生不吐不快的強烈沖動。為了“喚醒”學生的心理表象,教師就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他們運用調查、測量、統計等多種觀察方法認識客觀事物。教師應注意選擇觀察的對象要形成懸殊,落差大好比較,要把觀察的生活情景(或事件)拉長、放大,讓學生看得細,看得清,讓事物的形狀、顏色、味道、變化等通過我們細致觀察實踐知覺(感覺)出來,儲存在頭腦中,再與頭腦中自己想說的話聯系起來,形成豐富的內部語言,從而使學生寫出自己印象最深刻、體會最深切的東西,而不是按一種寫作套路去刻意虛構。
3.作文指導要著力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情感是驅動學生習作的內在動力,情動而辭發,作文指導中教師應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激起其相應的情感體驗,使其產生共鳴,產生不吐不快的強烈沖動。為了“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話題作文題目前均有一兩段文字作為拓展學生視野,引發學生思考的“餌料”。布置作文題目時,教師可以通過表達的情感,語氣來喚起學生的情感記憶,從而有效地激起學生寫作的熱情。指導習作時,在描述的事物的過程中,教師要任務驅動:每個階段你想到什么?心情怎樣?把過程中的感情變化描述出來。確實,有豐富的情感體驗、有強烈的情感需求,學生才有可能寫好作文。
4.增強外部語言的表達
語言的表達在小學階段是需要講文體特點、文體結構的等一般習作知識的。學生掌握了記敘文的幾種文體結構,抓住結構的要素來寫,就能做到文章的大致條理清晰了。如記事的文章,抓住寫事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來寫;狀物的文章,就抓住景物的樣子、特點、功能來寫等,這樣學生習作就能做到言之有序。教師指導學生把重點內容寫具體,就做到言之有物。所以,小學階段習作的一般規律還是要講到位,學生的習作才能事半功倍。其次,還要要求學生平時進行好詞好句的積累,掌握語言的修辭等,這樣表達效果才會生動形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