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重慶高考題

重慶高考題

時間:2023-05-29 17:50:3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重慶高考題,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數形結合;定量關系;應用淺析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0-0159-02

一、數形結合的詮釋

所謂數形結合,是根據數與形之間的相互對應關系,通過數與形的相互轉化,形成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來解決數學問題。它是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形”和“數”是數學知識表現的兩種重要形式,“數”準確而抽象,“形”形象而粗略。而數形結合是一種極富數學特點的信息轉換方式,這種轉換不僅有助于數學的多樣化表現,也有利于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用數量的抽象特征來說明圖形形象直觀的事實,同時又用圖形直觀具體的特征來說明數量的抽象性質,這正是數形結合的本質所在。

二、數形結合在高考中的地位

縱觀近幾年的重慶高考試題,很明顯,數形結合的思想在考試中占有著重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從總分上看,數學高考題150分,而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決題型的分數就占了一半甚至上可能更多;還是從題量上看,數形結合題型貫穿了整張試卷中的“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從2009年至2012年重慶高考題的知識點分析,可以發現它們都存在著一定的共性,例如:函數與圖像之間的相互對應關系,曲線的方程和圖像之間的對應關系問題,直線與圓之間的問題等都是必考點。數形結合的題型在這四年的高考題中的考查基本保持不變,那么對于今后幾年的高考題中的數形結合題型也可能是基本保持不變的,因此重視對有關數形結合題型的分析,將有助于提高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

三、數形結合在高考中的應用分析

數形結合的方法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高考試題中的覆蓋面極其廣泛。數與形是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通過對近四年重慶高考題的分析和總結發現,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是常考點,它存在于集合問題、函數問題、不等式問題、最值問題等各種問題中。下面僅就常見的幾類問題進行淺析,對讀者起拋磚引玉之用。

(一)在集合問題中的應用

在集合運算中我們通常借助數軸、集合圖或韋恩圖來處理多個集合之間的交、并、補集等運算。從而簡化問題,使得集合之間的運算操作更為簡單明了。

例1(2009重慶理.11)若A={x∈R||x|1},則A∩B= 。

【解析】:因為A={x|-3

很明顯利用數形結合思想,這一類題很快就解答出來了A∩B=(0,3)。

(二)數形結合在二次函數中的應用

借助圖象來研究給定函數的性質是我們慣用的一種方法。函數圖象的幾何特征和函數解析式的數量特征密切聯系,體現了數與形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特征。

例2(2011重慶理.10)設m,k為整數,方程mx2-kx+2=0在區間(0,1)內有兩個不同的根,則m+k的最小值為(?搖?搖 )

(A)-8?搖?搖(B)8?搖?搖(C)12?搖?搖(D)13

【解析】:(幾何法)由題意需滿足條件:k2>8mm>0m-k+2>00

(三)數形結合在立體幾何中的應用

在立體幾何中,用坐標的方法將幾何中的點、線、面的性質及其關系進行研究與解答,可以將抽象的幾何問題轉化為純粹的代數運算。

例3(2012重慶理.9)設四面體的六條棱的長分別為1,1,1,1,■和a,且長為a的棱與長為■的棱異面,則a的取值范圍[16]是( ?搖?搖)

A.(0,■) B.(0,■) C.(1,■) D.(0,■)

【解析】該題利用三角形存在的條件來求解,利用數形結合思想,根據已知條件作出圖形,出圖形,如圖所示,AB=■,CD=a,設E為AB的中點,則EDAB,ECAB,則ED=■=■,同理EC=■。由構成三角形的條件知0

評注:本題考查了立體幾何中四面體的線與線之間的關系,以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根據數形結合思想,直觀清晰地想到解題思路。

(四)數形結合在極值與最值問題中的應用

例4(2011重慶理.15)設圓C位于拋物線y2=2x與直線x=3所組成的封閉區域(包含邊界)內,則圓C的半徑能取到的最大值為 。

【解析】:為了使圓C的半徑取得最大值,很明顯,圓心應該在x軸上,并且圓與拋物線和直線x=3同時相切。因此設圓 C的半徑為r,則圓C的方程為(x+r-3)2+y2=r2,將其與y2=2x聯立得:x2+2(r-2)x+9-6r=0,令判別式Δ=[2(r-2)]2-4(9-6r)=0,并由r>0,得r=■-1。

評注:本題考查了數形結合在最值問題中的應用,具體涉及直線、圓及拋物線之間的位置關系等相關知識。作出圖形,直觀清晰地得到解題思路,假設出圓的方程。

四、結語

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在數學的教學中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高考試題中的覆蓋面極其廣泛。利用數形結合思想,較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可避免復雜的推理和計算,少走彎路,從而將解題過程變得更為簡單。毫無疑問,通過提高學生數形結合的能力,將對圖形與數量組合的理解更為深刻,能促進學生解決相關問題能力的發展,從而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志杰.淺談數形結合思想在三角函數中的運用[J].才智,2011,(30).

[2]何新藝.數形結合在極值與最大值問題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23).

[3]莫紅梅.談數形結合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3,(12).

[4]薛金星.2009年全國及各省市高考試題全解(數學卷)[M].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

第2篇

關鍵詞:多變量;最值;策略

多變量最值問題是中學數學常見問題之一,在高考、高考模擬考試及競賽中經常出現. 這類問題內涵豐富、知識面廣、綜合性強,解法靈活多變,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數學基礎知識、數學思想方法,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往往難以找到解題思路,束手無策,不知從何處突破. 下面舉例分析有關多變量最值問題求解的一些策略,略談己見.

策略一 基本不等式法

例1 (2010年重慶高考題)已知x>0,y>0,x+2y+2xy=8,則x+2y的最小值是

( )

A. 3 B. 4

C. D.

解:因為x+2y+2xy=8,所以8-(x+2y)=x?(2y)≤2.

整理得,

即,又,x+2y≥4,故選B.

例2 (2006年重慶高考題)若a,b,c>0,且a2+2ab+2ac+4bc=12,則a+b+c最小值是( )

A. 2 B. 3

C. 2?搖?搖?搖?搖 D.

解:(a+b+c)2=a2+b2+c2+2ab+2ac+2bc≥a2+4bc+2ab+2ac =12,

因此a+b+c≥2,故選A.

評析:運用基本不等式是解決多變量最值問題的常用方法.但要注意對基本不等式靈活變形,如a+b≥2,ab≤2等.

策略二 變量分離法

例3 (江蘇無錫2010年秋高三期末)不等式x+≥a-2+siny對一切實數x,y均成立,則實數a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

解:變量分離得 x+-siny≥a-2. 因為x+-siny≥2-1=1,所以a-2≤1,打開絕對值得1≤a≤3. 故所求得實數a的范圍為[1,3].

例4 設x>0,y>0,不等式++≥0恒成立,則實數m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解:-m≤x+y+=2++. 因為++2≥4,所以-m≤4,即m≥-4.

因此m的最小值是-4.

評析:多變量問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將其中的某一變量分離出來,通過對一邊表達式范圍的確定得到另一邊的范圍.

策略三 變量消去法

例5 (2008年江蘇高考題)設x,y,z為正實數,滿足x-2y+3z=0,則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解:由已知條件得y=,帶入算式得

?搖 ===++≥2+=3,

所以的最小值是3.

評析:多變量問題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是消去變量,通過減少變量的個數,轉化成求函數最值或者其他多變量問題求解.

策略四 整體代換法

例6 (泰州2010年秋高三一模)已知正實數x,y,z滿足2xx++=yz,則x+x+的最小值為?搖?搖?搖?搖

解:由條件可得x2+x+=,

則x+x+=x2+x++=+≥2=,所以所求最小值為.

例7 (2010年江蘇高考題)設實數x,y滿足3≤xy2≤8,4≤≤9,則的最大值是________.

解:因為=≤=27,所以的最大值是27.

例8 (泰州2009年秋期末題)已知實數x,s,t滿足8x+9t=s,且x>-s,則的最小值為________.

解:由已知得9(x+t)=x+s,

則==x+s+=(x+s)+≥6,所以所求最小值為6.

評析:變量較多時,往往是不能單獨求出各個變量,但可以把它們看成整體,不需要求出具體的變量,往往能夠較易解決.

策略五 判別式法

例9 (2011年浙江高考題)設x,y為實數,若4x2+y2+xy=1,則2x+y的最大值是________.

解:設2x+y=t,所以y=t-2x;代入4x2+y2+xy=1整理得6x2-3tx+t2-1=0. 因為關于x的方程有根,所以Δ=(-3t)2-4×6×(t2-1)≥0,解得-≤t≤. 因此2x+y的最大值是.

例10 (蘇北四市2010年秋高三一模)已知實數a+b+c=9,ab+bc+ca=24,則b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

解:由已知得a+c=9-b,又ca=24-ab-bc=24-b(9-b)=24-9b+b2,

所以a,c是方程x2-(9-b)x+24-9b+b=0的兩根.

由Δ≥0得(9-b)2-4?(24-9b+b2)≥0,解得1≤b≤5.

評析:在涉及關于某個變量的二次方程時,往往考慮方程有解,對不等式Δ≥0求解;另外在類似有關x+y,xy的式子時,有時聯想到根與系數的關系,運用判別式就可以得到一個不等式,從而求出所求的范圍.

