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2 22:01: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寫作,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認知語境商務英語寫作外貿函電語境控制關聯理論
一、認知語境和商務英語寫作的基本理論
從認知語言學角度,語境應該是具有認知性的,因為語言的產生和理解要求人與外界的互動,即認知體驗。僅僅依靠傳統的語境觀點,(即本文語境,上下文,或者說話人與聽話人之間的互動)是不足夠完全傳遞信息的。所以要加上人與自身以及人與外界的互動體驗。就是說在分析語境的時候我們可以結合人與周圍環境的互動體驗,在百科觀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對話語理解起重要作用的是由聽話者的一系列假設所構成的認知語境,因為聽話者需要用一系列語境假設來處理由說話者的話語建立的新假設,并從新舊假設的關系中得出新假設的語境效果,從而推導出話語的含意。語境控制是指在交際過程中,交際雙方按照交際情景(包括交際場合、話題、交際者身份、地位、認知水平、交際雙方互明信息、雙方默契程度等因素)對當前的會話言語進行選擇、調控,最終取得最優交際效果的過程。語境控制的目的是要達到言語信息的優化配置,即一方面使得言語最簡潔,另一方面要達到最好的交際效果。在交際過程中,語境是一個處于動態狀態,對語境的把握就要求交際雙方在會話中不斷對現有語境進行推理、判斷、識別、定性。然后按照推理再對當前語境進行不斷的修正、補充。修正、補充語境可以通過身勢語言、語氣、語調、話語行為、交換交際角色等方式來實現。在一次目的明確,話題具體的交際行為中,信息傳遞處于守恒狀態,如果交際雙方的互明語境較多,默契程度較高,那么,交際中言語傳遞的信息就會較少。相反,如果交際雙方由于熟悉程度和認知水平懸殊而造成互明語境較少,那么,成功的交際要求言語表得出的信息量就會增大。互明語境與言語信息在一次具體的會話過程中呈現出互為消長,此起彼伏的關系。語境控制對會話言語信息的制約模式形同市場經濟中的價值規律曲線。守恒是理想狀態,不平衡才是經常發生的。商務英語寫作自80年代初的確立至今經歷了一個由單純的商務英語實務的教學內容而逐步拓寬到更為廣闊的經濟貿易領域的發展過程,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日臻完善,業已形成一整套較為科學和完整的教學體系。十幾年來,商務英語專業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外貿英語專業人才,為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商務英語寫作是以經濟生活為反映對象,以語言文字為表達手段,以文章為信息傳播的載體,以推動經濟發展為其應有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它是經濟活動和經濟工作的得力助手,是經濟工作者及其他有關人員必須掌握的工具和武器。商務英語寫作包括詢盤與請求、回復函、投訴與索賠、理賠與拒絕函、銷售函、邀請函與感謝信、道歉信與祝賀信、通知與通告、備忘錄與會議記錄、簡歷、申請函、推薦信、意向書、報告調查問卷和商務文件。商業英語寫作的特點,強調簡明完整、清楚正確的寫作風格和原則。為全面提高商務英語寫作能力與溝通技巧,需要運用國內外商務溝通的最新研究成果,從交際原則出發,突出商業寫作的特點,強調簡明完整、清楚正確的寫作風格和原則。
二、商務英語寫作中的語言學應用
商務英語寫作中使用的七點原則是語用原則的具體體現。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及關聯原則是語用學上指導會話的三條重要原則。它們分別由美國語言學家Grice、英國著名學者Leech、法國心理學家Sperber和英國語用學家wilson提出的,并對特定情景下會話的語用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Grice的合作原則及其會話含義描述了人們在言語交際中對合作的遵守和違反,以及會話含義的推導,但未解釋人們既然要遵守合作原則,為何又要故意違反合作原則;Leech認為人們違反合作原則是出于禮貌,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禮貌原則,目的是為了彌補合作原則的不足;而Sperber和wilson則從認知的角度提出了關聯原則,進一步完善了合作原則。商務英語信函,作為會話的一種書面形式,其寫作自然離不開語用原則的指導。將認知語境原則應用于商務英語寫作中,鑒于認知語境原則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商務英語寫作原則提法的不足,提出認知語境原則在商務英語應用中的度范疇。只有很好地把握認知語境原則應用的度范疇,才能更大限度發揮其指導作用,使商務英語寫作原則更趨合理與完善。從語言應用角度來看,擁有文化知識并不意味著擁有好的商務英語寫作的能力。首先,文化知識教學多以高層文化為其主要內容,忽視了文化在人們日常交際中的具體反映和文化因素在交際中的直接作用,將文化與交際分割開來,學習者雖擁有很多文化知識,但卻無法應用在實際的商務英語的寫作中。三、認知語境與商務英語寫作的關聯關系
商務英語是一種交際行為,在關聯理論框架下,交際行為是一種明示推理的認知行為,它具有很強的認知特點。聯想是想象的一種重要類型,它貫徹于商務英語創意的整個過程中,是商務英語創意的粘合劑。在商務英語創意中常用的聯想方式有接近聯想、相似聯想、對比聯想和關系聯想四種。合理地運用聯想這一心理現象進行商務英語創意可以引起受眾的關懷,影響受眾的情緒與行為,使商務英語的效果更直接、更顯著。從關聯與認知語境的視角出發探討聯想在商務英語創意中的運用是有必要的。關聯理論認為,話語的關聯程度依賴于語境效果和處理努力,語境效果與關聯成正比,處理能力與關聯成反比。作者把處理努力理解為認知語言環境所消耗的腦力,關聯性越強,話語就越直接,認知所耗的腦力越小,給受話者帶來的認知負荷就越小;關聯性越弱,話語就越隱含,消耗的腦力越大,受話人的認知負荷越大。交際中說話人對認知負荷增減的利用就表現為一種交際策略的利用。關聯理論把語言的交際的基礎看成是交際雙方共享的認知環境,認為話語基本上是片斷性質的,語用者在話語過程中還必須明確指示詞語的所指,排除了詞匯的歧義,把片斷性的話語充實成完整的命題形式的推導過程,通過由認知語境支持的推理產生。語用推理是以非瑣碎性質的演繹規則為基礎獲得交際關聯的過程,語用推理是綜合性質的,演繹性質的分析規則操作失誤通常是誤解前提的結果,而綜合規則操作失誤則最多是對原假設開發的不足。關聯理論把語境看成是變項,話語的先前假設和關聯性倒成了常項。商務英語寫作中禮貌及其策略的實現和使用,探討商務英語寫作中體現禮貌的各種語言實現形式以及不同類別的英文商務信函中禮貌策略的運用規律。在布朗和列文森的理論框架下就商務英語寫作的禮貌策略進行了研究。從詞、時態、語態和句法等語言角度,分析了四種禮貌策略在商務英語寫作中的語言手段和實現形式,分析的重點是使用最為頻繁的積極禮貌策略和消極禮貌策略。以Leech對言語行為的分類模式為基礎,英文商務信函分為合作類信函、和諧類信函、競爭類信函和沖突類信函,并探討積極和消極禮貌策略在四類信函中的分布狀況。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卡方檢驗,得出四類信函在使用積極和消極策略方面是有差異性的。合作類信函積極策略和消極策略出現頻率相差不大,和諧類信函積極策略出現頻率高于消極策略,競爭類信函的消極策略高于積極策略,沖突類信函中消極策略出現頻率大大高于積極策略,所占比例是最高的。有關語言轉述問題,很多學者做過相關的描述性研究,尤其體現在語法形式的轉換方面,但在其解釋性方面所見不多。言語交際實質上是一個認知過程,但語言轉述現象中與認知有關的方面一直是被忽視的。從認知語用學的角度對商務英語寫作中的語言轉述現象進行描述解釋。基于語言轉述在商務英語寫作當中的定義和定界,以及相關的數據分析,書面文體中語言轉述的運用也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點。語言轉述的信息來源和轉述信息的方式、轉述標志以及轉述者對轉述信息的態度進行了系統的描述。信息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形式轉述給他人,轉述形式的不同是由不同的交際目的所決定的,即轉述者通過轉述想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由于語言轉述是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它們只有在認知語用知識的有關理論框架內在商務英語寫作中的具體應用中才能得到合理解釋。
參考文獻:
[1]林添湖:試論商務英語學科的發展[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4)
[2]羅明禮:商務英語寫作語用特點探微[J].商場現代化,2007,(25)
[3]周燕:面文體中語言轉述的認知語用分析[D].中國優秀博碩士論文數據庫(碩士),2005,(02)
這是進行英語寫作時最常用的方法。同學們在掌握一定的詞匯和短語之后,結合一定的語法知識,按照句子的結構特點,直接用英語代人相應的句式即可。如:
1. 他從不承認自己的失敗。
He never admits his failure.
