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59: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植物播種的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園林綠化工程;草坪建植技術;播種;栽植;鋪栽
中圖分類號TU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0)24-0183-02
0 引言
伴隨著我國城市園林綠化的持續快速發展,草坪在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城市綠化景觀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1]。但是,部分綠化建設單位存在缺少高水平的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在建植草坪的過程中偷工減料,草坪的建植施工質量相對較差的問題,使得建成完工后的綠化草坪在養護管理期間需要浪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補栽、補育,而且還難于達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就草坪建植技術在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的應用問題,單從技術推廣應用的角度對草坪建植技術進行相應的探討。
1 選擇草種
建造城市綠化的草坪首先必須選擇適宜的草種,選用的草種適宜與否是草坪能否成功達到預設綠化效果的基本條件[2]。選擇草種時應充分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草種是否適應當地的地質、氣候環境條件,尤其是草種種植地段的局部區域小環境的適宜性;
2)所種場所和景觀綠化效果的不同,對草種的選擇也應有所不同;
3)根據日后草坪管理養護的條件進行選擇。在條件較佳的公園、廣場等地方可選用需精細管理的景觀草種;而在環境條件相對較差,如公路綠化帶等區段,則應選用生長能力強、抗性強的草種。
總之,選擇草種時應對草坪的使用環境、養護條件、景觀綠化要求、以及草種自身的生長特性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使草坪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效益。
2 場地準備
建植草坪和栽植其它種類的綠色植物存在較大的差異。要想確保草坪建植施工的質量,應在鋪設草坪前先對鋪設場地進行充分的平整、耕翻松土處理,在這個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地形地貌的處理要求、土壤肥力條件的改良狀況及做好相應的灌溉排水系統。
1)確定土層厚度:草坪綠化植物絕大部分是低矮的草本植物,主根相對較細,根系相對較淺,草種植物絕大部分的根系分布在30cm以內的表層土體中,而且50%以上是在土體表層20cm土層范圍內[3]。
2)土地的平整施工、耕翻松土:對建植草坪的土地區域進行相應的平整施工和耕翻松土,目的是為了新近栽植的草坪植物根系能獲得良好的生長條件。該工序主要施工步驟有:
(1)清除建植場地內其他的雜草、雜物,將其他雜草徹底消滅,以避免草坪建成后其他種類的雜草與草坪建植栽種的草種爭奪水分、養料,形成物種之間的惡劣競爭,不利于栽種草坪充分發揮其綠化效果。
(2)徹底清除掉雜草、雜物后,將場地進行相應的耕翻、平整,同時適當施加基肥,對場地局部高低不平的區域進行適當的平整施工,充分平整后施加基肥,然后再全場范圍進行一次耕翻、松土施工。
(3)設置灌溉、排水系統:進行草坪栽種地面最后一次的平整施工時,應鋪設好相應的噴水灌溉管道系統,同時還應充分結合草坪地表排水問題,且場地內部不能存有局部低凹的地方,防止積水。草坪一般都利用場地內適當的自然放坡進行排水。如果草坪場地相對較大,利用自然放坡的形式難于及時排除場地雨水,可在一定面積范圍內修設相應的緩坡溝道,其最低處的端口設置相應的出水口,并經市政地下管道排出,或以暗溝埋管的形式直接通入附近的河道、湖池等地方。理想的草坪地表應是整個地表基本平坦,草場中部稍高,并逐漸向四周邊緣傾斜放坡,利用自然坡度進行草坪排水。
3 草坪種植技術
選擇好了合適的草種并準備好的肥力足夠、土壤疏松的土地,就可以進行種草施工了,根據園林綠化工程的實際需要,可選用播種,栽植,鋪栽等草坪種植技術[4]。
3.1 播種法
一般多用于結籽量大而且草種種子容易采集的草種,如野牛草、苔草、結縷草、羊茅、早熟禾、剪股穎等草種利用種子繁殖的方式進行栽種施工成分相對較低。但為確保草種播種后能夠正常發芽、,生長,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技術問題:
1)應確保種子的質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草種的純度;二是種子的發芽率。一般情況下,城市園林綠化工程要求的草種純度至少為90%,種子發芽率應確保在60%以上。
2)種子的播前處理:有的草種種子發芽率不滿足要求并不是因為種子質量不好,而是因各種環境條件、種子形態、生理原因導致[5]。在播種草種前應對種子進行相應的促生根、發芽處理,以利于提高草種播種后的成活率。
3)草種播種數量和時間的確定:通常情況下,城市園林綠化建植的草坪播種數量越大,見效越快,播種后的養護管理也越簡單。草坪播種可分為種子單播和2~3種草種混播的不同形式。單播時,一般情況下草種的用量為15~20g/m2,但還應根據草種的粒徑大小、種子正常的發芽率等因素確定。混播形式則是在草坪基本種籽形成綠化效果之前的時期內,混種一種或若干種生產快、覆蓋性能較好的其它種籽。
4)根據不同的草坪場地條件,播種方法又可分為條播和撒播等不同方式。草坪條播有利于日后草坪的養護管理,撒播則可較早達到草坪綠化效果均勻的目的。但無論選擇哪種播種方法,在播種前灌水充分潤濕場地有利于種子的萌發。
5)在播后養護管理期間,保持草坪土體的濕度滿足要求是保證草種出苗的關鍵條件。草種播種后應密切關注天氣情況的變化,根據降雨情況和氣候濕度每天或隔天進行噴水灌溉,待草場幼苗生長至3~5cm后可適當延長噴水的間隔時間,并要經常性地清除草坪內其他野生雜草和植物。
3.2 栽植法
用草種植株直接進行栽植相對較簡單,同時能大量節省草源。一般情況下,1m2面積的草塊可以栽種成5~10m2甚至更大面積的草坪。與播種方式相比,栽植法的栽植后管理相對簡便,因此,已成為浙江等地區種植匍匐性強的草種的主要方法。
1)利用栽植法進行種植在全年的生長季均可進行。但是,如果草種種植的季節過晚,在當年就難于覆滿地面生長,最佳的種植時間應該選在草種生長旺盛的春季;
2)草種直接栽植的種植方法也可分為條栽與穴栽。如果選擇條栽,則應先在充分平整、疏松的土體內以30cm左右為行距,開挖5cm左右的淺溝,把草塊撕開成排放入溝中,然后填土、踩實,并經常澆水灌溉保持地表濕潤;
3)為了有效提升栽植草種的成活率,縮短草種栽植施工的緩苗期,在移栽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
(1)栽植的草種挖取時要帶有適量的護根土;
(2)嚴格控制掘草到栽草之間的間隔時間,最好能做到當天掘草當天栽。
3.3 鋪栽法
鋪栽法的主要優點是能直接形成草坪塊,可在任何季節、氣候下進行,且鋪栽后養護管理也比較容易,但相對播種法和栽植法成本較高。
4 結論
草坪是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構成了覆蓋土壤地面的綠色表層植被,而且還和其上的多層喬、灌木及其他藤本植物、草本植物融合在一起,組成更加接近自然原生態的人工植物群落,有助于充分發揮園林綠化植物多樣的功能與效用,對于提高整個城市的綠化景觀效果、維護城市生態環境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鐘雪花.園林工程類型與施工程序探討[J].科技信息, 2007(15):351-352.
[2]黃東兵.園林綠地規劃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胡中華,劉師漢.草坪及地被植物栽培[M].北京:中國林 業出版社,1997.
