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03:2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關于春的成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著手成春 著手:動手。一著手就轉成春天。原指詩歌要自然清新。后形容醫術高明,剛一動手病情就好轉了。
鶯歌燕舞 黃鶯在歌唱,小燕子在飛舞。表示春天鳥兒喧鬧活躍的景色。現常形容革命和建設蓬勃興旺的景色。
有腳陽春 承春:指春天。舊時稱贊好官的話。
雨絲風片 表示春天的微風細雨。
沂水春風 沂水:河水名,在山東省曲阜縣境內,孔子出生地。春風:春天和暖的風,形容良好的熏陶和教育。來自沂水的春風。形容深受孔學的教育與熏陶。
鶯歌燕語 黃鸝歌唱,燕子呢喃。表示春天的美好景色。
雨后春筍 指春天下雨后,竹筍一下子就長出來很多。形容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現出來。
迎風冒雪 迎:對著,沖著。頂著寒風,冒著大雪。常表示旅途艱辛。
尋花問柳 花、柳:原指春景,舊時亦指妓。原指賞玩春天的美景。后舊小說用來指宿。
杏雨梨云 杏花如雨,梨花似云。表示春天美景美麗。
萬象更新 萬象:宇宙間一切景色;更:變更。事物或景色改換了樣子,出現了一番新氣象。
萬古長春 萬古:千年萬代,永遠。永遠像春天一樣,草木翠綠,生機勃勃。形容人的精神永遠像春天一樣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長存。亦作“萬古長青”、“萬古常青”、“萬古常新
桃紅柳綠 桃花嫣紅,柳枝碧綠。表示花木繁盛、色彩鮮艷的春景。
雙柑斗酒 形容春天游玩勝景。
秋月春花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年富力強 年富:未來的年歲多。表示年紀輕,精力旺盛。
鳥語花香 鳥叫得好聽,花開得噴香。表示春天的美好景色。
漫山遍野 山上和田野里到處都是。表示很多。
滿園春* 整個園子里一片春天的美景。形容欣欣向榮的景色。
暮云春樹 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
柳綠花紅 表示明媚的春天景色
漏泄春光 原指透露春天的信息,后形容泄露男女私情
臘盡春回 臘:指臘月,即農歷十二月。臘月過去,春天又來了。
柳暗花明 垂柳濃密,鮮花奪目。表示柳樹成蔭,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色。也形容在困難中遇到轉機。
李白桃紅 桃花紅,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美景。
漏洩春光 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傳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枯木逢春 枯干的樹遇到了春天,又恢復了活力。形容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獲得生機。
花香鳥語 鳥語:鳥鳴如同講話一般。表示春天動人的景色。
和風細雨 和風:指春天的風。溫和的風,細小的雨。形容方式和緩,不粗暴。
虎尾春冰 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形容處境非常危險。
紅情綠意 表示艷麗的春天美景。
花明柳暗 垂柳濃密,鮮花奪目。表示柳樹成蔭,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色。也形容在困難中遇到轉機。
花明柳媚 表示春天綠柳成蔭、繁花似錦的景色。
奮發圖強 奮發:精神振作,情緒飽滿;圖:謀求;強:強大。振作精神,謀求強盛
風光旖旎 表示美景柔和美好。
蝶戀蜂狂 指留戀繁花似錦的春光
春光漏泄 柳枝泛綠,透露了春天帶來的信息。喻指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露出來
春華秋實 華:同“花”。春天開花,秋天結果。形容人的文采和德行。也形容事物的因果關系
春去秋來 春天過去,秋天到來。表示時光流逝
春樹暮云 仰慕、懷念友人
寸草春暉 寸草:小草;春暉:春天的陽光。小草的心意難以報答春天的恩惠。形容子女報答不盡父母養育之恩
草長鶯飛 鶯:黃鸝。表示江南暮春的美景。
姹紫嫣紅 姹、嫣:嬌艷。表示各種花朵嬌艷美麗。
春冰虎尾 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形容處境非常危險。
春風和氣 春天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形容對人態度和藹可親。
春光明媚 明媚:美好,可愛。表示春天的景物鮮明可愛。
春寒料峭 料峭:微寒。表示初春的寒冷。
春花秋月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暉寸草 春暉:春天的陽光;形容父母對兒女的慈養。寸草:一寸長的小草;形容子女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無限感戴心情。
春回大地 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表示嚴寒已過,溫暖和生機又來到人間。
春蘭秋菊 春天的蘭花,秋天的。形容各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春暖花開 本指春天氣候宜人,景物優美。現也形容大好時機。
春*撩人 撩:撩拔,、招惹。春天的美景引起人們的興致。
春*滿園 園內到處都是春天美麗的美景。形容欣欣向榮的景色。
春山如笑 表示春天的山色明媚。
春深似海 春天的美景像大海一樣深廣。表示到處充滿了明媚的春光。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指農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亦形容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
春筍怒發 春天的竹筍迅速茂盛地生長。形容好事層出不窮地產生。
春蛙秋蟬 春天蛙叫,秋天蟬鳴。形容喧鬧夸張、空洞無物的言談。
春意盎然 春意:春天的氣象。盎然:豐滿、濃厚的樣子。表示春天的氣氛很濃。
春雨如油 春雨貴如油。表示春雨可貴。
觸手生春 一動手就轉成了春天,富有生機。表示技術高明神奇。
春風雨露 像春天的和風和雨滴露水那樣滋潤著萬物的生長。舊常用以形容恩澤。
1、紅情綠意:是形容艷麗的春天景色。
2、柳綠花紅:是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
3、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風景鮮明艷麗。
4、春風和煦:是形容春天陽光溫暖而舒適。
5、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6、春暖花香:是指春天氣候溫暖,百花盛開,花香襲人。
7、百花爭艷:是指各種花草樹木競相開放出艷麗的花朵。
8、花明柳媚:是形容春天綠柳成蔭、繁花似錦的景象。
9、綠暗紅稀:是形容暮春時綠廕幽暗、紅花凋謝的景象。
10、姹紫嫣紅:姹、嫣:嬌艷。形容各種花朵嬌艷美麗。
11、李白桃紅:桃花紅,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12、秋月春花:是指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13、春花秋月:春是指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14、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麗。
15、五顏六色:是形容色彩復雜或花樣繁多。引伸為各色各樣。
16、傍柳隨花:是指春天依倚花草柳樹而游樂的情調。比喻狎妓。
17、五彩繽紛:表示顏色繁多,色彩絢麗,十分好看的樣子。
18、百草權輿:權輿:草木萌芽狀態。指花草萌芽,春天到來。
19、百花爭妍:妍:美、艷。形容繁華盛開,生氣勃勃的景象。
20、春*惱人:惱:撩拔,。春天的景色引起人們的興致。
21、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愛。形容春天的景物鮮明可愛。
22、花枝招展:招展,迎風擺動的樣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艷麗。
23、鳥語花香:鳥叫得好聽,花開得噴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24、萬紫千紅: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也比喻事物豐富多彩。
