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守株待兔的寓意

守株待兔的寓意

時間:2023-05-29 17:59:4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守株待兔的寓意,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守株待兔的寓意

第1篇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觸株②,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③,冀復得兔④。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⑤?!俄n非子》

[注釋]

①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和樹莖。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種農(nóng)具,形狀象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為宋國笑——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

[簡譯] 從前宋國有個農(nóng)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顆樹樁。一天,一只跑地飛快的兔子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而死。從此,那個農(nóng)民荒廢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當然,兔子是沒等到,他自己卻成了宋國的笑柄。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解 釋: 比喻死守狹隘經(jīng)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

出 處 先秦·韓非《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柱,折頸而死。”

用 法 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楊八x越國奇逢》:“妾聞治家以勤儉為本,~,豈是良圖?”

近義詞 刻舟求劍、墨守成規(guī) 、坐享其成

反義詞 通達權(quán)變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譯文:宋國有個農(nóng)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樹樁。一天,一只跑得飛快的兔子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而死。從此,那個農(nóng)民舍棄了他的農(nóng)具,天天等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結(jié)果,兔子沒等到,他自己卻成了宋國的笑柄。現(xiàn)在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案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

寓意:①不勞而獲,天上掉餡餅的事情的不可能發(fā)生的。

②把偶然事件當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

第2篇

我們所學過的課文,有許多篇寓言故事。學習寓言,要通過“言”得出“意”,其實這就是歸納寓言的寓意。

不管是清晰還是朦朧,凡事皆存有目的性,相比之下,傳統(tǒng)的寓言故事的目的性往往十分鮮明且又個性突出。因此,一般情況下,寓言的直接寓意還是比較容易看懂的,但我們又不應當僅僅滿足于這種表層意義的理解,要努力去剖解寓言的多元多向性,在順其表達的層次、角度理解寓意的過程中,著力探究其中必定存在的一般意義與特定意義、表層意義與深層意義、隱含意義與言外之意、本體義與比喻義等,盡力在分解和提煉的進程中多層面地發(fā)掘寓言故事的“意”之所在或“意”之所重,藉此來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讀解水平?,F(xiàn)例說如下:

一、由表入里的層面剖析

像“刻舟求劍”、“畫蛇添足”、“守株待兔”這類學生普遍熟知的寓言故事,拿來作一番由表入里的寓意剖析,無疑可以提高學生了解事物、認知事物的思辨能力。

“刻舟求劍”的故事,表面上看是在諷刺那些思想閉塞、固執(zhí)拘泥的人,進一步分析就會看出它實際上是在嘲笑那些頑固守舊、反對革新者,而其告誡人們要懂得運動與相對靜止之哲理關(guān)系的寓意就更深一層了。

“畫蛇添足”的故事,看似是要說明假如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會把事情搞壞,但如果稍微理性地分析一下,就可以從中挖掘出它的更深一層的寓意――取勝者應適可而止,不可因貪多而走向反面,從理論上說就是要懂得主觀意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真理多跨一步也會變成謬誤。

再看“守株待兔”,表層寓意是諷刺那些企圖不經(jīng)過艱苦努力而僥幸獲得成功的人;中層寓意是嘲笑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的政治上的保守派;深層寓意則是告誡人們要認識偶然性與必然性的關(guān)系。

二、顧此及彼的角度分析

無論是要看清某種客觀事物,還是要表現(xiàn)某種主觀意向,注重多角度都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寓言寓意多向多面的特點可以激活學生認知、表述、闡發(fā)的角度。

像“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我們通常都是著眼于“濫竽”來評判,認定沒有真才實學的人靠蒙混騙人是不行的,即不應以次充好。可換一個角度來分析,寓言不也諷刺了像齊宣王一類的昏庸者嗎?齊宣王不昏庸,南郭先生又何來“充”的機會和效果。與此類似的還有諸如“狐假虎威”、“買櫝還珠”等寓言故事。從“狐假虎威”中,既可以看出狐貍的狡猾,也應當分析出老虎的昏聵;而“買櫝還珠”的故事,既可以說是對買者只重形式忽視內(nèi)容的一種諷刺,也存有對賣方只重手段忘了目的的批判。

還有像“黔驢技窮”的故事,從老虎的角度或立場出發(fā),寓言告誡人們要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不要被貌似強大的對手所嚇倒,同時也諷刺了色厲內(nèi)荏外強中干的惡勢力;而從驢子的角度來分析,寓言又警示人們,要清醒地認識自己,謹慎地應付不利的環(huán)境,不要“出技以怒強”,這是從消極的一面去理解,從積極的一面去認識,這則寓言也諷刺了缺乏自知之明的人。

三、或是或非的取向辨析

中國的傳統(tǒng)寓言故事,其可辨析的內(nèi)蘊也毫不遜色。就拿“愚公移山”的故事來說吧,本來用以贊美真誠專一、敢于藐視困難――可謂寓意之一,也可用以贊美苦干實干、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可謂寓意之二,還可說明對任何問題都要辯證地看――可謂寓意之三,但與此同時,也可以從完全相反的方面提出諸如“與其搬山,何不遷屋?”“為什么愚公聽不進不同意見?”“不從實際出發(fā)會有什么結(jié)果?”“‘山不加增高’的說法符合科學道理嗎?”等問題。

還有像“毛遂自薦”的故事,毛遂的自告奮勇固然可敬,但為什么非得到關(guān)鍵時刻才讓如此的人才挺身而出呢?平原君在識人用人方面顯然有很大的失誤,他不但沒能發(fā)現(xiàn)毛遂這樣的人才,而且親自遴選的另外十九位又皆為平庸無能之輩。毛遂自薦的“是”與平原君識人的“非”,正是這一故事最可咀嚼之處。

寓言是我們的好朋友,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人從都喜歡它。有人給寓言打了個形象的比喻: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起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生動活潑的故事;但當它轉(zhuǎn)身離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嚴肅認真的哲學家。

其實,寓言是一種常見而又有趣的文章體裁。寓言中的“寓”就是“寄托”的意思;“言”就是要說的“話(或道理)”。寓言的作者常常借助于生活中的事情娓娓道來,通過這樣的一些人和事將作者想要說的話(或道理)不直接說出,而是隱藏在故事中讓人去細心體味。這種文體常常采用擬人和夸張的手法,使所要展現(xiàn)的內(nèi)容形象、鮮明。

第3篇

班級

姓名

學號

三年級語文學科網(wǎng)絡課程摸底

一、看拼音,寫詞語。

(10分)

huā

bàn

huó

po

bié

zhì

ǒu

ěr

jiāo

ào

chí

tánɡ

dào

yìnɡ

qīnɡ

xiānɡ

dǎo

chuī

二、字音連線。

(6分)

伶俐

陶罐

懦弱

遵循

nuòruò

zūnxún

línglì

yuán

táoguàn

dài

三、請在正確的讀音上畫“√”。

(6分)

挨挨(āi

ái)擠擠

花骨(gū

gǔ)朵兒

王朝(cháo

zhāo)

螞(mà

mǎ)蚱

閑散(sǎn

sàn)

不禁(jīn

jìn)

四、詞語大闖關(guān)

1.照樣子仿寫詞語(6分)

源源不斷:

無邊無際:

、

2.

