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00:0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學數學教學資源網,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教師身份自我認同是指教師在一定社會環境及其生存狀態下,對教師職業、工作環境和自身群體的認可和接受程度,它是教師對所從事的職業自我建構的過程。一個教師只有認同了自己的身份,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從而對生活充滿希望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也只有這樣,才能在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及人生理想。
我國大部分小學在鄉村。鄉村小學數學教師是鄉村教師中最基本的群體,他們的工作狀態和素質高低將直接影響義務教育的質量。2015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明確指出:“發展鄉村教育,教師是關鍵,必須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近年來,隨著國家出臺一系列支持鄉村小學教育發展的政策舉措,鄉村小學數學教師與其他鄉村教師一樣地位待遇明顯得到提高,鄉村小學數學教師隊伍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鄉村小學數學教育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這無疑強化了社會對鄉村小學教師的身份認同,然而鄉村小學數學教師身份自我認同狀況如何?本文通過深入浙江省部分鄉村小學數學課堂聽課、問卷調查、實地訪談與資料檢索,對影響鄉村小學數學教師身份自我認同因素展開調查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一、影響鄉村小學數學教師身份自我認同的因素
1.高等院校非全科培養的影響
高等院校非全科培養模式影響了鄉村小學數學教師身份自我認同。
調查顯示,教師在高等院校學習時往往分專業,并確定專業學習方向。側重小學數學教育方向畢業的教師對小學數學教師身份自我認同感明顯高于其他專業方向畢業的教師,其他方向(如:小學語文教育方向)均存在著對小學數學教師身份自我認同障礙。因為這些教師在小學數學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方面比較欠缺,不能滿足現實教學的需要。主要原因是多數鄉村小學有包班教學現象。包班教學是指同一個教師任教同一個班的數學、語文等主要課程。調查顯示49.5%的鄉村小學采用包班教學,其中28.6%的鄉村小學第一學段(1-3年級)都采用包班教學。其次是由于學校教學的需求,非小學數學教育方向畢業的教師擔任小學數學教學。再者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加快,鄉村小學中的邊遠山區小學生生源越來越少,自然形成小班制,乃至于一個學校只有幾個學生,教師需擔任多門課的教學,甚至一個教師就是一所學校。
2. 小學數學教育不斷改革的影響
小學數學教育不斷改革影響了鄉村小學數學教師身份自我認同。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育從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評價與管理等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改革意味著教師的整個專業場景將發生徹底的轉變,教師以往熟稔于心的、早已內化為自我的專業實踐、規范、標準與價值觀基本上都將在改革中失去意義。
調查顯示,鄉村小學數學教師年齡越大,教齡越長,小學數學教育改革對其身份自我認同影響越大,職業倦怠感趨于年輕化。教齡在25年以上的鄉村小學數學教師中,75%的對數學課程標準不夠熟悉,80%不喜歡教學內容的改革,認為教學內容的改革影響了他們的幸福指數,75.6%的教師對教育信息現代化不適應,對小學數學教學資源網站及平臺不熟悉。
深入數學課堂聽課中發現,教師們對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數學好玩”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數學廣角”等綜合實踐模塊教材解讀不深刻,訪談中發現,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這一模塊的內容是新增的,鄉村小學學習資源比較匱乏,教師參與培訓機會不多,因此對這部分內容理解不透。聽課中還發現,部分鄉村小學數學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在教學中,由于不會獨立制作課件,使用光盤進行教學,當師生雙方的互動“生成”一些新的教學資源時,由于光盤固定的流程,教師無法調整預案,只能按照光盤的流程繼續進行。
3. 教師招聘無地區限制的影響
當前,我國鄉村小學數學教師招聘已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浙江省鄉村小學數學教師招聘基本采用面向全社會公開招聘,由市、縣教育領導部門等組織,高等教育畢業生通過筆試、面試進入鄉村小學教師隊伍,這樣的招聘,鄉村教師出現外來化,即非本省、本地,本鄉出生長大的招聘到鄉村擔任教師。
調查顯示:采用以上方法招聘進入的鄉村小學數學教師,92.2%非本鄉人,26.1%非本地區人,9.6%非本省人。在5年以內教齡的教師中,非本省考入的鄉村小學數學教師身份自我認同感最低,其次是非本地區人,出生在本鄉的教師身份自我認同感最強。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位于首位是聽不懂當地的方言,無法與家長溝,第二,生活不習慣,如;飲食、氣候等,第三,無法融入當地的人際交流圈子,生活孤單。
二、對策
1.高等院校必須開展探究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新模式
目前,高等院校主要是分專業、定方向的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專業方向明確,培養出來的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學科知識,有較強專業課程的教學和研究能力,但知識結構單一,很難適應農村小學教師經常需要包班教學的實際需要。因此,高等院校必須探索全科培養的新模式,調整現有的學科專業課程,按照少而精、博而強原則,重新選擇、確定專業課的基本內容,與此同時,拓寬和加重基礎課程,“厚基礎、寬口徑 ”,使培養的小學教師能夠掌握小學階段的所有學科教學,能隨時擔任小學各門課程的教學工作,以適應農村小學的包班制、小班制乃至一人一校等多種復雜形式下的教育教學工作。
2.激發內驅力,促進鄉村小學數學教師主動融入基礎教育改革
鄉村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對鄉村小學數學教育質量起著決定作用。因此,鄉村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在課程改革中重構自我,實現從外在的角色規定到內在的身份認同的轉變,唯有得到教師內在的身份自我認同,教師個體的專業自主發展才能現實。
首先要激發鄉村小學數學教師的職業情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關愛學生發展。其次,鄉村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通過不斷學習,加快自身知識、理念的更新,提升專業素養,可以利用教育教學網絡資源平臺,有計劃地閱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還應不斷鉆研小學數學教材,從細讀《數學課程標準》入手,深入讀懂小學數學的知識體系。再者,開展多元化的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校本培訓靈活多樣,讀書會、教學研討會、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探討會等,校外培訓積極主動,不斷學習新的數學知識與教學方法,在學習、探索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實現人生價值。
3.關愛外來教師的工作與生活,體現人本情懷
各級部門應制定向外來教師傾斜的政策,如住房補貼等,鄉村小學應創造條件,關心外來年輕教師的生活、婚姻,切實把每位教師的冷暖和發展放在心上,本地教師應主動接納外來教師,使他們感到大家庭的溫暖。外來教師應主動融入到鄉村文化中去,入鄉隨俗,為第二故鄉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參考文獻:
[1]錢麗華.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教育信息化現狀調查與對策思考[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