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報道的格式

報道的格式

時間:2023-05-29 17:45: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報道的格式,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報道的格式

第1篇

關鍵詞:3g網絡:手機實時報道系統

1、引言

3g網絡投入商用后,記者們有了新的選擇:可以用隨身攜帶的3g攝像手機進行拍攝——無須攝像師跟隨在身邊,也不用時刻帶著專用攝像器材,輕松上陣就能實時地把現場情況傳送到電視臺,為電視觀眾奉獻真正實時的“新”聞報道。如

sip終端(sip client) 負責處理所有的cs和ps呼叫,配置信息從中心數據庫提取,針對每個連線的手機終端均有一個進程負責與視頻網關和rtp管理器連接。

視頻存儲(video storage) 負責所有視頻內容的存儲,為了保證視頻質量,采用內部的中間格式jpeg/g.711,以降低視頻處理和二次編碼帶來的損失。

vod服務器(vod server)

點播應用,導播可以回放或者導出已存儲的視頻內容。

soap服務器(soap server) soap協議,負責元數據的定義和提取,會話建立和掛斷,直播提示等。

tcp捕捉器(tcp capture) 捕捉rtp管理器的輸出內容并轉發給視頻存儲模塊。

sql數據庫 保存所有的內容元數據和配置信息。

rtp管理器 (rtp manager)

負責將接收的視頻轉碼,其中cs方式視頻網關發送的內容為h.263/g.711,ps方式手機軟終端發送的內容為mpeg4,統一轉碼為中間格式jpeg/g.711。并發送到導播臺mmt和直播輸出lme。

mmt 媒體管理工具

這是導播控制、審核的中心控制平臺,包括兩個部分:

直播模式 可以同時監控6路回傳視頻,并且根據需要挑選其中3路輸出為直播信號,可以是sdi數字信號,也可以是h.263/wmv的流信號。

點播模式 可以回放所有的回傳視頻內容,根據需要進行簡單的編輯和剪裁,并且可以導出為多種視頻文件格式,供其它采編系統使用。

lme實時媒體編碼

sdi輸出 負責將mme的中間格式視頻內容轉換為sdi數字信號,接入電視臺的sdi采編設備。

h.263輸出 輸出rtp 視頻流至相應的外圍流媒體服務器,如darwin服務器,互聯網用戶通過該流媒體服務器以uop方式收看直播信號。

wmv輸出 輸出mms視頻流到外圍流媒體服務器,如windows media streaming服務器,用戶通過tcp方式收看直播信號。

桌面輸出 (desktop output) 在服務器的顯示器桌面輸出一路直播信號,作為功能檢驗用途。

交互對話 (sdi retour) 在cs方式下,lme可以將導播或者后臺主持的聲音經過視頻網關下傳給現場記者,這樣實現雙方的對話,可以更有效地實現互動。ps方式下無需次功能。

rtp管理器rtp manager接收mme發送的視頻內容并處理。

手機終端 mobile client 普通cs方式的視頻電話可以支持大多數的3g手機,而在ps方式下為實現更佳的視頻質量,需要更高的 網絡 帶寬和手機處理能力。所以手機實時報道系統設計了安裝在手機上的軟終端,可以配置如系統地址、視頻帶寬、幀率、用戶帳號及密碼等信息,這樣用戶在使用時就可以調用程序馬上建立連接,以提高對突發事件的及時報道。

結束語

第2篇

一、系統實用需求分析

該系統可視為湖北省廣播電視光纖傳輸骨干網的延伸和補充,主要針對重大突發事件以及遠程異地采訪大容量新聞素材回傳需求,系統應能解決上述難點并適應電視臺傳統非直播新聞節目制播流程,即:

(1)兼容前期(省內外)記者異地拍攝采集的素材或制作的節目;

