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離婚訴訟

離婚訴訟

時間:2023-05-29 18:00: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離婚訴訟,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離婚訴訟

第1篇

一、訴訟離婚的法律原則

離婚訴訟的目的在于解除婚姻關系,而能否解除婚姻關系的關鍵在于是否具備判決離婚的法定事由。因此,法定的離婚事由是一方當事人提起離婚訴訟請求解除婚姻關系的理由和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據以決定是否準予離婚的依據。婚姻法第32條第2款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時,應當進行調查,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因此,夫妻感情是否破裂,是我國法院判決離婚或不離婚的原則。并且在該條第3款列舉了準予離婚的具體情形,從而確立了抽象概括與具體列舉相結合的例示主義的判決離婚標準。即使提出離婚的一方有過錯,只要具備離婚的法定事由,人民法院也應當判決準予離婚。

根據《婚姻法》第32條的規定和1989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經調解無效的應視為感情確已破裂:1、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結婚的疾病,或一方有生理缺陷及其他原因不能發生性行為,且難以治愈的。2、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結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難以共同生活的。3、婚前隱瞞了精神病,婚后經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對方患有精神病而與其結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4、一方欺騙對方,或者在結婚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結婚證》的。5、雙方辦理結婚登記后,未同居生活,無和好可能的。6、包辦、買賣婚姻,婚后一方隨即提出離婚,或者雖共同生活多年,但確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7、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滿三年,確無和好可能的,或者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后又分居滿一年,互不履行夫妻義務的。8、一方與他人通奸、非法同居,經教育仍無悔改表現,無過錯一方起訴離婚,或者過錯方起訴離婚,對方不同意離婚,經批評教育、處分,或在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后,過錯方又起訴離婚,確無和好可能的。9、一方重婚,對方提出離婚的。10、一方好逸惡勞、有賭博等惡習,不履行家庭義務,屢教不改,夫妻難以共同生活的。11、一方被依法判處長期徒刑,或其違法,犯罪行為嚴重傷害夫妻感情的。12、一方下落不明滿二年,對方起訴離婚,經公告查找確無下落的。13、受對方的虐待、遺棄,或者受對方親屬虐待,或虐待對方親屬,經教育不改,另一方不諒解的。14、因其他原因導致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

二、訴訟離婚中的兩項特殊保護

1、在訴訟離婚中對現役軍人的特殊保護。婚姻法第33條規定,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的,須經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失的除外。這是對非軍人一方離婚請求權的限制,以保護軍人的利益,維護人民軍隊的穩定。現役軍人是指具有中國軍籍的軍官和士兵,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干部和士兵,包括軍隊中的文職人員。退伍、復員、轉業和在部隊中不具有軍籍從事后勤管理、生產經營的人員,均不屬現役軍人。現役軍人的配偶是指非軍人一方。雙方都是軍人或軍人一方向非軍人一方提出離婚的不適用此規定,仍適用一般法定離婚事由加以處理。如果由于軍人一方有重婚,有配偶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有吸毒、賭博等惡習又屢教不改或其他情形的過錯,導致夫妻感情破裂而使非軍人一方要求離婚,軍人一方又不同意的,人民法院應通過軍人所在部隊團以上政治機關做好軍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準予離婚。

2、在訴訟離婚中對女方的特殊保護。依據婚姻法第34條、婦女權益保障法第45條的規定,在女方懷孕期間、分娩后1年內或中止妊娠后6個月內,男方不得請求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的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該規定主要是為了保護婦女和兒童的合法權益。所謂“確有必要”,根據司法解釋和審判實踐,主要指下述兩種情況:(1)在此期間雙方確實存在不能繼續共同生活的重大而急迫的事由,已對他方有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的可能;(2)女方懷孕或分娩的嬰兒是因與他人通奸所致。

三、訴訟離婚的程序

1、起草起訴狀;

2、準備訴訟所需要的證據;

3、向有管轄權的法院遞交起訴狀和證據;

4、法院決定是否受理該訴訟;

5、法院受理該離婚訴訟案件之后,在法定時間內向對方發送起訴狀副本; 6、法院安排開庭時間并向雙方發送傳票;

7、開庭:雙方均可以委托律師或者其他專業人士訴訟(一般情況下離婚當事人必須到庭,如果因特殊原因實在不能到庭,必須向法庭出具是否離婚的書面意見);

