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關于教師的作文

關于教師的作文

時間:2023-05-29 17:50: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關于教師的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于教師的作文

第1篇

1、從二年級開始,到六年級畢業,有一個老師一直陪伴著我們,教我們認識大數、小數、三角形高的畫法,她是誰呢?她就是我的數學老師——吳燕老師。

2、有一次,吳老師上試講課,教研員、校長都要來的。我的手剛伸進書包里,發現沒帶數學書,眼看著老師們一個接一個往教室里走,我心里慌慌的。正在我手足無措之時,吳老師下講臺來巡視了一圈,發現我沒帶數學書。她二話沒說,把書輕輕放在我書桌角上,我用著老師的書,上課的時候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我清楚的看見吳老師沖我微笑。從此,在以后的數學課上,我再也沒有忘記帶課本。

3、臨近期末,吳老師出了一張關于“租船問題”的小卷,我一道題也不會做,只好硬著頭皮去問吳老師。當我走到吳老師辦公室的時候,吳老師見我來了,和藹地問:“怎么了,哪道題不會?”我哆哆嗦嗦地說:“都不會”。當時我已經做好挨批的準備了,誰知她柔聲細語地給我講了很久,我都聽明白了,講完了,吳老師親切地問我:“都會了嗎?”我連連點頭。后來我把卷子上的題都做對了,老師給我打了個大大的100分,還叮囑我好好努力,有不會的問題及時問。

4、這兩件事雖然很小,卻給了我很大的勇氣和自信,我一定要把這種勇氣和自信珍藏起來,用更加優異的成績回報吳老師。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

教師節的英語作文一:

We celebrate Teachers'Day on the first Wednesday of September.The celebrations usually take place on Friday.All pupils show performances to teachers in the hall.Pupils present a lot of flowers to teachers.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is that teachers acting as pupils have a lesson with senior pupils acting as teachers.They teach,ask questions and play games as a usual lesson.Teachers usually behave badly,they are late,chew gum,talk to desk mates and have to be reprimanded and sent to the head teacher who is also a senior pupil.

我們慶祝教師節在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三。慶祝活動通常發生在周五,全部學生進行展示表演,教師在大廳。小學生送給了老師大把大把的鮮花.最有趣的事情是,老師扮演學生,學生扮演老師。學校教高級學生一節課,問問題,玩游戲,通常在課堂上老師表現不好,他們遲到,咀嚼口香糖,不得不被訓斥,老師也是一名資深的學生。

教師節的英語作文二:

It is Teachers‘ Day on September 10th every year. Teachers are the greatest people in the world, I think, because they teach us how to write and read.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they teach us how to be a real man. They are also kind to everybody and they don‘t want anyone to fall behind others. They always get on very well with their students, and they are our best friends. When students are in trouble, they can help them in time.‘ I will be a teacher when I grow up.

九月十日是教師節。我認為教師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因為他們教會我們讀書寫字,更重要的是他們教會我們如何做人。他們對每個學生都很好,不想讓任何一個人掉隊。他們和學生們關系融洽。他們是我們的好朋友。當學生有困難時,他們會及時幫助學生。等我長大了,我也要當一名教師。

教師節的英語作文三:

Teachers' Day comes on September 10th every year. On the day we usually give our teachers cards to show our thanks. I thank them for helping me when I am in trouble, and I thank them for teaching me how to be a real man.

Of course they are very friendly to everyone. They always get on very well with their students. They are not only our teachers but also our friends. They love us very much and we love them,too.

第3篇

一、關于作文指導

指導是指學生作文前的指點,引導。初中生還處于學習寫作的初級階段,尚缺乏獨立寫作能力,下筆前沒有教師的指導,很難正確領會作文要求,寫出來的文章,毛病必然很多。如果在作文前給予充分的指導,就會使學生初步弄清楚為什么寫,如何寫,就會使他們受到鼓舞,提高作文的積極性。

作文指導要著力于激發寫作興趣,打開思路,并給學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間。在作文指導中,教師應指在要害處,導在興趣上。對于一些題目,老師不應講得十分透徹,應該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在學生作文前,教師先設法給學生各種各樣的啟發和素材,如看圖畫,讀書,聽音樂,看戲劇,討論等,以喚起學生作文興趣。

二、關于作文解說

說文指的是學生針對作文題目和作文要求而進行的“即席發言”。它是作文指導的繼續,又是學生寫作文的基礎。說文的時間一般為10分鐘,說文的內容包括說文章的題目、說文章的主題、說文章的體裁、說文章的構思、說文章的布局謀篇等。說文的形式可以個人說,可以小組選出代表說,教師也可以以學生的身份參與其中說。要求學生在聽取別人意見的基礎上要有自己獨到的構思和見解。

安排“說文”這一環節,既便于學生之間相互啟發,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又便于老師發現問題,現場指導;既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路,又利于培養學生敏捷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進而為“初作”創造條件。

三、關于作文修改

修改是整個寫作訓練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教師要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培養學生修改文章的習慣和能力,要把修改初作作為不可缺少的步驟,并及時檢查。

修改時,可采用學生自改、學生互改、教師批改等方式,我們主要采用學生互改和教師批改相結合的方式。不論采取哪種方式,都要讓學生做到“十查”:一查觀點是否明確;二點是否突出;三查內容是否充實;四查扣題是否緊密;五查詳略是否得當;六查結構是否完整;七查文筆是否簡練;八查句子是否流暢;九查用詞是否確切;十查標點是否準確。在“十查”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行修改。修改之后,還應讓學生寫出200字左右的批語,談出自己修改作文的意見或感想。讓學生真正明白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毛病,對進一步提高作文水平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四、關于作文講評

學生在完成初作之后,不僅急于知道自己寫得怎樣,而且迫切希望知道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因此一般都愛聽評講。教師應善于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采取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講評。根據每次作文的要求,從學生的作文中挑選有代表性的讓大家分析評論,指出哪些地方寫得好,為什么好,哪些地方寫得不好,為什么不好,應該如何寫,使學生在講評中得到啟發,然后對照自己的作文,或讓學生讀范文,引導他們將范文與自己的作文對照分析,領會應該怎樣寫,不應該怎樣寫;或由教師講課前把初作本發給學生,要求他們對同學和老師批改的地方仔細琢磨,寫出心得體會,然后選幾個體會得深的學生做重點發言,并引導其余學生作補充。最后教師對學生的發言作出總結。這種方式能促使學生重視批改,擴大批改的效果。

評講可概括為:“概說全局,肯定成功,分析不足,指津引路”。這樣評講起來,有點有面,有正有反,材料豐富充足,內容具體貼切,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收效比以前大得多。

講評宜注意以下幾點:(一)講評要有充分的準備。首先要把批改中發現的主要優缺點記錄下來,然后分析綜合,確定講評的內容。(二)講評要有重點。教師要緊扣作文要求,一次集中解決一兩個問題,不能面面俱到。對講到的那一點必須抓準、講透,分析得情理俱足,使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三)講評要貫徹表揚為主的原則,要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四)講評要師生共同活動。教師既是講評的組織者,又是講評的參與者。

講評是作文指導的再現和提高,是作文修改的深入和繼續。通過講評,使學生明確自己習作中的優缺點,進而獲得理性認識,為“再創作”鋪平道路。

五、關于作文“再作”

長期以來,教師的作文教學,往往是一題一作,學生寫完交給老師,老師批改講評完發給學生就算了事。這樣,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失去了再認識、再實踐的機會,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通過我們的摸索和探討,認為“一文再作”是比較有效的途徑之一。

“再作”的訓練過程是在指導、說文、寫作、批改、講評的基礎上所作的復作和復批。“復作”是指學生在修改、講評的基礎上進行的又一次寫作。復作要達到以下要求:(一)標題、段落合乎書寫的格式;(二)標點符號清楚正確;(三)字跡工整,卷面整潔。(四)行文流暢、語言規范、富有新意。對復作這個環節要嚴格要求,這不僅可以促使學生重視文章的形式美和內容新,還可以培養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寫作態度。

