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50:4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全民健身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全民健身;因子分析法;體育認知
中圖分類號:G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05-0065-02
2016年6月,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2016年12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印發《江蘇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就貫徹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作出部署。了解并掌握公眾的體育認知情況,在其基礎上提出改善措施,將促進全民健身計劃的高效落實。
本文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江蘇省公眾體育認知水平進行調查分析,為學校體育知識教學、社會體育知識普及、全民健身計劃開展提出建議。
一、文獻綜述
認知一詞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環境、自我意識或自我行為的了解,可看做是調節動機和運動行為的重要因素。美國心理學家George Kelly研究發現,個人行為的參與和表現與認知程度呈高度正相關,認知程度越高,參與的程度類別就越多[1]。根據發展心理學家Jean Piaget在《認知學習理論》中的輪廓、適應、平衡、同化、調節五種基本觀點,個體為了保持平衡會產生適應行為,而同化和調節是適應的兩種方式。根據以上觀點,人們參與體育活動可視為個體對于環境刺激的同化或調劑作用,目的在于滿足某些身心需求,通過反復的刺激反應,個人即對所接觸或所參與的體育活動形成自我認知[2]。
據此,筆者將體育認知定義為個體獲得外部體育的有關信息,并把外部信息轉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和理性認識的心理活動過程。對體育的認識和了解的程度就是體育認知度。
二、數據來源及處理
1.數據來源。在蘇南、蘇中、蘇北三個地區共發放問卷660份,回收有效問卷594份,有效率達90.0%。
2.數據處理。問卷內容分為受訪人人口學特征和體育認知度兩個部分:(1)人口學特征包括受訪人所在地、年齡、職業等方面;(2)針對體育認知度水平調查,筆者選取13個測量指標,以單選題或李科特五級量表的形式共設計25道問題。五級量表題中,每個問題分別按照“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設五個選項,其對應得分為1,2,3,4,5分[3];單選題中,答對記為1分,答錯記為0分。為使每個指標更具有可比性,以單選題設計的指朔直鳶含5個問題。
3.調查對象基本情況。性別比例上,男士占55%,女士占45%;年齡結構上,25歲以下的受訪者占14%,26~40歲的受訪者占34%,41~55歲的受訪者占40%,56歲以上的受訪者占12%;職業構成上,行政機關人員占比30%,企事業單位人員占比25%,農民占20%,自由職業者占15%,學生占10%;地域結構上,蘇南、蘇中、蘇北三個地區受訪人員各占1/3。受訪對象的人口學特征較完善,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三、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是探究變量之間是否存在不易被直接觀察到的、對可觀測變量的變化起到支配作用的潛在因子的統計分析方法[4]。通過降維的方法,以較少的幾個因子反映原資料的大部分信息。本文使用 SPSS20.0進行數據分析。
2.指標選取。以體育認知的定義、內涵為始源,根據相關文獻綜述,結合研究目的,筆者選取體育賽事知識、賽事舉辦與城市發展、運動項目、運動價值、體育榜樣、體育技能、體育理論知識、運動飲食營養、運動分類、自我健康認識、體育知識講座13個指標進行分析,將這些指標分別標記為X1,X2,X3,X4……X13。
3.因子分析過程
(1)因子分析適宜性檢驗。首先對13個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指標相關系數顯著性檢驗的P值均小于0.1,原始變量之間相關性較強,指標適宜做因子分析。再將指標進行KMO檢驗和Bartlett's球形檢驗。其中KMO值大于0.8,Sig.值小于0.05,同樣說明指標適宜做因子分析。
(2)公因子提取。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提取公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前 3 個公因子特征值大于1 ,累計方差貢獻率近60%,包含原始變量的大部分信息。因此,可以把 13個評價指標劃分為 3類進行研究。
根據分析結果的因子載荷,公因子1主要與體育理論知識、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體育知識講座、自我健康認識、運動目的、運動飲食營養、運動分類相關,結合這幾個指標特點,命名為運動健康認知;公因子2主要與運動項目、體育賽事、運動價值、賽事舉辦與城市發展、體育榜樣相關,命名為項目賽事認知度;公因子3主要與體育技能指標相關,命名為體育技能認知。
(3)因子得分。為了更加準確地反映公眾地體育認知水平,需要計算因子得分。根據SPSS分析出的因子得分矩陣,可得因子得分表達式:F1=0.072X1+0.055X2+0.099X3+0.0 86X4+0.087X5+0.129X6+0.166X7+0.189X8+0.148X9+0.136X10 +0.179X11+0.184X12+0.188X13,同理可得F2,F3的表達式。式中X1,X2,X3……X13為原始問卷數據標準化后的均值,結果為:運動健康認知度F1=1.33,項目賽事認知度F2=0.46,體育技能認知度F3=0.0004。以各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占總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進行加權(三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分別為30.215%,18.344%,7.888%),得出公眾體育認知度[5]:F=0.53F1+0.32F2+0.14F3,由此江蘇省公眾體育認知度為0.86。
(4)各地區、各職業公眾認知度比較。按照上述方法,將數據根據蘇南、蘇中、蘇北三個地區分別進行處理[6]??傻?,蘇南,蘇中,蘇北的運動健康認知度分別為1.37,1.29,1.34;項目賽事認知度分別為0.52,0.35,0.50;體育技能認知度分別為0.007,-0.03,0.02。綜合可得,蘇南地區公眾認知度最高為0.90,蘇中地區認知度最低為0.80,蘇北地區為0.88。
將數據按照職業進行劃分處理??傻茫姓C關,企事業單位,農民,自由職業者,學生的運動健康認知度分別為1.37,1.31,1.28,1.33,1.38;項目賽事認知度分別為0.56,0.52,0.32,0.40,0.34;體育技能認知度分別為-0.03,-0.002,-0.02,0.04,0.09。綜合可得,江蘇省行政機關單位人員體育認知度最高為0.91,企事業單位人員、自由職業者、學生認知度相仿,農民體育認知度最低,為0.79。
四、結論與建議
1.公眾體育技能嚴重缺失。根據上述分析,江蘇省公眾體育技能認知度接近于0,約為0.0004,體育技能傳授刻不容緩。
(1)學校運動興趣培養是基礎。社會人的體育技能大多是在學生階段養成,江蘇省大部分學校已配備較完善的體育設施、專業的體育教職員,但學生能否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關鍵在于興趣驅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主要受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教學評價等影響。對于體育教職工來說,應重視運動技術教學,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系統的研究;客觀評價學生的運動技能,在肯定學生優點的同時指出其在的不足,幫助學生明確下一步的學習規劃及需要糾正的動作點,在不斷嘗試中掌握運動技能,享受運動樂趣[7]。
(2)社會體育指導服務是保障。社會體育指導服務人員除了可以組織和帶領群眾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傳授體育技能,指導群眾科學健身、提高鍛煉效果。[8]《江蘇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十三五期間,萬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要從30人增多至35人。提升社會體育服務水平在發展體育指導員的數量同時,要保障體育服務質量。由此,需要發揮體育院校的輸送社會體育指導員主要渠道作用,體育院不論是軟件設施還是硬件配套都能滿足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需求。應加強對體育院校學生的特長培訓和文化知識培養,拓寬職業技能;加大體育院校與企業單位、社區、街道辦事處、農村文化站等的體育活動合作,豐富院線學生的體育指導實踐經驗,為以后進行社會體育指導服務工作奠定基礎[9]。
2.農民體育認知水平低下。根據調查結果,農民的體育認知水平嚴重不足,這反映了農村體育服務欠缺、體育設施投入不足、體育活動氛圍不夠濃厚等問題。目前農村絕大部分健身活動以家庭性、小群體性和自發性為主,很少形成規模性的健身群體。為此需要各級政府將促進農村居民健身工作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配備專兼職體育健身工作者,具體負責農民體育工作。同時,應進一步加大公共體育設施的投入力度,將群眾性體育經費納入各級政府預算,對一些缺少基本公共體育設施的偏遠貧困鄉村予以重點幫扶。
3.蘇中地區認知水平較低。相較于蘇南和蘇北,蘇中地區公眾體育認知水平稍顯不足,蘇中地區體育建設有待加強。對此,省政府應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和彩票公益金對欠發達地區的扶持力度;鼓勵當地依托特色資源,積極創建體育特色城市,如支持揚州建設體育旅游城市,支持南通建設生態體育城市。同時,鼓勵并支持蘇南發達地區圍繞基本實現體育現代化先試先行,率先建成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全民健身科學發展探索經驗、提供示范。
在全民健身上升楣家戰略、指引我國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時代背景下,較高的國民體育認知度應該成為推進這一戰略落實的重要“內驅力”。綜合看來,江蘇省公眾體育認知度還待提高,政府、社會、學校應共同發力,引導國民逐漸形成正面、積極、符合時展趨勢的體育觀念,提升體育認知度,促進全民健身戰略高效落實。
參考文獻:
[1] George Kelly,Powell McClennan . Anti-hypertensive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A brief meta-analitic view of randomise controlled trials[J].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ve,1999(7),115-119.
[2] Jean Piaget. Cognitive Studying Theory[M]. US:Greenwood Publish Group,1986.
[3] 李旭.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開封市菊展游客滿意度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2(5):166.
[4] 盧紋岱.SPSS for Windows統計分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6:480-481.
[5] 林峰.基于因子分析的老字號餐飲企業顧客滿意度實證研究:一個個案研究的啟示[J].旅游學刊,2009(7):53-58.
[6] 蔣志華,顧振海.西部12省經濟發展狀況對比研究――基于聚類因子分析法的實證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07(5):138-141.
[7] 徐昶楠,施丹萍.影響高校學生運動興趣的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2011(14):393.
國民素質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而身體素質是國民素質的組成要素;增強國民身體素質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建國以來,由于我國體育運動和其他各項社會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國民體質狀況得到了根本改善,但與發達國家比,還有一定差距。最近,國家體委制訂提出的“全民健身計劃與一二一啟動工程”實施建議方案,確是涉及中華民族子孫萬代、強國強民的大好事,它對增強人民體質、提高體育意識、保障公民參與體育的權利,有直接的促進作用。實行不實行這一計劃,確實是關系到個人與家庭的健康幸福,社會與國家的興旺發達的大問題,不容漠視!
