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片段教學教案

片段教學教案

時間:2023-05-29 17:59:4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片段教學教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片段教學教案

第1篇

一、教學目標:

1.學會賞析習作中的心理描寫片段、體驗心理描寫。

2.掌握刻畫人物心理活動的基本方法。

3.進行心理描寫片段訓練,并能進行簡單的評析。

二、重點難點:

使學生懂得通過心理描寫寫出人物的真情實感,學習人物心理描寫的方法。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教學準備:圖片1、2、3.

五、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

1.同學們,今天的教室有什么不一樣?看到后面坐的老師,你們的心情怎樣?(緊張、擔憂……)

2.出示一段有關老師心理描寫的片段。

這是一個什么片段描寫?

(板書課題:心理描寫)

老師的心情怎樣?

3.小結:

同學們和我一樣,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是豐富多彩、復雜多變的,那這節課就一起學習怎樣進行心理描寫。

(補充板書課題:學習)

二、  賞析片段、感悟心理描寫的表達效果

1. 心理活動是很平常的事,我們的語文書上就有不少關于心理描寫的精彩片段——

出示并賞析《小抄寫員》片段

瀏覽、思考: 這段描寫,表現了敘利奧怎樣的心理?

2.從這段心理描寫中你學會到什么?

3.總結:一段好的心理描寫,就是要寫出人物的真實感受。

三、設置情境、探討寫法

1、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片段——

2、這是某位同學的一段作文,寫的是他考試成績前后的心理活動。說說你們的感受?

3、指導寫作:

1)是啊,雖然他寫出了他的真實感受“緊張得要命”,但我們并不感覺他有多緊張,這是怎么回事?

2)看來,要想把心理描寫寫好,還少不了具體生動地描寫啊。

用什么方法達到目的?

(內心獨白、動作、神態、語言、環境襯托……)

3)說說你們知道考試成績前后的心理活動。

4)四人小組討論。(三種情況選一種)

4、匯報。

四、寫作

1、現在就請同學們拿起筆,也來寫一寫。

2、生練筆,師巡視指導。

3、展示,評價。

1)展示臺展示作文,學生自己念;其余學生點評最精采句子及為什么?

2)教師勾畫點評。

 

課后反思:

第2篇

1. 傳統小學體育教案的優勢。四部分結構形式的傳統小學體育教案,在課程時間的把握上面做得比較到位,各部分層層遞進,存在層次鮮明的特點,體育教學的分界線也特別分明,按照特有的順序循序漸進地實施教學,最終達到小學體育教學的既定目標。從傳統小學體育教案的特點來看,它的側重點在體育老師個人體育教學行為和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順序上面,該體育教案充分彰顯了體育老師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的主導性,可以自行控制和根據實際教學進度適當調整教案。除此之外,傳統小學體育教案在書寫上面有統一的固定格式和專門編寫教案的本子,翻開體育教案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楚里面的內容,對教師實施體育教學實踐過程和教學目的都清楚明了。

2. 傳統小學體育教案的弊端。傳統小學體育教案四步式的結構是其優勢,也是其弊端所在,過于程序化的體育教案顯得太過死板,靈活性不夠,導致整個小學體育課堂氣氛顯得異常沉悶,缺少創新的教學模式促使師生之間的互動太少,無法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于體育教案的結構已經固定,編寫的教案又寫在統一的教案本上,不少體育老師在編寫教案時都是機械性地抄寫,每節體育課堂內容安排都存在雷同性,教師思維不創新、學生沒興趣,教學質量也受到了較為嚴重的影響。

3. 傳統小學體育教案適用范圍。根據傳統小學體育教案的特點來看,這種類型的教案比較適合剛剛從事小學體育教學工作的新教師,對主張系統性和順序性的小學體育教材也較為適用。

二、敘述式的小學體育教案

1. 敘述式小學體育教案的優勢。從敘述式小學體育教案的特點來看,該類型教案注重的是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這一特點跟我們后文中的情境式小學體育教案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在本質上還是有所區別的。

在敘述式體育教案中,注重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感受,真正將學生作為主體來對待,強調的是學生在學習中自我提高體育知識和掌握技能的能力。情境式小學體育教案注重的則是體育教學和生活情境的相互聯系,強調將生活中的情境帶入體育教學過程中來。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敘述式體育教案跟情境式體育教案兩者確實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性。

敘述式小學體育教案將體育教學內容設計當成首要任務,在教學中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鼓勵他們大膽創新,從而全面提升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敘述式小學體育教案是在新課程的改革中逐漸形成的,屬于新的小學體育教學形式。

2. 敘述式小學體育教案的弊端。敘述式小學體育教案側重點在學生身上,強調的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其各方面的能力。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過分注重學生自身的主動性時,就會不自覺地削弱體育老師在體育教學中的主導性,一旦學生太過自由擺脫老師的束縛,學生會偏離正常教學,這對其自身的學習是極為不利的。

3. 敘述式小學體育教案的適用范圍。敘述式小學體育教案將教學重心放在了學生自主學習上面,也就意味著教學質量的好壞關鍵點在學生身上?;谶@個因素的存在,我們可以得出簡單的體育教學內容學生可以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完成教學目標,對于課程內容復雜的則需要在體育老師的引導下才能完成。

三、情境式小學體育教案

1. 情境式小學體育教案的優勢。情境式小學體育教案將重心放在了情境教學模式的導入跟實際運用上面。在實施教學方案的過程中,體育老師大都會以生活中的某一個情境片段做開頭,以此為切入點將學生帶入自己事先預設好的教學情境中。這類體育教案跟敘述式體育教案一樣都沒有固定的結構,也沒有統一的格式,但卻具有一定的規律性,都是按照學生生理規律進行有計劃的階段性教學實踐活動。

第3篇

【關鍵詞】:“學案”導學 高中物理 低效

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一直關注的重要課題。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正如一位教授說過:“教學效率的高低不是看交給學生什么,而是看學生實際獲得了什么”。而學案導學就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它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它改變了過去老師單純的講,學生被動的聽的局面,可以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學達到最大效益。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案導學的設計脫離了教學實際,很多老師沒有認真研究學案的設計思路和方法,匆匆的下載、抄襲、拼湊致使學案質量不高,致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陷入“低效”的漩渦,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

一、 教案、學案二合一,難以分辨師生的地位。

很到老師認為,學案導學就是按照學案進行教學,所以不再花費時間在教案中了,甚至不寫教案了。于是他們把教案中的內容搬到學案中,對整堂課的各環節改頭換面,稍加調整或充實,把老師要講什么、怎么講,學生怎樣學都寫在學案中,致使學案越編越厚,最后到底是學案還是教案分不清了。

