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牛郎織女的詩句

牛郎織女的詩句

時間:2023-05-29 17:48:3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牛郎織女的詩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牛郎織女的詩句

第1篇

《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真》開始說織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賦》和《九詠》里,牽牛和織女已成為夫婦了。曹植《洛神賦》:“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李善注引曹植《九詠》注:“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p>

東漢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膾炙人口:“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扎扎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痹娙藦目椗慕嵌葘懴嗨嫉目嘀?,情味深長,把牛郎織女的故事描繪得更加人間化。

南北朝梁朝宗懔在《荊楚歲時記》這樣記載:“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后遂廢織。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p>

因此,人們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農歷七月初七之夜,稱為“七夕”。古往今來,人們愛在這晚仰望天空,觀其相會,并津津有味地談論這個美好的愛情故事。

天上當然沒有牛郎、織女,它們只是兩顆恒星。至于天河,也不過是無數恒星發出的一片芒芒白光而已。唐代詩人杜甫在詩中提出疑問:“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詩人的懷疑是對的。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不過是一個神話。但人們卻喜歡這個神話傳說,因為它表達了勞動人民熱愛生活、渴望團圓、向往未來的美好之情。

歷代歌詠七夕的詩很多,每每寫的是天上的牛郎織女,寄托的卻是人間的悲歡離合之情。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七夕》詩云:“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毕以禄\煙,長空澹澹,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亙古以來,年年如此,而多少歡情離恨,都會集在這一夜之中啊。

唐朝詩人杜牧《秋夕》寫道:“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币挂焉盍?,寒意襲人,該進屋去睡了,可是宮女依舊坐在石階上,仰視著天上的牽牛星和織女星??梢哉f,宮女的滿懷心事都在這舉首仰望之中了。詩中雖沒有一句抒情的話,但宮女那種哀怨與期望相交織的復雜感情、那種孤獨的生活和凄涼的心境見于言外。

唐朝詩人李商隱的《馬嵬》中有這樣一聯:“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鼻熬渲傅木褪钱敃r御林軍進行兵諫,請求唐玄宗誅殺楊國忠、賜死楊貴妃。而后句指玄宗與楊貴妃回想起當初七夕佳節在長生殿上兩人曾歡笑密約,并笑牽??椗荒暌欢认嘁娭虝骸!爱敃r”曾“笑”他人,而今卻不如牽??椗L久相戀,相比之下,真是令人可憫而又可笑。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在七月初七的夜晚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說到乞巧,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秋日田園雜興》卻別具一格:“朱門乞巧沸歡聲,田舍黃昏靜掩扃。男解牽牛女能織,不須徼福渡河星?!备毁F人家乞巧之聲歡騰,農戶人家入夜卻是靜悄悄的。他們本來就有耕田、織布的本領,何需再向天上的牛郎織女乞巧呢!這首新奇的小詩,熱情地贊揚了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宋代詩人楊樸的《七夕》也饒有趣味:“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a href="http://www.fhxhlc.com/haowen/102698.html" target="_blank">詩句以埋怨織女的口氣說,年年向你乞巧,你都把巧給予人間,難道你不知道人間的奸巧虛偽已經多得很嗎?

第2篇

在沁涼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織女的故事,才顯得星光晶亮。靜靜的仰望星空,幻想著牛郎織女見面的場景,看著他們變成星星在鵲橋上相會時,我們會為他們創造的神奇敬佩不已。他們的不朽神話為中國添上美麗的色彩,一代又一代地延傳下去。

在群山萬壑中,有竹籬矛舍,才顯得詩意盎然??v觀唐詩宋詞,有多少詩人在這樣的仙境中寫下了輝煌的篇章,讓我們能夠讀其詩句,體其意境,這是外國人所不能不能媲美的。他們的輝煌篇章成為中國歷史上永不滅的瑰寶。

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顯得純樸可愛。當你閉上眼睛,看見老牛上下搖晃著尾巴趕蒼蠅時,聽見它哞哞的叫聲時,聞見青青的草味,也許你會撲哧一下笑出聲,你會為老牛的純樸可愛感到驚訝,也許你從未這么細致的觀察。

祖國的山河,不僅是花木,還有可敢可泣的故事,可吟可詠的詩歌,是兒童的喧嘩笑語與祖宗的靜肅墓廬,把它點綴得美麗了。中國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才更加珍貴。他們為中國打上深深的印記,為歷史釘上了板釘,是我們中國人無比驕傲的一顆璀璨的珍珠!

第3篇

盈盈滴雨比天涯,脈脈星波不渡槎。

玉露金風天上夢,人間七夕在誰家。

細密的雨絲,淅淅瀝瀝飄過八月的天空,透洗出月桂的蓊郁和蔥翠。細碎的雨滴,踩著氤氳,從葉的縫隙里灑落,將熱情的仲夏夜流淌成清涼的秋意。馨香的空氣中,漾動七夕的金風玉露,使醉人的情縈靜靜瀉落那一簾清幽的夢境。親愛的,我的心雨是否瀝在你曲曲折折的詩句行間?

仰望遙遠的夜空,靜想那不老的傳說,動人的故事、浪漫的愛情猶如一只纖纖玉手,輕拂著心扉。銀河兩岸,鵲橋兩端,癡情的人兒望穿秋水只為等待七夕的相逢;一年的守望,日日夜夜的思念只為換取一刻的相擁,親愛的,你我每夜的綿綿軟語如此刻骨銘心,這樣的情,該有怎樣的濃烈而激昂?

牛郎和織女的愛情,一如你我,只是,不知美麗的鵲橋又會在何時為我們而設?人間的七夕,是在今朝,還是在明夕?

你說,你對我的愛占據了身體的每個細胞。我說,我對你的情守望著生命的分分秒秒。紛紛揚揚的思念鋪滿我的心間,對你的牽掛占據著我每一寸的靈魂,想念一個人并不如想象般的甜蜜,那種痛痛的感覺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煎熬?

