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46: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生如夏花之燦爛,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聽到楊絳先生去世的消息時,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一個畫面――一個身著淺色麻布襯衫的老人坐在陽臺邊的搖椅上,隨著陽光一點點照在臉上,她安然睡去。離她逝去的日子已過去很久,悲痛的藥湯漸漸化成了祝福的酒,灑向天地。愿你們仨不再分離。
不久前我買了一本《我們仨》,封面上印著她的字跡――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忽然想起年近八十的爺爺在家里偷偷翻著奶奶的舊照片,而無依無靠的楊絳先生寫下這些文字時又是怎樣的一種孤獨呢?通讀過一遍后,我拜服于這位大師的精神境界。雖然她的女兒、愛人相繼離世,她也不懼回憶過去的點滴,在這樣常人無法承受的痛苦下變得更加堅強、沉著。她字里行間的安之若素,好像是喝了一盞泡了多次的淡茶,茶香四溢、回甘無窮,透出無限的智慧。
她和錢鐘書在清華相遇相知,在英國相守相助,也在鐘書離去后的二十年相聚相失。她二十年的行跡仿佛在跟鐘書說:我對你最大的思念就是你走以后我一如既往地過著我們兩個人的生活。書中有一部分記述了她的夢境,一個冗長而可怕的夢。鐘書被禁足在一條小船上,錢媛不久也生病住院了。去探望鐘書的棧道上霧靄沉沉,她被告知不能向任何人提出任何疑問只管向前走。這段文字似乎寫得很混沌,一會兒夢境,一會兒現實,然而她的痛苦在于夢境也是真實的存在,她夢到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東西。那些夢里的聲嘶力竭,是親人遠去的背影,是充滿離情的棧道,也是醒來后真摯的文字。
她和其他作家都不同,她是秉持著家風而寫作的人。我們無法從中看到跌宕起伏的情節,卻能參悟平平淡淡的人生。“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她和鐘書一生無升官發財之愿,惟愿清凈中學習、寫作。這樣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安分而不失思考,避世而不失愛國。
書的結尾說:“我們仨就此走散了,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泰戈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我卻說楊絳先生“生如秋葉死若夏花”。分別二十年,一家三口終于可以重聚,她終于找到了歸途。她的喪事很簡單,未設靈堂,未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也沒有留骨灰。她仿佛在向世人表達她最后的“靜美”……
評點:張引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這句耳熟能詳的名言,意思是生時燦爛多姿,死時安寧靜美,生與死都有各自的美麗。然而,作者偏偏調整了這句名言的前后順序,將原句變化為“生如秋葉,死若夏花”,揭示了楊絳先生完美的生命結局。理解楊絳,繞不開一本書,即《我們仨》,透過這本書,作者看到了楊絳與親人的生死離別,亦看到了她的情深意切;作者看到了楊絳的樸實平淡,亦看到了她寧靜清潔的精神。作者既忠于原著,圍繞著孤獨、夢境和平淡等關鍵詞來解讀楊絳,同時又滲透了自己的所思所感,比如由楊絳先生失去親人的孤獨感聯想到爺爺偷偷翻看奶奶照片的情景等,語句情感飽滿,又不乏理性的判斷。
致敬童年
歲月斑駁,滄桑著耳邊的白發,鄉音未改,但容顏早已如珠黃。依稀記得久遠的過去,我孩提模樣的快樂與追逐。