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6分)

邯鄲(

)(

濫竽(

)(

畫(

)添(

)(

)矛盾

杞人(

)(

沒精(

)(

3.

在課外,你一定也看了不少寓言故事,舉兩個例子:(4分)

4.

讀一讀,用“\”劃去不合適的詞語。(6分)

(1)我沿著(

幽靜

平靜

)的小路,來到樹林拉小提琴。

(2)妹妹(

突然

偶然

)停了下來,并放聲大哭。

(3)疫情已經(jīng)過去了,我們?nèi)乙黄鹑ノ錆h(

觀賞

欣賞

)櫻花。

五、精彩回放。

(每空一分,共20分)

1.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

。《絕句》(唐·杜甫)

2.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

,牧童遙指杏花村?!肚迕鳌罚ㄌ啤?/p>

杜牧)

3.春來江水綠如藍。

?《憶江南》(唐·白居易)

4.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5.竹外桃花三兩枝,

。

《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

6.梅子黃時日日晴,

?!度榈乐小罚ㄋ巍ぴ鴰祝?/p>

7.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曈曈日,

。《元日》(宋·王安石)

8.宋人有

。田中有株。兔走觸株,

。因

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

。《守株待兔》

9.一身

羽毛,一對

翅膀,加上

尾巴,湊成了那樣

的小燕子?!堆嘧印?/p>

10.荷花已經(jīng)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

?!逗苫ā?/p>

六、連一連,將下列寓言故事與它相對應的寓意用直線連起來。

(12分)

《守株待兔》

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互

相尊重,和睦相處。

《陶罐和鐵罐》

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存有僥幸心理。

《鹿角和鹿腿》

物各有其長短,要辯證地看待,不能只貪圖美麗的

外表,更要講求實用。

《池子與河流》

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我們不能用

靜止的眼光看待事情。

《南轅北轍》

行動要與目標一致。

《刻舟求劍》

不能荒廢年華,貪圖享受,要樂于奉獻,不懈地奮斗。

七、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表示動作或神態(tài)的語句,把句子補充完整。

(4分)

(1)她

:“我終于跑完了八百米。”

(2)“英英,你怎么了?”媽媽

。

八、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0分)

1.綠陰不減來時路。(

A.陰暗

B.樹蔭

C.不露在外面

2.《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

)。

A.送別詩

B.羈旅詩

C.題畫詩

3.借問酒家何處有?(

A.向別人借東西

B.問借出去的東西

C.敬辭,用于向別人打聽事情

4.

冀復得兔。(

A.河北的別稱

B.姓

C.希望

5.

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燕子》一文描寫了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憩的情景。

B.“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lǐng)可真了不起?!边@句話中的“畫家”指的是作者自己。

C.“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桃符”據(jù)說掛在門上可以求福避禍。

九、請根據(jù)題目所給信息,寫一則通知,注意格式,書寫正確。

第4篇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了許多的寓言故事,這對于弘揚我們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底蘊,宣揚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對這樣的舉措我們當然拍手稱快。再加上寓言故事以小見大,諷喻性較強的特點,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能力、發(fā)散思維,進而提升其語文素養(yǎng)更是有著一定的基礎(chǔ)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能一味地把我們自己的思路與體悟在授課過程中一棒子打死,強行灌注給學生,應該在課堂上注意給學生以自主發(fā)言的機會,提升他們自主思考的能力,進而為培養(yǎng)建設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未來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下面筆者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對當前的寓言教學課堂存在的一些問題分析如下:

1. 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一般來說,一則經(jīng)典的語言都會留下一些經(jīng)典的名句,我們在授課時不妨合理引用這些經(jīng)典名句作為導入新課的引子,這樣會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一個第一印象。寓言課的重要目的在于教給學生一個人生哲理,而這個哲理一般是有生活中一個令人捧腹的小故事的出來的,所以我們同樣可以給學生講一個同樣富含哲理的故事來導入新課。還有就是在寓言課中,一般有幾個插圖來配合文本,這時,不妨另辟蹊徑,從觀察插圖開始導入新課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在上綜合實踐類的課程時,我們應當適時地提出寓言教學的重要性,順勢導入寓言教學在本學期中的主要內(nèi)容及分配篇目情況。導入新課時還應當注意教師情緒的控制,一定要在情緒控制上和寓言故事所流露出來的情緒保持一致,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合適的氛圍。

2. 寓言教學要緊扣三維目標教學

寓言比較通俗易懂,因此要扣住一些“關(guān)鍵詞”,既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又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如在教學《自相矛盾》時,要緊扣“夸口”這個詞的含義,什么是夸口?賣矛又賣盾的人怎樣夸口?透過字里行間,引導學生自己讀懂故事內(nèi)容。這樣,扣住關(guān)鍵詞就落實了對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對理解文本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

在教學寓言的過程中還要注重方法的傳授,如復述故事的方法。復述不同于朗讀、背誦,它要求學生綜觀整個故事,用自己的語言來組織。低年級學生有賴于老師的指導和支持,如二年級的兩則寓言《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其中的故事情節(jié)雖簡單,但孩子太小,寓言表達的確存在障礙,但可以試著慢慢引導。而六年級的《兩小兒辯日》就可以放手讓學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這一流程自己去復述,教師只需稍加點撥。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寓言故事,切實幫助學生去認識生活,認識社會使學生越聰明。

3. 學習和運用寓言作品中的表現(xiàn)手法 為了塑造具體生動的角色,使深刻的寓意通過故事表現(xiàn)出來,作家們常常會在寓言中采用擬人、比喻、象征、夸張等表現(xiàn)手法,以達到比較強烈的教育性和諷刺性。在寓言作品的教學中,首先,教師應該充分運用這些表現(xiàn)手法,以繪聲繪色的語言再現(xiàn)寓體生動的情節(jié),讓學生仿佛看到了活生生的角色,對寓體有了較全面的感受,對寓言的學習有了較強烈的興趣。如寓言中常用的擬人手法,也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寓言故事《烏鴉和狐貍》中,貪婪、狡猾的狐貍,貪慕虛榮、被花言巧語所欺騙的烏鴉,這些形象都被賦予了人的性格和思想,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善于抓住角色的特點,并總結(jié)其表現(xiàn)手法。

4. 自表入里,概括寓意 寓言教學中,學生感知具體的、個別的藝術(shù)形象,從認知上講, 只是處于感性認識的階段,是準確理解寓意的起點。但這種認識還有待深化,即需要舍棄具體的、個別的特征,進行抽象概括,揭示出一般的、共同的本質(zhì)。為此,在寓意的概括操作中,教師要善于設計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題,為學生鋪設思維的過渡,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自表入里、由淺而深地概括出寓意。