一、造林方法
1.播種造林法。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 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
2.植苗造林法。又稱栽植造林、植樹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 植苗造林法受樹種和造林地立地條件的限制較少,是應用最廣泛的造林方法。
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及竹子的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 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同時分殖造林材料來源,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
二、植樹造林的程序
1.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分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3種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藥劑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機具。清理后歸堆和平鋪,并用火燒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噴灑化學除草劑,殺死灌木和草類植物。
2.整地方式和方法
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
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
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3.人工播種方法
(1)播前的種子處理
目的:完成種子發芽準備,加速種子發芽,縮短留土時間,保證出苗整齊,預防動物及病蟲害的危害。
措施:消毒、拌種、浸種、催芽。春播時深休眠種子要催芽。
春播時逼迫休眠種子應浸種,但是如果造林地比較干旱、晚霜與低溫危害嚴重不宜浸種。雨季一般播種干種子,如果能準確掌握雨情時也可浸種。
秋季播種時一般都不浸種、催芽。病蟲害危害嚴重的地方應進行消毒液浸種、悶種或拌種
(2)播種方法
撒播:均勻地撒播種子到造林地的方法。
一般不整地、播種后不覆土,種子在條件下發芽。工效高,成本低。作業粗放,種子易被植物截留、風吹或水流沖走、鳥獸吃掉,發芽的幼苗根系很難穿透地被層。
適用條件:勞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區,皆伐跡地、火燒跡地,急需綠化的地方,中小粒樹種。
條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種,可播種成單行或雙行,連續或間斷。
播后要覆土鎮壓。可進行機械化作業。種子消耗量比較大
適用條件:跡地更新,次生林改造;主要為灌木樹種和個別喬木樹種
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種的方法。
根據樹種的種粒大小,每穴均勻地播入數粒到數十粒種子。播后覆土鎮壓。操作簡單、靈活、用工量少。
適用條件:適用各種立地條件。大、中、小粒徑的種子都適用。
關鍵詞 芳香植物;發芽率;秋播;福建漳州
中圖分類號 S68.0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4-0172-01
芳香植物就是具有香氣的植物,廣泛應用于園林綠化和盆栽觀賞,與一般植物相比,因其組織內特有的天然產物,具有獨特的香化價值[1-2]。據統計,全球已發現芳香植物逾3 600種,原產地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其次是中亞、泰國、印度和南美等地。其中,被有效利用的僅400余種[3]。我國芳香植物有100多個科,500多種[4],其中大部分屬菊科、樟科、唇形科、木蘭科、蕓香科、傘形科、薔薇科、松科和姜科等[5]。因其適應性廣,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種植[6]。
國內關于芳香植物的研究已初具規模,但福建省在這方面的研究仍處于空白。模擬當地花農常規的草花播種方式,對25個亞熱帶地區的芳香植物品種進行秋播試驗。通過溫室統一調控田間小氣候,以期篩選出適合當地大面積推廣種植的芳香植物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時間與地點
試驗于2013年8月23日至10月14日,在福建省農科院甘蔗研究所園藝中心花卉室溫室大棚內進行。
1.2 試驗材料
秋播的種子于2013年8月引自江蘇省徐州市;所用基質均在當地百花村購買。
1.3 試驗方法
1.3.1 基質配比。基質配方為泥炭土∶珍珠巖=3∶1。
1.3.2 播種。采用不經過任何處理,直接播種于基質表面的方式。播種后在種子表面遮蓋一薄層基質,將溫室遮陽網展開。到發芽之前,保持表面濕潤。
1.3.3 數據統計。監測播種期間溫室的溫度和濕度,統計種子的總數、發芽數和發芽天數。以此統計這些品種在當地秋季通過常規播種的發芽率情況。發芽率通過公式(1)進行計算,結果取小數點后2位有效數字。
發芽率(%)=■×100(1)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25個品種的發芽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從發芽天數看,香囊草和紫花神香草的發芽速度最快,其次是甜石竹、留蘭香薄荷、混色矢車菊、藍色琉璃苣、香荊芥和美國薄荷,發芽時間均為5 d;扣除不發芽品種,除蟲菊和黃色夜來香的發芽時間最長,達到13 d。從發芽率看,藍色琉璃苣的發芽率最高,達到93.33%,其次是香囊草和黒籽茴香;扣除不發芽品種,美國薄荷的發芽率最低,僅5.67%。
3 結論與討論
綜上所述,馬約蘭、白色藿香、管香蜂草、冬季香薄荷、香艾草、白花神香草、羅馬洋甘菊、意大利茴香、龍艾、宿根鼠尾草、藍紫色蘭香草均不適合在當地的秋季進行直播,如欲進行推廣,需將播期往后推移,或采取其他干預手段打破種子休眠。而藍色琉璃苣、香囊草和黒籽茴香無論在發芽時間還是發芽率方面均表現出優異的適應性,適合推廣。
漳州地處東南沿海,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具有夏、冬2季時間長,春、秋2季時間短的特點。對于一些適合秋播的芳香植物品種具有一定的氣候局限性,使當地的芳香植物市場一直無法得到拓展,存在嚴重的品種單一、老化問題。該試驗從江蘇引進多個芳香植物品種進行栽培,觀察其適應性,正是試圖打破這一局面。
從試驗結果看,25個品種中,藍色琉璃苣、香囊草和黒籽茴香均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可以考慮進行后續研究,藍色藿香、紫花神香草、黃色夜來香和混色矢車菊雖然發芽率稍低,也可以考慮通過播種前的干預手段促進其種子萌發。其他品種建議以扦插栽培為主。
芳香植物會產生豐富的天然產物,傳統中醫一直認為香藥同源,數千年來,我國素有利用芳香植物祛病保健、驅趕蚊蟲、抗皺護膚的傳統[7-8]。所以今后可以考慮從篩選出的、適應性良好的芳香植物品種中提取天然產物,測定其成分和含量,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4 參考文獻
[1] BUCKLE J.Aromatherherapy and diabetes[J].Diabetes.Spectrum,2001,14(3):124-126.
[2] INOUYE S,TAKIZAWA T,YAMAGUCHI H.Antibaterial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s and their major constituents against respiratory tractpathogens by gaseous contract[J].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2001,47(5):565-573.
[3] 吳卓珈,徐哲民,李春濤,等.芳香植物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5,33(12):2393-2396.
