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消極比賽

消極比賽

時間:2023-05-29 18:01: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消極比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消極比賽

第1篇

摘 要 本文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大學生運動員在賽前、賽中和賽后的情緒變化進行整理、歸納,運用體育心理學的有關知識,針對消極情緒產生的原因及其表現,提出促進消極情緒向積極情緒轉化的具體方法和建議,以促進消極情緒對羽毛球運動員產生積極影響,以提高羽毛球運動員心理素質和競技水平,推動羽毛球運動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普及。

關鍵詞 羽毛球 消極情緒 積極影響

一、大學生羽毛球運動員比賽消極情緒狀況調查

(一)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以DS大學生羽毛球比賽的50名參賽隊員為調查對象。

(二)調查結果

消極情緒對運動員比賽都存在不小的影響,有50%的羽毛球運動員認為消極情緒對羽毛球比賽的影響非常大,有25%的羽毛球運動員認為消極情緒對羽毛球比賽的反映較大,有20%的羽毛球運動員認為消極情緒對羽毛球比賽的反映一般,只有5%的人認為情緒對比賽的影響較小,而沒有運動員認為消極情緒對比賽沒有影響。幾乎所有的羽毛球運動員在比賽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極情緒,其中,以輕中度(NAS最終得分小于30分)為主。在賽前NAS最終得分小于30的羽毛球運動員中賽后情況最終得分多數為正,這表明消極情緒對其中87.5%的運動員產生的程影響。而大于30分的羽毛球運動員賽后情況最終得分多數為負,這表明消極情緒對其中87.5%的羽毛球運動員產生了消極影響。另外,本次研究中未出現賽后情況最終得分為0分的情況。可見,消極情緒可對羽毛球運動員產生確切的影響,而這種影響依據消極情緒的程度可能表現為積極或消極的作用。

(三)大學生羽毛球運動員比賽消極情緒產生的原因

1.比賽目標過高。領導或教練或羽毛球運動員個人制定的目標過高,是造成羽毛球運動員消極情緒的首要原因。制定過高的目標越高,出發點雖然是為了激勵運動員,但這也給運動員帶來了更大的心理壓力,從而使消極情緒更容易滋生。

2.分析失誤。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賽前分析對手方實力,并對比自身,找出各自優劣之處是相當有必須的。然而,不正確、不全面地分析對手,或者過高過低看看低自己,都會造成分析上的失誤。在比賽一開始出現與運動員賽前分析情況不同時,未能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則容易引起消極情緒。

3.經驗不足。羽毛球運動員的比賽經驗的豐富程度,是決定運動員心理變化幅度的主要因素。大多數球場老將,憑借自身豐富的臨場經驗,在比賽中都能面對各種復雜的變幻莫測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技術水平低且缺乏比賽經驗的羽毛球運動員,他們往往信心欠缺,對賽場上形勢的轉變洞察力不夠,又易受環境因素的干擾,從而放大了消極情緒的一面。

4.運動員的品性。對于一個運動員來說,最佳情緒包含有必勝的信心和頑強的意志兩個要素。羽毛球比賽不僅是一個比技術的過程,而且是一個拼比體力的過程,同時也是戰勝自我的過程。堅韌的品性是有效的完成比賽的保證,而軟弱的品性,則時常導致放大比賽中的過失,而產生消極比賽的情緒行為。

5.比賽規模過大。通常,運動員對比賽的重視程度與比賽規模呈正相關關系。運動員,特別是優秀的運動員,在規模較大比賽中都會產生為集體榮譽拼搏的使命感,這有利于他們努力去取得好的名次,同時也使運動員對比賽的勝負更為看重,從而可能逐漸轉化成為一種心理負擔甚至消極情緒。

6.指揮不當。羽毛球教練員的言行會對比賽中的運動員的情緒狀態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如果比賽臨場教練指導失當,如固執地安排戰術,過高地評價對手,在運動員比賽發揮不理想時指責運動員,或對運動員存在懷疑心態,對比賽干預太多,剝奪運動員的主動性等。這些都會對運動員情緒產生負性影響。

7.外界環境的干擾。比賽場地,氣溫高低,光線等外界環境對羽毛球運動員比賽時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此外,客場觀眾群構成及其助威喝彩的方式,裁判員執法的公正寬嚴,還有對方選手的比賽作風及發揮水平等也都屬于比賽外部環境。羽毛球運動員對外界的刺激和干擾太過于敏感,是消極情緒產生的一大源頭。

二、促進消極情緒向積極情緒轉化的方法

(一)閉目表象法。情緒緊張的運動員,不妨找一個安靜角落,獨自閉目進行想象,回憶一些積極、輕松的畫面和感覺,比如,曾經獲獎的體驗和順利完成動作的情景。

(二)肌肉放松法。人體是身與心相互作用,和諧統一的整體。在出現消極情緒之后,可以通過適度地活動身體,有意識的放松頸肩部的肌肉群,能夠使羽毛球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動作干凈利落、來得快。

(三)調整呼吸節奏法。不良的情緒往往造成一種胸悶、氣促的感覺,嘗試著放慢呼吸的節奏,加大呼吸深度,同時輔助腹式呼吸的方法,能很好地起到緩解消極情緒,促進積極情緒的作用。

(四)轉移注意力法。有意識地轉移注意力,暫時不去考慮比賽,而把精力集中在平時自己樂于做的事情上,一般都能起到轉移注意力的不錯效果。

(五)自我鼓勵和相互鼓勵法。通過適當地自我暗示鼓勵能夠有效緩解消極情緒,與隊友之間相互暗示鼓勵,能夠保過整體團隊的積極情緒,而隊友的良好表現也是穩定個人情緒的一劑良方。

三、小結

(一)消極情緒是影運動員比賽表現的關鍵因素之一。(二)消極情緒對羽毛球比賽有一定的積極的影響。(三)在比賽中產生的消極情緒主要以緊張和焦慮為主。

第2篇

【關鍵詞】武術運動員;緊張應激;控制;方法

一、前言

競技運動不僅是一種身體運動現象,也是一種心理現象。武術運動員要想在比賽中成功,不僅要有良好的身體形態條件、運動素質和技術能力,而且要有優秀的心理品質和積極穩定的心理狀態。特別是在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比較接近的情況下,心理因素在比賽中越來越重要。本文試圖對武術運動員的緊張應激及其控制進行探討。

二、緊張應激表現

緊張應激是武術運動員處于壓力環境中所產生的一種不愉快的情緒狀態及相應的身心反應。從生理上來看,緊張應激主要表現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汗腺分泌增加,呼吸短促,瞳孔放大,皮膚血流量減少,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肌緊張增加,尿頻等。從心理上來看,緊張應激主要表現為憂慮不安,優柔寡斷,感到忙亂,無所適從,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分配和轉移的能力下降,自我控制感減弱,心理能量降低等。

三、武術運動員緊張應激行為表現及其成因

武術運動員出現緊張應激時行為表現為:皺眉、咬指頭、打哈吹、精神不集中、聲音不連貫、渾身發抖、手足不自主、肌肉痙攣等。造成武術運動員緊張應激的主要原因包括:環境、認知和喚醒三個原因。而表現的形式有兩種:

