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49: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賓語從句練習題,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引導名詞性從句的連接詞
1.連接代詞:who,whose,whom,what,which。有詞義,在從句中擔任成分,如主語、表語、賓語、或定語等。
2.連接副詞:when,where,why,how。有詞義,在從句中擔任成分,作狀語。
3.連接詞:that,whether,if,as if。that 無詞義,在從句中不擔任成分,有時可省略;if(whether),as if雖有詞義,但在從句中不擔任成分。
注意:連接代詞與連接副詞在句中不再是疑問句,因而從句中謂語不用疑問式。
二、主語從句
1.主語從句在復合句中作主語,即主句的謂語前面的從句。
e.g. Who will go is not important.
2.用it作形式主語,主語從句放在句末。
e.g. It doesn’t matter so much whether you will come or not.
3.that引導主語從句時,不能省略。
e.g. That he suddenly fell ill last week made us surprised.
三、表語從句
1.表語從句在復合句中作表語,位于系動詞之后。
e.g. The question was who could go there.
2.引導表語從句的連接詞that有時可省去。
e.g. My idea is(that)we can get more comrades to help in the work.
四、賓語從句
1.賓語從句在復合句中作賓語。引導賓語從句的連詞that一般可省略。
e.g. I hope(that)everything is all right.
2.介詞之后的賓語從句,不可用which或if連接,要分別用what或 whether。
e.g. I’m interested in whether you’ve finished the work..
I’m interested in what you’ve said.
3.whether與if都可以引導賓語從句,常可互換。但下面情況不能互換。
①賓語從句是否定句時,只用if,不用whether。
e.g. I wonder if it doesn’t rain.
②用if 會引起誤解,就要用whether。
e.g. Please let me know whether you want to go.(此句如果把whether改成if,
容易當成條件句理解)
③賓語從句中的whether 與or not直接連用,就不能換成if;不直接連用,可換。
e.g. I don’t know whether or not the report is true.
I don’t know whether/ if the report is true or not.
④介詞后的賓語從句要用whether引導。whether 可與不定式連用。whether也可引導主語從句、表語從句、同位語從句,還可引導讓步狀語從句,以上均不能換成if。
五、同位語從句
同位語從句在句中作某一名詞的同位語,一般位于該名詞(如:news,fact,idea,suggestion,promise等)之后,說明該名詞的具體內容。
1.that在該從句中不做成分,但是不能省略。
He had the feeling that he would not see her again.
2.有時為了保持句子的平衡,同位語從句有時和前面的名詞分開。
The rumor spread that a new school would be built here.
3.在少數情況下,名詞性從句的其他關聯詞也可以引導同位語從句。但if不可以引導同位語從句。
You have no idea how worried I was.
There is some doubt whether John will come on time.
在學習名詞性從句時注意下面四點:
1.名詞性從句要用陳述語序,也就是說:①名詞性從句的關聯詞做主語的話,關聯詞后面接謂語動詞;②名詞性從句的關聯詞不做主語的話,關聯詞后面接從句的主語和謂語。
①I don't know who broke the window.(賓語從句中關聯詞who做主語,broke是謂語動詞)
②The little boy told his mother where he found the coin.(賓語從句中關聯詞where不做主語,where后面接主謂部分he found)
2.感嘆句做名詞性從句時語序不做變化
Don't you know how excited I was then?
3.時態的呼應
某些從句(特別是賓語從句)中的動詞時態,常受主句謂語時態的制約。
①如果主句謂語動詞為現在時或將來時,從句中的謂語可以不受影響。例如:
Has he told you when he received the gift?
Will you tell me how you two are getting along?
②如果主語謂語動詞為過去時,從句謂語一般要跟著改為相關的過去時。
I didn’t know where they lived.
③但是,當賓語從句表示永恒真理時謂語可以不變:
This proved that the earth is round.
4.當and連接兩個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時,and后面的that不可以省略
一、自主整理零散知識點
眾所周知,英語語法知識多而散,導致學生在應用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問題,嚴重不利于學生語法學習質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學生英語素養的形成。所以,在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定語從句時,在講述簡單的知識點之后,我組織學生按照不同的類別進行自主整理,并通過例子的展示來進行整體分析。如,關系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一般關系代詞包括:①who,whom,that(這些代詞的先行詞是人的名詞或代詞,在從句中作主語和賓語),eg:The man whom I believed to be honest deceived me.②whose用來指人或物,只用作定語,eg:This test is for students whose native language is not English.③which,that所替代的先行詞是事物的名詞或代詞,eg:Buildings which are made of brick last longer than those made of mud...組織學生按照這個方式將零散的知識點進行系統化,并通過例句的分析和應用來掌握定語從句的應用方法,這樣的自主整理過程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能大幅度提高語法教學的質量。
二、自主進行專項化練習
專項化練習是指讓學生進行專項化練習,每個項目中的練習題要具有代表性,要涉及每個知識點,并引導學生明確每個題的考查點,或者是對試題進行分析,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對加深印象、提高語法知識的應用能力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除了語法類型的專項練習(如:定語性從句、名詞性從句、狀語從句、虛擬語氣等)之外,還要對每個類型中的不同情況進行專項練習,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扎實基礎,之后再進入綜合練習,提高應用能力。
還以定語從句的教學為例,我們可以將該類型中的知識分為關系代詞、關系副詞、as、which引導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關系代詞that的用法等等,再細細地將這些知識分成不同的練習專題進行練習,比如:①In some cases,there is nothing that you can do to avoid the danger.
②That’s the only step that we can take at the moment.
...
這部分練習是關系代詞that的用法,引導學生自主分析題目,比如:①中是因為不定代詞nothing做先行詞而用that;②先行詞step被the only修飾,所以用that,等等。組織學生對每道試題都明確考查點,明確為什么要選擇該項,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解題能力,而且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要從多方面入手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主動求知中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提高學習和應用能力。
一、“同義詞轉換”點撥
1.詞語替代法
初中常見同義詞(組)有:want=would like; look after=take care of; arrive in (at)=reach=get to; be good at=do well in; have a good time=enjoy oneself; over=more than; don't know=have no idea 等。
反義詞(組)有:not same=different; not far=near; no difference=same 等。
例句:Mother is ill. Send for a doctor right away.
Mother is ill. Send for a doctor at once. (北京東城區)
2.句型、句式替代法
此類變化常見的句型有:before (after) 與not...until句型;瞬間動詞(come, go, leave等)與含有一段時間狀語的完成時;if 條件句與“祈使句,and (or) +句子”等。
例句:The exhibition of Children's Art began a few days ago.
The exhibition of Children's Art has been on for a few days. (深圳)
3.合并分句法
它是指把兩個并列句中成分相同的部分合起來,使其成為一個簡單句。
常見的連詞有:both...and; either...or; neither...nor; as...as; not only...but also等。在這里還要提醒大家:either...or, neither...nor, not only...but also這些等立連詞連接并列主語時,謂語動詞的數要遵循就近原則。
例句:Lucy sings beautiful, and so does Lily.
Both Lucy and Lily sing beautiful. (廣東)
4.簡化從句法
它多指把賓語從句簡化為不定式短語、分詞短語、介詞短語、復合賓語等,從而使復合句變成簡單句。常見的轉換有:so...that引導的狀語從句簡化為too...to的簡單句;將賓語從句簡化成“疑問句+不定式”結構等。
例句:The old lady found out where she could buy fruit cheaply.
The old lady found out where to buy fruit cheaply. (廣州)
二、剖析“對劃線部分提問”
1.確定疑問詞
2.確定緊跟其后的詞
a)若原句的謂語動詞是實義動詞,就要根據原句的時態、主語的人稱和數來選相應的助動詞(如:do, does, did)。
b)若原句中已有be動詞、情態動詞、助動詞(will, have, has等)就直接用該詞。
c)注意主語、謂語、數和時態的一致。
3.舍去劃線部分的內容
把沒有劃線的部分照抄在其后面,最后加上問號。但要注意:有些詞匯可能還要做一些符合句意或語法的改動。
如:I改成you; my改成you; some改成any等。
另外,如果劃線部分為主語,則將劃線部分的主語直接換成相應的疑問詞,然后照抄其他成分,后面加上問號即可。
示范 1:It's Monday tomorrow. (對劃線部分提問)What day is it tomorrow?
示范2:Lucy bought a new bike yesterday. (對劃線部分提問)Who bought a new bike yesterday?
三、巧解“單項選擇題”
1.讀懂全句,首位照應
You'd better_______your English book with you when you come tomorrow.
A、 take B、 to take C、 bring D、 to bring
現場拆著兒:有的同學由于受習慣的影響,剛看完了題干的前半部分,就想到了had better do sth.這一句型,于是就匆忙地選了A。如果你將句子讀完,把全句譯為漢語“你明天來的時候,最好把英語書帶來”,全句讀懂了,根據句意你就會排除A,而選擇C為答案。
2.注意習慣用語
1)Ienjoy_______in China very much.
A、 live B、 living C、 to live D、 to be living
2) - Hello, may Ispeak to Li Mei?
- Yes,______.
