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信息系統設計論文

信息系統設計論文

時間:2022-08-08 22:16:4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系統設計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信息系統設計論文

第1篇

開發和建設科研管理信息系統是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突破傳統科研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構建代替人工、信息共享、學科化服務、數據分析的快捷、準確、高效的科研管理新模式。其工作流程是科研人員通過系統對科研工作進行日常管理,科研管理人員的工作主要是對信息的審計和更高層次的利用。而科研管理信息系統具有遠程性、規范性、動態性、集約性等特點,能很好地收集、整合與傳遞科研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保證科研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較好地解決傳統科研管理帶來的程序繁瑣且重復的弊端。系統管理工作的動態性和參與性為科研人員提供了日常科研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平臺。

2系統設計

2.1基本原則與目標

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系統是基于網絡的科研信息數據管理平臺,在系統整體過程中要充分把握規范性、安全性、實用性、可靠性、可擴充性原則,采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和模塊化的軟件開發方法。系統建設目標是建立一個能夠覆蓋研究所主要科研業務管理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以網絡為平臺,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簡化人工管理流程,通過信息的一次錄入,實現信息多方共享、綜合分析加工和信息的批量導出導入,滿足不同管理層次對各類信息的需求。

2.2功能設計

系統除了能夠實現數據錄入、權限瀏覽、報表打印、留言板等功能外,還需要實現節點推送功能、關聯查詢功能、統計/匯總功能和批量導入導出功能。節點推送功能:系統將業務流程串接起來,將節點任務推送給相關人員,并及時反饋相關工作任務和要求。關聯查詢功能:系統支持全信息的查詢和關聯功能,當用戶需要了解一個項目時,系統能把項目相關信息一并展現給用戶。統計/匯總功能:系統通過數據庫層匯總分析原始數據,自動形成報表和數據,無需人工參與加工。批量導入導出功能:系統能夠實現標準格式文件的批量導入,如任務書、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報告、結題報告等,也可根據需求將數據批量導出。

2.3結構設計

根據科研管理的業務范圍和管理要素,科研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包含以下功能模塊。信息模塊:該模塊由科技處基于門戶網信息動態、最新通知和學術活動公告。項目管理模塊:該模塊是系統的關鍵部分,主要包括課題立項、開題、結題和成果申報管理。由用戶通過權限賬號進行全過程管理,包括課題研究過程性文件和成果,科技處通過管理員權限進行瀏覽審核并反饋。成果管理模塊:用戶登錄后,通過該模塊對個人成果進行填報和管理,包括論文、著作、獲獎等方面的信息。研究生管理模塊:該模塊屬于用戶信息管理和課題管理一體化的部分,主要包括用戶基本信息、選課明細和課題管理相關內容。研究生通過登錄該模塊,填報入學基本信息,選課明細,提交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所有文件。科研條件管理模塊:該模塊對研究所科技資產進行統計管理。用戶管理模塊:該系統設置3種用戶類型,分別為科技處系統管理員、各科室領導管理員、科研人員,并根據用戶角色和單位不同分配不同的權限。另外,系統還通過網站提供日常所需的科研相關文件下載功能。

3系統技術實現

系統采用基于J2EE技術框架的B/S構架,以Eclipse+JBossTools為開發平臺,以MicrosoftSQLServer2005為數據庫平臺,應用Tomcat6.0輕量級服務器,采用JSF、JavaBean、JPA等多種開發技術,在WindowsServer2003或WindowsXP以上操作系統環境運行。科研管理信息系統在開發和完善時需重點考慮以下問題。一是系統的安全性。為確保研究所科研信息的安全,系統通過權限管理為每個用戶分配相應的角色,不同的角色使用戶使用的系統功能和查看信息的范圍得到控制。除系統管理員外,所有用戶只可修改自己所添加的數據。此外,系統還提供了操作日志記錄功能,用戶在系統的所有操作都有所可查,進而保證了用戶的操作都是可審計、可追溯的。二是系統的可維護性。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每個功能模塊的編程、調試獨立進行。三是與現有系統的集成。結合研究所科研人員內部局域網賬號,系統開發局域網內部系統的統一認證功能,方便用戶注冊。

4結語

第2篇

一、系統總體設計

1.1系統建設目標通過建立健全廠區管網及基礎設施信息化管理的標準規范,建立廠區管網及基礎設施動態更新機制和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建設廠區管線齊全、管位準確、使用便捷、統籌維護、統一權威的數據中心,面向各職能部門提供空間數據共享與交換服務、管控一體化服務和決策支持服務,使廠區管網及基礎設施在廠區的規劃建設和管理中真正能起到基礎性的保障和服務作用,最終實現廠區管網及基礎設施通過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實現可靠監管、有序建設和高效管理。

1.2總體框架結構設計根據廠區管網綜合管理信息系統項目的建設目標和建設內容,基于SOA規范,將系統總體架構設計如圖1所示:

1.3關鍵技術與技術路線1)基于“一張圖”的區域信息資源共享與應用模式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實現廠區空間地理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與集成,統一為廠區提供可視化的決策分析和數據共享服務。2)基于SOA的ServiceGIS建立空間信息共享服務平臺ServiceGIS是高性能全功能的服務式GIS。它可以通過服務的方式提供GIS的全部功能,包括地理空間數據的管理,可視化和分析等。3)多源空間數據無縫集成技術本項目我們將采用SDX+空間數據庫引擎技術來實現廠區交換的多源數據讀取與轉換,避免數據損失和重復建設。4)二三維一體化技術二三維一體化技術體系能保證二維與三維GIS技術無縫融合,包括數據模型、數據存儲方案、數據管理、符號、可視化和分析功能的一體化,提供海量二維數據直接在三維場景中的高性能可視化、二維分析功能在三維場景中的直接操作和越來越豐富的三維分析功能。5)地上地下三維建模技術包括地面景觀建模和地上地下管線的三維建模。

二、系統功能設計

2.1數據管理子系統數據管理子系統負責管理廠區全廠的管網及基礎地理空間數據,將管網等各類地理空間數據按統一標準、統一格式、統一坐標的方式,進行入庫管理,建立有效的數據更新機制,今后竣工數據能及時導入數據庫中,保證數據的更新,便于后期的數據維護和對外共享服務工作。主要功能包括數據生成與入庫、數據接邊融合、數據質量檢查和數據批量入庫。

2.2共享服務基礎平臺建立相應的空間數據標準和數據分發、交換和服務機制,實現廠區各職能部門范圍內地理數據的廣泛共享,實現廠區地理空間信息在各部門的應用。主要功能包括地理空間信息共享、共享數據管理和運維管理。

2.3廠區管線管理主要目標是實現廠區所有基礎地理信息資源“一張圖”動態一體化管理模式,為管線管理及廠區運行提供現勢性、準確的地下管線數據,實現管線管理數字化,管線查詢分析一體化,輔助管線規劃設計流程化、智能化,為企業發展提供決策支持信息。主要功能包括廠區三維景觀展示、廠區三維管線展示、管線信息查詢、廠區模型與管線編輯、管線斷面分析、管線碰撞分析、管線連通分析、凈距分析、覆土深度分析、爆管事故分析、緩沖區分析、流向分析、管線設計方案定量比選、管線預警預報、管線及附屬設施統計、圖紙的導入和導出。系統提供完善的用戶權限功能。沒有訪問系統權限的用戶,可以根據系統后臺提供的用戶注冊功能進行注冊,申請訪問系統。注冊成功之后,需要管理員其進行審核,并賦予訪問系統的相關權限,進行訪問系統。

三、結束語

本文對廠區管網綜合管理信息系統進行了介紹,包括系統建設特點、總體設計和功能設計。系統實現了管線數據共享、地上地下數據全覆蓋、二三維一體化展示的功能;將地下管網監測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對地下管網進行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結合工作流技術,實現管線的資源查看與辦公業務結合。為廠區提供管網數據共享與交換服務、管控一體化服務和決策支持服務,實現各類管線數據的有效監管、有序建設和方便管理。