童年,孩童的年紀。和天上的風箏一樣,飛在藍天上,無憂無慮,但總會有根線牽扯,我們渴望長大,渴望成長,渴望像只鳥兒一樣飛在藍天,飛在叢林。這般的年紀使我們可以貪玩,可以為所欲為,可以被父母打哭,可以躺在床上酣然大睡。童年的記憶總是和父母分不開的,那時的我們是親密的敵人。
偷溜出去翻墻去摘鄰居家的山楂,然后被狗追著滿大街亂跑,夜色低垂回到家里,害怕爸爸的手掌,害怕媽媽的責問;剛學會騎自行車就約好和小伙伴們去馬路上玩,一直到自行車被小石子扎的漏了氣,才慢悠悠的走回家;夏天磕破了腿不敢告訴媽媽,腿上的傷才遲遲緩緩一個月都沒好;給爸爸扎小辮,還臉皮厚的非要領父親去街上給別人看一看……太多太多,腦海里的記憶開始涌起憨笑的臉龐。那些時光是幸福的,和我的父母,把那段記憶藏進我的童年,現在翻出來,雖然顏色已經泛了黃,雖然那些日子已經走遠。
我想我不會后悔,不會在花甲古來稀時虛嘆,時間蒼老時我還可以回憶,讓我的心臟保持年輕的秘訣——那是我的童年。
泰戈爾曾經說過: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確,生命給了我們足夠的時間去揮霍,而生命伊始如夏花燦爛的,也正是我們的童年。不諳世事的活著,簡單,盡管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但我們還是好奇著,憧憬著,渴望著,未來哪一天我們會知道解開這些疑問的密碼,有一天我們也能像大人們一樣知道好多事情。童年就是這樣的,就是用最簡單的方式印證著泰戈爾的話,生如夏花。
童年,我們最難舍得回憶都在。就像和父母,他們的關愛,不是寵溺,而是另一種備至的關懷。和小伙伴,自在的玩耍,沒有現在已經長大的煩惱與彷徨。和小動物,和花,和草,和小河里的螃蟹,和夜幕之上的星星,和一切我們所能結交的玩偶都成了我們至親至密的伙伴。那樣的感覺是奇妙的,就像突然下了場雨,我們還在好奇它清脆的聲音。
然而時間悄悄溜走,誰也不知道我們在歲月里經歷了多少,命運又讓我們變成怎樣的模樣,剩下的光陰里我們又能何去何從。至少我們曾經很充實,在那樣一個可愛的時光里,我們難舍那個叫做童年的時代。
任憑時間老去,我們早已銀發斑斑,任憑生命臥塌,我們茍延殘喘,童年,就是一劑安樂,在最后的流年里還會讓我們快樂,還會是我們保持微笑的見證。
我們致敬青春,致敬逝去的流光,然后是非轉頭,當我們想要回歸質樸時,我們終于想起,致敬青春!
高三:楊自芳
如果說春天是柔美俊俏的,夏天是嫵媚嬌艷的,冬天是潔白無瑕的,那么冬天則是燦爛豐碩的。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秋天了,因為它不像春天那樣春寒料峭,也不像夏天一樣酷熱難耐,不像冬天一樣寒冷刺骨,只帶著豐收的涼意,悄悄地來臨了。
記得那個涼爽的秋日,我來到木蘭山感受秋的足跡。
那湛藍的天空靜靜的,像一潭深沉的湖水,藍的無可比擬,確有“天高任鳥飛”的高遠之感。
偶爾,一群群大雁從空中飛過,引起我無盡的遐思。那遷徙的壯觀場面也成了一幅永恒的生命宏圖,定格在人們跳躍的心中。我望著大雁遠去的背影,自語道:為什么大雁風雨無阻,晝夜不停的飛呢?為了生存,為了家園,遮住早了它們那顆奮斗不已的心。只有奮斗的人生才能博取壯麗的征程。
金色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落一地,像一塊好看的網,明晃晃的,照映著秋的身影。
我好奇地抬起頭觀賞那孤零的秋葉。剛剛年輕過的千千萬萬的秋葉們,恰似飄起的大雪,紛紛揚揚,飄飄悠悠,瀟瀟灑灑地落在冰冷的地面上。沒有一點哀怨,沒有一點遺憾,沒有一點戀意。我不禁想起泰戈爾先生的名言:“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可那秋葉的舞蹈中,又何嘗不是帶著“夏花”般的絢爛呢?
沒過多久,便下起了綿綿細雨。寧靜的秋雨如同一位清婉溫柔的女子悲傷地吐露著心事,不知為什么,我的心頭浮上一種濃郁的傷感,似乎還帶著無盡的惆悵。
秋,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是善解人意的鐘子期,是嫵媚動人的妲己,它變化多端,卻讓人無比喜愛。神秘的秋天,你多彩的收獲中,哪一個才是人人追求的碩果呢?
