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59:2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熱門話題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所謂話題作文,就是出題者確定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寫作者據此選材并自擬題目的一種作文形式。這類概念(即話題)有的比較具體,有的比較抽象,前者如“服裝”、“廣告”、“看病”等話題,后者如“奉獻”、“誠信”、“選擇”等話題,相比較而言,第一類話題寫作難度要小些。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前幾年“熱”了一時的“供料”作文的一個“變種”,是作文教學考查創新思維的產物。人們之所以看中了話題作文,主要是因為它與命題作文比較而言,有著許多優勢,這優勢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取材廣泛,便于學生抒發真情實感。
話題一定,有關這個話題的信息便紛至沓來。比如說,我們以服裝為話題,要記敘,誰沒有買過服裝?可以寫《買衣記》、《好想那件風衣》等;要說明,各校基本上都有校服,上裝啥樣?下裝啥樣?冬裝啥樣?夏裝啥樣?好寫;要議論,從服裝反映時代的變化,反映人的觀念的更新入手,作者只要凝神斂氣地思考一番,不愁無話可說。可見,話題作文便于學生寫真事、抒真情。
(二)自由擬題,易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命題作文致命的弱點就是題目呆板、枯燥無味,因為要照顧到大多數,只能出一點毫無生氣的題目。而學生根據自己所用的材料自由擬題,既能涌現出一批好題,又鍛煉了擬題能力。如,以“生病治病”為話題,我的一個學生寫了這樣一個題目:《我死過一回》,寫自己病危住院,媽媽心急如焚,醫生起死回生,這題目起初是嚇了我一跳的,它吸引人窮根窮底地往下看,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不限文體,便于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
有人愛寫記敘文,有人愛寫議論文。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好的內容需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相統一。不限文體,也給學生以自由馳騁的天地。
二、寫作規律和寫作技巧
話題作文在取材立意、構思成文上有怎樣的技巧呢?大致的方法如下:
讀了寫作的引語(稱材料也行)后,我們要做到“四個確定”:
(一)確定文體。
材料一讀,心頭一熱,頭腦里有了素材的影子,這時自己要果斷地確定文體,能記敘就記敘,喜歡議論則議論,不要猶豫。
(二)確定內容。
即選取材料,自己的生活見聞中有符合話題范圍的材料,寫起來便駕輕就熟,但容易流于平淡,這要注意。此為直接取材。自己手頭無現成的材料,亦可根據平常的朗讀積累加以虛構,但不是“克隆”他人之作。此為間接取材。
(三)確定主題。
作為初學寫作的人,有了內容,頭腦里不能不考慮,本文要反映什么,給人以怎樣的啟示,是弘揚真、善、美,還是抨擊假、惡、丑?有了這個思考的過程,文章便不易偏離話題。
(四)確定標題。
題目就是文章內容的“廣告詞”。好題目從哪里來?從自己所學的語言課本中去模仿,從自己所讀的文學名著中去借鑒。可以這樣說,文章要講究,先從標題開始。不過,題目定下來,可先擱置一邊,以防寫作中靈感一來,又有了更好的題目,這叫做相機行事。
以上所說的“四個確定”就是一個構思的過程,實際操作時,因“地”制宜,可以打亂順序,也可省略有關環節,因人而異。
三、常犯的毛病
(一)以話題作題目。
話題作文一般都要求“題目自擬”,可有的學生由于圖省事或臨場慌亂,抓住話題作標題,這叫“拉到黃牛當馬騎”。這樣的作文題,往往過大過寬,大而無當,不著邊際。更有甚者,在考卷上不寫標題,以為話題即標題,更是糊涂至極。
(二)文體不明。
文體的開放性,體現了話題作文的特色,給作者創造了施展才華的空間。作者可根據自己的特長、興趣、揚長避短地確定文體。現在常說,不限文體,不等于不要文體,最忌把文章寫成“四不像”。
(三)偏離話題。
話題是個引子,是運動場的跑道。雖然大,但你不能超出它的范圍。作文時要謹防“出界”。
