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英語演講主題

英語演講主題

時間:2023-05-29 18:02:5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演講主題,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英語演講主題

第1篇

ladies and gentlemen , good afternoon! i’m very glad to stand here and give you a short speech. today my topic is “youth”. i hope you will like it , and found the importance in your youth so that more cherish it.

first i want to ask you some questions:

1、do you know what is youth?

2、how do you master your youth?

youth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 it is not rosy cheeks ,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emotions : it is the freshness ;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 .

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60 more than a boy of 20 . nobody grows old merely by a number of years . we grow old by deserting our ideals.

years wrinkle the skin ,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 . worry , fear , self –distrust bows the heart and turns the spirit back to dust .

whether 60 of 16 , there is in every human being ‘s heart the lure of wonders, the unfailing childlike appetite of what’s next and the joy of the game of living . in the center of your heart and my heart there’s a wireless station : so long as it receives messages of beauty , hope ,cheer, courage and power from men and from the infinite, so long as you are young .

when the aerials are down , and your spirit is covered with snows of cynicism and the ice of pessimism, then you are grown old ,even at 20 , but as long as your aerials are up ,to catch waves of optimism , there is hope you may die young at 80.

thank you!

英語勵志演講稿范文(二)

good evening , ladies and gentlemen . i am joy and glad to give you a speech about stress , yes , just the topic you see on the screen.

第2篇

關鍵詞: 英語演講 多維培養方法 互聯網+

英語的國際地位決定了英語演講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提高中國大學生的英語演講水平,從2002年開始,中央電視臺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每年聯合舉辦一次“CCTV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還聯合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指導分委員會主辦每年一次的“‘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這些展示中國大學生外語能力、溝通能力與思辨能力的全國性賽事,促使“英語演講”這門課程自2005年起從美國引入中國高校之后在中國高校受到廣泛關注。開設英語演講課最初是為了滿足這些全國性英語演講賽事的需求,現在因其在當今全球化世界中的交流地位而成了“受歡迎的”課程。演講學領域的國際專業學者Stephen Lucas認為英語演講的培養不僅能夠在口語交際方面,而且能夠在寫作、聽力、批判性思維、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整體英語水平等方面提高演講人的“核心技能和能力(core skills and competencies)”。然而,國內有關英語演講的教材大部分取材于國外,與西方早已存在了兩千五百年歷史的演講教育傳統相比,我們既稚嫩又不接地氣,容易混淆英語演講課與英語口語課之間的界限,橫亙在漢語與英語之間的語言和思維障礙使得大學生們的整體英語水平的“核心技能和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高。從這些年來的英語演講課程、培訓、比賽情況看,大學生作為個體在英語演講中所面臨的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說服力弱、組織混亂、言之無物、語言錯誤、自信不夠等,尤其在即興演講的環節,學生容易出現對英語演講主題挖掘深度不頡⒃謐櫓演講材料時不能信手拈來、思辨能力弱等問題,這些狀況可以由以下多維的培養方法和激勵措施進行改善。

一、自信愉快策略

自信對于成功的英語演講有著很大的激勵作用,演講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演講者的自我感覺和心理素質的高低。大學生對英語演講的自信心不足體現在多方面,如:在英語演講課堂或其他教學活動中害怕引人注目,不敢提問、不敢發言,有時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對別人的評價很敏感,回避和掩飾自己的不足等,表現在演講競賽中是容易在競爭中退縮,甚至有優勢卻不敢參與比賽。因此,老師要幫助學生消除自信心不足的問題,維護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首先,要讓學生正視自信心不足的問題,修正消極的自我評價。自信心不足的問題普遍存在于正常人中,絕大多數人在公眾演講中都會有緊張、憂慮或害怕的體驗,自己不是少數缺乏自信心的人,要坦然面對自己的不足,化消極為積極。其次,要學會自我接受,改變對自己不合理的期望,認識自己的價值,看到自己的長處,以自己的獨特性為驕傲,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為這份生命增添更多的精彩。還要學會運用幽默樂觀的態度面對挫折,減輕焦慮和緊張情緒,維護個人自尊,保持心理平衡,把英語演講中所受的挫折更多地歸于客觀因素,而把英語演講的進步和成功歸于自己的努力。老師除了要及時恰當地給予贊揚之外,還要多創造機會讓同學們互相之間鼓勵與肯定。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會逐漸變得自信,以往被看得困難重重的英語演講也會慢慢演變為一個愉快的學習過程。

二、認知特點探尋

從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來看,每個學生有自己喜歡的信息輸入方式,約31%的學生喜歡通過看視頻,10%通過看圖片,23%通過閱讀,18%通過討論,18%通過聽講座。要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要在英語演講教學中融入各種信息輸入方式,并且要針對每個學生問卷的反饋情況進行小組分類,組成課后演講學習小組,發揮各自的認知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英語演講如果只有一種教學方法,就勢必會讓學生失去信心和興趣,特別是當課時有限的英語演講課成為一門選修課,而非只是針對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開設的時候。可以針對不同性格特點和英語水平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措施,如:比較內向不愛講話的學生,可以從有準備的背誦開始,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寫稿背誦,背誦時間從1分鐘慢慢過渡到4分鐘,其間每次背誦之后都有同學進行點評與建議,教師要予以肯定和鼓勵。對于性格外向敢于發言的學生,除了要積極給他們創造演講機會之外,還要引導他們注意發言內容的邏輯性與合理性,引導他們提高演講的水平。對于英語基礎好而又有著強烈的演講欲望的學生,則要進行高水平英語學習要求,指導他們大量閱讀各種英文書籍、文章,寫出高水平的演講稿,作較長的評論,從而過渡到訓練有素、邏輯嚴密的即興演講環節,并且通過領頭示范的作用使得他們的英語演講水平得到提高。其目的是讓所有英語水平有差異的學生都能在英語演講的學習中既獲得信心又獲得樂趣,關鍵是每個人都能在此過程中獲得不同的進步。舉行和參與英語演講比賽更是一種促進英語教與學的手段,對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有較大影響,并能轉變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三、深而廣的閱讀

做好英語演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即興演講的壓力大于定題演講,尤其是“即興演講+現場提問”的方式,這更是讓學生感到最難、最大的挑戰。有的學生不是因為自己的語音語調不好,演講姿態形象不好,而是由于沒有經過相關知識的積累和有效訓練,拿到演講題目卻感到無話可說。怎樣才能改變學生的英語演講失語癥?沒有現成的完整培訓資料可利用,尤其是缺乏即興演講培訓的共享資源,一切都要靠教師自己摸索。有條件的高校把訓練個別學生英語演講的工作交給高水平的外教來完成,但這樣英語演講就變成了一個小眾的受益行為,偏離了高校英語教育的初衷。毋庸置疑,要想做好英語演講,學生就要進行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閱讀,進行東西方文化知識儲備,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可以讀經典英文小說,每天上網瀏覽國外知名新聞媒體的網站,在周總結的時候進行話題討論。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和背誦名篇,只有把這些優美地道的名篇、名段牢記在心,才能進行輸出,做到得心應手,信手拈來。當然,廣泛的閱讀要符合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年齡特點,有效的語言輸入應該是學生能理解的、有意義、有趣的,并且要有足夠的量,這樣才能夠為語言的輸出創造條件。在閱讀學習中更要注重“思辨”能力的培養,強化批判性思維。“思辨”被認為是公民素質的重要內核,也是現代教育最重要的培養目標之一。表達能力的訓練、知識儲備的擴充和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是英語演講所體現的提高學生思辨能力三方面的有效結合。田朝霞歸納了自2010年以來連續擔任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大賽總決賽的評委Peter Pober教授對于中國學生在演講中所體現的問題為“思辨欠缺、知識缺乏、視野狹窄,以及公眾交流意識淡薄”,其中“思辨欠缺”處于第一位,這份欠缺說明了英語演講“思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四、先練寫再練說

英語演講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想做好演講,就要先從練習寫演講稿開始,做到有章法地進行演講。學生可以先研讀歷年來的優秀演講稿,對演講主題進行歸類,借鑒優秀大學生演講的解題思路。例如:北京市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曾出過的題目有:“Financial Crisis and Global Opportunity”(2009),“Beijing Students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Globalized Age”(2010),“Nuclear Power:Blessing or Disaster to Humankind?”(2011),“Cultural Diversity and Globalization”(2012),“My Chinese Dream”(2013)等,涉及學生所能接觸到的經濟、社會、文化等常見話題,而非冷僻的主題。通過分析借鑒,學生既可以在短時期內對各種相關演講主題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又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個主題內容,開拓思路。這些演講稿雖然經過指導教師的多次修改,但主要還是學生自己的思路,而非背誦老師的作品,因此可以選擇作為學生英語演講的自學材料。在研究完別人的演講稿之后,學生要著手寫自己的演講稿,經過與老師的探討修改之后要脫稿背誦,做到既流利通暢又背得自然,老師要在學生背稿完成后進行提問訓練,讓學生有一個從背誦到真實語境的過渡,鍛煉應變能力。背誦在英語語言習得過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地位,是學習、積累語言的有效途徑。反復經過幾十次訓練之后,學生會發現自己寫稿子的語篇組織能力越來越強,這時候就可以逐漸開始訓練學生的即興演講了。有了之前的英語知識輸入和演講稿書寫的訓練,學生的即興演講就會形成基本的語篇結構感,這時只需要大致列一個演講提綱就可以開始進行即興演講。

五、反饋討論機制

學生的演講學習過程艱辛而寂寞,往往是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默默苦練的,拖延或者不能按時完成自習內容的情況時有發生,可以做一些改進,如加入撰寫心得體會和定時舉辦小組討論反饋。學生讀英文名著、聽故事、看影片等,在聽、看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和心得體會撰寫,進行每周一次的反饋與討論,在與同學討論中和教師的指導下逐步形成深刻、獨到的見解。這在其他英語課堂上也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如:在綜合英語課堂教學中介入英語演講,同時進行簡短的讀書反饋與討論,既能克服傳統教學側重語言輸入的弊端,又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再如:這種反饋與討論的英語演講也可成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環節,改變傳統課堂以“教”為主的模式,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課堂上的互動,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其愿意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此外,還可以積極運用網絡音視頻及時反饋學生英語演講時出現的問題,比如:把學生在公眾場合做的演講錄下來,事后讓他們在群里觀看彼此的錄像,提出有效建議,使學生形成自然得體的體態語。此外,還可以通過聽演講錄音改善自己的英語節奏感,根據演講的內容、表達感情和現場情緒的需要,該快則快,該慢則慢。