六年級:奈央
流星就是這樣,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記得那年去看流星雨時,體會最多的就是這一點。
那天夜里很冷,待我上山時,山上已有些人在那兒等待流里雨了。當然,誰都不想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也包括我,我靜靜地待在山上和每一個人一樣抬頭望著漆黑的夜空,脖子已經僵硬了,但雙眼仍舍不得離開天空,生怕自己看不到第一顆流星的隕落。陣陣冷風襲面而來,盡管穿著厚厚的大衣,我還是凍得瑟瑟發抖。但我很開心,覺得能碰到這樣的好機會,看一看百年難得一見的流星雨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流星就是這樣:一生只為一瞬,一瞬決定一生。想象著流星雨飄然而至的瞬間,那么燦爛,那么耀眼,那么動人,在神秘的夜空中劃過一道道美麗的弧線,與眾人的贊嘆、歡呼聲交相輝映,應該是一個多么美好的夜晚!
“看!流星!真的是流星耶!”一聲聲叫喊封閉了我想象的閘門。是啊,那是一顆流星!我仰頭望著天空,希望能看到雨一般的流星漫天飛灑的情景。鉭很可惜,并沒有出現。流星還是一顆接著一顆落下,既沒有飛雪的氣勢,也沒有細雨的纏綿,我有些失望,但還是堅持看完了最后一顆流星飄然落下。“真不值得,等了這么長時間,只有幾顆流星……”個女生細細的聲音。
值得嗎?我問自己,其實生命也像這場流星雨一樣,每個人在少年時代都對自己的一生有過最美的設想,但步入暮年時,才發現自己的人生與少年的夢想有著多大的差別。但靜下心來想一想,過程即目的,等待的過程,成長的過程,都是值得我們去珍惜的。認真去體驗一顆櫻桃的甜,一塊餅的香,去享受春花燦爛的剎那,秋月似水的柔情。就這樣活下去,把自己生命過程的每一個細節都設計得再精美一些,再純凈一些,不要為了追求目的而忽略過程,其實目的即過程。
我發現了秋天的足跡
那一聲聲“唧唧”的知了聲已從那樹林消失了;那一棵棵的翠綠的樹木,也換上了金色的睡衣;那呼呼的西風也匆匆趕到了,我發現秋天來臨了,到處都是它的足跡。
秋天的足跡在田野。旭日東升,萬道霞光照射在大地上,給田野鍍上了一層金光。田野中一望無垠的稻田,稻子成熟了,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稻禾的腰,一陣秋風刮過,稻浪歡笑著,翻滾著,一層趕著一層涌向遠方。玉米大哥在秋風中笑得露出了大黃牙;高粱小弟在風中染紅了頭發,就像一位強壯的小帥哥;花生伯伯在地下帶著秋風姑娘送給它的落葉彩衣正在閉目養神呢;芝麻大嬸則在風中一搖一擺的,就像一串串鞭炮將要燃放;棉花小妹自由自在地扭動腰肢,那身上的棉桃就像一個個綠色的鈴鐺。田野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秋天的足跡在果園。果園碩果累累,水靈靈的葡萄,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香梨,仿佛給果園穿上了豐收的盛裝。看!山坡上一片甘蔗林,那一棵棵又粗又高的甘蔗直立在那兒,好似一個個哨兵,葉子如一把利劍,密密麻麻的,微風掠過,翩翩起舞,淅淅作響。天高云淡,秋風送爽,果園里的農民伯伯正在豐收,雖然汗流浹背,但仍然滿面笑容,因為這是他們一年辛勤勞動的結晶啊!
秋天的祖籍在森林。秋天,落葉凋零。樹林里,樹上的葉子被陣陣微風吹落,如一場淅淅瀝瀝的落葉雨,飄飄悠悠,紛紛揚揚;又似彩蝶,好像在訴說著秋天的美景;還似小型黃色的飛機,旋轉著,瀟瀟灑灑地落在冰冷潮濕的地面上,煞是好像。我不禁想到了一句名言:“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啊!”