(四)囿于引語。
一般的引語只起一種提示和引路的作用,我們可以叫它“電打火”,能激活人的思維,迸發思想的火花,引語中提示的內容也往往是寫作中有價值的材料,不是不可以寫。但是,大家都瞄準它選材難免會出現思路撞車、材料雷同的現象,從而使閱卷人生厭。聰明的作者是否注意到:不少引語中都用了省略號,這省略號所省的,才是你取材的天地,應該在那里“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四、存在的瑕疵
話題作文不失為一種好的訓練、考查方式,但這種作文形式也存在著許多無法解決的矛盾,也并不是十分完美的訓練、考查的形式。我認為多多少少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瑕疵:
(一)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猜題、押題。
有人認為話題作文能避免猜題、押題。對此,我不敢茍同。事實上,盡管生活中的話題很多很多,但出題人總得考慮作文的對象,兼顧到一些熱門話題。這樣,一些話題便在日常的訓練中光顧過我們的黑板、作文本。話題作文也不能從根本上切實解決猜題、押題的問題。
(二)加大了評分的難度。
話題作文由于不限文體,在一張統一的試卷上就會出現好多類似文章,五花八門,對它的評分的公正性、合理性我也心存疑慮。我覺得話題作文加大了評分的難度,不知屬不屬于“杞人憂天”。
(三)應試作文訓練有悖于話題作文訓練的初衷。
一、深入鉆研教材,做好加減乘除
1.充分研究教材,定位教學目標。有的文章內容簡單,閱讀策略也常見,生詞和長難句少,那么教師可以處理文章的框架和詞組句型時間少花一些,在話題作文上多訓練,成績好的班級可以大量復習已知詞匯詞組和句型,或者增加相關話題的文章,以此增加輸入量,從而生成漂亮作文。而有的文章學生并不熟悉,閱讀策略需采取任務型閱讀訓練。如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是熱門話題,因此文章中相關詞組和句型需通過多種形式反復操練,以供他們寫作時引用。
2.課堂要和前天和當天的家庭作業(包括預習環節等)銜接起來。既然布置預習了,那么對預習內容的檢測要適當體現,以及預習的具體內容和深度要根據文章難易而浮動。當天的家庭作業如果是寫作,那課堂上要在所學文章中先提煉相關短語和句型,并且反復操練,輸出得才有分量,否則巧婦會難為無米之炊。當然這就可能要求在別的環節上得少用點時間。因此教學步驟的安排需同時考慮教學的時間和學生消化時間,需科學合理,有機聯系。
二、高度關注教學方法,做到錦上添花
整體閱讀課上,同樣的教學資料,同樣的教學環節,不同的教師卻能上出不同的效果和不同的風采。英語教學組開展了集體備課,學生用的學案和練習資料都是一樣的,教學進度和各種課型的教學流程也都在備課組會議時統一研究和確認。閱讀整體教學的課件以及輔助資料也都由主備人負責準備、集體討論修改。
1.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教學方法的選取,使得課堂活動豐富多彩。教師可以進行頭腦風暴、小組討論、分組搶答、雙方辯論、小集體成果展示、個人風采展示等,增加學生參與度,豐富學生參與層次,提高學生興趣,同時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有班級整體的掌握度和學生掌握能力的分析,也要兼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度,還有針對特殊學生的措施。
2.開學初,要在開展閱讀整體教學之前要反復強調積極投入該活動的好處。如積極參加小組討論可以提高對知識復現的敏感度和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能力以及積累良好的人際關系等,讓他們主動向往去參加。如做相關限時訓練可以掌控做能力題的時間,鍛煉做題技巧和訓練做題狀態。大聲朗讀有益于身心健康,能有助于口才的提高和表達能力的增強。
在整體閱讀教學中進展不順利的環節必須及時調整和改進。如雙方辯論時,教師如果發現有些冷場,辯論觀點不鮮明、論據不充分、層次不清楚、語言表達不流暢或者缺少相應詞匯和句型表達等情況時,就要及時干預,把輸入環節加工以后才繼續該環節,否則該辯論收效甚微,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加強各個教學時間段的班級管理,爭取事半功倍