A、 my name is Li Mei B、 I'm Li Mei C、this is Li Mei speaking D、 Li Mei's name
現場拆著兒:1)依據習慣用法,enjoy, finish等動詞后跟(動)名詞作賓語,而不能跟不定式,因而正確答案為B。2)根據所給的情景,我們可以看出這是打電話的開頭語。按照打電話的習慣用語,此題應補上自我介紹的答語。故本題應選C。
3.排除干擾,認真分析
答題時一定要認真審題,排除干擾,不要只根據表面形式,而輕易地選擇答案。要仔細分析整個句子所要表達的真正內容,對答案進行逐個篩選,直到找出正確的答案。
She was going to arrive in ShenyangTuesday, but she didn't reach Jinzhou Wednesday.
A、 on, on B、 on, before C、 on, after D、 on, until
一、抓基礎
現在考生應將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鞏固上,建立基本的語法體系。學會分析句式結構,掌握基本語法概念,如弄清楚“主謂賓補定狀”,深刻理解“三大從句”,“非謂語動詞”。不要在語法復習上“深挖洞,廣積糧”,不斷拔高,無限演繹。
二、抓重點
雖然單項填空題涉及范圍廣,覆蓋面寬,但重點卻非常突出,主要考查:
1)三大從句(名詞性從句、定語從句、狀語從句)
2)謂語動詞(動詞時態語態、動詞辨析、情態動詞、主謂一致,虛擬語氣等等)
3)非謂語動詞(V-ing形式 、過去分詞、動詞不定式等)
4)其他詞類( 代詞、冠詞、連詞、形容詞、副詞、名詞等,且以詞義辨析題較多)
其中三大從句,動詞是重中之重。
附:2008年山東高考英語試題語法與詞匯題考點分布表
三、抓能力
考生要著重訓練在具體的語境中靈活運用語言基礎知識的能力。做練習題時,盡量選擇有具體上下文,語意豐富,靈活性強的題目,總結解題的方法,技巧,形成遷移能力。
(一)請看下面的時態辨析題:
Now that she is out of a job, Lucy ___ going back to school, but she hasn’t decided yet.(2004 北京)
A. had considered B. has been considering
C. considered D. is going to consider
[解析] 根據句中出現的she hasn’t decided yet可知說話者在說現在的情況, 且根據還沒決定這種情況推出現仍在考慮, 強調動作還未完成, 所以用現在完成進行時,答案為B。所以語境中蘊含的信息非常重要。
再如下面這道題:
-- Sorry to interrupt you. Please go on.
-- Where was I?
-- You ___ you didn’t like your father’s job.(2004北京)
A. had said B. said
C. were saying D. had been saying
[解析] 根據語境中“where was I”, 可知第二個人告知:當我打斷你講話的時候,你正在講“不喜歡你爸爸的工作” ,表示過去某一時刻正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用過去進行式,答案為C。
我們考生正是通過這類語境時態題的訓練,構建起時態辨析能力。
(二)請看下面的短語和詞類的語義辨析題:
As we joined the big crowd, I got ______ from my friends. (NMET2001)
A. separated B. spared
C. lost D. missed
[解析] 考生容易抓住空格前面的got而選擇C:get lost (迷路), 實際上get done此處可換成be done,表被動。根據語境:當我們加入人群時,我和我的朋友分開了, 而不是迷路, 所以只能選A。再如下面這道題:
The environmentalists said wild goats’ _____ on the vast grasslands was a good indication of the better environment. (2004上海)
A. escape B. absence
C. attendance D. appearance
[解析] 在沒有抓住所有信息時, 很容易錯選答案為B。但是根據后面的a good indication of the better environment 信息,從其邏輯關系入手進行判斷,D是唯一正確的答案。
所以抓住語境中的有效信息,通過對比、比較、推理、判斷等方法,以及對事物、行為發展進程合乎邏輯的想象, 才能準確做好短語、詞類等的語義辯析題。
(三)請看下面的非謂語動詞題:
The storm left,_________ a lot of damage to this area. (2005全國卷Ⅰ)
A. causedB. to have causedC. to cause D. having caused
[解析] 因 The storm 與 cause 是主動關系,排除選項A;不定式作狀語,前面通常不用逗號,排除 B 和 C;因暴風雨給這個地區“造成損失”是在“結束”之前,所以用完成式,答案選 D。再如下面這道題: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signing up for Yoga classes nowadays,____advantage of the health and relaxation benefits. (2005上海卷)
A. taking B. takenC. having takenD. having been taken
[解析] 因 people 與 take advantage of 是主動關系,排除選項 B 和 D;take不會發生在謂語 are signing up 之前,不用完成式,排除 C。故答案選 A。
通過這兩道題,我們也可以看到,做非謂語動詞的題目時要注意根據題干所提供的語境來推斷這種動作的先后關系先后關系及主動被動關系。
(四)請看下面關于三大從句的兩道題目:
―I think it is going to be a big problem.
―Yes, it could be.
―I wonder ______ we can do about it. (北京 2002春季)
A、if B、how C、what D、that
[解析] 本題在一個對話的語境中考查名詞性從句的連接詞的用法。wonder后面應跟賓語從句,而從句中的謂語動詞do是及物動詞,可見從句缺少一個代替賓語的成分,我們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不作成分的if和that,再排除引導方式狀語的how,答案是C,句子的意思是“我們能就此做些什么”。 再如下面這道題:
The film brought the hours back to me _____ I was taken good care of in that far-away village.(NMET 2001)
A、until B、that C、when D、where
[解析] 本題考查定語從句的關系副詞,我們可以看出本句話的大意“這個電影把我帶回到我在那個遙遠的村莊得到很好的照顧的時光”主句中的先行詞the hours被其它成分分割,只要考生能夠把握大意,認清真正的先行詞,就不難得出答案,the hours表示時間,所以應該選擇一個表示時間的關系副詞,即when。答案C。
所以認真研讀原題目提供的上下語句,把握句意,確定前后詞句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做從句類試題的關鍵。
四、抓突破口
關鍵詞:初中英語;寫作提高;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3-277-01
在初中階段,大部分學生對于寫作有抵觸情緒寫作水平很難提高,有的只是應付了事,如何扭轉這種情況我談幾點建議。
一、寫作是英語學習的一項目的
學習英語是為了交流思想傳遞信息。一方面要求學生的口語應答能力也就是聽和說,另一方面就是閱讀材料和寫作能力,這一方面是很重要的。當前大部分學生將來是在國內發展閱讀外來材料的能力和傳遞自己的經驗以及說明情況和表述自己的情感,就顯的職位重要。所以,現在考試側重了這方面的考察那么作為學生,我們應審時度是,認清形勢,加強自己寫作方面的訓練。
二、同學們應當培養寫作的興趣,養成寫作的好習慣
平時要善于就身邊的事,以及自己的感受,或者介紹說明一下東西,或發明把它寫成小短文然后向老師給同學展示你曾強自己的滿足感,那么這樣通過教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贊許就會逐步增加寫作的興趣逐漸養成用英語寫日記的習慣不斷的積累素材,強化語言語法的積累是你自己的英語表達趨于完美。
接下來談一下如何規范作文寫作方法:
1、要明確文體。英語的文體,大致有,記敘,說明,議論及應用文類的廣告消息通知等。每種文體都有每種文體的格式和寫作要求。如寫書信時開頭要有稱呼正文要空三個字母正文后要有落款。再比如,議論文第一段要交代議論的內容,第二段,闡明自己的觀點,第三段交代他人的觀點,最后總結,正確的觀點。
2、寫作時應注意的事項。首先考慮文章的人稱。整篇文章是以什么角度講述的,即確定,應當使用第一,第二個還是第三人稱比如,日記應用第一人稱廣告消息通知,應該第二人稱表述描述類文章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寫的所以應用第三人稱。但有時也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其次,考慮時間既文章的時間性。判斷所要寫的東西的動作發生在什么時間段,來確定整篇文章的總時態。如果所要表述的東西是過去的通常用過去的時態即一般過去時,過去進行時,及過去完成時。如果,要敘述的東西是將來的,一般要使用將來的時態即一般將來時,將來進行時等如果敘述的是,屬于經常性反復性的動作或說明一件東西時你當時用一般現在時態。然后初作寫作訓練時,英語80個單詞的作文為好,如果每句以十個單詞為準的話大致應以八到十句話尾最佳。我們首先把要表達的內容,分成八至十句話,然后確定人稱時態找出動詞和動詞詞組及重要的介詞短語初步組成一個句子接下來進行細致的修飾,加上必要的狀語,及定語等 修飾語。在接下來這八至十個句子的,因果條件并列關系,找出來按著關系,加上連詞如if because then and but so althought等使文章連貫而不孤單這樣一個文章的雛形就完成了。
3、階段是文章的修改,及潤色。文章的修改,應從句子的結構開始逐一檢查先檢查,人稱主格和賓格的應用,對嗎?以及必要的反身代詞的應用,對嗎?然后接著檢查動詞的時態,語態,及形式的變化即非謂語動詞的應用是否正確。有些使讓動詞的賓語即賓語補足語是固定形式,需要單獨記憶注意應用及修改。名詞的變化形式有所有格的兩種變化以及可數的名詞和不可數名詞的單數形式都是,必須注意的尤其應該注意的事是集合名詞當整體講是單數而當全體成員講是復數含義如family class 還要注意像sheep等單復數一樣的名詞,還有意義不一樣時單復數有變化的詞如exercise當練習題講時,應有單,復數變化而當鍛煉講時是抽象名詞不可數。形容詞應該注意級別的變化即比較級,原級和最高級的變化以及形容詞,作定語時位置的變化形容詞,在修飾不定代詞時,放在所修飾詞之后。副詞也有級別的變化注意頻度副詞的位置,應放在主語之后實義動詞,之前像often usually 其它的程度副詞都放在所修飾詞之后還需要注意形容詞和副詞的轉化就是加ly但是有些加ly的詞并不是副詞如friendly還要注意加ly的副詞的比較級,一般應加more或most。
三、文章的潤色
1、必要的省略。在狀語從句中如果從句的主語和主句的主語是一致時那么狀語從句中的主語就可以省略變成現在分詞和過去式詞作狀語的形式
2、倒裝句的使用。有的句子為了承上啟下,或者,避免頭重腳輕應使用倒裝句。在初中有Here is/are ,There is/are,Below is/are等。等介詞短語作表語時可以把介詞短語和主語的位置進行對換。如In the table is a book.
