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馬的詩句

馬的詩句

時間:2023-05-29 18:01: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馬的詩句,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馬的詩句

第1篇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詠馬楊師道玉鞍金絡(luò)過丹墀,骨相崢嶸毛亦奇

世上殊多千里馬,老肥御苑未曾馳。

羸疲豈任鹽車重,伯樂見之不勝嗟。

此馬若遂千里志,追風猶可到天涯。

李賀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luò)腦,快走踏清秋。

李賀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天馬歌》漢武帝劉徹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

騁容與兮?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

《房兵曹胡馬》杜甫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詩中名句摘選蕭蕭馬鳴,悠悠旆旌。

《詩經(jīng)·小雅·車攻》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楚辭·離騷》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白馬飾金羈,邊翩西北鄧。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蹀足絆中憤,搖頭櫪上嘶。

南朝梁·蕭綱《系馬詩》懔懔邊風激,蕭蕭征馬煩。

隋·虞世基《出塞》詩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唐·王維《觀獵》詩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唐·杜甫《房兵曹胡馬》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詩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云睡眼開。

唐·劉禹錫《始聞秋風》詩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棲。

宋·柳詠《少年游》詞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宋·陸游《十五月四日風雨大作》詩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曲馬蹄踏水亂明霞,醉袖迎風受落花。

元·劉因《山家》詩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風白草新。

明·王越《與李布政彥碩馮僉憲景陽對飲》詩四山旗似晴霞卷,萬馬蹄如驟雨來。

第2篇

關(guān)鍵詞:臧克家;老馬;形象寓意;身世之感;詠物詩;農(nóng)民形象;自己的影子;烙印

臧克家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對新詩的發(fā)展有著顯著貢獻的詩人。他的詩歌具有堅實,嚴峻的生活內(nèi)容和泥土氣息,許多詩篇塑造了貧苦農(nóng)民和城鎮(zhèn)最底層“不幸的一群”的形象。1932年4月,他又創(chuàng)作了一首極具代表性的詩歌――《老馬》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它把頭沉重地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淚只往心里咽,

眼前飄來一道鞭影,

它抬起頭望望前面。

本詩堪稱為一件精雕細刻,玲瓏剔透的藝術(shù)品。

在我國古典詩歌中一向有所謂“詠物詩”,大至日月星辰,山海臨泉,小至魚蟲鳥獸,花卉草木,以至生活用品,生產(chǎn)工具,皆在吟詠之列,然而以動,植物居多?!独像R》也是一首詠物詩,它通過所詠之“物”寄托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情懷,理想等等。作品運用我國古典詩歌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古代詩論家曾指出:“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漂零,皆可于一草一木發(fā)之。”“感懷時事,發(fā)為詩歌,便己力劇上游。特不宜說破,止咳用比興休?!睆谋砻嫔峡矗独像R》寫的是一匹負重受壓,在鞭下苦苦掙扎的老馬,但它給予讀者的藝術(shù)感受卻不僅僅是動物界的一匹“馬”而是社會上的某一種“人”。

自從《老馬》問世以來,一般評論者和文學史家以教材中的提示,都把老馬看作農(nóng)民的形象,有的說這首詩是用“沉重的筆觸來刻畫中國農(nóng)民的命運”;有的說“這里歌詠的匹老馬,軛下的生活卻象征地概括了多少年來農(nóng)民背上地苦難重荷”。然而臧克家本人在《關(guān)于(老馬)》一文中卻說:“《老馬》這首詩寫它的時候,我并沒有存心用它去象征農(nóng)民的命運?!庇衷凇陡士啻缧闹分姓f:“我覺得,可以用杜甫的《病馬》,《瘦馬行》和李綱的《病牛》寫作情況與寄托,來理解我的《老馬》時代各異,而感寓正統(tǒng)。”關(guān)于杜甫的幾首詠馬詩和李綱的詠牛詩,向來的注釋家和研究者很少有異議,都共同指出那是借馬(或牛)寄托詩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其中又有作者自身的影子。上述臧克家的那段話,實質(zhì)上就是說就他自己的主觀圖來說,是借《老馬》來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的。我們把評論者的理解與作者的自白不一致的情況介紹出來是想借此談一談詠物詩的藝術(shù)特點。

前人對采用比興手法的詠物詩的創(chuàng)作和鑒賞問題,曾經(jīng)作過深入的探討,認為寫得好的詠物詩應(yīng)該是有寄托的,其所寄托的內(nèi)容與其所賴以寄托的藝術(shù)形象,密合無間,“物”和“人”形成了可分而不可分的關(guān)系,達到情與景會,人與物合,終于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始終的“物”可以既是指自然景物,也可以暗比人類社會的某種“人”(既可以暗比作者自己,也可以暗比作者以外的某種“人”),但它本身仍然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的藝術(shù)形象。因此,前人稱譽這一類詠物詩達到了“極虛極活,極沉極郁,若遠若近,可喻不可喻”的程度,是用比興方法作詠物詩的最高境界。讀者在鑒賞這類詠物詩時,可以自由發(fā)揮聯(lián)想,即所謂“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也就是形象大于思想,給讀者留有廣闊的想象的藝術(shù)空間。臧克家的《老馬》正是屬于這一類的詠物詩,因此才發(fā)生了一般評論者的理解與作者的自白不相一致的現(xiàn)象。這也是詩人臧克家在《關(guān)于》一文的結(jié)尾要寫下如下這樣一段話的原因。他說:“寫老馬就是寫老馬本身,讀者如何理解,那是讀者的事,見仁見智,也不會相同。你說《老馬》寫的是農(nóng)民,他說《老馬》有作者自己的影子,第三者說,寫的就是一匹可憐的老馬,我覺得都可以。詩貴含蓄,聽憑讀者去品評。”這段話的含義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由于讀者的生活閱歷有深有淺,文藝修養(yǎng)和鑒賞能力有高有底,所以有的讀者可能會把《老馬》意識看成“寫的就是一匹可憐的老馬”。詩人之所以說“我覺得都可以”,那是引文謙虛,不愿意強加于人。隨著鑒賞水平的提高,人們絕不會只停留在這種表面的理解上,而會領(lǐng)悟到,必須透過表面的藝術(shù)形象――老馬,去探索詩人所寄寓的思想內(nèi)容。

其次,大多數(shù)評論者把“老馬”理解為農(nóng)民形象,這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馬作為運載或耕耘的牲畜,很容易讓人們聯(lián)想起與它最接近的一種社會分工――農(nóng)業(yè)勞動,并由此而從事這種勞動的勞動者;同時,由于臧克家初期有不少反應(yīng)農(nóng)村苦難現(xiàn)實的優(yōu)秀詩作,因此不少評論者把“老馬”解釋為舊社會農(nóng)民的象征,是很自然的。就社會關(guān)系來說,農(nóng)民是處于受奴役的地位,與牛馬相似,甚至比牛馬還不如,因此,讀者通過這短短的八行詩句,仿佛看到了舊中國,億萬農(nóng)民在封建制度的重軛下當牛做馬,茹苦含辛的生活。殘酷的封建剝削就像沉重的“大車”壓在背上,扣進“肉”里;農(nóng)民的背被壓彎了,“頭沉重的垂下去”了,但是剝削者仍然敲骨吸髓,舉著鞭子,劈頭蓋腦地抽打他們。農(nóng)民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無邊的苦楚無處訴說,“有淚只往心里咽”。他們在重重災(zāi)難道道鞭影下,還是“抬起頭望望前面”。前面究竟是光明的前景還是困難的深淵?詩人沒有明確的指明。讀者可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想象去加以補充,從而體味出詩人對勞苦農(nóng)民的真摯的愛,對剝削者,壓迫者強烈的恨。如果這樣來欣賞《老馬》這首詩,雖然與詩人自己寫作這首詩是的主觀意圖――寄寓詩人自己的“身世之感”不相吻合,但是符合詠物詩的特點的,與臧克家這個時候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總的傾向也是相吻合的。

