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00: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品味書香,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品味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淡雅;品味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偉大志向;品味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品味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之心。
品味書香,品味這個奇妙的大世界。
品味《水滸傳》,看到林沖雪夜上梁山的無奈,花和尚倒拔垂楊柳的神勇,武松醉打蔣門神的精彩;品味《西游記》,看到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無畏,三打白骨精的執著;品味《三國演義》,看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周瑜火燒赤壁的雄姿。
品味書香,品味這個多彩的大世界。
品味《朝花夕拾》,看到魯迅對美好童年的回憶,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對自然的熱愛。品味《駱駝祥子》,看到當時社會的黑暗,看到統治者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壓迫,看到當時社會的不公平。品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明白一個人必須擁有鋼鐵般的意志,克服苦難、戰勝挫折,為社會做一份貢獻。品味《繁星·春水》,看到冰心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對大自然的崇拜和熱愛,對人生的思考;領略到詩歌意境的輕柔雅麗,優美清新。品味《童年》,看到外祖母的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看到阿廖沙的正直勇敢,樂觀純樸。
品味書香,使你擁有廣闊的天空。
品味書香,讓你擁有寬闊的海洋。
品味書香,使你擁有遼闊的草原。
今年,我讀了李東華阿姨寫的《寄給你一縷書香》一書。它不像詩歌散文般美輪美奐,也不像科幻小說般情節跌宕起伏,但卻字字真摯,句句感人,猶如甜美的甘霖滋潤著我的心田,讓我在縷縷書香中體會母愛的味道。
本書第一個章節是“陪讀媽媽:我是警察”,這是一個讓我感觸頗深的章節:李東華阿姨的女兒安安一到周末便輾轉于四個課外班,而作為媽媽的她總是不離不棄地陪伴女兒,就像警察一樣在課堂上監管女兒的一舉一動……
由這位媽媽,我不由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其實,我的媽媽也是一位“警察”。每到周末,她便騎著電動車載著我不知疲倦地“轉戰”于各個“戰場”:劍橋少兒英語班,鋼琴班等等。
寒冬季節,少年宮五樓的英語班教室外寒風刺骨。許多家長選擇了回家或在教室旁的休息室內聊天等待。而我的媽媽卻依舊搬著小板凳坐在教室門外最靠近黑板的地方,為的是坐得近些,不錯過任何一個知識點。她一邊呵氣,一邊用凍得通紅的手認真地記筆記。為此,她的手指都生凍瘡了。
今年暑假奇熱無比,室外溫度高達42℃。少年宮特意給家長們開了一間有空調的休息室,而我的媽媽仍然猶如“鐵娘子”般執著地坐在教室門口,隔著門聽啊記啊……
對媽媽的這種做法,我一直不大理解,我甚至認為她就是一個“監工”,就是李東華阿姨筆下的“警察”。她坐在門口不就是監視我的嗎?行,你愿意在門外,那你就在那兒唄,反正我在教室里有空調,挺舒服的。
讀了《寄給你一縷書香》,我的心震撼了!我去問媽媽為什么不論嚴寒酷暑都守在教室外面,媽媽的回答有些答非所問,但卻讓我深受感動:“小靚,中國的孩子學得苦啊!因為中國人多,競爭激烈,所以從小“吃得苦中苦,長大方為人上人”。其實除了課內學習,媽媽也不想讓你學這學那,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為了讓你不孤軍奮戰,媽媽選擇在“學習”這條路上陪你走一程,和你并肩作戰,與你在學習上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啊。
聽著媽媽真誠的話語,我終于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她不是狠心的監管警察,她只是一個和女兒共同學習的陪讀母親。在學習的路上,正因為有媽媽的陪伴,我從不孤單;在學習的路上,正因為有媽媽的鼓勵,我從不放棄;在學習的路上,正因為有媽媽的支持,我永遠充滿自信!
品味書香,感受母愛。愿所有和我一樣輾轉于課外興趣班的孩子,都能在讀了李東華阿姨的《寄給你一縷書香》后,理解我們執著的陪讀媽媽,關心我們可敬的陪讀媽媽,更應發奮學習來回報我們偉大的陪讀媽媽吧!
五年級:幸福可愛公主
品味書香
閑暇時,喜歡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臨窗而坐,手捧一杯香茶,聞著淡淡的茶香,握一卷書,任意倘佯在書的世界,書的海洋,就這樣自我陶醉其中,暢快淋漓!
