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00:4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小謎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在教學中,教師應如何使用幽默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一、 課前幽默,吸引注意.
在教學中,上課鈴響后,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馬上把注意力集中在英語課堂上,有的學生可能還在思考數學課沒解出的難題,有的學生可能還在回味課間玩的游戲,等等。這就要求教師采用快速有效的方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節課的學習中來。教師可以在講授新課前,用英語給學生講一個與本課有關的小笑話、小謎語或小故事,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聽力技能,又創設了英語情景,起到了吸引注意、激發興趣的作用,讓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開始新課的學習。
例1:新目標七年級下冊U3要學習一些關于動物的英語詞匯,在課初,我讓學生猜了一個有關動物的迷語:What animal wears big black glasses on its face?(panda)先不公布答案,而說:“答案就在這節課的學習中,看看誰能找到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2:新目標七年級上冊U6要學習vegetable這個詞匯,我先給學生猜個謎語:What table is in the field? 并告訴他們:“答案就在這節課的新單詞中,看看誰能找到它?”待學生猜出vegetable之后,馬上引入新課“How many vegetables do you know?”(tomatoes, broccoli, carrots)
二、課中幽默,提高效率
幽默是教學中的精彩片段,是教學中的亮點,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和興奮劑。教師靈活地運用幽默的語言,能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笑一笑,將課堂氣氛推向,緩解疲勞,提高學習效率。
1. 在詞匯教學中使用幽默,加深印象
例1:在新目標七年級下冊U4 I want to be an actor中學習詞匯waiter 時,我先讓學生猜謎語:I jump into water.(打一職業名稱)學生輕松愉快地就把這個單詞記住了。 教師也會在幽默的教學風格中受益匪淺。
例2:What changes a pear into a pearl? (the letter L)通過猜這個謎語,學生很快把pear和 pearl這兩個詞匯記住了。
例3:A: Which month do people talk least?
B: In February.
A: Why?
B: Because February is the shortest month of a year.
在學習月份時,給學生講一講這個小笑話,學生既了解了二月的天數最少,又加深了對February這個詞的印象。
2. 在語法教學中使用幽默,枯燥變生動
例1:利用順口溜教名詞變復數。以f/fe結尾的名詞變復數:樹葉(leaf)半數(half)自己(self)黃,妻子(wife)拿刀(knife)去殺狼(wolf),架(shelf)后小偷(thief)逃命(life)忙。以o結尾的名詞變復數加es:英雄(hero) 喜歡吃西紅柿(tomato)和土豆 (potato)。
例2:講授比較級時的幽默。The more you learn,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less you know. So why bother to learn? 你學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忘記得越多。你忘記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少,那為什么要去學呢?
三、課后積累,總結反思
教師在課后要搜集整理幽默題材,廣泛閱讀,積累個人經驗,留意網絡流行語和電視、電影中的妙語。此外,在上完每節課之后,還要總結本節課的優點,反思需要提高的地方。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教師特有的幽默風格和個性魅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 教學效果 途徑
前言
新課程標準詮釋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主旨是讓學生學習輕松,沒有壓力,為學生減負。為了使減負不會對教學質量帶來負面影響,教師則應重點在課堂教學上下功夫。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必須在課堂教學效果上做文章。通過不斷摸索,不斷創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真正把課堂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揮,調動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1 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與方法
1.1 創設輕松的英語氛圍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心非常強烈,他們不喜歡死板、枯燥的教學內容,也不喜歡沉悶的課堂,新時期的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一種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參與進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如在江蘇牛津版小學英語3A 《on and off》課堂教學中,出現了學生理解起來困難的知識點,如open、close、turn on、turn off等,為了使學生我有興趣學習,我通過創設《英文開和關要記牢》的情景,并輔以歌曲:
/英文/開和關/要記/牢
/open和/close/個子/小
/門窗/盒子/跟著/跑
/turn on/turn off/長得/高
/開關/水電/少不/了
通過這樣的氛圍,再配合學生的實際操練,在活躍了課堂氛圍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能容易區分open、close、turn on、turn off的用法。
1.2 有效地利用現代多媒體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代多媒體技術憑借其圖、文、聲、像于一體的優勢,逐漸成為了課堂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新時期的教師也應該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好這一現代技術,更好地輔助自己的教學。如在5A Unit8 《A camping trip》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創造了“野營”的故事背景,通過直觀的表示,讓學生們回味童年豐富多彩的生活。結合多媒體技術,我設計了如下問題: T: What do we have for the trip? 學生們通過剛才的直觀展示,S: We have a telescope,we have a pot ,we have a stove. T: Do you have a ……? S: Yes, I have a ……通過師生互動式的問答,學生對生詞和句型有了了解和應用,培養了學生交際能力。現代媒體技術整合到英語教學是教學改革的需要,其形象鮮明、色彩清晰、圖文并茂地特點更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擺脫傳統教材死板、枯燥的現狀,既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又可以增強學生們學習英語的主動性。
1.3 設計模擬交際
小學生的表現欲望十分強烈,他們愿意與同伴交往,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為學生們創造語言環境,增多交際的機會,讓小學生們在模擬交際的同時,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如在3B Unit9《Shopping》教學中,課前我先為學生們播放《What’s she wearing?》和 《Colours》兩首歌曲,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為本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然后我帶領學生們模擬活動“say and act”,把學生們的學習興致提到最高點。
T: Can you guess what do I like doing after eating these things, shopping or watch TV ? S1: Watch TV. S2: Shopping.
T: I like shopping.So I have many nice clothes.Do you want to have a look? Do you want to know their prices? 很自然的引出句型“How much is it?”
