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庸人自擾之

庸人自擾之

時間:2023-05-29 17:48:5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庸人自擾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

1、情不棄,時光溫暖;愛不離,歲月不寒;心無瀾,碧海晴天。

2、人生最可怕的是等待,最值得的也是等待。

3、荏苒歲月覆蓋的過往,白駒過隙,匆匆的鑄成一抹哀傷。

4、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5、你說暮色醉人,我就陪你看盡黃昏。

6、有時候,一定要有一件很確定的事情,生活才能繼續下去。

7、我的夢里全是你,你就是我的夢啊。

8、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9、此時、彼時,陽光微淡,歲月靜好,安然若素。

10、想你時望天空也多應景,低下頭身邊卻無你同行。

(來源:文章屋網 )

第3篇

朋友總是一臉羨慕我:“為什么你總是很快樂?你怎么不怕考試?不怕孤獨呢?有什么能讓你因為害怕而哭泣呢?”

這個時候,我總是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依然是一臉的笑。

靜思細想,我并不是無所畏懼的人。我也怕過許多東西,也曾經是個愛哭的小鬼呢。

每晚睡覺前,總也不敢關燈,因為怕黑。一閉上眼總是怕有什么東西突然襲上心來,又好像什么也沒有,空蕩蕩的。啊,原來是寂寞!

很不習慣面對寂寞,很不習慣一個人回家,很不習慣一個人對自己說話,所以動員了所有的朋友來陪我,但到了晚上仍然懼怕如初!

這就是那個膽小的我,但這一切已經只是過去了。

慢慢地,隨著時光的流失,我變得聰明起來,也就通達了許多:知道什么都是可以解脫的!

說來說去,怕來怕去,怕的居然是自己!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原來自我是恐懼的源泉。要不怕,也不難,只須能戰勝自我。所以朋友們大可不必羨慕我,只需要每天笑一笑,唱一句!

快樂是自然,上帝是自己。

第4篇

借著依稀的燈光妄圖穿越黑暗, 只是昏黃的路燈迷糊了前方的道路, 尋覓不見未來,在閃爍著的老舊路燈下,少年頹廢的背影,顯得如此荒涼……

唉,本來是想記下不如意的事情讓心情有所好轉,可是越寫越讓自己陷入悲哀。

我不該如此難受的。

天氣冷,再冷能冷過家里嗎?冷天難道就該不思進取嗎?

孤獨,孤獨是理由嗎?為什么不自己給自己創造出一片快樂的天空,即使沒有其他人自己也能樂在其中呢?生活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用一顆快樂的心去融化掉所有這些不必要的困擾吧。

堅強,執著,堅定。讓自己的心逐步充實起來吧。

記得自己4歲的時候……

伊初夏-----站在一潭血面前不知所措,她媽媽被車撞了…

那時她在4歲,什么都不懂,但她哭了

因為她是初夏生的,所以叫初夏,她好喜歡好喜歡夏天

媽媽被車撞死了,爸爸也在她6歲時失蹤了,可憐的初夏,當她6歲的時候她決定找到當初那個撞了媽媽而逃逸的人,當她找到那個撞媽媽的人時,卻被無情的當成神經病被個小男孩趕出去,男孩露出牙齒笑了,對初夏來說,眼前這大房子是自己一輩子都不可能住進去的,到這時了,她開始討厭起有錢人,特別是剛才趕她出去的那臭痞子。

第5篇

1、當你珍惜自己的過去,滿意自己的現在,樂觀自己的未來時,你就站在了生活的最高處;當你明了成功不會造就你,失敗不會擊垮你,平淡不會淹沒你時,你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處。