書中的世界是美好的,沒有書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古時的人們就早已認識到了這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盅粟,書中車馬多簇簇,”現在,雖然我們不敢確認這些,但書籍帶給我們的無窮裨益,卻是毋庸置疑的,這幽幽的書香,凝聚的,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擁有深厚的底蘊和撼人魄的力量,令人無法不為之臣服,為之陶醉。
我喜歡游覽這書中的世界,在這里,我能上貫古今,暢游世界。“長嘆息以掩泣兮,哀民生機多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是屈原來了!您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驚天動地之堅貞氣節,怎能不令人扼腕?“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來了!桀驁不馴,狂放不羈,不愧一代詩仙!“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徐志摩來了,凄惋動人的愛情不由讓人唏噓寒問暖不已。“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保爾來了!您鋼鐵般的意志就是這樣煉成的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魯迅來了!您好用比刺刀更鋒利的筆尖,直刺敵人的心臟!又喚醒了多少仁人愛國志士!還有巴黎圣母院中善良的敲鐘人,《紅樓夢》中寶玉、黛玉的凄美愛情,荒島上堅強、樂觀、勇敢的魯賓遜……許多許多的文學
學著作,讓我從中級取了豐富的養料,開拓了視野,提升了精神境界。
回想小時,那時便已對書籍產生了興趣,不過常接觸的都是些童話書,故事書之類。只記得自己總是樂書中人物所樂,憂其所憂。長大一些便偷偷去書店“蹭書”看,不過這樣的機會其實也不多,書店的人比較精明,不過幾次便會識破我,將我“掃地出門”。現在回想一番,卻是忍俊不禁了。那時的我便培養了對書籍的興味了吧,使自己能夠在書香浸染的環境中安然成長,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
有人說過:“讀書,乃養氣也。”好書,都是有香氣的,仔細品,便能體味到這般香味,將它吸入五臟六腑之中,不僅把廢氣除了,心靈也被洞洗了一遍,身心仿佛都浸染在這股香氣之中,精神亦為之一振。如此這般說來,我們也應當讀好書,養好氣,周遭都浸染于書香溢之中,讓它熏陶我們的思想,熏陶我們的心靈,熏陶我們的精神!
暖暖的陽光下,淡淡的茶香中,我仿佛看到一陣陣的香氣從中飄散出來,越來越遠,回旋飄轉,亙古不散……
午后的陽光緩緩流動,校園里已是一派百花爭艷的景象。手捧語文課本,任目光輕盈地撫過書頁,心在溫暖的空氣中感悟、升華。
翻開書本,撲鼻的書香讓人心曠神怡。躍然于紙上的深刻的文字,引領著我走進文學的殿堂,飄蕩在耳邊的是笙簫聲、牧笛聲、還有那細致的哀愁與悲涼的嘆息。我心里搖曳著的思索已化作一汪清泉,流入文學的殿堂。
在文學的殿堂里,諸子百家爭鳴。他們宛如一朵朵競相開放的鮮花,各有其獨具一格的芬芳。在文學的殿堂里,流轉的是清風明月的雅致,呈現的是梧桐細雨的韻律,還有那令人魂牽夢繞的濃愁與長情。
品味李白,感受到的是瀟灑不羈。“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鑄就了他的豪邁與飄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激蕩著他的自信與博大。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品味李清照,感受到的是凄婉與哀傷。“花自飄零水自流”是怎樣的一絲惆悵,“梧桐更兼細雨”是怎樣的一縷憂傷,“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是怎樣的一種悲壯,“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又是怎樣的一簾斷腸。
品味曹操,感受到的是遒勁雄渾的意氣。那東臨碣石的一代梟雄,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須發,也依然能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不屈之音。
被文學藝術感染了的靈魂與生命,在文學的殿堂里凝固成了永恒,那軒昂的意氣已將我深深感染,浸染了悲歡離合的真情淚滴已將我浸濕。他們將筆下的文字化作一縷書香,存在于歷史的視線里,他們用那高貴的靈魂所鍛造的文字凝滯我的步伐。
在悠然的午后時光感動,在靜謐的午夜時分流淚,在微明的晨光熹微中徹悟……
回首凝視,校園一角的鮮花綻開艷麗的花盤,百般妖嬈。彌漫在校園的芬芳,是花香還是書香?