[4] 劉方弄,彭世逞,劉聯仁.芳香觀賞植物觀賞與栽培[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
[5] 王羽梅.中國芳香植物(上,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6] 劉洋,熊國富,閆殿海.芳香植物的應用前景[J].青海農林科技,2013(1):30-33.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
供試青花菜品種“久綠”由日本野崎采種場育成,由鎮江瑞繁農藝有限公司提供。
2、方法
2005-2008年在響水縣小尖鎮蔬菜試驗基地進行分期播種試驗,試驗田為前期未種過十字花科蔬菜的園土,土壤肥力中等,定植株距50cm,行距50cm。2005年7月1日播種的小區面積為30m2,每小區栽100株;2006年7月5日-7月15日播種的小區面積為35m2,每小區栽112株;2007年7月1日-2007年8月5日播種的小區面積均為34.5m2,每小區栽110株;2008年7月1日-8月5日播種的小區面積均為60m2,每小區栽200株。70孔穴盤播種育苗,苗床搭簡易大棚,頂部加蓋薄膜避雨,高溫時加蓋遮光網避免日光曝曬,四周用防蟲網防蟲,苗齡30d左右開始定植整地前每667m2施腐熟家禽肥5000kg,45%三元高效復合肥30kg,95%硼砂2kg。定植活棵后每667m2施尿素5kg,現蕾初期每667m2施尿素10kg、氯化鉀10kg,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常規生產。
觀察記錄生育期、生物學特性,分區測定花球質量和加工利用率,并進行綜合評價。始收期、采收期、終收期標準分別為:10%、50%、90%,全生育期為播種至采收的天數,花球加工利用率是指符合加工的花球可利用的質量占花球總質量的百分比。加工標準:花球圓整、蕾粒較細、均勻、色澤綠、色差小,花莖細而綠的主側花球。
二、結果與分析
1、生育期
由表1可以看出,全生育期在126d左右。以2007年7月1日-2007年8月5日分期播種試驗為例,2007年7月1日播種的生育期達126d,7月10日播種的生育期達126d,7月20日播種的生育期達125d,7月30日播種的生育期達133d,8月5日播種的生育期最長,達138d,這主要是受后期氣溫降低的影響。響水地區“久綠”最佳秋季播種時間應控制在7月10-25日,一般不早于7月1日或推遲于7月30日。過早播種往往會受前期高溫多雨,害蟲發生嚴重的侵擾;推遲播種往往會受寒流的影響,花球受凍,影響加工品質。
2、植物學性狀
通常“久綠”植株的正常生長發育標準是株高68.5cm,開展度66cm左右。葉片數20片左右,分枝數3~4個,球形近圓形,花球顏色綠,結球較緊,蕾粒勻細,花莖細、翠綠,空心率低,畸形率低,加工利用率高,商品性好,綜合性狀表現優良(見表2)。
3、花球質量
“久綠”最佳適宜播種期在7月10日-7月25日,11月中下旬-12初采收,花球質量可達600g左右,土壤、肥水條件好的可更高些。提早播種,受高溫影響,在450g左右;推遲播種,往往易受寒流影響,氣溫降低,產量會有所降低,甚至影響花球品質,加工利用率降低。
本課選自蘇教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下冊《植物的一生》單元的第二課的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的學習中,學生對種子的結構、種子的萌發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課的內容是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一次種植一株植物的有趣活動,本活動的教學將閱讀貫穿其中,引導學生經歷種植過程、學習掌握播種技法,在親歷播種的過程中,通過自主閱讀引發學生獨立思考,活動中學生既動腦又動手,學習主動,興趣盎然。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植物介紹》、《花卉栽培》等相關資料,組織學生交流討論,了解植物播種育苗的方法,知道不同的植物生長需要不同的土壤。
2.組織學生親手種植一株植物,相互合作,長期堅持管理、觀察植物生長的全過程。
二、教學設計思路
本次教學我想呈現一種原生態的課堂,把學習的自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快樂、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實踐,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能通過查閱、整理從書籍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信息,并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展示研究的過程和成果。
在《科學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本課的知識結構和科學研究過程的一般規律,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想讓學生通過閱讀、觀察、討論、交流等方式,進一步探究每一種植物播種后的生長特點;培養學生對信息的獲取、閱讀、研究的能力;通過設疑、研討、動手種植等活動,激發學生探索植物世界奧秘的興趣,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積極探究、合作交流的科學品質。
根據對教材、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的分析,我準備采取以下的教學流程:提出問題——自主閱讀——自主展示——新的質疑——問題閱讀——合作探究——動手實踐——拓展延伸。
三、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學習掌握播種的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長期堅持管理、觀察和記錄自己所種植物的生長變化情況。
四、教學準備
育苗塊、育苗盒、水、PH試紙、多媒體課件、復印科普讀物《植物王國》、《花卉栽培》中的相關資料。
五、教學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植物種子的基本構造,老師今天給大家準備了馬齒莧、波斯菊、向日葵、薰衣草的種子,如果讓大家進行播種育苗,你們會嗎?在播種前我們還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生:準備花盆、土壤、水。
挖土的工具小鏟子。
了解這四種植物的特性。
四種植物所適應的土壤。
師:是啊,其實在播種前我們還需要掌握很多相關的種植知識呢,老師課前給你們復印了科普讀物《花卉栽培》中的相關資料,請同學們閱讀了解。
2.自主閱讀
學生瀏覽閱讀資料,并作相應的記號,找出自己所關心問題的答案,如四種植物生長需要的條件、適于栽培的土壤,種植時的注意點等等。
3.自主展示
師:讀完后都知道些什么了?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師:下面我們來進行全班交流,哪一小組先來說說,你們閱讀的是哪些內容,讀完后知道了什么?(班級展示分享)
生:我們知道了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種植方法。
生:播種后需要經常給植物澆水,且每次澆水時要將水澆透。
生:薰衣草這種植物澆水要在早上,避開陽光,水不要濺在葉子及花上,否則易腐爛且滋生病蟲害。
生:在播種時要根據不同種類的植物,選擇不同的種植深度。
生:有的植物適合有光環境發芽,有的只在黑暗的條件下才能發芽。
4.新的質疑
師:在閱讀過程中,你又有新的問題產生嗎?
生:不同的植物喜歡不同性質的土壤。土壤的酸堿度怎樣測試?
5.問題閱讀
師:關于土壤酸堿度的問題,是大家都關心的內容,請同學們查閱老師發的《花卉栽培》的復印資料,認真閱讀,圈出重點句、關鍵詞,然后歸納提煉,弄清土壤酸堿度的含義及測試方法。
生帶著問題仔細閱讀。
6.合作探究
師:土壤的選擇很重要,土壤的酸堿度測試需要哪些材料,你準備怎樣測試?
生:土壤的特性中PH值(也就是土壤的酸堿度)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生:用pH試紙來測土壤的酸堿性。
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進行測試,取部分土樣浸泡于涼開水中,將試紙的一部分浸入浸泡液,后取出,觀察它的顏色變化,然后將試紙與比色卡相比較確定其酸堿度。
師:老師準備了一些土壤的標本:1號土取自學校的后山;2號土取自菜園的泥土;3號土取自公園的腐葉土;4號土取自池塘邊的土。
師:下面請1至4組的組長測測土壤的PH值。
7.動手實踐(種植)
生:選種,挑選那些飽滿的.沒有受過損傷的種子。
師:這個是老師給大家準備的播種用的育苗塊。它經過水的泡發就可以直接裝入育苗盒內育苗了。
生:兩位同學將育苗土用水泡發,然后將泡好的育苗塊放入育苗盒內。
生:播種,用手在育苗盒中按一個小坑,深度約為1厘米,每個小坑里放1-2粒馬齒莧(或波斯菊、薰衣草、向日葵)的種子,再進行覆土。
生:澆水,用噴壺將水澆透。
師:督促學生養成長時間堅持管理、觀察和記錄的好習慣。期末老師將對長時間堅持管理、觀察和記錄做得好的學生進行獎勵。
8.拓展延伸
關鍵詞:東南景天;套種;微生物量;重金屬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國土壤環境質量日益惡化。修復土壤重金屬污染更是燃眉之急。
本次試驗采用超積累型東南景天和玉米等植物套種,目的是研究微生物與植物吸收重金屬的相關關系。通過本次試驗,希望能為提高植物修復效率尋找到適合的套種方式,并為尋找新的更高效率的種植方式奠定理論基礎。
一、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取材
1、供試植物
東南景天是取自浙江省衢州市的一個古老鉛鋅礦的超積累生態型東南景天。其他植物有玉米、黑麥草、品種為華夏3號的大豆。
2、供試土壤
土壤取自廣東省樂昌縣常年受鉛鋅礦排放的廢水污染的水稻土。土壤經過風干后磨碎,使均勻,并過篩(5mm孔徑的篩網)。
(二)試驗具體方法