最后如果進一步深入,全面的對詩人的詩作進行研究的,不難發(fā)現(xiàn)《老馬》一詩的確也寄寓了詩人某一時期的“身世之感”,其中卻又詩人的影子。

我們知道,當時的民族危機時多么深重,現(xiàn)實的黑云低飛在天空,詩人的心靈時刻烙印著苦痛,因此他感到很大的壓力,“背上地壓力往肉里扣”;在缺乏科學的世界觀的指引,缺乏對末事的具體認識的時候,因此有時也不得不“把頭沉重的垂下”;在那的魔爪到處伸張著的時候,詩人感到生命和生活沒有保障,“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在那“嚼著苦汁營生”(《烙印》詩句)的日子里,抱有“從不把悲痛向人訴說”(《烙印》詩句)的詩人,怎不是“有淚只往心里咽”呢?在充塞著統(tǒng)治者的鞭聲的人生道路上,該怎么辦呢?現(xiàn)實是這樣的險惡――“一萬支暗箭埋伏在你的周邊”(《生活》詩句)既然自己是人生的劇幕上“被排定的一個角色”,在想起了那為“人類臉前安上個明天”的“美麗的希望”(以上系《生活》和《希望》中的詩句)時,詩人還是“抬起頭望望前面!”把這首詩的《生活》,《烙印》,《希望》等合在一起看,就可以看到詩人自己形象的一個輪廓。它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個人的痛苦心情,也反映了時代給予人們的窒息氣氛。這形象代表著當時一切正直的、不愿逃避現(xiàn)實,但又缺乏明確出路的青年知識分子所共同感到的悲哀與苦悶。它是有典型意義的。

其實,我們說“老馬”可能指當時同樣悲慘的中國又何嘗不可呢?在外交上的失意以及國內(nèi)的混亂早已讓有5000年歷史的中國疲憊不堪。描寫老馬的凄慘,更是希望他有一天能夠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能在前方獲得快樂,獲得自由。

第3篇

牧民們在廣袤的草原上放牧,牲畜的種類也很多,有牛羊:“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保ㄋ_都剌《上京即事五首》之一)“連天暗豐草,不復見林木。行人煙際來,牛羊雨中牧?!保S溍《擔子窪》)也有馬:“朔方戎馬最,芻牧萬群肥。”(周伯琦《紀行詩》之一)”還有駱駝:“遙見馬駝知牧地,時逢水草似魚村。”(吳師道《聞危太樸王叔善除宣文閣檢討三首》其一)“陰森晚色晦,寒沙聚群駝”。(袁桷《登候臺》)所以元代上都地區(qū)雖是蒙古、漢、回、畏兀兒、西域色目人等多民族聚居,但扈從詩中關(guān)注最多的是蒙古族的飲食民俗。

首先就是肉食風俗。上都地區(qū)以畜牧為主,蒙古人民過著游牧的生活,他們的食品,以家畜(主要是羊,其次是牛、馬等)肉和奶制品為主,而以打獵所得的野生動物肉為補充。蒙古人習慣吃羊肉,因而羊肉在肉食結(jié)構(gòu)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宮廷飲食以羊肉為主,許有壬是元代奎章閣學士院侍書學士,多次扈從上京,他的《上京十詠》主要刻畫了蒙古草原的物產(chǎn)和風光,其二為《秋羊》描寫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庖人供肥羊,皇帝以之頒賜重臣。其中“肉凈燕支透,膏凝琥珀濃”的描寫,逼真地寫出了秋日肥羊的肉質(zhì)和庖人烹飪的高超。張昱的《輦下曲》中有“大官羊膳兩廚供”,《塞上謠》中也有“野帳吹煙煮羊肉”的詩句。元代時期,蒙古統(tǒng)治者到上都巡幸,與各路親王舉辦大型的國宴也是重要的內(nèi)容,其名為詐馬宴,因為赴宴者都著皇帝欽賜的衣飾,也稱為質(zhì)孫(一色服)宴。周伯琦在《詐馬行》序言中說:“其佩服日一易,大官用羊兩千嗷馬三匹,他費稱是,名之曰‘只孫宴’?!粚O’,華言一色衣也。俗呼曰‘詐馬筵’。”在詩中也說“:大宴三日酣群悰,萬羊臠灸萬甕醲?!背搜蛉猓qR的肉也是主要的食品。到元代時,蒙古族還有生食的習俗。陳伯通《海青馬生肝》其二“催薦廚中語未闌,控拳豪客簇雕盤。翠翻云葉并刀亂,冰透霜花楚玉寒。一吮味甘牙齒滑,十分香徹鼻頭酸。夢魂不到鱸魚膾,醉眼江湖特地寬。”詩中描寫生吃馬肝的情景,馬肝不僅可以生吃,而且味道堪比鱸魚膾。除了家禽肉,野生動物肉是重要的補充,這些多靠打獵獲得。騎射之長技是蒙古族傳統(tǒng)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牧民們除了從事牧業(yè)生產(chǎn)以外,還經(jīng)常進行狩獵活動。狩獵既具有經(jīng)濟意義,獵獲物可以作為食物的重要補充;又具有軍事意義,通過大型圍獵活動訓練戰(zhàn)士,使牧民熟悉弓馬,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元朝統(tǒng)治者巡狩上都,除了舉行忽里臺與朝覲活動以外,還要在這里避暑狩獵。陳高華、史為民在《元上都》第四章里專門談了上都宮廷生活,主要是宴會、佛事、狩獵、祭祀和其他娛樂活動。上都扈從詩中多有關(guān)于這方面的描繪,楊允孚《上京雜詠》中有“北陲異品是黃羊”的詩句,提到了上都地區(qū)的一種野味———黃羊。許有壬《上京十詠》其三為《黃羊》:“草美秋先腯,沙平夜不藏。解絛文豹健,臠炙宰夫忙。有肉須供世,無魂亦似麞。少年非好殺,假爾試穿楊?!痹娭凶髡甙扬嬍撑c狩獵結(jié)合起來,描寫了狩獵之后,宰殺黃羊的情景。白狼、野兔、天鵝也是當時人們狩獵的對象,如薩都剌《上京即事五首》其一:“紫塞風高弓力強,王孫走馬獵殺場。呼鷹腰箭歸來晚,馬上倒懸雙白狼。”楊允孚《灤京雜詠》之一有“月初王孫獵兔忙”的詩句。柯九思《宮詞》其十三描寫了狩獵結(jié)束之后“,天鵝馳送入宮庭”的情景。

其次從飲酒風俗方面,也可以表現(xiàn)出這種特色。元代的酒,就其使用的原料來區(qū)分,有馬奶酒、果實酒和糧食酒幾大類。元代以漢族為主的廣大農(nóng)業(yè)區(qū),主要飲用的是糧食酒,馬奶酒和葡萄酒并為宮廷的主要用酒。而在以蒙古族為主的上都地區(qū),馬奶酒就是最為重要的飲料。蒙古人蓄養(yǎng)牛馬等家畜,馬奶以及用馬奶發(fā)酵而成的“忽迷思”(馬奶酒)就成為他們喜愛的飲料,因為湩是乳汁,馬奶酒也稱為湩酒。受到蒙古風俗的影響,漢族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中也有一些人對此發(fā)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在扈從詩中吟詠馬奶酒的詩歌就非常多:“學士院官傳賜宴,黃羊湩酒滿車來?!保◤堦拧遁傁虑罚跋喙亳R湩盛渾脫,騎士題封抱送來?!保◤堦拧遁傁虑罚皟?nèi)宴重開馬湩澆,嚴程有旨出丹霄。”(楊允孚《灤京雜詠》)“皮囊乳酒鑼鍋肉,奴視山陰對角羊。”(楊允孚《灤京雜詠》)“祭天馬酒灑平野,沙際風來草亦香?!保ㄋ_都剌《上京即事五首》)“龍衣遵質(zhì)樸,馬酒薦馨香”。(周伯琦《立秋日書事五首》)“髯奴醉起傾渾脫,馬湩香甜奈樂何?!保ㄘ晭熖逗秃搓柤{缽即事韻五首》)“天馬西來釀玉漿,革囊傾處酒微香?!保ㄒ沙摹都馁Z搏霄乞馬乳》)“懸鞍有馬酒,香瀉革囊春?!保ㄔS有壬《雨中桓州道中》)“味似融甘露,香疑釀醴泉。新醅撞重白,絕品挹清玄。”(許有壬《上京十詠》其一《馬酒》)“慢說千杯不醉人,清光壓倒洞庭春。攜行可用紫絲絡(luò),渴飲不煩烏角巾?!啊睋u動革囊成醞釀,封藏花盎作逡巡。坐中一混華夷俗,或有豪吞似伯倫。”(員炎《馬酮》)這些詩歌描寫了馬酒的香甜、釀造、運儲等多個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員炎詩中的“坐中一混華夷俗,或有豪吞似伯倫”,因為這種美酒,使“華夷一俗”,其功至偉。