啊!秋,它如同春一般迷人,如夏一樣熱情,似冬一樣可愛。我愛秋天,愛它的詩情畫意,愛它的絢麗燦爛。
知道嗎?世上留有一種傳奇,她叫依米,那是一種執著的信念與倔強,窮此一生,綻放一次,卻燦爛一世。
那是一種花,生長在非洲的荒漠地帶。通常,它要花費五年的時間在沙漠中尋找水源,然后,一點點地積蓄養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綠綻翠,開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鮮花而花期僅此兩天。
那是一個怎樣艱難的過程,只憑那一根主根在那茫茫大漠掙扎,孤獨地蜿蜒盤曲著鉆入地底深處。那又是怎樣的生命,那樣倔強的存在著,用一世來換取那短暫的轟烈綻放。
它開花了。開在它最美麗的時候,不惜耗盡自己所有的養分,不惜以生命作為代價。那是無比絢麗的一朵花,世間的一切都要為她淡然失色。它的花瓣兒呈蓮葉狀般圣潔,與非洲大地上空的毒日爭艷。
如此倔強的一朵花,如此可愛的一朵花,在經歷了六年的風霜雨雪后,開的奔放而熱烈,灼燒著人的心靈。仿佛那柔軟纖嫩的莖葉中掩著鋼鐵般的軀干,脆弱的心中掩埋著火般的灼熱。
一花一世界,紅,黃,藍,白交輝相映,生命一次,美麗一次。管他個地裂山崩,山洪海嘯。
這是我所欽佩與敬仰的,現實中,多少人止步不前,多少人庸庸碌碌,又有多少人畏畏縮縮。我們何時有過依米般的毅力與耐力,有過依米般的執著與堅韌?
坎坎坷坷的人生路上如果我們都像依米花那樣義無反顧,轟轟烈烈,是否很多事結局就會不一樣?是否我們的生命中會有更多美麗的綻放?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生命是美麗的,是絢爛的,想要感覺真實的存在,就必須讓生命發出原有的光芒,那神圣的,籠罩駕馭于一切之上的光芒。這樣,我們才不虛此生。
花開一世,葉落一時,韌如蒲葦,潤如滿月,燦若朝陽!
絢麗四季秋景最美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是大自然賜予人間最美麗的景色。春日花兒香,夏日陽兒亮,秋日葉兒光,冬日雪兒霜;春天繁盛,夏天蔥籠,秋天斑斕,冬天純凈;春的蓬勃,夏的喧鬧,秋的高遠,冬的寧靜;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描繪四季的美文名句,就象變化著的四季,各有美感,魅力無窮。前人之述備矣。我心以為,絢麗四季,秋景最美。
萬物靜觀皆自得。所謂詩情畫意,無非是春夏秋冬,自然美景。只有懂得欣賞的人,才能感悟到它的美妙之處。秋景是最富有詩情畫意的。蔥蘢的樹木,繽飛的花朵,茂密的草叢。繁茂的植物,絢麗的美景,乃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好世界。實在是令人陶醉其中,讓人流連忘返。林間的小鳥,花叢的蝶蜂,草上的蜻蜓,代表著生命的歡歌。林中聽蟬鳴,池畔賞荷色,湖上泛輕舟,是最美好的享受。迎面吹來一陣涼爽的秋風,那感覺是多么的愜意,多么的神奇。秋夜繁星點點,明月高照,燦爛星空,微風佛過,帶給人多少思緒,多少幻想,不由得叫人觸景生情,讓人感慨萬千。吸引著眾多丹青妙手繪出多少美麗的畫卷,更多文人騷客寫出多少動人的詩篇。真可謂美景如詩如畫,令人如癡如醉。
秋景是美麗迷人的,是五彩斑斕的。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帶給人豐收的喜悅。萬物成熟,累累碩果,喜上眉梢,樂在心頭。橘紅滾圓的柿子,掛在樹上;金黃碩大的梨果,結滿枝頭。雪白的棉花像云海,黃色的玉米堆滿院,鮮紅的辣椒掛窗前,青脆的紅棗綴滿樹。陽煦的陽光,涼爽的清風,滿山層林盡染,大地一派秋景。如此美麗的秋天能不美麗嗎?秋景的美妙之處,不僅可以用眼欣賞,用耳聆聽;還可以用嘴咀嚼,用心感受。要不然人們都說“春花秋實”呢?