處理①:單種超積累東南景天。選取10棵長勢大小相近的東南景天幼苗,種植到塑料花盆中。每盆中的土重5kg。按比例地施加NH4NO3, KH2PO4, KCl和MgSO4,使得每千克土含有120mg的氮,30mg的磷,90mg的鉀和30mg的鎂。花盆置于資源環境學院的溫室中,每天采用稱重法澆以去離子水2.00L,保持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80%。
處理②、③、④這三個處理都屬于東南景天和其他植物混種。將每個花盆劃分為兩等份,一半種東南景天,一半種其他植物,其中東南景天為每盆5棵。
處理②超積累東南景天+黑麥草:用塑料篩把預先放在自來水中浸泡了6個小時的黑麥草種子撈出來,瀝干水,稱取1.25g播種到盆里。
處理③超積累東南景天+玉米:取4粒玉米種子直接播種到花盆中,待幼苗長出來后,間苗留下2棵/盆,1棵/半盆繼續種植。
處理④超積累東南景天+大豆(華夏3號):取10粒大豆種子直接播種到花盆中,待幼苗長出來后,間苗留下10棵/盆,5棵/半盆繼續種植。
處理⑤單種黑麥草:類似處理②,采用稱重法稱取2.50g黑麥草種子播種到盆中種植。
處理⑥單種玉米:類似處理③,玉米間苗留下2棵幼苗種植。
處理⑦單種大豆(華夏3號):類似處理④,大豆間苗留下10棵幼苗種植。
處理②~⑦的其余做法和處理①一樣。
處理⑧空白。空白表示不種植任何植物,但試驗過程中所澆的水等處理措施和另外七種相同。
(三)樣品收集與分析測定
1、植物樣品收集與分析測定
將收割的同一個盆中的同一種植物放在一起,用去離子水洗凈鮮樣,吸水紙吸干表面的水,稱鮮重。分開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置于烘箱中,在70℃~80℃之間烘48小時以上,測干重。
磨碎植物干樣后,先碳化,再放進550℃的馬弗爐中消化10小時。得到的灰熾用1:1體積的鹽酸(1:1 v/v)溶解,過濾定容后采用AAS(Hitachi Z-5300)測定Cd、Pb、Zn元素。
2、土壤樣品收集與分析測定
將同一個盆中兩種植物的土壤分開取樣,取中間層的土壤。單種植物或空白樣的盆中的土壤則全部混在一起。土壤經風干、磨碎、均勻后,過篩(1mm孔徑)。
每個樣品取5克土壤,溶解在0.01M CaCl2 中萃取半個小時,再放進離心機中振蕩20分鐘(5000轉/分),振蕩完后取上清液測Cd、Pb、Zn的濃度(采用原子吸收法或者感應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分析法)。并以土水體積比為1:5來測PH。
微生物的測定:采用平板法分別測定細菌、真菌以及放線菌的總數。
二、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
(一)試驗結果分析
1、土壤微生物量
注:表中的數據由SPSS13.0分析,為3個重復值的平均值標準誤"采用Duncan多重比較法在Z=0.05下分析顯著性(不同字母的數據表示具有顯著差異)。微生物量指的是細菌、真菌和放線菌三種菌落數的總和。
一般情況下,在土壤5~20cm處,微生物的數量最多,每克土可含6.55個微生物,如果有植物根系,其周圍的微生物數量更多(樂毅全,王士芬主編,2005)。但本次試驗測得的微生物數量都很少,除了黑麥草外,沒有一個處理的微生物量是超過十萬的,反映了試驗用的土壤對微生物的毒害作用非常大。種上植物后,微生物才有所增加。由表1可知,空白處理與套種東南景天之間,微生物的量出現了顯著性,與其他植物的差異也比較顯著。說明單種東南景天的微生物量比較少,套種后有益于東南景天土壤微生物量的增加。綜合來看,除了大豆以外,其他植物的土壤微生物量都沒有因處理的改變而顯著改變,也就表示東南景天和黑麥草、玉米套種沒有明顯改善土壤環境。大豆在套種后,微生物的數量反而減少了,相差一個數量級,是單種的62.63%。總的來說,空白和套種的大豆土壤微生物量最少。
由套種角度分析,與不同的植物套種,東南景天土壤微生物的總量還是有區別的。如圖一所示,和黑麥草套種的東南景天的土壤微生物量與其他三組相比增多了,與單種黑麥草的相近;而從字母分組可知,它跟其他三組有顯著性差異。
關鍵詞:造林程序;造林方法;收到效果
1植樹造林的程序
1.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雜草、竹類以及采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稈、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3種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藥劑清理。割除清理可以用人工,也可以用機具,如推土機、割灌機、切碎機等機具。清理后歸堆和平鋪,并用火燒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噴灑化學除草劑,殺死灌木和草類植物。
1.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1.3播前的種子處理。目的:完成種子發芽準備,加速種子發芽,縮短留土時間,保證出苗整齊,預防動物及病蟲害的危害。措施:消毒、拌種、浸種、催芽。春播時深休眠種子要催芽。春播時逼迫休眠種子應浸種,但如果造林地比較干旱、晚霜與低溫危害嚴重不宜浸種。雨季一般播種干種子,如果能準確掌握雨情時也可浸種。秋季播種時一般都不浸種、催芽。病蟲害危害嚴重的地方應進行消毒液浸種、悶種或拌種。
1.4播種方法。
1.4.1撒播:均勻地撒播種子到造林地的方法。一般不整地、播種后不覆土,種子在條件下發芽。工效高,成本低。作業粗放,種子易被植物截留、風吹或水流沖走、鳥獸吃掉,發芽的幼苗根系很難穿透地被層。適用條件:勞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區,皆伐跡地、火燒跡地,急需綠化的地方,中小粒樹種。
1.4.2條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種,可播種成單行或雙行,連續或間斷。播后要覆土鎮壓。可進行機械化作業。種子消耗量比較大。適用條件:跡地更新,次生林改造;主要為灌木樹種和個別喬木樹種。
1.4.3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種的方法。根據樹種的種粒大小,每穴均勻地播人數粒到數十粒種子。播后覆土鎮壓。操作簡單、靈活、用工量少。
適用條件:適用各種立地條件。大、中、小粒徑的種子都適用。
1.4.4塊播:在大塊狀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種大量種子的方法。塊狀面積一般在1m2以上。可形成植生組。施工比較復雜。適用條件:已有闊葉樹種的天然更新跡地引入針葉樹種,沙地造林。
2造林方法
2.1播種造林法。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
2.2植苗造林法。又稱栽植造林、植樹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較強,生長穩定,因此,對造林地立地條件的要求相對地說不那么嚴格。
2.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干、枝、根等)及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
2.4插條造林。插條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進行,春季應在發芽前,土壤解凍后這一段時間內。而秋季則應在落葉后到土壤凍結前。
2.5插根造林。這種造林方法和插條造林方法差不多,在春秋季均可進行,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1c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長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徑20cm,深30cm的坑,將根按45度角傾斜埋入,上部不但不外露,反而要埋入土下2~3cm。
3造林效果
3.1保持水土流失。植樹造林對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風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態環境,減輕洪澇災害的損失。
關鍵詞:貓豆;播種期;生長;發育
中圖分類號:S529;S50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4-2891-02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Periods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Mucuna pruriens var. utilis
ZHANG Feng-yin1,ZHANG Guang-mei2,QIN Yun1,XIONG Shan-bai3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Jianghan University,Wuhan 430056,China; 2. Institute of Economic Crops,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 3.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4 different sowing period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ucuna pruriens (Linn.) DC. var. utilis Burck 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its suitable planting time in Hubei provin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arlier the catbeens were sowed from April 10th to May 30th, the better the catbeens grew and developed, the catbeans sowed in 4 different planting periods could blossom and pod regularly, and the commercially ripe pods could be obtained. The suitable planting time was April 10th.
