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03:0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思念家鄉的故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節選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二)越王句踐①反國,乃苦身焦思②,置膽③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稽之恥邪?”
(節選自《史記》)
注:①句踐:即勾踐。春秋時越國國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吳王夫差大敗于會稽,被俘,釋放回國后,臥薪嘗膽,發憤圖強,于公元前473年滅掉吳國。②焦思:焦慮思考。③膽:即膽囊,膽汁極苦。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作:
(2)人恒過然后能改 恒: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點詞。(2分)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3.孟子認為,一個國家要想避免“亡”的命運,必須具備哪些條件?(2分)
4.勾踐滅吳的故事,印證了孟子的哪些說法?現在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說法是否還有現實意義?請簡要談談你的認識。(4分)
二、閱讀下面的詩,完成5-6題。(共4分)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5.詩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發了怎樣的感情?(2分)
6.“小橋流水人家”一句描寫出溫馨恬靜的景象,聯系全詩,談談作者為什么這樣寫。(2分)
【典型錯誤】
1. 錯例一:(1)作為(2)永久
錯例二:(1)奮起(2)恒心
2. 錯例一:所以上天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苦他的心志,勞他的筋骨。
錯例二:所以將要從天上掉下一個重大使命給這個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筋骨勞累。
3. 錯例一:①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②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錯例二:①有法家拂士 ②有敵國外患
4. 錯例一:“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因為現在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所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說法已無現實意義。
錯例二:“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北M管現在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但“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說法仍有現實意義。
5. 錯例一:“小橋流水人家”抒發了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錯例二:“斷腸人在天涯”抒發了詩人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6. 錯例一:為全詩營造了一個溫馨恬靜的氣氛。
錯例二:為了抒發游子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錯答探因】
1. 錯例一和錯例二對“作”的解釋不夠準確,解釋“恒”的意思時,不能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作出正確的理解。
2. 錯例一對“苦”和“勞”的解釋不夠確切。錯例二錯誤地理解了“降”的意思。
3. 錯例一列舉的兩個條件與一個國家要避免“亡”的命運沒有直接關系。錯例二列舉的兩個條件不夠具體。
4. 勾踐滅吳的故事印證了孟子說法不只一種,而錯例一和錯例二只舉出了一種說法,不夠全面。錯例一和錯例二對“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認識觀點明確,但沒有說明理由。
5. “小橋流水人家”是寫景,景中含情,但不是直接抒情,因此錯例一是錯的?!皵嗄c人在天涯”抒發的是詩中游子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而不是詩人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所以錯例二也是錯的。
6. 錯例一錯把間接抒情當作直接抒情,“小橋流水人家”是融情于景,是間接抒情,不是直接抒情。錯例二錯把游子當作詩人,所以也是錯的。
【應對策略】
1. 語段(一)選自教材,兩個加點的詞在教材中都有注釋,只要熟悉教材,不難作出正確解釋。
參考答案:(1)奮起,指有所作為 (1分) (2)經常(1分)(共2分)
2. 解答此題關鍵是要對“苦”和“勞”作出正確解釋,“苦”就是“使……痛苦”,“勞”就是“使……勞累”。
參考答案: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筋骨勞累 (寫出句子大意 1分,“苦”字解釋正確1分。共2分)
3.在節選的文段中孟子并沒有直接說明一個國家要避免“亡”的命運必須具備哪些條件,但是,孟子在文段中指出了一個國家之所以滅亡的原因,即“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據此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國家要想避免“亡”的命運,一是要內有法家拂士,一是要外有敵國外患??磥砻献邮情g接告訴了我們,一個國家要避免“亡”的命運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內有法家拂士,(2)外有敵國外患。
參考答案:(1)內有法家拂士(2)外有敵國外患 (一點1分。共2分)
4. 文段(二)之于文段(一)猶如材料之于觀點。文段(二)選自課外,參照文段下面的注釋,不難理解文段大意。理解了文段大意,對照文段(一),就會發現,文段(二)勾踐滅吳的故事印證了文段(一)中的兩句話,一句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一句是“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認識,只要答出是否具有現實意義,觀點明確,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答案:
勾踐滅吳的故事印證了以下說法:
(1)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用自己的話解說也可)(一點1分。共2分)
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認識:
示例一:近年來,同志在闡述黨風廉政建設問題時,多次引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警示全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句古訓,是對滄桑人生富有哲理的深刻認識,是對歷朝歷代興盛衰敗的經驗總結。古為今用,引為借鑒,又是對全黨語重心長的諄諄告誡,是對某些昏昏欲醉的人的一記警鐘。它對于增強全黨特別是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的憂患意識,抵御各種腐蝕和誘惑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示例二: 牢記古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當前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我們處在極為復雜的國際環境中,西方敵對勢力一刻也沒有放松“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如果我們喪失警惕,追求安逸、貪圖享受、驕傲自滿、昏昏欲睡,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走到反面。走向毀滅的、、、等,就是這方面活生生的典型。(答出是否有現實意義,觀點明確,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
5. 解答此題,關鍵是要正確理解此詩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的寫法?!短靸羯?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句法很別致,前三句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使整個畫面頗像一幅筆法瀟灑的水墨畫,十分耐人尋味。看到這樣的景物,詩中的主人公――一個流落異鄉的游子,怎能不涌起滿腔鄉愁?更何況此刻他是獨自牽著一匹因長途跋涉而累瘦了的馬,步履艱難地行走在這西風勁吹的古道上呢!又是一年將盡,何日是歸期?可見,前三句是寫景,末一句是抒情,抒發了孤苦寂寞,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斷腸人在天涯 (1分)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鄉親人 (意思對即可。1分)(共2分)
6.本題著重考查學生對詩歌表達技巧的初步鑒賞。這首詩用寓情于景的寫法具體而又生動地表現了一個長期流落異鄉人的悲哀。根據這種寫法,我們就能分析得出結論。答案中要有以下幾個關鍵詞:“以樂景寫哀情 ”“對比”“孤苦凄涼”“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參考答案:以樂景寫哀情,通過對比,襯托出游子的孤獨凄涼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答出“以樂景寫哀情”或“對比”或“襯托”1分,答出“孤獨凄涼”或“對家鄉親人的思念”1分。共2分)
【備考寶典】
本卷古詩文閱讀主要考查對文言詞句的理解及對選文內容的領悟。從閱卷情況看,此題失分,主要還是在對選文內容的領悟上出了問題。
從今年各省市課改區語文試卷看,古詩文閱讀的考查明年仍以課內為主,并向課外延伸。題型以客觀題居多,兼有主觀題??疾閮热菀詫ξ难栽~句的理解、對選文內容的領悟和課內古詩的初步鑒賞為主。在所有考點中能夠短時間內提分的首選是古詩文,因此,備戰中考,古詩文閱讀不可小覷。關于古詩文閱讀的復習和備考,以下幾點提醒同學們注意:
1. 對課標和教材要求背誦的篇目,不但要能熟讀成誦,而且還要能理解、會運用。
分析:
1、《東山》以周公東征為歷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戰士的視角,敘述東征后歸家前的復雜真致的內心感受,來發出對戰爭的思考和人民的同情。
2、詩的開篇,以開門見山,直賦其事的手法,簡單直接地表明故事的背景和緣由。在敘事之中,插入景物描寫,這是這首詩的一個創舉。這種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為后世文人發揚光大。零雨其蒙,既點出了當時的天氣,屬于細節描寫,使人更能如臨其境,感受故事,又為全詩定下一個凄美感人的基調。制彼衣裳,勿士行枚,通過這樣一個細節描寫,戰士喜形于色、盼望早日和平的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同時以行枚這樣典型的行為,代指軍旅生活,是用了一種借代的寫作手法。
《東山》出自《詩經·國風·豳風》,為先秦時代豳地民歌,本詩相傳是反映周公東征歸來的作品,詩中表現了戰士在歸途思念家鄉和勝利返歸的喜悅心情。
(來源:文章屋網 )
環節一:幼兒們此前已學過幾首通俗淺顯的古詩,在此基礎上,本節課孩子們背誦著本單元的《靜夜思》入場。教師談話引入,復習上次活動的內容,引出本次活動。
師:剛剛我們背誦的這首古詩,是誰寫的呀?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幼1:表達了詩人李白很想念他的家人和家鄉。
幼2:詩人想回家,夜里睡不著了……
……
師:小朋友們說得都很好!我想問你們,爸爸媽媽如果出差了,你會想念他們嗎?
