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51: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初級護士,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個人層面
初級新手的基線水平參差不一,臨床上難以用統一的標準衡量出他們所具備的各種顯、隱性知識。有學者認為新護士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技術強、工作量大、節奏快、高質量的臨床護理工作,工作經驗缺乏、專業意識薄弱、理論聯系實際不足、基本技能不嫻熟等弱點突出[2]。大多數學者認為新護士存在以下特點:(1)身體素質好,精力充沛,但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2)記憶力好,接受新知識快,但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欠缺;善于死記硬背,不能將理論與實踐靈活運用;(3)工作熱情、積極,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業務水平相對不足;(4)由于工作經歷短,心理素質和應急能力差;團隊協作精神、慎獨精神和工作自律意識還需在臨床工作中不斷強化。勝任階段可表現為能夠將書本知識部分應用到現實護理中,并能從繁多的護理任務中區分重要的和一般的,且能按照護理任務的輕重緩急給予時間先后安排,可繼續自我充實和自我成長。ICU的專科性強,只有擁有一定年限臨床經驗或專科護理經驗的護士才能更好的參加“ICU專科護士”認證的系統培訓,因此,綜上可認為ICU新手護士個人的經驗積累對于其成長十分必要,這要求新護士在工作中要善于總結,要善于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從而了解、熟悉并掌握ICU的相關知識。
2小組層面
指各個小組成員通過責任、義務、奉獻和知識的共享以團隊關系存在的形式。目前,諸多醫院實施ICU護理人力資源的分層管理,即成組負責制,這種方式使得護理工作在治療、護理、急救、急救物品藥品管理、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護理教學質量、護理文書等指標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組負責制由于權力的下放,護理組長也承擔并參與部分管理工作,這大大提高了護士作為主體的積極性,也防止了夜間及節假日的護理管理盲區;每組成員建設成梯隊型,年資高的護士可以在教學中達到教學相長及獲得自我成就感的目的,并且消除了年輕護士面臨工作量大、緊急狀況的心理壓力。初級新手在小組中,主要為攜帶制以一帶一的方式跟隨帶教老師學習并掌握ICU的各項工作流程,“看、實踐和指導”為主要途徑。同時,ICU護理工作還有合作性的特點,初級新手也會接觸到小組成員中其他年資老師的指導,可學習到不同的工作技巧、工作方法。帶教老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初級新手的“觀察”能力,要培養初級新手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及觸覺收集患者信息狀況的能力,通過實踐教會初級新手應重點觀察什么,觀察的方式及觀察內容的全面性。
3科室層面
崗前培訓是知識轉化的重要媒介。國內各醫院ICU的護士處于緊缺的狀態,也缺乏常規化、系統化的崗前培訓,很難達到像國外利用8~12個月的時間和機會對ICU的護士做專門培訓。目前,ICU初級新手的培訓時間多為1個月,分為院內培訓及科室培訓、老師帶教等3個重要階段,但是缺乏規范的統一考試,初級新手的自主學習性也較差。輪科護士出科是進行的理論考核和技術操作考核,使新護士比較系統地掌握護理專業必須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不能真正調動護士判斷、思考問題的能力。新護士也在忙于協助完成各班護理工作,出現重使用,輕培訓現象。因此需要培訓新護士能熟練掌握急危重癥患者急救原則并能用于實踐,學會在緊急條件下發揮團隊協作精神,忙而不亂、齊心協力、能力互補,使搶救過程突出急、快的特點,為急危重癥患者提供更快捷、準確、高效率的救護,同時在提高初級新手的溝通能力、心理素質、判斷能力、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上均有效果。通過每月業務查房、業務學習等形式,逐步培養新護士觀察、綜合分析和有效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每日護士長“以問題為基礎”,由淺入深地進行提問、分析、探討之后采用啟發式的教育,鼓勵新護士以小組的形式自主、合作、探究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這種培訓的模式達到了讓新護士成為培訓主體的目的,并且很好的調動了新護士的積極性,同時考核的結果不僅注重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考慮到了新護士上崗前心理準備的滿意程度。由此可以看出,ICU初級新手的崗前培訓體系要從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培養效果考核等多個環節給予考慮,注重初級新手在培訓過程中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初級新手知識轉化的過程,并不是單獨的知識的獲取,也包含知識內化的程度及心理上的調試到成長與成熟。
4小結
由上述可知,對于剛工作一年的護士來說,強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培訓的重點,及新護士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再對新護士進行較為科學的考核評價,才能有效提高培訓的效果。ICU初級新手知識轉化途徑的問題本質上是ICU科室的護理管理問題。ICU初級新手護士的知識轉化程度由個人和科室共同作用,個人要以具備的隱性知識為起點,利用小組、科室提供的各種培訓平臺及資源,經過挖掘、記錄、整理和總結等方式變成可顯性化的經驗、技能和訣竅,達到內化,這對護士個人今后的職業生涯發展極其重要。在初級新手護士知識轉化這一過程中,另一個不可或缺的主體是科室,科室起到了很重要的橋梁和統領作用,要考慮到如何分配新護士進入不同的小組,如何動態把握各小組的發展狀況,從小組層面和科室層面又如何以科學途徑最大化的幫助個體把隱性知識轉化成顯性知識,把理論知識有效轉變成實踐知識等。新護士系統化、規范化培訓是護理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關系著護理專業人員的成長發展和整個護理隊伍素質的提高。
作者:彭曉紅董正慧張莉顏萍單位: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
本研究中護理組長3名,高級責任護士10名,初級責任護士17名,分別建立不同的崗位職責、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并且實行整體責任包干制[3]。護理組長:協助護士長進行婦產科的管理,帶領初級責任護士和高級責任護士處理疑難問題,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組織護理查房和會診,執行難度較大的護理操作,并且指導相應的護士工作;高級責任護士:對患者從住院至出院的各個階段進行全面評估,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潛在的護理問題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并且做好對患者的健康指導、心理護理和基礎護理等,并對初級責任護士的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初級責任護士:負責患者從入院至出院的優質護理服務,要做到優質、全程、全方位,包括基礎護理、病情觀察、心理護理、康復訓練和健康教育等。