比如在學習《曲線運動》時,有的老師設計了下面的片段:

【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

1、知道曲線運動的方向,理解曲線運動的性質

2、知道曲線運動的條件,會確定軌跡彎曲方向與受力方向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 體驗曲線運動與直線運動的區別

2. 體驗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及它的速度方向的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領會曲線運動的奇妙與和諧,培養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學習重點】1.物體做曲線運動方向的判定

2.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學習難點】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從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的內容不難看出,實際上老師把教學目標改成了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改成了學習的重難點,完全站在老師的立場上展現出來。尤其讓人費解的是,有的老師一上來就讓學生齊讀學習目標。其實學生還沒有學,讀一遍能了解到什么呢?只是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從學習過程來看,這實際上混淆了師生的地位和應該承擔的任務,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 “學案”設計成了課堂實錄,失去了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師生互動是課堂生機的體現,這也是我們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教學境界。但有的老師把教學環節全部設計在學案上,完全成了課堂教學實錄。比如下面是《探究平拋運動的規律》學案片段:

【師】:①若物體具有水平初速度Vo但不受重力。將如何運動?

【生】:在水平方向上將做 。

【師】:②若物體只受重力,沒有水平初速度Vo,將如何運動?

【生】:在豎直方向將做 。

【師】:平拋運動是曲線運動是一種較為復雜的運動,有何辦法使研究的問題簡單化?

【學生思考】:

【教師提示】: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運動的合成和分解,應該知道兩個直線運動的合運動可以是曲線運動,那行一個曲線運動也可以分解為兩個方向上的直線運動.

【師生討論】:水平方向上可能是 運動,因為水平方向有初速度,且不受任何力的作用。豎直方向上可能是 運動,因為豎直方向初速度為零,且只受重力的作用。

這種把師生活動的細節都展現在學案中,教學過程成了固定了的“流水線”,教師按照設計好的流程排查下來,好像很順利的進行,但實際上失去了激發學生興趣和啟發引導的機會。學生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觸及不到學生心靈深處的思考。特別是隨著流水線的進行,前面有了一定的提示,后面有了結果,哪些需要老師講,哪些需要老師回答等等,基本上都清楚了,老師的講解沒有了激情,學生學起來也沒有了新鮮感,更為關鍵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并沒有得到很大的提高,造成了不必要的缺失。

三、 學案設計成了抄課本,浪費時間和精力。

有的老師把學案設計成抄概念或答案。比如在《曲線運動》中,老師出示了這樣的學案片段:曲線運動的條件:

(1) 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運動速度方向與加速度的方向共線時,運動軌跡是___________

(3)運動速度方向與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線,且合力為定值,運動為_________運動。

(4)運動速度方向與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線,且合力不為定值,運動為___________運動。

概念明明在書上擺著,偏要讓學生照書抄,特別還設計成填空的形式,有這個必要嗎?看看學生就知道了,他們為了完成任務,不得不忙于抄寫根本沒有時間來思考,更談不上深入的思考了。依我看,只要讓學生看書,把重點或難點在課本中標出來就行了,沒必要讓學生照書抄。

四、 學案設計成了練習案,脫離學生實際

有的老師很省事,干脆從網上直接下載現成的練習,改頭換面變成學案。然后以講解為主,這樣選題既缺乏針對性,又脫離了學生的學習實際。

一節課不但以做題來推動教學,而且很多問題超前、超標、超量,甚至超難。學生不會不說,反而把重點弄糊涂了,同時也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效果事倍功半。

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克服這些不良現象和做法,并認真研究教學內容的潛在素材,充分了解學情,結合學生要求和學生水平進行創新設計,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高質量的學案,進而達到學案導學教學的真正高效。

參考文獻:

第4篇

一、教學后記的定義

教師在教完一堂課后,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施進行回顧和小結,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教案上即為教學后記.

二、教學后記的意義

任何一位數學教師,即使寫了一份最好最詳盡的教案,在被付于教學實踐之后,總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新問題. 因為教學對象、教學環境、教學即興體驗總是不斷變化著的,有些內容和問題在設計教案時很難準確預料,教學后記能及時地將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教學心得、本節課的即時效果和可持續的教學效應及時補充在教案中. 這樣既有了對本節課的教學作出的正確評價,又為下一節平行班的教學甚至下一輪的教學提供了一份感性和理性相結合的第一手資料,還可以防止某些教學失誤的重復出現. 也就是說,即使某一節課教學失敗了,通過課后的分析和總結,今天的教訓也會變成明天的經驗. 因此,教學后記既是總結教學經驗、摸索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好手段,又是教師自我剖析、少走彎路、省時省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深化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三、教學后記的內容

1. 記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達到預先設想目的并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好做法記錄下來,目的是為以后教學時再次運用.

2. 記失敗之處

再完善的教學設計也可能有疏漏失誤之處,把這些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敗筆記錄下來,并對此原因作深刻的分析和探究,使這些教學后記成為以后所應吸取的教訓,在適當的時機有計劃有步驟地彌補和解決,并在以后教學時改進和糾正.

3. 記教學機智

再詳細的教案也不可能寫出課堂上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動作行為,也不可能預見師生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況. 課堂上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問題情境的創設,或者一些偶發事件的產生,教師總會產生一些靈感. 這些智慧的閃光點中,往往“突如其來,突然而去,不由自主”,如不及時利用教學后記去捕捉,就會轉瞬即逝,再也想不起來,造成很大遺憾.

4. 記師生問題

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如知識難點、知識缺陷、思維障礙、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等記錄下來,便于在以后的教學中有針對性的實施補償措施,同時也為再教學時確定學生學習難點、推測學生的學習心態提供依據. 另外學生在課內提出一些問題,教師有時不一定能立即解決,將這些問題記錄下來,課后及時進行研究,就可以防止將學生問題束之高閣、懸而不決的現象.

5. 記學生見解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總會有智慧的火花的出現,教師應當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好的見解,并虛心接受. 這樣不僅使一些好方法、好思路等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鼓勵,同時這些好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和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 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為以后的教學補充一些新鮮血液.

6. 反思教學設計

每一節數學課堂教學都是師生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按照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教學方案進行心智活動的. 因此,教學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就直接影響著教學目標的實施. 教學后記中首先就是要重新研究數學教學設計,反思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編排的特點及意圖、教師體會教材深度、學生的知識結構、自然環境與教學設備等因素,以便今后重教時使學生的各種心智因素都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7. 剖析教學目標

教師每上完一節課,要及時回顧一下在講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方面,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是否適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的補充和刪除是否合理,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思想性和科學性是否和諧統一.

