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英語短文故事

英語短文故事

時間:2023-05-29 17:59:0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短文故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英語短文故事

第1篇

【關鍵詞】英語;閱讀;興趣;

“學習任何語言都需要大量閱讀。學習英語也需要大量閱讀。英語學得好的人,一般說來,都讀過相當數量的書;反之,也只有讀得比較多的人,才能真正學好英語”。閱讀是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通過英語閱讀,學生接觸到地道的英語,豐富了語言,拓寬了視野。

縱觀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現狀:以書本知識教學為主。“課本英語”多是一種“理想化”的語言材料,只學課本知識,是學不好英語的。事實上完全適合小學生學習的閱讀材料在圖書館、新華書店里很難找到。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他們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其次,校園文化缺乏英語閱讀氛圍。校園廣播英語廣角這一欄目,仍是一片空白。目前閱讀教學面臨最大的問題:學生在家根本無法閱讀。一是父母無法指導;二是父母在外無人問津。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待提升,閱讀習慣有待養成。面對學生的現狀,將如何開展英語閱讀,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并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呢?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總結自己的做法。

一、指導學生正確閱讀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不得法,不能很快了解短文大意。我實施“兩步”閱讀方法。

第一步 初步感知閱讀短文大意,設計問題,學生帶著目的和愿望去讀,主動去思考發現,使學生思維處于積極準備狀態。閱讀中,學生發現并找出能體現對話大意的重點語句。

第二步 精讀,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語句的意思,學生在質疑中,結合上下文,猜測詞義或語義。

閱讀教學中,我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科學地閱讀,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如讓學生復述閱讀短文大意,理解重點詞句。學生不斷地嘗試閱讀,練習實踐,閱讀速度大大地提高,閱讀能力也獲得了長足發展。 閱讀材料內容涉及外國文化習俗,進一步增長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鞏固課內語言知識,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成績。

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暫時的,表現出一種倦怠。特別是高年級,隨著篇幅逐漸加長,閱讀要求逐步提高。學生閱讀中遇到的生詞,難句越來越多。部分學生表現出畏難的情緒,對待閱讀漫不經心。針對不同學生,我提出不同要求:基礎好的要求他們理解文章的內容。同時掌握并能背誦重點詞、句、篇;部分有畏難情緒的同學,只要求他們讀懂,理解對話短文的意思。閱讀材料內容趣味化、故事化 ,也是提高他們閱讀興趣的可行有效方法。

閱讀教學,必須遵循小學生認知規律。簡短的對話或短文呈現時,我演繹成生動的故事,時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案例:At the butcher's 在肉店,butcher賣肉的與Mrs Bird夫人的對話,我編故事的開頭“One day, Mrs Bird went to the butcher's……”,故事結尾:Mrs Bird 高興的回家了。學生保持閱讀的興趣。從Mrs Bird 買steak 、Lamb 、beef 等肉類食品完整的故事情節中,學生了解了西方人的飲食習慣,體會到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無疑給挑食,貪吃零食同學一次很好的教育。開展閱讀教學,教師充分利用圖片,PPT多媒體,挖掘教材中包含的西方文化背景,社會風俗習慣,并結合語言現象,向學生傳授文化語言、認知等方面的知識,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真正實現語言交際能力。

可以說,故事情節一步步假想、設疑,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語言情境中。預測是閱讀不可忽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預測故事的主要內容可能用到詞匯和句子。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參與能力。

二、引導學生讀得法

真正的閱讀,應放手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閱讀英語。閱讀過程中,學生面臨“詞障”,“句障”,很難讀通,讀懂文章的意思。涉及西方文化生活內容的短文,學生自主閱讀更難。怎樣放手讓學生閱讀呢?以《Three little pigs》閱讀教學為例,首先明確閱讀任務目標(tasks),What are their houses made from? (三只小豬的房子用什么材料砌成的)其次,讓學生善于質疑:Are the pigs safe? (豬安全了?)再次,學生談心得體會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is story?(從這則故事中,你學到什么)在老師的示范指導下,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內容。為了培養和激發每一位學生閱讀興趣,每周二開展“10分鐘輕松閱讀”,提供給學生不同的閱讀材料。內容有趣,難易適中,符合學生口味。閱讀中,訓練學生觀察提取與主題密切相關的具體事實和信息,引導學生將這些信息重新組織,完成相關話題的表演和討論等,及時反饋,并給學生鼓勵性評價。

“10分鐘輕松閱讀”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臺,滿足每一個學生參與體驗表現自我的欲望。閱讀之星的評比,更讓學生獲得成功、成就感,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三、鼓勵學生堅持閱讀

閱讀教學沒有現成的閱讀材料內容。現如今應運而生的英語報、英語畫刊、英語故事書等,為英語老師提供更多的教學材料內容。在多元、開放的信息環境里,互聯網資源為我們提供更多的信息資源。閱讀材料能適應大多數學生的閱讀水平,而且學生所接觸的閱讀材料也往往是他們所感興趣的話題,筆者主動從中獲取推廣有用有價值的,發動學生自身提供出大量的可閱讀資源。只要將這些閱讀材料稍作篩選,就能建成一個適合學生閱讀的資源庫。對收集的閱讀資料庫,定期檢查。如過關練習,分ABCD等級,A級為優秀,BC級過關,D級不及格。促進學生養成每天閱讀習慣,堅持收集英語閱讀短文,由課堂延伸到課外,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課外閱讀活動中來。

閱讀貴在積累,積極引導、鼓勵農村孩子興趣閱讀,實現人文關懷。讓這些“土”孩子重視閱讀,參與閱讀,在閱讀中不斷提升自我,提高閱讀英語能力。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小學英語;讀寫訓練;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6-0041-02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越縝密,語言交流越流暢,語意表達就越明確。學生的語言思維存在差異,有的學生思維比較發達,語言連貫,反應敏捷,口語表達非常清晰,而有的學生在說英語時,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往外“蹦”,非常生硬。學生的英語思維可以經過后天訓練而更加發散豐富,優化創新,讀寫訓練是思維訓練的有效途徑。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豐富課堂讀寫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讀寫情境,指導學生閱讀英語短文,經過思維的優化整合,實現讀寫能力的提高。

一、豐富讀寫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英語讀寫教學內容要豐富多彩,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讀寫互動,才會有良好的收獲。學生喜歡游戲活動,教師可以投其所好,在備課時做好課堂設計,把英語單詞、句型的識記放在游戲中,游戲完成后讓學生嘗試寫出游戲的過程。學生在寫游戲過程時比較機械,都是句子的堆砌,這就是初步的寫作訓練。學生在組織句子時,語言思維要飛速轉動,篩選可用的單詞和句子,才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英語思維,減短思維“翻譯”的時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可以用所學的英語進行交流,體會英語詞匯的豐富內涵。

例如,在學習《Then and now》一單元時,教師提前讓學生準備好老照片或者是帶有故事的照片,課堂上教師先把自己準備的照片用實物投影出來,示范講解自己照片的故事。用上本課重點詞匯could / could not以及其他動詞的過去式,然后點名學生到講臺前介紹自己照片的故事,鞏固could / could not的用法。之后,教師組織小組合作交流,每個學生在自己的小組內介紹照片故事,并提醒學生要正確運用動詞的過去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

英語的學習還可以和其他學科相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體現英語的實用價值。如學習顏色的單詞時可以和美術相結合,學習數字的單詞時可以和數學相結合,以此增加英語學習的樂趣。

二、重視短文閱讀,培養思維習慣

閱讀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手段,學生只有多讀才可以形成英語語感,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情感去理解文章內容。因此,英語閱讀學習之初便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猜讀”,盡量做到不“回讀”,在最短的時間內讀懂短文的含義。

英語思維習慣的培養,可以采用限時閱讀訓練。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單詞和句型選擇恰當的閱讀短文,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英語閱讀可以選擇英語繪本這一材料,學生如果遇到陌生單詞,可以借助圖片理解,而且英語繪本的單詞復現率比較高,有利于學生理解故事內容。例如,在《The king’s new clothes》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把本則故事的內容分別用圖片排列起來,每一幅圖片表示一段故事,騙子覲見、官員查看、皇帝驗收、游街等,教師先用幻燈片排好順序,每一幅圖片的旁邊用英語配上對話,教師指導學生一邊觀察圖片一邊閱讀對話,了解故事情節,然后教師把英文去掉,讓學生直接對著圖片進行對話練習。這時,學生要發動思維,甚至換掉其中的單詞,或者添加其他的常用對話。如雙方對話之前加上問候語:“How do you do ? /What’s going on?”這樣,圖片上的場景對話不再生硬,同時激活了學生的英語思維。