2、你過得不開心的原因是:既無法忍受目前的狀態,又沒能力改變這一切。

3、保留再多,也是一種缺失;播撒多了,才會擁有。有舍才有得,與其有所保留,不如大方給予,澆灌萬物的同時,也澆灌了自己。

4、不管走到哪里,總有令人失望的事情,這世間便是這樣的,不要太難過,放下,閉上眼,睡一覺,說不定明天就會有新鮮的事兒發生了。

5、多人不需要再見,因為只是路過而已。遺忘就是我們給彼此最好的紀念。

6、做簡單的人,每天嘻嘻哈哈過日子,不搞花招,不耍心計。簡單是種強大的力量,縱使世界再復雜,我也不要復雜。

7、后來才明白,要賺到足夠令自己安心的錢,才能過上簡單、安逸、自由的生活,才能讓自己活得更有底氣。所以,多花時間努力,少點功夫矯情。

8、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煩惱和快樂就像一架天平,你每天想著煩惱,就是在給煩惱那一邊增加砝碼,快樂那一端就會越來越輕,直到心里的天平徹底失衡,再也看不到快樂的蹤影。其實煩惱可能是很簡單的事,因為你看重它,它才有分量,如果你根本不去看它,煩惱就不會纏著你。

9、沒有力氣再往前走,也沒有余地往后退,原地踏步又心有不甘,這就是所謂的焦慮。

10、你不是詩人,但可以詩意地生活。如果能夠詩意地生活,那你就是詩人。

(來源:文章屋網 )

第6篇

《天魔劫》不算是一本好書,說它是一本網絡小說還算是便宜了它,但它的思想卻不能說不經典。

《天魔劫》算是一本成人讀物,里面把性、血腥、暴力以及反叛裸地展現在了人們面前,并且毫不遮掩,似乎把它們當作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而這些看起來是黑暗面的東西,卻是作者最終的意圖----自由。

自由是一件即簡單又復雜的事,《天魔劫》卻把它表現得淋漓盡致----只要想去做,就不要擔心后果,不要關心那么多別人,自己只是一個人。

看到這些,自己才知道原來自己是多么愚蠢,整天擔心這擔心那的,《天魔劫》的結局也是出乎人的意料,雖然男主角和女主角在了一起,但是男主角的蓋世武功全部廢除,而惡魔還再橫行在事,武林最大的盟主找到了男主角,懇求他去幫助它們鏟除惡魔,而女主角只是說了一句話:“妹妹,你還沒有想通嗎?武林自有武林管,你只不過是一個女人而己,做回自已吧!沒了你,他們也會有辦法的,你還不知道嗎?在玉龍的勸說下,冷傲已經有意除去血奴了……”而整本書的精華就包含在了里面,自己不用整天擔心這,害怕那,自己不過是個人,自己完全可以自由的飛翔,不必在以別的事情。

這本書不但贊揚了自由,還嚴厲的抨擊了舊的道德思想,就像最后血魔說的一句話:“為什么要除魔,難道他叫做魔你們一定要除掉他嗎?你們的存在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的益處,知道‘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句話嗎?你們在防患?我呸!你們對魔又知道多少?”

其實,我們生活中并沒有這么多的煩惱,煩惱只是我們自己加上去的砝碼,如果覺得重了,就扔掉,不要理會現在鐵多少錢一斤,只要愿意,就做自己的事吧。

那些道德規范,那些只是思想的約束,我們可以不再理會它。

有愛就去追,有夢就去圓!

第7篇

近來多有人提及,道是科大櫻花開得正艷,多有人去賞。原本打算走一趟的,但想想去了也是看人,不如鬧市擇一高樓看得人還多些,便作罷了~

今日午飯后游園,行至秀山之東北,面朝教師之公寓;見得環境不錯,又是故去歲月常來之處,便停了下了。四周之狀況,聽便是:“青綠呈主調,少去萬花濃艷;樹花幾處白,也是人間美景;養眼芳長青青,銳耳鳥語頻頻;淡香撲鼻檔不住,不見世俗人語在。”此時正值午時兩點,烈日當空:仰望無一云,只見碧藍天;難耐酷暑熱,尋坐陰涼處。便半睡半坐休息于斜山草皮之上,樹陰之下。不知是天熱之困,還是景美醉人;坐著坐著便睡了過去,睡夢中:“獨游行至山南處,一園桃李花正開;林中竹亭一仙子,奏來曲調欲醉人。”夢中亦是烈日炎炎,熱氣騰騰,也多少有些困意,想必是:“久在塵世受困深,難得一時如此閑;剛到桃李處,困意仍在身。”不勝暑熱,便沿石徑迎上去,借地休息。