層級培訓和考核對護士實行層級培訓和考核,制定各層護理人員的培訓和考核計劃,落實培訓和考核內容,并建立護士技術檔案,將培訓和考核結果納入檔案;并且將考核結果與護士的獎金、晉升等相結合,根據每名護士的工作質量、患者的滿意度確定績效工資[4]。
排班模式根據婦產科的具體情況實行彈性排班,增加夜班和中午薄弱時間段的護理人員,做到每班護理人數的技術力量均衡,從而保持護理工作的連續,確保護理工作的落實。
觀察指標采用醫院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其中整體護理質量包括健康教育、護理文書、基礎護理和病室管理等,護士操作技能包括陰道沖洗、會陰濕熱敷、陰道和宮頸上藥等。
統計學處理所得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管理后整體護理質量、患者對護士滿意度、護士對患者病情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均有顯著提高,且觀察組提高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婦產科是診治女性疾病的專業科室,需要依靠各級護理人員的共同努力來完成,但是目前在婦產科護理工作中普遍存在著人力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這對醫院婦產科的護理質量和醫療安全都產生了巨大的威脅,也難以滿足患者更高層次的護理要求。而層級護理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能夠根據護士的資歷、工作能力、協調能力等進行分配,優化人力資源配置,責任明確,能夠增強護理團隊的凝聚力,從而保證護理質量;而且可以根據護理人員的學歷、資質等進行個性化的培訓,調動每名護士的工作積極性。
相關研究表明,層級護理能夠激發護士的工作熱情,能夠將各項護理工作落到實處,并且能夠改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還能夠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5]。通過本研究發現,層級管理后整體護理質量、患者對護士滿意度、護士對患者病情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均得到有效提高,且提高水平明顯優于常規管理,這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一致[6],說明在婦產科病房中實施層級管理能夠有效提高整體護理質量、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護士操作技能和對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值得臨床推廣。
作者:劉碧蘭 單位:耒陽市婦幼保健院
【關鍵詞】 層級護理管理;中醫康復科;服務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科室共有護理人員16人,均為女性,年齡22~37歲,平均(308±28)歲;職稱:主管護師2人,護師6人,護士8人;文化程度:本科2人,大專5人,中專9人;護齡:8年以上4人,5~8年6人,5年以下6人。
12 方法
121 人員配備 根據我院中醫康復科護理人員和病床的具體實際情況實施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執行護士4個層級管理模式,設置護士長2人,高級責任護士2人,初級責任護士4人,執行護士6人,并配備助理護士4人。護士長根據護理人員工作能力、工作經驗、職稱和學歷等綜合考評,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7人,高級責任護士各1人,初級責任護理各2人,執行護士各2人,助理護士各2人。每組分管20~25張病床。
122 崗位職責和內容 護士長由臨床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擔任,由院長直接任命,全面負責科室管理,包括各層級護士的選拔評定、培訓與考核等管理工作及處理疑難護理問題;高級責任護士和初級責任護士為考核及競爭上崗方式產生,負責隨本組主管醫生查房,配合護士長做好科室持續質量改進,查找醫療服務中的安全隱患、環節漏洞、細節缺陷,動態掌握科室護理質量。并指導本組成員的護理、治療、檢查等工作;執行護士由大專或本科畢業并獲得護士執業資格的護理人員擔任;助理護士由中專畢業并取得護士執業資格的護理人員擔任。執行護士和助理護士必須在責任護士指導下完成基礎護理工作。
13 效果評價[23] 對層級管理實施前后半年的基礎護理質量、護士服務能力及患者滿意度進行評價。基礎護理質量包括健康教育覆蓋率、醫院感染發生率、預報褥瘡發生率、護理差錯糾紛發生數。護士服務能力包括護理文書書寫、專業知識考評和操作技能考評。患者滿意度評價采用問卷調查法,在實施前后隨機選擇60例住院患者在出院前進行問卷調查,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不滿意四個等級,以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計算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t檢驗,P
2 結果
21 層級管理實施前后基礎護理質量和護士服務能力比較 層級護理管理實施后基礎護理質量、護士服務能力評分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78、412,P
22 層級管理實施前后患者滿意度比較 層級護理管理實施后患者滿意度為967%(58/60),實施前為817%(49/60),實施后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99,P
中醫康復內科具有病種繁多、高齡患者多、臥床時間長、護理操作多及護理人員配備較少的特點[4],護理管理較為復雜和困難。以往我科采用傳統的功能制護理模式,以完成各項醫囑和常規的基礎護理為主要工作內容,護士長期處于超負荷工作量的工作環境中,機械地忙于完成護理任務,缺乏主觀能動性,難以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同時也缺乏對不同學歷、能力護士的合理調配,理論知識得不到發揮,業務能力得不到提高,難以保證護理服務質量。
層級護理管理是根據護理人員的職位、職稱及實際業務能力等進行不同級別、不同層次的標準化和目標化管理[5]。它將責任制護理、小組護理和功能制護理融合在一起,重新確立“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理念,不同層級、不同能力和經驗的護士共同面對患者,由原來的單兵作戰轉變為團隊作戰,護理質量由終末控制轉變為過程控制,從而能夠及時、全面了解患者生理、心理、情感功能缺失等方面的需求,將安全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大大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同時,崗位設置更加科學和合理,使護士的自我價值得以充分體現,促使其主動加強醫學基礎理論和護理基礎理論的學習,從而使護士的業務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有力保障了護理服務質量,從而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
本研究結果顯示,層級護理管理實施后基礎護理質量、護士服務能力評分及患者滿意度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 考 文 獻
[1] 王姣蓮優質護理服務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8,3(6):541543.