全民健身計劃進入了啟動階段,定名為“一二一啟動工程”。這是借用隊列操練中齊步走“一二一”的指揮口令,向全社會發出全民健身計劃邁出第一步的號召,向全社會和廣大群眾發出響亮的各具特色的健身號召,倡導廣大群眾做到每人每天參加一次健身活動(每次20分鐘以上),每人學會兩種以上的健身方法,每人每年進行一次體質測定。
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優化家庭環境,豐富生活內容,保證家人健康,共享天倫之樂是美滿家庭的寶貴財富,直接關系到人生幸福與事業的發展。在“一二一啟動工程”中,要積極促進家庭體育的開展,提倡以家庭為單位,一家人都積極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每半年有兩次合家歡樂的健身活動。建設一個和諧、美滿、健康的家庭。
青少年兒童的體質建設,是全民健身計劃的重點,應有更加迫切的要求。“一二一啟動工程”根據(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規定,強調做到減少學生學業負擔,保證學生每天要有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落實兩課兩操兩活動,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培養跨世紀的一代新人。
社區是推動全民健身日益生活化、普遍化、經?;址奖愕捏w育活動陣地,對于促進居民樓群、鄰里之間的人際關系。以及建設小康村鎮、區街都有積極意義?!耙欢粏庸こ獭币詤^街鄉鎮為重點,吸收所在地的機關、學校、企業單位和居民群眾參加,相互協作,共同推動社區體育的發展。力求做到:積極創造條件,為群眾提供一些簡易的體育健身活動場地器材;每年組織兩次群眾喜愛的集體健身、競賽活動,培養一支熱心服務群眾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骨干隊伍。
關鍵詞: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 問題 評說
在國際大眾體育浪潮的洗禮下,國務院于1995年頒布了我國首個群眾體育綱領――《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毒V要》對我國全民健身所面臨的形勢,要完成的任務和目標,實施的對象和重點,對策和措施,以及實施的步驟做了表述。在《綱要》的指導下,我國的大眾體育有聲有色地發展起來,在諸多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如我國的體育場地設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體育人口、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團體數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體育產業迅速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體育彩票的銷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國民體質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增強;體育法律法規得以加強和完善。從這一角度來講,《綱要》的制定和實施是及時和正確的,但客觀地講,從《綱要》制定的內容上來看也存在一些問題。
1.《綱要》對人的體育權利重視不夠
體育是人類社會的產物,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文化現象,是一種獲得身心健康,享受經濟、娛樂、文化權利的手段,它始終以人的生存、發展需要為價值取向,從這種意義上講,參與體育是人的一種權利。人權是一個具有多重內涵和豐富價值意蘊的名詞,就其本來意義而言,人權是指人按其自然屬性和社會本質所應當享有的權利,是人的權利最一般的形式,是從人與人應該具有的平等關系中引申出來的,是人類在發展中認真審視自我之后而產生的一個自覺理念,它的產生來自人對自身生存的尊嚴意識的覺醒和人道理念的形成。①公民對體育的參與成為了一種人權。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體育運動國際》第一條就規定:“參加體育運動是所有人的一項基本人權?!薄丁愤€提出:“每個人具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基本權利,這是為充分發展其個性所必需的。通過體育運動發展身體、心智與道德力量的自由……”因此,“每個人必須有充分的機會按照其民族運動傳統從事體育運動,增強體質并獲得與其天賦相適應的運動成績”?!秺W林匹克》明確把體育作為人權的一個方面,并在基本原則中提出“從事體育運動是一項人權”。我國《憲法》明確提出“國家發展體育事業,開展群眾性的體育活動,增強人民體質”,表明在國家的根本大法中把開展大眾性體育活動,增強人民體質作為我國體育的根本任務和目的。
無論從國際經驗,還是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作為我國大眾體育施政綱領,《綱要》都理應把大眾對體育的參與權提高到人權的高度,而《綱要》當中并沒有涉及公民參與體育運動這項權利,沒有明確體育權利的內容是什么,如何行使體育權利,體育權利如何保障等內容,只是站在政府的高度提出全民健身要達到的一些目標而已,其宗旨仍偏重于滿足社會的、國家的需要,而沒有充分認識到體育首先是用以滿足個人需要的。
2.《綱要》實施對象的部分缺失
《綱要》在描述實施對象時是“以全國人民為實施對象,以青少年和兒童為重點”,但在具體的闡述中,提到了青少年、兒童、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職工、社區居民、農民、軍人、少數民族地區的居民、婦女、老年人、殘疾人、知識分子,而對組織相對松散、處于經濟和政治劣勢,又急切需要體育鍛煉和娛樂的一個特殊群體――農民工卻沒有闡述。
農民工作為社會發展的產物,他們加速了社會發展的腳步,為社會財富的積累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社會成員之一,農民工同其他人一樣有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和愿望,有參與全民健身的權利和愿望。魯長芬等人對湖北、廣東、浙江、江西等11個省市城市農民工參與全民健身的現況進行調查,在被調查的城市農民工中,有74.7%的農民工喜歡參加體育活動,83.6%的農民工認為每人每天參加一次以上的體育活動是應該的,有57.9%的農民工及其家人都需要參加體育健身,有84.9%的農民工認為每個季度全家進行兩次以上的戶外活動的要求“很好”,有77.0%的農民工認為每個家庭擁有一件以上的體育健身器材是“必要”的,有57.2%的農民工愿意每人每年進行一次體質測定,有56.2%的農民工愿意修建體育活動場所。①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農民工希望參加體育鍛煉,有成為全民健身活動中一員的愿望。
然而,農民工的體育權利很難保障,在魯長芬等人對湖北、廣東、浙江、江西等11個省市城市農民工參與全民健身的現況調查中,大多數農民工認為工作單位和居住地的體育場地與設施不能滿足需要,其中有34.5%的農民工認為有點缺乏,31.1%的農民工認為非常缺乏,僅有2.8%的少數農民工認為工作單位和居住地的體育場地與設施十分充裕。另外,在農民工參與體育活動有無指導的調查中,有40.3%的農民工選擇“從未有人指導”,有23.6%的農民工選擇“很少有人指導”。在有關居住社區或工作單位為農民工組織體育活動的情況調查中,有61.7%的農民工選擇“偶爾有”和“很少有”,還有27.4%的農民工選擇“完全沒有”。②農民工在城市無法得到社區體育的關照,又脫離了農村體育的發展根基,在城鄉體育之間徘徊,這成為全民健身的一個盲點。
因此,無論從農民工享有參與全民健身的權利角度,還是穩定社會治安、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來講,農民工都應該被納入全民健身的行列,都應該被寫入《綱要》,缺少一億多人參與的大眾體育政策是不完善的,這正是《綱要》在后續發展中需要改進的一個方面。
3.《綱要》缺乏定量指標,可操作性不強
閱讀《綱要》通篇,沒有發現一處定量性的表述,通篇都是籠統、空洞的表述。例如,《綱要》的目標和任務的第二條是如此表述的:“到本世紀末,經濟、社會和體育發展程度不同的各類地區,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都應有所增加,人民體質明顯增強,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體育消費額等逐步加大,群眾體育健身活動的環境和條件有較大的改善?!弊鳛榇蟊婓w育綱領性文件,《綱要》不應該出現如此含糊的表述。在《綱要》制定的過程中,十余次易稿,其中第七稿是由北京體育大學和天津體育學院共同完成的,此稿基本是由知識分子起草的,反映了民間要求,也融進了時代變革中一些先進的思想。《綱要》第七稿中基本目標是這樣闡述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穩步增加,經濟、社會和體育發展程度不同的各類地區在90年代前期的基礎上分別有所增長,全國總體增長5―8%,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包括學生)經常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國民體質有明顯增強,本世紀末與實行國民體質監測標準初期相比,達到體質合格標準的人數增長5―8%,使二分之一以上的參加者分別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軍人體育鍛煉標準或國民體質測定標準……”④盡管在第七稿中,學者們提出的定量計劃因缺乏必要的科學論證而最終在《綱要》的定稿中予以刪除,但是這些數據給人提供了明確的目標,而不像《綱要》定稿中的目標那樣籠統、空洞、難以把握。
大眾體育開展較好的國家或地區,在其下力氣推動大眾體育開展之初,一般的程序是:成立專門的開展大眾體育指導機構;制訂出開展大眾體育的實施計劃、方案及定量、定性指標;組成由社會眾多部門參與的委員會,具體地宣傳實施計劃方案;統計分析成效。不難看出,在國外大眾體育推廣之前,制訂一個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指標的實施計劃是一個重要的步驟。以美國增進健康的一份文件為例,來說明這一問題。為增進美國大眾的健康,政府將“體質鍛煉與運動”列為優先采取的措施,并制定了上世紀90年代四項努力達到的目標:(1)增加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數。在這一項里明確制定了指標,即參與改善心肺功能運動的青少年應超過90%;每天參與學校體育活動的青少年學生應超過60%;18―65歲的成年人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百分比應超過60%;65歲以上的老人中應有一半人參與適當的體育活動。(2)提高對增進健康問題的認識。在此項目標中明確規定,應有70%以上的人掌握提高心肺機能的方法及相關運動項目,真正提高全民的健身意識。(3)促使企業開展增強體質的活動,在此項目標中規定,凡人員超過500人的企業,應具備可供本企業25%的職工開展體育運動的運動場地設施,保證25%的職工可在企業內開展健身活動。另外規定,凡給職工提供健身條件的企業,在納稅方面給予優惠。(4)改進體質評價和監測系統。在此項目標中,鼓勵各體育學術團體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方面的科學研究,并制定出青少年體質評定的系統方法,要求至少有70%以上的青少年參加測定,從而獲得評價健身運動短期與長期效果的資料;獲得全民健身運動在提高生產率及降低醫療費用方面的資料;獲得有關全民參加健身運動的動向與分類情況的資料。⑤在美國的這份健康計劃中,提出了明確的指標,既有定性的又有定量的要求,還滲透出具體的實施步驟和措施,這樣就具備很強的可操作性。相比之下,我國的《綱要》缺乏明確的指標,也沒有嚴格的定量要求。
注釋:
①馮玉軍等.論體育權利保護與中國體育法的完善.中國民商法律網,省略/weizhang/default.asp?id=25258.