以《群鳥學藝》為例,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幫助學生逐層深入地概括寓意:第一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獲取感性認識。啟發(fā)學生思考:哪些鳥向鳳凰學搭窩?它們是怎樣學的?結(jié)果怎樣?第二步:深入理解課文,嘗試就事論事。啟發(fā)學生思考:同是向鳳凰學搭窩,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像“群鳥學藝”這類事情發(fā)生?第三步:深化認識,概括寓意。啟發(fā)學生思考:從“群鳥學藝”這個故事中,我們應該吸取什么教訓?明白了什么道理?這種階梯式的概括,體現(xiàn)了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思維過程,既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又利于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寓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也是學生生活“基石”,應力爭在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條件下,暢所欲言的氛圍中,以學生為主體的、不斷問題的探索思考中、交流中得以開展,即真正將閱讀放手于學生,切實讓學生的探究能力,審美能力、合作能力,鑒賞能力等得以鍛煉并提高。如果我們能夠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所體所感,我想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自會大增,語文教學也一定會再上一個臺階。以上僅是我在寓言教學中的一點點嘗試,其中還有很多值得改進、改良之處,有待于在將來的工作中加以改良、完備。

收稿日期:2012-04-13

第5篇

我收藏始于20年前,因當時缺乏相關(guān)知識經(jīng)驗,交了不少學費,偶爾也撿過漏。1997年后,在《收藏》的指導下,我收集的玉器先后推上北京翰海、嘉德、太平洋及陜西文德公司的拍賣會。盡管成果不太理想,但使我開拓了眼界,并對自己走過的收藏路子進行了反思。2000年春我因突患中風,無法再走南闖北,只能在家翻看《收藏》,收視收藏類電視節(jié)目,并對周末鑒寶節(jié)目作記錄。人雖癱了,可我對收藏并未因此放棄,出乎預料,患病七年的收藏成果反超過之前的十幾年成果,過去在外東奔西走,不如現(xiàn)今在家守株待兔。主要原因是我加大了智力投資――自1997年訂《收藏》后基本未間斷,還在貴社買了古玉、翡翠、田黃鑒賞及白玉保值等專業(yè)書籍。特別對增版后的《收藏》刊登的軟硬玉圖文信息必反復研習,現(xiàn)在已基本能分辨出它的種、質(zhì)、色、水、工了,并能自測比重、硬度,上手可辨八九,自己也收藏了一些好玉器。十年讀《收藏》,確實使我受益匪淺,與其說在家癱病了七年,倒不如說上了七年玉器大學。

四年前我收藏了一種紫羅蘭龍鼠牌,對龍與鼠兩類褒貶極端并列百思不得其解。我翻遍所有玉器圖文,詢問了多位同行都不解其意,加之一老板要買我那件田黃石山子,此器“六德”俱全,蘿卜紋清晰,因無縱格判定為壽山石。為澄清特向貴社購買了古玉、田黃鑒識書籍,書到上述問題迎刃而解。原來龍鼠牌寓意為:“望子成龍”(生肖鼠屬子,龍屬辰),田黃無格恰是最稀好的田黃。格是裂,本來是石病,卻將它作為鑒定標準,感謝王敬之為它平了反。這件事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個真正的收藏者不應甘當保管員,而應對每件藏品知其所以然,這才是收藏的最大樂趣和魅力。

最后我對這20年收藏心得作一小結(jié):收藏是件苦事,每天東奔西跑,大多空手而歸,倘有一著不慎,甚至遺恨終身,金錢損失不算,還會留下笑柄;收藏是件樂事,長期堅持總有撿漏機會(我所撿漏大多為從二道販子手中加錢所得),收藏是一種事業(yè),不能相信命運,只有依賴《收藏》拐棍,多看相關(guān)資料,才能練就火眼金睛,永立于不敗之地。

責編 水清

第6篇

關(guān)鍵詞:新背景;小學成語教學;策略分析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理解能力有限,對于成語學習特別是一些濃縮性較強的成語,對其寓意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采取正確、適宜的成語教學策略是新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新背景下小學成語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1.學習難度大,興趣低

成語具有語言簡潔、寓意豐富的特點,小學生年齡小,沒有自主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也不足,因此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另外,小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容易轉(zhuǎn)移,對自己不感興趣或者是比較難理解的事物往往都提不起興趣,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枯燥無味,導致小學生對成語學習的積極性普遍較低。

2.對成語和由四個字組成的詞組混淆不清

由于對成語含義的錯誤理解,絕大多數(shù)小學生都不能較好地對成語和由四個字組成的普通詞組進行區(qū)別,認為四個字組成的詞組就是成語。正是這種錯誤的認識和理解,導致很多小學生在造句、寫作時常常出現(xiàn)錯誤的“成語”運用,如:“今天,爸爸給我講了一個笑話,我聽了之后‘哈哈大笑’”。

3.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效率較低

現(xiàn)階段很多小學教師還是采取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只注重課本知識的講授,也不注意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從而使學生只是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此外,很多小學語文老師對學生沒有全面的了解,對學生的認知特點也沒有正確的認識,導致采取的教學模式不適宜、不準確,從而使教學效率較低。

4.教學方法跑偏,教學效果不佳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成語教學時,對成語含義的講解較少,更多的是讓學生進行成語的抄寫,并且為了考試而反復地背誦、默寫課本上的成語,這樣不僅教學效果不佳,而且還背離了新課改對小學成語教學的要求。

二、新背景下小學成語教學的改進策略分析

針對上述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成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現(xiàn)提出以下幾條改進策略:

1.開展趣味性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獲得較好的成語教學效果,首先應提高小學生對成語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創(chuàng)新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如歇后語式教學、表演式教學等來激發(fā)學生對課堂參與的興趣及積極性。例如,表演式教學,在人教版的語文教科書,有一章中涉及一組表現(xiàn)人物神態(tài)和心情的成語:心花怒放、哄堂大笑、前仰后合、捧腹大笑等。教師在進行這一組成語的教學時,可先帶領(lǐng)學生把這些成語讀幾遍,并告訴學生它們的用法,接著鼓勵學生:“你們有誰想把這些成語表演一下嗎?”然后便有學生自告奮勇地起來表演捧腹大笑這個成語,他的表演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此時教師趁熱打鐵:“剛剛課堂上的情景可以用我們這節(jié)課學的哪個成語來形容呀?”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哄堂大笑!”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成語的積極性,還能加深了他們對成語含義的理解和掌握。

2.引導學生正確區(qū)別成語和四字詞組

教師在進行成語教學時,應注意講解四字詞組與成語的區(qū)別,首先向?qū)W生講解兩者在概念上的區(qū)別,其次講解兩者在用法上的區(qū)別,特別指出:只要是詞組中的某一個詞可以進行替換的,一般應歸類為普通詞組。例如,“基本改變”詞組中的“基本”,可替換為“根本”“徹底”等;“肆意揮霍”詞組中的“肆意”,可以替換為“任意”“隨意”等,這兩個都可以歸類為普通詞組;像“虎口余生”“花言巧語”這兩個詞組,不能替換成其他的詞語,因此要歸類為成語。

3.轉(zhuǎn)變教學模式及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成語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學習情況積極轉(zhuǎn)變教學模式及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及教學效率。