[2] 潘玉勤,章霞,鄭洪女APN連續性排班與護士層級管理的實行與效果.現代醫院,2009,9(8):115116.
[3] 方芬,程云,周劍英,等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對基礎護理質量影響的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9,44(2):114116.
【關鍵詞】 口腔科層級管理口腔護理
口腔科護理工作相較于其他護理科而言,存在工作量大、病情嚴重患者數量多,護理資源相對其他科室較少的特點,人員管理難度存在很大的問題,傳統的值班安排不舍和口腔科工作人員的特點,因此我科選擇新型的指導管理模式,設立相關的護士長職位、高級護理以及個人的責任護士,使護理資源應用能力達到最大,護理的水平有了飛躍,現將本次實驗的結果形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當今護理人員短缺的情況下,常年病床使用率達80%~95%,在高峰期可達到100%的情況下,護理資源的優勢互補顯得尤為重要,這樣既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又節省資源,還可以實現相關科室護理人員的兼用,例如普外和口腔科可配備相同類型的護理人員,其中護士長的數量僅設置一名,主管護理工作的護士兩人,護師與護士分別為4人、7人,由于本科室的護理工作量較其他科室更大,按常規的排班方式進行會增大工作量,因此采用了APN這種新型的排班制度,使以前所遇到的排班問題都得以緩解。
1.2 使用分層式管理的方法
將兩個不同的病區分別設立五個層次,層級關系為護士長處理設計交班工作的相關事宜,高級責任護士需要在工作經驗上達到五年或五年以上臨床經驗,初級責任護士雖然不需要過長的工作經驗,但時間也必須達到三年,可找有經驗的普通護師來擔任,工作經驗不滿一年的護士可擔任輔助護士一職。在整個工作過程中,高級責任護士與中級責任護士需要聯合承擔在工作中的相關任務,在整個過程中其指導和監督的作用,并在日常的工作中幫助初級護士。因此初級護師則需要尊重醫囑進行工作。
1.3 APN新型處理排班模式實施過程
這里所謂的APN式排班制度是指獎牌辦的工作人員分為三個模式,分別為A、P、N。每天來醫院進行上班的人數占全科室醫療工作人員人數的85%,其中,護士長每天都需要來醫院處理相關事務,排班順序按照APN依次進行,每個班的上班的時間均為八個小時,具體安排時間如下:A班上班時間在早八點到下午四點,需要設立4人,組長為兩人,責任人為兩人,主要有高級或中級護士擔任急了,這組人員需要對所有住院的患者進行常規的處理檢查,P班為下午四點到晚上十二點,設立人數為一人即可,N班上班時間從晚上十二點到第二天早晨八點,這里需要兩個人交替進行值班任務,一人負責夜間患者的治療與護理工作的進行,而另一個人是由二號值班人在下午五點半至第二天八點在值班室對夜間值班人進行替換工作的護士進行的,調節夜間值班人的相關護理工作,并按夜進行輪休,護士長進行工作安排。在工作期間,所有醫護人員可以在沒工作兩到三天進行輪休,使交接班的次數相較以前大幅度降低,減少了上班遲到早退的狀況,并且每個人對自己的工作也更為了解。
1.4 評價標準
將本次試驗的結果進行統計采樣分析,統計結果應用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如果P<0.05,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 討論
層級管理是在口腔科實行的新型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較以前而言,除了護理措施落實良好率這一項外,其他比較項的P<0.05,結果具有統計學差異,因此護理效果較以前有了明顯的提高,整體的服務水平也提高了,同時病區內的其他的患者人數也得以舒緩,人力資源可以得到最大的應用,上班的責任明確,減少了托班的情況。同時進行分層管理后,護理水平得以提高,初級護士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時患病極其嚴重的患者的治療結果與病情也得到良好地改善,在醫學上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同時提高了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關系,促進了醫院中,患者與醫院的共同能力,對當前的醫患的關系得到改善有極大意義。
總之,對醫院的護士進行層級管理有利于提高護理的質量,同時對于護士的能力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值得在未來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英國初級衛生保健制度 社區 家庭醫生制服務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2)16-0015-04
A revelation of British primary health care system
to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service conducted in Shanghai
TANG Chun-hong
(Jiangchuan Community Health Care Service Centre of Ming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0240)
ABSTRACT Shanghai Health Bureau organized some general practitioners to go to British for training, who learnt a lot about the British primary health care and family doctor’s service.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local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the suggestion and opinion on establishing and developing Shanghai family doctor system service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British primary health care system; community; family doctor system service
