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48:5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成長煩惱,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在成長的歷程中,再眼總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這些煩惱就像一根根稻草向我襲來,也許,在這些煩惱積壓到了一定量的時候,再添上一根煩惱稻草,僅僅一根,就能把我壓垮。因此,我在煩惱中成長,在這艱難的成長的歷程中,一些煩惱也隨著那過去了的,過去了……心中,殘留著幾絲依戀與不舍……
兒時的煩惱
在幼兒園時,我就有煩惱了。在幼兒園,我有一個漂亮的汽車文具盒,小朋友們可喜歡它了,天天搶著玩,常常是一不小心就將它摔在了地上,漆都摔掉了,不久,嶄新的汽車文具盒就變成了破破爛爛的廢鐵了。為此,我煩惱極了。看見小朋友們玩得津津有味,我開心極了;看著遍體鱗傷的汽車文具盒,我又是傷心,又是心疼……
長大的煩惱
兒時的我總是盼望著長大,幼兒園時,盼望著像一、二年級的哥哥姐姐一樣臉上洋溢著成熟的笑臉;上了五、六年級又盼望著上初中,向往著初中的美好生活……當告別兒時的樂園,成長的搖籃,親愛的母校時,心中卻有著幾絲眷戀與不舍……
而今,我已邁入初中的校門,可接二連三的煩惱也隨之到來,沉重的書包,繁多的作業,乏味的功課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根本沒時間看電視,逛書店了,天天晚上十點多鐘才睡覺,有時還聽不懂老師講課,跟不上老師的講課進度……啊!我不再渴望長大!我多渴望回到那美好的童年!我寧愿做一個又笨又傻的笨女孩也不愿意一天天長大!
在煩惱中成長
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童年的腳步聲已經遠去,童年的煩惱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過去了的,就讓它過去吧,它走了,帶走了我的幾絲煩惱,又帶領著我走進了一個更加煩惱的世界……
也許,當煩惱伴隨我們走到98歲,108歲……的時候,回憶起自己的成長歷程的時候,回憶起成長中的煩惱的時候,會懂得:原來我是這樣長大的。當那時候,一朵飽經滄桑的雛菊,會在那蕭瑟的秋風中,浮現出一絲微笑……
哦,我們在煩惱中成長……
成長,似乎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話題。處在這個階段的我們總是十分興奮,十分叛逆,十分迷茫。我們會偷偷注意身邊的人的一言一行;我們開始狂躁,不再是父母身邊乖巧的安琪兒;我們失去了那份“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變得唯唯諾諾。
當第一縷陽光照耀大地的時候,我們便和千千萬萬的中學生一樣,開始了漫長的求學之路。走進教室,再也找不見小時候踏入這里的欣喜,取而代之的竟是無比的壓抑。看著那一張張陌生的臉,心中又升起點點惆悵。昔日那熟悉的臉龐,如今早已不知去向。
成長中的種種困惑如石頭般吵我砸來,處在迷茫中的我,來不及躲閃。只好帶著遍體傷痕,獨自去品嘗身心的痛楚。
還好上天及時的把我眷顧,賜予我一個知己。在遇見她之后,成長似乎變得不再如此糟糕。心頭的惆悵如冰川遇見了暖陽,漸漸的融化了。原本陌生的臉,因她的降臨,不在石化,變得如此燦爛。
她叫帆。就是這個人,在我原本無趣味的中學生活添上了一個絢麗的光環。她笑的時候很好看,很燦爛,仿佛這個世界已沒有事沒事可以是她的笑容僵硬;她的聲音很空靈,仿佛不帶任何雜質的風;她的頭發卷卷的,很可愛處處充滿著成長的朝氣。
我常常帶著一大堆的煩惱向他傾訴。如,今天的考試卷為何這么難?老師今天講的知識真沒勁,我爸為什么老訓我等諸類無厘頭的問題。料到這,帆便那么的健談,用搞怪的邏輯賜予我那些無厘頭問題一個最不尋常的解釋,而那個最不尋常的解釋恰恰滿做了我一個個接踵而至的疑惑。我感覺,帆就像是一個大口袋,大到可以裝下我所有的煩惱。
向帆傾訴的時間長了,我感覺自己像是變了一個人似得。我也開始學著為自己成長中的煩惱自定義一個樂觀的解釋。漸漸地,我的笑聲大了起來,我不會再認為那是不矜持的表現,我的話多了起來,我不會再認為那是不淑女的行為。活脫脫的,我變了,自信,樂觀是我最形象的代言詞!