另外,在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己組織語言,說一說或者寫一寫故事情節。如此一來,學生的讀寫能力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生的思維也不斷被激活。

三、創設讀寫情境,促進思維發展

思維的發展還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情境便是其中之一。教師創設合理的交際情境有利于讀寫活動的進行,學生的思維也會在情境中更活躍。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具,還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借助多媒體信息設計課件,如錄制微課視頻等,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為學生的思維發展創建外部環境。學生在學習時要激活各種感官,把視覺思維收集到的信息傳遞給各個感官,有利于讀寫訓練的順利進行。如教材配套的掛圖,與教材插圖有相似的地方,上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掛圖內容,從中找出與文章內容相聯系的地方,學生發現疑點予以提問,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例如,在《Chinese New Year》的學習中,教師提前布置學生了解“春節習俗”的作業,在教室里剪窗花、吹氣球,在開課之前播放歌曲“Happy New Year”,讓學生在輕快的旋律中放松心情。之后,教師將設計好的Warm-up導入:“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 New Year’s Day?”W生經過準備,很容易回答這個問題,由此直接導入Anna一家是如何過中國新年,進入學習狀態。學生帶著意猶未盡的心情進入課文學習,主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較強,構建了高效的課堂。

真實生動的語言環境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第一反應”,學生沉浸在英語交流的環境中,才可以建立英語思維,逐漸擺脫“翻譯”的束縛,能夠更加流利地進行英語交流。

四、拓展讀寫空間,優化思維整合

每一種語言都有文化基礎,英語的運用也要結合西方文化的傳統習俗、風土人情和思維方式。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不斷滲入西方文化,拓展學生的讀寫思維空間。尤其要注意英語的表達習慣,否則在交際時會說出別人聽不懂的“漢式英語”。同時,要讓學生了解西方風土人情和語言習慣可以借助英語視頻短劇,模仿視頻中的口語對話,了解用語習慣。學生如果能夠發散思維,在影片中找出英漢交流的不同之處,就能夠體現思維整合。這樣教師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讀寫空間,學生的思維觸角便可以伸得更遠。

例如,《Holiday fun》這一單元的話題是談論節日,通過Liu Tao和Mike的對話,講述了國慶節的故事。人物對話雖然比較多,但仍然比較正式。教師剪輯了一段西方圣誕節的視頻片段,故事講述的是兄妹三個為父母準備禮物,對話比較靈活,恰當地運用了表情和動作。學生被對話的氣氛感染,不自覺地模仿起視頻里的“洋腔洋調”,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入角色以后,學生可以直接用英語進行交流,提高了學生英語交際思維能力。

五、讀寫巧妙結合,訓練思維創新

讀寫是緊密結合的兩種訓練方式,英語閱讀可以在課上進行,也可以拓展到課外,只要是讀就一定要有寫。讀是前期積累,寫是思維創新,讀可以使學生在閱讀中增強語感,增強快速攝取文章信息的能力,寫則是反思和感悟,是把語言組織落實到紙面的實際行動。寫的過程,是學生要努力地調動思維,搜集大腦中積累的詞匯和語塊,經過加工整理,按照語法規則組合成正確的句子。學生在最初落筆時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要給出具體的指導,讓學生在寫作表達時有章可循。

學生在閱讀寫作時,可以結合自身經歷,根據所積累的單詞組織出沒有學過的句型,實現表達的創新。如學習了《Holiday fun》這一課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有趣的節日活動,模仿教材中的句型做書面表達,學生面對這樣的話題有話可說,能夠組織出比較通順的句子。讀寫結合可以隨時進行,寫作并非長篇,寫作的內容要體現主觀性,喚起學生的表達欲望,也可以結合自身經歷,用英語表達出內心的想法。

第3篇

一、培養閱讀興趣

1.樹立信心是培養閱讀興趣的基礎

自信心是發自內心深處的一種信念,是成就一切事情的前提。英語閱讀教學也不例外,對于小學生來講在閱讀過程中,一旦遇到困難,他們的自信心會容易受到很大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應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

2、及時多表揚提高閱讀的積極性。中國有句諺語“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贊揚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及求知欲望,同時會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即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真的做得不好,老師都不要嚴厲的責怪、批評,而應鼓勵他們。一旦學生讀得好時,就及時表揚,使他們的積極性長期保持下去。

二、培養單詞的拼讀能力

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讀懂一些簡易的讀物,難度不大,但作為起始階段,方法的掌握、習慣的形成卻是非常重要的。依據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首先,培養拼讀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尤其是中低段學生對掌握單詞的拼讀感到困難,因此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如在實際教學中我就采用了廣州外語學院高敏教授的“phonis”的語音教學法。這是一種按字母或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拼讀和拼寫單詞的方法,它既可以內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又可以培養學生見詞能讀音和聽音能寫詞的能力,同時還可以防止學生死記硬背等壞習慣的形成。

三、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讀方法和閱讀習慣

中高段的學生對語音是比較敏感的,一旦讀得不準,形成習慣,改起來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應在實際教學中盡量使用標準的錄音,讓學生模仿,以培養學生形成標準地道的語音、語調。然后教師可以再輔以朗讀技巧的講解,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語流中掌握標準的語音、語調、重音、意群與節奏。再次,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許多高段的學生都有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如:閱讀時唇動和低聲讀、用手指著所讀內容、不斷回讀、腦袋擺動等,這些都直接影響閱讀速度,進而影響閱讀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首先通過題目、圖示、上下文以及構詞法等,培養學生猜測生詞的能力。其次幫助學生掌握抓關鍵詞的能力,如在閱讀時,注意事物(what)、地點(where)、人物(who)、時間(when)、怎樣(how)、原因(why)等關鍵詞。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目前小學階段“讀”的要求一般相當于基礎教學階段英語課程標準一、二級的要求。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小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一級中的語言技能對讀的要求是:能在圖片和動作的提示下聽懂簡單的小故事并作出反應,能表演簡單的童話劇,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二級中的語言技能對讀的要求是:能聽懂簡單的配圖小故事,能在教師幫助下講述簡單的小故事,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按意群閱讀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話劇。因此根據課標和日常教學我認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應分階段實施。(1)小學低段的閱讀應以聽、說為主線,在圖片、簡筆畫和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能從總體上理解閱讀內容,從聽到說,循序漸進。(2)小學中段的閱讀應首先聽錄音看范文,大體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內容,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講解文章,對文章內容有更詳細的認識,再分組或分角色誦讀文章。在進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課后練習并能復述或表演所學內容。(3)小學高段的閱讀應首先通讀短文,對短文有一個初步總的印象。在通讀文章之后,能根據圖片或上下文解決短文中新的單詞,短語,為語言的輸出作準備。在解決課文中的單詞、短語、句子之后,回到課文對整篇文章作進一步的理解。再讓學生提筆續寫或改寫短文,作為語言的輸出。聽、說、讀、寫是一個有機的互相聯系的整體,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合理地結合聽、說、寫,來提高教學的效果。

五、正確應用教學策略

第4篇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1.學生缺乏一定的閱讀能力 《英語新課程標準解讀》對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求其能認讀所學到的單詞。能根據拼讀的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能讀懂平常生活中常見卡片上的簡單信息,能在圖片等工具的幫助下讀懂小故事,能自己選取想要讀的故事,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

2.教師對閱讀教學的設計不太合理 目前開展的閱讀教學,教學結果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因為在課堂上學生根本沒有打開課本閱讀,只是在過于靈活的教學方式中展開討論,這種教學形式雖然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對于學生的閱讀訓練效果卻不佳。

二、英語閱讀教學的實施原則。

1.低年級實施繪本趣味閱讀 有一次,我有幸參加了由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組織的有關兒童閱讀的研討會。會議由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女教師艾倫主講,所談主題是如何上好兒童英語閱讀課,從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喜歡閱讀繪本。

一本色彩鮮艷的英語繪本,會使小學生愛不釋手,回味無窮。我們怎樣來上好繪本閱讀課呢?教師最好為不同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閱讀。所以我們看到艾倫女士帶到會場的書籍也很特別,兩個非常龐大但是設計精美的書箱立刻吸引了眾多在場的教師。打開書箱,內設幾個階梯,不同的階梯均有不同層次的書籍,學生可有選擇地進行閱讀。