金風初起露飄零,銀漢清波兩岸星。

離恨別情鵲橋渡,纏綿私語雨中聽。

微涼的指尖觸摸著雨滴的冷潤,心頭不由得潮濕起來,仿佛自己也隨了那雨絲,漫天飄灑。

今夜,電話那端,泯卻往日的憨笑,傳來低幽的聲音:你那邊竟也飄起了細雨,你的心,我的心,一起潮濕開來,為這七夕的夜雨相約……

悄悄躲到葡萄架下去偷聽牛郎織女的傾訴,那是有情人的鶯聲燕語。聽到了,聽到了……原來天上人間,人仙神鬼,愛!其實只有一個字。

七夕雨,是如何讓金風初起,垂露滴落,在八月的桂香里淺唱低吟?又是如何伴著輕風,掠過南國的畫樓絲弦,飛向北國的驛路歌聲,在你夢里殘荷起舞弄清影?

七夕雨,是如何在蔥翠深深的暗影里漾起微瀾,與遠方的琴音連聲接韻?又是如何在那幽幽的私語里,盈著暗香,隨著煙波舞動里的燕影在入你筆鋒毫端,讓躍動的情愫節節攀升?

似夢佳期七夕橋,纖云化作雨輕飄。

相逢脈脈多少淚,別去依依歸路遙。

抬眼望去,那道淺淺的銀河,在這浩瀚的宇宙中就像一條小溪,顯得那么微不足道。可在隔河相望的那對癡情男女眼中,卻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你說,你的心早已橫越我們之間的溝溝壑壑。我們的銀河只是時光流逝的水波,流去韶華寸寸、桃花朵朵,隔岸的是青絲白發、菱鏡消磨。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朝朝暮暮?!?/p>

佳期如夢,踩著清麗纏綿的弦律,在如夢似幻的箏聲襯托下,夢瓷般幽靜和細膩。隨著輕盈透亮滴答輕叩的雨絲,從纖云清幽處緩緩飄落,淌過心底最柔軟的角落。思念的話兒太多太多。還沒來得及細細叮囑,已然是月落西山,不得不再次忍痛別離。

豈在朝暮,這橫跨銀河兩岸的愛橋,剎那間消逝得不見蹤跡,留下的只是兩顆隔河相望的孤星,還有那一聲聲深情的呼喚。無奈而黯然淚落。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今宵相思寄何處?

傳說千年七夕情,星河自古向天橫。

同心只愿相廝守,長是人間好夢縈。

織女,如我,素衣翩袂、嬌弱嫵然的女子,眉眼似水,綠鬢如云,端坐在韶華深處,從波光鱗鱗的珠江水間向著云海碧濤深處的浩瀚銀漢駛來,心似蓮開,斜抱機梭,低眉臻首,顰目微醉,燕語鶯聲,水袖輕揚,素手編織一緞清幽玉涼的錦帶。

牛郎,如你,頎長俊朗、體魄健壯的男子,素帛青衣,神色淡然,眸蘊明月,聲如金磁,從北方楊柳青青的廣袤平原緩緩走來,金牛相伴穿云霄,神游穹宇,情隨心動,心如流水,情深衿衿,臨一闋素淡玲瓏的星愿伴一宵薄涼廝守。

河漢迢迢,那是怎樣的一段距離,更深夜重,你是否在那低吟淺嘆里徘徊?雨聲瀟瀟,是否撩撥落寞,空對素箋,徒描滿紙思情?

七夕空房嘆奈何,相逢如夢別離多。

牛郎織女天河雨,盡與人間燭淚和。

銀河岸,孤星月半,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誰人說。

昨夜,你說要在七夕的夢中與我相約。曾經無數次遙想,怎樣覓一彎清淺,越過念念紅塵,讓紛繁的花事和心語遠在青蔥之外,不帶一絲煙火飄塵。沿著蜿蜒盤旋的幽徑,走在光影斑駁闌珊的時光里,伴你左右,透洗思緒,呼吸暗溢的清芬,握一指從容和悠適,打撈歲月的明凈。

七夕雨,傳說是牛郎和織女相擁哭泣而落下的。我想,他們的這種哭應該是喜極而泣的哭吧。

此時,我枕邊的那株茉莉悄然無語,沐著今夜濃濃的愁思,靜靜地綻放寂寥中的空靈;你樓下的那棵香椿婆娑聲聲,刺透山水相阻的痛切,輕輕地析出離分中的悲涼

第4篇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于是中國古典詩詞中水的形象無處不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揭開了《詩經》的封面,只見一片北方的水色河光,照入眉睫,“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翻開《楚辭》的篇頁,你會看到南方的湖波江浪,浸透了屈原帶淚的詩行。先秦時代的水流,流過漢魏六朝,流過唐代詩人的篇章,在宋詞中也波光瀲滟,浪花飛揚。

水是阻隔

水最早出現的意義是表示阻隔,這就有了中國古典詩詞中最凄美的畫面:“所謂尹人,在水一方”。還有那漢末《古詩十九首》中歌詠牛郎織女為天河阻隔的詩篇:“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素手,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此詩描寫了織女的機杼生活,寫她因相思而無心織布,淚流如雨,最令人感嘆的是:詩中不寫河漢的寬闊無邊,而是強調它“清且淺”,二人相距并不遙遠,卻只能隔著盈盈的水光含情相視。

水是相思

水難以逾越,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給人帶來了痛苦,因此大多說詩詞抒發的是相思之苦,或為友情或為愛情,成語“柔情似水”便是最好的例證,且看王觀的《卜算子》:“永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這是一道新鮮脫俗的送別詞。王觀以橫流的眼波比水,以蹙眼的眉眼

喻山,以眉眼盈盈象征位于江南的浙東山水,并寄寓自己對友人的惜別與祝福。這首詞,宛如一活潑的輕音樂,沒有離別的傷感,而只有俏皮的描繪與祝愿。

水是愁情

古代詩人總喜歡以流水來比喻愁情,水的連綿不斷,恰是愁情揮之不去,這方面的名篇名句不勝權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水流無限,比喻愁之長,一江春水,比喻愁之思,抽刀斷水的奇妙比喻更寫出悲愁難斷,縱觀所有詩句佳詞,均從不同角度,恰當地在愁情與水相似特征之間建立聯想,使之流芳千古。

由此觀之,水之意,像千古流芳,見證了歷史的古往今來,見證了古今人類相通的情感,在它的身上,凝結了永恒與短暫,亙古與瞬間,水不僅是世上生命的源泉,更是哺育文明的乳汁,是它催生出詩詞的絢麗之花,并吐露出永恒的芬芳!