2011年5月8日至6月11日上海市衛生局組織全市部分全科醫生赴英國考察家庭醫生服務,我有幸成為赴英培訓的18名學員之一。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學院(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簡稱RCGP)制訂了詳盡的培訓計劃,培訓內容包括診所實踐、理論授課和實地考察。通過4周的學習,親身感受英國家庭醫生的便捷和規范,但也存在著家庭醫生短缺的困難。本文就英國的初級衛生保健制度,結合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的現狀,對上海市發展家庭醫生制服務提出建議和對策。
1 上海市全科醫師赴英培訓概況
1.1 倫敦診所見習
我所在的診所位于倫敦的 Hammersmith and Fulham 區,這個區一共有4家大型綜合醫院、6家社區中心、30家診所、40家藥房、30家牙科和15家眼科診所。我所在的診所Ashville Surgery坐落在Parsons Green Lane,租用的是一座二層樓的白色洋房,整體風格和周圍的居民別墅住宅融合協調。診所內設置了候診區、兒童游玩區、健康宣教櫥窗及9間獨立診室。診所內共有18人,3名合伙全科醫生,另雇傭了2名全職全科醫生、1名兼職全科醫生、4名護士、3名前臺工作人員、1名健康管理助手、1名經理人和3名辦公室文員。
診所內每位全科醫生和護士都有自己獨立的診室,每個診室面積10~15 m2 。配備電腦工作站、打印機、診查床等設施,環境布置非常溫馨。根據安排,每天我都會跟隨一名醫生或護士上班,無論醫生還是護士,對待患者都像自己的親人、朋友一樣,醫患之間的交流親切、融洽、絲毫沒有拘束感。診所內每位患者的就診時間有嚴格的規定,因為醫生、護士要帶教我,所以每位患者的就診時間從原來規定的10 min增加為15 min。
1.2 跟隨地區護士家訪
我所在的Ashville Surgery附近就有一所社區衛生中心,該地區配備了2名地區護士,地區護士由該區的初級衛生保健信托機構(PCT)雇傭,為診所及社區衛生中心管轄的居民提供上門服務,包括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高血壓患者血壓監測、上門抽血、化驗尿常規、換藥、排藥(地區護士將一周服用的藥物按順序排放在藥盒內,將藥盒送至患者家中,指導患者每天按時用藥)。
1.3 集中全科理論培訓
在醫學院學習和臨床實踐期間,英國的GP醫生都會接受系統的溝通技巧、咨詢技巧的培訓,這次RCGP也為我們安排了這樣的課程學習,由專業的教授和全科醫師給我們進行了臨床溝通(Clinic Communication)、咨詢技巧(Consultation Skills)、反饋(Feedback)等課程的培訓。通過角色扮演和互動,了解了醫患之間可以通過利用語言交流(開放性問題、非開放性問題、提示語、總結)、非語言交流(面部表情,肢體語言,距離,接觸等)等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而作為管理者,應該學會善于傾聽下屬的反饋,多給予下屬以鼓勵,并及時有效地提出改進措施。
論文摘要:目的 探討手術室護士實施層級管理的效果。方法 通過建立護士層級管理模式,制訂崗位職責,并且制定有效的排班系統,以此對手術室護士進行有效的管理。結果 手術室護士的護理服務質量和對待工作的態度得到明顯提高,通過這樣的管理,讓護士本身的專業知識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同時,保證了手術室護理的工作安全度。結論 實施手術室護士層級管理,可利用有限的管理條件和資源,優化手術室護理專業的護理人力資源,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從而提高整體護理服務質量。
當前醫學層級管理中,各施其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于護理人員來說,建立護理人員的層級管理制度顯得十分必要,其一方面可以根據護理人員的能力等級設定不同的管理層,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護理人員能夠享受不同的工作權限和待遇,可以更好的履行不同的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滿足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手術病人的需要,確保護理質量。
對手術室護士實施層級管理,是提高手術室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可以讓手術室的工作落實到人,讓每個人都明確自己相應的職責, 這樣一來,在手術中,我們就可以使每例手術能夠安全、快捷、有序的進行,同時,也可以讓患者接受安全、滿意的護理服務,那么,針對于現在的狀況,如何對手術室的護士進行分工才可以更好的達到預期的效果呢,我們做出了以下的分析。
1 運作小組的組成
手術室護理專業護士層由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組成。
2 組成員的作用
2.1 護士長 。
在層級管理中,作為手術室護理團隊的核心人,是整個手術室工作能否正常運行的組織者和安排者,一方面要提出手術室護理工作目標,落實各項職能,提供資源,促進全員參與,另一方面,作為護理工作管理者,還應親自檢查績效,組織實施與改進,落實工作,用自身的領導作用帶動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努力的創造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確保護理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2.2 高級責任護士。
高級責任護士作為工作中的領頭人物,通常由資歷高且工作經驗豐富,業績出色、熟悉醫院管理狀況的人員擔任。高級責任護士在一個組織內對質量體系的正常運行和改進起著重要作用。一般來說,作為高年資的護理人員來說,其在工作中一般都起著領導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對手術室工作的運行起監督作用;對手術室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起參謀作用。同時,在質量管理方面起溝通領導和群眾之間的渠道和紐帶作用;起內外接口的作用;在質量體系的有效實施方面起事實作用。
2.3 初級責任護士。
