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02: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專業英語翻譯,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的交流語言,正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以英語為書寫語言發表的科技學術論文、書籍和刊物越來越多,無論是生產設備說明書,或是生產操作程序說明書;無論是商務談判,或是學術論文的寫作與翻譯,這一切都和英語緊密相關,所以英語的學習和科技英語的翻譯日益受到重視。
環境學科作為近幾年比較熱門的學科,各國在其相關領域的交流愈加頻繁,有關環境的科技文獻翻譯逐漸增多,這對大量了解國外前沿的環境問題、對該學科在國內的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作為環境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必須了解環境學科專業英語的翻譯方法技巧以及常用的詞匯。
二、環境化學英語的特點
環境化學專業英語的特點主要表現在詞匯、句法和修辭等多個方面。
1 .詞匯
在詞匯方面,環境化學領域有自己的一套專業術語,通常通過綴合法、復合法、縮合法、首字母縮略和專有名詞等方法進行構成,例如:photomorphogenesis(光形態發生)一詞就是由photo+morpho+genesis三個詞綴合而成;salt-former(鹵素)則由兩個詞復合而成;由smoke和fog縮合成smog(煙霧);POPs則是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的縮寫等等。
2.句法
在句法方面,與科技英語一樣,環境化學專業英語具有大量使用長句和名詞化結構(主要是用具有動作意義的名詞+of+修飾語)、廣泛使用被動語態和非謂語動詞、不同用法的時態和定語后置等特點。
3.修辭
在句型和時態的使用上,多為用來陳述客觀事實和問題,描寫過程和狀態,說明特性和功能,所論情理多為一般性、頻繁性和特征性。因此,在文中大量使用陳述句型,謂語動詞主要以一般時為主,如一般現在時、過去時和將來時等。在語氣的使用上,往往采用虛擬語氣;在表達上力求簡明、扼要、規范,邏輯嚴密。
4 .其他特點
由于科技文章本身的客觀性、信息性,所以在句子結構和其他語言特點上就表現出一些明顯的特點,如分隔結構、非言詞符號、倒裝、省略等的使用。
三、環境化學英語翻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翻譯方法
1.翻譯的基本原則
專業英語的翻譯是詞匯、語句、段落、文章翻譯的有機整體,且十分注重邏輯關系,所以翻譯一般包括理解和表達兩個階段,只有在正確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才能正確表達原文,使得譯文既忠實于原文的內容,又用詞準確,行文流暢通順。
文中多用長句、難句,修飾語多、聯合成分多、結構復雜,例如介詞短語、分詞短語、狀語從句、定語從句、同位語、插入語等,通過一定的語法規則與句子主干結合在一起,使句子長而復雜,具有嚴密、緊湊的特點;而漢語句子傾向于短句,在英語長句漢譯時,既要從漢英差異出發,處理好句子結構形式上的問題,又要做到保留英語長句在表達思想方面嚴密緊湊的特點。
綜上所述,翻譯基本上要遵循“忠實”“通順”和具有“美感”這三個主要原則,無論是在專業領域還是日常翻譯中都要注意這些原則。
2 .常用翻譯方法
(1 )科技術語和專有詞匯的翻譯
一般來說,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意譯法:意譯法就是根據原詞的實際含義譯成對應的漢語術語。這種譯法廣泛運用于科技術語的翻譯,具有概念明確、易懂易記的優點。例如:persistent residue 持久性殘留;ozone layer 臭氧層;particulate matter大氣顆粒物;photochemical reaction 光化學反應;methyl mercury 甲基汞;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續發展;homeostatic mechanisms 自調節機理;inorganic chemicals 無機化學;limestone 石灰石等等都是采用意譯的方法來翻譯的。
還有一類就是合成詞的翻譯,根據特定的含義的詞根詞綴組合成新的詞,環境化學中常用的出現頻率較高的前綴如anti-,auto-,contra-,ex-,intra-, mono-,pre-,per-,poly-,syn-,semi-,trans-,thermo-,un-,等;后綴如-able,-al,-acid,-amide,-ic,-ise,-meter等。
例如hydrochlorofluorocarbon (氟氯氫化碳)一詞,該詞由hydro-(氫),chloro-(氯代),fluoro-(氟代),carbon(碳)四個基本詞素構成。即便是包含多詞素結構的長詞,只要懂得分析詞中所包含的基本詞素,也同樣可以猜到它們的意義。又如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二氯二苯三氯乙烷,即DDT),就是由di- (二),chloro-(氯代),di-(二),phenyl(苯基),tri-(三),chloroethane (氯乙烷)構成的。所以掌握了構詞法和環境化學常見詞根詞綴,可以很快推出單詞的意思。
音譯法:音譯法就是按原詞的英語發音譯成相對應的漢語,這種方法是不得已而為之,無法揭示詞匯的真正意義。隨著新術語的出現,對不少詞已用意譯來代替。如:atrazine 阿特拉津;clone克隆;nylon 尼龍;dichlorodiphenyl trichloroethane(DDT)滴滴涕;calories 卡路里;Chernobyl 切爾諾貝利;El Ni&o 厄爾尼諾;Humus 胡敏素;Mole 摩爾;DDVP 敵敵畏。
半音半意法:這是音譯與意譯的結合。如:Nernst equation能斯特方程;Thomas model 托馬斯模型;Michaelis(-Menten)equation 米式方程;Beer-Lambert law比爾-朗伯定律;Diels-Alder condensation 狄爾斯-阿爾德縮合反應等。
縮寫替代法:有一部分單詞由于使用廣泛,直接寫出其英文縮寫便可知其含義,所以這類的單詞基本不翻譯,可以直接引用。如:GDP 國內生產總值;UV 紫外(光);VOCs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POPs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AHs 多環芳烴;BOD 生物需氧量;COD 化學耗氧量;HFCs 氟氫化碳;DNA 脫氧核糖核酸;CEC 陽離子交換量;PCBs 多氯聯苯;ATP 三磷酸腺苷等等。
特殊含義:有個別單詞在環境化學專業英語中所選擇的詞義是與非專業英語不同的特殊含義,如:bond一詞在日常用語中為紐帶、契約、證券等意思,在環境專業中則表示鍵的含義,O-H bond表示O-H鍵;pack本義為包、捆,而battery packs則譯成電池組;current本義為流通,引申為電流等等。這些詞匯需要結合句子含義在詞的本義上引申,進而找到最合適恰當的詞義。
(2)句子的翻譯
環境化學專業英語作為科技英語是用來陳述自然界、科技界所發生或出現的事情,描述其規律、特點、過程等的語言,表達客觀準確、邏輯性強、結構嚴謹,這樣才能更好地記錄自然界和科技界的動態,所以根據這些特點,其使用長句,難句的頻率也比較高,翻譯時要遵循化繁為簡的原則。
①將名詞性短語擴展成分句或轉換成動賓結構
大量的應用名詞性短語可以使文章變得簡潔,表達客觀、內容確切、信息量大、強調存在的事實,而非某一行為。但在翻譯中我們要注意將名詞性短語擴展成分句或是改變其結構順序,使其譯成中文的語句邏輯準確,表達清楚。
如下例子所示:
a.The earth rotates on its own axis, which causes the change from day to night.
b.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causes the change from day to night.
譯文:地球繞軸自轉,引起晝夜的變化。
名詞化結構“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使復合句變成了簡單句,而且使表達的概念更加嚴密準確。
又如:The slightly porous nature of the surface of the oxide film allows it to be colored with either organic or inorganic dyes.斜體部分可翻譯為氧化膜表面具有輕微的滲透性。這樣的翻譯避免了冗長的句子,使其成為動賓關系,同時也更加簡潔準確。
The harnessing of energy for the manifold needs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has dri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對斜體部分進行擴充,可翻譯成:對于工業文明的多種需要來說,能量的利用驅動了經濟的發展,而且獲得足夠的能量已經成為提高全人類生活水平的關鍵。這樣整個句子變得淺顯易懂。
②將定語成分轉換成獨立句、狀語分句等
由于專業英語要求準確簡練的原則,所以為了明確表示和描述對象,常常需要較多地使用非限定性動詞作定語,句子中常使用非限定性動詞構成的各種短語來替代從句或是分句,翻譯的時候要注意將其轉換成獨立的句子或是狀語分句,提到所修飾的詞之前,以符合漢語的語序。
如:Another environmental problem associated with high nitrate concentrations in groundwater is eutrophication of receiving waters.
譯文:與地下水含硝酸鹽過高的有關的另一環境問題是供水源的富營養化。
This combination,the material and energy balance,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tools used in the sequence of steps necessary to bring a chemical reaction from the idea stage to a viable large-scale commercial process.
譯文: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的結合是把化學反應從理想狀態變成實際的大規模工業生產過程的必要步驟和最強有力的工具之一。
③將被動轉換成主動
英語被動句的翻譯處理具體大致有四種,即將英文原句譯成漢語的無主句;將原文其他成分改譯成主語; 加譯主語;原文主語仍譯作主語。請看下面的例子:
Industrial production is being examined on a wide front,with a view to reduc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by appropriate choice of materials,and their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譯文:為了能夠通過選擇合適的原料和合理的化學反應路線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需要對工業產品做全面的監測。(無主句)
However,many other redox processes are utilized by bacteria.
譯文:然而,細菌可以利用許多其他的氧化還原過程。(其他部分改譯主語)
Proteins,carbohydrates fats are often grouped together and called organic nutrients.
譯文:人們常把蛋白質,糖類和脂肪歸為一類稱其為有機養分。(加譯一個主語“人們”)
The reactivity of gasoline components with hydroxyl radicals can be understood on the basis of the number of C-H bonds and their relative strengths.