2. 那項比賽吸引了大批觀眾。
The match attracted a large crowd.
3. 他把蛋糕分成4塊。
He divided the cake into four pieces.
二、還原法
即把疑問句、強調句、倒裝句等還原成基本結構。這是避免寫錯句子的一種有效的辦法。如:
1. 這是開往格拉斯哥的火車嗎?
Is this the train for Glasgow?
還原為陳述句:This is the train for Glasgow.
2. 他是因為愛我的錢才同我結了婚。
It was because he loved my money that he married me.
還原為非強調句:Because he loved my money, he married me.
3. 光速很快,我們幾乎沒法想像它的速度。
So fast does light travel that we can hardly imagine its speed.
還原為正常語序:Light travels so fast that we can hardly imagine its speed.
三、分解法
把一個句子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句子。這樣既能把意思表達得更明了,又能減少寫錯句子的幾率。如:
1. 我們要干就要干好。
If we do a thing, we should do it well.
2. 從各地來的學生中有許多是北方人。
There are students here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Many of them are from the North.
四、合并法
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簡單句用一個復合句或較復雜的簡單句表達出來。這種方法最能體現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最能提高文章的可讀性。如:
1. 我們迷路了,這使我們的旅行變成了一次冒險。
Our trip turned into an adventure when we got lost.
2. 天氣轉晴了,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
The weather turned out to be very good, which was more than we could expect.
3. 狼是高度群體化的動物,它們的成功依賴于合作。
Wolves are highly social animals whose success depends upon their cooperation.
五、刪減法
就是在寫英語句子時,把相應漢語句子里的某些詞、短語或重復的成分刪掉或省略。如:
1. 這部打字機真是價廉物美。
This typewriter is very cheap and fine indeed.
注:漢語表達中的“價”和“物”在英語中均無需譯出。
2. 個子不高不是人生中的嚴重缺陷。
Not being tall is not a serious disadvantage in life.
注:漢語說“個子不高”,其實就是“不高”。也就是說,其中的“個子”在英語中無需譯出。
六、移位法
由于英語和漢語在表達習慣上存在差異,根據表達的需要,某些成分需要前置或后移。如:
1. 他發現賺點外快很容易。
He found it easy to earn extra money.
注:it在此為形式賓語,真正的賓語是句末的不定式to earn extra money。
2. 告訴我這事的人不肯告訴我他的名字。
The man who told me this refused to tell me his name.
注:who told me this為修飾the man的定語從句,應置于其后。
3. 直到我遇到你以后,我才真正體會到幸福。
It was not until I met you that I knew real happiness.
注:not...until...為英語中的固定句式,其意為“直到……才……”。
七、分析法
指根據要表示的漢語意思,通過進行語法分析和句式判斷,然后寫出準確地道的英語句子。如:
1. 從這個角度看,問題并不像人們一般料想的那樣嚴重。
Seen in this light, the matter is not as serious as people generally suppose.
注:分詞短語作狀語時,其邏輯主語應與句子主語一致,由于the matter與see之間為被動關系,故see要用過去分詞seen。
2. 我沒有見過他,所以說不出他的模樣。
Not having met him, I cannot tell you what he is like.
注:如果分詞的動作發生在謂語動作之前,且與邏輯主語是主動關系,則用現在分詞的完成式。
八、意譯法
有的同學在寫句子時,一遇見生詞或不熟悉的表達,就以為是“山窮水盡”了。其實,此時我們可以設法繞開難點,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上,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寫出來。如:
1. 湯姆一直在擾亂別的孩子,我就把他攆了出去。
Tom was upsetting the other children, so I showed him the door.
2. 有志者事竟成。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關鍵詞:習慣表達 情景交際 寫作指導 應試指導
眾所周知,初中英語寫作訓練,只有制定周密、全面的計劃,選擇系統完整的內容,采用科學方法,按照學生語言系統形成和發展的規律進行訓練,才能克服英語寫作復習時的盲目性。因此,中考英語寫作的復習應結合中考試題的命題特點,根據命題精神,對書面表達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進行全方位的歸納和梳理。要精講多練,著重解決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同時把學習指導和應試技巧融入其中,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和應試技巧。
一、習慣性表達和定式的復習
書面表達是中考英語測試的一個重要方面,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英語知識進行表達的能力。就其形式而言,不外乎有提示作文和看圖作文兩種。無論哪一種,都與英文直接表達思想有關,都離不開必要的詞匯、語法和句型,只有掌握了簡單的五種句型,才能依照教材或考試所給的范例寫出簡單的書信、便條、通知等,以提高應試的語言表達能力。
英語中最常見的句型結構主要有五種,其句型結構無論有何變化都離不開它的主要結構。最常見的五種句子結構分列如下:
1.主語+謂語(S+V)。本類句型中的謂語動詞主要是不及物動詞vi(后面不能接賓語)。
2.主語+系動詞+表語(S+V+P)系表結構為英語獨有,因此部分系動詞需要特別記憶,常見的如be、become、get、turn、look、taste、smell、sound、keep等,后接名詞、代詞、介詞、副詞、形容詞等。
3.主語+謂語+賓語(S+V+O)。本句型中的謂語動詞為及物動詞vt,可直接帶賓語。
4.主語+謂語+間接賓語(人)+直接賓語(物)(S+V+IO+DO)。
5.主語+謂語+賓語+賓語補足語(S+V+O+OC)。
二、情景交際
情景交際主要包括社會交際、情感態度、時間、空間存在、特征計量、比較、邏輯關系、職業等。總的句式較為簡單,一般都離不開“what”(什么)、“who”(誰)、“where”(哪里)、“which”(哪一個)、“when”(什么時候)等。而交際類的語言一般開頭多用“Hi”或“Hello”、“How are you”之類的句子。自我介紹或介紹他人時,一般用“My name is…”、“This is…”句式。表示歉意時,多用“Sorry”或“Excuse me”、“I’m sorry”、“I beg your pardon”等句子。道謝時多用“Thank you”、“Thanks a lot”或“ Thank for your help”、“It’s very kind of you”等句型。道別時則用“Good bye”、“Bye bye”、“Good night”、“ see you”、“See you later/then/tomorrow/soon”等句子。表示征求意見時則常用“May I/Can I”等句子。表示邀請時則用“would you like…”、“May I…”等。只要在平時的課堂中多練、多講、多體會,則情景交際的復習皆可迎刃而解。
三、中考英語寫作的寫作指導
中考的英文寫作需要具備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語法,二是技巧,三是詞匯。詞匯是英語寫作最基本的語言單位,造詞造句則是決定英語寫作水平的主要因素。
