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01: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林蛙養殖,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河北 昌黎 066600;2.秦皇島市農業局農經總站,河北 秦皇島 066000;
3.昌黎縣靖安鎮永良林蛙養殖專業合作社,河北 昌黎 066600)
摘要:為了提高林蛙生長速度,在冬季利用植物栽培溫室大棚養殖林蛙,共進行了三種植物大棚養殖試驗。結果表明:桃樹大棚、西紅柿大棚、韭菜大棚中林蛙存活率分別為78.32%、80.88%、18.76%、平均生長率分別為44.1%、50.0%、11.8%。
關鍵詞 :溫室大棚;養殖;林蛙;存活率;生長率
東北林蛙,是中國東北山區純野生動物,亦被稱為哈什螞。自然生活于山林、沼澤、水塘、水坑和水溝等靜水水域及其附近,常在沒有強烈光照、濕潤涼爽的環境中生活。以多種昆蟲為食[1]。9月下旬至 10月初從山坡林區遷到河溝附近,陸續進入水底集群冬眠,次年清明前后復蘇[2]。因其專攝取昆蟲類食物又稱“純綠色食品”,林蛙油具有補腎益精、養陰潤肺、滋補強身、抗疲勞、抗衰老的神奇功效[1]。2008年引入河北昌黎,經過馴化,進行人工養殖,冬季在溫室大棚養殖林蛙,可延長其攝食時間,加快生長速度。2013年10月-2014年2月我們在昌黎縣靖安鎮永良林蛙養殖專業合作社進行了野生林蛙的人工馴化,并在昌黎靖安蔬菜大棚種植戶進行了植物栽培溫室大棚養殖林蛙試驗,現將試驗總結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大棚規格
大棚寬度為7~8 m,長度50~80 m,背高2.8~3.2 m,后墻高1.6~1.8 m,后坡長1.5 m,后墻與兩側的墻壁通常采用干打壘土墻,厚度為60~80 cm,立柱為水泥支柱,骨架為竹木結構,骨架間距60~80 cm,棚膜采用新型的聚乙烯無滴膜。棚面與地面夾角23度左右。在后墻上開三個小洞,作為通氣孔。在溫棚角落挖一個小池塘,注水。
1.2植物栽培密度
1號桃樹大棚,桃樹按南北行栽植,定植的株行距為2 m;2號西紅柿大棚,西紅柿壟作株行距為60×(27~30)cm;3號韭菜大棚,韭菜株行距15~20 cm,每穴8株左右。
1.3林蛙放養
10月初把當年生林蛙放入植物栽培溫室大棚養殖,規格為平均體重約6.8 g/只,放養密度為每個大棚5 000只。
1.4餌料投喂
溫室里的昆蟲可作為林蛙天然餌料,不足時適量補充人工餌料、黃粉蟲和無菌蠅蛆。下午3-4時投喂。
1.5日常管理
每天檢查林蛙活動、攝食情況,記錄死亡情況。
1.6數據處理
統計整個試驗期間林蛙死亡總數,計算存活率;試驗結束計算林蛙平均體重,計算生長率。
2結果
由表2可知,平均生長率依次為西紅柿大棚>桃樹大棚>韭菜大棚。
3討論
大棚養殖條件下棚內溫度較高,且有植被覆蓋,植被對林蛙有保濕和隱蔽的作用,大棚的增溫作用能使蛙體溫度升高,進而使林蛙體內生理過程加快,促進攝食和營養物質積累,加快林蛙生長發育。林蛙糞便對植物有施肥作用,糞便被利用后,可避免環境惡化和微生物發生[3]。林蛙捕食對象包括軟體動物門和節肢動物門等,以昆蟲綱雙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蟲居多,幾乎全部為植物害蟲[4],林蛙對保護植物有重要作用,避免使用農藥,生產綠色食品。
韭菜棚一方面濕度有點大,另一方面韭菜種的很密集,林蛙生活在里面活動也不方便。給林蛙尋找的寄養溫棚,要選擇那種株、行距離比較大,最好有高矮不同的植物套種,大棚里還要設置幫助林蛙降溫的小池塘,小池塘一個星期換一次水,這樣溫棚內的溫度一升高,林蛙就可以自己游泳降溫。通風口小、通風換氣次數又少的大棚,如桃棚要多設置通風口,對于西紅柿棚,由于通風換氣比較頻繁,不需要在墻上打眼設置通風口。
參考文獻:
[1] 劉學龍.林蛙養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2] 王闖,佟慶,崔立勇,等.環境因子對東北林蛙影響的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科技,2012,40(2):190-192
[3] 馮秀春,王洪濤.中國林蛙的野生生存環境對人工養殖的啟示[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4(6):13-14
1.1產卵孵化池
產卵孵化池修建選擇窩風向陽、不漏水、地勢平坦的溪流和小河附近,遠離人畜車道的地段。原則上不破壞自然植被,盡量利用自然坑洼地,依靠地下滲出水、冰雪融化和降雨等,光照條件100%,林蛙更喜歡老(舊)的池塘或水泡。面積一般3m×5m為宜,池中間水深30~40cm,上下邊留灌排水口。周邊有樹蔭下有雜草和較厚的枯枝落葉層,且位置離放養區近的可以兼做飼養變態池。
1.2飼養變態池
飼養變態池要求均勻分布于放養場內,離水源較近、有植被遮陽的潮濕環境的地段,保證林蛙變態后直接上山有較高成活率。首選在放養場附近和各溝岔中、下部的林下或樹蔭下,便于控制水溫;其次選建在背坡山腳植被好的平坦地方,需搭遮陽網。面積4m×6m。池周邊水深5~15cm,中間水深40~50cm,淺水區占70%,上下方留灌排水口。池壁不能太陡,以備蝌蚪上岸棲息;池邊保持濕潤,提高剛變態幼蛙的成活率。當蛙場內建有多個且分布較均勻的越冬池時,可不修飼養變態池。
1.3越冬池
在蛙場內選擇放養場的中下游,距主河道10~15m、確保進出水控制、防洪、預防滲漏或凍干池水。池壁呈斜坡形,防止塌方,深度2.5~3.0m,保證冰下不凍水層在1.5m以上,單池面積不低于200m2。幼蛙上山后把越冬池內的水放干,根據需要,適當調節水位。越冬池可兼作產卵孵化池、飼養變態池,亦可采取植樹、種草、割棵子、搭遮陽網和用塑料圍欄等,為變態蝌蚪和幼蛙營造陰涼、潮濕、安靜的環境。
2半人工養殖方法
2.1種蛙選擇
種蛙選擇最好要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冬眠前,其次在春季3月末—4月初林蛙出河期間。種蛙選擇要求形好、體健、動作靈敏、無畸形、無損傷。蛙齡:2~4年生林蛙生命力旺盛,懷卵量多,繁殖力強,適宜做種蛙。體型:雄蛙身長5~8cm,體重15~30g;雌蛙腹大而豐滿,身長6~9cm,體重為25~55g。顏色:背部皮膚黑褐色并有黑斑,背上部正脊處多有一“八”字形黑色條紋;雄蛙腹部為黃褐色,由腹至下頜漸為白色;雌蛙腹部紅黃色或帶有土灰色,膚色明顯深于雄蛙。通常林蛙雌雄比例以1∶1.1~1.2為宜。
2.2產卵與收集
當地一般每年3月中旬開冰,至4月初全化開。中國林蛙自然產卵一般在3月下旬開始至4月初結束,適宜水溫9~11℃。抱對后,一般在24h后產卵,24h內基本停止產卵。中國林蛙卵為黑色,剛排的卵團直徑3cm,含卵粒1000~2500粒,體外受精。卵團翻過來呈黑色,為受精卵團;卵粒半黑半白,則是未受精卵團。待卵團吸水膨脹有彈性時再將其撈出孵化。
2.3蛙卵孵化
孵化蛙卵采用封閉式網箱孵化法,可以避免水中天敵及沉水卵發生。孵化箱的規格為150cm×100cm×30cm,以木板為框,用細窗紗做箱底,上設支架覆蓋塑料布封閉。網箱用木樁固定在水里,注意保持上沿超過水面。網箱最多可放5個卵團,3d內產卵放在同一網箱內。可通過控制水位和光照,來控制水溫。
2.4飼養變態
有研究表明,蝌蚪期食物和營養不良,導致生長遲緩且體型小,蝌蚪期的營養狀態也決定變態幼蛙和成蛙的體型大小。蝌蚪孵出后5d內不必喂飼,吞食卵衣和浮游微生物,5~14d飼料以豆餅、米糠、玉米面為主,蒸熟投喂,1天1次,不剩為宜。14d后飼料以羊鐵葉、莧菜、菠菜、嫩樹葉和草葉蒸煮10min后混拌玉米面、麩皮、豆餅粉等,調制成糊狀、餅狀投喂。當蝌蚪長出2個腳后,可以脫離孵化箱。
2.5放養上山