25、花香鳥語:鳥語:鳥鳴如同講話一般。形容春天動人的景象。
26、春暖花開:本指春天氣候宜人,景物優美。現也比喻大好時機。
27、滿園春*:整個園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28、春*滿園:園內到處都是春天美麗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29、春風和氣:春天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比喻對人態度和藹可親。
30、春蘭秋菊:春天的蘭花,秋天的。比喻各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31、春蛙秋蟬:春天蛙叫,秋天蟬鳴。比喻喧鬧夸張、空洞無物的言談。
32、爭奇斗艷:互相爭斗,以新奇艷麗來取悅于他人。亦作“爭奇斗異”。
33、綠草如茵:綠油油的草好象似地上鋪的褥子。常指可供臨時休憩的草地。
34、春冰虎尾: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35、桃紅柳綠:桃花嫣紅,柳枝碧綠。形容花木繁盛、絢麗多彩的春天景色。
36、半晴半陰:又晴又陰,陰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節陰晴不定的天氣。
37、春深似海:春天美麗的景色像大海一樣深廣。形容到處充滿了明媚的春光。
38、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嚴寒已過,溫暖和生機又來到人間。
39、芬芳馥郁:芬芳:指香氣;馥:香氣;馥郁:香氣濃厚。形容香氣非常濃。
40、春蠶自縛:縛:纏束,捆綁。像春天的蠶作繭那樣,自己把自己纏束起來。
41、和風細雨:和風:指春天的風。溫和的風,細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緩,不粗暴。
42、春風雨露:像春天的風和雨滴露水那樣滋潤著萬物的生長。舊常用以比喻恩澤。
43、國色天香:原形容顏色和香氣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麗。
44、五彩繽紛:五彩:各種顏色;繽紛:繁多交錯的樣子。指顏色繁多,非常好看。
45、綠肥紅瘦:綠肥:綠葉茂盛,紅瘦:花漸凋謝。形容暮春時節花稀而葉盛的景象。
46、春華秋實:華:花。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47、春光漏泄:原指柳枝泛綠,透露了春天將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來。
48、花紅柳綠:像花一樣的紅,像柳一樣的綠。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顏色鮮艷紛繁。
49、尋花問柳:花、柳,原指春景,舊時亦指妓。原指賞玩春天的景色。后舊小說用來指宿。
一、化虛為實,享受真正運用的快樂
“展示臺”是語文園地里的一個板塊,其目的是讓學生把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和平時積累的一些生活體驗結合起來,打破課內外的壁壘,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語文教學中,“展示臺”是學習課文后一個有益的補充,應當扎實有效地開展,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提供廣闊的空間。
【案例1】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展示臺――唱關于春天的歌。
師:這個單元,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了美麗的春天,感受了春天的多姿多彩,領略了春天的美妙。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用我們的歌聲來贊美春天。
(教師不可一味帶領學生唱歌,本末倒置,喧賓奪主,要將此次“展示臺”的內容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相結合,因此五分鐘過后,教師引導進入第二個環節)
師:唱完歌,咱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幅幅春天動人的畫面,咱們把腦海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好嗎?
生:我的眼前好像開滿了鮮花,有紅色的,黃色的……真美麗!
師:是啊,這么美的畫面咱們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五顏六色”!
生:古詩《春曉》中有:處處聞啼鳥。我現在就好像聽到了很多小鳥在唱歌呢!
師:你都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了,真了不起!
這一“展示臺”的設計,很好地為這一單元的主題服務,讓學生在盡情歌唱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春天的美麗,有助于學生豐富對語言的感受和積累。
二、融會貫通,賞玩組合補白的獨特
每一組園地中的“展示臺”的內容都是豐富的,并與單元主題相聯系。因此,教師在教學“展示臺”內容時,可以融匯學習內容,貫通學習方式,以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2】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展示臺――填字游戲。
在教學前,筆者發現可以將此項內容與該園地中的“讀讀背背”相結合,因為兩者都是關于學生對成語的積累。同時,為了貫通學習方式,筆者引導學生課前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搜集更多有意思的成語,以便在課堂上更好地合作學習,這也能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融合。
師:孩子們,我們已經學完了“讀讀背背”的成語,你有什么收獲嗎?
生:學會成語很有趣,感覺自己很有學問了。
師:是呀,成語就像一塊塊磚,誰能記住它們,誰就會造出“高樓大廈”,讓我們說話寫作更流暢、簡潔明了。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積累成語的本領。
(教師出示“展示臺”中“填字游戲”的表格)
生:我發現了:日新月異,舉世無雙,遵紀守法,自我欣賞,無能為力,言行不一。連起來就是“新世紀,我能行”。
師:你們真了不起,積累了成語,不僅能讓我們的言語添磚加瓦,還能增添很多樂趣呢!
緊接著,筆者讓學生拿出前一天在家里搜集的成語,在班上交流。之后,兩人為一組合作,將自己搜集的成語編寫成一本小“成語手冊”,在班中陳列。
以上“展示臺”的教學,與“讀讀背背”相融合,讓課堂更流暢、和諧。這樣做,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使他們從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不斷產生學習動力,并逐漸把學習作為促進自身發展的需求。因此,這種“化萬為一”的完美整合,讓教師在教學時有方可循,有計可施!
三、 寓教于樂,領略多元形式的創意
“展示臺”激勵學生展示自我的學習成果和收獲,突顯的是個性的差異,促使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與發展。為使學生展示的激情高漲,教師就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寓教于樂。
【案例3】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園地一》“展示臺”――辦“多彩的課余生活”圖片展。
在教學前,筆者意識到,如果只展示圖片,學生的體悟就不會深刻。因此,我將該“展示臺”內容做了微調整。
師:孩子們,學習了這組課文,我們發現,我們的生活像七彩的圖畫。我們不僅可以在教室讀書,放學后,還可以在廣場游戲,去書店看書……那么,大家的課余生活是怎樣的呢?
……
師:咱們能不能用多種方式來記錄自己豐富的課余生活呢,可以用文字敘述,繪制圖片,拍照,甚至填表格,完成后咱們進行交流和展示。
“展示臺”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潭深深的活水。這樣的“展示臺”,既解決了教師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的教學,又突破了教材中單一的展示形式,為學生開啟另一片更廣闊的天空!