1.注意詞組的介詞搭配。常用的詞組搭配很多,如:lock over,look after,look for,look out,spend on,pay for,turn on,turn off,turn down,turn up,arrive in,arrive at……這些詞組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
2.造句需注意的兩個特性:統一性和邏輯性。所謂句子的統一性就是要求一個句子只能有一個完整的中心思想,表達一層基本意思,從而產生一個整體效果,句子的邏輯性則是以藝術的手法使用這些語言材料來取得良好的效果;使表達的思想清楚和諧。句子的統一性和邏輯性主要體現在句子的統一性、連貫性和簡潔化之中。
3.句子的組合。句子是人們進行語言交際的最小單位,人們往往通過一些音效相關的句子來表達語義的整體。把句子組合起來成篇或成段,一般是根據一定的邏輯關系和時間順序、方位關系和因果關系等,或是根據圖示進行文字整理和說明安排。
摘要:“禮貌原則”是語用學中的一個指導成功交際的重要原則。在英語寫作中學習禮貌原則。比較中、西方禮貌原則的不同,遵守禮貌原則,并從語用含義的角度了解中、西方思維的差異。這對提高學習者在不同語境下進行有效、得體的交際,成功的交流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禮貌原則;英語寫作;語用含義
一、中、西方禮貌原則之比較
禮貌原則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其標準也各有差異。如Leech根據英美等西方國家人們的言語習慣、會話的文化特點等提出了禮貌原則的六個準則即:1、得體準則:最小限度地使別人受損:最大限度地使別人得益。2、慷慨準則:最小限度地使自己得益;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受損。3、贊譽準則:最小限度地貶低別人;最大限度地贊譽別人。4、謙遜準則:最大限度地贊譽別人:最大限度地貶低自己。5、一致準則:使對話雙方的分歧減至最小限度;使對話雙方的一致增至最大限度。6、同情準則:使對話雙方的反感減至最小限度;使對話雙方的同情增至最大限度。顧日國結合其導師Leech的理論,根據漢語的文化源與流提出了漢語文化中禮貌規范的四大特點:尊重、謙遜、態度熱情、文雅。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與漢語文化有關的五大禮貌準則:1、貶己尊人準則:指稱自己或與自己相關的人或事物時要“貶”,要“謙”;稱聽者或與聽者有關聯的事物時要“抬”,要“尊”。2、稱呼準則:指人們出于禮貌,在稱呼上按“上下”“貴賤”“長幼”有別的傳統來體現人際交往中的社會關系。3、文雅準則:出言高雅,文質彬彬往往被認為是懾“禮貌”,“有教養”。4、求同準則:就是注意與人的身份和社會地位保持相稱,說話雙方要力求和諧一致。5、德、言、行準則:指在行為動機上盡量減少他人付出的代價。盡量增大他人的益處,在言辭上盡量夸大別人給自己的好處。盡量縮小自己付出的代價。如果我們把顧曰國“禮貌原則”的五條準則與Leech關于禮貌的論述加以比較,就會發現中、西方的禮貌原則在語用含義和文化價值上是有差異的。其中的“貶己尊人的準則”是最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禮貌現象。如在指代自己時。中國人常用“鄙人”、“晚生”、“在下”等;而指代他人時。則常用“您”、“賢弟”、“貴公子”等。稱呼涉及禮貌是漢語文化的特點。稱呼方式與禮貌有關。代表著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社會關系。也折射出說話者與聽話者的思想感情。如親呢、喜愛、威脅、警告、諷刺、戲謔等。漢語的稱呼一般需要說明彼此之間的關系:親屬、同事、師生:上下級之間要體現出職務、頭銜。如“二叔”、“李局長”等。在不同場合用不同的稱呼,遇到不同身份的人用不同的稱呼。甚至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和效果。也用不同的稱呼,這充分體現出漢語稱呼的禮貌性。再稱呼語上,中、西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在中國文化中,學生對老師。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因為中國文化傳統是“重名分,講人倫”,所以在稱呼上也要遵循“仁”與“禮”的法則。要遵循“貴賤有等,長幼有序。男女有別”,否則會被視為“沒禮貌”。而西方社會的價值觀是“人為本”,“名為用”,他們崇尚個人主義,提倡自我表現,個性解放,所以在稱呼上也往往以“先生”、“女士”代替,一般都可以直呼其名。即使兒子稱呼老子。下級稱呼上級,學生稱呼教授也是如此。這就要求我們在英語寫作中學習禮貌原則的同時也應對中西方文化進行比較,并以此來提高跨文化的交際意識。
二、在英語寫作中學習“禮貌原則”的重要性
英語學習的根本目的是培養語言的交際能力。而語言表達的得體與否是衡量一個人語言交際能力高低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英語寫作中不應該只了解語言寫作的知識技巧,還應該學習語用知識。培養語用能力。即語育的得體表達能力。何自然指出:在言語交際中人們首先考慮的不一定是合作。而是話語的合適與否。得體與否。研究話語的得體性就必然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禮貌原則、幽默原則和克制原則。使用禮貌語言實際上是一種語用策略。Wolfson對外語教學及其運用效果的研究發現。在與外國人交往中。本族語者比較能夠容忍非本族語者(外國人)的語音和語法錯誤,但對違反說話原則的行為,即文化差異引起的非語言結構上的行為卻難以容忍,認為這是不禮貌的,甚至是粗魯的。那么什么是禮貌呢?根據漢語字典的解釋。我們知道禮貌是言語動作謙虛恭敬的表現,是一種各民族都有的普遍現象。但禮貌同時又具有其民族性,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對禮貌又有不同的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又有不同的禮貌規范。一個民族視為禮貌的,另一個民族也許就認為是不禮貌的。禮貌的原則就是在言語交際中,交際者希望得到對方的尊重。而為了尊重對方,說話人需要適應語境。采用一些適當的交際策略及禮貌。以求最佳效果。在實際語言交往中,我們有時會發現說話者所使用的詞語、語法都沒有錯誤,但由于沒有適當地運用禮貌原則,結果使交際效果受到影響。打了折扣。有一個例子:一個中國學生和美國指導教授交談學習情況后,說“我的英語不行,可能沒有把觀點說清楚”。教授說“YourEnglish is very good,much better than my Chinese。”這個學生覺得哭笑不得,以為他是在開玩笑。甚至是諷刺,因為他知道這位教授對漢語是一竅不通。其實他是在用漢語文化的觀點來理解美國人所說的話,不清楚對方是在好心地鼓勵他,用令人輕松的“比較”來鼓勵。如果這名學生的英語真的不好,中國教授可能會用“暗示差距”來鼓勵。說“還行,如再努力幾點就更好了”。因此,在英語寫作中我們應有意識地學習禮貌原則。研究禮貌原則,在言語交際中提倡并遵守禮貌原則。
三、在英語寫作中學習“禮貌原則”應與語言文化的學習相結合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通過語言得以實現。語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包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學習禮貌原則也離不開文化的學習。禮貌有明顯的民族性。因此,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也應了解英語文化的歷史、傳統、演變及各種表現形式,并對其中的文化差異進行對比。這樣學習者才能依據不同的交際對象。不同的交際場合和內容采用得體的禮貌交際手段。例如,在給美國籍學生使用的漢語教材中有“買東西”一課。教師講完描述襯衫的顏色、質量、大小、長短后,讓學生練習。要求是:“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在購物中心買東西,你的朋友正在選襯衫,請你給她提個建議買什么樣的襯衫”。一看到這個題目,一個美國學生就說:“不用做這個練習,不實用,因為我們不可能向朋友提建議買這個,不買那個,買什么樣的襯衫完全是她個人的私事兒,我們不會干涉。”這里就存在著文化差異。中國文化認為是禮貌的言行, 在英語民族的文化中也許就會被認為是侵犯了隱私。中國人幫朋友買東西,提建議完全是人之常情,也習慣選擇“建議”的言語行為。但在西方他不但不會領情,甚至還會認為侵犯了他個人的自利。再比如對“恭維”和“間接恭維”的理解。聚會上我們會常聽見類似的話:“Your hair style is lovely”,學英語的中國學生可能會回答:“Thank you”。再問“Did you do itin Park Mall?”答“Yes”。這個對話說明我們是理解本族語“間接恭維”的言語行為的。所以會回答Thank you。但我們也許不知道這種恭維也是表示愿意交談的一種社交方式。而最后的簡單回答yes,會使對方以為這個中國學生不愿意繼續交談。所以文化因素是影響語用理解的最復雜的因素,學習禮貌原則必須與語言文化的學習相結合。