3、運用固定句型。使用so/such…that ,It is said that,固定句型
如果能夠使用定語從句的話,會使文章更有層次感
[關鍵詞]英文歌曲;課堂教學;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06-0048-01
英文歌作為英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英美文化的精華與縮影,集語言知識、文化內涵、韻律節奏于一體,其藝術感染力不容小覷。合理有效地應用英文歌輔助教學,不但能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加深其對外國文化精華的了解,使其感受地道活潑的英語表達魅力。使學生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提高語言應用能力。
一、巧用歌曲,導入新課,培養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運用和新課話題相關且學生感興趣的英文歌導入新課,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新課標高中英語的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話題,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單元的話題特點,選擇和本單元話題相關的英文歌導入新課,讓學生去享受英文帶來的聽覺盛宴。例如,學習Book 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時,選擇英文兒歌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節奏明快,歌詞簡單易懂,適合導入新課,調動學生對英國歷史文化的好奇心,帶著學生在英語世界里翱翔!
課堂導入環節中應用的英文歌,應力求簡單易懂,可以設計一些易操作的活動,也可以單純欣賞,感受英語和音樂帶給我們的感官享受。
二、巧用歌曲,鞏固語言,夯實語法
每一首英文歌都創設了一個地道的語言環境,聽歌學詞匯和句型,課堂氛圍輕松愉快,學生在哼唱過程中,不斷地重復詞匯和表達,比起孤立地背單詞、背文章更有實效。旋律優美、歌詞貼近生活的歌曲讓人意猶未盡,若與語法知識整合,在教學過程中將其融會貫通,可以加深學生對語法結構的認知。高中階段的語法重點是各類從句,精挑細選一些可供學生鞏固各類從句的英文歌,巧妙設計一些任務型練習題,能幫助學生在具體語境中認知語法。例如,聆聽Michael Learns To Rock樂隊的傷感情歌That Is Why You Go Away可以學習各類從句。
Baby won’t you tell me why there is sadness in your eyes.(賓語從句)
Love is one big illusion I should try to forget.(定語從句)
You’re the one who set it up now.(定語從句)
I’m the one who’s feeling lost right now.(定語從句)
Now you want me to forget every little thing you said.(定語從句)
I won’t forget the way you’re kissing.(定語從句)
But I’m not the man your heart is missing.(定語從句)
That’s why you go away I know.(表語從句)
You were never satisfied no matter how I tried.(讓步狀語從句)
可以先設計pre?activity(blank?filling),將從句的引導詞設空,讓學生在聽歌前先進行語法填空。然后設計聽歌驗證活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確保歌曲教學不流于形式,以期達到有效的教學目的。
三、巧用歌曲,開闊視野,滲透文化
關鍵詞:高三英語;語法復習;教學策略
一、高三英語語法復習的教學現狀分析
高三英語語法復習教學是高考復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從目前的語法復習課上,我們發現還存在著“目標寬泛”“內容枯燥,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語法復習脫離語境孤立”等諸多問題。具體表現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
1.教師教的問題
(1)目標籠統,缺乏整合
不少教師對語法復習課的目標定位很寬泛,課堂教學大多以羅列語法知識點為主,語法知識點的呈現零星散碎,缺乏整體設計。由于未能有效地整合教材里的語法知識要點,復習的目標系統性就不強。這樣的復習方式使學生在英語語法的復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
(2)脫離語境,孤立復習
許多教師強調語法規則背誦,機械化訓練,力求通過題目完成語法項目的復習并對知識點進行加深與鞏固,但是缺乏語境創設。這種教法只能讓學生對英語語法的理解僅限于表面,也使整個課堂變得枯燥無趣。
2.學生學的癥結
缺乏語境而單純的語法講解和操練給學生造就了語法繁、難、雜的印象。學生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勉強記住語法規則,但有些語法概念模糊不清,理解不透,不會分析句子。在做題時,往往會出現“看看會做,一做就錯”的現象。
當學生進入高三總復習階段,教師如何提高語法復習的時效,全面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高考英語成績,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為此,筆者設計了“本源化:回歸課本,高三語法復習溫故知新;視覺化:思維導圖,高三語法復習綱舉目張;情境化:創設情節,高三語法復習學用并舉”的教學策略,以切實提高語法復習課的效率。
二、語法有效復習教學策略實施
在高考新大綱的指導下,英語教師應盡量改進并創新語法教學方法,尤其在沖刺高考的特殊階段,更應該注重語法復習課的教學策略。筆者的具體做法如下:
1.本源化:回歸課本,高三語法復習溫故知新
課本是高考知識點的源泉。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合理整合教材內容,還可以讓學生在提取相關語法知識點的基礎上靈活應用語法知識。下面以復習定語從句為例,分析如何利用現有課本整合教材來進行語法復習。定語從句分布于《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1 Unit 4-5,必修2 Unit 1中。筆者利用Mandela這篇課文作為載體,指導學生復習課文,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所學的語法知識,在指導學生復習定語從句時采用了以下步驟:
(1)記憶提取,知識再現
再現課文中含有定語從句的句子,用PPT的形式挖空,讓學生重新體驗和感悟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用法。選取部分句子如下:
①He is the person who/that helped Mandela blow up some gove-rnment building.
②The time when I first met Mandela was a very difficult period of my life.
③The school where I studied for only two years was three kilom-eters away.
設計說明:這些句子源自于課文,目的是讓學生熟悉教材并重新復習句子的基本結構和定語從句中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基本用法。
(2)整合教材,內化語法
在學生復習了定語從句的基本規則和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筆者適時要求學生敘述曼德拉的事跡,并對該人物進行評價,文中至少用上3個定語從句。
此活動重視了語言的實用性,每個學生造的句子都不一樣,出現了很多邏輯性強的句子,如:
Nelson Mandela is a great person who devotes all his life to helping others. As a lawyer, he offered guidance to poor black people on their legal problems. He was generous with his time,for which they were grateful. Besides, he organized the black people to fight for their equal rights, due to which he was thrown into prison and was treated cruelly/ with cruelty.
As far as I’m concerned, what he did was completely/ totally for his people and his country. He is such a selfless and great man that we’ll respect and love him forever.
設計說明:要將知識變為能力,大量的語言實踐是必不可少的,而知識運用是檢測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最佳手段。采用從教材中來又回到教材中去的方法不僅是學生復習語法知識的一種手段,更是一種重溫教材的不錯選擇。
以回歸課本的方式進行高三英語語法復習,能夠提取教材中重點、難點知識,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語法知識點并升級到靈活運用它,使語法復習課更實在。
2.視覺化:思維導圖,高三語法復習綱舉目張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形象、直觀、可視化的教與學策略,能將抽象的英語語法系統化、有序化,激發聯想與創意,將各種零散的知識融會貫通成一體。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將孤立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已學知識網絡化,形成完整體系,從而提高語法復習效果。
例如,對于虛擬語氣中各種動詞的結構和句型,學生往往容易混淆。筆者在引導學生復習虛擬語氣語法結構時,先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語境中體會語法規則的特定意義,然后通過文本來吸引學生注意語法結構。課堂運用如下:
(1)在有意義的語境中體會語法規則,將語法規則化整為零
筆者在復習之前讓學生閱讀了Steve Jobs’ Standford Com-mencement Speech(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因此學生對該文本有了大致的了解,因此筆者直接用了提問的
方式。
T:If Steve Jobs hadn’t dropped in on that single course in college, 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S:If Steve Jobs hadn’t dropped in on that single course in college, the Mac would never had multiple typefaces or proportionally spaced fonts and personal computers might not have the wonderful typography.(如果他當時沒有退學,Mac就不會有這么多豐富的字體,以及賞心悅目的字體間距。那么現在個人電腦就不會有現在這么美妙的字形了。)
筆者將虛擬語氣在條件狀語從句、名詞性從句和其他特殊句式中的用法,對各個理解難點逐個分解,然后再把幾個部分聯系起來,運用思維導圖化零為整。
(2)指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
首先,指出思維導圖的主題是虛擬語氣。其次,羅列導圖要求與虛擬語氣有關的內容:if條件句,名詞性從句(主語從句、賓語從句、表語從句和同位語從句),狀語從句(目的狀語從句in order that/so that/for fear that和其他句式(it’s time that.../would rather.../if only.../what if...)以及這些句型中虛擬語氣的用法。最后,要求學生把每種句子類型畫出來。以下是一個學生的思維導圖:
虛擬語氣知識點思維導圖
■
通過這幅全景圖,學生構建了一幅虛擬語氣知識的網絡圖。實踐證明,指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是在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加成就感。另外,制作思維導圖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過程,學生在此過程中會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注意和意識到各個知識間的聯系。
3.情境化:創設情節,高三語法復習學用并舉
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沒有語言情境,那就沒有意義,也不能代表什么。語言也只有在實景語言中產生。”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或貼近生活的情境中學習英語,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語法是語言知識的重要內容之一,語法教學要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服務。
教師在指導語法復習時要改變脫離語境、孤立復習語法的做法,要特別重視在語篇中感悟語法的意義。首先,教師可以選擇多樣化的方式(如圖表式、音像式、競猜式等)來創設各種合理的語境,營造出一個歡樂、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語言環境中感知和體驗語境的美妙及語法規則的特定意義,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其次,教師可充分利用語篇中的目標語法,以加深對語法知識的鞏固。以下是筆者結合高中語法――根據動詞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的區別的復習而設計的三個教學活動。
(1)創設語境,激活語法知識
教師呈現動畫創設情境,要求學生運用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描述畫面。
(情景1:畫面中一對母子正在做游戲并進行著對話。
―“Have you worked our the puzzle which is puzzling?”