第4篇

誤用構思指點式互動式優秀的日語作文有賴于扎實的語法、詞匯運用能力以及流暢的構思能力,語法、詞匯運用能力體現于文章的微觀細節方面的詞句,構思能力體現于宏觀的段落布局,整體的論述層次。作文指導也應重視微觀、宏觀這兩方面的引導。

一、微觀方面的指導――關于語法誤用

作文批改,整體來說可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由指導教師全權的方式,不妨稱為“包辦式批改”。另一種是學習者之間的互動式批改。在筆者教學實踐當中,單純的“學習者互動式批改”之后仍然必須由教師進行重新梳理,才能進行反饋。因此,本論文在論述時將不再把單純的學習者互動式批改作為論述對象。以下以“包辦式批改”以及“指點式與互動式組合批改”為中心,對微觀方面的指導進行闡述。

1.包辦式批改:全批全改,為每位學習者附上評語。對文章當中的格式以及語法問題全部給予糾正,并提供修改例,告知誤用例與修改例的區別。在文末附上評語,評語不能是敷衍了事的“優”“良”“中”“差”,而必須明確指出學習者的優點和缺點所在,如此才能贏得學習者的信任,并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最后,向學習者進行批改反饋,抽取典型誤用例講解,并引導學習者對誤用例進行歸類,建立自身的誤用例句集,避免重犯。

包辦式批改在學習者作文版面上所加注的信息量較大,適合采用電子版提交方式。這既便于修改,使頁面保持整潔,也便于管理,作為日后教研的資料。特別是作為今后的教研資料,其在搜索收集誤用例、編制語料庫等方面將有重大實用價值。

然而,看似無微不至的包辦式批改也存在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

(1)首先,由于批注的信息量大,教師的工作負擔大大增加,在宏觀指導上分配的時間則相應減少。(2)其次,這使得學習者始終處于被動糾錯狀態,久而久之容易產生依賴心理,從而影響學習主動性。(3)再次,如若全部加以批改,可能使部分學習者視覺上產生作文版面面目全非的感受,挫傷學習積極性。

2.指點式與互動式組合批改

在電子設備并不發達的時代,紙質版提交作文是主流。而當今多媒體設備齊全的環境條件下,紙質版提交作文形式仍然有其保留的重要意義。在手寫這一條件限制下,紙面的信息雖不能囊括指導教師的所欲實施的全部指導內容,但教師可以以最精華的批注來指出學習者的不足之處,從而進行啟發式引導。同時,紙質版作文有利于在課堂上開展互動式批改。

互動式批改是以作文為平臺載體所進行的學習者之間的平等互動學習活動。學習者對自身的誤用例往往比較難以覺察。互動式批改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克服這一問題。在理想的狀態下,作文成績較好的學習者有余力批改后進學習者的文章,激發其語法體系進一步嫻熟完善,同時減輕了教師批改負擔,使教師有余力致力于構思方面的指導;而后進學習者通過閱讀較優秀作品后,取長補短,即時意識到自身的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互動式批改有利于強化學習者之間的交流。

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也體會到,單純的學習者之間互動批改過程當中,學習者忽略多處誤用的情況居多。因此,互動式批改活動當中,指導教師應當適當介入。直接在學習者批改過程當中實時進行指點也可行,然而課堂時間畢竟有限,且過度的實時介入指導可能給學習者造成壓力。在作文發放之前,指導教師可初步瀏覽作文,在特別需要學習者意識到的誤用例之處標注記號,提醒批改者在該處多加思考。之后根據作文的需修改之處的難易程度、數量,調控批改作文的分發對象。

對于初學者而言,由教師提供修改例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而對中上級學習者而言,其具備了一定的語法基礎,應當讓其做到觸類旁通。在誤用處加下劃線,賦予學習者重新思考的余地,在其自行訂正成功時,學習者能夠感受到切實的進步以及成就感,對誤用印象深刻,避免再犯。

二、宏觀方面的指導――關于作文構思

除了語句方面的微觀指導之外,指導教師還應在學習者執筆寫作之前進行宏觀方面的指引。關于“起承轉接”,學習者們或許在母語作文學習過程當中就已經有所領悟。然而運用第二語言進行寫作,學習者還是需要在一定的框架下熟悉日語的寫作慣例、行文規范。課堂上可就某個話題讓學習者們展開深入討論,在其中進行構思指引。(1)首先,選題時應盡量避開敏感的政治話題或過于鮮明體現個人價值觀的話題,讓學習者暢所欲言,參與到討論中來,進而提高學習參與的積極性。(2)其次,討論課上指導教師給出話題之后,應多進行引導式提問,這些引導式提問即相當于作文的提綱,有助于學習者構思作文。關于文章構思討論,筆者曾用過“エコ”(“環保”)一話題組織了討論課,課后以其為題布置作文作業,收效良好。看似龐大的一個話題,如何將其寫得生動吸引人,素材的組織是關鍵。以下簡介該堂課的環節流程。

1.教師先對此外來語的含義進行提問,之后圖文并茂進行概念解釋,將其與兩個英文單詞Ecology與Economy相關聯,指出大到地球小到個人錢包都是“エコ”的范疇。

2.讓學習者列舉自身日常生活中的環保行為,強化其由小見大的思維。指導教師對其發言進行示范評價。之后,過渡為讓一名學習者去指出某發言當中的環保行為所帶來的益處。以此訓練學習者的分析評論能力。在發言過程中適當訂正其日語的錯誤。

3.介紹長輩們當年的環保行為以及日本的環保行為及其利弊。引導學習者順著時間軸進行思考,并將視線由國內轉向國外,這在無形當中提示學習者素材的排列上應遵循一定的條理,并有所對比,如時間、空間上的對比。同時,在該階段引出環保行為的利弊討論。較之第2環節,在此環節討論利弊更能使學習者在輕松氛圍內進行發言,由此培養學習者的辯證思維方式。

4.最后請學習者就本次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在此階段可見學習者對此話題有了深入認識,并且在心中已經構筑起文章框架。

三、結語

教師應當站在學習者的角度來進行作文指導,總結、觀察學習者的需要,在微觀、宏觀上均適度介入指導。結合學習者的學習進度以及當前階段的重點難點,培養學習者的自糾能力,問題意識,以及評論分析能力,激發學習者“想寫”“有內容寫”“知道如何寫”的意識,提高其撰寫作文的積極性,進而提高日語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中川正弘.日本作文のフィドバック--添削と文法を超えて(J).大學留學生センタ-要.2001,(11):15-29.

[2]原田麻美.日本中上クラスにおける作文指(J).早田大學日本教育踐研究,2005,(2):84-88.

[3]石久與.中學者への作文指:學生の「く意欲を高める授[J].日本教育方法研究會,2010,17(2):44-45.

