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49:3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練習歌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我覺得學校可以添加一些能滿足學生的就業選擇或者個人興趣的需要的課程。現在大學本科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基本都采取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的課程設置模式,選修課的設置也是多種多樣,例如有英美小說、戲劇、詩歌、散文等,這些課程不僅讓英語專業的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英語國家的文化和歷史,而且對英語的學習有了興趣,同時也豐富了學生們的生活,為他們增添了樂趣。所以英語專業選修課的作用對于學生的幫助很大。這樣的課程,種類再多一些就更好了。我覺得可以根據新課標開設“英語歌曲欣賞”選修課作為日常課程的補充和完善,一定會深受學生們的歡迎。
一、英語歌曲欣賞符合學生的發展特點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代大學生的學習往往從興趣出發,在有一定的進步和成就之后,才會努力去學習一門課程。而傳統的偏重語法、詞匯的教材和教法,無疑使學習英語成為了他們的負擔。而西方經典歌曲或最新流行音樂,因為其精良的制作和演繹,本身就對喜愛音樂的學生們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學習的形式和內容與平時課程學習截然不同,讓學生產生持久的新鮮感,從而產生學習英語的持續興趣;其次,學生需要在學習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能用英語哼唱一些世界頂級的曲目,也可以讓其他非英語專業或者英語不是很好的學生對英語專業的學生刮目相看,讓學生擁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另外,注重學生的這些非智力因素,對英語學習至關重要。
學生們通過不斷的“聽”的訓練,可以大大提高有背景音干擾下的聽力水平;精心寫就、朗朗上口的英語歌曲歌詞,讓學生在背誦、哼唱的同時,掌握一些詞組、成語、常用句型及相關語法的常用句型,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運用能力,并從過去枯燥的語法記憶和練習轉為自覺而有趣的練習;而其效果必然反映在學生英語學習成績上。
二、英語歌曲欣賞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然而,如何真正做到“師生互動、師生交融”仍是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需不斷探討的問題。我在日常學習和實踐中對英語歌曲欣賞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做了一些嘗試。
在教學內容上,我們可以進行如下選擇。
1.曲目的歌詞內容應健康、積極向上,最好對學生有激勵作用。如:奧運歌曲“Hand in Hand”、關注非洲兒童歌曲“We’re the World”,讓我們深思的“Tell Me Why”等。
2.所選歌曲應為經典,旋律優美,對學生有強大的吸引力。如:“I Believe I Can Fly”“My Love”“God Is a Girl”“Take Me Home,Country Road”等。
3.所選歌曲的歌詞應配合同步教材的語法內容。如:讓步狀語從句,可選“Right Here Waiting”等。
4.所選歌曲最好朗朗上口,這樣可以適合大多數學生學習演唱。
在教學方法上,我們可以進行如下的嘗試。
1.歌曲欣賞與文化背景知識介紹。如:在欣賞歌曲“Herb Magison”和Ally Rubel演唱的“Gone with the Wind”,除了欣賞優美的歌詞之外,還可以對《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歇爾,以及反映南北戰爭題材的內容進行介紹。并通過對視頻歌曲的欣賞讓學生通過電影版的《飄》加深印象,并從中了解小說內容,以及美國當時的社會背景。
2.歌詞欣賞與填詞。有些歌曲歌詞很長,如抒情搖滾、hip-hop及rap音樂等,讓全體學生學唱,難度太大也不太現實。我們可以挑選一些較有教育意義或幽默風趣的歌詞,讓學生做些填空練習或翻譯練習。如對于“Fools garden”的“Lemon Tree”(傻子花園的“檸檬樹”),我們要求學生填出-ing形式的動詞、形容詞:sitting,boring,wasting,hanging,waiting,driving,turning,和stepping。類似的練習讓學生們在學唱的同時,抓住了歌詞的重點(詞法、句法。如“Lemon Tree”中的這8個動詞-ing形式,配合“I’m v-ing...”,),同時還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聽力。
3.歌曲學唱。對于英語歌曲,掌握并能熟記的最好方式當然是學唱。我們的教學方式多樣化,最主要采取以下教學方式:第一,要求學生們記憶、哼唱歌詞時多利用一些課間休息、午休、休息日等非常規學習時段,力爭把學生的時間付出壓縮在最低程度。第二,跟唱。學生們在熟悉歌詞和旋律后,利用每節課的課前幾分鐘跟著多媒體唱,直到可以脫離原唱自己清唱或和著背景樂唱。教師往往在較難處進行多次反復講解、播放,有能力的教師可以領唱,這樣更能激發學生興趣,直至學生掌握。
通過實踐看,只要準備較為充分,練習到位,所有要求會唱的歌曲,學生基本都能記憶并理解歌詞、背景、旋律。
三、英語歌曲欣賞有利于發展的全面評價
長期以來,對學生的評價總是局限于“分數”。對于英語這種“聽、說、讀、寫”各種能力均需發展的學科,僅僅靠卷面成績,無法對學生形成正確而全面的評價。對于該學科的評價,我們采取了多種評價方式――既考慮學生對詞、曲本身的把握,又考慮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上的進步。當然,在形式上,我們可以做一些設計,盡量不脫離“歌曲”這一主線。
(一)歌曲演唱考核。以英語老師和特邀音樂老師組成考核組,對個人或小組成員進行考核。讓學生從以往所欣賞的歌曲中自選一首歌曲進行演唱。主要有以下幾點:歌詞記憶熟悉度和準確率、英語語音、樂曲音準、情感投入等五個方面。可以通過考核結果來看學生們對歌曲掌握的效果。