教師可以通過歸類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例如:“含有一組反義詞(如,高瞻遠矚和鼠目寸光)或近義詞(如,另起爐灶和另立門戶)的成語,含有歷史故事(如,臥薪嘗膽)或寓言故事(如,掩耳盜鈴、守株待兔)的成語等。此外,教師還應注重指導學生成語學習的方法,例如,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邊看、邊聽、邊寫;在課后,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復習,如給出一些成語,要求學生對其進行歸納分類,還可以上網(wǎng)查閱一些同類的成語,以積累課外的成語。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方法的形成,還能促進成語教學效率的提高。

新背景下成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分量越來越重,開展小學成語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素質(zhì)。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采取合理的成語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新課改下小學成語教學的要求和目的。

參考文獻:

第7篇

琵琶魚是一種世界性魚類,除了寒冷的北冰洋,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均有分布。它的種類很多,體型也大小不一,最大的能達到1.5米,最小的僅手掌大小。除了一些較為普通的尋常種類之外,大部分琵琶魚生活在離海面1000~3000米的海底,正是由于其生活環(huán)境的限制,科學家直到近十幾年才對其生活習性有所研究和發(fā)現(xiàn)。

守株待兔的垂釣者

琵琶魚的外貌看起來兇惡而恐怖:大嘴呈彎月形,嘴里有兩排堅硬的利齒;大大的腦袋后面,身子細縮成柱形;胸鰭較小,腹鰭大而有力,尾鰭呈扇形。從水面向下俯視,魚的身體呈琵琶形,這就是“琵琶魚”中文名的由來。

滑稽的是,雖然生活在水中,但琵琶魚卻不擅長游泳。由于長時間生活在海底,胸鰭和腹鰭已經(jīng)進化出類似于腳的功能,可以支撐著在海底快速“行走”,就像用4只“腳”行走的海底怪獸。有意思的是,當琵琶魚在海底進行短距離移動時,效果甚至比游泳還好。科學家解釋說:“琵琶魚大多是潛伏性獵食者。為了適應生存需求,鰭已經(jīng)進化成像肢體一樣的結(jié)構(gòu),不僅有利于幫助它們在海底保持穩(wěn)定,減少行動時對水流的影響,還可以盡量減小與環(huán)境的差別,保持偽裝狀態(tài)。”

琵琶魚最有名的特征,就是在背鰭最靠前的位置上,有一根突出的骨頭伸長成釣竿狀,末梢有皮膚褶皺伸出,遠看就像是一根帶著魚餌的“釣竿”。而且,這個“魚餌”不僅外貌奇怪,還有一個神奇的功能是會發(fā)光――因為皮膚的褶皺上具有一種能分泌光素的腺細胞,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與氧進行緩慢的化學反應,就會放發(fā)出光線。在深海,陽光是很難照得進來的,但是,深海里的很多魚類都有趨光性,琵琶魚就用“釣竿”上的“小燈籠”來引誘獵物。琵琶魚的一生,多半生活在深海的沙礫型海底,行動緩慢加上生性懶惰,很難追上那些行動靈活的獵物,因此就采取“守株待兔”的捕獵方式:在海底某處潛伏起來,一趴就是數(shù)個月,在漆黑的深海里,搖晃著釣竿狀發(fā)光鰭刺,用光線去吸引獵物接近,當獵物進入捕食范圍,它就突然張開大嘴,猛地把獵物吞下去。

不過,琵琶魚用來誘惑獵物的光源,也經(jīng)常會給自己招來敵人。但琵琶魚的危機反應有效而快捷,它們會迅速把自己的“小燈籠”塞進大嘴,然后趁著黑暗迅速逃走,循光而來的大魚失去了目標,只好悻悻離去。

琵琶魚是一種古老的生物,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地球居民的身份遠比人類還要長,只是,人類對琵琶魚的研究歷史并不長。1891年,一位幸運的研究者在哥斯達黎加附近的太平洋上進行科考,偶然在科科斯海脊發(fā)現(xiàn)了一條紅色的魚類尸體,被證實為一種生活在深海的琵琶魚。從那以后,科學家以這個標本為參考,獲得了許多有關(guān)深海琵琶魚的知識。可惜的是,在那次驚鴻一現(xiàn)之后,深海琵琶魚似乎就銷聲匿跡了,在以后的很長時間里,人們再也沒有發(fā)現(xiàn)它的蹤跡。

到了2002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蒙特利灣水族館研究所開展了一場科研探索活動,這場探索專門針對2000米以下水域中的海洋生物。當年年底,在加利福尼亞中部海域2600米深水下的塔內(nèi)依海底山附近,一臺遠程遙控潛水攝像儀拍到了一張獨特的魚類照片,經(jīng)過鑒定,正是深海琵琶魚。2010年,研究人員又在此處發(fā)現(xiàn)了6條深海琵琶魚,數(shù)目已足以支持對這個物種的勘測、分析。

在自然海域?qū)ι詈E敏~進行的第一次活體觀測中,人們發(fā)現(xiàn):紅色或玫瑰紅,并不是深海琵琶魚僅有的兩種顏色,它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體色會發(fā)生改變,個體較大的呈紅色,較小的則趨向于淺藍色,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變?yōu)樯钏{、紫色,最后才變?yōu)榧t色。

雄雌一體的繁殖方式

每到春夏兩季,深海琵琶魚開始繁殖。雌性琵琶魚從幽暗、深邃的海底浮到海面,產(chǎn)下凝膠狀的卵群,隨后,受精卵便一直浮在海面上,直到被溫暖的陽光孵化。可是,研究者對深海琵琶魚的繁殖過程始終存有疑惑,因為在無數(shù)次的觀測中,每一次發(fā)現(xiàn)的都是雌魚,從未發(fā)現(xiàn)過雄魚的蹤影。那么,雌魚產(chǎn)下的卵到底是怎么受精的呢?

迷惑的研究者開始著手對深海琵琶魚進行解剖,希望能找到一條雄魚,或者是它們雌雄同體的證據(jù)。果然,他們在深海琵琶魚的下腹部找到了精腺。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不同個體的深海琵琶魚精腺并不在相同的位置上,數(shù)量也有差別,更奇怪的是,每一個精腺中的DNA也不一樣。

帶著更深的疑惑,研究者深入研究,終于有了驚人發(fā)現(xiàn)――那些長在雌魚下腹部的精腺,其實正是已經(jīng)完全退化的雄魚!這種“死了都要愛”的寄生式、繁殖的方式,在整個生物界都十分罕見。

在受精卵剛剛孵化的時候,深海琵琶魚是雌雄平等的。它們一起在海面上生長、發(fā)育,以浮游生物為食,個體差異并不明顯。發(fā)育到一定程度后,海洋表面的浮游生物再也無法滿足它們生長的需要,雌雄琵琶魚開始分道揚鑣,各自生活,相貌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幾個月后,已經(jīng)成年的雌魚長出了堅硬的牙齒,開始潛伏海底進行獵食。不過,雄魚卻沒有進化出可以誘惑獵物的“釣竿”,甚至連消化功能都逐漸喪失了,僅靠吃一些有機生物來勉強維持生命,這成為雄魚一生中最大的危機,因此在消化功能完全喪失之前,它們必須找到適合的雌魚寄生,來完成延續(xù)族群的重任。