Key words: Mucuna pruriens(Linn.) DC. var. utilis Burck; sowing time; growth; development
貓豆[Mucuna pruriens(Linn.)DC.var. utilis Burck]為一年生纏繞藤本植物,又名狗爪豆、黎豆,屬豆科(Leguminosae)黎豆屬(Mucuna Adans.),主要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1-3]。貓豆嫩莢以及老熟的種子均可食用,豆莢、葉片、藤蔓和豆粒都含有豐富的粗脂肪和粗蛋白,是上乘的家畜粗飼料;其次,貓豆富含淀粉、各種維生素等營養元素,營養價值高,是食品工業的優良添加劑;貓豆還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是目前提取左旋多巴(L―Dopa)的重要原料之一[4],左旋多巴在臨床上可用于治療帕金森氏病、肝昏迷、骨折、神經痛等病癥[5],貓豆的根、莖、葉、花、豆莢以及種子里都含有左旋多巴,以種子中的左旋多巴含量最高,且在莢果成熟并開始干燥時含量達峰值[6],目前從貓豆中提取的左旋多巴還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所以,貓豆全身都是寶。貓豆在華南、云貴等地均有分布,黔西南部分山區及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山區都有大量種植[2,3],用貓豆提取左旋多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已經實現了工業化大生產,并建立了規范化的種植基地[1]。貓豆在湖北省罕見種植。2008年作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引進了貓豆在湖北省鄂州市試種,發現貓豆可以正常開花結莢,但未得到成熟的種子;2009年在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試驗基地進行了播種期試驗,研究其對貓豆生長發育的影響,以確定貓豆在湖北省適宜的種植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以白花貓豆作為試驗材料。于2009年4~11月在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試驗基地進行了露地栽培試驗。試驗分4種播期處理,分別是4月10日,4月26日,5月15日和5月30日。在播種之前,將貓豆種子用清水浸泡24 h,穴播,每穴播種2~3粒。種植穴規格為60 cm × 60 cm × 40 cm,每穴施足優質農家肥料15 kg左右,然后覆蓋10 cm厚的細土。在幼苗15 cm高時,進行間苗定苗,每穴留健壯苗1株,并搭好棚架。在定苗后7 d摘頂芽,生長期間進行中耕除草,開花結莢盛期追施一次農家肥。每種播期處理重復3次,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每重復定植8株,密度為1.5 m×1.5 m,其中兩個區組的處理用來測鮮莢的產量,小區的計產面積20 m2,另外一個區組的處理在整個試驗過程中,除了摘頂芽外,讓其自然生長,以觀察貓豆的生長發育進程。用DPS 2000統計軟件對試驗所得數據進行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播期對貓豆出苗的影響
不同播期對貓豆出苗期的影響結果見表1,從表1可見,4種播期的貓豆種子均能正常出苗,但出苗的快慢與播期遲早有一定的關系。4月10日播種的,播后13 d出苗;4月26日播種的,播后10 d出苗,5月15日播種的,播后8 d出苗,5月30日播種的,也是播后8 d出苗。從4月至5月,氣溫在逐漸升高,所以播期早的遇到的氣溫較低,出苗需要的時間長;而播期晚的,由于氣溫升高,使出苗需要的時間相對要短一些。
2.2播期對貓豆現蕾開花期的影響
貓豆屬分枝性很強的蔓生植物。在苗期生長緩慢,進入現蕾期以后,其枝葉的生長非常旺盛。不同播期對貓豆現蕾開花期的影響結果見表1,從表1 可見,播期的不同,其現蕾開花期不同。在4種播期中,播種越早,其現蕾開花期越早,并且4月10日播種的花期相對于其他3種播期的要稍微長一些。
2.3播期對商品鮮莢產量的影響
不同播期對貓豆鮮莢產量的影響結果見表1,從表1可見,播期對鮮莢的產量有顯著的影響,其中以4月10日播種的鮮莢產量最高,與5月30日播種處理的鮮莢產量之間有顯著的差異,與其他2種播期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但后3種播期的鮮莢產量之間差異不顯著。由此可知,在這4種播期中,4月10日是收獲鮮莢的適宜播期。
2.4播期對貓豆結莢的影響
貓豆在果枝上形成連續的總狀花序,在開花的始期和末期,花序上的花朵數比較少,只有數朵花;但在盛花期,每個花序的花朵數比較多,一般有25~50朵。試驗結果顯示,4種播期的貓豆在湖北省種植均能正常開花結莢。但播期對種子的成熟有很大的影響。貓豆是喜溫作物,不耐低溫。試驗地點2009年11月17日的降雪,導致貓豆植株生長停止,使種子不能完成后熟,其中播期越晚的處理獲得的成熟種子越少。這和2008年在11月中旬遇低溫造成貓豆植株死亡的情況相似。截至2009年11月18日,當年4月10日播種的處理,有93%的豆莢已經老熟;4月26日播種的,35%的豆莢已成熟;5月15日播種的,17%的豆莢已成熟;而5月30日播種的,沒有獲得成熟的種子。
3小結與討論
通過連續兩年的種植試驗,貓豆在湖北省種植均能正常的開花結莢,因此貓豆可以在湖北省種植。并且貓豆播種越早,它的生育進程相對來說也越早。溫度低于5 ℃,貓豆幼苗會凍死;由于湖北省3月份的氣溫較低,往往會遇到倒春寒,所以此時不利于貓豆露地播種。如果采用地膜覆蓋,也許可以將播期提前到3月下旬,不過這有待于研究證實。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播期對貓豆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在4月至5月,貓豆的播期越早,其生長發育進程也就越早。在供試的4種播期中,無論是收獲鮮莢還是收獲成熟的貓豆種子,都以4月10日為相對適宜的播種期。
參考文獻:
[1] 巫世紅,蔣偉哲,黃敏,等. 不同采收時期貓豆中左旋多巴的含量比較[J]. 時珍國醫國藥,2009,20(3):526-527.
[2] 蔡軍,朱兆儀. 黎豆屬藥用植物資源研究概況[J]. 中草藥,1988,19(2):37-40.
[3] 罩初賢, 陸平,王一平. 桂西山區食用豆類種質資源考察[J]. 廣西農業科學,1996(1):26-28.
[4] 韋棠山,陳元生,楊得坡,等. 石山地區貓豆生態生物學特點與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 亞太傳統醫藥,2006(12):68-71.
[5] HENRY B, CROSSMAN A R, BROTCHIE J M. Characterization of enhanced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L-Dopa following repeated administration in the 6-hydroxydopamine lesioned rat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J]. Exp Neurol, 1998,151(2):334-342.
[6] 歐陽建光,蔣林,陳元生,等. 貓豆各部位不同生長期左旋多巴含量的動態研究[J]. 中成藥,2008,30(11):1657-1661.
關鍵詞:園林綠化;施工管理;苗木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園林綠化工程已經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而在園林綠化工程當中苗木的管理是重點內容,苗木管理的好壞直接決定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的效果,以及綠化建設的景點質量與藝術內涵。但是在苗木管理當中,很多綠化施工管理人員對此沒有足夠的重視起來,苗木管理知識的匱乏讓導致苗木成活率低,沒有達到綠化設計造型、藝術表現等方面的要求,嚴重制約了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的質量。
一、苗木管理的物料要求
(一)苗木管理的土質要求
苗木生長對土質一般沒有太高的要求,但是應該保證提讓中鹽、堿、酸形狀符合種植要求,一般來說粘性較大、貧瘠、鹽堿地、受工業污染的土地是不適合苗木種植的,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土壤置換、形狀改良的等多種方法使土壤達到苗木成長的要求。對于比較貧瘠的土地還可以通過牲畜肥料改良或有機肥改良的方法,提高土壤營養成分。
(二)苗木管理的水質要求
苗木管理中要按照苗木的生長期,正確的給他們澆水,一般情況下對水質沒有太多的要求,但是酸、堿、鹽等成分較多的水源,并不適合苗木澆水,污染嚴重的水源也不能用于苗木灌溉。
(三)綠化苗木的選購
在園林綠化當中,選擇株型好、根系發達的苗木有利于苗木的栽植以及后期的管理,為此在苗木管理中應該注意一下幾點。第一,選購喬木的時候應該盡量選擇生長健壯、樹冠開展、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的樹苗,胸徑應該大于2m,樹高一般不低于1.5m,樹干上不能有傷痕或截枝。第二,購置灌木的時候應該選擇常綠、根蔓、梳打、植株茂盛的樹苗,要根據本地區的氣候特點和土壤要求,不破壞周圍的自然環境。第三,所選擇的草本竹屋應該具有耐旱、耐澇、生長快、根部發達、多年生的植物,并且應該具備一定的觀賞性。