關鍵詞 中日同源成語 意義 差異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在現代日語中存在著大量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然而意義卻和中文不盡相同。隨著文化之間的差異以及歷史的變遷,中日文化也因不斷溝通、交流,在很多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由于日語和漢語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體系,在其傳播與使用的過程中,受本國文化的影響以及兩國人民不同的心理意識影響而出現了差異。同時,隨著歷史的變遷,在使用上亦可能會出現各個方面的增加或刪減。這就使得中日同源成語出現了同形異義的差異。
1 漢語中四字成語及日語中四字熟語
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句。漢語的成語大都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現代漢語詞典,1996)但也有少量三字、五字、六字甚至七字以上等格式的成語。三字成語如:拍馬屁、集大成、護身護、眼中釘等;五字成語如:殺人不眨眼、名下無虛士、桃李滿天下、操必勝之券等。
作為熟語的一種,成語的來源主要是兩方面:一類是書面語、一類是口語。或源自古代寓言故事、神話傳說,或源自佛經典籍、歷史事件。漢語中成語特點主要有兩類:第一,成語是人們長期沿用、有某種歷史源流的古老詞語,經過長期使用而逐漸錘煉形成的固定形式。在現代漢語研究中,成語這一特有形式的存在,為我們提供了無窮寶貴而豐富的歷史文化素材。第二,成語本身格式固定,尤其相應特定的歷史或豐富的文化背景,其涵蓋的信息量遠遠大于一般詞條。
成語在日語中又叫“四字熟語”。這一說法最早可以追述至1985年《「四字熟語の辭典-活用引用自由自在》的出版。在那之前還有“故事成語”、“故事熟語”等各種說法。在現代日語使用的詞匯中,有近53%是由漢字構成的“漢語式詞匯”。例如:“落花流水”、“青天白日”等,單看這些詞語,很難斷定是日語還是漢語。這些成語在現代漢語中所表達的意義和在現代日語中所表達的意義并不完全相同,甚至有的相去甚遠。(馮峰,2001)在《ベネッセ表現·読解國語辭典》定義“熟語”為兩個以上漢字結合構成一次的漢語詞匯。
相對于日語四字熟語詞典最大收錄5000詞目量而言,2000版《中華成語熟語辭海》中收錄詞目約5萬,其中四字成語約占3萬。
2 中日同源成語的意義異同
中日同源成語在經歷長年累月的沿用、沉淀,即使是形式完全一致,也難免出現了意義上的差異。兩者在意義表達的異同方面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意義基本一致;另一類是意義不完全一致。
第一類中,例如:唯唯諾諾、知行合一、卷土重來、牽強附會、泰然自若、旁若無人、蓬頭垢面、內憂外患等。
下面就第二類例舉一些中日同源成語中同形異義的成語。
2.1 朝秦暮楚
漢語解釋: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復無常。
日語解釋:ふらふらして住所が定まらず、流浪するたとえ。朝には中國の西部にある秦にいて、暮れには南部にある楚にいるということから。また、朝には秦國に頼り、暮れには楚國に頼るという、主義?主張が一定でないたとえの意味に使われることもある。(現指居無定所。原指早晨還在中國西部的秦國,下午就已經到了南部的楚國;即早晨才投靠于秦國,下午就改變主意要投靠楚國去了。比喻沒有主見。)
此成語出自:明·畢魏《竹葉舟》:“因見貴戚王愷,富堪敵國,比太仆更覺奢華,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此句成語中,日語未能完全沿襲中文中的意思,而僅僅承襲了成語本身的表面意義,但引申意義則發生了變化。
2.2 柳暗花明
漢語解釋:垂柳濃密,鮮花奪目。形容柳樹成蔭,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難中遇到轉機。
日語解釋:春の野が花や緑に満ちて、美しい景色にあふれること。また、花柳界·遊郭のことを指すこともある。「柳暗は柳が茂って、その陰がほの暗くなること、薄暗い様子。「花明は花が咲いて明るい色があふれること。春の山水の美しい景色を表現したもの。(春天的野外滿是鮮花和綠地,洋溢著春天美麗的景色。也指煙花柳巷之地。“柳暗”指柳枝茂盛,形成的樹蔭部分;“花明”指繁花似錦的樣子。)
此成語出自:宋·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從本句成語不難看出,在對成語的使用中,日本人更注重具體的、直觀的概念理解,在這句成語中,日語僅沿用了其字面的原始意義,即用來形容美麗景色。
2.3 明哲保身
漢語解釋: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現指因怕連累自己而回避原則斗爭的處世態度。
日語解釋:聡明で道理に通じていて、物事を的確に処理し、安全に身を保つこと。「明哲は賢くて物事の道理に明るいこと。また、その人やそのさま。(明智的人善于處理事情,保全自己。“明哲”指聰明且明事理。)
明哲保身一詞在漢語中是貶義,用于諷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性。而在日語中,可以算作是褒義詞,表達對賢明的人的一種推崇。
3 中日同源成語出現差異的原因
中日兩國文化交流最早始于兩千多年前,中國的漢文典籍、佛教經典、文學作品等大量傳入日本,漢字詞匯也在此期間一并傳入。在異文化土地孕育下,同形異義語應運而生。出現差異的原因可簡單歸納以下幾點:
第一, 在日本民族的信仰中,最為突出的要數以和為貴的自然觀。(西暦603年聖徳太子が制定した 日本の最初の成文法である十七條の憲法には、その第一條に“和を以て尊しとなす”とある)。豐富的自然物產、宜人的四季氣候這些對于島國文化影響深遠的日本人而言是大自然的恩惠,是謀求和自然和諧相處帶來的福利。這和從古代開始,就與自然抗爭、征服自然的中國民族自然觀有很大不同。最能體現這一不同的成語有“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中文解釋:比喻征服自然、戰勝困難的決心和毅力。也比喻知難而進,做事的堅定信心和毅力。《中華成語故事》:愚公移山寧不智,精衛填海未必癡。深谷為陵岸為谷,海水亦有揚塵時。
日語解釋:たゆまぬ努力を続ければ、いつかは大事業を成し遂げるというたとえ。(只要不懈努力,一定能實現理想,成就事業。)
兩者解釋中關于激勵人們的本意是一樣的。不同在于中文中強調戰勝對自然的恐懼,勇敢做下去的決心;而日語的解釋則更側重于努力的過程和結果,對于日本人而言,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完全沒有要征服山的思想。這也體現了日本人“自然與人一體”的親自然觀,認可愚公為了目標所有的努力,但是卻沒接受愚公的做法。
第二, 中日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對中日同源成語出現同形異義的差異產生影響。 關于日本人、日本文化、日語語言的曖昧性研究長久以來備受關注。這與日本人注重“以和為貴”,為避免說話行事的太多直接而導致“和”被破壞,過于委婉表達否定意義的處世哲學有關。能體現這一文化特點的四字熟語有如“行雲流水”、“暗中模索”等。
第三, 歷史更替、時代變遷是造成中日同源成語有著不同意義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四字成語起源、發展至今歷經了無數朝代,是蘊涵著人民智慧和文化傳統的結晶。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每個中日同源成語都經歷著摒棄其中部分含義,再孕育出新意味的過程。如“喪家之犬”,在中文中本義指無家可歸的狗;現在亦可指代處境不濟或無家可歸的人;在日語中有兩層含義:一是在服喪的人家中無人照管而瘦弱的狗,也可用于比喻瘦弱無精神的人;或是無家的狗。
4 結語
關于中日同源成語意義異同的研究,遠不僅于此,筆者在此所作討論,希望在以后的課題中能更進一步做出詳盡的分析。
參考文獻
[1] 真藤健志郎.「四字熟語の辭典-活用引用自由自在[M].日本実業出版社,1985.