譯文:汽油各組分與羥基自由基的反應活性可根據所含C-H鍵的數目以及其強度來理解。(主語不變)
④增加詞語以表示不同的時態
從時態上看,科技英語多采用一般現在時,使表述具有“無時間性”,所以在翻譯中,我們需要補充一些與時間有關的詞匯,使得時態更加明顯。
如:Virtually,all decisions about the control of nitrate pollution of groundwater are made in the face of uncertainties that frustrate efforts to guarantee the desired results.
譯文:實際上,迄今為止所有關乎控制地下水硝酸鹽污染的決策都面臨各種不確定因素,這往往使我們的計劃落空,難以達到期望的結果。
⑤以“it”引導的主語從句的翻譯
這種句式在環境化學專業英語中及其常見,既突出了所要強調的部分,同時避免了句子主語過長導致頭重腳輕的弊端,還可以豐富句式,使得文章中的句式不至于僅僅使用被動語態或是名詞性結構,而過于單調。
如:It is instructive to view human energy use against a backdrop of the continual and massive flow of energy that occurs at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譯文:考察人類對地球表面上持續不斷的巨大能量流動的利用是有益的。
It has recently come to be appreciated that methane hydrates occur widely in nature,principally in ocean sidements or in the arctic permafrost.
譯文:最近,甲烷水合物在自然界主要是在海洋沉積物中或者在北極的永久凍土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得到人們的重視。
翻譯這類句子是要注意按照漢語的順序翻譯,將主語從句部分提前。
四、結語
綜上所述,環境化學專業英語的翻譯屬于書面語的翻譯,注重邏輯關系,表達客觀準確、結構嚴謹,風格獨特,但翻譯并不是無規律可循,只有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專業詞匯,積累專業知識,掌握并運用翻譯的基本技巧,力求使譯文既忠實于原文的內容,又用詞準確。
參考文獻:
[1]Thomas G.Spiro,William M.Stigliani.Chemistry of the Environment[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戴樹桂.環境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李楠.基于水利專業科技英語翻譯的技巧[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8,2(36):98-99.
[4]李新顏,王貴元.科技英語的特點及翻譯原則[J].大眾科技,2008,6:167-168.
[5]劉愛勤.科技英語的詞匯特征及其翻譯策略[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8,1(17):79-81.
[6]劉毅.英文字根字典[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9.
[7]馬永祥等.化學專業英語[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8.
醫學生畢業后在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中,需要大量使用英語,例如:查閱醫學文獻、撰寫科研論文、翻譯專業資料、參加學術會議、出國進修學習等。實現這些需求所需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便是語言的英漢轉換,即翻譯[1]。目前,相當多的醫生由于缺乏醫學專業英語的翻譯知識,往往在實際工作中碰到諸多困難,因此,探尋和建立一套實用的醫學專業英語翻譯理論方法并應用于教學,提高醫學生的英語翻譯水平,既能滿足其將來的實際需要,又能促進醫學翻譯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從而有助于我國醫學的不斷發展和長足進步。
1 醫學英語的翻譯標準
醫學英語屬于科技英語的一個分支,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因此,它具有自身的特點和相應的翻譯標準。正確認識醫學英語的翻譯標準是進行醫學英語翻譯工作的前提[2]。嚴復在《天演論·譯例言》中講到:“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故信、達爾外,求其爾雅……”,嚴復提出“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在醫學翻譯實踐中同樣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指導意義:①醫學翻譯應當“信”,即準確完整地表達原文的本意。由于醫學信息的特殊性,任何對原文的歪曲或更改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所以,翻譯所表達的信息要求非常準確、清晰,不允許模糊不清、模棱兩可,更不允許因不理解而自由發揮。②醫學翻譯的譯文應當“達”,即語言通順、自然、明達,用規范的目的語忠實流暢地傳達原作的信息。翻譯時既要追求與原文形式上的盡量一致,同時又不要硬套原作的語言形式,以免造成任何含義晦澀和歧義。③醫學翻譯也應當“雅”,即要在文體和風格上保持原文的特征。做到行文嚴謹、表達專業、結構規范,符合醫學專業的習慣和要求。同時不同的醫學題材具有不同的文體特點,翻譯時需把握其行文特點,參照相應的結構和文體規范執行。
2 醫學專業英語翻譯中的常見問題
英語是從綜合型向分析型發展的語言,漢語是分析型為主的語言,這兩種語言的差別很大,再加上醫學英語具備自身獨有的特點,翻譯時如果不引起注意,并采取恰當的翻譯方法和技巧,必然會影響翻譯質量。以下就醫學生在專業英語翻譯中常見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分析。
2.1 術語誤譯
醫學術語是醫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重難點,其中以外來詞匯、兩棲醫學詞匯、縮略語以及新詞的翻譯尤為困難,很容易出現誤譯。例如:“In conclusion,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can lower portal pressure through decreasing secretion and shunting of glycogen in portal hypertensive dogs.”分析:“radix angelicae sinensis”是中藥品名“當歸”,“portal”意為“門脈”,“glycogen”意為“胰高血糖”,“portal hypertensive dogs”意為“門脈高壓犬”。該句專業詞匯很多,不了解專業詞匯的構詞法或不借助專業工具書,容易造成誤解。譯文:總之,當歸可以通過減少門脈高壓犬的胰高血糖分泌和分流而降低門脈壓。又如:“Unsuspected malignancy has been found in from 5.4% to 6.4% of gastrectomy specimens”分析:如將“unsuspected”理解為“不被懷疑的”則可能會誤譯為“確診”,事實為“漏診”。譯文:在胃切除標本已發現有5.4%到6.4%的胃癌漏診。
2.2 句子死譯
英漢語言思維和表達習慣存在較大的差別,醫學生如不了解相應的理論知識和轉換技巧,在翻譯實踐中生搬硬套,容易導致譯文的語序紊亂,含意晦澀,沉冗拖沓。例如:“Usually found free in solution,where some of them form a pool of intermediates from which large polymers called macromolecules are made.”誤譯:他們通常被發現是游離形式,其中一些形成了中間體,由此被稱為大分子的大尺寸聚合物被產生。分析:這樣的翻譯既不規范也不符合漢語思維習慣,未能客觀、準確地描述原句的意義。改譯:他們通常以游離的形式存在,其中一些形成中間體,由此產生叫做大分子的大尺寸聚合物。又如:“Illness prevented him from going there.”誤譯:疾病妨礙他去那里。改譯:他因病未去那里。分析:醫學專業英語中非人稱主語較常見,翻譯中有時必須進行句子成分轉換以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2.3 專業知識缺乏
醫學英語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因此醫學英語的翻譯要求譯者在擁有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具備相關醫學背景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充分掌握醫學英語的語言特點和相應的翻譯方法,才能如實譯出原文[3]。例如:“After he had lost 4 pints of blood,the Shah fell into a coma.His doctors tried unsuccessfully to revive him with electroshock treatment; then they removed his tubes and life supporting systems.”誤譯:國王失去了4品脫血后陷入了昏迷,他的醫生不成功地用電擊波使他蘇醒,然后他們移去他的管子和生命支持系統。改譯:國王失去了4品脫血后陷入了昏迷,醫生們嘗試用電擊使其蘇醒,但沒有成功。最后,他們除去了接在他身上的各種管子和維持生命用的設備。分析:此句由于欠缺醫學基本常識,造成表達不專業或出現錯誤。如“removed his tubes and life supporting systems”不能譯成“移去……生命支持系統”,而應該“移去……維持生命用的設備”。 又如:“The complaints of the patient did not answer to the proper manifestations of the disease.”誤譯:病人的主訴沒有回答此病的適當表現。改譯:病人的主訴不符合此病應有的表現。分析:譯文修改后語義更加準確,也更加符合醫學專業人員的表達習慣。
2.4 漢語表達能力欠缺
部分醫學生在中文遣詞造句方面相對貧乏,漢語表達能力欠缺,造成譯文不夠嚴謹和專業。例如:“There is a far wider range of patients who would benefit from Aspirin than FDA indications currently show.”原譯: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當前展示的數字比較,有遠遠多得多的病人會從阿司匹林得到利益。分析:這樣的翻譯盡管基本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完全失去了醫學文獻應有的精確和凝練。改譯: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目前的數據相比,更多的患者能從阿司匹林中獲益。又如:“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cure.”原譯:預防比治療好。分析:譯文意思正確,但不大符合科技文體的措辭要求。改譯:預防勝于治療。
3 醫學專業英語的翻譯策略
醫學生專業英語翻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有賴于自身醫學專業素養及漢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更需要在翻譯中遵循科學的翻譯過程、運用合適的翻譯方法和技巧,這也是專業英語翻譯教學的重點。
3.1 翻譯過程