六、中外師資配合

英語是用來進行交流的,如果學生缺乏來自英美國家外教的交流與指點,就勢必會削弱演講的自信心,因此要給學生創造獲得與外教交流指點的機會。中國教師可以與外籍教師進行穿插提問,針對學生演講的問題要態度親切、清楚具w,避免模棱兩可、難度過大,如果學生回答過于簡短,教師就應該鼓勵其進行解釋、擴展和說明,教會學生回答問題要語言簡潔、內容具體、有說服力和新穎,可以適當地運用引語,或是結合自身的經歷展開回答,還可以在需要的時候使用幽默,反問等形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語言形式是交際手段,交流信息和思想才是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英語演講比賽中,文秋方觀察到“外方評委通常以聽懂意義為前提來判斷選手的演講能力”,而“而中方評委時而將形式與意義分開,對選手所犯的個別低級語法錯誤給以過多的關注,有以點代面的傾向”。在授課過程中,中國教師要回避過多地強調批評單詞的正確發音、連讀,個別的語法錯誤等問題,忽略了思想內容交流的重要性。要研究學生英語演講稿的篇章結構特點,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邀請外教共同指導學生的演講稿。王立非認為中國學生英語演講語塊典型錯誤包括母語遷移錯誤、習得錯誤、冗余錯誤、混用錯誤等,因此英語演講教學可圍繞會話保持語塊、會話目的語塊、話題相關語塊、話語設置語塊和交際策略語塊展開。觀察到中國學生過多使用從句和情態動詞,而立場動詞和介詞短語to使用較少,王立非建議在編撰演講教材和演講教學時,應設法通過加強話語立場構塊的練習,發展口語的流利度和準確性。在演講課中,教師應著重講解立場構塊在表達觀點和說服聽眾方面的作用,提供豐富、多樣、地道的話語立場詞匯與句法構塊輸入,通過大量模仿和接觸,提高學生的英語演講能力。

七、“互聯網+”激勵

當今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使用已經深入到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識與學習已發生質的變化,“互聯網+教育”對教育資源、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等帶來了深刻影響,“互聯網+”的新趨勢可以與英語演講學習有機融合,使英語演講教學走向學生的電腦終端或者智能手機,有效融合成為課堂教學的極大有益補充。英語演講教學成功最關鍵的因素還在于學生,學生不但要有優秀的語言功底和思辨能力,還要具有堅強的信念和能吃苦的精神,大量閱讀、寫作、練習,這樣才能在老師的督促之下完成學習計劃,不斷進取,從而達到較高的整體英語水平。英語演講的習得是艱辛的,尤其對于為數不多的幾個接受訓練的競賽選手而言,很多時候需要自己孤軍奮戰,有時候學習還會因止步不前而顯得枯燥,這就需要教師把英語演講教學變為能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從競賽走向普及平臺。例如:各校可以利用網絡的力量,結合本校大學生信息常用的渠道――微博、微信等,建立英語演講教與學的渠道。這些平臺可以由以下板塊構成:英語名人名言、英美文化、英語新聞、名家講壇、英語演講技巧、英語演講稿范文、英語即興演講庫、英語演講網絡比賽和與英美大學生的校際演講交流等。英語演講學習內容或者介紹英語演講近況,把英語演講學習變成一個公開的舞臺,學生將獲得更多的督促力和動力,掌握嫻熟的英語演講技巧,提高整體英語水平,關注的學生也能從中受益,對于參與的學生來說,將通過演講的嘗試和成功獲得今后求職、深造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田朝霞.大學生英語演講能力培養中的問題與對策――從Peter Pober教授對全國英語演講大賽選手的點評談起[J].中國大學教學,2015(08).

[2]Stephen E.LUCAS.英語演講與中國大學生人才培養(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3(02).

[3]王立非,馬會軍.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學生英語演講話語立場構塊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05).

[4]王立非,錢娟.我國學生英語演講中的語塊特點:基于語料庫的考察[J].外語學刊,2009(02).

第3篇

關鍵詞:演講比賽 英語演講 課堂教學

一、英語演講的重要性

演講是溝通的升華,是交流的最高境界,是二十一世紀人才必備的技能之一。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交流的日益密切,溝通成為推動發展的關鍵,而演講作為一種強有力的溝通手段,勢必貫穿在人類的各種活動中,從而推動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現在,演講已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在商務活動中,政治活動中,科研活動中和課堂教學中。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北京申奧的成功,英語這一國際通用語言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為了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國際交往的需要,為舉辦2008年奧運會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提高全民的英語水平,滿足社會對各方面外語人才的要求,英語演講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在這種狀況下,各種各樣的英語演講比賽浮出水面。目前,國內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最具權威的英語演講比賽有兩個:一是由中國中央電視臺與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聯合主辦的“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二是由中國最大的英文報刊《中國日報》社創辦,《21世紀報》承辦的“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這兩項比賽的開展,有力地推動了高校英語學習的熱潮,并且對我校也產生了積極影響。我校金融專業01級學生林娜獲2005年“CCTV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福建賽區)二等獎,信管專業02級學生唐雯雯獲三等獎。為了借全國英語演講比賽開展的東風,也為了落實我校培養實用人才的要求,我校誕生了獨具特色的英語演講點名賽和精英賽。點名賽即根據學生學號任意抽取學生參加演講比賽,并且規定學生不得棄權;精英賽則由每班推選一至兩名優秀學生參加院系選拔賽,最后進入到學校總決賽。這兩項賽事每學期舉辦一次,極大地推動了我校的英語教學和英語學習氛圍的形成。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賽水平,教師們開始有意識地把英語演講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筆者也在這樣做,實踐證明,凡是在課堂上經過訓練的學生往往在比賽中表現出較強的實力。這也堅定了筆者把英語演講作為課堂教學一部分的決心。

二、演講題目選擇的依據

既然英語演講已經開始走進課堂教學,那么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選擇合適的演講題目。在筆者看來,應依據下列原則選擇:

第一,盡量選擇學生熟悉,在他們知識范圍內的話題。應選擇與當前社會熱點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話題。這樣做可以培養學生關心國際國內大事的情懷,又可以促使他們用心去觀察校園和學校生活。比如,在大一新生入校后,筆者安排的第一次演講是“My Impression of Yang-En University”,然后針對這一命題,又提出四個相關問題:“Why do you come to this university?” “Do you like our university?” “Do you find our university beautiful?”和“How do you plan your college life?”針對這四個問題,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被打開。很多學生談到了我校的校園美景、安靜的學習環境和自己對未來四年大學生活的規劃。雖然他們的回答和演講稍顯稚嫩,但明顯感覺出他們對英語演講的熱情之火已經被點燃,這必將對他們的大學生活起到促進作用。針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筆者安排了“My Understanding of Olympic Games”的演講,學生談到了對奧運精神的理解,申奧成功對中國的意義以及對自己人生的影響。這樣的命題可以使學生關注國家大事、關心國家命運,對學生人生價值的追求也有指點作用。

第二,按照單元教學要求選擇話題。目前我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按照固定的單元進行,每個單元有固定的主題。例如,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3冊第1單元的主題是“Changes in the Way We Live”,講的是人們在農村生活和城市生活之間的選擇,根據這一單元主題,筆者安排了演講“Country Life and City Life”,并提出了三個問題:“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living in the country?”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living in the city?”和“Which kind of life do you choose?”由于有了前期的課文內容學習和背景知識的介紹,再加上學生自己的農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經歷,他們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談到自己生長在農村,深知農村生活的艱辛,因而想過城市生活;有的學生則提出相反的觀點;還有的學生提出綜合農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優點為最佳生活方式。總之,這樣的命題使得學生想說,有話可說。可見,針對每單元教學,教師應精心設計安排演講,學生不僅可以復習所學過的內容,還可以拓寬課堂知識的范圍,開拓他們的視野;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水平,更提高了他們的思辯能力,可謂一舉三得。

第三,結合演講比賽和按推動英語學習氛圍的要求來選擇話題。每學期我校都要舉行英語演講點名賽和精英賽,并且優秀學生將有機會代表我校參加省市級比賽。為了使校級比賽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最終推動英語學習氛圍的形成,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在這樣的背景下,每個學生都有可能被點到參加演講,因而他們的熱情空前高漲。教師應該很好地利用學生的這一興奮點,在比賽前幾周集中指導學生準備、訓練,安排大量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演講,設想出可能的命題讓學生操練,并針對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有了這樣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學生在參加正式比賽時才不會當“逃兵”。同時,這一活動的開展,也將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產生持久影響,因為學生考慮到還有下一次,他們就可早做準備,最后全校興起學習英語的。

三、英語演講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的步驟

有了合適的演講題目,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在課堂中實施,這是最關鍵、最能體現出演講價值的所在之處。可以按下列步驟進行:

(一) 由于學生才進大學,大多沒有英語演講的體會和經歷,所以組織學生觀摩演講比賽是必要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CCTV杯”電視直播和“21世紀杯”光碟。更可行的是,要求學生觀看我校的點名賽和精英賽。通過觀看和現場感受,學生能獲得對英語演講最直觀的體會,能夠從旁觀者的角度評判演講者的好壞,從而對自己以后的演講起到警示作用。在觀看演講后,學生可試著模仿演講者的語調、手勢和面部表情來進行鍛煉。