河北承德圍場縣圍場縣第二中學初一:青青草原124

第5篇

我國的新課程標準明確了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教師必須在師生良好互動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個性和情感發展進行關注和培養,實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語文教學中關注情感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和個性,為學生創造出自由寬松的教育環境。情感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的身心發育更加完善。情感教育能培養學生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優秀道德觀念,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增強審美能力。

二、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情感導入營造恰當氣氛

初中生處于成人與兒童的分離期,此時自我意識強烈、叛逆心理嚴重,在情感和理性上亟需正確引導。強迫性的灌輸不能吸引初中生的學習注意力,巧妙的課堂導入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第一步。教師要精心設計教案,導入時充分考慮初中生的認知基礎和理解能力,以情感為切入點,以情感人,才能震撼學生心靈,調動學生的情緒,使他們自覺的沿著教師的情感預設,走入課堂。例如,教學《臥看牽??椗恰窌r,教師可以自己或者讓學生朗誦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文,教師啟發:在浩瀚的天際,還有哪些奧秘呢?真的存在牛郎織女星嗎?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相關的天文知識———《臥看牽??椗恰?。學生都熟悉牛郎和織女的故事,詩朗誦加深了浪漫主義色彩,加強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熱愛情感。

(二)巧借教學手段,創設最佳情境

現代先進教學手段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因為語文教學素材十分寬泛,文學作品是通過文字生動的描繪人物、書寫歷史、展現生活,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畫面將教學內容立體、形象的呈現出來,創造出與作品相符合的氛圍,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意境,感受到強烈的情感震撼。例如在講授《桃花源記》時,可以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圖片,配上優雅的古箏曲,讓學生配樂朗誦,學生在婉轉清雅的樂曲中,觀賞著田園優美寧靜的畫面,聆聽著陶淵明脫俗高超的詩句,自然體會到了恬淡祥和的意境,增強了對自然的熱愛和高尚的向往,實現了課堂情感的升華。

(三)以情動人,進行情感熏陶

初中語文教師的情感教學,要以教材的特定要求為基礎,以學生的的情感體驗為主線,為學生創設出教材作品的特定情境中,一切教學手段和設計,都必須通過教師這個主導因素發揮作用。教師在課堂中,要注重學生的心理變化和情感體會,教學內容要聯系學生生活,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和互動,實現精神上的陶冶。例如在《背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體會“父親”動作細節,教師先聲情并茂地談父母對自己的愛的故事,使學生陷入自我感受、自我反思、自我感動的課堂氛圍中,由學生再談自己的真情實感,領悟父母恩情的偉大,引領學生學會珍惜。這是語文教學的目標要求,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靈魂凈化的重要手段,實現了初中語文教學三維目標的統一。

(四)通過實踐加強情感體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充分發揮出情感教育重要作用。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與理解能力。而其主要學習內容除了包括口語表達、閱讀、寫作、語言理解等方面之外,還包括情感培養。語文知識的積累,僅靠課堂上的時間是完全不夠的,更多的是要靠生活中的實踐與體驗。教師主要起到的就是積極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將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實踐。我們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語文知識,不僅包含內容眾多,而且涉及范圍也非常廣泛,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夠將課堂上的知識進行吸收,從而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所以,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實踐才是檢驗學生情感教育效果的最主要方式。

三、結語

第6篇

關鍵詞:《補充習題》;提高能力;開闊視野

作為一名老師,備課時要做到三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那么,語文老師如何確定教學目標,把握重難點,怎樣延伸課外閱讀,從哪里找到讀寫的切入點,對學生又該怎樣檢測,這些細節方面往往會讓我們老師感到頭緒繁多,甚至會在課堂教學中因為把握不準而使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小學語文補充習題》由蘇教版小學語文編輯部組織編寫,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配套用書,是語文老師手邊的現成的教學資源。它在《使用說明》中明確寫道:作為教材的必要補充,它立足課堂,注重基礎,依托教材,重點、難點突出,是學生必須完成的課堂作業。因此,《補充習題》無論是在老師的教中,還是在學生的學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它的特點,我們可以以《補充 習題》為抓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一、《補充習題》是學生預習的優秀的指導老師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為《補充習題》注重基礎,依托教材,重點、難點突出,在學生預習時,就可以以《補充習題》作為學習的指導老師。根據題目的設計,學生可以提前預習,掌握課文的知識點。

以六年級語文下冊《盧溝橋烽火》為例,這一課的《補充習題》的第一題是“將下列詞語補充完整”,第二題是“選擇正確的讀音”,第三題辨析詞語感彩,第四題是成語使用選擇,第五題是“根據提示,摘抄關鍵詞語,把‘’的過程講出來”。第六題是“閱讀長篇小說《亮劍》選段,回答問題?!备鶕@一課補充習題的題目,我們可以制定出這樣的導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會用“逐步”、“萬籟俱寂”造句。(《補充習題》的1、2、4題所體現的)(2)按時間各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按時間先后講述“”的經過。(《補充習題》第5題)(3)通過了解“”的史實,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搞擊侵略者的英雄行為的崇敬之情。(《補充習題》第3題)(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補充習題》每課的練習題都是這樣精心安排,因此,老師在備課時,借助《補充習題》的每課練習,都可以將目標定位準確,緊扣重難點,同時可以選擇《補充習題》的部分題目作為預習作業,一舉多得。

二、《補充習題》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愜意的訓練場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魯迅先生也說讀書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閱讀能力。

《補充習題》每課都有一道課內閱讀題。這些題都是選取課文的重點段落,后面緊跟的習題也緊緊依托段落,設計較多讀寫訓練的切入口。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學會感悟,學會抓重點句,學會理解過渡句、總起句、總結句,體會作者構思的精巧,修辭的新穎,用詞的精準。

以《補充習題》六年級下冊《夾竹桃》的第四題為例:(1)月光下的夾竹桃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的原因是 ;(2)“我”把月光下的夾竹桃幻想成了三種事物,分別是 、 、