其實成長,就是一顆美味的糖果,那唇齒留香的滋味回味我們無窮無盡的遐想。可是如果不加以節制,我們便嘗不到那最初的那份甜蜜,取而代之的必定將是陣陣疼痛。所以成長中的我要學會排解煩惱,保護好我們的“牙齒”。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品味到更多的甜蜜與快樂!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驕傲的大聲說:我的成長不煩惱!
初二:修羅萬丈行千里
一轉眼,我已經十一歲了。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煩惱;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還是關于糾正握筆姿勢的事。
記得我七歲那年,有一天放學回家以后,我在小房間里認真地寫作業,爸爸悄悄地進來了,他看到我寫字握筆時手拿得很低,手指都快要碰到筆尖了,便大聲地對我說:“徐誠,你筆拿得太低了!要想把字寫得好看就很難。”
我說:“筆拿高了又不好寫。”
爸爸說:“現在先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以后慢慢就覺得好寫了。”
我不服氣地說:“你看我雖然筆拿得很低 ,可是我的字不是照樣寫好了嗎?”
爸爸耐心地對我說:“徐誠,你現在才一年級,作業很少,等到上高年級的時候作業會很多,那時你如果筆拿得還和現在一樣低,不僅字寫得很慢,而且還很難看。”
我不耐煩地說:“我就這樣寫!你筆拿高了,字不是也寫不好嗎?”
此后有很多次,每當爸爸要糾正我握筆姿勢的時候,我都跟他頂嘴,有時干脆不理他,我還是我行我素;心想:“我又沒有錯,干嘛要聽你的。”我照樣還是把筆拿得那么低。為此,爸爸常常跟我發火,我也很生氣、很煩惱。
后來,我上了四年級,聽老師說:“同學們,要想把字寫得漂亮,筆就不能拿得太低,而且還不能寫得太快。”我一下子愣住了,這不是和爸爸幾年前說的一模一樣嗎?可這次是老師說了,沒辦法。我只好按照老師的要求開始慢慢地練習起來:我先把食指向上移,使指尖和鋼筆下部的三道凹槽對齊,再把拇指自然地按在筆桿上,開始一筆一劃慢慢地練習起來……。
足足堅持了三個星期,果然一橫也平了,一豎也直了;字不但比以前寫得漂亮多了,而且寫字的速度也明顯快了不少。我在心里暗暗地為自己加油,為自己高興!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些煩惱的事;但是,只要我們虛心接受他人的批評,不怕困難,勇敢面對,努力克服,任何煩惱的事最終也會變成讓人
成長——煩惱并快樂著,而的是被煩惱的矛盾所包圍。對于一個快要成為花季少女的女孩來說,應該是天真爛漫,充滿快樂。然而——我卻在為一個雙面的我煩惱著。
在家里,我要充當乖乖女的角色,只有在外面沒有媽媽在的地方,才是真正展現自我的天地。我已經長大了,骨子里已經萌發出一種叫做活力的東西,本應有的活力卻被媽媽壓迫得不敢透露出來。這個雙面的我,使我困惑,我無時不刻不想重新紳士自己,做回自己;而媽媽卻一直在為有我這樣一個女兒而感到自豪。可是,在我心中卻有難以言語的悲哀……
每次出門之前,媽媽總要嘮叨一番:女孩子坐要有個坐樣,站要有個站樣,不能大聲笑,見到熟人要問好……其實這一切,我已經聽得滾瓜爛熟,差點就可倒背如流了,媽媽只不過是“例行公事”,重復一遍罷了。可是這些在我看來,是在我真實的外表披上一層虛偽的外套。只有在外邊。沒有媽媽的約束,我才能和同學們大聲地笑,盡情地舞,隨心所欲地唱……無拘無束地享受著成長的歡樂。盡管街上路人看見了都感嘆我們這些少年太瘋狂,沒規矩。可是這些并不能阻擋我們,我們依舊進行著我們的歡樂。
我是一個什么樣的我:媽媽的乖乖女?活力的青少年?還是路人眼中的瘋狂少女?不,我就是我,我不必掩飾我自己,我是一個活力的青少年。我不再受大人控制了,我長大了。以后,不,從現在開始,在家里,我文靜但不死板;在外面,我活力但不瘋狂。這又是一個雙面的我,可是,我愛這個我,這個雙面的我。
成長的腳步離不開煩惱,我成長著,感受著成長,享受著快樂,也享受著煩惱。
成長就好比我人生中的一艘小船,行駛在波面上.有時風平浪靜,有時也會遇到洶涌澎湃的海浪.但我的成長之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也經歷著各種風波.對我而言,酸甜苦辣咸,樣樣都有.
