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47:0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歌詞與歌曲,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
2、請把你的微笑留下;
3、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
4、請把你的微笑留下;
5、明天明天這歌聲飛遍海角天涯;
6、飛遍海角天涯;
7、明天明天這微笑將是遍野春花;
8、將是遍野春花;
9、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
10、請把你的微笑留下;
11、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
12、請把你的微笑留下;
13、明天明天這歌聲飛遍海角天涯;
14、飛遍海角天涯;
15、明天明天這微笑將是遍野春花;
【關鍵詞】歌詞英譯;翻譯原則;翻譯策略;無邏輯性;可唱性
一、引言
歌曲的形式多種多樣,其語用效果直接影響著欣賞者對此歌曲的關注程度。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歌詞已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征,“詞隨心動,詞應情生”,歌詞以更自由、更靈動的語言形式,發(fā)揮著詠物、抒情、言志等多種功能。
嚴復在1989年提出“譯事三難:信、達、雅”,后來翻譯界將此三原則作為一種翻譯的標準。盡管一百多年以來,我國翻譯界對“信、達、雅”的翻譯標準看法不一,特別是對“雅”字一直存有疑義,認為“雅”有點多余,是譯者大忌。但就歌詞翻譯而言,譯者需要達到這三項標準,更需要力求達到“雅”的標準,這是對歌曲翻譯的更高層次要求。歌詞翻譯的“雅”,不僅能給觀眾帶去內容、喻意的一致美外,而且能提供高高層次的美感體驗。所以歌詞的翻譯要力求做到盡善盡美,使之優(yōu)美動聽,意蘊無限。本文將主要在“信、達、雅”的翻譯標準下分析《卷珠簾》的英譯,從而提出歌詞的翻譯原則原則和策略。
二、《卷珠簾》歌詞賞析
1.《卷珠簾》原創(chuàng)中文歌詞分析
《卷珠簾》是霍尊在《中國好歌曲》上所演唱的參賽歌曲,憑此歌曲打動了無數觀眾,成為2014年年度盛典歌曲。2014年霍尊憑此首歌曲登上了春晚的舞臺。其中文歌詞為“鐫刻好,每道眉間心上/畫間透過思量,沾染了墨色淌/千家文,都泛黃/夜靜謐,窗紗微微亮/拂袖起舞于夢中徘徊/相思瞞上心扉/她眷念,梨花淚/靜化紅妝等誰歸/空留伊人徐徐憔悴/啊,胭脂香味/卷珠簾,是為誰/啊,不見高軒/夜月明,此時難為情/細雨落入初春的清晨/悄悄喚醒枝芽/聽微風,耳畔響/嘆流水兮落花傷/誰在煙云處琴聲長。”此曲透露出女子對意中人的思念之傷,或許等待之漫長至無歸期,徒留梨花淚。聲音空靈,純凈,歌詞的意境與情感很細膩,繪古代仕女對心上人的相思之景,描眉作畫亦表露心中無限思念,寄魂牽夢繞之情于古風古韻中。明月夜,佳人獨自等待,孤寂感傷,相思苦,伊人憔悴,冬去春來,嘆落花流水,心上人還不來,胭脂香味,卷珠簾是為誰?只能在細雨下,琴聲中傾訴無限哀傷。基于其主題及風格,可見該歌曲屬于詞,而“卷珠簾”是其詞牌名,可以為Up Rolling the Bead Curtain。
2.《卷珠簾》歌詞英譯
Take each stroke of your eyebrows to my heart/ Considering the wonderful past from the picture/Dyeing it with flowing ink color/ All vivid letters turned much yellower/ In this quiet night, curtains slightly shimmer /Rising sleeves to dance in dreams with my heartsweet/ Lovesickness became quite stronger/ Her longing for love as tears of pear flower/The red makeup is for whom from where?/ Only to leave the beauty with nightmare/ Ah, the fragrance of rouge powder/ For whom is the bead curtain rolled upper?/ Ah, the high carriage hasn’t been encountered/ Bright moonlit, the lovesickness was beyond measure/ The early spring morning witnessed drizzle as a new comer/Waking the branch buds in whisper/ The breeze sounds upon the ear/ Giving a sigh to the flowing water and fallen flower/ Amid mists and clouds, who was playing the psalterium as such glamour ?
3.英譯策略分析
在翻譯此歌曲之前,需要查閱資料,對原文歌曲要有很透徹的賞析,完全領會其情感。該歌曲從其歌詞和內容來看,屬于一首詞,所以在英譯的過程中,保持其原有的風格,力求達到三美即音美、形么、詞美,從而達到整首歌曲的意境美,既可唱,又可朗讀。本譯文的最突出的地方就是通篇采用押尾韻的翻譯手法,增強其可唱性和可讀性,在真實的表演中配上背景音樂,原文歌曲的情感、意境完全能夠表達出來。歌詞力求簡練、達意而優(yōu)美,所以句子切勿太長。翻譯時把握了情景交融,“heart, ear, flower, cloud”寓意深刻。歌詞常常為了傳情達意,并不具有邏輯性,在翻譯時,把握主要方向,沒有死扣原文,歌詞重在領會。
三、歌詞的英譯原則
1.簡潔易懂
語言重在表達,與英文相比,漢語顯得更加簡明扼要一些。簡單易懂的歌曲能夠給予聽眾良好的第一印象,從而引起聽眾的好奇心和對歌曲的興趣。如《卷珠簾》該詞牌名的翻譯時采用直譯,簡潔明了。
2.典雅別致
從某些方面來講,歌曲的歌詞屬于詩歌的一個分支,對于歌詞的翻譯是對于藝術的一種再創(chuàng)造,尤其是流行歌曲的歌詞。因此,要保證流行英文歌曲名翻譯的古典性和優(yōu)雅性,如《卷珠簾》就是一首詞,那就要尊重其原有的風格,講求詩化的語言。
3.可唱性
歌詞是一種語言藝術,既具有文學特征也具有音樂特征,同時歌詞的語言是沒有邏輯性可言的。所以歌詞翻譯的另一原則就是可唱性。
四、翻譯策略
在把握、領會歌詞主題的前提下,靈活運用多用翻譯方法,直譯、意譯有效結合,力求精煉準確、優(yōu)美動聽。選詞要尊重原曲的風格,力求準確達意,朗朗上口。
五、結語
歌詞的翻譯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翻譯時應體現其文學性和音樂性的特征。在翻譯時,譯者既要盡量保持原文的特色,又要跨越中英時空、語言和文化的重重障礙,協(xié)調英漢雙語語言與文化的差異,合理進行語際轉化,對譯文進行審美鑒別,在漢語譯文中細致傳達原文的主題思想、文學特征和音樂特征,從而使譯文歌曲名具有豐富的意境美和雋永的文化美。這樣不僅為中國人帶來美的音樂享受,還激起人們了解西方文化、學習英語的極大熱情。
參考文獻:
[1]李程.歌詞的英漢翻譯[J].中國翻譯,2002,23(2):31-34
[2]毛榮貴.翻譯美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一鍵實現歌詞與視覺效果全屏
千千靜聽5.0正式版推出了視覺效果與歌詞全屏顯示功能,我們可以通過點擊右鍵選擇“全屏顯示”讓它們單獨實現全屏顯示效果,但是如何讓視覺效果與歌詞同時實現全屏播放呢?其實只要按下“Alt+F”快捷鍵,就可以看到視覺效果與歌詞同時全屏顯示了。
另外在全屏播放的時候,可以通過雙擊上面的視覺效果來更換為其它的效果,用鼠標拖動歌詞,實現快速前進或是后退播放當前歌曲。
超長的歌詞也能完全顯示
許多朋友在使用全屏顯示歌詞的時候,發(fā)現一些很長的歌詞不能夠完全顯示,這是因為千千靜聽默認情況下全屏歌詞使用了45號字體,你只要打開千千靜聽的選項窗口,然后點擊“全屏顯示”標簽,在這里點擊“字體選擇”按鈕在彈出窗口中把字號修改小一些,如30,這樣再長的歌詞也不怕不能完全顯示了。
再說Foobar 2000管理iPod
機器貓
在4月下的“用Foobar 2000管理iPod”文章里,介紹了如何管理iPod播放器的音樂文件,包括:添加歌曲至iPod、從iPod里刪除歌曲、檢查歌曲是否需要更新以及搜索指定歌曲。但是,進行上述操作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先導入iPod里的歌曲。所以,下面筆者就向大家介紹如何導入和更新歌曲信息。
第一步:把iPod正確地插入電腦的USB接口,系統(tǒng)在找到新硬件后,會自動安裝配套的驅動程序,并且很快彈出提示,告訴用戶新設備可以正常使用了。
第二步:啟動Foobar 2000,在打開的程序主窗口里,單擊“文件”菜單下的“iPod/讀取歌曲信息(或者讀取歌曲信息和播放列表)”。不多久,iPod里面的所有歌曲會――導入到自動新建的,名為“iPod媒體庫”的播放列表中。