但是,海底深邃、寒冷,且過于廣闊,雌魚常常躲在某處,半年都不挪窩,因此對于雄魚,要準確地發(fā)現(xiàn)雌魚的行蹤,可謂難上加難。事實上,能成功找到“對象”的雄魚并不多,大多數(shù)雄魚只能在孤獨和饑餓中悄然死去。

不過,憑借極為發(fā)達的嗅覺,少數(shù)幸運的雄魚還是可以確定雌魚的位置,而且,成年的雌魚也會釋放出一種特別的氣味,在黑暗的深海為雄魚指引方向。當雄魚找到個頭遠遠大于自己的雌魚時,便會沖向雌魚的腹部,用帶著倒刺的尖牙緊緊咬住雌魚腹部的皮膚,不久,雄魚嘴里分泌出一種特殊的酶,將自身的組織與雌魚身上的皮肉連為一體,血管也逐漸相通。從此,雄魚便依靠雌魚腹部提供的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zhì)為生,除了大得與身體不協(xié)調(diào)的性腺外,所有器官組織都消退得干干凈凈,最終變成雌魚身上的一個肉狀突起物。在一只雌魚身上,研究人員往往會發(fā)現(xiàn)多個突起物,換句話說,一只雌魚會同時擁有幾只“失去自我”的丈夫。

盡管這種繁殖方式顯得有些殘忍,但在危機四伏的深海,這卻是保證種族繁衍的有效方式。這種寄生式的繁殖方式,使雌魚隨時產(chǎn)卵都能得到,卵子受精的機會也就大大增加。它們可以不受約束,隨心所欲地在任何地方完成“”。同時,“一妻多夫”也確保了基因來源的多樣性,從而讓后代充滿活力。

寓意“安康”的美食和良藥

幽居在深海海底的琵琶魚,無疑是神秘的,就連研究人員也往往只能依靠遠程遙控潛水攝像儀,才能一睹它的身影。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大多數(shù)淺水琵琶魚都是沿海地區(qū)的一種常見食用魚。它的肉質(zhì)緊密如龍蝦,結(jié)實且富有彈性,膠原蛋白豐富,富含維生素A和C,以及鈣、鐵、磷等多種微量元素,味道鮮美;其魚肝更有“海底鵝肝”之稱,是清熱解毒的美容佳品。在日本,可食用的琵琶魚與素有“拼死吃”的河豚齊名,被譽為人間極品。在中國的東南沿海,琵琶魚也是漁民們的優(yōu)質(zhì)食材之一,擅長各類美食的中華民族利用紅燒、清蒸、慢燉等各種方法烹飪這種美食,也借它的學名(諧音“安康”)寓意平安、健康,寄托對家庭、親人和朋友的美好祝福。

第8篇

從實錄看,熊老師這一課教學重點是教學生講述故事。這一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跟當下文本的特點非常吻合,是文本的核心教學價值所在。對于兒童來說,故事有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兒童天生就是講故事的高手,以講故事的形式實施教學,也切合三年級兒童學習語言的特點,符合當下的學情。具體課堂教學中,熊老師通過五個教學板塊,層層深入地帶領(lǐng)學生走進故事,師生模擬情境講述,以及小古文和天津快板的引入,不僅形式新穎,而且提升了課堂的文化內(nèi)涵,吸引人眼球。但課堂是學生成長的舞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筆者以為,觀察一堂課,必須要有學生視角,要關(guān)注學生個體在課堂上獨立、合作參與了哪些語文實踐活動,并在語文實踐中獲得了什么語文知識,形成了什么語文能力,積累了什么語文經(jīng)驗,提升了什么語文素養(yǎng)。下面試著從學生的視角對這堂課進行分析。

學生學習活動的質(zhì)量有待提高

讓我們把目光聚焦教學實錄中學生的活動,進行質(zhì)的分析。學生的應答約50余人次,其中朗讀課文約20人次,無需思考的判斷性應答約10人次,僅僅有約20余人次是學生思考后的回答。再對這20次學生回答進行分析,如“他們皺著眉頭,瞪著眼睛”、“好像要打起來的樣子”、“這樣寫可以幫助我們思考”等等,多數(shù)沒有思維含量。其中最有質(zhì)量的回答是學習小古文時兩個字形的分析,一個學生說:“‘烹’下面的四個點,表示把鍋放在火上煮。而‘燔’旁邊是火字旁,就是把食物放在火上直接燒烤的意思?!睆倪@個學生清晰的思維、豐富的語詞、深刻的剖析看,這個班的學生應該是基礎(chǔ)扎實、知識面寬、有一定思維能力的??墒窃谇懊孀x課文、講故事兩大重點板塊教學中,他們并沒有迸發(fā)出思維的火花。循著學生的50余次回答回看教師引導,便可發(fā)現(xiàn),原因在于教師強勢地設置好套子讓學生往里面鉆,如“既是爭論,則不光有它的語言方式,爭論的人還有他們特別的表情和動作,有沒有想過他們爭論時候的樣子”、“是的,機會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太重要了。這機會就像大雁,一轉(zhuǎn)眼就飛走了。你覺得機會還像什么”等問題,忽視了通過陌生化、矛盾化的問題激發(fā)起學生獨立、辯證的思考,導致了學習活動質(zhì)量的淺近。

學生學習的自必須尊重

學習是學生、教師、文本、作者、編者之間多向交互的活動,活動中每個個體都是獨立存在的,這種活動只有由內(nèi)在需要發(fā)出才可能獲得高效。此節(jié)課中,學生的學習一直在教師“安排”與“給予”下,按照教師所給的“術(shù)”進行操作。比如教學第二個板塊“讀課文,教給閱讀方法”。根據(jù)實錄顯示,學生讀完一小段課文,教師即講解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給學生設置好的活動狀態(tài)是“讀到這兒就可以想”、“腦海中浮現(xiàn)它們的樣子”、“要讀出‘很想’的味道”、“可以想想哥哥的表情,還可以想想大雁”、“這兒要停得長一些,要想到”等等,完全是教師講述自己的閱讀理解,并無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的學習痕跡。這種由外而內(nèi)的灌輸型教學,學生可以內(nèi)化嗎?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言語能力需要在言語實踐中習得、悟得,只憑純粹講授,怎么能使學生學會“一邊讀一邊想”的閱讀方法?