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合平小學四年級:柳葉子
品味書香,更要怡情書香中。所謂景為情設,置身景中自然會被其中彌漫的某種情致所感染,油然而生出感受。這里的景當然不限于純粹的美景。感受了,有時會拍手稱快,有時低徊欷?[,有
時會心一笑,這就是情,文章的情,作者的情,能傳染的情……
書中蘊涵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書中不僅有野花的馨香,竹林的清香,山谷的幽香,而且還有桑梓之地的土香,以及依稀記得母親身上的柔香,這些香味是很難覓到的,其實也不盡然,或許小窗旁邊,或許路邊燈下,悄悄翻開也許已經泛黃的書頁——一陣馨香會將你輕輕彌漫……
??好多書香值得品味,然而現在的我們已是錯過好多——但我想說的——感動若在,書香尤存。
總喜歡在琳瑯滿目的書山中徘徊,與書為伴,不是為了“光耀門楣”,也不再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而是簡簡單單地品味書香。品味書香中彌漫的喜怒哀樂,朝代更替,歷史興衰。在書的世界中,似乎同范仲淹同嘗古仁人之心過,仿佛與青蓮居士共同舉杯邀過明月,又好像同蘇軾暢游西湖,把酒當歌。我陶醉了,陶醉在了這如夢的書海中,小心的嗅著書香,細細的品味著。
每一次讀到“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時,心中總是會溢出一絲哀愁。遙想當年的西楚霸王舉義旗過江東,火燒咸陽,這是何等的英雄氣概,卻被漢高祖劉邦逼死于烏江江畔,是他的才氣不如劉邦嗎?是他的武藝不如劉邦嗎?是他的謀略不如劉邦嗎?都不是,且可以說在這些方面都勝過劉邦,他的弱點是他的驕傲自大,他剛愎自用。他的這一弱點竟是他的英雄冢,我潸然淚下。
翻開周朝的歷史,看一看周幽王為博得褒姒一笑火燒烽火臺。想起當時的狼煙四起,各路諸侯馬不停蹄地趕到卻是一場玩笑,看著他們迷惑的眼神,疲憊的身姿及狼煙滾滾的天際,幽王的愛妃已展顏一笑。這一笑,博得了帝王的歡心,卻斷送了西周的歷史。心中發出一聲嘆息之聲,唉,不愛江山的人,江山也不愛他。
當“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字字如珍珠般映入我眼簾時,我看到了譚嗣同在獄中決絕寫下這一詩句時的堅毅,被他的舍生取義的決心和視死如歸的心跡所震撼。他幫光緒變法,想強國抗敵,當變法失敗后,他本可以逃亡,卻毅然留下。“各國變法的成功都是有人流血換來的。今天我們中國不興旺昌盛,就是因為還沒有人為變法而流血。那就從我開始吧!”譚嗣同的心聲與文天祥一樣,奏響著“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
看“春風又綠江南岸”,賞庭前花開花落,望天際云卷云舒,聽“無邊落木蕭蕭下”,念“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品“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書香溢滿心懷,品味書香,品味歷史,我在書香中駕馭我的人生之舟。
點評:品味書香,品味歷史,作者在"品"字上做足了文章:慨嘆西楚霸王因驕橫而失霸業,嘆息周幽王因抱佳人而丟家國;震撼于譚嗣同、文天祥的勇毅與大義,感動于杜甫、李清照的憂患與堅韌。作者一路數來,在書香里品味社會,在咀嚼中體悟人生。
品味書香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它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它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美國作家阿西莫夫對讀書更是推崇備至,他說:“無法想象,有什么東西能像閱讀那樣,人需要多少,它就賜給你多少;更想象不出,有什么東西像閱讀那樣,不多不少地把整個宇宙給你。”
“人如其所讀”(塞繆爾•斯邁爾斯)。讀書,不僅是一種“知識哺乳”的過程,更是一種鍛煉思維的運動,是智力體操、精神按摩,更是心靈撫慰。我們的精神生命,隨讀書而成長,隨閱讀量的增加而豐盈。清晨,我們因朗朗的讀書聲而美麗;黃昏,我們因手掌中的一本書而嬌艷;夜晚,我們因枕邊書的喃喃細語而迷人。對于真正的讀者來說,只要有好書可讀,人間便沒有痛苦難耐的時光,也沒有卑微無助的地位,更沒有忐忑不安的窘況。讀書,讓我們的精神依附,隨著翻開的書頁而延伸;讀書,讓我們的思維細胞,隨著閱讀量的加大而豐滿;讀書,讓我們的思想觸角,隨著閱讀的深入而敏銳;讀書,讓我們的感情脈動,隨著閱讀的興奮而勃發!