(二)歌詞掌握競賽。我們可以定期進行歌詞掌握方面的書面競賽。主要有:填詞比賽(動詞、名詞、形容詞、介詞等),所填內容均選自所學曲目;翻譯比賽(挑選部分所學曲目的整句或整段歌詞),要求學生說出句子的中文意思或隱含的意思。
1.感受歌曲,理解歌詞,學會聽間奏,初步學唱歌曲。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3.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及活潑開朗性格。
活動準備:
兔子頭飾1個:吹泡泡用具若干:吸管1支:場地上布置大小圓圈;錄音機及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練聲
通過復習歌曲《小鬧鐘,快唱歌》來練聲。
二.熟悉歌詞
1.教師以兔媽媽的形象和幼兒一起吹泡泡、玩泡泡,為理解歌詞打基礎。
2.教師以游戲形式朗誦歌詞,幫助幼兒整理歌詞。
3.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
4.幼兒朗誦歌詞。
三.熟悉歌曲旋律
1.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按節奏邊拍手邊朗誦歌詞。
2.完整地欣賞音樂。
教師依次在幼兒前面經過,邊走邊吹泡泡,幼兒可以想象自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泡泡。
3.在歌曲旋律伴奏下朗誦歌詞。
游戲《裝泡泡》:幼兒聽音樂邊走
邊朗誦歌詞,走成一個大圈,音樂停,幼兒立即站到地上的圈圈里。
四.學唱歌曲
1.幼兒自己嘗試把歌詞填到歌曲旋律里。
2.教師清唱,讓幼兒完整地感知歌曲。
3.分句練習,加深對歌詞的印象。
讓幼兒說出自己喜歡哪一句,分句練習。
4.了解歌曲中的間奏,演唱歌曲。
告訴幼兒歌曲中有兩個地方不唱歌詞,只有旋律,叫間奏。師生一起演唱歌曲。
五.嘗試創編歌詞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對泡泡的感知,創編歌曲中的第二句“有大也有小”。
六.幼兒隨歌曲錄音,自由吹泡泡,結束。
創新點:
[關鍵詞]幼兒;歌唱教學;主體性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4)26-0036-02
[作者簡介]李桂萍(1974―),女,江蘇海安人,本科,海安縣李堡鎮中心幼兒園教師,幼兒園一級。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幼兒高興時,會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以表達輕松、愉悅的心情。教師如何在歌唱教學中有效地駕馭活動的過程,讓幼兒通過歌唱活動獲得充分的發展呢?結合工作實踐,筆者認為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合理選擇歌唱材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現代教育就應具有現代的氣息,幼兒作為社會的人,他們也需要“與時俱進”,而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習的全過程,所以教師應有選擇性地教給幼兒歌曲,這些歌曲可以是經典的幼兒歌曲、國內外重大活動相關的流行歌曲、電視劇里的插曲等。
歌曲的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內容富有情節性,幼兒學唱起來興趣高、效果好。如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歌曲中歌詞多次重復,小動物都是幼兒經常看到的,如小貓、小鴨、小老鼠、小青蛙,而且歌曲里的各種動物的叫聲都很生動,幼兒很快便能掌握,并下意識地配上動作。同時幼兒還能根據日常所見所聞創編,如學完歌曲《買菜》后,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也進行了仿編,創造了自己的《買菜》歌,這非常貼近他們的生活。
二、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一首歌曲包括樂曲和歌詞兩部分,兩者也是歌唱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在熟悉了樂曲旋律之后,記憶歌詞便成為首要任務,它直接反映幼兒掌握歌曲的程度。短時間內讓幼兒完全記住歌詞是歌唱教學的難點,筆者運用以下方法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一)反復傾聽
每教一首新歌都讓幼兒反復傾聽磁帶、范唱,在聽的過程中感知旋律、節奏、歌詞,并讓幼兒講述自己聽到了什么。筆者經常用比賽的方式讓幼兒比比誰聽到的內容多,這樣能激發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養成傾聽的習慣,增強其記憶力。
(二)角色表演
借助“角色表演”活動可以逐漸提升幼兒的興趣,激發其主動性。有的歌曲動作性比較強,筆者就嘗試創設一個動態的角色表演情境,讓他們在表演角色的同時自然而然地記住歌詞,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形象的動作,幼兒邊說歌詞邊進行形象的表演,既調動了課堂教學的氣氛,又培養了幼兒對歌詞的表現力,再由表現內化為語言即歌詞。幼兒對此很有興趣,而且很快記住了歌詞。有一次帶領小朋友唱《網小魚》這首歌,筆者給幼兒戴上事先準備好的小魚頭飾,一邊念歌詞一邊表演動作,幼兒們“玩”得很開心,歌詞記得也很快。從教學形式上看,幼兒雖然沒有坐得那么端正,沒有那么安靜、有秩序,但他們很開心,這也體現了“玩中學,以游戲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三)繪制圖譜
在歌曲教學中將歌詞制作成圖譜也是不錯的方法。如筆者在帶小班做歌唱活動“夏天到了”時,與幼兒一起用圖譜表現歌詞,我們邊唱邊畫,畫完后,再給幼兒講述兩遍,比較空洞的歌詞就被掌握了。如歌曲《買菜》,歌詞是由一些菜名組成,讓幼兒一下子就記住那么多菜,還要根據節奏說唱出來,比較難,筆者也運用了圖譜法。幼兒不但很快學會歌曲,還進行了仿編,將不同的菜、水果名稱編到歌曲中。
用什么方法幫助幼兒掌握歌詞,關鍵要看歌詞的性質:有故事性就編成故事;有實物性,我們就繪制歌曲圖譜;有動作性,我們就與幼兒一起設計動作。通過故事、繪畫、動作表演等多種形式來幫助幼兒記憶歌詞,能突破歌詞記憶難點。另外,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方法也有所側重:小班幼兒好動,一般用動作表現歌詞更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中班用圖譜加動作來表現的效果較好;到了大班,為了發展幼兒的記憶力,用圖譜比較方便。