第三步:當我們修改了Mp3歌曲的ID3信息時,需要單擊“iPod”菜單下的“重寫iPod數據庫”或者“從文件重新讀取iPod元數據信息”來更新數據庫;而當發(fā)送了新歌曲到iPod里時,需要再次單擊“讀取歌曲信息”來刷新當前播放列表,否則就不能看到新添加的歌曲。另外,當你有多個iPod設備時,可以同時使用。只要單擊“iPod”菜單下的“正在預備新的iPod”即可導入。
英文歌曲課堂教學學習氛圍一、英文歌曲的文化含義
英語教學中,其語法知識與常用表達都是受到英文文化背景的深深影響的。英文歌曲作為英美文化的主流表達方式,其歌詞內容體現著重要的時事與英美文化發(fā)展痕跡。英文歌曲的不同旋律也體現著英美各種音樂流派的發(fā)展與壯大。對于英語教學來說,英文歌曲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含義,有利于學生學習潛移默化地接受英文思維與熟悉英文表達方式,發(fā)音習慣。對于學生的英文學習,是相當有裨益的。
二、英文歌曲對于英語教學的作用
音樂是人類最具魅力的語言。英文歌曲應用在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讓課堂充滿活力,而且還會讓學生心情放松,學習效率提升。音樂與語言天生的聯系,讓學生在學習英文歌曲的同時,也自然學會了其中的語言表達。學生的年齡特征使得他們熱愛音樂,擅于模仿也樂于學習歌唱。英文歌曲讓學生可以通過音樂的節(jié)奏與旋律來加深對英文歌詞的語言理解與直觀感受,還可以體會到不同英語表達下的情感差異與區(qū)別。這個過程,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詞匯量,還可以讓學生對同類詞,近義詞有著更深刻的認識與區(qū)分能力。
三、教學中英文歌曲的選擇與應用方法
1.英語教學中如何選擇英文歌曲
教學中運用英文歌曲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英文歌曲的選擇與應用方法上,要以學生的詞匯量為基礎,選用符合學生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相關聯的英文歌曲。選用歌詞內容健康、積極的歌曲。在教學的指導下,達到完全理解英文歌曲的歌詞含義。所選用的英文歌曲其歌詞應為使用頻率高的詞。歌曲旋律要易上口,方便學生掌握同時還可以進行合唱。
英文歌曲中的古典名曲,其創(chuàng)作背景與歷史事件有著直接聯系。如反映美國人民為爭取自由與獨立的《The star-spangled Banner》(《星條旗之歌》),其歌曲中的戰(zhàn)斗氣氛體現著當時歷史背景下發(fā)生在麥克亨利要塞Fort Machinery的真實故事。1931年,這首歌被確定為美國國歌。這些經過時間洗禮的歌曲,不僅傳唱度高,旋律優(yōu)美,歌詞內容包含著大量英美歷史知識與文化傳統(tǒng)。而且涉及面廣,從生死離別到戰(zhàn)爭歷史,從愛情婚姻到工業(yè)大革命都有體現。這類歌曲很適合作為教學內容進行講解,有利于學生對于英美文化歷史的理解與記憶。
對于流傳時間長的經典歌曲,如John Denver的《Take Me Home》、《Country Road》、Karen Carpenter的《Yesterday Once More》等,這類歌曲代表著英美文化中的歌曲流派與文化發(fā)展。歌詞內容精煉,感情生動,適合在教學中作為學生了解英美文化的窗口進行講解。
另外,在教學中對于英文歌曲所代表的時代背景與故事要進行重點講解。利用歌曲所帶來的課堂氣氛,對歌曲中語言知識點進行有效訓練。通過歌曲來引出英文國家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慣等。
2.英文歌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在教學主體內容教授完畢后,英文歌曲通常播放三次。首先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聽第一次時著重于理解歌詞大意。然后,聽第二次時,教師先把歌詞中難點詞匯與重點內容標記于黑板上,講解歌曲的時代背景,和歌詞中所涉及的隱喻。對歌詞中與教學主體內容相關聯的語法內容與句型進行再次點明。第三次,則讓學生以音樂本身為主進行歌曲欣賞。
例如,在教學中,采用《Street of London》這首歌進行講解時,就可以先用教學中的語法知識點來進行提問:“What do you know about London?What’re the advantagesand disadvantagesof living in London?Whofind it hard to live in London?”把這些問題先按小組發(fā)放給學生,在學生自行討論的進程中,就可以讓學生主動復習語法知識點來回答問題。
同樣,在進行學生口語交流能力的訓練中,也可以利用歌曲來進行。在《What Have They Done to the Rain》這首歌中,重點是表達對人類進行原子彈實驗所造成核輻射落塵的抗議。歌詞內容中先對從前美麗鄉(xiāng)村進行了描述,再講述了由于核輻射酸雨造成鄉(xiāng)村人煙稀少,景色不復從前的情景。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歌詞中的重點詞匯進行歸納,再根據歌詞的敘述方法讓學生進行故事的復述,同時,還可以加入自己對于歌詞所描述情景的想法。這樣的訓練方法,就可以讓學生在情景內有效提高英文口語表達能力。
歌曲的力量在于語言的節(jié)奏與音樂的旋律。在英語教學中,可以通過英文歌曲來進行重讀與弱讀等語音訓練。對于中國學生而言,英語中常見的單詞連讀很容易造成語意理解錯誤與失誤,甚至學生會由于連讀而辨認不出相當熟悉的單詞。在Ralph Mctell的《Streets of London》這首歌中,其中一句歌詞:“Dirt in her hair and her clothes in rags”就運用了連讀技巧,聽起來就像“Dirt dinner hair rander clo thesin rags”。利用這首歌,就可以讓學生更直接形象地理解連讀的運用方法。而在《Sounds of Silence》,即Paul Simon的歌中,“And the sign said the words of the prophet are writtenon the subway walls”這句歌詞運用了重讀和弱讀技巧,其中整句歌詞一路聽下來,只有“sign”“words”“proph”“writt”“sub”“wall”是清晰可辨的音節(jié)。對于這種歌曲在英語教學中,就要強調學生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重點聆聽重讀詞與音節(jié)的能力,運用已有的詞匯量來進行補缺。
對于學生的語法訓練而言,也可以利用英文歌曲進行加強。語法在時態(tài)方面就有一般進行時,過去完成時,現在進行時,將來完成進行時等,在教學難點中,還有虛擬條件狀語從句,真實條件狀語從句等。學生對于這些重難點的掌握不僅記憶量大,而且單純的語法訓練也相當枯燥。利用英文歌曲就可以讓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爛熟于心,最終達到熟練掌握語法知識的目的。如在美國傳統(tǒng)民歌《She’ll Be Coming’Round the Mountain》中,歌詞內容就是“She’ll be coming…when…”的重復。這種語法結構就是典型的將來進行時語態(tài)。通過對于這首歌的訓練,要求學生唱熟后,學生就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情緒下順利掌握將來進行時的語法知識。
增加英語課型,使之更富于樂趣
變換課程進度
提供聽力理解練習
鞏固已學的語言形式
開闊眼界,增加對英語國家文化的認識和了解
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提高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眾所周知,音樂能溝通人們的感情,同時,為英語學習創(chuàng)造和諧、愉快的環(huán)境。
歌曲的選擇與準備
歌曲選擇不僅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水平,而且還要考慮到使用歌曲的目的:變換角度,語法練習,在特定場合中成語的使用、鞏固詞匯,等等。
計算歌曲講解及練習所需的時間。
如果教師不擅長演唱或演奏,可選一位嗓音好的學生幫教師領唱 (或播放音樂錄音)。
查對單詞的發(fā)音及每一行歌詞的大意。記住,一優(yōu)秀的歌曲中會有一些難以理解的詞,會有一些無意、義的詞或音節(jié),即使有個別詞不明白也不會影響欣賞歌曲。
教唱歌曲
教唱歌曲的方式應多樣化。像以多種方式教新的閱讀材料一樣,要考慮到教學目的、材料種類、班級水平、學生的興趣、教師情緒,等等。使用不同的授課方式可使課堂更加活躍。
以下是本人教唱歌曲所嘗試的一些技巧。如果教師對復習舊歌感興趣,可以略過這一部分,直接參閱“普通語言練習”一節(jié)。
1. 從歌名和關鍵詞能猜到什么?