四、在英語寫作中遵守“禮貌原則”,避免語用失誤
語用失誤是對目的語的語法、語意功能的理解不當或表達不得體所導致的失誤。這種失誤不是語法錯誤,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適合與得體的問題,是指由于說話方式不妥,不符合表達習慣或不合事宜而導致的交際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以“恭維”為例,美國人的恭維語言形式就與中國的不同。好像用什么字眼都不過分。中國人有時就接受不了,甚至覺得虛偽。其實他們所使用的tremendous,terrific,fantastic等詞,并不是評定你就是如此的“超越”。而只是鼓勵你繼續努力。在語言交際中,由于對社交禮貌方面的具體語言形式所體現的語用內涵缺乏了解。或由于言語不當、語境不適等就有可能出現語用失誤,引起相互間的誤解,影響交際的成功進行。鄔潁祺、陳國華在“中國大學生英語語用語言能力:調查與分析”中對80名中國大學生在英語日常交際中的語用能力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雖然大部分被試者懂得隨著交際雙方的身份、地位、關系遠近的不同,選擇請求行為的表達形式也各不相同,但是對不同語言形式在何種場景下使用才得體、恰當卻十分模糊。既不清楚不同語言形式所具有的語用內涵,有時還混淆同義結構使用的不同場合。如,很多大學生不了解一般過去時和過去進行時是一種禮貌的表達方式。could/would用于表示非常委婉、客氣的請求,用于不太熟悉的人之間。如果被請求者是好朋友,這里用could/would就顯得非常見外,有時還會讓人覺得有特別含義在里面。如諷刺或怨恨等。語言是表達禮貌的重要手段,通過語言表達禮貌是成功交際的一個重要語用原則。根據托馬斯(Thomas,1983)的觀點。語用失誤大體上可以分為語用——語言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社交——語用方面的失誤是指在交流中不理解談話雙方的文化背景,導致語言形式的失誤。它與談話雙方的身份、語域、話題熟悉程度等有關。語用——語言失誤是指所說的英語不符合本民族的習慣,誤用了英語的其它表達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語的正確表達方式,把英漢詞語等同起來。如用漢語道歉時。我們常說“沒關系”,“沒什么”,所以It doesn’t matter,或It’s nothing,很合適。但在美國年輕人中,一般而言,對別人的道歉表示真心接受時常用That’sall right,That’s okay,或Don’t worry about it,而不用It doesn’t matter,再比如回答Thanks a lot,時,受母語的影響,我們也常會錯誤地使用Never mind表達沒關系,不用謝。但Never mind在英語中是用于當對方表示道歉,自己一方不介意的場合。所以語用一語言知識的欠缺也會導致交際不能成功地進行。而“語用能力不隨語言能力的增強而增強”。因此在寫作中應依據語用層次高于結構層次,交流能力高于語言能力的原則,有意識地加強“禮貌原則”的學習,在不同的語境下、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采用不同的寫作方式,以求達到最佳的交際效果。
在外語四項基本技能中,寫作對學生的要求是最高,它要求學生具有以外語思維方式遣詞造句,熟練掌握拼寫、標點等寫作的基本知識的能力。還需要學生有創造性、有合乎邏輯的表達思想的能力,更需要學生有宏觀把握寫作要求和構建篇章結構的能力。
眾所周知,語言是交流的工具。英語作為一種語言,自然它最重要的功能也是交際,采用書面形式進行信息交流和傳遞更是交流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中,寫的難度是最大的,它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識儲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就的。所以,我們從初一就應該按部就班地進行有步驟、有計劃的訓練。
首先,我們要養成良好的背誦習慣,尤其是好的篇章。回顧我們上學期所學內容,每一部分都有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有:興趣、生日、家庭成員、便條、節日等。我們在學習這些內容時就應適當地選擇比較好的,自己感興趣的段落背誦,以便積累寫作素材。積累寫作素材的同時,還應有意識地積累文章中較為優美的語言,逐漸養成英語語言表達習慣。
其次,適時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提高寫作興趣。在學生討論話題時,應努力提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其有話說、想說并寫出來。如:在談論興趣喜好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各方面來寫出自己想說的,(如:最喜愛的明星、歌手、發型、電影、游戲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慢慢養成想寫、樂寫的習慣。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養成堅持寫作的好習慣,可以寫日記,可以寫周記;還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基礎及學生的不同愛好寫自我介紹,記錄自己對英語學習的心路歷程。
同時,教師還應給予學生寫法的指導。
第一, 審題無誤,語言簡潔。
每篇作文都有一定的寫作要求,呈現寫作要求的可能是文字,也可能是表格,還有圖表等。因此,我們在進行寫作之前一定要仔細觀察寫作要求,做到心中有數,達到審題無誤的目的。然而,我們初一年級的學生卻很難做到。例如:在一次試題作文中,它要求學生以書信形式向朋友介紹你的家人及其喜好,而我們的學生卻沒有認真審題,沒有用書信形式,只是簡單的文章結構,沒有稱呼,更沒有落款,導致忽略寫作形式,還有一部分同學,根本就沒注意到家人喜好的寫作要求,一味盲目地寫作,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還有一種可能是學生在寫作時,語言羅嗦,甚至會在寫作中受漢語習慣的影響,寫出的句子模棱兩可。甚至有學生為了表達簡單的句子意思,往往要用好幾句漢化英語在啰嗦,給人云里霧里的感覺。
第二,主題明朗,語言豐富。
審題無誤的情況下,在寫作時,還應選擇比較明朗的主題,積極向上的語言,鮮活明快的主題就好像是支撐整篇文章的骨架,而豐富的語言內容就像是文章的血肉。所以,兩者缺一不可。而豐富的語言就來源于我們點滴記憶過的,背誦過的段落。做到語言豐富時,學生應選用自己擅長的詞匯和句型進行寫作,盡量避免受漢語習慣的影響。
第三, 段落分明,要點全面。
審題準確,主題明朗的前提下,我們在進行寫作時,要做到段落清晰、層次分明。我們可以嘗試在一個段落中寫明一個要點,圍繞要點進行表述,當然還應有主題句,而且要有結尾。每一段落應該是完整的一個內容點,而段與段之間更應該是過渡自然,銜接緊密。
第四, 行文連貫,表達地道。
做到段落分明時還應考慮文章的連貫性,不能使文章出現斷層。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避免斷層呢?我們要學會使用類似的短語結構,For example、 such as、for instance、in a word 、and so on..等,將文章連貫起來。當然,這些短語不是隨意地擺放,而是恰到好處。盡量做到一氣呵成,而不是表意混亂、詞不搭句。
做到以上還遠遠不夠,在寫作時,我們還應注意語法、句法的靈活使用。時態使用要恰當,主謂語要一致,代詞使用更要用心,什么時候用人稱代詞,什么時候用物主代詞,該怎樣正確地轉換人稱,很多學生有偷梁換柱的寫作誤點,這些都應在寫作的過程中盡量克服。最容易讓同學們忽略的還是我們平時不在意的標點符號。
寫作能全面反應學生的英語水平,它既能再現學生的基礎知識,又能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初中英語教學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思維為出發點,而且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尤其要培養其寫作的技能。
一、名詞直接使用
名詞具有數的概念,分為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可數名詞使用時要么變為復數,要么在其前加限定詞,如冠詞等,但不能獨立使用;不可數名詞前使用零冠詞,可以直接使用。
例1:I’m writing to tell you my uncle is going to your city for conference.