一般完全變態幼蛙集中在2~3d即可全部上山。期間注意增加地面濕度,收集行動遲緩幼蛙,數量過多時采取人工分散放養,盡量消除場內的天敵如蛇、鼠等,增加成活率。林蛙食物種類達6綱13目近60種,絕大部分為有害昆蟲,其次為腹足綱軟體類的田螺和蝸牛;尤其對落葉松松毛蟲的防治,有“森林衛士”之稱。可設燈光誘引昆蟲,種植蜜源植物招引昆蟲;秸稈(野草)混合豬圈糞(雞糞、牛糞、死動物尸體),繁殖昆蟲(蠅蛆),增加食物來源。放養的林蛙密度過大會因食物的缺乏造成成活率大幅度下降和部分林蛙死亡,如放養密度過小則回歸率亦低。一般每667m2山林可放養林蛙500~600只。
2.6冬眠越冬
冬眠期從11月初至翌年3月末。林蛙大多數在離河流等水源2000m范圍內活動。一般9月中下旬開始,林蛙在山下腹林下草里活動。氣溫10℃以下,林蛙開始入水。越冬池避免淤泥、草或腐敗植物多,有機質分解耗氧;避免水質混濁帶有污物蓋住林蛙背部;避免冰層震動,林蛙耗氧增加;避免水質變綠或變黑,冰上有積雪等,造成林蛙缺氧窒息死亡。必要時除雪或換水。
2.7危害防治
可用黃粉蟲喂養林蛙兩年后,朱志明一算賬,發覺這樣養下去也不是個好辦法。朱志明:“成本太高了,那你講你不說多,你養10萬只蛙,每只蛙最低的成本,就是從幼蛙長到20克,最低是1.8元,有的是達到了3元多錢,那平均就是2元錢的話,你說,我得多少錢,我養10萬只蛙,我得需要多少做資金周轉啊。”
當時其他的養殖戶也覺得用黃粉蟲養林蛙成本太高了。
北京養殖戶石偉:“你要進到這個養黃粉蟲的屋子,幾十平方米吧,你要一進去之后,馬上耳朵就聽到,“咔嚓、咔嚓、咔嚓”,全是這聲,一說幾千斤麩子。幾天,反正一天你要,你比如喂菜吧,一天就要四五百斤菜吧。”
光養黃粉蟲的成本都超過了林蛙主項的2-3倍,朱志明養林蛙的成本非但沒有降下來反而一路攀升,差點還把老本也給賠上去了。
朱志明:“反正黃粉蟲這一塊呢,是賠錢了,放棄了以后,但你蛙得要吃的,當時咱們不管怎么做,也必須要把它這個,餌料這問題解決。”
怎樣才能盡快找到一種成本低于黃粉蟲的替代品,成了他最棘手的事兒。這時候一則燈光誘蟲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半信半疑之間,他決定在蛙圈里也裝上幾盞燈。
朱志明:“引下來以后,這個昆蟲在燈光來回飛,你飛的時候的話,蛙根本捕捉不到它,想吃上這一個蟲子,它蹦跳大約得幾次,甚至十幾次。”
用燈光誘捕昆蟲,雖然給林蛙提供許多免費的美味,可這卻是份“吃力不討好”的活,因為昆蟲在燈管附近飛來飛去,林蛙捕蟲特別費力,而且還經常碰上燈管容易受傷。怎樣才能引來昆蟲而又不傷害林蛙呢,朱志明圍繞燈管做起了試驗。
朱志明:“在燈光兩側架這個1米長,大約是30厘米高的誘蟲網,不影響蛙從底下來回鉆入,誘蟲網呢,是紗窗做的,昆蟲呢,它飛累以后,必然就得要落到誘蟲網上,這樣它一爬,它本身就是一個活動物體,蛙呢,就能及時的捕捉到。”
果然,用誘蟲網來捕捉昆蟲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朱志明:“燈光一給以后,你就看著吧,那蛙一排排就跟看電影的觀眾似的,都露個小腦袋,站那兒瞅著,一看昆蟲了,有的就像那個特種部隊,有的就像爬進障礙似的,一起往上撲。”
誘蟲網不僅為朱志明解決了一半的餌料,最關鍵的是養殖成本下降了不少,原來用黃粉蟲養林蛙時,為黃粉蟲新建附屬設施、購買原料不說,還得搭上不少人工。而改用燈光誘蟲后,每天晚上只需要插上電,什么都不用管。不過這個方法只能在傍晚進行,林蛙的活餌仍存在很大的缺口。
朱志明:“琢磨來琢磨去,我記得是有一回在做飯,把這個刷鍋水潑到外頭去了,潑到外頭去以后,不一會兒就感到有很多蒼蠅撲過去。”
這個在平日里不被人注意的現象,引起了朱志明極大的興趣,他叫員工到市場上去撿各種爛水果,看看哪一種氣味更能吸引昆蟲。
員工王瑩:“那種感覺就像撿破爛一樣,不好意思,到那塊,因為這個你說去買爛桃子,爛水果,就那種的,去撿那些東西,就是這一塊,心里邊就是覺得是不是有病呀。”
朱志明開始用這些帶著異味的東西來吸引昆蟲,但他發現,有的異味能保持5、6天,有的只保住1、2天,有的則一天的時間都保不住。怎樣讓這些異味保留時間更長一些,他也想了很多辦法。
朱志明:“我用地毯,用布啊,各種有花的,黑的,白的,當時人家說,你這個蛙圈呢,搞什么萬國旗呢。”
夏天,扎蘭屯白天的氣溫比較高,用氣味能引來很多昆蟲,加上晚上的燈光誘蟲,林蛙的活餌得到了解決。可每年到了8月底,扎蘭屯的天氣開始轉涼,在野外的昆蟲逐漸減少,林蛙的餌料又成了問題。朱志明開始在自己的陽臺琢磨用動物的糞便培養一些蛆蟲頂替野外昆蟲。
朱志明:“那個有豬糞,有雞糞,有牛糞,有酒糟,有屠宰場一些下腳料,我都分箱裝,分箱裝。”
妻子葛麗霞:“他這個陽臺,這個痕跡還有呢,它這個桌子,這個破了點亂了點,他在這兒擺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又是糞呀,餌料呀。”
朱志明:“反正陽臺你那門你不能打開,臭味太大了,有一回好像是那個是裝豬糞的是雞糞那個箱有點破孔,我晚上我在客廳睡覺,完了那蟲子那蛆,爬得滿客廳都是。蛆,當時就在那里頭,哎喲我的天哪,這屋里更是啥了,早上起來爬那兒都是。”
經過兩年的摸索,朱志明針對每個月不同的氣候,繁殖不同的餌料,低成本解決林蛙餌料問題,他把這種方法稱為月差投喂法。
朱志明:“去年采用了這種技術,成本我核算了一下,也是分圈養,當時成本有的高的達到了6分錢。”
2004年9月,朱志明接到一份境外傳來的訂單傳真。
朱志明:“當時看了這個訂單,可以跟你這么講,我看不下于幾十遍,攏了一下,如果一只我就按照最低保守算,一只我就掙1元錢的話,我得6000多萬,6000多萬我后半生,我可以這么講,我什么都不用去做。”
朱志明既興奮又疑惑,這么大一個訂單怎么說來就來呢?會不會是一個騙局?經過多方打聽他才知道。原來,這幾年他一直兼任著扎蘭屯國際經濟貿易促進會會長的職務,這個單子就是國外的一個會員介紹的。了解到真實情況后,他急忙統計自己的林蛙看看夠不夠數。
朱志明:“攏了一下,大約咱們就是兩年生的,三年生的,甚至把一年生的都算上,一年生的根本也提不了,不到100萬只,這樣的話,按照我原來所算的那個天地之差,咱們自己手里有多少蛙咱自己不知道嗎,心就涼了。”
眼看著到嘴邊的肥肉卻吃不著,朱志明心急如焚。好在對方長期需要林蛙,這多少讓他松了一口氣,當務之急就是盡快擴大養殖規模。
朱志明:“你這么大的量,得需要很大的一塊面積去養去,所以的話,咱們惟一的辦法,我就要采取優勢整合,優勢互補,我尋找合作伙伴。”
在東北地區,林蛙養殖大多數為放養或者半放養的狀態,從沒有人說圈養的,當他想在當地發展農戶養殖林蛙時,許多人對這種養殖方式持懷疑態度。此時,他的研究所已經成為市科技局的一個科研基地,科技局認為可以先扶持一些養殖示范戶。
朱志明:“給她扶持成功,他不是能帶動很多戶嗎,那些戶我場地不需要投資了,管理我也不需要給他開工資了。
我按照市場價回收,他多交一只蛙不等于跟我交錢一樣嗎,我一轉手我就可以把錢賺到手。”
秀水居的李玉蘭就是在這個時候走進了他的視野,李玉蘭也想養林蛙。朱志明建議她利用現有的庭院來養殖。
李玉蘭:“養蛙養好的話,一年像我們這么大的地方,比較好的話,保守也得有四五萬元錢吧。”
剛開始時,沒有養殖過林蛙的李玉蘭心里也是直打鼓,原以為養殖林蛙是件很麻煩的事情,可在朱志明的指導下卻變得簡單了。
李玉蘭:“我養這些蛙,種什么都不耽誤,你像菜,而且這邊都是果樹,果樹下邊也可以養蛙,那平時以前的話,果樹底下都閑著。”
朱志明:“很多現在認為人工圈養林蛙,不能成功如何如何,事實昨天剛看到,事實在這兒擺著呢,它怎么越冬過來的,你看它都從小養大的,現在達到30克,40克,50克的,那些蛙你看那些你都下不了腳,事實在這兒擺著呢。”
看到李玉蘭養殖林蛙賺了錢,周圍的人也跟著養起了林蛙。
扎蘭屯市科技局副局長張偉:“現在我們這個聯科東北林蛙研究所跟農戶應該說是一種訂單的方式,它負責技術培訓,技術指導和整個林蛙產品的收購,目前扎蘭屯市林蛙養殖有200多戶。”
2005年,利用這種合作方式,朱志明賺到了2000多萬元。而這份收入也只是完成了那份訂單的三分之一,盡管朱志明在當地發展了200多戶農戶養殖林蛙。但因為都是進行庭院式養殖,規模都不算大,要達到那家公司的需求量,還得向外發展。
朱志明:“你是山東的對吧,你是?”