在學生講述故事時,教師也給學生設置好了一個個框框。比如老師讓全班給上講臺表演講述的兩個同學提建議,有兩個同學從表情、動作、語氣方面提了建議(學生自由練習前老師已提示“既是爭論,則不光有它的語言方式,爭論的人還有他們特別的表情和動作……”),但老師對學生的回答不是很滿意,直接對學生說:“老師的方法是: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人物,還要注意提示語:‘不以為然’,不同意,還有點不屑一顧的意思?!舐暊庌q’,聲音要高起來?!懿环狻D―做個不服氣的樣子我看看。”這種由外而內(nèi)的“指令”,是要學生依葫蘆畫瓢嗎?“大聲爭辯”就僅僅是“聲音高起來”嗎?“當成故事中的人物”需要教師通過設置情境,讓學生自然地卷入其中,進行角色置換,把自己當作故事中的“我”和“你”,由內(nèi)而外自然地表述。其實,最擅長講故事的是兒童,最容易把故事當作生活真實而置身其中的只有兒童,只要教師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他們自主講述、自主評價、自主調(diào)整,由內(nèi)而外地體驗、探究,他們的表現(xiàn)就一定比老師導演的精彩。

學生的學習心理應予關(guān)注

“兄弟爭雁”是一則寓言故事,通過一個短小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道理的揭示也是教學的重點。但道理的揭示如果不能考慮兒童的心理特征,造成誤讀,誤導學生,就可能變成“負數(shù)教學”(李玉龍語)了。因此,教師要從兒童的生命角度出發(fā),善于用一種同理心、同情心去引導學生闡釋寓意。實錄中,教師把善于抓住機會作為寓意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說“機會像小鳥,一下就飛走了”、“機會就像一匹奔馳的駿馬,轉(zhuǎn)眼就奔向遠方了”,老師也強調(diào)“機會像小偷,來的時候悄無聲息,走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損失慘重。所以,機會來了,要一下能夠抓住它”。其實仔細讀讀這個故事,善于抓住機會只是表面性的、結(jié)論性的,如果不追問機會的由來,過分強調(diào)眼前的機會,學生可能出現(xiàn)兩種誤讀:一是將“機會”誤解成一味守株待兔地“等待機會”,極易導致因機會總不眷顧而怨天尤人的心理;一是容易將抓住機會與投機取巧混為一談,誘發(fā)投機心理。如果貼近兒童心理的考慮,應該引導他們清楚:不能做語言的巨人,只有行動才會有收獲的道理;讓他們明白:機會只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要想獲得成功只有踏踏實實地從每個細節(jié)做起。

綜上,一堂好課,必須有兒童視角,從兒童的需要出發(fā),遵循兒童的心理規(guī)律和知識素養(yǎng)形成規(guī)律,把學習的權(quán)利還給兒童,讓他們在自主探究的語文實踐中拔節(jié)成長。

(周信東,寶應縣實驗小學,225800)

第9篇

【關(guān)鍵詞】備課;研究;語文;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7-0150-02

我們先來看一個常見的例子。在教學第四冊課文《守株待兔》時,一位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假如你是那位種田人,你在樹樁邊不斷地等下去,可能會遇到怎樣不同的結(jié)果?”學生立即展開討論,有的說遇到一頭老狼,把它打死后,高興地扛回家;有的說由于不灰心,還真的等到了第二只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課堂氣氛是活躍的,但我們不得不深思,這時,活動的目的是什么?學生究竟學到了什么?

1 對語文活動教學的反思

怎樣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我們著力研究活動教學,堅持“以活動促發(fā)展”,把教學的目標指向?qū)W生綜合能力(包括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素質(zhì)的整體發(fā)展上。進行教學流程設計時,堅持以程序性知識為基本學習內(nèi)容,堅持以學生主動學習為基本習得方式。比如,在語文課上,一般先讓學生初讀全文,感知語言,讓學生解決“是什么”的問題;然后要求學生運用原有的經(jīng)驗、方法,進一步細讀課文,弄懂“為什么”的問題;在上述學習之后,學生還要在變式訓練中學會如何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yǎng)理解和運用能力。然而,第一步的目標,我們已達到,而第二、三步,則主要還是停在理論的分析研究上,為什么?因為“傳統(tǒng)教學在教學目標的選擇和追求上,歷來重視知識的學習”,“表面上是一種認識的偏差,但深層上卻反映出傳統(tǒng)教學在實踐上始終沒有形成一套可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的機制”。由于我們研究的起點很低,活動教學的研究始終停留在淺層,使活動教學在大面積的實施操作層面上,尚遠未達到展開的層次,其突出的表現(xiàn)是活動的效率較低。而目前,我國教育界對創(chuàng)新教育的呼聲與日俱增,小學教育要一下子跳到培養(yǎng)學生敢于打破常規(guī),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善于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教育這一層面,我們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2 對深入研究活動教學的思考

我們認為創(chuàng)新教育與活動教學的本質(zhì)是相同的,其追求的目標也是一致的。但是,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作為研究的總目標,我們的視野會更開闊,而提高學習活動的主要因素是轉(zhuǎn)變教師的觀念,改變教師的行為。為此,我們對學習活動的流程“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反饋討論——變式練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并分別提出相應措施。

(1)設計以活動的目的性為根本。要高度重視和認真研究學科的特點、知識的屬性、學習規(guī)律等,并以此為根據(jù)合理設計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綜合性的發(fā)展。例如,教學第七冊《撈鐵牛》一文,其中一個學習活動指向培養(yǎng)學生分段、歸納段意的能力。那么無論是教學時間的分配,還是活動的展開,都是以此為根據(jù)。學習活動設計的成敗也在于此。另外,備課時要仔細分析學生學習時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形,做好“剪裁”的準備。比如:如果要問“種田人再這么等下去,會出現(xiàn)哪些不同的結(jié)果”,就要估計到學生的思維會因此怎樣“發(fā)散”,對哪些回答應及時“剪去”,哪些回答則既有利于達到原定目標,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應及時鼓勵他們展開,以真正實現(xiàn)“活動促發(fā)展”。

(2)設計合適的反饋形式。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形,學生帶著一個綜合性的練習題進行了足夠時間的閱讀思考,但教師提問時仍舉不起手。是學生不會嗎?不,多半是反饋的形式不恰當。這就要研究反饋的形式。首先是研究反饋的形式是否便于教師及時捕捉學習信息。比如,學習第九冊《鯨》一文時,要讓學生說說鯨睡覺的特點,有的學生經(jīng)過讀書思考,連課文從幾個方面寫鯨睡覺都沒弄清。他們學習中的誤差這么一點點積累,教師巡視時卻無法知道這一些,下一步的指名回答也因此存在較大的盲目性,接著的點撥便不切實際。在教學《鯨》一文時,另一位教師讓學生先讀書,然后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擺出鯨睡覺的樣子。他稍一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擺得認真,但有幾位學生把鯨的圖片胡亂地擺成一圈,便立即明白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他隨即選一名學生到實物投影上試擺,要全體學生再讀一讀課文,評一評這位同學是不是根據(jù)鯨睡覺的特點進行擺圖。學生便立即明白了:讀書要抓住鯨的每個特點。通過獨立學習,他們很快擺出鯨睡覺的圖畫,并說出鯨睡覺的兩個特點:一是幾頭聚在一起,二是頭朝里圍成一圈。第二是反饋的形式便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聽、說、讀、寫,本身無所謂優(yōu)劣,但我們通常以指名個別學生說出學習結(jié)果,老師當裁判的形式為主,顯然,一方面忽視和影響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發(fā)展,而另一方面單一的說的形式往往不是最佳的反饋形式。為此,我們要思考反饋的時間、人數(shù)、形式、情境等,更要考慮聽、說、讀、寫、演等的結(jié)合,便于全體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這樣才能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

