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碧云天黃花地

碧云天黃花地

時間:2023-05-29 18:00: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碧云天黃花地,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秋天里秋風瑟瑟,落葉紛紛。每次讀起古人的詩句,總是會被濃濃的悲秋情緒緊緊包裹,卻又不欲掙脫,獨自啜飲慢慢膨脹的憂郁與失落,也不知這到底是“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呢,還是“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反正悲秋之情古已有之,也不多我一個,且看看有多少敏感而又多情的詩人曾留下過懷秋舒懷的詩句吧。

詩經》中的“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都是對秋發出的唏噓。范仲淹的“碧云天, 黃葉地,

秋色連波,

波上寒煙翠”,所繪景色清微淡遠之致,情與景交融,引人深傷。到后來王實甫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中將此詞稍加引發,改為“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更是令人迷離惝恍、悵然若失?!岸嗲樽怨艂x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是柳永的嘆息,凄凄柳下,再會無期,能帶走的似乎只有滿懷的秋風。周邦彥的“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寫的是凄清旅途的寂寥無助。韋應物的《聞雁》:“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寫的則是懷人思鄉的落寞情懷。相比以上對秋的無奈,李白在感慨之余也盡顯了豪放詩人的本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總之秋天的景色大都凄涼,凄風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殘荷,雁鳴長空……然而換了不同的心境,詩句也會大不相同。劉禹錫就在秋風中找到了寄托,從感時傷懷中解脫了出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杜牧也在《長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風清云淡,別有洞天:“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希望我能有古人的曠達,到了下一個秋天,可以多去感受喧囂夏日后的清新寧靜,漫漫寒冬前的短暫芳香,多去體會“秋風之性勁且剛”的豪邁,少去喟嘆“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無奈。也會被秋而“感”,卻不再為秋而“悲”了。

第2篇

當夜幕降臨的剎那,心就開始向往黎明;但當春花爛漫的時候,不要忘記深秋的落葉,不要忘記肅殺的嚴冬!

你,欣然提筆,“……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你是如此鐘愛那冬天那!冬在你的筆下,是“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的,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在你的眼中,冬天一定很可愛吧!在冬天,你感慨,“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是,“秦皇漢武”的“略輸文采”。是“唐宗宋祖”的“稍遜”。是“一代天驕”“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悲嘆?呵!“數風流人物”,看今朝的我們吧!,我們品味你的冬天!

你,才思涌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天,你也將其來比若那春花爛漫的景,“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的秋,悲,冷?!对娊洝分械?ldquo;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都是對秋發出的唏噓。范仲淹的“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所繪景色清微淡遠之致,情與景交融,引人深傷。到后來王實甫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中將此詞稍加引發,改為“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更是令人迷離惝恍、悵然若失。“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是柳永的嘆息,凄凄柳下,再會無期,能帶走的似乎只有滿懷的秋風。周邦彥的“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寫的是凄清旅途的寂寥無助。韋應物的《聞雁》:“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茨锨镉暌?,高齋聞雁來”寫的則是懷人思鄉的落寞情懷。相比以上對秋的無奈,李白在感慨之余也盡顯了豪放詩人的本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總之秋天的景色大都凄涼,凄風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殘荷,雁鳴長空……然而換了不同的心境,詩句也會大不相同。而你,劉禹錫就在秋風中找到了寄托,從感時傷懷中解脫了出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杜牧也在《長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風清云淡,別有洞天:“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將悲哀埋進心靈,即使風狂雨驟,驚濤駭浪萬頃。人生的路,一定有荊棘遍布的小徑。天塌下來,也得只手獨擎。“真正的猛士敢于面對慘淡的人生”,歡樂,悲哀都是生命。當春花爛漫的時候,不要忘記深秋的落葉。當夜幕降臨的剎那,心就開始向往黎明……

第3篇

秋季,瀟瀟灑灑,如翩翩少年追尋著夢想。

秋季,纏綿悱惻,如多情詩人抒發著豪情。

秋季,充滿希望,充滿幻想,充滿沁人心脾的詩情。?。∏锛尽?/p>

希望,在秋季。落紅非無情:那肥沃的土地,哪利索的紙條,那渴望重生的花,那渴望再綠的葉,無不告訴著我們,他們在儲蓄能量,他們充滿希望!孤雁展雄風,不再徘徊,而是執著的飛向遠方;不再哀鳴,而是勇敢的排云直上;不再相思念群,而是鏗鏘飛翔,擊破風雨的兇猛。它們深知,希望,在前方。落葉譜寫秋的壯麗。希望,在秋季。

幻想,在秋季。碧云天,黃月地,是想象的平臺。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溫庭筠獨倚望月樓。那如血殘陽,那戰地黃花,那萬里晴空,那空曠原野……仿佛有無數冷箭劃破暗空,引得狼煙四起……秋天,有太多的詩情畫意,可以絢麗多姿,可以平平淡淡,可以雅俗共賞。想象可以豪情萬丈,可以婉轉含蓄,可以多愁善感。任人想象任人陶醉。幻想,在秋季。