行至亭中,便作語借地處休息,討酒茶解渴;談論間,借問仙子是何姓名,何處居所,作何職業,何來如此閑暇之時光,如此之享受。仙子只一一答如:“凡人之所困,只因問太多;相遇便是友,何需知姓名;何所何業真重要?都為生活一目的;少欲之人心自閑,多求之人必多心;人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聽了覺有幾分道理。又問仙子所奏何曲,曲中何意?仙子又只答道:“世間曲調太多,無需要強解其何意;但聽其好便從之,那管曲子叫何名。”……。。可惜:身在夢中非自己,忘了不勝酒力;飲得茶酒三兩杯,頭暈眼花已分魂,仙子身影漸去,南山美景漸遠……,就這樣,便在亭中醉睡了過去,卻醒了過來,方知是夢;此時,已是-斜陽西南去,我卻-還在東北坡。方知:“醒時醉入夢,夢時醉則醒;生在塵世中,醉醒已難分。”

因貪戀夢中景人美,故遲遲不愿把世還;靜坐樟樹下,細品其中味;少去凡塵少世俗,此景人間哪里尋,恍悟道,些地便是~~

醒來便引詩為證,提醒自己以后常給自己放放假,靜靜心,人,對自己好一點,別太累了;便寫道:

櫻花燦,

滿園人如山;

人人都賞櫻花去,

我卻不然;

夢里擇坐桃李處,

天仙作伴;

以豎不勝酒,

共飲醉山南。

櫻花燦,

不勝山之南;

山南桃李花正開,

有得仙子有得茶;

山南無需世俗語,

第8篇

――千萬不要笑。換一種情況,比如你想起的是自己身染沉疴,將不久于人世;或者,上午得去面對一個惡心的人,且要與之周旋和爭斗。你想,這將是多么糟糕的一個早上。

抑或,一翻身,還可以再呼呼睡個懶覺,這就是人生的輕松。一輩子,忙活到最后,你會發現,真正的幸福和逍遙,不是擁富貴掌權柄,而是身體沒病,心底沒事。

當然了,誰活著都會有點事。只是,活得累的人,心里裝著不喜歡的事。更累的人,是今天裝了明天的事。還有些無可救藥的人,裝了好多不該裝的事。譬如,原本沒事,卻總幻想著有事。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若活到自己嚇自己就不好玩了。因為,人生最深的恐懼,來自自己嚇自己。這種深,不是深重,而是深不見底。無休止地自設困境,帶來的只會是無休止的自我折磨。

活到這一步,就不要埋怨生活和世道了。還是趙本山那句話說得好:你這不是沒事找事型,你是沒事找抽型。

在一個人那里,他說得對的,你聽了,他說得不對的,你從了。那么這個人,就可能對你為所欲為。

因為,你沒有底線,他就沒有原則。

強權是這么產生的,蠻橫也是這么產生的。這個世間一切的居高臨下,一切的欺辱,都是這么產生的。

沒有適當的憤怒,就會喪失對方對你的敬重;沒有堅守的立場,對方就會在你的搖擺里覺得有機可乘。

每個人都會在對方那里呈現兩個你,一個是表面上的你,一個是骨子里的你。壞人,就是從骨子里的你那里,看到了軟弱。

哪怕你真的軟弱,也只把它展示給善良的人。因為,善良的人會疼惜你的軟弱,或者,至少不欺侮你的軟弱。而壞人,他們會打這個世界上所有軟弱者的主意。

所以,學會使用你的拒絕權是多么重要。因為每一個拒絕本身,會含著立場,含著憤怒,含著你的凜然和不可侵犯。

在鏗鏘有力的拒絕里,讓所有人看到:一個柔軟的人該有的堅硬。

對于喪于困地的良心,可以不原諒,但至少還值得寬恕。

人在困地,意味著做出的好多選擇,不是出于本心,而是出于本能。本心和本能的區別是,前者是人性于深層激發,后者是生命在絕地呼喚。他只是想活下來,這就是去寬恕的所有理由。