幼(齊):想!
師:爸爸媽媽暫時不在身邊的時候,我們那么想念他們,該怎么辦?用什么樣的方式和爸爸媽媽聯系呢?
幼3:打電話……
幼4:發短信,用微博、視頻……
師:小朋友說的都是我們現代的聯系方式,爸爸媽媽出差,去了離我們好遠好遠的地方,我們能用很多種聯系方式,快速地聯系到他們,對嗎?上節課我們了解到,生活在古代的人們,會用哪些方式進行聯系呢?
幼:烽火送消息,飛鴿傳書,騎馬送信……
(師、幼一起看圖片、互動,回顧上一節課學習的關于通訊工具發展演變的過程,不同時期人們的聯系方式及其通訊特點。)
師:古時候交通很不發達,通訊也很不便利,人們想聯系的時候很困難,不像我們現在,幾分鐘就可以做到。所以一些常年在外的人會更加想念親人。今天,我們看看另一位在外地工作的古代詩人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故事。
環節二:觀察古詩配畫,想象畫面里的故事。
師:仔細觀察,看看畫面上都有誰?先看近處,是誰,在做什么?
幼:詩人。
師:詩人手里拿著什么呢?
幼:信,信封……
師:再看一下,詩人的表情是怎樣的?
幼:好像很傷心……
師:他為什么傷心?他看到的信是誰寫來的?
幼1:他很想念家人。
幼2:他很想回家看看他的家人。
幼3:他好像要流眼淚……
師:小朋友再看看那圖片,在遠處,你們看到了什么?
幼:看到一個人牽著一匹馬。
師:那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嗎?
幼:送信的!
師:古時候,人們把送信的人叫做驛差,就像我們今天的郵遞員。你覺得詩人手里拿的信是剛收到的,還是剛剛寫完的呢?
幼(齊):剛剛收到的。
師:為什么是剛剛收到的?
幼:因為那個騎馬的人轉身剛剛離開他的家。
師:哇,你們觀察得好仔細哦,還有沒有不同想法?
幼4:也有可能是他剛寫完信。
師:為什么你覺得是剛寫完信?他會給誰寫信?
幼5:他會寫給他的家人,因為他很想念家人。
師:有的小朋友說是剛收到,又有的小朋友說是剛寫完的,到底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就知道了。
環節三:配合故事視頻和背景音樂,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
師:明代詩人袁凱出門在外,常年在南京工作,他的家鄉離自己工作的地方很遠很遠。他思念家鄉親人,但是很不容易回家去,所以常常只能盼望有家中的書信到來。今天驛差送來一封家里的來信,他喜出望外,趕緊打開來看。呀!滿滿的幾頁紙都說了些什么呢?原來,每一行都沒有別的話,只說:你要早點回來,家里人想念你啊。讀著讀著,詩人情不自禁地流出兩行熱淚。
師:故事講完了,小朋友們說一說,家書是剛剛收到,還是剛剛寫完呢?
幼(齊):剛剛收到!
師:那詩人在哪里工作呢?
幼:南京。
師:南京離他家鄉有多遠?
幼:很遠很遠。
師:是啊,當時交通很不發達,可能好幾個月才能收到一封家里的來信,當他收到這封信的時候,心情會怎樣?
幼(多數):很高興……
幼(少數):很傷心,很難過……
師:是啊,袁凱收到家里的來信,又高興又傷心。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聽聽其中用了哪個詞語形容詩人的心情,看誰聽得認真?
(師、幼一起傾聽視頻故事《早點回家》)
師:誰能說一說,詩人用怎樣的心情等待家里的來信?
幼:盼望。
師:哇,你好棒哦!聽得好認真。對,故事中用了一個詞語是“盼望”,(出示詞語字卡:盼望。教師三遍帶讀詞語)誰能用“盼望”來說一句話?
幼:他盼望家里能寄給他一封信。
……
師:詩人盼望家書的到來,今天真的有驛差送來了一封家里的來信,他的心情怎樣?故事中用了一個什么詞語?
幼:喜出望外。
師:哇,你真厲害?。ǔ鍪驹~語字卡:喜出望外。教師三遍帶讀詞語)
師:滿滿的幾頁紙,每一行都沒有別的話,只對詩人說些什么呢?
幼(齊):早點回家。
師:家人為什么讓詩人早點回家呢?
幼:家人很想他。
師:他也很想念他的家人對不對?(出示詞語字卡:想念。教師三遍帶讀詞語)你們能用“想念”來說一句話嗎?可以說我們生活中的事,也可以是故事中的事。
幼6:詩人很想念他的家鄉。
幼7:詩人很想念他的家人。
幼8::我很想念我的媽媽。
幼9:我很想念我的外公。
師:大家用“想念”這個詞練習說話,說得很好!詩人袁凱接到家里的來信,看到滿滿幾頁紙上寫了很多話,但都是一個意思,就是讓他早點回家。家里的人想念他,他也很想念家人,這時他才會情不自禁地流下兩行熱淚,他多么盼著能早點回去看看他的家人啊!