作者:王聚軍王玉光單位:山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濟南卷煙廠

第3篇

遼寧省水利安全監督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包括門戶網站、數據采集、信息查詢、巡查管理、隱患自查自報、安全事故管理、水利安全月報系統、統計管理等功能模塊。

1.1數據采集

安全信息涵蓋了水利工程的基本信息、危險特性、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安全生產責任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危險設備、許可證照、安全風險較大作業、職業病危害情況、安全生產投入、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安全生產獲獎情況、行政處罰情況、安全生產事故信息、安全生產管理資料信息等。在采集手段上可采用2種手段:

1)基于互聯網的網頁填報;

2)基于移動3G信號的移動終端采集系統。

1.2監督管理

監督管理貫穿工程開工到驗收的全過程,主要分為工程概況、參建單位、建設程序、工程進度、工程重量、施工安全、工程驗收、質量安全監督、公眾留言等9個環節。

1.3巡查管理

通過安全巡查管理平臺,推送基層巡查員巡查任務;基層巡查員通過手持GPRS指紋巡查終端,接收巡查信息。巡查終端將通過指紋識別身份信息和巡查軌跡上傳到巡查管理平臺,管理者可根據基層巡查員的任務軌跡,保質保量地開展水利安全監督工作。同時借助巡查終端,可將巡查發現的問題和實時照片上傳到管理平臺,輔助管理者遠程指揮和科學決策。

1.4安全事故管理

將水利安全生產事故處理流程化、常態化和科學化,通過數據傷亡人數和影響程度,自動判斷事故等級,及時啟動相應等級的數據處理方案,并按照預定流程開展數據處理工作,同時對整個數據處理進行登記備案,確保數據處理及時、合理、規范。3數據庫設計水利安全監督管理系統數據庫由屬性、空間和多媒體等數據庫組成。其中在存儲設計上實現屬性、空間和影音圖等信息的分開獨立存儲和管理,以松耦合的方式關聯,最大化方便屬性、多媒體數據的擴展及與空間庫關系的維護。數據庫內容上充分利用遼寧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包括屬性和空間數據,并以各類工程管理單位的注冊機構碼為唯一識別標識碼。通過數據采集系統,補充獲取在建或已建工程的安全生產信息及相關音像文件。

2網絡與信息安全設計

2.1網絡安全

依托遼寧省防汛骨干網和防火墻技術,將系統的所有服務器都布設在水利廳信息中心機房,并用防火墻隔離。只允許安全的網絡協議(如HTTP協議等)通過,其他如FTP,Telnet協議限制執行。同時用ISAPI將對系統具有訪問選線的用戶的IP地址限制在某一范圍內。

2.2Web服務器安全

采用Web服務器IISS10,對允許訪問的用戶、組、IP地址或域主機名進行授權,實現網絡訪問控制,同時與WindowsServer結合,控制用戶訪問權限。

2.3數據庫安全

利用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的強大安全功能,如數據庫賬號、數據庫視圖、賬號操作權限等對訪問機型控制。具體如下:1)使用身份認證,使SQLServer的登錄安全與操作系統安全性高度集成,保證系統用戶的登錄安全;2)創建預定義的數據視圖,使用戶只能訪問需要觀察的視圖;3)利用存儲過程。從安全的角度來看,存儲過程只存取安全表的實體,用戶程序訪問的只是存儲過程,而不是數據表,從而保證了數據庫的安全。

2.4通信安全

系統用2種不同的加密手段實現網絡數據通信安全性的設計:

1)采用安全協議加密客戶端和Web服務器之間傳輸的信息;

2)通過專門的加密算法實現客戶端與數據庫服務器之間重要數據的加密傳輸。

3結語

第4篇

關鍵詞:畢業生;論文選題;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6-0045-01

畢業論文選題管理是高校人才培養環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一直以來,學院教學管理工作人員使用傳統人工的方式進行論文選題的管理,模式多種多樣,效率低、容易出錯,實時性和互動性不強等,在發揮學生特長、更有效地通過畢業設計強化學生知識體系的目標不吻合,也無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應用現代計算機處理信息技術已非常普及,本課題是采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對畢業設計選題環節進行了設計與實現。

一、J2EE技術

J2EE是一種利用Java 2平臺來簡化企業解決方案的開發、部署和管理相關的復雜問題的體系結構。J2EE是sun公司開發的一組技術規范與指南,其中所包含的各類組件、服務架構及技術層次,均有共通的標準及規格,讓各種依循J2EE架構的不同平臺之間,存在良好的兼容性,解決過去企業后端使用的信息產品彼此之間無法兼容,,企業內部或外部難以互通的窘境。J2EE開發框架主要有Hibernate,Spring,Struts2,EXTJS,Json。

二、畢業設計選題系統設計與實現

三、結束語

SSH框架是J2EE技術中用的比較廣泛且非常成熟的框架,用該框架開發系統也非常穩定。采用成熟的框架開發系統,一能快速的開發,再者在質量上有保障。但也要注意性能的優化。

參考文獻

[1]孫衛琴.精通Struts:基于MVC的Java Web設計與開發[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13-17.

[2]王石,楊英娜.精通PHP+MySQL應用開發[M].人民郵電出版,2006:329-330.

[3]楊學瑜,王志軍,劉同利.JSP入門與提高[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182-186.

[作者簡介]

張建(1980-),男,江蘇泗洪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J2EE在信息系統中的應用。

[基金項目]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2010年立項課題《畢業設計(論文)選題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編號:YQ1116)主持人:張建;

第5篇

關鍵詞:機房管理 自動計費 管理信息系統

一、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1.開放式機房是一種現實的需要

當今社會己經進入信息時代,操作計算機作為一項基本技能,與我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不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2.人工管理方式不適應現代機房管理的需要

學校機房中通常是用人工方式進行管理,學生憑機票上機,機票的最小單位是小時或學時,學生只能整點下機,否則無法計算費用,這對學生上機不夠靈活和方便。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思路

本論文研究開發的是機房管理信息系統,是針對學校計算機機房人工管理方式已不再適應現代機房管理的要求而提出的應用計算機進行自動化管理的現代管理方案。主要研究內容為機房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需求分析、總體設計、系統的實現與應用等。

三、機房管理信息系統需求分析

1.學校機房管理存在的問題

為了滿足學校學生對計算機知識學習的需求,許多學校計算機機房都紛紛對外開放,實行計時收費。而目前大部分單位或采用購買上機票,或人工登記上機的方法來進行上機管理。這種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不適應現在機房的管理,隨之而來的各種管理問題和矛盾就顯得尤為突出,總體來說,目前許多學校機房管理在以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

(1)管理工作量大。在整個上機過程中,管理人員需隨時進行上下機查卡登記、人數核查、超時檢查等工作,特別是在上下機高峰或機房較大、微機臺數較多的情況下,更是忙作一團,往往要安排多人值班才行,造成管理混亂和費用增大的問題。

(2)不方便學生上機和收費管理。由于記時和費用換算問題,購機票和人工登記劃卡不適用于隨上隨下和根據不同時間、機型等條件實行不同收費標準的管理方式,往往造成學生對機房管理產生不滿的情緒,比如不到整時按整時計算,從而影響學生到學校機房上機的積極性。

2.學校機房管理的要求

(1)機房能全天開放。機房的全部計算機在運行時間方式上能全天候的開放,即從早到晚隨時向全校師生開放。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合理的安排,自主決定上機時間,充分滿足學生自由上機的需要。

(2)開放機房的同時能兼顧教學計劃上機。在完全開放、完全自由上機的同時,也要兼顧封閉式計劃上機的需要,以便同時安排好計劃式上機的教學工作,以保證基本教學任務的完成。