三、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
要想唱好歌,掌握歌唱方法很重要。在組織活動時,筆者經常發現許多幼兒出現喊歌的現象并受到教師的鼓勵,這樣不利于保護幼兒的嗓音與聽覺。歌唱是由人聲構建起來的藝術,因此,聲音是演唱是否動聽、動情的關鍵。教師要在幼兒樂意演唱的時候,傳授給他們一些正確的演唱技法。從幼兒的生理生育特點看,幼兒應用頭聲唱歌,其要領為下巴放松,輕聲唱歌,用嘴呼吸,下行練習。輕聲唱歌,要求幼兒用自然的聲音唱歌,使喉頭松弛,發聲婉轉自如;用嘴呼吸,可使舌頭放平,適于發頭聲;而多唱下行音階可以維持頭聲發音,經常練習,能擴大幼兒頭聲區。許卓婭教授在指導幼兒歌唱發聲中讓幾百名幼兒發出相同的優美的聲音,這說明歌唱技法的指導與示范是能夠讓幼兒迅速取得進步的。
四、找準方法至關重要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將歌曲重點、難點前置,以游戲、兒歌、節奏練習等形式來教學可以激發幼兒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幸福拍手歌》是中班的一節歌唱活動,這首歌也是大多數幼兒熟悉的。在分析教材時筆者發現,這首歌的第三句、第四句比較難掌握,節奏快,與第一、第二句的歌詞有點區別,幼兒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于是,筆者利用了難點前置的方法,將本歌的第三、第四句以節奏練習的方法放在活動的開始,幼兒學習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個個熱情高漲,一會兒就學會了,接下來的學習也變得簡單。
教學方法的運用不是獨立的,在一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同時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如圖譜教學法、游戲法、動作表演法,除了這三種方法外,在我們的唱歌教學中,還有情景扮演法、故事講述法、聆聽誘導法等。“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教師要更多從幼兒的角度去考慮,注重怎樣讓幼兒更好地學,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并學有所得,讓幼兒盡情地暢游于音樂王國中,身心得到良好的陶冶和熏陶。
五、以編歌形式進行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經常以編歌的形式進行教學,教師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情境內容,由教師規范語言形成歌詞,再配上音樂,以此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如在教幼兒唱《買菜》這首歌時,筆者首先創設市場情境,帶幼兒到“市場”買菜,然后讓幼兒用形容詞表述自己買來的菜。接著欣賞樂曲,把幼兒買來的菜繪制成圖譜,在音樂的伴奏下、在教師和幼兒的共同努力下一首新歌就創作出來了,當新歌編出來時幼兒異常興奮,唱的時候也非常投入,在這種教學的影響下,幼兒又編出了歌曲《買水果》。
在唱歌教學中,教師應始終從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入手,將音樂活動與其他活動融為一體,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感受音樂的節奏、力度和音色,獲得音樂知識,激發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一、幼兒歌唱的生理特點
從生理學上講,幼兒唱歌的生理過程和成年人一樣,只是由于幼兒的發聲器官正處于發育初級階段,發聲器官的長短、大小和活動能力與成年人不同,所以音色、音量、共鳴與成年人也不同。同時,幼兒聲帶短小,口腔內上顎、硬顎淺窄,喉肌調節聲帶活動的能力差,加之年齡小、又好動,精神狀態容易分散的心理特點,要想讓他們有意識地去控制各個歌唱器官是不容易的。因此,我們需要掌握幼兒的生理特征,保護幼兒的嗓子,科學培養他們的歌唱能力和審美能力。
由于缺乏訓練,幼兒普遍存在喊唱、白聲、咬字不清等缺點,糾正這些缺點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強音樂活動中發聲的練習。通過在教學中不斷學習和摸索,我自創了一套名為“自然發聲法”的幼兒歌唱教學方法。“自然”就是放松自然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帶點趣味性地訓練幼兒的歌唱,既避免了學習聲樂時的枯燥乏味,又順應了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二、幼兒歌唱的發聲訓練方法
(一)趣味氣息練習法
氣息是歌唱的基礎,怎樣讓幼兒有興趣參與到氣息練習中呢?
1.“聞香”呼吸法
用聞花香來啟發兒童體會唱歌呼吸,如讓幼兒想象到公園玩,遠遠迎來一陣撲鼻的玫瑰花香,慢慢地吸,深深地吸,又慢慢地呼出來,用來練習緩吸緩呼。
2.“吹生日蠟燭”呼吸法
用吹蠟燭來啟發孩子體會唱歌的急呼緩吸。如想象有四支蠟燭點燃,讓孩子急急地吸滿一肚子氣,然后慢慢地逐一吹熄,以此練習急吸緩呼。
3.“小狗喘氣”呼吸法
夏天的狗兒們總是張著嘴巴喘氣散熱,讓孩子們模仿小狗喘氣,練習急吸急呼,鍛煉腹肌的彈跳力,為練唱歡快跳躍的歌曲做準備。
(二)趣味發聲練習法
1.“三層樓”練聲法
(1)第一層樓——小嘴巴做運動。張張嘴、動動下巴、伸伸小舌頭,叫媽媽、花花等。(口腔共鳴)
(2)第二層樓——哼鳴練習。小蜜蜂跳舞:嗡——(鼻腔共鳴)
(3)第三層樓——頭聲練習。小火車開動:嗚——(頭腔共鳴)
2.模仿發聲練聲法
幼兒喜歡角色扮演,把萬物都賦予生命。根據這一心理特點,我設計了模仿發聲練習。但如果全是模仿練習,如:“小貓怎么叫?喵喵喵。”“公雞怎么叫?喔喔喔。”開始幼兒可能還會感興趣,幾次下來,幼兒就厭煩了。我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改變了教學方法,同樣是模聲練習,效果就大不相同了。把重點放在音準和口形上的同時,我將小動物故事情節化,設計富有情趣的發聲練習曲,邊唱邊提問邊引導。如:
教師:小貓餓了怎么叫?
幼兒:特別沒精神,叫聲很可憐。
教師:誰能學一學?
幼兒輕聲練習,大多數幼兒輕輕地唱出小貓有氣無力的叫聲,個別不太會的幼兒經過指導也能唱出。5-|3-|1-幼兒學會了連音唱法。
教師:小貓釣到了一條大魚,會怎樣叫?
