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02: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我愛漢字手抄報,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語文學習;協調發展;語文實踐活動;實踐能力;拓展學習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活動研究》(JCJYC16181047)研究成果
G623.2
在過去的語文教學中,課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師是唯一的信息傳遞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場所,當今,全球正逐步跨入信息化時代,這就要求人們學會交往、合作、分享,具有處理社會事務的基本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語文教學的封閉狀態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于是,“綜合性學習”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讓語文學習走進生活,實現語文教學與生活的溝通和聯系,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等等。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探索、嘗試中,我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教育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一、挖掘教材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結合學校生活開展多種形式語文實踐活動,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陣地,開展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既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又符合學校教育的規律,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利于完善學生的道德價值目標。
(一)如六年級上期的綜合性學習“祖國在我心中”,在單元內容回顧時,讓每個學生積累背誦有關愛國的詞語,愛國名言、格言警句,贊美英雄的古詩詞等。在說詞、背句、播放錄音的過程中,學生充分表現,自我發揮,興趣盎然。同學們還結成了對子賽,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競爭意識強,合作精神好,活動效果佳。
(二)為了讓同學們明白少年強則國強的道理,增強民族責任感,提高同學們的愛國意識,激發廣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我班舉辦了“祖國在我心中”主題演講比賽。每位學生以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增強民族責任感和做時代接班人為主要內容,展示了祖國日新月異的新發展、新成就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新變化。同學們激昂的文字、飽滿的精神、飛揚的神采一次次感染了大家。
(三)再如五年級的口語交際課,介紹家鄉的美麗景色,品德和社會課上有調查家鄉環境污染情況的活動,美術課上有以“美麗的家鄉”為主題的顏料畫,于是,我引導學生把幾課教材的內容整合起來開展活動,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了繪畫能力,提高了寫作水平,既加強了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整合,加強實踐過程指導,促進知識的整合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提高。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四)我們以“祖國建設新成就”為主題,組織學生設計手抄報和黑板報。首先教師牽引著學生走好第一步,師生合作辦好第一份手抄報和黑板報。接著提出要求,慢慢放手讓學生辦好第二份報刊,碰到疑難問題隨時予以幫助。最后可完全放手,讓學生在浩瀚的書海中大膽探索自行設計編輯。我驚喜地發現,學生不僅能給自己的報刊起一個與眾不同、富于想象力的刊名,而且善于博采眾長,每期欄目名稱千變萬化,內容越發新穎別致。孩子們的求知欲望被充分激活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實踐中得到了空前的升華。
二、融入家庭生活,開展多姿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教育要走出課堂,讓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發揮教育功能,這是現代化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們常說,家庭是兒童來到這個世界之后邁進的“第一所學校”。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對孩子的語文學習耳濡目染。因此,應特別挖掘語文與家庭關系方面的內容,以豐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一)五年級上期綜合性學習“我愛閱讀”,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親情作業:和家長共同讀一本好書,讓學生給家長講精彩語段,共同談讀后感受,感受閱讀的快樂。
(二)在三年級下期綜合實踐活動“人間真情”學習中,教師讓學生盡自己所能為媽媽親自做一件小事,表達愛對媽媽的謝意,然后記下為媽媽做事的真實感想,與媽媽做一次心靈的交流。這樣的親情作業,不僅培養了孩子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的習慣,而且在引領孩子為家長服務的過程中,懂得了感恩,體會到愛與付出的快樂、幸福。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它源于課堂,又要超越課堂;結合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它始終貫穿著語文學習與實踐,體現語文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結合,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提高。我們應繼續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聯系社會生活,開展紛呈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引導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開展語文學習,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贏得一片更廣闊的天空。