作為手術室專科護士層中資歷最低的一層,是手術護理專科的小組成員。需要高級責任護士的指導以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服從組織機構分工,從基礎做起,認真學習各項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輪轉期間按階段由淺到深參與專科小組的日常手術配合,并參與術前訪視和術后隨訪工作,處理護患關系,互相監督小組成員工作等。并且在高級責任護士和護士長的協同安排下完成崗位職責。
3 實施效果
通過對手術室護士進行分層管理,有效的實施護士層級管理模式以后,醫院的手術室工作效率明顯提高,護理質量包括手術物品準備、術中配合、感染控制、急救技術、病歷書寫等質量考核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工作質量上實現了極高的跨度,以此帶來的病人滿意度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通過對手術室護士進行分層管理,使得工作更加的具有系統性。護士長把握護理隊伍建設發展的方向,制定專科護理工作目標,革新護理服務理念,重點加強對高級責任護士的管理,充分挖掘高級責任護士的主觀能動性。高級責任護士作為手術護理團隊的中堅力量,對科室管理鏈起上傳下達的重要作用,對手術醫生提出的建議及需求能及時解決,參與制定各種手術配合流程指引,設置培訓計劃,掌握下層級護士的專業成長狀況,根據每一位小組成員的專業能力給予不同的系統培訓及指導。初級責任護士在上級護士的帶動下接受系統的手術室專科培訓。掌握扎實的臨床實踐技能,了解手術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態,提供系統的、人性化的護理服務,確保手術患者的安全,保證護理工作的連續性、系統性以及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同時,手術室護理分工明確又相互協作,實施護士分層管理,可以讓其按級別上崗、責任到人,使每一名護士均能在團隊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充分體現護理工作的成就感。
4 總結
總之,通過對手術室護士的分層級管理的實踐和探索可以看出,通過一系列措施后,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上已經小有所成,一方面是較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專科醫生的滿意度,讓手術室專科護士在層級管理中的作用得到明顯的體現,發揮每一個護士在護理團隊中的作用,激發了努力工作的熱情,同時也轉變了服務理念,將以前的對待病人被動服務變為主動服務,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服務水平,提高了病人的滿意程度;而對于一些資歷較高的護士來說,通過這樣的分工,更加強了他們的責任心,從而擔負起帶領及指導初級護士的作用,充分發揮了其工作的潛能,臨床經驗豐富和護理專業知識全面,也讓他們在工作中充分的加強人際溝通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更好的去解決問題,對工作充滿成就感的同時,也為年輕的護士起到帶動的作用,并創造更加安全規范和輕松的工作環境,確保其護理的質量。而對于護士長來說,作為手術室護士團隊的領導者,作為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指導者和手術室管理的核心人物,起著帶動全局,影響全局的作用,是手術團隊能夠正常有序運行的關鍵。由此,這也就對當前手術室各層級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個崗位各施其職,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計劃,安排每周工作重點,鍛煉思維及提高總結能力。同時,在日常工作中,也應當注重自身業務素質能力的培養,不斷吸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要善于積累工作經驗,在危、重癥病人及特殊病例的護理實踐和對下級護士的指導中獲得鍛煉及成長,充分發揮手術室護士層級管理的積極作用,努力提高護理服務質量,讓患者滿意、讓整個手術團隊滿意。
參考文獻
[1] 湯秀云,湯銀惠,許志軍.層級管理在手術室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下半月刊(外科護理),2010,16,9,100—101.
[2] 林巖,潘麗芬,譚淑芳,彭剛藝.手術室專業護士分層級核心能力培訓階段性效果評價[J].護士學報,2010,17,03:044.
[3] 葉靈芝.層級培訓在手術室護士培訓中的實踐[J].全科護理,2010,08,13:323.
但由于產婦和家屬受傳統觀念影響以及對嬰兒護理知識不同程度的缺乏,加之探視人員較多,護理過程中常發生窒息、嗆咳、燙傷等安全問題[2],直接影響母嬰的生命安危、生存質量和健康水平.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在母嬰同室病房實施層級護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產科母嬰同室病房產婦135例,年齡24~36歲,平均(30.8±1.6)歲;陰道分娩89例,剖宮產46例;所有產婦均為頭胎,無妊娠合并癥,胎齡37~42周,新生兒Appar評分8~10分.以2008年6月~2009年6月實施傳統功能制護理的62例產婦為對照組,以2009年6月~2010年6月實施層級護理模式的73例產婦為觀察組,兩組產婦年齡、分娩方式、文化程度和新生兒情況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實施傳統功能制護理模式,觀察組實施層級護理模式,實施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助理護士四層責任管理.
1.2.1人員配置本科室護理人員共13人,均為女性,年齡22~52歲,平均(31.8±2.8)歲;職稱:主管護師3人,護師8人,助理護士2人;文化程度:研究生1人,本科3人,大專7人,中專2人;護齡:8年以上3人,5~8年6人,5年以下4人.
1.2.2崗位職責和內容護士長由責任心強、臨床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擔任,全面負責科室管理,對高級責任護士、責任護士和助理護士進行管理和考核,并處理疑難護理問題.