形式一:外部環境——消極思維——喚醒——緊張應激。這種形式的緊張應激,消極思維產生在喚醒之前,是先有消極思維,然后才出現生理喚醒,運動員通常表現為:當與實力強的對手比賽時,如果自己沒有取勝的把握,將無功而返,就會導致運動員生理喚醒升高,心跳加快,膝關節顫抖,肌肉緊張,平衡能力下降,武術動作穩定性下降,出現緊張應激。

形式二:外部環境——喚醒——消極思維——緊張應激。這種形式的緊張應激是對環境刺激的一種反射性反應,而運動員的認知是刺激的中介。例如:當比賽中出現吼叫聲、吶喊聲時,如果采用積極的思維,則認為“每個運動員的參賽條件都一樣,我平時進行過這種針對性訓練,不會干擾我參賽,不會影響我競技水平的正常發揮。”但是,如果運動員采用消極思維,則認為“糟了,我最怕比賽時有各種聲音干擾。我上次失誤就是由于有這些聲音。”這樣想,就會導致緊張應激。

四、武術運動員如何控制緊張應激

我認為,緊張應激應當從以下三方面加以控制。

1.身體控制方法。無論從緊張應激的過程來看,還是從其緊張應激的表現來看,運動員軀體變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控制運動員身體主要有以下方法。表象放松方法。它是通過運動員自己想像使他們感到非常舒適愜意的環境,并想像自己正身臨其境,以此來達到放松的效果。進行表象放松時,開始應該使運動員在平靜狀態下,逐步增加緊張應激體驗。其步驟如下:第一步,調整身體,保持一種舒適的姿勢;第二步,調節呼吸,先深吸一口氣,然后慢慢呼出;第三步,想像一種愜意的場景;第四步,體驗并記住完全放松時的感受。漸進放松方法。這種方法,是依次輪換、循環放松、緊張某一肌群,最后達到全身放松。采用這種方法,一般要安排幾組內容進行循環訓練,每周3-4次,通常進行4-6周訓練,當運動員掌握了放松技能后可以在緊張應激前或者緊張應激時進行放松,以此控制緊張應激。

2.環境控制方法環境中的各種刺激往往是引發武術運動員產生緊張應激的導火索,如競賽規模隆重程度、賽場的陌生、天氣的變化、某個對手的表現,通常認為不確定的或重要的這些環境刺激都容易導致運動員緊張應激。對于比賽環境的這些刺激,我們無法改變其存在,但是可以改變其不確定性,淡化其重要性,消除其不良影響。采取的控制方法主要有:回避不良刺激。對于那些容易引起武術運動員緊張應激的不良環境,采取盡可能回避的辦法,使運動員不接觸這些刺激。系統脫敏。所謂系統脫要是通過列出緊張應激的排序,按強度進行等級劃分,進行矯正訓練,并且注意因人而異。這種控制方法的優點是,能一步一步逐漸地消除運動員的緊張應激。當運動員引起緊張應激時,讓其以一種放松的狀態去抑制和消除緊張應激。環境適應訓練。我們可以通過體驗、熟悉賽場條件、比賽環境、競賽程序、模擬對手等,進行針對性的模擬訓練,使其適應、熟悉比賽環境條件和各種競賽處境,增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減輕或消除緊張應激。

3認知干預方法緊張應激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消極思維引發的。所以緊張應激的認知干預就能消除這些消極思維,建立積極思維,以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具體做法是:應該使運動員明確認識到緊張應激是由消極思維引起的。這是認知干預的前提。應該使運動員能夠識別消極思維和不合理信念,如“我這次比賽肯定能拿第一名”,“我這次比賽必須獲得冠軍”,“我這次比賽再發揮不好,就無臉見人了。”這些想法都是絕對化的消極思維和不合理信念,應該排除。改變運動員的消極思維。方法有:

(1)思維剎車。所謂思維剎車是一旦認識到消極思維存在就自覺中斷,而代之以積極思維。如“我是比不過人家的,人家的全國冠軍得主,比不過多丟人呀。”此時中斷這種消極思維,啟用積極思維,“不必害怕對手,兩強相遇勇者勝,我一定能比過他”。

(2)采用積極情緒療法。這種方法適用于消極思維根深蒂固的運動員,對于這種運動員不能采用思維剎車來消除,可以采用積極情緒療法。如“某某運動員能力太強了,是常勝冠軍,我不可能比過他”,這時運用積極情緒療法,“我不能控制比賽的勝負,但是我能保證盡力而為,我也曾經多次戰勝過優秀運動員,沒什么了不起”。

五、結束語

武術運動員對技能、戰能、體能、心理能力、智能等競技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對于優秀的武術運動員來說,心理能力格外重要。優秀的武術運動員比賽取勝更靠精神、勢氣、意志、技術和體能的綜合表現。而緊張應激控制訓練是培養和提高武術運動員心理能力的有效途徑。緊張應激控制訓練對消除疲勞、改善睡眠,提高自信心,集中注意力,控制興奮性,調節賽前、賽中的心理狀態有具有良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3篇

一、引導運動員客觀的自我評價

培養運動員情緒自控能力,教練員要引導運動員客觀地自我評價,正確地自我認識,讓運動員在日常生活、訓練和比賽中,經常進行自我思索和正確地自我剖析、自我調整。否則,運動員不能很好地認識自己,在自我認識和評價中,運動員如只看到自己的不足,會產生自卑、缺乏自信和積極性,相反只看到自己的長處,會盲目樂觀、自以為是,一旦出現錯誤,就不能調動主客觀方面的積極因素,會產生苦悶情緒,造成消極后果。因此,教練員在平時訓練中應要求運動員經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進行階段性地自我評價,在運動員的自我評價中,教練員要抓住時機幫助運動員建立正確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避免自我意識的沖突,從多角度看待問題,引導運動員對自己的長處、短處進行正確全面地認識,幫助運動員提高自信心,正確認識自己,產生積極的自我體驗。

二、誘導運動員合理的歸因評價

歸因理論就是關于人們如何對自己和別人行為因果關系(原因)做出解釋和推斷的理論(菲斯克,泰勒,1994)。不同歸因評價會引導運動員不同情緒體驗,因此,教練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及時引導運動員正確合理的歸因,來調節和控制運動員的情緒波動,確保訓練和比賽的順利進行。

1、在平時訓練中,由于技術動作復雜難度大,動作容易失誤受傷,造成運動員的恐懼心理,產生訓練積極性下降,喪失信心,情緒低落等現象,那么運動員會將其歸因于自己能力差或身體素質差的內在因素,可能會放棄自己的努力。在平常訓練中教練員要隨時注意觀察運動員的情緒變化,發現運動員情緒有異常,就要幫助運動員找出其原因,及時引導運動員正確合理歸因,告訴運動員能力上沒有偏差,困難只是暫時,減輕運動員由于一時困難造成的情緒波動,做好思想工作,慢慢轉變運動員的消極情緒,否則,訓練的難度就會更大。