(一)鼓勵學生觀察自然、觀察社會,養成寫觀察日記的習慣;引導學生多看、多聽、多想,一分為二地評價人物和事件,發現問題學寫建議書;指導學生進行調查訪問,學會整理調查報告,進行調查匯報、答記者問,開新聞會等。
(二)再如五年級上期“遨游漢字王國”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師讓學生調查用字的混亂現象,讓學生分小組搜集廣告、門牌、標牌等使用漢字的情況,拍照錄像,把學生推入“社會用字”的實踐活動中,各自根據已學知識編訂《勘誤表》,匯總、分類,最后交有關部門。這樣,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增長了知識與能力。
(三)另外,在節假日,提倡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外出旅游,進行參觀訪問。組織學生深入社區、家庭做調查采訪,學寫簡單的調查報告等。通過讓學生接觸大自然,深入社會實踐,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開放了語文課程。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它源于課堂又要超越課堂,結合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我們應繼續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坦 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摘要】筆者是一名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師,通過在農村中學的多年英語教學,發現了如今農村中學在英語
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不但影響到學校教育教學的整體質量,還嚴重地影響著學生綜合素質的全
面提高。下面,筆者將對出現的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應對策略,希望對
提高農村中學英語教學有所幫助。
問題一: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不想學,也不愿意去學
在農村中學里,有著這樣想法的學生很多,他們對學習英語沒有一點興趣,覺得那是外國人的語言,我們
中國人只需要說好中國話即可。有的學生還用"我是中國人,從不說外文"和"英語不及格,證明我愛國"之
類的言語來為自己開脫。也有的學生覺得英語太難學,單詞也多,語法也不好學,干脆就放棄了學習。這
些學生往往就會在課堂上不是睡覺、看小說、玩手機,就是跟其他同學說話,擾亂課堂紀律。這樣的學生
一旦在班上多起來,就會嚴重地影響英語課堂教學質量,也會導致一些英語教師出現"即使我努力了也沒有
辦法教好學生"的念頭,從而對英語課的教學敷衍塞責,覺得在課堂上紀律好的時候我就多講一些,紀律不
好的時候我就少講甚至不講,只要保證學生在課堂上不出現安全事故即可。如果老師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
,那么英語課的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肯定是一塌糊涂,一敗涂地。
應對策略:盡管每個班上都有不想學習英語的學生,但這些學生畢竟是少數。作為英語教師,絕不能對這
樣的學生放之任之,而應采取一些措施,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這些學生對
英語也有所"感冒",讓他們也逐漸地喜歡英語。要做到這一點,我覺得英語老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
力:一是教師在上課中要學會創設教學情景。在課堂教學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景對這一節課來說就是一
個良好的開端。《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提出,英語教師的任務是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運用英
語的情景。在英語課堂中,如果教師能注重課堂教學情景的創設,讓學生把知識融入到生動的情景中,理
解情景所傳遞的信息,就能激發學生表達思想的欲望,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從而提高英語的課堂教學效果。如在學習《I'd like some noodles.》時,就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情景:
一名學生扮演成面館的工作人員,手里拿著一份菜單,詢問同學們想要的食物和飲料。在進行詢問時,要
求雙方用英語進行對話。通過這樣的教學情景,不但能讓學生記住要學習的重點詞匯和語言結構,還會讓
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交流,促進學生的人際交往。二是在教學中適當地進行一些游戲活動。游戲是所有
中小學生都喜歡的活動。在課堂上適當地應用一些游戲,也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在講
到頭發時,教師可以指著自己的黑頭發說:"This is my hair.""It's black."。然后老師就可以叫同桌互
相進行游戲,一個學生指著自己的頭發(眼睛、耳朵、嘴巴等)讓另一學生回答。通過簡單的游戲,既可
以讓學生面部器官的英文名字,增加詞匯量,也可以活躍課堂氛圍,為教師進行后面的教學打下一個良好
的基礎。三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的一些英語名言、英語電影、英語歌曲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我們經常說的:"不到長城非好漢"(He who does not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有志者事竟成"(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等英語諺語;又比如學生喜歡看《泰坦