詩意,在秋季。冷冷的流水,牽出多少柔情多少相思。詩人徘徊秋季美景中,秋季駐步詩人的心胸里。詩人醉曉風,醉殘月,醉星空,醉涼月,一醉千年的美麗。秋季深深沉浸在秋葉、秋月、秋水都朦朧的世界里。詩意,在秋季。

望著秋風掃落葉,不總是離愁別緒,不總是相思纏綿。有時候秋的灑脫、秋的希望、秋的幻想、秋的詩意更令人流連。秋季,被人感情潤色。我愿秋能留一半清醒一半醉,使更為醉人。

第4篇

黃昏時分的清晨也令我陶醉。暮靄沉沉,江天寥廓。遠山暮云分飛,江邊紅葉黃花飄零。極目望去,山映斜陽天接水,云隨歸雁一字長。晚霞雖不絢爛,卻引得一片遐思。此時的塞外,或許真如古詞中所寫的那樣:“碧云天,黃葉地。”但這總也比不上“千里清秋萬里霜”的中原秋景。然而我更欣賞“紛紛墜葉飄香砌”的江南。思緒所到之處,秋天并不總是那般肅殺悲涼,只是看秋的人心境不同罷了。

此刻,晚云漸收,淡天一片琉璃。云霧漸濃,籠著夜空,只幾顆疏星漏出。

似水的風吹著似水的天,云微微散去,像是揭去了一層層面紗,月光淡淡地照著,真可謂是“云破月來花弄影”啊!

抬頭注視,明月如霜,月華如練?,摕o塵,素蛾淡佇;靜可數,丹桂參差。皓色千里澄輝。

環視四周,夜寒江靜默,山銜北斗星。一江明月流瀉,江心蕩冷。

一輪明月,數點殘星,看著看著,心境就跟著蕩漾起來了。我不是本地人,雖說月無情思,但人有愁怨。記得有副對聯這樣寫道:

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

游子思鄉,他鄉苦,本鄉甜。

想到這,心中不免泛起幾分酸楚。遠在海邊的爺爺奶奶,年年盼今夜,月月盼今圓??烧娴搅嗽聢A的時候,也只能像鮫人那樣,對月流珠。

而此刻,我也只能對著這微風淡月,許下祝福的心愿。愿這祝福化作一股香甜,藏在月餅中,咀嚼之間,送給他們一個香甜的夢。我知道,中秋月園,哪怕天各一方,只要心意相通,也可以在月亮的光華里看見彼此。我想,這也是一種團圓吧!

第5篇

明月,點綴黑暗的星空,解散滿天的愁緒,撫平心靈的創傷。我有時想要化作一輪明月。

伏案窗前,沉思萬千,捧起詩詞,想起李清照——這位滿腹愁情的女子。在“滿地黃花堆積”的秋日里,“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在“紅藕香殘玉簟秋”的深秋里,“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是??!這般愁情“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位偉大的詩人,在坎坷的命運前毫不示弱,發出感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于是,我想要化作一輪明月,供她觀賞,消解心中之愁緒,充滿希望面對人生!

面對遠在他鄉的游子,我想起范仲俺——滿懷相思之愁。在“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的秋景里,“黯鄉魂,追旅思”;在“紛紛墜葉飄香徹”的落英繽紛的秋日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末到,先成淚”。無奈,唯有“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在嘗盡這痛苦難熬的相思之愁,生出無數思鄉情后,由衷感嘆:“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p>

于是,我想要化作一輪明月,供他陶醉,讓他走出相思的陰霾,讓心靈的痛苦稍縱即逝。

俯首沉思,古往今來,代代國家,由勝到衷。于是記起李煜——一位悲慘的亡國之君。在“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時節里,“無言獨上西樓”。萬般愁情,為曾經的飲酒賞樂的日子而心痛,發出自嘆“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p>

于是,我想要化作一輪明月,供他欣賞,讓他得到清醒,讓他感到自責。

明月,感動了無數人物的心靈,解散了深深愁緒,我有時想要化作一輪明月。

第6篇

時值初秋,于宋詞里悠然漫步,也是一種浪漫。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的《雨霖鈴》盡寫相思,堪稱秋之情思之絕唱。秋蟬凄楚,執手相看。船就要開了,淚眼相對。恰是深秋時分,憂傷俱在心底。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愛在心頭總難舍,良辰美景沒有你,還有什么意義?此詞本就是柳永從汴京南下時與戀人的惜別之作。離愁萬點,丹心一片。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云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晏幾道的這首《思遠人》道盡相思之苦。楓葉紅,黃,暮秋寒意深,思念千里遠行人。飄飛的浮云已然過盡,南歸的大雁杳無音信,哪里才能寄出我的書信?淚水彈灑不盡,任它臨窗滴落,對著硯石研成淚墨。漸漸寫到離別凄楚,情深處,淚濕信紙,令那紅格箋紙竟也黯然失色。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狈吨傺偷摹短K幕遮》感人至深。疏朗的秋色掩不住相思的痛苦。伊人在遠方,思念在心頭。酒入愁腸,并不解憂,反而更加重了相思之情。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毙翖壖驳倪@首《采桑子》,以“少年”與“而今”對比,表達了一種深刻的人生感受。在涉世既深又飽經憂患之余,進入“識盡愁滋味”的階段。卻又欲說還休,只說一句,天涼了,秋意正濃。歷盡滄桑,辛酸盡在心頭,卻不必說出。人生種種,只可意會,不宜言傳。詞人一語雙關,既說的是季節的秋天,也說的是自己人生的秋天。年齡漸老,進入晚年,正可謂人生的秋天。人生的無限況味,只有自己知道。