石偉:“北京的。”
朱志明:“北京的,你是吉林的吧,三地它肯定不同的氣溫,不同的溫差肯定都不一樣。你們肯定關心,在不同的地區的溫差,所產生的不同的技術是否是一樣。”
關鍵詞:林蛙油;理化性質;食療;研究
中圖分類號:S966.35 文獻標識碼:A
1 林蛙油的理化性質
1.1 熒光檢查
林蛙油置紫外燈下呈棕色熒光;林蛙油的稀醇浸出液置紫外燈下呈淺粉色熒光。
1.2 化學定性
取本品0.1g溶于50%乙醇溶液中,取浸出液3mL加6滴水合茚三酮試劑,沸水中加熱5min后呈藍紫色。
1.3 光譜分析
1.3.1 紅外光譜法
取林蛙油丙酮浸出物(5mg/mL),采用溴化鉀壓片法測其紅外光譜。樣品在1750~1700cm-1高頻一側具有肩峰的銳峰,峰位為1720cm-1。
取林蛙油50%乙醇浸出液(5mg/mL),以同樣方法測其紅外光譜,樣品在1500~1350cm-1區間有一明顯裂開的三重峰,峰位為1470cm-1、1420cm-1、1390cm-1。
取林蛙油粉末1mg,以同樣方法測其紅外光譜,樣品在1350~1200cm-1有2個明顯的吸收峰,峰位為1328~1247cm-1,并且低頻峰明顯高于商頻峰。
1.3.2 紫外光譜法
取林蛙油粉末0.2g,加乙醇10mL、放置12h,過濾供測試用。測試條件:掃描范圍400~200nm,吸收度量程0~0.2nm,狹縫寬度2nm,波長標尺放大40nm/cm。樣品在270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峰。
1.3.3 薄層層析
取樣品30mg,置沙氏提取器中用丙酮提取,提取液經56~60℃水浴中揮去丙酮得浸膏。于浸膏中加入2倍量的10%酒石酸液,在50~60℃水浴中攪拌提取2h,冷卻,加30%氯化鈣乙醇液,振蕩攪拌,濾去脂肪酸鈣;將濾液中通入二氧化碳,過濾除去過剩的氯化鈣;將濾液減壓濃縮至1/5容量,冷卻,移至分液漏斗中,用乙醚多次振搖提取,合并提液,以稀酸、堿以及蒸餾水洗至中性,用無水硫酸鈉脫水,減壓蒸除乙醚,殘留物供分離提純。取不皂化部分,溶于少量有機溶劑中,加少許氧化鋁拌勻,揮盡溶劑后,加入氧化鋁柱上,用苯、苯:丙酮(4:1或1:1)、丙酮、甲醇依次洗脫、收集、蒸除液、以標準品雌二醇、膽固醇、維生素A為對照品,點于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或二氯甲烷為展開劑,在同樣溶劑系統中進行3次展開,用磷酸水溶液(1:5)顯色。
1.3.4 膨脹度檢查
取油破碎成直徑約3mm的碎塊,于80℃干燥4h,稱取0.2g,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膨脹度測定法測定。開始6h振搖1次,然后靜置18h,傾去水液,讀取樣品膨脹后的體積計算。樣品膨脹度不得低于10~15。
2 林蛙油的化學成分
林蛙油中含蛋白質56.3%、脂肪3.5%、礦物質4.7%、無氮有機物27.5%,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促進人體生長代謝的甲狀腺素,提高人機體功能的、雌醇、雌酮等生物活性激素。
3 偽“林蛙油”的鑒別
目前,在藥材收購市場,常見的偽品林蛙油主要有:中華蟾蜍輸卵管、粗皮蛙輸卵管、黑斑蛙輸卵管、明太魚精巢、馬鈴薯或甘薯加工品及瓊脂蛋白胨加工品等。其鑒別要點如下:
3.1 中華蟾蜍輸卵管
中華蟾蜍的干燥輸卵管,其表面呈乳白色或土黃色,無脂肪樣光澤,手摸無滑膩感。輸卵管呈粉條狀彎曲盤旋,不堆粘成團,質堅有彈性,斷裂后成段,不成塊;氣味微腥,味甘辛,麻舌;遇火易燃,與林蛙油相似,水試膨脹約3倍。輸卵管壁不破裂,只見粉條狀物加粗,但形態不變;遇水隨變軟,但不能將其拉直;斷裂處呈蓬子頭樣膨狀,但不呈棉絮狀。中華大蟾蜍的輸卵管,腺體寬而短呈三角形,腺體內腔較粗,腺體開品凹陷較大。腺體細胞形態不一,排列不整齊,細胞較小,大約為林蛙腺體細胞的1/4,腺體直徑50~170μm,橫切面觀有6~12個細胞,細胞壁不明顯,細胞核近圓形,位于腺體內腔一側。腺體上細小紋理少,在顯微鏡下顯得光亮而鮮艷。在紫外燈下顯亮黃綠色熒光。紫外光譜檢查:在267±3nm,229±2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峰。
3.2 粗皮蛙輸卵管
粗皮蛙的干燥輸卵管表面為黃白色,無脂肪樣光澤,手摸有滑膩感;味咸辛,微麻舌。粉末特征:腺體直徑80~185μm,橫切面觀有細胞7~14個,表面點狀斑點較密。在紫外燈下觀察,呈淡灰綠色熒光。水試膨脹約6倍。
3.3 黑斑蛙輸卵管
其表面為黃白色,具有脂肪光澤,手摸滑膩感較弱,氣味微腥,味微辛。粉末特征:腺體直徑70~130μm,橫切面觀有細胞7~14個,表面被斑點。在紫外燈下觀察,呈淡灰綠色熒光。水試膨脹約10倍。紫外光譜檢查:在270±1nm、221±3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峰。
3.4 明太魚精巢
為鱈魚科動物明太魚的精巢干制品,呈不規則片狀或條狀重疊聚在一個系帶上,片狀斷裂呈小扇形翻差成扭曲,大小不一,長2~3cm,厚1.8~4cm。有的碎塊一側帶綠黑色干皮;表面黃白色或土黃,脂肪樣,手摸有膩感;質硬而脆,無光澤,斷裂有白茬,不整齊;有魚腥氣味,味咸,稍苦。遇火易燃,燃燒處溶化蜷縮,并發出啪啪之聲,有煙,燃燒后有烤魚之氣味,遇水變為乳白色,稍有膨脹,為0.5~4倍;形態不變,并有碎塊脫落,使水呈渾濁狀,水面出現油滴漂浮,氣極腥,呈凝固狀;遇碘酒后迅速凝固,鏡檢沒有腺體和腺細胞。精巢表面的細胞為多角形,不明顯,清晰可見的是不規則的細胞碎塊和細絲組成的條狀物。
3.5 馬鈴薯加工品
為馬鈴薯塊莖經蒸制后的加工品,呈不規則扁塊狀,大小不一,最大者不超過玉米粒;邊緣有刀切痕,表面灰白色;半透明,角質樣,掐之無痕出現,遇水稍有膨脹;水浸后表面膨脹呈灰白色顆粒狀,手摸之則脫落,內部仍有硬塊;氣微、味淡。鏡檢:可見大量糊化淀粉粒及草酸鈣結晶。
3.6 甘薯加工品
為甘薯的塊根經蒸制后的加工品。其大小、形狀與馬鈴薯加工品相似,惟表面呈淡棕黃色;半透明,角質樣,質堅硬;遇水膨脹較馬鈴薯加工品稍快;水浸后表面膨脹層較厚,手摸之有滑膩感,味甜。鏡檢:可見大量的糊化淀粉粒及草酸鈣結晶。
3.7 瓊脂蛋白胨加工品
呈塊狀或彎曲粉條狀,邊緣有刀切痕,色灰白稍透明,有光澤,質輕有彈性,不易破碎和斷裂,味淡;遇火易燃,燃燒時蜷縮,并發出吱吱之聲,有煙,焦糊氣刺鼻,遇水膨脹小,中透明狀,有韌狀,煮沸后溶化,冷卻后凝固;遇碘酒不易著色,鏡檢只見大量的糊化團體。
4 林蛙油的藥理作用
《本草綱目》中記載,林蛙油具有“解虛勞發熱,利水消腫、補虛損。尤益產婦”。《中藥大辭典》指出,林蛙油具有“堅益腎陽、化精添髓、澤潤肺臟,為虛寒,氣不化精之藥”。《中藥志》記載:“補慮、退熱。治體虛,精力不足,神經衰弱。”
4.1 提高免疫力
林蛙油中含有雌二醇、辛酮等激素類物質,具有的同化激素作用,可促進人體內的蛋白質合成,尤其是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提高人體對外來疾病的抵抗能力。
4.2 延緩衰老
林蛙油含豐富蛋白質、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C、維生素E和礦物質,對機體的生長發育、延緩衰老有重要作用。
4.3 護膚作用
其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與人體皮膚有較好的親和力,極易吸收,對防止手足皸裂、潤膚、以及促進傷口愈合等都有較好的功效。
5 林蛙油的食用
5.1 林蛙油的浸泡
干油必須經水浸膨脹松軟之后才能食用。浸泡方法是,先用涼水將林蛙油沖洗,除去灰塵,摘去附著的卵粒、皮肌等物,再放入涼開水里浸泡。1g林蛙油加水15mL,浸泡8~12h。林蛙油泡好之后,顏色雪白,膨大,松軟而有彈性。
浸泡林蛙油藥不用開水,一定要用涼開水或溫水。開水浸泡,林蛙油受高熱,蛋白質變性,失去吸水膨脹性能,變成堅硬快狀物,無法食用。浸泡用水要適量,水量過多,林蛙油吸收不了,剩余水中溶有蛙油的水溶性物質,降低林蛙油的營養效果;水量不足,林蛙油浸泡不開,不能吸收膨脹,油中間有硬心,需要加水重泡。水量適合,林蛙油充分吸水膨脹后,略有余水。浸泡時間長短與室溫有關,溫度高,林蛙油吸水速度快,浸泡時間短,6~8h即可泡好;溫度低,吸水速度慢,浸泡時間長,需8~12h。林蛙油要隨用隨泡,當日用完。不可浸泡1次食用多日。
5.2 林蛙油的食用
5.2.1 生服法
林蛙油泡好之后不經蒸煮而生食。其優點是林蛙油的某些成分,如激素、維生素等,不會因高溫而破壞,可較好地保存林蛙油的完整營養價值。
5.2.2 熟服法
浸泡好的林蛙油經過蒸煮熟化后再食用。一般多采用此種方法服用。將泡開的林蛙油裝在碗里,放蒸鍋里蒸30min,或者放鍋里慢火水煮15~20min。在蒸煮時還可加幾枚棗或幾滴酒除去腥味。蒸煮之后即可服用。服用方法是,飯前服用,或當早餐服用均可。一般在林蛙油中加白糖調劑服用,也可以不加糖單獨服用。
5.2.3 人參林蛙油
將人參水煮,過濾出水煎液,冷卻后,用來浸泡林蛙油。泡開的林蛙油放入鍋內蒸煮,冷卻后服用。人參林蛙油具有人參和林蛙油雙重營養,是比較好的林蛙油的食用方法。
5.2.4 涼拌林蛙油
先將林蛙油用溫水泡開,在鍋里蒸煮,放涼,加入醬油、辣椒、粉絲、醋、糖、味精等調料,拌勻之后作為涼拌菜食用。
5.2.5 拔絲林蛙油
先將林蛙油泡開,用蛋清、淀粉掛糊油炸,掛糖漿,其口感甜香酥軟,風味獨特。
5.2.6 林蛙油冰淇淋
將林蛙油泡開,用紗布擠壓過濾,除去雜質,使之變成細小的膠凍狀顆粒,再加入牛奶、蛋黃、糖、橘汁及淀粉等攪拌均勻,倒入冷凍器中,即成營養豐富的林蛙油冰淇淋。
5.2.7 林蛙油酒
摘要: 目的: 對哈蟆油的真偽進行鑒別。 方法: 用原動物檢索法、性狀比較法、理化鑒別法來鑒別真偽哈蟆油。 結果: 通過原動物檢索法,可以將干燥原只中國林蛙與其類似品黑龍江林蛙、偽品黑斑蛙、中華大蟾蜍區別開來;通過性狀比較法及理化鑒別法可以將已制成商品的正品哈蟆油與其類似品黑龍江林蛙油、偽品青蛙油、蟾蜍油區別開來。 結論: 利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基本鑒別市場上銷售的哈蟆油的真偽。
關鍵詞: 哈蟆油; 真偽; 檢索; 性狀; 鑒別
哈蟆油是中國林蛙雌蛙的輸卵管,又稱林蛙油、哈士蟆油、雪哈油是滋補強壯的名貴藥材。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原名“ 蟆”,列為上品。先用以食用,后來轉為常用滋補藥。《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記載:“哈蟆油補腎益精、養陰潤肺,用于陰虛體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盜汗不止、癆嗽咳血”。《樺甸縣志》卷六記載:“哈蟆一田雞,壯與蛙一致,惟背明黑,腹或黃或黑,……生有粘質物與其腹中,人所珍視,稱為田雞油(哈蟆油)。清時歲取入貢”。被視為滋補強身的珍品。
經現代科學分析鑒定,其主要含有蛋白質9種不飽和脂肪酸、磷脂化合物、多種維生素、核酸、激素及人體必需的18種氨基酸和鉀、鈉、鐵、錳、硒等多種微量元素。現代醫學也證明了它有抗疲勞、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機體耐力及抗應激能力、鎮靜抗焦慮、提高腦組織供氧與利用氧能力、增強性功能、降血脂、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延緩衰老、抗癌輔助作用及調節體內激素平衡滋陰養顏等醫療保健作用。
隨著哈蟆油的食用與藥用價值越來越被人們看好,市場需求量也日益增大,但因其貨源基本仍來自野生,且由于捕捉過度,農藥、化肥污染水源等因素,影響中國林蛙的繁殖與生境,資源大幅減少。供需矛盾促使價格飛漲,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每千克不足百元,到現在的每千克超過三千元大關。不法商販為利益驅使,用假冒偽劣商品來冒充中國林蛙,筆者在實際工作中就曾碰到過 以類似品黑龍江林蛙、偽品黑斑蛙、中華大蟾蜍來假冒的情況。
