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50:3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個人文化工作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音樂創作;存在問題;解決方法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加富裕,很多家庭都步入了小康時代,溫飽問題得到解決,對各類文化活動的熱情也在不斷地增長當中。群眾接觸的藝術類型和內容不斷增多,個人的藝術修養得到了提升,對群眾文化活動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群眾都非常喜歡和熱愛音樂,認為音樂不僅能夠為生活帶來樂趣,入門也比較簡單,在演唱的同時,也希望能夠自己創作音樂。但是由于當前很多群眾的音樂素養不高,無法實現有效的音樂創作,使得音樂創作工作無法得到順利進行。我們應對音樂創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積極探索有效解決對策和方法。
一、群眾文化活動音樂創作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很多群眾將非常大的熱情投入到了音樂創作當中,但是效果不夠理想,具體來說,影響因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審美觀念存在著較大差異
審美是人們精神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是對于音樂還是美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喜好。在群眾文化中,很多人對于音樂會的理解不夠具體,簡單地認為只要有旋律、有歌詞就能創作一首歌,并且不同的群體對于音樂產生不同的審美,有的人喜好鳳凰傳奇的歌曲,比較喜歡節奏感強的音樂,有的人喜好舒緩悠揚的古典樂,比較喜歡李健這樣的氣質男神,有的人喜好歐美具有個性的音樂。在進行音樂創作的時候,不同的審美觀會在群體中產生分歧,影響創作人員的正常工作,甚至會導致創作失敗。
(二)文化水平參差不齊
基層群眾的家庭背景、經濟水平、文化背景不同,因此文化水平有著一定的差異,給音樂創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如果音樂創作的主題是流行,那么年齡稍微大的群眾就會產生不理解、被排斥的心理,認為自己跟不上潮流而產生失落的感覺;如果創作內容比較傾向于經典歌曲、紅色歌曲、革命歌曲,就會使得年輕人覺得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從而退出音樂創作活動。群眾文化水平的差異也會對創作人員的積極性產生影響,從而使音樂創作陷入難題之中。
(三)缺乏專業的創作人員
雖然,很多地區都有文藝骨干,但是基層群眾中缺乏專業的音樂人,單憑群眾的力量,是無法完成音樂創作的,必須由專業音樂人士進行指導才能夠完成。在專業人員的帶領下,群眾會對音樂創作提起信心,積極投入到音樂創作當中,創作的效率和質量也將提升。但是,專業音樂人士并不是隨處可見的,大部分基層群眾依然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案進行音樂創作,最終結果往往是無疾而終。
(四)缺乏完善的設備與支持資金
音樂人士常見的鋼琴、吉他等專業設備,群眾基本上擁有的數量較少,大部分群眾使用手機、電腦等來作為自己收聽音樂的設備,使得音樂創作缺乏基本的設備。同時,雖然現在政府大力的支持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但還是跟不上群眾文化活動的多變性。所以就算是以上條件都具備,在資金不足或完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也是很難完成創作的,基層群眾人員會因為資金的缺乏而買不起專業書籍或是上不起專業課程,從而阻礙了作品的創作。
二、如何做好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的音樂創作
當前各種好音樂層出不窮,各種音樂節目如《中國好聲音》、《夢想中國人》也如火如荼地開展,越來越多的群眾想要投入到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中,在發展自己興趣愛好的同時,也能夠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音樂創作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基層群眾的喜愛,尤其是自創歌曲《南山南》、《那時慢》等走紅之后,更多的人都想要創作屬于自己的歌曲。因此我們將對引導基層群眾進行音樂創作的有效方法進行探索:
(一)做好群眾文化調研工作