“讀書取正,讀易取變,讀騷取幽,讀莊取達,讀漢文取堅,最有味卷中歲月。”書是人生百味的結晶,是歷史亙古的見證,是文化千載的傳承,在閱讀的過程中,它會悄悄地營養我們、熏陶我們;它會讓我們直接感受到巨人們的思想,透過他們的目光體察和分享人類社會共同的文明成果;它會增添我們的風采神韻,讓我們舉止優雅、口吐芳香。“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讓我們天馬行空、文采飛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讓我們找到屬于我們自己的思維空間、精神家園!
古人云:“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月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翻開一本書,就是打開一扇大千世界的百葉窗,閱讀就是一種眺望!當有一天,我們的內心變成土壤,書則是播種在土里的種子,它會和我們內心的土壤一起共同生長,因為我們知道:有閱讀就有希望!
沒有書籍,沒有閱讀,人類敏感的心靈就沒有安置的地方;沒有書籍,沒有閱讀,我們就會遺失自我,遺失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沒有書籍,沒有閱讀,我們就永遠不會得到快樂、幸福!愛書吧,讀書吧,讓我們一起飽啜書香吧!我們快樂,我們幸福,因為我們是讀書人!
書,使我自己充實起來,也使爸爸媽媽充實起來。書就像一朵鮮花,給我們帶來許多溫馨,我將與書香相依相伴!
我始終相信,書是有香味的。這種香味需要你仔細品味,不然很容易將它忽略。手捧著一本書,輕輕翻開,那股香味就會從字里行間彌漫出來,濃得如同陳年的老酒,沁人心脾。薄薄的紙張印著濃黑的鉛字,你可以看見神話傳說從古老的山崖走來,可以聽見金戈鐵馬醉臥沙場的刀劍聲;你可以沉醉于一紙的荒唐言,也可以彷徨在悠長的雨巷……幾張紙翻完,余味無窮。
高中時候我喜歡八九十年代冒出的新生作家的書,在賈平凹的《天狗》中品讀鄉土的氣息:在王朔的《我是你爸爸》中玩味父子天倫的滑稽;在莫言的《紅高粱》中品讀西北黃土地粗獷中的細膩;在劉恒的《伏羲伏羲》中品味精神桎梏的心痛;在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中品味最直白的愛的偉大;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里品讀一書的蒼涼和悲愴;在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中品嘗散漫的語言和靈魂的釋放;在張承志《黑駿馬》中品味黑土地的博大與寬廣;在實的《白鹿原》中品味西部的神奇和傳說;在張賢亮的《綠化樹》中品讀農民的浪漫與真實;在路遙的《人生》中品嘗人性的卑微與高尚……還有很多作家,我已經記不起他們的名姓和他們的小說,只記得高中三年時光,在捧讀一書的日子里,悄然溜遠。
書讀得多了,才知道去品,現在回想高中時的閱讀,如走馬觀花,只知道此書好,卻不知品其味道,更讀不出它的香味。
開始察覺到書香味,是大學的時候。那幾位值得我永遠尊敬的教授,教給了我品讀的方法。我記得郭建勛教授講授先秦文學,總是蜻蜓點水,只把重要的幾個句子解釋一下,其余的讓我們課后自行品味。我從那時才開始認真品讀魏晉南北朝的詩歌,從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賢,從三曹到小謝,從江淹到庾信,也慢慢體味到了幾分詩味。我記得劉上生教授給我們講明清小說,聲情并茂,解讀詳盡,往往上升到理論層次,讓我們大呼過癮。而后被他對《紅樓夢》精妙的解讀吸引,循著他的解讀我又把《紅樓夢》重讀了一遍,方體會到書中寫景的妙趣。我記得閆真教授給我們講當代文學,分析到張賢亮的《綠化樹》時,特別強調了“啥啥”二字的妙趣,那時我才明白原來書還應該這樣去品讀。于是買了他的《滄浪之水》,深為他睿智的文筆吸引,以致現在買來放在班級圖書柜中,也希望我的學生從我老師的書中品味到書香的魅力。
品讀書香,要有點優雅的情懷,浮躁的心無論如何也品讀不出書的香味。就如同品茶,粗糙的人一口喝下,不知道茶需要一點點地去品,才能品出味道。
有時候,書讀得多了,隨處可以去品。我的床頭一年四季都放著一些書,或者《散文》,或者《人民文學》,或者一部張愛玲,或者一部沈從文,夜深之后,翻開一書,在書的芳香中沉沉睡去,到第二天絕對神清氣爽。我的辦公室抽屜里,總有兩三本可閱讀的書,辦公累了的時候,翻出來看看,汲取一點他人成功的經驗,思考一下教育的未來,是一件愜意的事。甚至,我家的廁所里,也總放著一本書,最近,我放著《多元智能》一書,在霍華德?加德納的思想里邀游,品味這位大師精彩的言論,陶醉在書香里,也就飄然忘我了。
感受書香,就感受了生命的搏動;品讀書香,就品讀了幾世的靈魂。
于是,作為單個個體的人,你就可能擁有幾千年的智慧,無數代人的經歷,數以萬計偉人的思想。于是,你就超越了單個個體的人,你可以找到翱翔蒼穹的力量,開啟通往茫茫宇宙的幸運之匙!