幼兒:很高興,特別想吃。
5 3 1 | 5 3 1 經過指導,初步學會了跳音的唱法。在練習中,有的幼兒為了表現自己唱得很響,教師可以用情境化的語言提示其把聲音放小:“唱得這么響,小花貓會被你們嚇跑的。”幼兒馬上就會用輕柔、舒緩的聲音來練唱。
3.主動參與練聲法
教師要貼近生活,善于抓住幼兒的興趣點,鼓勵幼兒由練聲活動的“旁觀者”轉變為“主演”,讓幼兒自己來創編練聲曲,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例如:孩子喜歡在戶外呼喊同伴:“xxx,你在哪里?”“xxx我在這里!”利用這個興趣點,我和孩子們一起來玩呼喊游戲。要求幼兒用不同的力度喊,表示呼喊聲音的遠近。由于幼兒對這種練聲感興趣,就會積極地參與,為歌唱時的輕聲高位及唱好延音打下良好基礎。
(三)歌唱
1.節奏練習
我們可以運用幼兒感興趣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歌曲節奏。在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節奏時,我們不能只單純強調哪句歌詞中的節奏要怎樣掌握,而最好采用一種輕松、快樂的方式讓幼兒感受節奏的變化。
(1)運用身體動作,訓練歌曲節奏。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就是教師要啟發、引導、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解釋節奏,表達對節奏的認識。在《幸福拍手歌》的歌曲中,我讓幼兒感受休止,當幼兒唱到休止時,讓幼兒用拍手、聳肩、拍腿、跺腳等動作來替換休止時的時間。幼兒很快就體會到一拍休止的節奏。當幼兒掌握了這種節奏后,我們還可以鼓勵幼兒創造性地創編其他動作。這樣,幼兒在不知不覺做一個個小動作的過程中,就掌握了一首歌曲的節奏。
(2)運用歌詞,訓練歌曲節奏。幼兒在掌握歌曲節奏后,可將歌詞填入節奏,這是節奏與歌詞的同步訓練。幼兒運用已掌握的節奏,成功地將歌詞填入,他們會滿足于自己的勞動,體驗成功的喜悅。
2.咬字練習
歌唱的語言是歌詞,幼兒說話吐字清楚,有助于唱歌吐字清楚。歌唱吐字的口型,與歌唱發聲的質量、吐字是否清楚都密切相關。漢語的字是由聲母和韻母組成的。歌唱中唱好韻母能使聲音流暢、動聽,唱好聲母有助于吐字清楚。幼兒對歌詞內容和含義能記憶、能理解,才能在歌唱中傳情達意。這就要說到“字正腔圓”,讓孩子張大嘴巴說、張大嘴巴唱。
3.歌曲情感處理
幼兒歌曲充滿了情境性、趣味性,我們可以對歌曲的故事情節進行設計,引導幼兒練唱。如《迷路的小花鴨》這首歌,我們可以先引導幼兒體會小花鴨迷路被送回家時的心情——害怕、開心等,然后用聲音來體現心情,表現歌曲。可以運用這種教學方法的歌曲,還有《大貓小貓》《小樹葉》《小青蛙回家》等。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08-0062-01
太極功夫扇由楊式太極和武術套路的部分精華動作組合而成,共分六小段。本套扇動作舒展大方,剛柔相濟,音樂的節奏時而舒緩時而明快,對于初學者來說動作的節奏較難把握。筆者結合自己的練扇經驗和教學中不斷摸索,總結了以下幾種節奏控制的有效方法,促使了動作和音樂完美地結合,更好地展現太極扇的力感和柔美。
一、音樂調控法
太極功夫扇的音樂伴奏采用現代歌曲屠洪剛演唱的《中國功夫》。歌曲的唱詞和每一個分解動作相匹配,學生對《中國功夫》這首歌曲非常熟悉和喜愛,多數學生能夠熟練吟唱。在教學中采取邊唱邊做動作,根據唱詞學做動作,動作和詞對應,這樣學生既能牢固地記住動作要領,又能較容易掌握運動的節奏。例如:十九式、神龍回首(轉身刺扇),這個動作分兩個動作教學,一是轉身收扇到腰間,二是弓步平刺。它分別對應的歌詞是“槍挑”和“一條線”,當唱到“槍挑”做收扇到腰間的動作,唱到“一條線”做弓步平刺動作,反復練習,學生心中就很清楚音樂的節拍和動作的節奏如何統一。
二、口令調控法
在第三段和第四段中間有個過門,時間較長,而且沒有歌詞,停頓時間的長短學生很難掌握,在練習時,出現動作有快有慢的情況。動作停頓導致和下一個動作不能很好銜接,節奏混亂,影響后面動作的完成。采取1-4口令默記的方法,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例如:當唱到“心中有天地”時,從定勢開始隨音樂喊口令:一二三,二二三,三二三,四二三,接著做下面的動作,正好和音樂合拍。
三、呼應調控法
對于初學者來說,由于動作不熟練,動作和音樂脫節不是滯后就是提前,這樣既唱不好,更做不好動作。因此,可以由教師唱,學生做動作,每句歌詞的最后一個字,也就是每一式的進攻動作定式,學生一起呼應最后一個字,并完成最后的進攻動作。這不僅增加了練習氣勢,而且還可以提高練習的力度,進一步體會動作節奏的強弱。例如:二十一式:點步挑扇,歌詞是“豪氣沖云天”,教師說唱:“豪氣沖云天”,學生喝道:“天”并完成推扇動作。又如:三十八式——雙震腳的震腳拍扇,教師說唱“就知道有沒有”學生回答“有”,并完成震腳拍扇動作。
四、呼吸調控法
太極功夫扇第六段主要借助扇子的揮舞,完成太極拳的幾個經典動作。這一段動作舒緩,節奏較慢,在練習中學生往往受前面快節奏的影響,造成動作急促,違背了太極拳的拳理。因此,除了可以采取以上幾種方法外,還可以進一步用呼吸來調節動作的節奏。例如:四十九式:單鞭下式的第一動:轉身,勾手,扣腳合步——吸氣;第二動:仆步,穿掌——呼氣。起初要求不要太高,但要讓學生知道這種呼吸方法。練習時,如果出現憋氣,可以讓學生再細化,做到兩呼兩吸。這樣就解決了憋氣的問題,同時細化了動作的結構,更加有效地調節了練習中由快到慢的節奏變換,使之符合太極拳的“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的節奏要求。
五、分動、分步演示法
[關鍵詞] 聽力 訓練 聽力理解 焦點聽力
隨著聽力訓練成為中學乃至小學的英語教學內容,怎樣訓練學生的聽力便成了值得討論的問題。因為英語非我們的母語,極缺乏語言交際應用的環境,所以需要安排聽力練習或開設聽力課,增加學生接觸活的語言的機會,指導和幫助他們熟悉英語口語的形式,學會“聽”英語,進而達到用英語交際的目的。
一、聽力教學的幾點做法
現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Go For It!》的每個單元都設計了不少的聽力訓練,對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盡管材料的形式就是對話和短文,但是練習的形式非常豐富,能夠極大程度地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要想讓聽力教學確實擺在“四會”整體教學的首位,還需要一系列的系統、有效的聽力教學策略。
1.語音、語調訓練
在訓練學生的語音、語調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必須有較準確的語音語調。但是某些音素的發音由于長期的習慣可能和標準音略有出入,因此從市面上或互聯網中找一些標準的美音和英音的光盤,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訓練。學生對李陽老師的瘋狂英語非常感興趣,因此可從網上下載一些瘋狂英語的視頻,在自習課上讓學生欣賞、模仿。
2.聽寫訓練
可以說,聽寫訓練是大部分英語教師所選擇的一種檢測單詞或句子的重要手段,但同時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聽力練習。可供選擇的聽寫材料相當多,教材中的單詞、每一課的重點句型甚至一小段文字。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聽寫,都能對學生的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除此之外,我們還嘗試了“聽歌學英語”,即在每節課開設課前一支歌活動,在播放音樂的同時同步顯示歌詞。幾節課下來,學生對歌詞和旋律比較熟悉之后,在幻燈片上出示一段被挖了若干個空處的歌詞,讓學生邊聽邊寫出這些歌詞來。當然,由于七、八年級學生的水平有限,在選擇歌曲和挖空歌詞時一定要注意難度適中,而且挖空歌詞時還應注意這部分的歌詞在歌曲中應該比較容易就能聽出來,或者至少是聽兩遍后就可以寫出來。
3.聽力理解訓練
通過前兩個階段的訓練之后,學生的聽音、聽詞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遠未能達到聽力理解的檔次。也就是說前兩個階段相當于熱身階段,而這里才是聽力訓練的重點。訓練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材料的選擇。這時候我以教材的內容為主,一是可以節省很多尋找材料和打印文本的時間,二是材料本身提供了標準的語音語調,三是語速適中。現行教材中的
Section A1b、2a、2b,Section B2a、2b的材料都可以經過再加工,形成有效的聽力理解練習(對話理解)。另外,還選擇了每個單元中篇幅較短的3a加工成表格或選擇題,讓學生更好地進行短文理解。
示例:對話理解(Tapescripts)
Phil: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tomorrow,Ed?