環節四:情景活動:讀爸爸媽媽寫的信,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小朋友表演郵差送信、收信,老師發信)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誰給我們寫了信呀?
幼:想。
(幼兒拿到各自的信,感到很新奇)
師:現在,小朋友們都收到了一封信,請你們把信打開,看看是誰寫的,里面都說了些什么呢?(幼兒開始看信,情緒慢慢地有些激動了)
師:小朋友有些字不認識,可以到下面去找聽課的老師幫忙,好不好?
(在場的老師們將信的內容讀給幼兒聽,幼兒們一邊聽著一邊感動得流下眼淚,此刻,包括聽課的老師也為之動容。)
師:接下來,小朋友與大家分享自己手里的信,把爸爸媽媽寫給你的信讀給身邊的小伙伴聽。(幼兒互相讀信,情緒一直都很激動,教師幫助個別孩子將信完整地念出來。)
師:今天有一位家長來到這里,與大家分享她寫給孩子的信?,F在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郭君怡的媽媽來到我們中間!(孩子們鼓掌歡迎)
家長讀信:致我最親愛的寶貝君怡――
小君怡,時光流逝,轉眼間寶貝就要上小學了。回憶起你上幼兒園的第一天,媽媽擔心你,擔心寶貝在幼兒園會哭,會找媽媽?,F在你要上小學了,媽媽又開始了新的擔心,擔心寶貝不能適應小學的生活。但我相信我的寶貝是最棒的,一定可以很快適應小學的生活。寶貝,平時你會覺得媽媽太過嚴厲,覺得媽媽不再愛你。不是的,寶貝,媽媽一直都很愛你。媽媽對你嚴格是希望你能獲得更好的生活能力;媽媽對你嚴厲是希望你能堅強和獨立。媽媽不希望你有多大的成就、多好的學問,只希望你能幸福、平安、快樂地生活。媽媽會永遠保護你,愛你,陪著你度過每一個難關。外面的風雨再大,也會有媽媽的陪伴。寶貝,你永遠不會孤單,直到媽媽生命的最后一刻。最愛你的媽媽。(郭君怡上臺與媽媽擁抱,在場聽課的老師們無不為之感動。)
月亮公主是誰呀?你一定十分奇怪,誰用月亮這個名字呀?難道是選美小姐的代號?如果你這么想你就錯了!因為月亮公主就是天上那圓圓的月亮?。∧阋欢ㄊ欠制婀职?呵呵,她可是天堂上的可愛公主呀,接下來我來講一講她的故事吧:
月亮公主她本是玉皇大帝的三女兒,玉皇大帝十分疼愛她。可是大姐姐紅兒卻十分嫉妒她,常在玉皇大帝面前說三道四的玉皇大帝十分生氣把紅兒(嘿嘿O(∩_∩)O把大姐就叫紅兒吧)打入迷谷(迷谷就是望不到頭的云迷宮啦;-),這讓紅兒更加嫉妒了。紅兒在月亮公主的幫助下玉皇大帝終于原諒她了。紅兒假惺惺的對月亮公主說:“月亮妹妹呀~~,你是不是餓了呀~~~,姐姐給你煮飯吧”話說完臉一轉立刻露出了猙獰的面孔心想:我的月亮公主呀,你全身靈氣逼人,我就讓你法力盡失吧哈哈哈?。。 闭f著就把去功散的藥放進菜里??蓱z的月亮公主笑著吃完了飯之后,就得有些累就睡覺了。第二天起來以后就覺得自己沒有法力了。她有一些驚訝,月亮公主想:“我不能為一點小事麻煩父王。可是幾天下來她越來越虛弱,就對玉皇大帝說:父王我沒有法力了,已經不是仙女了,自然要告別仙界了,但是我太喜歡這個仙界了,我想在晚上為人類照明請父王答應”玉皇大帝含淚說:“好!我一定滿足你的愿望,我也知道是紅兒害了你,以后你叫月亮,紅兒叫太陽。紅兒白天照明你晚上照明好嗎?你沒有法力了就讓紅兒給你法力吧,好了就這樣安排吧散堂?!睆拇税滋焯?,晚上月亮就定了下來。每當晚上月亮便思念家鄉了,于是流下了眼淚這眼淚這是天上的星星。
從此,人們在晚上的時候,總是在討論月亮的故事。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又是一年中秋時,中秋節與端午節,清明節,元宵節,春節等一樣,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
說到中秋節,人們大概第一個先想到的是吃月餅,然后是賞月。農歷八月十五,就是中秋節這一天,每戶人家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月餅。這些月餅形狀各異,味道不同,有蓮蓉,鳳梨,蛋黃,豆沙,桂圓甚至鮑魚等等數種口味。這幾天,手機微博微信,電腦里,基本都在講“十五的月亮十五圓”。記得小時候,大人們常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但自2011年來,連續三年出現十五的月亮十五圓。這樣的機會聽說下次就要等到2021年以后才有了。而今晚最美的賞月時間是在晚上7點13分。
夜幕降臨,人們吃過中秋團圓飯后都陸續尋找最適合賞月的地方。而我選擇在自家的陽臺上。皓月當空,當我看到一輪明月呈現在遼闊的天空時,皎潔的月光灑落在自家房子邊上的河面,樹蔭。到處一片銀光色!把黑夜點亮了。是那么的純美,楚楚動人!我看到一顆明亮又大又圓的月亮,迫不及待拿手機拍攝下她的美麗。以往我們欣賞到的月亮從沒有這樣明亮這樣圓。望著遼闊的夜空那一輪明月,我想到了中國詩人從古至今描述月光的千百種詩句。古人會望月吟詩,而我只能欣賞到她的美!我在想:月亮里,有嫦娥嗎?大人們口中的種種傳說多么吸引我們。媽媽說要給我講個月光水的故事:傳說古時候嫦娥奔月的時候她舍不得民間而流下了一滴眼淚,這滴眼淚化成了月光水。
傳說人們在中秋時候家家戶戶喜歡在露天中邊吃團圓飯邊欣賞美月就是為了等這一滴月光水能滴在自己身上。如果誰被月光水滴到就會一生一帆風順,大富大貴。也有人說:在中秋這一天,站在月光下許個愿望,有一天就會實現。許許多多的傳說對我們來說都是一種美好的想象。
中秋節,這個喜慶團圓的日子,也有許多在外打工的人,海外游子,華僑。他們都沒辦法回家和家人團聚。最近我預習了的課文《梅花魂》里作者的外祖父就懷著一顆眷戀祖國的心,他時常會念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來抒發這種思念祖國思念家鄉的心情。有很多人沒有辦法過上佳節,也許他們只能望月寄托對親人的思念。我相信月亮一定能把相隔兩地的人的心連在一起。中秋佳節,我們傳承了中華美德,敬老愛幼,為的就是給家人稍去更多的陪伴與關愛。今天,每家每戶燈火通明,熱鬧的吃著團圓飯。坐在月光下吃著月餅欣賞皓月。過著快樂祥和的中秋佳節。