這么去理解還有另外一個出發點,即不以局外人的身份,站在道德的高地指手畫腳。退一步講,我們也有可能陷于困地,也可能做出愧對他人的選擇。以寬恕自己的態度,自然也容易寬恕他人。

這個世界最不可饒恕的惡人,是那些喪心病狂的人。喪心,就是昧良心;病,就是扭曲;狂,就是殘忍和歹毒。這才是徹頭徹尾的壞人,他們的惡不需要困地,他們只是想把別人置于困地。

對于這樣的壞人,寬恕就是妥協,原諒就是犯渾。他落水了,就痛打落水狗;不落水,就隔岸對峙,等著把他打成落水狗。

第9篇

感激在背后默默關心你的人,因為他讓你明白了什么叫幸福;感激給你收獲的季節,因為它讓你懂得了什么叫成熟。

感激是春天里的和風細雨,催開了蘊涵希望的蓓蕾;感激是夏日里的驚雷,撕開了遮蔽你心田的陰霾;感激是秋晶里結出的豐碩里實,映照著你豐收的笑臉;感激是冬日里烘焙大地的暖和,化解著我們人生的嚴寒。

感激是讓幸福抽芽的養料,感激是讓希望蔓延的和風,感激是讓成功拔節的瓊槳,感激是讓友善傳遞的火把。

都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都說“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都說“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都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為人處世凡事感激,煩惱去了,快樂來了;當我們送出誠摯的感激時,得到的卻是滿懷的溫情。

一們哲人說過:“我只想要一片綠葉,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感激就是這樣一片小小的綠葉呵,當我們把綠葉奉獻給世界時,世界卻回報我們整個春天,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收獲。當我們以感激之心報答桃李時,我們良好的品行卻為我們鋪就了一條通向生命果園的道路。

吃水的時候,感激挖井的人,飲水思源,我們更加珍惜甜美的泉水;收獲的時候,感激播種的人,春華秋實,我們更加明白勞動的艱辛;成功的時候,感激生養你的人,投桃報李,我們更加懂得生命的寶貴。

我們不可能孤立地活在這個世界。我們每時每刻與身邊的每個人,每棵花草,每滴雨露,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感激身邊的每個人,他們證明了我們的存在的價值。感激腳下的每棵花草,它讓我們吮吸了生命的芬芳。感激草葉上的每滴雨露,它展示了生命的勃勃生機。不懂得感激的人是可憐的,因為他失去了提升自己靈魂質量的寶貴資源;不懂得感激的人是可嘆的,因為他在這個世界上拆除了通向更高頂點的階梯;不懂得感激的人是孤獨的,因為他割斷了給生命以溫情和友愛的紐帶;不懂得感激的人是無知的,因為他關閉了生活給我們輸送幸福的管道。

因為感激,所以幸福。那就讓我們從今天起學會感激吧,感激黎明的日出,感激友好的問候,感激無聲的付出,感激微小的收獲……

第10篇

感激困境中給你力量的人,因為他增強了你的自信;感激順境中提醒你的人,因為他校正了你的航向;感激傷害過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態;感激絆倒過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激欺騙過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視過你的人,因為他喚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遺棄過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該獨立。

感激在背后默默關心你的人,因為他讓你明白了什么叫幸福;感激給你收獲的季節,因為它讓你懂得了什么叫成熟。

感激是春天里的和風細雨,催開了蘊涵希望的蓓蕾;感激是夏日里的驚雷,撕開了遮蔽你心田的陰霾;感激是秋晶里結出的豐碩里實,映照著你豐收的笑臉;感激是冬日里烘焙大地的暖和,化解著我們人生的嚴寒。

感激是讓幸福抽芽的養料,感激是讓希望蔓延的和風,感激是讓成功拔節的瓊槳,感激是讓友善傳遞的火把。

都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都說“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都說“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都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為人處世凡事感激,煩惱去了,快樂來了;當我們送出誠摯的感激時,得到的卻是滿懷的溫情。