關鍵詞:校園文化品味書香校園文化環境個性發展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所在,是一所學校能夠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也是一所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精神動力。未來學校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學校文化的競爭。可見,搞好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如何營造書香校園,展現文化魅力呢?我有幾點想法:
一、創設濃郁校園文化氛圍
讓學生走進校園,就沉浸在濃郁的書香文化氛圍之中。創設富有特色的藝術文化環境讓每一層樓都有散發著優秀文化的氣息。讓學生感受著濃濃的文化氛圍,從小走近名人名校,讓名人名言激勵自己不斷進取。
1、師生面對孔子塑像,“拜”先哲為師,汲取儒家思想精髓。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生命,儒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流血脈,而孔子則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中國文化的象征符號,也是人類文明史載以來的第一位教師。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弟子三千,賢者七十,被古人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孔子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影響,是人類精神文明的主要導師。全球大興漢語熱潮,中國設在海外的語言推廣機構“孔子學院”已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啟動建設。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特別是教育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是支持中華民族長期延續發展的精神支柱,它對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心理素質、文化素養與民族性格的形成起過極為重大的作用。他有關教育和學習的言論,諸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三人行必有我師”等等,即使沒有被“獨尊”,也會流傳千古。
2、讓每一個班級充滿書香。學校每一個班級都設有圖書角,實現資源共享,通過“班級圖書角”和教室布置,設計“書香班級”。教室的板報上方,張貼名人名言和學生作品,開設“格言欄”、“成語苑”、“詩歌園”。充分利用閱讀課開展讀書活動,人人參與,爭當讀書小標兵。
3、讓書香“走出”圖書室。學習型的校園應該處處充滿書香。學校應充分利用圖書室在打造書香校園中的作用,每學期購置一些新圖書,不斷充實和更新圖書室圖書。除此之外,學校要進一步營造濃郁的書香校園氛圍,在全校師生中營造愛學習、愛讀書的良好氛圍。為了書香“走出”圖書室,在校園的走廊、過道、宣傳欄定期展示一些師生作品、名人名言,乃至優秀學生的“小名言”。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能聞到書香,讓每一個孩子閱讀能力得到提高,讓學生每天在這樣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中生活。促使他們養成“讀好書”、“好讀書”的良好習慣。
4、讓書香飄溢每一層樓。營造學習型的學校,應重視加強樓層文化氣息的建設。并分別設有:讀書園、書法園、展演園、科技園等幾個區域。為師生讀書、學習、活動、展示成果提供一個適宜的平臺,為校園增添書香氣息。使師生增強榮譽感和成功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
5、讓書香“走進”每一個家庭。家庭教育是學生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充分抓住這有利因素,引導學生在家中建立個人的小書柜,讓書香“走進”每一個家庭,老師布置一些閱讀范圍稍廣的內容,讓學生讀給自己的家人或小伙伴聽,與家人、朋友共賞,與小伙伴共讀,形成“小手拉大手,同讀一本書”的氛圍,以此提高閱讀量,積累較豐厚的文化底蘊。
6、讓網絡拓寬師生的視野。加大硬件投資,搭建網絡平臺,實行校園互聯網、把終端傳輸設備放進教室,所有辦公室配備電腦,構建讀書交流平臺,網絡相連,信息相通,讓師生了解更多的有關信息,增添信息。向師生推薦閱讀菜單,及時發掘電子圖書信息,向老師、家長、學生推薦好書,為師生的閱讀提供保證。
二、拉動表現文化,鼓勵個性發展,提高人生境界。
1、充分開發藝術校本課程,提倡師生人人發掘特長,人人能夠展現所長。
2、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學生藝術素質。通過體音美教學、校本課程開發及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濃厚的藝術情趣、美的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同時結合學生實際進行藝術審美教育,喚發學生的美感,讓學生體驗美、享受美。
3、定期組織各種形式與規模不同的藝術競賽活動,推動學生課外活動形成規模,提高水平。學校還通過每學年一次大規模的文化藝術節,以書畫展覽、古詩文誦讀、校園舞表演等形式,推進校園文化活動,這樣對學生是一種宣傳和教育熏陶和感染,又是一個展示自我的大舞臺。把各項活動開展得精神煥發、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力爭一年上一個臺階。
4、繼續辦好屬于自己的校刊,加強內外宣傳力度,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女1:( ),你能背上幾句有關讀書的名言嗎?