(3)管理模式靈活。在機房管理模式上,開放式計算機實驗室應能徹底解放專人職守的工作方式,對于用戶而言,做到無人職守和有人時一樣方便靈活。

3.目前機房解決方案的比較分析

(1)純硬件控制方式。主要基于學校單機控制的需要而開發,屬于早期的硬件單片機控制模式,由于功能簡單,數據采集不便,對機器僅起到控制作用,無法完成管理功能,且每臺電腦均要安裝內置讀寫器,難擴充,資金投入大,現己逐漸淡化出市場。

(2)軟、硬結合控制方式。后臺管理機安裝軟件,機房每臺單機安裝控制卡以及卡片讀寫器,學生插卡開機上機,實現機房管理和控制;成本較高,難于擴充,出問題難于維護。

(3)門禁方式。采用門禁式進出機房,在入口處刷卡,上機輸入學號、密碼登陸,實現管理和控制的統一及分離(刷卡管理,登陸密碼監控,雙層認證),成本低、易拓展、易管理,但對機房網絡環境的穩定性有一定的要求。

四、機房管理系統的設計

1.系統設計目標

在充分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從用戶的需求角度考慮,提出系統應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完整的系統及配套模塊。

(2)系統能覆蓋不同上機類型。

(3)靈活的查詢機制。

2.系統設計原則

在總結研究工作,充分分析系統所需要達到的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在設計、開發系統時,必須要遵守如下設計原則:

(1)安全性和穩定性原則。本系統涉及到收費管理的問題,所以系統的安全和穩定尤其顯得重要,因此,在系統設計方面應優先考慮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2)可擴充性原則。系統應具有良好的擴充性,能根據應用環境的變化和用戶需求的更改,系統只要進行少量的修改就可以進行相應的擴展。

(3)合理性原則。系統在收費方面的設計要合理,盡量符合用戶的心理需求和思維習慣。

(4)操作簡便、人機界面友好原則。應用系統的操作要盡可能地簡單并有適當的提示,同時要為用戶提供良好的人機交互界面。

五、機房管理系統的實現

1.條形碼技術的應用

當前,作為信息自動識別、輸入的介質主要有IC卡、磁卡和條形碼等。條形瑪輸入速度快、準確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好、制作方便,因而發展十分迅速。在圖書館系統、商場管理系統、倉庫管理系統中都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2.存儲過程的應用

存儲過程(Stored Procedure)是一組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T-SQL語句集合,經編譯后存儲在SQL Server服務器端數據庫中。用戶可以通過指定存儲過程的名字的方法來調用存儲過程,完成特定的操作,在SQL Server的系列版本中存儲過程分為兩類:系統提供的存儲過程和用戶自定義的存儲過程。

參考文獻:

[1]楊艷.機房自動計費與管理系統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0.

[2]高寶華,錢煥延.計算機實驗室管理從封閉到開放勢在必行[A].高等院校信息化研究會2001學術年會論文.

[3]京輝熱點工作室.Visual Basic6.0編著中文版編程指南[M].人民出版社.

[4][美]Steve Brown.Visual Basic開發指南一Win32 API篇電子工業出版社,2000.

[5]李迎春,朱詩兵.Visual Basic6.0網絡編程[M].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1.

[6]瞿軍,周屹.Visual Basic程序設計培訓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7]李志杰.基于IC卡的機房管理與監控系統的研究與開發[D].中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第6篇

【 關鍵詞 】 服務器;虛擬化;校園網;數據中心

【 Abstract 】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s, also has a prominent applic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unctional design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ere studied, using SSH (Struts, Spring, Hibernate) architecture to construct a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using J2EE technology. Through this stud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aily personnel management,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guidance.

【 Keywords 】 server; virtualization; campus network; data center

1 引言

隨著社會科技不斷的進步,信息化技術已經步入成熟。信息化技術的中的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信息化建設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范圍以及信息管理方法革新正在日益的變化,為了應對這種快速的增長,需要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進行的信息化管理。本文對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設計進行研究,通過搭建SSH(Struts、Spring、Hibernate)架構,利用J2EE技術進行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設計。本文針對人力資源業務的研究,設計了系統功能的總體功能框圖,并就數據庫設計進行了設計。同時,在人力資源數據的批量導入方面進行了改進設計,能夠促使大批量數據的導入提高效率,能夠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實時、準確、快速地信息化操作,提供了一個完善便捷的環境平臺。

2 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相關技術

2.1 J2EE技術

J2EE技術是Java2平臺中,用來簡化解決方案的手段,具有編寫一次隨處運行的特征,能夠方便地進行對數據庫JDBC API等技術進行支持,還能夠對Java Servlets API、JSP(Java ServerPages)以及XML 技術的全面支持。

2.2 SSH架構

SSH架構由Struts、Spring、Hibernate構成。Struts 框架具備了組件模塊化功能,具有很強的靈活性以及重用性,由模型、視圖以及控制器實現,有效的簡化了MVC的開發。Spring是一個將系統開發過程簡化的開放源代碼框架,利用Spring能夠利用JavaBeans實現EJB中才能夠實現的功能,執行過程為首先對Spring配置文件進行分析和住區,利用Java反射機制進行配置文件的集成與創建,最后將建立好的對象傳回開發者的應用代碼。Hibernate是一個高性能的開放源代碼的持久化框架,是基于對象和關系的映射的有效解決方案。Hibernate是將Java中的對象與數據庫表之間建立映射,為對象實現底層持久化操作,并且能夠進行分布式功能操作。

3 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設計

3.1 對Spring數據庫文件的配置

本文針對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不同底層數據庫,Spring提供了持久化的DataSource注入功能,數據源的更換只需在配置文件中的參數進行修改即可,從而避免了大量代碼的修改。利用Spring進行數據的鏈接測試代碼如下:

Public void testDataSource(){

try{

Connection

connection=dataSource.getConnection();

If(Connection!=null)

System.our.println(“測試成功!”);

}catch(Exception e){

e.prinStack Trace();

}}

上述代碼中,執行TestDataSource類,假如得到test ok的結果,則數據源鏈接正常,假如進行數據源的更換操作,則在dataSource中重新配置即可。

3.2 批量導入功能設計

本文對人力資源難管理信息系統的職工基本信息,職工信息更新,合同信息導入,以及批量入職、離職處理等。批量導入的關鍵代碼如下所示。

Stmt.executeBatch();

JoptionPane.showMessageDialog(null, “職工信息信息數據批量導入成功”, “系統提示”,JoptionPane.INFORMATION_MESSAGE);

return true;

}Catch(java.sql.SQLException.sqlerror){//捕獲異常

new apphum.view.JF_view_error(“錯誤信息為:”

+sqlerror.getMessage());

return false;}

3.3 利用Hibernate持久化功能控制實體對象

本文在Hibernate持久化功能中,定義了一個對象類變量,該變量可以存儲職工的基本信息,關鍵語句如下代碼所示。

table=”tb_sell_detaile”

schema=”dbo” catalog=”DB_zgdm”>

……

4 結束語

本文首先闡述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性,針對完成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關鍵技術進行詳細闡述,最后給出了Spring配置數據庫文件、批量職工數據導入以及Hibernate持久化功能對對象的控制三種功能設計進行了深入的討論,為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設計提供了關鍵的功能代碼,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鄭鑫,馮仲科,姚杰,劉鵬,張茜.人力資源信息管理系統研究與實現[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1):21-23.

[2] 康英,薛惠鋒,張文宇,姚暢燕.智能化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4(09):99-101.

[3] 何丹,何虎訓,呂鵬.PPT批量導入圖片并用VBA實現批量修改圖片大小和位置[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16):88-89.