通過這樣不斷的交流活動讓學生們詫異于衣服便宜的價格,從而勾起學生們的好奇心,教師帶著孩子們一起去購物,正式進入今天的學習主題shopping. 通過交際活動更能有效地緩解學生學習英語的緊張情緒,建立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為新知識的傳授做好鋪墊。在這樣的模擬環境下,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的能力。
1.4 融入游戲
一位著名的教育學家說過:游戲在任何課上都適用,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每課的教學都包含游戲成分。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好游戲活動,發揮游戲的最大功效,是新時期英語教師要掌握的一門藝術。游戲是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的,通過在教學中穿插一些小游戲,可以讓學生們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從而在快樂中學習英語,在學習英語中快樂。如在5A Unit 9《Shapes》,我設計了“猜謎”的小游戲,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出謎語,一組猜謎語,學生配合參與其中,下面是學生給出的謎語:
1. It’s a triangle. It has two holes. We use it to breathe.---nose
2. It’s white. It’s a rectangle. I have many in my mouth.---tooth
通過這個小游戲,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負責出謎語的學生鍛煉了熟練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比較正確語法結構的運用能力,猜謎語的學生鍛煉了敏銳的聽力以及豐富的想象能力。真正寓教于樂,提高英語學習效果。
2 結論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教師不斷地積累、不斷的摸索。新課改給教學帶來了深刻變革,如何在這一改革浪潮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上好學生喜歡的課,就成為了擺在了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務。因此,英語課堂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是適應改革的需求,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劉艷夏.如何通過創設情境來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率[J].學周刊
【關鍵詞】英語課堂;興趣;互動教學;教學效率
初中英語作為第一門外語,學習之初如何引起學生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初中階段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拓展學生對語言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啞巴英語”及傳統的灌輸式單向講解練習方式等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初中階段英語教學的要求。互動教學模式能有效突破傳統的初中英語教育教學中的瓶頸,讓初中英語課堂重新煥發生機,能有效地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學生才會積極地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并以最簡捷、最有效的方法去獲得最必要的知識,這就是求知欲。可以說,沒有興趣就沒有求知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應用”。為了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給學生更多應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教師可以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采用新奇“刺激”的教學手段,如放錄像、放英文原聲電影、掛圖配合錄音、口語競賽、歌曲或短劇表演、講英語故事、辦英語墻報及多媒體教學等形式,促進學生把所學英語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利用視、聽感官促進學生的大腦思維,開發智力,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曾經有人向外籍人士請教學習英語的最佳方法是什么(What’s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老外隨便答曰:“到美國去或與一個美國人結婚(Go to the United States or marry an American),如不可能做到就看美國電影(Watch American movies)。你們中國不是有一句古話叫做‘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嗎?在家看一部美國電影就好比在美國生活了一天”。這些話告訴我們學習語言離不開環境。所以教師應該努力探索各種教學方法,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來營造課堂英語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初中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影響他們進入學習狀態的因素很多。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創設情景和語境,吸引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幫助學生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建立英語學習的目標,指導他們為達成目標而養成自覺學好英語的良好習慣,變原來的“要我學”為“我要學”,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從而將英語學習的興趣轉化為經久不衰的動力。
二、“互動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上的應用
用怎樣的方法和手段去引導、促發教學中的互動,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會學習、學會合作。筆者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尊重學生個性,實施民主教學。學生作為獨特的個體,既有其他學生一樣的共同性特征,又有著巨大的個體差異。因此,教師要尊重他們的個性情感和才智能力,要面向全體學生,相信他們的發展潛能,精心為他們設計有層次、多方位的互動平臺。
(2)教師要有良好的教學心態。教師的情感是課堂教學心理氣氛中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影響教師自身水平的發揮,同時也影響學生學習情緒的好壞。因此,教師要學會調節自身的情緒,力求做到高興時不得意忘形,悲傷時不垂頭喪氣,控制無益的激動,調節消極的情緒,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積極、歡快的情緒進行教學。用健康的情緒感染、引發學生情感共振,使其進入憤、徘的最佳學習狀態,讓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主動獲取知識,陶冶情操。
三、提高英語詞匯有效教學的對策
針對以上幾個問題,在實際詞匯教學中,教師如何提高英語詞匯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1.用實物、圖片、手勢等直觀法引入詞匯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教師” ,可看出興趣的重要性,而直觀教具的使用恰恰也激起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在適當的時候,教師采取直觀教學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利用實物、圖片、幻燈片等一系列輔助教具及手勢、動作表情引入新單詞,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他們積極參與,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滿足感,提高學習興趣。此外,通過此方法,可以使學生把實物、動作直接和英語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特別是對七年級的學生,如采用直觀教學,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他們積極參與。
如學習“orange”這個單詞時,教師可一手舉起桔子,并自問自答: What’s this It’s an orange.再延伸舉起兩個桔子問:What are these They are oranges.然后再展開,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學生答。這樣反復操練,學生不但能掌握“orange”這個單詞的詞性、單復數,而且在運用時也瑯瑯上口。教師如能把桔子獎給回答好的同學,那課堂氣氛就會活躍。如在學習動詞短語row a boat,play the piano,go skiing時,教師可用動作引入,一邊做動作一邊說短語,這樣學生非常容易理解。接著讓學生跟著教師一起做動作,有韻律地讀出這些短語,同時做出劃船的動作,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會高漲。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興趣,那他們對待外語的學習態度將會是積極的,心中也就會很渴望學會這種語言,雖然學起來較難,鞏固較難,但由于態度積極,他們便愿意下苦功掌握這種語言,以便達到他日能在同學、教師面前有好表現,甚至見到外國人也能說上兩句。
2.通過謎語教學詞匯
猜謎語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方法,有了興趣,再積極參與,從而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最終把單詞牢牢記住。有些單詞采用謎語形式來猜測,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便也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力。①例如:What has a bed but never sleeps,a mouth but never speaks (a river) ②I jump into water.(a waiter) ③What has four legs but only one foot (a bed) ④What has many keys,but can’t unlock a single door(a piano)等等,這些謎語都是淺顯易懂的,也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游戲輔助詞匯教學