策略六 重新組合法

例11 (四川2010高考題)設a>b>c>0,2a2++-10ac+25c2的最小值是( )

A. 2 B. 4 C. 2 D. 5

解:原式=a2+++(a-5c)2=a2-ab+ab+++(a-5c)2?搖=a(a-b)++ab++(a-5c)2≥2?+2+(a-5c)2≥4. 當且僅當a2(a-b)2=1,(ab)2=1,a-5c=0同時成立時,即當a=,b=,c=時,等號成立.

評析:將含有多變量的式子重新組合,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或完全平方來求解.

策略七 數形結合法

例12 (2010秋蘇州調研)已知ABC的三邊長為a,b,c滿足b+2c≤3a,c+2a≤3b,則的取值范圍為________.

解:由已知條件及構成三角形的條件得b+2c≤3a,c+2a≤3b,a+b>c,a+c>b,b+c>a. 令=x,=y,則

原不等式等價于x+2y≤3,3x-y≥2,x-y>-1,x-y1,

作出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區域,如圖1所示陰影部分ABCD區域,其中B,,D,.

所以的取值范圍,即x的取值范圍為

評析:多變量問題中遇到有關二元一次不等式組或類似于圓、橢圓、拋物線方程有關的不等式時,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聯想到線性規劃、斜率、距離等,能夠相對容易地得到解決.

策略八 三角換元法

例13 已知a,b,x,y∈R,且a2+b2=1,x2+y2=4,則ax+by的最大值是_______.

解:由條件可以設a=cosα,b=sinα, x=2cosβ,y=2sinβ,

則ax+by=2cosαcosβ+2sinαsinβ=2cos?(α-β)≤2,故ax+by的最大值為2.

評析:遇到類似圓或橢圓的方程時,可以考慮用參數方程進行三角換元,根據三角函數的有界性進行求解.

策略九 “1”的代換法

例14 已知a,b,c均為正數,且a+b+2c=1,則+的最小值是______.

解:+=+(a+b+2c)=1+++2≥3+2=3+2,故最小值為3+2.

評析:已知某些式子的值為1,可以考慮“1”的代換法.

策略十 主元法

例16 (2001年全國初中數學競賽題)求實數x,y的值,使得(y-1)2+(x+y-3)2+(2x+y-6)2達到最小值.

解:將原式展開整理成x的二次函數形式,原式=5x2+(6y-30)x+3y2-20y+46=5x+(y-5)?搖2+y-2+.

當x+(y-5)=0,y-=0, 即x=,y=時,原式取得最小值.

評析:有時將多變量問題中的某一變量看成主元,就能較易解決問題.

策略十一 放縮法

例14 已知a,b,c,d是任意正數,求+++的最小值.

解:原式=+++=+≥+===2+≥2,

當且僅當a=b=c=d時,原式取最小值2.

評析:多變量問題有時可以通過不斷地放縮,求出其范圍,但要注意其等號成立的條件,另外,運用放縮法還應注意放縮的范圍要適中,不能過大或過小.

策略十二 導數法

例18 若不等式+≤k對于任意正實數x,y成立,則k的取值范圍為________.

解:k≥,則k2≥=.

設t=>0,則k2≥.

設f(t)=,

則f′(t)=.

當t∈(0,2)時,f′(t)>0,f(t)遞增;當t∈(2,+∞)時,f′(t)

因此k2≥.

故k的取值范圍為,+∞.

第3篇

熱點句一:Forget it.

今年的安徽卷有這樣一道考題(答案D):

―I’m terribly sorry I broke your glass.

―____________. (2005安徽卷)

A. That’s right B. Bad luck C. Sorry D. You can forget it

其實,去年全國有兩套試題考查了此交際口語的用法,下面的第2題雖然側重考查(you’d) better后接動詞的正確形式,但考生若熟記了 you’d better forget it這一表達,做對此題顯然是輕而易舉的事(答案1―2 C A):

1.―I’d like to take a week’s holiday.

―____________, we’re too busy. (2004全國卷Ⅲ)

A. Don’t worry B. Don’t mention it

C. Forget it D. Pardon me

2. If you are planning to spend your money having fun this week, better____________it―you’ve got some big bills coming.(2004廣東卷)

A. forget B. forgot C. forgetting D. to forget

【備考歸納】 Forget it 是口語中一句極為常用的表達,它的主要用法有:(1)用于回答感謝,意為“不客氣”;(2)用于回答道歉,意為“沒關系”;(3)表示否定或拒絕,意為“不行”;(4)表示不想提及某情況或指某情況無關緊要等。在具體使用時,有時可有其他變體,如說成forget about it, you can forget it, (you’d) better forget it 等。如:

A: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help. 多謝你的幫助。

B:Forget about it . 不用謝。

A:I’m sorry for what I said. 我為我所說的話道歉。

B:Forget it! I don’t remember anyway. 沒關系,反正我也沒有記住。

A:I’ll take the small truck. 我要開那輛小卡車。

B:And leave me to drive the other one? Forget it. 啊,讓我開另外那輛?不行不行。

A:What’s he got to do with it? 這跟他有什么關系?

B:All right, forget it. 好吧,別提了。

熱點句二:It (all) depends.

去年全國有兩套試卷考查了此交際口語的用法(答案 1―2 BC):

1.―How often do you eat out ?

―____________, but usually once a week. (2004天津卷)

A. Have no idea B. It depends

C. As usual D. Generally speaking

2.―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I don’t know.____________. (2004江蘇卷)

A. That’s OK B. Never mind

C. It depends D. It doesn’t matter

其實,此句交際口語在三年前的上海卷中就考查過(答案B):

―Will you do skiing with me this winter vacation?

―It____________. (2002上海卷)

A. all depend B. all depends

C. is all depended D. is all depending

你估計它會出現在今年的高考題中嗎?請看:

―It’s cloudy outside. Please take an umbrella.

―____________. (2005湖南卷)

A. Yes, take it easy B. Well, it just depends

C. OK, just in case D. All right, you’re welcome

不過,此道題的答案不是B,而是C。比較:take it easy 不要急,慢慢來;it just depends 那要看情況;just in case 以防萬一; you’re welcome 不用謝。像這樣不是直接考查 it depends的用法,而是將其作為干擾項出現的情形,在各省的高考命題中也時有出現。如:

―What do you want to do next? We have half an hour until the basketball game.

―____________. Whatever you want to do is fine with me. (2004浙江卷)

A. It just depends B. It’s up to you

C. All right D. Glad to hear that

此題答案選 B。比較: It just depends 那要看情況; It’s up to you 這由你決定;All right 好吧; Glad to hear that 聽到這事很高興。

【備考歸納】 it depends 也可說成it all depends, it just depends, that (all, just) depends 等,有時甚至只說depends。主要用于表示某事或某情況還沒有決定,得看情況而定,通常譯為“這很難說”“那要看情況”。如:

I may help you, but that depends. 我可能會幫你,但那要看情況。

Sometimes we’re busy and sometimes we’re not so busy. It all depends.有時我們很忙,有時我們不太忙,這要看情況。

A:Are you going to the dance this Saturday? 這周星期六你去跳舞嗎?

B:It all depends. Are you going yourself? 到時候看情況而定,你去嗎?

熱點句三:My pleasure.與 With pleasure.

今年的山東卷考了這樣一道題(答案D):

―Could you do me a favour and take these books to my office?

―Yes,____________.(2005山東卷)

A. for pleasure

B. I could

C. my pleasure

D. with pleasure

其實,類似的考題最近幾年經常出現。如:

1.―Would you do me a favor and give me a ride?

―____________. (1997上海卷)

A. Yes, that’s right B. No trouble

C. Never mind D. With pleasure

2.―It’s been a wonderful evening. Thank you very much

―____________. (2002北京卷)

A.My pleasure B.I’m glad to hear thatC.No, thanksD. It’s OK

3.―Thanks for the lovely party and the delicious food.

―____________. (2003安徽春招卷)

A. No thanks B. Never mind C. All right D. My pleasure

以上三題的答案為:1. D2. A3. D

再看下面一題,It’s my pleasure是用作干擾項設置的(答案C):

―Let’s go swimming, shall we?

―____________. (2001上海卷)

A. It’s my pleasure B. It doesn’t matter

C. Yes, let’s go D. I agree with you

【備考歸納】 my pleasure 與 with pleasure 僅有一詞之差,但意義區別很大。my pleasure 主要用于回答感謝,意為“不用謝”“不客氣”,它也可說成 it’s my pleasure, it’s a pleasure, it was my pleasure, pleasure was all mine 等;with pleasure 主要用于愉快地答應對方的請求或邀請,在美國英語中多用 Okay, Sure, Certainly 等,其意為“好的”“沒問題”“十分愿意”。如:

A:Thank you for helping me. 謝謝你幫了我。

B:It’s a pleasure. 別客氣。

A:Thank you for helping me yesterday!謝謝你昨天幫我。

B:My pleasure! Nice to see you again. 謝什么,很高興再見到你。

A:May I borrow your car? 我可以借用你的汽車嗎?

B:Yes, with pleasure. 可以。

熱點句四:Speaking.

今年有兩套題對這一句電話用話作了考查(答案1―2 CD):

1.―Can I speak to Mr. Wang, please?