Ed:Yes,I can. Thanks! How do I get to your house?
Phil:That’s easy. First you take the number 52 bus to Green Park. That’s about half an hour.
Ed:Okay. And when I get to Green Park?
Phil:Then you take the subway to Tangs Mall. That may takes about ten minutes.
Ed:Okay. First the bus and then the subway to Tangs Mall.
Phil:Yeah,then you walk up North Street to number 15. It's about a five minutes’ walk.
Ed:Okay,thanks. That sounds easy.
由于整個3a有4小節對話,可以通過相關軟件進行編輯,既可作為unit 4《How do you get to school?》復習課的聽力訓練材料,也可以當做整體聽力訓練的材料。設計練習如下:
1. Where should Ed take the No 52 bus?
2. How long does the bus take?
3. Where does Phil live?
4. How does it take Ed from his house to Phil’s house?
1、2兩個小題可以直接答出,因為對話中明顯地出現這兩個答案;3小題則需要通過理解得出,4小題需要通過簡單計算得出。
以上問題均來自教材本身,但是對學生的要求卻有所不同,讓學生通過聽短文來回答問題,而不是通過閱讀短文來回答。
二、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措施
(1)目前聽力教學的檢測方式單一,盡管在占了試卷總分的比例達1/5,但是題型就只有那么幾種,因此很難檢測出學生真實的聽力水平。
(2)教師比較難以把握市面上或網絡上的有聲讀物的難度,在編制聽力習題時也欠缺一定的科學性。
鑒于這些問題,在今后的聽力訓練教學中將著力改變平時聽力檢測的方式,以求更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同時更多地學習科學選擇聽力材料和編制習題的策略與方法。相信,學生以后將會更輕松地應對中考的聽力考題。
[參考資料]
授課年級:三年級
授課教材: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音樂
教學內容:1、節奏練習及節奏創編
2、復習演唱歌曲《手拉手》
3、創編歌詞
教學目標:1、讓學生模仿、創編節奏,學生進一步加強節拍感和節奏感;
2、通過即興創編歌詞等藝術實踐活動,感受作品情趣及內涵,激發學生創造欲和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歌詞的即興創編
課前準備:錄音機 磁帶 鋼琴或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1、師生問好;
2、師生節奏模仿問好(師拍幾組節奏生模仿)
分析:[因為學生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較強,我采用旋律模仿和節奏模仿的方式與學生問好,一方面提高了學生旋律節奏模仿能力,活躍了課堂氣氛,另一方面也能很快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接下來的音樂活動做準備。]
二、練習節奏
師:剛剛同學們模仿老師拍節奏,現在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句節奏,同學們自己來拍好不好?
師板書 2/4X . X XX|X ―||
1、學生自由練習這句節奏(師可示范)
2、指名拍節奏(師糾正、指導)
3、生齊拍節奏
分析:[節奏是本節課創編活動的重點,我從這句簡單的節奏型入手,學生只要稍加練習就能把這句節奏拍好,這就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也為后來層層深入的創編打下了基礎。]
三、創編
1、要求學生根據這句節奏型創編一句話,如老師可先示范一句:
我是小花貓―
2、生獨立思考后舉手發言:根據節奏型創編一句話(自己想說的一句話)
3、再要求學生根據這句節奏型不僅創編一句話,并把這句話有旋律地唱出來;(要求有創意,不雷同。)
4、采用分組競賽的方式,學生踴躍發言,師評點獎勵,表揚創編得有創意的學生;
分析:[創編的一開始我采用由淺入深的方式進行,讓學生根據那句簡單的節奏型創編一句話,很多學生想出了、“我 愛 上學校 ―”之類的句子,我在一一加以肯定與評點的同時,要求盡量不要雷同,如說過“我是小老鼠”就盡量不要再說“我是小白兔”了等。接著,看到學生們創作得非常積極,于是我提出了進一步要求:即直接把創編的這句話唱出來,學生在短暫的思考后,一個個舉起了小手,我則鼓勵孩子們:“你真棒!”“唱得真動聽!”等,孩子們創作積極性高漲。]
四、復習歌曲
師:同學們的創作真是豐富多彩呀!老師都開始佩服你們啦!老師現在也想創編幾句---(師唱:“我 是 小豆 豆,我.是 小妞 妞......”學生們驚訝的發現老師唱的就是上節課剛學過的歌曲――《手拉手》)。
師:其實我們上節課學習的歌曲《手拉手》中有很多這樣的節奏型,我們一起把歌曲唱一唱好嗎?
1、生有感情齊唱歌曲《手拉手》
2、讓學生自由練唱歌曲《手拉手》,師指導糾正
3、指名唱,并視情況獎勵小紅花等
4、師彈琴伴奏,男女生完整對唱《手拉手》
分析:[學生們在上一環節根據我剛開始給出的節奏型X . X |
XX|X ―||冥思苦想創編出了各種各樣的旋律,而我則出其不意地唱出了上節課學習的歌曲,學生們發現我唱的句子就是要求創編的節奏型,一個個迫不及待地大聲唱起了這首歌――《手拉手》,于是在不知不覺中過渡到了復習歌曲這個環節,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極大程度的被調動著。]
五、創編歌詞
師:接下來,我們班四個大組將進行創編大賽,每大組可以分四人小組進行討論,要求把這首歌的前半段歌詞重新創編,如果有同學想把歌詞全部重新創作,也行!幾分鐘后我們看看是哪一大組的同學創作的歌詞最有創意,請大家注意歌詞內容一定要積極健康喲!大家趕緊分組討論吧!
1、生分四人小組緊張討論(師適當指導)
2、生展示創作成果,師生共同評點
師:同學們創作得太好了!看來我們班將會出現一大批優秀的作詞家,不過,老師還覺得有一點不足的地方,是哪里呢?