―“I don’t understanding what you are saying.”answered the little boy, looking puzzling.
(情景2:畫面中一位老太太看著樹上的落葉徐徐落下,不由嘆息。邊上一位清潔工正在奮力掃著地上厚厚的落葉。教師要求按照畫面用上動詞的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造句。An old lady looks a bit upset when he sees the leaves falling with the wind. The woman is sweeping the fallen leaves.
設計說明:利用活動將語法知識的講解轉化為生動的生活情景,使課堂栩栩如生,讓學生在逼真的生活空間去領悟語言的魅力和語法知識的內涵。通過兩組畫面情境,學生很自然地從中領悟falling與fallen,puzzling與puzzled的語用差異。從時間上看現在分詞表示正在發生的事情,與所修飾詞之間是主動關系;相反,過去分詞表示已發生的事情,與所修飾詞之間是被動關系。
(2)在語篇中感悟語法意義
筆者提供了以下語篇材料為學生提供可理解性的輸入,指導學生觀察和留意語篇中包含的目標語法特征,并歸納總結。
The city of Shanghai has seen the Expo Pavilion completed. Designed to express the Philosophy of China, the China Pavilion looks more beautiful.
Would you go to Shanghai for the world Expo 2010 scheduled from May 1 to October 31?The Expo organizing committee expects an estimated 70 million visitor coming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Respecting each other, we shoul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nd different opinions and customs are tolerated...
設計說明:該材料話題實際,內容包含了動詞的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的語法特征。教師要求學生觀察分詞的用法區別,然后思考給出結果。其目的是讓學生感知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所使用的語境和意義,自己歸納其語法功能。
(3)在語篇中內化語法知識
教師根據動詞的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的語法功能,設計了一個以“School life”為話題的語篇,并以此來串聯該目標語法。
Yesterday afternoon,after (take)a show,I went to the library, (sing) along to the song on the radio, (feel) pretty good,when all of a sudden,I found my wallet (leave) in the dormitory. When I got back (fetch) it,I found my key (miss) again. What a terrible day!
設計說明:此語篇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包含了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做狀語,賓補的語法特征。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可以不提供提示詞,對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可采用所給詞的適當形式填空。其目的是讓學生在語境中內化語法知識。
三、思考與建議
要成功地進行高三英語語法復習教學,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控制量度
任何一種語法知識所涉及的內容都是多方面的,且很繁雜,教師不可能在45分鐘內讓全部學生都能夠融會貫通,因此教師在復習時應從易到難,將語法知識點分解在幾節課中講解。
2.強化反復
完成一個知識點的復習后,教師應在課堂上有意識地讓學生反復運用,從而喚起學生的記憶,做到加深鞏固語法知識點的目的。
3.注意體驗
教師應在作業和練習題的設計上,有針對性地按照學生掌握了哪些知識點,就讓他們做哪方面的作業和練習題。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成功感,使他們對語法現象充滿信心,進而為后期深層次的語法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4.激發樂趣
只有在語法復習課中真正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悟學習、自得學習,培養學習學習英語語法的興趣,進而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找到樂趣。
語法復習沒有固定的方法,但是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都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語言學習規律。教師應該把語法復習建立在以語境為原則,以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為手段,以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為目標的基礎之上,把傳統的語法靜態講述性教學轉化為動態運用型的教學。
當然,本文知識僅是筆者的粗淺看法,未能言盡高三英語語法復習課的所有有效策略,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勇.提高英語語法復習課習題訓練效率的策略[J].課程教學研究,2014(2):64-66.
[2]周美玲.談談高三英語復習思路與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4(5):74-75.
[3]楊延從.以話題為中心的立式語法教學.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1(12).
關鍵詞:非謂語 獨立主格 不定式 動名詞
一、獨立主格中的非謂語
獨立主格結構是由名詞或代詞加上分詞或不定式構成的一種獨立結構,用于修飾整個句子。獨立主格結構中的名詞或代詞與其后的分詞等構成邏輯上的主謂關系。這種結構與主句不產生句法上的聯系,它的位置相當靈活,可置于主句前、主句末或主句中,常由逗號將其與主句分開。需特別注意的是,獨立主格結構與主句之間不能使用任何連接詞。獨立主格結構是一個句子中的一部分,它有自己的主語,這個主語與主句主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獨立主格結構中的主語具有獨立性,它存在于主句以外。
My father helping me, I had no difficulty solving this problem.
=Because my father helped me, I had no difficulty solving this problem.
因為我父親幫助我,我沒有困難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分析句子結構:原因狀語從句中,my father是主語,helped是謂語,me是賓語;主句中I為主語,had作謂語,no difficulty是賓語,solving this problem是補語;從句的主語是my father,主句的主語是I,它們是兩個絕對不同的概念,都有各自的謂語,因此,兩個主語都具有獨立性。My father helping me 算什么語法現象呢?這就是學生們要學習的獨立主格結構。獨立主格結構在英語上稱為nominative absolute(絕對主格,即該結構主語與主句主語是兩個絕對不同的概念),nominative independent(獨立主格,即該結構主語具有獨立性,存在于主句以外),也可稱為absolute construction(獨立結構)。
二、獨立主格結構的用法
獨立主格結構在句中一般作狀語,表示時間、條件、原因、伴隨狀況等。
1. 作原因狀語 。 The dog leading the way, the police caught the thief in a short time.
由警犬帶路,警察不久就抓住那個小偷。(The dog leading the way相當于一個原因狀語從句Because the dog leading the way.)
2. 作時間狀語。 Every student seated, the teacher began to teach a new lesson.
每個學生都坐好后,老師開始教新課。(Every student seated相當于一個原因狀語When every was seated.)
3.作條件狀語。 Time permitting, we will go to climb mountains tomorrow.時間允許的話,我們明天將去爬山。(Time permitting相當于一個條件狀語從句If time permits.)
4.作伴隨狀語。The boys are playing in the park excitedly, each flying a kite in the sky.
男孩子們興奮地在公園玩,每人都在空中放著一個風箏。
獨立主格一般用于書面中,在口語中幾乎不用。主句的主語與獨立主格的主語是不同的,它們對應的動詞也不一樣。在一般情況下,獨立主格的主語與對應的動詞如果是主動的關系,該動詞用動詞的現在分詞,獨立主格的主語與對應的動詞如果是被動的關系,那么該動詞則應用動詞的過去分詞。過去分詞表示的動作發生在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之前[1]。
三、非謂語的特殊用法
1.在英語中,有一些動詞短語是用被動的結構表示主動的意思,當這部分動詞短語作非謂語時,它與主語也是同樣的關系,即主語與該動詞是主動的關系,寫出來卻是被動的結構。
例如:She is dressed in red clothes. Dressed in red clothes, she went into the classroom.穿著紅色的衣服,她走進教室。(她是主動穿衣服,卻用被動的結構。)
類似的用法有 :(1)get married 或be married to結婚 ;(2)be satisfied with 對……滿意;(3)be delighted with 對……滿意;(4)be pleased to do很高興去做某事;(5)be engaged in 忙于做某事be occupied in ;(6)be dressed in 穿著……衣服 ;(7)be bored with 對...感到厭煩 ;(8)be worried about 擔心;(9)Be disappointed with 失望;(10)be interested in對……感興趣;(11)be prepared for 為……做好準備;(12)be faced with 面對;(13)be puzzled about 對……很迷惑;(14)be determined to do sth下決心去做某事;(15)be used to doing sth習慣于做某事;(16)be accustomed to doing sth習慣于做某事;(17)be surprised at對..感到驚奇(18)be lost in 沉浸在 ;(19)be seated in坐在……;(20)be located in位于 ;(21)be attached to 喜歡;(22)be concerned about關注;(23)be based on 建立在……基礎上;(24)be absorbed in專心做某事。
口訣記憶:(新郎)結婚滿意很高興,(新郎)忙于穿衣不厭煩,(新娘)擔心失望無興趣;
(新娘)準備面對很迷惑,(新娘)決心習慣不驚訝,(新娘)沉浸坐位會喜歡;
(新娘)關注基礎要專心。(解釋:結婚時新郎很高興,新娘猶豫不決,但最后還是決定和他在一起.)例如:He is engaged in teaching.(他忙于教學。)
Engaged in teaching, he forgot the time.( 忙于教學,他忘了時間。)
2.表示材料的屬性,這些動詞無被動態,如果作非謂語,就只能用動詞的ing形式。例如:
This pen writes well.這支筆很好寫。This kind of cloth washes well. 這種布料很好洗。
The apple tastes good.這種蘋果嘗起來很可口。You look well.你看起來氣色很好。The rotten egg smells bad.壞掉的雞蛋聞起來很臭。The paper feels soft. 這種紙手感很軟。Fruit can not keep long in warm weather.水果在溫暖的天氣不能保持很久。Our products sell well in this market.我們的產品在這個市場賣得很好。This idea sounds good!這個主意聽起來不錯。This key just fits the lock. 這把鑰匙剛好適合這把鎖。 That song doesn’t suit her voice. 那首歌不適合她的嗓音。She remains single. 她還是孤身一人。Tasting good, the apples sell well. 品嘗起來很好吃,蘋果賣得很好。
3.非謂語用主動的結構表示被動的意思。
(1)be worth doing(……值得被做)例如:This book is worth reading. (這本書值得一讀。)
(2)be to blame(某人應該受到責備)例如:( Tom is to blame. (Tom應該受到責備。)
be to let(出租)例如:The house is to let. 此房待租。
(3)主語 + needs/need/needed(實義動詞)+doing(……需要被……)
例如:The room needs cleaning. (房間需要被打掃。)=The room needs to be cleaned.