秋景的美是一種凄涼的美。秋天是秋風蕭瑟,千樹落葉,萬花凋謝的季節。“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秋”字加上“心”,就成了“愁”。所以秋天總是讓人懷舊,總是充滿愁悵。唐代大文豪劉禹錫有詩曰:“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古典名著《紅樓夢》里也有“己覺秋窗愁不盡,那堪秋雨助凄涼”。果實經歷了風雨,彰顯出本色,完成了使命,帶給人喜悅,卻奉獻了自己。樹葉黃了,楓葉紅了,煞是好看,但秋風微吹,落葉成堆,化作肥料,滋潤樹根;花兒也在最后的瞬間綻放著燦爛,釋放著美麗。等待它的也是一同枯萎,一起凋謝。對于花兒來說,只要能綻放,那怕是短暫的一瞬,也便不負此生了。其實,人的一生不也如此嗎?
世界本不是完美的。不管是春之花,夏之果,秋之實,冬之草。它們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憾。但他們都努力過,奮斗過,堅持過,燦爛過。雖有凄涼,但卻美麗。我一直很喜歡泰戈爾的那句詩,“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我更欣賞這樣一段話,“即便是黃昏的最后一縷殘陽也要發出奇燦無比的光芒,那是不甘心隕落與沉淪的最后一次拚搏,也是對至高生命積極熱愛的一種追求,它毫不在意自已終究要被青山遮檔,也許這就是大自然要告訴給人們的生命真諦”。
絢麗四季,秋景最美。它不僅帶給人們美麗的享受,而更多的是帶給人們美妙的感受。朋友,你說對嗎?
大八中學初一:雪戀、約定
《生命的價值》讀后感
生命的價值 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結果都是死亡,可過程是自己的,人生的體驗不盡相同。生命是一種歷程,奮斗了才會有收獲。 我不敢去詮釋生命,我只想給大家說兩個故事。 一個著名的舞蹈演員,事業非常成功,正準備去參加一個國際的比賽。可就在前幾天,她被確診為骨癌。她面臨著兩條路:要么截肢,要么死亡。身為一名舞蹈演員,失去了雙腿就像失去了生命。她進退兩難。她不愿,可這又有什么辦法呢?最終,她選擇了輝煌,選擇了那一瞬間的美麗。當她站在舞臺上時,她步伐輕盈,絲毫看不出她是個有重病在身的人。當她走下舞臺時,她再也沒有起來。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生的努力,化身為舞臺上的一次演出。 她,用舞臺上短短的十幾分鐘,將生命的價值定義為燦爛、輝煌。 相信大家一定都見過蝴蝶吧,當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時,你可曾想到,蝴蝶的生命來之不易。上天是公平的,他給了蝴蝶翅膀,讓它們能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可上天又是殘酷的,他讓蝴蝶在擁有翅膀的同時,也讓它們歷盡了磨難。蝴蝶是由蛹化來的,當它們在蛹中掙扎時,它們把血液擠進翅膀。誰都幫不了它,只有它自己努力。不經過掙扎的蝴蝶是飛不起來的。蝴蝶的美是一種悲壯的美。 它們,用一季的飛翔,將生命的價值解釋成奮斗、精彩。 在她們身上,生命被詮釋得淋漓盡致。生命的價值在于用不懈的努力去爭取輝煌,去用一生的付出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能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那么此生無憾也。 人生總是會死的,沒有不逝的生命,可有的重如泰山,有的輕若鴻毛。他們生命的價值不同。結果一樣,為什么不讓自己活的精彩一些呢?如同飛蛾撲火、金蟬脫殼;如同火柴傾其所有去撐起一片光明。飛蛾、金蟬的價值在翔、火柴的價值在于燃燒。干什么都要有代價,有時,代價是整個生命。這就是生命的價值
人生和生命是兩個概念,相互關聯,但有本質的不同。