[2] 『類語大辭典講談社,2002.
[3] 馮峰.中日同源成語意義的異同[J].日本學習與研究,2001.
民族傳統文化手抄報的圖片欣賞
民族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1)
民族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2)
民族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3)
民族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4)
民族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5)
民族傳統文化手抄報的資料:中國的傳統文化
在我們中國,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的氣氛。這一天你到大街上去看看,到處是喜氣盈門。
春聯代表著歡樂祥和。我們的寒假作業中就有一項是抄寫春聯,有“大地春光好,長天曉日紅”,“歲歲皆如意,年年盡平安”,“江山萬里如畫,神州四時皆春”,“春風送春處處春色美,喜鵲報喜家家喜事多”等等,我還上網了解到春聯的種類比較多,按照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批、春條、斗方等。因此,貼的位置也不同,如“門心”貼在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橫批”貼在門楣的橫木上。
抄寫了春聯,我才知道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開闊了視野,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我國的傳統文化還有剪紙、戲劇等等,有待我們繼續學習。
民族傳統文化手抄報的內容: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我們課本上學過的唐朝的唐詩,還有沒學過的宋朝的宋詞、元朝的元曲;我們經常提到的琴(古箏)棋(圍棋)書(書法)畫(國畫);還有民俗節日(比如中秋、重陽、春節)等等都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不過我還是最喜歡中華成語。
就像我見過的陳漢東伯伯,他用成語接龍的方式把2008個成語圍成五個環,象征著2008北京奧運的五環。
第一環是:天下第一、一脈相承、承前啟后、后繼有人-------意有未盡、盡忠報國、國利民福、福壽齊天。
第二環是:天下為公、公正廉明、明心見性、性烈如火------意在筆先、先入之見、見物思人、人眾勝天。
第三環是:天下一家、家見戶說、說短論長、長命百歲------食不求甘、甘拜下風、風和日麗、麗日中天。
第四環是:天下大同、同心一意、意廣財疏、疏財仗義------世代相傳、傳世之作、作威作福、福地洞天。
第五環是:天長地久、久負盛名、名副其實、實事求是------來去自由、由淺入深、深明大義、義薄云天。
陳漢東伯伯創作的中華成語龍,從天開始,以天結束形成了五個大圓環。不但很有意義,而且又好記又好玩。我想,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吧。
推薦其他主題的手抄報資料和圖片作為參考:
1.傳統文化手抄報模板
2.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的模板
3.最簡單漂亮的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
1.對人的評價性成語組成部分表現形式
語言中那些與民族文化標準,定型和神話題材相聯系的信息,常常被固定下來,或實現成語化。成語性單位的民族文化特色的闡釋與人對世界的認識問題及其在語言中的反映緊密相關。成語直接或間接(通過聯想-形象基礎與標準、象征和民族文化定型的相互關系)地含有關于世界,關于語言共體的文化信息。因為成語性單位是民族文化的“飽學之士”,儲存并世代再現民族心智和文化[Òåëèÿ,1966:88]。從整體上來看,對人的評價性成語組成部分主要表現為下列形式:對現實中人的稱名。帶有評價成分的概括表示:человексбольшойбуквы大寫的人,是指值得高度贊揚的人,真正的人[РССШ,с.67];通過典型特征對人的稱名:表明人的智力和精神品質(душа–человек(口)–非常友善非常體貼的人[同上,с.65];кладезьïðåìóäðîñòè/ó÷åíîñòè(戲)–飽學之士,擁有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智慧[同上,ñ.92];õîäÿ÷àÿýíöèêëîïåäèÿ(口語,戲謔)移動的百科詞典,指人知識淵博,能夠解釋一切問題(ýòîòîòëè÷íèê–õîäÿ÷àÿýíöèêëîïåäèÿ)[同上,ñ.92];ïóñòîåìåñòî(口)指人無足輕重,人微言輕(不是領導,而是虛位)[ÐÑÑØ,ñ.137];äóðàíàáèòàÿ(俗,不贊)指非常粗魯的女人[ÐÑÑØ,ñ.89];根據社會屬性,以及人物典型的社會特征的核心,根據典型的社會狀況,活動,功能,根據個人和公共關系,äàìàïîëóñâåòà指來自效仿上流生活的人群圈子,在行動和愛情關系上隨性的女性[ÐÑÑØ,ñ.131];ïîáàáàìáåãàòü(俗,不贊)指舉止輕浮的男人,在愛情關系上與女性曖昧不明[ÐÑÑØ,ñ.325];ãîëûéêîðîëü(àêîðîëü-òîãîëûé!皇帝沒穿衣服!)說的是某人的價值,威信都是臆造的,虛構的[ÐÑÑØ,ñ.245];áåçðîäóáåçïëåìåíè(口,舊)表示來歷不明的人[ÐÑÑØ,ñ.372]。
2.成語性單位中表達意義的方法