將歌名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猜猜這首歌的內容。將歌詞中的關鍵詞讀給學生(或寫在黑板上,或做聽寫),讓學生猜歌詞大意。讓學生將這些關鍵詞抄下來,認真學習掌握,擴大認讀詞匯。
2.逐漸擦去歌詞
將歌詞寫在黑板上(一次一小節(jié)),一行一行或一個短語一個短語地讓學生練習。之后,先擦去第一行最后一個詞,并讓學生重復全句,然后,再擦去這一行的開頭幾個詞,依次進行。在教師擦掉歌詞之前和之后都讓學生重復,直到教師擦完全部歌詞,而且,學生能根據記憶重復整首歌詞 (或小節(jié))。
3.分解歌詞
如果歌曲太長而且很難,可一節(jié)課只介紹一小節(jié);如果歌曲雖長但容易,可先把歌詞分成幾部分,再把學生分成相應的若干組,練習歌曲的不同部分,然后輪流演唱;如果歌曲又長又難,且有合唱部分,可由教師演唱獨唱部分,由學生練習演唱合唱部分;如果學生喜歡這首歌,他們會主動學習全部歌詞;如果旋律較難,教師可先教旋律和節(jié)奏,只要求學生跟教師哼出曲調。漸漸地,他們會將歌詞填入音樂并和教師一起演唱。
訓練聽力
歌曲是促進聽力理解練習的最好方法之一。善于利用歌曲進行語言教學的教師可試試運用以下技巧:
1.先聽后寫
將歌曲演唱或播放幾遍后要求學生(兩人或幾個人一組)寫歌詞。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將歌曲多演唱或播放幾遍,直到至少有一組學生能正確寫出全部歌詞。然后,讓這組學生朗讀出他們寫出的歌詞,之后再播放一遍以便所有學生檢查。這一技巧適用于復習上一次課學過的歌曲。
2.歌詞填空
教唱歌曲時,可以將歌詞寫在黑板上,留出一些關鍵詞或押韻的詞的位置,或讓學生聽寫歌詞,指明何處留空。學生兩人一組,邊聽歌曲邊填入他們認為合適的詞,然后將歌詞朗讀一遍以便學生檢查。
3.標出關鍵詞的順序
在教旋律或復習學過的歌曲之前,可以用此技巧訓練聽力。首先,將關鍵詞按順序寫在黑板上或讓學生聽寫。問學生是否可以根據歌詞的上下文猜出這些詞的意思。讓學生討論這些詞的詞意。之后,演唱或播放歌曲,學生邊聽邊標出他們所聽出的關鍵詞。再將歌曲演唱或播放一遍,以便學生檢查。(這一技巧很適于兩人一組練習任何一首歌曲)
分句唱
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呼喚神靈或吟唱民謠的方法。一人帶頭(由教師充當)唱一句或一段,停片刻,聽眾重復唱一遍。旋律簡單、節(jié)奏易掌握的歌曲,用此方法教唱,效果甚佳。教唱新歌或復習舊歌均簡便易行。
圖片提示
一般歌詞重復率高的歌曲,可以用畫片替代每行中的關鍵詞。比如,兒歌中的“字母歌”,可以用此法先教后鞏固。
方法之一是,學生分組練歌之后,每張卡片寫上一個字母,傳給他們,每一個學生依次按旋律唱出他/她手中卡片上的字母。
方法之二是話謎,用以替代歌曲中的關鍵詞,可以幫助記憶,常用于猜謎游戲。
1.學唱《大鞋與小鞋》,學習用圖譜來表示歌曲內容,并用連貫和跳躍分別表示不同的兩段歌曲。
2.通過穿鞋活動,來體會《大鞋與小鞋》這首歌曲的歡快與幽默。
3.在游戲活動中體驗與同伴交流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歌曲小圖片(圖譜)一套,節(jié)奏譜一套。
2.音樂磁帶:伴奏音樂、歌曲。
3.幼兒人手一雙爸爸的大鞋和一雙娃娃的小鞋。
活動過程:
1.熟悉音樂旋律,體驗穿大鞋時的感受,理解第一段歌詞。
(1)幼兒穿爸爸的大鞋,跟著歌曲旋律,有節(jié)奏地走步。
(2)提問幼兒穿爸爸的鞋時的感受,象什么?
(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小圖片,按歌詞順序展示。)
(3)按歌曲節(jié)奏念歌詞,突出切分音,提問幼兒是什么節(jié)奏,并在小圖片上方出示節(jié)奏譜。
(4)教師引導幼兒在象聲詞的部分該怎么念。
【讓幼兒在自己切身的體驗中來感受歌曲內容,根據幼兒的回答來出示圖片,使孩子有成就感;并配以歌曲旋律,使幼兒在無意中接受音樂,為歌曲學習作好準備。】
2.繼續(xù)熟悉音樂旋律,體驗穿小鞋時的感受,理解第二段歌詞。
(1)幼兒嘗試穿小娃娃的鞋,想辦法怎么穿?
(2)提問幼兒穿娃娃的鞋,象什么?有什么感覺?
(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小圖片,按歌詞順序展示。)
(3)按歌曲節(jié)奏邊看圖譜、節(jié)奏譜邊念歌詞。
(4)教師引導幼兒在象聲詞的部分該怎么念,與第一段進行比較。
【在比較的基礎上,讓幼兒理解歌曲的不同表現,并嘗試把它表現出來,有了剛才切身的體驗,幼兒對此很容易理解。】
3.看圖譜,聽音樂,念歌詞,并拍手打節(jié)奏。
【這里幼兒練習看圖譜,聽音樂,念歌詞,打節(jié)奏,讓幼兒用多種感官來表現,是一種多通道的學習方法。】
4.學唱歌曲。
(1)幼兒欣賞老師演唱的歌曲,感受兩段歌曲的不同表現,并討論為什么象聲詞處要分別唱得連貫和跳躍。
(2)幼兒嘗試看圖譜,跟隨老師學唱歌曲。
(3)在象聲詞處,幼兒分別嘗試用連貫和跳躍來表現歌曲。
【有了前面的充分鋪墊,這里歌曲的學習就會很輕松:旋律是幼兒熟悉的,歌詞是幼兒自己感受的,歌曲的表現是幼兒理解的,孩子們很快就能和老師一起唱歌了。】
5.幼兒用動作來表現歌曲。
【這里,孩子們全身心的投入了歌曲的表演中,使活動達到了。】
很多英語課堂上都開始使用英語歌曲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英語單詞,還能讓學生在非常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接受效果要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好得多。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合理、高效地融入英文歌曲,如何通過英語歌曲創(chuàng)設教學氛圍來引導學生認識英語語言文化背景,依然是當前初中英語教師應該關注的課題。
一、在真實情景中體會語法功能的同時擴展詞匯量
其實,英文歌曲所包含的意思都是比較簡單的,就像中國的歌曲一樣,其中有很多比較優(yōu)美的句子,可以在以后的實際生活中應用,同時也能反映出一些詞語和語法的用法。比如,I’am a big big girl,in the big big word,is not a big big thing if you live me;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英語歌曲,歌詞簡單、朗朗上口,學生可以通過這首歌曲的學習學到英語形容詞的用法,與中文相同,形容詞在名詞的前面來修飾名詞,如文中的big word,還有就是If引導的語句,這是在英語學習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語法項目,教師可以通過這段歌詞進行對If語句的講解。還有就是big,much,等關于大的形容詞的講解,什么情況下可以用big來形容,什么情況下用much等,通過歌詞對知識點進行講解,可以減少學生學習中的枯燥情緒,并且還能為了學習更多英文歌曲而不斷地努力學習。
二、學習英語歌詞,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學生對于流行音樂的喜愛要比課本上內容的喜愛多很多,就像人們做過的實驗一樣,相同難度的歌詞與詩詞,記憶者記憶歌詞的速度要比記憶詩詞的速度快得多。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對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進行訓練,可以讓他們對比較熟悉的英文歌詞進行朗讀,這樣的話既能引起學生的朗讀興趣,還能讓學生鍛煉英語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記住歌詞的同時還能讓學生了解語法的相關應用模式,這樣就會讓學生愛上學習英語這門學科,讓學生為了能夠聽懂更多的英文歌曲而進行學習。
三、利用英語歌曲,訓練學生的聽力
在英文歌曲中其實包含很多的英文語法還有英文單詞,很多也都符合教材上的實際內容,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對英語歌曲的傾聽來提高英語聽力水平,這是一舉兩得的好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之前學習到的英文知識尋找一些符合學生現在知識水平的歌曲,然后根據歌曲的重要部分進行一些題目的設計,比如設計出填詞的題目,讓學生根據所聽到的歌詞填寫出來,還有就是能夠讓學生在聽完歌曲之后對某一個段落進行翻譯。
當學生聽完2~3遍以后,就可以讓學生對教師出的題目進行作答,學生就會在非常輕松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然后也能提升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以及欣賞音樂的能力。因為要進行答題,所以學生在聽歌的時候就會特別關注歌詞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把每一段落都能夠細致地進行分析,對于以后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除此之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融入歌曲,還可以采取多樣化應用的策略和途徑。歌曲主要由歌詞和旋律兩部分組成,旋律能夠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提高學生對英語課程教學的興趣程度;而作為歌詞部分來說,本身就是閱讀理解、信息獲取能力培養(yǎng)的良好素材;將歌詞與旋律結合起來就是聽說教學素材。因此,就歌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來說,一定要做好充分、靈活運用的工作和準備,充分利用歌曲的柔和性和滲透性,活躍初中英語教學氛圍的同時,結合教學內容對歌曲進行科學拆分,多樣化運用。