第5篇

一、關于學生參加實踐評改的必要性分析

1.從作文教與學的現狀分析

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教學評價模式一直是“學生習作,老師批改”。殊不知,這種模式嚴重悖離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于“教”于“學”都非常不利。從教師的角度講,一大疊作文本,評呀,改呀,批批注注,圈圈點點,改得苦不堪言,但依舊樂此不疲。但這實效又如何呢?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往往是作文本發下后,學生只是留意一下成績,最多再關注一下評語,至于教師文中的潤色之處,學生可能看也不看一眼便束之高閣了。此形此狀,難怪我們葉老曾同情道:“我當過教師,改過學生的作文本不計其數,有個深切的體會:‘徒勞無功’”。

2.從學生評價能力形成的角度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在“寫作評價建議”中指出:“要注意考查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內容和方法。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可見平常我們語文老師“全收全改,精批細改”的做法已經嚴重越位了。葉老也曾提出:“我們應當有個共同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分內的事。”而且他還很早就特別強調學生除了要“自能作文”,還要“自能改文”。所以教師在平時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寫作文,還要指導學生評改作文;學生不僅要學會寫作文,還要學會評改作文。因為評改是學生寫作文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二、關于評改實踐過程中需堅持的幾項基本原則

1.賞識性原則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形成常常依賴于外部良好的刺激。賞識無疑是能激發學生興趣,讓思維靈活的良藥。在作文評改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以親切的口吻,磋商性的語言與別人交流、討論,盡可能多地發現別人習作中的閃光點,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激勵學生的創作欲望。

2.全體性原則

評改固然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成為評改的主體,讓他們在參與評改中學會發現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從而完成對自我的激勵與超越。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為每一位學生創造并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從小參與評改、學會評改。

3.長期性原則

學生評改方法的掌握、評改能力的形成絕非一日之功,它也應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實驗工程。因此,在評改過程中為使學生始終保持評改的熱情,最終達到共贏的目的,教師必須在評改的組織管理中多下工夫,巧妙“導演”,如設一些評改獎項,及時推薦優秀文稿等。

三、關于評改實踐的基本運作流程

1.教師引導評改

要使學生逐步形成“自能改文”的能力,教師必須發揮好自身的主導作用,做好組織、引導工作。所謂“組織”,就是在評改作文前盡可能了解班級學生的寫作基礎、寫作現狀及普遍存在的不良習慣等,做到了然于胸,以便有的放矢。所謂“引導”,就是引導學生的評改動機并幫助學生找到文章的評改點,教給他們一些基本的評改方法。具體說來,教師可依據習作要求,選擇那些典型的、可讀性強的學生習作,并把文章或片段通過投影顯示出來。教師邊評改邊講述,使學生知道評改符號,明白修改的原因,學習評改的方法。在評改語言上,要力求凝煉,并多一些“有理亦有情”的融鼓勵、啟發和親切感為一體的評改語言,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激勵學生的創造欲望。如某一學生的《望星空》一文,通過借景抒情的手法表達了女兒對離異后父親的深情呼喚,且文章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讀罷,我們的批語是:“你真是一個好孩子,我相信,星空中必定有一顆星,那就是你父親深邃的眼睛。他肯定也一直在關注、呵護著你,總有一天,他會來到你身邊。”

2.師生共同評改

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生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取的主動參與者。”因此這一環節是讓學生運用教師教給的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評改。具體做法是: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文章后,教師用視頻展示臺將作文展示給學生,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按照錯別字、標點、語句及本次作文的具體要求,共同討論,評議優劣,肯定成功之處,提出修改意見。最后分組討論寫出評語,接著大組交流,師生共同寫出評語。評改后,學生再次謄寫,并張貼展覽。這個環節在操作時應注意的是:要以學生發言為主,盡量多讓學生參與。正如葉老所言:“假如著重在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么做?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這是學生從“學法”到“用法”的過渡。

3.學生互相評改

經過前兩個環節之后,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評改方法,他們能夠結合自己的作文體驗,對其他學生的作文進行獨立評價。其形式有同桌互評、自由互評、隨機互評。由于學生手中作文的作者都是身邊的人,所以評改時感到特別親切,交流起來容易產生共鳴,形成討論氣氛。比如:一位同學對另一位同學的作文寫下了這樣的批語:“我想你的苦惱是多余的,你不妨趁母親節來臨之際寫一封信給你媽媽,我想,你媽媽肯定會被你打動,試試看,這招很靈!”更主要的是在互評中,學生既能發現別人的不足,又能引以為戒,在欣賞、羨慕之余,更多的是躍躍欲試。此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這正是新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合作學習精神的體現。

4.學生自我評改

第6篇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寫好作文,能夠讓學生終生受益。但是學生怕寫作文,教師怕教作文,作文教學效率低下早已是不爭的事實。面對作文教學不景氣的現狀我們大多數人只是歸罪于學生,我認為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低效行為,才是導致作文教學不樂觀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從教20多年,我發現中學作文教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教師本身欠缺寫作功底

我們現在的許多語文教師由于教育教學的任務重、工作量大,怠于寫作。我了解的教師中有寫作習慣的較少。現在的事實是不僅學生怕寫作,而且教師也怕寫作,怕作文教學,有的甚至因怕作文而怕教語文。教師不寫作,不能寫作,又如何能真實地把握一些寫作經驗呢?更何論去指導學生寫作呢?

二、寫作技巧至上

我們的作文教學一直處于一種低效的狀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師的思想偏離了正確方向,面對教學效果檢測及升學的壓力,教師高舉應試大旗,煞費苦心的用寫作技巧教學來希望學生作文收獲高分。然而,教師的良苦用心甚至心力交瘁,但收效甚微,文章假話空話套話連篇,少了真誠,多了虛偽,少了個性,多了平庸。學生不能從寫作中獲得快樂,認為作文不過是用所謂的技巧取得分數而已,從而導致學生寫作興趣、熱情銳減。

三、作文教學缺乏科學性和系統化

目前一些教師的作文教學基本上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隨意性大。今天強調這個,明天訓練那個,周五布置一個題目,講點寫法,周六周日學生在家寫作,周一收來再作評改,評后學生一看了之。學期、階段作文教學計劃沒有,體系性沒有,散亂的作文教學只能是低效的。學生必然是疲于寫作,寫了一大摞作文,還不知道作文是怎么回事。一提起寫作,心情壓抑,一寫起來,不成樣子。

四、把作文教學當作閱讀教學的附庸

一些教師常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掛在嘴邊,認為作文教學只是閱讀教學的附庸。語文教學就是搞好閱讀教學,搞好了閱讀教學,學生的作文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在這種錯誤思想的指導下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直接把作文扔到一邊,不理不睬,無所作為。我們的語文課堂變成了清一色的閱讀教學。我從事語文教學多年來所聽的公開課沒有一堂是關于作文教學的,這一現象足以表明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附庸地位,也暴露了我們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低效行為。

面對作文教學種種弊端,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該怎么辦?參加新課程改革培訓后,我在作文教學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在此,我懷揣淺陋,就作文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策略,以期引玉,共同提升作文教學效率。

(一)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寫作理論水平,要研讀一些關于寫作的專注。同時,教師也要"下水"寫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只有親身體悟寫作規律,品味寫作甘苦,才能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作文指導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二)教師要運用多種作文教學方式、方法,喚醒學生自我,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傳統作文教學一般是"教師出題,學生應命寫作"方式,至于學生是否愿意寫,以及怎樣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寫作狀態的問題,往往被忽略。因此,無論何種作文教學法,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激發學生的言說表達欲,促使他們進入最佳的寫作狀態。具體做法:

1.我們可以開展豐富多樣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走進生活,親近自然,與社會對話,引導他們去真切感受和體驗豐富的生活,用"大語文"觀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譬如,春天到了,我們帶領學生去踏青,尋找春天,發現春天;秋天到了,我們教師與學生一起觀察校園的樹木變化;雙休日引導學生參加社區幫困活動或者做一件環保的事等等。每次活動后都要求學生寫出心得體會,這樣使學生有話可說,并且懂得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

2.方法比知識重要,教師要"授之以漁",要指導學生學會感悟生活,引導學生進行審美的觀察,在生活和閱讀中積累、篩選、整合寫作的材料。這就要求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善于及時捕捉學生生活中的閃光點,指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挖掘作文素材。同時,教師還可以將自己的生活感悟或者所見所聞常講給學生聽,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教師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留心觀察找素材,學生也會隨之潛移默化,慢慢喜歡上作文的。

3.定期舉辦作文交流活動。在作文交流活動中可以采取教師有激情地朗讀優秀作文、學生上臺朗讀、組內學員輪流朗讀的方法;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充分肯定評價;在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學生逐步提升作文信心,使人人都覺得自己行。