作者簡介:

第7篇

1建立系統設計前期研發機制

以公司科技項目、管理咨詢項目研究為依托,建立系統設計前期研發機制。通過將ERP業務審計研究、智能分析審計體系研究、公司信息化環境下內部控制特性及其審計研究等項目列入公司科技項目、管理咨詢項目計劃,聯合國際知名的審計軟件開發商、公司系統信息化建設單位,深入研究審計信息系統開發、建設各方面問題,根據審計信息系統建設的最新發展,借鑒國內外優秀企業的領先實踐,研究提出了ERP業務審計系統、智能連續審計系統(審計監控預警系統)開發建設的技術路線、系統架構與功能,為系統開發奠定基礎。

2建立系統建設過程管控機制

得到各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獲取多部門業務數據,是推進審計系統建設的管理難點。為此,審計部門緊抓機遇,以公司開展的“數據共享與業務融合”專項治理活動為契機,將審計系統建設所需數據集成需求,納入公司重點工作平臺,大力推進與相關業務部門的溝通協調工作,獲得各部門的充分理解和對數據提供的大力支持。在系統建設過程中,通過與公司信息化主管部門建立周、月例會機制,及時研究討論系統開發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加強系統建設過程管控,提高系統建設質量;根據各單位的反饋意見和建設中出現的問題,組織業務骨干開展技術攻關,持續優化完善系統功能及其實現方式,提高系統易用性水平,為建成好用、實用、高效的審計信息系統提供有效的機制保障。

3建立系統應用情況考核機制

通過制度指導、強化考核、典型示范、知識普及,推動各單位積極應用信息系統開展審計工作,創新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工作方式。一是制定下發《關于加強審計信息系統深化應用工作的實施意見》,對各單位做好系統應用工作、健全系統運維體系、加強應用環境保障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制定系統應用定期考核、量化評分機制,發文通報考核情況,不斷縮短考核周期,持續加大考核力度。二是將信息化納入審計工作管理對標的四項重點之一,引導所屬各單位著力推進審計信息化,深入思考,及時提煉工作經驗,通過典型經驗的機制,共享先進經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三是建立審計信息系統深化應用培訓的常態機制,培訓工作納入每年年度工作計劃,公司總部、分部、省公司(直屬單位)各司其職,開展分層、分類培訓,加強系統應用知識、管理制度的推廣、宣貫力度。

4建立審計信息化理論研討機制

組織各單位結合自身實際,認真總結、提煉審計信息化建設、應用方面的成功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開展理論研討,撰寫工作論文;抽調部分單位的審計信息化骨干組成評審專家組,對各單位提交的論文進行評選,提出修改完善意見,遴選優秀論文報送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參評內部審計理論研討優秀論文,并在審計門戶系統開辟專欄共享研究成果,在公司系統培育學、用信息系統的良好氛圍。

二、實施效果

1構建了體系完整的審計信息化體系

審計門戶系統、審計綜合管理系統、ERP業務審計系統、管控業務審計系統的相繼建設應用,初步搭建起審計信息化平臺,基本實現審計管理和審計作業的信息化。審計門戶已成為審計人員應用系統,以及公司各單位交流審計工作信息、共享審計工作經驗的重要平臺;審計綜合管理系統以項目管理為核心,實現了審計項目從計劃到項目終結的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促進了審計管理的信息化;ERP業務審計系統、管控業務審計系統實現了審計業務對財務、工程、物資、設備、人力資源、營銷管理等電網企業主要業務的全面覆蓋,徹底改變了傳統計算機輔助審計僅限于財務領域的狀況,標志著審計信息系統與各主要業務應用系統的緊密融合,通過信息共享和互聯,改變“信息孤島”狀況,初步實現了“信息共享,全程控制,在線監督,輔助分析”的審計信息化建設目標。

2促進了審計部門履職能力的提高

審計系統功能設計體現的是經過凝練的專家經驗,能夠為審計人員提供高效率的輔助分析工具。通過對最直接、最有效、最核心的審計專家經驗知識進行歸納、提煉,所建立的一系列審計分析模型,為審計人員提供了標準化、高效率的審計方法和工具,全面提升了內部審計在提供專業咨詢、鑒證意見和增值服務方面的職能。審計人員應用系統探索開展非現場審計,在充分發揮信息系統應有效能的同時,利用審計監督視野廣的優勢,通過對跨業務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及時為公司相關決策提供信息支持,高效提升了審計工作價值。

3保障了依法治企工作水平的提升

第8篇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技術;全面質量管理;畢業論文;SharePoint;工作流

中圖分類號:TP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19-4611-03

Th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Graduation Thesi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QM

YANG Tao, XU Dong-min, WANG Yi-wu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08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ntroduc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to the design process of graduation thesis. the use of TQM thinking and the method of PDCA process management to establish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sis workflow. And build the thesi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this quality system on the Microsoft SharePoint 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platform.

Key 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graduation thesis; SharePoint; workflow

高校畢業論文已成為全面檢驗學生專業學習成果和分析能力、綜合能力以及獨立科研能力的一種重要方式。是高校實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通過提高畢業設計教學質量,成為高等院校亟需研究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使畢業設計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增強畢業設計的透明性和可控性。

1 影響當前論文質量的因素

1.1 單機手工管理方式

目前高校論文管理大多是基于單機的辦公軟件結合紙質文件的管理方式,從論文的整個管理范圍來看,是一個個離散孤立的管理體系,缺乏統一的數據管理和調度,同時由于辦公軟件之間存在版本差異,造成產生的數據常常以不同的格式和介質存儲,始終無法得到有效統一的歸檔以及查詢,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錯。

1.2 論文干系人之間缺乏有效溝通

高校的論文設計時間一般都安排在畢業階段,很多學生在外地進行實習或者忙于找工作,而導師也往往在繁重的授課任務下難以抽出更多的時間來指導論文設計,管理人員則面臨在學生和導師之間協調難,溝通難的困境。

1.3 缺乏統計數據支撐無法對結果進行分析改進

由于缺乏一致的管理平臺對論文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和信息進行搜集,管理人員往往無法對論文過程中產生的非預期結果進行追溯,也就無法對論文過程的問題進行改進。

2 建立論文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2.1 全面質量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的理念最早由美國通用公司的A.V.Feigenbaum博士提出。ISO9000對TQM的定義是: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于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TQM的核心理念是:樹立全面質量意識,全員參與,全程監控,質量持續改善[1]。TQM通過PDCA循環作為其質量控制手段,PDCA循環是指質量提高過程的四個階段,即計劃階段(Plan)、實施階段(Do)、檢查階段(Check)、處理階段(Action),構成的一個環狀的模型,通過循環反復地執行PDCA來持續改進質量。這個模型是由美國統計學家W.E.Deming提出的。

2.2 建立論文質量管理體系

在論文管理過程中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必須遵循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方法,建立科學的質量保證體系,運用PDCA環把論文管理工作銜接起來,構成一個嚴密的有機整體。

2.2.1 基于PDCA循環的論文管理過程階段工作內容

計劃階段:計劃階段制定全局性的論文管理和論文實施工作方案,包括設置論文進度表、里程碑、關鍵時間檢查點等。指導性的工作原則和工作方針,保障實施的規章制度。

執行階段:按照工作方針和具體工作方案開展論文工作,完成任務布置,選題,開題,中期報告,結題等一系列工作。

檢查階段:根據工作方案安排,在每個檢查點根據里程碑標識遞交的文檔、進度表對論文過程進行檢查,對進度延后、文檔不齊的論文要進行追溯,查找原因,形成檢查表。

處理階段:根據檢查表列出的問題,根據工作方案中的處理方法進行處理,對于成功處理的問題,應當使處理過程標準化、文檔化。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應當提交到下一個循環的計劃階段,采取予以解決。

按照PDCA方法進行論文質量管理,使各個論文干系人在論文的實施過程中都有一個PDCA循環,上一層的循環的輸出又作為下一層循環的輸入,使整個論文質量體系呈現出螺旋上升的態勢。

3 基于論文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構建論文管理信息系統

在完成論文過程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后,需要基于該體系構建論文管理信息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來為質量管理工作提供更嚴謹的控制,同時也實現論文過程的電子化、網絡化、自動化,論文管理信息系統應該根據論文管理的工作流程,提供基于質量體系的過程控制,根據PDCA方法,抽象各個環節的數據關系,將每一個環節的數據結果作為下一個環節的數據基礎。