女2:那太簡單了,聽好了:1、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4、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女1:你還挺不錯啊!
女2:當然啦!
女1:咱們言歸正傳吧!
女2:哦!忘了告訴大家了,本期紅領巾廣播站的主題是書香飄飄,伴我成長。
女2:下面請聽由大隊部向大家發出的讀書倡議書。
(倡議書)
女1: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智慧的源泉,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是成才的必由之路。校園是學習的“伊甸園”,與好書相伴,提高師生的素質和文化品味,是現代社會對我們的呼喚。多讀書、讀好書,應當成為我們袁巷中心小學師生堅定的信念和永恒的追求。讀書,就要思考、交流,在心靈溝通與對話中,感悟生活,豐富思想,品味人生;在實踐求索的道路上,感悟發展,融入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我倡議,我們袁巷中心小學的全體師生親近書籍,與大師對話;閱讀經典,為人生奠基;營造書香校園,打造亮麗校園,做誠信公民,努力實踐自己的讀書諾言。
男: 我校的書香校園計劃為我們創設了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使我們的校園溢滿書香。圖書館應該是我們向往的地方。書是我們精神的支柱,最好的朋友。不讀書,不知道窗外的精彩;不讀書,不知道世界的寬廣;不讀書,不知道知識的力量。讀書使我們的生活更豐富,讀書使我們的思想更成熟。因此我們紅領巾廣播站倡議大家做好以下幾點:
女1:一、讀好自己手中的書
許多同學家中有很多書,那我們要做的是每天確保一定的時間進行閱讀,古人曾說過:“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言語無味。”讀書能使人充實。我們學校許多同學每天都帶一本或者幾本好書在身邊,中午、課后,只要是可以讀書的時間和點滴的機會,我們就可以馬上走進書的世界和海洋,與好書為伴。大家都應該行動起來,利用好每一分種的讀書時間。
女2:二、分享大家喜愛的書
我們各班每個同學可都帶上了好書,相互交換著看,分享大家喜愛的書。
女1:三、珍愛每一本書
不論是自己的書還是圖書角的書,不管是同學的書還是從圖書館借來的書,我們都應該愛惜,愛書的人才是會讀書的人。我們要做到拿放書本輕輕,翻看書籍小心,歸還書本要及時。
女2: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使圖書角書籍更豐富,學生讀書更勤奮,校園書香更濃郁。
女1:書是知識的海洋,信息的倉庫,經驗的總匯,“腹有詩書氣自華”,希望老師們擠時間讀書,多讀一本書,多活一個人生,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力量。在讀中學,在讀中教,與書為友,天長地久,營造書香校園,為學生的成長,學校的發展注入鮮活的生機。讓我們都來熱愛讀書吧,好書伴君側,居高聲自遠!