4.每學期舉行一次評比班級"小作家"的競賽活動或者《手抄報》的比賽活動,《手抄報》以小組為單位,組員合作創辦,看哪個小組的文章精彩,設計新穎。

五、作文教學要常規化、有序化、效率化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的作文部分做了比較大的改革。教科書中關于寫作的教學內容有三個子系統:首先是集中獨立的寫作專題,每冊共安排了四個專題;第二個系統是與閱讀整合在一起;第三個系統是與"梳理探究"整合在一起。獨立安排的寫作專題,既講"寫什么",又講"怎么寫"。這就是兼顧"雙重轉化",不厚此薄彼。每一個專題都包括"話題探討""寫法借鑒""寫作練習"三部分內容。這套作文教材更加貼近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思想認識緊密結合,同時這套教材注重與閱讀密切聯系,把閱讀作為寫作的基礎,更重要的是這套教材著力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把多思善想作為提高寫作水平的關鍵。因此,我們要認真閱讀新課程改革中有關寫作教學方面的資料,在教學中靈活運用這套教材,循著這個序,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教下去。要改變作文教學無計劃、無序化、無效化的現象。具體做法:

1.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一個小組是4-6人),每個小組在開學初裝訂一本《心聲集》,教師告訴同學們這是一塊展示我們才華的凈土,要求同學們輪流在《心聲集》上寫出自己的心里話。可以寫自己的快樂、煩惱以及所見所聞和感悟,要求他們通過平凡人、平凡事抒寫真性情、真情感、大智慧。總之,要給學生一個自由的天地,讓他們盡情發揮,以提高學生作文興趣。進行這種寫作訓練,要防止的是有些學生只囿于"小我",不關注"大我",只關注"我手寫我心",不關注更廣闊的社會生活。通過這種訓練讓學生明白,語言、思想、情感的積累遠遠超過技巧的積累。

2.嚴格按教材編排教學,兩周學習一個獨立的寫作專題,每次寫作前先在小組進行"話題探討''和"寫法借鑒"討論,然后再寫作。

3."評"不是寫作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所以,我們要加強"評"后的第二次作文寫作,因為第二次寫作應該是提升寫作水平的關鍵步驟。

4.學習小組長要建立組員作文成長檔案。以便教師家長觀察學生寫作成長的過程。同時,也鼓勵同學們繼續努力。

六、優化作文評價機制

1.我們要運用多種作文評改方法,改變傳統的"學生寫――教師評――學生一看了之"的形式,可以進行師生共評,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形式。同時,教師要堅持精批、面批。

2.評價的終極目的是喚醒、養護、培植學生的言語寫作生命。所以,我們要樹立每位學生都是言語寫作天才的理念,因此,我們在評價學生作文時要給以學生積極的鼓勵、激勵,以高分或者激勵的評語讓學生嘗到寫作的甜頭。同時,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時不能整齊劃一,評價一個學生的作文時既要橫向看更要縱向看

第7篇

指導學生修改作文的首要任務,不是教給學生修改的技巧,而是幫助學生學會對作文進行自我檢查,在自我檢查的基礎上,學會識別作文中的問題。要學生做到自覺進行自我檢查,對作文作出正確評價。如果缺乏這方面的指導,在學生尚不知道自己的作文有修改的必要時,要求學生做修改練習,只能是玩弄修改技巧,對學生作文質量的提高毫無意義。

一、修改作文要“五看”

修改文章不僅可以提高分析、鑒賞能力,而且可以提高綜合運用各項寫作知識的水平和自覺性,有利于從小養成嚴肅的寫作態度和認真修改文章的習慣。修改作文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看中心是否明確了,是不是把要寫的內容寫具體了,寫清楚了。如果發現有遺漏的地方就要補充,有意思模糊的地方就要改動。二看層次是不是清楚了。如果句子間或段落間有重復現象,可合并或則減;如果意思雜亂應想法理順。三看開頭和結尾是否得當。四看用詞是否準確,說話是否得體。哪一個詞用得不妥當,就換一個合適的;哪一句讀起來不順口,就修改通順。或換一種說法。五看有沒有錯別字,標點是否正確。作文的修改不外乎刪、補、調、改。修改的一種好方法是自己朗讀自己的文章。寫文章時是“我筆寫我口”,寫完后還要“我口誦我文”,隨誦隨想,發現說不清的,讀不通的,不順口的就修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寫作水平在自改文章中提高,要培養認真修改文章的好習慣。

二、修改作文從大處著眼

在作文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認真修改自己寫的文章,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與習慣,這是十分正確的。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要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就必須認真修改;文章是個體認識、情感的外顯形式,要準確表現自己的認識、思想情感,就必須認真修改;文章又是寫給他人看的,要讓人看懂、喜歡,也必須認真修改。文章不可能一作而妙,需要反復修改。好文章是字斟句酌地修改出來的,這話一點也不假。啟發學生認真修改自己的文章,是在培養學生嚴肅的做事態度,對人、對己高度負責的精神。學生在推敲、修改文章的過程中,又會不斷積累作文經驗,逐漸明了作文之法。修改文章的能力,是自能作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懂修改、不會修改,其作文能力的內涵與外延是不全面的。作文教學就應該格外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

三、把修改優先權還給學生

作文的過程包括修改和潤色的過程。修改文章體現在教學過程上是不同的:學生自己的修改屬于作文中的指導,而教師的修改則屬于作文后的指導;體現在教學目的上也有所不同:前者體現為對學生作文素質的指導,而后者強調的是對學生作文的“訂正”。語文教師辛苦,而中學語文教師更是辛苦。學生每寫一次作文,教師就得修改幾十篇作文。作文本堆成山,教師為“移山”累得喘不過氣來,學生則只是一味為教師“筑山”,連認真閱讀教師批語的興趣都極為少有。這樣,從課堂作文看,學生既然是奉命作文,不負修改的責任,也就無所謂主體意識與質量意識,其寫作水平自然是提高得極為緩慢。

四、掌握修改的方法

修改是寫作的重要步驟,修改的能力是寫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不厭改”,好文章很少是一次寫成的,人的認識不能一次完成,往往需要多次反復;語言的表達,也不能一下子就十分準確,需要反復推敲。一揮而就的情況雖有,但畢竟是極少數。“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關于作家修改原作、推敲字句的佳話實在太多了。往往越是著名的作家,越重視文章的修改。曹雪芹對《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推敲本身就是關于修改原作的典故。從修改的方法來說,主要是增補、調動、刪減、更換。增補是對語句不完整的地方加以潤色,對內容或材料不充分的地方加以補充;刪減是對多余累贅之處加以剪除,使語言和內容更加簡潔精粹;調動是對詞語、句子的順序,以及材料和結構的安排加以調整,使之更加有條理;更換,是刪掉不當的詞語、句子或材料,換上恰當的詞語、句子和材料。改的程度視需要而定。可以小修小改,也可以大修大改,甚至重寫。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提高學生作文素質,提供了一個鍛煉平臺,教師一定要諄諄教導,不厭其煩,使學生在修改作文的訓練過程中,逐步養成自改作文的習慣,形成能力,最終全面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學生修改作文習慣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按學生認識規律和學習語文的規律,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邳州市第一中學)

第8篇

關鍵詞: 新課程 作文教學 特征 方式方法

一、新課程背景下作文教學的新要求

作文,古皆有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從科舉到八股再到現在的中考、高考制度的改革,歷經滄桑,幾度變換,其在語文學科中的核心地位都未曾動搖過。進入新世紀,伴隨著教育部新課標的出臺,新課標指引下的作文教學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新課標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作文教學應使學生“明確具體、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夠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教師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力條件和廣闊空間,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1]諸如此類的敘述,在新課標中隨處可見。國家教育部組織專家學者花大力氣制定新課標,其用意明顯。新的時代背景下,具備高素質的語文素養成為必然。本文旨在探究新課程背景下作文教學呈現出來的特征和方式方法,為我們的作文教學點燃一盞明燈。