市場上現銷售的商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干燥原只的;一種是已剝好的油(輸卵管)。
1 干燥原只品的種類及鑒別
1.1 干燥原只品的種類
1.1.1 中國林蛙
1.1.1.1 來源
系脊椎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動物中國林蛙(Rana.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雌蛙。
1.1.1.2 原動物特性
中國林蛙系卵生兩棲動物,外形很像青蛙。雌蛙體長約7~9cm,雄蛙較小;頭長寬相等或略寬,扁平;吻端鈍圓略突出于下頜,吻棱較明顯;鼻孔位于吻眼之間,鼻間距大于眼間距而與上眼瞼等寬;鼓膜顯著,明顯大于眼徑之半;前肢較粗短;指端圓,指較細長,第1、3指近等長,指長順序為3、1、4、2;關節下瘤、指基下瘤及內外掌突均顯著;后肢長,脛跗關節前達或超過眼,左右跟部重疊;脛長超過體長一半,足與脛等長或略長;趾端鈍圓,趾細長,第3、5趾達第4趾的第2、3關節下瘤中部;蹼發達,除第4趾外其余各趾的蹼多少達趾端而蹼緣缺刻較大,外側 間具蹼而不發達;關節小瘤小而明顯;內跖突窄長,外 突小而圓。皮膚上細小疣粒很多,口角后端頜腺十分明顯,背側褶在顳部不平直而成曲折狀,在鼓膜上方側褶略斜向外側,隨即又折向中線,再向后延伸至胯部;兩側褶間有少數分散的疣粒,在肩部排成“∧”;腹面皮膚光滑。 褶二。皮膚顏色隨著季節的不同而變化,秋季和冬季為褐色,夏季為黃褐色。
哈蟆油的采收時節一般有:中國林蛙入水冬眠前可用燈光誘捕;下水后筑壩下籠圍捕或網捕;也有下河翻石、摸洞穴捕捉。霜降前后體肥油足,捕捉最好。雌蛙腹內有油(輸卵管)而雄蛙腹內無油,故應注意辨別:雌蛙腹部肥滿,雄蛙則形體瘦小,腹部瘟,下部尖形。
中國林蛙野生于我國東北地區,海拔1100m以下的長白山區及小興安嶺。此外,黑龍江、河北、河南、山東、四川、山西、陜西、青海等地亦有分布。
1.1.2 黑龍江林蛙
1.1.2.1 來源
為蛙科動物黑龍江林蛙(Rana amureansis Eoulenger)雌蛙蛙。
1.1.2.2 原動物特性
黑龍江林蛙其形狀與中國林蛙相似而稍小,雌蛙體長6~7cm左右。頭較扁平,長寬幾相等;吻端尖圓,稍突出于下頜;吻棱較明顯;頰部向外側傾斜;鼻孔位于眼吻之間,眼間距小于鼻間距,而與上眼瞼等寬,鼓膜顯著,大于眼徑之半;鋤骨齒為橢圓形,位于鼻孔內后方。前肢較短壯;指端圓;指較細長,指長順序3、1、4、2;關節下瘤顯著,第2、3、4指常有指基下瘤;內外掌突均顯著。后肢短,脛跗關節前達肩部,脛短。左右跟部稍重疊,足長于脛;趾端鈍圓而略尖;第3、5趾達第四趾的第2、3關節下瘤之間;蹼發達,除第五趾外,其余各趾的蹼雖未達端,而蹼緣的缺刻不深,外側 間蹼幾達基部,第五趾外側無緣膜;內 突較細長,外 突圓小或無。皮膚為林蛙群中最粗糙者;背側褶不平直,在鼓膜上方斜向外側,隨又略折向中線,然后向后延伸達胯部;兩側褶間有分散的疣或長或圓,大致成行排列,后部的疣多而小,一般不成行;體側、腹部兩側及后肢背面有許多小疣。口角后端有一顯著的頜腺;跗褶二,頗顯著,褶上小白刺較多;腹面一般光滑,僅腹側及腹后端有刺粒。皮膚顏色變異頗大。背側褶及背部疣上或附近多有黑色斑點;鼓膜上的三角形黑色斑大而顯著;四肢背面有黑橫紋。咽、喉及腹部有鮮艷的朱紅色與深灰色花斑,二色多少的比例相差很大;四肢腹面多為深灰色,間有少量朱紅色小點,體側也有,甚至背面也有,但這種情況很少(這種朱紅色在保存二三年多的標本上仍能看到)。
黑龍江林蛙與中國林蛙同生活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所以商品哈士蟆中有時會夾雜一些黑龍江林蛙。
1.1.3 黑斑蛙(青蛙)
1.1.3.1 來源
系蛙科動物黑斑蛙(青蛙)(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雌蛙。
1.1.3.2 原動物特性
黑斑蛙(青蛙),其背面的基色為黃棕色或深綠色或帶灰棕色,具有不規則的黑斑,背中央常有一條寬窄不一的淺色的縱脊線;四肢背面有黑色橫斑。股后方無縱紋,而只有幾條橫紋。腹面白色無斑。此種為我國常見的蛙類,常棲于池塘、水溝或小河內;產卵季節為3~6月。
1.1.4 中華大蟾蜍
1.1.4.1 來源
為蟾蜍科(Bufonidae)動物雌性中華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1.1.4.2 原動物特性
中華大蟾蜍俗稱癩蛤蟆。形似蛙而較大,軀干粗短,無尾。頭寬大于長,頭部無骨質棱,鼓膜顯著;口中無齒,頸不明顯。前肢長而粗壯,指趾略扁具緣膜;后肢粗壯而短,趾側趾在基部相連成瓣蹼。皮膚極粗糙,背部密布瘰疣,腹部疣粒較小,頭部較光滑,兩側有大而長的耳后腺。體色隨季節和性別不同而變化,生殖季節雄性背部多黑綠色,體側淺色斑紋;雌性背部顏色較淺,瘰疣乳黃色,腹部乳黃色,有棕色或黑色細花紋。雄性較小,內側3指有黑色婚墊,無聲囊。為兩棲類動物。廣布于我國溫暖帶、亞熱帶地區。
1.2 干燥原只品的鑒別
干燥原只哈士蟆的真偽鑒別只要掌握好此四種動物的原動物特性,利用下面提供的原動物的檢索表,就能將正品哈士蟆 ――中國林蛙與其類似品黑龍江林蛙、偽品黑斑蛙、中華大蟾蜍 區別開來:四種原動物檢索 1.上頜無齒,有耳后腺…中華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1.上頜有齒,無耳后腺……
2 2.背側褶在頸部不作曲折狀,股后方無縱紋,而只有幾條橫紋,雄蛙有外聲帶………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 2.背側褶在頸部作曲折狀,3 3.體扁平而略小,后背及體側疣粒多而顯著,脛跗關節不達眼部;腹部有明顯的朱紅色斑點,黑龍江林蛙Rans amurensis 3.體略粗圓而大,后背及體側無顯著疣粒;脛跗關節前達眼部;腹部無顯明的朱紅色斑點,中國林蛙R.temporaria chensinensis
2 哈蟆油與類似品、偽品的種類及鑒別
2.1 哈蟆油
系將捕捉到的中國林蛙的雌蛙用繩穿過眼、鼻、頸部位,懸掛于通風陰涼處陰干成哈士蟆干。剝油時先將原只干用熱水浸泡1~2min,立即裝入麻袋內悶一夜,皮肉回潤后剖開腹部,取出輸卵管(俗稱“油”),同時除去黑子(卵細胞),放在通風處陰干即為蛤蟆油。
2.1.1 性狀鑒定
商品哈蟆油呈不規則彎曲團塊狀,輸卵管呈腦樣回溝狀鑲嵌排列,相互重疊成特有的凹窩狀為不規則彎曲、相互重疊的厚塊,略呈卵形,長約1.5~2cm,厚約1.5~3mmg。外表色白或黃白色,顯脂肪樣光澤,摸之有滑膩感,有不規則的裂紋,用手指甲可劃出痕跡。一般左右各一塊,當中由皮膜連接。皮膜灰黑色,無網眼,有分枝狀微細管。質硬脆,易碎成小塊,折斷面整齊多棱角,碎塊間常有灰白色薄膜牽連。如有未去凈卵,為多面體,棱角鈍圓,長徑1.5~1.6mm,短徑1.0~1.3mm,黑色,光滑。氣特殊,味微甘,嚼之黏滑。以塊大、肥厚、黃白色、有光澤、不帶皮膜、無血筋和卵子者為佳。
2.1.2 理化鑒定
2.1.2.1 水試
遇水可膨脹至10~15倍,膨脹時輸卵管壁破裂;24h后呈白色棉絮狀。據研究,蛤士蟆油水浸12h后,平均體積增大91.08倍;加熱煮沸不溶化,手捏不粘手。脫水干燥后可恢復原樣,但失去光澤。
2.1.2.2 火試
蛤士蟆油遇火易燃燒,離火自熄;燃燒時發泡,并有噼啪之響聲,無煙,有焦糊氣不刺鼻。
2.1.2.3 熒光反應
采用直接觀察法,進行熒光觀察,其結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圍內熒光是穩定的。
2.2 黑龍江林蛙油
系用同科動物黑龍江林蛙雌蛙的輸卵管來冒充哈蟆油。《中國藥典》曾將蛙科動物黑龍江林蛙雌蛙的輸卵管作為哈蟆油的來源之一收載過,由于黑龍江林蛙個體小,生長到4~5年的成蛙剝出的油也很小,產量小而不成氣候,形不成商品,故《中國藥典》從2000版開始就不再作為哈蟆油的來源收載。由于與中國林蛙生活區域相近,藥農在采收哈蟆油的過程中有時會捕捉到黑龍江林蛙。個別藥農怕麻煩或為了增加數量存心不將其剔除,剝油作為哈蟆油出售。
2.2.1 性狀鑒別
黑龍江林蛙油與正品哈蟆油性狀極其相似,就個體稍小些。輸卵管粗細也均勻,色白色或黃白色,也有油脂樣光澤。質脆易碎,手摸之有感。
2.2.2 理化鑒別
2.2.2.1 水試
遇水膨脹速度比哈蟆油稍遜,增大8~12倍。膨脹時輸卵管壁破裂成棉絮狀。
2.3 青蛙油
系用蛙科動物黑斑蛙(青蛙)雌性的輸卵管來冒充哈蟆油。曾有資料記載“其表面土黃色,不透明,膨脹度極差”。事實是筆者曾在實際工作中碰到過此類商品,由于其形實在相似哈蟆油,筆者也曾懷疑過其的真偽,會否是中國林蛙在加工過程中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造成了如此性狀上的極微差異,筆者捉來10只中國林蛙原動物,通過穿眼、穿鼻、穿頸三種不同的方法晾干,然后剝油,結果均符合正品哈蟆油的形狀特征,而與此商品有所區別。后經深入調查,得知有些地區養殖一種俗稱”田雞”的蛙類,此蛙2~3年就可剝取其輸卵管作哈蟆油。筆者通過關系捉到原動物10只,通過對原動物的鑒定,確定此蛙為蛙科動物黑斑蛙。又對其同樣采用穿眼、穿鼻、穿頸三種不同的方法晾干,然后剝油,結果剝出的油與此商品有通一性,由此確定此為黑斑蛙油俗稱青蛙油。由于其成本低廉,利潤空間大,性狀又與正品哈蟆油不易區分,所以好多不法商人用它來冒充正品哈蟆油。
2.3.1 性狀鑒別
其商品形狀與哈蟆油非常相似,也由粗細均勻的管狀輸卵管呈鑲嵌狀彎曲排列。色白或黃白,也具哈蟆油一樣的油脂樣光澤。只是通常不左右成對出現,而且左右兩片形狀不對稱。整個形狀呈扁平無凹窩或稍有淺凹窩。皮膜灰黑色,少見。味辛辣,麻嘴,粘牙。 2.3.2 理化鑒別
2.3.2.1 水試
遇水膨脹速度較慢,增大約7~8倍。
2.4 蟾蜍油
系用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雌性的輸卵管來冒充哈蟆油,習稱癩蛤蟆油。此品不入藥。
2.4.1 性狀鑒別
其商品形狀呈盤旋扭曲狀(形似雞腸)或壓成塊狀和塊片狀,無哈蟆油特有的凹窩狀。其輸卵管粗細不均。表面淡黃色至黃棕色,無油脂樣光澤,半透明。質較硬,不易碎裂。手摸之無感。具特異腥臭。遇水膨脹慢,膨大體不呈棉絮狀,膨脹后仍較硬,嚼之有脆性。與正品哈蟆油較易區別。 2.4.2 理化鑒定
2.4.2.1 水試
遇水稍膨脹,增大4―5倍。輸卵管管堅不破裂,只見粉條狀物加粗,但形態不變。遇水雖變軟,但不能將其拉直。斷裂處呈獅子頭樣膨脹,但不呈棉絮狀。
2.4.2.2 火試
遇火燃燒,與蛤士蟆油相似。
對已剝好油制成商品的哈蟆油、黑龍江林蛙油、蟾蜍油、黑斑蛙油,由于它們的性狀極為相似,為了方便讀者快速而準確地將黑龍江林蛙油、蟾蜍油、黑斑蛙油與正品哈蟆油――中國林蛙油加以區別,見表1。表1 真偽哈蟆油形狀對照表(略)
3 討論與結論
現在市場上作為哈蟆油商品的從商品形式上分,有原只干和已剝好的油(雌蛙輸卵管)2種;從原動物物種上來分,除了《中國藥典》收載的蛙科動物中國林蛙(Rana.temporaria chensinensis)的雌蛙外,還存在著用蛙科動物黑龍江林蛙(Rana.amurensis)的雌蛙、蛙科動物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的雌蛙和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B.b.gargarizgans)的雌體等多種情況。其中黑龍江林蛙油作為曾被《中國藥典》收載的品種,其功能主治應與正品哈蟆油相同,只因價格比正品哈蟆油低,用其冒充正品哈蟆油出售,有牟取暴利之嫌,現版《中國藥典》未于收載,只能作為類似品處理;至于青蛙油和蟾蜍油,它們的藥用功效還未有證明,由于成本低廉而大肆養殖與捕捉,剝取其輸卵管加工冒充正品哈蟆油出售,更應作為偽品予以嚴厲查處。市場魚目混雜,這就要求我們藥業鑒別人員練就一副火眼金睛,明辨市場上哈蟆油的真偽,保證人們用藥的安全有效。筆者將在鑒別哈蟆油的實際工作中的經驗與發現論述如上,目的是為了使廣大讀者能掌握簡單快捷的識別市場上哈蟆油商品的方法,使偽劣商品無容身之地。
參考文獻:
[1] 四川省生物研究所.兩棲爬行動物研究室.中國兩棲類爬行動物系統檢索[M].成都:科學出版社,1977:34-44.