;(3)這一自然段第一句“夾竹桃的妙處”是指課文上一自然段講的夾竹桃 的特點,作用是承接上文;“還不止于此”的作用是 。這一段的總起句是 。

這樣的習題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作為學生品詞析句、精讀感悟的“導師”。老師在課堂上,既可以將它用在重點段落品析前,讓學生圍繞《補充習題》上這些習題自讀自悟,完成習題;也可以將習題分配到組內,在組內協作完成,再交流。還可以作為對學生感悟后的一種檢測。經過這樣每課的練習,學生會在預習、閱讀的時候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課文上學會做批注,提高閱讀能力。

三、《補充習題》是開闊學生視野的活源泉

我們是農村小學,因為條件所限,學生無論是閱讀的量還是閱讀的面都很難達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而《補充習題》每課最后,大多一個“閱讀短文,完成練習”的題目。這些閱讀題,要么是與每課相關的同類課文,如《山谷中的謎底》后面的閱讀就是《冰雪的啟示》;有是對原文的補充,如《海洋――21世紀的希望》后面的閱讀題是《海洋是未來的糧倉》;有的是對原文的再現,如《三打白骨精》后是閱讀原文片段,《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后緊跟的是《魯濱遜漂流記》片段閱讀;有的是和課文的對比,如《三亞落日》后是《海上日出》;還有的則是對作家、事件背景、人物生平等資料的補充,如《錢學森》;還有同類知識、名言名句的積累,如《古詩兩首》后的詩句補充,《牛郎織女》后有關牛郎織女的詩句的積累……

我們會通過閱讀鏈接的教學設計,打通課內外、擴大閱讀面,讓《補充習題》成為學生預習時的工具書,打開學生閱讀視野的窗口,激發起學生通過這個“窗口”去探究更多知識的欲望。

四、《補充習題》也是檢測學生的規范的范本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命題基本依據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基本參照是各年級所用新課標教材,應注意緊密結合教材同時又不拘泥于教材。

第7篇

唐朝詩人白居易詠廬山《大林寺桃花》中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此詩為覓春之作,其中蘊含著樸素而深刻的自然科學知識。廬山大林寺位于海拔一千四百米處,那里的氣溫要比山麓九江市低,根據自然知識,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氣溫便下降6℃。那么山頂要比山腳的溫度低8.4℃。因此九江桃花落盡之時,山頂大林寺的桃花剛剛盛開,詩人無意之中又覓到了春天,欣喜之情,莫可名狀。于是便把“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區奇觀和垂直變化顯著的高山氣候特征運用精辟的詩句形象地表現出來。諸如此類的詩句,不勝枚舉,俯拾皆是。后人在閱讀這些詩句時,即可愉悅心情,又能觸類旁通,獲得相關的自然知識,如此交相印證,不亦樂乎。

那么在自然教學中如何有機地融入古典詩詞呢?

一、引言“出”詩,奇中促興趣

好奇心是對新異事物進行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積極地認識世界的內部動因。如果把產生的好奇心升華為求知欲,就能成為探求知識的強大動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古詩進行開發,發揮其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有效地提高自然教學的質量,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僅舉幾例說明。

例如上《常見無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時,我先在黑板上抄出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青白在人間”這首詩,這個反常的舉動鎮住了學生們,他們竊竊私語,疑心自然老師是否喝醉了酒,怎么上起語文課來了,如此,一下子就引發了他們莫大的好奇心,于是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經起疑、聯想、探討等一系列主動探索知識的心理過程后,依次得出了CaCO3=CaO+CO2,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的結果,而且從此對無機物之間的關系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而講解天體運動時,則可引用唐代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月色涼如水,臥看牽??椗??!苯柚爬系呐@煽椗纳裨拏髡f讓學生把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空間。

二、過程“融”詩、疑中促理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發現真知”。教師根據自然科學教材的內容和特點,讓學生在古詩凝煉的字句中產生各種疑問,從而誘發思索,進而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

在復習《光的幾種現象》時,我運用多媒體先打出王維的《使至塞上》:“單于欲問邊,屬國過居延?!竽聼熤?,長河落日圓……”隨即開始對這首詩進行純文學的賞析:

“同學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可以說把廣袤的塞上風光寫絕了。作者在我們的視野中投下了兩個簡括的形象:一片大漠上的一條直上的孤煙;遼遠的河灘盡頭一輪滾圓的落日。一條垂直線,一個正圓形,只這兩個形象便概括了大漠中的一切。什么孤寂、浩瀚、荒涼……,一切的形容都成為多余的了。然而我們又分明什么都見到了……”

下面的同學們,特別是那些喜歡文科的學生大感興趣,他們料不到自然老師還有這么一手,這時,我突然發難:“同學們能在這首詩中挖掘出什么自然現象呢?”

下面亂紛紛的難以統一,有的認為這是直射現象,有的則認為是反射現象,我知道這個問題有難度,便暫且擱下,又在屏幕上打出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句,并點撥道:詩中的“三人”分別指的是誰呢?經過探討,終于確定這“三人”分別為:詩人,詩人留在地上的月影,詩人在杯中的倒影,于是我便帶著大家順利走上了通向“光的反射現象”的星光大道。

至此,我又趁熱打鐵,寫出一句“潭清疑水淺”問:這句詩說的又是光的什么現象呢?經過分析,最后確定答案是:光的折射現象,然后我又帶大家殺了個回馬槍,重新來解決“長河落日圓”了,我啟發道:“既然是落日,那應該在地平線之下,我們怎么能看到它呢?”