3、讓生背誦幾首著名的詩詞,如李白的《靜夜思》、孟浩然的《春曉》,李紳的《憫農》,王煥之的《登鸛雀樓》……
4、從詩詞中總結出“押韻”在歌詞中運用是不可或缺的
5、生分小組自由討論
6、生展示創作成果,師生共同評點,評出優勝組
分析:[這節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歌詞創編能力和簡單的旋律創編能力,在這一環節里,我讓學生根據歌曲《手拉手》的節奏和旋律創編新歌詞,每個大組的同學可以相互討論。五分鐘后四大組比賽,評選出歌詞創編得最合理、最新穎的一組。我欣喜的看到同學們的創編不僅結構齊整、合理,而且內容充滿童真童趣――“肯德基、宇宙飛船、同學情、個人愛好”等成為創編的熱門話題,孩子們踴躍舉手,爭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創作成果。當一個個同學唱出他們的作品,其他同學都一起激動地為他鼓掌加油,這時哪一組勝利已不再重要,因為孩子們唱出了他們自己的心聲,課堂氣氛也達到了最!我被孩子們的這份童真的快樂感染著......]
六、小結
師:同學們的創作真是讓老師大開眼界,老師希望有興趣的同學課后能繼續創編一首完整的歌詞,如果能把旋律創作出來就更棒啦!覺得有難度的話老師可以幫忙喲!創作題材不限,試一試吧,老師相信一定會有同學完成這項挑戰!
下課!
在音樂課堂中,學生往往停留或糾纏在聲音的大小上,而沒有認真地意識到聲音的追求須以情感藝術表現和審美的需要為依據,以更高的審美角度去理解。因此,在聲樂教學中,顯而易見要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我教的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所以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課堂上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進行音樂表現力的培養。
一、提高練聲曲的趣味性,激發興趣,挖掘情感因素
發聲練習曲是歌唱前的必要準備工作,在選用發聲曲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重多樣性、靈活性、趣味性,這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增進學生進行歌唱的動力。
1.在發聲曲前,利用下面這一節奏:“2/4 × × |×× × |”,用說“嘿”的方法找到發音位置、打開喉嚨。然后再進行發聲練習,孩子們很快進入了狀態。他們不會因為高音上不去而禁聲或喊唱。
2.在原有練聲曲的基礎上設計有趣的母音(如:哈哈哈等),這樣既能單練旋律,培養情感,又能在有趣的練聲曲中,自然的找到聲音位置,為歌唱做好充分的準備。
3.利用“柯爾文”手勢來引導學生唱兩個聲部的練習。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唱“do”,一組唱“mi”,“do”音要唱長音,這樣可以達到聲音的和諧。唱完可以多變換兩組,使之學生得到充分的練習,對聲部和諧的體會會更深刻,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咬字、吐字清晰,利于表達情感
正確、清晰地咬字、吐字,對歌曲的情感表達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教學中還是在學生的演唱過程中,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演唱者的聲音很好,但唱起來卻“言之無物”。只聽到技巧的聲音,聽不清楚所唱的歌詞,所以對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則不清晰。因此,只有掌握正確的咬字、吐字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詮釋”歌詞內容,表達歌曲的情感,從而引起聽者的共鳴。
每一首歌曲在歌唱前,我們都要先把歌詞按節奏朗讀幾遍,指導學生把每一個字讀清楚、讀通暢,速度由慢逐漸加快,同時配合手掌的節奏拍擊,有趣的拍擊、朗讀后再進行歌唱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了。這樣孩子們不會因為歌詞的不熟練而影響歌唱了,節奏也就不成問題了。
三、對作品內涵進行剖析,正確抒感
歌詞是作者表現立場、心情、態度的載體,它是作者內心情緒抒發的一種體現。比如演唱《小燕子》這首歌時,應用自然、柔美的聲音演唱出“我”對小燕子的喜愛之情。現在的學生酷愛流行音樂,有些歌曲就不適合現在的中小學生演唱,只有貼近學生生活和內心世界的歌曲才能唱出感情,表現出來的也是最完美的。
1.情境表演導入
根據歌曲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幼兒受到形象化的感染,從而導入到歌唱教學的方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由于小朋友們沉浸在情境中,學習歌曲很容易,表演欲望也很強。在導人中得到啟示,小朋友們在基本學會歌曲時,就自發分角色表演起來,在表演中鞏固所學知識。只有使語言同語言情境密切配合時,才能使小朋友們和他們所表達的情境直接聯系起來,使小朋友在情境表演中學,在情境表演中用,在情境表演中理解和交往并創新,孩子們在這一活動中余味未了。歌詞內容所反應的大多是一些簡單的情境和事件,幼兒是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的。如:歌曲《誰餓了》
教師在課前準備時,編排了由兩個小朋友組成的情境表演:一個小朋友扮演大豬,一個小朋友扮演小老鼠。教學活動開始了,老師說: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客人,一只是大豬,一只是小老鼠,它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請小朋友認真觀看表演《誰餓了》。小朋友們邊看角色形象化的表演,邊聽老師繪聲繪色地描述。這種情境表演可以使演的、聽的、看的小朋友全部進入角色,學習興趣也很高,為接下去的教學內容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故事導入
幼兒通過有趣的故事情節,學習到知識。這種方法適應的范圍主要是:歌詞內容敘事性較強,有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表述的內容和語言結構也都較復雜一些,往往還有難以用動作來表現的時間、地點及環境描述、情節發展、人物對話等。如歌曲《迷路的小黃鴨》當小朋友們靜下來時,教師講起了故事:“有一天,一只小黃鴨在池塘邊玩,玩著玩著,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不好,小黃鴨迷路了,它坐在柳樹下,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哭著叫媽媽。小朋友看見了,抱起迷路的小黃鴨,找呀找呀,把它送回家。鴨媽媽,看見了,抱起心愛的小黃鴨,謝謝啦謝謝啦,把它送回了家”。
小朋友們通過昕故事,來理解歌曲里發生的事,理解歌詞的內容,并讓老師自然地導入到歌唱教學的活動中。
3.歌詞朗誦導入