一、學習課程標準,制定計劃
教師要想在教學中融入新課程理念,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認真學習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學計劃,弄清楚課程標準的要求。(1)語音:掌握字母讀音,了解單詞重音,懂得正確發音,在交際中學習語音語調。(2)詞匯:要求學生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認讀,拼讀簡單的單詞、根據聽到的單詞識別指認圖片或者實物。(3)句子:在圖片的幫助下,能聽懂、認讀,模仿范例寫句子、問候語、標題。(4)短文:從朗讀做起,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能聽懂并正確朗讀短文,在教師的幫助下講述、表演簡單故事。(5)對話:聽懂提問,能進行簡短的對話。(6)語法:小學階段語法教學主要幫助學生了解常見的語法項目,了解表示時間、地點、位置的介詞,了解簡單句子的基本形式。
我們了解了課程標準的要求后,就能根據所任教年級,認真分析研究教材及教學對象,分析教學重難點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能力。教師要根據目標,針對教學對象、教學環境,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計劃,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少走彎路,才能事半功倍,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改革教法,培養興趣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只有小學生對英語學習充滿興趣時,才會產生學習的不竭動力。可見,興趣對英語學習者,尤其是初學英語的小學生的學習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那么怎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利用英文歌曲、有趣的童謠來營造學習氛圍
小學生都有好動、好表演的心理特征,為迎合其特點,教師可以合理而充分地利用英文歌曲和有趣童謠,盡力營造濃厚的適合小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角色,在愉悅中探究、學習。如教師精挑細選一些歌曲和童謠,并且配上簡單有趣的舞蹈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表演,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使學生感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二)利用多種多樣的游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學好語言的關鍵,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要努力創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境,使學生能夠真正地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激發學生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可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動、好玩的特點,采用聽、唱、玩、說等手段,促使學生積極參與。為了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教師可以在小學英語學習中適當安排一些游戲并使其多樣化,既可以滿足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指導學法,培養習慣
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讓小學生逐步學會如何學習。所以,在教學中教會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就必須得“授之以漁”,才能讓學生終生受益。
(一)指導學生逐步掌握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是在學習中慢慢學會的,在學習中教師要適時指點,如記憶單詞的快速方法、朗誦的技巧、寫作的要求、閱讀理解的訣竅等。
(二)幫助學生制定力所能及的學習計劃
如每天分類抄寫多少單詞,每天放學后按時完成英語家庭作業,每天試著寫一些簡單的英語日記,每天跟錄音朗誦10分鐘的英語,每周末觀看少兒英語節目等等。
(三)鼓勵學生平時多用英語進行交流
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用英語做簡單的交流。如日常對話、平時問候、課堂問答等。
四、挖掘教材,創編材料
新編小學英語教材中,尤其是彩版的,附有大量的插圖,色彩鮮艷,直觀生動。有的創設了英語情境,有的展示了具體內容,有的描繪了直觀行為,有的為學生提供了單元的話題,借此,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詞句及文本等內容的含義,但在教學中這些插圖資源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有很大的利用空間未被開發。我們可以結合校本課程的開發,對教材中的插圖進行二次開發,以發揮教學資源的最大優勢,提高插圖的利用效率。
(一)編對話,提高用英語交流的能力
教師可利用教材中色彩明艷、形式新穎的插圖,重新創設情境進行教學,鼓勵并引導學生根據插圖,結合教材中文本內容分組創編小對話,并且在小組中或者課余時間積極利用自編的對話進行簡單的交流。為使學生創編的熱情得以持續保持,教師對學生的創編作品加以鼓勵外還要進行適當的評價,班級或小組可以設創編優秀獎等等。
(二)編謎語,加深對詞義的理解
一、情境化教學,為“趣味教學”做好準備
我們說,學習一種語言要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因此,為了讓學生有興趣,能夠真正的理解所學的知識,我們可以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為學生學習知識提供一個真實的環境,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比如我們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掌握知識的需要,拓展思維,讓英語課走出教室,可以在操場,可以在大樹底下。把學生耳熟能詳的生活場景融入到英語教學中,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第二課堂”。
在教授一些體育課上的基本口令時,我就把操場作為主陣地,和孩子們上了一節別開生面的體育課。以至于平日里常用的口令“Stand up”,“Sit down”在這節課上對于學生們來說也是一種樂趣。當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當抽象和具體相統一的時候,學生自然玩的高興,學得也帶勁。
二、現代化教學,為“趣味教學”插上翅膀
在3AUnit1的教學鞏固環節,我充分利用Flash的直觀靈活性和可操作性,讓學生上臺實際操作一系列練習,而非傳統的打印后讓學生答題完成。鼠標輕輕的一點,“恭喜你,順利過關。”不斷激勵著學生;“沒關系,再好好想想。”則不斷鼓勵著學生。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平時難得舉起的小手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了。而在學生上臺操作之前,Flas中出現的卡通形象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進而使他們在聽的時候格外仔細,做題時看的特別認真。
三、多樣化教學,為“趣味教學”充電續航
(一)以歌激趣。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師需要不斷的調動學生的肢體、感官等等來為課堂教學服務,而英語歌曲恰恰是一種能夠活躍課堂氣氛的有效教學方式,學生們也非常喜歡。在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6 Let’s go by taxi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坐火車去上海參觀世博會的情境。其中有這么一個環節:
(人機對話)
生:Is this bus for the train station?
司機2:Yes, it is.
師:Oh, this bus is for the train station. Let’s take the bus.
然后播放歌曲“Wheels on the bus”,讓生一起唱,繼而出示train station圖片,讓學生在歡快的歌曲旋律中,把情境由公交站輕松過渡到火車站,順利展開下個情景的教學任務。
(二)巧編chant。在3A Unit2 Nice to meet you一課中,我采用了如下兩段chant進行鞏固顏色類單詞:
1、小蠟筆,真神奇。畫只棕熊棕褐色,brown,brown棕褐色。畫只小狗是黑色,black, black是黑色。
畫只小鳥藍又藍,blue ,blue 是藍色。畫只小兔白又白,white,white是白色。棕熊、小狗、鳥和兔,它們都是好朋友。
2、小蠟筆,真神奇。畫個西瓜綠油油,綠色,綠色是green。畫串香蕉金黃色,黃色、黃色是yellow。
畫個蘋果紅彤彤,red,red是紅色。畫個橙子橘黃色,orange ,orange橘黃色。五顏六色真好看,多吃水果益健康。
配合著有節奏的音樂,學生們一邊說一邊打拍子,不亦樂乎。在說唱的同時,不僅鞏固了單詞的讀音,也知道了每個單詞相對應的意思。
(三)你猜我猜。謎語趣味濃郁,內容多樣,形式豐富,且寓智于樂,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同時它還很容易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保持學習的動力。在新授6A Unit2B部分的時候,我首先通過Free talk的形式,分別用What date is it today? Which month comes after October? 等句型把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和December四個單詞教授完,然后就通過一組謎語“There is a poem(詩).It can describe(描述) this month.( 春風似剪刀)”,“On the twelfth of this month, we can plant(種植) trees. Which month is it?”等讓學生開動腦經,既學習了一月至四月四個單詞,又把其他知識也融合在新授過程中,最后通過看節日圖片來教授剩余四個月份,通過分層次,多方法的呈現,學生接受的快,掌握的也快,同時還避免了整堂課枯燥乏味的感覺。
一、開發課程資源,讓課堂“活”起來
1.讓教材“活”起來
教材,不能說話也不會動。我們可用電腦、錄音機等,讓其動起來、形象起來、發出聲來。
如,教學水果名稱時,可營造摸、聞、嘗、猜等情景,讓學生感知和學習。教動物單詞時,利用多媒體出示動物形象、聲音,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刺激學生。
2.讓教室“活”起來
教室設施,可組成不同情景:運動場、玩具店、小車間、小商場、小舞臺等。
如,教fruits時,可設計在一家水果店中店主在熱情地招呼大家:
Shopper: Can I help you?