8、法院依照原告方的訴訟請求和雙方提交的證據情況對是否準予離婚,以及如何分割財產,子女撫養問題如何解決等問題作出判決。

四、在訴訟離婚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管轄。公民提起的離婚訴訟,原則上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但被告離開住所地超過1年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1年的,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被勞動教養或者被監禁的,由原告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非軍人對非文職軍人提起離婚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雙方當事人都是軍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被告所在的團級以上單位駐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中國公民雙方在國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的,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2、調解。調解原則上是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的必經程序。如果當事人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參加調解的,除本人不能表達意志的以外,應當出具書面意見。

第2篇

推薦閱讀:

2011最新離婚書樣本

離婚書(狀)

離婚訴訟書

原告:(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住址等)

被告:(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住址等)

訴訟請求

書寫自己要求達到的目的,包括:請求判決離婚,孩子的撫養、撫養費的承擔,對方撫養時探望權的請求,財產的分割,本人生活困難時請求對方給予經濟幫助的方式或數額,對方有重婚、與他人同居的、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時請求損害賠償的數額等,如:

一、判決原告與被告離婚;

二、婚生兒子/女兒某某由原告撫養,被告一次性支付撫養費元給原告(/被告每月支付撫養費至兒子/女兒年滿18周歲止);

三、夫妻共同財產依法平均分割(/____判歸原告所有);

四、被告一次性支付經濟補償金____元給原告;

五、被告一次性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____元給原告。

事實和理由

陳述結婚、子女出生的具體時間,寫明訴訟請求的依據,包括離婚的理由、依據,孩子由誰撫養、撫養費承擔、探望方式的理由和依據,財產情況、分割理由及依據。

離婚理由:應詳細敘述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并無和好可能的事實和依據,主要從婚姻基礎、婚后感情、離婚原因、夫妻關系的現狀來說明沒有和好可能、夫妻感情破裂的事實。如有法定離婚情形時(重婚或與他人同居的;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應特別指出。字數根據具體情況酌定,并無限定,但不宜過于繁瑣。

為此,原告特依法提訟,請你院依法裁決。

此致

某某區/縣人民法院

具狀人:(簽名

第3篇

    我國《婚姻法》(修正案)第32條規定:“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

    首先,在國外的一方當事人無論是作為原告還是被告,一般都不專程趕到國內參加訴訟,大多委托1~2個人代為離婚訴訟。委托人必須提交當事人本人書寫的授權委托書。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從我國領域外寄交的授權委托書,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證明,并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后才具有效力。所以,在立案、審理時都應對授權委托書的合法性進行細致審查。需要注意到:此類案件中人的權限與普通離婚案件有所不同:普通離婚案件中人的權限是一般;而涉外離婚案件中在國外的一方當事人委托人的權限可以是特別授權。庭審時,普通離婚案件的當事人即使委托了人,一般仍應到庭參加訴訟;而涉外離婚案件中在國外的當事人如已特別授權委托人,其本人可以不到庭。

    其次,在國外一方的當事人如果需要委托律師訴訟的,必須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只能委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律師。

    再次,在國內的當事人向不在我國領域內的當事人提出離婚訴訟,且在國外的當事人下落不明或法院無法向其送達訴訟文書時,也可以公告送達。但與普通離婚案件不同的是:涉外離婚案件公告送達的期間為6個月,而普通離婚案件的公告送達的期間為60天。此外,答辯期和上訴期等規定也不同:如被告在國外的,答辯期為三十天,即被告在收到起訴狀副本后三十日內提出答辯狀;而普通離婚案件的被告答辯期,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為十五天。上訴期也不同:在國外的當事人,不服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有權在判決書、裁定書送達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上訴,被上訴人在收到上訴狀副本后,應當在三十日內提出答辯狀;而普通離婚中,當事人不服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上訴,被上訴人在收到上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第4篇

離婚案一般涉及身份關系不能申請再審,但涉及財產問題,可以再審。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關系的判決、調解書,不得申請再審。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八十二條:當事人就離婚案件中的財產分割問題申請再審,如涉及判決中已分割的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的規定進行審查,符合再審條件的,應當裁定再審;如涉及判決中未作處理的夫妻共同財產,應當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

(來源:文章屋網 )