②③魯長芬等.城市農民工參與全民健身的現狀調查與分析.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5.5:11.
④盧元鎮.中國體育社會學評說.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263.
⑤張馳.美國大眾體育的科學指導給我們的啟示.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1:89-90.
參考文獻:
[1]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國務院,1995.
[2]盧元鎮.中國體育社會學評說.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3]童昭崗,孫麒麟等.人文體育[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2.1.
[4]苗大培.論體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1.
[5]魯長芬等.城市農民工參與全民健身的現狀調查與分析.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5.5.
[6]李培林.2004年中國社會發展的問題和趨勢.中國網,http://省略/chinese/index.h、tm
[7]呂樹庭.流動人口:社會體育的新課題――來自調研中的思考.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1.
[8]張宏發.裂變與整合―中國社會年報(2002年版).天津出版社,2003.
[9]馮玉軍等.論體育權利保護與中國體育法的完善.中國民商法律網,省略/weizhang/default.asp?id=25258.
[10]沈建華等.上海市全民健身法治發展戰略研究.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4.
[關鍵詞]全民健身;政府服務;績效評價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167
全民健身作為增強人民體質的一項基本制度安排,國家要求把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全民健身作為社會公益事業,是各級政府為人民群眾提供的一項基本公共服務,成為了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
1我國全民健身的政府基本公共服務
《全民健身條例》明確規定,公民有依法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的權利,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保障公民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的權利。全民健身作為人民群眾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需求之一,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門有為其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義務。但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難以保障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和完成,也無法滿足廣大城鄉居民的多樣化健身需求的,因此在數十年的全民健身工作開展過程中,各地逐步形成并完善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
從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全民健身條例》《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等的規定來看,政府在全民健身事業方面所要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應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完善全民健身制度?!度窠∩項l例》提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務院制訂全民健身計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全民健身實施計劃;國家支持、鼓勵、推動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相適應的體育消費以及體育產業的發展;國家支持、鼓勵、推動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相適應的體育消費以及體育產業的發展;國家鼓勵對全民健身事業提供捐贈和贊助,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全民健身事業提供捐贈的,依法享受稅收優惠;對在發展全民健身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國家鼓勵全民健身活動組織者和健身場所管理者依法投保有關責任保險,國家鼓勵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的公民依法投保意外傷害保險[1]等??梢姡窠∩硪巹澓陀媱?、體育消費激勵和體育產業發展、全民健身捐贈稅收優惠、全民健身活動保險等這些政策的制定,自然是政府服務全民健身事業的應盡職責。
第二,建設公共體育設施。健身場地、健身器材等是全民健身的基本保障條件,《全民健身條例》要求有計劃地健身公共體育設施,加大對農村地區和城市社區等基層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投入。[1]《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提出體育場地設施建設要納入城鄉建設規劃,落實國家關于城市公共體育設施用地定額和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規定。[2]《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則更加明確到2015年全國各類體育場地達到120萬個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以上;市(地)、縣(區)、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普遍建有體育場地,配有體育健身設施。50%以上的市(地)、縣(區)建有“全民健身活動中心”;50%以上的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建有便捷、實用的體育健身設施;有條件的公園、綠地、廣場建有體育健身設施。[3]利用財政投入以及體育彩票公益金收入、社會捐贈,規劃和建設公共體育設施,這是政府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任務。此外,政府還應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企事業單位自建自用的體育設施面向社會公眾開放,這也應成為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統籌安排的內容。
第三,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度窠∩項l例》第三章對政府及其體育主管部門、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在全民健身活動開展中各自的職責和任務,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其中,政府及其體育主管部門特別應當在三個時期做好全民健身活動的組織開展工作,一是在全民健身日,要加強全民健身宣傳,組織開展免費健身指導服務,向公眾免費開放公共體育設施;二是定期舉辦群眾性體育競賽活動;三是在傳統節日和農閑季節組織開展與農村生產勞動和文化生活相適應的全民健身活動。此外,政府及其體育主管部門還應當對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開展的健身活動進行統籌安排和指導,以形成政府舉辦的與社會組織開展的健身活動相輔相成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
第四,提供健身指導服務。增強人民體質是體育事業的根本任務,也是全民健身活動的終極目標,為此國家頒布實施了《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等來指導體育運動的開展。這些標準,既是全民健身活動成效的檢驗依據,也是政府基本體育公共服務的范圍。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國民體質測定服務機構,積極開展城鄉居民日常體質測定并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積極培育體育社會組織,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促進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活動的廣泛開展,大力宣講和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傳授運動健身方法,促進城鄉居民身體素質的不斷增強。
總之,全民健身作為體育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政府要做的事情涉及面廣,必須要著力推進的基本任務。
2我國政府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的評價
加強檢查和評估,是保障工作任務完成的基本手段。國家體育總局在2011年11月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實施十五年》白皮書,對我國1995―2010年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情況進行了全面總結,為制定《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提供了重要依據。而《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則更加要求縣級以上體育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不定期對《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和《全民健身實施計劃》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并在2014年對實施成效進行全面評估。[3]國家體育總局為此還專門制定了《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實施情況評估標準(試行)》(以下簡稱體育總局標準),用來指導各地體育主管部門開展評估工作。
體育總局標準共有10個一級指標、57個二級指標,每個二級指標都分為A、B、C三類標準,其中B類標準代表到2015年《全民健身計劃》實施周期結束時的全國平均水平,A類標準高于全國平均水平,C類標準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個一級指標是體育鍛煉參與率、身體素質、健身設施、體育組織、健身指導和志愿服務、健身活動、組織保障、制度建設、經費支持、宣傳教育,57個二級指標包括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每萬人體育場地數、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等,[4]用以反映一級指標的狀況。而這10個一級指標實際上可以分成3類,前2個是直接成效類指標,第3~6個指標是間接成效類指標,第7~10個指標是保障條件類指標。沒有7~10個指標方面的基本保障,就很難有3~6個指標的間接成效和1~2個指標的直接成效,所以這3類10個指標之間相互關聯,存在因果關系,其間也就必然有重疊和交叉,所以不能基于同一視角來進行綜合成效評估。當然,作為工作評估,為便于查漏補缺,發現工作中哪些方面不足,以便找到工作著力點和突破口,這樣的設計也有其實際用處,但用來評價政府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的成效則有些不妥。
正如我們前面的分析,政府在全民健身方面所要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是在全民健身制度、體育公共設施、全民健身活動和指導服務四個方面。而全民健身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很難做定量評估,所以基于數據分析的政府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評價,可以只從體育公共設施、全民健身活動和指導服務這三個方面來進行。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就在2011年全國群眾體育工作會議上要求,以場地設施、組織隊伍、活動指導為重點,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5]可見,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主管部門也是把體育公共設施建設、全民健身活動開展和包括組織隊伍健全在內的健身指導服務體系建設,作為2011年以來全民健身甚至整個群眾體育工作的重點來加以強調。
把體育公共設施、全民健身活動和指導服務作為基本指標,來評價政府全民健身的基本公共服務狀況,看起來非常容易。但是,在用以評價的數據選擇上和統計口徑方面,卻不能簡單為之,隨心所欲,而要特別注意這種公共服務的全民性和政府性。全民性要求體育公共設施盡量使用人均數據,全民健身活動和健身指導服務盡量使用人數而非人次數據,以參加(接受)人數與居住人口數的比率來反映,從而評價政府全民健身服務的人群范圍到底有多大。政府性要求統計的體育公共設施應當是由財政投入或用體育彩票公益金、社會捐贈興建的,全民健身活動和指導服務應當是由政府組織開展的,而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自建自用體育設施,政府參與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舉辦的健身活動是否計入,該如何計入,應當有合理的統計口徑和計算標準。
再者,上述評價還只能反映政府在全民健身方面所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量,而質則需要用體育總局標準中的體育鍛煉參與率和身體素質這兩個指標來反映。不過,體育總局標準中這兩個指標下的11個二級指標,還不能直接用來評價政府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的水平即質。因為,政府這方面的服務,到底對提升城鄉居民的體育鍛煉參與率和身體素質的合格率、優秀率產生了多大的影響,是不是那些增加的體育鍛煉人數和體質測定合格者、優秀者,就是因為政府提供了較好的公共服務而產生的結果,這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相關分析,看政府增加體育公共設施、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和指導服務,對城鄉居民體育鍛煉參與率、體質測定合格率和優秀率到底有多大的貢獻,這樣的評價才會有意義。
還有,服務是提供者與接受者的雙邊活動,服務質量評價要從服務提供者和服務接受者兩個方面來進行。承擔“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國家重點領域認證認可推進工程”中“服務質量”課題研究的程龍生等,通過調研分析最終確定的通用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其一級指標就是顧客感知質量和組織支撐質量兩個,而顧客感知質量通過功能性、經濟性、安全性、時間性、舒適性、文明性6個二級指標來反映,組織支撐質量通過人員、設施設備、材料、方法、環境5個二級指標來反映。[6]雖然政府與公民之間的關系不同于企業與顧客之間的關系,在政府中,公平和平等方面的考慮在服務供給中起著重要作用,均等化是我國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的指導思想,但是,公民對政府公共服務的感知質量也就是政府公共服務滿意度,也必須像企業重視顧客滿意度測評那樣,把它納入政府公共服務績效評價體系之中。因為,顧客滿意度是衡量一個組織測評或服務質量的重要標志,是評價組織質量管理體系的一個重要指標,[7]評價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少不了對居民滿意度進行測評。
3我國政府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評價指標體系
從以上分析,我國全民健身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評價,應從政府服務維度、居民滿意維度和服務效果維度三個方面來進行。其中,政府服務維度主要從公共體育設施、全民健身活動和健身指導服務三個方面共15個指標來進行評估,而居民滿意維度可用滿意度指數,服務效果維度可用服務貢獻率來進行衡量,這樣就構成了見下表的評價指標體系。
一般認為,顧客滿意度的相關因素有顧客期望、感知質量、組織形象、感知價值、感知公平、顧客信任、顧客承諾、顧客忠誠、顧客抱怨等,[8]因此,全民健身居民滿意度指數可從這些方面構建模型來進行測量。而貢獻率主要評估政府全民健身服務與居民體質合格率和優秀率之間的相關程度,從而評判政府全民健身服務工作的實際成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全民健身條例[EB/OL].(2009-09-06)http://wwwgovcn/zwgk/2009-09/06/content_1410533htm
[2]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通知[EB/OL].(1995-06-20)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60517
[3]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通知[EB/OL].(2011-02-24)http://wwwgovcn/zwgk/2011-02/24/content_1809557htm