―____________. (2005全國卷Ⅰ)

A. Who are you? B. I’m Wang C. Speaking D. Are you John?

2. Tara:This is Tara Patel from Cotton House in Kidderminster. Could I speak to Mr. Smith, please?

Mr. Smith:____________(2005廣東卷)

A.Hello. B.I’m Mr. Smith.C.Who are you? D. Speaking.

其實,此表達在早幾年前的上海卷中就考查過(答案A):

―Hello, may I speak to Bill, please?

―____________(1998上海卷)

A. Bill speaking. B. I’m Bill.

C. You’re speaking to Bill. D. I’m speaking.

【備考歸納】 當電話中要找的人正是接電話的人時,接電話的就會說“我就是”,這句話用英語來表達就是 This is Bill speaking (假若接電話的人叫 Bill),也可省略成Bill speaking,甚至只說 Speaking。如:

―Oh, hello. Could I speak to Mary, please? 喂,請找瑪麗接電話好嗎?

―Yes, speaking. 我就是。

―May I speak to Mary? 請找瑪麗接電話好嗎?

―Yes, this is she [her] speaking. 我就是。

熱點句五:Why not?

今年有兩個省的考題對這一口語表達作了考查(答案1―2 BB):

1.―Let’s go to a movie after work, OK?

―____________(2005山東卷)

A. Not at all. B. Why not? C. Never mind. D. What of it?

2.― How about putting some pictures into the report?

―____________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2005江蘇卷)

A. No way. B. Why not? C. All right? D. No matter.

其實,why not這一口語表達在去年的高考題中也不止一次地出現過(答案3―4 AB):

3.―Let’s go and have a good drink tonight.

―____________ Have you got the first prize in the competition? (2004重慶卷)

A. What for? B. Thanks a lot. C. Yes, I’d like to.D. Why not?

4.―Do you mind if I open the window?

―____________I feel a bit cold. (2004廣東卷)

A. Of course not. B. I’d rather you didn’t.

C. Go ahead. D. Why not?

【備考歸納】 Why not? 在口語中主要用于表示同意或贊成等,有時也可用來詢問原因。如:

A:May I go with you? 我可以和你一起去嗎?

B:Why not? 可以呀。

A:Let’s eat out tonight. 今晚我們出去吃吧。

B:Yes, why not? 那好啊。

A:Don’t touch it. 別碰它。

B:Why not? 為什么?

A:It’s hot! You’ll burn yourself. 那很燙,你會燙著的。

熱點句六:Never mind.

今年全國有四套試題涉及了這一口語表達,其中全國卷是直接考查Never mind的用法,重慶卷、湖北卷和山東卷是間接考查其用法(答案1―3 ABDB):

1.―Oh, dear! I’ve just broken a window.

―____________. It can’t be helped. (2005全國卷Ⅰ)

A. Never mind B. All right C. That’s fine D. Not at all

2.―We missed you at this morning’s meeting, Diana.

―____________, but if I hadn’t had to meet a friend, I would have been there.(2005重慶卷)

A. Me, too B. I’m sorry C. Never mind D. Thank you

3.―Would you mind my coming over and having a look at your new garden? My little son’s curious about those roses you grow.

―____________. You’re welcome (2005湖北卷)

A. Yes, I do B. Never mind C. Yes, please D. Not at all

4.―Let’s go to a movie after work, OK?

―____________. (2005山東卷)

A. Not at all B. Why not? C. Never mind D. What of it?

其實,never mind這一表達在去年的高考題中也出現過(答案C):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I don’t know.____________. (2004江蘇卷)

A. That’s OK B. Never mind

C. It depends D. It doesn’t matter

【備考歸納】 Never mind 在口語中有三個主要用法:一是用來表示安慰,意為“別著急”“不要緊”“沒關系”;二是用來謝絕別人的提供,意為“不用啦”“別費事啦”;三是用來回答道歉,意為“沒關系”“沒什么”。如:

Did you miss the bus? Never mind, there’ll be another one in five minutes. 你沒趕上公共汽車嗎?不要緊,五分鐘后還有一趟。

A:Can I help you with it? 要我幫你做這事嗎?

B:Never mind. 別費心啦。

第4篇

如何科學地命制能真正測評出學生語文能力及素養的試卷,這是一個課題,說實話,現在的高考題拿給專家做,他們的答案也不一定能完全符合標準答案或參考答案(關于這一點,很多報刊都有類似的文章),那么語文試題是不是具有選拔功能、是不是能真正地反映學生語文能力及素養就很值得研究。同時有些答案的擬定和評分的要求是否過高?比如說文言文的翻譯,一個高中學生,今后不是專門從事相關方面的工作的人有沒有必要達到那么高的層次?還有的主觀題的題干材料的選擇、設題角度及表述、答案及評分標準的擬定是否科學等問題都需要命題專家去不斷地總結及完善。(比如說08年重慶卷的第20題,要求學生將原句改成四個反問句,題的設置沒有什么問題,相信學生按照相應的要求也能做出正確的答案,只是觀照這個句子,發現有許多莫名其妙的地方。再去看擬定的參考答案,也是覺得可以思考的地方很多)另外試卷答案還應該具有延續性,后一年出的高考題型如果前幾年曾經出現過,那么命題者對這種類型題的答案回答思路應該與以前的一致。

在研究以往的高考題時我們發現有一些主觀題的參考答案的擬定還不夠科學、嚴密,還不夠人性化。在此提出來想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答案擬定得高深莫測。讓學生永遠無法觸及到答案的本質.從而導致學生失分

有些命題人員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場或者是站在試題本身的立場,而不是去充分地考慮學生的立場。平時我們在設計教學時經常愛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一定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去思考教學方法。”現在許多學校也把要求教師寫教案變成要求教師編寫學案或者是教學案合一。不知為什么一到高考那里,這規律就不存在了呢?以致于很多時候考試結束后,學生都會說那個語文題不是不會做,而是根本不知道命題人究竟要考學生什么,設題角度模糊,讓學生無所適從。

比如說07年重慶卷的文學作品閱讀第二題第一問“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點?’塔案(以告別為中心,從感性到理性)給的就比較生硬,簡單,不夠人性化。可以說這樣的答案是站在云端之上的“神”,多數考生恐怕只有望“題”興嘆了。

二、答案擬定得不夠科學,表述不清楚、不合理

比如說07年重慶卷的語言表達題“善良比真理更重要”,參考答案里用“魏青剛”一例就不夠妥帖,因為魏青剛的材料反映的主要是勇敢而非善良。而且這樣的參考答案會直接影響閱卷教師,以為舉例法論證才是最好的方法,那么在評閱試卷時就會有意無意地將此作為一個評分的標準,有些同學用其它方法來論證這句話時就不會得到一個滿意的分數,其實演繹法、假設論證法、比喻論證法都是拓展這句話較好的論證方法。

三、分類不清晰。不能很好地測查學生的思維能力

比如07年天津卷的文學作品閱讀第一題“文章把小花比作雪野里的精靈,意在表現小花的哪些特點?”參考答案是四點(頑強,美麗,纖細、稚嫩,充滿活力),我認為給定兩點更科學(外形:纖細、稚嫩而美麗,內在:頑強而又充滿活力),這樣的分類才是比較合理的。同時也能體現較好的區分度,能很好地檢測到學生的思維能力。

又如07年湖南卷第二題“從文章看,魯迅對有些人所批評的劉半農的“淺”持什么態度?”這個題是4分,參考答案給了三點,一是魯迅承認劉半農的確有淺的一面,二是魯迅認為劉半農雖然淺,但淺得真誠,三是魯迅認為,作為一名戰士,劉半農的淺是可以原諒的,因為那是前進中的淺。這個題的答案分類標準不科學,最好設置為兩點,一是承認他有淺的一面,一是認為是可以原諒的。

并且這兩題都是4分,設兩點也更符合平時學生的答題習慣。高考的終極目的絕對不是要考倒學生,而是要通過各種試題來測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語文方面的素養。

四、有些答案甚至是牽強附會,東拼西湊,沒有理由可言

07年安徽卷第二題“文章描寫鄉村的風,在第四自然段又寫到兩棵樹的成長,有什么用意?”(4分)這個題參考答案給了三點,一是說明樹的成長離不開風,二是說明萬物的生長離不開良好的自然環境,三是由樹的成長寫到父親對風的認識,豐富了文章的內涵。我認為只第一點是科學的,第二點是牽強附會,第三點莫名其妙,因為題干上說的是“又寫到兩棵樹的成長”,與寫父親的內容無關,如果換成問“又寫到兩棵樹的成長與父親對風的認識,這樣寫有什么作用?”那么可以要第三點答案。否則是不行的。

第5篇

古人寫詩,十分講究煉字,因此在高考古詩詞鑒賞中,語言的鑒賞就成為考查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每年全國各省市的高考試題中,對詩詞語言鑒賞的考查均占一定的分量,其中對“煉字”的考查多有涉及。在2012年的17套高考語文試卷中,直接命題對詩句中某些字的藝術表達進行鑒賞的就有4套。

一、【真題展示】

1.(2012年四川卷高考題)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子 規

曹伯啟

蜀魄曾為古帝王,千聲萬血送年芳。

貪夫倦聽空低首,遠客初聞已斷腸。

錦水春殘花似雨,楚天夢覺月如霜。

催歸催得誰歸去,唯有東郊農事忙。

[注]子規:即杜鵑,又名蜀魄、蜀魂、催歸,相傳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詩第二聯中的“空”字極富韻味。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2.(2012年重慶卷高考題)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鷓鴣天