朗誦詩歌能給予幼兒一定的思想影響,豐富他們的知識和詞匯。除了能對他們進行美感教育外,還對幼兒練習正確發音和初步的藝術發音方法有特殊的意義。此方法一般運用在第二課時。這種方法適應的范圍主要是:歌詞內容的語言較為抽象復雜,且篇幅較長。如果將歌詞單獨分離出來,用教兒歌和詩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分解歌曲中學習的困難,使幼兒更加關注歌詞的韻律節奏等特征。細細品味歌詞的意義,將歌詞理解的更為深刻。第二階段的學習,要重點關注曲調與歌詞的關系。
例如歌曲《小熊過橋》
此教學活動,可分為二個課時。第―課時的目標是學習歌詞,并學會有表情地朗誦歌詞。在第二課時的教學活動開始時,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有表情地朗誦歌詞:小竹橋,搖搖搖,有只小熊來過橋,立不穩,站不牢,走到橋上心亂跳。頭上烏鴉哇哇叫,橋下流水嘩嘩笑。“媽媽,媽媽快來呀!快把小熊抱過橋。”河里鯉魚跳出水,對著小熊大聲叫:“小熊,小熊,別害怕,眼睛向著前面瞧,一二三,走過橋。”小熊過橋回頭笑,鯉魚樂的尾巴搖。通過朗朗上口的歌詞朗誦將歌唱教學導人。
4.游戲導入
游戲導人,即在組織游戲的過程中,將歌唱教學導入的方法。游戲是兒童早期特有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可以使自身的各種能力獲得練習和發展,并吸取周圍生活中最基本的知識,使幼兒的智能和語言得到發展。這種方法適應的范圍主要是:歌詞內容具有較強的游戲成分,較明確地敘述了游戲的玩法。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從幼兒玩游戲開始,逐步加入歌曲,為玩游戲伴唱。
2、這句歌詞之所以突然廣為傳播,起因是在綜藝《青春有你2》的新一期節目中,幾位練習生的rap如同詩朗誦一般,使大家覺得十分好笑,于是不斷模仿和玩梗,最終導致了全網的大規模傳播。快速傳播、不斷復制,事實上這正是模因的基本特點。
3、全歌詞
淡黃的長裙蓬松的頭發
牽著我的手看最新展出的油畫
無人的街道在空蕩的家里
就只剩我一個人狂歡的party
就當是一場夢醒了還是很感動
還是很想被你保護我心里的慘痛
喜歡我很辛苦其實我都清楚
1.開頭要新穎
對音樂感興趣是青少年的共性,學生往往把每周一節的音樂課視為“一周最美好的時刻”。但如果我們教法呆板,一成不變,索然無味,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應當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目的任務,將難點、重點、主導思想、作品風格、音樂知識等,形象而生動地導入,讓每堂課都有“新鮮”感,這樣學生的興趣、欲望才能“長盛不衰”。例如在欣賞歌曲時,教師先把歌曲的背景故事作生動的描述,使學生對歌曲有所了解,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欣賞興趣也隨之倍增。視唱是音樂課中基本技能訓練必不可少的環節,極易形成固定模式而單調乏味,如果教師能收集一些不同地區有代表性的學生易于接受的民歌小調作為教材,學生就會感到新鮮而提高學習積極性。
2.因材施教,科學安排教學進程
在教材教法上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師要把演奏技巧按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加以分析,進度放慢。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如圖片等),使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切勿造成學生望而生畏的局面。在教材編寫過程中將學過的簡單歌曲或片段作為練習曲,這樣可以減輕開始學習時視譜、背譜上的負擔,便于集中精力解決樂器演奏技術上的困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歌曲《歡樂頌》《粉刷匠》《多年以前》等。這些樂曲音域窄,節奏單一,旋律性強,最適宜作為學生初期階段的練習曲。教師還要把各種節奏、各種音程作排列,結合樂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貫穿在教材中。
當有了一定演奏能力即可安排兩個或兩個以上聲部的合奏。由于樂器的演奏是個操縱問題,即便低年級兒童還未進行過合唱訓練,只要手的操縱正確,音準就解決了。反過來通過樂器的多聽、多練,幫助學生在合唱中掌握好音準。
隨著演奏技巧的提高,教師可安排多聲部合奏的練習,但要接近學生的演奏水平,難度不宜過高。練習時可先分聲部單獨練,也可把樂譜發給學生回家練習。課堂練習要照顧全面。一個聲部練習時,其他同學可集體打節拍,這樣既增加了訓練密度,又讓學生對樂曲的各聲部和樂曲的基本速度有了整體的概念。這樣在合奏時就容易達到協調、整齊的效果。
在教學中必然會涌現出一批富有才能的學生,包括已在家庭中受過器樂訓練的學生,教師要注意發掘培養。對這些同學除了完成一般作業外,課外還可布置適當的練習,如安排獨奏、重奏等小節目。使這些學生成為班級中的骨干力量,以帶動全班,協助老師搞好課堂教學。
3.運用投影儀、幻燈應用到音樂教學中
教學中,要引入大量文字、歌曲、樂譜、圖片和相關的輔助資料,僅依靠板書,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會直接影響教學的進度和接受的效果。如果我們在課前把需要板書的內容以幻燈片的形式精心設計制作,在課堂上適當時機用幻燈片、投影儀放出來,那么,課堂上就能節省下更多的時間講授更豐富的內容。另外,由于新奇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利用幻燈片、投影儀可以將鮮艷的圖片、新穎的譜面、重點突出的文字說明,引入學生的視野,這在視覺上將給學生強烈的刺激,從而把教和學推向更高的境界。
4.把VCD、CD應用到教學中
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對一首樂曲進行情緒方面的講解和調動時,教師在講臺前講得津津有味,而學生則可能聽得無精打采,并沒有和教師達成共識,這就是教與學的不協調。學生經常處于旁觀者的位置,沒有積極、主動參與。教師只是講,學生只是聽,講與聽不能融為一體,就不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為了避免這種不協調現象的發生,我們必須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對“太行山上”電影片段的欣賞,我讓學生親眼目睹當時戰爭的殘酷性,領略了在那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在那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八路軍戰士是怎樣機智、勇敢、頑強地抗擊敵人的。同時通過對音樂作家冼星海的電影故事簡介,讓學生真實地了解作家本人及此樂曲的創作背景及意義,加深了對樂曲的理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對作品的分析、探討中。這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不斷加深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提高音樂鑒賞力,為更加深入地學習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5.培養能力
感受音樂美,由外在到內在。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音樂的基本任務不在于反映出客觀事物,而在于反映出最內在的自我。”歌曲的美應從哪些方面感受?