1.整體閱讀教學中,課堂內容無論是例句仿寫等細節還是作者意圖分析等整體理解,都要靈活地進行德育滲透。可以結合時事要聞、點評社會生活實例和展示以前畢業學生或現在班中的優秀榜樣,鼓勵他們積極投入課堂、主動參與活動。同時激勵他們主動探索有效學習方法、克服困難、努力向前。整體學習氛圍濃、積極向上的班集體,會讓即使很普通的教學環節加光添彩。
2.班級一定要有暢通的反映問題渠道。教師在整體閱讀教學中因為文章體裁和語言難度的不同、教學銜接環節問題,或者對學情了解不夠充分等原因,不可避免地會碰到課堂運行不順暢的問題。因此班里學生有什么煩惱老師要能很快就知道,并爭取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教師可以有意識培養小助手,給學生一定管理機會和自主決定權,并且定期和不定期地和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師生溝通。此外,尤其是課堂表現暫時低迷的學生,在幫助他尋找科學學習方法的同時,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鼓勵學生從班級的角度出發看待事情,培養他的班級榮譽感,并用一定的班規約束,獎懲結合。也要注意在教學設計中加入讓他感興趣的話題或是他有能力做好的活動。
一、對幾個概念的詮釋
所謂“大語文”,就是針對語文教學孤立、封閉、僵化等種種弊端,要求教師除教材外還應開發利用取之不盡的語文教育資源,改進教學內容、活動方式;鼓勵學生在課堂外用好用足平時的許多小段時間,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去觀察、去思考、去表現,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學習模式。
所謂“小板快”,是指不被重視的零碎的時間塊,這里主要指30分鐘晨讀、網上瀏覽、語文課前5分鐘和間隙寫作、課外書評等。
所謂“學生自主性學習”,是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單一的被動接受老師傳授,轉變為有序的自主學習和交流,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從而形成良性循環,起到相互啟發互相教育的效果。
二、實施方法和過程
1.“晨讀活頁美文”。每周星期一、三、五早晨30分鐘是我們學校規定的語文晨讀課,學生必須讀由學校事先發給學生的晨讀活頁美文。內容大致涉及到的有“感悟親情”、“故事人生”“聆聽自然”、“科技美文”、“哲思小品”、“雜文選讀”、“唐詩吟詠”、“宋詞流芳”等方面。每篇小文章短則二十個字,長則五六百字,或名家名篇,或學生佳作,一般學生都能熟讀成誦。想想看,三年下來,那該積累一筆怎樣的精神財富呢。
2.課前5分鐘語文活動。巧妙地利用每節語文課開頭的5分鐘,可作為改進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突破口。我按學號順序每次一個男生一個女生上臺介紹語文小知識。為了使自己的知識更吸引人,他們都做了精心的準備:搜集平時同學們學習上的疑難點或疏忽了的知識點,如“比喻和象征的區別”“巧記外國文學常識”“成語的誤用”“話題作文如何寫活”“干支紀年巧推算”等等。
3.網上專題閱讀。我校有專供學生上網查閱資料的電子閱覽室,每個星期二、三下午的第二節課后,我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師生合作從互聯網上閱讀搜集各種時文信息。特別是從近年考試寫作命題來看,涉及的內容越來越現代化、現實化和熱點化,強調“三關注”,即關注社會、關注人事、關注人生。這就要求學生及時廣泛、深刻精確地了解社會時事、生活見聞。讓他們走進網絡世界,狹窄的生活空間會變得寬廣開闊,單純的生活閱歷會變得豐富多彩。有的學生目光已關注到社會深層:拖欠農民工工資、失學、工傷事故、醫療糾紛、黑網吧下鄉等。
4.“每周一練筆”。通常單周老師命題,雙周學生自由命題,開始時學生的個性練筆情趣盎然,而命題作文寫得枯燥無味,到后來,各種文體、各種文題都能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想說的話能說好,想說的寫作熱情和潛能被激發出來了。每周四的作文課之前都有幾個學生習慣性地自告奮勇去搬練筆本,老師也總在學生的期待目光中走進教室,講評練筆,賞析佳作。其實,現在的學生最需要的不是寫作方法的指導,而是寫作氛圍和寫作興趣,是自己的習作被認可的成就感。