元代的上都地區(qū)屬于游牧經(jīng)濟區(qū),原來很少有耕種的土地。蒙古建國后,擄掠中原漢族人為奴隸,這些中原的人往往在水源充足的草原開辟小片耕地。入元之后,政府也在漠南、漠北有計劃地開辟屯田,但因為這些地區(qū)緯度較高,天氣寒冷,入夏始種粟、黍,種植的也主要是抗寒、而且生長期較短的作物,在扈從詩中描寫的主要是蕎麥,如貢師泰的“蕎麥花深野韭肥”《(和胡士泰灤陽納缽即事韻》),胡助的“蕎麥花開草木枯”(《宿牛群頭》)的詩句。其他的糧食多從中原地區(qū)運來,由于路途遙遠,調(diào)運不便,所以上都的糧價極高。如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上都每石米價鈔55兩(《經(jīng)世大典•市糴糧食》),而差不多同時的大都則只有15兩,兩者相差近4倍。作為普通牧民基本以肉食為主,面食也只有上都出產(chǎn)的蕎面。許有壬《上京十詠》其五《籸面》:“坡遠花全白,霜輕實便黃。杵頭麩退墨,硙齒雪流香。玉葉翻盤薄,銀絲出漏長。元宵貯燈火,蒸墨笑南香?!痹娭杏凶宰ⅰ埃耗相l(xiāng)蕎面黑甚,熱則堅實若瓦石,可代陶盞貯膏火。”詩中描寫了蕎麥開花、結(jié)實、磨面、烹飪的過程,這里所做的食物被稱為“河漏”或“合落”“、饸饹”。元代雜劇中有“糝子面合落兒帶蔥韭”[4]的唱詞(楊景賢《西游記》),可見在元代食用蕎面是比較普遍的一種飲食習俗。

草原地區(qū)種植蔬菜較少,牧民多采野菜作為肉食的補充。草原上生長著數(shù)量眾多的野菜,很多都具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如沙蔥、野韭、蕨類、百合、桔梗、黃花、蘑菇、地椒、沙菌等。許有壬的《上京十詠》中就有對這些野菜的描寫,《地椒》詩中首先描寫了地椒的花色、香味:“凍雨催花紫,輕風散野香?!比缓竺鑼懥似淙~片的形狀和長勢:“刺沙尖葉細,敷地亂條長。”接著寫了地椒被采摘的情況:“楚客收成里,奚童擷滿筐。”最后說明這種野菜并非上品:“行廚供草具,調(diào)鼎爾非良?!薄毒禄ā吩娛①澠浠牢睹溃骸拔黠L吹野韭,花發(fā)滿沙陀。氣校葷蔬媚,功于肉食多。濃香跨薑桂,余味及瓜茄?!薄渡尘吩娮宰⒃唬骸按宋锵采噹ぷ啃兀那飫t環(huán)繞其跡而出?!痹娭袆t描寫了其形狀和食用情況“:帳腳駢遮地,釘頭怒戴沙。齋廚供玉食,毳索出氈車。”楊允孚在《灤京雜詠》中提到過野生的蘑菇:“更說高麗生菜美,總輸山后蘑菇香”,馬祖?!妒锛分杏校骸傲陆废泷勜暼?,九秋雷隱菌收釘?!痹觥渡暇╇s詠十首》也有:“芍藥圍紅斗,摩姑綴玉釘?!背四⒐酵膺€有紫菊、地椒“:紫開香滿衣,地椒生處乳羊肥?!保钤舒凇稙淳╇s詠》)上都地區(qū)因為氣候條件的原因,多數(shù)果樹不宜生長。所以扈從詩中提到的水果名稱有限,而且很多水果來自外地,比如楊允孚在《灤京雜詠》中所寫“海紅不似花紅好,杏子何如巴欖良。”自注曰“:海紅、花紅、巴欖皆果名。”海紅、杏子可能是當?shù)厮a(chǎn),作者覺得其味道遠不及花紅、把攬。廼賢《錫喇鄂爾多觀詐馬宴奉次貢泰甫授經(jīng)先生韻》其二中提到葡萄:“內(nèi)官當?shù)畛銎烟选?。對此寫的最有特色的是楊允孚《灤京雜詠》之一中提到的凍梨:“買得香梨鐵不如,玻瓈椀里凍潛蘇。”并在自注中解釋說:“梨子受凍,其堅如鐵。以井水浸之,則味回可食?!毕憷孀儍隼?,可見上都地區(qū)天氣的寒冷。作為扈從的官員尚且吃不到新鮮的水果,普通百姓就更難。(本文作者:趙延花單位:內(nèi)蒙古大學)

第4篇

新《課標》與教材對古詩文名句的相關(guān)要求是:記誦默寫所學課文中的古詩文名句;背誦默寫課標規(guī)定的古詩文篇或段;記誦教材附錄中的古詩詞名句。

古詩文默寫的主要考點有:古詩詞中優(yōu)美句子的默寫運用,文言中優(yōu)美的句子、重點句子,與課文有關(guān)的古代名言警句的默寫和運用,通常是格言、警句、俗語、哲理語、中心句等。

古詩文默寫的主要題型有:

1.識記型。采用填寫上句或下句的方式,多考查古詩文中名句的背誦。

2.理解型。采用提示名篇、內(nèi)容要點及作用等方式。既考查對整篇詩文的背誦,又考查對記誦內(nèi)容的理解。

3.開放型。只提出一種要求,讓學生根據(jù)要求任意默寫,答案不唯一。

4.運用型。根據(jù)情景內(nèi)容填寫古詩文名句,既考查記誦積累,又考查對于學過的古詩文的靈活運用。

復習時,要重視積累,強化課內(nèi)篇目特別是古詩文名句的記誦,重視課外制作卡片等。平時對要求默寫的字、詞、句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抓住蘊意深刻,富含哲理,警策勵志方面的名言警句,對其歸類集合,強化記憶。

【能力訓練】

一、識記型默寫

(一)請你根據(jù)上下句默寫出相應(yīng)的詩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銅雀春深鎖二喬。

2. 問渠那得清如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知汝遠來應(yīng)有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

5. 山河破碎風飄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飛來山上千尋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幾處早鶯爭暖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惶恐灘頭說惶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聲。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歸雁洛陽邊。

12. 相見時難別亦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光云影共徘徊。

14. 入則無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國恒亡。

(二)補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光向日金鱗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芳草萋萋鸚鵡洲。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淺草才能沒馬蹄。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鐵馬冰河入夢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樹前頭萬木春。

6. 世事洞明皆學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共看明月應(yīng)垂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兩岸猿聲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

10.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牧人驅(qū)犢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帆天際看。好峰隨處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行到水窮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因思杜陵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型默寫

(一)理解詩文手法,進行正確默寫。

1. 蘇軾評價王維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痹凇妒怪寥稀分小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充分體現(xiàn)了詩中有畫的特色,筆力蒼勁,意境雄渾。

2. 《望岳》中虛實結(jié)合,表現(xiàn)泰山秀美、高大的語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使至塞上》中詩人自比,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情感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李白《渡荊門送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用游動的視角來描寫景物的變化。

5. 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從視覺、聽覺兩方面生動表現(xiàn)激烈戰(zhàn)斗場面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渡荊門送別》中反襯江水平靜,展現(xiàn)江岸遼闊,天空高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錢塘湖春行》中運用了對偶手法描寫動物迎春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木蘭詩》中通過環(huán)境描寫,渲染十年生活悲壯、嚴酷的氣氛,烘托木蘭勇敢堅強的性格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赤壁》中發(fā)揮想象,從反面落筆議論歷史、抒發(fā)感慨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以春景寫冬景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杜甫在《春望》中通過描寫花和鳥來表現(xiàn)詩人悲愴心情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詩中以比喻寫愁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中詩人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天凈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的悲涼孤寂心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比較默寫

1. 唐代詩人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高適在《別董大》中與這句話意思相反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李白《把酒問月》中有“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詩句,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中有從這句中脫胎而來的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難長生?!薄睹献印逢U述這一觀點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詩圣杜甫“側(cè)身天地更懷君,獨立蒼茫自憂民”的兩句詩與范仲淹《岳陽樓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5.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與《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兩句意境相似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請寫出與“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具有相同哲理的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鏡),可以知得失?!庇纱丝梢月?lián)想到《〈論語〉十則》中孔子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天凈沙?秋思》中與詩句“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愛蓮說》中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紅樓夢》中有句詩: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稅凵徴f》中與之文意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夜雨寄北》中詩人借“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詩句,把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寄托于對未來相逢的設(shè)想,而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除表達與親人不能相聚的思念之情外,更能宕開一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詞句來表達他對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12. 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道出了類似的生死觀。