2.中年級進行童話故事閱讀 首先,老師要做好課前準備,想一些閱讀時要做的動作。有些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由于詞匯量少的原因,聽不懂所講內容,所以,我們老師盡量要加一些夸張的動作,來引領學生閱讀,理解其意思。其次,針對中年級學生,教師主要有三個閱讀教學技巧Phrase 1: Reading about print; Phrase 2: Breaking the code; Phase 3: Going for fluency.充實一下內容,主要有以下三個步驟:

兒童英語童話故事通常以善良可愛的動物形象來模擬人類的行為,書中精心設計的微小細節以及故事中的游戲和豐富的想象,一定會引導孩子深入地觀察和閱讀,從而培養孩子用英語去了解故事、復述故事的能力,真正提高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此,我推薦幾則童話故事,如《青蛙王子》、《丑小鴨》、《糖果屋》等。

3.高年級需要細節閱讀訓練

(1)瀏覽與略讀(skimming)是引領學生閱讀的前提。瀏覽與略讀能讓學生抓住閱讀材料的基本骨架,大致了解語篇內容,使學生對閱讀語篇形成明確的心理預期。因此,在閱讀語篇的過程中,一開始的瀏覽與略讀是有必要和有益的。

(2)仔細咀嚼(intensive reading)是解決遇到的難題的有力保障。仔細咀嚼,是要求學生在瀏覽文章的大致意思后,對于一些重點段落仔細閱讀,做到胸中有丘壑,對于文章的全局有一個總體的把握,教師應著重指導學生自己從文章中尋找碰到的難題的答案。

(3)廣泛閱讀(extensive reading)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保證。英語專家建議:閱讀理解包括“快速略讀”和“更加仔細地閱讀”兩個步驟。這個建議說明了學生要兼顧泛讀和精讀這兩種閱讀方式,學生在泛讀訓練中能學會更多不認識的單詞,在小學高年級的英語閱讀課上,教師應適量增加泛讀訓練量。

三、英語閱讀教學的延伸活動。

1.鼓勵學生做課前“三分鐘演講” “三分鐘演講”對于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尤為重要,在這個活動開展過程中,小學生的口語可以得到訓練,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它的作用在于:為了做好Daily report,學生必須進行充分準備。他們從網絡、報刊等各種渠道搜集信息和資料。

2.對文章進行Silent Movie(配音)或Role Play(表演) 配音是最基本的朗讀或背誦,表演是學生內化成自己語言后的輸出。這個過程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在學生進行朗讀和背誦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英語文章中的場景來做一些表演活動,可以提升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文章內容進行擴展或改編 這個活動對于學生的英語能力要求較高,要求學生在熟讀英語文章的基礎上加以理解,在自己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對故事加以擴展,在擴展故事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自己掌握的句型,還可以添加一些經典的名句,這樣可以使學生在閱讀時帶著目標去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第5篇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能力;認讀;朗讀;閱讀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而閱讀能力正是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因為閱讀不僅能使學生獲取語言文化知識、提高語言學習和使用能力,而且能使學生從英語閱讀中獲得樂趣、拓展視野、認識學習英語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一、正確理解認讀、朗讀和閱讀的內涵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語言技能中“讀”的要求有明確規定,即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一、二級的要求。以三年級為英語學習起始年級的,三、四年級應完成一級目標,五、六年級完成二級目標。一級目標是:(1)能看圖識字;(2)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的詞語;(3)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小故事。二級目標是:(1)能認讀所學詞語;(2)能根據拼讀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3)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讀懂問候卡中的簡單信息;(5)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和小短文,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6)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

二、正確理解認讀、朗讀、閱讀之間的關系

(一)認讀、朗讀、閱讀貫穿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缺一不可

1.培養學生詞匯的認讀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有目標地培養學生正確的拼讀方法,根據拼讀規則認讀單詞,既可以內化學生的認知結構,還可以培養學生“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認讀單詞能力,擴大詞匯量,為閱讀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

2.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多聽錄音,模仿標準地道的語言,傳授一些朗讀技巧,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語流中掌握標準的語音、語調、重音與節奏,培養語感。語感是指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英語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如果具有較強的語感,就能快速而準確地理解文本內容,較準確地領悟作者的言外之意,以及所表達的思想和感情。

3.培養學生形成初步的閱讀能力

英語的閱讀能力是指學生能靈活運用語言知識,以一定的閱讀速度來正確理解英語書面材料,掌握一定的信息。閱讀理解是一個復雜的認知心理過程,即“眼看腦想”的過程。閱讀即默讀(silent reading),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應改正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

(二)認讀、朗讀、閱讀在閱讀教學的不同階段,應有所側重

1.在小學閱讀教學的不同年段,認讀、朗讀和閱讀應有所側重

以三年級為起始年級的小學英語教材(PEP)的閱讀內容的編排具有系統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是閱讀教學的起步階段,主要安排了字母、詞匯和核心句型的認讀(Start to read);四年級是過渡階段,安排了組句閱讀和小短文閱讀(Read and write),使學生通過閱讀組句或小短文復習所學語言,體驗較長文段的閱讀過程,為小學高年級的閱讀打下基礎。五年級和六年級的閱讀文本(Read and write/Let’s read)是分別有一條完整的故事線貫穿的篇章,文本形式也比較豐富。

2.在小學高年級的閱讀課堂教學的不同環節,認讀、朗讀和閱讀應有所側重

閱讀課教學的基本模式是:閱讀前(Pre-reading)-閱讀中(While-reading)-閱讀后(Post-reading)。閱讀前(Pre-reading)是閱讀的準備階段,包括文化背景的準備和知識的準備。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引入話題,也可以通過提問、游戲、圖片展示等鋪墊文化背景知識。可以開展單詞游戲、對話表演等復習語言知識點,或創設情境巧妙呈現文本中的部分生詞讓學生認讀,要注意這時的認讀生詞只是為了排除閱讀障礙,不能把每個生詞都讓

學生認讀、每個句子都解釋清楚。

第6篇

一、閱讀在小學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它是人們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一個人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他的綜合英語的水平。所以要學好英語重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提高閱讀能力教師必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空間和豐富的語言材料。其次提高閱讀能力必須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提供給學生有力的指導、必要的幫助、正確的閱讀技巧以及充分的發展空間。最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語感,豐富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而小學低年級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很少,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教師們對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所以這方面的研究對提高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很重要。

二、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

目前小學階段“讀”的要求一般相當于基礎教學階段英語課程標準一、二級的要求。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小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一級中的語言技能對讀的要求是:(1)能看圖識字;(2)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的詞語;(3)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小故事。二級中的語言技能對讀的要求是:(1)能認讀所學詞語;(2)能根據拼讀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3)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讀懂問候卡等中的簡單信息;(5)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和小短文,養成閱讀的習慣;(6)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因此根據課標和日常教學我認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應分階段實施。(1)小學低段的閱讀應以聽、說為主線,在圖片、簡筆畫和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能從總體上理解閱讀內容,從聽到說,循序漸進。(2)小學中段的閱讀應首先聽錄音看范文,大體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內容,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講解文章,對文章內容有更詳細的認識,再分組或分角色誦讀文章。在進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課后練習并能復述或表演所學內容。(3)小學高段的閱讀應首先通讀短文,對短文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在通讀文章之后,能根據圖片或上下文解決短文中新的單詞短語,為語言的輸出作準備。在解決課文中的單詞、短語、句子之后,回到課文對整篇文章作進一步的理解。再讓學生提筆續寫或改寫短文,作為語言的輸出。聽、說、讀、寫是一個有機的互相聯系的整體,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合理地結合聽、說、寫來提高教學的效果。

三、閱讀教學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我們還應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1)針對中低段學生所采取的師生互動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于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系融洽。教師首先可以通過自己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運用實物、播放錄音、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手段引出閱讀材料,使學生初步感知,并產生要閱讀的興趣。接著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學生的交流、教師的講解下理解一些單詞、詞組的含義與用法。(2)針對中高段學生采取主動參與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自己閱讀理解,因為現今的閱讀教材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有利于將知識化難為易。但在學生開始閱讀之前,教師應提出一兩個指導性問題,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帶著問題快速閱讀,其目的是給學生的第一次閱讀確定一個目標或任務,實現對閱讀過程的監控。接著再拋出一些細化的問題,要求學生細讀課文后,生生間或師生間展開交流、討論,來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學生跟讀錄音,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培養語感,加深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最后閱讀的最終目的是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活躍學生的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和能力。為達到這個目的,在學生對篇章的結構、內容及融合的知識點有了較好的掌握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整體吸收和運用,引導學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進行交際活動。