第5篇

【釋義】離婚是指夫妻雙方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解除婚姻關系的法律行為。

【管轄】《民事訴訟法》第22條確定了原告就被告的原則。對于一般離婚糾紛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規定:“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對于一些特殊情形,《民事訴訟法》第23條規定:“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三)對被勞動教養的人提起的訴訟。(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最髙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8條規定:“雙方當事人都被監禁或被勞動教養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被監禁或被勞動教養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監禁地或被勞動教養地人民法院管轄。”對于軍婚,最髙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1條規定:“非軍人對軍人提出的離婚訴訟,如果軍人一方為非文職軍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離婚訴訟雙方當事人都是軍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所在的團級以上單位駐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對于涉外婚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3條規定:“在國內結婚并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婚姻締結地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婚姻締結地或一方在國內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第14條規定:“在國外結婚并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國籍所屬國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國內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第15條規定:“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國內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如國外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國內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受訴人民法院有權管轄。”第16條規定:“中國公民雙方在國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的,應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適用】處理離婚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婚姻法》第31條、第32條、第39條至第41條的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和最髙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茵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相關規定。

【確定該案由應當注意的問題】離婚是一種法律行為,必須要遵守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否則將不發生離婚的法律效力。即必須經過婚姻登記機關的批準,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后由人民法院判決準予離婚。夫妻雙方離婚,只有合法有效的婚姻關系的存在,才談得上離婚。而離婚的主體必須是具有夫妻身份的男女。凡夫妻雙方感情確已破裂即可離婚。具有夫妻身份的男女,任何一方要求解除婚姻關系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適用該案由。離婚糾紛往往涉及夫妻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問題,審判實踐中均將其歸入‘‘離婚糾紛”案由項下。

(來源:文章屋網 )

第6篇

1、雙方存在合法的婚姻關系;

2、雙方感情確已破裂;

3、一方同意離婚一方不同意或者雙方都同意離婚,但是就財產分割,孩子撫養等問題達不成一致。

【法律依據】

《婚姻法》第32條,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準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第7篇

女方離婚書范本

原告:姓名: 性別:女 出生年月,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住址,聯系方法。

被告:姓名: 性別:男 出生年月,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住址,聯系方法。

訴訟請求

1、判決原、被告離婚;

2、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3、婚生女(子)xx由原(被)告撫養。

4、案件受理費由雙方承擔(或由被告承擔)。

事實和理由

(在此敘述離婚的事實和理由,包括何時結婚,婚姻基礎,婚后感情,夫妻感情破裂的事實和原因,夫妻共同財產有哪些,孩子多大等。例如:我與被告于xxxx年x月經人介紹相識,于xxxx年x月x日登記結婚,婚后夫妻感情一般,生育兒子xx。由于婚前我對被告了解不夠,草率地與其結婚,婚后發現被告經常參與賭博、等違法活動,不務正業,經我多次苦心規勸仍劣性不改。被告婚后的所作所為,對家庭及親人極端不負責任,已嚴重傷害了夫妻感情,加之雙方性格不合,夫妻長期分居,現夫妻感情已完全、徹底破裂,夫妻關系名存實亡。另我們夫妻存續期間擁有夫妻共同財產約xxxx元。現我向法院提訟,要求與被告離婚并由我撫養兒子xx,另分割夫妻共同財產xxxx元中的xxxx元歸我所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的規定特提訟,請依法判決。

此致

xx人民法院

具狀人:簽名蓋章

年 月

附:

1、本狀副本一份

2、結婚證、身份證、房屋產權證(復印件)、公房租賃憑證(復印件)、財產清單。

男方離婚書范本

民事書

原告: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電話、郵政編碼。

法定人: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電話、郵政編碼。

被告:(同上)

訴訟請求:

1、要求與被告離婚。

2、兒子(女兒)隨原告(被告)生活,被告(原告)每月支付撫育費 元。

3、財產依法分割(見清單)。

4、XXXX房子(產權或使用權)歸原告(被告)所有,原告(被告)一次性補償被告(原告) 元。

5、訴訟費由 承擔。

事實與理由:

原告與被告于 年 月經人介紹(自行)相識, 年 月登記結婚, 年 月生育一子(女)姓名 。----------(結婚前后感情如何、現為何要求離婚)。

主要證據:

結婚證、身份證、房屋產權證或公房租賃憑證(復印件)、財產清單等。

此致

XX市XX區人民法院

第8篇

訴訟離婚一方不到場,法院將訴訟文書通過公告送達的方式送達被告,無論被告看到與否,均視為送達,在法院規定的時間內,被告不出庭、不應訴的,法院即可缺席審理,缺席判決。根據《婚姻法》第25條規定:男女一方要求離婚時,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法院缺席判決離婚的條件是:

1、法院已經依法送達了傳票傳喚被告到庭;

2、被告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正當理由,包括身體發生疾病不能前往法庭等。

(來源:文章屋網 )

第9篇

離婚案件一般情況下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若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被告經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經連續居住滿一年以上的地方。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來源:文章屋網 )

第10篇

被告王××,男,1963年11月××日出生,住址:上海市××路××弄×號××室,單位:×××××,地址:上海市××路×××號××,電話:×××

訴訟請求:

1、判令被告與原告解除婚姻關系;

2、判令婚生女王一由原告撫養,由被告每月支付撫養費1400元;

3、判令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價值約120萬元人民幣;

4、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事實及理由:

此致

楊浦區人民法院

第11篇

關鍵詞:精神病人;離婚訴權;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監護人

我國婚姻法規定,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者不能結婚。雖然婚姻法沒有進一步具體明確哪些疾病屬于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但“精神病屬于不應結婚的疾病之一”在理論與實踐上并不存在爭議。一方面精神病人不能結婚,另一方面精神病人成為婚姻關系一方的現象又客觀存在。精神病人之所以成為婚姻關系的一方當事人,原因多為結婚時其精神正常,屬于民法上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有結婚的民事行為能力,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因某些原因患上精神病,或者婚前已治愈的精神病婚后復發,或者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婚后病情加重轉化為完全的精神病人。由于精神病人的離婚意思表示存在缺陷,離婚途徑受到限制,只能通過訴訟離婚的方式離婚,且近年來精神病人作為婚姻關系一方當事人的離婚案件呈現上升趨勢,因此對精神病人離婚訴權的保障顯得十分重要與迫切。

一、離婚訴權的內涵及特征。

離婚訴權是訴權的一種,是現代法律賦予婚姻當事人的一項民事權利,也是公民婚姻自由權利的內容之一。離婚訴權是指合法婚姻當事人依法就婚姻關系的解除向人民法院提訟、應訴的權利。它是婚姻當事人對離婚問題有爭議時,請求人民法院依法裁決,解除婚姻關系的法律手段。現代各國婚姻家庭法賦予人們婚姻自由的權利,當婚姻關系不能繼續下去時,婚姻當事人可以行使離婚訴權解除不幸的婚姻。

離婚訴權的基本特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離婚訴權是一種程序權利。當婚姻當事人對離婚問題發生爭議時,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請求,法院依法進行能動的查證與裁決。

(2)離婚訴權由婚姻當事人雙方平等享有。古代法律賦予丈夫解除婚姻關系的專權,妻子無離婚權。隨著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中地位的提高,現代法律規定妻子享有離婚權,并為其行使離婚權提供特別的法律保護,離婚訴權由夫妻平等享有。(3)離婚訴權的行使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世界各國婚姻立法都對法院裁判離婚規定了必要的條件,即婚姻當事人提起離婚訴訟必須具備法律規定請求離婚的事實與理由;法院裁決是否離婚必須嚴格遵守法律的相關規定。如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判斷離婚的法定條件是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因此,婚姻當事人一方離婚時必須證明夫妻感情確已破裂,法院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根據雙方當事人提供的事實理由判斷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并以此為依據作出是否準許離婚的裁判。(4)離婚訴權的行使結果取決司法機關的依法裁判。婚姻當事人一方向法院離婚后,其離婚訴權的行使結果不以自已的意志為轉移,而是取決于法院的依法裁判。即法院經過審理后既可以依法批準婚姻當事人的離婚請求,裁判雙方離婚,并對涉及離婚的后果如未成年子女的撫養、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等進行全面統一的審查并作出一次性的裁決;也可以依法駁回婚姻當事人的離婚請求。(5)離婚訴權是婚姻當事人向法院離婚的權利總稱。它既包括婚姻當事人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的權,也包括在離婚案件的審理過程中,一方婚姻當事人持有不同意見時依法行使的抗辯權,還包括法院作出一審裁決后,不服裁決的一方婚姻當事人依法行使的上訴權。[1]二、精神病人離婚訴權的立法現狀。

(一)立法規定。

精神病人離婚訴權的立法主要體現在《民法通則》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意見》)中。《民法通則》第十三條規定:“不能辨認自已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人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已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人,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人的同意。”該法條的立法目的是保證精神病人在民事活動中的訴權。當精神病人無能力訴訟離婚時,依法應由他的法定人行使離婚訴權。