二、新課程背景下作文教學的特征

新課標的設計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緯度目標設計,這三個目標又滲透在各個階段目標之中。在語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指引下,作文教學呈現出階段性、實踐性、審美性的特征,這三個特征和三維目標相互照應,統一在作文教學之中。

(一)階段性體現知識和能力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將九年義務教育分為四個學段,規定了義務教育階段寫作的總目標和四個學段的階段目標。第一學段定名為“寫話”,第二、三學段定名為“習作”,第四學段定名為“寫作”。由寫話――習作――寫作的過程即是一個知識增長和能力提升的過程。第一階段的“寫話”在目標中主要強調:第一,寫話興趣的培養。第二,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第三,樂于運用閱讀和學習中的詞語。第四,學會使用四種標點符號。這是新課標關于知識和能力在寫作第一階段的要求。從內容上看,是學生整個作文寫作知識和能力的起點,遵循了小學低年級學生身心認知發展的規律。由此過渡到第二、三、四學段,為實現更高目標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搭建了一個有機的平臺。

(二)實踐性體現過程和方法

過程和方法這一緯度目標的提出,是針對傳統作文教學過于重視結果的弊病提出來的。新課改下的作文教學注重實踐性,處處流露關于這一緯度目標的要求。如在第四學段寫作目標中要求“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馬克思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作文教學中,同樣要注重實踐性,靠近生活、善于發現。閉門造車搞作文教學的時代已經過去,惟有生活是寫作的的源泉。寫好作文的結果固然重要,但我們在教學中更要學習領悟寫作的過程。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講“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我們的寫作教學中同樣適用。只有親自走進生活,從生活中汲取營養,體驗寫作的過程,積累寫作的方法,才能逐漸培養寫作的興趣,我們的作文素養才能真正提高。

(三)審美性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

作文教學的審美性是以培養受教育者的審美心理結構和審美創造能力為直接目的,以塑造全面發展的完美個性為最終指向的形象的情感教育。新課標下的作文教學要凸現學生的形象思維,而情感性是形象性思維的重要特征。“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利用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讓學生從中感知美,在寫作過程中學生便感情真摯,如魚得水。“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神奇景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遼闊畫面與悠深意味,“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躍”的激越情懷,都是作文教學中符合審美性要求很好的素材。對其正確把握,合理運用,寫作的審美要求與新課標關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就做到了和諧的統一。

三、新課程背景下作文教學的方式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新課標在課程理念部分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基于課程標準的這一建議,我們在作文教學中通過為學生營造自主寫作的環境、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以及構建探究模式的方法,為作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自主環境下開展作文教學

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2]。一個沒有自的學生,在作文教學中處于被動、受約束的地位,思想的果實永遠只停留在青澀階段。為學生的寫作創造一種沒有威脅、平等自由的空間,學生自我約束感小,才能真正結出思維的智慧之果。

1.寫作者參與制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寫作目標,自己制定寫作的范圍,參與設計評價結果。傳統寫作教學中,教師圍繞“怎樣得高分”來展開作文教學的策略。原本許多有發散思維、能寫出自己真情實感的學生,被老師用考試的標準加以限制,使學生在寫作活動中毫無自主性可言。偶爾幾次,學生感到還能接受,且能得高分。但時間一長,學生的思維被框死,許多原本熱愛寫作的同學逐漸喪失了對寫作的興趣。學生要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對生活的感知,來作為寫作的材料。惟有如此,學生才能保持對寫作的興趣,不斷積累寫作的素材。教師要把這種自主寫作的權利放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構建新型的寫作評價體系。把學生自評和教師評價結合起來,習作的效果要好很多。

2.寫作者在寫作過程過程中要有感情的投入,內在動力的支持,從寫作中得到情感體驗。教師作為作文教學的參與者,應該積極為學生的這種情感體驗的產生創設情境。建構主義學習派認為:“學習是一個意義建構的過程,學習應具備情景性,知識并不是脫離活動抽象的存在,知識只有通過實際情境中的應用活動才能真正被理解”。“情以物遷,辭以情發”,在作文教學之前,教師應誘導學生產生寫作的動機,為學生展示一定的情境,或以聲像渲染,或以具體生活實例啟發,讓學生與之產生情感交流,有話可說,有話要說,不吐不快。

(二)合作交流中組織作文教學

一個人有一種智慧,一個班級的學生加在一起就有幾十種智慧和思想。在以合作交流方式組織的作文教學中,教師通常給出一個作文話題,但關于話題的外延無限。教師將班級中的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進行話題的交流討論,學生對話題的把握會更加全面、深刻、具體。每個學生在交流合作中增長對問題的認識,實現了資源的優勢互補,大有裨益。在此提出幾條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1.利用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來編組學習。同一個作文話題,有幾種甚至更多的正確看法是很尋常的。在分組中要盡量讓觀點發生碰撞的同學在一個組內,這樣可以保證交流討論的價值意義。作文小組教學遵循這一規律,利用這一規律,作文教學過程會變得有聲,有色。

2.利用家庭背景差異混合編組。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因其家庭背景、知識背景不同,其思維結構、行為習慣往往會打上家庭的烙印。學生的家庭由不同的社會階層構成,作文教學中,將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組織在一起,進行話題的交流、探討,有助于學生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能將凸現不同的人文風格貫穿其中,豐富作文的內涵。

3.明確個人在小組中的使命,促使自我積極思考。作為小組中的一員,作為一個能動的思考者,讓學生明確自己在小組中的職責,有利于學生在參與話題討論時積極思考,發表個人觀點。每個人都是小組的一員,他的聲音代表的是這個小組團隊的水平,反映的是這個團隊的成果。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重視到這一點,會使作文討論更有意義,話題內涵更加充實。

(三)探究模式下推進作文教學

探究式教學的思想源于20世紀初,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張進行“問題教學法”,并首次提出較為系統的理論。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指出:“探究是一種復雜的學習活動,需要做觀察,需要提問題,需要查閱書刊,以便了解已有的知識;需要設計研究方案;需要根據實驗證據來核查已有的結論;需要運用判斷思維和邏輯思維;需要考慮其他性的解釋。”[3]因此,我們理解了探究性教學的實質是一種模擬性的科學研究活動,在作文教學中可以有這樣的策略運用:第一,對象意識。即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普遍發展傾向,以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情況來確定作文話題,對學生做到“心中有人,心中有數”;第二,環境意識。羅杰斯的“非指導性教學”中認為“心理的選擇”和“心理的自由”是創造的兩個條件。作文教學要創造一種自由、民主的氛圍,以激發學生寫作動機;第三,激趣意識。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可以提出對立的觀點,呈現令人困饒的作文場景,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四、結語

新課標從頒布到實施,已走過了七年多的歷程,新的課程理念已深入教師和學生的心中。在新課程背景下,作文教學呈現階段性、實踐性、審美性的特征,我們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融入到作文教學之中。“弘揚學生個性,改進作文教學,培養寫作激情,是我們教師和學生共同的使命”[4]。作文教學作為語文學科教育中一曲動人的樂章,也是一首永遠寫不完的詩篇。我們正確面對新課標下作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積極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會帶給我們不小的收獲。只有不斷探究新形勢下的作文教學規律,以學生為主體,作文教學才能真正有出路、有突破、有發展。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

[2]蔡汀.蘇霍姆林斯基選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

第9篇

關鍵詞:寫作能力 提高 批作文 改作文

批改學生作文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寫作浦導的有效途徑,也是師生互相學習的極好機會。批改的目的在于啟發學生認識自己作文的優點、缺點和錯誤,今后寫作文時應注意些什么問題,以便經過多次反復的寫作實踐,逐步領悟到文章該怎樣寫,不該怎樣寫,從而調動寫作積極性,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究竟應該怎樣批改學生的作文?作文批改總的要求應該是“精批細改”。“精批”,就是要批得中肯、明確,富于啟發性;“細改”,就是要改得貼切、有力,富于示范性。不能應該批的沒有批;也不能應該改的沒有改,要做到不粗略,無遺漏。