一、特色農業的現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幅員遼闊,以農業為基礎的省份眾多,本文以山東省和吉林省為例來分析我國的特色農業,并總結我國特色農業的現狀。
1.山東省。山東省擁有多種形態的地形和特殊的氣候資源等,目前已經擁有發展良好的特色畜牧業,并逐漸轉換為其農業的一大優勢。山東省的特色畜牧業產值已經達到了200億元以上,占全國特色畜牧業的12%,其中家兔存欄出欄數量分別為5137萬只和10850萬只,在全國名列前茅,水貂年出欄數量為2000萬只以上,居全國首位,蜜蜂養殖在全國也具有很大的優勢。為了推動山東特色農業的發展,山東省政府還印發了《山東省畜牧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和《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意見》(魯政發[2010]33號)等文件,以特色農業為農業發展的新切入點,企圖調整產業結構,打造新型的農業發展模式,在全省設立了五個保護區培育出新型品種多個,逐漸形成了特色養殖“沿海一線”、綜合發展的局面,為山東省的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吉林省。吉林省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擁有著名的“東北三寶”,即人參、鹿茸和貂皮,以此為基礎,逐漸發展特色農業。截止目前,吉林省的毛皮動物養殖已經達到165萬只,在全國名列前茅,省內的大規模狐、貂皮加工企業年產值達到4億以上。梅花鹿也是吉林省的一大特色,長春市雙陽區是公認的“中國梅花鹿之鄉”,省內鹿茸加工年產值達到8億以上。同時林蛙養殖也逐漸成為一大特色,目前全省林蛙養殖4000條,產林蛙油160噸,年產值到達20億以上。2009年,樺甸市成立的中國長白山特產商品城,是我國規模最大的林蛙產品市場,其林蛙產品量大質高,不僅在國內暢銷,而且還遠銷到新加坡、韓國和香港等國家地區,為該地區帶來了大量的市場和財富。
3.我國特色農業的現狀。由山東省和吉林省的特色農業現狀可以看出,我國特色農業主要以蜂、蠶、鹿養殖和毛皮動物養殖為主,這些養殖業涉及的范圍比較大,擁有一定的發展歷史,具有當地的特色性質,已經逐漸形成了我國特色農業的現狀。
二、特色農業的發展戰略
在“十二五”總體規劃中,農業部對我國今后的農業發展做出了具體的規劃,主要體現在“兩個千方百計、兩個確保”的剛性約束上,對于我國特色農業雖然沒有體現過多的政策,但也明確指出了“要積極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并具體提出“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拓展農業功能,挖掘文化內涵,引領新型產業形態和新型消費業態形成”。在農產品出口方面,傳統的農業產品優勢已受到極大的威脅,而特色農業產品逐漸成為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風向標。因此發展特色農業刻不容緩。我國特色農業的發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牢牢抓住特色的本質。特色農業之所以區別于傳統的農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具有傳統農業不具備的特色,因此要發展特色農業,首先要牢牢抓住其特色的本質,這主要表現在利用當地獨特的資源開發出特色的產品,將當地的文化內涵附加到農產品當中,采取當地特殊的加工工藝和營銷模式等等,同時還要瞄準市場先機,抓住市場需求,對農產品不斷進行開發和提升,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名副其實的特色農業。
2.減小對農業資源的占用量。“十二五”規劃對我國傳統農產品的占地面積和產量做了最低要求,這就要求保證農業資源有限用于傳統農業,使得分配給特色農業的資源有限,因此,發展特色農業要優先發展占用農業資源少的特色農業,這樣的特色農業才會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并擁有廣闊前景。
3.避免盲從,偷換概念。特色農業是一個新興的名詞,并且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這就使得許多地區盲目跟從,甚至偷梁換柱,對傳統的農業進行表面包裝視為發展特色農業,忽視了特色農業的內涵。因此發展特色農業一定要保持特色,無論是以文化服務附加為主還是以創業農業為主,都要認清特色農業的本質,否則只是做做表面工作,并不能推動農業的發展,結果知識勞民傷財。
關鍵詞:虎紋蛙(Rana rugulosa);水溫;成活率;孵化率
中圖分類號:S96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20-4924-02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20.040
Effects of Water Temperature on Hatching Fertilized Egg of Tiger Frog
FU Shi-Hang, XU Shang-Cho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for Tropical Animal and Plant Ecology,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 China)
Abstract: Hatching was the first part of tiger frog breeding. The fertilized egg of tiger frog were incubated at 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 ℃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water temperature on hatching rate of fertilized egg and survival rate of tadpole of tiger frog. The number of tadpole after 48、60、72 h were record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water temperature for hatching was 24~34 ℃, with hatching rate of more than 70% and 24 h survival rate of more than 96%. The hatching rate increased when the water temperature increased, but the 24 h survival rate of tadpole did not change.
Key words:tiger frog(Rana rugulosa); temperature of water; survival rate; hatching rate
研究表明熱環境能影響兩棲爬行類的胚胎發育及幼體的生長發育,在孵化溫度范圍內,熱環境顯著地影響孵化成功率及新生幼體的大小、生長和行為[1-5]。恒定的相對高溫增加了林蛙和中華大蟾蜍受精卵的孵化速率,但是降低了其存活率[6-8]。
國家林業局于2003年8月12日公布了《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虎紋蛙(Rana rugulosa)等54種陸生野生動物列在其中。海南省是全國最主要的虎紋蛙養殖區,養殖量曾經占全國的85%[9]。虎紋蛙人工養殖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孵化。由于氣溫的原因,海南島每年的冬春季中有一段時間無法進行產卵、孵化,生產進入種蛙保存環節,待氣溫回升后才能開始產卵、孵化。每年年初上市的商品蛙市場價格較高,養殖效益明顯,導致養殖戶都盡早安排每年的第一個養殖周期。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許多養殖戶僅根據氣溫回暖的感覺安排生產,由于缺乏科學知識的指導,第一批虎紋蛙受精孵化率往往不高,有的養殖場甚至出現整批失敗的現象,影響了虎紋蛙養殖業的發展。本研究將探明影響虎紋蛙受精卵孵化率的熱環境量化因素,為虎紋蛙養殖業健康發展提供科學指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虎紋蛙受精卵來源于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大致坡鎮伍生虎紋蛙養殖場730日齡虎紋蛙種蛙所產。
1.2 方法
根據虎紋蛙冬眠溫度和海南省人工養殖虎紋蛙集中區域露天養殖池水體最高溫度,在生化培養箱中設置了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 ℃等16個不同溫度試驗組,每組設3個重復。分別將10 mL的受精卵放在20 cm×10 cm×26 cm的孵化箱中進行孵化,記錄各個孵化箱的受精卵投放數量(簡稱為受精卵總量,下同)和48、60、72 h蝌蚪的數量。
孵化率=(蝌蚪數量/受精卵總量)×100%;成活率=(72 h蝌蚪數量/48 h蝌蚪數量)×100%,并用Excel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水溫對虎紋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響
在生化培養箱中設置了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 ℃等16個溫度梯度,每個培養箱中放入3個20 cm×10 cm×26 cm的孵化箱,并加水至10 cm處。每個孵化箱水體中加入10 mL虎紋蛙受精卵進行孵化,虎紋蛙受精卵孵化結果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12、14、16、18、20、38、40、42 ℃恒溫環境中孵化48 h后,各個孵化箱均沒有蝌蚪出現;而22、24、26、28、30、32、34、36 ℃恒溫環境中孵化48 h后各個孵化箱均有蝌蚪出現。
2.2 不同水溫環境中孵化的蝌蚪的存活情況
將孵化出來的虎紋蛙蝌蚪在培養箱中繼續培養24 h,觀察60、72 h孵化箱中的蝌蚪存活情況,每個孵化箱中均有死亡蝌蚪出現(表2)。
3 小結與討論
2011~2013年,海南省養殖的第一批虎紋蛙的市場收購價格均在20元/kg左右,是年均價格的2~3倍,使養殖戶爭先提早安排當年的第一批養殖,甚至出現春節剛過就急著進行種蛙抱對產卵孵化,但是孵化率普遍較低,造成大量浪費種蛙資源現象,直接推高了養殖成本[6-12]。本研究表明水溫在22~36 ℃虎紋蛙受精卵才能孵化蝌蚪,水溫在24~34 ℃孵化率穩定在72%以上,水溫在22 ℃以上,最好在24~34 ℃之間安排種蛙抱對產卵孵化,確保養殖成功率,提高養殖經濟效益,促進虎紋蛙養殖業健康發展。
本研究是為了探明溫度與虎紋蛙受精卵孵化之間的關系而設置的恒溫試驗,由于人工養殖虎紋蛙是在露天環境中進行的,水溫隨著氣溫的變化而變化,變化的水溫對虎紋蛙受精卵孵化的影響如何,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ALLSTEADT J, LANG J W. Incubation temperature affects body size and energy reserves of hatchling American alligators (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J]. Physiol Zool,1995,68:76-97.