其余護理人員由護士長根據護士的工作能力、產科工作經驗、職稱和學歷等綜合考評,分為A組和B組,每組高級責任護士1人,初級責任護理3人,助理護士2人.高級責任護士為小組組長,在護士長指導下全面負責母嬰整體護理,負責護理質量的檢查,做好科室持續質量改進,并指導本組成員的護理工作以及專科知識的培訓、考核;初級責任護士負責各項基礎護理工作,負責嬰兒沐浴、撫觸、游泳及新生兒篩查工作,進行母乳喂養知識的宣傳和指導產后康復活動,巡視病房母嬰情況,并指導助理護士做好生活護理;助理護士在初級責任護士指導下完成病房的衛生清潔、飲食營養、排泄等生活護理和部分基礎護理工作.
1.2.3排班制度工作時間分為A班(8:00~16:00)、P班(16:00~24:00)、N班(24:00~8:00).
每個班次由高級責任護士全面負責,助理護士實行24h負責制.
1.3效果評價(1)知識掌握:
采用問卷調查法,自制哺育知識調查問卷對兩組產婦哺育知識掌握率進行調查,并記錄純母乳喂養成功率;(2)護理服務質量評價:采用問卷調查法,自行設計"滿意度調查表",在出院前評價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包括基礎護理質量和護士服務能力.
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4個等級,以非常滿意和滿意計算滿意度.(3)安全問題:
觀察并記錄母嬰并發癥和安全問題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形式表示,分類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2.1兩組哺育知識掌握、純母乳喂養和安全問題比較觀察組哺育知識掌握率為95.9%(70/73),純母乳喂養成功率為93.2%(68/73),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9%(52/62)和77.4%(48/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7,P﹤0.05;χ2=6.86,P﹤0.01).觀察組發生孕婦尿潴留1例,新生兒嗆咳2例,安全問題發生率為4.1%(3/73);對照組發生孕婦尿潴留2例,新生兒窒息2例,嗆咳2例,燙傷2例,紅臀1·2993·現代預防醫學2011年第38卷第15期ModernPreventiveMedicine,2011,Vol.38,NO.15例,安全問題發生率為14.5%(9/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8,P﹤0.05).見表1.
2.2兩組護理服務質量比較觀察組基礎服務質量、護士服務能力和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6,P﹤0.05;t=4.78,P﹤0.05;χ2=4.51,P﹤0.05).見表2.
3討論母嬰同室是指嬰兒與母親24h都同住在一起,使嬰兒施行母乳喂養,增加母嬰感情,從而促進宮縮及產婦恢復.
但嬰兒親屬多對撫育知識較缺乏,而新生兒由于出生時間較短,呼吸道比較窄細,自主神經調節差[3],喂奶、喂水量掌握不適當,極易引起嘔吐、嗆咳甚至窒息,尤其是中午、夜間時,產婦和家屬都非常疲勞,幾乎都處于睡眠狀態,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對12781例母嬰同室新生兒進行統計分析,其中469例存在安全隱患,其中嗆咳窒息213例,寒冷損傷綜合征168例,中暑49例,燒、燙傷34例,摔傷、壓傷各2例.
因此,相比其他科室,母嬰同室病房的護理更加復雜,護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母嬰的身體健康.
2009年6月之前我院母嬰同室病房實施傳統的功能制護理模式,以完成各項醫囑和常規基礎護理為主要工作,缺乏對不同學歷、能力護士的合理調配,工作缺乏完整性、連續性和科學性,不能充分發揮護士的專業知識和主觀能動性.
有的護士甚至認為嬰兒在母親身邊,母親是第一監護人,出現問題應由母親承擔,與醫護人員無關,嚴重影響護理服務質量.于秀梅等對644例產婦及家屬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產婦及家屬普遍缺乏科學的母嬰護理知識,傳統的舊觀念影響嚴重,產婦的角色轉換并不能一步到位,對相關母嬰護理知識的宣教有非常強烈的需求,但護士日常工作中用于產后母嬰專項護理、健康教育的時間只占全部工作時間的12.50%,提供的服務不能滿足產婦和家屬的需求.