最后,送大家一首詩,題目是《走進書里去》:“書是一扇沉重的門,它垂青于每一個敲門者,它敞開的門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盡的礦。走進書里去,從書里走出來,讓知識的浪花滋潤你的肺腑,讓動人的箴言樹起你人生的路標。”伴樂《致愛麗斯》
女2:相信不久,咱們學校也會在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攜手營造出一個書香校園,一個個書香班級。讓書香陪伴著孩子們和老師們一起成長。
誠然,課堂的有效教學與課外的大量閱讀,對于一個人語文素養的提升不可忽視,前者有助于我們掌握基礎知識,為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基礎,而后者則使我們暢游文學世界,體味另一番別致風情,對個人的思想提高尤為重要。然而,較于上述兩種方式,社會生活實踐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鮒魚多刺,第三恨不記得了,我想大概是因為我下意識想到了第三恨當是語文沒有了生活的墨雅書香吧! 【引用不準確,不嚴密,不連貫。】
品味生活的墨雅書香,可以靜賞風花雪夜,是以明境清心。朱熹道:“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想,這源頭活水應該就是生活這本大書吧!語文素養就在我們賞秋葉片片飛紅、觀花蝶嗡嗡鳴叫之時不自覺得以熏陶與提升。【缺少實例,沒能結合自己語文學習的親身體會展開論述,完成寫作任務。】
品味生活墨雅書香,可以味人情冷暖,品世間愛與蒼涼。是誰在沙洲之中“揀盡寒枝不肯棲”?是誰在赤壁之岸高歌大江東去?蘇軾味出了人情冷暖,于黃州種地釀酒,縱酒東坡醒復醉。若是沒有這世態陰晴冷暖的深刻感悟,東坡怎能以一詞一句震撼人們的心靈?【缺少實例,沒能結合自己語文學習的親身體驗展開論述,有偏離題意之嫌。】
品味生活墨雅書香,成一曲千古絕唱,氳一縷萬古情長!他過著“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生活卻仍然道出“堂前撲棗任西鄰, 無食無兒一婦人”。他對生活的體味,對民生的恤憫終成其“詩圣”美稱。若是沒有對“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的深刻咀嚼,何來“吾廬獨破”的萬古豪情?何來千古間那一瞬溫暖的星光照亮歷史的暗夜?【整段文字拿杜甫說事,文中沒有“我”的經歷或體驗,且偏離了 “語文素養” 這一中心話題。】
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盡管益處頗多,卻不免如鷦鷯巢林所占一枝、鼴鼠飲河所為一腹的短淺【表述不當】,而對生活的實踐、體味才能真正提升一個人的語文素養,使人明人生之境,味人情冷暖,品世間愛與蒼涼,終成一幅沖天大氣象。
林清玄有言,以歡樂心過生活,以平常心味情愫,以弱軟心除掛礙。希望在生活的暢游中,我們能夠獲得如雄鷹斗蒼穹的遼遠,而不是鷦鷯占一枝的短淺,因為生活的墨雅書香,就在那里。【與主題無關,純屬多余。】
本文屬于二類標桿文。文章觀點明確,結構完整,邏輯比較嚴密,但也存在明顯的瑕疵:
1、全文都拿古人或他人說事,幾乎沒有自己的影子。不管是舉例論證還是引言論證,都在古人堆里討救兵,這是一種常見的通病。按照試題要求,應該“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進行闡述,因此,本文沒有嚴格按要求寫作,沒有很好地完成寫作任務,有偏離題意之嫌。
2、在表達上,有故意追求文采從而造成表述不當的痕跡。如引用莊子等名言文不對題,引用杜甫一例看似頗具文化韻味,實則偏離中心話題;還有文章最后一段,無疑屬于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評分:46分
1、添加與“我”學習語文相關的經歷或體驗,充實文章內容,完成題目指定的寫作任務,確保扣題嚴謹。
2、修改引用的幾則名言,或者更換,或者補充完整,或者直接刪除。
清晨,翻開書本,書香撲鼻令人心曠神怡。凝視著那紙上的婉轉的文字,仿佛是飄蕩在耳邊的簫聲、笛聲、還有那細致的哀愁與悲涼的嘆息。我心里的思索已化作一眼甘泉,流入書的殿堂。
在書的殿堂里,百家爭鳴。宛如一朵朵競相開放的奇葩,各有芬芳。在書的殿堂里,流轉的是清風明月的雅致,展現的是梧桐細雨的韻律,還有那令人魂牽夢繞的文思。
品味李白,感受到的是豪放脫灑。“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鑄就了他的豪邁與飄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激蕩著他的崇高信念。酒入豪腸,七分釀,可稱“醉中仙”。