六年級:淡泊明志
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于一個很古老的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后羿的人,一天他無意中得到了一種人吃了以后能飛上天的藥。他將這藥交給他的妻子嫦娥保管,一天后羿出去了,留下妻子一個人在家,他的哥哥來到嫦娥 跟前逼她交出藥來,可嫦娥不肯,無奈之下一口氣吞下藥,只覺得自己輕飄飄的雙腳離開了地面,從窗戶飛出去了,就這樣一直飄到了月亮上面。后羿非常想念自己的妻子,每年的八月十五他都會做嫦娥愛吃的月餅,放在桌子上用心等待著嫦娥。就這樣年復一年八月十五這個特殊的日子被流傳下來了
雖說只是一個傳說,但同時也說明咱們的中秋節已經流傳很久了,
中秋是團聚的日子,是我們又能感受到家中那溫馨感覺的時刻。這一切都帶給我們太多太多的溫暖,我很慶幸我有父母的關愛。想起多少曾經在外流浪的人們啊,在這美好的團圓之夜也只能無可奈何地想念遠在家鄉的親人, 那是一種怎樣的傷心欲絕啊。也許只有他們才能感受到離別的滋味。而我可以在家里和父母享受著美好的時光,沒有傷心,只有溫馨。想起古人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心中也泛起了一種莫名的傷感,在不久的將來,我也許會奔赴 我夢想的地方,離開日日夜夜關愛、呵護我的父母,也許以后在賞月的同時,思念家鄉的人中也會多了我的存在吧。中秋節,我希望它會永遠寄托著我美好的祝愿!
中秋節是甜蜜蜜的,說甜蜜蜜是因為,可以享受可口的月餅,可以和家人們享受著美好的饋贈。中秋讓我更懂得親情的珍貴,讓我嘗到了故鄉的甜美及溫暖。深刻地了解明明知道在身邊卻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發現它的重要。在蕭瑟、冷清的中秋節點燃了一把溫暖的火,去了秋的涼意。
中秋團圓節,我心中那顆故鄉的圓月。
中秋節的周記(二)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中秋之夜,月亮顯得格外圓,也特別亮。家家戶戶都喜歡座在一起,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據說吃月餅像征著合家團圓,幾百年來我的家鄉一直有這一傳統風俗。
今天晚上,我們一家便早早聚集在陽臺上,一邊賞月,一邊吃著月餅。桌上的月餅各式各樣,有豆沙月餅、水果月餅、火肉月餅……還放著各種糖果。月亮漸漸地升上了中天,金色的圓月仿佛像一個大月餅,微風吹拂著我們的頭發,像媽媽的手在輕輕地撫摸著我的頭,這時勞動了一天的奶奶開始為我們講起了"吳剛劃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等許多神話故事。聽聽奶奶的故事,看看天上的圓月,我覺得自己也仿佛進入了角色。
天使人人愛
——《小天使海蒂》讀后感
今年暑假,我讀了《小天使海蒂》這本書。
故事中的海蒂是個沒有父母的孤兒,她心地善良、天真純樸,無論走到哪,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她就像一個天使,人見人愛。海蒂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爺爺家了,在海蒂來之前爺爺一個人住在山上,很少跟外邊的人來往,是就海蒂用自己可愛純真的心靈,改變了爺爺孤僻的性格,讓爺爺重新回到了山下的村子里,跟大家生活在了一起。在那里,海蒂還讓瞎眼的的貝塔奶奶找到了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后來,她的姨媽讓她去了一個貴族家里陪他們的女兒克拉拉讀書,克拉拉是個殘疾人,每天只能坐在輪椅上。在那里,海蒂和貴族小姐克拉拉很合得來,很快兩個人就成了形影相隨的知心朋友。海蒂把自己在山上的所見所聞講給克拉拉聽,克拉拉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講給海蒂聽,也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后來在海蒂的幫助下一點一點的嘗試走路,最終擺脫了輪椅,也擁有了健康。海蒂還讓失去女兒的醫生重拾快樂??死哪棠探虝5僮鲆路膭詈5僬J真學拼讀,還給海蒂讀故事,給予海蒂無微不至的關懷。但小海蒂的思念家鄉的心情一天比一天重,甚至還患上了夢游癥,最后,她們不得不把海蒂送回家。在眾人的幫助下,后來克拉拉和海蒂又在爺爺家再次相聚。
小海蒂是偉大的,她有一顆純真善良的童心,在任何時候都能找到快樂,而且把這份快樂分給別人。在生活中,小海蒂一刻也沒忘記幫助他人,她憑著自己的善良,純真的天性,融化掉了最為寒冷的堅冰,喚醒了溫暖的親情,她就像是一個天使,給周圍的人帶去了幸福,帶來了陽光。
海蒂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她教會了我在生活中要學會幫助別人,當同學有困難,我應該伸出援助之手,當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時,我也因該盡己所能的去幫助他。面對生活和現實中的挫折和磨難,我們還因該學會堅強樂觀的面對。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和海蒂一樣,做個快樂的天使,把幸福和快樂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小海蒂,你真偉大,我要向你學習!