有的教師朋友不大同意“精批細改”,認為這種改法對學生幫助不大,而且工作量太大,很難做到,認為偶爾為之是可以。導致在現實中,影響到學生不重視批改,拿到批改后的作文,只看一下成績就擱下了。對于這種現象,教師首先應轉變作文教學觀念,并從正面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其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真正調動起來后,自然會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也會重視教師的熱情幫助。

“批”和“改”是相輔相成的,應該在教學中做到有機結合,下面,筆者結合作文教學實際談談自己對“批”和“改”的認識。

一、關于“批”的問題

(一)批什么

批,分眉批(也叫旁批)和總批兩種。一般地說,作文中有以下幾種情況需要眉批:①有突出的優點,必須讓學生知道,以便自覺地去鞏固和發揚;②有較明顯的缺點、錯誤,必須讓學生認識清楚,以利改正;③某些地方,或者段落層次不清,或者前后不連貫,論述自相矛盾,事情交代得不明白等等,不便于修改;④重要的修改,學生可能看不出修改的原因,必須加以說明;③可以不予修改,但仍要提起注意。總之,眉批不能濫用。

(二)怎樣批

1.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學生的寫作程度不同,批語應該有所區別。對程度好的學生作文,宜多用啟示性的批語。教師提出問題,指出錯誤所在,讓他們自己思考、認識、改正。對程度一般的學生,批語要明確、具體。對不同年級的學生,也應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級重改;高年級重批。字詞句段以至篇章結構等方面的問題,對低年級學生,既要做示范性的修改,還要加上學生容易理解的批語,對高年級學生,則酌情多批少改,主要讓學生自己認識是非,判別正誤,思考修改。

2.要兩點論,不要一點論。批改學生的作文,也要堅持兩點論。不管是程度好的還是程度差的學生,對他們作文中的缺點,都要誠懇地指出,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文章的毛病,找出改正的辦法。他們作文中的優點,也要充分肯定,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給予鼓勵,使其得到鞏固和發揚。

二、關于“改”的問題

(一)改什么

改要做到兩點,一是改通,二是改好。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文章分別處理。如果文章語言方面的毛病較多,就只求改通。著重從用詞造句方面來改,其它問題先不多管,不宜越俎代庖,如果已經達到通順明白的程度,就要在字、詞、句、段以及篇章結構方面多加推敲,改得更好些,使學生看后有所領悟,得以繼續提高。有關基本功方面的問題,應從嚴要求;涉及方法技巧的問題,宜從寬要求。有兩種作文宜于發還學生自改:一種是寫得潦草、文面很亂,不應有的錯別字、病句和不合事理的話語較多,這樣的作文,可以用符號劃出錯誤所在,批一下,發還自改;一種是寫得比較好但尚有些小缺點的作文,可以批出改進辦法,發還自改,使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這樣做,對端正學生的寫作態度,提高寫作能力,都有好處。

(二)怎樣改

首先,遵循三個基本原則。第一,堅持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統一的原則。作文是學生思想感情的反映。教師改作文時,要以馬列主義、思想為指導,首先著眼于思想內容,然后再看寫作技巧,不能只見文不見人,只改文不教人。思想內容正確,感情健康,寫作技巧也好的文章,固然應當給以充分肯定,熱情鼓勵;就是思想內容好,寫作技巧一般,甚至有某些小缺點的文章,也應從大方向上予以肯定。如果文章的思想內容有錯誤,剪者感情不健康,即使有一些寫作技巧,也不能當好文章看待。第二,尊重原作,盡量少改。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師改學生的作文,要從實際出發,且可能尊重學生的原話、原意,保留原作的面目,可改可不改的,盡通少改或不改。第三,突出重點,不均用筆墨。作文教學要有計劃地進行。很據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的原則,應當每學期都有計劃。如寫什么體裁的文章,達到什么要求,作文幾次,每次作文重點解決什么問題等等,事先都要研究安排好,做到心中有數。

有的作文問題少,可以通篇細改。有的作文問題較多,可以通篇粗改,局部細改,逐字逐句地修改一兩段,別的段落只大致順通一下,加上眉批,指出主要問題就行了。這也是突出重點的一種方法,它可以使學生從一兩段的細改中得到啟發,舉一反三,進而琢磨全篇的問題。如果問題多,而細改勢必又把原文弄得面目全非,學生想揣磨也無從下手,就只好棄而不顧。

第10篇

關鍵詞 應用文本閱讀 中學生 作文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ext read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students'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enhance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eaching through active guidance of teachers, increase students' text reading of accumulation, and combine with writing exercises to achieve integrated enhanc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rting composition teaching status quo,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xt reading ability for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role of the writing, explore to use text reading in enhancing school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Key words applied text read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1 中學作文教學現狀

首先,一些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并沒有完全貫徹新課標教學的要求。在中學作文教學中,有些教師仍然堅持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和方法,未能真正貫徹新課標教學的要求,過多地強調學生基礎知識的培養,而相對地忽略了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等。當前初中作文教學中,較為常見的是根據作文的體裁來進行針對性的寫作教學和訓練。教學過程中,往往是以考試的要求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點,通過命題作文以及材料作文的綜合訓練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不論哪種形式的寫作教學,教師都是從作文題目的解讀出發,然后對作文的布局結構等進行講解,通過對寫作內容的合理設計以及語言的應用等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這種教學理念下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學生寫作更多的是為了考試中能取得較高的成績,而其寫作技巧等都得不到真正的鍛煉和提升,此外,這也可能造成了寫作的模式化,使學生的思維等都受到限制。

其次,中學生作文寫作素材相對缺乏限制了其寫作能力的提高。在寫作中,知識和素材的積累是寫作的基礎,但是在中學作文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可以有效利用的寫作材料是有限的。這與學校的課程設置有著直接的關系,在許多中學,是否需要閱讀課,該怎么去上好閱讀課都是當前語文教師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許多教師簡單地將閱讀課理解為讓學生們自主閱讀,教師沒有給予及時的指導,使得學生的閱讀課沒有針對性也缺乏重點,這些都直接導致了學生無法通過閱讀來積累寫作材料。

最后,教材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發揮。初中作文教學中,教材是其教學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由于其自身素質等的影響,未充分挖掘教材對于學生語言、文字積累的積極作用,從而使得學生無法將課堂學習內容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限制了其寫作能力的提升。對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教材的作用主要是完成教學任務的要求,課文中所使用的寫作手法以及修辭等都沒能進行深入研究和講解,也沒有以課文為出發點進行針對性的寫作訓練,使得教材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 文本閱讀對于作文能力提升的作用

文本閱讀能夠增加學生的積累,使其寫作能力得到提升。文本閱讀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料,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一些詞匯和句子,為其寫作水平提升奠定基礎。比如在《塞翁失馬》等語言古詩的學習,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成語或者俗語背后的故事,在作文寫作中能夠準確應用。此外,這種閱讀也有利于學生將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選擇適宜的例子來進行舉例和仿寫等,實現學生綜合寫作能力的提升。

文本閱讀能夠有效開闊學生的思維,使其寫作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蚊子和獅子》在學習中,教師可以從文章的故事情節出發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積極引導學生在故事基礎上進行擴展或者續寫,通過這種閱讀課的開展,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寫作過程中能夠使其文章的結構更為完整,內容更為充實。

文本閱讀的有效應用,能夠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為了實現寫作教學的目標,初中語文教師應將文本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增加其趣味性,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我喜歡夏季”的寫作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和回憶所學過的關于夏天的文章,并列出其夏天所能看到的景物以及自己內心的感受等,通過這種引導使學生的興趣被激(下轉第97頁)(上接第93頁)發,從而使其更好地完成寫作。