[4]國家體育總局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實施情況評估標準(試行)的通知[EB/OL].(2014-07-02)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33418/n33598/5480802html
[5]秦東穎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N].解放日報,2011-03-24(1)
一、工作基本情況
(一)思想高度重視,提前謀劃安排
2016年,我區高度重視全民健身工作,做到早部署,早安排,將全民健身工作作為全區工作的重點之一,早謀劃,早部署,結合全區實際情況,制定了區全民健身工作計劃,并對計劃層層分解,確保工作能夠有序推進。
(二)開展全民健身,提升全民素質
今年,我們提倡“體育生活化”理念,將體育健身和日常生活相結合,倡導全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團體定期開辦各種主題的全民健身競賽活動,積極推廣廣播操與工間操,保證在職職工每周參加一次以上體育健身鍛煉,每年參加一次以上體質測試,掌握一項以上科學健身方式。中小學校要確保學生每天參加體育鍛煉時間不少于1小時,并在教學制度設計方面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今年,我區還組隊代表感市參加省十四運會的長陽巴山舞和體育舞蹈比賽,獲得了可喜的成績。
(三)加快體育健身軟硬件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
在硬件建設方面:一是開展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全面了解我區體育場地的基本情況;同時,今年對轄區內損壞健身器材登記備案,并制定修繕計劃。二是增加體育健身器材的建設。自己購買了體育健身器材共***套,資金投入***元,同時,積極爭取省市配發的體育健身器材,加大了體育建設器材的建設力度,為全區全民健身工作夯實了保障。
在軟件建設方面:一是開展第四次國民體質監測,了解全區國民的體質現狀,為更好的開展下步體育健身工作夯實基礎;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加強宣傳的力度,通過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提升全民關于全民健身運動的思想意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二是加強全民健身師資力量的建設。舉辦了社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使得全民健身更加具有科學性和指導性,也為全民健身運動營造了良好的人力資源保障。
二、存在問題困境
目前,我區在全民健身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資金不足。在推廣全民健身工作中,因資金問題,造成了很多工作無法開展。
二是人力資源。專業的全民健身工作人員數量不足,影響了全民健身工作的推廣。
三是體育設施匱乏。目前,我區體育設施匱乏,很多體育設施由于時間久遠,破損嚴重。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安排
結合我區實際,下一步工作主要計劃如下:
一是思想重視,持之以恒。高度重視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重視,持之以恒。
二是加大資金投入。一方面,積極通過各種途徑自籌資金,另一方面,希望財政加大資金的支持力度。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體育事業公益性,大力倡導“人人熱愛體育,全民健身強體”理念,創新思維,強化措施,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合法權益,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和文明進步,推動幸福新建設。
二、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到2015年,初步建立符合市情、組織完善、設施齊全、活動豐富、覆蓋城鄉的基本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體育健身需求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人民群眾健身意識和身體素質進一步增強,體育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二)具體任務。
1.城鄉居民健身素養普遍增強。廣泛開展體質健康教育,群眾健身意識、健身知識和健身能力明顯提高。每周參加體育鍛煉活動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35%。逐步提高老年人、殘疾人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城市居民主要體質指標普遍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在校學生普遍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基本要求。
2.青少年體質進一步改善。進一步健全學校體育工作機制和督導制度,青少年體育活動和競賽豐富多彩,大力推廣陽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組織好各級中小學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田徑、游泳、羽毛球等項目聯賽。積極參加全省大、中、小學生運動會。辦好各級各類體育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新建一批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青少年戶外健身營地。充分發揮青少年校外教育陣地作用,積極開展青少年素質拓展等活動。建立和完善學校、社區、家庭相結合的青少年體育網絡和聯動機制。
3.健身場地設施顯著增加。建立健全市、區(市)、鄉鎮(街道)、社區(行政村)四級公共體育健身場地設施網絡。到2015年,各區(市)建成相應規模的多功能體育中心,各鄉鎮(街道)規劃并逐步建設小型的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實現“一鎮街一中心”(含健身指導、體育設施、體質測試、團隊組織于一體的活動中心),在全市城鄉社區建設300個健身苑,行政村繼續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市公辦學校體育場地開放率力爭達到50%,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平方米。全市全民健身設施建設達到全省中上游水平。
4.全民健身組織網絡更加健全。充分發揮體育行政部門、社會團體、體育協會和基層體育組織網絡的作用。推動體育健身俱樂部、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有較大發展,形成廣泛覆蓋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
5.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積極開展經常性、普遍性全民健身系列活動。每年定期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國民休閑匯休閑健身周等大型群眾體育活動,提高各類人群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大力組織農民體育活動,加快發展農村體育事業。
6.科學健身水平明顯提升。健全市、區(市)、鄉鎮(街道)三級科學健身指導網絡,群眾健身技能培訓實現全覆蓋。市全民健身服務指導中心每年向社會推薦健康、有益、新興的健身項目,并建立全民健身指數評價體系。健全各區(市)國民體質監測指導中心,探索建立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結合的國民體質監測指導站。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上崗、考核制度,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達到本市常住人口的1.7‰。開展體質監測和健身指導等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
1.推進基層體育組織建設。區(市)應有體育總會、單項體育協會、行業體育協會和職工、農民、老年人、婦女、殘疾人、少數民族等人群體育組織,配備專職工作人員,提高規范化建設水平。各鄉鎮(街道)應建有綜合文化體育站和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發揮組織協調作用,配備專兼職人員,帶動群眾體育活動的全面開展。
2.推進國民體質監測工作。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現狀調查、市民健康狀況研究、市民體質監測制度,《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優秀率達到15%。定期公布國民體質和全民健身活動現狀調查結果。
3.推進體育健身活動。市、區(市)要定期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設置群眾喜歡、廣泛參與的比賽項目,動員吸引廣大市民積極參加體育健身活動。各區(市)在“一區(市)一品牌”的基礎上,達到80%的鄉鎮(街道)“一鎮街一品牌”。各級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定期舉辦健身競賽活動。
4.推進體育場地向公眾開放。繼續探索多種形式的開放管理模式,完善促進開放的政策和機制,實現學校體育場地向公眾開放和公共體育場地向學生開放。探索建設區域性學生體育活動中心和完善體育場地開放的新途徑,力爭50%學校場地向公眾開放,并進一步增加開放時間。
5.推進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體系,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證書的人數達到6600人以上,其中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人數達到60人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基本建立起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經常服務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大幅提高。
6.大力發展全民健身服務業。充分調動全社會興辦全民健身事業的積極性,拓寬社會資源進入全民健身事業的途徑,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興辦全民健身事業。大力培育以健身科技服務和健身技能指導為主要內容的體育健身服務市場主體。扶持建設一批社會體育、社區健身俱樂部,體育主管部門要會同工商等部門加強對高危險性體育健身項目經營的審批和監管。對社會力量興辦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民政、體育主管部門要在注冊登記、工作指導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社會力量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區(市)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于全民健身事業的公益性捐贈,符合稅法有關規定的部分,可在計算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時從其應納稅額中扣除。
(二)實施全民健身工程。
1.全民健身設施工程。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在新建居住區和新型農村社區中同步規劃建設健身設施。市、區(市)、鄉鎮(街道)全面完成三級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城市社區(居委會)和農村社區(中心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并逐步覆蓋到居住組團和行政村。有條件的城市公園、廣場和綠地要規劃配置公共體育設施。充分利用山、河、湖等自然資源,建設公共體育設施及戶外運動設施。推進城鄉公共體育設施服務均等化。
2.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大力培育全民健身典型示范,推動社會各界全民健身向縱深發展。到2015年,建成2—3個國家級青少年戶外健身營地,培育國家級、省級健身示范基地6個,鄉鎮(街道)體育生活化示范基地10個,學校場地開放示范校5所,青少年體育示范俱樂部3個,社區體育示范俱樂部3個,社會體育指導員社區指導示范站6個;建設健身步道、健身綠道100公里,登山步道6條;建設特色健身項目基地6個。
3.全民健身信息工程。完善體育網站服務平臺,方便市民查詢體育健身信息;建立全民健身基礎數據統計體系,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務能力。各區(市)建立全民健身網絡服務體系,豐富全民健身活動信息內容。
4.全民健身培訓工程。加強全民健身專業技術和素質培訓,建立2個全民健身技能培訓中心,為各類人群和社會體育指導員提供健身技能培訓。
5.全民健身活動工程。抓好每年“全民健身月”和“全民健身日”活動。遵循“因地制宜、業余自愿、小型多樣、就近方便”的原則,結合節假日和重要體育文化活動等策劃組織大型健身活動。組織開展以傳統武術運動、健身秧歌、體育舞蹈、龍舟大賽、舞龍舞獅、清明登山、元旦長跑、婦女健身展示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重點打造海峽兩岸體育交流基地,龍舟基地和賽車基地。各區(市)要充分利用區域特點和重要時間節點,打造精品賽事,開展各具特色的群眾體育活動。
(三)推動城鄉體育、人群體育協調發展。
1.大力發展社區體育。各區(市)政府要將城市社區體育工作作為社區建設的基本內容,統籌規劃,加大投入,以社區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為重點,不斷改善社區居民體育健身環境和條件。各街道辦事處要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建立完善體育健身指導站、老年體協、體育健身俱樂部等體育組織,整合轄區單位、學校體育設施資源,舉辦形式多樣、廣泛經常的社區體育健身活動。
2.大力發展農村體育。各區(市)政府要將農村體育工作納入當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促進城鄉體育資源均衡配置,逐步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增強農村基層體育公共服務能力。鄉鎮政府要組織建設集中居住社區和分散居住社區中心村的體育場地設施,建立完善農民體協、老年體協等體育組織。在傳統節日和農閑季節廣泛組織農民體育活動。
3.大力發展青少年體育。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深入開展“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把學生體質狀況和參加鍛煉情況納入各類招生考試之中。積極開展課余體育訓練,推進多種體育項目進校園。組織舉辦全市中、小學生運動會和中小學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田徑等項目聯賽。充分發揮各級青少年宮、活動中心、營地等青少年校外教育陣地作用,積極開展青少年拓展訓練等活動,與學校體育教學和訓練相互銜接,努力增強青少年身體素質。建立和完善學校、社區、家庭相結合的青少年體育網絡和聯動機制。
4.大力發展少數民族體育。建立健全基層少數民族體育協會。重視培養少數民族體育教師、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各類體育人才。組織開展以民族優秀體育項目為主要內容的體育競賽和活動。
5.大力發展老年人體育。建立健全各級老年人體育協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老年人體育活動。不斷創新適合老年人特點的體育健身項目和方法。加強老年體育健身教練員、輔導員、裁判員和骨干隊伍建設,重點扶持一批在全國、全省有影響、有特色、有水平的老年體育健身團隊。公共體育設施對老年人提供便利和優惠。鼓勵、支持社會組織和個人興辦老年人體育服務機構,建設體育健身設施。
6.大力發展殘疾人體育。建立健全殘疾人體育組織。堅持把殘疾人體育納入特殊教育內容,加快培養為殘疾人服務的體育教師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實施“助殘健身工程”,為殘疾人建設就近方便的體育健身設施。研發推廣適合各類殘疾人特點和需要的健身康復體育項目。體育場館設施建設改造要嚴格執行國家無障礙標準。各級各類學校要創造條件組織殘疾學生參加適合其特點的日常體育活動。
7.大力發展職工體育。充分發揮各級行業體育協會、職工體育協會作用,以職工體育示范基地創建為載體,組織開展符合單位特點、職工喜聞樂見的體育健身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建設職工體育設施,成立職工體育俱樂部,組織開展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測驗和體質測試活動,每年舉辦職工健身運動會。舉辦好全市職工運動會。積極創新職工體育發展模式、基層職工體育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完善職工體育與社區體育互補機制。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是全民健身事業的責任主體,要把全民健身工作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成立全民健身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保障措施,督促檢查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的落實,統籌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發展。要把全民健身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根據本計劃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落實政策保障、人員配備、資金投入、監督獎勵等措施。各有關部門要明確各自職責和任務,貫徹執行各項政策措施,推動本計劃落實。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和各行業體協等要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充分發揮作用,形成政府主導、部門推進、社會支持、全民參與的良好格局。