在表達對人的評價成語單位中,主要包括下列七種表達意義的方法:通過成語的形象-所指成分表達意義(意義的概念核心——是從修辭、語用、情態、情感、主觀、交際等類似色彩中抽象出來的含義成分):êëàäåçüïðåìóäðîñòè——無所不知的智者,其特點是通過轉喻關系“кладезь”作為知識淵博的體現,êëàäåçü[ÒÑÐßÎØ,ñ.284]由斷面固定下來的狹窄深處的水洼;ïðåìóäðîñòü[ÒÑÐßÎØ,ñ.583]充滿智慧的,非常智慧。這些特征是由成語性單位的內部形式支撐的(這就是字面意思,其是由構成單詞的詞素意義形成。內部形式讓單詞的意義具有理據性。А.А.Потебня將內部形式稱作近詞源意義):÷åëîâåêñáîëüøîéáóêâû[ÑÐÔ,ñ.619],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質的受尊敬之人。大概是受Бог一詞通用的首字母大寫的拼寫規則影響產生的。通過間接的人與日常領域的物體的對比來評價人的智力特點:ðóáàõà–ïàðåíü(ðàçã.)公開,直接,間接的對人的稱呼,爽快人(íàøãàðìîíèñò-âåñåëü÷àê–ðóáàõà-ïàðåíü)[ÐÑÑØ,ñ.97];ðóáàõà–一種開衫式衣服,穿在上半身,或者作為打底衫(ìóæñêàÿ)èëèêàêíèæíååáåëüå[ÒÑÐßÎØ,ñ.685]。事物形象被理解為可以敞開的衣物。«îòêðûòûé»的含義被重新定義:開朗,樂于交際的。通過間接的人與科學領域的物體的對比來評價人的智力特點:õîäÿ÷àÿýíöèêëîïåäèÿ(口,戲)指人知識淵博,能夠解釋一切問題(ýòîòîòëè÷íèê–õîäÿ÷àÿýíöèêëîïåäèÿ)[ÐÑÑØ,ñ.92];百科全書-涉及所有科目或者單個領域的詞典類科學參考出版物[ÒÑÐßÎØ,ñ.911]。事物形象被理解為科學參考工具書。此處使用“百科全書”引申意義:無所不知的。通過間接的人與空間要素的對比來評價人的業務能力:ïóñòîåìåñòî(ðàçã.)指人無足輕重,人微言輕(不是領導,而是虛位)[ÐÑÑØ,ñ.137];ìåñòî–表示被某人或某物占據的空間,或者發生著某事,有某物存在或者可以安置某物[ÒÑÐßÎØ,ñ.352];
上述對人物評價性成語性單位的分析顯示,數量最多的表達是現實的人的稱名,以及宗教,神話,童話,科幻和類人生物的稱名的成語。俄羅斯文化充分地體現在評價人的成語性單位中,其中包括30個帶有肯定評價的單位,以及71個含有否定評價意義的成語性單位。在確定民族文化伴隨意義的含義時,我們確信,成語在其使用過程中能夠再現民族心智的典型特征。語言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分為體現人的智力和精神品質的人物稱名,以及本身就是評價和呼語的稱名。通常表示對人的肯定評價的詞匯包括:äóøà,êëàäåçü,ðóáàõà,表示對人的否定評價的詞匯有:äóðà,ãîðå,âîëê,ãîëûéêîðîëü等等。
作者:陳春紅 單位: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同病相憐,漢語成語,拼音是tóng bìng xiānglián,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于人。這對同病相憐的朋友,總是甘苦與共,感情十分深厚。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成語同病相憐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一、同病相憐成語解析憐:憐憫,同情。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子不聞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二、同病相憐成語近義詞同舟共濟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大家坐一條船過河。比喻在艱險的處境中團結互助,共同戰勝困難。《淮南子·兵略訓》:“同舟而濟于江,卒遇**,百族之子,捷捽招杼船,若左右手,不以相德,其憂同也。”濟:渡河。
惺惺相惜 [ xīng xīng xiāng xī ]
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愛護、同情、支持。
患難與共 [ huàn nàn yǔ gòng ]
同心協力,共同承擔危險和困難。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而臣敢陳聞于陛下者,誠與國分形同氣,憂患共之者也。”
三、同病相憐成語造句1、由于家境相似,他倆對對方的遭遇同病相憐。
2、他有魅力,有風度,而且我們兩個人同病相憐,都有積習成癖的口吃病。
3、你們不要光是同病相憐,更要互相鼓勵,才能早日走出困境。
4、你我都是孤兒,無依無靠,同病相憐。
5、老王和老張同病相憐,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
6、這對同病相憐的朋友,總是甘苦與共,感情十分深厚。
7、你我都是孤兒,同病相憐,要自尊自愛。
8、他們兩個都被失業所苦,彼此同病相憐,經常互吐苦水。
9、他們真是一對同病相憐的苦難街友,同樣受過高等教育,卻都失業飽受飢寒之苦。
10、他們兩個同時名落孫山,只好同病相憐,彼此安慰將來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11、在醫院里,同室的病人大有同病相憐的感嘆,不但彼此互相幫助,話語上也能體貼入微。
12、你我都是學生,作業負擔又重,真是同病相憐的人。
13、他們兩個都是孤兒,從小同病相憐,親如手足。
14、那是一對同病相憐的好姐妹。
15、他們從小一起在育幼院長大,因此彼此總是同病相憐,互相扶持。
16、哪個躺在床上的病人,會愿意他的家人來同病相憐?梁遇春
17、當他們開始學習繪畫,總把花瓣畫成棕色,將湖水畫成紫色時,我們感到與他們同病相憐。
18、他們一樣父母早亡,如今同在一家公司服務,當然很容易同病相憐,彼此結為好友。
19、我對他的遭遇,不只是普普通通的同情,還有一種深切的同病相憐的感觸。
20、或許是因為同病相憐的關系,我們兩個人很投合。
21、這里也有一位跟何興蓮同齡且同病相憐的老太太,她叫曹翠芬。
天倫之樂,漢語成語,拼音是tiān lún zhīlè,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指老一輩和小一輩有血緣親屬關系之間的家庭樂趣,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成語天倫之樂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一、天倫之樂成語解析天倫:舊指父子、兄弟等親屬關系。泛指家庭的樂趣。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二、天倫之樂成語近義詞和睦相處 [ hé mù xiāng chǔ ]
彼此融洽的相處。
天倫敘樂 [ tiān lún xù lè ]
敘天倫之樂,父子、兄弟的快樂。
三、天倫之樂成語造句1、夫妻本是同林鳥,大禍臨頭別想逃。
惟有妻廉夫禍少,天倫之樂永逍遙。
2、王伯伯退休后,在家中享受著天倫之樂。
3、個人在外真的不容易。
失去了和親人相聚的天倫之樂。
4、當下與你盡情享受著天倫之樂。
5、除夕之夜,全家人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
6、喜歡和爺爺一起打拳那段!天倫之樂啊!