2、比賽成績優劣也會給運動員的歸因評價造成影響,不同的歸因會導致不同的結果,自信心水平高的運動員會把比賽成功或失敗歸于內部可控性的因素。相反,自信心低的運動員傾向歸因于外部原因。教練在平時訓練中應加強引導運動員把歸因評價歸于可控制因素上,合理進行心理訓練,教育運動員要勇于面對暫時的困難,無論失敗或成功都是暫時的,只要面對現實一步一個腳印地認真訓練,就能夠不斷提高自己,實現自己的愿望。

三、消除緊張情緒的心理訓練

1、由于參加比賽少而產生情緒緊張,教練員可采用平時技術訓練中增加比賽因素,進行情緒調節的心理訓練,多進行一些練習性的比賽,使運動員接受近似比賽場合的情緒鍛煉,讓運動員在模擬比賽中嘗試調節自己情緒,獲得情緒的適應性和實戰經驗,提高運動員在比賽中控制情緒緊張的能力。

2、由于運動員水平相近,比賽競爭激烈而出現的緊張情緒,教練員可采用轉移運動員緊張情緒的心理訓練手段,針對運動員緊張的特點和原因,運用適當的語言和動作暗示等具體靈活的手段,將運動員的注意力轉移到動作技術上,讓運動員在思想上暫時離開緊張的比賽場地,逐漸穩定運動員的情緒,保證運動員正常發揮水平。這種措施的采用必須建立在平時訓練基礎上,建立在教練員和運動員之間的默契的心理關系上,否則暗示不會起作用。因此要求教練員在平時訓練中,注重動作的心理訓練措施,要與運動員達成心理默契,這樣才能在比賽中取得預期的效果。

第4篇

關鍵詞:田徑; 心理素質; 訓練

中圖分類號:G804.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2)08-155-001

一、心理素質的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運動科學訓練的進一步深入,使運動能力水平不斷地發展提高。但是要把所獲得的運動能力盡可能比較穩定的在比賽中表現出來,已經成為人們所關注的問題——這就是心理素質。

眾所周知,當今賽場強手如林、水平相當,競賽顯得日趨激烈。人們也愈來愈認識到,現代運動競賽不僅是身體能力和技術、戰術水平的競爭,而且更重要的是心理能力的較量。在1984年的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和1986年的意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日本運動員山田本一均奪得世界冠軍。當記者請他談談奪冠的經驗時,不善言辭的山田本一回答:“運用智慧戰勝對手。”令人難以理解。

10年后,山田本一在他的一本自傳中寫道:“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路線仔細看上一遍,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銀行,第二個標志是一棵大樹等。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沖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后,我又以同樣的速度沖向第二個目標……四十多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輕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得這個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了四十公里以外的終點線上的那面旗幟上,結果我跑了十幾公里就疲憊不堪了……分段跑使我獲得了成功。”這就是山本田一的“分段輪”。

二、心理訓練調控方法

1.比賽前心理訓練調控方法

比賽前的心理訓練和調控目的是:激發運動員良好的比賽動機,調動參賽積極性,增強自信心,調節較穩定的情緒,以最佳的心理狀態迎接比賽。

1.1相信自己的實力,增強自信心。田徑運動員在賽前常會感覺自己很緊張,懷疑自己的技術動作,表現得很急躁,對比賽失去信心,這是由于運動員對比賽獲勝的期望值較高,過分擔心比賽結果,懷疑自己的動作造成的。賽前給自己設置符合自己水平且有挑戰性的目標,給自我樹立必勝的信心,客觀地看待自我和對手,相信自己的實力,提高自信心。

1.2樹立正確的比賽動機。田徑運動員的比賽動機不是過高就是過低,甚至有為了追求功名利祿、獲得獎金物質而參賽的錯誤動機,這是由于運動員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錯誤的比賽心理定向所造成的。

面對此情況,對于動機水平較高的應加以控制,對于動機水平較低的要強化,但始終要激發運動員正確的內部動機,要將比賽看作是需要體現自我價值的展示,以積極、樂觀、飽滿的情緒投入到比賽中,樹立正確的比賽心理定向。

1.3教練員積極引導,運動員自身調節。教練不要盲目批評,應給運動員以理解并誠懇的與其交流想法,幫助指導其如何消除消極思想,積極解決比賽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情況,但與運動員交談時要注意語言要簡明扼要,不要給其過多的心理負擔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2.比賽中心理訓練調控方法

比賽中的心理調控對比賽取得好成績更為重要,在賽場上可能出現的情況十分復雜,面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必須要冷靜地面對處理,防止消極思想的出現。

2.1比賽中調整清晰思維,保持清醒頭腦。田徑運動員在激烈的比賽中,由于各種原因可能會產生思維混亂或一片空白的現象,這是由于運動員沒有目的、想法、隨機應變能力低、思維不清晰造成的。

面對此情況運動員要及時采取合理對策,積極調整良好的思維狀態。

2.2賽中自我暗示動員積極情緒。田徑運動員在比賽中往往情緒過于緊張,造成思維混亂,產生消極情緒,從而影響比賽時的正常發揮,這是由于運動員自身調節能力較差所造成的。

面對此情況運動員可采用:①呼吸調節方法②自我暗示法③音樂調節法。

3.比賽后心理訓練調控方法

比賽后的心理訓練與調控是必不可少的且十分必要,這不僅是對比賽后緊張心理的放松調整,更是對剛剛結束的比賽進行全面認真的總結,為今后的訓練、比賽做好準備。

3.1歸因比賽結果。田徑運動員在賽后難以對比賽做出較準確的歸因,這是由于其在比賽中失利難以調控自己的情緒,心理承受較大壓力所造成的。

面對此情況,要幫助運動員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正確看待勝負,消除消極沮喪的情緒,同時給予其積極的鼓勵,指出在比賽中表現得較好的一面,明確今后努力方向,明確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3.2正視失敗。田徑運動員對失敗的打擊承受能力較低,走出失敗的心理陰影較困難,對此運動員要對失敗持正確的態度,要正確的認識自己,找出失敗的原因,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辯證的看待失敗,清楚的認識到失敗可使我們變得更加成熟、更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逐漸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1]文明.“分段輪”的啟示.[J]中國學校體育,2002

第5篇

運動員在賽前變化最大的就是在心理方面即情緒為主的不同心理狀態。在賽前出現的心理問題有很多種,其主要癥狀為精神過度緊張、焦慮、自我懷疑、信心不足、注意力渙散、情緒低沉、急躁心慌等。造成賽前有不同心理反應的原因有:對體育競技重要性的不同認識,對成功的渴望和對失敗的恐懼,對競賽結果的把握不大等。過多地考慮比賽的勝負,運動員把比賽的結果與個人的利益關系看得過重,所以在比賽失利時,便焦慮不安,產生過度緊張;把領導教練及隊友們對自己的希望為隊里爭光,想贏怕輸等想法變成了負擔,引起過度緊張情緒;對應付困難所做準備不夠,賽前準備工作不充分,賽前考慮順利的方面多,忽略了困難的存在,缺乏對困難的充分準備,在比賽前遇到困難局面時,束手無策不能及時調整,這樣帶來很多局面造成緊張心理。

2 摔跤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分析

2.1 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分析

摔跤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的反應程度對比賽影響最大的兩種心理狀態分為:自信狀態、過度緊張和焦慮狀態兩個方面。