3 應用文本閱讀提升中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第一,將文本閱讀應用于中學作用教學時,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文本閱讀對于寫作水平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而文本閱讀和寫作都與生活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寫作。比如在朱自清《春》的學習中,引導學生去自己發現自然景色之美,更好地用心感受自然,讓學生進行模仿寫作等,來提高學生自然景物描寫的技巧。而在學習《背影》一文時,教師讓學生說出自己父母的某些特征,使其能夠更多地觀察生活中的父母,從而更好地理解親情等。這種觀察習慣的養成,使學生可以通過更為準確的語言來描述相關的事物,對于其寫作水平的提升有著積極的意義。

第二,培養學生從閱讀中積累和學習的能力。文本閱讀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和寫作的優秀范文指導,在教學中,教師便要積極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文本內容。文本閱讀有時候會有一定的困難,比如在《孤獨之旅》的學習中,除了重點字詞句的學習外,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對故事情節的概括和總結,并且以文章為出發點進行擴展閱讀的訓練。這種有針對性的閱讀,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內容,并且進行必要的總結和反思,在擴展閱讀的同時積累寫作素材,為其寫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第三,創設開放的閱讀環境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充分認識到文本閱讀對于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并要積極為學生創造閱讀的條件和環境。比如,教師應保證學生有充分的閱讀時間,對于閱讀課的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和指導,使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閱讀。此外,教師還要進行課外延伸閱讀的指導,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閱讀資源,實現學生知識的積累以及閱讀和寫作能力的綜合提升。

第四,作文教學要注重學生寫作的練習。當我們應用文本閱讀來提升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時,可以通過仿寫、擴寫或者縮寫等形式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比如,在《馬》學習中,通過課文學習使學生對作者所描述的馬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對于其中動物的寫作手法和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引導學生進行仿寫鍛煉,使學生的寫作水平有直接的提升。此外,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如果我為馬》的擴展閱讀,使學生感受不同的寫作風格,并且針對兩種不同的寫作方式進行仿寫訓練,實現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在課文和閱讀文章的仿寫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更加關注作者的遣詞造句以及修辭手法的應用等,通過不同修辭手法的替換應用來實現不同的語言表達效果,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修辭手法的作用。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改寫,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 吳映紅.關于中學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4).

第11篇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關于作文教學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改革,素質教育時代的到來,考試制度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學生們寫作能力的強弱,對于語文成績的綜合評定來講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新的形勢下積極的探討出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高中 語文 作文 教學

我們了解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考考試制度已經經過了多次變革,但是無論其如何改變,語文永遠是主要考試科目之一,分值在總分值中所占的比例也非常的高,而單單從語文這一科目來說,作文的分值占到了語文總分值的四成,因此寫作能力的高低一直以來就是高考能否取得勝利的一項關鍵因素,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改革,考試中作文的考核方式也出現了很多的變化,這種情況的出現給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在心的形式下積極的尋找出有效的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們迎戰高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當下作文教學的現實情況,以及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我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著一些不合適的地方,正是這些問題的存在,才使得我國高中學生們的寫作能力普遍偏低,在新的形勢下應該對這些問題進行仔細分析,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來提高我國語文作文教學的整體水平,提高學生們整體的寫作能力,在高考的時候考出一個好的成績,為我國培養優秀的人才。通過仔細的研究,我們發現當下我國語文作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注重對學生們寫作能力的培養。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們還是非常重視同學們的寫作能力的,都有一套提高寫作能力技巧,但是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變革,高考考試中關于作文的考核方式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以往的高考中作文的題目以及類型都是擬定好的,教師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都已經摸索出了應對之策,但是當下高考的作文題目可以自擬,題材也可以自選,這樣的命題方式,令很多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形成具體的教學方法,慢慢的對作文教學的重視程度開始下降,認為寫作水平的高低只有靠同學們平時自己的積累,甚至有的教師對于同學們平常上交的作文作業不認真的批閱,對于學生們日常寫作中所出現的問題不能夠做到及時的發現并對期進行指正,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也會產生應付心理,在平常的作文寫作過程中,寫的非常馬虎,更有甚者,直接從文摘或者其他地方摘抄一段,來應付作業。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同學們的寫作能力遲遲不能提高。不具備足夠的寫作能力來應對高考。

其次,作文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限制了同學們的寫作能力,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下,教師們普遍認為,議論文寫作能力的提高對于高考成績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很多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提升學生們議論文的寫作能力方面,在這方面,老師們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學方法,通過他們的認真教學,學生們在議論文方面的寫作能力有了提升,對于這種教學方法,不能說其錯誤,但是我們也應該對其辨證看待,一方面這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們議論文的寫作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很多同學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對于其他題材的作文一竅不通,嚴重限制了同學們寫作能力的提升,在進行高考時不應該以議論文的形式進行寫作的命題,同學們也只能選擇寫作成議論文題材的文章。限制了學生們寫作能力的發展。

二、作文教學的應對之策

針對上面所分析的我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我們建議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決。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應該全面的理解當下語文作文開放式命題的意義,重視學生們寫作能力的培養,學生們的寫作能力應該是全方面的,在平時授課的過程中,應該教授學生們各種題材作文的寫作方式和方法,傳統的作文命題方式,使得同學們的寫作能力過于固定,思維方式也不夠靈活,因此教師們應該全面的理解新形勢下作文命題方式變革的目的,積極的培養孩子們的綜合能力。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們進行科學的指導,綜合培養學生們對各種題材文章的寫作能力,寫作能力的提高不僅要平時知識的積累,還需要科學的寫作方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發揮學生們的主觀性,對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引導性解答,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給同學們創造一種交流學習的環境,例如對于一種開放式命題作文,同學們可以自己擬題自己立意,然后相互之間進行交流探討,這樣思想方面的交流可以極大的拓寬學生們的野,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同時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們學習寫作的積極性。

最后,對于學生們的寫作成果,教師們應該進行仔細的修改,學生們本身知識的積累程度有限,所創作的作文肯定會有一定的問題,老師應該幫助同學們找出這些問題,并給于相應的點評。同時教師還需要安排專門講評課程,對學生們的寫作情況進行講評。這樣能夠為學生們的寫作指明方向,同時老師的仔細批閱也能夠獲得同學們的好評,提高教師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學生們寫作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教師們應該對作文教學給予高度的重視,正確的分析高考作文命題發展的趨勢,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對學生們日常的寫作訓練進行科學的引導,仔細的講評。提高學生們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春燕.高中作文教學的困境及其對策【J】.文學教育(上),2013(08)

第12篇

關鍵詞:寫作教學;杜威經驗課程理論;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言語經驗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02-0049-02

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領域依然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所以我們現在仍然要思考其中的一些基本問題。思考這些基本問題,重讀一些經典教育著作,或許能使我們獲得一些新的啟示。在現代具有影響力的教育流派中,美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的經驗課程理論無疑是值得我們予以重視的。重讀杜威的著作,我們能從其獨樹一幟的“經驗”中發掘出許多對寫作教學有益的啟示。

杜威認為,學校教育和學生個人經驗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所以學校不能將教材當做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起點,學生的經驗才應該是教育的起點。同樣,寫作教學也要以學生的經驗作為起點。不僅如此,我們還要明確,寫作從本質上看就屬于“經驗型”課程,寫作的經驗性和實踐性決定了學生的經驗在寫作教學中有著特殊的重要性。根據寫作教學的特點,根據學生的起點經驗,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寫作意愿、寫作內容和寫作技能三個維度來進行教學。寫作意愿涉及學生的動機、興趣、情感和意志等;寫作內容是指具體寫什么;寫作技能則是寫作中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要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在這三方面都要基于學生的經驗。