從古至今,人們關于翻譯的標準所持各異。唐朝的玄奘認為“既需求真,又須喻俗”;清朝的嚴復認為翻譯應注重持“信、達、雅”三字翻譯原則;翻譯家傅雷強調翻譯應追求“神似”;英國學者泰特勒提出翻譯應忠于原文風格、主旨和寫作手法;著名翻譯學者尤金?奈達總結出了“動態(tài)對等”的翻譯標準……諸如此類的討論沿襲了上千年,新觀點層出不窮。筆者根據所學,闡述觀點如下:
一、歌曲翻譯的標準
歌曲翻譯的標準是可變的,歌曲翻譯的質量并無固定標準,歌曲翻譯方式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如:藝術歌曲,其目的是為了讓聽眾了解歌曲的意境,所以作者通常會選擇形式精練,表意豐富的詩歌作為詞。因此,譯者在翻譯此類歌曲時應將歌曲所要表達的主要意境傳達給譯文聽眾。相對藝術歌曲來說,流行歌曲較注重歌曲的旋律,其歌詞相對通俗,翻譯時,譯者應力求口語化。
另外,聽眾對音樂的審美水平受到了社會環(huán)境的限制。如:美英聽眾更樂意欣賞翻譯成英語的譯曲而非原曲,因為他們需借助英語來了解歌曲本質;受過一定音樂教育,有一定社會閱歷的聽眾更容易沉醉于歌劇和藝術歌曲之中:而青少年更容易被搖滾音樂所吸引。譯者應結合聽眾群體的特點和歌曲創(chuàng)作的特點來翻譯作品,完善二次創(chuàng)作結果。
盡管歌曲翻譯可變因素較多,但這并不意味著歌曲翻譯無據可依。通常,歌曲翻譯可遵循以下四條準則.
1.忠實性:這是翻譯的基本準則,歌曲翻譯也不例外。翻譯應盡可能保留原曲風格、結構和創(chuàng)作手法。
2.自然性:譯者在翻譯時須綜合考慮原曲的詞序、音域等特點,使譯曲聽起來自然。
3.優(yōu)雅性:由于歌曲和其他音樂形式不同,因此,歌曲翻譯旨在通過展現歌詞與旋律間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綜合美來向聽眾傳達其所要表達的美感。
4.可唱性:在歌曲翻譯中,這條準則應占據最高地位。可唱性要求譯者不僅能使翻譯的歌詞與原歌曲文本定的詞匹配,而且要與原曲旋律匹配。
二、歌曲翻譯的方法
歌曲翻譯大致分為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歌詞翻譯,第二個是將翻譯好的歌詞與原曲的旋律相匹配。前者目的在于通過翻譯的歌詞傳達原曲的意思;后者則決定了歌曲翻譯的質量,這個步驟運作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譯者的文學素養(yǎng)和音樂修養(yǎng)。因此,在許多報刊雜志上,我們都會看見歌詞譯者為某某,編譯者為某某的字眼。通常,歌詞譯者知道如何將原語歌詞轉換成譯語歌詞,但對音樂卻了解甚少;而歌曲編譯者則恰好相反,他們對音樂了如指掌,但對翻譯卻不在行,所以,一首歌曲的翻譯往往需要兩個人來共同完成。這樣一來,就會產生一個問題:歌曲翻譯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編譯者對所譯歌詞的理解。如果他能根據原曲的特點對所譯歌詞靈活的進行一些必要的調整,然后再與原曲匹配,那么這首外國歌曲的翻譯多半是成功的。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翻譯的歌詞就很難與原曲的旋律相匹配,那么,整首歌的翻譯也不能被視為成功之作。
正因為不同歌曲的特點和翻譯標準不同,譯者在歌曲翻譯中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總的來說,歌曲翻譯的方法可以分為普遍常見和特殊少見兩大類。
1.普遍常見的方法
最為普遍常見的歌曲翻譯方法通常有三種:直譯、意譯和改譯。
a.直譯法。此法旨在將原歌曲中的每個字的意思都完完整整的翻譯出來。以英國歌曲《Long,Long Ago》為例:
Words and Music bv T.H.Bayly Tell me the tales that to me were so dear.Long,long ago,long long a-go……
親切的故事,你講給我聽,很久以前,很久以前……
在此,譯者采用了直譯的方法。聽眾能清楚地明白歌曲的主要意思,但由于缺乏可唱性,很難感受到原曲所要展現的意境,無法充分感受到原曲的美感。
b.意譯法。這種方法不僅強調向譯曲聽眾傳達歌曲主旨并注重對詞語地選擇,在歌曲翻譯中應允許譯者針對原曲的特點加以適當調整。歌曲翻譯家薛范在翻譯影片《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時就采用了這種方法:
Every night in my dreams I see you,I feel you.that is;how I know you go on.Far across the distance and spaces between us,you have come to show you go on.……
每夜我總夢見你來到我身旁,依舊如同往常一樣。盡管你我中間相隔宇宙渺茫,你仍向我敘說夢想。無論你身在何方,我相信心兒永遠昂揚……
為了突出愛情這一主題,薛范對原詞作了靈活的調整。如:他并沒有將第一句“Every night…feel you”字對字的翻譯成“每夜,在我夢里,我看見你,感覺到你”,而是根據原歌曲節(jié)奏和旋律的特點譯成“每夜我總夢見你來到我身旁”,這不僅增強了譯文的可唱性,更為作品的意境增添了幾分浪漫。
c.改譯法。這種方法要求譯者在原曲基礎上,用譯語重新創(chuàng)作。如:張學友演唱的《吻別》在被翻譯成英文時就采用了此種方法:
前塵往事成云煙消散在彼此跟前,就連說過了再見也看不見你有些哀怨……
Hiding from the rain and snow,trwng to forget but I won't let go,looking at a crowded street,listening to my own heart beat…
2.特殊少見的方法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把聽唱英文歌曲作為課前的準備活動(warming up),能振奮學生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這恰恰是我們教師所追求的: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
二、鞏固與拓展學生的語言知識
學生從英文歌曲中能學到不少語言知識,而且會記憶得格外深刻。例如,英文歌曲會涉及各種各樣的句型,其中也不乏中學英語教學的重點句型,如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中的“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The More We Get Together中的“The more weget together, the happier we will be.”等。在教唱英文歌曲時,我常把經典句型寫在黑板上進行講解,讓學生通過反復吟唱牢記這些句型。
英文歌曲中還包含大量的語法知識,如:歌曲Old Mc Donald Had a Farm 反復出現介詞和象聲詞;Did You Ever See a Lassie中出現go this way and that way ; Once I Caught a Fish Alive中出現the little finger on the right .在音樂營造的歡快氛圍中,學生很容易記住其中的語法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
英文歌曲對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有著積極的作用,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聽力、正確的語音語調、富有情感的表現力……
在教唱歌曲Edelweiss時,我先教會他們句子的生意和連讀規(guī)則。如small⌒and white, clean⌒and bright; blossom⌒of snow make⌒you bloom⌒and grow, bloom⌒and grow forever, 這種讀雖結合實際的練習改變了往日枯燥無味、機械的語言訓練,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如,在教唱歌曲Mary Had a Little Lamb時,我著重強調了[? ]的發(fā)音(Mary、had、lamb中都含有[? ]音)與[]的發(fā)音(中間反復出現so,know)。學生反復吟唱這些語音,記憶效果顯著。另外,每教一首歌,我都會寫上一段說明,指導學生用正確的語音語調吟誦歌詞。富有韻律的歌詞讓人陶醉,學生們朗讀的興趣倍增,語音語調也隨之得到改善。
語言精煉、寓意深長的歌詞讀后令人回味無窮,能夠陶冶人的情操,但要真正讀懂歌詞也非易事。在每教一首歌之前,我都會打印出歌詞,讓學生讀懂歌詞的意思。針對歌詞的特點,有時我會把歌詞的標點去掉,讓學生補上;有時會在歌詞中省略單詞的地方打上空格,讓學生填上;必要時,還會隨歌詞附上理解題。下面是我在教唱Red River Valley時所做的教學處理:
From this valley they say you are going____
We will miss your bright eyes and sweet smile
For they say you are taking the sunshine ______
That has brightened our life for a while
請按要求完成下列習題:
1、為了演唱的需要,歌詞的空格處省去了一個詞,請補上,使意思更清楚。
2、在適當地方加上標點符號。
3、The song is about_______.