[2] CONGDON J D, GIBBONS J W. Turtle Eggs: Their Ecology and Evolution. In: Gibbons, J. W. Ed. Life History and Ecology of the Slider Turtle[M]. Washingto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1990.109-123.
[3] PACKARD G C, RICHARD T, ROTH J J. The physiological ecology of reptilian eggs and embryos, and the evolution of viviparity within the calss reptilia[J]. Biological Reviews,2008, 52(1):71-105.
[4] BOBYN M L, BROOKS R J. Interclutch and interpopulation variation in the effects of incubation conditions on sex, survival, and growth of hatchling turtles(Chelydra serpentina) [J]. Zool (London),1994,233:233-257.
[5] ROOSENBURG W M, KELLEY K C. The effect of egg size and incubation temperature on growth in the turtle, Malaclemys terrrapin[J]. Herpetol,1996,30:198-204.
[6] 劉 莉,李 成,李乃兵,等.不同水溫條件下中華蟾蜍蝌蚪的表型可塑性研究[J].四川動物,2006,25(2):214-217.
[7] 王立志,李曉晨.大蟾蜍卵孵化的溫度效應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6,29(3):71-74.
[8] 王立志,李曉晨.溫度對中國林蛙卵孵化和孵出熱耐受性的影響[J].動物學雜志,2007,42(1):121-127.
[9] 陳 雯,俞根寶,鄭榮泉,等.溫度對棘胸蛙胚胎發育及蝌蚪表型特征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10,38(1):108-110.
[10] 符史杭.虎紋蛙在海南的瀕危狀況及其保護措施[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0.
關鍵詞:編制林地經濟發展規劃
一、編制規劃的原則
1.1發展村級林地經濟應堅持生態立村、產業富民、協調發展、群眾自愿、分類經營、分區施策、保護生態的方針,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依托,以村森林經營方案為基礎,在做好森林生態保護和建設的前提下,科學規劃。充分利用林地資源,發展林地種植業、養殖業,最終達到林業增效、林地增產、農民增收的目的。
1.2編制村級林地經濟規劃應堅持簡潔明了、淺顯易懂、明確實用、操作性強、突出特色、集中連片、一村一品、上下結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節約用地、保護環境的基本原則。
1.3村級林地經濟的規劃期限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遠期(2025年),近期林地經濟發展規劃布局以及具體項目安排是規劃的重點。
二、規劃編制的內容
2.1林地經濟現狀調查及分析
2.1.1村林地經濟現狀調查內容包括收集、整理鄉鎮、村已有林地經濟發展規劃與目標;本村自然狀況(位置、地形、地貌、氣候);本村社會人口狀況(總戶數、總人口、總勞動力等)、林地狀況(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和防護林等);現有產業發展狀況(主要產業種類、面積、產量和效益、經營水平等情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中介服務組織及經紀人發展情況;經濟發展水平(村集體經濟狀況、農民技術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況。
2.1.2發展條件分析包括對全村林地經濟、建設條件進行研究和綜合評價,判斷本村發展的潛力與優劣勢,找出農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最佳發展項目,并按照林農意愿和要求,提出規劃期內本村林地經濟發展的思路、總體定位及林農適宜發展的產業項目。
2.1.3全村森林經營方案編制情況。
2.2確定林地經濟發展內容
2.2.1林地經濟目標:提出規劃期內(近期分年度)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主要林產品和二、三產業的發展目標,及實現目標的項目構成測算;村組及農戶經濟發展的項目、產值、效益等規劃內容。
2.2.2產業發展與定位:應對全村的產業發展水平進行預測,制定產業發展目標,搞好林業生態建設的規劃布局,明確全村的主導產業和一至二個特色產業的發展規劃(包括區域布局、年度目標、增長速度以及規劃期末的發展規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優勢產業。提出全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計劃,對村內林產品加工業、觀光旅游等行業發展進行規劃。
2.2.3圍繞產業發展,對推進林地經濟建設的基層組織機構提出規劃建議;對市場組織化程度高、符合國內外市場準則要求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包括各類專業協會、綜合服務社、中介組織等)建設,提出名稱、種類、規模和農民參合率的規劃建議。
2.2.4提出發展林地經濟的融資措施和途徑,比如開展林權抵押貸款。
2.3林地經濟開發適宜條件
2.3.1森林類別:商品林、除特殊保護地區以外的公益林。
2.3.2林齡:幼、中齡林、成熟林。
2.3.3坡位:中、下腹。
2.3.4土層厚度:20厘米以上。
2.4林地經濟開發項目
2.4.1林菌模式。在郁閉的林下種植雙孢菇、雞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為稻草、玉米秸等農作物廢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輪種、技術易掌握、市場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閉林地種植的首選模式。林下種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閑地,又能實現林菌互補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溫室,不僅省地,成本也只相當于大棚生產的10%左右,而經濟效益與大棚生產相差無幾。林菌模式也可選擇保護和發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傘蘑、榛蘑、松茸菌等。
2.4.2林禽模式。在郁閉的林下飼養肉鵝、笨雞、山雞、肉鴨等,放養、圈養均可,每年可養3—5茬,是發展林下養殖的主導模式。該養殖技術簡單,群眾易接受,市場潛力大、收益可觀。
2.4.3林畜模式。在林下可規模飼養肉牛、奶牛、森林豬、野兔,圈養、放養均可,飼草、飼料來源廣,技術成熟,市場前景廣闊,產值高、效益好,是林下養殖的重要模式。也可在林間養殖鹿、狍子、狐貍、貂等特種動物,效益更高。也可以選擇野生動物林下馴養繁育如野豬家養等。
2.4.4林菜模式。根據林間光照程度和蔬菜的需光特性,選擇種植種類,也可根據林間光照和蔬菜需光二者的生長季節差異選擇種類。如利用春秋季節林間的光照種植山野菜以及蒜苗、菠菜、圓蔥等蔬菜,銷售容易,效益良好。
2.4.5林莓模式。在郁閉或基本郁閉的林下種植草莓,采用草莓的分植苗或組培苗在林間覆膜種植,驚蟄后順行搭建小弓棚,四月下旬上市,每畝產量可達2000斤以上,投入較小,技術簡易,是城市近郊區發展的好模式。
2.4.6林藥模式。在未郁閉的林地內種植較耐陰的中藥材,如人參、細辛、天麻等,技術簡單、收益可觀。
2.4.7林草模式。在適宜郁閉度的林地內發展,可選種類有紫花苜蓿、黑麥草等優質飼草,年收三茬,可出售鮮、干飼草、也可放養畜禽,也可在林下種植園林綠化的草坪,收入較高。
2.4.8速生豐產林和工業原料林營造模式。可選擇適合林地或沿海農田林網營造落葉松、楊樹等速生豐產短周期工業原料林。
2.4.9發展果材兼用林模式。如培育紅松、山核桃果材林。
2.4.10培育食用菌原料林摸式,可選擇封育天然闊葉林進行撫育改造等,定向培育食用菌原料林。
2.4.11山地苗圃模式。可選擇山勢平緩、土層深厚、交通便利的山地(包括河灘地、堤壩、果園等林地),采取發展和保護并重的培育方式培育綠化苗木,解決綠化市場大規格鄉土樹種苗木緊缺問題。
2.4.12林蛙圍養模式。山林小區圍養林蛙是養殖林蛙的一種新模式。它是利用天然生長闊葉林混生灌木叢、雜草及地面覆蓋枯枝落葉的山坡,附近又有可靠水源等自然條件,圍成適度面積的小區,以天然植物為主要遮陰設備,形成半封閉式的養蛙方式。
2.5林地經濟規劃設計
2.5.1林地踏查。根據已有資料和了解的情況,結合全村森林經營方案,確定適合發展林地經濟項目的條件,利用森林資源分布圖和行政區劃圖,了解資源分布區樹種、林分、林齡、生長情況、地形地勢、立地條件等。
2.5.2外業調查。要認真細致調查,要實測小班的面積,并逐小班記載下列因子。a、林地類型;b、地形、地勢、坡向、坡位、坡度;c、土壤種類、土壤質地、土壤濕度、土層厚度、地下水位、酸堿度;d、植被類型、林木組成、郁閉度、林齡、生長及幼苗幼樹狀況;灌木種類,蓋度;草本種類,多度;e、病、蟲、鼠害情況。:
2.5.3詳細統計本村林改情況、家庭承包造林地現狀、經營水平,本村林地經濟發展優勢和大戶生產銷售情況。
關鍵詞:林下經濟;效益;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S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10-0225-03
1引言