8. 總結學生的表現

教師通過每一節的教學實踐,應客觀地分析本節課是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發揮怎樣,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如何,創設的數學情境和設問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9. 審視教學結構

教師要審視本節課是否用各種課型合理安排好師生活動,是否科學分配時間、充分發揮45 分鐘的作用,是否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是否發揮學生認識、思維的水平和創造能力,進度是快還是慢,學生課前準備作業等情況怎樣.

10. 回顧師生互動

教師要實事求是地回顧本節課是否充分利用情感教學的原則和原理來創設一種對學習起推動作用的教學情境,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教師是否加強了對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情感處理,是否在課上有情感地講解課文內容,給學生以情感的感染,實現以情生情、以情促情、知情并茂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后記書寫形式

第5篇

一、多媒體教學和板書相結合

多媒體的形象化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要摒棄板書教學。在多媒體多信息的轟炸下,有可能會發生教師按照多媒體走而忽略了學生是否能夠接受這么大的信息量。在利用對媒體的教學之余,教師應該控制好節奏,在難點和重點處,通過板書的書寫和繪畫功能來著重講解。如在教授《松鼠和松果》的時候,松鼠和松果的形象可以由多媒體很好的演示出來,甚至可以穿插一個動畫短片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但是在教學生認識“聰”字的時候,由老師在黑板上一筆一筆的寫,學生在下面模仿要有效得多,學生對該字的記憶比單純看多媒體演示要深刻。另外,當老師在課堂上遇到學生提問或者自己靈光閃現的時候,特別是需要學生融入課堂,上臺書寫的時候,板書更是可以發揮多媒體演示替代不了的作用。

二、利用信息化教學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信息化教學,除了信息量的承載,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多媒體教學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跳出“填鴨式”教學的怪圈。信息化教學可以利用信息的多樣性呈現鼓勵學生多想象,多思考,替代傳統板書和掛畫功能。比如在教《太空生活趣事多》的時候,很多小朋友可能對“失重”不太理解,這時候老師可以通過播放《地心引力》等太空片的片段來演示失重的畫面,更是可以鼓勵小朋友想象自己在太空中的生活,同時詢問小朋友知不知道太空中還有一些什么,再通過多多媒體將太空中的其他物件呈現出來。這樣不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更是可以發掘和培訓學生對天文的愛好。語文教學不應該局限在讀寫中,更應該在讀寫的基礎之外,通過引導學生發掘和啟蒙學生對各科知識的愛好。

三、提升教師自身信息化處理能力

信息化的教學,其實對老師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網絡信息未如此普及的時候,老師對教學教案的編排和整理具有很大的難度,很多抽象的事情需要老師自身演示給學生,而教學的優化是通過“聽課”這種方式獲得?,F在,老師可以通過網絡分享教案或者直接在網上搜索教學相關內容,將最新的、最受關注的內容合理編排進教案,并且通過多媒體展現出來。但是,大量的信息對老師的信息處理能力也是挑戰。老師需要在大量信息中挑選出最貼合教學內容的信息,并且將內容合理的編排進教案。信息化的教學并不是將信息一并錄入多媒體,而是考驗老師的設計能力,什么時候用圖像,什么時候用動畫,在什么時候需要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這些是在信息化教學中需要思考的問題,若只是將文本教案放入PPT,將黑幫變成了“白板”,反而喪失了多媒體教學的意義,而且很容易將課堂變成一場“老師放映的電影”。信息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缺點都是十分明顯的。純多媒體教學可能會讓學生有“看動畫片”的感覺,反而喪失了思考能力;而多媒體教學有因其信息化承載量之多,視覺效果明顯深受師生的喜歡。信息化教學對小學語文來說依然處在一個實驗探索的階段,對語文教學優化的路程,是我們任重道遠的“上下求索”職責。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孩子的啟蒙階段,小學語文不但是小學生讀寫能力的載體,更是孩子日后對其他課程和知識理解的基礎,是孩子發現興趣培養興趣的第一步。通過采用信息化的教學,并不站在傳統口口相授、板書教學的對立面,傳統教學和信息化教學應該取長補短,對于不同的課程用不同的方法,才能達到傳遞信息、啟發學生的良好目標。

作者:才芙蓉 單位:昌黎縣昌黎鎮第五完全小學

第6篇

關鍵詞:合理調控;策略;預設;生成

教學進程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師教學預設的充分展開和學生自主活動的有效進行,教師、學生的思想和教學文本不斷碰撞,新的要求不斷產生,從而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學習活動的進度。這種進度既不可能是教師的事先預定,也不可能是學生的自由發展,它是教師在已有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思維狀態,進行合理的調控。對于失控的課堂可以有效地采用教學調控策略。

【案例片斷描述與評析】

一、失控帶來的尷尬

[案例一]《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片段一

例題:比較■與■的大小。

教師先讓學生進行嘗試練習,再歸納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嘗試練習后,原來預設學生會有以下一種錯誤產生:■

可實際上教學中學生無一產生設想的錯誤,教師只好自己提出這種可能出現的錯誤,以延續教案的進程。

[案例二]《列方程解應用題》教學片段一

例題:甲乙兩隊合修一條水渠,甲隊修了540米,比乙隊的2倍多30米,乙隊修了幾米?

算術:數量關系。

(甲隊修的米數-比乙隊多修的30米)÷2=乙隊修的米數

(540-30)÷2

方程:相等關系。

解:設乙隊修了x米

2x+30=540

教師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題,要求寫出相等(數量)關系,預設學生會完整地用方程解應用題,并能說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因為前面已接觸過用方程解文字題。

但課堂上大多數學生都用算術方法,即使部分同學用方程去解應用題,其步驟也是不完整的。教師只好自己一一介紹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以及解題的一般格式。

案例一和案例二是典型的預設未生成,這樣的教學情境我們都有所體驗。為什么教學的現實與預設會出現偏差?其原因在于教師在主觀上注意了學生的認識起點,而缺乏對學生認知的現實起點考慮。如案例一的起點偏低,而案例二的要求又高于學生的認知起點。教師沒有及時調控教學進程,“捧住”原教案不放,就導致課堂“冷場”,學生情緒低落。案例一中學生沒有出現預設的錯誤,教師就不用“粉墨登場”。案例二中教師就可以調整教學預案,采用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來歸納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對這些事件的調控取決于教師臨場的教學機智——合理的調控策略。

二、針對失控的課堂采取的策略

調控策略一:順應學生的思維脈絡選擇和呈現學習材料

[案例三]《列方程解應用題》教學片段二

呈現信息,提出問題。

師:富陽青少年宮:(1)舞蹈隊有12人;(2)合唱隊有43人。根據這兩條信息,你想到什么數學問題?