3.1 論文過程框架

為了通過論文管理信息系統精確控制整個管理過程,在系統設計時需要對論文流程進行梳理和規范,找出關鍵過程域,設置里程碑以及過程輸出文檔,得到論文關鍵過程框架表(表1)。[2]

論文過程框架由一系列的論文活動構成,在每個活動中由處于不同角色的論文干系人按照規定通過完成特定任務,生成特定文檔來驅動論文進程,整個論文過程框架行成一條任務驅動的工作流系統。

3.2 論文管理信息系統實現

選擇Visual Studio 2008集成開發工具基于微軟企業級門戶服務Windows SharePoint Service來進行論文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選擇SQL Server 2005作為數據庫管理工具,系統部署于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統之上。圖1展示了論文管理信息系統結構圖。

圖1 論文管理信息系統結構圖

3.3 主要模塊功能解析

3.3.1 論文過程管理模塊

基于論文過程框架,通過SharePoint工作流引擎來實現論文過程管理模塊,SharePoint工作流引擎構建于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WWF)之上,它是一種Microsoft Windows平臺組件,為開發和執行基于工作流的應用程序提供編程基礎結構和工具[3]。

論文過程管理模塊通過工作流審批機制來控制流程的運轉,例如在開題階段,導師對學生遞交的《開題報告》進行審查,可以看做一個工作流的審批行為,對于通過審批的論文,導師填寫并遞交《論文開題評閱表》,從而推動工作流進入到論文設計階段,對于未通過審批的論文,導師執行退回操作,工作流重新回到開題報告撰寫階段。這樣既實現了對論文流程的規范化管理,又能將控制粒度精確每個活動。

3.3.2 論文內容管理模塊

論文內容管理模塊主要是對論文電子文檔的信息化管理, SharePoint平臺通過文檔庫方式來進行并增強了傳統的電子文檔管理,基于SharePoint文檔庫,論文內容管理模塊可以通過文檔模板功能幫助管理部門制定并控制文檔格式的規范化,通過文檔簽入簽出功能以及內建Microsoft Office支持實現文檔的完全在線編輯,通過版本控制功能實現對文檔修改過程交互和溝通的記錄管理。從而實現整個論文文檔管理規范化,網絡化,可交互、可記錄。

3.3.3 論文數據統計模塊

論文信息統計模塊對論文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具有統計意義的數據進行匯總,數據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全局性數據,例如年度論文數量、論文平均完成時間、論文平均得分等,一個是過程性數據,例如論文修改次數、學生導師交互次數、平均修改間隔時間等。這些源數據匯聚到SharePoint報表中心,最后報表中心將這些數據以報表、列表以及關鍵性能指標的方式進行,SharePoint報表中心是一個為存儲報表而提供中心位置的網站,能夠通過設定權限來保證數據訪問的安全性,可以設定統計數據只能由特定的管理決策部門進行訪問,從而實現關鍵數據保密性,以及對決策的支持。

4 結束語

在論文過程中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通過PDCA循環,將經驗性工作方法轉變成現代科學管理方法,增強管理的科學性和具體工作的活力[4],帶來質量的持續改進,同時還要認識到,在實施質量管理的過程中,不能照搬書本上的管理思想與管理方法,要根據論文管理業務流程的特點和相關規章制度進行合理變更,使過程更加易于操作,從而保障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 鄭葵陽.大學生學習策略的相關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9).

[2] 董瑋.加強過程控制,提高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8(22):121-122.

[3] 冀勇.基于Windows SharePoint Server工作流技術的應用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08.

第9篇

關鍵詞:B/S架構,MIS,Struts2+Hibernate

 

隨著校園信息化的建設,我國絕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建設了校園網和管理信息系統,,使得高校的辦公、教學與管理工作都發生巨大的變化.成人高等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已建成的高校信息系統中,由于受當時計算機技術限制,出現各種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某財經學院正在使用的學分制高校MIS,是采用C/S和B/S混合模式,主要功能都集中在C/S部分,B/S部分只應用到教師錄入成績和學生查閱成績和選課,有如下顯著的缺點:(1)每臺客戶機都要安裝C/S客戶端程序,這給系統維護帶來了極大困難和困擾,每次升級程序簡直就是場災難,因為客戶機眾多,布及全校和各函授點,要給他們都升級客戶端程序,工作量非常大。(2)這財經學院的函授點布及全省各市直至縣,分布極廣,點極多,客戶機的工作環境有極大差異。而C/S客戶端就是個可執行文件,為病毒最容易感染的文件。實際中,就出現過很多次因客戶端程序被感染病毒而無法使用系統的情況。

為解決上述問題,滿足某財經學院的教學管理要求,開發一套基于B/S架構的學分制高教MIS系統就成為當務之急。

一、B/S結構的開發技術

1、B/S的體系結構

B/S結構如圖1所示,這種這種”胖”服務器,”瘦”客戶端的結構,客戶端只需要裝有通用的瀏覽器軟件即可,不需要任何專用的軟件,這有效地簡化了客戶端。主要的數據計算、應用程序及數據服務器安裝在服務器端完成。客戶機不用安裝應用程序.所有操作可通過通用的瀏覽器來完成。這種體系結構充分利用了服務資源.實現了開發環境與應用環境的分離,便于異地操作,實現了客戶端的零維護,降低了維護和和升級,并有效地降低了成本。論文大全。

圖1 基于三層結構的B/S模式的體系結構

2、B/S架構常用的軟件

客戶層(瀏覽器軟件):微軟的IE,火狐fireFox,傲游Maxthon等;

Web服務器軟件:microsoft IIS,IBM websphere,apache,tomcat,oralce IAS(internetapplication Server),WebLogic等;

數據庫服務器軟件:oracle,sql server ,sybase,informix, access,Mysql等。

二、基于B/S架構的某財經學院學分制高教MIS系統設計

1、系統結構及功能需求

圖2 某財經學院學分制高教MIS系統總菜單

圖3 某財經學院學分制高教MIS系統基本信息維護流程圖

圖4 某財經學院學分制高教MIS系統教務管理菜單

本系統功能包括了整個某財經學院日常教學活動的全部過程,系統的工作流程:把招生考試院的本校招生數據導入到系統中 —> 把學生分布到各個校區(教學點) —> 把各校區(教學點)的學生分班 —> 學生報到注冊管理 —> 學生繳費管理(財務管理)—> 教材管理(教材信息維護、訂單管理、出入庫管理、發放管理等)—> 教務管理(教學計劃維護、教室教師管理、排課管理、選課管理、考勤管理等)—>考務管理—>成績管理(包括老師網上錄入、審核、績點換算、匯總、學生網上查詢等)—>畢業管理。

2、關鍵開發技術

本系統采用Struts2+ Hibernate框架,Tomcat在系統中作為web服務器、MS Sql Server 2005作為數據庫服務器,系統分為四層:表示層、業務邏輯層、持久化層、數據層。

圖5 程序分層

用戶登錄時賬號和密碼采用MD5加密后再在網絡上傳輸,后與服務器數據庫保存的MD5碼核對,從而提高安全等級。

三、結束語

基于B/S的高教管理信息系統易用,靈活,容易維護和升級,具有良好的實用性。論文大全。論文大全。本系統采用Struts2+ Hibernate框架開發,為Web應用程序的開發提供了分層框架結構,達到了壓縮成本,縮短開發周期以及方便維護和升級等。

【參考文獻】

[1] 傅文博. 基于B/S架構的高校黨建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23

[2] 孫欣,朱文球.基于B/S結構的院系級教學管理系統的設計[J].福建電腦,2009,12

[3] 張寧,李篤一.基于J2EE框架的Web程序開發及實現[J].信息技術,2009,10

第10篇

1. 引言

高校教師的科研成果管理主要包括教師發表的學術論文、專著、項目(包括橫向項目和縱向項目)、獲獎、學術報告、專利和軟件著作等方面。每種科研成果依據科研成果的不同級別、個人排名等情況有不同的科研分值。例如學術論文根據發表的期刊分為特種期刊、權威期刊、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縱向項目按照級別可以分為國家級、省部級、地市級和校級[1]。目前各大高校對于教師的科研工作管理及考核統計,還主要使用人工的方式來完成,人工操作就必然有它的局限性,難免會出現紕漏,而且很難做到完全的公開透明,也經常會出現統計錯誤,統計遺漏的情況。顯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對科研項目進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而由手工統計轉為計算機統計,提高統計的精確性與透明性,使高校教師科研信息管理向著規范化、簡單化、有效化的方向發展,正是本系統設計的目的所在。