四、閱讀教學的教學渠道

英語閱讀教學發生在課內與課外兩個場所。通過實際教學我認為,英語閱讀教學的主渠道應該是在課堂,因為課堂中的課文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如何從文字信息中獲取事實、觀點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觀點和態度;如何欣賞;如何評價等。同時,教師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工具書等。這些閱讀技能的訓練對中低段孩子的閱讀學習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但緊緊依靠課堂上的閱讀教學是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的。于是,課外閱讀就成了課內閱讀的有效補充。因此我們要鼓勵高段學生定期地閱讀課外英語報刊和英語書籍,同時他們可以利用網絡進行網上閱讀。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取的閱讀技巧才會在課外閱讀中得到鞏固,他們的閱讀能力才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通過嘗試新的閱讀教學方法我們真正找到了閱讀教學方面取得的成績和不足。學生缺少閱讀學習策略,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制約了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師首先要提高對閱讀教學的認識,改變以前的教學思想,在閱讀教學中做到揚長避短。其次要能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以及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為學生提供適合他們需要的閱讀材料,同時鼓勵學生通過不同渠道收集相關的閱讀材料擴充閱讀量,發展閱讀能力。最后教師要了解小學階段各個年級閱讀教學的不同標準,站在更高的角度透視閱讀教學的發展,在完成好本年級閱讀要求后能夠有的放矢進行拓展和滲透,從一年級開始訓練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閱讀教學各個階段不要脫節,以免造成前松后緊的狀況。

第7篇

【關鍵詞】寫作能力測試 課標 呼應

原高中英語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把高中英語寫作簡單地定義為“100字或10句式的情景表達”(《修訂大綱》,2001: 7 ),提供情景的形式為圖表、圖畫、提綱和短文。《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2003 年)(以下簡稱《標準》)對英語寫作進行了重新要求,這個要求是對應于高中英語課程結構中的四個級別(六級、七級、八級、九級)的寫作技能目標提出的,并就如何評價寫作技能提出了相應的建議。高考是中學教學指揮棒,對中學的教學影響有著巨大的反撥作用,在新課程改革日益深入的未來,要使《標準》中寫作能力目標得以實現,改革現存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測試,使之與新課程標準相呼應至為關鍵,本文擬就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測試如何在形式、層級、內容等方面與《標準》的呼應進行探討。

一、寫作能力測試層次的呼應

《標準》中的高中英語課程結構把高中英語課程結構分為六、七、八、九四個級別,每個級別都有與其相對應的寫作能力目標。那么高考英語最高應該測到哪一級寫作技能目標呢?或者說,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測試的最高標準是什么?這可以從分析《標準》中有關寫作能力的要求和寫作測試理論兩方面得出結論。

根據《標準》的要求,高考英語對考生寫作能力的要求應該達到八級寫作技能目標,即:能根據所讀文章進行轉述或寫摘要;能根據用文字及圖表提供的信息寫短文或報告;能寫出語意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敘述事情或表達觀點和態度;能在寫作中做到文體規范、語句通順。因為在《標準》中的課程設計思路部分中明確提出,國家英語課程主張從小學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程,《標準》第二級為六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第五級為九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第七級為高中畢業的基本要求。盡管英語第 6-8 模塊構成的八級屬于選修課程,但是“所有學校應保證開設模塊 6-8”,可以看出,無論從課程開設要求,還是對高中的教學基本目標要求,第八級寫作能力目標都是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應該達到的基本要求,所以,從《標準》的要求方面看,八級寫作技能目標應該是高考寫作能力測試應該達到的目標。

根據 J.B.Heaton 對寫作能力測試級別的分類,八級寫作技能目標在高考寫作中也是比較合適的。作為高考考生主體的高中畢業生在英語水平上屬于中級水平,高考也是中級水平的英語測試。Heaton 在《英語測試》引用了某大型的英語測試機構的測試文件來描述中級英語寫作能力測試的要求,根據這個文件,對中級水平的英語寫作能力測試類型為:書信,日記,明信片,指導(guide),說明(set of instruction);對中級寫作能力標準的要求為:語法、詞匯、拼寫準確,雖有少數錯誤但不影響交際;字跡可認;使用一般性的語言進行清楚得體的表達;能使主題和論點進行有機聯系(Accurate grammar,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though possibly with some mistakes which don't destroy communication;handwriting generally legible;expression clear and appropriate, using a fair range of language;able to link themes and points coherently.)。《標準》中八級英語寫作技能目標是把寫作的文體類型和寫作應該達到的標準綜合起來進行描述的。把這個目標與Heaton 的描述進行比較,雖然在寫作類型上略有不同,但在寫作標準上大體上是一致的。因此,根據國外考試理論,高考寫作能力測試以《標準》中的八級目標為依據也是合理的。

高考英語考試寫作能力測試的命題應該以八級寫作目標為依據,在寫作能力層次要求上,只能以八級寫作能力目標為最高目標,而不能超出這個目標。如果高考對寫作能力的要求高出這個目標,就可能導致中學英語寫作教學脫離學生的認知水平實際、脫離教材的實際,求新求高,偏離《課標》。

二、寫作測試形式的呼應

從寫作能力測試的形式上來看,在目前的分省命題政策下,除少數省市以外(如 2005 年的湖南卷、上海卷),絕大多數省市高考英語試卷中對寫作能力的測試都采取了短文改錯和書面表達兩種形式。這種寫作能力考查形式自 1991 年出現至今,沒有大的變動。在《標準》中,對終結性評價中的寫作評價形式是這樣建議的:短文寫作(日記、小故事等);實用性寫作(卡片、信件、說明、留言、填寫表格等);圖文信息轉換(圖表描述、信息解讀、寫配圖說明);接續完成文段;寫電子郵件等。

對照《標準》中的建議寫作測試形式,可以發現在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測試部分呼應了《標準》的要求。如在現有的高考英語書面表達中,出現了日記、小故事等短文寫作,也出現了留言、信件、說明等實用性寫作,還出現了電子郵件寫作。但是,對于圖表描述、信息解讀、寫配圖說明等圖文信息轉換、接續完成文段等寫作能力考查形式,在現在的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測試中很少得到使用。因為受傳統習慣的影響,中國高考試題在使用過后很快就會流入社會,中學師生對于高考寫作能力測試的形式非常熟悉,所以造成了高考測試形式的鈍化,要使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測試常考常新,并能全面考查考生的寫作能力,在其考查形式上宜采用《標準》中的建議,既要使用短文寫作,實用性寫作等形式,又要適當使用圖文信息轉換,接續完成文段等形式。

除了上述討論的寫作測試形式的單一和固化問題之外,對現在英語高考寫作能力測試中的短文改錯的存廢問題也有很多的爭議。主張使用該題型的學者認為,短文改錯是考查寫作能力的有效形式,因為雖然短文改錯考查了許多要素,如詞匯、修辭、結構等,但仍主要是通過考查效驗能力間接考查考生的寫作能力。效驗能力是寫作能力中重要的一項能力,個體只有在能夠識別錯誤的情況下,才可以寫出正確的文章來。筆者認為,短文改錯這種題型可以從高考寫作能力測試中廢除,理由在于:其一,短文改錯在寫作能力考查方面的效度比較低。考生做短文改錯題時識別錯誤、改正錯誤,都是在理解現有短文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種寫的性質上不同于引導性寫作,其自由度也大大低于后者,甚至遠不及完成句子和句子翻譯,因為考生的思維焦點只是在原文語境中找錯改錯,錯誤多是語法和慣用法方面的,學生主要依靠語法知識來做題。而不是輸出完整的語言內容(起碼是句子),考生沒有多少主觀表達、運用語言的余地。從這個角度講,短文改錯關注的主要也是語言要素、語法知識,其交際性要素幾乎為零。 其二、短文改錯對教學的負向反撥作用太大。 由于短文改錯題主要考查的是語言知識、語法能力,自從高考采用此題型以來,教師和學生更加偏重對語法知識和做題能力的培養。多做改錯題,可能會提高成績(有時也不明顯),會增強閱讀能力(往往是每詞每句落實的精讀),但對于培養語感,對于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和語言使用的得體性卻無多大幫助。其三、短文改錯不符合語言學習的認知規律。學生學習和掌握一門外語,是否需要具備改錯的能力? 改錯,本是教師的基本技能。教師要知其然,知其不然,知其所以然。學生的語言技能,是能聽能說能讀能寫,并不一定要能改錯。有些短語、搭配,甚至拼寫、變格等,學生自己在說和寫時不一定會錯,倒是在改錯題里弄糊涂了,甚至加深了錯誤印象,適得其反。這也是改錯題的主要弊端:不利于形成深刻、清晰的正確印象,會抵消教學效果。