參加比賽并取得成績的運動員自信狀態的比例明顯高于過度緊張和焦慮狀態的運動員,從而說明參加比賽并取得成績的運動員比參加比賽未取得成績的運動員的心理調節能力強。

不管是參加比賽并取得成績的運動員還是參加比賽未取得成績的運動員,賽前都或多或少地出現心理反應,因此,還是必須加強賽前心理的自我調節和訓練,才能在比賽中取的優異成績。

2.2摔跤運動員賽前的心理狀態對比賽成績的影響

每個運動員都存在多種心理狀態,即賽前過度緊張和焦慮狀態、賽前自信狀態、賽前冷漠心理狀態、賽前受傷心理狀態。某種心理狀態在一定的條件下占優勢時,對比賽影響較大的兩種心理狀態因素,即自信狀態和焦慮狀態。相對來講,摔跤運動員處于自信狀態時,在比賽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取得自己最佳成績;處于焦慮狀態時,在比賽過程中,由于患得患失,發揮經常失誤,不能表現出自己的最好能力,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3 摔跤運動員賽前心理訓練方法

通過對摔跤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的分析,根據查閱文獻資料法以及專家訪談法歸納得出以下3種心理訓練方法以供參考。主要是靠運動員自己在不斷參加競賽的過程中,不斷適應而慢慢降低運動員的賽前的過度緊張焦慮狀態等,最后達到正常心理狀態或自信狀態。

3.1模擬訓練法

摔跤運動員在頭腦中想象自己在比賽中的對手,根據對手經常使用的技術動作、技戰術等使自己的身體做出各種防守進攻等反應進行想象模擬對抗。或在雙人對抗練習中首先由一名運動員模擬另一名運動員比賽中的對手,模擬一方的運動員要充分了解所模擬運動員擅長的技術、戰術等。根據摔跤運動員特點,在模擬訓練中,教練員運用設置比賽場地、比賽環境、模擬裁判、模擬比賽中的觀眾等,模擬觀眾大聲呼喊、喝倒彩、笑罵等,給運動員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壓力和干擾,從而產生賽前焦慮狀態,有助于運動員在比賽時很好地調整心理狀態,減少應激反應,發揮出正常水平。

3.2暗示調節訓練法

摔跤運動員暗示調節訓練是指通過言語暗示來控制情緒和行為的方法,在摔跤競賽之前,教練員和運動員應盡量用積極的語言分析對手情況,以及制定戰術,樹立信心,避免使用消極的詞語。暗示調節訓練的程序有以下主要步驟:①使摔跤運動員理解認識暗示調節及表現形式;②確定摔跤運動員賽前經常出現的消極想法;③使摔跤運動員確定如何認識這種消極想法;④使摔跤運動員確定取代這種消極想法的積極提示語。

3.3情志轉移訓練法

摔跤運動員在情緒過度緊張時,應有意識地強迫自己把注意力從應激轉移到其他事物上,旅途跋涉、異地風光、社交活動、各種信息量的增加,所有的這些對運動員來說都是新異刺激。如何轉移運動員的注意力,使他們擺脫干擾,許多教練員都有各自的方法,有經驗的運動員往往也有一些適合自己特點且有效的措施。賽前做自己喜歡做和最感興趣的事情,可以獲得愉快的情緒,注意得到轉移,精神上得到放松。

4 結論

第6篇

柔道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之間是相輔相成的,猶如技術和戰術的關系一樣,好的身體素質能給運動員更強大的信心和訓練動力,從而獲得更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包括決斷力、好勝心和自制力,而良好的心理素質又可以推動身體素質的進一步發展。運動員只有具備了來那個號的身體素質、扎實的基本功,并且配上靈活多變的戰術,才能在競技對抗中占據優勢,才能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從而贏得比賽的勝利。因此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訓練應該和身體素質訓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應該是構成整個運動員系統訓練的一部分之一,綜上所述,柔道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訓練不可或缺。

2、柔道運動員存在的不良心理

2.1、恐懼心理

恐懼心理是運動員的不良心理之一,柔道運動員也不例外。但是對于柔道這個高強度的對抗競技比賽來說,運動員的恐懼往往是來自自身的,是擔心自己的對手過于強勢或者擔心自己水平過低,從而不能贏得勝利,這是對強大對手的恐懼和對自身不足的恐懼,這樣心理會直接導致運動員缺乏信心,發揮失常,在柔道比賽中患得患失,甚至不戰先敗,影響運動目標的達成和成績的取得。

2.2、急于求成

很多柔道運動員在比賽中,一旦取得優勢就會產生快速解決戰斗的想法,乘勝追擊,這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想法,是不可取的。當運動員出現這種心理的時候,就會失去理智,不能冷靜地分析,對自我行為的掌控力就會下降,變得遲鈍、短見,從而會露出不該有的破綻,被對手抓住機會反打一套,導致優勢的喪失。

2.3、消極懈怠

消極懈怠是運動員的大忌,當運動員出現消極懈怠心理的時候,就會在日常訓練中減少訓練強度,沒有給訓練以足夠的重視,甚至停止訓練等。在進行比賽的時候校際比賽會產生臨陣退縮、不戰先敗的想法。這種心理較多地出現在戰敗或傷病剛恢復的運動員身上,不理想的身體素質帶來了諸多心理疾病,這樣就會嚴重影響運動員素質的恢復。

3、柔道運動員積極心理訓練方法

3.1、意念訓練法

意念訓練法是指柔道運動員通過想象來進行訓練,能夠強化戰術訓練。例如,在訓練之前,運動員對戰術要領進行想象,從而激活大腦皮層中的戰術痕跡,運動員訓練中能夠快速、準確的完成訓練動作。運動員的自我暗示也是意念訓練的一種方法。運動員比賽前,通過意念訓練,既可以加深動作要領,還能夠自我鼓勵,樹立信心。

3.2、誘導訓練法

誘導訓練法是指運動員訓練中,通過有效刺激物來引導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從而較好的完成訓練和比賽,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

3.3、模擬訓練法

模擬訓練法是指運動員根據未來比賽的條件來設置訓練內容。通過模擬訓練法來對柔道運動員進行心理訓練和戰術技能訓練,實現戰術與心理的共同進步。而模擬未來比賽情況的訓練方式,能夠幫助柔道運動員在類似于比賽的訓練中鍛煉,在未來比賽中更快、更好的適應比賽條件,更好地掌控比賽情緒。

4、提高柔道運動員心理素質的訓練方法

4.1、重視柔道運動員心理素質選材

正如前文談到的,柔道運動員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選拔柔道運動員的時候不僅要選身體素質過硬的人員,更要注重選拔上來的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而且在身體素質相近的時候要更加注重心理素質,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柔道運動員就會在比賽中冷靜表現,發揮出真正的實力。

4.2、積極引導運動員樹立正確訓練動機

運動員的動機往往是他完成訓練和致勝比賽的關鍵因素,因此注重引到運動員樹立正確的訓練動機,是提高運動員訓練效果的有效方式。教練在訓練過程中應該注意有針對性地激發運動員參賽的訓練冬季,譬如為國爭光、證明自己、參與競爭等精神,要幫助運動員建立起自己的使命感、榮耀感和責任感,要讓運動員了解柔道運動的本質,消除對于比賽的畏懼心理,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到柔道訓練和比賽中,不畏強手,勇于拼搏的心理素質,啟發誘導熱愛柔道項目,立志獻身柔道事業的決心、信心和勇氣,牢固樹立起高層次訓練動機,才能訓練出高級體育人才。