(二) 有了觀摩演講的體會,教師就要布置好演講題目,要求學生寫好演講稿,在最快的時間內交給教師批閱,然后學生拿回演講稿準備。這個過程對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是有幫助的。學生寫演講稿,教師批閱就是學生的一次寫作練習。每次都這樣嚴格進行,學生就會形成嚴謹的寫作風格,他們的演講就不會在語法方面出錯誤。在課堂上演講要求學生脫稿進行,這樣每次他們就要去背誦,長期堅持下去,他們的語感和背誦能力也會有提高。

(三) 學生在課堂上演講后,教師馬上給出點評,一般以鼓勵為主。點評后,其他學生根據演講的內容提出問題,并要求演講者作答。這種演講者和聽眾之間的互動,促使學生去聽、去思考,鍛煉了他們的聽力,培養了他們的思考能力,也帶動了課堂教學其他環節的良性循環。

(四) 在學生經過命題演講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演講練習,讓更多的學生得到這樣的機會。小組演講練習可以讓學生分享更多的他人帶來的資源,減少犯錯誤的機會。參加小組練習意味著學生全情投入、理性行動、公平競爭和全面參與,讓學生學會既要靈活多變、民主公正,又要使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深思熟慮。在小組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領導水平,當氣氛緊張激烈時,領導者應找出緊張的根源;當大家的熱情不高時,領導者要提醒大家進入既定的程序;當氣氛正好時,領導者應抓住議程,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鄒海峰,2004)。小組演講練習可以使學生在比較輕松的狀態下發揮自己的長處。

(五) 經過前面四個階段的練習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入到一個具有相當挑戰性的環節,即興演講(Speaking Impromptu)。筆者在學期末前幾周內會安排學生進行即興演講,因為他們已經有了一些基礎。首先準備二十張小紙條,每張紙條上面寫有一個話題。在上課前三分鐘要求學生抽簽,然后上課后馬上進行演講,結束后還面臨著教師和學生的提問。這種無準備的演講可以極大地鍛煉學生隨機應變和快速思考的能力,讓學生覺得很刺激,也促使他們勇于接受挑戰,因為他們是喜歡挑戰的。如果每次學生都能較好地完成即興演講,那么他們的自信會更強,對他們的英語學習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經過觀摩――模仿――命題演講(輔導,修改)――即興演講(抽簽)――辯論演講――院系演講比賽――校級演講比賽這一模式的練習和強化后,學生的英語演講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們紛紛反映自己的自信心增強,英語發音、口語提高很快,自己的整個學習和精神狀態都煥然一新。可見,教師按照這個模式對學生進行英語演講的培訓,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語教學水平和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而且整個校園的英語學習氛圍會形成,最終會產生健康的英語學環境。

四、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雖然教師已經開始把英語演講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目前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 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的教師認為只要完成單元教學內容就夠了,而課堂演講可有可無或者干脆認為是浪費時間。要知道全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專門的英語演講課,并且嘗到了很多甜頭,他們的學生英語學習水平提高很快。還有的教師只是憑借一時興趣進行一兩次,沒有長期堅持,因而效果也不理想。教師要認識到英語演講在課堂教學中的獨特魅力,用好它,把它作為課堂教學的必要環節加以強化,持續下去。

(二) 課前5―10分鐘應還給學生讓學生表演。每節課或多或少有學生遲到的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點是教師的導入不吸引人。既然這幾分鐘不能直接進入正題,教師不妨利用它安排學生上臺演講。這樣做既可扭轉不利的課堂準備期,長期下去又可使學生重新發現并珍惜這有意義的課前5―10分鐘。

(三) 學生的演講技巧訓練不夠。既然是演講就要涉及到技巧,何況是非母語的英語演講。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演講技巧訓練,要讓他們觀摩、模仿、鍛煉,使他們明白成功演講的要素:語言流暢(Fluent)、大方自然(Natural)、滿腔熱情(Enthusiastic)、充滿信心(Confident)和直面聽眾(Direct)(祁壽華,2005),同時要讓學生了解發音、音量、語調、速度、停頓和變化的作用。還要讓學生體會體態語言在演講中的作用。對學生進行一些演講技巧的指導會使學生收益非淺,需要教師花費一番心思。

(四) 選派優秀學生參加省市和國家級比賽的力度不夠。雖然我校每年都舉行點名賽和精英賽,并且學生的水平越來越高,但送出去交流比賽的不多。只有出去交流比賽全方位多層次地與外界溝通,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才能開拓視野,增強信心,增加趕超的勇氣。這不僅讓師生受益,而且對學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都有作用。

五、結語

只要認識到英語演講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認真選題、認真實施、不斷實踐,根據實踐反映出來的問題加以改進,使之長效化,把英語演講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加以推廣運用,那么英語演講就會不斷為大學英語教學帶來驚喜,最終會讓師生都受益。

參考文獻:

[1]Jo MaDonough,Christopher Shaw.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 A Teacher’s Guide.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2]張民和.英語演講[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29-30.

[3]祁壽華.英語演講藝術[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106-110.

[4]《英語大世界》編輯部.英語演講高手[M].廣州: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4.26.

[5]宿玉榮,王帆,范悅.英語演講比賽參賽指南[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1-7.

[6]胡丹.語塊與英語學習成效-基于英語演講課的教學實踐[J].華東交通大學報,2006,(12):121-126.

[7]馬可.有效利用英語課前五分鐘的教學啟示[J].外語研究文教資料,2006,(6):56.

[8]王銀屏,孫昂.英語演講課教學芻議[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0,(2):88-90.

第4篇

一、思辨能力層級模型

長期以來,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對思辨能力的內涵和特征進行界定,設計思辨能力量具。文秋芳等在借鑒“特爾斐”項目組的雙維模型、Paul和Elder的三元模型和林崇德的三菱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思辨能力層級模型。該模型包括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兩個層次。前者是對自己的思辨計劃、檢查、調整與評估的技能;后者包括與認知有關的技能和標準,以及與思辨品質有關的人格特質(見表1)。筆者認為,相對于以前其他理論模型,該層級模型對思辨能力的闡釋更全面具體,在教學實踐中更易于操作。英語演講不僅是一項實用技能,更是培養英語綜合語言能力和促進思維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英語演講不僅考查演講者的分析、推理、評價等技能,思辨能力中認知水平的評價標準(精晰性、相關性、邏輯性、深刻性、靈活性)正好也適用于評價演講成功與否,而思辨能力中的情感因素(好奇、開放、自信、正直、堅毅)更是一個優秀演講者在講稿準備和演講過程中必不可缺的要素。

二、《英語演講》課程設計與討論

《英語演講》是一門集口語、寫作、閱讀和聽力基本技能為一體、以培養學生語言交際綜合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改革新課型。思辨能力訓練應當成為《英語演講》課程中不可忽視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在進行英語演講和辯論時形成思辨習慣更是該課程的教學目的之一。下面,筆者將依據文秋芳的思辨層級模型,詳細介紹《英語演講》課程教學設計并加以討論。1.課程設計《英語演講》課程在第三學期為英語專業學生開設,授課18周,每周2學時,總計36學時。授課采取老師講解為輔、學生操練為主的方式。具體內容見表2。2.討論從上表可以看出,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層級模型中兩層級各項指標均納入到英語演講理論講解和實踐操練環節中,現做如下討論。第一,把“思辨能力”作為本課程的顯性教學目標之一,有助于提高學生元思辨能力。通過舉辦思辨能力與英語學習主題講座,幫助學生明確語言知識與思辨能力之間內在關系。一方面,一定程度上的語言知識掌握和運用能夠促進思辨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思辨能力有助于人們運用分析、推理、評價等認知技能,來充分運用語言知識、有效組織語言材料,以促進人際交際、信息傳遞和思想表達。英語演講不僅展現學生語音、詞匯、語法、語篇、語感等基本語言能力,還包括社會文化知識、思辨能力、語用交際策略能力、人文素養以及心理認知等多方面的能力。一旦學生明確的英語演講是與邏輯思維密切相關的表達活動,他們將會有意識地計劃、檢查、調整與評估自身的英語演講技能和思辨能力,以達到提高英語演講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教學目標。第二,注重分析、推理、評價能力訓練和對認知標準的把握,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無論是在理論講解部分還是實踐操練環節,老師結合名人經典演講、英語電影中的演講片段、國內外演講比賽佳作以及學生的值日演講和即席演講案例,按照清晰性、相關性、邏輯性、深刻性、靈活性等標準,從素材收集、選題確定、觀點呈現、論證手段、結構層次、語言表達、演講呈現等方面進行分析評價。比如,在分析《葛底斯堡演說》和《我有一個夢》等經典演講作品時,老師從演講者所處時代背景入手,幫助學生分析演講稿的結構、語言、邏輯以及每個論點的論證,以及演講者非語言技巧的運用,啟發學生的思維邏輯與構想能力。對于大多數演講作品,老師注重激勵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取小組討論等形式,綜合分析、提煉,從開篇布局、觀點呈現、例證的引入以及從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中理清演講者的思路,學習演講者如何有邏輯性地、嚴謹地組織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從而在自己的演講稿撰寫和組織中有意識地注意框架的搭建和論證邏輯的嚴密性。同時,在英語演講理論講解和案例分析評價基礎上,給學生提供大量有關英語演講的網站、書籍,給予學生更多的操練時間和空間,以達到鍛煉英語演講技能、培養思辨能力的目的。第三,師生公共參與,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質疑和提問。從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層級理論模型不難看出,思辨能力可以通過情感特質表現出來。思辨能力強的演講者往往具有好奇、開放、自信、正直、堅毅等人格特質,因此,英語演講課的培養目標之一是使學生養成這些特質。老師要更新教學理念,打破“一元權威”式課堂教學形式,走下講臺,多與學生積極互動交流,鼓勵學生提問和質疑,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素質,激發他們的思辨能力。《英語演講》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能型課程,學生需要大量的練習機會,但這并不意味著老師游離于學生練習之外。師生共同參與有助于樹立教師的示范作用,建立平等、理解、和諧的師生關系。在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實現共享、共進的過程中,教師顯示出的好奇、開放、自信、正直、堅毅等情感特質對于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特質作用巨大。