(根據生回答,課件演示)

(3)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7人。

(4)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4倍少3人。

師:現在有4條信息,請選擇其中兩條,提出一個問題。

生1:少年宮舞蹈隊有12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7人。

生2:少年宮合唱隊有43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4倍少3人。

……

教學材料有多種呈現方式,而呈現方式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適當的呈現方式會引發學生的多種數學思維。這個教學片段改變了和盤托出的應用題呈現方式,而是借助多媒體動態采用分步到位的形式加以呈現,這樣就順應了學生的思維方式,為課堂教學的生成保留了空間,也為教師的調控提供了幫手。

調控策略二:尊重學生的已有經驗適時調整教案

[案例四]《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片段二

課前預設的教學流程:半個蘋果引出分數■折紙理解■的意義理解■的意義歸納分子是1的分數的意義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師:半個蘋果能用分數■來表示,同學們能用手中的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紙折一折,表示出■嗎?

生折紙表示出■。

反饋:說說你是怎樣表示出■的。

生1:把這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生2:老師,其實只要把一樣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說是它的幾分之一。

師:你真聰明。把分數的意義都概括出來了。

(其他學生的思路隨著這兩位學生的思路開始擴散了。)

生3:老師,我比他知道得多。我還知道分數中的一橫是分數線,表示其中一份的數是分子,表示被平均分的分數是分母。

生4:那我還知道■也可以寫成1除以2。

生5:我知道■比■要大。

……(想舉手發言的人越來越多了,學生的生成遠遠超出了預設范圍)

師:你們的課外知識真豐富。可還有一些同學不清楚,請你們和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等分數。

[案例四](修改版)《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片段二

課前預設的教學流程:半個蘋果引出分數■折紙理解■的意義理解■的意義歸納分子是1的分數的意義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師:半個蘋果能用分數■來表示,同學們能用手中的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紙折一折,表示出■。

生折紙表示出■。

反饋:說說你是怎樣表示出■的。

生1:把這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了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

生2:老師,其實只要把一樣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說是它的幾分之一。

(其他生也都踴躍發言,幾乎把今天要學的知識都說了一遍。)

師:請把你們所知道的有關■的知識寫下來,小組交流,說說你是怎樣理解每個知識點的。

兩個案例中,教師的預設均在一開始就被學生打亂,但兩位教師采取的方式不同,案例四教師很快就把學生拉回到自己的預設中,以求順利地按著原來的設想進行教學,學生高漲的情緒瞬時低落下來。案例四(修改版)當學生的生成遠遠超出預設時,教師立即調整自己的預案,順著學生的認知起點,展開教學。

調控策略三:順著學生的思路適時點撥和引導

[案例五]《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片段三

師:要比較這個蘋果■和■的大小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生1:用水果刀把蘋果切一下就可以觀察出來了。

師:你把蘋果分一分。拿大的那一份給自己。

生操作拿了大的那份。

師:現在沒實物,怎么辦?

生:我們在紙上畫個蘋果分一下就可以了。

生操作并比較。展示圖示。

師:借助圖我們可以比較■和■。如果連圖都沒有怎么比?

生:我們可以在腦海里分一分。

生:我直接這樣想。分得份數越多,那每份就越少了。所以■>■

師:你真能干。我們只要看它分的份數就可以了。份數多了,每份肯定要少了。

只有當師生沉浸在問題的探討中,不斷地拓展思路,才能營造出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學習態度,教師在其中只起點撥和調控作用,既達到了教學目標,又把握住教學進度。案例五的最成功之處就是教師的簡單預設,并有挑戰性的引導語:“畫畫看”“假如連圖也沒有,只能動腦筋了。你還能比較出來嗎”等等。在這里老師舍得花時間讓學生暴露思維過程,自己得出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適時調整教學進程,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自己的有生命力的課堂。因此,教師的引導語言是調控教學進程的關鍵。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并不是不可捉摸、無法控制的。精彩的生成是可以預設的,“凡事預則立”,預設又是很重要的。只不過這種預設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預設,它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預設,人性化的預設,同時又是一種富有彈性的預設。進行這種預設時,教師除了進行傳統意義上的編寫教案,選擇教法,設計教學模式,還要更多地考慮學生這一學習主體,預設他們可能會生成哪些新的教學資源,并給自己一個可以自由支配的彈性空間,讓自己能夠胸有成竹地接受與擁抱課堂生成。預設與生成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沒有預設的生成是盲目的,沒有生成的預設又是低效的。善于從學生的質疑問題和獨特體驗中發現學生在知識、情感和心理上不斷生成的需要,并對自己預設的教學采取合理的調控策略,作出富有創意的調整。

參考文獻:

第7篇

生:1/2、1/3、1/4、1/5、1/6、1/7、1/8……

師:這些數,我們都稱它為分數,我們今天只認識其中的幾分之一。你們能創造出這些分數嗎?

生:我創造的是2/8,表示把這張長方形平均分成八份,我涂了兩份,就用2/8表示。

(我嚇了一跳,第一個學生就創造了幾分之幾,我該如何處理,一個錯誤的決定產生:我采取了冷處理――不理這個幾分之幾,只選我要的幾分之一進行討論。)

師:還有其他的分數嗎?

(我希望出現幾分之一的分數,這是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生:我創造的是1/4,表示把這張長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我涂了一份,就用1/4表示。

師:還有其他的分數嗎?

生:我創造的是2/4,表示把這張長方形平均分成死份,我涂了兩份,就用2/4表示。

生:我創造的是3/8,表示把這張長方形平均分成八份,我涂了三份,就用3/8表示。

(我心里急了,怎么辦?學生出現的很多是幾分之幾,教還是不教,教意味著我要放棄我后面的教案和練習;不教,學生當中已經出現了那么多已涉及到的幾分之幾。最后,我還是決定不教,“守”住我的教案。)

師:同學們真棒,你們能創造出那么多的幾分之幾的分數,你們當中還有其他幾分之一的分數嗎?