13.“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只字未提送別,筆端卻飽含悠悠不盡之情思,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shù)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根據(jù)詩文內(nèi)容默寫

1. 《論詩》中表達詩人趙翼期盼文壇盛世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歸園田居》中畫龍點睛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表達豪邁樂觀之情,引用《秋詞》中的詩句應(yīng)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中傳誦千古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中揭示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中表達詩人前路艱難,歸期無期的處境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觀滄海》中最能體現(xiàn)詩人博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觀書有感》形象地描述了詩人深切而獨特的讀書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次北固山下》中寫詩人思念故鄉(xiāng)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以新代舊”哲理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點明主題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過零丁洋》中最能體現(xiàn)詩人的民族氣節(jié)和生死觀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岳陽樓記》中描寫洞庭湖之“大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雁門太守行》中表明戰(zhàn)士以死報效君主的堅定決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李白的《行路難》中表現(xiàn)作者執(zhí)著的抱負與堅定信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詞)中傷花惜時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運用型默寫

1. 如果人人都能為他人著想,做到像《〈論語〉十則》中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愿望就能早日實現(xiàn)。

2. 建設(shè)和諧社會是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由此,我們想到《游山西村》中表現(xiàn)村中熱鬧景象、民風淳樸的語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詩經(jīng)?關(guān)雎》表達了一個男子對一位女子的思慕、愛戀之情,其中被我們常用來形容美貌女子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教師節(jié)到了,你送給老師的最好的對聯(lián)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李商隱《無題》句)

5. “撲朔迷離”常用來形容事物錯綜復雜變化多端,這個成語的源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成語“曲徑通幽”常被用來題景,它是由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的頷聯(liá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衍化而來。

7. 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來掩飾自己的錯誤,對此我們可以用周敦頤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為理論依據(jù)進行反駁。

8. 面對金融危機,我們積極應(yīng)對,攻堅克難,表現(xiàn)出無所畏懼、積極進取的樂觀精神,這可以用王安石《登飛來峰》 中的詩句來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讀完莫泊桑的散文《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不由得使人想起《陋室銘》中的兩句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這么多大腕級作家朋友的福樓拜,真是讓人羨慕??!

四、開放型默寫(除5外,都需注明作者和標題)

1.請寫出二句古代詩詞中寫“山”的詩句(必須帶山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的詩人很喜歡寫柳,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請再寫出兩句寫柳的詩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在詩人筆下多姿多彩,請再寫出不同的三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古詩詞中有關(guān)親情的名句燦若繁星,請你寫出兩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贈別詩在中國古代詩詞中占有相當?shù)谋嚷省2簧僭娋渲两袢员蝗藗儚V為傳誦。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來表達對友人的深摯感情;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借景抒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蓄地表達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贈汪倫》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無形為有形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6. 如畫的殘陽,常映入古詩文中。試寫出兩句,供大家欣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大千世界五彩繽紛,詩的世界也姹紫嫣紅。請寫出三個涉及顏色描寫的古詩句(要求:出處應(yīng)各不相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運用修辭,能使詩句靈動、表意雋永?!昂鋈缫灰勾猴L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巧用比喻,為寒冷的邊塞增添了無限春意;“烽火連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運用夸張,表達了杜甫對家人的強烈思念;“落紅不是無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運用擬人,使落花有情,表現(xiàn)了它無私奉獻的精神。

9. 請你從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兩句與“雪”有關(guān)的完整的詩句。再寫出一個與“大?!庇嘘P(guān)的完整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王維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突出了邊塞的壯美,范仲淹在《漁家傲》中用相關(guān)的景物描寫了邊塞的悲涼,相應(yīng)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古詩詞中有很多關(guān)心民生疾苦的句子,請寫出一聯(liá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篇

今天,我們登上輪船,去觀賞漓江的風貌。

漓江,發(fā)源于桂林北面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jīng)桂林、陽朔、平樂至梧洲,匯入西江,全長437公里。從桂林到陽朔約83公里的水程,她酷似一條青羅帶,蜿蜒于萬點奇峰之間。沿江風光旖旎,碧水縈回,奇峰倒影、深潭、山泉、飛瀑參差,構(gòu)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人稱“百里漓江、百里畫廊?!惫沤裰型?,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漓江綺麗風光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優(yōu)美詩文。唐代大詩人韓愈曾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來贊美這條如詩似畫的漓江。

我們從磨盤山碼頭出發(fā),其中經(jīng)過了大?古鎮(zhèn)的蝙蝠山,仙蝠迎賓,陡壁上隱顯出兩只展翅,飛翔的蝙蝠,似偏偏祝福。還有讓人落淚的望夫石,美麗的草坪風光;冠巖幽洞有“洞府深深映水開,幽花怪石白云堆。中有一脈清流出,不知源從何出來?!钡脑娋?,仙人推磨、童子拜觀音、還有著名的九馬畫山……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第6篇

在出土的唐代文物中,馬的形象比較多見,那是唐人對馬這種動物重視和喜好的直接反映?!缎绿茣肪砣鞔_指出:“馬者,國之武備,天去其備,國將危亡”,將馬的地位提高至關(guān)系國家存亡的高度。同時馬在唐代又是一種貴族化動物,古代的種種傳說賦予馬一種神圣的色彩,使它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了奇異的品性,甚至達到神化的地步。而與之相比較,毛驢這種動物的社會地位就低了許多。

唐朝驢已成為中國本土的家畜之一。也許體格羸弱的毛驢,從外形上就不太討喜歡奢華、追求新奇的唐代貴族們的青睞。他們對良駒的渴求可說是已達極至,馬匹的價格因其所蘊含的尊貴的社會性,而隨行逐市地高漲。唐李隱《瀟湘錄》中記載:“鄴中富人于遠者出好馬,忽一日有人市中鬻一匹馬,奇毛異骨,人爭觀之,遠聞之,酬以百金?!薄短綇V記》卷四三六引《稽神錄》中述敘:“軍使吳宗嗣者,嘗有父吏某從之貸錢二十萬。廄中馬生白駒,駒長賣之,正得吏所欠錢?!笨梢姡园俳鸹驇资f錢買一匹馬在唐代是非常平常的事情。而毛驢的價格則相對廉價許多,《續(xù)高僧傳?釋志寬傳》言:“曾用錢一千五百,買驢負經(jīng),既至東京,值卒科運,大貴,或頭至數(shù)萬者,同侶欲為賣之,寬便詣市自出之,但取元價?!薄短綇V記》卷中三六引《酉陽雜俎》載:“開成(836―840年)初,東市百姓牽驢賣之,驢甚壯,報價只及五千,及詣南市麩行,乃得五千四百文,因賣之?!笨梢娞拼黄ゾ珘训拿H在平時最高價格也就幾千文而已,只有到了有應(yīng)舉之事,全國讀書人均需入京趕考之時,其價格才會有所上漲。顯然,毛驢是為清貧的文人濤者、僧侶及尋常百姓所廣泛使用的家畜,這也就是這種動物的藝術(shù)形象在現(xiàn)存的文物及藝術(shù)品中極少被描述的原因之一。

雖然驢的藝術(shù)形象并沒有進入到唐代社會的主流文化中去,但唐代詩人卻似乎對這種有著散漫情結(jié)同時又略帶倔強的動物充滿了興趣和好感。在現(xiàn)存的古詩詞中,在那些放浪形骸的文人詩者的身邊我們不難找到它的影跡。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有:“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钡脑娋?,蘇軾在《續(xù)麗人行》中也曾這樣給我們勾畫出杜甫的形象:“杜陵饑客眼長寒,蹇驢破帽隨金鞍?!?,李商隱在《李賀小傳》中有:“(長吉)恒從小奚奴,騎疲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谴笞砑暗鯁嗜章嗜绱?。”而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似乎也和小毛驢有著難解的情緣。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卷三十六引《合璧事類》載:李白游華陰,縣令開門方?jīng)Q事,白乘醉騎驢過門。元好問《李白騎驢圖》的詩中對李白騎驢也有精彩的描寫,可見這位桀驁不馴、風流瀟灑的李太白也有騎驢神游的習慣。至于賈島似乎更對毛驢有一種特別的偏愛,他騎驢賦詩的典故流傳至今,而姚合在《喜賈島至》詩中以:“布囊懸蹇驢,千里到貧居,飲酒堪伴,留詩自與書?!钡脑娋湎蛭覀兝L出賈島騎驢會友,飲酒作詩的場景。這些,似乎都在向我們證明一個事實:那就是看似不起眼的毛驢,曾在遙遠的古道之上,一度成為當時詩人們特用的坐騎,或許毛驢的平民氣質(zhì)更符合詩人輕看浮華、寄情志于山水的人生境界吧。也正是這樣,才會有以后同樣騎在毛驢上的宋代詩人陸游在《劍門道中遇微雨》一詩中意味深長的一問:“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p>