三、結語

思辨能力作為外語類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應該受到我們外語教學工作者的高度重視。針對外語專業學生“思辨缺席癥”現狀,本文結合文秋芳的思維能力層級模型對《英語演講》進行課程設計。該設計把“思辨能力”作為本課程的顯性教學目標之一,將思辨理念融入到教學各環節,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在提升英語演講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多角度分析問題等多種思維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創新能力”。當然,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是一個需要長期為之努力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外語教學工作者不斷地探索。

作者:金雙軍 單位:川北醫學院外國語言文化系

第5篇

關鍵詞:英語口語教學;演講課;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124(2013)04-0094-03

目前我國高校英語專業主要開設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課來幫助學生獲得語言技能。這種技能課的教學理念在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思辨能力方面卻存在諸多弊病 [1 ]。高校英語專業口語課的問題尤為突出,口語課普遍缺乏全方位的綜合素質培養,基本停留在語言層面的機械操練上,也就是說,只是重視了語言表達的流暢性,而沒有重視所表達內容的邏輯性和合理性。大多數學生在陳述觀點或說服他人時缺乏有效推理、合理運用論據、組織論據、分析和支撐論點的能力。這既是課程內容定位上的偏差,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口語教學理念上的守舊。要實現口語表達的速度、準度、深度、力度,開設英語演講課程已成為一種必然。這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口語課的補充和延伸,而是以實戰為目標的專業技能課。它強調語言思維訓練、語言運用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快速反應能力、自信心培養等。

一、演講課歷史的沉淀與啟發

公共演講是指一個人在公共場合以聽眾為對象,以有聲語言為主要手段,以體態語言為輔助,針對某一主題或某一事件發表講話,鮮明、完整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和主張,闡明事理或抒感,進行宣傳鼓動的語言交際溝通行為。演講有賴于一定的天分,更有賴于后天的習得。歷史上的雄辯之才,無不經歷嚴格的語言課堂訓練。早在古希臘時,蘇格拉底等人的弟子就以“雄辯術”作為其必修內容。英國劍橋和牛津大學從15世紀起便開設了相關課程。美國大學的言語教學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哈佛大學創立之時。但在20世紀前,美國只有極少數大學成立了獨立的言語系,言語教學主要由英語語言和文學系承擔。直到20世紀初,人們才越來越意識到言語教學的重要性,主張成立獨立的言語系的呼聲越來越高。1914年,演講教師協會成立。獨立出來的言語系大多命名為“公共演講系”,1920年以后統一更名為“言語系”,60年代更名為“言語傳播系”。如今公共演講已成為美國大學里最普遍的交際基礎課,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幾乎所有的大學都將此課設為必修課。

英語演講課在我國還是一門剛剛興起的課程,對其重要性的認識也沒有達到英語語言學和文學課等課程的程度,開設此課程的高校也不是太多。其實,在國外這門課程的功能和價值問題早在幾百年前甚至一千多年前就已經解決了。我們現在要討論的不是課程的必要性,而是課程的發展性,如:教材建設、教學手段、教學視野等,要讓課程顯示出對于演講能力提升的作用力。

二、演講課教材的審視與建設――基于《英語口語教程》

目前,我國市場上有關演講與口才的圖書比較多,但真正意義上的教材少,即便是用做教材的,也都重墨于演講的藝術表達形式(包括語音、語調、肢體形態等),或者如何塑造一個演說家。這樣的定位偏高偏窄,造成教材太專業化、太格式化,內容陳舊,輻射角度小,且缺少靈活性。于是,很多高校采用了Stephen E. Lucas編寫的《演講的藝術》 [2 ]。這本教材編排雖然很好,但它主要針對母語為英語的學習者,語言難度和選材內容都不太適合中國學生。那么,推出一套適合于中國學生的教材就顯得特別關鍵。

《英語口語教程》(上、下冊)是筆者主持編寫的教材。基于對主流口語教材的對比研究以及我們的認識和理解,教材明確地把口語課分成兩大塊:“基本技能訓練(上)”和“演講與辯論(下)”。“基本技能訓練”側重交際功能訓練,從培養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激情和習慣,逐步過渡到英語思維、英語連貫表達。 “演講與辯論”就是英語演講、英語辯論的專門化訓練,比如主題演講、即興演講、專題辯論、法庭模擬等,讓學生熟悉一般英語辯論的規則和技巧,增強批判性傾聽能力、快速反應能力以及辨析能力 [3 ]。在編寫過程中吸納與采用美國語言學家Krashen的“輸入假設”理論和Swain的“輸出假設”理論,強調輸入與輸出相結合。Krashen在其“輸入假設”中指出,語言學習者要習得第二語言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礙,借助語言環境,大量輸入略高于自身現有水平的可理解的語言。最佳的語言輸入有以下4個特征,即可理解性、趣味性/相關性、非語法程序安排以及足夠的輸入量 [4 ]。輸入方式包括閱讀材料輸入、視聽材料輸入、篇章背誦輸入、教師課堂知識輸入等。Swain對于“輸入假設”理論進行了補充,認為學習者不僅需要可理解性輸入,還必須有可理解性的輸出,只有創造機會充分使用所學的語言,才有可能鍛煉學習者的流利度和語法的準確度 [5 ]。課堂輸出活動包括模仿表演、看圖說話、故事復述、故事創作、角色演繹、主題演講、專題辯論等。把整個教學過程視為一個系統工程來進行立體的綜合化建構,實現英語說、讀、寫、視、聽、辯能力培養的空間一體化,是教材建設的基本出發點。

三、演講課的教學原則與手段

英語演講課有2個要素:一個是教師的“教”,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解演講的相關知識,諸如演講技巧、演講稿寫作、演講審美及演講心理等;另一個是學生的“練”,演講課需要學生在現實生活場景中,利用現實的生活元素,自主地、系統地、探究地進行演講演練,促進知、情、意、行的統一協調發展。課上應“精講多練”,教師要運用激勵機制和各種教學手段,營造寬松型、學生友好型的課堂氛圍,構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交互式立體化教學模式。因此教師一定要合理分配“教”與“練”的比例,精心設計和組織演講場景,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模仿、操練,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

1. 觀摩成功演講范例

英語演講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是一個充滿困難和挑戰的領域,而進入這個領域的最快捷的途徑是觀摩。通過觀摩,學生對英語演講有一個直觀的感性認識和體驗。可以讓學生觀看英美國家名人演講的精彩片段,讓他們很直觀地感受大師們的語言魅力和人格魅力。觀摩之初,要求學生認真聆聽,關注演講者的語音語調;用心觀察,注意演講者的一舉一動,如姿態、肢體語言、服飾等。隨著觀察的深入,教師可要求學生注意演講者的演講技巧,并適當對演講個案進行簡單的點評,講解其中相關的演講技巧知識,引導學生了解成功演講的關鍵因素。也可以選擇CCTV杯全國大學生演講比賽的錄像給學生們觀摩。實踐證明,演講課程之初多觀看英語演講成功的范例、演講比賽的錄像可以幫助學習者克服羞澀、樹立信心,是演講學習初期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2. 模仿成功演講

觀摩一定量的成功演講范例后便可引導學生開始有意識地模仿。首先是形態模仿。鼓勵學生模仿演講者的“形態”,但并不是要求學生與演講者有一模一樣的身勢語,因為文化差異,有些身勢語在中國不一定能得到認同,如過多的聳肩和揚眉等。要根據演講內容配以適當的肢體語言,其可以與原演講者的動作有差異,但基調和情緒必須是一致的,不能把演講做成盛氣凌人的訓誡或嘩眾取寵的煽情。其次是聲音模仿。要求學生模仿演講者的用聲技巧,如氣息強弱的處理、換氣、斷句、停頓等。語音的模仿是關鍵,元音要盡量發得飽滿,結尾的輔音要輕發,還有注意吞音和連讀現象等。語調也不可忽視,要求學生在演講節奏、句子升降調、輕重音等方面盡量靠近演講者。最后是文本模仿。演講文本模仿亦如書法臨帖,很講究“循規蹈矩”,一般而言,尊承古人的法帖是最優的選擇,可以少走彎路。因此,教師可從經典范本中挑選出精華部分,如精彩的開頭、有力的說理、美妙的修辭等供學生模仿寫作自己的演講稿。

3. 演講技巧訓練

觀摩和模仿是演講的初始階段,之后就進入階段性和針對性的技巧訓練階段,如怎樣審題、怎樣謀篇布局、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組織材料進行主體內容的邏輯說理、怎樣做到演講文字的準確與生動等。講授完相關技巧后要留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實踐,在實踐中體會、掌握和運用這些技巧。教師可以給出題目,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收集相關材料、擬出提綱、整理材料、寫出講稿。老師進一步指導學生修改演講文本,要求學生把觀摩到的演講技巧和課堂學到的演講知識充分運用其中。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挑選學生進行演講實戰,演講完畢后,先由同學點評,然后老師做出整體評價,提出改進意見。經過這個階段的訓練,學生大多能在眾人面前開口演講,而且是言之有物的、邏輯性較強的演講。

4. 課堂英語演講比賽

當演講的基本技巧都進行了介紹和訓練之后,學生對演講技巧運用得比較嫻熟,信心也逐步樹立起來。接下來要鍛煉學生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的心理素質和思維表達能力。可將命題演講和即席演講結合起來訓練。教師可提供一些演講題目讓學生抽簽(題目應該隨著課時的推進由易到難),抽到簽后給學生3~5分鐘的時間準備,然后做出一個3分鐘左右的演講。先在小組內進行比賽,由組員打分,評出最佳演講。然后各組的優勝者再在全班范圍內進行角逐。分組比賽的好處在于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更多的學生得到鍛煉;讓學生進行打分的好處在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評判演講的標準,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演講水平。

5. 課堂英語辯論賽

英語辯論賽更能鍛煉學生在高度緊張的氛圍里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快速反應的能力,更具挑戰性。在大量命題演講、即席演講訓練之后,可組織一些班級辯論賽。教師擬定一個貼近生活、有時代色彩又富有爭議的題目,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學生課前收集材料,做好充分準備。課上進行辯論,按照正規辯論賽的賽制和程序,正反、反方分別設一、二、三辯及自由發言人,由教師充當主席。辯論演講更具對抗性,是即席演講的更高層次,是鍛煉學生心理素質、知識儲備、語言表達等方面的有效手段,一般可一個月舉行一次。

6. 演講拍攝及分析

每次上課先讓兩名學生在全班面前做有準備的主題演講,各3分鐘,教師用攝像機拍攝下來。下次課上播放上次拍攝下的學生演講錄像,教師帶領全班同學進行分析討論,利用相關的反饋表向演講人提出具體的反饋意見。運用和分析學生自己的演講視頻資料可使課堂教學更生動、有效。演講學生看到自己的形象和表現,可以更清楚、更客觀地認識自己的不足,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水平,從而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通過觀看演講視頻的其他同學就可以比較、分析出他人演講的優劣,以揚長避短。

通過以上這些教學環節和手段,學生的心理素質、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快速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必定得到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和運用水平、文化修養、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審美能力都將得到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文玉.“讀議寫”課程改革―――以美國歷史與文化教學實踐為例[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2,(2):118-120.