(二)加大經費投入。市、區(市)要將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對全民健身的投入。按照國家有關彩票公益金的分配政策,體育彩票公益金應重點用于全民健身事業,財政和審計部門要加強監督管理。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贈支持實施全民健身計劃。
(三)整合體育資源。各級要按照國家有關公共體育設施用地定額指標規定,將城鄉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新建居住區要按照國家有關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標準,建設體育健身設施,重點建設中小型、專項型、適用性強的體育場地設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現有公共體育場館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公園綠地等開辟健身場地。完善學校體育場地向公眾開放制度。機關、企事業單位也要騰出或開辟體育場地,為職工參加體育鍛煉創造條件。
第一條 為了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合法權益,提高公民身體素質,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有計劃地建設公共體育設施,加大對農村地區和城市社區等基層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投入,促進全民健身事業均衡協調發展。
國家支持、鼓勵、推動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相適應的體育消費以及體育產業的發展。
第三條 國家推動基層文化體育組織建設,鼓勵體育類社會團體、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群眾性體育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第四條 公民有依法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的權利。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保障公民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的權利。
第五條 國務院體育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全民健身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全民健身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體育工作的部門(以下簡稱體育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全民健身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全民健身工作。
第六條 國家鼓勵對全民健身事業提供捐贈和贊助。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全民健身事業提供捐贈的,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第七條 對在發展全民健身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全民健身計劃
第八條 國務院制定全民健身計劃,明確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標、任務、措施、保障等內容。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全民健身實施計劃。
制定全民健身計劃和全民健身實施計劃,應當充分考慮學生、老年人、殘疾人和農村居民的特殊需求。
第九條 國家定期開展公民體質監測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
公民體質監測由國務院體育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其中,對學生的體質監測由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由國務院體育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第十條 國務院根據公民體質監測結果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結果,修訂全民健身計劃。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公民體質監測結果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結果,修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
第十一條 全民健身計劃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組織和協調,對本行政區域全民健身計劃實施情況負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應當在本級人民政府任期屆滿時會同有關部門對全民健身計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
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動
第十二條 每年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h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在全民健身日加強全民健身宣傳。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在全民健身日結合自身條件組織本單位人員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應當在全民健身日組織開展免費健身指導服務。
公共體育設施應當在全民健身日向公眾免費開放;國家鼓勵其他各類體育設施在全民健身日向公眾免費開放。
第十三條 國務院體育主管部門應當定期舉辦全國性群眾體育比賽活動;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全國性社會團體等,可以根據需要舉辦相應的全國性群眾體育比賽活動。
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定期舉辦本行政區域的群眾體育比賽活動。
第十四條 縣級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應當在傳統節日和農閑季節組織開展與農村生產勞動和文化生活相適應的全民健身活動。
第十五條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組織本單位人員開展工間(前)操和業余健身活動;有條件的,可以舉辦運動會,開展體育鍛煉測驗、體質測定等活動。
第十六條 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應當結合自身特點,組織成員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單項體育協會應當將普及推廣體育項目和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列入工作計劃,并對全民健身活動給予指導和支持。
第十七條 基層文化體育組織、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居民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協助政府做好相關工作。
第十八條 鼓勵全民健身活動站點、體育俱樂部等群眾性體育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宣傳科學健身知識;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給予支持。
第十九條 對于依法舉辦的群眾體育比賽等全民健身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非法設置審批和收取審批費用。
第二十條 廣播電臺、電視臺、報刊和互聯網站等應當加強對全民健身活動的宣傳報道,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增強公民健身意識。
第二十一條 學校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規定,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和體質狀況,組織實施體育課教學,開展廣播體操、眼保健操等體育活動,指導學生的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學校應當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每天參加1小時的體育活動。
第二十二條 學校每學年至少舉辦一次全校性的運動會;有條件的,還可以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遠足、野營、體育夏(冬)令營等活動。
第二十三條 基層文化體育組織、學校、家庭應當加強合作,支持和引導學生參加校外體育活動。
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宮、婦女兒童中心等應當為學生開展體育活動提供便利。
第二十四條 組織大型全民健身活動,應當按照國家有關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的規定,做好安全工作。
第二十五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健身活動從事宣揚封建迷信、違背社會公德、擾亂公共秩序、損害公民身心健康的行為。
第四章 全民健身保障
第二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對全民健身的投入。
按照國家有關彩票公益金的分配政策由體育主管部門分配使用的彩票公益金,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用于全民健身事業。
第二十七條 公共體育設施的規劃、建設、使用、管理、保護和公共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提供服務,應當遵守《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的規定。
公共體育設施的規劃、建設應當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方便群眾就近參加健身活動;農村地區公共體育設施的規劃、建設還應當考慮農村生產勞動和文化生活習慣。
第二十八條 學校應當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向學生開放體育設施。公辦學校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向公眾開放體育設施;國家鼓勵民辦學校向公眾開放體育設施。
縣級人民政府對向公眾開放體育設施的學校給予支持,為向公眾開放體育設施的學校辦理有關責任保險。
學??梢愿鶕S持設施運營的需要向使用體育設施的公眾收取必要的費用。
第二十九條 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的管理單位,應當根據自身條件安排全民健身活動場地??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免費提供健身器材。
居民住宅區的設計應當安排健身活動場地。
第三十條 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場所和居民住宅區的管理單位,應當對該公共場所和居民住宅區配置的全民健身器材明確管理和維護責任人。
第三十一條 國家加強社會體育指導人員隊伍建設,對全民健身活動進行科學指導。
國家對不以收取報酬為目的向公眾提供傳授健身技能、組織健身活動、宣傳科學健身知識等服務的社會體育指導人員實行技術等級制度??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應當免費為其提供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并建立檔案。
國家對以健身指導為職業的社會體育指導人員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以對高危險性體育項目進行健身指導為職業的社會體育指導人員,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第三十二條 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一)相關體育設施符合國家標準;
(二)具有達到規定數量的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社會體育指導人員和救助人員;
(三)具有相應的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進行實地核查,做出批準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批準的,應當發給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申請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的,應當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的批準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辦理相關登記手續。
國務院體育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調整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目錄,經國務院批準后予以公布。
第三十三條 國家鼓勵全民健身活動組織者和健身場所管理者依法投保有關責任保險。
國家鼓勵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的公民依法投保意外傷害保險。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對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活動,應當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學校違反本條例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按照管理權限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六條 未經批準,擅自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按照管理權限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不足3萬元或者沒有違法所得的,并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3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七條 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者取得許可證后,不再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仍經營該體育項目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按照管理權限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不足3萬元或者沒有違法所得的,并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3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
第三十八條 利用健身活動從事宣揚封建迷信、違背社會公德、擾亂公共秩序、損害公民身心健康的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條 本條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9月7日《人民日報》)
【關鍵詞】八段錦;全民健身活動
On the Popularization Value of Baduanjin in the
Nationwide Physical Fitness Program
YANG Hong-gua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Baduanjin is good to both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has certai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n some diseases. It has no special requirements on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s. It is easy to learn and practice. With rich cultural implications, it can be easily accepted by people and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popularization. We suggest that more competition activities be held, courses Baduanjin be established in schools, training programs be organized so as to help it to play a bigger role in the nationwide physical fitness program.