司法實踐中處理精神病人離婚最直接的法律依據是《民事訴訟法意見》第九十四條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離婚案件,由其法定人進行訴訟。法定人與對方達成協議要求發給判決書的,可根據協議內容制作判決書。”該條將《民法通則》第十三條規定的精神病人在民事活動中的訴權進一步明確具體為精神病人離婚訴權的行使。

(二)存在的立法缺陷。

首先,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在離婚訴訟中精神病人配偶的監護人資格問題。根據《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精神病人的監護順序是:(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4)其他近親屬;(5)關系親密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也可以成為監護人。同時立法也規定,當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沒有放棄監護權,或者沒有被依法剝奪監護權時,其他人不享有監護權。在精神病人離婚案件中,精神病人的法定人是其配偶,此時其配偶擁有相互矛盾的雙重身份:既是精神病人的法定人,又是與案件審理結果有利害關系且與精神病人的利益存在直接沖突的訴訟當事人,這種相互矛盾的身份顯然會妨礙司法審判的公正進行。而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如何處理這種情形,司法實踐中的作法通常是由法院暫時剝奪配偶的法定監護權和權,為精神病人指定其父母或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為監護人和人。由于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法院為精神病人指定監護人和人的行為具有隨意性與主觀性。

其次,《民事訴訟法意見》第九十四條的規定模糊。

第一,該條款中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如何理解?

由于未成年人不可能涉及離婚,故此條款中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應指精神病人。精神病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有狹義與廣義理解兩種,狹義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就是《民法通則》

第十三條規定的完全不能辨認自已行為的精神病人,廣義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參照《精神病人司法鑒定暫行規定》中對精神病人的鑒定標準。該規定第二十條第一款:“被鑒定人在進行民事活動時,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嚴重的精神活動障礙致使不能辨認或者不能保護自已合法權益的,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民事訴訟法意見》第九十四條沒有明確無民事行為能力是廣義理解,還是狹義理解。

第二,在離婚訴訟中,法定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的訴訟身份是原告,還是被告?

《民事訴訟法意見》第九十四條雖然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離婚案件由其法定人代為訴訟,但該條規定沒有明確法定人無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訴訟身份是原告,還是被告。目前法學理論界對精神病人能否提起離婚訴訟主要有兩種對立的觀點:一是肯定說。該觀點認為精神病人有權作為離婚訴訟中的原告提起離婚之訴。理由如下:

其一,精神病人可以由法定人離婚訴訟。我國《民法通則》第十三條明確規定精神病人由他的法定人民事活動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人同意。

因此,精神病人的離婚訴權依法由其法定人行使。其二,精神病人的父母離婚是依法行使監護權。在離婚訴訟案件中,如果有符合資格的監護人,精神病人可以作為被告參加訴訟。

從保證訴訟目的得以實現和保護精神病人訴權的角度出發,也應允許精神病人在有監護人的前提下,具有原告的法律地位。在精神病人作為原告提起離婚訴訟時,其配偶處于被告的地位,與原告有利害關系,繼續作原告的第一順序監護人不利于保護原告的合法權益,此時,被告應當將其原告第一順序法定監護人的身份讓渡給第二順序的法定監護人即精神病人的父母等其他監護人。其三,我國法律未明確規定精神病人在離婚訴訟中不具備原告的主體資格。盡管精神病人在民事行為能力上存在缺陷,但離婚訴權由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因此精神病人作為婚姻關系的一方當事人,其享有離婚訴權并受到法律保護。二是否定說。即精神病人在離婚訴訟中不能以原告的身份提起離婚之訴,理由如下:其一,精神病人沒有能力作出是否離婚的真實意思表示。離婚訴訟是涉及當事人身份關系的訴訟,必須是婚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精神病人不能認識和辨別離婚行為的法律后果,沒有能力作為是否離婚的真實意思表示,因此不能作為原告提起離婚之訴。

其二,在精神病人的配偶未提出離婚的情況下,精神病人的配偶依法是精神病人的第一順序法定監護人。在精神病人的配偶未提出離婚訴訟的情況下,精神病人的父母不具備法定人的資格而以精神病人為原告提起離婚訴訟。[2]司法實踐中有關精神病人的離婚訴訟案件,并不都是由精神病人的配偶提起,仍有部分由精神病人的監護人以原告身份為精神病人提起,由于立法規定模糊,導致司法實踐中同一起精神病人的離婚案件出現截然相反的判決結果。