經過分析研討后,大家明白了詩人看到的落日其實只是一個虛象,位置比實際的太陽要高,其中原因是由于地球周圍的大氣不均勻,致使落日之光發生折射,形成了一個狀美的虛象,原來這句詩隱含的還是折射現象。

如此,經過三首詩的對比,層層剝離,使學生們深刻認識了“直射――反射――折射”這三種光現象之間的異同關系,時隔許久,還有同學向我反饋:這節課使大家記憶猶新。

三、反饋“配”詩、練中促深化

練習是自然科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僅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刺激作用,而且對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改進具有反饋調節功能。因此配上適量相對應的古詩的練習,不僅能促進知識點的深化,而且對進一步學習新知識具有潛移默化的功效。

例1動能類:李白曾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描述廬山瀑布的狀觀。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飛流直下的瀑布蘊藏著巨大的____________[機械能]。用此題考查動能機械能的知識,或引用唐詩“黃河遠上白云間”、“不盡長江滾滾來”等詩句來考查“江河水流能大小的決定因素是水體的落差和質量”的知識,效果都不錯。

例2聲學類:唐詩《楓橋夜泊》有詩名“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在楓橋邊客船里的人聽了寒山寺的鐘聲,是因為寒山寺的大鐘受到了僧人的撞擊,產生______而發出的??痛系娜四苈牭奖鎰e出傳來的是“鐘聲”而不是“鼓聲”,實際上是根據聲音的_________來判別的。[振動;音色]

例3熱分子運動類:“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边@是南宋詩人陸游《村居書喜》中的兩句詩,寫出了春晴天暖,鳥語花香的山村美景。對于前一句從物理學的角度可以理解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______加快,說明當時周邊環境的氣溫突然________。[運動速率;升高]

第8篇

中秋,這個不一樣的日子,雨卻從天空飄了下來,瀟瀟的雨伴著風,濕了大地,吹冷了紅塵,這為相思的季節更添一抹憂愁。

坐在老屋的房檐下,聽雨聲,看雨落,心緒隨著雨聲飄落在煙霧中。“暮雨瀟瀟天外來,相思豆子小園栽。”這樣的句子總能如雨般清洗多愁的心緒。喜歡聽雨,縱然惹得一身惆悵一身愁,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黃昏里,煙雨籠罩下的村莊,更顯幽靜。

雨天的屋瓦,浮漾濕濕的流光,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仿佛擊打著音符彈奏出的曲子,清脆的聲音回蕩在寧靜的山村。

雨天的竹林,清新翠綠。那淅淅瀝瀝的雨,和著心音的韻,飄落。一滴兩滴、千萬滴的雨,輕吻著竹葉,細膩得宛如親吻珍愛的烙著青花的瓷。雨漸密時,風也便舞動開來,抖著竹葉沙沙作響。雨敲竹韻,恰一彈撥著的琵琶曲。耳畔響起“莫聽穿林打葉聲,何防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詩句來。

雨天的桂花,暗香隨風飄。雨打花落,一地的花瓣,伏在地面,如散落一地的心事,瓣瓣惹人疼。“簾卷芳桂散余香,且做紅塵夢外的賞花人”。如此的境界不易,誰能不置身紅塵呢?凡間女子愛花惜花懂花更愛做花,花里呈芳魂,愛里醉一生。

雨天的鄉野,遠山薄霧,樹林好像披了一層輕紗,總讓人看不清。葉子或黃或紅或青綠,綴在山坡,似一幅秋天的油畫。收獲了莊稼的土地,在外,任雨水沖洗。

雨天的山村,總給人一種安靜一種清幽。腦中呈現出一副鄉村畫卷:一個戴著斗笠,披著蓑衣,穿著黃膠鞋的農民,手里拿著一根長長的竹竿,趕著牛,行走在鄉村小路上。這是多年來一直在腦中縈繞的畫面。那也是我在農村時見得多的畫面,純樸而美麗,為秋添上了一抹亮光。

都市的生活很熱鬧,都市里閃爍的燈光讓人迷醉,但都市里只能在高樓林立的隙縫間喘息一下本就瘦弱的呼吸。令人窒息的你爭我奪,令人眩暈的華麗炫彩,總會時時敲打斑駁的靈魂,讓人不得安寧。遠離塵囂,遠離了浮躁的都市,在這樣的山村,這樣的季節,能如此近距離的傾聽雨水在樹枝上彈奏的聲音,猶如碧空洗眉,清泉入心,點點滴滴愜意浸魂。

喜歡雨,喜歡在雨中行走,在細細如絲的雨天里或奔跑或慢行,都別有情趣。喜歡看雨在空中如精靈般漫舞輕跳,喜歡在雨中仰臉親吻著多情的雨,喜歡在雨中傾聽高跟鞋敲打石板的清脆和鳴,喜歡感受和雨纏綿的無限風情。喜歡這樣的時候,靜靜地感受雨一點點從發間滴落心靈的美妙,濕潤的唇間有種淡淡的味道。

天黑了,黑暗如潮水般傾瀉過來,包裹我單薄的肩。雨滴滴答答的如輕敲鍵盤的聲音,擊打著心房。遙望夜空,灰白一片,什么也看不見。秋天的雨夜有一絲寒冷,雨點隨風飄落在臉上,涼涼的感覺。

爸爸媽媽在電視機旁看中秋晚會。記得小時候,每到中秋,我們一家人就會坐在桂花樹下,擺了月餅及水果,等著月亮出來。爸爸媽媽會給我們講牛郎織女的故事,嫦娥奔月的故事,董永的故事,還有天狗吃月的故事。雖然他們沒有文化,認不了幾個字,但是講出的故事,總能打動我們幼小的心靈。日月輪回,現在該是我孝敬他們的時候,卻又是這般的無力。遠去的畫面永遠定格,忘不了媽媽站在園子里梳辮子的情形,一縷縷青絲在她的手上纏繞,眼里滿是嬌羞與溫柔。那時的媽媽是如此的美麗,在整個鄉村算是居榜的美女。如今,望著他們日漸蒼老的容顏,日益變白的華發,心酸的淚和著雨滑落。那些美好的記憶只能印刻在腦中珍藏。本想重溫兒時的中秋賞月光景,淅淅瀝瀝的雨卻擾亂了心扉,今晚注定是不會有月亮可賞了。

電視里,一曲曲歌謠飄出,夾雜在雨聲中,變成縷縷相思吟誦在黑夜。此時又想起我們的約定,雖然沒有月亮,卻在同一片天空下感受著中秋的濃濃情意。你說:“此刻的我在南國望著夜空,尋覓著明月的眸子,今晚的天空不太清朗,月兒猶抱琵琶半遮面,看了北國天空的衛星云圖,你的夜空也似乎正在云遮月。若看不到明月,但愿妳能感應得到我的心,此刻的心是貼著妳的心的,因為我已感應到了你,知道你正在牽掛著我。傻丫頭,因為有了你,讓我今年的中秋,過得卻是意義非凡,你已在我的生命里,寫下了重筆濃彩?!?/p>