羊口鎮寇家塢小學三年級一班 王昊平
輔導教師
于業華
關鍵詞:古詩 多媒體 生活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168-01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古詩閱讀作出了明確要求: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考察學生的記誦積累,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能列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都是意境比較優美,能陶冶人的情操的,教學時,要重點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的意境,領悟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本文主要結合筆者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從以下幾點談談新課標背景下古詩詞教學的點滴體會。
1 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
古詩詞文章一般都言簡意賅,短短幾十個字,卻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雖然在古詩下面對難理解的詞語標了注釋,學生借助工具書基本上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但對作者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一些描寫古代的文章,如《七律?》一文,學生對二萬五千里的艱難險阻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課前,我通過班級的白板播放了巧渡金沙江和強渡大渡河鐵索橋的驚險悲壯視頻,以及過草地,過皚皚白雪的覆蓋的雪山,讓學生目睹的艱難,體會越過岷山的喜悅心情。再如,教學《天凈沙?秋》一詞,前兩句詩描寫了“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六個圖景,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能利用多媒體,把這六個圖景一一展示給學生看,使抽象的詩句變成直觀的圖景,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2 聯系生活實際
小學教材里的古詩詞,有一部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泊船瓜洲》寫出了王安石遠在他鄉,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送孟浩然之廣陵》表達了詩人送別老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等。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詩人,聯系生活,體會一下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游子吟》一文,文章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與贊美,對于“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句詩,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學生根本沒穿過破衣服,更別說是縫縫補補的了,孩子們對偉大的母愛領悟成了一個難題,為此,我引導學生回想母親每天起早摸黑地照顧我們的生活,風雨無阻地帶我們上學,不管是寒冷的冬天,還是炎熱的夏天,甚至是下雨天,我們坐在教室里,母親為了不讓我們多等一分鐘,她們寧愿自己在學校門口等上十分鐘、半小時,甚至是一小時,任憑風吹雨打、太陽炙烤,她們無怨無悔,為我們默默地付出,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感激這偉大的母愛,為此,我建議同學們每天回去都幫父母分擔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每天至少完成一件,孩子們基本上做到了,我覺得這才是對這首詩真正的領悟。
3 改寫古詩
在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嘗試過讓學生仿寫或改寫課文中的優美語句,通過改寫,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句子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其實古詩也不例外,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在寫作方面已經有一定的基礎,對古詩也比較容易接受了,教師也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改寫古詩來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思維。如教學《泊船瓜洲》一詩后,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后充分發揮想象進行改寫,將古詩用自己的話改寫為一個小故事,講給大家聽聽,有學生寫道:55歲的北宋詩人王安石,應皇帝之招,赴京上任為官,晚上,他把船停靠在瓜洲的江邊,遠望家鄉南京鐘山,雖然瓜洲與京口僅一江之隔,而京口與鐘山也只隔著幾座山,借著皎潔的月光,思念家鄉,這次上任,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
4 吟誦古詩
孫洙在《唐詩三百首序》中寫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逼浔磉_的意思不是熟能生巧。在教學中,“讀”是學習古詩的必經之路,古詩不像現代文這么通俗易懂,學生普通對古詩有種與生俱來的排斥心理,如果讓學生自愿吟誦的話,那幾乎是不可能的,為此,教師可以利用晨讀時間,帶領學生一起誦讀古詩,熟讀成誦,感受古詩流露出來的深刻含義。
5 表演古詩
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或許每位教師都嘗試過,但大家未必嘗試過分角色表演古詩。表演是一門藝術,要想表演的好,首先要對“劇本”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把古詩的思想感情流露出來。如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時,我引導兩位平時關系十分密切的同學來表演李白和孟浩然,表演前要向學生交代清楚古詩的背景,引導學生將李白與孟浩然臨別前那依依惜別的情景表演出來,通過此次的分角色表演,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終身難忘。