翻譯主要包括正確理解原文和準確地用另一種語言傳遞原文信息兩個環節。具體來說,醫學專業英語的翻譯過程可分為準備、初譯、復譯、校核四個階段。
3.1.1 準備階段 準備工作包括3個方面:①了解翻譯目的、原文和譯文的讀者群體及對譯文的特殊要求;②通讀原作,簡要了解文章的內容、風格和文體特點;③查閱相關領域的權威資料,參考英語資料可以幫助譯者理解原作的內容和結構,而中文資料則有助于譯者了解文中涉及專業術語的詞義、語句的表達規律,分析所譯題材的風格和形式特點,從而能更加透徹地理解原文及更加專業地表達譯文。
3.1.2 初譯階段 初譯是在對通篇文章有整體概念后逐句逐段地翻譯,這是一個理解表達的過程,也是翻譯的重要環節。句子翻譯可分理解和表達兩個階段:理解階段重在緊縮主干、辨析詞義、分析句型、捋清脈絡;表達階段則重在調整搭配、潤飾詞語。醫學英語中長句、復雜句較多,理解時需要認真分析句子結構,理清邏輯關系,選擇詞義,表達時需要符合原文的文體文風和專業習慣[2]。對于生詞、專業術語和結構復雜的句子可以重點標記,借助詞典、工具書進行語法分析,進一步理解原文的內容和邏輯關系,如仍存在困難,也可以暫時擱淺,等復譯時再重點考慮。
論文摘 要:翻譯作為溝通兩種語言的橋梁,在先進科學技術發展的時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中國汽車業的發展,需要借鑒很多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因此大量英文資料的翻譯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探討汽車專業英語常見的英譯漢翻譯技巧。
1 汽車專業英語翻譯的特點
汽車專業英語是科技英語的一個分支。作為一門特殊英語,汽車專業英語在詞匯構成、遣詞造句等方面具有獨特之處。表面上看,它只是英語知識與專業知識的結合體,但從深層次看,它講究的是專業邏輯思維嚴謹、條理清晰,不添加任何文學色彩,從客觀真實的角度對汽車專業知識進行英文表述。因此,汽車專業英語翻譯對語言準確性的要求很高。我國翻譯名家嚴復先生曾提出“信、達、雅”的翻譯標準,汽車專業英語翻譯同樣應遵循這一準則,但還應附加良好的漢語功底、較強的英語語言能力及較廣的知識面這三條原則。
2 汽車專業英語翻譯的原則
2.1 漢語功底好
在翻譯汽車專業英語的過程中,我們往往遇到反復修改后仍不理想的結果。特別是對比較正規的術語和原理表述的文本,常常出現表意不準的狀況。因此,漢語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直接影響到翻譯的質量。
2.2 英語語言能力強
汽車專業英語最大的特點就是術語多,詞匯量是構成這一門類的基石。除此之外,全面的英語語法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二者缺一,就會阻礙翻譯的順利進行,導致譯文質量的下降,同時也大大降低了翻譯的速度。
2.3 知識面廣
要做好汽車專業英語翻譯,對汽車專業知識的要求是較高的。無論是對原文的理解,還是譯文的表達,譯者必須了解汽車專業理論知識及維修常識,否則會無從下手。這也是與普通翻譯的本質區別。
3 汽車專業英語翻譯的技巧
3.1 一詞多義法
專業術語是構成汽車專業英語的基石,反映這一學科領域的內容。往往譯者會依據汽車專業知識及專業英語詞典來弄清楚這些術語的含義。絕大部分術語有其特定的英文詞匯與之對應,如:crankshaft(曲軸),engine(發動機),thermostat(節溫器)。但還有一部分術語的表意容易與普通英語詞匯相混淆。如:revolution一般會譯為“革命”,但汽車英語中它是指“旋轉”;generator一般譯為“生產者”,汽車英語中被譯為“發電機”;passage通常被譯為“一段文章”,而汽車英語中它是“水路、油路”的意思。
再者,地域的不同,也會導致術語使用的差異。為了推廣市場,德、美、日等汽車工業大國都把本國汽車的領先技術譯成英文手冊,以供他國之用,但在術語表達上,德系車手冊表達“變速箱”和“傳感器”通常使用gearbox和sender,不同于其他國家的慣用詞transmission和sensor。故此,科技的發展,大量的英語詞匯會不斷演變成科學術語,只有通過不斷地積累才能掌握這些術語的含義及區別。
3.2 抽象譯法
機械式翻譯是翻譯汽車專業英語的大忌,同時也違背了翻譯的標準。因此,為達到忠實通順的要求,抽象譯法是我們經常用到的一種翻譯方法。如:
(1)in order to get a cleaner emission, 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 system is applied.譯文:為了降低排放,應用了電子燃油噴射系統。cleaner emission不能機械地翻譯成“較清潔的排放”,這會令讀者費解。因此,譯作“降低排放”符合專業表達。(2)the engine never starves for fuel.
譯文:發動機不會缺油。starve for在這里不能被譯為“渴望”,因為主語是發動機,所以結合汽車專業的表達法,它是“缺油、斷油”的意思。
3.3 詞類轉換法
詞類轉換法又稱轉性譯法,也是常用的翻譯方法。它是根據譯文語言的習慣進行詞性轉換的。例如:
efi system has the job of supplying a combustible mixture of air and fuel to the engine.
譯文:efi系統的功用是給發動機供給可燃混合氣。has the job of的本意為“有一份……工作”,但這里應譯為“……的功用”。詞性也由原來的動詞轉換為名詞。
3.4 被動變主動的譯法
汽車專業英語是對汽車使用、原理、維修等客觀事物的陳述。針對汽車專業英語中的被動語態,我們往往要按照漢語表達客觀事物的習慣譯成主動句式。
(1)…as the oil is fed to the various moving parts of the engine,it absorbs and carries the heat away from the engine parts.譯文:機油供向發動機的各運動部件時,它能吸收并帶走發動機部件發出的熱量。is fed to被轉換成主動語態。(2)karl benz from germany built the first car driven by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1886.譯文:德國的卡爾·本茨于1886年制造出第一輛用內燃發動機驅動的汽車。driven做了the first car的動詞性修飾語。
3.5 增補譯法
汽車專業英語的表達法往往很簡練,因此在譯文時需要添加一些必要的詞匯,從而使譯文在語法及語言表達上能與原文在內容和形式達到對等。如:a fuel injector is nothing but a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valve.譯文:噴油器是通過電磁閥控制的。譯文中增加了謂語動詞,從而不會誤解為噴油器就是個電磁閥。
汽車專業英語翻譯會隨著中國汽車業的發展而變得熱門,對翻譯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不像文學翻譯那樣要注重文學修辭的美感,汽車專業英語翻譯更多的要把握忠實和順達的準則。當然,掌握并運用好翻譯技巧是一名譯者進行實戰的必備條件,只有扎實的語言功底和豐富的汽車知識,并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才能真正地做好汽車專業英語翻譯。
參考文獻
食品包裝文字是食品信息的重要載體,承載了食品名稱、食品的配料和添加劑、食品的營養成分、食品的使用方法、食品的保存建議、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日期、食品的產地、食品的衛生許可證和認證標識等一系列信息,是消費者辨別食品類型、味道、營養、質量和安全等的依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中國食品行業的國際化發展,中國食品包裝上的文字逐漸由單一的中文發展成了中英雙語,旨在讓更多國外朋友品嘗美味的中國食品,了解和愛上中國食品。然而,食品包裝文字的英語翻譯仍存在許多問題,導致包裝效果適得其反。為了有效改善這一情況,本文將深入分析食品包裝文字英語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應的翻譯優化策略。由楊雅蘭、唐秋實、陽志軍主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于2020年5月出版的《食品專業英語》系統地介紹了食品各方面的專業英語表達,并且搭配有對應的譯文,有助于提高讀者的食品專業英語素養,使其更好地進行食品包裝文字英語翻譯分析。《食品專業英語》全書共分為八個單元。第一單元對常見的食品營養物質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包括水、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第二單元主要闡述了面包、香腸、酸乳、面粉、大米和果汁等常見食品的制作和加工流程。第三單元引導讀者認識了罐藏、干燥和脫水保藏、低溫儲存和輻射保藏等各種食品保藏方法的原理和注意事項等。第四單元概述了防腐劑、食品著色劑、抗氧化劑、調味劑等各種食品添加劑的成分和功能等。第五單元強調了食品質量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研究了一些最新的食品安全標準或體系,如HACCP體系、ISO22000等。第六單元介紹了食品檢測中的食品樣品處理方法和食品微生物檢測方法及其用到的食品分析技術和食品快速檢測技術。第七單元分析了食品相關法規和標準。通過第八單元,讀者可以了解功能產品的特點、分類和具體功能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世界各國在食品方面的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試圖讓世界各國消費者都能了解和品嘗中國食品,感受中國食品文化的魅力。食品包裝文字幾乎涵蓋了食品所有的重要信息,而英語是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官方語言,因此,推動食品國際化發展最好的方式就是將二者結合,通過準確地將食品包裝文字翻譯成英語,為國外朋友搭建起了解中國食品的橋梁。事實上,中國食品包裝文字英語翻譯的發展起步較晚,盡管近些年來相關的專業翻譯機構的數量越來越多,翻譯質量取得了一定進步,但食品包裝文字的英語翻譯屢屢出現失真現象,給中國食品行業的國際化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因此,提高對食品包裝文字英語翻譯問題的重視,深入分析這些問題勢在必行。結合《食品專業英語》中的內容,本文總結出以下五大類食品包裝文字英語翻譯問題。其一,部分譯者盲目采取機械性直譯的翻譯方法,導致譯文中出現搭配不當、邏輯不通、語義不明等錯誤,使得外國消費者不知所云甚至出現誤解。這是食品包裝文字英語翻譯時最常犯的錯誤之一。出現這類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譯者不了解食品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或者沒有將文化差異考慮在內,且過分信任和依賴直譯法這一翻譯方法,將直譯當成出現翻譯困難時的救命稻草,導致出現了很多致命性翻譯錯誤。例如,一些譯者在翻譯食品包裝上的“開袋即食”這幾個字眼時,直接選擇了字對字的機械性直譯方法,翻譯成了“openthebagready-to-use”,顯然,從語法上來看,這一表達就是錯誤的,因為“ready-to-use”屬于形容詞,常用作定語、表語等,用來修飾名詞、代詞等,而修飾動詞短語一般用副詞修飾,屬于搭配不當問題。綜合分析可知,“開袋即食”強調的是消費者在食用該類食品時無需進行加工、洗、切等二次處理,因此可以將其翻譯成形容詞短語“readytobeserved”。其二,一些譯者在翻譯時沒有選用恰當的詞匯。