一們哲人說過:“我只想要一片綠葉,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感激就是這樣一片小小的綠葉呵,當我們把綠葉奉獻給世界時,世界卻回報我們整個春天,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收獲。當我們以感激之心報答桃李時,我們良好的品行卻為我們鋪就了一條通向生命果園的道路。

吃水的時候,感激挖井的人,飲水思源,我們更加珍惜甜美的泉水;收獲的時候,感激播種的人,春華秋實,我們更加明白勞動的艱辛;成功的時候,感激生養你的人,投桃報李,我們更加懂得生命的寶貴。

我們不可能孤立地活在這個世界。我們每時每刻與身邊的每個人,每棵花草,每滴雨露,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感激身邊的每個人,他們證明了我們的存在的價值。感激腳下的每棵花草,它讓我們吮吸了生命的芬芳。感激草葉上的每滴雨露,它展示了生命的勃勃生機。不懂得感激的人是可憐的,因為他失去了提升自己靈魂質量的寶貴資源;不懂得感激的人是可嘆的,因為他在這個世界上拆除了通向更高頂點的階梯;不懂得感激的人是孤獨的,因為他割斷了給生命以溫情和友愛的紐帶;不懂得感激的人是無知的,因為他關閉了生活給我們輸送幸福的管道。

因為感激,所以幸福。那就讓我們從今天起學會感激吧,感激黎明的日出,感激友好的問候,感激無聲的付出,感激微小的收獲……

第11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人感嘆:“真煩啊!”煩惱似乎是生活中從不缺少的一部分,在有些人看來,它們甚至是生活的全部。生活是不是一連串的煩惱?這只能看人的心態。同樣的生活,有人每天樂呵呵的,有人卻選擇愁眉苦臉。煩惱就是如此,你看重它,它就會像巨石一樣壓在心上,讓你喘不過氣;你不去想它,它就像浮云一樣轉瞬即逝。既然如此,為什么要憂愁煩惱?可見煩惱都是自找的。

對于內向者來說,他們習慣深思,自然看重煩惱,而且沒有人幫他們排解,他們也不愿意說出來,他們的煩惱有時還會比一般人多一些。都說內向者多愁善感,不是沒有原因。

不過,內向者可以把一件事想復雜,也能把一件事想透徹,關鍵在于他們的思考方向。如果他們愿意以達觀的心態看待煩惱,他們就能更透徹地看到事物的本質:對于能解決的事情馬上解決,不能解決的事情,即使煩惱也沒用;如果他們非要去鉆牛角尖,那只能生活在苦悶中。煩惱有時像把刀子,雖然不大,但日積月累,數量眾多,也能將生活肢解得支離破碎。

一個村子里有一位農婦覺得自己每天生活在瑣事中,她有忙不完的活計,整天被煩惱占據,攪得心神不寧,她只好去村邊的一座寺廟里找禪師求助。

禪師說:“請把你的煩惱寫在紙上。”

農婦在一張紙上寫了一連串的煩惱,幾乎占滿了整張紙。寫完后,她覺得自己更加絕望了,覺得世界上大概沒有人比她更煩惱、更不幸。

禪師說:“每一天都有很多人來我這里訴說煩惱,我都讓他們把煩惱寫出來,請女施主看看他人的煩惱,你愿意不愿意和他人交換?”

農婦隨手拿起一張紙,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各種煩惱,她接連看了五六張,恍然大悟地說:“我以為世界上只有我最煩惱,其他人都很幸福,現在看來,我的煩惱其實不算什么煩惱,如果真的遇到了他們的煩惱,那才真叫倒霉。”

人們總是認為只有自己才是被煩惱糾纏的人,其他人就算有煩惱,也不會像自己一樣每天都在面對瑣碎的事情,人們的幸福感之所以不多,就是因為他們堅定地認為自己很不幸、所有人都比自己幸福。就像故事中的那個婦人,只有了解了別人的煩惱,才會知道自己經歷的事有多么微不足道。在生活中,別人不愿意把煩惱掛在嘴邊,不是他們沒有煩惱,或者他們堅強、達觀,如果沒有快樂的心態,如何戰勝煩惱?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煩惱和快樂就像一架天平,你每天想著煩惱,就是在給煩惱那一邊增加砝碼,快樂那一端就會越來越輕,直到心里的天平徹底失衡,再也看不到快樂的蹤影。其實煩惱可能是很簡單的事,因為你看重它,它才有分量,如果你根本不去看它,煩惱就不會纏著你。