【Keywords】 Ba Duan Jin, the Nationwide Physical Fitness Program
1全民健身活動的由來
全民健身活動,就是要讓全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少,通過健身活動,增強力量、柔韌性,增加耐力,提高協調性和控制身體各部分的能力,從而使全民身體強健。全民健身活動旨在全面提高國民體質和健康水平,以青少年和兒童為重點,倡導全民做到每天參加一次以上的體育健身活動,學會兩種以上健身方法。
全民健身在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來了。1995年,國務院先后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實施時間為1995-2010年)和《奧運爭光計劃綱要》。為推動全民健身運動,國家體育總局采取多項措施,期望鍛煉身體成為更多人的自覺行動與日常習慣。包括每年一次的“全民健身宣傳周”活動在內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全民健身計劃”迅速開展,群眾的體育健身意識逐漸增強,體育活動普及程度顯著提高。但事實上,《奧運爭光計劃綱要》(實施時間為1994-2002年)受到了比《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更多的關注,2000年在第27屆悉尼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以28枚金牌、59枚獎牌的成績名列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三位,2002年在第冬奧會上中國代表團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躍居金牌榜榜首,這些既讓國人興奮不已,也無可爭辯的訴說著《奧運爭光計劃綱要》所取得的輝煌成績。
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由于受到各種主客觀條件的制約,一直沒有呈現明顯成效,1995-2000年為全民健身計劃的第一期工程,但“全面開展全民健身計劃的各項工作并普遍取得成效,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的基本框架”的目標沒有得到全面實現,據國家體育總局的2000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與1985年、1995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比較,兒童青少年(學生)身體素質呈全面降低趨勢,特別是肌力、耐力和柔韌性下降幅度較大;40歲后肌力隨年齡增大呈下降趨勢;爆發力、柔韌性和平衡性沒有最大值的保持期,從20歲起隨年齡增大呈降低趨勢,其中柔韌性和平衡性下降趨勢顯著。現實與預期目標的差距,幾乎成了一個反諷。據2005年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國民體質總體水平比2000年略有提高,但成年男性肥胖率較高并呈增長趨勢、20~69歲年齡段城鄉人群體質水平差距明顯、國民體質水平呈“東高西低”狀態。全民健身計劃需要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和認可,需要采取更進一步的切實行動。
2009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8月8日定為“全民健身日”,隨后舉辦了全民健身日標志、主題口號征集評選活動,評出了全民健身日標志和一組三幅主題口號,即“天天健身,天天快樂”、“好體魄,好生活”、“全民健身,你我同行”。 2009年9月6日,國務院公布《全民健身條例》,條例包括6章40條,劉鵬在《全民健身條例》新聞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該條例的頒布實施,為保障人民群眾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合法權益、促進全民健身活動開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對于提高人民身體素質、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以及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民健身條例》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全民健身系統、全面的立法。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等法律、法規互為補充,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全民健身的法規體系,是全民健身工作日益法制化、規范化的重要標志?!彪S后,全國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舉辦了“體育節”、“全省農民籃球聯賽”、“全國首屆老年人體育健身大會”、“百萬學生帶動家庭、千萬群眾參與健身”等系列活動,全民健身活動在全國范圍深入開展。
2八段錦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推廣價值及可行性分析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提出,要“挖掘和整理我國傳統體育醫療、保健、康復等方面的寶貴遺產,發展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八段錦是我國著名的傳統養生功法,體勢動作古樸高雅,功法簡單,易學易練,具有柔筋健骨、養氣壯力、行氣活血、協調五臟六腑之功能,在全民健身活動中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2.1八段錦具有很好的健身健心功效
有關專家運用實驗測試法、數理統計法等實證性研究方法對八段錦的健身健心功效進行了研究:劉洪福等對“健身氣功?八段錦”健心功效進行了實驗探討,結論顯示:八段錦屬于中小強度的有氧運動,用來練習持久力和耐力,可以增強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修心養性,調整心態,促使大學生心境向積極的方向發展〔1〕;周小青研究了“健身氣功?八段錦”對中老年人身體形態、生理機能及血脂的影響,結果表明:習練“健身氣功?八段錦”后,明顯提高了中老年人上下肢力量素質、平衡能力、關節及神經系統靈活性,改善了呼吸系統機能,老年組男、女的血清TC濃度顯著低于鍛煉前、血清LDL濃度非常顯著低于鍛煉前,中年組男、女血清HDL濃度非常顯著高于鍛煉前,老年組男子血清HDL濃度顯著高于鍛煉前〔2〕等,以上研究充分驗證了八段錦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均具有良好的健身健心效果,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
2.2八段錦在防疾治病方面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
李兆偉等對八段錦治療大學生失眠癥的療效進行了研究,結論顯示:八段錦對大學生失眠癥有顯著的療效,褪黑素分泌的增多有可能是其產生治療作用的機制之一〔3〕;李興海研究了“健身氣功?八段錦”對2型糖尿病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的影響,結果顯示:八段錦鍛煉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血糖和血脂指標的改善,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復〔4〕等。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八段錦對大學生失眠癥、糖尿病等疾病具有顯著的療效或積極的改善作用,提高了臨床療效,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2.3八段錦易學易練,對場地器械沒有特殊要求
八段錦動作相對簡單,沒有太多繁雜、花哨的架子,易學易練,適于流傳;同時,八段錦在鍛煉時,不要求借助任何器械,不要求有寬闊的運動場地,只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和僅可容身之地即可,公園街角、陽臺臥室、辦公室走廊等無處不可,只需靜下心來,按動作要領堅持習練即可。
2.4八段錦流傳千年,具有較高的文化內涵,易為國人接受
即使從宋代算起,八段錦至今也已流傳千年,深深打上了儒家、道家等中國傳統文化的印記,體勢動作古樸高雅,具有較高的文化內涵,符合國人的審美標準,在國人中具有較高的文化認同感,易于為國人接受,具有廣闊的推廣市場和流傳空間。
3八段錦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推廣建議
3.1可通過多舉辦一些全國或區域性的八段錦比賽或表演活動,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八段錦,進而參與到八段錦鍛煉活動中來,不斷壯大八段錦習練者隊伍;
3.2在學校的體育課程中,安排講授八段錦課程,傳授學生鍛煉方法,講解八段錦發展歷史,解讀八段錦具有的豐富文化內涵,引導學生在習練八段錦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了解中國傳統體育文化;
3.3組織舉辦八段錦培訓班,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八段錦愛好者開展指導培訓活動,讓八段錦深入民間,走進公園,走進社區,走向大眾,引導人們了解八段錦,習練八段錦,充分發揮其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作用;
3.4避免陷入養生萬能論的泥坑,避免將養生功法神化。包括八段錦在內的養生功法,只是強身健體的一種手段,本身不具有醫療作用,要堅決反對打著養生的名義,從事牟取私利、擾亂公共秩序、損害群眾身心健康的行為。
參考文獻
〔1〕劉洪福,安海燕,王長虹,曹承,張冰.健身氣功?八段錦健心功效實驗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42(1):54-57,77.
〔2〕周小青.健身氣功?八段錦對中老年人身體形態、
生理機能及血脂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民族傳統體育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3〕李兆偉,張梁.八段錦治療大學生失眠癥的研究
〔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5(1):49-50.
2月17日,國家體育總局系統《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征求意見會在北京召開,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馮建中出席會議并講話。來自總局系統30多個相關司局及直屬單位的有關負責人就《計劃》進行了充分討論并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會議由總局群體司司長劉國永主持。
2009年國務院頒布的《全民健身條例》中規定:“國務院制定全民健身計劃,明確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標、任務、措施、保障等內容?!睘榇?,國務院于2011年印發了《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將實施周期與每5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同期并形成制度。5年來,我國全民健身事業取得一系列新成就、新突破、新發展。
2014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成立了《計劃》起草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參照國家“十三五”規劃的編制思路,先期開展了與《計劃》密切相關的10個重要問題的專項研究,也正式開始了新周期《計劃》的研制工作。在一年半的時間內,《計劃》起草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經過大量的研究、討論,通過廣泛征求聽取專家、學者、各級體育工作者、相關部委、社會各界及網友意見,經過先后15次修改形成了目前的《計劃》。
會上,劉國永詳細介紹了《計劃》研制的起草過程、總體考慮和主要依據??偩窒到y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圍繞《計劃》進行了充分討論,并結合各單位工作實際,對《計劃》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在聽取了大家發言后,馮建中發表講話,他指出,大家的意見和建議都很好,會后要進行認真整理、研究,能吸收采納的要吸收采納。馮建中說,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是體育工作的一個機遇,意義非常重大,體育工作者能不能抓住這個機遇,是他們水平和能力的體現。
馮建中說,隨著體育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對體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將帶來體育工作的進一步改革和體育工作者思維方式、工作方式等多方面的改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總局各個部門和單位在對待全民健身工作時,也要進一步在認識和做法上做出改進,再也不能“單打獨斗”。
馮建中說,在《計劃》正式頒布之后,緊接著就是全方位的貫徹落實。他要求,總局各部門和單位要把全民健身工作列入自己的工作內容、列入自己工作內容的重點,要將全民健身工作納入本單位的工作計劃、納入工作評價、納入工作考核。(文/蔣亞明)
【關鍵詞】全民健身 負荷強度 意識 對策
一、全民健身運動的現狀
1.經常參加體育的人數狀況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頒布,我國在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據《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報告結果中的數據顯示:1996年我國城市居民中十六歲以上的有34.34%的人參加了一次體育活動,達到體育人口的為15.50%,2000年調查報告中顯示,無論是參與體育運動總體人數還是體育人口的比例,都明顯比1996年有所提升,尤其是體育人口提高的幅度極為明顯,可見這是《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第一期工程取得了標志性的成就。