a. love — losing a girl-friend or a boy-friend
b. feeling alone in modern world
c. the value of having good friends
d. the good old days
歌詞的每行詐字母都需大寫,但不一定是一個句子,我讓學生加上標點符號,以檢查他們是否真正讀懂了歌詞的意思;然后再讓他們完成其他題目。有選擇性地教唱一些英文歌曲,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較大提高。
四、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上American Country Music 和The Sounds of the World時,學生對美國音樂了解極少。于是,我為他們搜集了一些歐美鄉(xiāng)村歌曲和滸歌曲,如:Country Roads , Tale Me Home ; Say You, Say Me; Right Here Waiting ; Whatever Will Be , Will Be .通過學英文歌曲,學生對美國音樂有了初步了解,對課文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過學唱英文歌曲這樣的形式,可以給學生以美的能力和審美情感。每逢圣誕節(jié),我會教學生唱一些圣誕歌曲,如: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 Frosty the Snowman , Jingle Bells等。在學唱歌曲之前,我先向學生介紹西方的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再重點講解關于圣誕節(jié)的知識,如圣誕節(jié)的由來、圣誕老人、圣誕樹以及人們如何慶祝圣誕節(jié)等。這樣,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生既得么了藝術享受,又增長了知識。
《樂記》中說:“移風易俗,莫善于樂。”的確,音樂是一種有效的教育工具。在英文歌曲的學唱過程中,學生感受著美的旋律,既訓練了語音,促進了語言學習,又能受到思想教育。
[關鍵詞]歌曲《九兒》;演唱技巧;情感表現
《紅高粱》電視劇改編于我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作家的《紅高粱家族》,其主要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初,女主人公九兒在充滿生命力的山東高密大地上,用生命譜寫的一段關于愛與恨、征服與被征服,充滿生命力的近代傳奇史詩巨制。《九兒》作為該劇的一首經典主題曲,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甚至讓人一聽到該歌曲就會情不自禁地流淚。歌曲《九兒》的創(chuàng)作采用了傳統(tǒng)民族調式,能夠凸顯出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對于該首歌曲的演繹有著不同演唱方法,像人們所熟知的民族唱法、流行唱法等,都賦予了該首音樂作品嶄新的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能夠向觀眾傳遞出不一樣的情感。
一、歌曲《九兒》作品分析
(一)歌詞內容分析
歌曲《九兒》雖然只有簡單的四句歌詞,但是卻能夠給人帶來極強的畫面感,營造出一種凄涼而哀婉的藝術情感氛圍。像歌詞中的“田野”“棗花”“高粱”等幾個看似普通的名詞,卻瞬間能夠讓觀眾聯系到電視劇中的經典情節(jié)片段,與女主人公九兒送別的感人畫面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完整的送別圖。“身邊的那片田野啊,手邊的棗花香,高粱熟來紅滿天,九兒我送你去遠方。”歌詞前面三句所描繪的內容是充滿生命氣息的自然田野環(huán)境,棗花盛開、紅高粱滿地,這無疑是一種“天地一色”的壯觀畫面[1],但是最后一句卻體現的是一幅愛人之間即將分離的凄涼悲傷畫面,無不讓人而惋惜。歌曲《九兒》歌詞還具有鮮明的藝術層次感,比如在“身邊的那片田野啊,手邊的棗花香”這兩句歌詞中,作者通過從身邊田野與手邊棗花香兩種角度描繪,向觀眾有效傳遞出了從視覺與嗅覺味道上的不同層次感,能夠給人帶來一種立體空間感。而身邊的田野屬于近景,遠處的紅高粱則是遠景,景物描繪的層層遞進也能夠充分體現出該歌曲歌詞創(chuàng)作上的層次感,最終創(chuàng)造出一幅即將要分離的凄涼動人場景。歌曲《九兒》的創(chuàng)作不僅從側面?zhèn)鬟f出了電視劇的情節(jié)發(fā)展內容,同時也真實反映出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原作者利用質樸簡單的歌詞向人們塑造出了一個勇敢堅強、不畏艱難的女子形象。
(二)曲式結構與旋律特征分析
歌曲《九兒》的曲式結構簡潔鮮明,旋律委婉動聽,作曲者合理采用變調、重復等創(chuàng)作手法,有效實現了歌曲創(chuàng)作的情感氛圍渲染目標,打動廣大聽眾內心。如下譜例1所示,作曲者從主歌開始就采用了清樂調式音階,一直到樂曲結尾,整首歌創(chuàng)作過程使用了兩次變調與重復。在引子部分,作曲者利用嗩吶或者小提琴獨有音色,為歌曲開頭部分的演繹有效打造出了一種凄涼悲傷的藝術氛圍,與電視劇劇情發(fā)展形成了一致的感情基調。而在主歌創(chuàng)作部分則是延用了引子的b商清樂七聲調式,音樂色彩能夠給人帶來一種哀怨的感覺,在起承轉合的四句結構尾音上,則分別落在了商音、羽音、徽音、商音上。歌曲《九兒》的旋律聲部與伴奏織體過度變化可以分為三個調[2],在音樂調式上則是一直采用了清樂商調式。而歌曲的伴奏部分則是運用了分解和弦的伴奏織體。
二、歌曲《九兒》演唱技巧分析
(一)韓紅演唱版本分析
演唱者在演唱電視劇主題曲時,不僅要關注到音樂內容本身的完美演繹,還需要深入剖析電視劇的背景發(fā)展內容,將歌曲演唱與電視劇作品主題表現有機結合在一起。著名歌星韓紅在演唱《九兒》這首經典音樂作品時,其有效發(fā)揮出自身得天獨厚的嗓音條件,以自己獨有音色展開了對歌曲《九兒》的二次創(chuàng)作演繹,向聽眾準確傳達出了歌曲中所蘊含的民族小調韻味和民間地方特色風味,給人一種耐人尋味的感覺。韓紅在實際演唱這首歌曲過程中,大量采用了真聲演唱技巧,這樣能夠更加符合電視劇主題曲《九兒》的藝術意境特點,充分表達出原作品的藝術文化內涵,并有效凸顯出歌曲《九兒》中所蘊含的民間地方風味。韓紅在對歌曲《九兒》第一句歌詞“身邊的那片田野啊”進行演唱時,將重音處理放置于“邊”這個字上,以此來凸顯出地點環(huán)境背景。接著是下行音節(jié)旋律,演唱者利用吟唱的演唱技巧進行敘說演唱,最后一個音則是落在“啊”上,以飽滿氣息支持拖住。演唱者在演唱到第二句歌詞“手邊的棗花兒香”時,將重音置于“邊”和“棗花”這兩個詞,以此來向聽眾傳遞出歌曲的背景畫面,而在尾字“香”演唱處理上,演唱者采用了均勻控制氣息的演唱技巧,這樣能夠方便為下一句演唱情緒的轉變進行友好鋪墊。當歌曲《九兒》演唱到具有點睛之筆作用的第三句歌詞“高粱熟來紅滿天”時,演唱者需要保證五度音程的準確度,促使能夠有效支撐住在相同高度音上的氣息,以更為堅定的演唱語氣落到最后一個字“天”上,演唱者需要融入個人豐富的情感情緒,站在電視劇背景下女主人公“九兒”的角度進行情感傳遞表達。在演唱到歌曲的最后一句歌詞“九兒我送你去遠方”時,演唱者需要利用第一人稱的演唱技巧方式,以平和的語氣進行歌曲演唱[3],并配以眺望遠方的舞臺表演眼神目光,給人一種期盼而又回憶的尋味感覺。在演唱到歌曲《九兒》的第二部分,雖然說歌詞主體沒有產生任何變化,但是演唱者需要注意自身情緒的調整變化,讓演唱語氣變得更為果斷而堅定。歌星韓紅在演唱第二部分歌詞內容時,在聲音寬度上做出了有效調整,對于每個歌詞字眼都用放大一倍的聲音進行演唱,在投入了自身豐富的情感情緒同時,還保留了歌曲原有的民間地方風味和民族情感特色。在演唱到第二部分結尾處的兩個“啊”字時,第一個“啊”氣息剛落下來,就展開了婉轉悠揚的演唱。第二個“啊”字落下來,歌星韓紅采用了漸強的演唱處理方式,將演唱聲調與情感同時層層遞進爆發(fā)出來,從而引出了部分演唱的興奮點,促使聽眾的情感能夠投入其中并產生共鳴。在演唱到歌曲《九兒》最后一部分歌詞內容時,音區(qū)在主調上移高了五度,對于演唱者來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合理掌握運用好科學的發(fā)聲演唱技巧,利用情感去帶動演唱技術,保障音樂演唱的藝術美感效果。比如,當演唱者在演唱到最后一部分的“高粱熟來紅滿天,九兒我送你去遠方”歌詞時,演唱者需要充分體現出女主人公九兒在此時那種無比激動的心情,向聽眾傳遞出九兒這個人物與愛人離別之時的深情與悲憤之情。演唱者要讓演唱咬字位置偏向于前部,凸顯出演唱語氣的強力度,這樣能夠表達出電視劇中九兒這個人物勇敢堅強、毫不畏懼的民族自尊品格。