[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葉稀,霜前關塞雁南歸。曉云散去山腰瘦,宿雨來時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機②,沙鷗相對不驚飛③。柳溪父老應憐我,荒卻溪南舊釣磯。

[注]①亭皋:水邊的平地。②忘機:消除機心。機心,巧詐之心。③沙鷗相對不驚飛:白居易詩云“有喜鵲頻語,無機鷗不驚”。

“曉云散去山腰瘦,宿雨來時水面肥”兩句寫出了山水的變化,請分析其巧妙之處。

3.(2012年安徽卷高考題)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最愛東山晴后雪①

[宋]楊萬里

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

最愛東山晴后雪,軟紅光里涌銀山。

注:①本詩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二絕句》中的一首。

請賞析“軟紅光里涌銀山”中“軟”“涌”二字的妙處。

4.(2012年湖北卷高考題)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鄒明府游靈武注

賈島

曾宰西畿縣,三年馬不肥。

債多憑劍與,官滿載書歸。

邊雪藏行徑,林風透臥衣。

靈州聽曉角,客館未開扉。

[注]明府:對縣令的尊稱。靈武:即靈州(治所在今寧夏靈武縣)。

賈島注重用字推敲,請對第三聯中的“藏”“透”二字作簡要賞析。

二、【答題方法】

詩歌鑒賞題每年高考得分情況很不理想,當然煉字題目也包含其中。 煉字題目主要考查考生對精煉詞語的感悟能力,因此解答時要抓住其中幾個關鍵詞語來點評,可以從詞性、色彩、修辭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方面去把握它的內涵,分析時要結合全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談這個詞的作用。一般來說解答此類題可分為三個步驟:

1.解釋字義

解釋這些詞語的字面意義。包括句法特點及活用現象。如果字表意義比較淺顯,可以省略這一步驟,或與第二步合并。

2.闡述效果

解析這個字或詞在詩歌中所產生的藝術效果。這可從三個方面入手:①所煉之字在描摹修飾中所創造的意境;②所煉之字在詩歌中的結構作用;③所用藝術手法(含修辭手法)的藝術效果。當然也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作答。

3.揭示情感

說明(揭示)所煉之字以這種藝術效果(意境)更好地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示例: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注

李 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注]苗發、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試分析首句中“驚”字的妙處。

〔依法解讀〕

①解釋字義――“驚”字是使動用法,意思是使晚暮靜坐的詩人受到驚動;②闡述效果――詩人晚暮臨窗獨坐,室外之風吹門動竹,詩人疑為故人來訪,故為之心驚,但只是虛幻,所以憂思不絕;“驚”字,既描摹了抒情主人公凝神孤坐忽為驚動的情態,又引起下面一系列的情節和想象,具有啟動全詩的結構功能。③揭示情感――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三、【能力測試】

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城東早春

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

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

出門俱是看花人。

古人寫詩講究煉字,使詩歌增色不少。請指出詩中第二句哪兩個字用得巧妙,并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菩薩蠻

趙令

春風試手先梅蕊,①姿冷艷明沙水。不受眾芳知,端須月與期。清香閑自遠,先向釵頭見。雪后燕②瑤池,人間第一枝。

[注]①:音pīng。美貌,面色光澤。②燕,通“宴”。

詞的上片中哪個詞運用得非常巧妙,試分析。

3.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聽 箏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注]①抽弦促柱:彈奏時,以手指或鹿骨爪撥弄箏弦,緩撥叫“抽弦”,急撥叫“促柱”。

有人說,頸聯中“獨”與“空”堪稱詩人煉字的典范,請對這兩個字作簡要賞析。

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 日

韋 莊

忽覺東風景漸遲,野梅山杏暗芳菲。

落星樓上吹殘角,偃月營中掛夕暉。

旅夢亂隨蝴蝶散,離魂漸逐杜鵑飛。

紅塵遮斷長安陌,芳草王孫暮不歸。

“紅塵遮斷長安陌”中“遮斷”一作“望斷”,你覺得哪一種版本好,簡要陳述理由。

5.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小 園

黎 簡

水景動深樹,山光窺短墻。秋村黃葉滿,一半入斜陽。

幽竹如人靜,寒花①為我芳。小園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

這首詩首聯中“窺”字很有表現力,請簡要賞析其妙處。

【參考答案】

1.詩中第二句的“才”“半”兩個字用得巧妙。早春時,柳葉新萌,其色嫩黃。綠枝上剛剛露出的幾顆嫩黃的柳眼,那么清新悅人。“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詩人抓住了“半未勻”這種境界,使人仿佛見到綠枝上剛剛露出的幾顆嫩黃的柳眼,清新悅人。這不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風姿寫得十分逼真,表現了作者歡悅和贊美之情。

2.詞之首句起筆不凡,以擬人手法寫春風似乎可以用她那靈巧的“手”,啟開冰封雪蓋的萬物,而且最“先”使梅花吐出了嫩蕊。“試手”而先,仿佛是春風對梅花特別鐘情。

3.“獨”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對孤燈的形象,“空”表現離人遠行、無所依從的情景;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凄清的氣氛,寫出了人物內心的憂郁和思念。

4.“遮斷”好,故國遙遠,關山迢迢阻斷了回鄉之路,甚至于眺望的愿望都無法實現,表達作者羈留異鄉強烈的思鄉之情。

“望斷”好,望斷即望穿,刻畫了一個羈留異鄉極度盼望、期待、思念故國的游子形象。

第6篇

關鍵詞:哲學主觀題;設問范圍;中心思想;分析提煉;答案設置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2-0097-02

在高考中,政治哲學部分主觀題是考生的一個薄弱環節。凡是接觸高考主觀題的人,一般都能感覺到高考答案的靈動性、綜合性、語言組織的嚴謹性,給人一種非常有道理而又答不到恰當點兒上的感覺。不同的命題者設置同樣的主題給出的答案也往往因人而異,主觀題的主觀性強的同時,難度也隨之而來。最近,通過和學生一同研究高考題及答案,略有小得,總結出來,與大家分享。

一、務必審好范圍

做好哲學主觀題,審準范圍是必須和首要的。范圍規定了用什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者基本觀點來解決新情境中的問題。這幾年高考題中,哲學主觀題的范圍大約可以總結如下:

1.按照考查范圍的明確與否可分為限定性設問與開放性設問。①限定性設問知識范圍具體、明確,一般難度較小。在解答時通常采用演繹法,即通過先列出范圍內知識點,再依據對材料的分層、提煉、概括后實現理論與材料的一一對應。例如,2012北京文綜40(2)一題中,設問為“結合材料,說明認識對實踐的依賴作用”。范圍明確,考查的是“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只需將“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標準、目的與歸宿”與材料中相關內容一一對應便可。限定性設問又可分為大、小兩種切口。一般大切口的主觀題對答案的要求綜合性強,主要考察考生抓主干知識的能力。例如,2011福建文綜,39(4)一題中,設問為“在分析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經濟信息的過程中,你運用了唯物辯證法的哪些知識?”,答案設置就須考生綜合運用好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矛盾的觀點來作答;小切口的主觀題對考生來說往往是塊兒難啃的骨頭,它需要考生對教材細小知識作詳細解讀,難度往往較大。比如,2011新課標,39(2)一題,設問為“運用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原理,說明媽祖文化為什么千余年綿延不絕、不斷發展”。答案設置就須考生要明確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內涵。既要掌握社會意識的相對穩定性,又要了解社會意識的反作用也是相對獨立性的內容之一,考生往往忽略掉了社會意識的反作用,以致失分嚴重。②開放性設問一般來說知識范圍較寬泛、籠統。在解答時一般采用歸納法,即先對材料進行剖析,然后調動教材相應內容預制對應,要求考生具備較高的調動與運用知識的能力。例如,2009浙江文綜,30一題,設問為“結合材料,就更好地弘揚中醫藥文化提出兩條方法論建議”從答案設置來看,列出的兩條分別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考生須對材料進行高度概括后,在哲學范圍內任選兩條恰當的方法論建議并言之有理即可。

2.按照考查范圍的角度可分為理論結構性設問與教材結構性設問。①理論結構性設問要求考生熟練掌握哲學的基本構架。如下圖。

要求考生熟練掌握辯證唯物論(物質、意識、規律)、認識論(實踐、真理、認識)、唯物辯證法(聯系、發展、矛盾、創新)、歷史唯物主義中相對應的知識點。例如,2013江蘇單科,37(1)設問為“運用唯物辯證法有關發展的觀點,分析說明歐美國家從‘去工業化’到‘再工業化’走的是怎樣的發展道路”,歐美國家從“去工業化”到“再工業化”的過程,是一個事物發展的過程,是對傳統制造業辯證否定的過程,是在曲折中前進的過程。所以要求考生在組織答案時,應從發展的普遍性、發展的曲折性、發展的實質以及辯證的否定觀等角度綜合考慮。②教材結構性設問的特征一般是引用教材中單元、課、目的標題,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教材“單元―課―目”的結構,熟知每個框架下原理以及方法論。例如,2013重慶文綜,13(4)設問為“運用‘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相關知識,說明我國為什么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從答案設置上,要求考生反映出唯物史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中與居民收入相關聯的內容,即社會的基本矛盾、人民群眾的地位、黨的群眾路線,及正確進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并將其整理即可答好本題。解答好此題的關鍵就是考生能否熟練反映出“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框架下的哲學道理。此類題要求考生注重教材結構的整理與記憶,最近幾年高考教材結構性設問試題出現的頻率呈上升趨勢,值得引起每位備考的師生的重視。