由于不同地區的群眾的理解能力和文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群眾文化工作者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調研工作計劃。首先,應對各人的工作內容進行明確,選擇好調研的社區,了解調研的對象和內容,并制定詳細的行程計劃。將調研表格打印好,并向調研對象發送電子郵件,提前安排好調研時間。在調研的過程中,應做好登記記錄,將群眾根據文化水平的不同、年齡層次的不同而進行分類,分別進行采訪,做好協調工作。在調研結束后開會議,對調查結果進行分類和總結,并且將其整理成報告進行保存。
(二)指導群眾進行音樂鑒賞
音樂鑒賞是音樂創作的基礎,能夠提高群眾的音樂修養,讓群眾在音樂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并將其投入到音樂創作中,從而創作出優秀的音樂作品。在鑒賞的時候,可以選擇比較流行、影響力比較廣、老少咸宜的音樂,引發所有群眾的共同體驗,從而激發群眾的創作熱情。例如,《成都》這首歌一夜之間唱火,歌曲中關于成都生活的描寫非常具有感染力,使群眾的熱情被帶動,尤其是歌詞“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就算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獲得了很多人的共鳴。在對《成都》進行鑒賞的時候,所有群眾的情感得到了釋放,并且對于音樂創作有了更深層的認識。
(三)對群眾進行音樂創作培訓
大部分群眾都是缺乏創作基礎的,不具備扎實的音樂功底,在音樂創作上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因此,群眾文化工作者應對群眾中的音樂愛好者進行發掘,并其進行音樂創作上的培訓,從而使其在群眾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音樂創作中發揮積極作用。如果群眾里沒有會音樂的人,那么可以請一個專業的音樂教師來進行指導。只有專業的音樂教師才能挖掘出每個人在音樂方面的潛力,比如某人適合彈鋼琴但是他以前并不知道、某人適合唱高音、某人文筆好適合作詞等。如果有人在群眾中拿起樂器收放自如的彈奏再即興高歌一曲,不僅會接收到人們羨慕的眼光同時也帶動了整體的氛圍,活躍了整個群體。當群眾的音樂素養得到提升之后,音樂創作將更加水到渠成,能夠在輕松的環境下創作完成。
三、結語
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各種群眾文化活動也得到了如火如荼的開展,群眾參與的積極度和活動的專業程度不斷增加,喜愛音樂、喜歡音樂創作的人也不斷增多,我們應積極對當前音樂創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索有效的解決措施,以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實施和開展。
參考文獻:
[1]趙旋. 試析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音樂創作的突出問題及對策[J]. 企業導報,2016,(17):173.
[2]趙偉平. 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音樂創作的突出問題及有效策略[J]. 音樂時空,2016,(07):93-94.
[3]徐學富. 在新形勢下基層文化館如何開展好群眾文化活動[J]. 科技視界,2015,(23):326.
隨著十的勝利召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號角已經吹響,文化發展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契機。讓文化確實走進農民的心中關系到小康社會的全面實現,關系到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只有農村的百性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極度豐富,中國才真正強大了。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我們創編了各種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贊揚美鞭撻丑。那我們文化館怎樣才能把文化演出送到田間地頭,送到農民的心中,讓他們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感受美的同時,心靈得以震撼,精神思想指導行動,讓老百姓延著正確的軌道一心一意搞建設,凝心聚力謀發展。引導他們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兩不誤,做一個新時代合格的農民呢?