西安石油大學作為西北地區唯一一所以石油為主的綜合性大學,每年都會承擔國家許多的科研項目,尤其是石油類的項目,因此每年也會有大量的科研成果產生。對這些項目進行統計所得到的信息在學校科研工作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它反映了學校相關領域的學術水平和成就,是對該科研工作情況進行各種評估的主要參考依據;第二,通過這些結果,可以看出相關領域的發展趨勢,從而為學校對于該領域課題的發展 決策提供重要的輔助信息;第三,它是考察教師科研工作成就的主要途徑之一;最后,這些信息也是上級主管部門經常要求上報的信息。

因此,本設計根據“西安石油大學教師科技工作業績與成果量化計算辦法”設計并開發了教師科研管理系統,能夠方便教師進行科研成果的查詢和統計,以及科研分的自動計算,也方便了管理員對教師進行科研管理。

2. 系統分析

系統分析是以管理問題為主要應用對象,是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主要和關鍵階段,,完成這個階段任務的關鍵問題是開發人員與用戶之間的溝通[2]。

教師需求分析。需要完成教師科研論文信息相關屬性的設計,包括論文題目,簡介,總人數,屬于第幾參與人,發表時間,發表刊物名稱,刊物等級,經費等,還需要完成論文的錄入,修改查詢,統計等功能;需要完成教師科研項目信息相關屬性的設計,包括項目名稱,簡介,總人數,屬于第幾參與人,完成時間,項目等級,經費等,還需要完成項目的錄入,修改查詢,統計等功能;需要完成教師專利與軟件著作信息相關屬性的設計,包括專利與軟件著作名稱,簡介,總人數,屬于第幾參與人,完成時間,等級等,還需要完成專利與軟件著作的錄入,修改查詢,統計等功能;需要完成教師學術著作信息相關屬性的設計,包括學術著作名稱,簡介,總人數,屬于第幾參與人,學術著作出版時間,出版社等級,出版社名稱,字數,經費等,還需要完成學術著作的錄入,修改查詢,統計等功能;需要完成教師個人獲獎信息相關屬性的設計,包括獎勵名稱,簡介,獎勵時間,獎勵等級等,還需要完成獎勵的錄入,修改查詢,統計等功能;

需要完成教師報告講座信息相關屬性的設計,包括報告講座名稱,簡介,報告講座時間,次數等,還需要完成報告講座的錄入,修改查詢,統計等功能;需要完成教師個人信息的添加,修改,密碼修改等功能

2.2 管理員需求分析

需要完成教師科研論文、科研項目、專利和軟件著作、學術著作、個人獎勵、學術報告、講座信息的審核,查詢,統計等功能;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總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轉載須注名來源需要完成教師總信息的按時間段,審核狀態得分統計排名的功能; 需要完成普通用戶,管理員用戶的添加,修改,刪除功能; 需要完成自身信息的錄入修改等。

3. 系統設計

系統設計是系統的物理設計階段,根據系統分析階段所確定的系統的邏輯模型、功能要求、在用戶提供的環境條件下,設計出一個能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上實施的方案。任務是設計軟件系統的模塊層次結構,設計數據庫的結構以及設計模塊的控制流程,其目的是明確軟件系統“如何做”。

教師功能設計。系統主要有兩大部分組成,一是教師部分,這部分包括教師基本資料的填寫,登錄密碼的修改,科研信息資料的錄入、修改、刪除、查詢等。本系統是教師科研管理系統,因此重點在科研信息這塊,其具體功能如下:

教師科研信息填寫包括科研論文、科研項目、學術專著、專利和軟件著作、講座報告、個人獎勵等六大基本信息的填寫,每一個基本信息下都有自己獨有的屬性填寫,填寫完后提交,進入待審核狀態,此時教師用戶是可以在相關科研信息瀏覽頁面對待審核的科研信息進行修改的。

教師信息瀏覽,這部分包括對教師科研論文、科研項目、學術專著、專利和軟件著作、講座報告、個人獎勵等六大基本科研信息的修改,刪除,查詢,總分分類計算等功能,查詢功能是按時間段進行查詢,而后面的得分統計也按照相應的查詢條件進行統計。

查看總的統計得分,系統根據教師的科研信息,根據科研分值計算方法自動計算教師的科研得分,按照時間段把得分信息進行統計匯總。

一些輔助的功能,包括教師基本信息填寫,修改,密碼修改等。

管理員功能設計。另外一個是管理員部分,這部分包括對教師提交的科研信息進行分類審核,對相關信息進行匯總查詢。具體功能如下

對教師科研論文、科研項目、學術專著、專利和軟件著作、講座報告、個人獎勵等六大基本信息進行后臺的審核判斷,分數是通過后臺程序直接計算的,管理員需要的是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加以核實;對六大基本信息進行時間段,姓名,審核狀態的查詢; 添加,修改,刪除教師賬戶; 添加,修改,刪除管理員,修改自己密碼,注銷功能。

第11篇

關鍵詞:信息系統;查詢子系統;決策

中圖分類號:TP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7)15-30641-02

Design of the Query Subsystem in Large Information Systems

ZHANG Yang1, QIAN Shen-yi2, WANG Jie2

(1.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450002, China;2.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formation System is introduced firstly, and then combining practical examples during our development of IS. It also introduced the architecture and data organization of large Information System. According the data requirement of large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query subsystem is designed.

Key words: Information System; query subsystem; decision-making

1 引言

目前,信息系統(Information System)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大型信息系統中都有輔助決策的功能需求,該項功能需求可以通過建立一個面向決策的查詢子系統來實現,查詢子系統主要用于獲得系統的各種業務數據信息,描述和表達決策問題,形成決策方案,建立各種查詢統計匯總表和數據報表,幫助決策者做出決策,便于系統的查詢和統計[1]。大型信息系統中通常包含一個查詢系統服務器、在其上配置的各種數據表和一個查詢系統的維護客戶端。

2 大型信息系統的總體結構

2.1 總體結構

大型信息系統為了滿足信息的高速增長和業務需求的靈活變化的需求,一般采用基于構件化的思想進行總體結構設計,我們設計的構件化的信息系統的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

大型信息系統的組成結構包括了中央服務器、各種綁定服務器構件和客戶端構件的三層架構。

圖1 NSHIS服務系統的組成結構圖

2.2 功能說明

2.2.1 中央服務器的功能說明

(1)提供整個系統中的各種原始業務數據、作業日志、系統日志的存儲功能;

(2)提供了客戶機到綁定服務器之間以及綁定服務器到中央服務器之間的數據上報和數據收集功能;

(3)在中央服務器上的維護客戶端上提供了系統維護功能;

(4)提供中央服務器和備份服務器之間的備份與恢復功能等方面的功能;

(5)系統的生產(系統物理構架的設置(系統物理構架庫)、系統構件集、產品生產線)、安裝(安裝程序、安裝包)和(構件安裝包到服務器、客戶機)功能而言,按照配置好的系統構架庫,將選定的服務器構件或是客戶端構件到對應的硬件設備上,完成相關的構件的建立。

2.2.2 綁定服務器的功能說明

(1)提供了本綁定服務器上的數據庫體系、文件體系和程序體系的構建功能;

(2)根據相關配置信息完成本綁定服務器上的各個業務功能的安裝和配置工作;