(4)主 + has/ have/had(有)+賓語+to do需注意此時“do”的動作由主語發出。
(某人有……事要做)例如:I have nothing to do today. (我今天沒有事情要做。)
4.有些分詞短語或者不定式作插入語可以獨立存在,它作為一種習慣表達法,沒有邏輯上的主語,可獨立使用,與主句的主語無關。Generally speaking(總的說來), Frankly speaking(坦率地說),considering(考慮到……), judging from(從……判斷), supposing(假設), to make things worse更糟糕的是,to be honest說實話,believe it or not信不信由你,to be sure(確實),to tell you the truth(說實話), to cut a long story short(長話短說),to be frank(坦率地說), to make things worse(更糟糕的是)。
Considering his age, he is a clever boy!
考慮到他的年紀,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Generally speaking, English is not very difficult to learn.
總的說來,英語是不難學得。
To tell you the truth,I didn’t attended the meeting yesterday.
說實話,我昨天沒有參加會議。
5.only to do 表示結果怎樣。He came to the classroom, only to find one student there.
他來到教室,結果發現教室只有一個學生。
四、運用非謂語動詞不定式的注意事項
1.最高級、序數詞或有最高級、序數詞及only修飾的詞后,非謂語動詞中只能用不定式作定語,如:She is the youngest student ever to enter university. 她是上大學的學生中年紀最輕的。
2.不定式的一般式可用來表示動作與謂語動詞的動作(狀態)同時(或幾乎同時)發生,這種用法通常體現在不定式在感官動詞后作賓語補足語;其他情況則表示不定式的動作在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之后發生.如:They plan to attend the meeting to be held next week.他們打算參加下個星期舉行的會議。
3.動詞不定式具有名詞、形容詞、副詞的功能,在句子可用作主語、表語、賓語、定語、狀語和賓語補足語等,但不能用作謂語[2]。不定式在修飾作表語的名詞的時候,此時,動詞不定式和這個名詞有邏輯上的動賓關系,用動詞不定式的主動形式表示被動意思。 例如:Mr Smith is a good man to work with .史密斯先生是一個可以與其合作的好人 。(句中的名詞a good man 作表語,和不定式to work with 是邏輯上的動賓關系)As far as I am concerned,the Great Wall is a good place of interest to visit . 據我所知,長城是一個可以參觀的好名勝。(句中的名詞a good place of interest 和動詞不定式to visit 也是邏輯動賓關系)
4.若干動詞之后既可以跟動名詞又可以跟動詞不定式作賓語,但它們當中有些詞在運用時,或是在特定的條件下,有特別的用法要求,或是存在意義上的區別,列舉如下:
當動詞need, want, require作“需要”解,且句子的主語與作賓語的非謂語動詞是被動關系時,其后必須用動名詞的主動形式表示被動意義,或用不定式的被動式作賓語。如:
The window needs(requires, wants)cleaning.
The window needs(requires, wants)to be cleaned.
五、非謂語中動名詞的注意事項
動名詞具有名詞的特征,可以作主語、表語等[3]。它是動詞的一種 v-ing 形式,它既有動詞的特征,又有名詞的特征。有很多動詞可以跟動名詞作賓語,如:suggest,advise,finish,give up,mind,risk等。也有些動詞后面可以接動名詞和不定式作賓,如:hate,continue,begin,start,like,love,prefer。還有的動詞后面不接動名詞,如:wish,hope,agree,fail等。但當動名詞在某些動詞、形容詞或介詞之后作賓語時,只能用動名詞的主動形式表示被動意義。 例如:
The old building requires repairing.這座古建筑需要修了。
Your hair needs cutting.你的頭發該剪了。
參考文獻:
[1]張明江.高中英語知識集錦[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7:68.
論文關鍵詞:四級考試,翻譯題型,翻譯教學
一 引言
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自1987年9月開考以來,已經歷20多個年頭,期間考試題型也不斷變化。就翻譯題型而言,直到1996年1月才推出翻譯測試,其命題形式為:從閱讀理解文章中分別選擇一至兩個句子組成一題,要求考生在15分鐘內將其譯成漢語,分值為10分。該題型是對考生理解英文能力和漢語表達能力的雙重測試,令人遺憾的是它只考了3次(96年1、6月,2000年6月),由此可見翻譯測試在大學英語考試中一直處于被忽略的地位,開展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也就無據可依。2006年6月推出的新四級考試對翻譯測試做出了重大調整:對篇章中的句子英譯漢調整為含固定表達和重要語法點的片段句的漢譯英,共5句,分值占5%。這種翻譯新題型給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又帶來哪些啟示呢?本文回顧了歷次CET-4翻譯題型,并對其進行分析,據此四級考試,筆者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進行了反思,也提出了一些粗淺的看法。
二CET-4翻譯題型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啟示
筆者對2006年6月以來的11套真題仔細研究后發現,該題型重點考查的是常用詞匯、固定搭配及語法結構,尤其是一些較難的語法知識,如各種從句、虛擬語氣、倒裝結構等,而翻譯技巧涉及很少。2004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對學生的翻譯能力作出了一般、較高、更高三個層次的要求,一般要求是:能借助詞典對題材熟悉的文章進行英漢互譯。譯文基本流暢,能在翻譯中使用適當的翻譯技巧。并規定一般要求是高等院校非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應達到的基本要求[1]。可見翻譯能力是語言綜合表達能力的一個方面。翻譯測試應該是檢查學生準確與熟練運用翻譯技巧的一種手段,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而翻譯本身是一種雙向語言轉換活動,無論是側重英譯漢還是漢譯英,都有顧此失彼之嫌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四、六級考試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指揮棒,對翻譯教學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大學英語四級翻譯測試的單向性與英漢互譯雙向能力存在矛盾,并且試題與大綱要求有脫節之處。由此,教師可能會產生誤解,認為學生只要掌握大綱要求的詞匯、詞組和基本的語法知識就可以應付翻譯題型了,不需要教授他們翻譯技巧知識,因此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處于邊緣化的狀態。而目前的大學英語教材大多以閱讀技巧和篇章結構分析為主,教師的教學以此為講解和訓練的重點,忽視了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應該重視翻譯教學,把翻譯教學融于課文教學和練習講解中,突出傳授翻譯技巧知識,切實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三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實踐探索
筆者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下文所引書中例子均用B1, U1等表示出處)[2]的教學過程中,有計劃地在各單元中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詞匯、長難句和部分段落及課后漢譯英和英譯漢的練習題作為范例,并結合少量四級考試真題,教授學生一些基本翻譯技巧知識,為其打好翻譯基礎。
(一)詞語翻譯教學
詞匯屬于語言的基礎層次,因此詞匯的翻譯屬于翻譯能力形成的基礎層次。詞類轉換是翻譯時最為常用的一種變通手段,是突破原文詞、句格局,化阻滯通行文的重要方法。許多生硬、別扭、拖沓的歐化中文(英譯漢)或中式英文(漢譯英)往往都是沒有進行轉換的結果[3]。呂瑞昌等列舉了6種漢英詞類轉譯的常見方法。動詞轉譯成名詞、介詞和形容詞四級考試,名詞轉譯為動詞,形容詞和副詞分別轉譯為名詞[4]。現代英語中,名詞的使用范圍比較廣,而漢語中常大量使用動詞,在漢譯英時可以將一個漢語的動詞譯成英語的名詞。
例1:____(為了掙錢供我上學), motheroften takes on more work than is good for her.(88題,2006.6)
學生首先會考慮“為了”、“掙錢”、“上學”的英文表達,然后直譯,形成的答案可能有:In order to make(earn)money for my tuition/to afford(support)my education. 其實我們可以告訴學生運用詞語轉譯法翻譯此句:Tofinance my schooling(上學是動詞,schooling是名詞)。
例2:Please come here at ten tomorrowmorning____(如果你方便的話)(91題,2007.6).