Buyer: I want some pears.
Shopper: Sorry, we have no pears now. Do you like peaches?
Buyer: Yeah, very much. It tastes well.
教Asking the way , shopping 等項目時,可將桌椅布置成電話亭、商店、柜臺、街道、建筑物等,用自制的教具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體驗不同角色的性格、情感、話語,再現不同人物的形象。
3.讓教法“活”起來
泛泛地灌輸,課堂氣氛沉悶、枯燥。我們可采用多種教法,如演示法、模仿練習法,游戲教學法、歌曲教學法、繪畫教學法等,進行唱歌、跳舞、游戲、繞口令,讓學生在“樂中學”,又在“學中樂”。
如,記憶單詞時,用諧音法、兒歌唱讀法、象形法;學習語法時,用歸納法、類推法……
二、開發非智力因素,讓學生“動”起來
1.開發“動覺”――運用“TPR”
“全身反應法”簡稱“TPR”,是指把語言學習的過程與動作緊密結合,運用動作加強語言的理解能力。此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訓練動覺過程中身心協調,多感官通道參與,而且在玩中看、聽、說,能夠進一步理解語言、運用語言。
邊說邊運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積極地參與各項活動。
2.開發“視覺”――運用多種空間手段
小學生的記憶方式側重形象記憶。所以,我們可采用多媒體、掛圖、圖片、實物、畫簡筆畫、涂色等法來輔助。
3.開發“交際功能”――運用多種合作方式
英語,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人際間的相互交往。因此,多開發一些情景會話。
如,瘋狂購物競賽:教師選出六名學生當售貨員,把一疊單詞卡片(含動物、水果、交通工具、文具、衣物和食品)混合起來發給售貨員。再把全班分為六個小組,每小組購一類物品,要求售貨員和顧客分別用A: Can I help you?B: Yes,I want...句型進行交易,在規定的時間里,看哪組買到的東西最多。課堂上交際的活動還有找朋友、摘蘋果、滾雪球、單詞接力賽等。
三、開展英語活動,把語言“用”起來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構建友好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學有所用”。
1.英語活動小組
(1)演唱組,學習朗誦英語歌曲。
(2)朗讀組,學習朗讀英語小詩、文章。
(3)表演組,編排兒童話劇、故事短劇及課本劇等。
(4)游戲組,結合字母、詞匯、句型學習進行游戲活動。
(5)廣播組,為定期的英語廣播節目,進行編排。
2.英語競賽
形式有書寫比賽、記單詞比賽、朗讀比賽、查字典比賽、歌詠比賽、英語智力競賽等。
3.英語晚會
晚會是規模大、人數多、形式活潑的一種課外活動,一般可在期末或節假日時舉行,包括演唱英語歌曲、演奏音樂、朗誦詩歌、表演短劇、講故事、猜謎語等。
4.英語角
英語角活動可定時、定點在學校開展活動,英語愛好者都可以參加。隨意交談,不必過分糾正學生的錯誤,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用英語交談,盡量創造比較自然的語言環境。
5.英語學習園地或英語手抄報
內容主要圍繞課堂教學中的語言知識和技能訓練兩個方面。例如,介紹與課文有關的背景知識,英語學習方法,說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刊登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笑話、格言、謎語英語語言發展知識以及課文中的疑難解答等。
我們這套英語教材就是圍繞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逐步展開的。教材內容設計是新穎的,學生是活潑的,但由于生活中沒有這樣的語言環境,導致了他們在課堂上畏于開口,謹言慎行,這直接影響著學生掌握單詞數量的多少,不能正確理解別人表達的意思,更不能暢所欲言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故此,提高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才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就此情況,我在平時授課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授單詞、練習單詞、運用單詞的方法和步驟。
一、入門:單詞長,請別忙,奇思妙想巧幫忙
單詞的背寫是學生所懼怕的,往往背得頭昏目眩時,運用起來也還是一塌糊涂,特別是一些較長的單詞被學生寫得可謂是五花八門,面目全非。這就要求教師發揮想象,將復雜的情況簡單化、實際化、娛樂化。例如,在講授“scissors”時,我運用猜謎語的方式:
四只小蠶s站一排,
ci or要加進來,
ci擠到第一只小蠶s后,
or蹦到第二三只小蠶s中間不肯走,
四只小蠶被分了家,
千萬記住中間兩個兄弟不分家。”
(將字母按照說的順序寫到黑板上)
在這個謎語中既強調了小蠶s的數量,又強調了要加入的字母和字母所在的位置。這里無需學生滔滔不絕地念,只須稍加思索答案便趣味地呈現出來。此時讓他們用喜歡的調子唱一唱,然后找幾個學生扮演這幾個字母,配合著歌曲的內容給大家真實的演練出來。當學生的眼睛、耳朵和心跟著老師動的時候,其效果也不言而喻了。
二、體會:創設情景,切實感悟
心理學家認為:小學生在認知過程中抽象思維能力弱,直觀性強,容易接受表面化的事物。要直觀呈現教學內容又設置懸念,就要調足學生的胃口,再讓他們恍然大悟,讓他們對單詞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創設情景的呈現方式經教師巧妙地安排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真義。例如在講授“open”時,我避免了肢體動作,而是采取了“一波三折”的政策。首先我疾步走進教室,順手關門,臉色凝重,此時他們肯定滿是疑惑,睜大眼睛,猜想下文。接著我用沮喪的語調說:“The weather is sunny, but I am wearing a sweater, so I feel hot, I must take off my sweater.” 學生理解了老師的舉動,但看到老師不停地扇動手中的書,疑慮更濃,我接著說:“I need some wind. Where is wind? I think the wind is outside. May I open the door? (加重open語氣。)I