出現用詞不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有些英語表達是約定成俗的,但卻在譯者的掌握范圍之外或者譯者因缺乏表達敏感度選擇了忽視,反而按照自己的理解采用了直譯法、意譯法等翻譯方法,既降低了翻譯效率,又缺乏翻譯準確性;可能是有的譯者在理解原文時出現了理解上的錯誤,或者有些詞匯具有相近的詞義或用法,導致譯者未能明確各詞匯合適的運用語境等;還可能是有的譯者在翻譯時沒有結合中西方食品文化上的差異,選用了原文表層含義對應的表達。例如,“食用香精”通常應翻譯為“foodflavor”或“edibleessence”,但譯者如果沒有掌握這一固定搭配,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直譯,極有可能將其錯誤地翻譯為“ediblespices”,出現用詞不當問題。再如,“particle”具有“例子、微粒”等含義,一般指的是質子、電子之類的粒子,常用來表示灰塵、金屬微粒中的粒子。但如果對該詞了解不透徹,就可能出現將“牛肉粒”翻譯成“beefparticles”的錯誤,完全脫離了原文的意思。“牛肉粒”的核心還是牛肉,只是不同于牛肉塊、牛肉片的塊狀和片狀,表示一種顆粒狀牛肉,因此可以將其翻譯為“dicedbeef”。此外,相比“particle”,“granule”更適合用來表示食物中的粒子,“granule”表示的顆粒感要比牛肉粒的顆粒感小很多,前者更多地表示感冒顆粒大小的顆粒,用在這里也不是很合適。其三,部分譯者的食品包裝文字英語翻譯中頻繁出現語法錯誤。英語是一種形合語言,使用正確的連接詞、關系詞等詞匯手段和句法手段,保證譯文的語法正確是對譯者英譯的基本要求。但在實際翻譯中,部分譯者卻由于個人疏忽和粗心,或者因對語法規則沒有系統的掌握而出現語法類錯誤,影響譯文的準確性。例如,有的譯者將“密封保存”翻譯成“tosealingsave”,犯了低級的語法錯誤。在這里,“to”屬于動詞不定時符號,而非介詞,因此,“seal”一詞不應該用動名詞形式,而應該用動詞原形形式,即“tosealandsave”。此外,由于漢語是意合語言,句子間的銜接主要依靠的是語義手段,漢語中多用簡短凝練的句子。就食品包裝中的中文文字而言,其通常會出現并列短句、無主語句子等。譯者在英譯時需將中英差異考慮在內,先厘清漢語各短句語義之間的邏輯關系,再適當地進行句子合并、整合,增加關系詞、轉折詞、主語等,以保證譯文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相反,如果譯者沒有將中英差異考慮在內而選擇進行直譯,也會造成語法錯誤。
考慮到食品包裝文字的特殊性,通常在翻譯食品包裝上介紹食品特色、食品歷史等內容時才需要結合這種中英結構的差異來考慮。其四,一些譯者的食品包裝文字英語翻譯難以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性。換句話說,有的譯者在進行此類翻譯時,沒有將食品包裝文字的特點考慮在內,只追求譯文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使得譯文難以達到信達雅的翻譯標準。針對這一問題,本文總結了食品包裝文字的以下特點。首先,考慮到食品包裝文字是用來對食品信息進行說明,以為消費者服務的,食品包裝文字通常具有說明性和實用性,譯者在進行食品包裝文字英語翻譯時更要注重表達的客觀性。其次,考慮到與其他有內置說明書的產品相比,食品包裝文字的可用空間較小,食品包裝文字需要更加簡潔明確,以節省空間,并確保信息的全面性。最后,考慮到食品包裝文字英語翻譯的最終目的在于吸引消費者、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欲望、推動食品的發展,食品包裝文字英語需要具備一定的藝術性和趣味性。這就對譯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譯者不斷精進自己的食品包裝知識和翻譯技能。其五,相關食品企業或翻譯機構缺乏對食品包裝文字英語翻譯的統一規定,譯者在翻譯時只能按照自己的習慣進行翻譯,導致食品包裝文字英語缺乏嚴謹性。一方面,部分食品企業或翻譯機構沒有對翻譯格式進行統一規定。一般來說,每個企業的食品都有自己的食品特色,為了保持這種特色,設定食品包裝文字的英語翻譯風格很有必要。另一方面,部分食品企業或翻譯機構沒有對常見信息的英語翻譯進行統一規定。食品包裝文字或信息很多都是類似的,如生產日期、保質日期、營養成分和含量等。不同食品的配料和添加劑雖然不盡相同,但有一些防腐劑、調味劑較為常見,在翻譯這些重復性很高的常規信息時,如果有統一的格式或標準,最終翻譯出的食品包裝文字英語就會更規范。綜上所述,食品包裝文字英語翻譯出現的問題主要包括沒有將食品包裝文字特點考慮在內、沒有將中英食品文化差異和語言習慣差異考慮在內、不夠規范和嚴謹等。
基于這一認識,當務之急就是針對食品包裝文字英語翻譯,豐富其理論支撐,優化其翻譯策略,使譯文更準確、更專業化和更標準化。本文將結合美國翻譯理論學家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Venuti)提出的歸化和異化翻譯策略來研究食品包裝文字的英語翻譯問題。其中,歸化指的是以目的語讀者為中心,通過適當調整源語的語言習慣,幫助目的語讀者更好地理解譯文;異化則完全相反,指在翻譯過程中以源語為中心,盡量保持源語的風格和特色,以突出不同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差異。在筆者看來,雖然食品包裝文字英語翻譯帶有一定的食品文化宣傳使命,但更重要、更基礎的目的在于幫助譯入語讀者,也就是國外朋友清楚地獲知食品信息。因此,筆者認為食品包裝文字英語翻譯應采取歸化為主、異化為輔的翻譯策略。要想靈活運用歸化的翻譯策略,譯者應整體提高自己的食品專業素養和翻譯素養,對食品專業知識、常見的翻譯理論、翻譯方法有系統的了解,這是對譯者的基本要求。豐富食品專業知識可以幫助譯者更加準確高效地理解源語,既避免了對源語理解錯誤問題的出現,又提高了翻譯效率。翻譯理論和翻譯方法是譯者翻譯時的指明燈,譯者對其有基本的了解有助于譯者選擇更準確的翻譯方法。例如,在翻譯中國食品包裝上的俗語、諺語等獨有的表達時,譯者如果選擇直譯,極有可能導致目的語讀者感到困惑、難以理解。這時,為了方便譯入語讀者的理解,譯者就需要采用意譯法,用簡單通俗的目的語詞匯對源語內涵進行解釋說明。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在歸化翻譯策略的指導下,譯者在面對直譯和意譯兩種翻譯方法時更傾向于選擇意譯法,因為歸化和意譯法都不拘于源語形式,將重點放在了清楚地將源語意思傳達給目的語讀者方面,更方便目的語讀者的理解。要想靈活運用歸化的翻譯策略,譯者需要熟練把握中英文化差異,特別是中英食品文化差異,并將文化差異融入實際的翻譯策略中。文化是語言的靈魂,譯者要想保證英語翻譯的準確性,就必須將語言和文化有機結合,培養自己的跨文化意識,讓自己習慣用文化思維思考語言差異。在食品包裝文字英語翻譯中,當譯者面對一些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食品時,尤其要注意結合中西方文化差異來理解。例如,在翻譯四川特色食品“龍抄手”這一食品時,譯者就需要了解四川的“龍抄手”相當于中國其他地方的“餛飩”,而“餛飩”一詞是有固定表達的,即“wonton”。此外,“龍”字在中國代表著尊貴、地位,是中國形象的代表,在這里,“龍”字是對這一食品的美味和歡迎度的肯定。但翻譯成英語時,直接將其翻譯成“dragonwonton”十分不可取,因為“dragon”在英語中是“兇狠、奸詐、邪惡”的代名詞,具有負面的意思,與中國的“龍”的形象完全相反。在歸化翻譯策略的指導下,為了讓譯入語讀者更好地了解這一食品,譯者可以將“龍抄手”翻譯成“SichuanStyleWonton”,使譯入語讀者可以直觀地了解到這是屬于四川的一道美食,將其與四川的美食特色聯系起來,同時又避免了“dragon”一詞所引起的不必要的誤解。此外,在歸化翻譯理論的指導下,譯者要將譯文的藝術性、美觀性、嚴謹性都考慮在內,以幫助譯入語讀者更好地理解相關信息,激發譯入語讀者對中國食品的興趣。為達到這一翻譯要求,譯者需要在翻譯時將食品包裝文字的特點考慮在內。同時,相關食品企業或翻譯機構要與食品專業英語專家合作,對食品包裝基礎信息的英語翻譯進行統一規定,幫助譯者提高譯文的準確性、效率性和規范性。
作者:徐璟 單位:重慶外語外事學院
關鍵詞:專業英語課程;普通英語課程怕;專業詞匯的選擇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8-0042-01
作為教學三大要素之一的教材,不僅是教師與學生間的重要媒介,而且是專業教學改革成果的直接體現[1]。專業教材建設是高等學校一項重要的基本建設,目前專業教材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專業教材普遍缺乏對實際的調查研究和深入了解,缺乏對崗位所需專業知識和專項能力的科學闡述等。因此,加強專業教材建設,編寫出突出高等教育特點的教材,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一、了解專業英語課程與普通英語課程的區別
專業英語課程是研究與專業相關聯的英語語言特點和語言現象,將專業知識與英語語言教學緊密結合,以指導學生以英語為工具獲取專業信息為教學目的,是應用性的英語課程。但它首先是英語,在語音、語法、詞匯方面與普通英語沒有本質區別,只是在這些方面有所側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以學生將要從事的專業為語言教學中心,考慮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未來的實際工作需要。
普通英語課程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為培養目的,是基礎性英語課程。
二、兩種課程的不同也就決定了專業英語教材與普通英語教材編寫的不同
(一)教材的內容
專業英語教材的內容多為專業知識和客觀事實,而非普通英語教材中的文學、文化、風俗、科普知識等內容。
(二)在文體方面
專業英語教材更客觀、簡潔、直接、具體。主要以實驗方法,結果,數據等呈現具體的內容。英文科技文體的特點是結構嚴密、邏輯性強。因此譯文也必須做到概念清楚,條理分明,文字簡練,定義、公式、數據及圖表等準確無誤。同時應使用正確規范的專業語言[2]。
(三)在語法方面
專業英語教材多用被動語態、一般現在時、非謂語動詞、名詞結構和復雜長句。特別是定語從句的翻譯方法:短句或長句漢譯時放在被修飾語之前比較通順,這屬于逆序合譯法[3]。
(四)在詞匯方面
專業英語教材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是專業術語、外來語、縮略語、和一詞多義現象。
(五)在練習方面
專業英語教材既要突出相關專業知識,又要注重英語語言訓練。如:通過練習的設置,強調專業詞匯構詞法的學習,即專業英語中常用前綴、后綴、詞根等的介紹,以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專業詞匯并擴大詞匯量;在句子理解訓練層面,要突出專業英語中常出現的句子特征和語法現象,加以專門訓練;強化訓練學生的翻譯技能,幫助學生掌握專業英語翻譯語氣正式、陳述客觀準確、語言規范、邏輯性強、專業術語性強等特點和技巧,盡可能完整、準確地捕捉、傳遞、表達原文信息等。
三、專業英語教材與普通英語教材的對象不同
專業英語教材面對的是已具備相當的英語知識和專業知識的高年級學生,通常是本科院校的大三、大四的學生。他們掌握了英語基本技能,同時又打下了良好的專業基礎;而普通英語教材的教學對象是本科大一、大二的學生。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四、對編寫教材的教師掌握知識的要求不同
編寫普通英語教材的教師需要有深厚的英語功底和全面的文學、文化、體育、科技等方面的背景知識。而編寫專業英語教材的教師應既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又具有相關專業知識。想要編寫出一本好的專業英語教材,則必須和專業教師相結合。專業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出符合本專業的內容,英語教師則根據教學規律科學、系統地設計課后練習。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達到預期目標。
從普通英語到專業英語的學習是學生在自己相關專業和英語語言等方面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增強;從普通英語教材編寫到專業英語教材編寫也要求我們教師在英語專業水平和其他專業知識方面都不斷地擴展視野、提升自己。
參考文獻:
[1]沈陽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三卷),2001,4(2).