宋詞里的秋天,雋永悠長,回味無窮。

第7篇

A艱難創業

往事悠悠,不堪回首。我與毛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難兄難弟。

在班里,我們也曾輝煌過,也曾燃燒過。我與毛創建了“太陽寺”,廣收寺員,并選舉了住持、主管、外交部長、衛生部長、心理醫生……全班竟有四分之一的同胞參加,可謂業績豐豐。只可惜在一次放學回家的路上,我與毛大談創業經驗,被班主任“竊聽”,“太陽寺”樣板被扼殺在搖籃里。

后來,我們總結經驗教訓,決心共同寫一本《白天論》。所謂《白天論》就是《天才論》的簡寫。但由于主客觀等多方面的原因,《白天論》也夭折了。

我和毛的斗志已漸漸被班主任和升學考試的壓力磨滅了。

“只是小孩子玩嘛,干嗎這么認真?”毛裝得很天真,“老師傷害了我們天真純潔幼小無知的心靈,但看在他為咱好的份上就算了!”

創業告一段落。

B好詩大連唱

我與毛的絕招是“作詩”。當然,不是自己作,而是將古詩搞個。比如:

毛:僵臥孤村不自哀,

我:千樹萬樹梨花開。

毛:接天連葉無窮碧,

我:一枝紅杏出墻來。(伴隨一陣狂笑)。

記得有一次我們犯了錯誤,將雙雙奔赴刑場,毛擺出一副視死如歸的表情: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如今我的死,將比鴻毛還重,比泰山還輕!”

我笑道:“唉,正所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毛:“正所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我:“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回頭大家看!”(伴隨一陣狂笑)。

當然,后果不堪設想,我們的死狀慘不忍睹。

后來,我們改過自新,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太夸張了),真的學會了作詩,不過,作的是連我們也看不懂的“朦朧詩”:

在思想的花盆里,

我品嘗著下角。

今天的雞蛋一塊錢一斤啊,

也許明天面條會漲價……(大家絕倒)

C離別

時光飛逝,我們眨眼間就畢業了,將各奔東西。我和毛沒有往日那么樂觀了。“雖然不在一個學校,但可以經常見面嘛!”毛裝得很開心。我嚷著:你要敢不跟我聯系,我每晚給你打恐怖電話!毛:“小的遵命!要不我把《午夜兇鈴》借你再看一遍!”“不要啦!殺人啦!”我們笑了,笑容背后隱藏著無奈。

畢業典禮開完后,出門只見:“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我與毛“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唉,“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唉,“山無棱,天地合,才敢與君絕!”忽然又一陣狂笑,我與毛可玩不了深沉,我們要輕松地分開,又不是什么生離死別,干嗎這么低調!

毛:“燈光!”

第8篇

編者按:啟功先生(1912.7.26—2005.6.30)是當代中國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家、古典文獻學家、語言文字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詩人,是中國老一輩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同時,啟功先生也是一位優秀的教師,他為北京師范大學擬訂并親筆題寫的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是他立身治學處世的生動寫照,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師大人成為教育之棟梁。

2012年7月,為紀念啟功先生誕辰100周年,以“百年啟功與中國文化傳承創新”為主題的紀念大會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在會上,啟功先生的高足,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趙仁珪先生以先師為例,講述了如何向啟先生學習為師之道。

紀念啟先生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地學習、研究啟先生,而啟先生值得學習、研究的地方太多了,今天在北師大舉辦的啟先生誕辰100周年的紀念會上,我只想談談如何向啟先生學習當一名好教師。當然,學習當一名好教師所包括的內容也是多方面的,如首先要學會做人,學會如何“行為世范”。而我這里僅想從純業務的角度談談如何向啟先生學習教書。