分析:“會議”是可數名詞,但受漢語影響,容易直譯,忽略冠詞,導致名詞直接使用。故忽略語法規則,不考慮詞匯曲折變化,直接使用原形是致錯的根本原因。
參考答案:I’m writing to tell you my uncle is going to your city for a conference.
二、形容詞修飾動詞
形容詞可置于系動詞后作表語,但不能用來修飾動詞,單獨一個形容詞或短語可以作狀語。
例2:The message conveyed clear: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分析:受漢語“信息傳達的很清楚”影響,按漢語思維直譯,導致形容詞修飾動詞。
參考答案:The message conveyed is clear: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三、介詞引導句子
介詞不是連詞,不能用來引導句子,其后可以接名詞作賓語,也可接從句作賓語,還可接獨立成分,如with等,但時間狀語前不能再加介詞。
例3:Despite there is such a big difference in attitude towards what one eat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people in the west regard the Chinese food as something special.
分析:despite為介詞,其后不能接句子,但受漢語詞義“盡管”影響,常誤當作連詞使用。
參考答案:Despite such a big difference in attitude towards what one eat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people in the west regard the Chinese food as something special.
四、不及物動詞后接賓語
不及物動詞沒有賓語,也不用于被動語態,但受漢語思維影響,常在不及物動詞appear/ rise/ wait/ exist/ agree等后接賓語。改正方法有兩條,其一是將作賓語的改作主語,作主語的改作介賓;其二是部分不及物動詞后可以加介詞,改作介賓。
例4:It has been discussed for many years whether the Mars exists water.
分析:受漢語“火星上是否存在水”影響,在不及物動詞后接賓語。
參考答案:It has been discussed for many years whether there exists water on the Mars.
五、be動詞后接動詞原形
be動詞后可接形容詞、名詞、非謂語動詞等,但不能接動詞原形。在名詞性從句中,be動詞后的不定式符號可以省略。
例5:With the beautiful moon up in the sky, we love most is enjoy the full moon together.
分析:受漢語“最喜歡的就是去做……”影響,直接按漢語思維對譯,出現be動詞后接動詞原形。同時出現句子作主語無連詞連接情況。
參考答案:With the beautiful moon up in the sky, what we love most is to enjoy the full moon together.
六、出現雙謂語
一個句子有一套獨立完整的主謂結構,有多個謂語動詞并列時,可在最后一個謂語動詞前使用并列連詞,其余用逗號分隔開來。受漢語思維影響,在there be句型中經常出現此類情況;還有用謂語動詞作主語,甚至不用連詞直接用一套主謂結構作主語或賓語也會出現雙謂語情況。
例6:There are many people like making friends online.
關鍵詞:高職;英語寫作;反饋研究
一、高職英語寫作反饋研究的理論基礎
1.反饋的含義
反饋是指“學習者從教師或者其他學習者處獲得的評論或信息”,是提高和鞏固學習者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在高職英語寫作教學中,反饋是指作文的閱讀者向寫作者提出的對作文修改的建議。
外國學者將英語語言教學中的反饋理解為“對某一特定的學習任務的信息回饋,以促進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我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期望通過對反饋理論的研究,進一步推動語言教學方法的發展。
2.反饋的基本類型
依據提供主體的不同,反饋基本類型主要可分為教師反饋和計算機反饋。若根據反饋的具體內容來劃分,反饋又可分為細節反饋和整體反饋。細節反饋主要指對文章語法、詞匯拼寫的反饋;而整體反饋是對文章主題思想、作者態度觀點等大方向的把握與評價。
二、教師反饋和自動評分系統反饋的對比研究
1.教師反饋的特點
教師反饋多年來一直是英語寫作教學研究的熱點方向。學生普遍認為英語教師對其作文的修改和評價能夠直接影響他們的寫作水平。在與學生一對一的訪談中有多名學生提到,他們對教師修改后的寫著評語和得分的作文充滿期待,因為接受教師這樣的英語寫作輔導,不會有因為擔心自己的作文錯誤太多而被老師當面批評的緊張感。
事實上,不管是對作文細節方面的反饋,還是僅給出比較籠統的評價,教師反饋都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明顯的幫助。
同時,教師反饋對英語寫作的具體內容、主題思想的引導作用非常明顯。
2.自動評分系統反饋的特點
自動評分系統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早就不新鮮事物。在我國,隨著教育科技和計算機多媒體軟件技術的高速發展,計算機科技逐漸進入英語寫作的教學領域,英語寫作自動評分系統就在此基礎上產生。隨后,句酷批改網的出現逐漸引起了廣大英語教學工作者對英語寫作反饋研究的新的重視。
通過調查顯示,大部分高職學生對句酷批改網的獨特的評價反饋形式充滿新鮮感。他們認為網上提交可以得到即時反饋,這種形式非常新穎,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從而節省了等待的時間和精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們對英文寫作的學習積極性。
三、結論
研究表明,在高職英語作文寫作中,教師反饋和自動評分系統的反饋都有其自身的優勢和劣勢。自動評分系統能即時反饋出文章中的詞匯、語法、表達等細節上的錯誤,而教師反饋主要針對文章內容和主體思想方面進行評價,將兩種反饋形式有效地結合起來取長補短,互相完善,就能把英語寫作教學研究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Richards,J.C. & Schmidt, R.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Z].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
一、文化移情原則
由羅勃特·費肖爾提出,后經立普斯完善和谷魯斯進一步發展的“移情”最早是一個美學范疇,是指人們在觀察外界事物時,假設自己處在該事物的境地,把原來沒有生命的東西看成有感覺、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動的有生命的東西,即把自我的內部活動移入到對象中去。1987年,日本語言學家庫諾首先將其用于語言學研究中,指說話人與其所描寫的事件或狀態的參與人或物的關系的密切程度。
按照顧嘉祖教授的觀點,移情除了指覺察并認識他人的情緒狀態、情感外,還包括對他人的情緒狀態、情感做出正確的反饋或反應。因此,文化移情指的是交際主體在跨文化交際中,為保證不同文化間順利溝通而進行的一種心理體驗、感情位移和認知轉換,即有意識地超越民族本土語言文化定勢的心理束縛,站在另一種文化模式中進行思維。它要求交際者盡可能擺脫本土文化的影響,用對方文化的思維方式進行思維,從而實現不同文化之間的切換,找到二者的文化契合點。
英語寫作的各個環節都滲透了文化移情。在英語寫作過程中自覺使用文化移情原則,注重中英思維及表達上的差異,培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不僅能夠強化英語的綜合應用,還能夠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文化移情對英語寫作的影響
1.詞匯方面的影響
詞匯是一種語言里所有的詞和固定短語的總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對于同一事物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和聯想。在英語寫作時,由于缺乏對詞匯的準確理解,忽視詞匯蘊含的社會文化意義,沒有進行文化移情,很多學生出現各種錯誤:詞義不對等、詞匯搭配不當、語用失誤等。