小時候,我多么想長大,因為只要長大了,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必聽著媽媽的絮絮叨叨,爸爸生氣地責備。
小時候,身為小孩子的我,雖然生活地會自在些,可是我卻處處受著長輩與他人的約束,走路時,有父母摻著;摔倒了,有父母扶著.
作為高年級的我們,煩惱的事實在太多;作業太多,我煩,被老師批評,我惱,考試成績不理想…… 都讓我感到煩惱,但煩又有什么用呢,作業還是要寫,考試還得考,被批評了。都還是要接受現實的殘酷。回到家,以為可以依偎在父母懷里撒撒嬌,可父母呢,一把把你推開,鄭重的告訴你:“你已經長大了!”然后就開始詢問你一天在學校的情況,什么“上課有沒有認真聽” “都會不會”這一類的問題,而你呢,則是一遍一遍的重復著:“很好,很聽話.”當聽到這敷衍的話,當然父母并不這么認為,而是很欣慰的笑著點點頭。這種事就像放電影一般每天重復上演.
陽光總在風雨后,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實驗目的:探究“成長”與“煩惱”的相互關系,了解“煩惱”成因及其性質,觀察研究“煩惱”融合在“成長”體內后對各條件刺激下的反應、變化,求尋將吸收“煩惱”后的“成長”還原的方法。
實驗材料;“成長”三株,“束縛”、“自卑”、“懶惰”、“孤單”溶液各一瓶,各一管,另備正催化劑“困難挫折”,試管3根。
實驗步驟:
1、將3株“成長”放入陰暗處一晝夜,消耗其葉片內的能量“動力”。
2、將“成長”放在通風陰涼處,標號。將試管洗凈殺菌,加入等量的純凈水,標號
3、將“束縛”、“自卑”等量加入“1號”試管中;
將“勇氣”、“信心’’加入2號試管;
3號試管中加入“懶惰”、“孤單”試劑。加入催化劑“困難挫折”。
4、沉淀10分鐘后,觀察試管內溶液變化。
據觀察發現1號試管溶液呈黑灰色,透明度低,有雜質,并有異味。初將1、3號試劑定為所求“煩惱“
3號試管內變為淡黃褐色,有輕微雜質,透明度一般。
而2號試管中呈淡紫色,氣味芬芳,清亮透澈。
5、按編號將試劑注入相應植株內,放在陽光20分鐘。發現1號植株“成長”葉片邊緣逐漸焦黃,莖出現白色圓點;2號生機勃勃,綠葉昂揚;3號“成長”葉脈發黃并有逐漸向外擴散的趨勢,莖軟,易倒伏。
6、再次為3株“成長”注入“奮斗”,2天后可發現“成長”迅速恢復正常,有快速生長之勢。
實驗小結:成長煩惱+奮斗+信心、勇氣+動力=快樂成長
成長+自卑+懶惰+束縛、孤單+頹廢=煩惱成長
如果說幼年時因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而哭鬧算不上一種煩惱,那么真正的煩惱在上學
后便誕生了。
童年時:琴與自由
至今還忘不了那一天,父親在經濟條件并不寬裕的情況下為我買了一架手風琴,他是希望我能像某些孩子那樣學會彈奏一樣樂器,盡管我對此毫無興趣。
為了不辜負父親的期望,我決心好好練琴。但當我成為班里年齡最小的學員,抱著比自己輕不了多少的手風琴時,我明白為此我將付出代價--不到半個小時的練習就讓我連胳膊也抬不起來。幾個月過去,除了肩膀上紅印的加深,琴技并沒有多大長進。
院里的青草枯黃了,花也謝了。在此之后的歲月里,我竟以驚人的忍耐力熬過了父親、母親和鄰居責備(大概受不了我的"琴聲")的時光。在練琴的噪音中,心中充滿了苦惱與無奈,常幻想在一個美麗的花園里與同齡人盡情玩耍,讓疲憊的身體解脫。童年的時光在一種無聊的行為中流逝。
終于有一天,父親在我練完琴后對我說:"以后你別再練了。"然后把琴鎖在箱子里,再沒打開。我呆呆地站了半天,不知該歡呼還是該流淚。
初中時:讓我再看那燈光
隔開我和父母房間的是一扇門。每晚,如果門開著,我就可以看到父母屋中柔和的燈光。
小時候,每晚那門是開著的,只要看到那燈光,心里就不會因獨自一人而感到害怕。
上初中后,父母為了讓我更專注地學習,每晚把門緊緊地關上,我看不到那燈光了。當我在學習感到疲憊時,打開那扇門想感受一下父母帶來的溫暖,卻看到父母異樣的眼光,只得趕緊把門關上,重新打開書本。
燈光,哪怕一絲的燈光也會驅散我心中的孤獨,但我卻看不到它。
高中時:一匹馬能拉幾輛車?