品味柳永,感受到的是他那委婉與哀愁。“草色煙光殘照里”是怎樣的惆悵,“無言誰會憑闌意”是怎樣的憂傷,“對酒當歌”是怎樣的悲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又是怎樣的柔腸。
品味岳飛,感受到的是遒勁雄渾的意氣。那精忠報國的一腔熱血豪邁,怒發沖冠,南征北戰,就算自己身臨絕境也高歌“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用自己的一片丹心照亮汗青。
書的魅力塑造了我的靈魂,在書的殿堂里凝固成了永恒,那軒昂的意氣已將我深深感染,將筆下的文字化作一縷書香,存在于歷史的視線里,用那高貴的靈魂所鍛造的文字融入了我的生命,體味著人書合一的境界與快樂。
四平二中初一:曹宇強
青春,人生最美好的旅程。青春,人生最富詩意的季節。青春,人生最燦爛的陽光。這充滿朝氣的青春年華沉醉在時而濃烈,時而淡雅的書香中。
青春,沉醉在極富濃厚的書香中。不知你是否有這種感覺:每當翻開史書,就像是在品嘗一杯濃濃的咖啡。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引領你成長;一個個經典的歷史故事讓你深感古代中國的獨特魅力;一個個智慧的古代哲學充實你的文學素養……史書的特有的氣息散發出中國濃厚的民族文化。
青春,沉醉在極烈的書香中。陽光照在你青春的小路上,當你仰望天空,輕吟古詩詞時,你會想到什么?或許你能想起杜甫“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蘇軾“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的英雄氣概;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聲后名”的昂揚銳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漫步古詩詞,不像是在品味一杯烈酒嗎?
青春,沉醉在淡似水的書香中。閱讀小說體味小說的精華。你會體味到保爾柯察金剛強的毅力;體味魯濱孫頑強的生命力;體味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無私無畏;體味貝多芬改變命運的決心;體味高爾基追求光明的信心……小說平淡,但似水是人精神的源泉。
青春,沉醉在文雅的書香中。品讀現代詩文,不禁被它的文雅所感動。冰心的《繁心春水》歌頌自然、贊美母愛、回味童真。不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藝術上,都詮釋著“雅”的真諦;徐志摩的一首《再別康橋》再現了書的“雅”,一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倒出了他真摯的情感;泰戈爾的著作《飛鳥集》透出世界的真善美充滿了詩情畫意重溫書“雅”的氣味……
青春的腳步,將跟隨書愈濃愈烈,愈淡愈雅的氣息走到人生的頂峰。
可謂,青春年華醉書香!
一陣風,刮進千島之城;一片云,飄到千島之城;一種氣息,彌漫千島之城;一種精神,傳遍千島之城!
聞,那是書的香氣。它,將我們帶入那一本本引人入勝的書中。那是奧運的書香,帶領我們從那書中去了解奧運,帶領我們從那書中理解奧運。啊,那股令人著迷的奧運書香啊!吸引著我從那卡通動漫中脫離,進入奧運的世界,閱讀奧運的書籍。什么《奧運冠軍的故事》、《奧運作文選》等等。我,我的同學,都在書香中為奧運喝彩,為奧運加油!嘩,書店的一些櫥柜的書煥然一新。店員把一些舊書換下,換上了清一色奧運書籍:《奧林匹克趣聞集錦》、《中國雅典奧運會金牌看點》、《圣火傳遞心中的愛》等等。他們躺在櫥中,等待這人們去購買、閱讀。
看,那是奧運的精神!大街、小巷,人們總是十分和藹,無論面對生人、熟友、對頭,都不會為小事計較。大度一點嘛,今年可是奧運年!人們紛紛這樣想。隨手亂扔垃圾的現象已經寥寥無幾,為小事而爭吵的現象也銷聲匿跡。人與人之間也和諧起來。我與同學之間也經常發生口角,甚至是爭吵。但也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不僅是我們,奧運期間,連世界的戰爭都會被強行停止。做事情,我們大家也都團結在一起。打籃球,這種古老的體育運動,一直延續至今,都十分流行。它靠的就團隊精神。我們也常在體育課上打球。如果只靠一個高手硬打,總是不容易進球;但是當那個強手引走防守隊員后,在傳球給其他隊員,進的概率就大得多了。所以,團結的奧運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或許,我們還真是被那些書所熏陶的呢!
奧運的書香,帶領我們品味奧運;書香的奧運,讓人們了解奧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