沐在這樣的雨夜,感受著你深情的關注,今年的中秋過得真的不一般。中秋本是賞月的時候,我卻在聽雨,但這種感覺竟是如此的美妙,也許內心多了一份牽掛的緣由吧。望向南國,雙手合十,吃著夾雜了雨味的月餅,對著雨夜許下心愿,把相思與祝福寄予雨聲遠送。

第9篇

關鍵詞:愛情詩詞 水 意蘊

水是生命之源,萬物之本。愛情是人類情感中最炙熱、最深沉也是最美妙、最動人心弦的,愛情詩作為記載人類最美好情感的見證,一直是千百年來人們津津樂道的主題。那么“水”是如何和愛情發生關聯的?“水”的意象在愛情詩中又有哪些特殊的意蘊和文化指向呢?本文將從三個層面進行探討。

一、美好情感之烘托

古代先民們緣水而居,有水的地方就有鮮活的生命。水在人們生活的自然地理環境中隨處可見,也就成了詩歌中連帶反映的必不可少的意象,剛開始時也許是無意識的,但重復多了就自然而然成了詩詞中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逐漸成為詩歌的原始意象:即指在人類早期形成的,帶有一定文化含量的意象,是人類祖先重復了無數次的同一類型經驗的心理殘跡。水具有純潔、柔性、清麗、溫婉、柔韌等特性,因而往往被賦予美妙的意象,婉轉明凈的水面,加上水邊綠洲的垂柳、紅蓼、綠草等在水光映射下搖曳生姿、風姿無限,本是人間最美好的浪漫處所,故人間最美好的感情產生于此再正常不過。因而“水”也就有美好心境、美好情感烘托之意蘊了?!对娊洝烽_篇首《周南?關雎》中男子對美麗的女子一見傾心,希望如關雎鳥一樣一唱一和,而水邊的“參差荇菜”左右搖擺,如同男子的心旌漾蕩,不能自已,思念是苦澀的,但絕對是美妙的;《鄭風?溱洧》中,仲春三月時節鮮花盛開,溱水洧水渙渙湯湯,充滿無限春意和生氣,如同男子四射的生命力,女子手中的芍藥花鮮艷光亮,恰似容光煥發的臉龐,值此大好時光,青年男女自由結伴游玩,互贈芍藥;東門池畔,男子在人群中早已選定了自己的情人,水成為了他們歡樂相聚的見證(《東門之池》);冬天的水冰凍三尺,刺骨寒冷,因此《匏有苦葉》中的女子希望在堅冰融解之前能夠與心上人共偕連理;南唐詞人馮延巳《謁金門》中有“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之名句,水面本是風平浪靜,猛然間被什么東西攪動,漾開陣陣漣漪,象征女子內心的平靜被打破,泛起波瀾,“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哦,原來盼望已久的夫君終于要回來了,枝上的喜鵲在聲聲報喜!宋代歐陽修詞《漁家傲》:“近日門前溪水漲,郎船幾度偷相訪。”門前漲潮的溪水猶如女子心中高漲的情愫,奔騰撞擊,因為要與心上人約會,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喜悅。因為歡愛的短暫,故而生出“愿妾身為紅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為花底浪,無隔障,隨風逐雨長來往”的愿望,“紅菡萏”在“花底浪”的輕輕撞擊下搖曳生姿,無限浪漫,充分享受著愛情的美好。近代詩人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更是一路用“水”詠情,“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抒發對美好愛情的深情眷戀。

流水浩蕩無際、綿邈悠遠的意境,猶如情感的悠久、綿長,“水”之意象又與情深意長有著某種關聯。男性筆下的友情也多有此作,比如李白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就是一個典型。在愛情詩詞中,愛情的一往情深往往很多用水意象來表達:如建安詩人徐斡的《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唐代才女李季蘭《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一以流水無盡烘托相思無盡,一以海水有涯反襯相思無涯,極寫感情之深;李清照《鳳凰臺憶吹簫》中“念武陵人遠,煙鎖重樓。唯有樓前水,應念我、終日凝眸”;晏殊《蝶戀花》中“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柳永的《雨霖鈴》中“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等均深切地表達了愛情之綿邈深長。

二、失意情感之陪襯

水能益人,也能害人;能引發人的美好聯想,自然也會使人想到其反面意義,“水具有運行的持續、延綿不斷性,因而水每每被聯想與表現青春年華易逝,容顏易老的不可復返性,從而讓人在懷古悼今、懷舊自傷的感嘆中,涌現出對人生愛情追求不如意的無限情感?!盵1]撇開愛情詩的局限,更有失去故土與家園之痛,如李煜亡國后所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而在愛情詩詞中,“水”意象最多的是喻指女子被棄或相思無望,作為失意情感之陪襯。《國風?召南?江有汜》中女子是一位商人婦,那商人離開江沱返回家鄉時將她遺棄了。她滿懷哀怨,唱出了這首悲歌。全詩以“江有汜”“江有渚”“江有沱”喻己在情感上的溝溝坎坎,發出“大江都有小河、小溝、小港”之歧,何況人之愛怎能無風風雨雨的悲涼,以及“之之歸,不我以”的悲痛。《衛風?氓》中則以“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喻女子被棄的苦海無涯。《邶風?柏舟》中有“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殷)憂”,以這飄飄蕩蕩不能休的水流來襯托被棄女子的愁思,有如千斤煩惱在心頭。也有用水流的長遠、深重來襯托相思的沉重和辛酸,用水流的各自東西喻覆水難收,如李白《妾薄命》和《白頭吟》。柳永的《八聲甘州》中:“想佳人妝樓J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币陨祥牭摹拔ㄓ虚L江水,無語東流”來陪襯“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的沉重和辛酸。清代田玉娥《送外》:“渡頭千樹老,江上一帆秋。無限臨歧意,東西水自流?!毖愿星闊o法挽留,正向東西各自流去的水,不可阻止。南宋大詩人陸游在唐婉去世四十多年后,再次來到給他們兩人留下美好記憶的沈園,寫出詞意十分悲涼感情真摯的懷念詩:“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昨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鼻皟删溆形锸侨朔侵?,后兩句由橋下之水直接引發的情思:唯有橋下綠水更令我傷心,這里曾是我們雙雙照影之處啊!此情此景,物是人非,天上人間、哪堪回首?其情之深可催人淚下。明人瞿佑說,這首“詩意極哀怨”“凄苦不忍多讀”,可見水的烘托有多大藝術魅力!