關鍵詞:微生物;雙語教學;專業英語;整合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5-0159-03
微生物學是高等學校生物類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同時也是目前生物科學中發展最為迅速的課目之一。面對微生物學這顆初升的星星,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掌握其專業知識成了眾人思索的內容。雙語教學是目前國內倡導的方式之一,經過對我校近三年學生學習微生物雙語教學關鍵問題的問卷調查,發現學習過程中英譯漢問題成了影響學習效率的最主要的因素。這對英語的語法、詞匯教學技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以保證微生物雙語教學課堂內學生對專業外語翻譯的及時性、準確性。
一、調查與分析
針對教學班級(內江師范學院2006級、2007級、2008級生物科學專業三個班級,總人數分別為60、55和61)。學生的基本情況是整體英語四級過級率分別為63.3%、61.1%和50.8%,六級過級率分別為8.3%、10.9%和6.5%,整體英語水平與普通高等學校相當。
1.問卷調查及作業情況分析: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以“你認為提高微生物學習的關鍵問題”從教師專業水平、課堂教學形式、教材采用、微生物英譯漢幾個問題綜合調查學生學習微生物最困惑的難點,共計發放問卷調查176份,回收176份,其中有效問卷171份,結果如下圖所示。另抽取學生作業30份進行譯文錯句分析。
2.分析對比法:在教學時進行不同教學方法設計。前半個學期采用傳統授課方式,即閱讀翻譯法為主,由老師講解教材,并將英文與中文意思進行比對翻譯,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到期中時進行教學評價和考試測定。半學期過后,采用微生物與專業英語整合模式,從語音、語法、詞匯等方面將專業英語與微生物結合,通過視頻、圖片、口語交際等展開微生物雙語課程,期末的時候再將教學評價和考試成績同期中進行對比分析。比較期中期末的測試,分析學生的掌握情況。
二、翻譯能力缺失分析
根據對上文柱狀圖表的分析可見,英譯漢問題是影響學生學習微生物的最主要因素。英語翻譯的錯誤、不準確都可能導致學生對知識點的錯誤理解,對學習造成困惑。現將最頻繁出現的錯誤進行歸納整理并從專業英語語法等方面提出建議,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專業詞匯翻譯混亂。微生物的發展日新月異,國際上許多微生物學方面的知名教材3年一個新版本,專業詞匯不僅量大難記而且更新的頻率非常高,尤其是牽涉到微生物的代謝,細菌基因的重組等章節。因此教師在授課時,采取對比記憶法,將二者的專業詞意與常用詞意進行對比區分,學生便易于掌握。比如epi-(在…之間),dem(人民),-ic(…的),epidemic連接起來就是“流行于人民之中的”,即流行的、傳染、流行病,對于epidemiology,其中-io-連接字母,-logy…學,于是很容易推理得出這個單詞的意思為流行病學。如果將bacteria(細菌)作為詞根,當遇到cyanobacteria(藍藻屬),corynebacteririum(棒狀桿菌屬),proteobacteria(變形菌屬)的時候,學生記憶不準確導致單詞之間翻譯錯位的事情經常發生,通過詞根記憶法即可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此外,對單詞的準確性也是必需重視的,例如:Polysaccharides typically contribute to structural support and protection and serve as nutrient and energy stores.其中,typically在日常交際生活中為“典型的”意思,很多學生對這句話就理解為在講解多糖的典型貢獻,其實對于此種不符合漢語語境的詞匯,必須特別提出,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翻譯譯,將“typically”譯為“主要”的含義或者省略,這就需要一定的英文翻譯理論指導。由此可見,微生物雙語教師不僅要組織好課堂教學,還要同時兼顧英語在微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性,傳授方法,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吸收,提高學習效率,舉一反三,化繁為簡。
2.長難句翻譯技巧不夠及解決辦法。微生物是一門雙語教學學科,全英文的教材不論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準確地對原文進行翻譯是牢固掌握專業知識的前提和必要條件。影響英語翻譯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思考方式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是最為明顯的兩個因素。英語翻譯應該是句子原意的再現,而不是逐字逐句的將每個單詞的意思簡單組合。例如:The filament is a helical structure composed of a protein called flagellin.(絲狀物是由一種叫做鞭毛蛋白質組成的螺旋狀結構),學生直接翻譯為“這個絲狀物是由一個螺旋結構的蛋白組成的”,影響理解。compose在本句中是一個動詞,句中是它的及物動詞短語被動語態形式,而專業英語翻譯中相關就有要求被動語態形式在譯為漢語時轉變為主動語態,因此be composed of譯為漢語后即“是由……組成的”之意。教材中定語從句出現的頻率是非常高的,多數定語從句是比較復雜的,尤其是含有插入語的定語從句加之專業詞匯的干擾。例如:The structure of the lipid phase provides an impenetrable barrier judging from the scientific experiments that accounts for the selective permeability and capacity to regulate transport of molecules.部分同學在上句中就誤將experiments作為名詞中心詞,使得整個句子翻譯不順導致知識點理解錯誤,其實,judging from the scientific experiments是具有誤導性的插入語,它不占句子任何成分,本句的中心詞實為barrier。此外,還有部分同學存在省略翻譯,當遇見長難句或者不認識的單詞的時候,會產生跳過生難詞匯,自動忽略的現象。例如:Corkscrew-shaped bacteria called spirochetes show an unusually mode of locomotion caused by two or more long,coiled threads,the eriplasmic flagella or axial filaments學生譯為“螺旋狀細菌叫螺旋體由兩條或多條呈長形的螺旋狀構成周質鞭毛或螺旋絲來運動”,翻譯忽略了軸絲鞭毛的形狀、特性,會導致自己對軸絲鞭毛的理解不充分,研究問題沒有深度。正確的翻譯應為“螺旋形的一類細菌稱為螺旋體,它是通過兩條或者多條長長的、盤繞的軸絲以扭動的特殊方式進行運動的,這種軸絲叫做周質鞭毛或軸絲鞭毛”。上面的例句分析只是列出了部分錯誤,實際上,他們整個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直譯不精準、錯把插入語當主語、對反義疑問句和否定疑問句的錯解、分不清狀語表語和補語等導致英譯漢錯誤而影響學習質量的情況。因此由老師主導,使學生由簡單翻譯轉向建立學生的翻譯能力框架,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實踐,學生紛紛反映改良后的課程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習雙語課程的難點,突出矛盾的問題所在,學習更有興趣,效率更高。
雙語課程作為一門前沿學科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學生學懂,達到真正實現將理論知識的掌握。雙語教學必須面對中對英語翻譯的及時性、準確性,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英語教學理論水平,將微生物與專業英語整合模式,才能保證從根本上把專業知識的廣度和語言技能的深度有機結合,使用英語作為獲取專業知識的一種途徑。相關的教師工作如果得到官方統一的培訓,相信會有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賈洪偉.英漢翻譯中文化因素的多維思考[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工程學報:社會版,2009,(1).
[2]李伏生.專業英語的特點及其教學方法[J].高教論壇,2004,8(4):68-73.
[3]尚莉,姜立,解保生.醫學研究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的研究與分析[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8,(1):158-161.
[4]張紅.微生物學雙語教學中的專業英語整合模式[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9,18(3):67-69.
[5]李明春,楊文博,劉方,等.將微生物學課程構建成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平臺[J].微生物學通報,2007,34(6):1222-1225.