[2]Lucas,Stephen E.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New York:Random House,1986.

[3]陳 惠.英語口語教程[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第6篇

【關鍵詞】英語公共演講 綜合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4-0009-03

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下,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演講溝通技能的重要性。據一些走訪歐美大學的學者觀察,一些著名大學把演講課作為全校學生的必修課,有的大學強調交流與公共演講能力是必備的素質,認為系統的演講訓練有助于增強表達能力、增強自信、提高溝通能力,培養思維能力等。在國內,2007年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突出強調:“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這一要求進一步促成了我國大學英語教育改革的一大突破――將英語公共演講融入大學英語課程。國內越來越多的高校將英語公共演講納入公共選修課,甚至必修課中。

一 英語公共演講教學與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公共演講是一種高級的語言交際活動,是講話人在交流過程中處于中心地位向聽眾做連續性發言的行為。用人單位在雇傭員工時都非常重視交流能力,因此,英語公共演講能力的提高,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輸出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還有利于增強其自信心和臨場應變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1.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輸出能力

語言輸出(output)包括口頭輸出(speaking)和寫作(writing),與口語和寫作課相比,演講課程更具綜合性和挑戰性。

首先,英語公共演講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演講訓練有助于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利性。就準確性而言,演講教學關注學生的發音是否準確、吐字是否清晰、用詞是否貼切、是否使用合適的語氣和語調以及節奏變化,目的在于準確傳達演講者的意圖。就流利性而言,演講要求流利地表達自己,盡量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停頓或重復。大多數公共演講可以事先準備,先形成書面講稿,再進行口頭呈現,演講者經過準備,在公眾面前能夠準確流利地表達自己。如此反復,口頭表達能力自然有所提升。

其次,英語公共演講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演講稿寫作是演講成功與否的關鍵環節。與一般英語寫作相比,公共演講課對演講稿的要求不僅是具有合理的邏輯和觀點,更要具備觀眾意識。內容要有層次感和邏輯性,例子的選擇要盡量吸引觀眾的注意,詞匯的選擇必須符合演講主題,行文要符合演講風格,甚至要考慮如何在演講開始或結尾處給讀者新鮮感或驚喜。綜合各種要素,演講稿在最終呈現之前,必然要經過反復斟酌和修改,寫作能力在此過程中也相應得到鍛煉和提升。

2.培養學生的溝通交際能力和文化意識

演講包括小組和群體交際以及個人間的交際。這使得公共演講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呈現出學生為主體參與者的特征,并且這些主體參與者具備演講者和觀眾的雙重身份。演講活動有利于激勵演講者在考慮受眾的基礎上來盡力展示自我,也往往使作為觀眾的其他學生受到激勵,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同時,兩種角色之間的交流和互相反饋,讓學生在溝通過程中受到鼓勵和啟發。

此外,文化和演講的關系極其密切。演講有多種場合,也因不同的目的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演講的受眾還可能來自多種文化背景,這都需要演講者在準備講稿和演講過程中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因此,在公共英語演講教學中,對于英語不是母語的中國大學生而言,熟悉西方文化是學習演講的重要環節。同時,學生在學習和了解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差異的過程中,逐步增強對不同文化的感知能力,如若在演講中對兩者進行有機結合或有效對比,不僅能為演講增添色彩,還能加深對不同文化的理解。

3.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英語演講課上,每個演講題目的呈現,都是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驗和訓練。演講者首先要正確審題,收集有用素材,通過分析和整合資料形成合理的邏輯結構,再生動化具體化地呈現給觀眾。無論是課上對演講題目的頭腦風暴,還是課外調研,都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尤其是有些專業性較強的演講題目,要求學生在大量調研,具備良好的相關知識背景后才能形成合理的演講思路。例如,AIA國際會計師公會求職王雙語演講比賽中的英文題目通常為當下熱點財經新聞的綜合體,需要演講者先進行題目調研和專業分析,才能開始構思演講稿,這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既是挑戰又是極為有效的訓練。

4.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應變能力

怯場或緊張在公共演講中屬常見現象。演講課為學生提供這樣一個環境,使學生通過不斷練習克服心理上的怯場,在緊張的狀態下依然能夠控制好情緒,把握好演講節奏,碰到忘詞又能迅速反應,及時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填補。與此同時,還要配合使用好手勢和眼神等肢體語言與觀眾進行溝通,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如此訓練無疑能大大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自信心,提高臨場應變能力。

二 注重綜合能力培養的英語公共演講教學實踐

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作為一所國內起步較早的中外合作辦學商學院,與國外大學合作20余年,近幾年致力于國際化商學院發展,其英語教學在注重提高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基礎上,尤其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自2009年起,學院每年開設英語公共演講課程,并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開展一年一次的英語演講比賽,并組成課外演講培訓團隊和演講社團,旨在通過各類演講訓練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英語公共演講課

英語公共演講課在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模式和評估方式上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第一,教學內容。

英語公共演講的教學內容和能力培養目標

教學板塊 主要內容 能力培養目標

英語公共演講知識和技能 公共演講基本要素 自信心,表達能力

演講受眾和演講類型 思維能力,文化意識

演講過程和輔助手段 自信心,表達能力,溝通交際能力

演講稿

寫作 演講稿的構思和結構 邏輯思維能力

演講觀點和論據支撐 寫作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實戰訓練 貫穿于各項教學內容中 自信心,表達能力,溝通交際能力,臨場應變能力

英語演講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參考Stephen Lucas的《演講的藝術》(2010版),同時結合商學院學生的特點,設置了知識和技能、演講稿寫作和實戰訓練三大板塊(如上表所示),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輸出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溝通交際能力,增強自信心和文化意識等。

由上表可以看出,與國內其他高校公共演講教學內容不同的是,“演講稿寫作”作為演講教學中一個獨立的板塊,著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英文寫作能力。這主要是因為國際化商學院學生在未來的學習(比例較高的學生將出國繼續深造)和就業(比例較高的同學會去外資企業)中,對這兩項能力的需求尤為明顯。另外,實戰訓練在教學內容設置上貫穿于各項教學內容,旨在為學生提供盡量多的機會進行溝通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等方面的訓練。

第二,教學模式。英語公共演講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的作用主要是設計和布置教學任務,而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頭腦風暴、個人陳述訓練、現場互動溝通等。同時,學生被安排到不同班級進行巡回演講,并接受觀眾的現場提問,演講全過程均予攝像,使每位學生在真實的公共演講語境中鍛煉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等。此外,對于演講稿寫作,除課堂反饋之外,教師另設坐班時間(office hour),保證對每位學生的演講稿至少進行一次一對一的反饋。這一教學模式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多方位地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第三,評價方式。公共演講課的評價方式為多元化考核。形成性考核階段的課堂表現比重較大,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終結性考核階段,除教師評分外,同學和觀眾也參與打分,主要就儀態、表達、發音和對觀眾的關注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這一評價方式基本上能客觀公平地考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和表現水平。

2.英語演講比賽和英語演講培訓團隊

多年來,學院每年組織一次院級英語演講比賽,在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展示平臺的同時,選拔優秀的學生進入演講培訓團隊。培訓團隊由專門的教師和歷屆優秀學員組成,進行定期培訓,注重人才梯隊的建設,選派不同特點的學生參加國內不同性質的演講賽事。由此輻射開去,學生還自發成立演講社團,并邀請教師擔任社團指導老師,定期組織活動和訓練。

3.教學實踐效果和評價

英語演講課程自2009年開設以來,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每次選課都是超額完成(上海大學是選課制),課堂評價均達到4.85分以上(5分為滿分),考核排名位列前列。此外,多數學生反饋在該課程的學習中鍛煉了溝通表達能力,增強了自身表達的自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學院選派的學生在國家和地區性的英語演講比賽中表現不俗:獲華澳杯大學生中澳友好大賽冠軍1次(2013),獲AIA國際會計師公會求職王演講比賽冠軍1次(2011)、亞軍2次(2012,2014),獲外研社杯英語演講比賽上海賽區一等獎1次(2013),獲CCTV杯英語演講比賽上海賽區二等獎1次(2013),獲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全國三等獎(2014)等。這些成績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來講,實屬不易,而所有這些獲獎的學生,均參與了英語演講課或英語演講培訓團隊的訓練。他們在獲得這些成績的同時,無不展示出了優良的綜合素質,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以綜合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英語演講教學是非常成功的。

三 結束語

公共演講作為一項重要的溝通交際技能,與其他能力的發展息息相關。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英語公共演講教學實踐進一步證明英語公共演講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語言輸出能力、溝通交際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等的綜合發展。因此,筆者以為,在注重綜合能力培養的潮流下,英語公共演講教學是國內高校英語課程發展的一大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龔頻.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公眾演講課教學觀摩有感[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4)

第7篇

Regulations of the 1st English Speaking Contest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一、活動目的:提高我校學生英語口語水平,培養他們的英語演講技能,并選拔2名CCTV杯英語演講比賽復賽選手。

1. PURPOSE: The contest is organized annually to promote spoken English proficiency of students of our institute, develop their English speaking skills, and select TWO contestants to compete in the quarter of “CCTV Cup” English Speaking Contest.