生:我創造的是1/16。表示把這張長方形平均分成十六份,我涂了一份,就用1/16表示。

生:我創造的是1/3,表示把這張長方形平均分成三份,我涂了一份,就用1/3表示。

反思

雖然教學目標是實現了,可我總覺得有點不順暢。這是一種“牽引式”的教學,猶如我設計好一個個“陷阱”,設法使學生往里鉆,淹沒學生思維的火花碰撞。沒有重視課堂的生成,這讓我認識到以下兩點。

其一,在“預設”中給“生成”留足空間。

在教學中,預設是必要的,但應是有彈性的,有留白的。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的建構過程。它由學生的原有經驗、知識結構,個性特征等多方面的復雜性與差異性決定的。抓住課堂中瞬間的火花,有效地促進預設向生成的轉化,從而促進了學生的生成學習。因此,教師應充分考慮可能會出現的情況,給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間。

其二,及時抓住思維的“火花”。

第8篇

在新課程觀的引導下。課程設計更加突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需要一線教師轉變了教學觀念,教學中努力創設有效的學習環境,支持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這就要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數學知識,更要教他們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要教會學生學習數學,教師由前臺的表演者轉變為后臺的導演者,承擔著準備、設計、引導、參與等的學習支持者的角色。

1 教師教學知識的結構

這里所提供的教學課例,是從一個研究中心借鑒而來,有關學生在探索數學問題的一些片段,其目的是發展一個模型的過程,我們從資料來源進行刻畫,通過分析學生數學學習的一些過程,說明教師為數學教學所需要的知識,它們的成分、結構與特征。

課例1(初三)數學課上,羅伊(Roy)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他交給學生一組形狀各異的紙片,讓學生把這組紙片放大到原來的125%。羅伊說明活動的意義。

他讓學生提出完成任務的方案與檢驗結果的標準,學生進行交流,并就不同的紙片如何一一對應取得共識。羅伊給學生說明任務,讓他們思考有關策略,并相互解釋他們放大一個紙片圖形的策略,找出共同認可的策略。

教師引導學生相互合作進行工作。按照學綱的精神,學生個人能力和班級水平,指導學生“通過合作,實現每個人的潛力”。羅伊強調貫徹學綱及教學目標.注意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注意突出了制度的維度。

數學活動的關鍵因素是教師對活動的設計,它是教學計劃的核心。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調用四個方面的知識,即:(1)教學規定的維度:教學大綱,相應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這些文獻所涉及的知識;(2)教學目標的維度:對活動目標的分析,關心它能夠推動什么,思考學生在活動中應該得到哪些方面的發展;(3)數學的維度:與活動相關的數學知識,如課例中,需要進行數學推理,推理中所用的概念,定理與性質,推理的數學表述,數學活動過程的記錄;(4)教學法的維度:與他人一起學習,在數學活動中,班級、小組構成小社會,師生交流,相互爭論,教學相長。由課例可見,教師要從多方面考慮設計數學活動,需要把各種各樣的知識與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從而說明教師數學教學知識的多樣性與綜合性。

教師及時作了總結,同學們通過合作學習,把組合問題與二次函數聯系起來,又把連續型函數與離散型函數區分開來,我們的學習有了新的收獲。這里可見到教師在教學中各種各樣的扮演角色,在教育的水平上,把學生的問題拋回給學生分享,引導他們負責任地提出有效的解答。

2 實踐鞏固知識結構

實踐出真知,嘗試出結果,敢于嘗試才能見彩虹。收集與整理應從點滴做起,注意收集與整理如下三方面的資料:

2.1 試卷

2.1.1自編的期中期末試卷

試卷能反映教育者對教材內容的整體觀念和能力水平。出卷時應考慮知識點是否全面突出?基本、提高和能力題的比例是否合理?能否測驗出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出卷是教師的必修課。從考試的目的,到選題的精妙、方法的應用、發展的空間,無不反映教育者的深思熟慮和高瞻遠矚。含金量高的試卷就是一種教學成果的展示.只有重視自己的編擬實踐和總結,才能揚長避短,使試卷出得更科學、更有質量。若能將自編自出的試卷收集裝訂成冊,則不失為提高教學效益的良方。

2.1.2名校名師所出的試卷

開拓眼界,博采眾長,是出好試卷的外因條件。在日常教學中要主動積極聯系收集名校名師所出的各類試卷,并應親自做一遍以領會其出題的目的、策略和方法,這樣可從中了解教學信息、動態和走向。

2.1.3歷屆中考和高考試卷

中考與高考集中反映了地區和國家的教學水平和教改趨向。試卷均依據大綱,科學地設計出試卷的范圍、結構、能力和方法。它為各地學校出卷提供依據,具有樣板性,這些試卷拿到手,同樣應解答一遍,搞清其含意,找一些規律以提升、效法和參照。

2.2教案

教案如同劇本,優質課相當于一場好戲。劇本為一劇之本,好的教案也是優質課的前提。教案體現了教學目的和方法,為了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教者會明確知識點在體系結構中的位置。在抓重點,突破難點,抓實“雙基”上,好的教案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若把自己編寫的教案分年級集中裝訂,加入自設的資料庫,則意義很大。舊教案是新教案的基礎,能起補充和完善作用,使新教案更具質量。另外,還應主動收集名師的教案。有比較才有鑒別,名師的教案的特色和先進做法可提供學習與參考,同樣將這些資料裝訂入庫。

2.3分析概括能力

分析概括即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點評,指出重點、難點與關鍵。這是從實踐到認識,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過程。只有通過分析概括,才能讓學生清楚知識點的內涵、外延和拓寬,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起到畫龍點睛之效。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選取的素材既要符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又能為新知的學習提供有益的載體或背景,誘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促進學生建構、理解和掌握新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偠灾?,作為數學老師既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也要堅固綜合素質的提高,并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檢驗再次提高。

參考文獻:

[1]毛法元.如何練就一個出色的數學教師[J].中學數學月刊,2013(1).

[2]王林全.數學教師教學知識的結構與特征[J].中學數學月刊,

第9篇

活動目標

1.消防隊員是社區中幫助我們救火的人,消防隊是停放消防車和消防隊員住的地方。

2.消防隊員穿著特別的制服,消防車會發出特別的聲音。

3.學說:消防隊員叔叔真勇敢。

活動準備

1.消防中隊駐地、消防車、消防隊員訓練錄像片。

2.消防隊員救火的模擬工具、制服等。

活動過程

1.通過看錄像片段,介紹消防隊員的工作環境(車庫、宿舍等)??淳然鹌瑪?,學說“消防隊員叔叔真勇敢”。

2.展示消防隊員救火的圖片、模仿用具、制服等給托兒觀看。

3.談談消防隊員的制服、消防車的顏色,談談消防隊員叔叔的工作。懂得火很危險,不能玩。

活動二:聽音樂“軍隊和老百姓”

活動目標

1.看消防隊員走步的情景表演,聽雄壯有力的進行曲音樂。

2.能合著節拍隨音樂拍手。

3.知道消防隊員叔叔很勇敢。

活動準備

消防隊員操練的照片或教師扮演消防隊員。

活動過程

1.看消防隊員操練的照片或教師演示,知道消防隊員操練很有精神。

2.聽音樂。

3.邊聽音樂邊拍手。

4.學做消防隊員,邊聽音樂邊有精神地走路。

活動三:游戲活動“消防隊員手偶”