圖中的這件身高12.5厘米的唐代彩繪小毛驢,身配鞍具,頸部前伸,兩只耳溫順地貼向腦后,一幅安靜乖巧的表情,似乎正是等待―位將要遠行于青山綠水之間瀟灑詩人的到來。它與唐代鞍馬多姿多彩的形象相比雖少了那種溢光流彩的高貴神韻,卻平添了幾許民間生活純樸而悠閑的浪漫情懷。面對這件小小的工藝品,我們的思緒也隨著它跨越千年的歷史塵埃,步入漫漫古道,品味那些回蕩于其間的愛恨情愁。

(責編:耕生)

第7篇

關(guān)鍵詞:中國古代 古詩詞 環(huán)保思想

中國素有“詩國”之稱,在這悠久廣裹的詩的國度里,古詩詞的環(huán)境色彩多姿多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上風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風情;“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情調(diào);“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冬景……古往今來,詩人們身臨這千差萬別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環(huán)境,激發(fā)靈感,創(chuàng)作詩篇,寫出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詩詞佳作也寫出了他們對環(huán)境的認識。在人類社會高度發(fā)展,環(huán)境問題日漸突出的今天,回顧我國古代詩歌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有關(guān)內(nèi)容,對我們今天的環(huán)境保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一、水土流失

黃河,中國的母親河。她見證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文明歷史??墒乔匾郧八⒉稽S,春秋、戰(zhàn)國時期河水是澄清的,當時黃河的名字叫“河”或者“河水”。《詩經(jīng)?魏風?伐檀》這樣寫道: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cè)兮/河水清且直猗……

坎坎伐輪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

一唱三疊,水清如許!

在其他詩篇中,也有描寫河水可以照出風物的倒影等的詩句,可見,“黃河之水”當時還不是黃色的。

那么,河水是什么時候變黃的呢? 早在春秋時期,已有詩文記載河水不清了,鄭國的子駟就引《逸周詩》說:“ 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可見那時黃河水已相當渾濁了。漢朝中期治水名人張戎更是有:“河水重濁,號為一石水而六斗泥”,這是在漢早期沒有人說過的現(xiàn)象?!包S河”之名也正是從此時見諸史書的。這之后對黃河之“黃”的描寫也越來越多了,劉禹錫的“九曲黃河萬里沙”可見一斑,孟郊的《泛黃河》中也有“誰開昆侖源?流出混沌河”,這些都說明唐朝時黃河含沙量有增無減。這之后又有宋代王安石《黃河》:“派出昆侖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歐陽修的《黃河八韻寄呈梅圣俞》:“河水激箭險,誰言航葦游。堅冰馳馬渡,伏浪卷沙流”,清代查慎行的《渡黃河》:“地勢豁中州,黃河掌上流。岸低沙易涸,天遠樹全浮”可見歷史上的黃河水基本都是黃的。

炎黃子孫如滔滔黃河之水在不同的領(lǐng)域引領(lǐng)著時代潮流,也以不同的方式訴說著黃河昔日的榮光,影響著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而今,卻成為一條懸河,危機著子孫的發(fā)展,對其的治理刻不容緩。

二、沙塵暴

沙塵暴從來源上看,屬于自然現(xiàn)象,但是當人類活動強烈,引起地表干旱及植被退化時,會加劇沙塵暴的發(fā)生幾率。從古代的詩詞歌賦中,尤其在以邊塞生活經(jīng)歷為背景的詩歌中,我們能找到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沙塵暴的真實體驗。

《詩經(jīng)?匪風》是有沙塵暴含義的最古老的詩作。

匪風發(fā)兮,匪車偈兮。顧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風飄兮,匪車嘌兮。顧瞻周道,中心吊兮。

誰能亨魚,溉之釜鬵。誰將西歸?懷之好音。

風之大,使得思夫之情更顯情切!

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云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楊塵沙”,描述了朔風揚沙的情景。這一階段的詩歌中記述沙塵暴場景的非常多,如 “風飚揚塵起,白日忽已冥”(王粲《雜詩》);“ 悲風鳴樹端,不睹白日景”(陸機《苦寒行》);“千里黃云白日曛”(高適《別董大》)等等,意思基本上都是說大風刮起后,沙塵飛揚,遮避天日。后來的詩歌進了一步,對沙塵暴帶來的其他影響有更多的闡述,北朝的王褒的《飲馬長城窟》寫到“塵飛連陣聚,沙平騎跡多。昏昏垅坻月,耿耿霧中河。塵沙塞下暗,風月隴頭寒。轉(zhuǎn)蓬隨馬足,飛霜落劍端?!贬瘏⒌摹蹲唏R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一詩中寫到“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元代的薩都剌《上京即事五首》寫到“卷地朔風沙似雪,家家行帳下氈簾。紫塞風高弓力強,王孫走馬獵沙場。” 田藝蘅 《塞下曲》:“黑風卷沙平太行,轅門列戟飛秋霜”等,都說明沙塵或沙塵暴天氣現(xiàn)象古來有之。

而今,上帝拋沙的那只手越來越快,沙塵暴的發(fā)生頻次和強度也越來越多,不得不引起警惕。

三、動植物保護

我國古代具有豐富的動物保護思想。早在西周時期,人們對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已有初步認識。傳說,周文王曾告誡兒子武王對大自然不要進行過度的開發(fā),要按自然規(guī)律合理使用。他說:“山林非時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長;川澤非時不入網(wǎng)罟,以成魚瞥之長;不糜不卵,以成鳥獸之長?!碑敃r人們還認識到保護山野藪澤是國富民強的保證?!睹献?梁惠王上》云:“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林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睂又参锉Wo上升到稱王稱霸的地步。

辛棄疾在《西江月》寫道“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寥寥幾句,即把枝頭的鵲兒、鳴唱的知了以及稻田里的青蛙描述得鮮活而又靈動,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萬物共生的和諧與活力。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詩句亦十分活潑新鮮。寫出了了人類與自然界生靈萬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同時提倡保護野生動物的態(tài)度和觀念。王建在《寄舊山僧》中“獵人箭底求傷雁,釣戶竿頭乞活魚”的詩句就鮮明地褒揚了憐愛動物、救助生命的行為。他的另一詩作《題金家竹溪》中所說的“山頭鹿下長驚犬,池面魚行不怕人”,提及的也是如何調(diào)整人與野生動物關(guān)系的問題。

從大自然中走出來的人類,始終是自然連環(huán)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揮刀濫伐林木,讓山川,使生靈無棲身之處,最后禍患必落到人們自己身上,愛護他們吧!

四、生態(tài)破壞

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chǔ)。在中國古代,先賢哲人關(guān)于保護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的論述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充滿了對自然的看法和自然環(huán)境的關(guān)懷,也警示世人要順應(yīng)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保持和諧。

從 “二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無不體現(xiàn)了良好和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從歌春的杜甫《春夜喜雨》,到頌夏的蘇軾《望湖樓醉書》等從詠秋的馬致遠《秋思》等,到嘆冬的柳宗元《江雪》,使我們對自然界的和諧生態(tài)產(chǎn)生感知,喚起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觀,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嬌滴,從“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婉約,到“風蕭蕭易水寒”的悲壯等。大自然,美不勝收。

然而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翱萏倮蠘涔诺牢黠L”是生態(tài)蕭條,一片肅然的體現(xiàn)?!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則表達作者對生存環(huán)境的百般憂慮?!包S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闭鎸嵉拿枋隽擞耖T關(guān)外春風不渡,環(huán)境惡劣的情形。《赤壁賦》“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等記錄了擅長火攻的葛諸亮多少次縱火造成的生態(tài)破壞。

嗚呼,能不保護環(huán)境!

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chǔ)。順應(yīng)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保持和諧這些樸素的生態(tài)思想歷久彌珍,在千百年來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建設(shè)中起著積極的先導作用。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有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創(chuàng)建美好家園!