三、精神病人離婚訴權的司法現狀。

(一)司法實踐中關于精神病人能否以原告身分提出離婚存在分歧。

案例:夏某與楊某于1990年登記結婚,婚后生一子。楊某自1995年外出經商認識一女子并同居后,開始長年不歸。

夏某得知后多方尋找未果,心中郁悶難解,發展為抑郁性精神病。楊某不聞不問,夏某無力醫治,病情愈加嚴重,最終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夏父以法定人的身份,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要求與楊某離婚。一審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楊某自1995年后對原告和子女不關心,對家庭不盡義務,夫妻感情已破裂。現夏某要求離婚,理由正當,應準予離婚。婚生子隨楊某生活,楊某一次性給予夏某經濟幫助一萬元。楊某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認為婚姻關系屬人身權范圍,結婚、離婚均需當事人自已作出意思表示,夏父無權以法定人的身份為夏某提起離婚訴訟,故裁定駁回。[3]同一起精神病人的離婚訴訟,一、二審法院卻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決,原因在于司法審判實踐對精神病人在離婚案件中的訴訟地位存在認識分歧。

(二)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訴訟行為能力,司法實踐難以認定。

理論界對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訴訟行為能力的認定,存在以下三種觀點:

1.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為無訴訟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雖然可以獨立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但不能獨立進行訴訟活動。訴訟活動技術含量比一般民事活動要高,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法了解訴訟性質,無法預見訴訟后果,因此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訴訟行為能力。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訴訟行為能力處于不確定狀態,應根據其目前精神疾病狀態是否影響本次訴訟活動來具體認定其訴訟行為能力。如精神病人目前精神疾病狀態良好,不影響本次民事訴訟活動,則具備訴訟行為能力;反之則不具備訴訟行為能力。

3.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為限制訴訟行為能力人。持此觀點的學者主張訴訟行為能力采用三分法,在有訴訟行為能力和無訴訟行為能力之間再劃分出限制訴訟行為能力。他們認為民事行為能力分級中有限制行為能力,訴訟行為能力也應存在“能力不全”的中間狀態。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訴訟資格應由司法機關根據鑒定結論和具體案件的性質進行綜合考量,采取個案審理制度。[4]由于理論界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是否具備訴訟行為能力存在認識上的分歧,導致司法審判實踐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訴訟行為能力的認定依據、認定方式、認定結果也各不相同。

(三)監護人為配偶的精神病人離婚難。

法律規定精神病人的法定人為其監護人,而且法定權的取得與監護權的取得同步,法定權的消滅與監護權的喪失同步。大多數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為其配偶,由于配偶與精神病人的特殊身份關系,因此監護人為配偶的精神病人離婚難。

1.在精神病人的配偶未提出離婚的情況下,配偶依法是精神病人的第一順序法定監護人。在配偶不放棄監護權又損害了精神病人合法利益的情況下,精神病人的父母或其他享有監護權的人不能直接取得權,只能依法先申請法院撤銷配偶的法定監護人資格。精神病人的父母或其他享有監護權的人只有在法院撤銷精神病人配偶的法定監護權并取得監護權的情況下才能精神病人離婚。即便如此,如前所述,監護人能否精神病人提起離婚,訴訟司法實踐仍存在很大的分歧。gwyOO.

2.在精神病人的配偶提出離婚的情況下,由于配偶既是精神病人的法定人,在離婚訴訟中又是精神病人的利益對立者,必然會損害精神病人的合法利益,也會影響司法審判的公正,為了保護精神病人的合法利益,司法實踐中一般由法院暫時剝奪配偶的法定監護權和權,為精神病人指定其父母或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為監護人和人。由于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法院剝奪配偶監護權及指定其他監護人具有較大的隨意性與主觀性。

四、精神病人離婚訴權的立法完善。

(一)明確規定精神病人的訴訟行為能力。

當事人的民事訴訟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聯系密切。民事行為能力分為完全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和無行為能力三個等級。所以筆者認為立法機關也對精神病人的訴訟行為能力分為完全訴訟行為能力、限制訴訟行為能力和無訴訟行為能力三個等級,同時筆者建議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精神病人的訴訟行為能力采取個案認定方式,即民事訴訟能力的鑒定結論只針對本案,鑒定要點只涉及當前的訴訟,其他民事活動不能參照或推定使用。因此立法機關應通過立法明確限制民事行為精神病人的精神疾病狀態是否影響具體訴訟活動需要由有資格的鑒定機構進行認定。對于經過有資格的鑒定機構認定其精神疾病狀態不影響具體訴訟活動的精神病人,法官應尊重他們在婚姻關系的存續或解除方面以及財產分割方面的意思自治。