活動目標

1.欣賞教師做消防隊員手偶。

2.玩消防隊員手偶游戲。

活動準備

1.教師示范用的大紙袋1個、彩色筆、膠水、剪刀。

2.已做好托兒人手1份的小手偶。

活動過程

1.教師示范用紙袋做消防隊員手偶。

2.托兒帶上手偶,玩“消防隊員真勇敢”的游戲。

活動四:游戲活動“消防隊員的制服”

活動目標

1.能分辨高、矮、胖、瘦,并說出這四個形容詞。

2.會將高、矮、胖、瘦的消防隊員與相應的制服配對?;顒訙蕚?/p>

1.高、矮、胖;瘦的消防隊員的圖片若干。

2.高、矮、胖、瘦的制服圖片若干。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不同高、矮、胖、瘦的消防隊員圖片,引導托兒分辨并說出高、矮、胖、瘦。

2.請托兒選出合適的制服卡片來與消防隊員卡片配對。

3.讓托兒玩配對游戲。

活動五:粘貼“消防車”活動目標 1.能按消防車的形狀拼貼消防車。

2.繼續鞏固粘貼的技能:抹適量的漿糊,粘貼,擦手。活動準備

1.剪好的紅色消防車車身、黑色車輪人手一套。

2.漿糊、抹布,每組1筒,油畫棒若干盒?;顒舆^程    1.托兒聽音樂做開消防車的動作進活動室。

第10篇

【關鍵詞】應用寫作 微課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2C-0072-03

目前,高校的學生多為“90后”,智能手機、筆記本平板等移動數碼產品在學生中已經非常普及,加之網絡覆蓋面越來越大,學生的交流方式和學習方式都已迅速步入“微時代”,如通過微博、微信等傳播媒介進行數字化學習和交流,互聯網強大、便捷的學習和交流功能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青睞。在此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學也緊跟“微時代”的步伐在努力改革中,研究短小精悍、碎片化的微課教學模式已成為近兩年來我國教育工作者熱議的話題。從近兩年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舉辦的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的規模就可窺一斑,每屆比賽高校參賽選手超萬人,因此,順應“微時代”移動學習、在線學習的高效、便捷的微課教學模式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本著探究和關注微課教學的目的,筆者結合2014年參加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的切身體會對應用寫作微課的教學設計進行探討。

一、微課的概念、特點及價值

(一)微課的概念

目前學術界對于微課的概念還沒有明確的界定,但從國內學者胡鐵生、張一春等人關于微課的研究以及教育部的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文件要求闡述,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技能點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全過程。微課要求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其核心內容是課例片段視頻,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內容相關的輔教學資源,如教學設計、多媒體素材(教學PPT、視頻、動畫、圖片等材料)練習測試、教學反思、學生反饋以及教師點評等。因此,微課既不是某堂傳統課堂教學濃縮品,也不是某堂課的一部分,而是教師對教學的知識點進行分解然后再構建的相對完整、獨立的視頻課。

(二)微課的特點及價值

1.內容針對性強,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因微課的教學要求目標明確、主題突出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技能點,學習者可根據自身的需求在龐大的微課視頻資源庫中有選擇性地學習新知識或課后查漏補缺,學生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基礎和接受能力控制視頻的快慢,也可以反復觀看。這種可實現一對一、一對多以及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教學形式能吸引廣大學習者,有利于轉化學差生,最終實現教學目標。微課的內容不允許有文字上、語言上、圖片上的知識性的錯誤或有誤導性的描述。

2.視頻容量小、時間短,學生使用方便靈活。傳統的課堂教學注重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一節課的教學時長約為40分鐘,較長時間的課堂教學往往不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內容較少、容量小,教學時長僅為10分鐘左右的微課教學視頻及其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也只有幾十兆左右,學習者可以手持移動數碼產品在無線網絡環境下隨時、隨地、隨需在線或下載學習。其短小精悍、靈活自如的教學特點非常適合學習者的認知規律,同時非常適合學生自主學習。

3.教學交互性強。微課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動畫、教學場景實拍視頻、HTML頁面以及PPT等,其集音樂、文字、解說、畫面等教學特點其重大意義在于能創設形象直觀、生動有趣、情景交融的教學情境,使學習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學習者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克服了傳統教學因教學形式單一、理論知識枯燥而無法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弊端。

4.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一方面,教師在選題、設計、制作、互動等過程中本身就是對自身教學和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的檢驗和反思過程,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因微課視頻可以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同行間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最終實現共同成長。

總之,微課不僅是一種新的課堂教學表現形式,更是以其短小精悍、靈活高效的教學特點滿足了學習者的個性需求,調動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應用寫作微課教學設計方法

微課不是從一節傳統課中截取的一段課例片段,也不是把一節40多分鐘的傳統課去掉課堂互動、自學部分后壓縮為10分鐘內的濃縮課。其實,要制作一個優質的微課,考驗的不僅僅是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更要考驗一個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只有良好的教育設計理念指導下的微課才能提高微學習的有效性。下面筆者根據微課的特點,以應用寫作課程參賽微課內容“如何打造創意簡歷”為例,談談微課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和注意事項。

(一)微課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微化處理

1.選擇內容。微課的內容的選取是制作微課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它決定著微課制作的價值,且集中反映微課制作者想要幫助學習者解決一些什么問題、困惑。一般情況下,一節微課只集中講解一個知識點,倘若時間較長的重點內容,可將其劃分為若干個小主題,然后制作與這個知識點相關的系列微課。微課聚焦的知識點應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易錯點,所選知識點應具備獨立性、示范性、代表性,在應用中能有效解決教學實際問題。例如,應用寫作課程中各文種的概念、特點、種類等理論知識學生易懂,如將這些知識做成微課那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當前就業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本著應用寫作課程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原則,筆者參賽時選取了“個人簡歷”內容中的難點知識制作微課,以期能提高畢業生簡歷制作的質量,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最終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

2.微化處理。在選定了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需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的邏輯分割成若干個微小的知識點,知識點必須要細,要準確無誤,切忌有文字、語言等誤導性的描述。在“個人簡歷”教學內容中,筆者將內容分割成簡歷的含義、用途、基本要素、寫法及注意事項、創意簡歷的制作等若干個知識點。其中基本要素、寫法及注意事項為教學中的重點,創意簡歷的制作為教學中的難點。結合大賽通知要求微課制作時長最好在15分鐘以內這一特點,筆者確立了“如何打造創意簡歷”這個具有實際意義的主題,該知識點較為抽象、教學難度較大、學生易出錯,通過教學最終能達到幫助學生解惑、啟惑以及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效果。