人生是生命在人間旅行的一個片斷,人生是短暫的,而生命是久長的。人生是生命長河里展現的一個生命段落,而生命是從宇宙源頭延伸到無限時空的連續劇。人生隨時會結束,但生命不會隨著人生的結束而結束,生命的人生結束了,而生命本身會以其他形式繼續存在。
所以,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與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有區別的,如果把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與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混為一談了,人生就容易迷茫。
我是戀蝶的人。我常想象,一只只弱小而斑斕的蟲在無數次的回環往復中掙扎著織繭、自縛;想象經歷了無法計量的漫長等待之后,那些曾經渺小的身軀又怎樣艱難地掙扎著破繭、鉆出、成蝶。隨后在絢爛的花叢中翩翩飛舞,終其一生。
生如夏花。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銷香斷有誰憐……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又是誰,何等愁苦,何等哀怨。苦絳珠最終魂歸離恨天,愛意難消,心魔難除。她在自己最燦爛的年華撒手而去,留下一曲名傳千古的《葬花吟》。寶哥哥便是一張網,一根絲,顰兒作繭,沉醉,卻未曾破繭而去,只留得夢一樣凄婉的故事,為后人娓娓談及。那蝴蝶一樣柔媚、一樣憔悴的女子,留下了不老的傳說……
我亦想象葬花之日的山丘,是否亦有殘花一般美麗的蝶?蝶似花,花似蝶;蝶戀花,花戀蝶。這生命的玄機,任誰也參悟不透。
我可以做的,就是如蝶一樣,給自己構造一個繭,安靜地成長,安靜地破繭,不似顰兒,一天天地迷醉。
古人云: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人人都在這巨大的熔爐中靜候命運的考驗。這樣憂郁的感嘆,這樣任陰陽造化擺布的心緒,亦是任誰也躲不掉的。
這樣的無奈,這樣的惶惑,就是那地位尊崇的帝王將相也是無法改變的。但仕途不得志如李白,最終留下千古名篇而百世流芳;人生不如意如杜甫,仍舊被人尊為“詩圣”;被貶謫數次歷經坎坷如蘇軾,依然有“但愿人長久”的美好愿望。任是如何苦痛,如何郁郁寡歡,他們仍可破繭而出,得到如蝴蝶采花般的自由輕盈。
在逆境中彷徨的人,只要心中洋溢著希望,就終有化蝶的一天。
破繭自由的蝴蝶,美麗永恒。
沉睡的蝴蝶,你們準備好了嗎?
【作者系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一(13)班學生,指導教師:許 瓊】
感嘆這花季,雨季。轉眼,走過里青春的散場,來到戶外小園,聆聽著一場花事綻放香艷的訊息,多想,褪去風華過后的疲憊,枕一瓣花香在綠茵樹下小憩片刻。在平和寧靜的夜晚里,傾聽浮華世事,等到那場容華謝后,依然保持自然姿態,在冷風中肅然而立,不卑不亢,淡寫這世態炎涼。
陽春三月,百花競相綻露頭角。人間四月天,是花兒門的際會,因知會散,所以拼了命的燦爛,帶著悲痛的笑,花如此,人亦如此。即便是再堅強的身軀與靈魂,有可能,任何一絲不經意的漣漪,都有可能蕩的遍體鱗傷,雖如此,也要微笑向暖。
每當百鳥齊鳴時,在喧囂的塵世,只有蟲鳴鳥叫依舊清冽如泉,不帶任何雜念,告訴我,從容才是真,凡事不可一味計較,計較多了。便是負擔,是累贅。
寂寥的人行道上,可以清晰的聽見路上凌亂的腳步聲,忽快忽慢,自由行走,那朵朵桃花依然盛開,不經意間,風吹落了花瓣,一片一片,一瓣一瓣,似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使,墜落在有情人的心間。那種淡淡的情,那種淡淡的美,清新而自然,溫暖而馨香,讓它永遠留在人們的心間。久久回味,細細品嘗。
美麗的時光在記憶中盛開著鮮花,其實,人間最美好的事,往往綻放在一瞬間。把一瞬間化為永恒,守護著滄海桑田,守護著不變的眷戀,將那份心痛化作紛飛的花瓣雨,在時空中飄飛。待到那山花爛漫時,你是否依然滿面春風,是否依然笑意盎然?