二、審好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即答案的服務方向。方向不明,無論你怎么走都是逆風行駛,可見中心思想的重要性。每道哲學主觀題都有自己的中心,對它的剖析是解答好哲學主觀題的關鍵所在。例如,2013新課標1,39(2)設問為“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知識,說明‘爭論有利于認識的發展’”,本問考生應該緊緊抓住爭論與認識發展的關系,以分析“爭論”為核心,答出認識形式的主觀性、真理與謬誤的關系,以及認識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等。如果學生忽略了中心思想或者分析不深刻,很容易生搬硬套實踐與認識的關系原理,造成答案組織的混亂。

三、審好材料

第7篇

高三地理二輪復習的時間緊、任務重,學生經過一輪復習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識和方法,但要將這些知識和方法形成系統,還需要經過二輪的專題復習。專題可以是知識專題,也可以是方法專題。本節課定位為方法專題,在教學過程中會讓學生復習很多知識點,力求實現學生地理能力的提升。

二、教學目標

能夠用簡潔的文字語言、圖形語言或其它表達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發展變化;能夠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通過比較、判斷、分析,闡釋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通過對高考試題、模擬試題等的探討,提煉出解題思路,用以指導后期復習。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描述類和闡釋類綜合題的應答策略。

難點:描述類和闡釋類綜合題解題思路的提煉和應用。

四、教學過程

導入:同學們,高考是一場選拔性考試,是為國家選拔綜合性人才的考試。選拔的人才需具備什么樣的能力?請看高考對地理學科的要求。

展示:高考文綜地理“考核目標要求”:①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②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③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④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

講述:這4種能力是層層遞進的,今天重點探討第3個能力。高考怎樣來考核這個能力?先來看一道高考題。

高考回眸:展示2013年重慶卷第13(1)題。

教師:該題提供文字材料和圖形材料,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問“指出地表組成物質和地形起伏特點”是對“描述地理事物”能力的考查;第二問“分析其對地下水量的影響”是對“闡釋地理原理、規律”能力的考查。

過渡:面對兩種能力的考核,該如何應對?這就是大家今天要解決的問題。首先,來看“描述地理事物”能力類綜合題的應答。

“描述類綜合題”的應答策略

1.剖析能力要求

“描述類綜合題”考核要求:能用簡潔的文字語言、圖形語言或其它表達方式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發展變化。

過渡:怎樣才能準確運用語言描述地理事物?請大家在試題中探尋解題思路!

2.試題探尋

例1:(2009年上海南匯區高三上期末試卷第46題)根據圖1簡要描述巴厘島的自然地理特征。

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完成解題過程:①問的是什么?(自然地理特征)②自然地理特征從哪些角度作答?(位置、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資源)③巴厘島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結合圖中信息進行分析)④按要求寫出答案。(緯度低;多山的島嶼,中部高,四周低;熱帶雨林氣候;河流短急;熱帶雨林;水能、地熱資源豐富)

教師:請同學們歸納剛才得出答案的解題過程。

3.解讀提升

學生歸納,教師總結:這道題的解題思路有3個環節:①獲取圖文信息;②調用已學知識并和圖文信息建立一一對應關系;③按要求答題,回答出是什么。

過渡:歸納出解題思路,再進行演練鞏固。

4.試題演練

問題:(2013年四川卷第14題)根據圖2簡述甲國的地理位置。

活動:學生討論作答,說出解題的思路過程。并讓學生進行點評,歸納解題思路。

教師小結:剛才兩道題給了大家一些啟示:①“描述類”綜合題的解答思路;②總結類型題的答題框架;③回歸教材,查漏補缺,充實知識儲備。

過渡:其實,回歸教材,不僅可充實知識儲備,還可提供解題框架。

展示:教材中關于氣候的文字,總結氣候特征的描述框架。

教師小結:可通過做題和看書總結答題框架。

練習:出示試題,學生討論作答,教師歸納點評。

問題:(2014年成都“一診”試題第14題)據圖3概括西安1989―2005年工業用地空間分布的特點。

教師:從剛才幾道題可以看出,問題在變,但解題思路沒有變。這就是現階段復習要注意的:思想方法是主導。

承轉:明確“描述類”綜合題的解題思路,再來探討“闡釋類”綜合題的解題思路。

“闡釋類”綜合題的應答策略

1.剖析能力要求

“闡釋類綜合題”考核能力要求:能夠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通過比較、判斷、分析,闡釋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過渡:怎樣才能準確進行闡釋?同樣通過試題來探尋。

2.試題探尋

例2:(2010年上海卷第35題)讀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分布示意圖(圖4),解釋澳大利亞中部熱帶沙漠氣候的成因。

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完成解題過程:①問的是什么?(氣候成因)②氣候成因從哪些方面作答?(緯度、大氣環流、海陸位置、地形、洋流、人類活動)③澳大利亞熱帶沙漠氣候的成因是什么?(結合圖中信息進行分析)④按要求寫出答案。(南回歸線橫貫,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干旱少雨;東部大分水嶺緊鄰太平洋沿岸,削弱東南信風帶來的海洋水汽的影響;西澳大利亞寒流起降溫減濕作用。)

3.解讀提升

教師:“闡釋”是在“描述”的基礎上闡釋原因,即必須先知道“是什么”,再來回答“為什么”。其解答思路依然是3個環節:①獲取圖文信息;②調用已學知識并和圖文信息建立一一對應關系;③按要求答題,回答出為什么。

4.試題演練

問題:(2013年新課標Ⅰ卷第43題)圖5所示區域位于我國江南丘陵區,分析圖中居民點易遭洪災的原因。

總結:今天,大家一起對“考試說明”中提出的能力要求“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規律”的能力進行探討,找到了此類綜合題的應答策略。同時,通過今天的探討,還對今后的復習有所啟示:一是要善于做題,總結規律;二是要勤看書,回歸教材。做題時要加強獲取圖文信息的訓練,并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和題中的考點對應,然后按要求答題,回答出是什么或為什么。總之,做題時要以思想方法為主線,將所學知識串起來,形成框架和系統。通過看書,回歸教材,進行知識的查漏補缺,充實知識儲備,同時進行歸納,形成方法儲備,最后結合解題思想成為能力儲備,從容面對高考!

五、板書設計(圖6)

第8篇

[關鍵詞]高考 英語 高頻詞 用法

it看似很簡單,卻在歷年高考中頻繁出現,形式多樣,就該詞的各種用法總結如下,希望能對學生們尤其是高三的同學們有所幫助。

一、it的指代作用

It通常可以代替時間,天氣,距離等,這類考題很容易,不再論述,關鍵是it的指代作用時與one, ones, that ,those所指代內容的區別:one用來代替單數可數名詞,泛指;ones用來代替復數可數名詞,泛指;that用來代替單數可數名詞或不可數名詞,后面有后置定語修飾;those用來代替復數可數名詞,特指,相當于the +ones; it用來代替單數可數名詞, 特指.試看下列試題:

1. (07陜西)―There is still a copy of the book in the library . Will you go and borrow ?

―― No, I’d rather buy in the bookstore.(07陜西)

A. it, one B. one, one C. one, it D. it, it

解析:第一空特指a copy of the book,第二空泛指書店里的書本,故選A。

2.(09全國)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they had to consider was of public health.

A. what B. this C. that D. which

解析:后置定語,故選C。

3.(2011福建)We have various summer camps for your holidays. You can choose ____based on your own interests.

A. either B. each C. one D. it

解析:泛指,故選C。

二、It is/was用于強調句中

It is/was +被強調部分+that…或特殊疑問詞+ is/was+ it+that+其它?看下列高考題:

1.(08重慶)It was not until midnightthey reached the campsite.

A. that B. when C. while D. as

解析:not until連在一起,空后面是陳述句,故選A,此句是not until的強調句型。

2.(06山東)I just wonder that makes him so excited.

A. why it does B. what he does

C. how it is D. what it is

解析:wonder后接賓語從句缺主語,故用what,又是強調句,加上賓語從句用陳述句型,故選D。

3.――Where did you find her?

――It was in the factory we worked.

A. that B. where C. which D. where

解析:此題易誤選A,實際上此空它是定語從句,缺狀語用where,此題完整形式是:It was in the factory where we worked that I found her.再看兩例:

4.It was at 5 o’clock he came here.

A. that B. which C. when D. where

5.It was 5 o’clock he came here.

A.that B. which C. when D. where

解析:第4題強調時間狀語,故選A,第5題5 o’clock前沒有介詞,是時間狀語從句,故選C。順便看一下下列固定句型: It ishas been +時間段+since …

It will be/was +時間段+before …

6.It is 6 years I began to learn English.

A. that B. before C. since D. when

7.It will be four years we meet again.

A. that B. before C. since D. when

解析:記住這兩個固定句型,很容易找到答案,故第6題選C,第7題選B。

三、it用作形式主語和形式賓語

1.(2012江西)It suddenly occurred to him_____he had left his keys in the office.

A. whether B. where C. which D. that

解析:此空是形式主語,真正主語是he had left his keys in the office,故選D。

2.(2011山東)The two girls are so alike that strangers find ____difficult to tell one from the other.