need wind.” 學生們異口同聲的答到:“Sure”。單詞呈現完了。避免了簡單重復的動作,而且還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假如老師讓我講單詞時,我用什么方法呢?快跟老師好好學呀。
三、深化:由此及彼,學新知溫舊識,構建全方位練習模式
提到練習無非是口干舌燥地背,數以千計地寫,煞費苦心之后,其效果還是過目就忘再運用時還是不知往哪里放。那我們可否把機械的練習變得樂趣無窮呢?其實課堂教學中有一種聯想,就是在教授新單詞時,由此及彼聯想到學過的單詞,把它們彼此聯系起來進行記憶。例如,在教授動物單詞時,讓學生聯想到已學的以同一個字母開頭的詞,集思廣益,學生往往把學過的單詞都可以想出來。例如以字母p開頭的pig,panda以字母c開頭的cat,cow,chicken,camel等。此練習還可以擴大至他們所學過的單詞。還以上面兩個字母為例,學生們會毫不猶豫地說出:以p開頭的pen,pencil,pencil-case,purple,park plus,pants,pizza pop;以c 開頭的cab,car,cashier,classroom clerk,coat,chair,cold,crying 等單詞,閱讀廣泛的同學還可以說出課外讀物上的單詞。這項練習既考查到了學生平時學習的效果,又促使每個學生絞盡腦汁地思考,此刻誰也不愿讓別人超過自己,出現你爭我奪的場面。在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利用詞義相差懸殊,又可以成為一個整體出現,如 big---small畫一大一小兩幅西瓜的簡筆畫(利用學生“大”就好的幼稚心理)引出:I want a big melon, but I don’t want a small melon。long---short 根據生活實際,學生們親眼所見的事實導出:The rabbit has two long ears, but it has a short tail;curly---straight 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用以上兩個單詞描述周圍的情景:This road is curly. Look, there is a straight street near the school.這些詞是由他們的實際生活引出的,每天必見,見之必想。
四、運用:究竟會多少,編個故事考一考
英語是一種語言,它是用來交流的,但由于環境因素,學生很難找到與人交流的機會。學而不用則不如不學,學而不能靈活運用,則失去了它本身具有的交際性和實用性。教師可就課堂教學中某一知識點想要引起學生的共鳴,可根據他們年齡的特點編故事。因為他們這個年齡都喜歡聽童話故事,教師可投其所好,因勢利導地進行教學。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枯燥無味、死記硬背的英語變得妙趣橫生,通過奇思妙想,環環相扣讓學生們輕輕松松、快快樂樂地學會英語。
英語是一門交際性很強的學科,閱讀是語言交際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在閱讀中學生可以吸取豐富的語言知識,擴大詞匯量,拓寬視野。詞匯是閱讀的先驅,興趣源于對知識的探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和聽、說、讀、寫技能。
隨著信息社會的出現,教育既要傳播信息,又要培養學生攝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而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在于培養交際性閱讀能力--有效地獲取書面信息,并對此信息進行分析,推理和評價,用于我們的工作與研究,提高效率,以作出更大的貢獻。小學英語教學中,三四年級以聽、說、讀、寫為主,五六年級就要求學生進行閱讀理解。通過幾年的英語教學實踐,我對小學英語的閱讀教學也有一些感想。
一、精選閱讀材料
選擇一些趣味的、幽默的、符合學生英語實際水平和年齡特征的材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新世紀英語》教材中就安排了許多圖文并茂、語言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如:The Tiger and Other Animals,還有Kid’s Place板塊中的story等。當然,我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以外,還經常從網上或者英文小讀者上選擇一些與教材內容相匹配的課外閱讀材料。如學生熟識并喜歡的童話故事、小謎語,幽默小品等。總之,閱讀材料的選擇要切實做到既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選擇中我力求做到,趣味性:即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一些英語童話、英語歌謠、人物趣事、通俗淺顯的科幻作品等。適宜性:即材料的難度適宜。小學生英語詞匯量少,閱讀能力弱。如果閱讀材料生詞量太大,知識內容太深,學生很難進行閱讀。一般情況下,生詞量比例應控制在文章總詞數的3%左右。匹配性:選擇的閱讀材料在題材和內容深度上應盡量與教材內容匹配。這樣既使于學生鞏固課本知識,又能適度拓展英語的知識面和對語言知識的靈活運用。
二、Happy游戲讓學生樂起來
喜歡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將游戲滲入教學中,釋放孩子的天性,讓他們積極地參與,主動地汲取知識,這樣的教學效果不正是教師所期望的嗎?