4.3、在比賽前的加強運動員心理訓練

柔道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久發展的過程,這就要求教練把對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融入到日常訓練當中,日積月累,才能起到良好的鍛煉效果。譬如平時經常舉行模擬比賽,嚴格按照正式比賽制度進行預熱等,都可以幫助運動員更好地適應正式比賽的環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教練員設置柔道運動員基礎訓練時,要根據運動員的體能、形態以及戰術的特點等設計訓練,形成獨特的訓練風格。而獨特的風格能夠發掘運動員的長處和潛能,成為比賽制勝的武器。

4.4、結合實戰進行心理訓練

根據相關研究,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經驗和不同素質的運動員相互對抗的時候,對心理訓練的側重點不應該一成不變,而是應該根據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改變,譬如在面對氣場較強的對手的時候,很多選手都會不自覺地被對方的氣勢所攝,使自己的水平難以得到正常的發揮,這時就應該深呼吸,默念放松來使自己調整到更好的狀態。

4.5、加強運動員比賽后的訓練

比賽對柔道運動員心理的沖擊無疑是非常巨大的,很多柔道運動員都會在賽后產生消極的情緒,這時賽后的心理訓練任務就是消除那種不公平的比賽心理狀態,化消極為積極,教練員需要針對不同柔道運動員的心理進行不同的恢復方案,譬如觀察運動員的訓練表現,通過聊天談心等方式摸清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從而采取相應的對策幫助運動員提高對自我的認識,放平心態,回到訓練當中。

4.6、培養冷靜應對各種突變情況的能力

第7篇

關鍵詞:鋼琴比賽;積極影響;消極影響;甄別比賽

近幾年,在學琴熱潮的推動下,琴童的隊伍不斷壯大。但是大部分琴童的家長并不真正了解鋼琴這一樂器,對于讓孩子學琴的動機也并不明確。在孩子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其往往會產生很多疑問,如該不該讓孩子參加鋼琴比賽?參加鋼琴比賽對孩子學琴有怎樣的影響?

對于該不該讓孩子參加鋼琴比賽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適當參加,但是在參加前要先咨詢鋼琴老師的意見,如孩子在目前適不適合參加比賽,適合參加什么類型的比賽。當然,不排除部分鋼琴老師僅聽從孩子和家長的意愿,或者為了個人的利益或攀比心理,并不看孩子是否具有參加比賽的條件,也并未詳細了解比賽情況,就同意并推薦孩子參加比賽。因此,家長應該對比賽有所篩選,至于如何篩選,首先要看比賽是否由正規單位舉辦、組委會的老師是否具有權威性、比賽的流程是否符合一般標準、孩子是否有參加比賽的欲望,以及有沒有充分的準備時間,這些都符合就可以考慮報名參加了。

然而,參加鋼琴比賽對兒童學琴到底有什么影響?這應該也是許多家長在比賽報名之前普遍存在的疑問,也是目前理論研究亟須回答的問題。因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這一問題:

1 參加比賽的積極影響

第一,通過精彈比賽曲目可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提高精確把握作品的能力,進而提升演奏技巧。與平常的學習不同,為了呈現較好的舞臺效果,參加鋼琴比賽的曲目音色、情感對比一般比較明顯,技巧也比基礎學習內容更加堅深,因此學生不僅需要深入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準確把握作品風格,還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克服技術困難,達到曲目要求的速度。之所以會特意提到速度要求,是因為在基礎學習中,老師一般沒有按照譜面的速度要求進行教學。然而,所有技術難度在放慢速度后都會大打折扣,因此參加比賽是學生提高速度、突破自我的好時機。

第二,通過比賽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心理,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由于學業壓力,大部分琴童在進入小學階段后的練琴時間大大縮減,很多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啟蒙時期相比也大打折扣,其在家長的意愿下進行漫無目的的學習,而比賽正是一個激發孩子學習熱情,促使其尋找學習目標和榜樣的好機會。雖然大部分的孩子和家長在參加比賽之前都是抱著“重在參與、鍛煉一下”的心理,但是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取得最好的成績。因此,在準備過程中,老師和家長可以借此機會鼓勵和督促孩子適當加強練琴的強度,集中精神突破自我,爭取取得好成績。

第三,通過比賽可以增加學生上臺表演的機會,培養其登臺能力和臨場能力。鋼琴是一門表演的藝術,很多學生在家里或者琴房演奏得很好,但在臺上表演時卻不盡如人意,這往往是表演經歷太少、臨場能力不夠的原因。一般情況下,學生的登臺機會僅限于學校或者老師舉辦的匯報音樂會,而音樂會相對于比賽來說,競爭的氛圍較弱,次數和頻率更是不足。因此,可以通過比賽,自主增加上臺機會,讓上臺表演成為經常性的活動,成為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通過比賽獲得權威認證的機會,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我國,關于鋼琴技巧的權威認證有業余鋼琴考級和鋼琴比賽兩種形式。隨著鋼琴教育的市場化,業余鋼琴考級越來越商業化,很多鋼琴考級點的通過率達到了99%及以上,大大降低了鋼琴考級的權威性。當然,鋼琴比賽也不乏商業性的運作,所以筆者在前文中提到在報名參加比賽前要有一定的篩選。鋼琴比賽與鋼琴考級相比更具競爭性,它不止“通過”一個結果,而是有多個名次,學生可以通過比賽的名次檢驗自己現階段的學習成果。如果比賽準備順利,取得了好的名次,得到了評委老師的肯定,孩子的自信心將會得到大大的增強,而獲獎證書不僅是孩子獲得權威認證的憑證,更是記錄孩子學琴經歷的最好方式。

第五,通過比賽可以增加學習交流的機會,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在國內,初級階段的鋼琴教學仍然以一對一的方式為主,學生除了和鋼琴老師溝通交流外,與外界交流學習的機會甚少,而在比賽中,孩子既可以傾聽其他小朋友的演奏,也可以獲得專業評委老師的點評。老師或者學校的教學水平如何,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比賽是最好的試金石。

2 參加比賽的消極影響

第一,由于鋼琴教育的市場化,鋼琴比賽的商業性也越來越強,市場上各種比賽層出不窮,某些山寨機構和組織舉辦比賽純粹為了圈錢。比賽通常分為幾輪,每一輪都要收取高額的報名費;比賽獎項的設置也較混亂,各類獎項眼花繚亂,出現人人拿獎,獲得金獎或一等獎的人數遠遠超過應有比例等情況。參加這樣的比賽并沒有多大的意義,如果孩子并沒有認真準備或者準備得不夠充分,卻拿到了很好的名次,則很容易讓孩子盲目自信且產生僥幸心理,認為自己不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就能夠獲得好成績。因此,家長和老師對這樣的比賽一定要謹慎選擇。

第二,由于很多家長不了解孩子的真實水平且不聽從老師的意見,隨意讓孩子參加各種比賽,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在學琴過程中遭受不該有的挫折,同時也會讓孩子參加比賽的意識感蕩然無存。最初,比賽只是一個讓演奏能力優秀的孩子爭取榮譽的平臺,現在卻成了只要交報名費就可以參加的活動。雖然這樣的比賽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給演奏能力欠佳的孩子提供了更多登臺表演鍛煉和突破自我的機會,但是筆者認為在此種情況下,弊是大于利的。

第三,由于比賽需要投入較多的精力,對于彈奏能力欠缺、練琴效率較低的孩子來說,比賽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其正常的學習進度。

但從總體來說,參加比賽對于兒童學琴的影響肯定是利大于弊的,如果孩子在目前是適合參加比賽的,只要老師和家長仔細甄別,督促孩子做好充分的準備,就能充分發揮比賽的益處,為孩子的學琴生涯留下好的記憶。

參考文獻:

[1] 劉敏.鋼琴學習者生涯l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8.