2.體育鍛煉的場地和設施狀況
眾所周知,每一項體育運動的開展,它的必備的條件就是體育場館和設施。因為場館和設施是體育運動順利開展的有力保證。然而,體育場館和設施也是全民健身運動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之一。綜觀我國的歷史,雖然經歷多年的努力,政府在體育場館和設施建設上都有很大的投入,但距離滿足人民大眾的需要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場館建設速度極為緩慢,數量嚴重不足,人均占有場地量仍然很低。即便是北京,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也是如此。更有甚者,在這些大都市里,即使建起了各類不同的體育場館,但這些場館的歸屬權和經營權也都發生顯著的變化。大部分被私人承包經營,許多場館、器材不能向大眾公共開放。這樣公共型場館的數量在不斷減小,從而導致參與運動的人口數量在不斷減少。
3.大眾體育的消費狀況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物質生活達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們把目標放到了生活質量方面上?!敖】档谝弧钡闹笇枷氩粩嘤咳肴藗兊哪X海,體育鍛煉越來越受到重視。體育消費已成為大眾消費領域所讀到的新話題。“花錢買健康”的理念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這時體育已從福利向消費過度,從而走向市場化。通過文獻資料表明,即便體育走向市場化,“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慢慢被人們所接受,但是由于客觀原因,我國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市、城鄉差距嚴重,東部沿海地區明顯高于西部地區,城市高于農村,這與經濟發展不平衡基本相符。迫于生活的壓力,大部分人還是把精力投入到工作方面去,為生活而奔波,沒有過多的精力去關心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就更談不上體育結構的消費水平了。
4.目前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狀況
根據國內外關于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一些文獻資料表明,我國社會體育指導起步較晚,至從1994年6月10日頒布了《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以來,社會體育指導員在數量上迅速增多,他們遍布全國各地。根據《中國群眾體育指導員現狀調查》表明,隨著我國社會體育導員數量的增加,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有明顯增加趨勢。到目前為止,根據我國人口數量和參與體育人口的比例來看,按照《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第二期工程的要求,到2010年,我國將會有一支60-65萬人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基本上接近社會體育指導員與總人口千分之五的比例。這樣才能有助于促進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然而,目前我國所具有的社會指導員數量與之距有一定的差額,不僅如此,在這些社會體育指導員中,總體數量缺乏,各級別之間的數量比例不協調;年齡結構不合理,年齡普遍偏大,表1顯示,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年齡結構不甚合理,41-50歲的占31.43%,31-40歲的占27.18%,50歲以上的占26.1%,其中9.23%是61歲以上的,30歲以下的僅占15.27%。從總體來看,雖然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年齡偏大,但他們從事體育工作的年限并不長,其中5年以內的占據29.38%,10年以上的占32.30%;可以看出,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年齡結構極不合理,需要加大力度進行優化。
文化層次方面: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文化層次較低,但具有較高文化水平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比例更低;從表2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出,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大專以上學歷占7.3%,高中占45.6%,初中占39.4%,初中以下占7.7%,在文化層次上至少有50%的社會指導員學歷偏低或缺乏體育專業基礎知識。
二、全民健身計劃實施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建立積極健康的全民健身意識
世界衛生組織(WTO)界定: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患,還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健康不僅僅是不生病,它應包括正常的心理、生理、精神狀態和對社會的適應性。健康是人人追求的崇高目標,也是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基本保證,健康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和潛在動力,達到盡可能高的水平是世界范圍內的一項重要的社會目標,促進健康是社會共同的責任,每個公民參與體育鍛煉是顯示綜合國力的的重要方面,尤其是青壯更是應該參與其中,因為他們是社會推進全民健身的主力軍,因此,要增強他們的全民健身意識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建立積極健康的全民健身意識。
2.加大投資力度,推進全民健身的持續發展
通過《全面健身計劃》頒布以來,群眾體育的開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區域是在經濟上呈現一定的差距,人們在消費觀念上持有不同的態度,所以有部分地區開展的并不太理想,主要是缺乏一定的資金做保證,這就需要政府給一定的扶持,把《全民健身計劃》這項活動落實到實處。據2001年中國群眾調查的結果報告顯示,全民健身活動各活動地點的經費來源比較單一,為保證場館的運作,除政府投入外,更多是靠自已的收入,有自辦俱樂部、租賃體育場館設施、出售會員卡等,這些費用的主要來源是參與健身的消費者,雖然國家一些場館管理者一致認為體育是社會公益事業,其經營是非贏利性經營。但是,體育場館搞經營只是為了保證維持一種良性循環的運行狀態。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增加,為確保體育事業的持續發展,對體育事業方面的投資隨財政的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同時,政府目前應該鼓勵社會各種形式的團體,開展和支持體育事業,大力發展體育產業,鼓勵和引導國內外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參與體育市場的開發。從而在更大更廣的程度上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
3.高度重視和保障體育指導員的培養
為了發展大眾體育事業,真正提高全民體育鍛煉的水平,就必須重視體育指導員培養的目的性,如果這一最根本的保障都不能明確實現,那么不管其他方面的條件多么完善,其他各項事業取得多大的成績,一切都將陷入本末倒置的錯誤之中。所以,有關部門首先應出臺明確詳實的體育指導員認定制度,地方政府、公共社會團體、體育協會應為體育機構、場所、社區配備體育大學畢業或參加過體育指導員培訓、具有資格證書的社會體育指導員。
4.選擇適宜的體育活動項目鍛煉的負荷強度
在我們國家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過剩從而導致肥胖,“減肥”已成為人們所關注的最敏感話題。這時人們就會把目光投入到健康上來,使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然而,增進健康的主要途徑是要參與體育鍛煉,體育鍛煉的效果好壞是一個人獲得健康的主要因素。據芬蘭科學家報道:經常參與體育運動的人比不運動的人早死率低頻56%,偶爾運動的人比久坐不運動的人死亡率低23%,可見運動對人體壽命影響是很大的。參與體育運動必須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并承擔一定的運動負荷,可是,過高的運動負荷會損害健康,過低的運動負荷會達不到健身的目的,那么選擇適宜的負荷強度也就成為進行身體練習獲得健康的有力保證。
通過現代健身領域科學研究數據表明,通過體育鍛煉獲得健康一般以有養運動代謝為主,中等強度為宜。中等強度體育鍛煉活動是指一般每周消耗1000卡熱量的體育活動,其吸氧量達到最大吸收量的60%。而每次鍛煉時保持心率100-120%次/分,應占鍛煉時間2/3左右為最佳。實踐證明,中等強度的體育活動明顯減少患有冠心病、癌癥、糖尿病等一系列“文明疾病”的可能性。對大眾而言,經常參與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對獲得健康活動的人們是足夠的。但是并不意味就不能參與大強度體育鍛煉了,對于不同的人群,要因時因地而宜,采取相應適宜的負荷強度,最終達到健身的目的。
三、對策
1.提高認識,加強對全民健身運動的宣傳引導
大力加強宣傳力度,使居民對“全民健身工程”的認知有待提高,理解全民健身工程的偉大意義。根據現有條件和狀況,政府和相關部門應根據全民健身計劃的要求,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書籍、廣告等媒體進一步加強宣傳工作,增強居民健身意識,提高居民對健身的認識水平。
2.以科學發展觀為依據構建場地設施
體育場地也是立足于現實,著眼于未來。一是體育場所要考慮“全民性”。根據體育人口的年齡結構、社會階層、活動項目等特點,對體育場地規劃建設,要符合實際,具有特色,人民喜愛的健身場所。二是體育場所建設要有新的理念,滿足人民日益增長健康的基礎上,向“多功能”和“場園一體化”的格局方向發展。積極開發農村和社區體育場地,為構建全民健身活動服務體系而努力。因此政府、社會和單位應高度重視中青年人的健康問題。
3.不斷擴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建設
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在我國發展較晚,1994年我國才正式實施《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針對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目前現狀所存在的特點,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體育專業在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主動承擔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任務。通過對師范院校體育專業畢業生工作分配困難原因進行的客觀分析,結合當前我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相當緊缺的現狀,提出社會體育指導員是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的新途徑,高校體育專業應配合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參與培養體育指導員工作,以適應全民健身運動的需要。鼓勵并支持對健身鍛煉的愛好者與社會體育指導員一起參與全民健身的指導工作,加入到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中來。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群眾體育活動開展存在問題可以歸結為人們的健身意識觀念淡薄、場地設施資源缺乏、數量短缺、開發利用不足、經營管理不完善、法制制度不健全、社會體育指導員嚴重缺乏等,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政府及各級體育部門應該出臺一些關于鼓勵全民健身運動開展的政策,克服由于這些不利因素給全民健身運動所帶來的困難,創造出有利于全民健身運動開展的公平環境,從而進一步推進我國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倡導先進文化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視野 [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2003.1
[2]同英,王智平.對不同年齡人群未參加體育活動情況的調查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
[3]肖蓮花,金育強.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6,(7).
[4]李顯國,劉濤,趙先卿.構建和諧社會新形勢下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現狀與趨勢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7,(3).
[5]曠怡,張翔,劉平.對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結構的研究[J].內江科技,2008.
[6]黃國琴.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探析[J].林區教學,2007,(6).
[7]雷厲.體育場館發展概況及存在問題(綜述)[J].山東體育科技,2000,(4).