三、距離與阻隔之象征

詩緣情,“物以情觀”“情以物興”。“人的感情總會因事物而觸發,又用這種強烈的感彩去觀物、擇物,從而產生藝術聯想,進行藝術構思,創造表現詩人思想感情而又富于感染力的藝術形象,其形象既是客觀事物的形象,又是強烈的主觀色彩的投射?!盵2]在交通工具落后的古代,遼闊的水面阻礙著人們的行動。因此,站在此岸遙望彼岸,心中自然引發遙遠之意,充滿惆悵與恍惚,水也就成了戀人心中的距離與阻隔的象征。最有代表性的品就是《秦風?蒹葭》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中主人公來到水邊,翹首佇立,透過薄霧和蘆葦叢,凝望著河的對岸,那里就是“伊人”所在的仙鄉瓊樓。在主人公眼中,“伊人”是那么飄渺不定,居無定所,雖目之所及,身卻難以到達,所以在“白露為霜”“白露未”“白露未已”的時間進展中,反復追尋,不斷求證,一會“i從之”,一會“i游從之”,但結果卻是“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b”,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但卻難覓蹤跡,無法接近。這隱約飄渺的意境,加之主人公不為艱辛反復追尋的身影,令千百年來的讀者為之動容,為之感嘆!而“秋水伊人”“在水一方”的意境也早已超越了情愛的范圍,成為人們慕悅和向往之情的指代了。《周南?漢廣》也是一首“求之不得”的情,樵夫偶見漢江對岸有個漫游女,不禁對她產生了無限愛慕之情,可是想追求她卻難之又難。男子反復唱到:“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浩浩漢江成了愛情的阻隔(象征世俗的桎梏),求之無果,只好退而求其次,只要能接近她,即使在她出嫁時為她做個馬夫,為她打點嫁妝,也甘心情愿??梢姡畮Ыo上古青年男女無數的情思與希冀,但結局又多是求之不得的遺憾和痛苦,對情感和的呼喚在蒼茫大水上顯得格外強烈而無奈。《詩經》中“水”的這一象征成了后代詩詞創作的一個原始意象,許多詩人在詩中都有應用。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此詩是歌詠牛郎織女為天河阻隔、長久相思的名作。詩篇描寫了織女的機織生活,寫她因相思而無心織布,淚零如雨?!白羁筛锌氖牵涸娭胁⑽丛购藓訚h寬闊無邊,而是著意強調它‘清且淺’,兩人相距并不遙遠,卻只能隔著輕盈閃爍的水光含情相視,無法交談。這才是最讓人心摧骨損的創痛、地老天荒的遺恨?!盵3]唐代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遍_頭兩句揭示地理距離,象征阻隔,有憾恨之意,“日日思君不見君”句則將這種憾恨之意和盤托出,令人想見女主人公徒自佇立江頭,翹首企盼的怨望情態。跌宕之間,深情畢見,以江水之永無竭時,比喻離恨之永無時日。全詞以滔滔江流寫綿綿情思,不敷粉不著色,而自成高致。雖為水阻隔卻仍然堅定和執著,這正是愛情如水的真正意蘊。

當然,愛情詩中的水意象所具意蘊遠遠不止上述所列幾種,許多學者從各個角度對它進行分析和探討,如“言志時象征道德”說,“清水”“濁水”分別指代清明政治與黑暗,等等。但總括起來,無外乎烘托愛情的美好和甜蜜、情感失意時的襯托和點綴以及象征愛情(也可以超越愛情)的隔絕與阻斷,由此可見,水意象在愛情詩詞中屢屢出現,形成了中國文學獨特的富有詩情畫意的水文化。

注釋:

[1]王立:《水與中國文學――傳統文化物我關系一瞥》,錦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第4期,第75頁。

[2]霍彩霞:《愛情詩與水意象》,文學教育,2008年,第9期,第37頁。

第10篇

[關鍵詞]戰爭;愛情;女性;理性

奧斯卡最佳提名影片《魂斷藍橋》從上演到今天已經有近70個年頭了。洛伊“我等你回來”的深情呼喚,手拿吉祥符佇立橋頭的神情,震撼了無數人的心靈。它就像魔石一樣吸引著人們,沒有隨時間流逝而蒼老,不因歲月流轉而改變。英國文藝批評家克萊夫?貝爾說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魂斷藍橋》的形式承載著說不盡的意味。

接受美學認為藝術作品自身游移的不確定的空白點,即召喚結構是決定其藝術價值高低的關鍵。伊瑟爾說:“如果一部作品的未定性與空白很少或干脆沒有,就不能稱為好的藝術作品,甚至不能稱為藝術作品。”召喚結構在任何情況下,都向讀者無條件敞開著,藝術品中空白點越多,讀者深入參與的可能性越大。一般說來,一部藝術品的基本義由文本語境提供的,是一種顯性的存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人們會有不同社會心理結構,也會有不同的審美趣味和標準。因此藝術作品在特定的歷史語境中會呈現不同的意蘊。如女權主義興起之后,我們就能從《魂斷藍橋》中看到深埋在底部的女性內容。這一點后文將詳細論述。文本的開放性就是在不同的歷史語境中,人們與藝術品交流對話會產生不同視野融合。