(2)編輯能夠在電視臺進行后期文稿編輯和畫面編輯(線性或非線性)、直至送審、播出等。

從技術角度考慮。湖北省老、少、邊遠等山區縣市沒有上傳省臺電視新聞節目的直接通道,尤其遠程異地采訪的新聞回傳受當地客觀條件制約有諸多不便,新聞時效難以保障,即便是采用電話連線方式鏈接新聞事件現場。在第一時間同步回傳電視畫面卻無能為力:采用衛星、光纖等傳輸方式成本投入較高技術限制也很大。除重大新聞直播節目外,一般實際應用較少,給日常節目傳送和播出帶來不便。隨著移動非線性編輯系統的研發應用日臻成熟以及寬帶互聯網的廣泛普及,現代高科技為我們搭建電視新聞“快遞”平臺提供了便利。

二、系統必備的技術支撐

電視新聞非線性編輯遠程回傳系統,被設計成為以移動非線性編輯系統為中心,以攝像采集為前端,以湖北衛視新聞中心非編工作站為終端的網絡傳輸系統。

移動非編系統通過登陸寬帶互聯網,訪問設在湖北省廣電總臺信息網絡中心的FTP服務器,將前期拍攝的素材或編輯好的成片、文稿回傳至FTP,服務器。新聞中心設在通聯部的非線性編輯工作站,則通過登陸總臺局域網將FTP服務器中的原始文件解碼轉換成可供下載使用的視音頻信號DV25格式。記錄有DV25格式的節目磁帶可提供給后期線性、非線性編輯制作或直接播出。

湖北省廣電總臺信息網絡中心100M帶寬端口可以滿足回傳節目和下載節日的需要。當移動非線性編輯系統以VPN。方式訪問FTP服務器時,通過設定用戶名、密碼和登陸權限加以限制,避免網絡遭受攻擊以確保網絡系統安全。對于移動非線編設備和非編工作站終端,我們安裝了殺毒軟件,盡量屏蔽掉其它端口,并保持系統殺毒軟件的及時升級更新。

投入應用的移動非線編系統在Windows環境中運行Premiere軟件,通過IEEE1394采集素材,連續采集素材可達180分鐘,可現場編輯實時傳送。經過編輯的素材包括文稿字幕等,在故事版打包生成AVI文件格式或MPEG-2等文件格式,回傳到FTP服務器,完成前期采編回傳工作。非編工作站終端在下載回傳節目時,編輯軟件可進行畫面色彩校正、雙聲道音量控制、多軌字幕疊加和多維特技制作等,方便新聞節目后期快速編輯和高畫質制作,經過下載的(Dv)節目磁帶可作資料備份或上載至湖北衛視新聞中心索貝sobeynet非線性編輯新聞共享系統,供后期配音、編輯、審片直至節目播出。索貝sobeynet非線系統不接入互聯網僅在系統內獨立運行,本文在此不作詳述。

三、系統使用效果及經驗

第3篇

1971年Roelofs用觸角電位法確定了蘋果蠹蛾性信息素的化學結構為8E,10E-十二碳二烯-1-醇〔(1),Chart 1〕,并首次合成成功。Beroza小組于1974年從雌蛾腹部分離出。隨后陸續有許多文獻報道蘋果蠹蛾的合成方法。1972年被美國Zoecon公司注冊,商業名稱Codlemone,用于誘殺蘋果蠹蛾。

Chart 1

本文系統地綜述了蘋果蠹蛾性信息素的合成方法研究進展。

1 Wittig反應構建烯烴

最早Roelofs等采用Wittig反應構建烯烴策略合成蘋果蠹蛾性信息素(1)。三苯基(2-丁烯基)溴化膦(2)與8-氧代辛酸甲酯(3)經Wittig反應以75%的收率得到8,10-十二碳二烯酸甲酯,再經水解成羧酸(4)后經紅鋁還原得到蘋果蠹蛾性信息素1(Scheme 1)。此方法有許多不足之處:磷葉立德過量10倍,成本高;產物是75%的8E,10E和25%的8E,10Z混合物;最終產物需要光照異構化,收率低;合成路線長。