二、大賽程序:大賽分三個階段進行,即初賽、復賽及決賽。

3. GENERAL PROCEDURE: The contest will go through three phases, namely, the first-round, the second-round and the final.

三、參賽資格:全校所有在籍學生都可自愿報名參加初賽; 初賽勝出的32名選手可參加決賽;復賽成績前12名選手可參加決賽。

2. ELIGIBILITY: All enrolled students in our institute are eligible to compete in the first-round. 32 winners will contest in the second-round, among whom 12 will stand out to speak in the final.

四、大賽環節:

4. CONCRETE STEPS:

1、演講次序:賽前30分鐘選手參加抽簽以決定演講次序。

   1)Delivery order: The order is decided by an organized draw 30 minutes before the contest.

2、定題演講:根據預先給定標題Are Books Going Out of Style 脫稿演講,稿件自備,時間3分鐘。

2)Prepared speech: Contestants deliver their 3-minute prepared speeches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ir scripts, on the given title Are Books Going Out of Style

3、即興演講:演講題目在前一位選手進行演講前由選手抽選,演講時間為2分鐘。

   3)Impromptu speech: The speech title is to be chosen just befo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evious contestant. The speech time is supposed to be 2 minutes.

4、回答提問:外教提出2個問題,選手有10秒鐘的思考時間,回答問題不得少于30秒鐘。

   4)Prompt answer: The question master will ask two questions. Contestants are given 10 seconds to think before reply. The reply to either question in turn has to cover at least 30 seconds.

五、評分標準:

5. JUDGING CRITERIA:

1、內容要求(30%):主題鮮明、結構清晰、中心突出,闡釋充分、證據相關、邏輯性強,內容生動、能吸引聽眾注意力。

   1)Content (30%): The speech is structured around a purpose, and this structure must include an opening, body and conclusion. The speaker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say something meaningful and original to the audience.

2、語言要求(20%):使用標準英國英語或美國英語,語音清晰準確,語言流利、語調運用得當,措辭準確、句式多樣,適當使用修辭手段。

2)Language (20%): Language should promote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oughts and should fit the occasion precisely. Proper use of grammar and correct pronunciation will show that the speaker is the master of the words being used.

3、技巧要求(50%):有幽默感,手勢、眼神接觸與身體語言運用合理,表現自然、自信,有感情、節奏和感染力。

3)Delivery (50%): The speaker”s appearance should reinforce the speech. Body language should support points through gestures, expressions, and body positioning. The speech sound should be flexible, moving from one pitch level to another for emphasis, and should have a variety of rate and volume. The speaker should speak with enthusiasm and assurance, showing interest in the audience and confidence in their reactions.

4、時間要求:演講時間必須控制在規定時間上下15秒之間,否則酌情扣分。

4) Time: Duration of the speech should be 15 seconds around the required time. Failur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will result in the deduction of points.

六、評委組成:初賽和復賽至少有5位評委;決賽評委不少于7人,包括2名外籍教師(主席評委和同分評委各一名)。

3. JUDGING PANEL: At least 5 judges have to be present in the first-round and second-round contests. The Panel in the final is composed of 2 foreign judges (a chief judge and a tie-breaking judge) and 5 Chinese judges.

六、計分計時:

6. COUNTING & TIMING:

1、計分:選手的最后得分為除去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其他五個打分的平均值。

1)Counting: The final score is the averaged calculation of five other scores, excluding the highest and lowest scores. 

2、計時:選手演講時間為3分鐘(準備)/2分鐘(即興),第三/二分鐘前15秒工作人員將舉牌提示剩下30秒,第三/二分鐘后15秒將響鈴提示演講超時。

2)Timing: Each contestant has 3 (prepared) or 2 (impromptu) minutes to deliver her or his speech. 15 seconds before the 3rd/2nd minute, a cardboard will be raised as a signal that there is 30 seconds left. Then, 15 seconds after the 3rd/2nd minute, a bell will ring to let the speaker know that the time has run out.

七、獎項設置:一等一等獎2名,獎勵價值200元的獎品,并參加10月份江蘇省賽區復賽;二等獎4名,獎勵價值150元的獎品;三等獎6名,獎勵價值100元的獎品;優秀獎20名。

7. AWARDS: There will be 2 first prize winners, to be awarded the qualification for the quarter of “CCTV Cup” English Speaking Contest; 4 second prize winners, 6 third prize winners, and 20 fourth prize winners.

八、活動經費: 大賽活動經費由金陵科技學院教務處和外國語學院聯合贊助。

8. FUNDS: The contest is jointly funded by the Teaching Affairs Office and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九、日程安排:

9. TIMETABLE:

1、4月2日成立大賽組委會

1) To establish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on April 2

2、4月13-30日初賽報名

2) To sign up for the first-round competition on April 13-30

3、5月4-15日各院部舉行初賽

3) To hold the first-round competition on a school basis on May 4-15

4、5月20日18:30舉行復賽(地點待定)

   4) To have the second-round at 18:30 on May 20 (site to be specified)

5、5月27日18:30舉行決賽(地點待定)

   5) To have the final at 18:30 on May 27 (site to be specified)

十、本章程最終解釋權歸大賽組委會。

10.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reserves the right for the modification and final interpretation.

金陵科技學院

第一屆英語演講大賽組委會

第8篇

一、高中英語口語教學中課前演講的具體運用

1.合理安排演講活動的時間

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課前演講時,不一定需要將演講活動安排在課前進行。如果演講的內容與教學內容相一致,可以在課堂教學的相應環節開展,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演講是課堂中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一種形式。此外,教師可以在課后開展演講活動,確保活動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當然,教師在采取課前演講的方式時,必須要對其進行合理控制,確保其不會對課堂的正常教學產生負面影響。

2.演講主題與教學內容相一致

教師在進行課前演講時,應合理選擇演講主題,使其既能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一致,又能切合教學的內容。一般傳統的演講方式往往是敘述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以及故事,這樣的方式較為單一,導致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失去演講的興趣,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想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將《教學大綱》公布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收集整理相關的資料,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3.創造學生講英語的機會

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還較為薄弱,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較為缺乏,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必須要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口語演講。如學生對感恩節較為感興趣,教師可以結合感恩節,有效設定演講的主題:I’d like to say thanks to ...,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演講中國傳統節日需要做的事情。由于我國傳統節日的文化氣息較為濃厚,其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許多新興的元素會加入在其中。學生對其相關內容進行演講時,可以靈活運用角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從中感受到我國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并激發其他學生參與到演講中,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口語的水平,提升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4.評估課前演講

學生在完成課前演講活動后,教師可以有效評估演講的質量和效果。學生進行英語演講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因此教師要對學生英語表達的語調和語音加以重視,有效評價學生口語表達內容的準確度、完整性、邏輯性以及表達的流利程度,并適當給出建議,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高中英語口語教學中課前演講的作用

1.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演講作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過程,其命題演講以及自由發揮等形式,都需要學生合理選擇和組織材料,充分利用詞匯和語法結構將演講內容加以連貫,從而使演講的內容更有吸引力和藝術性。一般教師在教學之前,學生往往沒有進入聽課狀態,而采用課前演講,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迅速進入聽課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的語言訓練創造更多的機會,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

2.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水平

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采用課前演講的方式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充分發揮出自己的主導作用,靈活選擇演講的形式。對于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自行選擇演講的內容和方式,鼓勵其積極參與演講,這樣學生會結合自己的興趣進行演講,增強自信心。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即興演講,讓學生自由發揮,并在學生完成演講之后,有針對性地與學生進行英語互動,促進學生思維敏捷程度的提高。此外,教師在設定演講命題時,可以結合學生的思維理解程度以及掌握的知識層次,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內容,并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到英語演講中。如游戲深受高中學生喜愛,教師可以設定與游戲相關的命題:What types of games do you like?這樣能夠給學生較大的發揮空間,激發學生的演講興趣,從而促進演講活動的順利開展,提高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第9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國際逐步接軌,與國外交流更加頻繁,英語口語就愈發的顯得重要,社會以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英語口語要求越來越高。英語口語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深受學生的歡迎,在英語口譯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翻譯習慣,更應該提高學生們的口譯技巧,演講就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筆者從英語口語教學出發,分析如何提高本科學生的演講能力,對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關鍵詞:

英語專業;口譯教學;演講

隨著我國的國際化趨勢與進展,與國外交流的機會愈發頻繁,各大公司、企業及事業單位等對畢業生的英語翻譯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對口譯人才越發的重視。國家教育部經研究決定,各高校設立英語本科翻譯專業,這使得翻譯這門學科的發展又進一步了,翻譯專業作為一門獨立的專業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各界對翻譯學也越來越重視。因此,很多大學開設了英語口譯課。口譯課作為大學英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與其相應的口譯教學也受到重視。口譯教學是一種專業技能,口譯能力涉及到諸多方面,例如語言運用能力、綜合知識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心理承壓能力等等。因為口譯教學具有極強的實踐性以及涉獵的內容廣泛等特征,所以深受本科學生的喜愛和學校的重視。那么,在口譯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相關技能,則成為授課教師關注的首要問題。

一、什么是口譯技巧

關于什么是口譯,一直以來都有很多種說法。口譯本身具有一定的特點。一些人將口譯定義為:口譯是人們在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之間的交往活動,為了不再受到語言的屏障,使交流者能運用口語的方式將同一種語言闡述的內容與主旨或思想用其他的語言表述或者說是翻譯的過程。即口譯就將別人說的話或文字以口頭闡述的形式翻譯過來。因為口譯是一種隨時行的活動,換句話說,口譯的過程,起初或最終的翻譯文本都是對初始文稿進行一次性的闡述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口譯具有翻譯所具有的相同點,它是翻譯形式的一種特定形式,表現在都是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活動,語言轉換之后應該與原來的語義相同,口譯是在不一樣的國度及語言文化之間而進行的交流活動。我們認為口譯是一項技術,但是它更是一門藝術。準確的說,口譯是跨國界、跨文化習俗、跨不同語種之間的交流藝術,所以口譯具有與其他翻譯形式的本質區別即口語性。有著名的口譯專家將譯員比作演員,認為譯員如同演員一樣,將從原語言中獲得的信息藝術性的傳遞給別人。但是二者也是不同的,譯員的工作環境是復雜的,是在巨大壓力下進行的。因為譯員是需要在瞬間做出對原語言的轉換,由此可能造成交際上問題。所以譯員不但要有超強的記憶能力,邊閱讀邊做筆記的能力,翻譯的技巧以及熟知不同文化的技巧,還要有卓越的表演技巧。換句話說,譯員要有演說的技能,而且這是譯員必須具備的技能,有時這項技能可能是翻譯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口語教學時要著重學生演說能力的培養。