(二)編寫教案

微課的類型分為實驗類、講授類、練習類、表演類等。教案設計與傳統的一節課的教案設計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相同點為:兩者都要遵循教案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如,要求反映出教師的教學背景、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及教學總結等方面內容。不同點為:微課的教案設計既要遵循一般教案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又要體現微課重在技能訓練的特點。微課教案是在教案設計的基礎上編寫完成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教學背景??蓮漠斍暗纳鐣h境、教學環境及授課對象的認知水平等情況進行分析評估,介紹教學活動開展的原因、目的、意義,預測教學活動將達到的教學效果、社會影響,教學背景也是制訂教案的前奏。如“如何打造創意簡歷”這一內容的教學中,在介紹教學背景時,分析了應用寫作課程的性質、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形勢;介紹了本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原則,預測教學不僅能快速解畢業生燃眉之急,同時還能突破“個人簡歷”教學的難點,填補應用寫作、就業指導課程中無范例可取的空白等教學目的。

其二,教學目標。微課的教學目標和普通課堂的教學目標是一致的,就是教學活動預期要實現的目的、結果,也是衡量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如“如何打造創意簡歷”的教學目標有三點:一是通過修改簡歷鞏固重點知識;二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三是掌握創意簡歷的設計思路及技巧。

其三,教學方法。與一般課堂教學方法一樣,微課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等,要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如“如何打造創意簡歷”這一內容可采用案例教學法、啟發式、互動式、講練結合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

其四,教學過程。一般包括教學步驟、教師教學活動、學生學習活動、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時間分配等。第一,教學步驟。包括引入課題、回顧舊知識、提出任務目標、講解新知識、互動答疑、小結等內容。因微課教學時間短,所以要求教學過程要精煉;引入課題要引人注目,且要迅速,時間一般為20秒左右;講解線索要清晰醒目,舉例要精選,不能留下新的疑問;小結是一節課必不可少的內容,微課收尾一定要快捷,時間一般為20秒左右,簡明地歸納一下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如筆者將“如何打造創意簡歷”微課中的小結設計為:“同學們,一份有創意的簡歷就是用創新的形式告訴別人:你之前做過什么,現在能做什么,將來想做什么?”第二,教師教學活動。是記錄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講解的內容、準備的教具、提出的問題等一一寫在教案內。第三,學生學習活動。教師在教案中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如思考、回答問題、練習等進行預測性的說明,它體現了教師的教學引導策略。第四,教學手段。教學手段是師生間教與學中傳遞信息的一種載體,如教師把教學中需要使用的教具、PPT、圖表、動畫等各種教學媒體,在教案中按照教學流程中的順序加以注明,以便隨時使用。第五,教學時間分配。教師對每個教學環節需要分配的時間預先在教案中說明,以便有效地控制教學進程和教學行為的時間分配。

(三)制作課件

據教學設計的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合理地選擇和設計教學媒體,并對它們進行有機組合,形成優化的教學課件。為更好地提高微課的視覺效果,微課所需課件要比普通課堂所使用的課件質量要求高。

1.PPT內容的求精不求多,要有啟發性、懸念性,所呈現出來的內容應是教師加工過的知識點,而不是教材的復制品。如筆者制作的《如何打造創意簡歷》課件中的“王曉簡歷四次變形記”案例,里面涉及的四個案例作品全是自己設計加工的,教材里的知識點在課件中不會再呈現。

2.版面設計要能沖擊學習者的視覺效果。封面設計要標注微課的主題、作者名稱、職稱等介紹性的信息;尾頁要標注致謝語;母版背景顏色以素雅為主,不能太花哨,濃妝艷抹就會喧賓奪主。

3.在美學設計上,可以應用power-point2010版自帶的功能實現動靜結合的視覺效果,如自定義動作、PPT切換、顏色搭配、字體搭配等。

4.因微課教學時間短,教學實施過程與視頻的錄制過程要同步進行,為能高效完成錄制過程,錄制前授課教師要對視頻錄制的預期效果進行初步的設計,即寫好腳本。腳本要盡量詳細、周到,包括教學環節、各環節的時間、需要出現的畫面、字幕等。該腳本為錄制微課的依據和藍本,授課教師要主動與攝像師多溝通,讓投影師提前熟悉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并做好相應的錄制技術支持,確保錄制工作順利進行。

(四)教學實施與制作

微課常用的制作方法有三種:一是視頻工具拍攝,就是用專業攝像機進行教學同步拍攝。其優勢是能呈現普通課堂的實景,但需要專業的攝像機以及技術團隊,而且對環境的選擇也相對要求高。二是屏幕錄制。其方法是利用電腦、耳麥(附帶話筒)、視頻錄像軟件Camtasia Studio等軟件,對PPT演示、講解進行錄制,也可以輔以音樂和字幕。此種方法方便快捷,能獨自操作完成,但教學效果不如前一種。三是用可拍攝的手機在他人的協助下,對教學過程進行實錄,其優勢是與第二種一樣方便快捷,但錄制效果粗糙,聲音和畫面效果較差。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對參賽作品有明確的要求,即視頻圖像清晰穩定、構圖合理、聲音清楚,主要教學內容有字幕提示、課程時長不超過20分鐘等。所以錄制完成后的微課教學視頻還要按要求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必要的處理和美化。

(五)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一門課程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根據學生、同行間的交流、反饋進行總結反思的過程。可以在網上建立一個互動平臺與學生、同行進行互動交流,以評估教學的有效性??梢詮奈⒄n視頻質量、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目標的達成、重難點的突破、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反思。筆者制作的“如何打造創意簡歷”微課,根據一千多條互動平臺反饋交流記錄歸納為: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針對性和實用性強,但制作微課視頻的技術還有待提高。

總之,作為信息化時代的新生事物――微課,目前正處在一個發展和探索階段,積極探討微課不僅有利于學習者的學習,對提高教師的教學和專業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關于第二屆全國高校(高職高專)微課教學比賽的通知[EB/OL].(2014-03-19)[2014-09-20].http:///news/html/2014-3-19/20143191127501.htm

[2]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l1(10)

[3]張云勤.大學英語微課程教學實踐探索[J].韶關學院學報,20l4(3)

第11篇

我園以選拔參加安徽省音樂教學研討活動為契機,對大班音樂――五河民歌《如今幼兒園新事多》(原創)為案例,進行了磨課歷程。下面就此案例中的精彩片段以及教學設計和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來透視磨課對教師的專業成長的促進作用。