(1)詞義不對等
由于缺乏對詞匯的準確理解,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往往采用一一對應的方式,將漢語詞匯直接譯成英語,寫出典型的中式英語句子。如,Tom is looking at his book.(looking at his book對應漢語的“看書”,英文表達應為reading his book)。英語中很多詞匯在語義的內涵、外延及用法上都不可能和漢語一一對應,由于不能正確理解這些差異,學生在使用英語詞匯時也會出現錯誤。如,漢語中的“龍”被看成神物,中國人以龍為尊,但在英語中dragon一詞卻代表邪惡和禍祟。
(2)詞匯搭配不當
在英語表達中,詞匯搭配有語法搭配、固定搭配、習慣搭配等多種形式。在英語寫作時,如果不能把握這些搭配習慣和漢語搭配習慣的不同,也會出現很多錯誤。如,漢語的“打”在“打籃球”、“打人”、“打電話”等短語中的搭配,在英語中應分別使用“play basketball”,“beat somebody”,“make a phone call”等搭配來表達。
(3)語用錯誤
很多學生在記憶英語詞匯時,只記詞匯的表面意義,忽視詞匯與語境的關系,不能正確理解詞語蘊含的文化意義,因而在英語寫作過程中經常出現語用錯誤。如,The government must carry on active propaganda for environment protection.(“宣傳”一詞在英語中的意義為“傳播帶有偏見的信息”,具有貶義的色彩,用在這里顯然不合適,在此語境下,應使用promotion to)。
2.句法方面的影響
漢語是意合語言,由象形文字組成,句子的構成由內部的邏輯關系來完成;英語是形合語言,由26個字母組成,在人稱、數、時態、語態等方面存在多種變化,句子的構成依賴于人稱、數以及時態和語態的變化,體現各種語言形式的結合。
(1)句子結構的誤用
漢語句子的意合特點在句子結構上體現為漢語大多數句子是主題結構。作為形合語言,英語句子結構的突出特點是以主謂結構為中心,層層搭架各種反映形式關系的介詞短語、動名詞、分詞、動詞不定式等,形成由中心向四周輻射的空間構架。很多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忽視這兩種句子結構的差異,用漢語表達來代替英語表達。如,He asked the question in a loud voice,no one answered.此句中的并列句應用but連接,出現這個錯誤的原因是漢語表達慣用逗號來連接句子,學生在進行英語寫作時也大量使用逗號來連接句子。
(2)連接詞的誤用
漢語的意合特點體現一種隱性的連貫,因此漢語很少使用連接詞。而英語句子的構成依賴于大量連接詞的使用,包括關系代詞、關系副詞、介詞、關聯詞等等。由于這種差異,在英語寫作時,學生如果習慣于使用母語的表達方式,會造成很多這方面的錯誤。如,Because he is not old enough,so he is not allowed to go to school.在英語表達中,because和so只能使用其中之一。
3.語篇方面的影響
英漢思維模式的不同突出表現在寫作的語篇結構中。中國傳統思想認為萬物皆有聯系,可以從各個相關方面切入主題,因此,漢語的篇章結構呈螺旋形,往往缺乏明顯的主題思想,需要讀者從字里行間體會。而西方的思維模式將人類活動看作是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關注邏輯和理性,是直線型的思維模式。因此,英語的語篇結構也呈線型,段落通常以主題句開頭,輔以佐證的例句,結構清晰。在英語寫作中,很多學生的文章,意思簡潔,在用詞、語法方面都沒有錯誤,但讀起來仍像中文,主要原因是漢語的思維模式影響到語篇結構,句與句、段與段之間沒有嚴密的邏輯關系,缺少連貫與銜接。
三、英語寫作中進行文化移情的有效對策
1.把握英語語言的文化內涵,準確使用語言
(1)把握詞匯內涵
根據語言學家萊昂斯的觀點,每一種語言在詞語上的差異都會反映這種語言的社會習俗以及各種社會活動在文化方面的顯著特征。在英語寫作中,不僅要了解詞匯本身的涵義,更應準確把握詞匯蘊含的文化底蘊。運用詞匯的過程也是學習文化背景知識、了解不同文化習俗的過程。只有了解了詞匯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才能準確掌握詞匯的用法。
(2)對比英漢句式
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英語多省略,漢語多補充;英語表達多變化,漢語表達多重復;英語多長句、從句,漢語多短句、分句。在英語寫作中,要注意英漢思維表達上的特點與差異,通過對比,領悟兩種語言在句式上的差異,學會使用正確的英語句式進行寫作。
(3)分析語篇結構
寫作要求表達清晰,不僅要熟悉詞匯和語法知識,更要提高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針對英語寫作中經常出現的文章結構散亂、銜接手段缺失、句式單一等問題,在進行英語寫作訓練時應側重語篇分析。分析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銜接,段落結構、語篇的整體布局等,對比英漢語篇結構模式上的差異,并有意識地將其運用于自己的寫作實踐,自覺使用英式思維模式和篇章結構進行英語寫作。
2.形成有效的思維策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語言和思維之間存在辯證統一的關系。思維是語言的核心,語言是思維的外化。寫作的過程需要運用思維駕馭語言,因此,寫作實踐也是思維訓練的過程。通過文化移情,對比英漢思維模式的差異,形成有效的思維策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是提高英語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3.培養跨文化意識,自覺進行文化移情
在英語寫作中,應有意識地培養跨文化意識。跨文化意識的最高層次即文化移情能力。培養跨文化意識,進行文化移情,不但有利于交際雙方的溝通和理解,更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滲透。了解文化差異,在英語寫作的過程中,就能夠考慮到對方的文化背景,自覺進行文化移情,達到有效交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高永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價值與培養.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12).
關鍵詞:英語寫作;思維;轉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0-333-01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英語寫作無論在學校的英語學習中還是在實際的社會工作中都十分重要。英語寫作能力的高低能體現出學生英語綜合素質。英語寫作日趨重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筆者對班上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調查,許多問題在學生的日記與作文中大量的反映出來,如語法、選詞、結構等方面。對此問題,本文結合外語寫作教學的實際,指出如何進行英語寫作中英漢思維的轉換,希望這一方法能給廣大的英語愛好者及學生在英語寫作上帶來一定的幫助,提高自身的英語寫作水平,及提高英語翻譯能力。
二、思維與語言的關系
思維,即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過程,具體地說,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它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是從社會實踐中產生的[11]。
三、英語寫作中,總以漢語思維表達的原因
1、受母語詞匯構成和詞的涵義和影響
由于初學者掌握的詞匯和語言文化知識有限,在其寫作過程中肯定會套用母語的思維習慣,無意識地套用母語的語言規則,然后再譯成所需的句子,如在找不到合適的對應詞的情況下,往往憑借自己已有的漢語和英語構詞感覺造詞,展開一些不正確的聯想或假設,致使寫作中出現大量的“造詞”現象。
2、受漢語語法和習慣表達方式的影響
由于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不同的思維習慣,雖然有時對某些事物和現象的認識角度、思路都是相同的,但是由于表達方式不同也造成了一些錯誤。導致思維表達的不完全或錯誤思維,交流出現障礙。
①詞形錯誤
漢語的名詞詞形一般不分單、復數,也無可數、不可數之別。因此出現主謂不一致、遺漏第三人稱單數現在時形態的錯誤。
例如a、The streets are full of garbages. b、He speak fast.