首先要盡力學習啟先生作一名“通才”式的教師。眾所周知,啟先生精通各種學問,包括文學、文獻學、文物學、小學、史學、民俗學、紅學、佛學等等,而且又是書法、繪畫大師,堪稱他謙稱的:“龐雜寡要,無家可成焉”的“東抓一把,西抓一把”的“大雜家”。而解放后蘇式的學科分類,完全不適用于啟先生。我甚至想,當初輔仁大學并入師范大學之后,當時的領導一定很犯難:究竟把啟先生分到哪個系?中文系?歷史系?還是美術系?分到中文系又該分到哪個教研室?古代文學?古代漢語?民間文學?那時還沒有什么書法系,如果有,也許就分到那里去了。而最后分到古代文學,又讓他教哪一段?先秦?唐宋?還是明清?眾所周知,啟先生分到古代文學教研室之后,最反對的就是機械死板的分段教學。他曾將把古代文學分成三段或四段比喻為吃魚,吃魚可要“中段”,但魚的中段能硬性規定從第幾片鱗起,到第幾片鱗止嗎?文學的發展難道都是隨一代帝王的興起而興起,又隨一代帝王的滅亡而滅亡,從而可以硬切成幾段嗎?正因為啟先生反對死板的分段,提倡通學,提倡要打下廣博的基礎知識,提倡對自己非本專業的知識也要有所涉獵,并巧妙地比喻為“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因此他特別強調要把文獻學、小學①的知識有機地融合到文學的教學中,并戲稱這樣的學問為“豬跑學”。所以他的教學才能那樣游刃有余、深入淺出、點面結合、舉一反三,有如高明的全科醫生,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有的教師,卻不能做到這一點,教先秦《左傳》的,卻教不了漢代的《史記》,盡管這二者之間有那么緊密的聯系;教宋詩的卻不知宋詩的特點實際濫觴于唐代的韓愈等人。自己對中國文學的認識就是破碎的、肢解的,那怎么能教會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學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呢?事實證明,過細的分科絕不利于教學。所以我們應提倡教師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古今中外,乃至三教九流都應該略知一二才好。

其次要盡力學習啟先生,多講一些自己的東西和獨家的心得體會,少照本宣科地講一些人云亦云的教條。如果上一條說要學他的博大,這一條就要學他的專深。讀啟先生的著作和文章,聽啟先生講課,我們從不必擔心,他寫的、講的,會與別人雷同,因為那都是他自己別具匠心、別具只眼的見解。啟先生雖沒有大部頭的文學史著作,但卻有極精到的見地。郭志剛先生在《啟功先生二三事》中曾回憶啟先生講“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時說:短短二十五字,天上,地下,東西南北,都寫到了。東字雖未出現,那曉字已托出東方氣象,堪稱“二十五字景”。此情此景,在天地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了?那就是“淚”。什么淚?離人之淚;有多少?把大片霜林都染紅了。如果為了新奇,改成“總是離人血”成不成?不成,因為那樣就會破壞送別整場戲的抒情氣氛,一字之差,就會謬之千里。這是藝術必須的“準”。解釋得多么精彩,又是多么的簡明扼要,絕對是精辟的一家之言。同樣的例子還很多,例如講孟郊的苦吟,而舉《閨怨》為例:“妾恨比斑竹,下盤煩怨根。有筍未出土,中已含淚痕?!敝v白居易的淺易而不失韻味,舉《勤政殿西老柳》為例:“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開元一株柳,長慶二年春。”都是極為精到,但又被一般文學史家和詩詞選家所忽視的作品。再加之如上對“碧云天”那樣精彩的講解,學生的眼界和水平馬上得到極大的提升,這就是水平。

再如要學習啟先生提倡學生動手的能力。對中文系的學生來說,所謂的動手能力,就是寫作?,F在中文系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重視不夠。而有些學生又僅僅滿足于現代文的寫作,有些人還為自己能寫一些帶有點小資情調的抒情散文和新詩而沾沾自喜。對于古文和古典詩詞的寫作則沒有任何要求。這是一塊很大的缺陷。嚴格地說,上了四年中文本科,甚至再加上三年碩士、三年博士,仍從未寫過、也不會寫古文和古詩詞的學生,是一個不合格的畢業生。而此病的根源還在教師。很多教師,甚至是教古典文學的教師本身或無暇寫作,或不屑于寫作。這又與我國長期的教育體制有關。我國的中文系始終存在一個極大的誤區,即認為中文系是培養文學理論家、評論家的,而不是培養作家的。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很多教師在科研方面只重視寫論文,在教學方面只習慣于采取“嚼饃與人”地、人云亦云式地、照本宣科地講古代文學史和古代文學作品選。因為他們自己沒有創作的經驗,自然對其中的甘苦、奧妙缺乏由衷的體驗和親歷的探究,因而對古人的文章詩詞之妙也就缺乏親歷的直覺和只有實踐后才能得到的真切體悟,講解起來就難免隔靴搔癢,不知所云,難以提煉出自己的真知灼見。啟先生的講解為什么能那么精彩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己寫得一手好文章、好詩詞。他不但自己重視創作,也特別鼓勵學生動手寫作,有些作業特意要求學生用古文完成。有的學生練習寫點詩詞請他指點,他比收到一份認真完成的作業還要高興。這對直接提高學生的學術水平大有裨益,很值得我們這些后輩為師者好好效仿。

另外,啟先生帶研究生還有很多值得提倡的教學方法,如到研究生的宿舍去開課,讓研究生到自己家中來聽課,而其授課的方法又有獨到之處,他戲稱之為“熏”,戲稱為“天上一腳,地上一腳”,強調一對一的因人施教,這其實是他對老校長陳垣先生教育理念很好的繼承與發揮。在此不能盡述了。