學生一看到“如果”,條件反射就會想到“if”,即:if it is convenient for you. 如果學生用詞語轉譯法譯為at your convenience則更“方便”(方便是形容詞,convenience是名詞)。可惜的是能體現一些翻譯技巧的四級題目實在太少! 詞語搭配是語言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學生受母語使用習慣的負面遷移的干擾,常犯詞語搭配的錯誤,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漢語可以說“學習知識”,學生想當然地用英文表達成learn/study knowledge,但在英文中learn/study 是不能與knowledge搭配在一起的,而是gain/acquire knowledge。所以,為了克服母語干擾而造成英文搭配錯誤,可設計一些漢譯英的詞語搭配練習。請學生翻譯畫線詞語,補全句子:
我早上起床時感到劇烈的頭疼。When I woke up this morning, I___a serious headache.
有些情況下,困難的出現是因為交流失敗。
In some cases,difficulties____because of failure to communicate.
學生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很容易寫成1.felt;2.appear,該題較佳的譯詞為1.had;2.arise.通過類似的詞語搭配翻譯練習,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語言學習的負面遷移以及詞義是受其語境的限制,在學習中也就會特別注意。
(二)句子翻譯教學
現代翻譯理論認為,句子是最重要的翻譯單位。四級考試中的翻譯題型也是以句子為關鍵詞或短語譯成句子,或把原文的一個句子分譯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句子。
例3:While 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herfeet on the bench in front of her and her calculator clicking out answers toher geometry problem, I am looking at the half-empty package of Camels tossedcarelessly close at hand.(B2, U5)
該句語法結構不算復雜,用了兩個分句分別說明“女兒”和“母親”的動作,但是畫線部分幾個介詞短語和非謂語動詞的翻譯卻煞費思量論文參考文獻格式。漢語句子短小精悍四級考試,且多用并列謂語或并列分句,按時間或邏輯順序排列。故翻譯時一般將英文的從屬及修飾成份盡可能轉化為并列謂語,省去不必要的關聯詞。
譯:她做家庭作業時,腳擱在前面的長凳上,計算機嗒嗒地跳出幾何題的答案,而我就盯著那包駱駝牌香煙看:她已抽了一半,就隨意扔在手邊。
例4:Once there, he would cling to the handrailuntil he reached the lower steps that the warmer tunnel air kept free of ice.(B1,U3)
該長句實際上包含三個短分句:①he would cling to the handrail;②until hereached the lower steps;③that the warmer tunnel airkept free of ice。
此句中的that雖然引導的是一個定語從句修飾the lower steps,實際上主從句之間隱含一種因果關系,若學生不會運用翻譯技巧把定語從句轉譯為狀語從句,譯文可能會不通順。
譯:一到那,他就抓住地鐵通道口的扶手,一直走到下面幾級臺階,因為地鐵里的空氣暖和,下面幾級臺階上沒有冰雪。
2.合句法,即把原文中兩個以上的簡單句、并列句或復合句等譯成一個長句。漢語強調意合,結構較松散,簡單句較多;英語強調形合,結構較嚴密,長句較多。所以漢譯英時要根據需要注意利用連詞、非謂語動詞、各種從句、獨立結構等把漢語短句連成長句。
例5:這位老人見到自己的孫女走進屋時站了起來,竟意想不到地移動了幾步,就好像他能行走了似的。(B1,U7)
原文有3句,句子內部按時間順序排列,邏輯關系較復雜,其中包含多個動詞,形成連動式謂語,而且兼述兩個主語的動作。在準確理解原文,弄清句子主干結構后,運用詞匯語法等銜接手段合三為一。
譯:Seeing his granddaughter coming into the house, the old man got tohis feet and moved several steps unexpectedly as if he could walk by himself.
3.綜合法
有時候出于實際需要,根據詞匯、短語和句子內部之間的語法結構、語義邏輯關系,靈活選用以上兩種方法四級考試,交替使用,是為綜合法。
例6:經理需要一個可以信賴的助手,在他外出時,由助手負責處理問題。(B2, U2)
“在。。。時”是典型的時間表達法,是否一定用“when”翻譯呢?其實在該句中,這個時間句式就是說明“助手”的作用,用定語從句限定其特性,介詞短語作狀語,句內關系更顯緊密。
譯:The manager needs an assistant that he can count on to take care ofproblems in his absence.
鑒于目前學生中文表達能力普遍欠佳的現狀,教師還要注意提高學生的中文水平。
例7:Life is like a field of newly fallen snow.Where I choose to walk every step will show.(B1,U10)
原句沒有新詞,結構也不復雜,但要用流暢的漢語準確通順地翻譯出來,并不簡單。
譯文1:生活就像一場新下的雪,你選擇走的每一步,都會在雪中留下印記。
譯文2:生活如新雪覆蓋的大地,走過之處必定留下足跡論文參考文獻格式。
譯文3:生活如雪后大地,足之所至,跡必留之。
譯文1直譯痕跡明顯,譯文2的語言形式和內容都得到很好的轉換,譯文3則兼具漢語簡練與古雅之美,符合原句語體風格,學生也贊同比前兩種譯文稍勝一籌。學生從譯文對比中欣賞了漢語的韻味,思路也開闊了許多。
(三) 段落翻譯教學
由于對語法翻譯法的缺點存在認識誤區,大多數教師采取英語釋義的辦法來解釋課文,學生對一些長難句或關鍵段落的內涵是一知半解,或者不甚了了。教師可適當使用語法翻譯法,將重點段落譯成中文,以便讓學生理解得更透徹。
Our raci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enhanced ourrelationship and taught us a great deal about tolerance, compromise, and beingopen with each other. Gail sometimes wondered why I and other blacks were soinvolved with the racial issue, and I was surprised that she seemed to forgetthe subtler forms of racial hatred in American society.(B2, U3)
該段落僅由兩句組成。前一句是由兩個并列謂語動詞構成的簡單句,其中的介詞賓語較長,關系較復雜四級考試,第二個并列復合句包含why和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其中包含幾個介詞短語,信息量較大。段落結構分清之后,結合整篇文章的跨國婚姻主題,把握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和感情基調,翻譯出來的文字不但深化了學生的閱讀理解,也達到了訓練學生翻譯技巧的目的。
譯:我們之間的種族和文化差異不但增強了彼此的關系,還教會了我們要彼此寬容、諒解和開誠布公。蓋爾有時不明白為何我和其他黑人如此關注種族問題,而我感到吃驚的是,她好像忘記了美國社會中種族仇恨各種微妙的表現形式。
像這樣由2-3個長難句組成的段落在教材中比比皆是,運用語法翻譯法教學,不但訓練了學生的翻譯技巧,而且有助于其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
四 結束語
翻譯測試應該成為翻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雖然四級考試翻譯題型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正面反撥作用有限,英語教師更應在實踐教學中注意傳授基本的翻譯技巧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不僅能促進其聽、說、讀、寫、譯等綜合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其更快、更好地適應今后翻譯工作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S].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鄭樹棠主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版)(第1,2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3]劉季春.實用翻譯教程[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 67-70.
[4]呂瑞昌等.漢英翻譯教程[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3: 26-30.