有人會說,上述情況是指平常教學,高考則不同。高考的目的是選拔,與平常在校考試的測試目的(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同,應該有一定的難度。筆者同意這種看法。問題是,高考有很強的導向作用。高考用什么題型,平常的教學肯定要跟著高考走,以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這就造成了一種怪現象:測試目的不同的考試,題型卻一樣。這顯然與新課程標準中關于評價的理念相距甚遠。

三、話題知識的呼應

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測試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其寫作任務中的話題知識應與《標準》中的話題范圍相一致,在此基礎上顧及到城鄉差別、地域差別、經濟差別、文化差別等。

根據 Bachman 的交際語言能力測試理論,應試者在使用語言進行交際時,不僅受語言能力和個人特征的影響,還受到話題知識的影響。話題知識又叫知識圖式或者世界知識,指的是存在于長期記憶中的知識結構(Bachman,1999:65)。如果寫作測試任務中的話題知識超出考生的知識范圍,那么就不能有效地測出考生的寫作能力,使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測試既失去信度,又沒有效度,從而導致造成中學寫作能力教學的混亂。

《標準》中對于八級話題的目標是這樣描述的:熟悉有關個人、家庭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話題;熟悉有關風俗習慣、科學文化和文學藝術等方面的話題;熟悉有關我國一般社會生活的話題,例如:職業、節日、風俗和社交禮儀;了解英語國家有關日常生活習慣的話題。那么,既然《課標》對話題知識做出了這樣的規定,英語寫作能力測試中的寫作任務應該在這些話題知識范圍之內。但是這個目標描述比較抽象,不容易操作,例如了解英語國家有關日常生活習慣的話題,這些日常生活習慣具體有哪些,就很不好把握。解決這個問題最基本的途徑是了解教材,教材中涉及到哪些話題,我們就可以以這些話題為依據。對于教材沒有涉及到的話題知識,雖然有少數學生了解,在高考英語寫作任務中一定不能涉及,否則就會造成測試的失真,更為嚴重的是可能導致英語寫作能力培養在話題選擇方面的泛化和混亂,脫離教材,另起爐灶,本末倒置,造成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

另外,還要考慮到地域差別、城鄉差別、文化差別、經濟差別對話題知識的影響。比如城市考生可能比農村考生更熟悉交通規則方面的話題,經濟發達地區的考生可能比經濟落后地區的考生可能更了解電腦,傣族的考生可能比其它民族的考生更熟悉潑水節等,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高考寫作能力測試才能在話題知識方面更好地呼應《課標》目標。

測試具有對教育教學具有導引功能和督促功能,高考這種大規模的關系重大的考試更是如此,要達到《標準》中提出的寫作能力目標,關鍵還是要使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測試在層次、形式、話題知識與《標準》中的要求和建議密切呼應,充分發揮高考的巨大正向反撥作用,這樣中學的英語寫教學才不至于與《標準》背道而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中學英語教學中的費時多、收效低的狀況。

參考文獻

Lyle F. Bachman. 語言測試要略,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年;

Lyle F. Bachman, Adrian S. Palman.《語言測試實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年;

J.B.Heaton. 語言測試,外語教學和研究出版社,2000 年;

潘光威,關于高考英語短文改錯題的分析與思考中學外語教與學,2003 年;

第8篇

一、英語課堂互動的特點

1.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新課程標準強調在合作中學習,在體驗中學習。現在心理學研究也表明,體驗學習是人的一種最基本學習方式,而這種學習方式在課堂互動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它要求學習者不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用身體去親身體驗,而且要用腦去思考探究,用心靈去意會感捂,并內化為自己的心理素質,外化為行為習慣。

2.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在課堂互動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互動活動的中心,擔當活動的主要任務,他們自己組織,自己實踐,在“做中學”和在“做中體驗”,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學會分享與合作,從中獲得積極的感受,促進在語言和身心等方面素質的發展。

3.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需求分析

課堂教學互動是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需求進行的。在課堂教學互動活動中,教師會不斷的發現問題,學生也會逐漸意識到各自的薄弱點,這樣教師對語言實踐的引導就有了針對性,學生學習的目標也就更加明確。

4.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學習經驗

在課堂互動活動中,學生可以進行開放性的討論,在教師設定的一個總的筐架要求下,由學生自己負責填補細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有一部分能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和查閱資料而自行解決,但還有一部分自行解決不了,就必須與同學討論或向老師咨詢,通過互動,彼此都能有所發現,學到新的東西。

二、英語課堂互動模式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大多采取單向的交互方式,即教師教學生做筆記的單線活動,它不僅使教師教的吃力,學生學的乏味,而且使學生無法充分地自我表現,學生的語言運用技能得不到培養。而新課程理念極力倡導課堂互動,大大地改變了這種局面。課堂互動的模式有:

1.教師與學生

教師學生教師一組學生教師全體學生

2.學生與學生

單個學生單個學生單個學生一組學生

一組學生一組學生

3.學生與多媒體

這些活動模式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反復靈活地變用,不僅為課堂氣氛增添了許多活力,而且易于學生相互傳遞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勵學生參與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交際化,增強英語交往的機會,從而加速學生掌握用英語進行交往的進程。

三、英語課堂互動活動類型

根據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課堂互動活動類型有:呈現活動,練習活動,交際活動。

1.呈現活動

呈現新的語言內容要力求生動形象,使學生的智力、體力、心理都處于積極狀態,以保證英語信息的輸入加工順利進行。高中階段,學生是有一定的英語語言基礎,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呈現主要是“引發”學生思維,“啟發”學生試探,“導入”進一步練習。因此,互動必不可少。

下面簡列幾種呈現活動方式:①是與非(YesorNo)。有些教學內容可以通過聽的活動呈現,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聽,然后故意把內容作些更改,要學生判斷所說與錄音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請學生說出原因。若教師聽“錯”了由學生改正,學生積極性提高,且人人參與。這種活動對引發學生聽錄音的興趣和培養聽的能力都會產生長遠的影響,這是學生與多媒體的互動。②關鍵詞(KeyWords)。高中階段,學生會接觸到一些短文,這些短文不僅提出新的語言結構,也同時提供一些描述某種事件的詞匯,詞義教學逐漸重要起來,特別是一些與主題有關的詞,如果抓不住,就會影響對短文的理解和掌握。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關鍵詞,要讓學生弄清楚詞的意思,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造一個語言認知環境,并使學生與多媒體互動,快速掌握單詞的意思及發音等。③預測(Prediction)。有些對話和短文可以通過標題引導學生對內容進行預測,即利用學生的認知結構先確定“已知”部分,再預測新的內容,制造一種認知“期待”,通過呈現來“驗證”。這個活動是典型的教材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等多種模式的綜合性互動。④問題(Questions)。有些課文的呈現可以通過6個wh(who,whom,when,where,what,why)疑問詞,把事情的脈絡理順,并逐一回答,整個事件或故事就清晰地呈現出來了。如(北師大版本)SEFC(Module3)Unit8 Lesson3 Marco Polo(Reading)可用6wh來呈現課文。

1.Who was Marco Polo?

2.With whom did he come to China?

3.When did he travel to China?

4.Where did hes tay?

5.What did he do in China?

6Why did here turn to Italy?Why was he put into prison?

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教師與學生互動或學生與多媒體互動來解決。

2.練習活動

練習活動是指新語言項目呈現后所進行的旨在訓練聽說讀寫技能的活動。練習內容不是單項,而是新語言項目的結合,融為一體,形成一種語篇層次上的練習。教材提供的對話和短文是練習的基礎材料。練習活動就是熟練地掌握對話、短文所開展的活動,其互動方式多種多樣。如①游戲(Games)。課堂上做游戲可幫助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活動中掌握一些較難記憶的語言項目。例如(北師大版本)SEFC(Module3)Unit8 Lesson2 Extreme Sports中學習“Sports”時,運動名稱很多,難于記憶,可以將運動項目分配給學生,作為他們的“favorites”,然后要求學生相互詢問。

S1:My favorite is white-water rafting.Whose favorite is rock-climbing?

S2:My favorite is rock-climbing.Whose favorite is bungee-jumping?