6 即興作畫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睂W習古詩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讀和寫,把古詩背下來并默寫,其實學習古詩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為古詩作畫,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新課程提倡素質教育,古教學不能再局限于讀和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畫能力,為古詩來個即興作畫。如教學《四時田園雜興》一詩,描繪了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可以利用我們農村的優勢,引導孩子們想象大人們男耕女織,孩子們喜愛勞動,也在桑樹底下學著種瓜,這樣的一個生活場景,利用手中的畫筆,把這場景畫下來,學生在作畫中,加深了對詩句的理解,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古詩融合了知識、哲理、情感于一爐的傳統文化精華,教材中的古詩中,薈萃了我國歷代詩人的愛情、親情、友情以及寫景狀物、詠人抒情等。傳統的古詩教學比較重視學生對古詩文字的背誦,輕視對古詩思想感情的感悟,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要響應新課標的號召,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借助學校的有效資源,引導學生深入感悟,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關鍵詞:古詩詞 類別 鑒賞方法
詩詞鑒賞是高考必考題目,分值為8分。對于很多考生來說,這類題目很不容易把握,得分率很低。究其原因是很多學生缺乏鑒賞的技巧,讀不懂其中的意蘊,不能領悟作者的情感。
要讀懂古詩應遵循一定的規律。古典詩歌從題材和內容上可分為很多類型 ,我們可以借助類型知識來把握詩歌的題材,從而確定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果我們熟悉了詩歌的這些知識就如同拿著一把打開詩歌大門的鑰匙,會給鑒賞詩歌帶來很大的幫助。
1.詠物詩
自然界的萬物大到山川河岳,小到花草蟲魚都是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詩人往往借此表達情感,抒寫自己的志向。詠物詩一般有三個特點:①題目有“詠”字②意象主要有“柳”“竹”“松”“梅”等③手法多為托物言志、比喻、象征、擬人、對比。鑒賞這類詩歌應抓住所詠之物的特征,透過所詠之物把握詩人的情感,做到“不即不離”。
2.邊塞詩
以描寫邊塞風光及反映邊疆將士奮勇殺敵,誓死報國,思念家鄉等思想感情為基本內容。這類詩歌的主要意象有:邊塞、大漠、長城、樓蘭等。例如王昌齡的“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边@首詩的意象有:雪山、孤城、玉門關、樓蘭,找出這些意象再結合最后兩句話分析出該詩的思想感情為戍邊戰士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
3.送別詩
這類詩歌主要抒發離情別恨或用以激勵勸勉或坦陳心志的送告白。這類詩歌常用的意象有:柳、長短亭、南浦、灞橋等。且題目中有“送”、“贈”、“別”等字眼。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北磉_的是對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激勵和勸勉。
4.思鄉詩
封建社會為了生計,為了前途,為了理想抱負很多人不得不離開家鄉,這一去山高水闊不知何時才能回家,敏感的詩人身處他鄉無處不起故園情。這類詩歌的標志性特征是〔1〕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除夕念親,日暮思歸。〔2〕托物意象:明月、大雁、楊柳等。〔3〕因夢寄情:如,“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4〕觸景生情:如“何事因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5.懷古詩
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抒發詩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壯志難酬的感嘆,揭批統治者昏庸荒,以此借古諷今。懷古詩常用意象有“六朝”“金陵”“赤壁”“秦淮”等和歷史相關的名城、事件或人物。常用對比、借景抒情、渲染烘托等手法。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通過身臨古赤壁追憶周瑜抒發自己被貶有才無處施展的感慨。姜夔的《揚州慢》運用對比手法描寫揚州今昔不同的景色,表達昔盛今衰的感慨。
6. 山水田園詩
科長豪情壯志地介紹了佐賀縣的國際化發展藍圖。介紹了年內開辦佐賀縣駐沈陽代表處、駐香港代表處、設置上海代表平臺(辦公地點設在佐賀縣廳內,以出差的方式開展業務)、開通佐賀直航上海的國際航線等一系列的規劃。事實上近年來佐賀縣與中國大陸的交往落后于日本的其他府縣。這些宏偉的規劃,讓我感受到了佐賀縣與中國的交往一直以來如平靜水面上的小舟,終于駛入時代的大潮,即將乘風破浪,遠航。
第一次接待來自中國的大型訪問團是以張云方先生為團長的中國徐福會友好訪問團。對徐福的了解,我只孤陋寡聞地局限在學生時代歷史教科書中《史記·秦始皇本記》所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仙山,名曰蓬萊、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草?!边@次的接待功課使我了解了更多的有關徐福的故事。身臨佐賀,我切實感受著這些傳說(亦或史實)對當下猶存的影響。
有關徐福東渡求仙丹,諸子百家論說各異,求丹何處,尚無定論。但是在日本的佐賀縣、福岡縣、宮崎縣、和歌山縣等16都、府、縣都有很多徐福的傳說。其中佐賀縣與徐福有關的現存遺跡多達26處,相關傳說更是數不勝數。
50年一度的徐福大祭
每年日本全國的祭祀活動恒河沙數,或許連地道的日本人也說不出具體的數字。但來到佐賀才第一次聽說,有一個50年才舉行一次的大祭——徐福大祭,據說這是在日本全國八萬多座神宮、神社中,唯一擁有數萬信徒祭祀中國人的活動。徐福帶五谷、攜百工登陸佐賀平原,傳授了稻作農耕、傳播了醫藥、機織、航海、金屬文明、捕鯨等技術。這些發達的中國文化,極大影響了當時尚以采集、漁獵為生的當地原住民,使那時的日本社會由新石器時代的繩文文化飛躍到早期鐵器時代的彌生文化。
有關徐福大祭,《金立町鄉土史》這樣記載道:為他們帶來繁榮與發展的恩公徐福,雖然永居日本,不再同故國,但一定特別思念家鄉。所以存50年當中舉行一次大祭,將徐福的神靈恭送到他登陸地的海邊,這樣他可以隔海遙望西面的家鄉。感懷恩公徐福,祭祀的大歌中這樣唱到:
歡欣恭迎徐福尊神
以珍貴的珠寶 古楠木
在清靜的碧空里輝映著
鮮紅的石楠花
你我大家一起來
慶祝贊美這吉日良辰
將這盛事傳流到后世
很感嘆這些愛慕徐福的鄉民用心良苦、別具意義的祭典。深省徐福大祭,不也是“感恩文化”異域同通文化的傳承嗎?不也是互通有無友好交流的成果體現嗎?
徐福的戀人“阿辰”
大祭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最使人感動的是行進的隊列會在“阿辰觀音”宮前停留一段時間,讓徐福與昔日相戀的阿辰姑娘一述離別之苦。這也是信徒對敬愛的恩公徐福的一番心意吧!因為徐福與阿辰有著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徐福住在佐賀金立町期間,美麗的姑娘阿辰照顧徐福,她逐漸愛上了徐福。后來徐福為了開辟新地尋找仙丹,決定暫時離開,并在離開時對她說,5年后還會回來,阿辰誤聽為50年后回來,傷心得大病不起,郁郁而終。村民為了紀念阿辰與徐福忠貞純潔的愛情,為她塑造了雕像供奉起來,鄉民但有所求非常靈驗,特別是有情男女婚姻的祈愿更是靈驗。后來逐漸被稱作“阿辰觀音”,現在依然被虔誠地供奉著。
佐賀的不老不死仙草
接觸身邊的佐賀人,幾乎都能介紹一些有關徐福的故事。在諸富町井津金立神社的石碑上刻有“徐福上陸紀念碑”。神社內供奉有徐福雕像。新北神社的院子里有一棵千年白檀。推斷樹齡已有2200年以上,如今依然枝葉繁茂,據說全日本只有這一棵。白檀本不是生長在日本的樹種,由此民間傳說是徐福從大陸帶來的種子,為了紀念登陸而種下。在佐賀還有一種奇特的單邊葉蘆葦和一種形狀酷似蘆葦葉子的叫作“越”的魚。傳說徐福一行上岸的地方長滿蘆葦,他們邊走邊用手把蘆葦扒開,結果一邊的葉子掉在地上,形成了現在那些葉子只長在一邊的蘆葦。掉下來的葉子成為叫作“越”的魚??脊虐l現的碳化米,推測與徐福東渡的時代一致,直至今日佐賀平原的人們還堅信是徐福帶來了農耕水稻栽培技術。每每聽到這些介紹,看到這些景物,都會讓我感受到內心有種暗流涌動著中華文明對世界發展做出的偉大貢獻的自豪感、作為炎黃子孫的驕傲!