A. it B. them C. her D. that

解析:此空是形式賓語,真正賓語是to tell one from the other ,故選A。

下面各自總結一下用作形式主語和形式賓語的句型。

四、it用作形式主語的句型

1.It is +adj. n. for of) sb.+ to do sth.

2.It is likely (possible ,clear ,obvious, true )that從句

3.It is said ( reported, believed, thought, learned) that從句

4.It is suggested (ordered, required…)that+虛擬語氣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eeting should be put off.

5.It takes sb. Some time/sth. to do sth.

6.It seems (happens, appears…)that從句

It seems that he will be back in a few days.

7.It is no good /use doing sth.

8.It is a pity a shame that從句

五、it用作形式賓語的句型:

1.We think it important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2.We think it our duty to clean our classroom every day.

此類動詞think,find,make,believe,feel,consider等常用+it+ adj. / n.+ to do /v-ing /that

3.I hate when people talk with their mouths full.

A. it B. that C. these D. them

4.I would appreciate very much if you would help me with my English.

A. it B. that C. these D. them

情感類動詞like,love,enjoy,hate,dislike,appreciate,prefer等常用+it+if從句或者when從句

六、其它it句型

1.It is time that…did / should +v.

It is time that children went /should go to bed.

2.It/This is the first (second…)time that+現在完成時句子

…It/This was the first (second…)time that+過去完成時句子

3.It is no wonder that… 難怪…

--- Steven has got the first prize in the maths contest.

--- ______ is no wonder that he looks so happy today.

A. As B. It C. This D. That

解析:記住固定句型,很容易選B。

總之,高考中it的考法雖千變萬化,考生只要仔細閱讀題干,找出it指代內容并牢記以上幾種固定用法,不論題目如何變化,都可以輕松應答。

[參考文獻]

[1]杜志建.《金考卷》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7

第9篇

1、阿伏加德羅常數

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正誤判斷,是高考的熱點內容,具有極高的穩定性,且有“升溫”的趨勢。在2009年山東、廣東、江蘇、福建、海南、浙江省均有出現。可以預測,它仍將是2010年高考的必考題目,命題角度主要在:氣體摩爾體積、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數目、原子結構中電子數與質子數、電離與水解、混合物之間的反應性質上。

2、離子共存

離子共存題目一直是高考較為穩定的題型,在2009年的安徽、江蘇、全國卷I、四川、重慶等省份的高考題出現。可以預測,它在2010年高考中出現的機率較大。“離子共存”問題的考查往往帶有“限定條件”,如溶液是否無色、酸堿性[用溶液的pH、水電離的c(OH-)或c(H+)及指示劑的顏色變化]、與鋁產生氫氣等。

3、離子方程式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及正誤判斷,一直是高考命題的重點題型,在2009年廣東、江蘇、寧夏、上海等省份出現,可以預測,它在2010年的高考中出現的機率很大。主要題型為選擇題,在實驗題中也時有出現;設錯方式主要為反應物“量”的關系、氧化還原反應、物質化學式的拆分或電子、電荷不守恒等。

4、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是高中化學中基本概念與理論內容之一,是高考必考內容,2009年的高考山東、廣東、福建等省均已出現,題型主要為選擇題和填空題,其中選擇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及運用電子守恒規律進行的相關計算;它在離子共存、離子方程式、離子檢驗、實驗題中均會出現。

5、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

它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年年必考,在2009年高考中,山東、廣東、江蘇、海南等省份中均已出現。主要命題形式為:先推斷元素,然后再根據它們在周期表中位置,推測金屬、非金屬性的事實表現及粒子半徑大小等,元素的金屬性及非金屬性的比較一直是高考命題考查的主要內容,如氫化物的穩定性、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的酸堿性、得失電子的難易程度等;另外,生成氫化物及最高價氧化物的化學式的寫法是否正確等也會出現。

6、化學反應與能量

在2009年山東、廣東、海南、寧夏、天津等地高考中均已出現;考查燃燒熱、反應熱的計算,以能量變化圖象為載體考查反應熱及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是近年高考命題的常見形式,另外,蓋期定律在求算反應熱中的應用,屬于高考大綱的新增內容,常考不衰,在2010年的高考將繼續出現。

7、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尤其是化學平衡移動問題一直是高考命題的重點,在2009年高考中幾乎所有省份都已出現。高考對于化學反應速率考查有“升溫”的表現,在2009年的山東、寧夏、福建等地均已出現,主要角度為化學反應速率的表達式及影響因素等。化學平衡移動問題一直是高考命題的重點,往往結合圖象進行考查,考查學生讀圖識表,得出結論的能力;化學平衡常數是高考新增熱點,命題角度有二:一是表達式及計算,二是影響因素。寧夏、海南偏重于化學平衡常數的求算,特別是海南;山東、廣東、北京、江蘇等省份,則偏重于表達式及影響因素的考查。將化學平衡常數借助圖象考查,同時結合化學平衡的移動及化學反應速率等問題,是高考最歡迎的題型之一。

8、電化學

電化學分為原電池與電解池,高考對原電池的考查,重在原理的理解上(如電極反應、正負極確定、電流或電子流向、溶液pH的變化等),電解池重在電解規律及應用上(電子守恒計算、電極反應書寫、溶液pH變化及溶液如何恢復等)。在2009年高考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北京、上海、海南等省均已出現。要重視電解原理的應用,如氯堿工業、粗銅的精煉、電鍍等,以它們考查電解規律是很好的載體。

9、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在2009年的高考中,山東、海南、福建分別考查了弱酸電離與鹽的水解移動;而上海、山東則考查了電離平衡常數的計算,而其他省份則偏重于考查酸堿混合時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等。2010年高考對電解質溶液的考查角度有三個:一是“用水沖稀時有關‘量’的變化上”,如導電性大小、pH、水的離子積、酸堿對水電離的影響(酸堿電離與水電離的大小程度比較)等;二是電離平衡常數,它是高考的新增熱點,主要命題角度為電離平衡常數的計算及影響因素;二是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溶液、氨水和氨鹽溶液往往成為高考命題的重要載體,主要命題角度為三大守恒:物料守恒、電荷守恒及質子守恒。

10、沉淀溶解平衡

從2008年廣東、山東高考出現考查難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圖象以來,此考點的幾個命題角度已被充分挖掘,從2009年廣東、山東、浙江高考來看,仍要繼續考查的可能,在復習中應加以重視。通過對高考試題的研究發現,主要命題角度為:

一是Ksp的大小比較(溫度或濃度不同時),考查了影響Ksp的外在因素。

二是根據Ksp(溶度積)與Qc(離子積)的關系,判斷溶液的所處的狀態(飽和狀態或不飽和狀態)。

三是利用不同物質的Ksp判斷沉淀析出的先后順序。

二、元素化合物部分

1、無機化合物部分

2009年高考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考查,北京、全國I卷側重考查硫、鋁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全國卷Ⅱ側重考查了鈉鹽、碳酸鹽;福建、江蘇側重考查了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系;山東則重點考查了硫酸、二氧化硫及鐵離子的檢驗。另外,福建、山東省分別以氧化鋁和硫酸銅晶體的制備為載體,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化學理論、實驗技能及探究能力等。在2009年山東高考的選擇題第10題,將元素化合物的知識與基本概念理論、實驗等融合在一起進行考查,體現出極強的綜合性。

2、有機化合物部分

(1)高考對必修部分有機化學的考查,重在考查基本的化學知識,如烴的結構與性質、同分異構體現象、化學反應的類型、有機物的分離與提純等。

(2)高考對選修5有機化學部分的考查,通過對近幾年的高考題的研究發現,題目形式與考點的設置基本不變,穩定性較高。主要命題點為:一是重要官能團的名稱,二是有機反應類型,三是有機物的鑒別,四是同分異構體現象,五是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預測以上考點在2010年的高考中將保持不變。因此,在迎考復習中,我們要牢牢抓住“有機物之間轉化關系”這條主線不放,注意從官能團的結構上、官能團之間的轉化上掌握有機物的性質,同時注意對應有機反應類型的區別。針對有機合成與推斷,要注意總結推斷的“突破口”,學會運用“正向”與“逆向”推理法,同時進行相應的專題訓練。

三、化學計算部分

近幾年高考對化學計算的考查,由于高考理綜試題受到題量的限制,再加上化學學科的本身的特點,化學計算往往融合在實驗題或填空題某一個填空中,重在考查體現學科思想、方法,主要命題點為:守恒法、差量法、極值法、討論法等。

四、化學實驗部分

通過調研發現,2009年的實驗題主要有四種題型,且它們的命題方式也有所不同:

1、考查實驗儀器與實驗基本操作的基礎題,該題目的綜合性強,覆蓋面廣。如廣東、江蘇、重慶及上海等。從儀器的結構,到實驗基本操作,更多是以教材實驗為載體,進行問題的綜合設置。預測2010年高考從命題方式上看,選擇題大多是正誤辨析,因此,我們在復習實驗時,注意進行設錯方式的創設,防患于未然。

2、以無機物質制備為載體的探究性實驗題,如山東卷(硫酸銅晶體)、北京卷(氧化鐵)、浙江(四氯化硅)、上海卷(過氧化鈣)、天津(單質溴),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在題目中往往涉及很多知識點:離子檢驗、物質的除雜與分離等,還有水解與氧化還原反應等。