參考文獻:

[1]《詩經(jīng)譯注》 當代文學出版社

第8篇

承蒙詩人馬啟代的厚愛,新近由線裝書局出版的新著《黑如白晝》,已贈我?guī)讉€月了,看到它就讀上這么幾首,每次都被那詩句牽引著,額頭幾乎擰出汗來,這汗一半是黑色的思索,一半是白晝里艷陽下詩美的陶醉。這“黑如白晝”是什么?是沒有白哪有黑,是沒有黑就沒有白的黑白辯證法?是藝術(shù)之光折射的對人生社會的思索。這樣說來自然繁瑣,那暗夜里的萬家燈火,正是我們慣常的比喻:黑如白晝。這樣就多了溫暖和希望。

文學是一種圣潔的藝術(shù),詩是文學中的文學,是頂尖的藝術(shù)。必須以一種參禪的心境寫詩,必須以一種朝拜的虔誠讀詩,寫詩缺了禪悟的心,詩就沒有了宏闊和溫暖;讀詩沒了虔誠的朝拜,就無法領(lǐng)略詩的柔軟與深刻。馬啟代的詩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參禪悟心的機會,在這個寫詩比讀詩的人還多的時代,在這個紅塵肆揚、浮躁無根的年代,馬啟代的詩是個特例和意外,在這個詩歌完全迷失的時代,他的詩卻有自己對生活的判定和命名,他知道自己是誰,知道把靈魂放在哪個高度,知道用詩的語言把心引領(lǐng)向何處,他對這個時代的黑白思考就注定了他的詩的來路和方向,他的詩在黑暗中疼痛,在疼痛中涅槃與重生,也許這是對黑白思考的最好詮釋:黑是生命的背景,白是未來的藍光。

詩人馬啟代這本集子所收入的詩均寫于2011年元旦到2012年底。時間標注到“日”,極為詳細,地點均為“泰山”,泰山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逗谌绨讜儭肥窃娙艘砸粋€“詩囚”的身份,在泰山煉獄般的生活境遇,是在心靈深處對泰山天地萬物的一種祭拜。煉獄即涅檠,這《黑如白晝》的釋義也應(yīng)該包含這個意義——黑的煉獄,白的涅槃重生。

這種關(guān)于黑白的雙色藝術(shù)孤獨的思考,思考的孤獨,是如何表現(xiàn)的?我想應(yīng)該有這么幾點考慮:

一是在“我”和萬物的對話中,表現(xiàn)孤獨?!啊挥酗L,隔著鐵窗和判決,給我說話/天空無云,陽光和風一定非常孤獨”(《天空無云,陽光和風一定非常孤獨》)。這里詩人置身在黑暗中,把自己完全融人到面對白晝的萬物中去了,風、云、陽光是他的伙伴,“我”也是他們的伙伴,“我”是物,物是“我”,物我同在的境界,也就是物我兩忘的境界。到這里我終于理解作為泰山“詩囚”的詩人,能夠這樣“三生煉得浩然氣,拋卻浮名作詩囚”(《許多年,我為詩找一個家,其實它一直在我心里》)的堅強、樂觀、豁達的生存哲學,這應(yīng)該首先感謝詩這個媒介了;其次應(yīng)該感謝詩人作為泰山之子與山的相濡以沫,和諧共處,與泰山天地萬物的物我兩忘。“那些去南方串門的云朵、飛鳥/以及綠葉和花朵,忘了回來/我聽到陽光和風在天上走動”,這種以動寫靜,以物喻人的寫法,彰顯了詩人孤獨中對美好事物的期待,也是對美好未來的期待。

二是對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贊美,可以理解為對外面世界的渴望,對自由的渴望。詩人寫星星“北斗七星,七個的小孩,一直望我/那么干凈的眼神”,“的小孩”即為赤子,老子曾贊美“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還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這是得道之人達到的境界,也是一個赤誠的詩人應(yīng)該達到的境界。所以,詩人還說“星星,泰山上的燈,哪一盞是你在望我”,這是孤獨者的渴望。他寫各種各樣的風,“春風只在它耳旁,說了幾句溫柔話/這位老先生,就迫不及待地返老還童/冒充多情的樣子/不知趣地吐出綠來”,這是溫柔的春風,生機勃勃的風?!帮L不停地吹/直到把一湖的波紋吹進我心里……風不停地吹/再吹/天空,我將把這些皺紋還給你”,這是奇妙和力量的風,是魔力的風,能把皺紋吹開,可見詩人想象力的奇特。在另一首詩《一陣風把我吹回童年》巾,風的這種力量更加強大:“一陣風把我吹到中年/歲月涌過來,被礁巖撕得粉碎……一陣風把我吹回童年/我已無法再退。世界,我要生長!”這種力量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住的,因為沒有任何理由,任何勢力,能夠阻止成長的力量?!笆澜?,我要生長!”這一聲喊出了巨石下平凡的小草。還有那成熟的風,“這是秋天,風壓在監(jiān)獄的上空,不斷成熟/一枚胚胎爆芽的聲音/讓天地顫栗”;還有那邪惡的風,“活在風中,我一直與風/較勁,撞頭/直到把風碰得喊疼,落荒而逃”;還有那兇惡的風,“天空的傷口上/有風的隊伍在集結(jié)//天空的痛是風咬出來的/風的影子,在天空自由地生長//天空,長滿了風的牙印……”縱觀這本集子,寫風和陽光恐怕是最多的了。

三是詩是“我”的生命,萬物是“我”的代言人,是心靈的白晝。是什么支撐起了泰山“詩囚”兩年煉獄般的日子?

首先是詩歌,詩就是白晝。“我一直在這里堅持/今天,陽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詩行”,“詩是黑夜里活的陽光”,詩和陽光對于詩人同等重要,詩就是詩人的未來,陽光就是詩人的呼吸:“有一天,我要關(guān)閉呼吸,給陽光斷電,把世界含在眼簾/我的詩句,會保存我的心跳和體溫”,詩還是他的伴侶:“詩,讓你受委屈了,陪我坐監(jiān),不是我的本意/淮讓我們志趣相投呢?”這些白晝的意象,應(yīng)該為詩人歡呼歌唱?!拔业脑娦欣镉诛h蕩起雪花,輕柔,凜冽/還伴著呼呼的小北風”,季節(jié)在詩人的詩里變幻交替,是詩支撐著詩人獨守著囚禁的生活,詩支撐著詩人的每一天,每一天的天地萬物都會飄進詩人的詩里與之相依為命?!啊L走過三遍,就是霜,再走,就是漫天的雪花/一直走,我知道百花就要開了”(《我雙手攥緊了那句讖語,怕風生雷動一直沒有打開》)。季節(jié)還在詩人的詩里變換,在另一首詩里我們可喜地看到詩的收獲和莊稼的收獲一樣可貴:“熟透的黃金已顆粒歸倉,秋風累了/熟透的詞匯也趨向內(nèi)斂”(《我的詩行里又飄蕩起雪花,輕柔,凜冽》)。盧克萊修說:“心靈中的黑暗必須用知識來驅(qū)除?!保ā段镄哉摗罚┰娗舻男撵`黑暗必須用陽光和詩來驅(qū)逐。

其次是天地萬物生態(tài)和諧。詩人以泰山之子的情懷,以參禪祭拜的虔誠,以平等和諧共處的生態(tài)觀,面對置身囚禁的遭際,這樣泰山的天地萬物都被詩人調(diào)動起來了,天地人三才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和諧,詩人的心空才黑如白晝。這種和諧在《天堂里有翅膀的撲棱聲》中表現(xiàn)得十分充分:“一只麻雀,落入樹冠里//又一只麻雀,落入樹冠里//許多只麻雀,落入樹冠里//……松樹,激動地晃了晃/夜晚也一塊落了進去//——我站在樹下,成為夜的一部分/幾絲燈光來救我//天堂里有翅膀的撲棱聲……”一只又一只到很多只麻雀在詩人的眼前落入樹冠的巢穴,這大自然動植物生態(tài)和諧的一幕,讓身在煉獄的詩人十分艷羨,也十分溫暖?!拔摇焙鸵股跒橐惑w,聽那天堂翅膀的聲音?!翱蔹S里浸透太陽的顏色/我恐一葉陽光的重量,把大地壓疼”,這里陽光濃縮在一片葉子里,詩人奇特的想象不單在把無重量的陽光想象成有重量,而且還將無感覺的大地想象成有感覺,更重要的是天地人都有了相同的情感。

第三是對天地萬物的尊重,物是詩人寫詩的意象,本來可褒可貶無足輕重,詩人卻十分珍視。“風,和塵是萬物的形式,浮名沒有體重/詩是有重量的//我和詩站在一起,歷盡浮塵,迎風不倒/詩句閃耀出鐵質(zhì)的光芒”。詩人要把“風”和“浮塵”用到對立面,還要做一句不分貴賤的解釋,足見對天地萬物的尊重了。這種對萬物的敬重也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與肯定。