16歲時,帶著十二分的喜悅進入了重點高中,但很快被沉重的學習壓得苦不堪言。5門高考科目就像5輛馬車,而我正像一匹馬。家長與老師的壓力及我的自尊心不斷鞭策我以更多的精力拉著這5輛車駛向終點。
總認為與各類人比起來,學生是最累的,尤其是重點中學的學生;與各種事比起來,考不好是最令人煩惱的,尤其是在努力之后。
曾經為英語的成績徘徊不上著急過;曾經為一次失手的物理考試痛心過;也曾為即將到來的語文考試不知所措過。舊的煩惱剛剛過去,新的煩惱又使我消除它而加倍努力。
有人說:“煩惱實在是太討厭了,但我以為煩惱其實也挺好的,有時候煩惱可以鍛煉我們的忍耐、恒心。最重要的就是它可以把我們成長描繪的豐富多彩。
學習中的煩惱
在我成長的記憶中,學習是我最頭疼的事了,但是我們又不得不學習,因為學習才是我們一生的財富,每當我沒有完成作業就開始偷玩的時候,“偵探老媽”就會用她那會放電的眼睛,把我電的半死,可有什么辦法呢?畢竟媽媽是為了我好,我只好灰溜溜的回去寫作業了。
朋友之間的煩惱
在和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必定會有誤會,這就是朋友之間的煩惱,就說我吧,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記得有一次,我的好朋友叫我和她一塊出去玩,我沒有聽見,并還跟別的同學出去了,為此,我的好朋友還以為我不和她好了呢,從這以后,她就不來找我玩了,就在那寫作業,后來多虧了我的同桌,是我同桌告訴了我的原因,原來是這樣,我終于明白了,后來我天天去主動地找她,我還向她解釋了一下,最后,我和她的友誼比以前還要好了。
其實,煩惱并不可怕,只要你換一個心態去想,你一定會發現;天空是那樣的藍,河水是那樣的清,人是那樣的好,請讓你的煩惱為你的成長畫上完美的句號吧!讓你伴隨著快樂起航!
已經過了十二個六一兒童節的我,現在已經是一名六年級的小學生了,壓力就像一座無形的小山,重重的壓在我頭上,怎能用一個“愁”字來說明?
現在的我是一名畢業班的學生了,伴隨著老師和家長的壓力與打擊,即將面臨的是緊張的小學畢業會考。我最怕,最怕那一道道壓的我喘不過氣來的數學題,最怕拼命和我作對的小數點,是我在考試中丟掉了六分,我怕,“馬虎”又在玩弄我,我甩它,卻甩不掉;語文,我最怕,怕那讓人難以理解的四字成語,怕那枯燥無味的詩句被到頭疼;英語,我怕那無規律的句型轉換,還有那看不懂的閱讀,我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
“畢業會考快來了,抓緊復習,關掉電腦。”這是爸爸媽媽在發話。唉,曾經的以前,我還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而現在,卻要整天抱著“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學生的命根”團團轉。“畢業會考,半分差了你就進不去重點中學。”
……
為什么只是人生的一小步就這么讓人難以承受不起,那以后會怎樣?每當在教室里圍繞著沉悶做作業時,聽著操場上孩子們的玩耍聲,心里好像萌生了一把鐵鎖,鑰匙在老師手中,它關住了我渴望自由的心,我情緒雜亂,不想說話,腦子里只有“重點中學”幾個大字和“改掉馬虎的‘重大宣言’”,不想,也要想……
啊!小小少年,煩事多多。我們何時才能逃離“壓力”的魔杖?何時才能擁有鳥兒的自由呢?
“小小少年沒有煩惱……”真希望像歌里唱的一樣,沒有煩惱。可事實證明“小小少年很多煩惱”
每個小小少年都會遇到的煩惱就是考試。有話說“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每次考試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次重大的考驗。稍不留神,與好成績“失之交臂”,考了85分,回去如何面對老爸老媽?想“瞞天過海”,可老師有令,必須有家長的“蓋章”才行。怎么辦?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85分!你真是越考越退步了!以前跟林芊相差幾分,我沒說你,現在差距越來越大了!十幾分!”老媽一聽我的分數,便源源不斷地嘮叨起來。唉,又拿我和別人作比較了,真受不了。我在心里無可奈何地說。
為什么要考試呢?