關鍵詞:分級護理;ICU重癥;護理效果;研究分析;推廣應用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生活水平隨之得以大幅度改善,因此對更好的醫療服務的渴望越來越強烈,常規的醫療護理已不能滿足患者多樣化的需求,醫院也必須對舊的管理體制進行有效的升級優化[1]。現如今,分級護理管理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尤其是在ICU中應用最為突出。因醫院ICU是危重患者的集中病房,所以必須從醫療技術、人力以及物力等方面保證ICU的高效運行。在對ICU重癥患者采取分級護理的管理模式,不但可以提高臨床護理管理的質量,而且能夠提高患者的滿意度[2,3]。因此為進一步了解分級護理對ICU重癥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我院選取自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0例ICU重癥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0例ICU重癥患者,現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采用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實驗組,每組分別為65例。將我院30名護士分為A組與B組,每組分別為15名,A組護士負責護理研究組患者,B組護士則負責實驗組患者。30名護士年齡為18~45歲,平均年齡(26.5±3.6)歲,其中包括18名本科,大專10名,2名中專。A組與B組護士在年齡、文化程度以及職稱等一般資料上,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對研究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對實驗組患者則采取護士分層護理管理,具體護理內容主要包括;首先是對參與分級管理的護士近5年的護理資料進行查閱,并根據其年齡、職稱、工作態度以及文化程度等基本情況進行分組,將其分為初級、中級以及高級,其中初級護士主要執行上級護理安排的護理工作;中級護士則需要對初級護士的具體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內容主要包含;病歷填寫、重癥患者護理以及醫囑處理等;高級護士主要負責對中級和初級護士的工作管理,同時負責檢查以及指導工作;其次是優化原有工作制度和管理結構。為防止ICU重癥患者在護理期間出現意外事故,必須加強護理力度,尤其是在夜晚的護理工作中需要特別重視;最后是由主管護士負責具體護理安排,可安排一組領取所需物品、急救藥品以及相關儀器的準備工作。同時在安排一組遵從高級護士囑咐采取護理措施,如準備常用藥品以及處理收費等事宜。通過以上分層護理管理,極大整合了有限醫療資源,可有效提高護理工作效率以及質量。
1.3觀察指標 兩組護理臨床護理管理質量評估,內容主要包括教學、護理文件、消毒隔離以及護理管理等質量評分。定期對兩組護士的護理質量進行考核。考核內容為ICU專業技術操作流程。滿分為100分,良好為85~100分,及格為60~84分,差為
1.4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計量資料采用計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計量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研究組與實驗組護理管理質量對比 實驗組患者在教學、文件護理、消毒隔離以及護理管理等質量上,明顯優于研究組,兩組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研究組與實驗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通過護理后,實驗組患者滿意人數為63例,總滿意率為96.93%,研究組滿意人數為57例,總滿意率87.69%,兩組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醫院ICU病房中,通常是重癥患者,因此采用常規的護理措施,不能滿足ICU重癥患者的護理需求,常常會增加患者以及家屬的心理負擔,產生不放心的心理壓力[4]。針對此種現象,各級醫院應針對ICU重癥患者具體情況,制定適合的臨床護理措施,保證ICU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高患者以及家屬對護理質量的滿意程度[5]。本文通過對傳統的護理模式進行有效改善后,形成一種全新的護理管理模式,即分層護理管理模式,采用該模式對ICU重癥患者進行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以及家屬的擔心程度。分層護理管理模式,核心主要是由護士組成,根據護士的年齡、職稱、學歷以及以往的工作態度等方面進行分級,在上級安排和指導下級進行臨床護理,從而對有限的護理資源進行整合調用,有力保證了護理質量的提高[6,7]。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教學、文件護理、消毒隔離以及護理管理等質量上,明顯優于研究組,且實驗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研究組。進一步說明,對ICU重癥患者采取分層護理管理,不但可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而且能夠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以及工作潛能,具備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莫崇愛,左鳳華.分級護理管理對 ICU 重癥患者護理效果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32(9):1233-1234.
[2]陳巧玲,林惠珠,林秀霞,等.分組交接班模式在ICU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6):3186-3188.
[3]曹燕,黃云娟,曹曉東,等."三定"管理方案在ICU護理實踐中的實施及效果[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0):80-83.
[4]詹煒麗.分級護理在 ICU 躁動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13(8):257-258.
[5]謝海莉,黃德斌,韋艷,等.使用TISS評分系統對ICU患者進行分級管理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183-185.
1860年,南丁格爾在英國圣多醫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士學校。她撰寫的《醫院筆記》、《護理筆記》等主要著作成為醫院管理、護士教育的基礎教材。由于她的努力,護理學成為一門科學。她的辦學思想由英國傳到歐美及亞洲各國,南丁格爾因此被譽為近代護理專業的鼻祖。1901年,南丁格爾因操勞過度,雙目失明。1907年,為表彰南丁格爾對醫療工作的卓越貢獻,英國國王
授予她功績勛章,她也成為英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婦女。1910年,南丁格爾逝世。
2004年國際護士節的主題是“護士與貧困者共同對抗貧窮”;2005年護士節的主題定為“為了病人安全,抵制偽劣藥品”;2006年護士節的主題定為“保證安全的護士配置,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007年主題是“營造優良執業環境,提供優質護理服務”;2008年主題是“提高社區護理品質,引領初級衛生保健”;2009年主題是“優質護理,服務社區:護士引領護理創新”。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3-06—2014-06我院手術室護理人員20名,均自愿參與本研究,隨機分為2組。試驗組10名,男1名,女9名;年齡25~46歲,平均(31.2±2.5)歲;學歷:大專6名,本科4名。對照組10名,男2名,女8名;年齡24~46歲,平均(31.3±2.6)歲;學歷:大專6名,本科4名。排除非臨床護理工作者、護理實習生及因進修或休假等原因無法完成本次調查的護理人員。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常規管理模式,實行排班彈性制度,依據手術室實際情況制訂工作責任表、排班表,給予護理工作者綜合素質、護理實力、個人特點、工作能力分配工作,保證各個班次有輔助護士、治療護士、責任護士。
1.2.2試驗組
給予分層次管理模式,全部護理人員劃分為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助理護士4個級別,各級人員完成自身工作,護士長管理、協調、監督下級人員,處理疑難問題;高級責任護士負責管理組內日常工作,下達必要的任務并給予針對性指導,初級責任護士直接接觸患者,助理護士完成患者的生活護理。
1.3效果評定
應用Meller/McCloskey滿意度量表評價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應用Likert5級評分法評定(分值范圍0~5分),評定項目包括專業發展機會、排班滿意度、福利待遇滿意度、同事關系、工作責任感及總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珋±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組各項評分及總滿意度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效果優于對照組。
3討論
2020護考時間:
1、護士執業資格考試:2020年5月16~18日。
2、初級護師考試:2020年5月23、24日。
3、中級主管護師考試:2020年5月23、24、30、31日。
護士被稱作天使的職業,它需要有愛心、細心、責任心以及耐心,一名優秀的護士不僅需要了解診療護理常規,熟練掌握護理三級操作技能;而且要有很強的親和力、溝通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來源:文章屋網 )
在護理部及科主任的支持下,本病房共有在編護士19名。其中主管護士1名,護師6名,護士13名。大學本科生1名,大專學歷者5名,大專在讀者3名。
2查房的組織形式
2.1護理部主任或副主任護師以上查房,每季度一次
由護理部定期組織副主任護師職稱以上的人員進行高級的護理查房,起著指導和示范的作用.這種查房每三月進行一次,要求全院所有護士長參加.而護理部對三級護理查房則起著行政監督以及檢查落實的作用.