(3)完成收集上報的原始業務數據,并將其通過消息機制上報到中央服務器。

2.2.3 客戶端的功能說明

客戶端的功能主要是和對應的綁定服務器一起完成相關的業務功能。

3 大型信息系統的數據組織和查詢需求

3.1 數據組織

“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十二分數據”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在IS中,作為決策支持的信息基礎――數據的組織管理需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認真對待。IS中的數據從組織層次上可分為現場數據、原始業務數據、業務匯總數據、系統分析數據和決策支持數據五個層次[2]。其中,后四類數據作為結果將只能被引用而不再被修改,均可以被看作歷史數據。

(1)現場數據:保存在各個業務服務器上,主要包括各個業務服務器上的現場業務數據和各種單據處理隊列的數據;

(2)原始業務數據:是中央服務器對各個業務服務器經過數據匯集后獲得的各種業務數據,保存在業務數據明細表中;

(3)業務匯總數據:是查詢子系統對中央服務器發送來的數據針對各種統計指標,按照不同的統計條件匯總后的信息數據,保存在業務數據匯總表和查詢統計結果表中;

(4)系統分析數據:是針對IS的特定分析主題,經過對業務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得來,保存在系統分析數據表中;

(5)決策支持數據:是對IS的各種數據進行分析后可以進行決支持的數據。

3.2 查詢需求

查詢子系統是實現在線網絡信息化處理、數據動態分析與決策分析的數據基礎,是構造信息庫,建立信息系統的關鍵系統。目前,由于各種信息系統建設情況不同,信息量的增長有所不同。但是,作為長期發展計劃,對于現場和歷史數據的查詢問題終究會擺到議事日程上。文中提出的查詢子系統設計方案,對于提升信息化建設水平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根據查詢數據的來源,可以把IS中的查詢需求分為現場查詢和歷史查詢:現場查詢是針對現場數據的查詢,歷史查詢是對歷史數據的查詢。歷史查詢又分為業務數據明細查詢、統計報表查詢、數據分析、業務蹤跡查詢、操作記錄查詢和特殊查詢(非定制查詢)等。

4 查詢子系統的設計

圖2 查詢子系統的設計圖

4.1 現場查詢

現場數據主要分布在各個業務服務器中,需要通過查詢現場數據說明信息表來獲得相關數據以及其對應的業務服務器信息進行查詢。現場數據說明信息表記錄各種現場數據的編碼、現場數據的說明、所在服務器名稱、所在服務器的網站編號、所在服務器序號、所在服務器的網站IPA(IP Address,IP地址)等。

進行現場數據查詢時,查詢客戶端首先確定查詢需求,系統根據客戶端選定的現場數據在現場數據說明信息表中確定現場數據所在的位置、所在服務器的編碼和IPA,向對應服務器發送查詢請求消息(以現場數據編碼為參數,消息中包含了本次查詢的條件信息), 所在服務器接收到消息之后,通過消息解析機制將消息解包,在查詢處理機制的作用下,確定所要查詢的數據信息內容、條件、格式等信息,在現場數據對應表集合中獲得查詢結果,將查詢結果打包通過消息返回給查詢客戶端,查詢客戶端也通過消息解析機制將查詢結果顯示給查詢用戶。

4.2 業務數據明細查詢

業務數據明細查詢是指對各種業務的具體明細信息查詢,主要是從信息系統中的各種業務數據明細表中獲得信息。

進行業務數據明細查詢時,查詢客戶端首先確定查詢需求,系統根據客戶端選定的查詢數據在查詢數據說明信息表中確定所要查詢數據的編碼,向查詢子系統服務器發送查詢請求消息,查詢子系統服務器接收到消息之后,通過消息解析機制,將消息解包,通過信息系統中的數據查詢處理機制,確定此次查詢為業務數據明細查詢,再根據確定的查詢數據的內容、策略、條件等信息,到業務數據明細表集合中獲得要查詢的數據信息,將查詢結果打包通過消息返回給查詢客戶端,查詢客戶端也通過消息解析機制將查詢結果顯示給查詢用戶。

4.3 統計報表查詢

統計報表查詢是指對各種已設定的統計報表的查詢,系統根據查詢編碼和參數,從各種查詢統計結果表、業務數據匯總表中獲得信息。

進行統計報表查詢時,查詢客戶端首先確定查詢需求,系統根據客戶端選定的查詢數據在查詢數據說明信息表中確定待查詢數據的編碼,向查詢子系統服務器發送查詢請求消息,查詢子系統服務器接收到消息之后,通過消息解析機制,將消息解包,通過信息系統中的數據查詢處理機制,確定此次查詢為相關業務數據匯總查詢,再根據確定的查詢數據的內容、策略、條件等信息,到查詢統計結果表和業務數據匯總表集合中獲得要查詢的數據信息,將查詢結果打包通過消息返回給查詢客戶端,查詢客戶端也通過消息解析機制將查詢結果顯示給查詢用戶。

4.4 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是按照系統預定的分析主題和分析方法,針對業務數據明細和匯總進行的分析,分析的結果用來上報和輔助決策。數據分析所用的數據保存在系統分析數據表中,該數據是針對系統的特定分析主題(效率、質量等分析指標),經過對業務原始數據或業務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得來。

進行數據分析時,系統有查詢客戶端提出分析需求,同樣在查詢數據說明信息表中查出對應編碼,通過消息發送到查詢子系統服務器,由消息解析機制收到了分析需求,通過已設定的分析算法針對系統分析數據表中的數據進行查詢分析,得到相應的結果并將其打包發回查詢客戶端。

4.5 業務蹤跡查詢

業務蹤跡查詢是指針對各種業務單據的處理過程和當前狀態的查詢,相關信息主要通過各種登記表來獲得。該類查詢使用頻度較低,通常在進行業務審核或是事故處理中進行,實現方法類似于業務數據明細查詢(區別是查詢的數據表對象是各種登記表)。

4.6 特殊查詢

特殊查詢是指系統沒有定義的各種查詢需求,由系統提供查詢客戶端,在系統數據字典的支持下,給出統一查詢接口,在查詢客戶端將查詢要求轉換成相應的SQL語句,通過消息機制發送給查詢子系統,由查詢子系統執行完該SQL語句后將結果發回對應查詢客戶端,完成本次查詢。

5 結束語

本文是從實例中,分析了大型信息系統的總體結構,并設計了基于決策的IS中查詢子系統。決策者只需把想要解決的問題用查詢條件描述出來,系統會自動搜索與之相匹配的信息,從而取得查詢結果。文中提出的對歷史數據歸檔查詢子系統的設計方案,對于提升信息化建設水平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目前,該系統已經投入正常使用。

參考文獻:

[1]董杰. 一個決策支持系統的模型管理平臺及其應用[D]. 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2]梁雪. 基于決策的現代企業會計信息系統構建研究[D]. 天津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陳向民. 高校董事會管理決策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D]. 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4]Eitan Naveh & Avner Halevy, A hierarchical framework for a quality information system[J], Quality Control and Applied Statistics,2000,11(1):87-111.