二、苗木種植施工
(一)草本苗木施工方法
在園林綠化草坪的種植過程中,一般可以采用播種、栽種和鋪種三種方法,播種一般適用于結籽兩大、容易采集、較為茂盛的草本植物,采用播種方法的種子質量純度應該達到97%以上,發芽率應該達到50%以上。采用單播方法的應該根據種子的質量與發芽率確定實際種子用量,種子一般用量為10-20g/平方米,采用混播方法的應該根據出芽率以及草坪設計要求確定不同種子之間的比例,一般也是10-20g/平方米。在播種時間上暖季型應該在五六月份播種,冷季型草種應該在秋季播種。“播種方法采用條播、撒播或機械噴播。條播是在整好的場地上開溝,深5-10cm,溝距15cm,用等量的細土或砂與種子拌均撤入溝內。撤播不開溝,撒種人應作回紋或縱橫向后退播種,播種后應輕耙土鎮壓使種子入土0.2-km。機械噴播是用草坪草種籽加上泥炭(或紙漿)、肥料、高分子化合物和水混合漿,貯存在容器中,借助機械力量噴到需育草的地面或斜坡上。”[1 張健. 淺談園林綠化施工苗木管理.科技導向.2011年17期。]1
(二)灌木的施工方法
灌木的種植相比草坪種植要求較高,不要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栽種,栽種的位置都是預先設計好的,并且要解決栽種范圍內電桿、管道、涵洞、變壓器等障礙物,一般采用開溝種植的方法。在開溝之前,施工人員應該先向市政管理部門了解施工地點的地下管線的分布情況,并在圖紙中體現出來,開溝的過程中應該格外小心,遇到管線的時候應該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共同解決線路的布置問題。在開挖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土質較差、瓦礫較多,不是和灌木的種植,應該及時清理瓦礫垃圾或者更換新土。在栽種的過程中還應該根據土質情況和灌木生長的特點施加基肥,基肥應該均勻的灑落在攪拌在置換土里面。灌木的載重應該選苗最重要,所選的苗應該完整、勻稱,合規格;土球完整,無破裂或松散,無病蟲害。起苗的時間最好選擇苗木的休眠期,栽種的時間應該在起苗的3-4天之內,起苗之前應該淋水松土,保證移植過程中灌木根系的水分,帶土球苗木起苗應該保持土球的嚴密,不至漏土破壞植物的根系。苗木栽種之前應該進行相應的修剪,修剪的過程中應該盡量保持植物自然形態和生物學特性,剪去陰枝、病弱枝、徒長枝,為減少水分的散發可以適當修剪去部分葉片,對于根系的處理應該注意涂抹防腐劑,防止水分蒸發以及其它苗木的病蟲害。
(三)喬木種植技術要點
在喬木等大型苗木的種植,應該注意植株之間的間距,喬木栽種應該與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能夠避免喬木在生長的過程中產生偏冠及局部酷似的情況發生,保持喬木的健康,其中喬木之間的距離應該保持在5m以上。“栽種前將苗木選擇壯芽打頂,剪去競爭枝。為減少蒸騰,可剪去部分枝葉。并剪去受傷根系和發育不正常的根系。栽種前根部浸水一晝夜和沾泥漿可保持根系濕潤,增加苗木內部的水分貯備,對提高林木成活率有顯著作用。大坑、大肥,隨栽植隨澆水。當時栽不完的苗木,應潑水保持根系濕潤或選擇背風濕潤的地方假植。栽植深度要適宜,過淺易遭地表干旱,過深影響根系呼吸,不利林木生長。適宜深度一般比原土印深2-3厘米。”[1 喬木起苗及栽種要點. hnforestry.gov.cn/listinfo.aspx?ID=186034]1
總之,在園林綠化施工苗木管理中,要根據栽種苗木的種類和特點,確定最佳的栽種方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苗木栽種的質量和成活率。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大豆 種植 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 S56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6-0210-01
1 引言
除了豐富的蛋白質,大豆還含有營養價值極高的不飽和脂肪酸,這是它作為油料作物的價值所在。古老的中國人民發現了這種植物,并將種植方法一代代傳承下來,使之成為我國食品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然而近年來在種種因素的沖擊之下,大豆產業日益衰退,不僅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還打擊了大豆農戶生產的積極性,社會矛盾逐漸加劇。事實上,大豆生產種植技術的前景依舊廣闊樂觀,故需要從實際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深入研究并掌握其技術要點,這亦是對我國未來農業發展的思考和應對。
2 選種
盡管大豆都富含高蛋白和脂肪,但不同品種的大豆還是有著不同的特性和用途。選種時,最好采摘味道純正,成熟較早的新鮮豆莢。若品種在下霜之前就能成熟,大豆收成時的工作量就會減少很多,并且不需要施過多的肥料,節約勞動力最終降低生產成本,符合生產經濟性的要求。霜前早熟的品種,若同時兼具高產穩產和優良的抗逆性等,是收成良好的保障。不同的地區土壤肥力性質等有很大差別,選種時要根據土壤條件選擇適宜的大豆品種,才能保證好收成。此外,選種的顆粒大小應盡量一致,及時曬一曬種子也是必要的。
3 準備
3.1 對種子進行清選
優質的種子是一次性播種成功的關鍵,故清選品質優良的種子是必不可少的步驟。種子中顆粒小,不飽滿,蟲蛀,病變的顆粒需要細心地剔除出去,使得播種的種子健康顆粒飽滿大小一致。收獲的種子常夾著其他物質,降低種子的純度,破壞種子的整齊度,需要認真挑選并清除。按照國家標準,最后清選出的種子純度至少要達到98%,發芽率不低于85%,雜質含量不高于1%。
3.2 對種子進行處理
這個過程主要是對種子進行包衣,即將肥料和調節劑等附著在膜結構上,然后包裹在種子表皮,并不改變種子的形狀,相當于給種子包上一層外衣。殺蟲劑,殺菌劑以及各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等附著在種子外表,能及時驅除部分害蟲,預防早期苗害,保證種子播種之前的完好健康。
4 播種
4.1 確定播種日期
播種日期的確定需因地制宜,氣候條件是影響播種的決定性因素。不同地區適宜的大豆品種不同,播種日期也不同。早春時節,早黃豆就可播種,而晚黃豆播種日期則在九月份,時間差別很大。若播種早于播種日期,土壤的溫度達不到出苗的要求,種子萌發速度就會減慢,萌發時期種子十分脆弱,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很弱,很容易發霉直至爛掉,導致苗出不來,影響產量。若播種過晚,貪青現象就會發生,難以控制。故播種日期不宜過早也不易過晚。
4.2 改進播種方法
部分地區采用“籠三”法和雙條法進行播種,增產效果喜人。籠三法,即一次性將對籠體進行深度松土,分層次施肥,精量點播等三個環節完成,這樣做能夠將土壤的水分,肥力,空氣和熱力進行調節平衡,最終改善土質,提高種植效率。若土壤相對貧瘠,則宜用籠上雙條法,此法能適用于抗倒伏的大豆。這兩種方法的使用有利于大豆根部儲存肥,水,氣和熱,使肥料更加高效的被大豆吸收利用,加上精準的點播技術,土壤的利用率得到極大的提高。如此,大豆抗早熟,抗澇抗低溫等能力增強,最終增產增收。
4.3 掌握播種數量
合理密植是提高土壤利用率,保證大豆產量的有效措施。大豆播量決定著大豆密度,單位面積上大豆的數量,每株大豆上的豆莢數及豆粒重量等也影響著密度。單位面積土地上的肥,水,氣,熱是一定的,若種植數量較少,則土壤利用率較低,不利于大豆的高產,若種植過于密集,則植株之間爭奪養分,最終結出的豆莢干癟不飽滿,同樣質量低下。故應按照單位面積土地上光和地力的最大作用計算出最適的種植量,即合理密植。
4.4 制定播種深度
大豆的播種深度不僅與種粒本身的質量有關,還受土壤環境的影響。若播種的深度過大,土壤對種子造成的壓力就會很密實緊迫,種子萌發時會承受極大的阻力,在低溫條件下幼苗發芽會變得緩慢時間延長,甚至會造成幼苗長不出來的現象。反之,若播種太淺,幼苗過早的破土而出,自身養分消耗完后不能很好地從土壤中吸收養分,芽兒就會脫落。一般情況下,種子萌發時受到的土壤阻力會隨著種子顆粒的增大而增加,顆粒越大,阻力也就越大。故因根據種子顆粒大小制定其播種深度。
5 施肥
土壤的肥力是種子茁壯生長的重要保障。但實際生產過程中,土壤的肥力不一定能夠滿足大豆生長的需要。現代化的農業生產中,人們常根據土壤測量結果,結合作物生長規律及需要配置肥料比例和用量,在種植時進行科學有效的施肥。即通過測土,配方,和施肥三個環節,提高大豆的生長速率和質量,已達到增產的目的。
6 管理
大豆種子種植后,仍需要進行田間管理。首先,大豆葉子剛長出時,要及時趟蒙頭,注意松土和粉子的厚度。其次,合理的苗間距直接影響大豆產量,故苗長出后要做好間苗工作。早豆苗結莢時,通常會遭遇高溫多雨的夏季,疾病害蟲肆虐,故應加強病蟲害等的檢查力度,早發現,早治療。此外,大豆生長時,葉面錘肥能夠有計劃的對大豆進行人工控制和管理,同時要注意錘肥的合理和適度。
7 結語
盡管中國大豆曾經享譽全球,但當下我國大豆面臨著尷尬的困境。研究大豆生長過程,掌握大豆種植技術,加強科技投入和人工管理,是解決大豆產業困境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探討了大豆種植技術問題,從選種,準備,播種,施肥,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梳理。選種意味著選擇優質飽滿的品種,準備的過程包括種粒清選和包衣處理,播種時要注意確定播期、播量、播種深度以及改進播種方法,播種完成后合理施肥和加強人工管理也是高產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劉辰.黑龍江省大豆種植成本效益與激勵機制研究[D].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14.