準備階段

首先確定由幼兒園業務主任與教研組長一起作為專業引領者,其他教師參與研討,通過集體商討、共同反思。確定五河民歌的曲調及歌詞,通過同課異構方式選定年輕的梁老師擔任執教。然后,由梁老獨立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打磨,形成文稿,最后把設計好的文稿發給所有參與者研究,讓參與者指導執教老師對教案進行修改完善,形成初步的定案。實施階段

一磨

情景片段一:

梁老師進行教學展示后,陳述制訂的三個教學目標:(1)體驗五河民歌的演唱風格,感受歌曲的輕松有趣。(2)學會演唱歌曲,激發其喜歡地方民歌的情感。(3)能簡單進行創編。

觀摩教師:目標的設定比較全面,有認知領域目標、情感領域目標,也有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領教師:目標上要求體驗五河民歌的演唱風格,感受歌曲的輕松有趣。教師應該明確通過演和唱來表現民歌。

梁老師:平時的教學覺得還可以呀,今天怎么就不是我想的那樣呢?孩子不是太感興趣?,F在明白了,我一開始認為就是教唱歌曲,只不過是教唱帶有五河方言的歌曲,沒把地方歌曲的風格表現出來。

引領教師:目標中讓孩子能進行簡單的創編,但在活動過程中沒能看見落實。

梁老師:我是參考教參上民歌的目標制訂的。

引領教師:一次活動的開展,首先要把握目標,明確了重難點,才能進行有效的活動設計。(見右表)

二磨

情景片段二:

梁老師對第一輪磨課后的設計進行試教,其余參與者觀摩。試教后,梁老師根據自己的教學效果和體驗進行反思、陳述,其他參與教師提出意見和建議。

梁老師:方言導入,孩子掌握的較快,學唱歌曲,學了好多遍,一唱到“快樂城堡拔地起”和“教學用上多媒體”這兩句,孩子就卡殼。表演唱還是沒能表現出來。

參與教師:咔的原因是歌詞記得不熟,這兩句歌詞有點太成人化,孩子是不是還沒有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

觀摩教師:我也有同感,“多媒體”屬于專業術語,對孩子們比較遠,歌詞是不是重新改,可以請小朋友一起填寫歌詞。

引領教師:這首歌曲是我們的原創,可以改適合孩子最近發展區的內容。本次活動表演唱是整個活動的亮點,出彩就在這里,但是沒能表現出來。執教老師缺少臨場教育機智,例如有的孩子已經做出選擇兩兩一起表演,教師卻按自己思路去按部就班地要求孩子隨教師齊表演,選擇合作表演的孩子只好作罷。

這樣的磨課,讓執教和聽課的教師進行智慧的碰撞、經驗的交流,更能讓理論認識與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磨課使上課教師在群體智慧中個人經驗得到升華,教學活動的質量得到了提升;磨課讓所有參與者及時發現問題、研討問題、解決問題,它是專業引領與同伴互助相結合的專業成長的過程。它外顯為一節成功的課例,內隱則為教師的有效成長。愿每一位老師都能在磨課中體驗到成長,享受著快樂!

一磨后對教學設計的改進表

參考文獻:

第12篇

確定課堂目標,設計課前(pre-viewing),課堂(while-viewing)以及課后(after-viewing)各項任務,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各項任務的完成,理解影片的情節,欣賞影片的精髓,提高跨國文化交際的能力。

二、校本課程教案設計

(1)教學課型:英文電影片段賞析。(2)教學分析:①賞析內容:迪士尼動畫電影制作《天生一對(The Parent Trap)》中的The first part of the film:the life in the summer camp片段。②教學目標:a.知識目標,幫助學生了解英式英語及美式英語的差別;b.能力目標,促使學生理解影片內容,模仿誦讀臺詞,培養語言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c.文化目標:加深學生對英美兩國文化差異的了解。(3)教學對象:將高一年級選擇《英文電影片段賞析》校本課程的同學以班級為單位分組,每個班級為一組。(4)教學活動步驟:①總體思路:本課的教學設計分為三部分:課前(pre-viewing)、課堂(while-viewing)、課后(after-viewing);②教學過程。

Step1 pre-viewing

1.Lead-in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UK and the USA?

(1)Thanksgiving Day is only celebrated in.(the USA/the UK)

(2)People usually walk on the side in the USA while in the UK people usually walk on the side.(right/left)

(3) people behave in a more casual way while people are a bit more traditional.(American/British)

2.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film.(PPT)

Plot Outline

Dominant roles

片中飾演主角孿生女孩的是Lindsay Lohan。她在本片中一人分飾Hallie和Annie兩個角色,美語和英語口音的轉換讓人佩服。

【設計分析】筆者截取的電影章節是英美文化沖突最嚴重的部分,所以要對電影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讓學生知道這部電影的基本內容。

Step2 while-viewing

1.When you see the film,please write down the American or British English in the form.

【設計分析】在模塊一的Word power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了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在spelling,grammar,vocabulary上的區別,所以在觀看電影時可以對已經學習過的理論知識進行復習。

2.Listen to the part intensively and fill in the blanks.

Script:

Hallie as Annie:That would be correct.

Elizabeth James:You’re Hallie?

Hallie as Annie:I am.Annie and I met at the camp and we decided to switch places. I’m sorry,but I’ve never seen you and I’ve dreamt of meeting you my whole life and Annie felt the exact same way about Dad,so we sort of just switched lives. I hope you’re not mad because I love you so much, and I just hope that one day you could love me as me, and not as Annie.

Elizabeth James: Oh darling, I’ve loved you your whole life.

Martin, the James’Butler: [sobbing] I’ve never been so happy in my entire life. Hallie as Annie: His and hers kids. No offense, Mom,but this arrangement really sucks. Elizabeth James:I agree, it totally sucks.

【設計分析】填空練習能夠讓學生充分利用視覺、聽覺的認知,幫助學生理解獨白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Step3 after-viewing:

1.Please design a poster about what you get from this film.

2.Please find the meaning of“peppermint and pipe tobacco”.

【設計分析】通過小組設計海報,學生可以把這節課所學所感都體現在文字和圖畫上,綜合性運用所學的內容為教師提供反饋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西县| 元江| 汶上县| 敖汉旗| 镇平县| 佛学| 枣阳市| 墨竹工卡县| 温州市| 闸北区| 禹城市| 汉川市| 平湖市| 呼图壁县| 菏泽市| 大埔县| 祥云县| 通渭县| 镇沅| 平远县| 开原市| 广灵县| 蕉岭县| 沈阳市| 赣榆县| 右玉县| 都安| 那曲县| 富民县| 安乡县| 婺源县| 达拉特旗| 江北区| 凤阳县| 保亭| 潍坊市| 新巴尔虎左旗| 同德县| 肇庆市| 陇西县| 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