[2] 朱賢杰.眾說紛紜話“比賽”[J].鋼琴藝術,2015.

第8篇

1.觀看中國女排奪冠的扣人心弦的比賽,我們非常興奮、緊張;“神舟”六號發射成功的壯觀場面,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欣喜若狂,所有參與的科研人員和工作人員完成任務后,也很喜悅、輕松……這些感受就是我們所說的( )

A.意志 B.情緒 C.情趣 D.情操

思路解析:情緒是一種對外界刺激帶有特殊色彩的主觀態度和體驗,并與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密切相關。一般來說,人的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反之,當一些事情不符合或不能滿足人的需要時,就會引起不快的消極情緒。

答案:B

2.有位同學說:“我平時學習不錯,作業也獨立完成得很好,可是一到考場就不行了,本來會做的考題也不會了。”另一位同學說:“我平時和同學們談話,思維敏捷,談吐自如,可上課一回答老師的提問,尤其是一上講臺就結結巴巴的了。”這兩位同學犯的毛病都是( )

A.記憶能力差 B.口語表達能力弱

C.緊張與焦慮,不能自控情緒 D.過于興奮、喜悅

思路解析:當人處在積極的情緒狀態時,就容易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在狂怒、恐怖、極度悲傷等強烈的消極情緒狀態下,人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會下降,容易失去理智和自制力,難以發揮正常水平,甚至作出連自己也覺得反常的、不可思議的舉動。

答案:C

3.在一次的女子10千米競走比賽中出現了戲劇性的場面,中國選手陳躍玲,雖不是第一個沖線,但她是真正的冠軍。當走到9千米時,俄羅斯選手伊萬諾娃旋風般地追上來,并超過陳躍玲。陳躍玲非常鎮定,心想:力爭金牌,不能犯規。最終是伊萬諾娃第一個沖線,但因犯規成績無效。陳躍玲戰勝了自己,獲得了金牌。陳躍玲在比賽中的勝利說明( )

①應當用理智力量來控制情緒 ②要戰勝急躁的情緒,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 ③她運氣不錯 ④她比賽態度不認真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思路解析:情緒與個人的態度是緊密相連的。一個有積極樂觀態度的人,往往會有更多的積極健康的情緒表現。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材料中的陳躍玲正是依靠理智,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控制自己的情緒,最終取得了勝利。

答案:C

二、我判斷(對的劃“√”;錯的劃“×”)

1.我們每個人都處在不斷變化的情境當中,情緒也會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 )

思路解析:有的同學認為自己的生活很順利,生活方式沒有變化。即使生活情景有點變化,情緒也不一定變化,這種想法比較單純。每個人都處在不斷變化的情景當中,情緒因是否得到滿足而隨之發生一定變化。

答案:(√)

2.人們在情緒面前是無能為力、不能調節和控制的。( )

第9篇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群青蛙組織了一場攀爬比賽,比賽的終點是:一個非常高的鐵塔的塔頂。 一大群青蛙圍著鐵塔看比賽,給它們加油。

比賽開始了。 老實說,群蛙中沒有誰相信這些小小的青蛙會到達塔頂,他們都在議論 : 這太難了!!它們肯定到不了塔頂!”“他們絕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聽到這些,一只接一只的青蛙開始泄氣了,除了那些情緒高漲的幾只還在往上爬。群蛙繼續喊著:“這太難了!!沒有誰能爬上頂的!” 越來越多的青蛙累壞了,退出了比賽。但,有一只卻還在越爬越高,一點沒有放棄的意思。最后,其他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賽,除了一只,它費了很大的勁,終于成為唯一一只到達塔頂的勝利者。 很自然, 其他所有的青蛙都想知道它是怎么成功的。有一只青蛙跑上前去問那只勝利者它哪來那么大的力氣跑完全程? 它發現: 這只青蛙是個聾子!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

總是記住你聽到的充滿力量的話語,因為所有你聽到的或讀到的話語都會影響你的行為。所以,總是要保持積極、樂觀! 而且,最重要的是: 當有人告訴你,你的夢想不可能成真時,你要變成“聾子”,對此充耳不聞!要總是想著:我一定能做到! 永遠不要聽信那些習慣消極悲觀看問題的人,因為他們只會粉碎你內心最美好的夢想與希望!

積極與樂觀的人做事將總是成功,而消極與悲觀的人做事將總是失敗!

第10篇

毫無疑問,在比賽開始之前,我對國足并不抱任何的希望。是因為上次1:5輸給泰國青年隊的打擊太大,也是因為一直以來國足沒讓我們滿意過。

本場比賽之前,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就這一場比賽寫足了文章。人們爭相議論卡馬喬這個代罪羔羊下課之后,國足會有什么樣的比賽,會以一種什么樣的態度和精神出場應戰。我們是愛國足的,不然媒體不會給足了面子讓這個詞一次又一次地占據頭版,人們也不會在茶余飯后為國足的表現爭得面紅赤耳,盡管他是一次又一次地讓我們失望。

關于這場比賽,人們關注的重點不再是國足是否能贏,或者說廣大球迷已經習慣了聽到國字號輸球的消息從而不想再去討論這個問題。因此,不管是電視直播的主持人,還是網絡主播,在正常比賽,無不環繞著一個詞進行解說,那就是“態度”。是的,我們技戰術上不如別人,但是我們的精神不能輸,我們的態度不能消極。輸給泰國的比賽之所以引起國內滿天飛的罵聲,全在于球員消極比賽的態度上。怕受傷、怕疲憊、怕影響在俱樂部的表現,從而導致拿不到高額薪酬。毫無疑問,隨著職業聯賽的發展,中超各家俱樂部為頂尖球員提供的薪酬越來越高,這是好事!為了拿得更高的報酬,就更加努力去提升個人水平。但是為了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和健康身體,從而在俱樂部拿到超額的薪水而消極應戰國家隊的比賽,豈有不被廣大球迷唾棄之理?