林下經濟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從事林下種植、養殖、游憩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從而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生態經濟模式[1~4]。它是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農民充分利用林地,科學經營林地,在農業生產領域涌現出的新生事物。發展林下經濟意義重大,它對挖掘林地生產潛力,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縮短林業經濟周期,開辟農民增收渠道,調動農民發展林業的積極性,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鞏固生態建設成果,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2,5]。進入21世紀,我國林下經濟發展迅速[6],已發展成為我國林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福建省是我國的林業大省,土地總面積1215.01萬hm2,其中林地面積914.81萬hm2,占75.29%。森林面積766.65萬hm2,占林地面積的83.80%,森林覆蓋率63.10%,其中喬木林面積618.02萬hm2,占全省森林面積的80.61%,平均郁閉度為0.57,集體林地面積853.48萬hm2,占全省林地面積93.30%,其森林資源的分布及經營情況為林下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調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過收集資料、座談、實地調研等形式對福建省林下經濟的開展情況進行了考察,通過收集資料、座談等形式了解福建省總體以及各個縣(市、區)的林下經濟的開展情況。根據掌握的情況采取系統抽樣與典型抽樣相結合的方法抽取34個縣(市、區)進行實地調研,主要調查的內容包括所抽取的各個縣的林下經濟的類型、各類型包含的模式、各模式的面積、總產值、參與的人口數、種養殖的品種等。
3林下經濟效益分析
根據本次對34個縣(市、區)的調查統計,每公頃林地分別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產品加工以及林下旅游平均每年可獲得16.20、13.02、5.28、4.21萬元的經濟效益(表1)。每1萬hm2林地分別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產品加工以及林下旅游平均可解決38912、25933、32561、44582人的就業問題。從經濟效益角度來看,發展林下種植最好,可以有效的節約林地,增加林地的利用率,其次是林下養殖、林下產品加工和林下旅游;從解決社會就業的情況看,林下旅游最好,其次是林下種植、林下產品加工和林下養殖。
3.1林下種植各模式效益分析
福建省林下種植類型主要有林藥模式、林菌模式、林糧模式、林果模式、林草模式、林茶模式、林菜模式、林花模式、林苗模式、林油模式(表2),從表2可看出在林下種植各模式中,平均每公頃產值林花模式最高,平均每公頃產值25.36萬元,其次是林苗模式、林藥模式、林菌模式、林茶模式等,其平均每公頃產值均高于5萬元。效益最差的是林油模式,平均每公頃產值僅有1.42萬元。
對于林花模式來說,平均每公頃產值高達25.36萬元,而各個縣之間的變動系數只有0.72,說明林花模式平均每公頃產值高,并且各縣(市、區)差異不大,產值較穩定,風險較小,還可以美化環境,是調查當中最為理想的林下種植模式。在所調查的縣(市、區)中,林花模式平均每公頃產值最高的是福建省延平區種植百合花,平均每公頃產值為63.00萬元,最低的是武夷山市種植蘭花,平均每公頃產值為2.04萬元,但并不是所有種植蘭花的產值均較低,浦城縣種植蘭花平均每公頃產值高達11.58萬元,說明在發展林下經濟選擇品種時,一定要考慮當地的環境、氣候等條件。
對于林苗模式來說,平均每公頃產值高達12.35萬元,變動系數為0.79,平均產值僅低于林花模式,變動系數又僅高于林花模式,但也已相當小,說明林苗模式是林下種植模式中僅次于林花模式總體效益較好的種植模式。
對于林藥模式來說,雖然平均每公頃產值達到9.56萬元,但在開展林藥模式的各個縣(市、區)的每公頃產值差異較大,變動系數高達1.43,產值并不穩定,風險很高,這可能與種植的藥材品種不同有關。如福建省蒲城縣林下種植厚樸、鐵皮石斛402.00hm2,每公頃產值高達51.07萬元;延平區林下種植紅豆杉150hm2,每公頃產值高達46.27萬元,而長泰縣林下種植砂仁200hm2,每公頃產值只有0.3萬元,產值差異較大。因此,在選擇林藥模式時,要因地制宜,盡量選擇經濟效益高的藥材品種進行種植,如鐵皮石斛、紅豆杉、太子參等。
對于林菌模式和林茶模式來說,平均每公頃產值和變動系數相差不大,平均每公頃產值均超過5萬元,且變動系數相對較低,也是較為理想的林下種植模式。而對于林果模式、林糧模式、林草模式和林油模式來說,雖然變動系數較小,投資風險小,但每公頃的產值均不足3萬元,是相對保守的林農較為理想的選擇,而對于林菜模式來說,平均每公頃的產值只有1.49萬元,可能受市場供求的影響較大,變動系數相對較高,雖然林菜模式的基礎設施簡單,所需啟動資金較小,開展的難度不大,但從長遠利益的出發不建議林農開展該種林下種植模式。
3.2林下養殖各模式效益分析
福建省林下養殖類型主要有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蜂模式、林蛙模式、林魚模式(表2)。在林下養殖類型中林禽模式的平均每公頃產值最高,平均每公頃為19.56萬元,其次是林畜模式、林魚模式、林蛙模式和林蜂模式。
對于林禽模式,平均每公頃產值最高,而各縣(市、區)之間的變動系數又是這幾種模式中最小的,說明林禽模式不僅效益好,而且產值的變動情況不大,風險低,是林下養殖這幾個模式中最為理想的養殖模式。
對于林畜模式,平均每公頃產值雖然有12.87萬元之多,但變動系數卻是這幾種模式中最高的,如福建省泉港區林畜模式平均每公頃產值高達85萬元,而閩侯縣只有0.64萬元,相差的產值是平均值的6.45倍。相差較大,產值浮動大,這可能與市場的供求關系和飼養技術有關,因此,林農要時時掌握市場動態,提高自己的養殖技術。
對于林魚模式和林蛙模式無論是平均產值還是變動系數均相差不大,兩者平均產值較高,變動系數在林下養殖類型中相對較低,也是林下養殖較為理想的選擇。而林蜂模式的年平均產值只有8.21萬元,變動系數卻高達1.33,僅次于林畜模式,年平均每公頃產值低且風險大,不建議開展此種林下養殖模式。
3.3林下產品加工各模式效益分析
福建省林下產品加工類型主要以竹產品加工、竹筍采集加工、藥材采集加工、松脂采集、木本油料加工等為主(表2)。在林下產品加工類型中,林產工藝品加工制造模式平均每公頃產值最高,高達39.25萬元,也是林下經濟所有模式中平均每公頃產值最大的。其次是竹產品加工、林產化學原料化學制品制造、中藥材加工制造等,他們的平均每公頃產值均超過10萬元。經濟效益較差的模式有竹筍采集加工、松脂采集、野菜采集加工等,平均每公頃產值分別為2.13、3.14和1.87萬元。由于藤、棕、葦為原料產品加工制造和藤芒編織在調查當中只有一個縣開展,因此,這里沒有列出他們的平均值和變動系數。
同樣可以得到林下產品加工類型中,林產工藝品加工制造、竹產品加工、林產化學原料化學制品制造、中藥材加工制造模式的平均每公頃產值較高(分別為39.25、14.56、13.23和13.20萬元),變動系數也相對較小(分別為0.75、0.56、0.54和0.41),是林下產品加工的理想模式。
木本油料加工、竹筍采集加工、藥材采集加工和木本果類、山菜及飲料加工雖然平均產值偏低(分別為5.15、2.13、3.89和4.92萬元),但變動系數相對較小(分別為0.97、0.61、0.95和0.89),也是林下產品加工很好的選擇之一。
而對于松脂采集和野菜采集加工,平均每公頃產值較低,而變動系數又高,不建議開展這2種林下經濟模式。
3.4林下旅游效益分析
本次調研福建省林下旅游主要是森林人家模式,根據統計平均每公頃產值為4.91萬元,變動系數為0.82,各縣(市、區)之間產值變化不大,并且有利于解決社會的就業問題(表1),是林下經濟較為理想的發展模式。
4結語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福建省發展林下經濟總體上林下種植的效益最好,其次是林下養殖、林下產品加工和林下旅游。林下種植中林花模式、林苗模式、林藥模式、林菌模式以及林茶模式效益較高,林菜模式效益最差。林藥模式以及林菜模式在各個縣(市、區)的效益差值較大,說明福建省的一些縣(市、區)沒有根據各自的氣候、環境等特點選擇效益較好的種植品種,因此在林下種植選擇種植品種時,一定要因地制宜的選擇適合本地發展且經濟效益高的品種,使林地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林下養殖中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效益較高,林魚模式和林蛙模式次之,林蜂模式最差。林畜模式和林蜂模式在各個縣(市、區)的效益差值較大,說明除了養殖品種,養殖技術也是制約林下養殖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林下產品加工中林產工藝品加工制造模式、竹產品加工、林產化學原料化學制品制造、中藥材加工制造等模式的效益較高,松脂采集和野菜采集加工模式效益較差。林下旅游福建省主要以森林人家模式為主,經濟效益較高,能有效的解決福建省的社會就業問題。研究對福建省林下經濟的開展以及林農選擇林下經濟的模式都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賴慶奎,謝琴.湖南省炎陵縣林下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1):35~37.
[2] 江昌志.祁門縣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初探[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23):10~11.
[3] 鄒杰,蘭張麗,覃惠莉.廣西柳州市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及對策研究[J].綠色科技,2013(1):104~106.
[4] 馬利菠.廣西高峰林場林下經濟發展情況調查與思考[J].吉林農業,2013(1):149~150.