在例句(a)中,garbage被當作可數名詞,其實它是不可數名詞。在例句(b)中,speak應為第三人稱單數speaks。
②詞性錯誤
有時學生只注意所選詞的詞義,而忽視了該詞的詞性,常造成句子不合乎語法規范的用詞錯誤。例如:
a、My father adviced me not to go out alone at night.
b、My roommate doesn’t afraid of dogs.
例句(a)把名詞誤用為動詞,例句(b)把形容詞誤用為動詞。這是由于有些學生基礎不牢,對某些常用詞不認真考證,隨手寫來,又檢查不出錯,導致誤用詞性卻渾然不覺。
③ 虛詞錯誤
英語虛詞包括冠詞、介詞和連詞。有時,由于受漢語的影響,學生在使用虛詞時常用錯。例如,
a、Although I like my college, but I miss my home.
b、He arrived Tokyo yesterday.
c、I bought the dictionary in 1980s.
在例句(a)中,由于受漢語“雖然。。。但是”結構影響而出錯。英語中although…but 只能用一個。例句(b)中是不及物動詞,其后一定要用前置詞in 或at,所以在arrive 后加in。例句(c)的錯誤是,英語中“。。。年代”前應用定冠詞,所以原句應改為 “in the 1980s”。
四、英漢寫作中如何進行思維的轉換
學會一門外語的同時也應學習適應一種外國文化。因此,要克服母語對英語寫作的干擾,就必須進行一系列中英文思維轉換訓練。如何轉換呢?我想應該在理論上分清英語和漢語段落、篇章結構的不同特征及規律;從單詞涵義入手,對相近詞進行詞義辨析;創設語境,要求學生在語境中準確用詞;通過各種訓練,比較英漢篇章組織、思維方式以及表達方式上的差異等等。這些訓練的關鍵在于要訓練學生從漢語思維過程轉換為英語思維過程。如下幾點:
1、讀背法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假如沒有語言的輸入,那么語言的輸出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輸入的重要途徑之一便是大量閱讀,中國有許多古訓如“天選爛,秀才半”,“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因此,學生閱讀英語文章時,要留心收集那些與自己所熟悉的漢語習語意義相當的,自然地道的英語表達法。
2、寫譯法
英漢思維方式的差異導致了英漢語句法結構上的差異,學生在寫英語作文時,由于對地道的英語表達法掌握得不夠或是不好,往往出現中國式的英語,這是老師改作文時最感頭疼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不妨針對英語學習者思維能力強的特點,布置一定的漢譯英練習,從而就兩種語言在選詞,句法結構,表達習慣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熟悉英語習慣表達法,減少漢語思維的干擾。
3、輔導法
積極營造英語氛圍,教師應該堅持用英語授課,堅持用英語闡述課文長句、難句,堅持用英語評價學生的語言表現,堅持用英語做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注意生活周圍的點滴英文,逐漸以正確的英語思維習慣,形成得體的英語表達式。
參考文獻:
[1] 王維剛,民族山區基礎英語教學策略研究(C).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
關鍵詞:對比分析;英語教學;英語寫作
一、對比分析
“對比分析又稱對比語言學或對比研究,其任務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進行共時的對比研究,描述它們之間的異同,特別是其中的不同之處,并將這類研究應用于其他相關領域。”(許余龍,1992)在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漢語和英語進行對比,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化差異意識,是英語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對比分析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寫作方面的漢英對比研究,主要是認識漢英兩種語言在思想表達上的異同,排除英語寫作時的干擾問題,實現由“負遷移”到“正遷移”的過渡,把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1詞匯層面
詞匯是英語寫作的基本要求。由于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小,只能用有限的詞匯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常會出現以下錯誤:拼寫錯誤、介詞漏用和誤用錯誤、冠詞使用錯誤以及詞性錯誤等。
英漢語之間的詞匯的詞義不能一一對應,有些詞表面看意義相同,但其內涵和外延意義卻有很大差距。對英語寫作教學而言,只有通過漢英語言在詞匯方面的對比分析,才能找出漢英詞匯的異同,從而消除對兩種語言模棱兩可的感覺,寫出地道的英語文章。
2搭配和句法層面
搭配和句法方面的錯誤主要是中國式英語表達。這類表達的最大特點就是從字面上很好翻譯成漢語,中國讀者很容易理解,但選詞造句完全違背英語語法規則。
漢語和英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漢語是一種以意合為主的語言,詞語的連接是憑借語義、詞序邏輯關系和虛詞完成的,其特點是結構松散,沒有詞形變化,詞序相對固定等,被比喻為“流水句法”。英語是以形合為主的語言,詞語的連接是憑借連接詞、各種短語和語言的形態變化來實現的,結構緊湊。其特點是有詞形變化,詞序比較靈活,注重句子形式,結構完整,句子采用多種連接手段,被比喻為“竹節句法”。受漢語思維的影響,一些學習者忽略了英語注重形合的特征。
3篇章建構層面
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所以這兩種語言背景下的人的思維模式也是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又決定了篇章模式,因此英美人和漢民族在不同的語言文化背景下采用不同的思維模式,導致了英漢語言在謀篇布局上不同。漢民族的思維模式呈螺線型,重在綜合,其篇章的發展也呈螺線型,主題往往不是通過直截了當的方式點明,而是含而不露,這就造成漢語的寫作模式往往不開篇點題,采用迂回的方式來加以闡述,直到文章結尾才提及文章主旨。
英美人的思維模式呈直線型,重分析,英語篇章的組織和發展也呈直線型,體現在寫作中往往是開門見山直抒己見,以主題句開始,然后再進行論述。這種思維模式體現在英語語篇中大都由三部分組成:開頭、主體和結尾。“開頭”開門見山點破主題,起到指向的作用,闡明文章的要點,并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主體”是語篇的中心部分,用若干句子或段落來支持論證主題句;“結尾”再一次重申并歸納總結要點。
因此,教師應該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注重學生英語詞語精確性及用詞多樣性的分析訓練。通過這些訓練,提高學生的遣詞造句的能力,幫助學生擺脫漢語思維的“負遷移”現象。幫助學生逐步克服原有的根深蒂固的漢語思維定式,按照英語的思維方式來進行英語寫作。
三、結語
對比分析可以作為分析學生學習外語過程中出現語言錯誤的指南,成為教學中與母語“干擾”斗爭的武器。尤其是對英語寫作教師來說,對比語言分析能讓教師充分理解學生在寫作中出現錯誤的原因,并在今后的教學中進行有效的預防。通過對比教學,分析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句法和篇章建構等方面的差異,幫助學生掌握英漢兩種語言及其文化的異同,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克服母語影響,寫出更地道的英語作文。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校 英語 寫作教學
寫作是高校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直接反映英語學習者的水平。然而,在許多大學生看來,英語寫作實際用途不大,遠遠不及口語學習那么實用,所以大量存在重口語、輕寫作的傾向。據統計,歷年來的大學英語等級考試中,寫作部分的得分往往都低于其他類型題目的得分,這就深刻地反映出當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嚴峻形勢。究竟怎樣才能提高大學生的寫作能力?筆者覺得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抓好寫作教學。
一、營造高校英語寫作教學的氛圍
1.要對參加公共英語學習的學生開設有關的寫作課程或給予有針對性的輔導