在英語教學中,我常將大家所喜聞樂見的游戲,稍做加工引入課堂,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地投入到競爭激烈又趣味橫生的游戲中去。例如,在呈現新知階段,我會采用“猜謎語”“泡泡堂”“拼積木”“摘蘋果”等游戲,讓學生在收獲驚喜的同時,初步感受新知。而在復習鞏固的階段,我則讓學生分成四人或六人一小組,通過“啞劇猜詞”“單詞接力”“找朋友”“魔力眼”“傳聲筒”等游戲,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之間合作探究,提高其英語表達能力。
三、借助多種媒體激發閱讀愿望
考慮到小學生有著好新奇、好活動、愛表現、善模仿的思維特點,在開展閱讀教學中,我利用各種媒體手段,通過聲、色、畫等多種感官的刺激,讓學生通過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激發他們主動閱讀愿望,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進而喚醒學生情感以及內在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學 Kid’s Place中The Three Little Pigs之前,我先讓學生欣賞一首具有Flash畫面的歌曲Three little pigs。生動,有趣的flash畫面,將歌曲中的三只小豬的特點通過畫面形象地展現了出來,引得學生們哈哈大笑。“歌曲中的三只小豬是不是就是我們課本中的三只小豬呢?”此時,老師的一個問題,必定會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主動地參與學習,投入到閱讀的學習狀態中。這樣的教學媒介既給學生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目的和效果,在長期循序漸進的影響下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了培養。
四、英語因音樂而飛揚
要想學生英語“學起來輕松,記起來容易”,音樂與英語的完美結合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許多節奏明快、旋律優美的英語兒歌,它們如同嘩嘩奔淌的泉水,調動了學生所有的感官,深深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覺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音樂輔助教學,以樂促學。
在英語教學中,我常鼓勵學生廣泛利用自己喜愛的、耳熟能詳的音樂資源,如膾炙人口的經典兒童歌曲,民間的小調、童謠、數來寶(Chant)、繞口令等,因為經久傳唱,所以只要旋律一出現就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再將其“換詞不換調”,來有效地幫助學生實現對英語詞匯和句型的記憶。例如在教學職業單詞時,我把事先編好的第一段歌詞通過幻燈片屏顯出來,然后播放《Snow flowers》的旋律,我先示范唱一遍:I’m a farmer. I’m a farmer.I’m work on the farm.I’m a farmer. I’m a farmer.I’m work on the farm.在悠揚的曲調中,學生也情不自禁地紛紛哼唱起來。隨后,我便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將farmer換成driver、nurse、doctor、teacher、cook、worker,并將farm換成road、hospital、school等,在背景音樂中,小組分別上臺邊唱邊演,興趣盎然,兒歌中不斷地反復,有節奏的回響,使學生學得既扎實又輕松。
五、在趣味情境表演中,閱讀教學煥發生機
在英語課中,教師應盡量創設形式多樣、新穎活潑的交際情境,通過聽音、識圖、動作與表情的演示,牽動學生對故事情節的記憶和復現,加深對句型的理解,從而有利地促進其感知、記憶、思維和理解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5B《A PE lesson》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先播放課文的動畫片段,要求學生試著為動畫配音,學生的好奇心瞬間被激起。學生在觀看時特別留心,積極地模仿片中人的語音、語調和語速。他們饒有興致地觀看了兩遍后,躍躍欲試。配音時,為了減少學生的配音障礙,我在屏幕上方打出do exercise, jump up and down, turn left and right, touch with等關鍵詞。隨后,全班學生按3人一組分組進行配音競賽,評委(推舉出的五位同學)就語音、語調、語速和流暢程度等方面對各組進行評價,最后選出最佳配音小組和多名最佳配音演員。本節課,學生表現了較高的創新意識,惟妙惟肖的語音語調和模仿,使他們在整個活動中始終興趣盎然,充分感受到學習成果的快樂。
一、溫故而知新
曾經聽過這樣一節優秀的英語復習課,教師別出心裁地用兩只玩具小猴作為全課的主線索貫穿始終,既讓學生感到新鮮,很好地吸引了學生,又在主線索之下安排了眾多的復習內容。
第一層次:引小猴,主動競爭。課的伊始,教師就拿出兩只不同的小猴Liutao and Helen,Liutao代表男生,Helen代表女生進行PK:比比誰的小猴跑得快。游戲規則是:教師事先準備了與所學知識相關的前兩個單元的重難點——比較級,放在一個封閉的盒子里,請一名口語流利的學生讀男生或者女生抽出來的問題,讓其他學生搶答。答對了代表的那只小猴開始跳到下一小組。新鮮元素的加入使得常見的英語單詞復習變得活躍而有魅力。
第二層次:設情境,主動交流。第一二單元中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是認路、問路。因此,教師采用常見方法先用圖卡問路中的關鍵單詞,同時將班級建設成街道上情境。比如把班級部分學生設定為場館名,如Yangling Cinema,并把每組的過道設為道路名字。這樣枯燥的認路就成了過家家式的游戲,學習變得更有情趣。學生在富有情趣的學習中溫習問路。玩具小猴在此環節仍然發揮著相同的作用:勝者的小猴往后跳一組,直到跳到最后一組,此環節的復習結束。
第三層次:尋小猴,運用語言。這個環節教師增加了猴媽媽尋找小猴的情境,在猴媽媽和警察開展對話中就需要學生運用已學的簡單句型來描述長相,這情境中學生需要使用形容詞比較級來進行對話,還有可能和警察對話;去尋找小猴要走的路,在多樣化的情景中機智地使用學過的語言。在這節復習課中,把第一二單元看似零碎的單詞、句型串聯在一個鮮明的線索上,所有的復習內容都圍繞著這個線索衍生出來,進行伸展,在復習中很好地體現了英語課程的整合性和實踐性。這樣的復習課我們英語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能夠模仿,簡單易行。
二、自主參與大境界
隨著小學高年級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增強、自我控制力有了提高,小學英語教師在英語復習課中應該充分有效地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梳理知識自己來;記憶規律自己尋;有了錯誤自己分析。這樣的學生自主參與復習比教師“大手牽著小手一步一步地跟著”的復習模式更加有效,還能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
第一層次:積極思考,復習舊知。一開課就進行句子演講游戲,學生根據出示的句子圍繞這個主題進行表達。每人接著首句再往下說一句。(1)In many places,we Cansee a lot of public signs.(2)My birthday is my favourite day.(3)Yesterday was Sunday.圍繞這三句,學生進行了自由表達,在教師設計的句型中將幾個單元的重點知識進行了高度概括、整理歸納,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滲透復習的方法,在教師有意無意的熏陶學生如何把握住教材的重難點。
第二層次:肢解任務提高能力。教師在這個環節出示的是一份原創的語言閱讀材料Beibei’s birthday.在閱讀材料中教師設計的主要人物Beibei要過生日需要幫助,三個場景設計為在公園玩不認路、在家猜謎語找禮物、邀請客人一起玩游戲。在不同的環節學生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務,在各種任務的驅動支配下,學習環境和過程不斷更換,學生主動地對所學知識進行重組、建構,在復雜的語境中學會舉一反三,在新舊知識之間搭起連接的橋梁。這樣的復習設計能讓學生的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的能力得到鞏固。
【摘要】本文探討了如何從批改英語小作文著手訓練學生書寫能力。
【關鍵詞】作文批改 提升 能力