(摘自中國華僑出版社《內向者的情商修煉書》 編著:陳思群)

第12篇

近幾日讀《莊子》讀的有些頭暈腦脹,越往深處似乎越難把握,有些問題就是百思而不得解,甚至開始有些懷疑自己的智商了。關于莊子是“如何成就其藝術的人生”一問題頭緒紛雜,總是難以理清,試著談論一下,希冀梳理與交流。

莊子所成就的人生即為“道”的人生、虛靜的人生、純樸淡泊的人生、亦即是一種理想的人生狀態,這種思想在本質上不期然而然地與最高藝術精神殊途同歸,因而徐復觀先生稱莊子的人生為“藝術的人生”。如何成就“藝術的人生”,在莊子思想中有以下幾個關鍵詞:

其一,至美、至樂、至巧。“美、樂、巧”都是藝術的主要內容或效果。莊子“否定世俗浮薄之美,否定世俗純感官性的樂,輕視世俗矜心著意之巧”。莊子《知北游》中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主張要從世俗之美追溯上去,把握人生中的“大美”。美的效果即是“樂”,而至美產生的樂應為“至樂”,這超越了世俗感官的而上升到另一境界。莊子在《大宗師》中說:“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此處的“巧”即不為世俗工匠之巧的大巧,是“驚若鬼神”與造化同工的大巧。至美、至樂、至巧與最高藝術精神是相符合的。而現實中,作為太過平庸愚鈍的自己如何才能判斷哪些是“至美、至樂、至巧”呢?

其二,游。“游”在莊學思想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它貫穿了整個莊子思想。“游”即是希望人的精神得到徹底、自由的解放,而求得自由解放的條件一是要懂得“無用”的道理。“無用”的觀念是莊子思想中消極一面的主要內容。莊子《人間世》中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莊子認為無用乃是大用,無用于社會,即不為社會所束縛,便可以得到“逍遙游”了。因此“無何有之鄉,廣漠之野”便成為莊子精神的“世外桃源”,忘記天下,忘記知識,甚至忘記自己,把無用的自己置身于“世外桃源”從而得到精神的自由解放。這一觀念的確有些過于消極,倘若世人都有此“無用”之念,那么社會就不要發展了。二是要懂得“和”的觀點。這一觀點是比較積極的,“和”即是諧和、統一,這也是藝術最基本的性格。莊子以“和”注釋德,而德與性同義,指的是人的本質,從而推知人的本質即是“和”,這與藝術的性格也是相通的。

其三,心齋與坐忘。這是莊子整個精神的核心,也是最難把握的一點。心齋即擺脫知識,坐忘則要求欲望與知識同時擺脫,達到“無己”“喪我”的狀態,精神乃可得到徹底的自由。在“坐忘”的過程中,“忘知”最為重要,剩下的即是“徇耳目以內通”的純知覺活動,從而達到“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狀態。這可能就是為什么小孩子能夠善于發現美,善于得到快樂的根源了,而我們之所以總是會郁郁寡歡或許即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吧,看來知識多了未必是好事,知識越多越會阻礙心境的自由,越會在無形中束縛自己的行為,從而達不到精神的自由。可是沒有知識、忘記知識真是很難做到,又是一組矛盾,看來矛盾無處不在啊!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泉县| 黎城县| 舟山市| 科技| 洪洞县| 新乡县| 景东| 密云县| 苏州市| 石台县| 寿宁县| 金乡县| 清新县| 什邡市| 武威市| 兴文县| 浦县| 衡阳县| 沾化县| 南宁市| 湛江市| 南城县| 常山县| 新和县| 金堂县| 涡阳县| 通州区| 惠东县| 鄂伦春自治旗| 塔河县| 璧山县| 虞城县| 和顺县| 岳普湖县| 大理市| 竹山县| 托克逊县| 会同县| 苍南县| 施甸县| 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