二、演說的技巧

在西方國家中,高校都有開設演講的課程。雖然我國高校也開始進行并重視英文演講活動,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事實,即中國大學生學習成績優秀,但是實踐操作或溝通交往的技能較弱。國際化對英語帶來的影響是掀起了演講的熱潮,如今世界是一個善于表達的世界。英語表達能力是交際的重要能力,英語演講教學是培養學生英語語言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鍛煉學生思維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強學生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在未來競爭中需要掌握的至關重要的技能。目前我國高校英語演講教學遇到困難,英語演講教學作為選修課和課外活動,不能滿足學生強烈的需要;大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不高;沒有合適的英語演講教科書;英語演講教學方法沒有有效的指導等等。一些學校通過開設英語公共演說課來提高學生英語演說的技巧。注重演講的藝術性和措辭的正確性,漢語演講技巧與英語演講的遷移性,以演講為主體,形成聽、說、讀、寫、練的教學策略,這些對本科生英語演講技能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三、口譯教學中演講技能的培養

一名優秀的譯員必須也是一位優秀的演講者。譯員與發言人一同出席相關的場合,譯員要將發言人的言語翻譯出來,并且要達到發言人講話的效果,這不但要求翻譯的內容精確,而且要求譯員要得當的利用聲調、動作、表情等。優秀的譯員通過繪聲繪色的演iJ撼染群眾,是群眾對其翻譯的話語信服。但是譯員與演講者又是不同的,對于發言的內容與目的,譯員是沒有權利決定的,他不能主觀臆測或修改發言內容,譯員要做的就是盡其所能來傳達發言者要表達的發言效果。這也是口譯教學演講中注重表達能力的原因,這里包含口頭表達、肢體語言和神態語言,是說譯員利用口頭、身體、神態等方式將演講效果達到最佳的效果。轉述訓練也是為了增強聽者對其的信任,從而使翻譯的效果達到完美的狀態。

1.在上口譯課之前,首先要將下次口譯課的主要內容交代給學生,這樣便于學生以此為依據去查找資料,準備演講素材,在下次上口譯課時做演講,授課教師指定其他同學做澤員。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搜集材料時,充分準備演講素材。不可以直接從書中或網絡上選取整篇的文章,要將選擇的現成稿件進行修改,反復推敲,將稿件改寫成口語化的講話稿。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因為口語化的稿件對將來要擔任譯員的學生來講,與其現實生活中的翻譯場合更切合。還有就是教師要規定學生在演講時,不可以一字不差的照念稿件,這樣對學生演講能力、記憶能力的培養都是不利的,同時也給譯員造成相當大的困難。演講的同學可以草擬一份提綱,如果在演講時有忘記的地方可以看一下提綱,這是允許的。

2.在平時的口譯教學中,授課教師要多關注學生口譯練習過程中的發聲問題,例如音量的大小、音高音低、語速的快慢、語調的抑揚頓挫、停頓是否得當等。還有就是譯員在工作時一般都是使用麥克風講話的,這就需要大家懂得使用麥克風的一些禮儀。另外,學生作為未來的譯員,在練習時要得體的使用自己的體態和神態語言,比如手勢、眼神、表情等。總而言之,就是學生在平時的口譯教學中,教師要隨時的提醒學生把每一次的練習當成是實戰,認真對待自己的言行舉止。

3.口譯教學中,教師要使每一位同學都參加進來。即使是個別學生當演講者,個別學生做譯員,那么就讓其他學生對演講者和譯員的表現進行評價。這樣不但幫助演講者和譯員找出不足之處,同時也提升自己的能力。即使是在小組練習時也要按照這個程序進行,若沒有小組,學生們可以將演講和譯員的翻譯錄音,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重聽,發現并彌補不足。為了培養學生的演講能力,口譯教師可以加大學生演講的力度。比如口譯課堂可以交給學生們,由學生自己完成整個口譯課,從主題的選定,材料的搜集,演講稿件的撰寫,最后到演講和翻譯都是學生們完成的,這其實是很有效的授課方式。但是口譯教師要掌握一個度,英語口譯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口譯技能,不反對學生演講,但是不能作為口譯課的主要內容,使英語口譯課變成了演彭日果。因此授課教師要掌握好度,控制好演講和口譯的時間比。

四、結語

大學生的英語口譯技能和演講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都越來越為社會、學校和廣大師生所重視。學生們的知識和技能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口譯技能和演講能力也不例外,授課教師可以利用有限的課上時間,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利用英語口譯課,培養和提高本科生的演講技能,可謂是一舉多得,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參考文獻:

[l]雷天放.口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劉和平.口譯技巧[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公司,2003.

[3]劉承淑.口譯的信息處理過程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

第10篇

1. 演講前的準備

準備是搞好演講的前提。首先是要確立一個題目或一個話題。一般演講賽都分為命題演講和即興演講。如要進行演講比賽則必須對各個方面加以準備: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找好立意點,擬定題目,如政治方面的演講主題:WTO、統一、和平與發展、機遇與挑戰;經濟方面演講主題:西部大開發、農村經濟、再就業;教育方面演講方題:中西方教育的不同、遠程教育、終身教育、;文化方面演講主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校園文化;環保方面演講主題:man and nature;科技方面演講主題:網絡、克壟基因;衛生方面演講主題:keep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體育方面演講主題:Olympics……有些方面題目太大,可從多角度和多側面思考,找好切入點,將題目細化和具體化,寫出演講稿的提綱,構思和組織演講稿結構。

擬定好話題后的第二步就是演講材料的收集與整理。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有計劃地閱讀大量的英語原文以及各類英語報刊雜志,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同時也是培養英語思維的過程,對提高英語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利用有關資源與材料(如圖書、報刊、雜志或網絡資源等)收集所需的內容。然后對材料加以整理或進行梳理,舍棄不太重要的內容或用不上的材料,準備寫演講稿。

2 演講稿的寫作

演講稿首先開頭要開門見山,既要一下子抓住聽眾又要提出你的觀點,中間要用各種方法和所準備的材料說明、支持你的論點,感染聽眾,然后在結尾加強說明論點或得出結論,結束演講。

演講稿的寫作有嚴格的要求,就內容而言要主題鮮明,表達完整;就文章組織結構而言要思維清晰,邏輯性強;就語言而言要有感染力、形象生動。寫作時可根據需要有效、正確地使用英語寫作方法和技巧,如恰當地運用明喻、暗喻、夸張等各種修辭方法,用詞要準確,盡量避免使用生僻、模糊、晦澀的字詞。總之,要考慮聽眾對象,注意演講的措辭,但又要簡明扼要、有理有力、結構緊湊。許多著名的演說家的不朽之作都有振奮人心、扭轉乾坤般的力量。從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美國總統林肯所作的著名的蓋茨堡演說,到克林頓在北大的演說,不少句子都成為不朽的佳句,值得認真研讀.

3進行演講

具備演講的知識和技巧,演講稿的完成只是演講的序幕,要進行成功的演講則要進行嚴格的訓練。訓練時,分析演講要領,訓練演講技巧和姿勢語,觀看CCTV杯和愛立信杯等英語演講的錄像,了解并按照比賽評分標準進行嚴格的模擬訓練,觀察演講過程是否具備以下特點:主題鮮明,表達完整(演講內容);思維清晰,邏輯性強(文章組織結構);感情充沛,富有表現力(演講氣勢);發音正確,語音語調標準(英語語音);反應敏捷,回答準確(心理素質);著裝整潔,儀態大方等等。

除此之外,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多進行模擬演講,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更好地表現自己,取得演講的良好效果。有的同學能講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語,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而怯場,甚至在比賽中緊張得說不出話來或有一些不良的舉止而被淘汰出局。

有了充分的準備,進行演講就不太難了。在演講的整個過程中還要注意一些演講的要領與技巧,如演講者與聽眾目光的接觸(eye contact),聲音的抑揚頓挫(vocal variety),和肢體語言的配合(hand gestures and body language)等等,但要恰當,不要太多,否則會喧賓奪主,影響演講效果。

掌握了這些要領,有了充分的知識儲備,再加上良好的心理素質,一定會成功的。

第11篇

本文曾獲得北京電視臺、國家教育部舉辦的 my teacher 英語演講比賽優勝獎。在以“我的老師”為主題的演講會上,這篇演講出人意料地將計算機稱作自己的老師,以吸引聽眾的注意。然后又用事實與推理證明計算機確實是一個“老師”,從而贏得了聽眾的共鳴。某些語言上的不足之處點評修改如下:

(1)在every后,territory用復數,顯然是錯誤的。另外,表示“各個領域”,用field為好。

(2)原文時態用錯了。

(3)concept是可數名詞。make后的賓語補語如果是不定式的話,要省略to。另外,一般不用被動不定式,而只用過去分詞。deeply也有中國式英語之嫌。

(4)help sb. (to)do,不用 do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i have had a lot of teachers in my school who have given me much help in my study. for their help i will never forget them. but today i am going to talk about a special teacher of mine. this teacher is not a human being and its name is“computer”. it has been teaching me a lot of knowledge and i appreciate it very much.

how can i interact with a computer? there are many ways, including keyboard, mouse pointer, and touch screen. i often use a keyboard. when i press right keys, i can see and hear whatever i want. information world is at my fingertip. i wish that true speech input-output system would be invented one day.

as teachers, computers have a lot of virtues: they are positive, they have good memories and never lose any information stored in them. they have much knowledge in every field. they can let out all kinds of sounds, and can als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our study. for example, if i want to, i can skip some chapters so that i can study at my own pace.

although computers will never take the place of human teachers, they are welcomed by more and more learners. computers will continue to evolve(發展)with the aid of modern technologies. computers are so powerful, helpful and important that everybody needs it, especially in the future! i love my computer teacher!