S3:Myf avorite is bungee-jumping.Whose favoriteis……②句子連說(Coherent Sentences)。對話或短文呈現后經過一定的口頭操練,可以要求學生用5個句子把對話或短文的內容概括起來,形成一個連貫的語段。教師應先讓學生各自草擬5句話,經小組交流補充修改后在全班交流。此活動要求:a)具有邏輯順序;b)代詞指示明確;c)連詞使用恰當;d)表達個人思想。③5詞故事(Storieswith5 Words)。目的在于訓練運用新單詞匯。在對話或段文中選取5個重要詞語,據此要求學生講一個故事。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五個詞先讓學生準備,然后在小組或全班交流,并推舉1-2人在全班呈現。④翻譯(Translation)。翻譯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手段之一。翻譯活動不是單純地布置作業,而是通過具體形式,結合一定的內容使學習處于主動,使翻譯成為樂趣。教師可提供一些可供翻譯的內容,組織學生翻譯,并請學生進行討論修改。

3.交際活動

交際活動指用所學語言真誠地、自由地交流思想,共同完成某項任務。交際活動是為了培養交際能力;而交際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盡心組織和設計,否則學生就動不起來,或動而無效。下面略談幾種交際活動方式:①交流信息(Exchanging Information)。教師可以根據各個階段所學內容組織不同內容的交流活動,讓學生充分運用所學語言表達思想,進行交際。如介紹自己的好朋友,介紹自己的住處,介紹過去的一次經歷,介紹個人的一個打算,也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圖片、錄像等。先在小組內互相交流,然后全班交流。②辯論(Prosand Cons)。組織學生對一些問題進行辯論。辯論題確認后,學生組成對立雙方,一方“for”,一方“against”,經過一定的準備,在班上開展辯論。論題需根據課堂教學內容來定;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展示與教學內容有聯系的題材,能刺激學生的五官,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狀態更為積極。③模擬記者招待會(Press Conference Simulated)。根據所學內容,確定一個主題。然后教師可以發動學生進行互動。請一部分學生擔當市長、政府官員等,坐在臺前,另一部分學生擔任記者,進行訪問式提問。④描寫與辨認(Describing and Identifying)。要求學生每人把自己的背景情況寫下來,把名字寫在背面。教師收上來后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里一一念出來,根據內容請其他同學來辨認他是誰。還可以由小組推薦一人在全班讀,請全班同學猜。其互動方式多樣,如a)學生的英語程度提高后,可以互相描寫,內容可以包括外貌和個人特長等多方面。還可描述大家共知的名人、歷史故事以及多媒體給出的情境等。b)接龍故事(Sequels)。按座位順序,圍繞一個主題一人說一句,形成一個故事,然后由學生整理,向全班陳述。

以上這些活動方式,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創造性地運用,要貫徹螺旋呈現、逐漸準確的原理,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直到完善。

四、課堂互動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兩個問題

1.學生產生不適應的心理

有的學生長期以來習慣于“教師教,學生學”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尤其是我們農村學校,他們對于課堂互動不適應,在課堂活動中缺乏整體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占了上峰;有的學生因基礎不好,比較自卑,不愿把自己的缺點暴露在他人面前,覺得失面子;也有的學生自我意識強,對他人不感興趣。這些都嚴重妨礙了課堂互動,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的不到發揮。

因此,教師對這樣的學生多予以關心、引導;在課堂互動前多了解他們的觀點和意見,并有效地接受,消除這些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顧慮。

2.教師感到壓力加大了

在過去的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和領導者。教師講的內容都是事先準備好的,上課的完全性比較高,因為教師不會被突如其來的問題問倒。但是采用了課堂互動教學,情況就不一樣了,教師并不會知道學生上課會有什么需要,這種課堂的驚訝因素很大,教師在課前根本無法預測學生有可能提出的那些問題,甚至更無從下手去準備回答,這就要求教師有很高的英語水平和很強的反應能力。另外,教師還要對課堂教學負有責任,對學生已經學了什么以及還應學什么等情況和計劃要心中有數,這樣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就能夠目標明確,使學生能獲得真正本領。

總之,課堂互動教學是新的教學理念下的展現,是將教師的“活”與學生的“動”合二為一,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我們新的教學目標也必須通過這種互動性課堂教學來實現。

參考文獻

[1] 夏谷鳴.高中英語新課程創新教學設計.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 孫玉梅.現代英語教學法.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 魏立明,劉麗艷.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對比分析.高中英語.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第9篇

閱讀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閱讀能力的培養成為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初中英語教學要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是吸收英語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知識、擴大詞匯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閱讀能力的提高能為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和英語寫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綜觀歷年的考試題型,閱讀理解都是重頭戲,在各級各類考試中都占有很大的比值。

二、調查研究,發現問題

初中英語教材所使用的閱讀材料一般是關于名人軼事、生活故事、幽默小品、歷史故事等。短文題材豐富,體裁多樣,內容生動,篇幅適當,?難度適中,貼進生活,具有時代氣息。但是往往大多數學生都會覺得閱讀理解相對較難,因而產生恐懼心理。多數學生由于詞匯量少,閱讀量不夠,或閱讀材料不夠生動而失去閱讀的興趣,有的學生見到篇幅長的文章就產生恐懼心理,望而生畏,缺乏信心,學生閱讀習慣沒有形成,閱讀方法不正確,學生之間缺乏交流,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技巧也缺乏必要的指導。這些都是造成學生在閱讀能力培養上的障礙。

三、加強閱讀技巧的指導

1.閱讀文章所給問題。

每篇材料都配有相應的閱讀理解題。學生在閱讀問題的過程中既可以作為理解檢查題,也可以作為閱讀的提綱,同時可以判明哪些題型可以依靠通讀來解決。比如概括文章主題、給無標題文章選標題、指出作者思想觀點、意圖等等。一般學生都是先閱讀短文,再看問題,回頭再看短文,然后選擇答案。而我指導學生的做法是先看問題,后讀短文,再選擇答案,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速度。

2.尋找主題句,理解重點,把握全文。

大多數材料都有主題句,用以說明文章的主旨,其他文字一般是圍繞主題句展開說明的,有的主題句在文章的開頭、有的在文章的結尾、還有的主題句在文章的中間,閱讀時若能把握住這些句子,無疑會大大提高閱讀的速度和理解效果,一般來說,運用演繹發的文章,主題句往往在文章的開頭。據統計,閱讀材料中闡述性文章有60%―90%的段落的開頭為主題句,表達出該段的主題思想。而采用歸納法的文章,主題句卻一般在結尾。所以從段落的開頭和結尾句常常能盡快認識到一段話的主題。學生在做題時,先用短暫的時間大體掃視一下閱讀材料,注意文章有可能涉及什么內容,屬于什么體裁風格,以及文章安排的大體輪廓,重點分布。認真閱讀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以及文章第一段的前幾句,盡量抓住其中的主要情節和論點。

3.按意群閱讀。

不良的閱讀習慣是逐詞閱讀,一目一詞,這種閱讀方式不僅需要的時間長,而且更主要的是它影響了學生獲取句子意思的速度和準確性,由此導致學生為了弄清句義而反復閱讀某個句子,從而造成時間上更大的浪費。隨著年級的升高,句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復雜,閱讀更長更復雜的句子時就會更顯示出這種閱讀方式的缺陷。而如果按意群將句子中的詞自然分開來,一組一組的掃描,用目光捕捉詞組的信息。則能使閱讀速度成倍的提高,理解也更加有效。如:the mother was selling fruit at one the long bar and her daughter was

selling drinks at the other end.本句共有22個單詞,如果按一目一詞的閱讀方式,需要讀22次才能完成。有的同學一見這么長的句子就傻眼了。我們不妨來肢解一下這個句子,把他們按意群分為四組,一目一組,分四次完成,每組都表示一個獨立的信息,表意明確。The mother was selling fruit/ at one end of the long bar/and her daughter

was selling drinks /at the other end.這樣不僅閱讀速度大大提高,對文章的理解也更有利。

4.學會略讀和查讀。

略讀就是快讀,目的是通過快速通讀和瀏覽全文的方法,對文章的內容有個總的概念和印象,把握五個“w”,即:who,when,where,what,why。對故事性的文章來說,他們就是脈搏,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同時我們要略去細節部分,不要花時間琢磨難句和生詞,重點閱讀開頭段、結尾句、以及每段的首句和尾句。因為這些部分往往概括了文章的寫作意圖和主題思想及結論,通篇略讀最適合于下列題型:

(1)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2)What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

(3)Where would this passage happen?