一、在平時的英語學習中。注意詞匯的積累和詞句的活用
文章是由句子組成的,而句子是由詞組成的,如果學生掌握了造句的技巧,把句子組成短文,寫作的難度就會降低了。所以本著“詞不離句”的原則,教師可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對學生進行造句訓練。比如每完成一新課的教學就讓學生用新單詞口頭造句,熟悉新單詞的詞性及用法,如學習teach――I teach you English,/Heteaches us maths,課后再讓學生把Useful expressions每個造兩個句子寫在作業本上,這樣日積月累、熟能生巧,學生不僅鞏固了所學詞匯,掌握了它們的用法,也對英漢句子結構的差異有所感悟和了解,這就為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注意課堂教學中訓練同學們的英語思維。讓同學們用英語來思考問題
寫作有持續性的特點,要多練才能生巧,可師生的時間都有限,怎么解決這一問題?群口作文無疑是不錯的選擇。教師可在授課過程中盡可能多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口頭練習表達一個話題,讓學生做到“句不離文”。
口頭作文訓練形式有很多,如:課前值日報告、輪流講故事、話題討論、看圖說話、英語角等等,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
我是這樣訓練學生進行話題討論的。如初一上學期學習對人物的介紹,我讓一個學生站起來,讓大家自由發問以了解她他的基本情況,如“How old are you?How tall are you?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What’syour favourite food?Do you like sports,'What d0 you oftendo after class,What d0 you often do on Saturday and onSunday?我把這些基本信息板書在黑板左側,再讓大家以“My Best Friend”為題對此學生進行描述,先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我們所學的哪些句子能用上,再找部分學生每人說一句,把大家所說組織成短文板書在黑板上,最后在用詞、句式、語法等方面加以指導,周末讓學生描寫自己的好友時,他們就駕輕就熟了。再如初一下學期學習有關節日的話題時,我給出一個題目“My Favourite Festival”,繞這個題目我給出四個節日,如:the Spring Festival,Christmas,the Children’s Day,theMid-autumn Day,讓四個大組每組討論描述其中的一個節日,還是采用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法,然后要求他們在課后寫成短文,最后張貼在“Writing Guard”,讓他們互相學習借鑒。
根據教學需要還可對學生適當進行擴展訓練。如Lesson 49 of Book 1學習季節的描述時,我展示winter和spnng的圖片,從問天氣人手,引導學生嘗試描述這兩幅圖,描述的過程中教學生學習月份的單詞,最后要求學生把剛才所說的串成短文。
eg,winter Now it's winter,There are three months inwinter,They are December,Januar,j and February,Theweather in winter is cold and snowy,We like winter be-cause we can play with snow and make snowmen,TheSpring Festival is in winter,We can have fun,
三、例文導析。領神會
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小時候初學寫語文作文時,是不是一個模仿的過程?老師告知我們:多讀多練,就可提高。英語和漢語都是語言,語言的學習是相通的,英語初學階段作文練習也是一個模仿的過程,學生需要教師給他們展示一些范文,教給他們一些寫作的基本方法,引導他們學會如何思考,如何表述,這樣他們才知道如何人手,才對自己去寫作有信心。鑒于此,在平時練習中,我們可把一些課文、練習題中的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的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當作文范文讓學生分析,分析文章的主題、描述的順序、段落的劃分、采用的時態、特殊句式的運用、過渡詞的使用等,讓他們觀察總結別人是怎樣描述組織的,跟教材內容相關的文章就讓學生仿寫。
四、指導審題。握技巧
除了讓學生堅持寫作練習,訓練學生養成好的寫作習慣也至關重要。首先要強調學生認真審題,初中英語作文的形式大致可分四類:看圖作文、命題作文、材料作文、感想作文,讀題后看這屬于哪類作文,明確題目有那些要求,考慮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如何組織信息點、如何過渡,這是寫好英語作文的關鍵。然后在平時口頭練習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寫作步驟和寫作技巧。
關鍵詞:微課;有效提高;語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4-0034
多年來,“淡化語法教學”的口號喊得很響。同時,新大綱對語法項目的要求降低了,更加突出強調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許多教師把語法教學視為可有可無的東西,總覺得有點矯枉過正。雖然語法失去了以前的中心地位,但是并沒有喪失應有的功能。語法是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在遵循英語是一門語言,具有交際功能的原則下,合理適度地進行語法教學可以促進整個外語教學。
一、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存在的三個問題
每位初中一線英語教師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都遇到過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經過總結和歸納,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存在三個主要問題:
1. 限籠統,無針對
在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如注意力時間不長、對身邊的事物感興趣、講練結合等),講述大量的語法知識,不把知識作碎片化處理,力求將教學目標面面俱到,過于籠統地傳授語法點,脫離生活實際,這樣的語法教學沒有重點、沒有針對性,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很差的。
2. 重課內,輕課外
在傳統的語法教學中,知識的傳授僅局限于課堂45分鐘,學生的課外學了做語法習題之外,其他操練時間幾乎沒有。這樣,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很少有合作交流的機會和時間。而且學生掌握的語法規則越多,他們就越怕出錯,開口說英語就越覺得困難。而游泳是“游”出來的,英語是“說”出來的,沒有親身體驗是達不到目的的。
3. 一刀切,無差異
傳統的語法教學不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忽視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在課堂上,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相同的傳授方法和指導方法,課后練習題目也是一刀切。
如上所述,筆者在接近二十年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對英語語法教學有時也會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就一直在想,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英語語法課堂生動有趣,以此提高學生對英語語法學習的興趣呢。經過摸索與思考,筆者嘗試將“微課”有機地融進課堂教學,突破語法教學難點。
二、微課的基本認識
本文中研究的“微課”是特指那些以微型視頻為主要教學載體,教師針對某一獨立的知識點來設計一個2~5分鐘的視頻情景,并制作教W設計、PPT課件、教學反思等輔助的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夠實現選擇性的個性化學習。微課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有很多優點:如教學主題突出、教學時間短、教學局限性小、教學內容碎片化等。
微課是一種新型的適合個性化學習的課程資源,它適合初中生的學習特點。在學校多媒體教學軟件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的前提下,將微課用于初中語法教學是時代的需要。
三、微課來源的實踐做法
在將微課用于初中語法教學前,如何收集、修改、制造微課是每位一線英語教師應該學會的一項技能。下面是筆者的一些實踐做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 通過多種途徑收集微課資源
要把微課用在初中英語語法課,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收集、積累微課素材。具體可以通過:(1)微課網上下載。(2)教師自作微課。(3)攝像機實拍教學視頻截選。(4)將多媒體教學資源直接轉換為視頻,如PPT,配以圖片、文字、動畫或解說。
2. 利用現有微課資源修改分類
(1)首先把收集到的微課按語法點分類
時態類:一般現在時,過去式,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將來時,現在完成時
語態類:主動語態,被動語態
動詞用法: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非謂語動詞
冠詞用法:an ,a ,the ,零冠詞
名詞用法:可數名詞,不可數名詞
人稱代詞的用法:主格,賓格,名詞性物主代詞,形容詞性物主代詞
從句:定語從句,賓語從句,狀語從句
(2)按句型類可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
(3)按年級組分類: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
(4)作用分類:導入類,講解類,練習類
3. 逐步學習精通微課制作過程
(1)確定微課主題
在進行微課設計之前,首先要確定微課的主題,然后根據確定的微課主題確定用幾個微課來講清楚這個微課主題或知識點。這樣可以使得微課的設計更加合理、系統。
(2)學習內容分析
確定了微課的主題之后,對微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分析。理清微課所呈現的內容與整個單元學習有何關系,與本節課有何關系,進而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點的重點和難點,進而達到微課教學的目標。
(3)學習者分析
學生作為微課的使用者,微課教學的對象,在進行微課設計時對于學習者的分析也很重要,只有充分了解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學習特點、個體差異等,對學生有所了解后才可設計出適合學生使用的微課,達樣設計出來的微課也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4)填寫微課腳本
(5)微課制作
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微課的制作主要是使用錄屏軟件進行制作。
四、關于微課在語法課的實施策略
1. 將微課用于課前預習
為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課前導入環節非常重要。以微課程形式作為單元話題的背景知識,利用微課播放相關歌曲,在輕松的音樂中進行圖文并茂的演示,同時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在整個熱身過程中都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漸入其中,絕不要造成上課的緊張感,而要營造“近似上課”的感覺。這期間如果學生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應當對視頻進行回放,在一陣熱身學習之后再讓學生歸納一下。
2. 將微課用于課堂教學
語法教學主要是針對某個語法規則的講解,大部分為概念講解。所以,口述講授類微課在語法教學中就非常常見。但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相比,這種微課教學方法通過采用圖片或使用小動畫來進行語法教學并配有教師的解說。因而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相比,微課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通過語法概念講述,使學習者理解所學內容。它主要運用于講授或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講解理念。
3. 將微課用于課后復習
在課堂教學結束以后,教師可以把微課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這樣有利于學生課后復習,學生的復習就不會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微課把教材上的內容轉換成圖片或視頻,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對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也有很大幫助。教師除了可以上傳微課教學視頻,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地制作英語復習視頻,學生可以在課后觀看復習視頻,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4. 將微課運用于語法知識構建
運用思維導圖構建語法知識網絡是一種有效的英語語法復習方法。我們發現,學生對于零星分布于各章節間的語法知識掌握不牢固,特別是不能夠形成知識網絡,更不能夠比較深刻地了解各知識點間的聯系,這成為了學生學習困難的一個主要原因。而利用思維導圖則能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系統、科學、有效。有了微課,教師可以利通過微課視頻教會學生繪制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學生對所學語法知識形成整體觀念,在頭腦中構建出全景圖,進一步加強對所學和所教內容的整體把握。
5. 將微課運用于評價過程
(1)評價方案設計
本研究實施的對象是以筆者所帶的兩個班901班、902班為研究對象。擬901班為實驗班,902為參照班。前測成績數據為嘉興市2015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下英語期末統考成績分析數據(表1),這保證了評價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從表格1的各項指標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兩個班的英語基礎是很接近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這為微課的試用效果提供了很好的參考性和可比性。本研究將在教學實驗一年后施測,后測成績數據為嘉興市2017年中考英語成績。
(2)注重過程性評價
在本研究中,將制作好的微謀案例運用到英語語法課堂教學中,通過“微課使用效果調查問卷”或“語法測試卷”和課堂提問、課堂觀察,對微課的使用效果進行評價,然后完善微課案例使其更好地促進教學。
(3)建立積極的評價機制
在本研究中,評價既包括平時對某一次作業、測試、某個事件的評價,也包括期末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在評價過程中,要注意強化學生的優點或進步,引導轉變其不足的地方;積累積極的評價方式,形成一定的積極評價機制。
五、結束語
C上所述,若想充分利用微課教學提高英語教學成果,就應積極地將語法教學內容與語言教學目標相結合,在聽、說、讀、寫等教學內容中全面運用微課教學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以提高英語語法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真正促使初中英語教學資源精品化、教師團隊精品化。
參考文獻:
[1] 陳 倩.微課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5(3).