第12篇

關鍵詞:會話合作原則 回答提問 語用知識

1. 研究背景

格萊斯(Grice)的會話含意理論是理解自然語言的一種學說,這個理論提出語言交際的雙方都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際成功的愿望,因此,談話的參與者必須遵守一些諸如真實、充分、關聯、清楚等原則和準則。這就是“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如果說話的一方在表面違背了合作原則,那么他很有可能是故意為之。聽話者就得根據當時語境對原話加以推斷,找到說話者故意違反合作原則的目的也就等于真正明白了對方話中隱含的意義。格萊斯把這種在言語交際過程中推導得到的隱含意義稱為“會話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何自然,1997:49)。

格萊斯在提到合作原則及其四條準則的相關表述時全部使用了祈使句,所以有人認為這些準則是規范性的,它們是在告訴實施會話交際的雙方該如何進行會話交際才能獲得成功。這種觀點常會被認為是對會話理論的誤讀。胡壯麟就曾指出:有關合作原則及其四條準則的表述用的都是祈使句,這使很多讀者誤認為它們是規范性的:告訴說話人應該怎樣做。而事實上CP意圖描寫會話中實際發生的事(胡壯麟,2002:198)。但是,國內有少數研究者還是從CP的規范性角度進行了一定的探究,如梁潤生,白海瑜(2006)。相比之下,此方面國內的實證研究同大量的有關會話含意的理論探討研究相比則顯得非常薄弱,所以作者希望從新的角度用實證研究的方法來研究該原則,在實際生活中嘗試利用它來分析一些會話的語料。這些會話處于特殊的語境之中,但有些會話因為遵守合作原則比較成功地達到交際的目的,同時有些會話卻因為無意識地違背了合作原則而導致交際的失敗。筆者所指的會話交際即英語演講比賽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互動環節,即選手回答評委提問的環節。時下國內的一項重大賽事就是中央電視臺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聯合主辦的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筆者輔導南京林業大學選手參加了江蘇省賽區總決賽的過程中觸發了利用合作原則分析選手回答提問的特殊語境下的會話語料的念頭。

2. 合作原則的四大準則

格萊斯提出的CP有四大準則(Maxims):1)數量的準則(Quantity maxim)a)使所說的話正好滿足當前交談所需要的信息;b)使所說的話不要多于需要的信息。2)質量的準則(Quality maxim)所說的話要力求真實。a)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b)不要說缺乏足夠證據的話。3) 關系的準則(Relation maxim)所說的話與目前的談話要有關聯。4) 方式準則(Manner maxim)所說的話要清晰。a)避免晦澀;b) 避免歧義;c) 要簡練;d) 要有序(轉引自胡壯麟,2002:197-198)。

該原則的前三條規定了人們為了實現成功交際應該“說什么”,第四條則有關“怎么說”。如果交談雙方都遵守該原則就能使交流順利進行;如有違反原則的現象,則應視情況而論:是說者故意違反另有含意?或是說話人缺乏語用知識,無意識犯的錯誤?

3. 研究設計和實施過程

本次研究采用先全程錄像再結合轉寫進行分析的方法。筆者錄下了校內一場選拔賽的決賽過程。參賽選手共十名,四男六女。最終轉寫的是回答評委提問得分最高和最低的兩位選手的回答提問環節的對話部分。評委們給選手此環節評分的標準參照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正式比賽的標準:簡練,精確,相關,生動,可信,邏輯性強,不能避重就輕,不能背誦已經準備好的答案(李朋義,2003:5)。我們可看出該標準基本體現了會話合作原則的四個準則(見圖)。

按照收到的分數統計單確認研究對象為得分最高的Tom和最低的Mary,根據錄像將他們的回答提問環節進行了文字轉寫。

4. 分析和歸納

比賽的定題演講題目是“The greatest I’ve got from my college life”。 Tom 的演講主要是圍繞他在大學生活中學會獨立生活展開的。針對他的演講,評委提問:Why do you think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learn to be independent on campus? Tom的回答是:in my opinion,most Chinese students live with their parents before they go to college. Their parents take good care of the children’s life. They hope the children need not bother to think about their daily life necessities and put their heart and soul into their study. But this will lead to the children’s in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on their own. Take me as an example,I never washed any clothes,and I did not know how to manage my money. At the beginning of my college life,I often spent my money very casually. So I was out of money before the end of the month. However,after a semester’s living on campus,now I’m very proud of myself for I can live independently here. I can wash my socks clean and sweet;I can find my things in their fixed places and money is no longer a problem. So,to those who don’t know how to take good care of their lives I think independence really is very important. That’s all. Thank you.

從該回答來看,評委的高分給得比較合理。我們試用CP來分析這段回答。首先,評委的提問是尋求原因的。Tom的回答滿足了當前的交際需求,解釋了他所持觀點的理由:大學生在上大學前大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親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投入學習,所以不讓孩子操心家庭瑣事,衣食住行全部由父母包辦,結果導致學生們不知道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在大學有機會學會獨立生活,擁有能夠獨立生活的能力對這類學生當然非常重要。并且,Tom所說的話沒有多于需要的信息,全部是解釋原因的。從這點看來,他的回答遵守了數量準則。其次,根據目前的社會現實,Tom所說的話比較可信,大學生的獨立精神和自理能力的確非常重要,亟需鍛煉。他本人是眾多大學生的縮影,以自己為例比較有說服力,基本遵守了質量準則。再者,Tom的話緊扣評委的提問,切中要點,充分解釋了自己觀點的原因,所以是高度相關的。最后,該選手的表達清晰,不會導致歧義的產生,而且簡練有序:從問題產生的原因――父母包辦生活――到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較好地遵守了方式準則。從格賴斯的會話合作原則來看該回答是令人滿意的,是在演講比賽這樣的特殊語境下的一次成功交際。

Mary的定題演講主要是圍繞她在大學校園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改善自我展開的。評委給的問題是: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at you have got from those activities since you just named a lot of advantages of taking an active part in school activities? Mary回答如下:Ok. I took an active part in activities and learned a lot. I also made some new friends. Well...Well...You know Jack? Jack is my new friend. He is humorous and very kind to me. He comes from Suzhou but he looks very strong and healthy. We all like him very much. And,and ,and I’ve learned a lot from him. He is good at English. We go to English corner together and we got to know each other there. I also improved my speaking English and be brave to come here. I am very glad to be here and no matter I win or not I am satisfying. And,and thank you very much.

從Mary的回答來看,首先它不能滿足當前交際的需要,評委的問題沒有被直接回答。在開頭部分看似有個論點:我學到很多,交了很多朋友。但學了什么沒點明;而朋友部分過多介紹Jack的情況。最后提到自己改善了口語,不論輸贏都滿意。這點離題太遠,多于目前交流所需的信息,所以違背了數量和關系準則。其次,她的話關于Jack的描述多為自己的個人看法,并沒有相應的論據。如她說Jack很幽默,英語好等等,僅說說而已,并無證明,這又違背了質量準則。再者,她的回答太多偏離主題內容,尤其是關于Jack的描述和她從參加校園活動中得到的收獲直接關系不明顯。而且,關于自己此次參賽的得獎與否的看法也偏離主題,關聯性不大,嚴重違反了關系準則。最后,在方式準則方面,她的回答倒是很容易聽懂,沒有歧義,可惜不夠簡練,邏輯性不強,從交的某個朋友談到參賽心得,思維過于跳躍,違反了簡練和有序的要求。

5. 該研究的啟示

根據正在試行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2004:1)。開展口語教學,鼓勵參加諸如“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都是為了激發學習者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特別是英語口語技能和實際應用方面的能力,以進一步滿足我國日益擴大的國際交往需要。在日常的口語教學和對參加各類演講比賽的選手進行輔導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語音語調,學生的快速思維,學生的交流內容,我們還得培養學生的語用意識,讓他們知道用何種方式與人交談能最好地達到交流的目的,在談話的質、量及談話的關聯性等方面該注意些什么。直接傳授相關的語用知識是一種可行的方法,再輔以一些學生演講比賽時研究者收集的語料分析估計教學效果會比較令人滿意。

同時,這次小小的實證研究也給國內方興未艾的語料庫研究一定的啟示。二語習得研究已從對教學者的關注轉向對學習者的關注,學習者的語言早已經是研究者特別注意的研究對象,對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口語、寫作及翻譯作業等等都有相應的語料庫已經被建設或者正在籌建。筆者在嘗試這次研究后認為我們不妨建設一個演講比賽的語料庫。當然,參加大型比賽的都是英語學習的佼佼者,如單一地建立他們的語料庫不能代表多數學生的口語水平,筆者這次錄像的是院、校級的選拔賽,選手水平的參差不平正好保證了語料的豐富性。當然,筆者對語料庫的建設及研究沒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只是希望本次研究能對未來的口語教學及對演講比賽選手的培訓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

[1]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49.

[2]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97-198.

[3]梁潤生,白海瑜.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在口語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與職業,2006,23:146-1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江县| 讷河市| 元氏县| 富顺县| 商河县| 常山县| 平南县| 尼勒克县| 万山特区| 双牌县| 定结县| 曲阜市| 靖江市| 文昌市| 临西县| 安庆市| 邻水| 遵义市| 苍梧县| 青岛市| 西乌珠穆沁旗| 定州市| 大方县| 江油市| 渑池县| 兴国县| 吉水县| 星子县| 吉林市| 滦南县| 崇义县| 泾川县| 丹棱县| 宜丰县| 富源县| 临潭县| 宜宾县| 库车县| 平果县| 博湖县| 驻马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