(4)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

第10篇

【摘要】高考英語對于高中英語教學具有很強的反撥作用,為了實現新課程標準中的寫作能力培養目標,關鍵在于使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測試在測試層次、測試形式、話題知識等方面與《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相呼應,從而實現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測試的正向反撥作用,使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沿著《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設立的目標前進。

【關鍵詞】寫作能力測試;課標;呼應

原高中英語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把高中英語寫作簡單地定義為“100字或10句式的情景表達”(《修訂大綱》,2001: 7 ),提供情景的形式為圖表、圖畫、提綱和短文。《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2003 年)(以下簡稱《標準》)對英語寫作進行了重新要求,這個要求是對應于高中英語課程結構中的四個級別(六級、七級、八級、九級)的寫作技能目標提出的,并就如何評價寫作技能提出了相應的建議。高考是中學教學指揮棒,對中學的教學影響有著巨大的反撥作用,在新課程改革日益深入的未來,要使《標準》中寫作能力目標得以實現,改革現存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測試,使之與新課程標準相呼應至為關鍵,本文擬就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測試如何在形式、層級、內容等方面與《標準》的呼應進行探討。

1 寫作能力測試層次的呼應

《標準》中的高中英語課程結構把高中英語課程結構分為六、七、八、九四個級別,每個級別都有與其相對應的寫作能力目標。那么高考英語最高應該測到哪一級寫作技能目標呢?或者說,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測試的最高標準是什么?這可以從分析《標準》中有關寫作能力的要求和寫作測試理論兩方面得出結論。

根據《標準》的要求,高考英語對考生寫作能力的要求應該達到八級寫作技能目標,即:能根據所讀文章進行轉述或寫摘要;能根據用文字及圖表提供的信息寫短文或報告;能寫出語意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敘述事情或表達觀點和態度;能在寫作中做到文體規范、語句通順。因為在《標準》中的課程設計思路部分中明確提出,國家英語課程主張從小學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程,《標準》第二級為六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第五級為九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第七級為高中畢業的基本要求。盡管英語第 6-8 模塊構成的八級屬于選修課程,但是“所有學校應保證開設模塊 6-8”,可以看出,無論從課程開設要求,還是對高中的教學基本目標要求,第八級寫作能力目標都是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應該達到的基本要求,所以,從《標準》的要求方面看,八級寫作技能目標應該是高考寫作能力測試應該達到的目標。

根據 J.B.Heaton 對寫作能力測試級別的分類,八級寫作技能目標在高考寫作中也是比較合適的。作為高考考生主體的高中畢業生在英語水平上屬于中級水平,高考也是中級水平的英語測試。Heaton 在《英語測試》引用了某大型的英語測試機構的測試文件來描述中級英語寫作能力測試的要求,根據這個文件,對中級水平的英語寫作能力測試類型為:書信,日記,明信片,指導(guide),說明(set of instruction);對中級寫作能力標準的要求為:語法、詞匯、拼寫準確,雖有少數錯誤但不影響交際;字跡可認;使用一般性的語言進行清楚得體的表達;能使主題和論點進行有機聯系(Accurate grammar,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though possibly with some mistakes which don''t destroy communication;handwriting generally legible;expression clear and appropriate, using a fair range of language;able to link themes and points coherently.)。《標準》中八級英語寫作技能目標是把寫作的文體類型和寫作應該達到的標準綜合起來進行描述的。把這個目標與Heaton 的描述進行比較,雖然在寫作類型上略有不同,但在寫作標準上大體上是一致的。因此,根據國外考試理論,高考寫作能力測試以《標準》中的八級目標為依據也是合理的。

高考英語考試寫作能力測試的命題應該以八級寫作目標為依據,在寫作能力層次要求上,只能以八級寫作能力目標為最高目標,而不能超出這個目標。如果高考對寫作能力的要求高出這個目標,就可能導致中學英語寫作教學脫離學生的認知水平實際、脫離教材的實際,求新求高,偏離《課標》。

2 寫作測試形式的呼應

從寫作能力測試的形式上來看,在目前的分省命題政策下,除少數省市以外(如 2005 年的湖南卷、上海卷),絕大多數省市高考英語試卷中對寫作能力的測試都采取了短文改錯和書面表達兩種形式。這種寫作能力考查形式自 1991 年出現至今,沒有大的變動。在《標準》中,對終結性評價中的寫作評價形式是這樣建議的:短文寫作(日記、小故事等);實用性寫作(卡片、信件、說明、留言、填寫表格等);圖文信息轉換(圖表描述、信息解讀、寫配圖說明);接續完成文段;寫電子郵件等。

對照《標準》中的建議寫作測試形式,可以發現在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測試部分呼應了《標準》的要求。如在現有的高考英語書面表達中,出現了日記、小故事等短文寫作,也出現了留言、信件、說明等實用性寫作,還出現了電子郵件寫作。但是,對于圖表描述、信息解讀、寫配圖說明等圖文信息轉換、接續完成文段等寫作能力考查形式,在現在的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測試中很少得到使用。因為受傳統習慣的影響,中國高考試題在使用過后很快就會流入社會,中學師生對于高考寫作能力測試的形式非常熟悉,所以造成了高考測試形式的鈍化,要使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測試常考常新,并能全面考查考生的寫作能力,在其考查形式上宜采用《標準》中的建議,既要使用短文寫作,實用性寫作等形式,又要適當使用圖文信息轉換,接續完成文段等形式。

第11篇

今天我有幸去參加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兩位老師上的都是英語閱讀教學,英語閱讀教學基本可分為三個部分:讀前活動(Pre-reading),閱讀中活動(While-reading),讀后活動(Post-reading)。在兩位老師精彩的英語課中,我見證了課堂藝術的魅力。

見證一:巧妙激活舊知,讓學生有話可說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積極的熱身活動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并能給學生創造和諧的英語環境。Warm ----up 環節吳甜甜老師采用了一首美妙的chant :dog , dog , what can you do ? I can run after you … 激趣導入。這是一首學生非常喜愛的chant,學生的注意力立馬集中到了課堂上。并通過 chant 的最后一句Mike can draw pictures in the park .自然引出what can you do in the park?滾動復習了詞組:play football, sing ,dance ,fly kites…為接下去學生語篇輸出做個很好的鋪墊。

見證二:活用文本語境,使語言更有生命力

小學英語課本本身就是學生很好的閱讀材料,很多老師舍近求遠,費勁心思尋找閱讀材料卻脫離學生實際,或者是照本宣科地讀我們的教材。而吳老師則是認真解讀我們的課本資源,精心制作了一本mother goat的動畫相冊,讓學生通過看動畫相冊,引出了文本主角mother goat 。相冊中She can do many things. So she is very happy. But today she is not happy .She is sad. Do you know why? 讓學生聽錄音,從動畫中去發現原來山羊媽媽生病了,所以很傷心。Who can help mother goat? What can they do? 這兩個巧妙的問題,把學生帶入了文本閱讀,通過自由朗讀去和文中的答案“捉迷藏”。吳老師的問題設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照顧到了大部分的學生,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接受和消化知識。并在成功找到問題答案時也同時找到滿足感,培養了學生的自信。

見證三: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1)增大信息量。

a. What can you do in the park?

I can ____________________in the park.

(sing ,dance ,play football, fly kites, run…)

b. What can you do at home?

I c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t home.

(set the table, wash the clothes, put away the clothes…)

c.復述短文:在培養閱讀能力的同時,通過復述短文來激活學生儲存于長期記憶中的知識能力模塊,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和言語表達能力。

One day , mother goat is ______(sad/happy).Many little animals come to help her. Look! ______ can ______________. ______ can ______________.

______ can ______________. ______ can ______________.I think they are___________.

在教學中,通過師生信息交流、多媒體設備的輔助,學生學習了新句,理解

了課文,拓寬了視野,有效地增大了知識容量,有趣的畫面,回味無窮的交流,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2) 增大閱讀量和寫作量。

《英語新課標》中二級目標明確指出:能根據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能根據要求為圖片、實物等寫出簡單的標題或描述。

吳老師的課充分體現了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教學原則,根據教學內容安排了閱讀、寫作練習。

a. When your mother is ill, what can you do?

When my mother is ill, I can _________for her.

b. When your mother is sad, what can you do?

When my mother is sad, we can _________together. I love my mother .I think I helpful.

c.別出心裁的設計了一首詩來復習鞏固,陶冶學生的情操,也把課推向了。

When my mother is ill, I can _________for her. When my mother is sad, we can _________together. I love my mother . I think I helpful.