這就要從充分了解我縣農村文化的發展現狀入手,我們承德縣現有人口42萬,而我館的人員只有10名,且專業人員只有6名,如果按人均是七萬分之一,靠我們自己是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并且縣內沒有一個專業的民辦劇團。花會人員新老不能交替,也日漸衰落。農民只有逢年過節才能見到熱鬧,看到劇團花會的演出。隨著農村文化廣場的興建,一年到頭最活躍的文化活動是農閑季節中老年婦女為主力的健身秧歌隊。就是這些也是近兩年才剛剛興起。達到一定水平的文藝演出,在農村簡直是鳳毛麟角難得一見。面對當前農村文化生活普遍的不景氣,怎樣才能了解農民的心聲,制定出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計劃和措施呢?我們認為
第一,政府要高度重視。高屋建瓴。
隨著近幾年國家對文化的高度重視,對文化投入的不斷增加,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有些領導,還不同程度的存在著重經濟輕文化的思想。但隨著十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對干部的去留和升遷問題上,不再以GDP的高低論英雄,還有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出,都為文化活動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前所未有的機遇期。有些干部才逐漸轉變了思想。特別是某些鄉鎮干部,他們思想的轉變會直接關系到農村文化生活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們文化工作者工作的展開。直接關系到民生。隨著國家對文化體育事業的投入不斷增加,文化休閑廣場的加速建設,也為農民的文化活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第二,一專多能,文化館的專業人員要努力學習。
打鐵還需自身硬,。為了適應群眾文化發展的需要,我們承德縣文化館要克服專業人員少,被服務人員多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這就要求我們的人員具備一專多能。我們不僅要繼續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要不斷加強對當前有關國家方針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還有文化理論和文學知識的積累和儲備。進一步強化對我們自身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性的深刻理解和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為新農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做出貢獻。我們縣級文化館作為基層的,具有固定辦工場所,具有專業人員負責幾十萬人口文化生活的公益性的事業單位。我們每年都輪番到市里,省里的對口單位進修,以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一專多能。例如:我館有一個舞蹈老師他不僅教舞蹈、還表演、還要主持節目、還要輔導舞臺劇小品等。那么我是音樂聲樂專業畢業,我現在承擔的是文字工作(包括創作演出題材的小品、快板、三句半、散文詩、主持詞等等)還要主持、輔導、演唱、表演等等。最后一位學器樂的。他教薩克斯、古箏、作曲、指揮等等。這就是我館唯一具有演藝能力的三個人。我們的擔子很重,但是學無止境。
第三,輔導培訓農村的文藝骨干。
在農村文化活動中,,擁有著一批優秀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多才多藝的文化帶頭人、文化熱心人。這些人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活躍農民文化生活的中堅和主體。在組織發動農村文活動中有著群文專業干部無法比擬的優勢和作用。一方面我們加強對這些土生土長的文化人的尊重意識,盡力為他們搭建和創造展示才藝的平臺和空間。另一方面我們還懷著向他們虛心學習的精神和態度,把他們請到文化館來,共同探討活躍農民文化生活的點點滴滴。并急他們所急想他們所想的為他們解決秧歌、廣場舞、戲曲、聲樂、攝影、書法、器樂等等技藝的提高問題。手把手的有針對性的地教會他們。讓他們一個點帶一個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每年還定期舉辦各類培訓班,如果農民需要,我們還下基層,住農家虛心傳授。隨著各種文藝知識的普及,普遍提高農村農民的藝術造詣,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從而,讓他們按正確的軌道發現美、歌頌美、傳承美。做一個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合格農民。
第四,文化下鄉演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渾然一體。
面對農民對文化、文藝的渴望,我們每年都帶著文化大篷車下鄉演出。由于我館人員少,單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完成演出的。所以一般安排在暑假。因為我縣好多的文藝骨干都在教師和學生的隊伍里。這個時間段,也是他們休閑時間比較寬裕的時候。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我們給會給他們提供一定的補助,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在確定演出時間和地點的情況下,我們就組織有關人員來文化館排練并通知演出所在的村。讓他們出兩三個能體現他們當地特色的節目。并派專業人員對有關節目下鄉輔導。通過近兩年的觀察,這種形式受到了農民的歡迎,也得到了當地鎮府的肯定。演出時間我們一般設在晚上,因為晚上農民在家一般也是無事可干,可以保證觀眾的數量和影響力。另外,晚上演出的燈光也會給演出增光添彩。我們就把文化下鄉演出車開到農村的休閑廣場或平地上。隨著音樂的響起,十里八村的農民都聚集到這里,有賣食品的、有賣水果的。大人小孩吵鬧聲,吆喝聲此起彼伏。再加上我們具有城鄉結合特性的節目,既宣傳了國家的法令法規又展現了當地的人文特色。構成了農村一派和諧的樂章。
加強農村的文化建設,是十提出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體現,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更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新城鄉、新社區、新農村的重要方面。讓文化惠民確實走進農民的心中,還需要各級政府在政策上、資金投入、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給與高度重視,需要社會上熱情關注和大力支持。只有這樣,農村文化才會真正迎來一個嶄新發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