我執教中學英語20年了,在一個教材又一個教材的更換中,在一個又一個教育里念的改革中,在一輪又一輪的循環教學中,我積累了不少行之有效,受益匪淺的教學經驗,尤其是在培養學生的書寫技能方面。下面我介紹一下我的做法,希望對同行有所幫助。
我是從批改英語小作文著手訓練學生書寫能力并使學生們樂寫不疲的。我批改小作文的特點是批改及時,反饋性輔導及時,英語評語多,題材廣泛。除了正常的糾正句子結構時態詞型之外,還寫個性化評語,把老師對學生的熱愛,寫進評語,多用贊成肯定的語句,以鼓勵為基調,把每次批改當成一次情感溝通。從初一開始,我就開始著手培養他們的寫作水平了,其實所謂寫作無非就是連句,而句子又是由詞組成,所以只要學了單詞就可以造句,幾個句子有機密切組合便成了文章,如小學學生就學習了介紹及問候這樣的對話,可以讓他們編成形式活潑內容新穎的小故事,小情景,初中開始可寫的內容就更多了,可以介紹室內擺設,用there be結構及五大方位介詞,再像描繪家譜中成員名字等等,這些不就是很有價值的小作文嗎,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你給他們一個舞臺,讓他們大膽去展示,他們就會有讓你意想不到的表現。
及時指的是學生早上交的小作文,最遲不超過中午得到批復,一般情況兩個班有四十多個交小作文的,我用兩節課時間完成批改,這個小作文除每單元的扣題作文是必寫的內容,其余的都是隨意,題材自由,不限定時間,不限定詞數,內容及上交人數,交上就批,批完就輔導,錯誤多余三處的重抄一遍,質量好的班前表揚,批語全用英語,由于書寫內容靈活,評語也千變萬化,有時同樂,有時同憂,不泛批評,更多的是欣賞,但基調都是鼓勵,當他們寫出他們的小煩惱時,就會問What should I do?我就會給他們一些建議,當他們寫一個小謎語時,會問Can you guess?我就猜上半天,還有的提出一些問題,要求給予答復,如與同桌關系,家長吵架了,被某個老師誤解等等,我就一一勸慰,指導做法,并鼓勵正視問題,這樣評語常常是半頁左右,當然根據不同學生需選用難易不同的英語句子,如多用復句還是單句,一個意思如何表達比較簡潔,直奔主題,并恰到好處?要盡量寫的讓只要認真讀的同學都能理解才好,這樣,很多學生是為了獲得老師的評語才上交作文,在他們看來,老師在百忙之中給他們寫上半頁交心的話是一種榮幸也是一種安慰,能懂老師的英文評語體會到了成就感更是驕傲,而且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得到了解決的辦法,并在得到鼓勵之后勇敢面對現實,這樣他們樂寫不疲。每個人一般一周至少交三次小作文,寫的時候就帶著期盼,盼著發下來看老師的評語,還時不時在旁邊畫上卡通人物,表達師生的歡愉和煩惱,寫了改,改了寫,實抓嚴抓,一抓到底,學生的寫作水平迅速提高,小作文迅速成型,句子通順,意思完整。同時促進了聽說讀的訓練,三者互相促進,實際上聽說讀寫真的是一體,無可分割寫就是說的記錄,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啟發訓練,讓他們用英語表情達意,讓他們主動去嘗試書寫,寫的能力也就逐漸形成了。當然有的時候學生在寫隨意的小作文時會遇到障礙詞,不妨引導他們去查詞典,有時一意數詞,正是培養他們正確使用恰當單詞的好時機,晦澀的可以轉換成意譯法,只要能用所學語言表情達意就是好文章。而已經學過的單詞忘記了可以去查書,這本身就是一個記憶的過程,記憶不就是反復重復么,當然對于如何能既快又好的記住單詞,以備寫作使用,這是一個專題知識,我所常用的記憶法像:音形結合法,規律法,竄詞造句順口溜法,卡片法,等等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都能極大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時間關系這些方面不在此贅述。
通過以上的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水平很高,我自己的口語表達書寫能力迅速提高,當然為此我付出了大量的辛苦勞動,默默的認真的做好每一個瑣碎的環節,有時為了給學生滿意的解釋,我也得必須親自動手去查詞典,如學生問:Howto say表現?而表現就有show behave display三個,那他的語境適合哪個,與他溝通之后知道他想說某人表現出興趣才確定了用哪個,每個環節都費勁心機,可能有的人會想這樣太累了,豈不知初一培養好學生的行為習慣全面拉開戰線,除二,初三就得心應手勢如破竹游刃有余了,關鍵是初一開始就將學生領上會學樂學的康莊大道,這對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也很重要。
目前的教改熱潮使我們在座的每個人面臨一大挑戰,那就是如何提升自身素質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培養新一代綜合性人才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文化需要,而改革課堂教學,首先應改革教師的教育利念教學思想,希望能與所有同仁互相切磋共同勉勵為英語教改推波助瀾。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單說寫作,好像是沒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問那似乎難以琢磨的閱讀程度。某所學校的校長這樣說道:Reading should be a primary school’s biggest priority.(閱讀,在小學階段應該享有壓倒一切的優先權。)學生從被動閱讀,到主動參與,逐漸成為自主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調查學生在英語閱讀方面遇到的主要問題,我們得知:50%的兒童指出沒有時間,33%的兒童表示缺乏適合的材料,12%的兒童提出看不懂,沒人指導。那要如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掃清閱讀障礙呢?這就需要我們整合校內閱讀時間,擴大兒童英語閱讀參與度,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同時,大多數學生對于豐富多彩的英語閱讀的延伸活動很感興趣,如模仿秀、故事大王、課本劇表演等。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從他們的實際出發,創設多種平臺,從而激發兒童英語閱讀的興趣,促其體驗樂趣,最終讓英語閱讀成為其終生不變的志趣。具體說來:
第一,整合英語閱讀素材進課堂,調整課堂教學設計。例如,筆者設立了課前三分鐘——“人人爭當小老師”活動。讓學生把課外閱讀故事帶進課堂,也為兒童閱讀分享讓出時間。每節英語課上便有了這樣的片段:小老師帶來一些英語小謎語、小詩、短廣告、小故事,然后小老師帶同學們讀提前板書的生詞,接著開始故事分享,最后針對問題,或選擇、或判斷、或問答……以此檢測同學們是否理解。整個過程中,教師作為觀察指導員,記錄學生的發言,評價小老師和同學們的表現。英語故事通過閱讀漂流瓶的方式在班級中傳播,49位學生,分享49個故事,由此可以進入多本故事書的閱讀,實現課外閱讀資源最大化的共享,更為有效地把課內外閱讀有機地整合,互為補充,互為提高。
第二,教給英語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英語閱讀和語文閱讀最大的區別在于,英語閱讀還存在一個清除生詞障礙的問題。學查英語詞典,不失為閱讀“利器”。首先教給查詞典的基本方法;同時羅列出教科書每個單元中有趣的一詞多義的生詞,嘗試讓學生每周查找兩到三個,要求閱讀詞條,并在作業本上摘記下生詞元音音標、一個最基礎的中文釋義以及例句或者根據釋義造句。通過這項作業,幫助學生拓展新詞,鍛煉能力,拓寬學習途徑,為其英語閱讀添磚加瓦。
第三,拓展英語閱讀時空,延伸學生閱讀興趣。設立英語第二課堂,延伸英語閱讀的空間。例如,我校有每周15分鐘“自主一刻”時間,筆者常與學生共讀一本英語故事書,例如英語繪本。形式上做到有氛圍,有主題,有噱頭,有展示。讀后以小組為單位,各個小組成員從不同的學習能力出發,提出相應的匯報要求:能力一般的,以朗讀的形式匯報;擅長模仿的,以小組表演的形式匯報;英語能力突出的學生則可以故事演講匯報。不同的學生個體,體驗了同樣的閱讀快樂,誘發了進一步主動閱讀的學習動機,學生逐漸形成了積極的學習態度。我校“達人秀”之英語模仿秀的電視節目也應運而生。課外,改變學生作業的形式和內容,根據所學課文進行仿寫,或者根據話題、語言點自編小故事等。校內,讓學生走進英語角,走進學校英語電視廣播,使之成為學校英語達人的秀場、英語小明星誕生的搖籃。校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英語比賽活動,鍛煉能力,開闊視野。
“The most important skill any child can leave primary school with is the ability to read independently and effectively for meaning.”(一個兒童小學畢業時帶走的最重要的技能就是獨立并有效的閱讀。)這是一位外國小學工作者對于閱讀的心得。筆者認為,在英語課標的指導下,合理地利用學生在校時間,有效地整合課內外英語閱讀,借助閱讀工具的使用,進行分享閱讀和閱讀分享活動,就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