[2]宋連祥.對北方大豆種植技術的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4,07:148.
【關鍵詞】林業資源;價值;植樹造林技術
1 提高林業資源價值的策略
要進一步提升林業資源的價值,就要在植樹造林過程中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摸清造林植物的演替階段。總的來說植樹造林要遵循以下幾項原則:首先,以改善生態條件、調整農業布局為目標;其次,宜農則農、宜林則林;最后合理布局,參照自然模式做好農田防護林、護路林的規劃。第二,提高樹種配置的合理性,遵循造林植物互相競爭、互相補償的原理,因為不同的造林植物之間存在著較為復雜的相互關系,每株植物都會在其周圍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獨特的化學環境,有可能會對相鄰植物的生長、分泌產生影響,因此要利用互應學原理提高造林樹種配置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提高樹種的成活率,從而提升林業資源的價值。第三,采用人工技術對苗木的生理條件予以控制。因為植物的根量、葉量會對其本身的吸收功能與同化功能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果根量較少,則會降低植物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與養分的能力,降低其同化功能,所以可以采用合理、科學的人工技術控制苗木的生理條件。第四,注意土壤含水量與苗木生根的關系,土壤中的水包括自由水、薄膜水以及重力水等三種形式,通常植物會吸取自由水,如果土壤含水量發生變化,其水勢也會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到苗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與養分,所以要通過合理的技術措施創造苗木所需的立地條件與生理條件,從而促進生態環境改善。第五,采取多種管理措施,提高林業資源的價值。首先可以采用退耕還林措施,所謂退耕還林主要是針對沙化的或者易出現水土流失的耕地,依照一定的造林計劃停止耕種,恢復林木植被,對水土流失的問題進行有效控制;其次封山育林管理,封山育林主要針對一些荒山、荒地、灌從、采伐跡地等,其具備相應的天然下種能力,只需采取必要的封禁與人工輔助的策略,即可促進其發展為森林或者灌草植補,與其它管理措施相比,封山育林的綠化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因此可以有效提升森林的生態效益。
2 植樹造林的相關技術措施
根據植樹造林的不同階段,其主要的技術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育苗的生產與管理
在育苗生產與管理階段,技術重點包括以下幾項:第一,播種技術,對于播種造林而言,如何選擇品質優良的品種以保證樹種的發芽率與幼苗后續的長勢是該環節最重要技術難點,因此播種造林過程中要提同選種技術與播種技術的水平,提高樹種的成活率,從而保證育林的成功率。第二,種子的保存管理,在直接播種造林過程中,種子的保存管理十分重要,選好種子后要做好脫粒、凈化以及篩選工作,提高種源的質量;選好的種子進行儲藏時,儲藏地點要保持良好的通風,儲藏溫度適中,不能過高或者過低,否則會對種子的發芽率產生影響。第三,播種技術,播種過程中可以采用無性繁殖育苗技術,即采用組織培養技術把樹木上的一部分營養器官、花芽與花藥等材料進行離體繁殖;而對于諸如苗圃落葉松、樟子松或者云杉等樹種,其育苗播種可以采用林木種子精量播種技術,不過現階段該技術的應用范圍還相對較小。
2.2 幼苗的撫育與管理
第一,發芽期的管理技術。在播種后要用草覆蓋,密切觀察種子的出芽情況,當發芽率超出70%左右時,再將覆蓋的草一點點揭掉,直至種子的出芽率達到100%,才能將覆蓋的草全部揭掉。第二,苗期的管理,由于幼苗期非常嬌嫩,因此幼苗期的管理要非常嚴格、細心;夏季要對幼苗早晚澆水,如果光線強烈則要進行有效遮擋,避免苗木受到陽光的直射后影響其正常生長;當幼苗進入秋季后,要施加磷肥,此時注意不能澆水;冬季由于天氣寒冷,要采取相應的防寒措施,才能保證幼苗不受嚴寒的傷害。
2.3 造林技術與管理
在造林過程中主要的技術要點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2.3.1 造林用地的選擇與管理
首先要選擇適當的造林用地,并將其進行清理與整理;然后根據造林的具體要求開挖樹穴,設定好株行距,直至適宜的造林季節后,先將進行完整的苗木起苗,做好好苗木等級的分類工作,其中達到1、2等級的苗木由于其抗性好、生長狀態好,因此比較適用于造林;選好的苗木要及時送至造林地及時栽種,以保證其成活率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最后,樹苗栽種時要保證苗木根系的舒展性,裸根苗木要做打漿處理,且定根水也要足量,踩緊穴土地并培成饅頭型。
2.3.2 幼林期的撫育與管理
造林后通常需要持續三年的幼林撫育與施肥,每年四、五月份進行擴穴撫育,九到十月份要做一次全面鋤草,第二年再根據立地的質量進行追肥,并且追肥后注意要馬上覆土。通常采用溝施的方法進行施肥,具體操作如下:首先在每株樹的上坡開一道長50公分、寬15公分、深20公分左右的弧形的溝,與樹干保持50公分左右的距離,肥料施入其中并立即覆土。如果造林兩周后無雨水,需澆水;如果由于干旱導致出現枯梢的問題,則要采取基部截干促萌措施,保證樹苗的成活率。幼林期可以在行與行之間種植矮桿農作物或者綠肥,間種距離與苗木保持1米左右,距離不可過遠或過近,其中小徑級的纖維用材間種類年限為兩年左右,而大徑級的間種年限在三到四年;如果水源條件較好,可以在七八月份進行灌溉兩到三次,雨季來臨前要進行施肥,也可與灌溉互相結合施速效肥或者苗木專用肥。幼林期幼樹的抗逆性相對較差,加之冬天氣候條件惡劣,晝夜溫差大,因此幼樹的防寒工作十分重要。幼林期的防寒技術包括根莖培土、幼苗覆土、架設防風障、用石灰加硫合劑涂白樹枝或者覆蓋塑料薄膜等等,這些措施均可起到防寒的作用,提高幼樹養護管理的有效性。此外,還要注意保護造林地的環境,因為幼苗的生命力相對比較脆弱,要設置專人看護造林地,防止其它物種對樹苗產生破壞,比如牲畜的踩踏或啃食,或者人為破壞等等。進入防火期后要做好幼樹的防火工作,因為幼苗的根枝十分細小,再加上干燥季節林地中的其它植物與根葉均已干枯,如果遇到明火會導致火災事故的發生,因此幼苗的防火管理十分重要。
2.3.3 成熟林的經營與管理
當造林趨于成熟后,其管理工作相對容易,不過成熟林已經成熟,所以有一定的經濟價值,防止發生非法砍伐或偷盜樹木的問題。成熟的林木可以進行適當的采伐,不過采伐過程中要嚴格區分可以采伐與不可采伐的樹木,因為采伐不僅僅是為了提高林木的經濟效益,還要對林木的后續生長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成熟林的管理與保護也十分重要。
3 結語
總之在植樹造林過程中,相關林業工作者不僅要掌握造林整地,樹種選擇,造林時間的選擇,還要掌握撫育,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護、防”等問題,才能有效地培育資源,加快林業發展,更好地為林業生產服務,使森林資源做到“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參考文獻:
[1]黎聲偉.植樹造林技術及有效管理[J].科技風,2011(12).