以上所談,可能因專業不同,實踐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但其指導思想和根本精神卻是相通的,即要想做一名“學為人師”的教師,在業務上要既要廣博,又要精深;既重理論,又重實踐;時要因人施教,循循善誘。無論專業怎樣不同,我們都應很好地繼承他這些優秀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力爭作一名像他那樣的優秀教師。

注釋:

①小學,即古漢語文字學。讀書必先識字掌握字形、字音、字義,學會使用,故古代將文字學稱為“小學”。

第9篇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4)27-0045-02

一、高中語文教學效率的現狀及原因

受多元化文化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人認為語文是一門效能度很低的學科。高考改革雖然加大了語文分值,突出了其母語學科的地位,但由于在實際教學中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因而教學效果并未得到明顯改觀。尤其是對農村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說,其語文學習仍然存在很大困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學業負擔過重

在高中階段,學生每天至少要學八九門學科的知識,學習時間很長,很多學生早上六點之前就起床,晚上十點以后才休息。學生的學習狀態比較差,特別對中下游的學生而言,既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也缺乏學習的信心,常常處在渾渾噩噩之中。長期下去,學習就成為他們的負擔,對于效能度很低的語文課更是不感興趣。

2.重視程度不足,學習方法不當

對于語文學習,有些學生包括家長都不是很重視,感覺無從下手,補習又沒有效果,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不積極努力。有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聽得懂,記不得”的狀態,總是感覺書本知識和考試內容關系不大,即使認真學習了書本知識,到考試時還是無法準確回答題目,學生自己也很郁悶,感覺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使不出力來。

語文學習不是一兩天的事,而我們又不能要求學生重新回到小學再學一遍。針對這樣的情況,筆者在一線語文教學中積累了些許經驗,發現提高課堂效率是解決以上問題的好方法,是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實際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其成績。

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途徑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將知識點串聯起來

課前準備是教學的重要階段,備好課是課堂高效率的前提。備課不是照搬照抄參考資料,它是研究教材的過程。對于高考必考、重點考查的內容,要結合課本中已經學過的知識點進行強化,多準備相關的鏈接,讓學生認識到考試所考的內容就是書本知識的演化,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典作品,能夠融會貫通這些經典作品是考好試的前提。

比如在教學王實甫的元曲《長亭送別》時,在“滾繡球”中有一句“碧云天,黃花地”,這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聯想高一下學期學習過的李清照的詞《聲聲慢》,李清照在《聲聲慢》中也用到了這一句。王實甫化用了前人的詩句,李清照也搬用了前人的詩句,臺灣著名作家瓊瑤有一本小說的名字就是《碧云天》,將三者串聯在一起,學生的想象空間就擴大了,學習不再是記憶一個單調枯燥的知識點,而是意識到抽象的不可捉摸的詩情畫意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是聯系在一起的,自己也完全可以模仿前人的作品,于是,在不知不覺中學生也便學會了作文的技巧。語文不是“云中月,霧中花”,不能貼近生活的語文,在學生的心中是扎不下根的。

(二)提高教師實際操作的能力,注重課堂細節

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也許不同,但是每個學生都喜歡和風細雨、井井有條、講解透徹的教師。學生喜歡與否,是衡量一個教師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如何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的思維跟著教師走呢?教師除了具備基本的教學實踐能力之外,還應該注重課堂細節。筆者認為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要放慢語速,特別是要重點強調的地方,應該加大聲音,或者直接明了地告訴學生這是考試的重點,是某次高考考過的知識點,這會立刻引起學生的注意,有助于其記憶的強化。

第二,對于經常考查的重點要多次重復。學生學習的科目多、任務重,對所學的知識點會常常遺忘。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對重要的、零碎的知識點多次強調、重復是有必要的。

第三,不要對學生發脾氣,無論哪時、哪刻、哪位學生有多么令人生氣,無論他是在你的課堂上看課外書,還是打瞌睡、發呆、做其他小動作,我們都要控制自己的脾氣。發火、大聲訓斥對高中學生來說作用不大。他們從小到大聽的大道理太多了,如果現在還是用一通大道理來教訓他們,只會引起他們的反感,起不到教育效果。筆者一般是“點到為止”,或是用眼睛示意,或是提醒全班同學調整好坐姿(其中自然就包括了“那位”),或是突然加大聲音,總之盡量避免學生尷尬,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第四,在課堂上要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課前要備好課(最好是能夠將本節課所講授的內容熟記于心),不能在課上出現卡殼的現象,老是時不時地看教案。一位好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做到游刃有余,目光要能接觸每個學生,要不停地環視四周,確保大部分學生不開小差。

(三)分層次漸進完成練習,一步步夯實基礎

課后作業是復習鞏固的過程,所以,每天必須安排好學生的作業。作業不能局限于書面試題,要能夠引導學生自己整理、復習當天或本周的知識點。

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有的學生理解能力強,容易接受新知識點,而且舊知識點遺忘得也比較少,他們的復習就不需要太長的時間,需要整理的內容也就少。這樣既不浪費時間,又提高了學習效率。但是,對于那些基礎本來就很薄弱的學生,筆者不要求他們每天必須完成大量的作業,只要求他們盡自己的努力掌握知識,但是要做到準備無誤,不能和其他知識點混淆。比如某個字的讀音包括聲調、前后鼻音和其他讀音等,學生即使不能掌握每個字,也能夠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用排除法做題,這樣能夠很大程度地提高做題的準確率。時間長了,基礎薄弱的學生也會有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語文基礎得以夯實。

語文是一門復雜特殊的學科,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是我們語文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的課題,也是我們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秀娟,馬永峰.高中語文教學中探究能力的培養[J].現代教育科學,2014(2).