基金項目:本文受到內江師范學院教改項目支持(JG200928-158)支持
1.從商貿英語的特點談商貿漢英翻譯
2.支架式商貿英語語塊教學的探索
3.文化差異角度的商貿英語翻譯探究
4.19世紀早期廣州版商貿英語讀本的編刊及其影響
5.商貿英語定語從句的翻譯技巧
6.論文化差異與商貿英語翻譯
7.關聯理論在商貿英語翻譯中的應用
8.再議經濟全球化下復合型商貿英語人才的培養
9.淺析國際商貿英語的語言特點
10.商貿英語課程設計改革研究
11.商貿英語中定語及句的漢譯理解與技巧
12.國際商貿專業英語教學要求之我見
13.商貿英語翻譯專業辦學思考
14.優化商貿英語教學 培養商貿英語人才
15.商貿英語翻譯人員應具有的能力及其培養
16.淺析紡織商貿英語翻譯問題及翻譯策略
17.UCP600商貿英語翻譯研究
18.關于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商貿英語輔修專業的實踐研究報告
19.“信息保真”維度下商貿英語譯語模式研究
20.商貿英語基礎階段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21.商貿英語長句的分類、理解與翻譯
22.表音密碼對商貿英語專業學生語音處理能力的影響
23.文化差異視角下的商貿英語翻譯研究
24.高校商貿英語運用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研究
25.商貿英語寫作的語言特征簡要比較
26.交際法在商貿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27.關聯理論在商貿英語翻譯中的應用
28.關于地方外語院校商貿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的一些思考
29.商貿英語教材的評估與建議——以《外經貿英語函電(英語讀本)》為例
30.淺析對外商貿英語中的委婉表達法
31.論高職商貿英語教學和企業人才的培養
32.商貿英語網絡教學平臺教學優勢探討
33.用任務型教學提煉高等職業院校商貿英語課
34.中職學校商貿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踐與策略
35.改進“商貿英語”教學的思考
36.科技商貿英語的翻譯方法淺析
37.英語語言多元化和商貿英語聽力技能探討
38.商貿英語教學方法的探討
39.商貿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思路
40.提高商貿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新思考
41.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引入ESP理念的改革與實踐——以《藥品商貿英語》為例
42.商貿英語專業教學方法研究
43.發制品商貿英語模塊化教學策略研究
44.“高職”教育商貿英語辦學思路
45.論商貿英語的限定修飾成分
46.在實踐中把握商貿英語教學特點
47.關于商貿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考
48.中專商貿英語教學規律探索
49.交際法在我校商貿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50.培養應用型人才英語專業蒙古族班商貿英語課程設計
51.商貿英語的學習現狀與對策
52.略談商貿英語教學
53.淺談商貿英語中的分詞
54.商貿英語及其研究和教學
55.RICH商貿英語教學模式對高職英語專業學生學習策略優化研究
56.商貿英語的語用語篇分析
57.商貿英語中顏色詞的結構初探
58.商貿英語信函行文規范芻議
59.中英課堂教學模式差異探析——以商貿英語專業為例
60.商貿英語閱讀中的猜詞策略淺析
61.商貿英語翻譯中常見錯誤解析
62.國際商貿英語詢盤函的體裁分析
63.網絡環境下模擬體驗式教學在商貿英語學習中的應用與研究
64.商貿英語研究的新方向
65.淺談商貿英語中英語商標的翻譯方法
66.從“商貿英語”看理工科大學英語選修課的發展
67.WTO與高校商貿英語人才培養
68.保函在國際承包工程中的運作方式——商貿英語教學中應介紹的一課
69.淺談商貿英語翻譯教學
70.淺析專業商貿英譯與普通英譯的差異
71.關鍵詞遞進法在商貿英語口語練習中的使用
72.英語語言多元化與商貿英語聽力技能研究
73.我國商貿英語翻譯人才培養之管見
74.論如何培養企業實用型商貿英語人才
75.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改革探究——以機電商貿英語為例
76.商貿類英語教材編寫構想
77.論遼寧商貿職業學院英語教師走ESP之路
78.職業院校商貿英語教學初探
79.區域商貿發展與屬地高校商貿教育資源有機結合的戰略研究
80.關于商貿英語專業學生畢業實習的思考
81.“任務型教學”中如何設計任務活動
82.商貿英語教材與其教學模式探析
83.培養商貿英語人才 促進河南經濟發展
84.淺析國際商貿信函中的商務英語運用(英文)
85.商貿英語聽力口語培訓
86.涉外商貿英語知識簡介(二)
87.職場英語融入高職商貿類公共英語教學的構想
88.大學商貿英語詞匯教學方法改革探析
89.透過考試觀《商貿英語口語》教學
90.《商貿英語學習詞典》評介
91.國際商務中稱謂的文化差異——以漢語尊稱謙稱為例
92.試論導學式英語教學
93.改革教學模式 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我校商貿英語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94.淺議商貿活動中商務英語模糊語言的翻譯策略
95.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商務英語課程設置的調查與啟示——以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為例
96.專門用途商務教材評估——以《商貿法規英語》為例
97.基于語用因素分析的商貿漢英翻譯的研究
98.基于廊坊區域經濟發展的商貿旅游英語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
99.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的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以非商貿類高職院校為例
100.商貿類專門用途英語與大學英語結合的關聯性
101.淺論DV拍攝情景教學法在商貿口語教學中的運用
102.論商貿及財經英語中的隱喻現象
103.基于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江蘇省南通商貿高等職業學校為例
104.淺談北部灣經濟區“英語+商貿”復合型人才之培養
105.英語商貿信函的文體特點及其翻譯
106.高職英語課程改革必要性的實證研究——基于武漢商貿職業學院的分析
107.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性畢業設計改革嘗試——以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108.分析商貿英語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
109.論高職專院校英語試題題庫的建設——以遼寧商貿職業學院為例
110.高職商貿類專業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研究
111.商貿活動中的文化差異與商務英語表達溝通策略
112.商務英語詞匯在商貿環境中的應用淺談
113.廊坊市商貿企業英語培訓調查報告
114.英語專業(商貿方向)學生就業狀況調查與淺析——以南京曉莊學院行知學院為例
以前的翻譯往往過分追求詞匯、形式翻譯的準確性而忽略了原文作者語氣風格和原文整體意境的翻譯的準確性,使譯文讀者理解不了原文作者的情感表達。功能對等理論這種靈活的翻譯方式更加符合商務英語翻譯的要求,使交易雙方更加明了對方的意圖,有利于促進商貿活動的成功進行。
2、商務英語翻譯的特點
商務英語與普通英語不同,由于其應用的場合多為國際貿易交流中,因此對其翻譯要求較為嚴格。商務英語翻譯的特點體現在詞匯專業性強,句式簡潔、公式化,語篇體裁結構嚴格等三方面。
2.1詞匯專業性強
國際商務涉及到商務活動的各個領域,其中包含大量的商務用語。這些商務用語有的是根據多年國際商務活動翻譯實踐確定下的專一翻譯,不能隨意改變;有的是普通應用詞匯,但要根據使用場合的不同進行語義變化翻譯;還有的是特定名稱的縮略詞。由此可見,商務英語翻譯中的英語詞匯具有較強的專業性。
2.2句式簡潔、公式化
國際商務活動追求工作效率,所以在實際使用商務英語的過程中要注意句式的簡潔性,要用簡短的語句簡潔明了的傳達信息,切記避免使用迷糊性的語句。此外,商務英語使用過程中還會涉及到使用已經在國際商貿活動中受到認可的公式化的固定語句和套句,這些語句的使用更能體現譯者的專業性。
2.3語篇體裁結構嚴格
商務英語會涉及到商務合同、商務信函等各種體裁的商務文件,每一種體裁的商務文件都有其特定的結構格式。嚴格的體裁結構能避免給商貿活動交易雙方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而且具有嚴謹邏輯性的商務文件更符合國際商務領域嚴肅性的要求。
3、功能對等理論在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應用
結合上文對商務英語翻譯特點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商務英語在實際使用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準確傳達信息。準確傳達信息的關鍵是準確傳達交易雙方的“意”,然后再強調“形”的準確性,這與功能對等理論的觀點不謀而合。因此,將功能對等理論應用在商務英語翻譯中是合理的。基于功能對等角度的商務英語翻譯一般采取直接轉化翻譯和歸納總結翻譯兩種方法,下文將對這兩種方法做具體的介紹。
3.1直接轉化翻譯
使用直接轉化翻譯的前提是原語與目的語的句式、結構、語義以及風格均相同或者相差較小。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直接轉化翻譯不會與功能對等理論的核心內容相違背,既能確保翻譯的信息與原信息意義、風格對等,又能保證翻譯的信息與原信息形式對等。
3.2歸納總結翻譯
由于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的差異,原語與目的語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直接轉化翻譯可能會導致語義表達不正確或者信息傳遞有誤。這種情況下,商務英語翻譯不能通過簡單的直接轉化完成,需要依照忠實原文主旨、正確理解專業術語、符合目的語的語言風格等三條原則對翻譯信息進行歸納總結翻譯。首先,翻譯要忠實原文主旨。由商務英語翻譯的特點可知,商務英語翻譯要求翻譯的簡潔性、嚴謹性和準確性。所以,在應用功能對等理論翻譯商務英語時應準確的傳達原語的主旨信息,尤其是涉及到交易雙方利益的信息,避免因為翻譯不當導致國際商貿活動雙方產生誤會。對于復雜句式的翻譯也應以把握主旨信息翻譯為中心,根據目的語的語言使用習慣將句式進行分解,以短句形式翻譯。其次,翻譯時要正確理解專業術語。商務英語的詞匯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要想采用歸納總結的翻譯方式,就要掌握大量專業英語詞匯。在正確理解專業詞匯的基礎上進行商務英語翻譯可以避免因術語翻譯錯誤給交易雙方帶來損失。最后,翻譯的風格還要符合目的語的語言風格。國際商務語言的最大特點就是禮貌性,無論什么情況下交易雙方都應使用禮貌用語,語氣要溫和。
4、總結
摘要:船舶工程英語對于學習和交流先進的船舶技術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從精準美、簡潔美、邏輯美、對稱美四個角度,探討船舶工程英語翻譯的美學特點和翻譯策略。希望以此拓寬科技英語翻譯的研究視角,增加譯文的可讀性并提升譯文美感。
關鍵詞:船舶工程;英語翻譯;美學視角
一、前言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英語(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已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英語文體。船舶工程英語作為科技英語的重要分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船舶工程英語的翻譯研究也早已經成為科技翻譯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
雖然文學文體更具美學意識,辭藻華麗,語言豐富,情節引人入勝,但科技文體以其語言規范、文體質樸、陳述客觀及邏輯性專業性強等特點,著重對原文信息傳達的同時也以另一種方式展現其美感。本文擬從精準美、簡潔美、邏輯美、對稱美四個角度對船舶工程英語翻譯的美學視角進行分析,以期對科技英語翻譯的研究和實踐有所裨益。
二、精準美
船舶工程英語翻譯的精準美,體現在翻譯中遣詞造句的專業性與規范性。翻譯活動的原則和本質特征便是“信”,即忠實于原文想要表達的內容。船舶工程英語翻譯亦是如此,需要秉持精準、嚴密、客觀的原則,實現科技信息的有效轉化。船舶工程英語中的某些專業術語在日常英語中也用到,但是涵義卻不同,翻譯時應注意詞匯的特殊涵義,使用通用表達,遵循專業用語習慣。
例如,draft一詞有“匯票,氣流,草稿”等意思,而在船舶英語中則翻譯為“吃水(深度)”。displacement一詞在翻譯時有“代替、移位、置換”等詞義,而在船舶英語翻譯中則理解為“排水量”。此外,船舶英語中大量使用縮略語,精準的翻譯這些縮略語也尤為重要。例如,CCS(China Classification Society)中國船級社,SWL(Safe Working Load)安全工作負荷,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20英尺國際標準集裝箱。對船舶工程英語譯文專業特色的保持就是精準美的具體體現。
三、簡潔美
船舶工程英語翻譯的簡潔美,體現在翻譯過程中的言簡意賅。以盡量簡潔的語言傳遞出盡可能豐富的信息,既符合語言交際的效益原則,又適合人們的審美要求。
例After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self tests,the display will show the current gyrocompass dial heading and the 'Ready' lamp will go off until the gyrocompass has settled.