第10篇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14)02-0245-01

摘要:在小學蒙語文教學中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有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問題解決和決策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相信,通過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轉(zhuǎn)變自己的教學行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一定會促進學生主體的發(fā)展,也必將迎來蒙語文教學的又一個艷陽天。在落實素質(zhì)教育的實踐中,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課堂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大膽實踐、勇于探索,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zhì),為新世紀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文學人才。

關(guān)鍵詞:小學蒙語文 教學策略 創(chuàng)新

長期以來,我國的課堂教學大都是“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單一模式,課堂教學主要特征是傳授、灌輸知識,教師全盤講,學生被動聽。為了改變這一狀況,課堂教學必須突破傳統(tǒng)的人際關(guān)系,營造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變成學生容易理解的形式,豐富學生頭腦中的表象,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能消除學生的戒備心理,學生往往樂此不疲,并且思維活躍、富有創(chuàng)造性,這是小學蒙語文學習別需要的,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關(guān)鍵所在。如在教學《初冬》時在大霧蒙蒙的清早帶領(lǐng)學生出去觀察霧中、霧后的美景,使學生對課文里的語句“象隔著一層紗”、“模模糊糊看不清”、“太陽射出光芒來”等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充滿濃厚趣味性的同時,也自然地、感性地融入了學生對本課思想內(nèi)容更深一層的感悟,使文章中心得到升華,從而理解并背誦課文就易如反掌。

“注入式”的教學方法是我們所摒棄的,教學過程需要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灌輸?shù)闹R,努力促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能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如在教學《狼和小羊》時,在學生學習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教師讓學生帶上事先準備好的頭飾,對課文中狼和小羊的對話進行表演,通過表演,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大灰狼的兇惡、蠻橫無理和小羊的溫順。這樣學生通過以上的實踐操作,驗證了這樣一句話:“聽到的容易忘記,只有自己動手做過才能真正地理解?!痹撨^程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不斷地對頭腦中原有的表象進行加工,產(chǎn)生了種種聯(lián)想和想象,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到了訓練和提高。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zhì)疑問難是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茖W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往往是從質(zhì)疑開始,從解疑入手,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質(zhì)疑、解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鼓勵學生質(zhì)疑、指導解疑,需要講究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精心設計難度適宜、富有思考性的問題,使學生“跳一跳,摘果子”。 教學中遇到的疑點或難點以及比較含蓄或潛在的內(nèi)容,應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在思考討論的過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討論中有所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如教學寓言《守株待兔》一課時,在揭示寓意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時,就可以指著畫面問:“如果你是種田人的鄰居,當你看到這位年輕的種田人守著樹樁等兔子時,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接著請一個同學上來當年輕的種田人,讓他的“鄰居”上來教育他。這樣一來,就形成了眾人紛紛相勸、共同教育“年輕的種田人”的情景,形成了師生互動、相互合作的可喜場面。通過問題來激發(fā)學生求知的興趣,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掌握知識,并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在情境中境人互動,實現(xiàn)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課堂教學要鼓勵學生之間的爭辯,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展開充分的討論,在爭辯過程中陳述矛盾,培養(yǎng)思維的批判性。如我在《麻雀》一課作小結(jié)時說:“讀了這篇課文,從老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記敘中,我們感到了母愛的偉大?!痹捯魟偮?,一位男同學舉手說:“老師,我不同意說是母愛,因為課文從頭到尾都沒有寫老麻雀是公的還是母的!”我聽后笑著說:“你讀得很認真,看來老師的概括不太準確。那么怎樣說才確切呢?”學生的思維又一次被激活了,經(jīng)過爭論,最后總結(jié)出:這篇課文表現(xiàn)了一種“親子之情”。

在教學實踐中,我感到由于情境教學具有以美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思為核心、以兒童活動為途徑等鮮明的特色,因而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及創(chuàng)新人格有著獨特的作用。創(chuàng)新思維是一個開放性的動態(tài)思維過程,它善于大量地、廣泛地吸收外界的各種信息,在與外界各種信息的交換和反饋中,不斷吸收新東西,以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式,整合自己的思維成果。在教學中,我注重情境的開放性,給學生留下充分的創(chuàng)新余地。如在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時,學生了解了“仙桃石”、“猴子觀海”等奇石的樣子及課文的介紹方法后,可讓學生根據(jù)課文中略寫的其它奇石的名稱,展開想象,以小導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紹它們的形狀。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提出新設想,并且對自己的設想和主張闡述理由、做出驗證。

蒙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是提高學生的蒙語文素質(zhì),蒙語文素質(zhì)的行為特征是蒙語文能力。一個人的蒙語文素質(zhì)如何,可以通過聽、說、讀、寫綜合地表達出來。他的思想認識,他的知識水平,他的審美傾向,他的人品學問,他的應變能力,都可以在語言交際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然而,蒙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又是與他所掌握的語言材料――詞匯、句式的獲取情況、語言技巧、知識素養(yǎng)、認識事物等有關(guān)。 因此,蒙語文教學要把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認識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輸?shù)?,而要靠訓練才能培養(yǎng)出來。所以,蒙語文課應加強語言文字訓練,使學生從語言表達的內(nèi)容中學到知識,受到啟發(fā)教育和情感陶冶。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加蒙語文實踐活動,在大量的聽、說、讀、寫活動中獲得鍛煉提高,形成聽、說、讀、寫的能力。袁微子同志講:“蒙語文教學的實質(zhì)是蒙語文基本功訓練?!?/p>

總之,在小學蒙語文教學中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有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問題解決和決策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相信,通過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轉(zhuǎn)變自己的教學行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一定會促進學生主體的發(fā)展,也必將迎來蒙語文教學的又一個艷陽天。在落實素質(zhì)教育的實踐中,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課堂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大膽實踐、勇于探索,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zhì),為新世紀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文學人才。

第11篇

關(guān)鍵詞 激發(fā)興趣 突破難點 提高效率 開拓教學

所謂多媒體技術(shù),就是計算機交互式綜合處理多種媒體信息——文本、圖形、圖像和聲音,使多種信息建立邏輯連接,集成為一個系統(tǒng)并具有交互性。隨著現(xiàn)代信息教育技術(sh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多媒體技術(shù)已經(jīng)與小學寓言課堂教學,建立起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實踐證明,在小學寓言課堂教學中,教師僅靠一張嘴、一支筆與一塊黑板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中合理、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技術(shù),來優(yōu)化教學結(jié)構(gòu)和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潛能,將會使我們的寓言課堂教學變得更精彩。

一、恰當使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讓學生自覺參與寓言課堂教學,我根據(jù)寓言生動有趣、有一定情節(jié)的特點,用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出各種生動有趣的情境。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兒童是用顏色、形狀、形象來思維的。因此,借助于直觀性,會更容易、更鞏固地學習一切?!庇纱丝梢娭庇^教學的重要性。多媒體輔助教學正是體現(xiàn)了直觀性的特點,它所表現(xiàn)的自然景物、人物形態(tài)、生動的圖像、鮮明的色彩以及悅耳的聲音,都會在學生大腦皮層的一定部位上引起強烈興奮,使得學生注意力特別集中。