全民健身日活動方案一
在我市成功申辦山東省第二十三屆運動會之際,迎來了第二個8月8日“全民健身日”,今年也是《全民健身條例》頒布實施第二年。組織開展好全國第二個“全民健身日”大型活動,對宣傳我市承辦第二十三屆省運會有重要作用,對于深入貫徹實施《全民健身條例》,全面展示《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實施15年來,全民健身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動全民健身活動的深入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切實組織開展好全國第二個“全民健身日”活動,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動名稱
濟寧市2013年全民健身日活動大會
二、活動主題
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大行動
三、活動內容
1、健步行。
2、老年人健身項目展演推廣。
3、跆拳道表演推廣。
4、武術表演推廣。
5、輪滑表演推廣。
6、抖空竹表演推廣。
7、《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實施十五年成就展。
8、紐崔萊嘉年華游戲。
9、紐崔萊健康體質檢測活動。
四、活動時間
2013年8月8日8:00
五、活動具體內容:
(一)主會場:健步行活動
(1)7:00,人員集合。
(2)8:00,開幕式。
(3)健步行開始。
(4)健步行結束,頒獎儀式。
(二)分會場:
(1)全民健身日濟寧市老年人健身項目展演推廣活動
①柔力球教授活動
②太極拳表演活動
③腰鼓表演活動
④健身球操教授活動
(2)全民健身日濟寧市抖空竹表演推廣活動
①集體群打,基本知識講授活動
②集體表演,空竹舞龍
③集體表演,疊羅漢
④個人表演,呼啦彩帶
⑤觀眾參與,現場教授
⑥個人表演,長竿空竹
⑦個人表演,異形空竹
⑧個人表演,長繩空竹
⑨觀眾表演
(3)全民健身日濟寧市查拳表演推廣活動
①基本功演練,現場教授
②螳螂拳表演
③空手奪刀表演
④集體拳,現場教授
⑤華拳表演
⑥月牙鏟表演
⑦八仙劍表演
⑧群眾參與,現場教授
(4)全民健身日濟寧市輪滑表演推廣活動
①團隊速滑
②兒童初學,現場教授
③雙人平花
④單人速滑
⑤兒童輪滑啟蒙,現場教授
⑥輪滑剎車
⑦挑戰極限
⑧群眾參與,現場教授
(5)全民健身日濟寧市跆拳道表演推廣活動
①集體品式
②拳法初學,現場教授
③腿法空擊,現場教授
④護具表演
⑤跆拳舞
⑥腿法連擊,現場教授
⑦破板表演
⑧特技表演
⑨雙節棍表演
(6)紐崔萊嘉年華游戲
①種子的旅程
②健康環環扣
③健康大灌籃
(7)紐崔萊健康體質檢測活動
(8)比賽場所免費對市民開放組織比賽。
全民健身日活動方案二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2012-2015年)》,進一步加強全民健身日宣傳,為我省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更好地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我俱樂部將于8月8日在金清廣場舉行2011年俱樂部全民健身日活動。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臺州市奧翔藍天青少年科技體育俱樂部
承辦單位:臺州市奧翔藍天青少年科技體育俱樂部風箏隊
二、活動口號
“全民健身,你我同行”
三、活動宗旨
號召和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加放風箏健身活動,展示放風箏健身活動的成果,激發放風箏健身活動的熱情,享受放風箏健身活動的樂趣,感受放風箏健身活動的魅力。
四、活動時間
2013年8月8日下午3:00至5:00
五、活動地點
金清廣場
六、活動具體安排
(一)醞釀階段
自7月20日開始醞釀,聯系有關部門及部分會員,主要對俱樂部要不要舉行活動、何時何地舉行活動、如何舉行活動等進行商議,于8月1日前作出決定。
(二)宣傳階段
8月1日至7日,通過電話、手機、QQ、QQ群等進行宣傳,主要初步確定參加8月8日俱樂部全民健身日活動的人員,簡單介紹全民健身日活動的安排,要求參加活動的人員自己準備好墨鏡、手套、防曬霜、防曬工具及其它相關物品。
(三)準備階段
8月6、7日,由梁宣等部分會員(名單另定)先學會大型風箏的組裝方法及背帶式、手打式線軸的使用方法,準備好8月8日要用到的風箏與線軸,調試好我們自己研制的串類風箏、安排好各大型風箏放飛的會員教練。、分配好各會員負責的具體工作
(四)實施階段
1、要求各參加人員8月8日下午3:00準時到達金清廣場,不統一安排交通工具及路線,請各位注意交通安全,帶好相關物品;
2、梁宣等部分會員于2:30由俱樂部辦公地點(金清鎮三金村中央份三區27號)出發,負責會旗、風箏、線軸等物品的搬運。
3、各會員到達金清廣場后,找好相應的位置,特別是各大型風箏放飛教練要注意各自的間距,做到既緊湊又不打架。
4、放飛的風箏有俱樂部形象風箏、俱樂部徽標風箏、奧運福娃風箏、金色大鯉魚、軟體章魚、八爪魚、美人魚、河豚、模特風箏、自制長串、砂燕長串、特技風箏以及部分普通風箏等。
5、要做好“一對一”放飛教學,活動中各大型風箏實行會員教練負責制,確保放飛安全,避免各類損失。
6、各放飛人員要聽從會員教練的指導,不得任性放飛,線長控制在100米以內,盡量不要放出廣場之外,如果想放得更高更遠,需經得俱樂部主席同意,在兩名會員教練幫助下進行放飛,否則造成損失,由放飛者負責賠償。
7、各會員在活動中有事應向俱樂部主席請假,不得私自離開廣場,不得私自提前回家,請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做到活動圓滿舉行。
8、5:00到后應立即開始收回風箏,整理好后交還梁宣等風箏保管人員。各會員自己安排好回家的交通工具與交通路線,注意交通安全。
(五)總結階段
8月9日,做好活動的總結工作,積極向各網站上傳報道文字和圖片。
七、活動要求
(一)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要充分認識舉辦本次活動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分工。要認真做好活動的籌備工作,積極組織人員參加。
(二)認真策劃,周密組織。創新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本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講究實效、安全第一的原則,確保全民健身日活動既安全又隆重,充分展示當地全民健身成果及傳統特色體育魅力。
(三)突出主題,擴大影響。利用電話、QQ群等媒體進行廣泛宣傳,使全民健身日活動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形成濃厚的輿論氛圍。
八、活動聯系人
全民健身日活動方案三
今年8月8日是國務院設立的第四個“全民健身日”,根據市體育局群體處活動安排并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實施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通過廣泛深入宣傳和組織開展豐富多彩、貼近生活、方便群眾參與的體育健身展示、交流、比賽、輔導、培訓活動,提高全社會對設立“全民健身日”重大現實意義,增強全民的體育健身意識,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在全社會形成崇尚健身、參與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環境和氛圍,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積極作用。
二、活動口號
健身每一天,健康每一天
生活會給你帶去幸福,運動會給你帶來歡樂
人人共享體育,體育造福人人
三、活動原則
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日”活動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實效、因地制宜、群眾受益原則。注重8月8日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與全年性、日常性健身活動相結合,突出全民健身活動的科學性、健身性、趣味性、最大程度地吸引群眾廣泛參與。
四、活動時間
2013年8月8日為全國集中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日”活動的時間,我區結合天津市第三屆“體彩杯”全民健身運動會的舉辦和自身的實際,組織開展不同形式、多種多樣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動,以此來豐富“全民健身日”活動內容。
五、活動形式和主要內容
今年“全民健身日”活動,我局結合實際組織開展豐富多彩、貼近生活、方便群眾參與的體育健身展示、交流、比賽和講座等活動。根據不同人群的健身特點,突出全民健身活動的科學性、健身性、趣味性,最大程度地吸引群眾廣泛參與,增強全民的體育健身意識,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在全區形成崇尚健身、參與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主要活動安排:
1、8月舉辦“南開區2013年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
2、8月聯合人防辦舉辦“南開區人防杯游泳比賽”;
3、8月聯合區房管局舉辦“南開區房管杯乒乓球比賽”
4、9月聯合區審計局舉辦“南開區審計杯象棋比賽”;
5、8月8日乒乓球館免費開放一天;
6、8月各街道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全民健身日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1.2014全民健身日活動策劃方案
2.全民健身日活動策劃方案
3.全民健身日活動方案
4.全民健身活動實施方案(最新)
如何充分開發高校體育資源使其服務于“全民健身”是一個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課題。高校體育資源是從事高校體育活動的基礎,是發展高校體育的保證,它是指與高校體育活動密切關聯的各種教學場地、儀器、設備、建筑物、圖書資料、教工數量、專業、業務、能力以及各項管理活動等所有人、財、物的總和。高校體育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作為高校體育資源的兩大基本要素,對高校體育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從高校體育人力資源和體育場地設施資源兩個方面如何為全民健身計劃服務。
一、全民健身概述
全民健身是調動全國人民積極參加以增進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它是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系民族繁榮昌盛、人民健康幸福的事業,是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參與體育、增強體質是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全民健身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體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全民健身具體包括:全民健身計劃、全民健身工程、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國成年人體質測試標準。
二、學校體育人力資源和體育場地設施資源
1.體育指導員的數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能否有效組織和科學指導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目前制約我國社區體育發展的第二大因素就是缺乏一定數量和水平較高的體育指導員。高校體育教師有2萬多人,他們大多接受過正規的體育教育,具有較強的體育能力、組織能力,合理的體育知識結構和豐富的體育專業經驗,這些豐富的人力資源將成為指導社區群眾體育健身,促進社區體育發展的主力軍。此外,學校的體育專業學生,他們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水平,積極參與全民健身運動,既可自身得到鍛煉提高,也可以對全民健身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高校體育科研、信息資源優勢。全民健身計劃是體育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而高等院校擁有眾多的專家、學者,他們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豐碩的體育科研成果,廣泛的體育信息,所以應充分發揮高校體育科研、信息資源優勢,積極探索適應不同社會群體的科學健身方法,科學地組合不同類型的健身內容,開發并推廣成本低、簡便易用的群眾健身器材,積極開展群眾體質健康調查研究,成立專門的全民信息服務機構,為社區體育發展提供豐富的科研信息資源。另外,科研室、實驗室有大量的儀器設備,完全可以參與全民健身的測試工作,也可從中得到大量科研素材,起到雙向共贏作用,是全民健身的科技支撐
3.體育場地設施是開展社區體育必備的物質條件。但是制約我國社區體育發展的第一大因素就是社區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匾乏。高校體育場地設施資源,除平時教學訓練使用外,并沒有充分、有效地開放利用,部分場館設施在周末和假期基本閑置,即使是平時上課,有些高校的場地設施也未得到充分利用,這與社區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匾乏形成鮮明對比。因而,充分開發利用這部分未能發揮功能的體育場館設施,向社區居民開放,為公眾服務,提高其使用率,無疑是解決目前我國社區體育場地匾乏,全面促進社區體育發展的一條最佳途徑。這樣既提高了體育場地設施的利用率,同時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具體條件考慮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
三、高校體育資源開發和利用需要解放思想
高校體育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關鍵是思想觀念轉變的問題。在功能上,必須實現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單純為教學服務轉變為既能夠服務教學,又為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豐富群眾生活提供健身娛樂服務。在運行機制上,把以管理為主的單一形式轉變為以管理與經營和為社會提供無償或有償服務相結合的多種形式。按照社會和體育的多層次、多方面的要求充分發揮體育資源的經濟作用,增強自我補償和自我發展能力。讓學校體育走向社會,走向市場,服務于民眾這樣必然會取得強大的社會效益和一定的經濟效益。
四、結論與建議
依據我國全民健身現狀,目前制約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社區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匾乏,缺乏一定的數量和水平較高的體育指導員等。高校體育資源在推動全民健身計劃實施上,將全民健身需求與高校體育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找到兩者最佳的結合點使這兩者達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一方面我們應以科學的方法,對高校體育資源的實施充分的利用和最有成效的管理,為社會提供良好的健身指導、康復醫療保健、體質測量評估和場地設施;另一方面,還要遵循市場經濟的法則,在體育工作中各學校合理配置體育資源,貫徹必要的物質利益原則,帶動社區體育的發展,走出一條勤儉辦體育,高效發展體育的新路。所以,全面促進全民健身發展的最佳途徑就是要充分開發和利用高校體育資源,即對優勢資源進行合理開發,提高其利用率,更好地服務于全民健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