第12篇

關鍵詞 基礎英語 聽力 訓練 思路

在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習的4項基本技能,聽之所以位于其首,是因為它既是我們獲得和理解語言信息,進行語言交際的首要途徑,又是促進“說、讀、寫”3項技能發展的重要基礎“全日制中學教學大綱”中對英語“聽”的教學要求為:①能聽懂課堂用語和教師用已學的英語解釋新的語言現象;②能聽懂教師用所學的英語講的課文內容概要或故事,以及圍繞課文提出的問題;③在會話中,能聽懂對方較規范的英語和略慢于正常語速所談的日常生活話題,偶爾需對方重復;④在沒有生詞或對生詞已作解釋的情況下基本能聽懂簡寫的故事和題材熟悉的語段,聽2~3遍后理解正確率達70%。

因此,我們現在英語教學的主要趨勢便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我們要脫離傳統教法中過分強調知識的精確性、強調語法結構的傳統,改變片面追求精確性、忽視聽力訓練和擴大閱讀量的有效語言信息攝入,進而弱視了聽讀技巧的熟巧性和說寫的得體性的不良狀況。

1 基礎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困難

中學學生在聽力訓練方面出現的困難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語言知識方面的困難,它包括語音(如某些單詞連讀,弱讀和失去爆破音他們不易分辨)、語速、詞匯、語法等方面的困難(動詞短語、習慣表達方面的障礙,如:虛詞運用上受母語的影響不能快速反應等,導致這一節內容聽得模糊)。聽力是聽和理解的總和,語言知識是聽力理解的必要條件,語言知識的高低決定了聽力理解能力的強弱及反應速度的快慢。

其次是對文化背景知識的理解困難。聽力理解有兩個重要的前提條件,一是背景知識;二是語言技巧。只有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達到目的。有些學生對英美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常識不甚了解,對西方人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文化背景、風土人情不熟悉,致使一些涉及此類內容的文章聽不懂,不知所云。再次是在聽的過程中心理上和習慣上的困難。帶著緊張壓抑的心理去聽,他的思維活動會變得十分遲鈍,難以發揮正常的聽力水平,即使原本熟悉的教材也會變得陌生。還有些學生存在不良的習慣,不注意對關鍵詞、句的攝取,力圖把每個詞、每個句子都聽懂,遇到不理解的單詞和句子時,就停下來思索,這無疑就跟不上語速了;另有一部分學生不能直接用英語理解聽力材料,而是借助于中文,中間經歷了一個心譯過程,這些都是影響學生聽力理解的因素。

聽力教學應當有多種內容

2 改進英語教學方法的途徑

(1)進行“Global Listening”的訓練,把握所聽材料的整體意思,訓練的成功關鍵在于練

習題的設計要全面。首先,讓學生做好聽前的預備活動,其次是聽力訓練過程中,學生的注

意力要集中在關鍵詞句上。再者,在聽力訓練過程中始終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意志品質去克

服出現的語言障礙,去進行有效的猜測、聯想和判斷。

(2)進行“Selective Listening”訓練,培養學生能聽出一些具體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從語言材料略高于他們的實際水平的材料中進行信息選擇的能力。

(3)進行“Intensive Listening”內容的訓練,聽力訓練的高層次是信息的再處理即反饋的能力。具體來說,是針對所聽材料回答問題并具有高度概括的能力,以形成“長時記憶”。

3 教學方法應用多元化

3.1聽時抓住材料的要素

無論聽力材料是故事、說明,還是對話,它們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則組織起來的,有一定的規律性,以故事為例,一個故事,一般會有五個要素,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及其如何組織。如果能把握這5個要素,就能夠比較好地理解和回憶全篇的故事,對付檢測就可得心應手。另外,注意聽短文的首句和首段文章的開首句和開首段,它們往往是對短文內容的概述,如講話目的、主要內容、作者論點,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事由等。轉貼于 

3.2聽力過程中要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去猜測和回憶

這是對付聽不懂的詞語和句子含義的方法,這里的“猜測”是根據具體情況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包括語言知識)和經驗去分析聽力材料及其所含生詞的含義。對于聽不懂的詞匯,可以從上下文推測其含義。來不及時,可以根據聽到的讀音憑自己的語音知識記下該詞的發音,等聽完全文后再由讀音判斷它的含義。因為有時聽到某個單詞時會產生“耳熟卻不能詳”之感,但聽完全文經過思索后,多數情況下會恍然大悟。切忌聽短文時在某個詞或句子上苦思冥想,停留太久,造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被動局面。

3.3利用英語語句重音和意群及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和記憶聽力材料

聽材料時重要的是能聽懂每句話的意思和內涵,以及全篇的結構,做到這一點需要考生有一定的詞匯量及語法知識,但是理解英語語句重音和意群停頓似乎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停頓不能在一個意群中間,每個意群或詞組中只有一個重要的詞語重讀。這樣把長句聽成了短句,理解和記憶就容易多了。其次,同樣的英語材料,通過看電視學習,理聽并用,可以把材料中的人物、事件、地點,甚至人物的表情等在頭腦中轉換成圖像,仿佛在看電視一樣,置身于其中,這樣就可以利用想象出來的圖像來幫助理解和記憶聽力材料。

3.4在聽短文時,要從整體上了解短文的中心內容,把握主要情節或論點

具體方法可以邊聽邊記,把要點及回答問題的關鍵詞記下來。但“記”的原則是在不影響“聽”的前提下進行,可以用簡寫單詞或你個人認識的縮略符號。縮略符號表示范圍很廣,如:人名、地名、月份、星期等。代用符號也很多。如:?question;=equal,Is,as,like,the same;≠not equal,is not like,different;C1919 th century;egprexample;>;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應掌握縮略符號。

3.5在聽力測試時聽錄音前先看試題,要充分利用時間略讀(Scanning)選項

我們目前所采用的聽力試題大部分是聽錄音選項的形式。無論是語言、單詞、短語還是句子、短文,選項是理解的關鍵。它可以幫助學生預測將聽到的有關材料的內容,也可以提出將要聽到的重點。因此必須抓緊時間略讀一遍選項分析,對比選項的不同之處,做到心中有數。如選項是單詞、數字或語音時,就要全力抓住容易混淆的部分,根據所聽到的單詞或句子中的關鍵詞選出正確答案。若選項是短語或句子時,就要快速分析選項,找出不同的關鍵部分(例如:主語或賓語不同;謂語動詞不同或肯定和否定的含義不同等)。

對于平時不常讀到的或讀音沒有把握的在試題題干中出現的詞匯,在聽前可以自己默

讀2~3遍,以攝入信息,在聽時更好地把握、檢測理解。

4加強基礎英語教學的思路

4.1在聽力教學中循序漸進,提倡系統性

新入中學的學生,教師一開始進行英語教學時不能對他們的期望過高。我們可以分階段、分語言點不斷地重復學生所學過的簡單語言材料,使其聽得懂,而且有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聽力教學還應該在循序漸進原則的指導下緊貼新教材,抓住語言點,具有系統性地編寫聽力練習。中學英語教材每個單元的對話、閱讀材料、語法編排都科學地體現了語言點再現的連貫性。

4.2注重運用多種輔助手段,促進聽力水平

目前,不少教師已注重到在課堂上盡量采用英語來組織課堂活動和進行課堂教學。這是一英語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可以一下子將學生帶入英語的有聲世界。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內外相互多說英語,以說促聽。我們也可以運用多媒體:錄音機、收音機、電視、電影、錄像等現代化教學工具進行電化主體教學,使學生能耳聞其聲、目睹其人、其情——以物促聽。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英語謎語競猜、聽力搶答等活動,讓他們在興奮中充分調動大腦,集中注意力進行競爭——以動促聽。聽力水平的高低與寫作(表達)方法的熟練程度、閱讀能力、朗讀技巧等直接有關。因此,教師對學生在這方面進行學法指導是非常重要的。聽力教學在針對性的訓練上應有科學的理論指導外,還應加強英語其它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正如以上提到的一樣,聽力水平的提高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基于閱讀理解、詞匯量、語法知識和背景知識等其它能力基礎上的。因此,聽力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是必須提高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在教學中全面體現素質教育思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社會輸送合格的英語后備人才,我們的教學才能實現時代所賦予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林县| 定兴县| 绥芬河市| 汨罗市| 安吉县| 炎陵县| 枞阳县| 中阳县| 常德市| 崇礼县| 隆化县| 马关县| 松潘县| 柘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平陆县| 屯昌县| 牙克石市| 邮箱| 博罗县| 靖安县| 普安县| 政和县| 武义县| 清徐县| 汽车| 陇川县| 内丘县| 凯里市| 全椒县| 巫溪县| 肥西县| 垫江县| 乐东| 阳高县| 饶阳县| 台南县| 凤阳县| 高陵县| 伊春市| 连云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