7、燭光晚宴之后兒孫相伴,享受天倫之樂。
8、父親每年必從新加坡回來一次,和我們共享天倫之樂。
9、好好的享受天倫之樂吧,這樣的日子多難得啊。
10、只要走進他們的新居,就會感到,這是一個舒適的休憩所處,更是歡敘天倫之樂的家園。
11、重視家庭生活的徐中雄,自參選以來,每天早出晚歸,已經很久沒有時間享受天倫之樂了。
12、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
13、退休后您就在家享享天倫之樂吧。
14、外享街衢巷舞的萬壽慶典,內享五代同堂的天倫之樂。
15、三龍忙著享天倫之樂,勝公子此時方有余暇,打量一下身處的環境。
16、家里該是多么和睦融洽,母慈子孝,一派天倫之樂。
17、我很幸福,因為我能和我母親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18、他心滿意足的坐在有些硬邦邦的沙發上,重溫著這久違的天倫之樂。
19、能和自己的小輩不傷風雅的吵吵嘴又何嘗不是一種天倫之樂。
20、家里和睦融洽,母慈子孝,一派天倫之樂。
21、這對母子,終于化解了一切悲愁怨苦,享受天倫之樂。
22、他還沒來得及好好地享受那天倫之樂,不想帶著遺憾離開,更不想讓疼愛的孫子步入后塵。
23、我一直都沒有時間陪伴你們,幾乎都沒有讓你們享受過天倫之樂的幸福。
24、年過半百,本應退居二線,盡情享受天倫之樂,而他,依然同年輕民警一樣,辦案加班、出差取證、捉拿逃犯。
25、這一點點平常的天倫之樂,他整整缺失了后半生。
26、他很享受父母一起吃飯的天倫之樂。
27、一家四口人共聚在一處,其樂無窮,共享了一段天倫之樂時光。
28、滿目春色的旁邊,一首娟秀的小詩表現出喜迎春回大地,福壽齊天享天倫之樂的美好生活。
29、他在最后的時光中也算是好好的享受了一下天倫之樂。
描寫桃花美麗成語
凡桃俗李 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逃之夭夭 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艷麗。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詼諧的說法。
桃紅柳綠 桃花嫣紅,柳枝碧綠。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鮮艷的春景。
桃羞杏讓 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讓。形容女子比花還要艷麗動人。
桃腮柳眼 形容初開的桃花和新綠的柳葉嫵媚多姿。
李白桃紅 桃花紅,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濃桃艷李 桃花濃麗,李花鮮艷。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煥發。
桃花人面 事本唐孟棨《本事詩》。崔護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訪,物在人去,慨嘆不已,題一絕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東風。”后遂用“桃花人面”形容女子貌美。亦借指意中人。
桃李爭妍 桃花李花競相開放。形容春光艷麗。
夭桃襛李 亦作“夭桃秾李”。①《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兩詩以桃李之花興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襛李”為贊頌新人年少俊美之辭。②茂盛艷麗的桃花、李花。
描寫桃花詩句
1、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3、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王冕《白梅》
4、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辛棄疾《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5、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張旭《桃花溪》
6、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7、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維《田園樂七首·其三》
8、玄都觀里桃千樹,花落水空流。——元好問《人月圓·玄都觀里桃千樹》
9、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黃庭堅《清明》
10、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喜笑東風。——曹雪芹《詠紅梅花得“紅”字》
11、碧桃天上栽和露。——秦觀《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12、桃源望斷無尋處。——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13、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
14、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李煜《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15、為君沉醉又何妨。——秦觀《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16、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李賀《將進酒》
17、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張九齡《感遇·江南有丹橘》
18、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王昌齡
19、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納蘭性德《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
中秋節猜燈謎是非常有意思的活動,幾個小伙伴一起就可以玩得很開,那么你知道哪些燈謎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2021中秋節燈謎及答案簡單小學,歡迎大家來閱讀。
中秋節燈謎及答案11.老馬奮蹄馳千里,大鵬展翅騰九霄(上下聯各打一名人)
答案:馬致遠張天翼
2.你共人女邊著子,怎知我門里添心(上下聯各打一字)
答案:好悶
3.曾有傲骨隨人轉,猶有童心只自忙(打一玩具)
答案:不倒翁
4.口中含玉確如玉,臺下有心實無心(上下聯各打一字)
答案:國怠
5.新婚度蜜月,中秋游異邦(打一四字成語)
答案:喜出望外
6.留取丹心照汗青(打四字稱謂)
答案:名譽會長
7.十五的月亮(打成語一)
答案:正大光明
8.華夏共賞中秋月(打旅游用語一)
答案:集體觀光
9.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打山西地名一)
答案:大同
10.中秋佳節大團圓(打電影名一)
答案:喜相逢
11.佳節團圓笑哈哈(打花名一)
答案:合歡
12.中秋賞菊(打成語一)
答案:花好月圓
13.中秋月餅(打電腦名詞一)
答案:軟盤
14.明月照我把家還(打流行歌曲一)
答案:月亮走我也走
15.中秋佳節結良緣(打我國城市名一)
答案:重慶
16.月兒圓圓喜開鐮(打成語一)
答案:豐收在望
17.十五月亮照海灘(打成語一)
答案:一盤散沙
18.望星空(打成語一)
答案:高瞻遠矚
19.中秋旅游度蜜月(打成語一)
答案:喜出望外
20.一輪明月照窗前(打禮貌用語一)
答案:光臨舍下
21.舉杯邀明月(打禮貌用語一)
答案:請光臨
22.抬頭望明月(打外國首都名一)
答案:仰光
23.皓月當空(打廣東市名一)
答案:高明
24.月光普照(打五字俗語一)
答案:大白于天下
25.吳剛捧出桂花酒(打歌曲名一)
答案:迎賓曲
26.中秋賞月晚會(氣象用語一)
答案:明天夜里多云
27.中秋歸來(打一詞牌名)
答案:八歸
28.一輪明月掛中天(打一四字股市術語)
答案:日漲盈虧
29.清風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語
答案:明月清風
30.中秋度蜜月(打一成語)
答案:花好月圓
31.華夏共賞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語)
答案:觀光
32.寂寞嫦娥舒廣袖(打一舞蹈術語)
答案:單人舞
33.舉杯邀明月(打一禮貌用語)
答案:賞光
34.明月照我還(打一明代人名)
答案:歸有光
35.中秋菊開(打一成語)
答案:花好月圓
36.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答案:月季
37.白蛇過江頭頂一輪紅日,青龍掛壁身披萬點金星(上下聯各打一常用物件)
答案:油燈秤
38.魯肅遣子問路,陽明笑啟東窗(上下聯各打一四字詞語)
答案:敬請指導歡迎光臨
39.日落香殘,免去凡心一點,爐熄火盡,務把意馬牢栓(上下聯各打一字)
答案:禿驢
40.明月一鉤云腳下,殘花兩瓣馬蹄前(打一字)
答案:熊
41.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歷史名詞)
答案:八一五光復
42.中秋過后又重陽(打一鄭板橋詩句)
答案:一節復一節
43.中秋別后重團圓(打一影片名)
答案:第二次握手
44.中秋月餅(打一電腦名詞)
答案:軟盤
45.舉頭望明月(打一中藥名)
答案:當歸
46.中秋清輝照百家(三字新詞)
答案:愛民月
47.月到中秋(數字)
答案:0
48.中秋之夜開香檳(三字民俗)
答案:團圓酒
49.年年月月講勤儉,戶戶家家蓋新房(上下聯各打一京劇名)
答案:千秋節嘉興
50.秉公不偏三尺律,鑿壁可偷一線光(上下聯各打一三國人名)
答案:法正孔明
中秋節燈謎及答案21.中秋的明月怎樣才能出現在手中呢?