讓我們靜靜守護兒童英語閱讀的童年。
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是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為他們進一步學好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要實現這個教學目標,不僅要編寫良好的教材,配備專業的英語老師,還要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電子白板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系統,在教學實踐中運用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文章主要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探討分析電子白板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希望能引起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進一步關注,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發揮指導作用。
一、利用電子白板,實現交互
呈現學習材料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教學材料的導入,并適當地進行交互,這樣有利于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快速接受和掌握新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apple這個單詞時,如果利用電子白板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首先在資源庫里找到一個蘋果,然后讓學生利用電子白板里面的軟件給蘋果涂上顏色,并讓學生對蘋果進行介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單詞,豐富了詞匯,鍛煉了自己的口語。這與傳統的利用黑板和粉筆展示資料比較而言,交互式電子白板具有顯著的優勢,可以為學生展示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料,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滿足小學生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活躍了課堂氛圍,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二、利用電子白板,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將電子白板與游戲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了電子白板的支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運用多種游戲,其中較成功的游戲是猜謎語。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的特點,而猜謎語正好滿足了他們的心理特征,它不僅能夠引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例如,在復習關于小動物的單詞時,教師可以對電子白板的聚光燈功能進行巧妙的運用。先將所有的動物全部覆蓋,然后利用聚光燈的功能,照亮動物的尾巴或者腳等,讓學生猜猜是什么動物,然后用英語表達。在這個過程中,不管學生猜的是對還是錯,他們都會說出動物的名字,這樣既可以檢測學生對詞匯的掌握情況,還可以引發學生對相關詞匯的興趣,加深學生對單詞的印象。此外,在學習服飾、顏色詞匯時候,教師還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拖動功能,讓學生對不同的顏色進行拖放和搭配,并讓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總之,利用電子白板不僅能夠突破傳統游戲的局限性,還可以設置多種多樣具有特色的游戲,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引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三、利用電子白板,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課堂教學的運用,為課堂互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提供了技術上的方便。有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支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變得十分方便,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會更加主動地學習,并在電子白板上進行直接操作,有利于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例如,在學習《shopping》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對課文的典型句型進行訓練,并將小熊換衣服的游戲插入電子白板課件之中。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電磁筆給小熊換上任何顏色的服裝,在這個過程中,電子白板為教學不僅提供了資源,還凸顯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掌握游戲的操作方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又增加了課堂的靈活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另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連詞成句和將幾句話組成一段小短文是常見的訓練內容。傳統的教學方法中不能演示學生出現的排列錯誤,老師也不能發現學生的問題并及時糾正。而運用電子白板則可以改變這種情況,在訓練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感應筆在白板上隨意書寫,學生的思維過程和練習中出現的各種結果都可以在電子白板上出現,這不僅為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提供相關的文字信息,還有利于老師分析學生的思維過程,為幫助學生解決相關問題提供依據。此外,對于這種題型,利用電子白板還可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反復訓練,甚至選擇不同的內容讓學生進行訓練,這樣既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兼顧到知識訓練的靈活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法水平。
四、利用電子白板,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電子白板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利用電子白板的幕布和聚光燈,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借助電子白板還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總之,電子白板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不僅能夠革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今后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策略,將電子白板更好地運用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小學生進一步學好英語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