煩惱一個接著一個,很快,我就要升初中了,這樣的成績可怎么辦才好!
哦,成長的煩惱,這就是每個人成長必經的煩惱。
看著書發呆,情緒低落。這是失戀了,還是被人煮了?人家不說,咱也不好多問,但還是抓耳撓腮地急啊。還好,沒讓我撓太久,曹同學就說了。
上學路上,一個同學對她做了一些有失分寸的動作,讓她覺得受到了侵犯,非常生氣。盡管人家已經道了歉,保證以后再也不犯,但曹同學還是心緒難平,想要報仇。
唉,真是長大了,小時候無憂無慮,撂個跟頭都不當事兒,現在卻是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都不行。不難理解,青春期了,自我意識突飛猛進,突然有了各種敏感和自尊。
怎么辦?淡定!
首先,我沒有小腿一翹,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地說“那都不是事兒”,而是對曹同學深表同情,說那個同學做的確實不對,當即就表達不滿也是對的。但還必須引導她放下,不去報仇。我第一次跟她說了我當年的糗事,當時人家傷害了我,我也不開心,趴被窩里淚流成河,但多年后發現也有收獲,那就是逐漸學會了該怎么跟各種人相處。
曹同學不信:一向偉光正的老媽,怎么會有那么憋屈的經歷呢?
我說:沒有誰天生成熟,都是在各種困難、煩惱中成熟起來的。就算大人,也有各種煩惱,也在天天成長(話說我現在跟青春期的女兒相處,就有各種煩惱,不也正是借著這煩惱,也在反思并成長嗎)。
曹同學還是不甘心。我知道她心里還是有氣。好吧,老媽教你一招,如何把氣撒掉。寫日記,找朋友聊天,運動……大哭一場也沒什么丟人的,能減壓不少。曹同學不是喜歡跑步嗎,說不定跑上八百米,就沒那么煩了。這些方式都既不傷自己,也不傷別人。
曹同學去找適合她解氣的方式去了,我也去忙我自己的事,不再摻和。
孩子的成長,大人是替代不了的。誰都希望自家寶貝疙瘩是快樂的,但怎么可能啊?憤怒、悲傷、焦慮、煩躁,不請自來。來了就來了吧,不是壞事,給她稍做疏導,剩下的就靠她自己了。
看起來好像我很淡定哈,像個“磚家”似的,說的好像不是自己女兒似的,其實,我也不淡定過,但做家長的不都是隨著孩子成長,要不斷學習嗎?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檢驗一個母親給孩子的愛是否優質,有一個試金石,即母親是否愿意充分地對孩子放手,是否愿意推動孩子自主和獨立。”我就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對孩子過度關注,是不是過度保護,是不是總不想讓孩子受傷。結果還真是,我就開始不斷地訓練自己。
被訓的機會時時有,剛反省過,就看見曹同學書桌上有翻開的筆記本,好奇地看了一眼,沒想到是她的日記。記錄的是近期一件不愉快的事和她內心的強烈反應,我這才知道,那幾天她貌似平靜的外表下卻是波濤洶涌。我馬上本能地心疼,恨不得等她回家后趕緊問個明白,然后幫她出謀劃策。可是,咱不是正受訓嗎?淡定,孩子自有她自己成長的節奏。我把日記本放下了。
然后呢,沒有然后了,看來確實不是一件大事,人家自己消化掉了。你說多險,要是我急三火四地去追問,去出點子,還不知道把動靜搞到多大呢。
抓不住,也留不住。
兒時的憂,兒時的喜,
卻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底,
作為幸福的記憶,
永久地保存。
回憶起成長歷程的煩惱與快樂,
是一種怎樣的情愫?
無法言表。
我的心就像湖里泛起絲絲漣漪。
曾幾何時,
年少無知的我,
因挨了母親的一頓打,
煩惱,憂愁了好一陣子,
甚至懷疑母親對我的愛。
于是,向母親質疑,
“媽媽,你還愛我嗎?為什么要傷害我?”
回應我的卻是母親那滑落在我手心的淚。
“孩子,待你長大了,便會明白,那不是傷害,那是愛。”
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便期盼著快快長大。
孩提時的我,
也是快樂的。
曾經鬧出了許許多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
回憶起兒時的趣事,
忍俊不禁,
一股被世人稱為“幸福”的情愫,
悄悄地在心里彌漫開。
那般溫馨。
偶爾一滴熱淚滑過臉龐,
是甜的。
我不想用過于浮華的詞藻來描述成長的煩惱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