如果此句直譯成漢語,會令人感到復雜累贅,不易理解,所以原文中的形容詞“successful成功的”轉換成動詞“成功”,“self test”是自我檢測的意思,簡稱為“自檢”,這些都體現了科技英語簡練明確的特點。此句英語翻譯為:自檢成功后,顯示器就會顯示當前陀螺羅盤所示方向,陀螺羅盤完全穩定后“準備”燈熄滅。
四、邏輯美
船舶工程英語翻譯的邏輯美體現在思維嚴密,表述客觀。要做好翻譯工作需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船舶工程英語的翻譯更是如此,需要用準確恰當的漢語表達來傳遞原文信息。
A boom in trade or a demand for shipping for military transport(as during the South African War)would quickly produce a dispropor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sending freights soaring upwards.
譯文:貿易往來的迅猛發展,抑或是(南非戰爭期間)軍隊運輸的需要,使得船只供不應求,運費價格猛漲。結合上下文語境,無論是貿易往來增加還是軍隊運輸的需要,都需要船只有所增長,所以原文中的“a dispropor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是指“供不應求”之意。如果翻譯成“供應量與需求量之間出現比例失調”,則顯得嗦冗雜,表達也不清晰明了。
不同文化對邏輯的表現有所不同,漢語是形合語言,其銜接邏輯是隱性的,而英語重意合,其銜接邏輯通常以顯性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在翻譯的同時需要譯者透過科技英語復雜的語言形式,抓住其內容本質,依據上下文聯系,重現原文的邏輯美。
例Considering that the new situation presents a historic opportunity for shipping development as will as a serious challenge,the shipping section must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out strategy to meet the challenge,and realize the great development.
翻譯為:新形勢既是航運業大發展的歷史性機遇,也是航運業面臨的嚴重挑戰。要抓住歷史任務,努力實現航運業大發展。英語原文存在著因果關系,翻譯時并沒有把considering翻譯出來,而是將因果關系隱含在漢譯中,這樣更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更易于讀者理解。
五、對稱美
船舶工程英語翻譯的對稱美表現在條理明確,結構清晰。在科技英語中,對稱結構屢見不鮮,以相對一致的結構表達相反或相似的內容,可以實現文章表意更有條理,更清晰。
例如,The loads a structure is subjected to are divided into dead loads,which include the weights of all the parts of the structure,and live loads,which are due to the weights of people,movable equipments,etc.
主句的介詞賓語有兩項,每項賓語都有一個非限制性定語從句,翻譯時要注意原文的邏輯關系,表述要有條理。譯文:結構所受到的載荷可分為不變載荷與變動載荷兩種。不變載荷包括該結構所有零部件的重量;變動載荷則由人員、可移動設備等的重量所構成。
六、結語
通過對船舶工程英語翻譯的美學研究,我們可以發現船舶工程英語不僅具有詞法層面的精準美與簡約美,而且具有句法層面的邏輯美和對稱美。因此,在從事船舶工程英語的相關翻譯時,譯者應多多錘煉加工,增強譯文的可讀性的同時給讀者帶來更多的美感。(作者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外語系)
參考文獻:
[1] 田玲《翻譯美學視野下科技英語翻譯的美學取向》安徽農業科學,2010,38(35)
[2] 邱大平,劉光亞《船舶工程專業英語特點及翻譯》中國科技翻譯,2012,5
關鍵詞 高校;車輛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03-0059-02
Teaching Method Exploring of Vehicle Engineer Special English//Luo Jianbin1, Hu Aijun2
Abstract The special English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 majored in the vehicle engineer. It is necessary that the universities launch the special English teaching to bring up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Aiming at the some weak point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at present, 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vehicle engineer specia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has been made in this paper. These tests have the obvious effect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university; vehicle engineer specia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Author’s address
1 The Department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China 545006
2 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China 454000
1 車輛工程專業英語教學重要性、特點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經濟、科技進一步飛速發展,社會各方面也逐漸接軌國際社會。目前,我國汽車工業蓬勃發展,為車輛工程專業大學生創造了寬廣的施展才能的舞臺,同時也對大學生綜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當今社會需要的是既掌握專業知識又具備較強專業英語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同時,我國高等教育對外交流日益頻繁,車輛工程專業的大學生常常會接觸很多外文版的教材和文獻資料,也有機會聽一些外國專家和教授的講座。這就要求當代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相比大學基礎英語,車輛工程專業英語有其自身的特點,它涉及車輛工程專業文化,包含特定的語言結構、詞匯以及特殊的技能。
2 車輛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方法不足
目前車輛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方法上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絕大多數承擔專業英語教學的教師仍然以自己為中心,整堂課都是由教師自己獨打獨唱,很累、很辛苦,但是實際的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這種缺乏互動的教學方式沒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缺乏思考,反饋少。教學方法單一、模式化,基本上是講解詞匯和語法并附帶翻譯的程式化教學。這種方式對于提高學生閱讀翻譯能力有益,但由于忽視聽說能力培養,學生專業英語交際能力得不到提高,這對于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的專業人才培養是不利的。另外,教學手段也十分落后,大多數沒有將傳統教學手段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相結合,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長處。
3 車輛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方法策略
車輛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方法改革難度大,并非一日之功,要持久地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改革車輛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方法提出幾點看法。
3.1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
正如孔子之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人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習潛力。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授課時經常增加豐富汽車文化知識的講解。這樣做起來效果很好,學生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慢慢地由被動接受變為自主學習。在學習車輛工程結構和功能時,常結合實物進行講解,將具體零部件和機構拿到課堂上,對照實物講解;對整車或大型儀器設備,可在實驗室內現場用英語教學。這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變得豐富而且有趣起來,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2 從灌注式教學法向啟發式教學法轉變,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瑞士教育家亞美路說過,教育最偉大的技巧是知所啟發。教師應鉆研教材,深入淺出地闡述;講授得法,適時地點撥誘導;發揮潛力,潛移默化地給教育對象以感染熏陶[1]。啟發的方法很多,效果也各不相同,激疑吸引法是其中重要的一種方法。通過啟發學生質疑、解疑,開拓思想,啟迪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能力。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在課堂上主要是由學生唱主角,先讓學生自己閱讀,并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然后對其進行點評,指出不足之處,肯定可取之處。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疑問,并激勵學生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勤思多想,尋找問題答案。相比過去“填鴨式”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多,課堂氣氛非常融洽,教學效果良好。
3.3 針對科技英語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在課堂講解方面,精講與泛講結合。針對專業英語特點,精講復雜長句和難懂專業術語及概念,泛講文章大意和常見搭配。這樣可以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主次分明,重點突出。還可以傳授一些基本翻譯理論方面的知識,比如傅雷的“神似說”,錢鐘書的“化境”學,奈達的“功能對等”論以及社會符號學等[2]。通過翻譯理論系統學習,可以提升學生專業英語翻譯和理解能力。
3.4 加強學生專業英語聽、說訓練,著重提高綜合能力
專業英語教師在教學時全程用英語講解,使學生在英語語言環境中耳濡目染。通過開設口語實訓周來模擬真實場景,提升學生專業英語聽說能力。另外可以通過車輛工程專業英語應用文寫作的培養,提高學生實際應用專業英語的綜合能力。
3.5 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分類指導
因材施教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的不同,對不同學生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個性化教學。因為學生基礎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學習方法也千差萬別,對不同層次學生設定不同學習目標,并相應調整教學內容,開展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進行分層教學,個性指導。
3.6 采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教學效果
多媒體介入課堂是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相對于傳統教學手段而言,多媒體教學集聲音、圖像、色彩多位一體,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在講解車輛的具體工作過程時,利用計算機動畫圖文并茂、直觀形象地演示給學生,并讓學生試著用英語闡述,再加以引導和補充。也常常讓學生在課前通過網絡搜索國際上有關車輛工程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然后大家在課堂上用英語交流分享。同時可以在教學中引進國外最新的“Auto Insight”車輛工程教學軟件[3]。
4 結論
車輛工程專業英語是車輛工程專業本科生將專業知識和英語表達方式相結合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開展車輛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是培養新時代車輛工程專業復合型人才的重要環節。本文就如何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從而提高車輛工程專業英語教學質量進行初步探討。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這些方法的嘗試對教學質量提高是可行的、有益的。
參考文獻
[1]徐瀾.高校專業英語教學方法初探[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5(4):85-86.