第四是這本集子里最重要的意象——陽光。在黑暗生命的背景中,詩人多次寫到陽光:“這一缸春水,一冬天的陽光/喂養(yǎng)著,幾尾嬰兒般的魚”(《電腦屏幕上的魚》),沒有陽光,哪有“那小嘴,舉著忘憂的歲月,游來游去”的電腦屏幕上的魚,讓人羨慕的魚。詩人是這樣描寫陽光和陽光的力量的:“陽光那么厚,貪婪地俯身在重巒之上/它仿佛鋪開了整個世界的光/在向我一個人示威”,因此,詩人高呼:“我被震撼了,這種力量叫浩大!”陽光的力量,在詩人筆下還很司‘愛和神奇:“久雨之后,陽光正好打在那株野菊上/我分明看到它使勁搖擺了一下/整個正午都跟著晃了晃//我不知道它要說什么,連問三聲,它一動不動/陽光在我頭上抓了一下/我拍了拍額頭,把天空拍打得直掉金子”。(《我拍了拍額頭,把天空拍打得直掉金子》)因為陽光這個意象,“詩人讓見慣不奇的生命和大自然的細枝末節(jié),重新煥發(fā)出人性的溫暖?!薄拔乙恢痹谶@里堅持/今天,陽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詩行//終于,太陽把干凈的天空和屬于我的藍/統(tǒng)統(tǒng)還給了我”(《今天,陽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詩行》),陽光不但照耀了詩人孤獨黑暗的生活,還照耀了詩人健康的心靈和詩人如植物般四季生長的詩歌。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陽光只看成是未來的希望,他的詩對人心抱有希望,對人性抱有希望,甚至是對自己囚徒生活抱有希望,因為那是反抗黑暗的心靈之光。

關(guān)于陽光的意象還有那么多意義包含在那么多詩意濃郁的句子里,還是采摘幾句與大家分享:“冷眼觀世界。陽光走過的地方水都活著/一閃一閃的眼神在說話”,有陽光走來,就有萬物的靈動?!巴蝗贿M來的一束陽光.照在我端坐的泰山上/我臉色寧靜,牙齒咬著一座山的心事”,陽光照來,一座山一樣沉重的心事,也顯得不那么沉重了。陽光總是美好的和美麗的:“陽光被冰濾過,透明的冷,陽光還是陽光/有陽光的地方,就讓它們?nèi)ヌ顫M”,“我看到雪花站在陽光的指尖上搖晃,它桃紅的唇/在天空種植脆嫩的鳥鳴”,“看那渴死也不曾閉眼的陽光卜—一我摸一口,想吐出幾口綠”。

詩人馬啟代的這本集子,詩藝上成熟老到,結(jié)構(gòu)精益求精,煉字如金,詩意練達,意境優(yōu)美中飽含感傷和哲理,這是很特別的??傊珏X鍾書總結(jié)過的:“作出好詩,得經(jīng)歷卑屈、亂離等愁事恨事,‘失意’一輩子,換來‘得意’詩一聯(lián),這代價可不算低,不是每個作詩的人所樂意付出的?!弊詈筮€回到詩集的最后一首詩上——《蚯蚓,是地下詩人》:“它讓土地穿越身體,如詩人讓黑暗穿越靈魂//……所謂精耕細作就是從泥土里打磨詞語/它不以柔克剛,只以小搏大”,這是靈魂的洗禮,是黑如白晝的哲理升華。

①由于詩人大部分詩作的標題都很長,篇幅有限,文中相關(guān)詩句均出自線裝書局2014年4月第1版的“長河文叢”中馬啟代的《黑如白晝》。

參考文獻:

[1]牛殿慶、傅祖棟、王巖.和諧:文學的承擔[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 3.

[2]錢鍾書.詩可以怨[J].文學評論,1981(1).

第9篇

1、忙趁東風放紙鳶的季節(jié)是春天。

2、放紙鳶的詩句有,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灑灑沾巾雨,披披側(cè)帽風,花燃山色里,柳臥水聲中,石馬立當?shù)?,紙鳶鳴半空,墦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10篇

詩歌,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練,就如濃縮的茶葉,當適當溫度的水將之泡開后,不但會恢復它鮮嫩欲滴的綠色,還會有一種清香撲鼻的感覺。所以,古人喜歡品茶,因為此中自有真意。如若在寫作中注入詩歌的元素,也許是我們提升學生寫作興趣和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

學生的寫作中運用詩歌的過程就是泡開茶葉的過程。所以,我們在學習詩歌時,如果將之與學生寫作結(jié)合起來,也許會收到意外的效果。

一、泡優(yōu)美的寫景詩句。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p>

關(guān)鍵詞:空山、新雨、秋。

泡:空的山巒,在剛剛下過雨的黃昏時節(jié),變得更加的婉約,朦朧,陣陣的雨霧,氤氳在有些失落的叢林之間,一股淡淡的涼意悄悄地爬上我們的心坎兒上,哦,這就是“秋”的味道啊。

――《秋意綿綿》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關(guān)鍵詞:荒城、古渡、落日、滿、秋山。

泡:一座古老甚至有些荒蕪的城,悄然臨著古老的渡口而立,有如那風燭殘年的老人,歲月風干了他曾經(jīng)鮮亮的皮膚,如松樹皮般皴裂出蒼老的年輪,無神的眼眸,空洞地遙望古渡,似乎在呢喃著一個永遠的故事。那脈脈流淌的水哦,載走了多少人的青想?夕陽殘照,晚霞漫天,將那瘦削的秋山裝點得更加具有詩情畫意,那般的空闊、壯麗!

――《荒涼與壯麗》

二、泡抒情的詩句。

詩歌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用來抒情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沒有了情,詩歌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有的抒發(fā)了個體生命的短促,天地宇宙的浩瀚;有的是抒發(fā)個人情懷,故鄉(xiāng)之思,漂泊之苦,吊古傷今,黍離之悲,壯志難酬,報國無門,心憂天下……所以對于詩歌中好的抒情句子,好好地泡一泡,自然別有一番天地。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關(guān)鍵詞:飄飄、天地、一沙鷗。

泡:故鄉(xiāng)云隔霧阻,萬里河山,愁腸百結(jié),怎生開解?漂泊無依,流浪江湖,就如那廣袤天地間的一只沙鷗。天地如此廣闊,個體生命相對那無垠的宇宙而言,不就是如微塵般渺小得微不足道嗎?而詩人因為心懷了天下,所以他的內(nèi)心永遠都是煙波浩渺,寬闊無垠!

――《偉大的渺小》

三、泡韻味十足的詩句。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p>

關(guān)鍵詞:呼、銷、萬古愁。

泡:五花馬不可謂不名貴,千金裘不可謂不難得,青春易老,歲月已逝,懷才不遇,壯志難酬,這就是連接古今的萬古之愁?。∪绻麤]有了美酒,那沉積心頭、經(jīng)過了萬年積壓,如此綿長厚重的愁緒又焉能一一化解?

李白《將進酒》中“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笨谡Z化的語言,卻是他真摯率真的生動寫照,一聲聲吆喝,活脫脫就是一個田間老農(nóng),村中老叟,我們似乎能感受到詩人的澎湃熱情、滿懷豪情,詩人渴求借酒消愁之后的這份灑脫和熱忱??谡Z,一旦有了情感作為調(diào)味劑,口語也就有了詩一樣的韻味,讓人回味不已。

――《口語的魅力》

四、泡哲理性強的詩句。

哲理詩句,含蓄蘊藉,很有嚼頭,在寫作中若能恰當運用,會讓文章增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p>

關(guān)鍵詞:沉舟、千帆、病樹、萬木春。

泡:“沉舟”,溺于江中,也許歷經(jīng)了百千年,暗無天日,空氣窒息,但是它的側(cè)畔卻是千帆競發(fā),何等雄壯!“病樹”干枯,衰朽的年輪里已將時光凝固,但是,它的前面卻是萬木爭春,一派盎然生機的景象!這是一種很難得的積極心態(tài),對我們而言也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也許我們年老體衰,其志日益衰,其氣日益微。如果我們總是抱著這種“沉舟”“病樹”的姿勢,永遠向著積極的方向眺望,用贊許的目光看著從自己這艘“沉舟”身邊迅速掠過的“千帆”,在自己這棵“病樹”前面生長得郁郁蔥蔥的“萬木”,著眼于未來,欣然接受自己的命運,或許我們能夠得到永遠的寧靜。