教學《守株待兔》一文時,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圖、文、聲并茂以及能制作動畫的特點,制作了如下動畫場面:前半段是在一片綠油油的莊稼地里,一個農(nóng)夫正在揮鋤勞作。這時候,一只兔子不知道怎么回事,跑過來,在樹樁上撞死了。農(nóng)夫急忙跑過去,高興地撿起兔子。同時,通過云朵圖框,動畫顯示他的想法:希望能撿到更多的兔子;動畫顯示他高興得笑個不停。接下來后半段的場景突然切換,莊稼地由綠色變成枯黃色,字幕顯示,他再也沒有撿到一只兔子。然后是他淚流滿面后悔的場景。整個動畫過程,都配以合適的聲音和音樂,前半段基調(diào)輕松,使人感到愉悅;后半段稍有哀傷,使人更理解農(nóng)夫的悔意。形象鮮明的動畫,自然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注意力非常集中,整堂課氣氛活躍,回答問題非常積極。教學時,學生因為是由感而發(fā),所以對文中所蘊含的道理,通過所看、所讀、所感、所思,概括非常得當,而且精辟簡練。因此,恰當使用多媒體手段,確實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把握多媒體運用時機,輕松突破寓言教學重點和難點

多媒體的應用是教師根據(jù)寓言課堂教學的需要而確定的。多媒體手段的演示時機,應和寓言教學需要有機結(jié)合。在整體感知課文時,利用電教多媒體,借助錄音、錄像、投影等技術(shù),能多角度地引起學生的感官興奮,增加感知強度,使學生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寓言重點,進一步理解寓言,解決教學中的疑點和難點。

《螳螂捕蟬》這篇寓言,哲理性很強。課文重點是要使學生悟出寓言故事所蘊涵的道理。這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在教學“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時,恰到好處地出示多媒體動畫,讓學生仔細觀察“蟬”“螳螂”“黃雀”的動作神態(tài),再在觀察動畫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展開想象,領(lǐng)悟“眼前的利益”與“身后的隱伏著的禍患”的雙關(guān)意思。再聯(lián)系到課文第三段故事的結(jié)果。領(lǐng)會吳王“恍然大悟”的道理,促進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如此利用多媒體動畫舉一反三,理解寓意這一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三、巧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潛能,提高寓言課堂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為主要手段,同時可將圖形由靜變動,由小變大或由大變小,由慢變快或由快變慢。在小學寓言課堂教學中,通過觀察多媒體動畫,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不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學信息,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享受。畫面生動,圖、聲、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刻舟求劍》這則寓言時,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懂得不要以靜止地去看待事物,否則會壞事的道理。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設置船動、劍不動的動畫效果,讓學生先觀察然后再問學生:“這個人到了岸邊會找到劍嗎?”由于觀察了直觀的動畫,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潛能,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不需老師多講解,學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這一道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很快迎刃而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節(jié)約了課堂教學的時間。

四、使用多媒體對寓言課堂教學進行開拓,激發(fā)學生針對寓言進行習作的興趣

第12篇

一、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長期以來,我國的課堂教學大都是“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單一模式,課堂教學主要特征是傳授、灌輸知識,教師全盤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為了改變這一狀況,課堂教學必須突破傳統(tǒng)的人際關(guān)系,營造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變成學生容易理解的形式,豐富學生頭腦中的表象,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能消除學生的戒備心理,學生往往樂此不疲,并且思維活躍,富有創(chuàng)造性,這是小學語文學習別需要的,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關(guān)鍵所在。如在教學《初冬》時在大霧蒙蒙的清早帶領(lǐng)學生出去觀察霧中、霧后的美景,使學生對課文里的語句“象隔著一層紗”、“模模糊糊看不清”、“太陽射出光芒來”等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充滿濃厚趣味性的同時,也自然地、感性地融入學生對本課思想內(nèi)容的更深一層感悟,使文章中心得到升華,從而理解并背誦課文就易如反掌。

二、培養(yǎng)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

“注入式”的教學方法是我們所摒棄的,教學過程需要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灌輸?shù)闹R,努力促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能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如在教學《狼和小羊》時,在學生學習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教師讓學生帶上事先準備好的頭飾,對課文中狼和小羊的對話進行表演,通過表演,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大灰狼的兇惡、蠻橫無理和小羊的溫順。這樣學生通過以上的實踐操作,驗證了這樣一句話:“聽到的容易忘記,只有自己動手做過才能真正的理解。”該過程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不斷的對頭腦中原有的表象進行加工,產(chǎn)生種種聯(lián)想和想象,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到了訓練和提高。

三、指導學生設疑、質(zhì)疑,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zhì)疑問難是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茖W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往往是從質(zhì)疑開始,從解疑入手,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質(zhì)疑、解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鼓勵學生質(zhì)疑,指導解疑,需要講究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精心設計難度適宜,富有思考性的問題,使學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學中遇到的疑點或難點以及比較含蓄或潛在的內(nèi)容,應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在思考討論的過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討論中有所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如教學寓言《守株待兔》一課時,在揭示寓意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時,就可以指著畫面問:“如果你是種田人的鄰居,當你看到這位年輕的種田人守著樹樁等兔子時,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接著請一個同學上來當年輕的種田人,讓他的“鄰居”上來教育他。這樣一來,就形成了眾人紛紛相勸,共同教育“年輕的種田人”的情景,這就形成了師生互動、相互合作的可喜場面。通過問題來激發(fā)學生求知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掌握知識,并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在情境中境人互動,實現(xiàn)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四、鼓勵學生敢于標新立異

課堂教學要鼓勵學生之間的爭辯,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展開充分的討論,在爭辯過程中陳述矛盾,培養(yǎng)思維的批判性。如我在《麻雀》一課作小結(jié)時說:“讀了這篇課文,從老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記敘中,我們感到了母愛的偉大?!痹捯魟偮?,一位男同學舉手說:“老師,我不同意說是母愛,因為課文從頭到尾都沒有寫老麻雀是公的還是母的1我聽后笑著說:“你讀得很認真,看來老師的概括不太準確。那么怎樣說才確切呢?”學生的思維又一次被激活了,經(jīng)過爭論,最后總結(jié)出:這篇課文表現(xiàn)了一種“親子之情”。通過教師引導,保護了學生的獨特見解,也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五、注重情境的開放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扎县| 安徽省| 稻城县| 铅山县| 南乐县| 广汉市| 民县| 邹平县| 香格里拉县| 梅州市| 新泰市| 礼泉县| 宜良县| 呈贡县| 泗水县| 呼伦贝尔市| 建始县| 星子县| 赤水市| 宁海县| 二手房| 江安县| 玉山县| 巫溪县| 虞城县| 望都县| 黄山市| 图木舒克市| 彭阳县| 合肥市| 府谷县| 虎林市| 万宁市| 积石山| 诸城市| 庆城县| 秦皇岛市| 连州市| 承德市| 太和县| 云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