5.1感受歌詞的意境美,啟發學生想象歌詞描繪的意境,并能簡要地口述出來。掌握從動、靜、聲、色等方面感受意境的方法。
5.2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根據歌詞的思想內容,欣賞旋律對歌詞情感的表達。
5.3感受歌曲的情操美,學會理性理解和感性感受相結合的方法,使歌曲的思想跟學生的心靈產生共鳴。欣賞名曲,一般采取五步法。一聽,聽到了什么聲音。二想,想象畫面。三說,說出想象的畫面。四賞,欣賞樂曲之美,比較樂曲與自然之聲的不同。五動,跟著樂曲旋律律動,用身心感受名曲之美。欣賞一首,掌握方法,意在舉一反三。
表現音樂美,由情感到聲音。表現音樂美,首先要有情。指導學生采用重點詞句分析法捕捉歌詞的情,采用旋律的高低快慢分析法體會樂曲所表達的情感。領會了歌曲的情感之后就要多練。多練才能找到表達情感的最佳聲音。在練習中,老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進步,及時鼓勵,不斷促其提高。表現音樂美,還要有形。訓練學生的歌唱姿態,根據歌詞內容設計歌唱的動作,對手勢、面部表情、肢體協調等都要一一進行訓練。然后指導學生進行聲情并茂的表演。學生掌握了捕捉和表達情感的方法,就可以在練習中盡快形成能力。
關鍵詞:旋律結構 語調 發音 演唱技巧
一、歌曲《曲蔓地》旋律的結構特征
這是一首新疆民歌,屬于抒情性歌曲,是一首單樂段結構的歌曲,該樂段由多個樂句構成。其結構為:
第一樂句(1-4小節):語調為中速,客觀描述曲蔓地花的地理位置,這一樂句節奏悠長,多用二八和符點二分音符的節奏型并循環出現,使音樂顯得悠揚,似吟似唱。
第二樂句(5-6小節):小快板的語調,表現輕快、活潑、跳躍的情感。節奏短促,特別的運用了中間強兩邊弱的切分節奏,使音樂顯得更加活潑和熱情,典型地表現了新疆維吾爾族民歌的風格特點。
第三樂句(7-12小節):其中前半部分運用了慢速語調抒發內心情感,后半部分又轉為小快板語調,在此第二樂句的動機再次變化出現,使人產生一種想要隨之起舞的感覺。
第四樂句(13-16小節):同樣,前半部分為慢速語調,兩拍前附點的節奏性反復出現三次,表現內心對愛情的向往。隨后轉為小快板語調,表現新疆維吾爾族民歌特點的一拍切分音再次出現,表現內心的甜蜜。
二、《曲蔓地》歌詞所傳達的語言信息
《曲蔓地》這首歌曲一共有兩段,歌詞通俗易懂。兩段歌詞表達了不同的涵義,第一段通過對曲蔓地花的贊美,引伸到對人的贊美。“曲蔓地花開甜又香,芬芳有美麗。”這一句充分體現了對花的贊美;后一句“美麗的,我心愛的!我的言語不能夠表達我心意”過渡到對戀人的贊美,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忠心。第二段通過對愛情的向往過渡到對勞動生活的熱愛,表達了勞動者渴望通過辛勤的勞動,創造真、善、美的理想和對安居樂業、享受愛情之樂的美好愿望。
三、語言的規范發音
《曲蔓地》這首中國歌曲自然涉及到普通話的發音,普通話發音的三個易錯點分別:(1)平舌、翹舌不分;(2)前鼻音、后鼻音不分;(3)鼻音、邊音不分。
在歌曲《曲蔓地》中,平舌音如“叢(cong)”、“在(zai)”和翹舌音如“枝(zhi)”、“聲(sheng)”、“著(zhe)”“唱(chang)”;前鼻音如“芬(fen)”“言(yan)”和后鼻音如“香(xiang)”“芳(fang)”“風(feng)”;鼻音如“你(ni)”“那(na)”“能(neng)”和邊音“里(li)”“麗(li)”等等這些都要提出來單獨練習,直到準確掌握其發音。
通過重點練習掌握了這些歌詞的基本發音之后,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對歌詞進行吟誦。它是從說話過渡到歌唱的“橋梁”兼具語言性和歌唱性,在歌唱之前進行吟誦能理解作品的涵義,把握作品的情感、能提前幫助我們打開口腔,建立良好的發聲位置、能鍛煉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和咬字器官,使之在自然和正確的條件下起作用。總之,對歌詞進行吟誦不僅有利于歌唱氣息的平穩、自然,而且有助于聲音的放松及吐字咬字的清晰,為我們更進一步的演唱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歌曲《曲蔓地》的演唱技巧
首先要把握作品的基本情感。《曲蔓地》中作者借花喻人,表達自己內心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通過速度的時快時慢、音樂的一張一馳來表現歌曲的豐富情感,我們在演唱這首作品時要以情帶聲,更多地投入情感,使歌曲更有內涵、歌聲更具魅力;音色以及輕重強弱要隨著情感的變化而調整,不能從頭至尾單一不變,那就會顯得單調乏味;氣息要保持下沉,不能隨著音高而上提,要以舒展、流暢的聲音表現作品既優美又活潑、既熱烈又含蓄的風格特點。
其次要對演唱細節和技巧進行處理,這是在熟悉了音高、節奏、歌詞之后的進一步細化。“玫瑰”這兩個音要輕起,豎著開口腔,帶“a”的感覺咬字,隨后是一個高七度的“花”,雖然是一個開口音,但是由于跳度大也很難把握,這就要求在演唱這個音之前要提前做好準備,且咬字后要馬上展開。也就是在唱“玫瑰” 的時候就要在“花”的共鳴位置上開,緊接著一個高二度的“花”氣息要支撐住,橫膈膜向外擴張,“里”字的韻母“i”要帶“ei”松開。“曲蔓地花開甜又香”這一句快節奏的音樂要唱出切分音中間的強拍,營造歡快、活躍的氣氛。“啊”這個一字多音的樂句需要長久的氣息支撐力,需要均勻地分配氣息,“a”在發音時要開牙關并帶“o”往后吸,聲音要貼著頭頂從眉心穿出。這一句是全曲的難點,應該提出來重點練習,在音高不斷向上發展的同時要將共鳴點也隨之提高,不可在水平位置上演唱。下一句“芬芳又美麗”又從舒緩的節奏轉回了快速進行的節奏,“芬芳”咬字時要松開,“芬”字的韻母“en”帶“an”的感覺去咬,“芳”的后鼻音要咬準,后口腔打開。接下來節奏又舒緩了些,在“我”字上進入這一句的最高音,這個字之前的“的”帶“ei”開,咬字完后馬上開口腔且提高呼吸支點為“我”做準備,“我”字的韻母“o”帶“u”來唱,這樣聲音會更加圓潤。最后一句中的“勞動”一詞的“動”要帶“a”的感覺開使聲音更加開闊、輕松。
總之,對《曲蔓地》作品中的情緒、速度、音色、吐字咬字等變化都要準確把握,這樣才能完整的表現作品,達到較好演唱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成.中國民族聲樂的語言特征[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邢方方.聲樂與聲樂演唱的關系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