第10篇

安靜下來,讓自己的心在一潭澄澈的水中靜影沉璧。

我在華東師大學習期間,結識了來自日本的津野淑子。差不多總是這樣――她夾在長長蠕動的打飯隊伍中間,扎眼地舉著一本厚厚的書在看,像個臨近大考的高三學生。她說,她是一名在讀博士生,研究元曲?!澳堑趲啄甑牟┦可??”我問。她兀自笑了,原來,她是一名“延遲畢業”的博士生。在以后的交談中,我慢慢知道了她艱難的求學經歷――她的丈夫反對她來中國讀書,跟她離了婚,她索性賣掉了房子,死心塌地地鉆進元曲中去了。作為一名中文系的大學畢業生,我十分好奇她在元曲研究中究竟走了多遠,她能體悟得到“碧云天,黃花地”的妙處嗎?她被“延遲”到何時才能拿到博士學位呢?津野淑子卻笑笑地看著我,語出驚人:“你以為我愿意畢業嗎?我才不愿意呢!我最愿意當學生了!”

在去武當山途中,上來了一家子老外。他們帶了大小9件行李。車上幫著搭手的人大叫“這哥們兒販賣石頭的吧?”那金發碧眼的高大男子不停地向幫忙的人行拱手禮,用磕磕絆絆的漢語說:“書。都是書。哥們兒不販賣石頭!”大家笑起來。他來自俄羅斯,帶妻子、兒子來武當山修道?!把笕艘残薜??”有人疑惑地發問。那俄羅斯哥們兒聽了開心地說:“哈哈,洋人更需要修道!”

徐勇,是個極富天分的韓國畫家,兩次“東洋畫展”使他功成名就,在眾人羨妒的目光里,他居然瘋狂地焚毀了自己所有的印象派畫作,他說他不能容忍自己的畫作中沒有生命。他來到了中國,決定到敦煌壁畫中去尋根。他為自己取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煌沙”,意思是“敦煌的一粒沙”。徐勇忘情地摹拓一幀幀菩薩,在鳴沙山入口處,有他一個臨時住處。風沙襲來,天地昏黃,停電之后,他點上蠟燭繼續作畫。終于,他成了第一個獲得敦煌學博士的外國人。在韓國,“徐勇”成了“敦煌”的代名詞。當他帶著自己的韓國學生來敦煌朝圣,在車里,他指著遙遙在望的莫高窟,突然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盤點這些來自異邦的溫柔注視,我為自己的國度感到榮耀,同時,內心也禁不住泛起一股酸澀。跟他們比起來,我們跨向那些祖宗遺下的寶貝的途徑更便捷,但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的目光變得喜歡在更實惠的物什上逡巡。面對這些外來“泊客”,我們會聰明地發問:元曲值得拋家舍業地研究嗎?挈婦將雛地跑到武當山修道圖個啥?把八年的青春時光扔到漆黑的石窟里是不是有點傻?我們小心翼翼地在得失之間苦苦掂量;我們為一個毫不含糊的“目的”勤勉努力著,而我們的“目的”往往在心中量化為一個羞于啟齒的數字……我們怎么了?我們民族的DNA中有那么多讓外人眼紅的東西,我們的遺傳密碼在復制時究竟在哪個環節上出了問題?

感謝這些可愛的“泊客”,他們提醒我安靜下來,讓自己的心在一潭澄澈的水中靜影沉璧。――好了,就在此刻,讓我跟津野淑子悄然吟哦“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舊好,人,憔悴了”;讓我隨那個不知名的俄羅斯哥們兒在好山好水中靜坐觀心,體悟到“天地交泰萬物生”的妙境;讓我在徐勇摹拓過的飛天上拈得一縷千載不凋的微笑,別于鬢邊,提我精神。

(方青摘自《中華讀書報》)

第11篇

一輪皓月在當空緩緩拉開黑夜的序幕,將一世的喧囂幻化成了可人的寧靜。那深藍色幽靜的夜幕上,有著點點的明星。倏地,一顆流星散發著耀眼的金光呼嘯著劃過那天鵝絨似的夜幕,那長長的尾巴在天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絕唱。

在數十年之后……

這是在一條林間的小路里,他與她意外的邂逅了……

他,一身黑色的典雅綢緞裝,那一頭如水般的長發散披在肩頭兩側,那溫柔的嘴角翹起了一條動人的弧線,那俊秀的眸子里閃爍著奕奕神采……

她,擁有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容貌,輕盈的身軀,白皙的皮膚,秀麗的長發,清脆的聲音如黃鸝一般……

他和她是兩個世界的人,卻在同一個世界相遇……

他微笑著對她說:“我叫北辰,你呢?”說罷,極有紳士風度的鞠了一躬。

她莞爾,朱唇微啟:“倩如。”同時,也還了個禮。

北辰很奇怪的打量著對方,倩如輕蹩眉頭,問:“公子,為何如此奇怪看我?”