在這花季,只愿歲月靜好,陽光旖旎。在春的季節,邂逅一場美麗。生如夏花之絢麗多彩,死如秋葉之淡雅靜美。如此,又何妨?
如果可以,我愿意與春天一起行走,如兩條平行線,不遠不近,永不相交。默默相伴。抬頭,眉間的澄明映照著彼此的心湖,凝神,溫暖的氣息在觸手可及間濡染著。如果可以,這又是一種怎樣的美麗?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場精彩的演出,一旦登上舞臺,就要賣力的表演。謝過妝容,將你毫不吝嗇,毫無節制地展現,只有這樣,曲終人散之后,你還會依然在我身心中存活。
有些時候感覺自己很卑微,卑微的有點不可名狀。不知花,是否也如是?一場春一場盛會,哀傷的艷美,可嘆,又可悲,但,又有何懼?至少美麗過。一樹一樹的美麗,一縷一縷的馨香,我該如何忽略你?
轉身,一縷冷香遠,謝幕,一身繁華盡,湮沒一朝風流。難道,轉身,揮手作別,從此山水不相逢么?
蛹化成蝶,如李白詩中的羽化而登仙一樣,是一個充滿危險而又令人神往的過程,它是死亡的過程也是新生的過程。
一場春雨一場雪。春雨過后是清新的世界。生命的過程猶如蛹化成蝶的過程,結蛹,如春雨,是一個夢的開始,化蛹是蛻變的開始。在這里,每個生命開始編寫、計劃自己的夢。蛹期,是一個沉睡的過程,你帶著編織的美麗的夢睡去,但蛹終歸是蛹,不能飛出精彩的未來。如果你看倦了一次又一次夜的升起,一次又一次月落。看膩了地上的風景,怎么甘心讓這翅膀沉睡在這容易枯朽的軀殼上?即使面對死亡,也要沖破這安樂的窩,去危險的世界尋找新的自我。破繭,如曇花一現般絢麗的瞬間,片刻你便可以飛舞在百花之間,片刻你也可能永遠呆在那狹小的空間,這瞬間生死攸關,這瞬間鑄造的是新的起點。
生如夏花般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是一種態度,造就一種人生。是一種慨嘆--飄零的夢。櫻花如嬌羞的女子,一低頭,一抬首,散盡污濁無數。如緋紅的云,一片片搖落,絲毫不粘連,她渴望大地,如落葉渴望歸根。在自己生命最美好的時候凋零,對于掉落的花瓣來說是一種死亡,但這華麗的退場卻是生命的一次升華,又一次綻放!
落紅,如都江堰建造的李冰的成就和他的的石像,千秋萬代受用;如司馬遷與他的的史記,萬古流芳;如岳飛的滿腔愛國豪情和他的滿江紅,如屈原的忠軍和他的離騷,如戊戌六君子和他們的變法。他們已隨歲月的長河逝去,他們在那遙遠的云端高高聳立,看這春去秋來。零落塵泥碾作塵。是一種死亡死亡的是昨天枝頭的自己,是一種新生,新生的是今天的香泥。
這生命的繁花怎不勝這世間繁華?怎不敵那西施眉眼間的一點朱砂!鳶尾花歌唱著的時候,百合花盛開著的時候,你將要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候,渴望讓生命飛翔的時候,一閃而過的念頭,一個動作,華麗的生命如黑暗中的燭火,溫暖,光亮卻不刺眼。這是生命意義重寫的時候。
“我破繭成蝶愿和你雙飛”——這是生命的絕唱,和著春風與陽光,自由的飛翔!