這場比賽開場的幾分鐘,讓我對本屆國足有了一點驚訝之情。他們表現出來的競技精神,讓人眼前一亮。積極的拼搶、跑位、傳球,儼然一副死磕對手的面貌。而他們的努力在開場幾分鐘后便獲得了回報。盡管是才幾分鐘的時間便一球領先,但我揪著的心仍不敢放下。猶如一個被戀人多次傷害之后,難以重拾信任的狀態。

國足有過太多次被扳平比分、被反超的“光榮傳統”,一球的領先放佛讓人感到更加的不安。終于,在六十多分鐘的時候,在日本隊進本場比賽第三粒球的時候,我糾結的心情得到釋放了。在那一刻,我幾乎再一次認為這將是一場讓我們失望的比賽,在剩余的二十多分鐘的比賽里,我們的國足將會兵敗如山倒。還好,我錯了。在1-3落后的情況下,中國隊反而打得更加積極、更加主動、拼搶得更加兇猛。終于在終場前追回兩球3-3戰平對手。

是的,我們有15年沒有贏過日本足球了,我們的國足水平已經被人家拋離得遠遠地了。這場比賽,我們太想贏。對于日本隊,我們想贏的理由太多太多。盡管這場比賽讓我的心情如初戀般跌宕起伏,但這場比賽過后,我對國足有了新的期待。雖然戰平了對手,比賽的結果并不那么讓人興奮,但是你們所表現的職業態度、競技狀態,讓我忍不住要在電視機前向您行一個最高敬意的軍禮。國家隊,這三個字,不用我們使用過多的詞去修飾,便足以體現它所代表的東西。穿得了這么一件衣服,你就需要用實際行動去對得起胸口上的國徽。

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已經輸了這么多年了,我們輸得起,何況這場比賽我們還戰平了,值得鼓掌。以前我們之所以會對比賽的結果破口大罵,是因為我們不能接受球員在場上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而已。當我看到電視機前各大俱樂部的主力球員為了爭取再進一球而拼得筋疲力盡的時候,我相信中國這么多的球迷都會感到欣慰。的確,目前的情況來講,我們技戰術比不上人家,但是我們有一顆要贏要拼的心。足球歷史上很多實力平平的球隊戰勝強隊的事實就告訴我們,別小看一顆想贏的心。

隨著國內職業足球聯賽的競技水平不斷提高,中超受關注的程度也越來越高,13億人民對國字號球隊也有了新的期待。是的,目前我們也許正在尋找正確的道路讓自己變得更強、更好,這條路也許很遠,但是只要不放棄,認真、執著、不服輸,終有一天我們會吐氣揚眉,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俯視這個世界。盡管本場比賽,經過九十分鐘的浴血奮戰之后,只取得了3-3戰平對手的結果。但是這并不是最重要的,你們所表現出來的比賽態度,相信,在廣大球迷的心目中,你們已經贏了。

第11篇

一、競賽前的心理準備

由于人的個性心理特征、神經類型、訓練程度、運動經驗等不同,賽前狀態一般有四種表現。

第一種是賽前過分激動狀態,也稱“熱癥”狀態,表現為過度興奮,情緒不穩,行為忙亂,注意渙散,知覺、表象不連貫,思維紊亂,不時從一種想法轉移到另一種想法,記憶減弱;第二種是淡漠狀態,表現為興奮性低,缺乏參加比賽的愿望,心境不佳,意志消沉,知覺、注意過程的強度減弱。第三種是自我安慰狀態,表現為對比賽的困難和復雜性估計不足,過高估計己方,致使比賽的積極動機下降,既有愉快的情緒體驗,也有盲目的輕敵思想,注意強度降低,知覺、思維和選擇決定有些遲緩,比賽警覺性不高。第四種是戰斗準備狀態,表現為對當前競賽任務的重要性和復雜性有正確的理解和估計,有積極參加比賽的愿望,知覺精確,觀察力強,具有增力情緒,意志堅強,有自信心,思維清晰敏捷,能根據情況及時準確地采取必要的決定,動作反應迅速。

過分自卑和過分自信的現象在摔跤運動員中表現較為常見。這就要求教練員在賽前準備階段需要有良好的心理干預,在訓練中,更要側重對運動員心理狀態的訓練。通常,訓練中有針對性的對運動員個體的目標強化訓練和問題關注,能夠保證運動員心理的穩定性,同時也能夠較好的提升運動員的自信心,而賽前持續的心理干預和恰當的競賽心理預期,如和運動員談心、有針對性的技戰術交流、運動員的自我心理疏導和相對客觀的競賽目標的確立。都能夠保證運動員有良好的賽前狀態,從而以一個最優的心態進入比賽當中。

二、競賽中的心理調節

經過競賽前的心理準備,往往能夠保證運動員以良好的競技狀態和心理狀態投入到比賽中。但同時,競賽過程中的各種情況的出現。也需要運動員通過自身的心理調節來實現。摔跤運動的特點決定了往往競賽中的一個動作甚至是賽場上一個細微的變化,都會對比賽結果產生重大影響。

競賽中。運動員也存在著各種心理狀態的表現,使運動員身心都處干緊張狀態,因此,競賽對運動員的感知覺、思維、想象、記憶、注意以及能力、性格等都有很大影響,尤其是運動員的情緒起著很大的作用。運動競賽中運動員的情緒可分為積極和消極的兩種。積極的情緒體驗為:振奮、激動、自豪感、義務感、榮譽感等:消極的情緒體驗主要有焦慮、恐懼和不安感等。影響運動員情緒的條件有:比賽的規模、比賽的任務、雙方力量的對比、運動員的訓練程度和比賽經驗、比賽動機及運動員個性特點等。

通常,通過賽前心理訓練,運動員可以在復雜條件下,主動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同時,競賽中也會有教練組的心理干預,但更多的情況下,運動員對臨場的判斷和自身瞬間的心理變化往往成為心理調節的主導。因此,教練組就要有傾向性的對運動員進行心理干預,使其能夠激發出有利于自身的心理認知。特別是在存在大量觀眾觀賽、對手實力又高于自身的情況下,臨場的運動員心理調節往往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拉近競技水平的差距,甚至以弱勝強。這類戰例在實戰中不勝枚舉。多數情況下,我們會說是優勢運動員競技狀態不佳。或者以冷門對這類比賽進行解釋,但其實質乃是優勢的心理狀態戰勝了弱勢的心理狀態,這一點,在一對一的摔跤項目中更是如此。

三、競賽后的心理恢復

之所以稱作競賽后是心理恢復,并不是說競賽中消耗了多少心理能量,而是指競賽的結果對于摔跤運動員的心理影響,需要在運動員自我調節和教練的心理干預下,總結經驗教訓,從競賽結果的過激情緒中走出來。

競賽的結果,無論是勝或負都伴有一種特殊的情緒體驗。勝利時的積極情緒(如心境愉快、振奮、滿意,對訓練和比賽充滿信心)、消極情緒(有驕傲自滿,盲目自信和對今后訓練和比賽抱輕視態度),失敗時的積極情緒(如接受教訓,分析失敗的原因和自己的缺點,積極投入訓練,爭取下次獲勝)、消極情緒(有沮喪、失去信心、產生嫉妒心、對該項運動冷淡、不愿繼續訓練、甚至對自己的運動生涯失去信心等)。在如此眾多的情緒反射中,運動員都應該通過適當的心理疏導方式,盡早走出特殊情緒對心理的影響,客觀的認識曾經經歷過的比賽,無論勝負。都要從多角度分析得失,為將來的訓練和比賽積累經驗。