第10篇

" 古典詩詞是古代文化史上一座重要的知識寶庫.高考試卷離不開古典詩歌鑒賞題。如何鑒賞古詩詞、答好高考鑒賞題,這里從五個方面談點看法。

一、要熟悉重要作家、作品 重要作家、作品都列入了初高中階段掌握學習的范圍,像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元稹、杜牧、李商隱,宋代的陸游、蘇軾、王安石等人的作品都選入了高中的課本。對于這些名家名作,我們不但要熟悉,尤其要理解這些名作,掌握好寫作技巧。因為高考不是離開“教綱”去考學生。縱觀近年來高考的古詩詞鑒賞題和我們課本中學過的古詩詞有著密切的聯系。2003年全國高考卷選了王維的《過香積寺》,設題是:“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要做好這道題,關鍵是你平時對課本中王維的《山居秋瞑》理解了沒有?選題中的“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與課本中《山居秋瞑》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有相似之處。讀懂了課本,何怨解不了此題?再看2004年全國考卷的古詩詞鑒賞題,入選的是張籍的《秋思》。設題為“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這道題的設題也沒有離開我們的課本。有關詩歌中的細節描寫,我們在課本中接觸不少,像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漫卷詩書喜欲狂”細節,趙師秀《約客》中的“閑敲棋子落燈花”細節,等等。就思鄉之情的作品,我們接觸就更多,像“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等等。 二、要了解詩詞的文體特點和文化常識 中國古典詩歌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由詩到詞,由詞到曲,有它自身的特點。像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分為古詩和樂府,近體詩又分為律詩和絕句,律詩有五律、七律和排律,絕句有五絕和七絕;詞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曲分為小令和套數;詩的對仗與押韻、律詩的四聯名稱、詞的標題與詞牌、曲的宮調與曲牌等知識都應了解。如2003年全國春季考卷,2003年北京考卷都考查了詩歌的體裁知識,兩卷分別考查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這一常識2003年上海高考卷就涉及到了律詩四聯中的“頸聯”知識。 中國古典詩歌博大精深,內涵十分豐富,了解一些文化常識,特別是詩歌中的一些意象的含義尤其重要。因為詩歌中的意象往往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關鍵。如果我們了解了這些意象的蘊含之意,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柳絮”表送別離愁、“紅豆”比喻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雙鯉”“鴻雁”代書信、“采薇”指隱居生活、“折桂”比喻科舉及第、“擊楫”指報效國家、收復失地等等。2002年全國高考卷考查了“折柳”這一文化常識、2003年全國春季高考卷考查了“雁”這一文化常識,因此了解流派、風格、意象等文化常識很有必要。 三、要懂得按內容劃分詩歌種類 掌握詩歌題材,及時分辨“寫景抒情詩”、“詠物言志詩”、“邊塞征戰詩”、“懷古詠史詩”、“送贈思鄉詩”的類型,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鑒賞古典詩歌。 寫景抒情詩。古人作詩“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以自然為師,從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內心深處引發思想感情,寓情于景。2004年高考重慶卷的詩歌鑒賞題,選了梅堯臣的《東溪》,就是從這個方面來考查的。 詠物言志詩。詩人的志向和品質要表達出來,往往寄托在景(物)上,把景(物)作為詠吟的對象。當然,所詠之物要和所表達的志向品質或形似、或神似。因此,一般詩人所詠之物有比較固定的象征義和比喻義。2004年高考北京卷詩歌鑒賞題選了蘇軾的《紅梅》。作這道題就應掌握托物言志詩的特點。 邊塞征戰詩。古詩人有軍旅生活者也不乏其人。他們往往把征戰生活、征戰的感慨融入詩中,我們也就稱這些詩人為“邊塞詩人”。他們的詩歌也是高考題入選的范圍。2004年高考江蘇卷詩歌鑒賞題選了唐代柳中庸的《征人怨》。這是一首邊塞詩,詩中的“馬”、“刀”與軍旅有關。“關”、“黑山”與邊塞有關。掌握了這些知識,做這道題也就不難了。 懷古詠史詩。許多古詩人生活奔波,仕途上或升或遷,多有憑吊,憑吊之時往往對古代的人或事,有緬懷,有感嘆。古赤壁、石頭城、故國等地,是無數風流人物叱咤風云之地,所以詩人往往把自己對歷史與現實的感觸,融入在他的詩歌之中。賞析這類詩歌,對歷史人物與事件、對詩人本身及所處時代都要有所了解。2004年高考上海卷的詩歌鑒賞題選了杜癢的《赤壁》,鑒賞這首懷古詠史詩應該不成問題,因為“赤壁”這個題材是學生非常熟悉的。 送贈思鄉詩。詩人送別親朋好友不免要贈送詩歌,以表情意。詩人遠在他鄉,也難免有思鄉之情,這種情感也就用詩來表達,高考考這類題也是常見的。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就是賞析韋應物的《聞雁》和趙嘏的《寒塘》兩首思鄉詩。2004年高考浙江卷也考了李白的《菩薩蠻》思鄉詞。

四、要掌握一些鑒賞用語 近年來的高考,古詩歌鑒賞題由客觀題逐步轉向主觀題。2004年各地高考的古詩歌鑒賞題,除北京卷用了客觀題外,其他考卷都用主觀題。要答好主觀題,不掌握一些鑒賞用語,答案就難以做到簡明扼要,用語貼切,恰到好處。2003年全國春季高考詩歌鑒賞題有這樣一道填空題:這兩首詩從體裁上看都屬于 。這兩首詩都是抒發 。要答好這類題,首先要掌握詩歌體裁方面的術語,如:詩、詞、曲、律詩、絕句、七言律詩、五言律詩、七言絕句、五言絕句、小令、套數等;其次要掌握好表達詩歌思想內容及感情方面的術語,如:寫景抒情、詠物言志、懷古詠史、羈旅生活、愛國思鄉、傷春閨怨、孤獨傷感、惆悵寂寞、恬淡閑適、昂揚激憤、憂國憂民、迷戀思念等。 詩歌語言和表達技巧也是詞歌鑒賞的重要內容。詩歌語言鑒賞術語如:平淡、清新、絢麗、明快、含蓄、簡潔等。詩歌表達技巧方面的鑒賞術語如: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渲染、烘托、映襯、反襯、化用、含蓄、幽默、象征、聯想、以動襯靜、以樂寫哀、欲抑先揚、欲揚先抑、點明主旨、深化意境等等。如2003年高考上海卷詩歌鑒賞題有這樣一道填空題:本詩所詠的是望海樓,卻先寫鐵甕城矗立云間,鄰青天,作用是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用到“烘托”等術語。2003年北京卷的詩歌鑒賞題(指出趙嘏《江樓感舊》與崔護《題都城南莊》在寫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處)要用到“點明主旨、深化意境”等術語。 五、要掌握常見的鑒賞方法 詩的語言是經過詩人錘煉的。“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盧延讓)。因此,鑒賞詩歌就得感知妙語,從關鍵詞入手。高考題也多從關鍵詞設題。有一類題叫你找出詩中的關鍵詞并加以分析。如2003年全國卷設題: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詩眼”分別是哪個字?為什么?2004年高考福建卷設題:請從三、四句(“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另有一類是叫你賞析關鍵詞,如2004年高考浙江卷設題:古典詩詞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空”(“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李白《菩薩蠻》)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2004年高考湖北卷設題:此詩第二聯“潮平兩岸失”(王灣《次北固山下》),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么?從以上設題看來,平時讀詩應對詩人錘煉的詞語多多品味。 除了從關鍵詞入手之外,鑒賞詩歌還應從表達技巧入手。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前文已列出),有的鑒賞題就是從表達技巧設題的。2003年北京春季卷就設了“這兩首詩為什么都寫到雁?”這樣一道題,要答好此題,我們就得從表達技巧(借景抒情)入手分析。借什么景?抒什么情?詩中寫到雁,因為雁是一種候鳥,春秋遷徒,秋天大雁南飛的景象往往牽動游子的思鄉之情。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詩中寫雁是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再看2004年全國卷設的題(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也應該從表達技巧入手作答。 當然,鑒賞方法還可以從作者所處的時代、作者生平情況、藝術風格及詩歌的標題等方面入手,這里不一一而論。古典詩詞是古代文化史上一座重要的知識寶庫。高考試卷離不開古典詩歌。

第11篇

一、注重課本,夯實基礎

有些考生認為:“課本沒什么看的!太簡單了!”這種想法是絕對不可取的。“萬變不離其宗”,千變萬化的試題只是命題角度的變化,高考試題也同樣如此,它不會脫離課本的知識點。高三一輪政治復習我校學生實際大約用時5個半月,主要是強化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夯實基礎。力求對基礎知識掌握做到全面不留死角,徹底掃除知識理解上的障礙。因為在高考中,任何一個知識點的疏漏都可能導致高考的失敗,所以在備考中,既要突出重點,又要確保沒有遺漏。既然課本這么重要,那我們如何才能讀透課本呢?在我看來要注意兩點:

第一,先把課本讀“厚”。具體做法是:把每一課的知識點都找出來,逐個消化。需要知識的識記,一定要記憶下來;需要理解運用的知識點,要再通讀一下課本上的相關內容,特別是自己不理解的重點問題,除了要問老師和同學之外,還要做一定量的習題,這一遍復習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識死角。要下苦功夫細致地復習,時間不夠要抽時間,把識記、看課本和做題有效地結合起來。另外,每復習一個階段要做一套檢測題,檢查一下自己知識點上還有沒有漏洞,以便及時查漏補缺。我建議:以每個單元為一個階段,復習完一個單元做一套試題,自我檢測一下。(如果時間不夠,跟住老師安排即可,我們每一個單元都會有單元檢測,把單元檢測的題做好。)總之,做題也是為了鞏固教材,力爭通過一輪復習,把四本教材裝進腦子里。

第二,再把課本讀“薄”。根據記憶規律,我們過一段時間還要重復復習一下前面我們復習過的內容,但時間有限,我們復習不能面面俱到,但是我們必須做到把框架和重點知識熟記于心,常掛嘴邊。我的建議是:每進行一個單元,就要及時地總結一下,自己默寫和提煉本單元重點。還要記得每次考試前都要抽時間翻一下。

二、加強知識整合,構建知識網絡

學會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綜合能力考試多以現實生活中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立意命題,對事物的整體結構、功能和作用的認識,以及對事物變化發展過程的分析理解。

考試所涉及的知識,多以多樣性、復雜性和綜合性呈現出來,所強調的能力,主要是學習能力,即選擇、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突出了對解決問題思路的宏觀整體把握。因此,考生在第一輪復習中必須加強對知識的整合,學會從整體上把握知識。

例如,對于《哲學常識》的學習,必須根據各個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從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價值觀四個方面來把握,然后再從宏觀上形成對哲學的整體印象,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另外,綜合能力測試既反映學科知識的系統聯系,又注重考生多層次、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對對于規定的知識內容,不能僅僅滿足于簡單的記憶,還要挖掘它們的內在聯系、弄清每個知識點在整個知識體系中所處的地位。為此,對于每個知識內容,我們必須懂得“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才能全面、準確地掌握這一重點知識點。這就要求考生更要重視挖掘知識,特別是主干知識的內在聯系,必須在對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原理的掌握的基礎上,根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打破章節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識網絡,構建起科學的知識體系。然后在此基礎上,形成學科內跨教材的知識滲透,把不同內容的政治知識融合起來。把一些看起來不相干的知識加以歸類,并使之網絡化、序列化和專題化,提高自己從變化中找不變,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

三、關注熱點,掌握重點,提高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考作為國家級考試,必然要體現國家意志,試題中設置的新情況、新材料和新問題必然會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和現實性。因此,這就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書本知識,而且還要求學生走出書本和課堂,去融入社會,解決實際問題。廣大考生一定要在平時的學習中關注國家、關注社會、關注世界、關注我們共同生存的空間。如果考生在學習中不“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而是死搬教材,死背書本,那是肯定考不好的。為此,考生要注意平時對時政知識的積累,利用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各種渠道和手段獲取大量的社會信息。

在第一輪復習中以掌握知識為主,但也要根據教材知識結合熱點問題進行分析。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對熱點問題及時了解和思考,又可以保證熱點問題的覆蓋面。當然綜合能力測試對時政知識把握的程度不一定要有多深,但把握的面一定要廣。平時的單科考試中不一定熱的問題,在綜合考試中卻會經常出現。如近幾年文綜考試中涉及的巴拿馬問題、非洲問題等,不少考生都因平時的忽視而失分。另外,綜合考試畢竟不追求試題的廣度和深度,往往是抓住一個主題或中心形成若干道試題。

四、加強有效訓練、提高學生審題答題能力

第12篇

我國大教育家孔子說過:親其師,信其道。學生信任你喜歡你,才會發自內心的愿意去接受你說講授的內容。課上,老師傳授學生知識,學生依賴你。課下,老師是可以和學生成為好朋友,建立友誼的。這在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年體會特別深刻,有的學生喜歡你,對你說的話都認真去聽,安排的事情也都認真去做,這完全是出自于學生對你的喜愛和信任,這種學習的內部動力不是老師家長強迫學生去學習可以比的。想做到和學生交朋友很簡單,只要平時多關心他們一點就可以了,比如,天氣變化的時候提醒他們增減衣物,放假回來后問問他們去哪里玩有些什么體會,多制造一些和學生接觸的機會。我有一個男課代表,一個女課代表,一個幫我提包包的包童,一個幫我拿水杯的水童,一個幫我拿小蜜蜂的蜂童,后來懷孕的時候還有兩個保鏢(以防下課時有學生撞到我)。與學生親近的方法有很多,只要你用心,學生是會感受到的。

有一個學生特別喜歡我,但課代表,水童包童蜂童都有人了,一天下課后我發現她在辦公室外一直看我,我覺得很奇怪,把她叫進來一問才知道,她想為我做點什么,但沒有職位給他“應聘”了,我想了想就告訴她,以后你當我的秘書吧,遇到天氣降溫提前發短信跟我說。后來,每當天氣變化我都會收到她溫暖的短信,化學課上她都很專心,課下也很積極的復習,期考成績還不錯。再后來,她成了婚禮上的伴娘,再后來,她畢業讀大學去了,但只要天氣變化,我依然會收到她溫暖的短信,她每到寒假暑假都會來我家玩,我問問她學習生活上的事情,給她一點幫助,她則聆聽我工作上的煩心事,就像久別重逢的朋友一樣。他們在課堂上是你的學生,課下他們也會成為你的朋友。

有了學生的信任和喜愛,我們要盡快從“偶像派”轉型到“實力派”,從教學上提高自己的能力,多做做高考題,由于去年是新課改在重慶的第一次高考,所以多研究研究去年的高考題是個很不錯的選擇,與此同時,浙江等地實施新課改比較早,我們也可以做做他們的題,預測一下命題方向。抓住了方向教學時才能有的放矢,心中有數,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化學這一學科的優勢是有實驗加入。實驗,容易引起同學們的興趣,但與此同時實驗也會使同學們過多的注意到實驗現象而忘記了實驗中涉及到的一些化學原理,我一般遇到做實驗的課,我會提前讓同學們預習,安全的實驗會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涉及到的實驗原理,我會先請同學起來講,可以拿著教輔講,講漏了的,我再仔細講。當把實驗涉及到的知識講透了后,我會再把實驗再做一遍,這樣同學們對知識的掌握就會更牢固一些。

化學涉及到一些實驗,不可避免的要背方程式。背方程式是枯燥機械的,為了讓這個過程有些樂趣,我通常會把學生分組,全對的可以給自己的組加分,錯的則扣分,累計到一定時間,分數低的組就要表演節目了。比如高一上冊,從第三章開始就很多方程式要背,期末考試的時間一般在1月中旬,12月圣誕節的時候,我就會讓分數最低的三個組表演節目,而表演的內容則是排名前三組的同學說了算。這樣一來同學們無形中就會多一點動力,愿意去背,通常這樣做收到的效果好。

化學有的知識很瑣碎,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運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是個很不錯的選擇,通過課件的播放,我們可以在有效的時間最大的提高課堂效率,省略了老師寫板書的時間,省下的時間可以拿給學生記憶,也可以做幾道典型的例題來鞏固一下所學的知識。通常,上新課,我都會運用多媒體,制作課件,課件傳遞的信息量會很大,這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

最后,我覺得,想要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還有一個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那就是,提問!!老師設計的問題,難度要適宜,具有一定的思維價值。

舉個例子來說,在學過硫化氫的性質后,如果問“硫化氫和氯氣有毒嗎?它們具有哪些化學性質?”或“你學過哪些有毒氣體?如何使其毒性消失?”問題太簡單或難度過高,學生都不知從何答起。所以對一些問題,我們應把握好其難度,不妨做一些處理,例如以上的問題可以這樣設計:“硫化氫和氯氣都有毒,若按一定體積比混合后,其毒性就會消失,原因是什么?”對于這種問法,只要學生聯系以前學過的氯氣的性質,經過認真的思考和分析,就能夠做出正確的回答。這種問題既能鞏固新知,又能聯系舊知,還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因而是有價值的。

我們老師在設計問題時還要考慮到要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回答,提問要兼顧各類學生。較易的問題讓基礎較差的同學回答,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回答正確后可增強學習的信心;較難的問題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回答,鼓勵他們變換角度,運用多種方法思考,以提高他們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總之,有效的提問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分層要求,因材施教,方可營造一個全體學生積極進取的良好的課堂氛圍,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水平,收到以點帶面,大家受益的效果。

最好的提問順序是先提問,后點名回答,點名后還要強調:其他同學注意聽,稍后找同學評價和補充。答對后要馬上肯定學生的回答,并給一定的鼓勵,這樣一來就增強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過,突然發問的方法可用于提問開小差的學生,突然的襲擊可以使他收回心來,但不宜經常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昌县| 博乐市| 金川县| 瑞昌市| 浙江省| 嵊泗县| 平远县| 蓬溪县| 陈巴尔虎旗| 怀宁县| 太湖县| 吉安县| 凤山县| 永济市| 绥芬河市| 柏乡县| 武乡县| 葫芦岛市| 黄龙县| 南雄市| 木兰县| 杭锦旗| 潼南县| 桂林市| 辰溪县| 炎陵县| 郸城县| 铅山县| 偏关县| 平乡县| 秦安县| 绥阳县| 惠安县| 遵化市| 玛多县| 浦北县| 永定县| 孝义市| 府谷县| 湄潭县| 五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