(二)譚晶演唱版本分析
歌唱家譚晶所演繹的歌曲《九兒》版本,在配器選擇應用上不僅充分尊重了原作品的民族性,同時還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新,將自身獨特聲音、舞臺情感以及氣息完美融合在一起,能夠給觀眾帶來一種大氣磅礴而又細膩柔美的品位感覺。譚晶的舞臺演唱風格簡約而大氣,在我國歌壇上獨樹一幟,其有效將民族、美聲以及通俗三種唱法融合貫通在一起,優(yōu)化制作出眾多經典的音樂表演節(jié)目。在演唱歌曲《九兒》這首極具民族音樂特點的聲樂作品時,歌曲開端是由極弱的弦樂引出嗩吶承擔的前奏部分,以其悲涼憂傷的語調吹奏出歌曲的八個小節(jié)前奏,確定了整首歌曲的情感氛圍。歌唱家譚晶采用了訴說式的演唱技巧進行了主歌第一部分的演繹,在她輕柔平和的訴說演唱下,聽眾仿佛看到田野就在自己的身邊,“棗花”“高粱”等田野景物出現在面前,本來都是充滿生機的景物,而在攜帶憂傷色彩的音樂配合下,為之后的離別埋下了濃重的伏筆。譚晶利用行走式訴說的演唱語氣準確傳遞出了“高粱熟來紅滿天,九兒我送你去遠方”的憂傷之情[4]。在歌曲的第二部分,如譜例2所示,歌曲是由一個小變奏引出來的,變奏過程中出現了彈撥樂器、弦樂以及管樂,在其中最為明顯的聲音就是打擊樂架子鼓發(fā)出來的。譚晶在該部分演唱內容處理時,采用了漸強語氣演唱方式,將前后層次感充分表現出來。在演唱“九兒我送你去遠方”這句歌詞時,譚晶對“遠方”這個詞進行了移高八度的演唱處理,并且還進了延長拖音,以高亢激情的聲音情緒去推動現場音樂的表演,促使觀眾無不被其感染,為其歡呼鼓掌。譚晶針對九兒《歌曲》的演唱極為講究咬字處理,隨著原音樂作品的情感情緒發(fā)展時而表現出一種細膩柔美的演唱狀態(tài),時而又展現出一種大氣磅礴的演唱狀態(tài),無論是演唱聲音、氣息的處理,還是情感的表達都能夠恰到好處。比如,當譚晶在演唱到歌曲最后一句“高粱熟來紅滿天,九兒我送你去遠方”時,其情緒變得極為的積極亢奮起來,起音處通過高位置的咬字和身體給予狀態(tài)和氣息的配合,從而有效產生了頭腔共鳴。而在“滿天”這個詞演唱時,譚晶采用了哭腔演唱技巧方式,利用悲傷的聲音將音樂推向了。在唱到“九兒我送你去遠方”時,又回到全曲最開始的緩慢速度和平和情緒,促使觀眾的內心回蕩在整首音樂歌曲演唱過程中,讓人無比尋味。
三、歌曲《九兒》演唱過程的情感表現
歌曲《九兒》的音樂走向是從前期傾訴的語氣—行進中感覺—高昂熱烈表達九兒內心深處的悲憤之情—離別時的無奈陳訴,整體情感情緒變化有一種首尾呼應的感覺。“身邊的那片田野啊,手邊的棗花香”,針對這兩句歌詞的演唱,演唱中需要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思維想象力,根據電視劇的主題情節(jié)發(fā)展情況,聯想畫面融入自身情感,促使能夠讓聽眾感同身受,進入到電視劇中的情境。而在演唱到“高粱熟來紅滿天”這句歌詞時,其音樂旋律會比前面兩句歌詞更富有張力,需要以更為強烈堅定的語氣表達情感。“紅滿天”字與字之間的轉化務必要小,并且還保持往前送氣,促使能夠產生情感共鳴。演唱者需要站在劇中女主人公九兒的角度,從內心深處表達出自身無比憤怒的情感情緒。“九兒我送你去遠方”,該部分歌詞需要以第一人稱進行演唱陳訴,演唱者要以平和的語氣進行表演,同時要透露出一股不忍離別的情感,眺望著遠方遲遲不愿意離開前方視線。主歌部分在#c商清樂調式上以一種傾訴的口吻展開情感傳遞,這樣有利于將廣大聽眾拉入到本劇故事情境中,同時為后面的音樂情感情緒表達做好鋪墊準備。歌曲《九兒》的主歌重復部分旋律轉到#f商清樂七聲調上,雖然說歌詞內容與音樂主旋律都沒有產生任何變化,但是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需要表達出來的情感情緒卻要有所不同。在第二部分歌詞演唱過程中,演唱者展現出來聲色與氣息都要做出相對應的調整,演唱者需要將咬字力度與氣息振動幅度都放大,促使情感傳遞層層遞進。此時,演唱者的狀態(tài)必須變得更為積極主動起來,要將自己當成電視劇中的九兒角色,即便是要面對現實與愛人分離的局面,心中仍然會抱有一些希望和期盼。在該部分歌詞演唱中,演唱者要更為深情,注重凸顯出聲音的流動性,主歌反復以翻高八度結束,緊接著再進入到副歌部分[5]。歌曲《九兒》副歌部分作為整首音樂作品的表演,原作者將傳統(tǒng)民族七聲清樂調的旋律與現代化西方樂器結合在一起,能夠凸顯出鮮明的特色音樂風格。該部分歌詞是對主歌后半樂句的反復,演唱者在音高處理上要上升五個度。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需要表達出劇中女主人公九兒內心那種悲憤激動的情感,將離別之際的不舍、傷心以及無奈等復雜情緒通通表現出來。第三部分的“九兒我送你去遠方”這句歌詞演唱,演唱者需要聯想到電視劇中女主人公九兒孤身一人故意將敵人引開的畫面,以堅定激昂的語氣進行演唱,有效呈現出九兒那種勇往直前、毫不畏懼的民族自尊品格。在歌曲《九兒》的結尾處,演唱者需要將情感處理進行慢慢收回,無論是演唱氣息控制,還是演唱聲音的處理都要回到最初的演唱感覺,整體演唱情緒是一種悲痛、回想以及盼望的心情,算是呼應劇中九兒的命運結局。總的來說,歌曲《九兒》這首歌的情感表現需要演唱者以第一人稱進行表達,利用自身的演唱技巧展開劇中人物情感的表達對白,將個人情感融入到歌詞內涵傾訴傳遞中,情不自禁地將自己當做成劇中的女主人公九兒。在歌曲《九兒》演唱過程中,演唱者自身的投入狀態(tài)與情感表達是演出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韓紅與譚晶所演唱的《九兒》之所以能夠得到大量觀眾的認可和支持,就是她們帶著滿腔熱情和內心真摯情感,針對每句歌詞中的動詞和形容詞都進行了著重描繪。比如,韓紅與譚晶在演唱到“身邊的那片田野啊,手邊的棗花香”這兩句歌詞時,“身邊的”“手邊的”的兩個詞都極為注意語氣的把控強調,演唱過程利用了大線條的用聲和細膩的情感表達。
結語
關鍵詞:語言基本功 歌詞創(chuàng)作 情感表達 文化修養(yǎng)
當今的聲樂教學,大多比較重視聲音的訓練,而輕視語言的訓練。有的教師認為,學習聲樂主要就是塑造美好的聲音,聲音是第一位的,只要有了好的聲音,再加上高超的聲樂技巧,就能成為優(yōu)秀的歌手,甚至歌唱家。可是這些人忽視了一個問題,即歌唱是音樂和語言的結合體,沒有很好的語言能力是唱不好歌曲的。在這里,歌唱者的語言能力主要指語言基本功。語言基本功包括語言理解能力、語言感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為什么要加強歌唱者的語言基本功呢?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論述。
一、歌詞在歌曲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
聲樂與器樂不同,器樂是純音樂,是靠音色、旋律、節(jié)奏等音樂的要素表情達意的。而聲樂是有歌詞的,是語言和音樂的完美結合。忽視了歌唱中語言的作用,就等于說人聲只是一種樂器而已。在我國的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中,長期以來是以追求技術為核心的,教師希望用技術手段開發(fā)出最美好的音色和最寬廣的音域進而塑造一個成功的歌者。可是往往最終的結果是演唱者只專注于聲音的表現力,而忽視了歌詞內容的準確表達。音色千人一面,演唱者唱不出歌曲的靈魂,打動不了欣賞者,甚至語言發(fā)音不清楚,更影響了聽眾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在聲樂表演中,歌唱者是通過歌詞向聽眾傳達歌曲內容的,所以一個好的歌者首先要自己理解歌詞的含義,然后通過演唱技巧的運用,把每一個字、詞、句通過輕、重、強、弱、明、暗等音樂上的處理傳達出歌曲的神韻,達到感動聽眾的目的。比如由車行作詞、戚建波作曲的歌曲《兒行千里》,歌曲通過對兒子出行前媽媽為兒子煮粥、縫衣服、收拾行李等細節(jié)的描寫,刻畫了一個慈祥母親與即將遠行的兒子依依不舍的場景。相信有過遠行經歷的人,或者長期在外生活、工作的游子都會對這樣的歌詞有深深的感觸。歌唱者如果能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就能夠打動聽眾。問題是有了真實感受未必就能夠表達得清楚、明白,歌者只有具備了突出的樂感、技巧和語言基本功,才能把歌詞的內涵表現出來。