主要分析了醫學院校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并從實證的角度講述了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改革的實踐情況,因此各高校應該從實際出發,繼續優化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提高研究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滿足學生的未來職業需求。
關鍵詞: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醫學院校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75
1引言
隨著醫學事業的迅速發展,國內醫學科研人員能與國際同行無障礙進行學術交流的需求越來越緊迫。可國內大部分醫學院校的研究生英語課程仍采用公共英語教學模式,這樣的課程設置不僅不能滿足社會對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需求,還會造成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的情況,因此醫學專業英語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我校之前的研究生英語課程一直以公共英語精讀課為主,學生投入大量的時間,但是收效甚微。課程改革前,我校研究生培養計劃中,研究生英語課程為一個學期,總學時為90學時,60學時用于精讀,30學時用于聽說。
2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情況
首先,我們對本校15級研究生進行了關于英語學習狀況及需求分析的問卷調查,發放180份問卷,回收153份。結果顯示7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較低;認為英語學習由難到易的排列順序是說、聽、譯、寫、讀;從專業角度對醫學研究生的重要性排列順序為讀、譯、說、聽,86%的人認為將英文材料翻譯成中文的能力最重要;對于研究生階段的英語課程學習應該以醫學英語為主還是公共英語為主,有67%的人主張應該以醫學英語為主,19%認為應該兩者兼顧,14%認為應該以公共英語為主。
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我們決定對研究生英語課程進行調整,隨機選取遼寧醫學院2015級兩個大班共120名研究生作為研究對象,組成對照班和實驗班。對于對照班的同學,仍然進行一學期的傳統公共英語教學(60學時精讀+30學時聽說),對于對照班,進行新設置的英語教學課程模式的實踐(20學時精讀+10學時醫學英語詞匯+30學時醫學英語翻譯與寫作+30學時聽說)。
2.1教學內容
對照班的英語教學除了傳統的精讀和聽說訓練外,還增加了醫學英語相關內容。對于醫學英語詞匯的講授主要是從醫學英語詞根詞綴講起,通過了解構詞方法和詞根詞綴的含義記憶醫學單詞。對于翻譯與寫作部分講授的重點是使學生熟練掌握醫學研究型英語論文包含的9大部分,英文摘要、醫學文獻綜述、臨床報告、病理報告的寫法以及醫學專業英語術語的翻譯。
2.2教學方式
新模式下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平臺、以微課和翻轉課堂為全新載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學能力。課前,首先由教師創建關于教學內容的視頻或者介紹網上相關的醫學英語教學視頻,學生通過看視頻中的講解,自行學習知識點。在課上,通過學生的分組討論及講解,教師來檢查課前視頻中的內容以及布置的作業,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并對他們提出的疑問進行解惑,老師主要采用協作法來滿足學生的需要,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使學生通過實踐能夠獲得更真實的學習。
2.3教材
除了之前的研究生英語精讀和視聽說教材繼續使用之外,對于醫學英語翻譯與寫作部分,采用了李傳英和潘承禮編著,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英語寫作與翻譯》這本書。這本書系統的介紹了醫學論文英語寫作的基礎,包括論文各組成部分的寫作要求和技巧、醫學英語應用文的語言特點和常用句型,并提供了大量漢英對照實例分析,同時各章節編有相應的練習,便于學生全面了解醫學英語應用文寫作的特點。
2.4教學評價
以大綱要求和教學內容為基本依據,做到評價方式多樣,內容全面。考核和評價具體包括課堂表現和出勤情況、平時的翻譯與寫作書面作業和期末考試成績。
3結語
經過一學期的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改革實踐之后,課程設置改革后的實驗班英語成績比傳統公外英語教學的對照班有明顯的提升。學生一致認為,經過醫學英語知識的學習,他們大體掌握了醫學英語論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能夠寫出符合要求的醫學論文英語摘要,對自己的專業英語水平有了一定的自信,部分同學還在期刊上發表了醫學研究論文。由此可見,傳統的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不斷摸索總結,對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找出最適合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的模式。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專業英語教學;農業工程;創新
一、農業工程專業英語教學中的問題
(一)課時少,學生重視程度不夠
農業工程專業英語課程基本上放在大三第一學期,總課時大都不超過48節。此時多數學生已完成四、六級考試,放松了對英語的學習,專業英語自然難以引起學生的重視。
(二)缺少專業的教材,尤其缺少適合各校專業
教學實際的專業英語教材農業工程專業英語現有的一些教材內容多是節選自英美的一些教材,內容相對較陳舊,跟不上本領域最新發展趨勢,也不符合專業實際,無法實現與專業課程配套。從教材內容設置看,缺少語法講解和句型分析,尤其是缺少翻譯技巧的講解,課后也沒有相應的練習,不是很好的教學憑借。
(三)師資力量不足
目前各高校普遍缺少既懂專業又懂外語教學的專業英語教師,專業英語教學或者是由沒有語言功底的專業課教師全中文授課,或者由具備語言能力但缺少專業知識的英語教師授課,這兩種情況都影響著專業英語教學的效果。
(四)授課方式僵化
目前專業英語教學大多仍沿襲以教師為主體,以詞匯和課文講解為主的傳統授課方式。學生在課堂上的被動地位、單一的授課方式,導致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再加上專業英語教材枯燥難懂,專業英語課堂氣氛沉悶,缺少應有的活力,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二、探索和踐行新型教學模式
(一)更新教學內容
為彌補現有教材的不足,采用教材和輔助講義相結合的形式,從網上選擇一些與本校專業課設置相關的較新的專業論文和文獻作為教材的補充,使學生了解本領域發展的狀況、新技術和新方法。在授課內容上,結合本校專業課實際,著重選擇與農業生物環境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建筑工程等相關的材料。有些較難懂的概念性的文獻,輔以圖片和百科介紹,使授課材料具象化,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除此之外,利用校園網指導學生掌握文獻檢索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專業論文寫作要素,了解專業論文的基本要求;要求他們嘗試動手翻譯論文摘要,在實踐當中自覺地了解專業英語學習的用途;鼓勵學生結合專業英語知識,用英文寫求職簡歷和研究生復試的自我介紹。這樣的嘗試,充分發揮了專業英語的工具性作用,增強了學生對專業英語學習重要性的認識,有利于激起學生專業英語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專業英語學習目標的實現。
(二)教師要轉變授課觀念,加強學習
1.更新教學觀念專業英語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主導者,要明確專業英語(ESP)教學的培養目標,轉換教學理念,調整教學方向,從基礎英語能力的培養向英語應用技能培養過渡。農業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是服務于學生的專業學習的,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繼續培養學生的英語基本功,另一方面又要兼顧英語知識在專業領域的應用。專業英語教學要以學習者學習為主要目的、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要由課堂上的“主講”變成“主持”,引導學生調整學習方法,從“學習英語”向“使用英語”轉變,使專業英語教學圍繞著專業學習進行。2.充實專業知識自主學習專業知識是ESP教學對教師提出的基本要求。目前國內各高校專業英語課程多是由英語教師承擔,ESP的特定授課內容和目標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光有語言功底是遠遠不夠的,在完成語言教學的同時,專業英語教師必須自主研究學習與特定學科相關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在信息化條件下,教師可以借助網上百科查詢、向專業人士請教等多種便捷方式來獲取一些必要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把正確的信息準確無誤地傳達給學生。另外,課后應加強與專業課教師的交流與合作,了解該專業培養計劃,彌補自己在專業理論上的不足。在授課內容上不盲從現有教材,與時俱進,關注這一領域的新進展,不斷更新教學資料,豐富教學內容。3.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形式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干巴巴的邊讀課文邊講解的形式,有效利用高科技手段,借助多媒體課件講解詞匯和長難句,適當插入音頻或視頻短片,給枯燥的專業英語教學注入聲音和色彩。有語言功底的專業英語教師,課堂上應以雙語教學為主,培養學生聽、說、讀的能力,并適當增加一些寫的任務,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專業英語學習的潛能,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三)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課內課外相結合,多途徑促教學
打破專業英語教學一貫以教師為主體、以單詞和課文講解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借助多媒體,創新授課形式,以課外作業補充課內教學。
1.溫故而知新,課前做好復習專業英語課因其信息量大、專業詞匯多、句型長難、各單元之間主題獨立等特點,給剛剛結束通識英語學習的大三學生帶來不少困擾,學生往往學了下一單元,忘了上一單元。為解決此類問題,每次課前要設置五分鐘熱身練習,以前面授課單元中出現過的典型長句翻譯或者一組專業術語英漢互譯導入新課,可以請學生單獨作答,或集體作答。這種練習符合記憶規律,能夠鞏固學生已學知識,并使他們在緊張熱烈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程的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