答案: 掬一捧水
2.中秋夜再次握手(打一電影)
答案:第二次握手
3.中秋的月亮(打一IT術語)
答案:軟盤
4.中秋大家一起看月亮(打一旅游術語)
答案:觀光
5.嫦娥的漂亮衣服(打一服裝術語)
答案:水袖
6.十五的月亮(打成語一)
答案:正大光明
7.華夏共賞中秋月(打旅游用語一)
答案:集體觀光
8.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打山西地名一)
答案:大同
9.中秋賞菊(打成語一)
答案:花好月圓
10.中秋月餅(打電腦名詞一)
答案:軟盤
11.明月照我把家還(打流行歌曲一)
答案:月亮走我也走
12.中秋佳節結良緣(打我國城市名一)
答案:重慶
13.月兒圓圓喜開鐮(打成語一)
答案:豐收在望
14.中秋月餅(打一電腦名詞)
答案:軟盤
15.中秋別后重團圓(打一影片名)
答案:第二次握手
16.中秋望月(打一《紅樓夢》詩名)
答案:賈語村的,《對月寓懷》: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17.中秋過后又重陽(打一鄭板橋詩句)
答案:一節復一節
18.春末夏初(打一字)。
旦
19.冬初秋末(打一字)。
八
20.包頭界首(打一字)。
甸
21.古文觀止(打一字)。
故
22.爭先恐后(打一字)。
急
23.勞動節、國慶節
(打一成語) 謎底:一五一十
24.不弄明白不罷休
(打一昆蟲) 謎底:知了
25.鐵拐李求見
(打一四字足球術語) 謎底:臨門一腳
26.男人沒煩惱
(打一食品商標) 謎底:喜之郎
27.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
(打一成語) 謎底:成-人之美
28.有色人種受歧視
(打一成語) 謎底:不白之冤
29.中秋菊盛開
(打一成語) 謎底:花好月圓
30.明月幾時有
(打一電腦名詞) 謎底:CD光盤
31.十五的月亮
(打一成語) 謎底:光明正大
32.太陽西邊下,月亮東邊掛
(打一漢字) 謎底:明
33.月亮底下看影子
(打一成語) 謎底:自高自大
34.三十六計皆用盡
(打一成語) 謎底:無計可施
35.喜獲雙胞胎
(打一成語) 謎底:一舉兩得
36.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打一成語) 謎底:萬無一失
37.一路平安
(打一中國地名) 謎底:旅順
38.重男輕女
(打一中國地名) 謎底:貴陽
39.風平浪靜(打一中國地名)
謎底:寧波
40.高度危險
(打一深圳地名) 謎底:蛇口
41.看望同窗
(打一歌星名字) 謎底:張學友
42.最長的一天
(打一成語) 謎底: 度日如年
中秋節燈謎及答案3謎題:中秋鼓勵消費(打成語一)
謎底:月下花前
小貼士:月下花“錢”。
謎題:元宵、中元、中秋節。(打一消費名詞)
謎底:3.15(消費者權益日)
小貼士:“三”個節日都是月“十五”。
謎題: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圓,甜甜蜜蜜。(打一食品名)
謎底:月餅
謎題:木蘭迷戀中秋夜(打一成語)
謎底:花好月圓
謎題:云蓋中秋月,雨淋元宵燈。(打一成語)
謎底:下落不明
小貼士:“云蓋中秋月,雨淋元宵燈。”這句諺語說的是如果在中秋之夜,月亮被云層蓋住,那么來年元宵前后,必定春雨連綿,元宵燈都要被淋濕了。謎底中的“下落”指的是“飄落的雨”,“元宵燈”被雨淋濕了自然“不明”。
謎題:春風吹來白花開,中秋過后葫蘆來。外穿黃衫藏黑豆,潤肺涼心好藥材。(打一水果)
謎底:梨
謎面:清風拂面中秋夜(打一成語)
謎底:發揚光大
小貼士:“發”別指“頭發”,“清風拂面”帶動“發飄揚”;“光大”暗示中秋夜色。
謎面:中秋夜半壟上見(打一成語)
謎底:望子成龍
小貼士:每月農歷十五日,稱“望”日;“夜半”扣“子”時;“壟”字上部分是“龍”。
謎面:中秋菊盛開(打一成語)
謎底:花好月圓
同學們,故鄉是一首永遠唱不完的歌,從古到今,有無數人歌頌過自己的故鄉,抒寫過自己的思鄉之情,看看下面這些材料我們能不能在寫作時加以借鑒和引用:
1.詩句園林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渡漢江》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維《雜詩三首》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2.成語薈萃
歸心似箭 望穿秋水 望眼欲穿
魂牽夢縈 朝思暮想
日思夜想 夢囈鄉語 臥不覺醒
莼鱸之思
試看近年來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卷關于成語的試題情況:
(附圖{圖})
由上表可以知道,高考語文試題中成語的數量逐年增加,比分逐年提高。測試內容,除了成語的字形、字音、含義以外,還涉及到成語的結構方式、成語的出典和成語的辨析運用等方面。由此可見,成語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決不能等閑視之。
筆者近幾年來,在教學實踐中,對成語進行了一些規律性的歸納,以指導學生掌握、辨析成語的音、形、義,提高成語的運用能力。
一、揭示成語的豐富內涵
有些成語,有較強的思想性和哲理性,通過揭示成語的豐富內涵,可以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成語“鞠躬盡瘁”,出自蜀漢諸葛亮的《后出師表》,可教育學生為革命為人民竭盡全力,奮斗終生。“先憂后樂”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可教育學生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學而不厭”出自《論語·述而》,可教育學生虛心好學,永不自滿。
出自《孔子家語》的“載舟覆舟”,說明人民力量的偉大,取得民心的重要。出自《淮南子》的“塞翁失馬”,說明了壞事與好事互相轉化的道理。出自《呂氏春秋》的“物及必反”,說明事物發展到頂點,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通過這些成語的學習,可以啟發學生樹立辯證觀點。
二、辨析成語的形、音、義
形、音、義三者之間,義是首要的。掌握了義,音、形也就容易解決了。成語“再接再厲”,原指公雞相斗,每次接戰前都要磨快它的嘴。明白了“厲”同“礪”,磨快的意思,就不會再寫成“再接再勵”了。“汗流浹背”形容出汗很多,濕透了背上的衣服。明白了“浹”是濕透的意思,就不會把成語寫成“汗流夾背”了。“走投無路”中的“投”,是投奔的意思,不能寫作“頭”;“裝腔作勢”中的“勢”,是姿勢的意思,不能寫作“死”;“旁征博引”中的“征”,是尋求的意思,不能寫作“證”。89年高考試卷中的“明察秋亳”,91年試卷中的“淋漓盡至”,92年試卷中的“貌和神離”、“迫不急待”,93年試卷中的“直接了當”、“名列前矛”、“好高鶩遠”,94年試卷中的“不徑而走”、“神采弈弈”、“妄費心機”、“磬竹難書”、“蜂涌而上”等,如果掌握了這些成語的確切含義,那么就會明白這些加點字都是錯別字了。
如何辨析成語中的形、音、義呢?