歌詞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歌曲是否優(yōu)秀。在歌曲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曲家為事先創(chuàng)作好的歌詞譜曲是最常用的創(chuàng)作手法。任何國家的歌曲發(fā)源之源頭——民歌,都與該民族的母語音韻特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漢語中的“四聲”“平仄”,極具音樂性。把歌詞聲調略為夸張地朗誦,即可“吟詠”出曲調來。比如大家很熟悉的歌曲《前門情思大碗茶》,是一首北京語言韻味很濃厚的歌曲,作曲家就是在京腔京韻的基礎上稍加夸張,形成朗朗上口的特性鮮明的音樂,歌曲一經演唱就很受大家歡迎。演唱者要唱好這首歌曲就應該了解這首歌曲創(chuàng)作的特點,了解北京語言的特點,才能把這首歌的韻味唱出來。所以說,很多歌曲是在歌詞的音韻和歌詞所營造的情感氛圍中產生的,作曲家完成了一度創(chuàng)作,演唱者要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就需要很好的語言能力,把自己讀懂的東西用歌聲傳達出來,讓聽眾也能懂得并且感受到。
二、歌詞對于情感表達的重要性
這牽涉到一個長期以來爭論的問題——在歌唱中,技術是第一位的還是情感是第一位的?其實技術和情感的和諧統(tǒng)一才是最佳答案。歌唱中情感的表達離不開語言。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風靡歐美的搖滾樂,搖滾歌手的歌聲大多為喊唱式的唱法,不注重音色的美好,唱法沒經過技術修飾,可是卻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年輕人為其瘋狂,這是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各種社會問題使青年迷失方向,對社會充滿了反抗的情緒,而搖滾樂手的歌詞正好表達了青年人心中的想法,唱出了年輕人的心聲。搖滾樂的核心——歌詞,在電聲樂隊這樣一個極具煽動性的載體上,極大地釋放了青年人心中的能量,所以搖滾樂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音樂類型之一。在80年代的中國,涌現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歌曲,這些歌曲旋律清新美好,歌詞積極向上,聽到這些歌曲會使人覺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心靈是那么的快樂。這是因為80年代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人們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對生活充滿了樂觀的態(tài)度。歌唱家們那清晰、準確、飽含深情的語言配合上美妙動聽的旋律,深深地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可見,歌曲如果恰當地表達了聽眾的思想情感,就會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而觸發(fā)聽眾情感的除了美好的旋律外,就是歌詞的內容,二者缺一不可。歌唱者的任務就是把旋律和歌詞的意蘊統(tǒng)一起來,把歌詞的內容表達出來,達到感人的效果。
一首歌就像一首詩,我國古典文學的經典之作《詩經》,就是一首首優(yōu)美的民歌。勞動人民用質樸的語言把內心的情感唱出來,就因為詩歌內容真實感人才能夠傳誦千年。所以歌唱者首先應該是個詩人,這句話適用于創(chuàng)作型的歌唱者。詩人需要的是語言的創(chuàng)作能力。歌唱者還應是個朗誦家,朗誦家需要有很好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感受能力。作為一名歌唱者,充分地表達歌詞的內涵和意境是最重要的。筆者建議演唱者在拿到歌詞后,應該像一個朗誦家一樣,把歌詞好好地、多次地朗誦,把握好每一個字的語氣、每一個詞的重音。如果能把歌詞讀得很感人,就為演唱打下了基礎。
三、提高歌唱者語言基本功應注意的問題
1.學好普通話很重要。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地域廣闊的國家,歌唱者來自全國各地,有著不同的方言,即地方口音。他們在歌唱時往往不自覺地流露出地方口音,造成發(fā)音的不標準,這對于習慣以普通話作為標準藝術表達語言的聽眾來說,會造成聽覺上的不舒適感,影響歌曲的藝術表現力。這些問題不僅僅出現在普通的歌唱者身上,甚至一些著名的歌唱家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果這些歌唱家能夠在普通話語音上再提高一些,他們的藝術造詣會更高。
還有一些歌唱者存在語言發(fā)音上的欠缺,比如發(fā)音含混不清、前后鼻音不分、平翹舌不分、舌尖音太重等,都非常影響歌唱語言的美感。對于這些欠缺,需要歌唱者花大量的時間練習,予以糾正。
2.有些歌曲對語言基本功的要求比較高,不僅僅是流行音樂中的饒舌風格,在美聲和民族唱法中,也有很多歌曲要求用快速、清晰的語言來表達。這對于僅僅會說話而沒有進行過專門訓練的歌唱者來說是有難度的。所以歌唱者應該進行專門的語言基礎訓練,這樣在演唱不同風格的歌曲時,語言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比如筆者在教一些學習過播音主持的學生時,能感覺到他們在演唱歌曲時,語感、語速以及語言的清晰度、圓潤度就比只學了聲樂的學生要好很多。因為播音主持專業(yè)的學生有專門的語言基礎課,語言基礎課能糾正常見的發(fā)音缺欠,所以在演唱歌曲時一般不需要再糾正語言發(fā)音的問題。
3.提高歌者的文化修養(yǎng)。有很多歌手演唱技巧已經很高了,可還是成不了歌唱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文化修養(yǎng)跟不上。歌者的嗓音的確很重要,可是歌者的靈魂更重要。動聽的歌聲一定是出自情感充沛、思想豐富的靈魂。像我國老一輩歌唱家應尚能、周小燕等,他們都是有著很高文學修養(yǎng)的藝術家,他們歌聲的感染力來自于其對歌詞意境的深刻理解和詮釋。流行音樂界的知名歌星劉歡,他的成功也不僅僅因為他那高亢嘹亮的嗓音,而是他高出一般流行歌手很多的文學修養(yǎng)和文化素質。正因為有一定的文學修養(yǎng)和文化素質,使他有很強的詞、曲創(chuàng)作能力,演唱自己的歌無疑能更淋漓盡致地表達內心的情感,使歌聲有更強的感染力。流行音樂界還有更為知名的歌星羅大佑,他的嗓音是很普通的,甚至沙啞,談不上具有好聽的音色,可就是這樣普通的嗓音卻在流行樂壇叱咤風云,他憑借自己較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把他對社會、對人生的深刻觀察和反省寫成歌詞。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使羅大佑成為影響深遠的歌者。可見,一個歌者,他的嗓音和技巧都不是最重要的。每一個歌者都應該加強自己在語言能力上的錘煉,尤其是學習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歌手,更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用靈魂去歌唱,這樣才能使音樂和語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歌者。