(二)明確監護人可以精神病人提起離婚訴訟。

1.立法理由。立法的缺陷必然導致司法適用的混亂,因此立法應明確精神病人有權提起離婚訴訟,精神病人的法定人有權精神病人提起離婚訴訟。理由如下:第一,婚姻當事人的離婚訴權是平等的,在婚姻關系中,精神病人和非精神病人都有權請求人民法院依法裁決解除自已的婚姻關系。第二,精神病人的法定人以精神病人為原告離婚,可以彌補精神病人訴訟行為能力的不足,保證精神病人離婚訴權的有效行使,使訴訟力量保持均衡。第三,在離婚訴訟中,《婚姻法》并沒有要求離婚合意,也沒有要求婚姻當事人雙方必須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立法既然肯定了精神病人離婚訴訟的被告地位,也應肯定精神病人離婚訴訟的原告地位。

第四,法律沒有限制精神病人的離婚訴權。《婚姻法》第三十三條和三十四條對婚姻當事人的離婚訴權作了限制規定,主要有現役軍人的配偶的離婚訴權限制及女方在懷孕、分娩后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后6個月內男方的離婚訴權限制,并沒有限制精神病人的離婚訴權。第五,當精神病人的配偶不履行夫妻義務或者侵害精神病人的合法權益,精神病人的其他法定人以精神病人為原告提起離婚之訴,可以有效保護精神病人的合法權益。

2.立法內容。立法除了要明確精神病人的父母及其他監護人可以精神病人的名義提起離婚訴訟外,還應明確在精神病人的監護權爭議問題解決之前,精神病人的父母及其他監護人必須首先以法定的理由申請法院變更精神病人的監護人資格,待法院作出變更決定后才可基于法院的指定取得監護權和法定權,代精神病人提起離婚訴訟。

(三)為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是配偶的離婚訴訟設置特別程序。

1.精神病人作為原告的離婚訴訟。由于精神病人的法定人為其配偶,配偶不可能為其提起離婚訴訟,法院自身更不可能主動開啟指定人制度。精神病人只能依靠其他順序的準監護人為其提起離婚訴訟。前已述及,其他順序的監護人欲取得法定權,只能事先向法院申請監護人變更。

待法院作出變更決定后才可基于監護權取得法定權,代精神病人提起離婚訴訟。

2.精神病人作為被告的離婚訴訟。同理,精神病人作為被告,其他順位的監護人可通過變更監護人取得法定權,代精神病人進行答辯,如果其他順序的監護人怠于行使權利,為了保障精神病人在離婚訴訟中的訴訟權利,法院可以依法為其指定人。如果精神病人沒有民法通則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順位的準監護人,可以指定第三款規定的有關組織擔任訴訟期間的訴訟人。法院在變更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時應依法裁定離婚訴訟程序暫時中止。

五、精神病人離婚訴權的司法保障。

(一)法院對精神病人的離婚案件應采取判決的方式結案由于離婚訴訟一方當事人存在精神,對于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如何分割財產等實質性法律問題缺乏判斷能力和理解能力,無法表達其內心真實意思,因此,法院在審理精神病人離婚案件時,不可采取調解的方式而應依法以判決的方式結案,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公平公正地保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二)保護精神病人在離婚訴訟中的合法權益。

1.保護精神病人的給付請求權。我國《婚姻法》第二十條規定夫妻雙方有互相扶養的義務。精神病人及其配偶在離婚訴訟開始后離婚判決前仍然是夫妻關系,因此在離婚訴訟期間,精神病人因治療病情、生活需要而支付的費用,應為夫妻存續期間的共同債務,另一方負有履行清償債務的法律責任,如果另一方未履行支付的,精神病人在離婚訴訟中要求對方支付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支持。

2.離婚損害賠償權。我國《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如果婚姻關系的破裂是因為一方存在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這四種過錯情形之一的,另一方有權在離婚訴訟時請求離婚損害賠償。因此,在精神病人的離婚案件中,若精神病人的配偶存在以上法定過錯情形,精神病人提出離婚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

3.經濟幫助權。我國《婚姻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夫妻雙方離婚時,如果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在精神病人的離婚案件中,如果精神病人符合“經濟幫助”的條件,法院應依法判決對方在離婚時給予精神病人一方一次性的經濟幫助款項或者一定的財產,以保障精神病人在離婚后的正常生活,維護社會的秩序。一方給付經濟幫助款項或財產,要根據當事人的經濟承受能力和當地的生活水準,如果負有給付經濟幫助責任的一方在經濟上確有困難,可采取分期償付的方式給付經濟幫助,給付的財產既可以是財產的所有權,也可以是財產的使用權。[5]

參考文獻:

[1]劉引玲。論離婚訴權及其行使[J]。法商研究,2000(4):109.