《魂斷藍橋》中的反戰爭和愛情主題是明了的,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傷,是無法恢復的。洛伊和瑪拉的愛情悲劇直接原因是戰爭,影片的手法是高人一頭的,含蓄風格和間接表現戰爭,有“秘響旁道,伏采潛發”的味道。我看可能是吸收了法國小說家莫泊桑的《羊脂球》中的技巧。相比之下,我們很多戰爭題材的影片是太直白了,一覽無余,仿佛叫人陶醉戰火硝煙之中,很不情愿戰爭停止。動輒就是鬼子戰刀向百姓揮舞,不給觀眾思考余地,形式與內容之間距離太近。

這部影片的愛情模式最為東方人所樂道,它符合了我們的審美習慣和思維方式。自古以來對忠貞不渝愛情的向往和追求是中國人的一種原型觀念,從民間傳說到文人創作無不如此。白居易曾滿懷深情地寫出:“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詩句,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曾經感動過多少青年男女。這種??菔癄€式的愛情模式能極大地引起我們的情感共鳴和心理認同。但仔細思量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的遭遇與傳說中的梁祝、許白、牛郎織女和現實中的白居易、李商隱還是有明顯不同的。后者男女之間阻隔力是實在的,等級制度的代表人物?,斃c洛伊的阻力是更深層的東西,瑪拉雖為卻為克勞寧夫人等接受,且照顧有佳。這就令人深思,真正驅使瑪拉離開最后自殺的原因,是社會賦予女性太多無形的枷鎖,這是影片的又一個深刻內涵。

一個無依無靠、沒有職業的青年女子,當生存面臨挑戰,這時我們能對她的求生方式作出指責嗎?魯迅先生曾說娜拉出走之后,有兩條路等著她:一是回來;一是墮落。瑪拉無家可回,她別無選擇。我們的社會對女性有太多的要求,如果換位思考一下,男主人公洛伊有此遭遇,又當如何呢?會不會也像瑪拉一樣呢?他也能像瑪拉那樣內心恐懼,忍著極大的痛苦走向死亡嗎?我們不敢輕易作出回答。性別差異使男女各自具有不同的文化身份和特征。這種現象貫穿于整個人類社會的歷史。父權社會中,婦女的處境,既存在有形的歧視,又有無形的束縛,有時這些是以非常隱蔽的姿態出現,甚至有時還打著保護女性的旗號。這些無形的東西更可怕,它們是殺人不見血的刀,也就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以理殺人”。婦女自身的思想行為方式已經深深地打上了這一烙印,自己卻毫不知曉。女性的身體生活于“大觀園”之中,思想也在“大觀園”之內,她們不覺其害,反覺無盡好處。就像《紅樓夢》中的丫環們,給她自由,讓她回家,她還要尋死覓活。

大觀園既是城堡又是牢籠。在西方社會中,占典的,基督教的文化和中國儒家文明有一點是出奇的一致。女性是低于男性的,《圣經》里女人是由男性的肋骨造出來的,是男性的配偶和補充;《易經》中有明顯的男尊女卑的傾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隱喻式表達出了女性從屬于男性的觀點。社會的進步,文明的發展,女性地位逐漸提高,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那些明顯的不平等現象。但是“在今天女性雖然不是男人的奴隸,卻永遠是男人的依賴者;這兩種不同性別的人類從來沒有平等共享過這個世界?!迸藢δ行缘臐撛谝栏竭€是頑固地存在著,現實里的女人的各種屬性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社會強加的,社會從開始就從整體上規定了女性的一切。女性自己的思想已經被社會規范填充滿了,這些東西會時刻影響和左右著她,瑪拉也不能例外。她認為自己淪落風塵是最大的恥辱,沒有資格再和洛伊結合,即使人們都不在乎這些,她自己也不會原諒自己。人類制造了無數的道德規范和制度,是為整個人類服務。然而人類往往作繭自縛,這些教條會禍及個體自身。這部影片中女性主義的呼喊是有力的卻是遙遠的。至此,我們還會反思一個問題:“什么是真正的愛情?”仿佛沒有確定的答案。薩特“存在先于本質”的理論告訴我們,存在是第一位的,本質不應在存在之前先行設定?,斃男哪恐幸呀浽O定了一個先在的愛情觀念,如果那里與她的根深蒂固的想法發生抵觸,她就會誓死捍衛她的追求。真正的愛情究竟是怎樣的?好像是沒有唯一的答案。影片《安娜卡列尼娜》中放人培托西曾勸告安娜說,“同一件事可以從悲劇的方面看而變為一種痛苦,也可以單純地甚至快活地去看”,如果瑪拉懂得這些她又將如何呢?這一說法是不是正確呢?

瑪拉的悲劇是命運的?性格的?理念的?還是過失的?好像都難以說清的,又好像都有道理。??思{認為藝術家只應“一輩子處在人類精神的痛苦和煩惱中勞動”,“從人類精神原料中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某種東西”,“寫人類的內心沖突和心靈深處亙古至今的真實感”?!痘陻嗨{橋》給我們創造了窺視自己內心的機會。人的內心深處就像浩瀚的海洋,驚濤駭浪從未停止過。拋開以上的思想內涵,《魂斷藍橋》是否應有其他的主題呢?答案是肯定的。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盡善盡美是人類不懈的追求和永遠的向往。眾多經驗和事實告訴我們,對完美的刻意就意味對它的葬送?,斃莻€理想主義者,天真無邪。戰爭過后無瑕美玉完璧歸趙已不可能,她不肯瓦全那只有玉碎了。叫她玉碎的不是一時沖動的感,而是她反復思量之后的痛苦抉擇。佛家語云:天地萬物本不全,更何況普通人的生活。劫后重逢瑪拉本應珍惜才是,而她卻在理性的支配下走了另一條路。這就是該片的又一內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洮县| 靖远县| 库尔勒市| 怀集县| 额尔古纳市| 长葛市| 平遥县| 左贡县| 开化县| 铜鼓县| 沙坪坝区| 正安县| 静宁县| 保山市| 西宁市| 申扎县| 噶尔县| 平乐县| 龙南县| 盐城市| 铜山县| 锡林浩特市| 三台县| 德保县| 东至县| 柳河县| 玛多县| 平利县| 博白县| 潍坊市| 肃宁县| 丘北县| 东乡县| 娱乐| 海南省| 穆棱市| 错那县| 获嘉县| 怀来县| 白水县| 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