一、主題的虛假
在主題上,《南京!南京!》有一個統一的中心思想:人性。有些人是惡的,如日本人;有些人是善的,如中國人以及幫助中國人的外國人;惡人也有善的一面,日本兵雖然戰時燒殺奸搶、無惡不作,但閑暇時,也能唱唱歌、跳跳舞、思念思念家鄉、懷念懷念母親;而且即使在作惡時。也會良心發現。日軍軍官伊田放走拉貝時,主動提議放走唐先生和他的妻子,頗有成人之美的善心,他槍殺了唐先生時也受到良心的譴責,非常難受;善人也有惡的一面,唐先生為了保全自己一家人,出賣了安全區內受傷的中國士兵。但最終人性的善會戰勝人性的惡,唐先生決定把生路給別人自己留了下來,這是對他所做惡事的贖罪,而角川的自殺更是他體內善戰勝惡的結果。
影片確實起到了促使人去反思人性的效果,使人得出“善惡相爭善者勝”的結論。片尾長達3分鐘的畫面所展現的作惡者良心發現后的自殺,和小豆子死里逃生后的輕松愉快的笑,就是這一主題的集中表現。但我們必須明白這是敘事文本的主題,而絕不是歷史的主題。歷史從來沒有什么統一的主題,歷史是原生態的、多元的。主題是歷史文本化后被強加其上的東西。《南京!南京!》是對“”那段歷史的文本化,“人性本善”是《南京!南京!》的主題,但絕不是“”的主題。難道日本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來中國攻城略地殺人放火就是為了證明“人之初,性本善”嗎?而從影片的接受效果來看,大多數觀眾未能明確意識到這一區別,對于不了解更多史實的人來說,影片的主題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歷史的主題,誤認為敘事就是歷史。從追求最大限度地接近歷史真實性的標準來看,《南京!南京!》不是一個呈現“”的好文本。
二、情節的歪曲
情節是敘事的核心要素,任何敘事文本都要呈現一定的情節變化,遵循“開始――中間――結尾”的發展過程。但是情節只能是一種藝術化的存在,真實的歷史是沒有情節的。歷史只是發生的,不是情節化的,歷史中沒有情節,但歷史轉化為敘事文本后就有了情節。它們之間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 情節服從于目的論預設。情節的發展要指向某個終點,服從于既定的目的。亞里士多德在《詩學》里主張“復雜化的情節”(complicaced plot),即情節要有“突轉”和“發現”等轉折。這樣才能引起人的“恐懼”和“憐憫”,從而達到“凈化”人的目的。目的論的預設還是選擇材料和組織情節的依據?!赌暇?南京!》也有一個明顯的目的論預設:表現戰爭中的人性,這也是我們前面所說的影片的主題。影片的情節設置都是為了凸顯這一主題。在敘事化的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些經過精心篩選、剪切的情節。角川進城、殺人、妓,一直受到良心的譴責,最后“殺身成仁”。這樣的情節安排倒像是一部“基督徒受難記”,歷經磨難而最終修成圣徒,他的一切磨難都是為了最后的升華做準備的。小豆子的情節則帶有更加明顯的目的性。他作為一個娃娃兵參戰,竟然能在大部隊潰逃后與幾個老弱殘兵一起堅守陣地,戰敗被俘。在“偉大”的戰友陸劍雄的保護下,奇跡般地在第一次大屠殺中死里逃生,不幸再次被捕,但又由于“仁慈”的角川的善良本性,得以再逃一劫。為了證明人性本善的力量和希望,陸川精心篩選和組織了“角川受難記”和“小豆子歷險記”兩條情節線索。但是這樣的目的論預設對于歷史來說是虛假的,難道為了表達人性,竟然需要實行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嗎?真實的的動機只有一個,那就是日本企圖以殘酷的屠殺來擊潰中國人民的斗志,迫使中國投降。然而當歷史被文本化后,虛假的預先設定的目的掩蓋了歷史真實,而服從于這一預設目的的一系列情節,又以其逼真性給人以錯覺,強化了這一虛假的目的論主題,達到以假亂真、以假代真的效果。
2 情節受到原型情節的影響。不同的敘事文本中常常存在共通的敘事模式,在敘事學理論中被稱為“原型情節”(master plot),移用原型情節能達到使敘事精煉、準確、增強感染力和說服力的效果。有時候這種移用并非是刻意的,而是無意中進行的,是人們集體無意識心理作用的結果。《南京!南京!》中至少存在兩處對原型情節的移用。
一是“光明結尾”的使用。影片絕大部分畫面都充滿著殘忍的血腥和令人窒息的恐怖,但在片末長達3分鐘的時間里呈現的卻是輕松、光明、充滿希望的畫面。小豆子他們死里逃生,由驚恐到懷疑再到確定逃出厄運后的大笑,繼而摘起蒲公英天真地吹起來,他在原野上笑著、跑著。這與前面陰沉恐怖的畫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長時間的黑暗續上光明的結尾,給人以希望的力量。光明結尾式的情節早已存在,如我們所熟悉的魯迅先生的《藥》,魯迅說給革命者夏瑜的墳頭加上本不應有的花圈就是為了留下革命的希望。陸川在接受采訪時也說“我就覺得這個孩子應該活下去,這孩子變成陸劍雄、角川、姜淑云,他們就像傳火炬一樣把這孩子一棒一棒往下傳,最后就把孩子傳出去了。我覺得這是老天爺給我的一份禮物?!钡遣灰恕!赌暇?南京!》不是在簡單地講一個悲劇故事,臨結尾給人留下一點溫暖的希望,而是在對一段真實歷史進行敘述,對它的要求是必須接近歷史真實。然而對“光明結尾”式情節模式的移用顯然歪曲了歷史,給那段陰暗血腥的歷史生硬地涂上了本來沒有的暖色。
另一個是對“善惡同體”模式的移用,這是角川角色的原型情節。史帝文森1886出版的《化身博士》,創造了善惡同體的敘事模式?!痘聿┦俊穼懙氖且粋€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醫生基爾,他發明了一種藥水,可以把自己變身為尋歡作樂、無惡不作的海德。他晚上變成惡人海德,白天又變回受人尊敬的基爾。然而善惡之間的斗爭越來越超出他的控制,最后基爾在變身海德之前開槍自殺,人性中的善最終戰勝了惡。這一故事先后三次被搬上好萊塢的銀幕,并有許多模仿的作品,產生巨大的影響?!赌暇?南京!》中的角川顯然是套用了這一敘事模式。角川也是個兼善惡于一身的雙面人。他殺人、搶掠、妓,是其惡的一面,但他也思念家鄉、幻想愛情、感受到良心的譴責,有善的一面。他在善惡之間掙扎,最終他放走了小豆子他們, 開槍自殺。善的一面勝利了。
從榮格的心理學理論來看,原型情節屬于人的一種集體無意識,人們在敘述某些事情時會不自覺地使用一些通用的模式來改造他的敘述對象。如果僅僅是虛構一個故事,這是允許的,甚至是高明的,但如果敘述的對象是歷史,而且是大屠殺這樣沉重的歷史,任何敘事模式所帶來的改變都是不能讓人接受的,因為這等于在篡改歷史。