一、寫作意愿與學生的興趣

杜威明確地指出,經驗必然包含動機、興趣、情感等因素。他還認為,興趣和目的、關心和效果必然是聯系著的。“目的、意向和結局這些名詞,強調我們所希望和爭取的結果……興趣、愛好、關切、動機等名詞,強調可預見的結果和個人命運之間的關系,以及他為要取得一個可能的結果而采取行動的愿望”。杜威還指出,提高學生興趣的辦法,“在于發現和兒童目前的能力有聯系的事物和活動。這種材料能使兒童樂于從事,并使活動始終如一地、連續地堅持下去。這種材料的作用就在于它能使學生產生興趣”。杜威的論述啟示我們,要讓學生對寫作感興趣,一方面要讓學生體會到寫作與他們生活的相關性,另一方面要讓學生有能力去完成寫作任務。

目前在我們的寫作教學中,有三種教學類型是比較典型的,它們分別是技能作文、活動作文和功能作文。技能作文是指將技能訓練作為核心教學內容的作文教學類型,這種類型是一種典型的寫作練習,它一般不關心思想的交流,而關心能否用各種技能把自己頭腦中的想法寫出來。雖然技能的訓練是必要的,但對于這類作文,學生在興趣方面往往是存在問題的。活動作文是指設計一種可記敘的生動、活潑與有趣的活動使之作為寫作的經驗來源,并通過演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誘導學生使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來完成從思維到文字的轉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一種作文教學類型。活動作文中活動的形式有多種,比如游戲、實驗、表演或戶外觀察等。毫無疑問,這種作文類型學生一般興趣都很濃,小學生尤其如此。但也有學者認為,活動作文是一種‘偽生活’式的作文教學,它不能使作文與生活聯姻,反而是變相地脫離了生活。功能作文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的由特定動機激發出來的一種作文教學類型。在這里,動機是一種需要,如求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或交往的需要等。功能可能是表現自我,也可能是影響他人,也可能是傳遞某種信息。例如,設計主題為“春游”的寫作活動,可以讓學生推薦春游地點,并把推薦的理由寫具體、寫明白;也可以讓學生來設計春游的路線,要求他們把瀏覽的順序簡要地寫出來;還可以讓學生寫出春游時某同學的表現,或者是春游中發生的令人高興的、有趣的或尷尬的事情;或者是用春游時所看到的風景作材料來出一期有關春游的板報;等等。顯然,這類寫作活動和學生的個人生活高度相關,所以學生就會努力去獲得他們“所希望和爭取的結果”。功能作文還要重視語言形式的教學,重視學校學習的特殊性。在實踐中,我們既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要考慮教學效果,要對這三類作文教學進行整合。

二、寫作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

關于寫作的內容,目前語文教學界正在就“貼近生活說”和“貼近自己說”進行討論。孫紹振教授認為,當前作文教學存在諸多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課程標準中關于“作文應該貼近生活”的指導思想出了問題,是閱讀“主體論”與寫作“機械反映論”的沖突造成了中學語文教學指導思想的混亂。孫紹振教授認為,這種“貼近生活說”產生了負面影響,因為它會因人們對之進行的不恰當的理解而導致人的主體感覺的鈍化,因而就針鋒相對地提出了“貼近自己說”的主張。葉圣陶先生就是用“經驗”來概括寫作內容的:“作文自然應該單把經驗范圍以內的事物作為材料,不可把經驗范圍以外的事物勉強拉到筆底下來。照諸位現在寫作的幾個方面看,所有材料都是自己的經驗,這正是非常順適的事。順著這個方向走去,是一條寫作的平坦大路。”毋庸置疑,葉先生這里所用的“經驗”應該就是杜威所定義的“經驗”。就此來看,寫作內容既不能單純地貼近生活,也不能單純地貼近自我,而應指向兩者的交互部分――經驗。

確定學生寫作的內容應該指向學生的生活經驗,對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這種經驗其性質既不是純客觀的事物,也不是純主觀的東西,寫作的時候寫作者要根據寫作的目的和需要在這兩者之間有所側重。李白是著名的浪漫主義的大詩人,他的詩作主觀色彩濃烈,但也不是與生活世界毫無關系,只不過它更偏重主觀色彩而已;杜甫是現實主義的詩人,但也同樣不意味著他的詩作就不包含他的主觀成分,只不過它更偏重現實而已。因此,我們在設計學生的寫作任務時,應當考慮到學生要寫的內容必須處在學生與其生活有交會的區域內,而不能處在這一區域之外。前不久,臺灣聯合新聞網曾報道,臺灣的彰化縣曾舉辦了一項全縣國三生(相當于大陸的初三學生)的第一次模擬考試,寫作題目為“最感謝的人”,但要求不能寫自己的父母或老師,成為各方議論的一個話題。學生家長抱怨說,這一時期的孩子其生活比較單調,問他們內心“最”感謝的人,他們首先當然會想到自己的父母親或老師;限制了那么多,就等于不準孩子寫自己的生活經驗,就是要孩子來編造故事。類似的現象在我們的教學中也經常會發生,這是需要我們認真去思考的。

與此相關,還需要我們進一步來研究作為寫作內容的生活經驗的指向問題。這里所謂的生活經驗,其中既包括學生個體曾親身經歷的、有直接感受的直接經驗,也包括了學生經由其他途徑而獲得的間接經驗。我們還可以從范圍和時間兩個方面對學生的生活經驗加以區分。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包括了他們與自然的交往、與社會的交往和與文化的交往中所獲得的經驗,確定學生的寫作內容就是要考慮對這些來自不同方面的經驗進行整合。學生們的精力是有

限的,學生寫作內容應指向哪些經驗是需要我們去明確的。香港在實施全語文寫作計劃時曾建立了他們的內容廣泛的母題庫。母題分成九個部分,分別是日常生活、科幻、科技、人物、文化、旅行探險、環境生態、創意寫作、抒感和品德等。其中,每個部分中都有超過10至20個題目以讓教師從中選擇。這樣,教師在挑選題目時就很方便,就不會選重復的題材。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從時間安排上來看,寫作教學可以以寫作課的時間為主,學生的寫作內容既可以是過去的經驗,也可以是現在的經驗。經驗不同,所要進行的教學處理也不同。

三、寫作技能與學生的言語經驗

根據波里特提出的“表達過程”的圖式模型,影響甚至決定人的書面語言生成的是兩類經驗和知識:一類是作者平時所掌握的關于自然與社會的經驗和知識,也就是作者的關于寫作內容的經驗;另一類是關于寫作的基礎知識和經驗,其中包括詞匯的豐富與運用、對語法規則的了解、標點符號的使用、對文章體裁的了解和使用以及對文章格式和體例的掌握等,屬于言語方面的經驗。有了這兩類知識,學生才能在包括文題在內的“需要”的刺激下,開始對自己的“記憶”進行搜索,并確定其合理性。因此,作者構思的成功與否取決于他的經驗的豐富程度和他的“搜索”意識的強弱。在這方面,言語經驗部分要求作者要“厚積”,只有有了“厚積”,他才會有更多的可供選擇的材料。更重要的是,只有有了“厚積”,才更可能有所“感”、有所“悟”,從而才會有表達的沖動;只有有了“厚積”,他的關于寫作的知識和經驗的使用也才會有介入的可能。正是因為有這種言語經驗的介入,才使得作者要表達的“意”與“象”有可能完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唐县| 江北区| 屏边| 桂平市| 秭归县| 吴旗县| 穆棱市| 漯河市| 茶陵县| 岑巩县| 镇宁| 综艺| 石林| 织金县| 山丹县| 墨江| 珠海市| 博罗县| 宜城市| 闻喜县| 四子王旗| 农安县| 绥化市| 交口县| 固安县| 贡山| 京山县| 宣武区| 乌恰县| 大竹县| 大渡口区| 清丰县| 磐石市| 防城港市| 汶上县| 建德市| 河北省| 洱源县| 卫辉市| 马尔康县| 长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