高二:oo零露
不經意地打開窗,總能看到滿天的繁星閃爍著晴朗的氣息。偶爾有一顆星落下,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我卻從來都不敢正視,因為我知道那是對生命的無奈劃上的長長的嘆號!星星都如此更何況它普照下的蕓蕓眾生呢。于是我茫然了,我是誰,誰是我!我究竟要到哪里去,哪里才是我的歸宿,何處是我的人生做標?
也曾因為那么多的人生定義而茫然,也曾因為并不大的困難而彷徨。去在偶然的泡茶之際頓然醒悟:人生如茶,用溫水泡制的茶,茶葉浮于水上,無茶色茶香,用沸水泡過的茶,茶葉幾經浮沉終于落定,茶色宜人,茶香裊裊,人生不也如此嗎?
心被輕輕撥動,面對若大的世界,面對復雜的生活,人生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何不去選擇更好的一個給自己?人生的意義在于拼搏,生命的意義在于奮斗,朋友啊!不要灰心,切勿膽怯,用心去體味你的人生,用汗水去澆灌你的成功舞臺上的鮮。相信你必會成功的,你的生命必將燦爛如花!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或許,往日的故事你沒有寫好,剛剛有了開頭,便失去了結尾,那么就讓我們重新開始把!今天并不是昨天,昨天已走進歷史,你應該覺今天的景色是因為你的存在而變的嫵媚!
朋友啊!讓我們共同在這鋪滿鮮花和荊刺的道德中前行,讓我們與高爾基的海燕為伴,在烏云和太陽并存的天空中展翅翱翔!讓我們的生命燦爛如花!
生命的意義是什么?這是一個蘊涵著深厚哲學思辨的問題。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場合,人們用自己的行為詮釋著生命的真諦。劉胡蘭,用年輕的生命和熱血寫下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踐行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諾言;張海迪,用輪椅上的夢想煥發出自強不息的精神。而在今天,又有一位中國女孩,用自己的壯舉向我們展示出了舍己為人的崇高職業操守。
她,就是湘潭導游文花枝。文花枝,這個年僅22歲的女孩,在災難降臨的那一刻,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把死的威脅留給了自己,她用自己最淳樸的語言喊出了生命的最強音:"別管我,我是導游,先救游客!"文花枝用自己的行動對生命的意義給予了最好的回答:牢記崗位職責、嚴格職業操守、充滿愛心、舍己為人。這就是花枝精神的精髓。
我是財政系統里普通的一員,在我的身邊,就有那么一批年輕人,他們像雷鋒,像花枝一樣,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讓青春在服務中閃光……
農業科的陳秋萍同志不僅工作出色、任勞任怨,而且極富愛心,六年來她一直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資助著高坪鄉的一名女孩,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幫助使得這個女孩擺脫了生活困境,重返了昔日的校園,感受了人間的真情。
在我的身邊,在我的周圍,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卻用自己樸實無華的行動撰寫著對事業的執著,對工作的熱情,對群眾的關心。也正是他們,用一腔濃濃的愛,支撐起財政事業的大廈,促進了瀏陽經濟的騰飛!
一位哲人說過,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一個弱質的民族。中華民族,從來沒有缺乏過英雄。僅在湖南這片熱土,就出現過一個又一個閃光的名字。新化的羅盛教,跳進零下20度的冰河,將朝鮮小朋友救起,自己卻永遠停止了呼吸;桂陽的歐陽海,將受驚的戰馬拉出鐵軌,自己卻微笑著閉上了眼睛;株洲的戴碧蓉,為了挽救三個孩子的生命,自己倒在了血泊里,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條腿。現在,湘潭的文花枝又微笑著走來了。讓我們記住這些閃光的名字吧,是他們,用生命和鮮血告訴我們什么是愛心,什么是道義,什么是職責,什么是奉獻;是他們,用生命和鮮血,點燃了青春,詮釋了人生,喚醒了迷惘,昭示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