――《生活需要喝彩》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關(guān)鍵詞:閑看、漫隨。

泡:閑暇時,泡一壺清茶,斜坐在旖旎的春光里,看花開花落,寵辱皆融入這無邊的靜謐之中了;無意執(zhí)拗于去還是留,這都是一種選擇,安頓好自己的心靈,看天外云卷云舒,那是多么的愜意?。‖F(xiàn)實世界,也許我們太執(zhí)著于名利的得與失,日子也就變得黏糊而不透徹。也許,我們停下來,傾聽一下來自大自然的聲響,看一看一朵花兒的開放,也能察覺到生活的美妙。閑暇時候,別忘了讓自己輕松起來。

――《愜意》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我”意義上的詩人。因為我們和詩人有著不悖的特質(zhì):對生活的熱愛,都在理想王國的世襲領(lǐng)域里顛沛流離。在秋風瑟瑟的日子,我們的內(nèi)心定會生出“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淡淡悲涼情懷,秋高氣爽的時候,說不定會有“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情緒在心頭滋生。面對別離,我們既會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勸慰,也會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悲愴。多情多才的中國詩人,似乎已將人世間的所有悲歡離合寫盡。于是,我們有了豐盈的詩情,卻失去了創(chuàng)作的激情。胸中的火焰漸成灰燼而冷卻,我們只有咀嚼,不論酸甜苦辣,初覺五味雜陳而漸至漠然。沒有了詩人,我們的思想似乎也行將枯萎。舉目四顧,這個時代還有真正意義上的詩人嗎?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妄談詩歌,如芒刺在背。而肩負傳道授業(yè)重任的師者,如何在詩情日益冷卻的今天,傳承詩歌的精髓,定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惑,但我們還得堅守,因為這是我們的本分。

第11篇

詩歌鑒賞,作為高考試題的必考題型,一直是教師教學的難點,也是學生解題頭疼的焦點。其實,詩歌鑒賞連篇目加題目,字數(shù)并不多,篇幅也不大,只要我們在答題時,仔細推敲,詩歌鑒賞也有諸多突破口和暗示點。在此,本文作簡要分析,希望對學生和老師有點幫助。詩歌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引起我們注意呢?

1、關(guān)注題干。詩歌鑒賞題,總有一句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或“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這些題干,我們往往忽略,但是其中暗含不少可用信息。例如,從題干中我們可以得知,您要做的是唐詩還是宋詞,了解這些就等于知道詩歌創(chuàng)作的總體背景。另外,也告訴您要做的是詩還是詞,詩詞是兩個不同的題材,在答題思路上也稍有不同,利于調(diào)動我們答題思維的方向。甚至有的題干會告訴我們更多關(guān)鍵的信息,例如:2004年江蘇高考卷的題干是“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后回答問題?!边@些信息告訴我們我們要解答的是一首唐詩,題材是邊塞詩。了解這些。我們就可以用大腦中儲藏的邊塞詩的知識來答題,確保答案不會有太大的偏差。所以,題干不容忽視。

2、標題和作者不容小視。我們所接觸的詩詞大體有送別詩,詠物詩,懷古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等題材。而這些題材在標題中有所暗示。例如:2007年江蘇卷詩歌鑒賞的標題《登金陵鳳凰臺》作者李白。仔細分析這個標題,“金陵”是南京的別名,“鳳凰臺”一個南京的古跡,“登”是動詞,登上。標題合在一起:登南京的鳳凰臺。由此可知,該詩應(yīng)該是一首懷古詩。再結(jié)合我們所熟悉的詩人李白的經(jīng)歷,可以得知,本詩李白借登臨南京鳳凰臺這一歷史古跡,來抒發(fā)自己感情,了解這些后,我們自然會想到懷古詩的相關(guān)知識,例如,對比手法的使用,抒發(fā)昔盛今衰之情等。

3、詩歌中景物描寫。古代大多數(shù)詩詞中,多數(shù)都有景色描寫,詩中的景即我們所說的意象,抓住這些意象,作者感情基調(diào)便有了很好的把握,所以我們必須注意對這些意象的積累和識記。例如:見到“柳”我們會想到送別,見到“酒”我們會想到憂愁,見到“南浦”我們會想到送別等等。另外,如果景物多,就考慮到諸多景物放在一起營造的一種氛圍,這種氛圍就是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往往也是作者的感情。例如2004年江蘇卷詩歌鑒賞題:《征人怨?柳中庸》原詩:歲歲金河復玉關(guān),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其中“馬策與刀環(huán)、黃河和黑山”等都是暗示戰(zhàn)爭的詞語,在解題中它們就應(yīng)該引起師生關(guān)注。

4、詩詞中注釋不能忽略。有的詩歌鑒賞題中有注釋,這是解題的很重要的突破口。我們可以設(shè)想:為什么命題人要加注釋?如果沒有這個注釋是不是就影響學生答題?可見注釋的重要性,而且這些注釋內(nèi)容并不固定,有的注釋是介紹作者或是本詩寫作的背景,了解這些就了解到寫作本詩的動機,利于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有的注釋是對詩句中部分詞語的解釋,了解這些至少對該詩句的答題意思有了解,利于解題。例如:2005年江蘇卷注釋:苗發(fā),司空曙是李益詩友。如果不注意這個注釋,我們或許不知道何為“苗發(fā)”,但是通過注釋,再結(jié)合標題,我們知道,詩人開始懷念朋友了,下面的題目是不是做起來就容易許多?

5、命題人設(shè)置的題目,往往也有很多暗示。題目是考察學生,也是命題人認為這首詩的核心所在,了解這些題目對理解詩歌內(nèi)容是有很大作用的。例如2010年江蘇卷第三問“(3)三、四兩句詩,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云:“代為之思,其情更遠?!闭堊骶唧w分析。(4分)”通過這一問中“代為之思,其情更遠。”可知表達技巧為想象,然后結(jié)合情感分析將想象的內(nèi)容具體化即可。所以,詩歌鑒賞中的題目不能單純當做問題出現(xiàn),或許里面也有答題的暗示。

總之,只要我們能細心觀察,總是能從詩歌中尋找突破口,把握命題人命題思路和考察方向,讓貌似極難的詩歌鑒賞也變的容易和簡單。

張明亮,教師,現(xiàn)居江蘇贛榆。

第12篇

李白有著大男人主義的豪爽性格,將已經(jīng)過去的事情統(tǒng)統(tǒng)視為渺小的過眼煙云,他自由自在地去游歷那些壯美的山山水水,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驚嘆。

李白的詩讓我越讀越有味,他的詩中不僅僅是對人生的感嘆,似乎還有很多很多更深的東西等待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它。他的詩很開放,能讓大多數(shù)人接受他。他寫的東西即使我咬爛筆頭也想不出來。點到為止,卻又點得精確,點得透澈,讓人忍不住被這個“李氏黑洞”給吸進去。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薄靶新冯y,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相思,摧心肝?!边@些令人深感謝無奈的詩句就是這樣融入我們的社會的。

我只是去聽去看去想,李白的詩卻成了我腦海里抹不去的光亮。影響著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特別是《將進灑》這首詩,最讓我為之動容。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cè)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金錢在這位詩仙眼中早已成了毫不起眼的螞蟻,在酒后也只剩無幾了?;貋硐胂耄媸翘於视⒉?,要不然李白早就當上“高級白領(lǐng)”了。那么好的文筆,那么氣派的思想,那么堅定的雄心壯志,要是李白來到現(xiàn)代,那他肯定沒那時間享清閑,而是為了工作和生活埋頭苦干。

李白的詩像一條靈動、充滿豪情的龍,在茫茫的詩云中穿梭,他傲然、不屈,眼睛里有著無數(shù)智慧的寶藏。昂首,騰空。

金色的影子在云端一閃而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山县| 临西县| 行唐县| 普安县| 南木林县| 泰州市| 永和县| 桂林市| 印江| 衢州市| 汶川县| 伊宁市| 台州市| 海宁市| 青州市| 陆河县| 山丹县| 通州区| 永吉县| 潜江市| 武清区| 临江市| 古交市| 卢龙县| 延庆县| 凤冈县| 舟山市| 宜章县| 定南县| 二连浩特市| 雅江县| 澄江县| 仪征市| 永吉县| 内江市| 沙洋县| 方正县| 邯郸县| 金坛市| 房产| 资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