北辰對于對方的發問,吃了一驚,旋即,恢復了常態,緩緩道來:“這條林間小路分外幽靜,一般女子是不敢隨意出入的。你這么纖柔,卻擁有如此膽魄,令人稱奇。”

“公子對我的評價是不是太過高了?”倩如問。

北辰什么話也沒有回答,徑直走了。倩如微笑,也輕邁蓮步。于是,擦肩而過。

他們只當對方是自己生命中的一個無足輕重的過客,美好的記憶罷了。猶如一縷青煙,裊裊升起,卻又很難追到。

(二)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命運有時真的是一種戲弄。

在這個明媚的春天,北辰和倩如再次相遇在這條幽靜的小路上。起初,眼眸里充滿了震驚,后又彼此會心一笑。

突然間,大地劇烈的晃動了起來,頓時飛沙走石,黑霧彌漫。那粗劣的石子將兩人那細嫩的皮膚打得生疼,接著,一陣眩暈,只覺天旋地轉,然后就失去了知覺……

待醒來時,倆人已身處在一個巨大的巖洞中,彼此的看望一眼,無耐的笑了……

他們不知自己在何處,更不知怎樣逃脫。

倩如小聲地對北辰說:“北辰,我怕?!?/p>

北辰回眸望了倩如一眼,看到了對方少女眼中的驚恐,輕說:“沒關系,別怕?!鳖H有幾分英雄救美的意思。

只見北辰略思索了片刻,對倩如說:“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怎樣出去,這樣吧,你上那邊,我上這邊,找一下可以出去的路。不管最終著沒找到,都要在回來與對方集合。”倩如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

過了一會兒,兩人都回到了原地,從他們臉上的失望不難看出結果是什么。

“唉。”兩人都在默默的嘆息著。

(三)暮雨不來春又去,花滿地,月朦朧

在洞中的這段日子,兩人漸漸的熟悉了,經常向對方吐露心悸。他們已不再在意什么時候能夠找到這個巖石洞中的出口,只求能夠與對方每天一起說話,他們已經很依戀對方了。

在他們那敏感的心里,一直有著一種美好而朦朧的感覺,說不出,但始終只是很甜蜜的。他們每一個人都對這種感覺心知肚明,但卻無人有勇氣挑破。

(四)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 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命運弄人。

在洞中已度過春夏這兩個季度的倩如與北辰終于在一條潺潺小溪的發源部終于發現了出去的路。兩人絲毫沒有猶豫,都毅然走了出去。

外面的陽光烈得刺眼,那數的金黃色的落葉紛紛而下,落在了大地上。

北辰想開口對倩如說:“倩如,嫁給我好嗎?”

倩如含羞點頭。

夕陽西下,在梧桐樹下,北辰抱著倩如靜靜地看著夕陽,看著一切的美好。

北辰突然感覺有一點對不起倩如,因為他一直有一件事瞞著倩如,那就是——他的身世。

其實,他是天上的一顆星星,名叫北辰星。因眷戀凡間,所以偷偷進入凡間。可沒想到,卻愛上了倩如……不錯的,他就是幾十年前的那顆流星。他知道,終究有一天,自己會被掌管所有星星的神而發現,最后難逃一死,但他不悔,因為有了倩如,有了對倩如的愛。

(五)湍聲洶洶轉絕壑,雪氣凜凜隨陰風

他們倆大喜的日子很快就到了,這一天白雪紛紛而下,不一會兒,便將大地銀裝素裹起來,仿佛在為他們的婚禮祝賀,可誰也沒有想到,這是給他們的挽聯。

他們身著艷紅色的長袍,顯出了各自的美好。

當他們來到一座懸崖邊,像太陽宣誓時。北辰最不愿意看見的人出現了。

那人的臉上沒有一絲的情感,冷冷地說:“北辰星,你私自下凡,該當何罪?”