2.2護士長查房,每兩周一次
亦稱中級查房.護士長根據病區專科特點或護理薄弱環節,有傾向性地選擇病例.這種查房每兩周一次,必要時可增次數.全病區半數以上護士參加.有時還要求護理部老師或其他相關人員參加.
2.3病區主管護士初級查房,每日一次
本病區病員總數50人,分兩組.每組各設一名主管護士,其余均為分管護士.主管護士負責統籌安排本組的護理事務.上午對每一位病員進行評估后,開出護囑,具體由分管護士執行.下午在完成各項常規護理工作后,主管護士帶領分管護士對本組所有病員進行護理查房.
3護理查房內容
3.1全體病員的整體護理質量
由分管護士口頭熟練匯報病人九知道,提出病人目前存在的護理問題(包括依據)和護理措施(包括措施落實情況).主管護士根據病情分析護理問題是否恰當正確,護理措施是否切實可行,并當場反饋護理效果。
3.2護理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常規的執行情況
要求分管護士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術,掌握操作的目的步驟,預見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應變措施.如護理體檢歷來是護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也不為臨床護士所重視,臨床護士往往有抄襲醫生體檢記錄的傾向.為了強化護理體檢意識和統一規范程序,我們在三級護理查房中加入了護理體檢的內容,收到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3.3有關疾病和手術前后以及出院康復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醫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臨床護士的基本職責之一[2]。我們要求分管護士在查房前完成各種宣教工作。護理查房時請病人復述有關疾病和手術前后以及出院康復的健康教育知識,或者演示床上翻身活動及咳嗽咳痰的正確方法等等.以檢查臨床健康教育的實效,達到查漏補缺的目的。
4.特色和創新
4.1打破了查房前通知病區護士分頭準備資料的慣例.要求做到"平時和查房一個樣",病人九知道了然于胸,相關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大大提高了護士的學習主動性.本病區99%的護士表示“三級護理查房是壓力,更是學習專業知識的巨大動力”。
4.2實現“主任-->護士長-->主管護士"式的新型三級護理查房.三者各司其職,重點各有偏頗.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各級護士技術職稱的作用。
4.3使臨床護理工作更趨于系統化,明顯提高了臨床護理質量.護士通過當天“評估-->下診斷-->上措施-->反饋"的方式,使瑣碎的臨床工作變得有計劃性,做到忙而不亂,從而大大地降低了護理差錯的發生率。本病區連續11個月未發生護理差錯。
4.4將病人作為整體護理效果的反饋點,糾正了護理措施僅僅停留在書寫的缺陷,有力地糾正了整體護理在具體運作中出現的不足。
5.體會
5.1有利于整體護理的深入開展
三級護理查房對整體護理工作是一個集體評價和總結提高的過程.從如何得出護理問題-->如何制定護理計劃-->如何將護理措施落到實處等方面展開討論.注重護理計劃的動態性對整體護理的深入開展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5.2有利于提高臨床護士的專業素質
三級護理查房可促使護士加強醫學基礎理論和護理基礎理論的學習,豐富了專業知識[1].另外在三級護理查房的過程中還能培養有關整體護理的正確思維方式,做到“活學活用勤思考”,而不是生搬硬套一些標準護理計劃.從而大大地提高了臨床護士的專業素質.
5.3有利于護患關系的融洽
三級護理查房尤其是主管護士的初級查房,將護患雙相溝通作為一個必不可少的工作環節,以工作職責的形式明文規定下來。并且以病人對宣教知識的掌握程度為評價溝通效果的唯一標準.滿足了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使健康教育形式由單相轉向雙相。有效地糾正了臨床“重操作輕溝通"“只有溝通形式,沒有溝通實效”的不良風氣,融洽了護患關系,滿意率由原來的92%升高到99.5%。
綜上所述,開展新型的三級護理查房,促進了護理計劃落實,提高了護理質量,促進了整體護理的深入開展,激發了護士的求知欲,提高了護士的臨床專業水平,提高了病人滿意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向國秀模式病房實行三級護理查房的體會護士進修雜志1998;2(13):23--24
2.陳鶴鳴實施健康教育處方是加強臨床醫德的重要措施中國醫學倫理學1994;4(3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