尼克號》這部電影,喜歡這部電影里的英語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我們就可以通過讓學生來觀看
英語電影、演唱英語歌曲,讓學生知道英語在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知道學好英語的重要性,對提高學生
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會有所幫助。
問題二:教師的教學方法單調,教學手段落后,導致了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
盡管現在不少農村中學的教學設備有了很大改善,但很多英語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仍然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
方法。不少教師在進行講解時喜歡把黑板寫得滿滿的,認為教的東西越多,學生學到的東西也就越多。殊
不知,學生一堂課都在抄寫筆記,哪里還有時間去思考去領會,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反而起不了多大的
效果。在農村的不少中學,一般都會將學生按成績分成快班和潛能班,而快班一般也只有一兩個,潛能班
相對就要多些。在快班上課的老師一般還會去鉆研教材,是不是還會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上課,也會嘗試
用其它的一些教學方法。但潛能班的很多英語教師就不會這樣了。他們覺得反正這些學生以后肯定是考不
上重點高中的,學校領導也不指望通過這些班的學生來給學校掙得榮譽。因此這些教師不但不去鉆研教材
,去學習別的老師的長處,也不愿去自學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起課來就是傳統的老一套教
法,從而導致了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
應對策略: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要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就應從自己身上著手,改變以
往的傳統教學方法。盡管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法簡單、省事,但這種在應試教育下出現的產物早已不適應如
今的教學需求。如今的教育提倡的是學生全面發展,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只能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根本就沒
有思考的時間,更談不上主動地學習,也就談不上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了。教師只有根據教材的需要和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借助幻燈片錄音機、多媒體課件等媒介,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
的興趣,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同時,學校也應該根據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取消按成績分班的方式
,均衡每個班的師資力量,讓每個學生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問題三:農村中學缺少英語學習的氛圍,不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利用英語
在農村中學,基本上每個學期都會舉辦一些全校性的活動,比如演講比賽、卡拉ok比賽、運動會等,但在
這些活動中,很難看到有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歌曲卡拉OK比賽、英語手抄報比賽等。為什么不會有與英語
有關的大型活動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學校領導對英語的應用不夠重視,認為只要學好英語
在考試中得到高分即可。二是領導認為舉辦這樣的活動,參與的不會很多,因為畢竟英語學得好的只是少
數,因此不愿意花費人力、物力和財力來舉辦這樣的活動。除了沒有英語活動外,很多農村中學也很難看
到有英語宣傳標語,全校的標語、警示牌都是清一色的中文漢字。一個沒有英語學習和應用的氛圍,肯定
是不利于學生學習和利用英語的,這也會影響到學校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應對策略:我們知道現在在很多的大城市,就是在一般的縣城里,一般也會在路標、廣告牌中同時用雙語
(中文和英語)來注明。這樣做的好處不只是讓不
懂中文的外國友人能看懂,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這樣做會讓人覺得生活中處處有學習英語的氛圍,
處處有學習英語的素材,也會讓人覺得學好英語的重要性。同樣,在學校里,我們也可以創造一種英語學
習和使用的氛圍。那么要如何創建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一是在學校里張貼、懸掛一些
英語標語。這些標語可以是英語諺語,也可以是外國名人的英語名言。如:"有志者事竟成"(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活到老,學到老"(Live and learn.)、"學問是心靈的眼睛(Learning
is the eye of the mind.)"等等。同樣,我們也可以在一些警示牌上標上英語翻譯,如:"上下樓梯,請
勿擁擠"(Upstairs or downstairs, Please don't crowd.)、"上下樓梯,請靠右行"(Upstairs or
downstairs, Keep to the right.)等等。學生在走樓梯的時候,也會不知不覺地學會了這兩句英語。二
是學校領導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舉辦一些與英語有關的大型活動,如:英語手抄報比賽、英語演講比
賽、英語知識問答等,積極創建一個英語學習和使用的氛圍,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求知
欲,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三是學校可以設立一個英語角,每次都指定一名英語輔導老師,讓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