三、活動遵循的原則和對教師的要求
成功的活動設計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全員性原則。所有的小板塊語文活動都要求面對全體學生,推薦的舞臺不應只由幾個“語文尖子”霸占。這種“趕鴨子上架”的活動方式,能夠有效地挖掘每個學生的語文潛能。
針對適用原則。必須針對語文學科特點和學生學習特征,配合教材進度,精選閱讀材料,設計語文活動,活潑而不花哨,有趣而又實用。真正做到增加積累,提高能力(包括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聽力能力)。
靈活創造原則。活動內容形式不拘一格,“晨讀美文”板塊中,也曾因一場難得一見的大雪,改變了原有的閱讀計劃,成了“古今吟雪名句賞析”;“課前5分鐘語文活動”,有時不介紹語文小知識,而介紹一些新鮮時髦的網絡語言;“網上專題讀”板塊中,學生們互相發帖子,引發深度思考,變成“小型辯論會”了。
2.激勵性原則。活動重在參與,教師要對每一項活動給予一定激勵機制的加分措施來活躍學生們的思維,刺激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互動互補原則。講臺一直是教師觀點一枝獨秀的“一畝三分地”,現在卻成了互動互補的平臺。這樣就一改教師單純利用教材資源傳授知識、訓練能力的單一模式,而充分利用、挖掘學生的自身資源,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用足語文的興趣。好書大家讀,佳作共賞析,趣事都能聽,才情齊盛放:學生之間互補。老師作為個體,所見所知畢竟有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成了一個收獲頗豐的學生:師生之間互補。不僅如此,有的學生或因讀了“感悟親情”的文章有所感觸而緩和了冷戰很久的母女關系;或因“網上專題讀”而學會了與人溝通、感知社會等等。仔細想想,其中不還有課內課外、學科之間、學習與生活之間的互動互補嗎?
四、語文活動的成功開展,還要求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有計劃。不可興之所至,隨心所欲。必須針對教材體系特點和學生學習特征,制定活動計劃,否則就會陷入無序狀態,不能做到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2.勤反饋。勤改練筆,及時講評;勤與學生交流,征詢他們的建議或意見,了解他們的心理及需求。
3.廣閱讀。多讀書,勤上網,搜集美文佳作,了解熱門話題,及時補充閱讀材料,點燃學生思想火花。
五、實施效果和一點體會
這些活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界有句行話:小語文,大天地。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隨著小板塊語文活動的深入開展,學生們已經擺脫了狹隘的教材束縛,不再把語文看得高深難學,而是把思維視角伸展到廣闊而又深厚的生活方面和知識領域。
經過近兩年的實施,我明顯感覺到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學生的閱讀面大大拓寬,閱讀能力明顯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被激發,寫作潛能得到充分挖掘,班里出現了許多寫作尖子,他們的文章時有在各類作文大賽中獲獎。
有些老師擔心這樣的活動會對正常的教學有所影響,其實,這是一種不必要的憂慮。學生的語文潛能是無限的,教師要勇于和善于挖掘。它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并不會影響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
“利用小板塊,實施大語文”,有序、有趣、有“我”、有用,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合作創新精神,共同營造了一種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使學生趣而樂學,樂而競學,從而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