[2]熊英。論精神病人的離婚權[J]。廣西社會科學,2008(7):78.

[3]王維申。無行為能力的人能否提起離婚訴訟[EB/OL]。2004-0519.http://.

第12篇

離婚訴訟書和材料

原告:______,性別 ,出生年月___ ,民族___ ,文化程度___ ,住址:_____________ 電話:___

被告:______,性別 ,出生年月___ ,民族___ ,文化程度___ ,住址:_____________ 電話:___ 事實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 致

_____人民法院

原告人:_______(蓋章)

____年__月__日

附:

本訴狀副本___份。

其它證明文件__份。

離婚訴訟書的注意事項

1、書是引訟程序的最基本的法律文書,書的書寫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書寫,同時要在事實及理由部分將結婚的時間,婚后的情況,及不能再維持夫妻關系的理由寫清楚。但一定要避免事無巨細全都寫上的流水帳式的書寫方式,要將主要問題,主要觀點,主要理由寫清楚即可。實踐中往往有些原告,總是擔心沒有將事實書寫清楚,結果長篇大論,侃侃而談,實際上這樣做于事無補。

2、原告與被告的姓名一定要絕對準確,不能有任何的錯誤,換句話說只要與身份證上的名字一直就可以了

3、要寫對各自的住址,電話,從而避免在法院傳喚時產生錯誤,耽誤時間。

4、在書中避免使用過激的語言,及不文明的言語。

5、寫完后一定要好好的檢查,不要因為不小心寫上了對自己不利的話。

離婚訴訟書要證明的材料

一、證明當事人(原、被告)的訴訟主體資格的證據

1、證明原、被告是夫妻關系的證據,如結婚證、婚姻關系證明書、戶口簿以及身份證;

2、如涉及構成事實婚姻的,應提交居委會或村委會出具的證明;

3、證明被告下落不明的,應提交被告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居委會或村委會、公安機關的證明。

二、證明婚姻關系破裂的證據

1、如涉及家庭暴力,應提交法醫鑒定,提出證人;

2、如涉及吸毒、賭博行為的,應提交居委會或村委會或公安機關出具的證明;涉及行政處罰、刑事犯罪的,應提交有關處罰決定或判決書;

3、如涉及有重婚行為或有配偶與他人同居的,應提交上述行為相關的結婚證、子女出生證、居住證明、相片或居委會、村委會、公安機關出具的證明等證據。

因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引起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三、證明由一方撫養子女為宜的證據

1、子女戶口、出生證明、身份證;

2、證明一方經濟狀況良好的,應提交工資單或其它合法收入的證明,或提交有關居住情況的證據;

3、如涉及10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的,應提交子女本人愿跟隨父或跟隨母生活的相關證據。

四、證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有共同財產的證據

1、離婚訴訟書證明有房產的,應提交房產證或購房合同、交款發票或出資證明;

2、離婚訴訟書證明有銀行存款并申請法院調查的,應提交開戶銀行名稱及銀行帳號;證明有股票并申請法院調查的,應提交開戶券商名稱及股東代碼、資金帳號;證明有車輛的,應提交行駛證、車牌號;

3、離婚訴訟書證明對方在公司擁有股權的,應提交該公司的工商登記情況、出資的證明等;

4、離婚訴訟書證明一方有債權債務的,除提交借據以外,必須有相關的證據佐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顺县| 高平市| 吉首市| 泉州市| 东乡县| 田林县| 礼泉县| 裕民县| 玉树县| 达拉特旗| 泸溪县| 桐城市| 鄂伦春自治旗| 格尔木市| 那坡县| 绥芬河市| 昌图县| 化隆| 延安市| 巴南区| 长沙市| 昌乐县| 苏尼特右旗| 淮阳县| 肇源县| 图木舒克市| 噶尔县| 株洲县| 碌曲县| 建始县| 阿拉善右旗| 布尔津县| 泸定县| 金坛市| 景泰县| 五指山市| 宜城市| 阳原县| 西充县| 巴林右旗| 小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