[2]高志國.當前植樹造林技術方法措施淺析[J].2012(6).
[3]王美鷗.淺談植樹造林技術措施[J].東方企業文化,2012(5).
[關鍵詞]生態省力 營林技術 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S77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8-0230-01
隨著我國社會生態的不斷發展,我國林業產業也將不斷發展。因此面對我國林業發展現狀要堅持以全面發展營林為主。做好營林工作我國生態環境也將得到更好的發展,營林產業發展受阻,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將受到影響。營林產業與我國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營林產業在林業的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要不斷發展我國營林產業,不斷出臺相應的法律政策,有效的保護我國營林產業,加強其技術創新,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1 生態省力型營林技術遇到的問題
1.1 生態省力型園林技術水平不夠
生態省力型園林即意味著將使用的人力物力資源縮減到最小化,使經濟效益達到最高利潤效果。生態省力型園林最高、最省力的發展模式即采取空中播種的方法,然而就我國的目前形勢來看,技術水平還不夠完善。飛行播種的關鍵在行區的選擇,飛行區的選擇是飛行播種的重要因素,它影響著園林的整體效果。飛播區最先進性的第一步就是要對播種區進行調查研究,規劃出播種的范圍,選定好要播種的面積。然而現實的情況與理論中的分析存在著許多差距。然而人們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忽視了土壤的成分、地形的特征、環境的影響等因素,以此導致營林的整體效果下降。省力型營林的建設,種子的選擇也占據著重要的作用,影響營林的成活率。因此,對種子的選擇要更加的重視。然而現如今營林技術水平不高,在選擇種子的時候沒有做到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的種子不適合當地的環境,無論是水土情況還是氣候條件都會使得樹苗不能存活。除了選好種子外樹種的質量問題同時也影響著營林的整體發展狀況,如果買來的樹的種子大多數都是空殼、癟殼,那么種出來的樹木存活率及其的低。樹種的選擇還存在這許多因素都影響著樹的存活率,例如種子的產量、種子的質量以及種子的存活率等因素,這些因素都將會影響營林的整體效果。
1.2 生態省力型園林技術體制不完善
目前我國生態省力型園林技術水平不發達,體制不夠完善。這將導致營林產業性價比不斷降低。現在常見的營林狀況是草木市場需求量與所需量比例失調,也就意味著在營林產業投入資金大與營林產業。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在于沒有按照市場原則進行規劃,盲目的進行著播種。生態省力型營林體制存在的另一弊端在于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對種子進行篩選,導致品種推廣中種子的地位不斷下降,使得整個園林陷入惡性的循環之中。然而如今的園林技術體系不夠完善這將導致愈多違法現象的發生,亂砍亂伐不斷持續,導致許多成熟的、性價比高的樹種不斷被砍伐,這就使得整個營林的整體效果下將,繁衍能力不斷降低,同時也降低了書中的存活率。亂砍亂發不斷加劇,上市了許多優良的母樹,整個營林的更新過慢,挑選不出優良的品種。營林產業技術不夠完善還體現在脫離市場的軌跡。即省力型生態林所培育的種子與市場上的達不到一致的效果,當市場所需時營林的生產還沒達到理想的效果,種子的培育與幼苗的生長跟不上市場的變化和需求。營林技術管理也不到位這也是營林體系出現問題的原因。無論什么產業都要不斷加強管理,無論在什么環境下都要培育好種子,這些都是營林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
2 解決生態省力型營林技術有效措施
2.1 提升生態省力型營林技術水平
生態省力型園林要不斷發展就要提升生態省力型技術水平。在對營林播種的區域進行選擇時,要保證樹木的成活率、樹木的造林率,除此之外還要進行空中作業。由于播種的面積相對較大,地域面積較廣連接率較高。因此,在對其進行播種時要多架飛機共同操作,以此保證播種面積占據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同時在土地選擇上要選擇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養分充足的地區保證植物的生長率。在地貌以及地形的選擇上要選擇坡度較小,不會給飛機帶來不便適宜飛機播種的地區,這樣飛機播種的成功率將大大增加。所選擇的地區氣候條件也要適宜,陽光充足,氣候濕潤,降水量豐富,溫度適宜樹木的繁衍生長。例如黑龍江省的地區多為丘陵就不適宜建設生態省力型營林。在生態省力營林建設中,不僅要考慮到以上原因還要考慮到山坡的陰面與陽面問題,保證樹木的發展是同時進行的。對于生態省力型園林來說種子的質量是最重要的保障,種子的好壞直接影響了營林整體的發展效果,而且影響著生態型省力林的經濟成本。要想得到好的種子就要在正規的大型的種子公司進行購買不可因為節省成本而購買不正規的種子,購買有保證的種子即使在大型的種子公司購買也要檢驗相關證書并對其的真偽進行檢驗。在種子買回來后要對種子進行逐一的篩選,將成熟度不夠、質量不合格、水分不夠的種子去除,選取優秀的種子進行試驗,檢測種子的存活率,最后選取上等的種子進行培育。種植播種之前要對播種的地區進行徹底的檢查,對其土壤、氣候、將水量進行全方位的調查確保無誤后,采取空中作業的方式進行播種。播種過后不可采取散養的方式,及時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對山林進行保護,禁止亂砍亂伐。在封山育林期間有關單位做好協助工作,建立相應的規定并建立專門的組織對其進行保護。
2.2 完善生態省力型營林技術體系
生態省力園林所面臨的許多挑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性價比失調的問題,這就意味著營林產業在技術方面面臨著許多困難。解決性價比問題最關鍵的在預算前期對市場進行徹底的調查并結合廣大工作人員的想法在施行前對其進行會議討論。在播種的前期要對環境進行調查,保證在幼苗生長過程中營養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在做好這些工作時還要了解植物的屬性,選取合適的空間面積,去除其他影響植物生長的生物。目前我國的營林產業還處于發展期的階段,因此要不斷完善生態省力型營林體系,打好基礎使資源的到有效的利用。育種基地的建設是生態省力營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育種基地不僅可以使植物的生長環境有所改變,而且大大提高了樹種的存活率,這不僅滿足了生態營林技術發展的需求也滿足了市場的需求。在建設生態省力型營林建設中病蟲害的傷害也不容小覷,因此我們也要從根本上對病蟲害進行治理,采取科學的方式合理種植樹種,抑制病蟲害的發展,使樹木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進行生長。同時要保證樹木之間的行間距,科學的對其進行砍伐,保證每一棵樹都有足夠的養分去發展。管理部門也要將工作重點落實到此處,全方位的進行管理,無論是前期的準備工作還是后期防火、封山、育林工作,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環節都要落實。建立一個全面的保護機制對我國的生態省力型營林進行保護,共同打造一個全新的營林技術新時代,不斷推動我國營林技術的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園林技術也將的到有效的發展,省力型營林事業也將迎來的新的發展時期,同時我國的營林產業將遇到更多的問題。因此我國要不斷加強營林產業的發展,在促進園林可持續發展的的同時開發合理資源,不斷提升營林技術水平,提升園林事業帶來的經濟效益,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案對營林事業改善,發揮省力園林的最大優勢,不斷促進生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