首先,要防止望文生義。在四字成語中,每個字都是意義單位,但它們之間決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一個整體,它的意義是概括的,因此不能單單按字面理解。如“高屋建瓴”中的“建”,是倒水、撥水的意思。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將瓶水從高屋脊上向下傾倒,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的形勢。“不刊之論”中的“刊”,削除的意思。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差強人意”原意是說還算能振奮人心,現多指尚能使人滿意。“差”是“尚”、“略”的意思;“強”是“振奮”的意思。如果望文生義,把“建”理解為“建立”,把“刊”理解為“刊登”,把“差”理解為“不好”,“強”理解為“勉強”,那跟成語的原意就背道而馳了。
其次,要細細辨別同形異義詞。有些詞,在不同的成語中有不同的含義。“毫厘不爽”中的“爽”是“差錯、失誤”的意思,而“爽心悅目”中的“爽”是“舒服、輕松”的意思。“投筆從戎”中的“投”是擲的意思,而“情投意合”中的“投”是迎合的意思。“五體投地”中的“體”是身體的一部分的意思,而“身體力行”中的“體”是體驗的意思。
三、剖析成語的語法結構
成語是一種固定詞組,分析掌握成語的語法結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成語的含義,掌握成語的造句功能,準確靈活地運用成語。成語的語法結構與詞組是相同的。它的結構方式,大致上有以下幾種:
并列關系:高瞻遠矚、層巒疊嶂、云蒸霞蔚、分門別類、博大精深。
偏正關系:中流砥柱、揭竿而起、默默無聞、得意忘形、痛不欲生。
主謂關系:言者無罪、短兵相接、鞭長莫及、胸有成竹、鵬程萬里。
動賓關系:置之度外、包羅萬象、粉飾太平、混淆黑白、嶄露頭角。
連動關系:拍案叫絕、負荊請罪、刻舟求劍、量體裁衣、飲水思源。
兼語關系:請君入甕、調虎離山、引人入勝、耐人尋味、化險為夷。
值得注意的是,并列關系、偏正關系又分別有幾種情況。
在并列關系中,“多快好省”四字都是并列的,“隱惡揚善”是動賓+動賓,“殘羹冷灸”是偏正+偏正,“家破人亡”是主謂+主謂。
在偏正關系中,“彌天大謊”是定語式,“慷慨陳詞”是狀語式,“巧奪天工”是補充式。
四、賞析成語的文言特色
絕大多數成語是從古代演變而來的,因而保留了許多文言特色。
有的成語保持了文言中實詞活用的特點,如:名詞活用作動詞的“一鼓作氣”、“衣冠禽獸”,名詞作使動用法的“汗牛充棟”、“禍國殃民”,名詞作意動用法的“草菅人命”、“幕天席地”,名詞作狀語的“天長地久”、“草行露宿”;動詞作使動用法的“閉花羞月”、“生死肉骨”,動詞作意動用法的“是古非今”;形容詞活用作名詞的“揚長避短”、“拈輕怕重”,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的“厚此薄彼”,形容詞作使動用法的“豐衣足食”、“光宗耀祖”,形容詞作意動用法的“不遠萬里”、“不恥下問”等。
有的成語還具有文言句式的特點,如:賓語前置句式的“時不我待”、“何去何從”、“唯我獨尊”、“馬首是瞻”、“唯利是圖”,狀語后置句式的“持之以恒”、“重于泰山”、“相濡以沫”、“相敬如賓”、“運籌帷幄”等。
五、品味成語的修辭手法
不少成語運用了修辭手法,使得成語不僅簡潔,而且生動形象。
“懷瑾握瑜”、“望穿秋水”、“銅墻鐵壁”運用了比喻,“青梅竹馬”、“布衣之交”、“蓬篳生輝”運用了借代,“餓莩遍野”、“鋪天蓋地”、“囊括四海”、“怒發沖冠”運用了夸張,“滿招損,謙受益”、“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運用了對比,“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運用了對偶,“既有今日,何必當初”、“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可忍,孰不可忍”運用了反問。
有的成語還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雷聲大,雨點小”就同時運用了比喻、對比和對偶的修辭手法。
六、探究成語的出典
有不少成語,來源于神話、寓言、歷史故事和古代詩文。通過探究成語的出典,可以使學生了解這些神話、寓言、歷史故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豐富文史知識,擴大眼界,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夸父追日”來源于《山海經》上記載的古代神話,“狐假虎威”和“揠苗助長”分別來源于《戰國策》和《孟子》所記載的寓言,“睨柱吞贏”和“圖窮匕見”分別出于《史記》、《戰國策》所載的關于藺相如和荊軻的故事,“世外桃源”和“海闊天空”分別出于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和唐僧玄覽的詩。
七、指導成語的運用
學習成語在于運用。指導學生用成語造句,或把幾個相關的成語連綴成文,或把成語用于習作之中,或以成語命題作文,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成語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聯想能力,而且也可以極大地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加文章的生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