這就是說,在當前大學英語課程的設置方面,要改變現在以精讀為主的課程設置模式,根據聽、說、讀、寫等英語學習技能合理安排課程。在寫作專項教學中,除了加強議論文與說明文的訓練,更為重要的是要注重英語寫作教學的實用性。例如,英語教育專業大學生的學習重點在英語教案寫作,商務專業大學生的學習重點在商務信函寫作上。所以,在考試與教學中,要提高寫作的實用性與有效性,不能為了應付學習而寫作。
2.在班級設置上應考慮到寫作的綜合性與重要性,從而采取恰當的方式以增加課時量
要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小班化教學,這樣有利于大學生創造力與主動性的發揮。同時,還可考慮設置寫作選修課或專門培訓班等方式加強指導。在高校社團活動之中,可考慮開設各類英語寫作社團,如英語文學社、英語詩歌協會及英語戲劇協會等。要力求通過社團活動,讓大學生有機會接觸各類英語文體與作品,并在其中探討寫作經驗,從而創造學習英語寫作的氣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在精讀課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精讀課不僅是高校英語課程中占用學習時間最多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教師和學生耗費精力最多的一門課程,所以,利用精讀課來培養學生的寫作技能,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途徑。目前,還有部分教師在精讀課上重點關注的是語法結構、詞匯用法等內容,卻忽略了語篇教學,未能引導大學生從總體上掌握課程思想的精髓,從而造成學生盡管學了很多,卻不明白寫作的基本要領。需要他們自己進行寫作時,經常會不知從何下手。因此,我們要以精讀課作為突破口,力爭通過精讀課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比如,教師可以選取3、4個剛學過的單詞或短語,讓學生從中選擇部分單詞來造句。這種方法不僅練習了新學知識,同時又豐富了大學生的想象力與語言組織能力。因為要將不同意思、毫不相關的單詞聯系在一起,是一個高難度,學生們對此十分感興趣,尤其是在采用了分組競賽等方法之后,大學生情緒高漲,效果顯著,這對于培養學生們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是很有好處的。同時,教師還可通過講解段落結構之擴展、課文主題之展開,來具體分析文章的層次結構及各部分的銜接過渡關系,從而讓學生真正掌握段落和篇章的寫法。當然,教師還可圍繞課文,開展多種形式的寫作練習,比如可以開展問答練習,讓學生自行歸納出段落意識,闡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進行課文縮寫等。通過以上這些形式的寫作訓練,既能提高大學生的寫作技能,又能提高精讀課的總體效益。
三、巧妙利用評語激發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高校英語應當將評語寫作看作是與學生開展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從而幫助大學生們了解與自身寫作能力有關的信息。評語的重點應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要重點評議作文的主題思想、概念、論點以及情節等主要問題,然后再處理好與語法相關的問題。每次在寫評語時,要著重探討兩至三個重點問題。評語中所用的單詞與句子應當是大學生十分熟悉的,這樣,學生一看到評語,就能明白教師的期望值是什么,自己有什么需要改進的。英語教學實踐已經證明,學生普遍重視教師作出的評語。所以,教師在寫評語的過程中,從而避免評語給大學生寫作造成負面的影響。
為了能引起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其作文的評語,一般要按照如下步驟來寫:
1.要全面了解學生作文的寫作狀況,找出值得教師評述之處
其中涉及的內容應當是與作文主題緊密相關的,而且還是教師在課堂上反復多次所強調的內容。要以讀者的身份對英語作文開展評述,讓學生將閱讀評語看成是閱讀好朋友的來信,從而會對教師所提的建議更為感興趣。
2.認真書寫評語
教師要對學生寫得比較好的段落與具有說服力的論據進行充分肯定,并給予表揚。隨后再列舉出文章中需要修改與補充之處,并提出明確的修改意見。在結尾時,應當使用鼓勵性的話語,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繼續努力提高寫作能力的熱情。
四、結語
總的來說,我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過程尚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進一步改進。高校英語教育工作者要正視現實,持續探索,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工作。雖然提高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是最關鍵的還是應當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通過長期艱巨的學習和訓練,以充分提高大學生的寫作能力。當然,大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必須與聽、說、讀等其他各項能力共同發展。因此,大學教師要嚴格按照高校英語教學的各項要求,采取各種辦法,循序漸進,充分提高大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項綜合能力,讓大學生們在英語學習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進而推動高校英語教學進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顧越.淺談英語寫作教學[J].哈爾濱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9).
什么是CriterionSM(英語文豪)系統?
CriterionSM(英語文豪)系統,又稱“在線英語寫作培訓系統”,是基于網絡的英語寫作練習、測評和分析系統。該系統提供的作文題目均由美國著名的大學教授及寫作專家設計制定,其中包括TOEFL考試作文試題以及其他不同級別的英文寫作題目。CriterionSM(英語文豪)系統模擬人工評閱過程,通過該系統,學生在線提交作文后,30秒之內即可獲得評分結果及詳盡的分析意見。這些分析結果可以作為教師指導學生英文寫作的參考,幫助教師提高工作效率。
哪些人應該使用CriterionSM(英語文豪)產品?
CriterionSM(英語文豪)系統目前已經被許多寫作評分機構所使用;美國境內的高中、大學,也在許多學術考試中廣泛使用CriterionSM(英語文豪)系統作為寫作評分工具并輔助教學。CriterionSM(英語文豪)產品適用的范圍有個人、學校團體、寫作教學中心、英語培訓機構及各公司的英語分級考試和訓練課程。想增進英語寫作能力、改善英語寫作技巧的人,都可以使用CriterionSM(英語文豪)系統來加強寫作能力,而學校或英語培訓機構老師也可以使用CriterionSM(英語文豪)系統輔助教學,或者作為英語分級測試和英語考試的工具。公司企業可以應用CriterionSM(英語文豪)系統來測試應聘者的英語水平,或者作為員工英語培訓的輔助工具。
CriterionSM(英語文豪)系統特點是什么?
1、CriterionSM(英語文豪)系統是目前最具突破性的在線英文寫作系統。
CriterionSM(英語文豪)系統是根據自然語言的發展過程(NLP)進行審慎的調查及研究,以及專業閱卷老師所使用的典型評分標準,所開發出來的在線寫作測評系統。根據計算機中指定的題目,英語文豪的使用者可在線寫作,并由計算機實時完成閱卷及分析。
2、CriterionSM(英語文豪)系統是采用美國權威寫作標準的評分系統。
CriterionSM(英語文豪)系統提供的作文題目均由美國著名的大學教授及寫作專家設計制定,它應用了目前美國高中、大學各項寫作測驗(如TOEFL考試、GMAT考試、PRAXIS考試等)的權威標準。CriterionSM(英語文豪)系統使用e-raterTM評分引擎作為評分工具,全球有超過200萬份的作文采用e-raterTM評分引擎做過成績比對,報告證明e-raterTM評分引擎的閱卷結果與閱卷老師的人工評分結果的吻合度高達97%以上。
3、CriterionSM(英語文豪)系統是教師英語寫作教學的得力助手。
CriterionSM(英語文豪)系統模擬人工評閱過程,在對學生作文給出總體評分的同時,還從語法、句法、文章組織和邏輯推理等方面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全面分析,并對全班學生的寫作情況進行統計、總結,是對英語教師的有益輔助。
4、CriterionSM(英語文豪)系統是學生練習地道英文寫作的測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