我國的特種經濟動物養殖已有多年的歷史,飼養量有一定規模的就達十幾種,已成為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豐富城鄉市場供應、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繁榮農村經濟、增加廣大養殖戶的經濟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特種經濟動養殖存在的問題分析
1.信息不暢,盲目性強,特種經濟動物養殖多處于自發狀態,缺乏組織性。由于農村信息不暢,對市場行情把握不準,加之相關部門指導監管不利,往往導致一哄而上,大起大落。
2.管理不到位,特種動物涉及的品種較多。目前,多為自發養殖,缺乏統一管理,在調種、飼養、飼料、疫病防治等方面沒有形成統一標準;科學引導、宏觀調控、信息服務、技術支持和相關行業配套不健全。
3.銷售市場不規范許多地區沒形成成熟的交易市場,體現不出優質優價,使養殖業缺乏后勁。產品的深加工投入、技術水平較低,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影響了特種動物養殖業的發展。
二、特種經濟動物養殖前景分析
特種經濟動物依其利用價值不同可分為毛皮動物、藥用動物、特禽類。在投資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時,要對該動物的養殖前景進行詳細分析,選擇最適合的養殖品種。
1.吉林省毛皮動物養殖前景分析
毛皮動物養殖業已經成為我省大農業中一項重要產業,其前景廣闊。我們應該穩步、因地制宜地發展,要與全國發達地區同步,與世界接軌,上檔次、上水平。毛皮動物產業應當以水貂為主,其次是銀狐和藍狐,適度發展其他小宗的毛皮動物(貉、兔、海貍鼠、麝鼠等)。要重視優良種源的推廣工作,提高獸群的整體質量。我省毛皮動物養殖業除了具有巨大的國內外裘皮制品消費市場外,其優勢還在于有冷資源、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豐富的飼料資源和廣闊的適宜飼養的區域。只要堅定信心,抓住機遇、穩步發展、不斷努力,我省毛皮動物養殖業的發展前景一定是廣闊的。
2.吉林省藥用動物本文由收集整理養殖前景分析
(1)據相關調查報道2007年5月25日,“中國梅花鹿故鄉”雙陽成立了鹿業協會,2006年末,雙陽鹿只存欄達到14.7萬只,占全國梅花鹿總量的26.9%,占全省的43.4%,鹿業總產值達到5.5億元,年出口創匯500萬美元,已開發研制出鹿副產品系列60余個品種或品系,遠銷東南亞各地。雙陽區鹿鄉鎮的鹿產品一條街,品種齊全,質量上承。隨著養鹿形勢在逐漸好轉,養殖戶的心理期盼和養殖熱情也開始升溫,各地方政府也采取了積極的扶持優惠政策。在保持良性發展的前提下,籌備成立地方鹿業協會。以養鹿大戶為主體,吸收所有鹿戶參加,協會執行宣傳政策、協調關系、監督市場、平抑價格、信息服務、推廣技術和規范經紀人行為等作用。大力抓好良種繁育,推廣人工授精技術,徹底改良低產鹿群,研究并推廣先進鹿繁育技術,開發鹿產品加工,使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2)蛙類前景分析
近年我省各地興起了養蛙熱,主要體現在長白山地區養殖蛙類,蛙類可食用、可藥用,價值比較高,吉林省特有的地理環境優勢,大量的人工養殖林蛙供應市場,所以吉林省林蛙養殖前景非常樂觀。
3.吉林省特禽養殖前景分析
(1)山雞前景分析
吉林省山雞養殖業從近期市場銷售情況來看,全國雛山雞價格回升,商品山雞銷價上漲,且貨源偏緊,市場行情見好。山雞養殖業繼續呈平穩發展態勢。
(2)肉鴿前景分析
自2001年6月起我省養鴿業第四次陷入低谷狀態,因全國上規模養鴿場從原來的600家猛增到1 050多家,高度分散的養鴿戶更多,種鴿存欄飼養量超過500萬對之多。其市價不斷跌落,從10元/只跌至6-7元/只,有的地區跌破4-5元/只。但我省養鴿業自2003年開始再次回溫,市場需求趨旺,市價走高,乳鴿銷價在12~15元/只的空間中運行。
(3)綠頭鴨前景分析
吉林省是綠頭鴨的研發基地,有豐富的養殖經驗,一直呈逐年上升趨勢,市場產銷兩旺,全國每年消費綠頭野鴨2億只左右,年出口綠頭鴨保持在2000萬只。市場需求來看,吉林省綠頭野鴨仍有很強的市場賣點,但市價回溫緩慢,發展趨向平穩。
三.如何搞好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業
1.加強對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業的管理指導
發展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業需要有配套政策法規,制定和完善各類特種經濟動物飼養管理規程、標準,嚴格按照飼養管理規章的要求對飼養場(戶)進行管理和指導。
創造條件發展區域性特養業加強區域經濟調研,對特種經濟動物養殖區域發展優勢的地區,引導和扶持養殖場(戶)逐步從村內生活區轉移到村外,建立生態養殖小區,制定標準化生態小區管理辦法,加強管理。各級政府應出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從水、電、路、綠化和沼氣等多方面基建入手,促進傳統、落后養殖方式的轉變。同時,要通過各種形式廣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著力培養龍頭企業,把特種經濟動物飼養業推向產業化運作的軌道,實現產品的加工增值和直接出口,擴大產品銷量,規避市場風險。
2.抓好科技投入拉長產業鏈條
關鍵詞:林地;經濟;現狀;發展
中圖分類號: S73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7.02.025
遼東山區森林資源豐富,林業在農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該地區林業用地面積大,活立木總蓄積量大,森林覆蓋率高。如何有效地發揮遼東山區森林資源優勢,提高林地綜合效益,大力發展林地經濟,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已成為遼東山區林業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本文以鳳城市為例,探索制約遼東山區林地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以及促進林地經濟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 遼東山區林地經濟發展的現狀
根據遼東山區林地經濟的發展實際和地理區位,宏觀地確定林地經濟發展方向和重點項目,因地制宜,制定發展目標要和 “十三五”規劃相銜接,既要有中期目標,也要有長期目標。在制定發展目標上,對遼東山區林地經濟發展面積、建立林地經濟示范基地數量和實現產值都要有所表述和確定,著力推進林地經濟發展。
1.1 商品林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以世行貸款項目造林為龍頭,大力開展退耕還林、荒山造林、跡地更新及四旁綠化。以落葉松、紅松、楊樹、刺槐等為主的人工用材林和速生豐產林已發展100萬畝,林木蓄積量300多萬立方米,年生產木材產值5000多萬元。
1.2 板栗基地建設成果顯著
目前全市板栗栽植面積已發展到60萬畝,3300萬株。其中嫁接栗樹15萬畝,800萬株,總產量1000噸,總產值7000萬元。
1.3 林木種苗花卉基地建設發展迅猛
林木種苗花卉基地發展到2萬畝,年產值達9000萬元。建成國家級特色種苗基地和省級骨干種苗基地各一處,花卉種栽品種已達12個類別數百種。
1.4 林地中草藥材基地建設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以移山參、遼細辛、遼五味為主的林地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年產量4000噸,年產值7000萬元。
1.5 山野菜、食用菌基地建設勢頭強勁
以刺嫩芽、大葉芹、蕨菜、刺五加為主的山野菜種植面積2.5萬畝。以黑木耳、香菇、滑菇、平菇為主的食用菌類種植面積達250萬平方米,年產山野菜和食用菌2萬噸,年產值1億元。
1.6 紅松果材兼用林基地建設向精深發展
全市紅松果材兼用林基地面積12萬畝,年產紅松籽1600噸,年產值3000萬元。
1.7 依托森林資源的養殖業基地建設勢頭迅猛
在林蛙等養殖業的帶動下,全市林蛙、鹿等野生動物養殖戶達3000余戶。現有蛙塘5000個,產商品蛙4000萬只,產值達到8000萬元。
1.8 森林旅游業基地建設呈現新的發展趨勢
隨著鳳凰山山城被列為國家重點100個大遺址,大梨樹國家級農業生態旅游示范點的確立,賽馬蒲石河國家森林公園的申報晉升,新建帽盔山省級森林公園和鳳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改建,使生態旅游、森林旅游不斷增加新的看點和亮點。
2 林地經濟主要發展模式
2.1 林果模式
林果模式,即在薪炭林中培育栽植小堅果類喬木。從目前情況看,重點是發展野生榛子產業。為防治病蟲害,農戶定期噴灑農藥。實行科學采收,同一株榛子樹及頂部的堅果先成熟,下部及內膛榛果成熟較晚,采果時按上、中、下三層分期采收,保證了榛果的成熟和產量。
2.2 林藥模式
主要是在林地栽植各類低稈藥材。例如玉竹,玉竹為草本藥材植物,有藥食功能,玉竹的莖葉可食用,是營養豐富的綠色佳肴。經深加工的玉竹,可成為飲料、小食品和化妝品的原料。玉竹產業成本低,效益高,農民可自己采挖玉竹根苗,在荒山坡地,板栗園復合栽植。
2.3 林菌模式
部分農戶學習黑木耳種植技術,利用自家林地,發展黑木耳人工種植場,產品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國家。
2.4 林菜模式
林菜模式是在林地上栽植大葉芹、大耳毛、刺嫩芽、刺五加等山野菜,發展山野菜產業。
2.5 林B模式
發展養殖梅花鹿、馬鹿,同時進行鹿產品開發,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該地處林區,荒坡面積大,為養鹿提供了充足的飼料來源。
3 林地經濟發展的優勢與潛力
3.1 林地資源優勢
鳳城市現土地總面積為806萬畝,其中林地面積580萬畝,農民人均林地15畝,已成為快速發展林地經濟的優越自然條件。如果林地經濟發展到有林地面積的20%,即適宜發展林地經濟的林地面積可達110多萬畝。
3.2 比較優勢
在林地綜合發展種養業,與單純種養業相比,經濟效益更加可觀。以板栗樹下栽植玉竹為例,每畝玉竹地的種苗、種栽、勞務和肥料等費用不超過1200元,年畝收入可達4000元左右。林地種植玉竹的經濟效益是單純種植糧食作物的5倍以上。鳳城市60萬畝板栗,按50%面積發展林地經濟,每畝按產值1000元計算,年收入可達3億元,全市農民人均收入可增加700多元。
3.3 地理優勢
我是一名下崗待業青年,一次在報刊亭偶然看到《當代致富經》雜志,便買回來,希望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我總體感覺這本雜志辦得不錯,最喜歡看里面的“致富項目”這個欄目,希望能多介紹一些投資額在四五萬元這個范圍內的投資項目。
湖北省鄂州大學顧祖環
我是向雜志社直接訂閱的《當代致富經》雜志,總體感覺較好,希望貴刊可以增加一些新奇特產品的介紹以及如何理財等欄目。如果雜志能夠改成彩版,文章看起來會更加生動。我希望每篇文章后面留有問題或懸念,這樣讀者可以充分發揮想象,說不定靈感就來了。而且可以在書刊后面留一定位置給讀者來評論及發表讀后感,每月抽取一定的幸運讀者,給予一定獎勵。
山東省五蓮縣許孟鎮許傳波
您好,我是一名普通農民,貴刊的內容我感覺都非常好,尤其是關于農村致富以及和三農有關的欄目,我最喜歡。但感覺農業致富項目和農業信息較少,希望能多多報道!祝貴刊越辦越好!
四川省資中縣李欣
《當代致富經》編輯部的全體工作人員,你們好!“廣闊天地”長大成人的我,喜歡一切自然而然的事物,特別喜歡報刊類的工作,我現在就從事報刊銷售的工作。閱讀過幾期貴刊,感覺頗佳。特別喜歡其中的“第一商機”、“商業動態”、“央視視點”、“致富秘籍”等欄目。我認為可以再增加一些“諧趣人生”這樣的欄目,讓讀者在讀書的同時勞逸結合。貴刊印刷質量、封面、內文設計、標題制作以及選題等均讓人賞心悅目!相信貴刊在成長中會慢慢成熟起來,擁有越來越多的忠實讀者!
江蘇省溧水縣薛崗大隊張常甫
我與貴刊是在報刊亭上偶遇,買到的2007年第11期是創刊一周年特刊。仔細閱讀之后,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對于錯過的這一年雜志,讓我覺得有點小小的遺憾。因為遇到一本我所喜歡的雜志,而且是一本剛剛起步的好雜志,我不想錯過,希望能夠與它一同成長,相伴到老。我收藏它也是為了后代能看到這本可以給他們經驗與知識的“良師”。
我喜歡的欄目有“點石成經”、“致富經”、“致富故事”、“財智人物”、“封面故事”等。首先,我個人比較喜歡看情感類、人物故事類以及富有哲理的文章,所以我認為“點石成經”能給人信念、鼓舞人心,我很喜歡這個欄目。第二,“致富經”是央視7套播出過的節目,比一般的創業故事更加可靠,可信度比較高。而且讀過主人公的創業故事后,讓我明白了創業有苦有樂,貴在堅持,往往成功更加敬佩為了目標而不懈努力的人。有時候平凡的生活并不能讓人每天充滿熱情,但往往這時看上一本勵志鼓舞人心的書,多少信心與勇氣又涌上心頭。第三,“致富故事”、“財智人物”、“封面故事”等欄目中主人公的創業故事都起起落落充滿波折性,我覺得創業過程中個人心態很關鍵,往往創業失敗不是因為外界因素,而是由于自己主觀上的放棄。此外,我還能從主人公的創業故事中學到不少創業時所涉及的銷售技巧與市場信息,閱讀后可以培養一個人的市場敏感度。
在讀《當代致富經》時,每每看到一些精彩之語,我都不忘用紅筆劃下來,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并盡量記住它。
當然也有一些我個人不太喜歡的欄目,比如“第一商機”、“致富技術”、“致富秘籍”、“和諧中國”等,總體感覺這些離我個人實際比較遠。例如林蛙養殖技術,在我們當地,根本沒有條件養殖林蛙,所以我看過之后也不會動心。希望能在下期看到牛、羊、雞、果樹、中藥、野菜等比較偏向大眾能夠接受的種養殖技術。
此外,我還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法律知識、供求信息、名企巡禮、健康小知識等內容。例如“名企巡禮”,我想一個大企業的成功必定有它的可取之處、獨特之處,正如良師益友,必有“閃光點”與“吸鐵石”,我們需要認識他們,并從中吸取創業過程中的精華,對我們個人創業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