三、視角的誤導
敘述一件事總是耍通過一定的角度來進行的。不存在完全中立或客觀的敘述,因而一個敘事文本就不可避免地具有傾向性?!赌暇?南京!》中很有特色的一點是大量采用角川這一人物的視角來展開敘述,通過他的眼睛來展示南京城里大屠殺的境況,通過他的心理來感受大屠殺。觀眾被他的視角牽引著,在敘述的過程中感受到善與惡的雙重煎熬,在敘述的終點得出結論:善的力量是偉大的,是充滿希望的。這樣的視角設置與以前的影片將日本人做簡單的平面化處理相比,的確藝術多了,豐滿多了,也更具有觀賞性。
視角一方面具有聚焦的功能,它能使特定的對象得到強化,加深印象,但同時它也有遮蔽的作用,因為它過濾掉了許多其他的信息。在影片中,角川畢竟只是成千上萬日本兵中的一個,他的視角所呈現的只是他的所見所想,并不具有代表性。他的良心發現并不能說明所有的日本人都是有良心的。但影片過于依賴角川視角的敘述,很容易使人誤以為大部分日本人都和他一樣,這顯然是不符合史實的,如果真是那樣,就不會發生了。另一方面,與角川大量的視角畫面相比,中國人的視角顯得分量少,而且單薄。影片中沒有多少畫面來表達中國人心中的感受,這兩種視角顯得很不平衡。敘事學理論告訴我們,在作品中哪個人物的視角采用的最多,哪個人物的內心獲得最多的展示,他就最容易引起讀者的同情,讀者的判斷會不知不覺地偏向這個人物的立場,盡管有時顯得不合常理?!赌暇?南京!》中對角川正雄善良一面的過多展示,顯然會誘導觀眾站到他的立場去思考,對他產生同情,從而得出他也是受害者甚至日本人也是受害者這樣嚴重違背事實的結論。這種歪曲史實的做法很隱蔽,極難察覺和駁斥。對于中國人來說,由于中國人自身的立場和對歷史的了解不會輕易接受這樣的結論,但對于立場不同的日本人,或不知情也無利害關系的其他國家觀眾來說,這一結論就很容易被接受。歷史就這樣在不知不覺間被篡改了。
四、歷史文本化的悖論
【關鍵詞】韓國;阿里郎;韓民族
中圖分類號:J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2)02-006-01
阿里郎不僅均勻分布在朝鮮半島,也廣布于世界其他地方。但一般情況下我們會以現存的歌謠為基礎把阿里郎分為分布在韓國江原道一帶的“旌善阿里郎”,湖南全羅道地區的“珍島阿里郎”,慶尚南道地區的“密陽阿里郎”等三大阿里郎。從這種分法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三種阿里郎是自發性區域民謠。之外也有廣為流傳的所謂京畿阿里郎或首爾阿里郎,我們將它分為“新民謠阿里郎”,以區別于“傳統阿里郎”。
一、“阿里郎”名稱的意思
“阿里郎”名稱的意思可分為“阿里”和“郎”?!鞍⒗铩庇袃蓚€意思,一是代表“美麗”,二是代表一見鐘情而得了相思病或者受到傷害。如果詞性是形容詞的話,那就意味著代表“苦苦相思”到要得相思病的程度?!袄伞钡囊粼诔r時代男女均在用,但是使用得漢字不同。意思是“郎君”。所以,“阿里郎”是“美麗、英俊而苦苦相思的郎君”的意思。
二、阿里郎的由來
關于阿里郎的由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說法。但流傳著幾種說法,如下:
a.阿郎說:懷念冤死的密陽使道的女兒阿郎而唱的歌。
b.阿里郎說:朝鮮的興宣大院君時期在興建景福宮的工地上勞動的百姓們思念家鄉而唱起了“阿里郎,阿里郎”。
三、關于阿里郎流傳至今的故事
關于阿里郎的故事諸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故事如下。
a.一個船夫用唱詞描述的已對年輕男女的故事。故事講的是,隔著一條阿烏拉基江而江生活在江原道旌善郡地區的一對姑娘和小伙子因大雨過不了江而無法見面的內容。
b.從前有一對互相恩愛的夫妻,丈夫有一天出門辦事。妻子在家守候著丈夫的歸來。但丈夫卻聽到妻子與同村男子的閑言閑語而信以為真,離開了妻子。丈夫離去后妻子便幾天幾夜呼喚著丈夫的名字——“李郎”。人們把妻子呼喚丈夫的“李郎,李郎”的聲音的回音聽成了“啊,李郎啊,李郎”,后來便成了“阿里郎”。
四、阿里郎的種類
江原道的“旌善阿里郎”, 慶尚南道地區的“密陽阿里郎”,全羅道地區的“珍島阿里郎”,首爾京畿道地區的“京畿阿里郎”等是耳熟能詳的。靈巌阿里郎,江原道阿里郎,蔚山阿里郎等也廣為流傳。
五、不同地區展現出的阿里郎的特征
阿里郎是韓民族的具有代表性的民謠,它在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歌詞與曲調的表現方式。在某個特定區域傳承的民謠是反映著當地的文化特征,可以說是口碑傳承文化的核心渠道。
(一)江原道的旌善阿里郎
a.曲調
風格舒緩而哀切。主要使用“米、拉、都”音為主音的、給人一種哀傷的感覺的“me na li調”。
b.歌詞
舒緩而哀切,且不規整,形式多樣。旌善阿里郎的歌詞大概有800多個版本,這個數字也許會每年遞增。旌善阿里郎只要知道它的曲調就能創造出無限多的歌詞版本。
(二)慶尚道的密陽阿里郎
a.長短(節拍)
為8分之9拍,曲調歡快。
b.歌詞
密陽阿里郎歌詞俏皮、歡快。副歌部分會用“阿里阿里郎 思里思里郎 阿拉里噶那聶”。
(三)全羅南道的珍島阿里郎
a.曲調
珍島阿里郎跟其他地方的阿里郎不同,獨特的曲調會讓聽歌的人不由自主歡快起來。歌曲婉麗且莊嚴是它最大的特點。
b.歌詞
最大的特點是歌詞是即興之作。傳統的副歌根據史書記載為“阿里阿里郎 阿里阿里郎 阿里郎亦那聶/阿里郎 恩啊恩 阿里郎亦那聶”。但有一些珍島阿里郎的演唱家們也會唱其他幾個版本。
(四)京畿道的京畿阿里郎
首爾、京畿區域的民謠,又名“首爾阿里郎”。是朝鮮末期的日帝國主義強占期形成的。它是1926年羅云奎導演的韓國最初的唱片電影《阿里郎》的主題曲,后來在韓國成為知名度最大的阿里郎。
特征:
a.長短(節拍)
曲調的主拍是se ma ci長短,傳統的se ma ci長短是6/4拍或9/8拍,但京畿阿里郎采用了西洋音樂用得比較多的3/4拍。
b.歌詞
凄婉而又剛烈。最典型的歌詞形式如下:阿里郎 阿里郎 阿拉里呦/翻過了阿里郎山坡/拋棄我而離去的郎君/走不上十里就生了腳病。
參考文獻:
[1]book.省略/detail/preview/list.do?bookid=DGT4809070009199&barcode=4809070009199&tab=01&page=146
[2]cafe.省略/yeongam-arirang
[3]朝鮮民謠曲集.延邊文學藝術研究所編,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