4.歌唱者應該嘗試創(chuàng)作歌詞。要求一個優(yōu)秀的歌者同時擁有歌詞創(chuàng)作的能力是很苛刻的,很多人也會認為沒有必要。可是,只有歌者親自參與到歌詞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才能夠深刻體會歌詞的重要性,在這個過程中,歌者的感情也能夠被激發(fā)出來,并能夠把歌詞創(chuàng)作中的激情狀態(tài)傳遞到歌曲演唱的過程中。這樣才能使歌詞和旋律更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演唱者的情感和技巧更完美地統(tǒng)一起來。
聲樂訓練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成為一個好的歌唱者,單純的聲音技巧訓練只能訓練出聲音華麗而內涵膚淺的藝匠。因此,在聲樂教學中要充分重視語言基本功的訓練,使歌唱者的美妙音色和歌詞、曲調的表現力完美結合,才能唱出感人的歌聲。
關鍵詞:幼兒;激發(fā);興趣;唱歌
唱歌是人類自然的愿望,是人類表達喜怒哀樂各種感情的方式,幼兒也是這樣,他們通過甜美、清脆的聲音來表達自己愉快、喜悅等各種各樣的心情。孩子們喜歡唱歌,唱歌就像他們生活中的一個親密伙伴。但是,在多年的教學活動中,我發(fā)現孩子們在唱歌時表現得很被動,只是在老師的帶領下一遍又一遍地唱,不能把歌唱好,不敢把聲音唱出來。那么,我們要怎樣來鼓勵孩子大膽、自然地歌唱,有效提高幼兒唱歌的興趣,讓歌唱成為孩子們的樂事呢?
一、選擇幼兒喜歡的歌曲,激發(fā)幼兒學唱的好奇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首歌曲是否適合幼兒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兒學唱的興趣和欲望。現在幼兒歌曲很多,但并不一定都適合孩子們學唱。有些歌詞陳舊復雜,幼兒難于理解,還有的歌曲內容孩子很陌生,這樣就影響孩子學唱歌曲的興趣。因此,歌曲的選擇對孩子的學唱有著很大的影響。那么,我們應如何來選擇適合孩子們唱的歌呢?
我覺得首先要看歌曲的歌詞,歌詞的選擇要注意以下幾點:
1.歌詞內容應該有趣,并為幼兒所理解
幼兒的生活經驗很有限,理解事物的能力也不高。因此,歌曲內容應生動形象、淺顯易懂,為幼兒所理解,否則幼兒只會機械地發(fā)出聲音,并不知道其含義,也就不會富有感情地來唱歌。如《小老鼠打電話》就是一首很有趣的歌曲,其內容是:小老鼠想打電話找朋友玩,但請來的卻是小花貓。怎么會請錯了呢?原來是電話號碼打錯了。這就像一個情景故事一樣,將歌曲串在一起。幼兒在學歌曲時就會感到很有趣,想要把歌曲聽完整,想要學會唱這首歌曲,想要去自己表現歌曲。又如,大家熟悉的那個歌曲《小蝌蚪找媽媽》,它的歌詞“小小蝌蚪游游游,圓圓腦袋黑油油,細細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轉圈游。”幼兒初次接觸這首歌時,就被它形象生動、富有韻味的歌詞所吸引,產生了學唱的欲望,孩子很快就學會了歌曲。所以在選擇歌曲內容時,我們要為幼兒選擇感興趣的、喜歡的歌曲來教授。
2.歌詞要有重復,有發(fā)展余地
幼兒喜歡唱歌詞重復的歌曲,歌詞適當地重復,會使幼兒感到熟悉,就便于記憶。重復可以是一段歌詞中有幾個相同的地方,如“許多大魚游來了,游來了,游來了,許多大魚游來了,快快捉住。”其中“許多大魚游來了,”重復了兩遍,“游來了”又有所重復。重復也可以在一首有幾段歌詞的歌曲中,各段歌詞間都有相同的地方。如《我愛我的動物》一曲,每段除了動物名稱和叫聲不同以外,其余歌詞完全一樣。第一段是“我愛我的小雞,小雞怎樣叫,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第二段則改為小貓,即“喵喵喵”的叫聲了。這既能激發(fā)幼兒學唱歌的積極性,又能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
二、利用動作進行新歌教學活動
用動作引導新歌教學活動,就是組織幼兒從做動作開始活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適用于詞曲簡單、多重復,歌詞內容有直接描述動作過程的歌曲,可賦予動作性。如,在歌曲《套圈》活動的前期準備時,先讓孩子進行“套圈”的游戲,讓三個孩子一組來玩“套圈”的游戲,借歌詞內容進行游戲,并伴隨游戲活動學習歌詞朗誦,再進行唱歌和相關的游戲活動。這樣,不僅使幼兒學唱興趣濃,而且還能夠使平淡的新歌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三、讓幼兒在放松的氛圍下學習唱歌
在音樂活動中,我們應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寓教于樂,以充分調動孩子參與唱歌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們自發(fā)地模仿和學習,讓孩子們輕松地學唱歌曲。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歡快、活潑、節(jié)奏性很強的歌曲。在學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識地在孩子們自由活動時播放這首歌曲,那歡快、跳躍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腳的歌詞,很快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他們一邊跟唱一邊做起了相應的動作。我故作驚訝地對孩子們說:“你們真了不起,老師沒教就會唱了。”在我的表揚下,孩子感受了成功的喜悅,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時不大表現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動中,和大家一起“瘋”了起來。所以,在教學過程不管安排什么活動都要富于感染力,并且建立相對自由、輕松的教學氛圍,這樣能讓每個孩子產生積極學唱歌曲的愿望。
四、利用游戲激發(fā)幼兒唱歌的興趣
愛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時幼兒的認知、記憶、思維、有意注意等狀態(tài)都較其他的時候好,這是因為在歡快的游戲情境下,更容易激發(fā)幼兒的主動性、想象力和興趣。如《小老鼠打電話》這首歌曲,是以一個故事的形式向幼兒展示歌曲的內容,于是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豐富有趣的情景,讓幼兒進行游戲表演。我準備了一個小舞臺和小老鼠、小花貓的手偶進行游戲表演。請一名幼兒當“小老鼠”,其他幼兒來唱歌。開始唱歌后老鼠把貓咪的頭像貼到另一個幼兒頭上,請他做貓咪來和小老鼠對唱,這樣,幼兒的興趣極高,爭著要表演,學得也快,取得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之,我們要在唱歌教學中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及其新的教學模式來激發(fā)幼兒對唱歌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邱艷靜.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興趣[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6):123.
[2]郭紅綾.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興趣[J].企業(yè)導報,2010(6):261.
[3]曹冰潔.音樂教育與幼兒的發(fā)展.幼兒教育,2000(11).
[4]唐淑.幼兒園課程研究與實踐.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