[5]萬軍. 河南省信息產業測度及指標查詢系統的建立[D]. 河南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

第12篇

【關鍵詞】本科畢業設計(論文) 管理層級別 工作流程 校園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1)09-0039-02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是本科生學習生涯培養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大學四年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歷練初步科學研究能力的最重要課程。因此畢業設計(論文)在本科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廳[2004]4號)指出各類普通高等學校要進一步強化和完善畢業設計(論文)的規范化要求與管理,從時間安排、組織實施等方面切實加強和改進畢業設計(論文)環節的管理,決不能降低要求。[2]目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進行還停留在手工管理階段,并沒有將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有效信息化;而在少數已經開展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網上實施的院校,基本上沒有將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階段的全程工作在網絡上實施,只是將階段性工作在網絡上進行,并沒有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優勢。

隨著校園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完善,現有的技術完全能夠實現通過計算機網絡將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信息化、網絡化、系統化,實行全校統一管理。[3]本文將以哈爾濱工程大學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多年網上實施與管理經驗為基礎,介紹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通過網絡進行統一管理的相關內容。

一、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現狀

傳統的畢業設計(論文)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畢業設計(論文)題目和任務書的不確定性。由于個別指導教師責任心不強,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增、減或改題目和任務書現象嚴重,學生對題目的理解極差。②畢業設計(論文)題目重復使用,題目、內容缺少創新,而且學生容易產生抄襲往屆畢業設計(論文)的現象。③畢業設計(論文)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選。畢業設計選題方式一般都由管理人員任意指定或者指導教師單向選擇學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以后畢業設計(論文)方向同就業的聯系,畢業設計(論文)選題本應該是師生共同完成的。④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中師生交流不方便。由于時間工作限制,傳統工作方式中,師生交流遠遠不夠。⑤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不透明。傳統工作方式不能完善的監控全體教師和學生的工作進度和質量。⑥畢業設計(論文)材料保存不方便。傳統工作方式采用紙質材料保存,耗費了大量紙張和存放空間,而且極易丟失或損壞。材料的收集和統計也費時費力。

正因為傳統的畢業設計(論文)管理方式存在以上諸多缺點,一些本科院校又沒有意識到畢業設計在整個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沒有很好的實施方式加強管理,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管理松懈,直接導致了畢業設計質量下降,又影響了本科畢業生能力的培養。

二、網絡化的積極意義和實施的難點及對策

1.積極意義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尤其是web應用系統開發技術的發展,各高等院校校園網建設發展迅速,辦公室、學生機房、實驗室等也已通過校園網實現了互連互通,這就為教學管理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提供了必要條件,通過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科學管理,極大地提高了教學工作的效率。[4]將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流程梳理清晰,合理設置各個過程階段,全程化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網上實施與管理同樣可以取得積極的成果。

在網絡化管理的選題過程中,所有題目對學生公開展示,學生可以方便快捷的進行選題,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確認或拒絕,被拒絕的學生亦能及時進行重新選擇其他感興趣的題目。各項材料的提交和處理具有實時性,信息回復便捷,這便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由于畢業設計(論文)各階段的電子資料在網上系統都可隨時查詢,所以工作中各階段的進度管理更加方便快捷,監控能力與工作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通過網絡化畢業設計(論文)系統平臺,學生可以每周通過網絡平臺提交周記,匯報畢業設計(論文)的工作進度和遇到的問題,指導教師同樣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及時的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回復批閱。這在方便了指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增進師生交流的同時,又提高了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效率。

2.實施的難點及對策

對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全過程實行高效地全程化管理,難點在于理順各職能部門間的權限范圍及時間重疊關系,并讓各部門群體在互補制約的前提下協同工作,進而探索出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5]這里的職能部門涉及廣泛,職能關系和工作范圍在某一階段是相互重疊的,關系復雜化、隨機化,每個階段都存在不同級別的驗收與評閱簽字等。上述內容,怎樣合理、互不影響地同時交替進行,是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系統設計的難點。

為有效解決上述難點,在需求分析階段詳細記錄好復雜的業務邏輯流程,保證工作流程的準確性,各個工作階段在網絡系統中體現為時間節點,校教務處負責人根據學校畢業設計(論文)管理工作規定,控制時間結點的開關,使得整個工作過程按序進行,系統設計前詳細分析總結了各參與者在不同階段的工作內容,設計中協調好各角色人員在各階段的職能權限邏輯關系,達到互不影響。在多次反復論證、修改、測試通過之后,拿出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系統的具體工作流程框架。

三、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系統流程設計

構建網絡化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系統,首先根據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管理辦法將本校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流程詳細劃分為不同的實施階段,各個角色在每一階段都有各自的權限,數據庫表中設置相應字段加以區分,并且通過設置時間節點分隔每一階段流程。以哈爾濱工程大學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系統為例,將論文工作分成5個階段。

1.立題階段

各指導教師根據學院要求在網上提交一個或多個立題論證書,由院系各教研室或團隊負責人對本團隊教師提交的立題論證書進行審核,審核通過的題目才可以在選題階段接受學生選題。

2.選題階段

審核通過的立題論證書全部對學生開放,院系基層組織負責人將選題時間結點打開,學生申請自己所感興趣的題目,等待相應的立題教師通過申請,如果教師通過該學生申請,則確立一對一的指導關系,如果教師拒絕該學生選擇本題目,該學生可以再次申請選擇其他題目。

3.開題階段

選題階段結束后,指導教師與學生確立了對應指導關系。指導教師提交任務書,任務書經院學術組織負責人審核通過后,學生根據指導教師下達的任務書內容認真撰寫開題報告并提交。指導教師對所帶學生提交的開題情況及開題報告進行評閱并網上簽字確認。

4.中期階段

由各院系負責人選擇需要抽查進行中期答辯的學生百分比,借助系統隨機抽取接受中期檢查的學生,抽到的學生名單如果需要修改可以由學術組織負責人在線修改。通知需要抽查到的學生準備進行中期答辯,院系負責人對進行中期答辯的教師進行分組,并中期答辯信息,包括答辯時間、地點、答辯教師和學生名單。

5.答辯階段

由各院系負責人以教研室或專業為單位,對參加答辯的指導教師和學生進行分組,并指派答辯組長及秘書,統計學生論文和答辯PPT上傳情況及指導教師和評閱教師的評閱情況。指導教師對自己指導的學生論文進行評閱和評分。答辯組長把本組答辯學生分發給組內教師進行評閱,指定教師對分發到本人的學生論文進行評閱并評分。基層組織負責人網上公布答辯分組情況、答辯時間、地點,組織教師和學生現場答辯。各答辯組長在答辯工作結束后,網上提交答辯委員會評分表。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完成需要貫穿以上五個工作階段,各個階段緊密連接,互不重疊,這就需要若干時間結點加以控制。時間結點處于打開狀態時,對應的功能模塊是可用的,反之相應功能不能使用。校級負責人通過時間結點狀態的開關可以有效控制各項工作的先后順序,為各學院對本學院工作進度的統籌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手段。

四、網絡化管理成果分析

哈爾濱工程大學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系統自2008年投入使用。2008年首先在計算機學院試點使用,得到了學校的認可及學院教師和學生的好評。從2009年開始,校教務處開始在全校院系范圍內推廣和使用,現已承擔了3屆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在線實施和管理任務。該系統從畢業設計工作的起始階段開始對畢業設計工作的全過程進行動態管理。簡化了學院領導管理任務,數據和材料實時更新,學生和指導教師交流更加便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結果表明本系統運行安全可靠,功能較全,能滿足高校畢業設計網絡管理的要求。為高校畢業設計指導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模式。

五、結束語

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是高校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之一,是教學、科研與社會實踐的一個重要結合點,是衡量高等教育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6]畢業設計(論文)在培養大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和提高綜合實踐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研究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實質內容、改革過程化管理的相應環節或步驟是高校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畢業設計網站是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的產物,充分發揮畢業設計網站的作用,能極大的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管理與質量。相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全程網絡化實施與管理不僅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對校園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更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郭 娟.畢業設計(論文)網絡管理信息系統的構建[J].中國林業教育,2010(4):50~52

2 劉榮佩、史慶南、何藹平、徐瑞東.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監控與質量評估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57~61

3 王 強、張治民.畢業設計質量評價體系的探討和實踐[J].華北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3(2):47~49

4 王建林、汪雪琴、王雅英等.本科畢業設計管理信息系統[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8(6):103~1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平县| 清原| 满城县| 眉山市| 抚顺市| 湘阴县| 郯城县| 固始县| 焦作市| 邹城市| 湛江市| 周口市| 南皮县| 乐都县| 都江堰市| 剑河县| 龙川县| 曲阜市| 滦南县| 张掖市| 新化县| 乐陵市| 基隆市| 日土县| 庆云县| 吕梁市| 乐都县| 临海市| 清原| 莱州市| 台中县| 南雄市| 嘉峪关市| 中山市| 彩票| 揭东县| 达尔| 泗洪县| 扶风县| 如皋市| 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