新課程中要求高中階段必須達到的英語級別——七級,要求學生有明確和持續的學習動機和自主學習意識,能主動參與計劃、組織和實施語言實踐活動,能主動擴展和利用學習資源。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累計達到30萬詞以上。雖然我們很多的普通高中目前由于教育環境、師資、生源等原因而無法達到新課標的這一要求,但這和貫徹新課標中的基本理念是并不矛盾的。近年來高考英語的內容和形式都在改革,力求體現“突出語篇,強調應用,注重交際”的原則,高考英語試卷的命題指導思想也由“以知識立意”轉向了“以能力立意”。所以兩者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
但是在計劃經濟型的教育管理模式下,教育管理部門規定什么考試形式,教師往往就照辦。于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作為進入大學的參考標準——高考對高三教學具有權威性的“指揮棒”作用。于是,在高考復習教學中,許多教師偏重于對基礎知識的講解和隨之的大量強化練習,只要求學生把老師講過的知識、方法記住后熟練運用。由于條件關系聽力練得較少,這和新課標的精神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因此,我認為有效的高三英語教學應該從實際出發,正視外語教學環境的制約作用,深刻認識語言既有交際性,又有知識性,在教學方式上既不過分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也不要盲目模仿、華而不實,一味趕時髦地運用新潮教學法,而忽視語言知識在試卷中的地位。另外,聽是人們在交際中信息獲取的主要手段,聽力是形成英語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聽說練習對讀寫能力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我認為教師要以新課標中的要求作為參考目標,適當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聽力能力和技巧的培養,培養聽的策略;培養語感;特別培養在聽的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認真學習《大綱》和《說明》,準確把握高考
《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主要依據,也是復習教學的一個指導性文件。使用《考試說明》時,教師應首先深入理解考試內容中所規定的學科能力要求,并結合《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做細化工作。其次,教師要正確認識《考試說明》中的題型示例。題型示例具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通過示例幫助應試者了解題目形式,二是示例在其相應的題型中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它反映該類題型所能容納的知識含量與能力要求層次。
在高三新課結束轉入總復習時,教師可先組織學生學習上年度的高考《考試說明》,讓學生提前領會高考的指導思想和命題原則,從而對高考有輪廓性的理性認識。
三、創造性地使用高三教材、教輔
1、合理使用教科書
自開始使用新教材以來,教師們肯定了其優點,但也抱怨這套教材詞匯量大、句式長且話題深奧。
新教材的編者說:“教材中有的并不一定全部要教;教的不一定要求全會;會的不一定全考。”因此教師要從自己學生的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大膽刪減或替換一些內容。如Unit 10 American Literature 中的warming up是討論美國黑人詩人達德利·蘭德爾的一首詩Ancestors。要學生理解這首詩就有一定的困難,更別說討論該詩的背景、作者、聯系美國歷史和文化來探討美國文學了。
2、強化備課組意識,精講精練
“人心齊、泰山移”,教學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教師間的精誠合作。高三教師要強化備課組意識,統一思想,統一進度,統一資料,統一備課思路,分專題組織編寫相關教學復習資料,自編、自選、自拼練習,嚴格限制使用現成的套題,共同探討,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實現資源共享。
四、系統復習中學語法和高考詞匯
在我們的英語復習過程中,深深感到如果基礎不扎實,就如美麗的宮殿建在沙灘上,總有一天會倒塌的,所以我們要狠抓學生的詞匯梳理和學生的語法知識框架。
教師要把握教學難度,有效地進行語法教學,將語法教學滲透在聽、說、讀、寫的每一個環節。以高三全冊16個單元為例,前面10個單元分別是對主語、謂語、表語、賓語、賓語補足語、定語、狀語、虛擬語氣和動詞時態的復習,其實,與其匆匆教完新課后再重新復習以上幾個語法項目,不如在上新課的同時補充內容,落實語法復習教學。在語法復習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遵循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則,營造真實的交際語境,通過設計信息差、解決問題、選擇決定、交換觀點等任務促使學生正確處理和使用信息。學生只有通過親身體驗,才能真正掌握運用語法規則。
高三學生在英語復習的過程中都知道詞匯量的重要性。高考前,許多學校都會有好幾輪的單元詞匯和高考詞匯的強化檢測。但面對新教材的詞匯量猛增,學生機械枯燥地記憶單詞既增添學習負擔,又會受到挫敗的打擊。教師要適時滲透自主復習策略。不僅要結合心理學的遺忘規律指導學生利用早晚自習和生活中的瑣碎時間及時復習、多次復習、間時復習,還要具體地指導學生利用上下文、工具書、詞根、詞綴、類比、歸納、聯想等科學地學習詞匯,利用情景、演繹、歸納、練習等有意義地記憶。
五、以閱讀為主線,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近年來高考英語試題在重視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突出考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形成了以篇章閱讀為主體的試題布局,如果再加上以理解能力為基礎的完形填空、短文改錯以及新增加的任務型閱讀題,考察閱讀理解能力的試題則占全卷的60%。閱讀理解試題的難度也逐年增大,文章長度增加,生詞、多義詞、同義詞增加,長句、難句增加等等。所以筆者主張在高三復習中,應以閱讀為開門磚,以閱讀為主線,以閱讀為重點,把閱讀貫穿復習始終來帶動其他各項能力的提高。
1.攻克詞匯與難句,提高閱讀實力
詞匯量是制約大多數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瓶頸,詞匯量越大,理解的范圍越廣。考生首先應該把考試大綱中的詞匯表背好,因為高考命題是按考試大綱的詞匯表來命制的;其次,可以通過廣泛閱讀來適當擴展學生的詞匯,讓學生掌握構詞法。
學會句子分析是提高閱讀水平的另一關鍵所在。
閱讀理解文章難的原因在于句子結構復雜,今年高考閱讀理解文章,有兩個特點:句子較長,很多句子都在20詞以上,如(NMET2004 D篇 )One of the ways these people wrongly support their view is by pointing to 100—year— old homes which are still solid, and arguing that it is the craftsmanship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their durability.
又如:(NMET2005 E篇)But by the second year, when he was 15 years old and nearly 7 feet tall, Tom was quick and skillful enough to make the high school All-American team and to lead power to an undefeated season.
句子結構復雜。復雜的簡單句、并列句、復合句、并列復合句、多重復合句、被動句、倒裝、插入等句型的頻繁使用,造成學生的理解困難,因此訓練學生進行長句、難句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通過不斷地訓練,學生在高考時碰到復雜句子才不會慌亂。
2.加強文化底蘊,熟悉各種文體,擴大閱讀量
高考閱讀理解的測試題越來越重視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如:環境保護、時事政治、科技成就、廣告等。這就要求學生的閱讀要涉及各領域的知識,了解各種文化。
我們知道,只有通過大量的有效閱讀,才能提高猜測詞義的準確性、使用閱讀技巧的熟練程度和面對大篇幅閱讀材料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師可以將不同體裁、不同題型的近幾年高考試題匯總訓練學生,讓學生掌握不同體裁的不同閱讀方法。比如:如果是敘事文,要辨明故事發展的主線特征(如按時間主線或先因后果的倒敘手法等);還要識別文章開頭部分是否在制造懸念或“技術性假象”,以造成讀者開始的預期與末尾結果的反差;同時要分清哪部分是細節,哪部分是歸納;分清哪部分代表作者的觀點或語氣,哪部分是事實;特別要注意辨別故事結尾是否有一個認識上的歸納與升華。同時讓學生掌握不同題型的不同答題方法。如:當碰到主旨大意題時,一般只需要看各段或某段的首末句即可。又如,當碰到表格類題型時,原文只要粗略看一下,應該以回到原文尋找信息為主,因為該體裁出細節理解題較多。05年高考還首次出現了考察考生對語篇結構理解的題目,體現了新課標中提倡的“培養學生有效的外語學習策略”的理念。這樣做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引導學生注重語篇,而不拘泥于孤立的語法、詞匯的理解,改變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閱讀方式。如第52小題:
How is the text organized?
A.Topic——Argument——Explanation
B. Opinion——Discussion——Depression
C. Main idea——Comparison——Supporting examples
D. Introduction——Supporting examples——Conclusion
答案:D。
六、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寫作題是學生的一個薄弱環節。在平時的訓練中,應從造句入手,慢慢過渡到短文寫作。要求學生明確高考書面表達的五檔評分標準。引導學生注意書寫的基本功的訓練,尤其是卷面的整潔度和字跡的工整程度。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所給的材料,定格式,如:通知、書信、廣告、發言稿等。準確地抓住內容要點,省略一些不必要的內容。引導全體學生注意使用簡單句的同時,更要引導成績較好的學生學會使用一定的較為復雜的句子,如:定語從句、固定句型等。收集學生的錯誤類型當作訓練材料來進一步進行講析。同時教育學生平時要養成“寫完作文看三遍”的習慣:第一遍,只看單復數;第二遍,只看時態、語態;第三遍,再看拼寫、用詞、大小寫和標點。學生們平時錯得最多的就是單復數和時態、語態。 三遍看過后是不會有很大的毛病的。教師要盡量選擇突出交際性、實用性的體裁讓學生訓練,如:說明文、信件、通知、假條、圖表、看圖作文、人物履歷、生平介紹、改寫、縮寫等。
七、教師要努力上好英語試卷講評課
在高考前的總復習階段,教師往往會根據教學舉行各種不同的考試,如:模擬考試、診斷考試、綜合練習、限時訓練等等。這就使得試卷講評變得更為頻繁、更為重要。把講評課作為對答案課,師生都覺得單調乏味,如果一位老師能充分利用講評課,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講評試卷時,教師必須要做到:(1)認真統計分析學生的答題情況,有針對性地講解學生普遍做錯的題目。(2)講解時,教師應根據不同題型,加強對解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
八、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水準,改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范疇
新教材中的許多全新話題讓英語教師們都面臨挑戰和壓力。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一位語法精湛、詞匯量豐富、閱讀能力強的英語教師很可能會因為知識面不廣而無法應對現代的教學。課本中知識點的講解和大量的應考練習題既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能快速地提高學生的成績。現在的高考與英語教學都會涉及生活、科技、時政、天文、地理、歷史、文化、文學等方方面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