第12篇

【關鍵詞】運動員 ; 賽前焦慮 ; 控制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27-0170-02

1.前言

在體育比賽中,由于運動員心理狀態的變化,會導致不同的運動結果。有的運動員訓練成績較穩定,但比賽時卻不能發揮;有的訓練成績平平,但比賽時卻超水平發揮,這些無不與心理因素有關。參加運動競賽的運動員,在力爭獲得優異成績的比賽過程中,由于競爭激烈,場內場外形勢多變,加上主觀因素等原因,必然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而且不同訓練水平的運動員會出現不同水平的焦慮情緒。

2.調查對象和方法

2.1 調查對象

深圳市福田區某中學田徑隊運動員,男子35人,女子35人。

2.2 調查方法

2.2.1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深圳市福田區某中學田徑隊運動員賽前焦慮現象進行調查。其中發放問卷《運動員焦慮現象調查》70份,回收68份,有效問卷60份。回收率97.1%,有效率達85.7%。

2.2.2數據統計法:對調查表的數據作統計與分析。

3.研究結果

3.1賽前焦慮的發生率

在調查的60名中學生中,出現賽前焦慮的人數有49人,可見發生率很高。

3.2賽前身體狀態出現情況

由隨機訪談形式,在60名學生中,對賽前機體狀況出現的一些情況進行調查統計,表2數據可見,尤其是疲勞不堪、失眠、賽前緊張心跳加速三項出現幾率比較高。

3.3導致出現賽前焦慮的狀態的原因

由調查與統計所得,在60名中學生中,有45人在自我意識上受影響,擔心不能勝任比賽或失誤等,所占比例較大;出現賽前的一些生理反應占53.33%;有16人擔心自然環境因素影響發揮。

3.4運動員調整賽前焦慮的方式

在60名中學生中,只有12人能進行自我賽前的調節,48人認為需要教練的調控。可見,在青少年運動員中,對其進行賽前的調控以及其作用之重要性。

4.討論

4.1 賽前焦慮發生機制

焦慮是指運動員由于害怕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導致自信心不足,失敗感增加形成的一種不安并帶恐懼的情緒狀態,包括緊張、擔心、不安等。賽前焦慮的產生在于運動員自身能力和比賽任務之間的不平衡。當運動員感到能勝任比賽時,他就會體驗到一種最佳激活狀態,該狀態通常被稱作“流暢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一切都顯得輕松、順利。

4.2 賽前焦慮產生的表現

運動員出現賽前焦慮時不僅會使身體機能失衡,而且會對體育活動產生消極的心理反應狀態。具體表現為參加訓練和比賽動機不強,甚至厭惡訓練和比賽。全身衰弱,容易疲勞,輕度頭痛,臨賽前失眠,食欲不振,小便頻繁,輕度頭痛,思想混亂,缺乏完整性和邏輯性,答非所問;離群索居,不愿與人交往;對教練員的忠告漫不經心,心不在焉;蔑視權威,不服從領導,無組織紀律性,對人態度粗暴,容易發怒,惹事生非,對周圍的人多帶有敵意和攻擊性等等的癥狀。

4.3賽前焦慮的影響

賽前焦慮影響比賽發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賽前高水平的生理激活狀態會降低運動員的參賽能力。運動比賽需要力量和耐力,賽前焦慮則會耗去運動員的一部分體能。生理上的高度激活還會影響那些需要放松協調用力的技術動作。一些技術動作要求一部分肌肉收縮而另一部分肌肉放松,過分緊張常使肌肉無法放松協調用力。

4.4 賽前焦慮的狀態形式

賽前焦慮的狀態主要包括兩類:一是認知狀態焦慮,是指在競賽前存在的主觀上所認知到有某種危險或威脅情況的擔憂,這是一種對自己能力的消極評價或對比賽結果的消極期望所引起的焦慮,它主要是以擔憂失敗,對自己講一些消極的話及不愉快的視覺想象為特征的。在60名中學生中,有45人在自我意識上受影響,擔心不能勝任比賽或失誤等,這是屬于認識狀態焦慮,尤其是有比賽經驗的運動員中,13人自我意識即認識狀態焦慮上受影響比例較大,由于有足夠的實力,但受到自我認知狀態影響擔心失誤,導致賽前焦慮,賽后成績不理想;其他出現此情況主要因素是缺乏比賽經驗、第一次參賽感到緊張等。有32人出現賽前的一些生理反應,這是屬于軀體狀態焦慮,機體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引起機體機能不平衡,從而導致賽前焦慮;有16人擔心自然環境因素影響發揮,自然環境因素也屬于軀體狀態焦慮一類,主要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機能下降,導致賽前生理反應差較大,注意力與情緒波動明顯起伏影響比賽。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5.1.1中學田徑隊運動員賽前焦慮發生率為81.67%,主要是第一次參加比賽的運動員,由于缺乏比賽經驗,因此心理產生波動較大,容易出現賽前焦慮。

5.1.2中學田徑隊運動員賽前焦慮的狀態主要是呈現自我認知狀態焦慮,其次是軀體狀態焦慮。

5.1.3中學田徑隊運動員絕大部分學生對賽前焦慮現象不能自我調空,并認為需要通過老師教練進行干預,這也體現出中學生的一種相信依賴心理,由此看來,在賽前對其進行有效調控以及其作用之重要性。

5.2建議

5.2.1預先的對運動員進行賽前焦慮心理的理論輔導與現象的控制,運用調節模式干預運動員賽前焦慮行為,能有效的降低賽前焦慮水平,提高運動員整體心理水平,從而提高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水平的發揮以至于取得理想成績。

5.2.2對認知狀態焦慮的訓練方法:(1) 首先讓運動員明白什么是焦慮情緒;(2) 學習控制焦慮的技能,主要是放松技術。對軀體狀態焦慮的控制主要有呼吸調節法,是通過呼吸的調整,來消除運動員的緊張情緒和恐懼感。可以通過講解,使運動員懂得什么是應激,以及應激反應與運動成績的關系。認識怎樣使心情靜下來及其重要性。學生可學習特殊的自我陳述句自我鼓舞。

5.2.3教練員要有提前判斷意識,正確掌握各焦慮狀態的調控方法,對運動員進行心理輔導,調整訓練等;運動員也應該提高自我調控意識,積累自我調控知識,倘若自我調控不能見效應立即對教練員提出問題,盡量杜絕賽前焦慮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孫亞平.運動員的情緒焦慮及調節[J].湖北體育科技,2002,21(2):185-186.

[2]楊躍青,冷紀嵐.論運動員的賽前焦慮[J].湖北體育科技,2003,22(1):61,64.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汇区| 东乡族自治县| 武冈市| 临沧市| 宁波市| 自治县| 海门市| 原阳县| 宁阳县| 汉寿县| 潢川县| 德钦县| 奉化市| 太谷县| 枣阳市| 辰溪县| 罗平县| 麻江县| 高尔夫| 页游| 乐亭县| 邢台市| 东辽县| 宿州市| 岳西县| 高密市| 无为县| 高雄市| 呈贡县| 乐昌市| 肇东市| 灵丘县| 白水县| 和田县| 广元市| 桑植县| 阿克陶县| 文山县| 天镇县| 临沂市| 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