北辰并沒有理睬他,將頭轉向了一邊的倩如,他含情脈脈的對倩如說:“倩如……?!辟蝗鐩]有等他說,她說:“我早就知道你的身世,我也早就知道會有這么一天,我不悔?!?/p>

北辰聽到這番話后,與那個人開始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殘酷斗爭……結局無疑只有一個……

當倩如看到一把鋒利的長劍穿透了自己愛人的胸膛,看著自己愛人那偉岸的身軀直直墜下。她輕吟:“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彪S后,似一只彩蝶,翩然墜下,因為那里有她愛的人和愛她的人……

第12篇

關鍵詞:意象;分類;對比

中圖分類號:I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26-0013-01

一、“夢”回時,衷腸訴不斷

夢:會意字,意為夜間在床上睡覺,眼前模糊不清。即做夢;本義是睡眠中的幻象。

據統計,在三百多首詞作中,使用“夢”的次數達到一百七十五處。整體上而言,“夢”字出現在整首詩的關鍵處,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代表其夢幻心態的抽象之夢。

例1:“人間須斷。但怪得、當年夢緣能短?!保ā度?過都城舊居有感》),作者連用了兩個“夢”字來表現自己極為痛苦而又復雜的心情。一方面,詞人感到美好的事物總是像一樣會逝去,或許更多的是詞人在自我安慰,希望自己能夠樂觀的面對人生中的一些失去;另一方面,詞人又在慨嘆“”消散的太過匆匆,給人生難免留下遺憾與不甘。這份糾結在作者的內心深處掙扎不堪,從而讓詞人的癡情與不幸躍然紙上。

例2:“離煙恨水,夢杳南天秋晚。”(《鎖窗寒?玉蘭》)這首詞寫于作者他的愛妾分開后不久,“離”“恨”二字訴說著詞人內心的悲憤與不舍,現實如此折磨人,與愛妾只能在夢里相會,這其中包含著多少離人眼中淚??!

二、“云”奪泰山半邊壯,“雨”贏西子三分柔

在吳詞當中,由“云”和“雨”組成的意象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用云和雨本義的,如“紅云”“彩云”“片云”“曉雨”“細雨”“秋雨”“暮雨”等等;第二類是用云和雨的比喻義,如:“云山”“云樹”“云檣”“枕雨”“桂雨”“槐雨”等等;第三類是用云和雨象征男女之間的愛情,如“行云”“夢云”“夢雨”“行雨”等等。①

例1:“醉云又兼醒雨,楚夢時來往。卷蜂剛著梨花、惹游蕩?!保ā督怩搋蟆罚白碓啤薄靶延辍薄俺簟笔沁@首詞的中樞,道出了愛情路上的艱辛。海綃翁曰:“此蓋其人去后,過其舊居而作也,”②全詞在“夢境”中追求愛情往事,總體上顯示出凄迷朦朧的特色。然而“雨”往往在古詩詞中象征著多重的角色,例如:

1.雨的愁苦形象:雨作為愁緒的載體,往往凄冷悲苦的雨愈加激烈,愈能反映出詩人內心的愁苦。因此,這些詩詞多抒發作者不幸的遭遇,字里行間流露出幾許風雨帶來的幾許悲傷,讀來令人斷腸。

如:“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崩铎稀独颂陨场发?/p>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溫庭筠《更漏子》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李清照《添字采桑子》

2.雨的歡樂意象:滋潤大地,給人帶來希望與光明。如:“春畦雨過羅紈膩,夏隴風來餅餌香?!碧K軾《南園》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表n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雨”的意象既是現實的產物,又是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結合的產物,“雨”意象經過唐代詩人獨特的人文體驗與刻意營造,才使主體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外化,可謂:客觀中的“雨”,詩人內心的“雨”。

三、一字“秋”,勝千言萬語

為了深入的理解詞中“秋”的意象,我們先來看看在古詩詞中,“秋”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1.悲嘆英雄遲暮,人生苦短。

例1:漢?劉徹(武帝):“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蕭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p>

2.游子思鄉、閨婦懷人、離別之苦、思鄉之情。

例1:王實甫:“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在的詞中,與“秋”所結合的意象數不勝數,如:“秋光”“秋魂”“秋意”“秋色”等等。

例1:“記舊游惟怕,秋光不早。人生斷腸草。”這里的“秋光”感嘆年華已逝,“懷抱”徒存,當回憶起年輕時的豪情意興,便可想象出詩人當年意氣奮發的情景。

例2:“怕云槎來晚,流紅信杳,縈段秋魂”(《夜飛鵲?蔡司戶席上南花》)。真切的表達了作者怕春去,也怕秋來,而“秋魂”寫出了的敏感與擔憂。

詞的風格源于對意象的挑選,意象是詞的靈魂,也是作者詞風的骨架,這些意象決定了的詞整體的風格是“既有絢麗多彩的一面,也有凄清寒冷的一面,既有‘香’、‘紅’之密麗,又有‘清’、‘寒’之凄冷、‘夢雨離云’的朦朧?!雹?/p>

注釋:

①③田玉琪.徘徊于“七寶樓臺”――詞研究.中華書局,2004年版.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州市| 青神县| 阜阳市| 红河县| 五常市| 鄂州市| 伊宁县| 鄱阳县| 百色市| 金昌市| 沁源县| 葫芦岛市| 中山市| 土默特左旗| 基隆市| 丹东市| 桐庐县| 广州市| 西林县| 芜湖市| 溧水县| 界首市| 万全县| 石楼县| 西青区| 晋城| 黄陵县| 贡嘎县| 广元市| 饶平县| 繁峙县| 贵南县| 五原县| 花垣县| 吴旗县| 邹平县| 东阳市| 行唐县| 新乡县| 晋中市| 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