Scheme 1

Herick等進行了類似的探索(Scheme 2):以1,8-辛二醇為原料,經三步反應得到醛(5),再與三苯基(2-丁烯基)溴化膦(2)進行Wittig反應,水解得到醇。Wittig反應收率低只有65%,產品為混合物。

Scheme 2

印度學者Vig也報道了類似的方法(Scheme 3):膦酸二乙酯衍生物與醛(5)作用,經脫羥基去保護得到蘋果蠹蛾性信息素1,但是沒有立體選擇性和收率數據。

我國張濤等近來報道用三苯基(8-羥基辛基)溴化膦和E-2-丁烯醛反應(Scheme 4),用苯基鋰-溴化鋰為堿,wittig反應一步收率能到35%,但是產物也還是混合物,必須用重結晶提純。

我國黃文芳等發現用二苯基烯丙基型葉立德在無鹽條件下與脂肪醛進行Wittig反應,有高度的E-選擇性,設計了新的合成路線(Scheme 5)。立體選擇性達95%以上,以醛計總收率達46.8%。

2 炔化物還原

Khrinyan等采用炔化物還原策略構建其中一個雙鍵:首先經由Wittig反應構建出第一個雙鍵,收率68%,E/Z=87/13,未經分離直接與甲醛作用在炔基附近引入羥基,經高度E-選擇性還原得到醇(6a),經脫羥基、去保護、重結晶得到蘋果蠹蛾性信息素1 (Scheme 6)。

3 烯烴硼氫化

Odinokov等利用烯烴硼氫化/氧化策略合成蘋果蠹蛾性信息素1(Scheme 7):以1,4,9-癸三烯基三甲基硅烷為原料,經脫硅化得到1,6,8-癸三烯,再與9-硼-雙環[3,3,1]壬烷(9-BBN)作用,選擇性地在末端烯烴位置硼氫化,再經氧化得到醇,再引入乙炔基后重復一次硼氫化/氧化得到蘋果蠹蛾性信息素1。收率在60%左右,但是起始原料不易得。

4 山梨酸衍生物格氏偶聯

利用山梨酸乙酯作為原料,利用其已有的共軛雙鍵體系,再經格式偶聯反應得到蘋果蠹蛾性信息素。陳建偉等在CN102030617中報道用利用山梨基乙酸酯已有的共軛雙鍵系統,使用叔丁基作為羥基保護基團,使用強酸性陽離子樹脂作為羥基與異丁烯反應的催化劑,可以高產率、高立體選擇性的制備目標化合物(Scheme 8)。

Kamuran Kurbanli等報道利用山梨基乙酸酯已有的共軛雙鍵系統使用二氫吡喃作為羥基保護基團,再經格式偶聯反應、脫保護得到目標產物(Scheme 9)。此文獻中無收率數據和純度數據。

5 油脂氧化-還原

2005年Havren等報道了由原料9-羥基-10,12-十八碳二烯酸(7)出發合成蘋果蠹蛾性信息素的路線(Scheme 10)。先酯化,再環氧化得到含一個雙鍵的環氧化產物后用高碘酸鈉處理得到反式-9-乙酰氧基-12-氧代-10-十二碳烯酸甲酯,再經硼氫化鈉還原成相應的醇,經甲磺酰化、四氫鋁鋰還原、脫水得到最終產品。

第4篇

關鍵詞:區縣報 版式 表達空間

在當代中國的報刊舞臺上,角色曖昧、處境微妙的區縣報是一支隱蔽的媒體力量,由于其直接與負責社區管理的居委會等基層政權發生對接,并深入到社區核心人群,可以說,這種類型的報紙對塑造城市居民和基層干部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模式有著日常、持久而密切的影響。綜觀新聞學術界的各類期刊和著作,對于這種類型的“小報”的構成、屬性、版面結構與辦報得失,缺乏應有的重視和討論。筆者不揣淺陋,主要以上海《楊浦時報》、《盧灣報》、《徐匯報》、《嘉定報》和《嘉定報?月末版》為調查對象,側重對這些報刊文本呈現的內涵進行分析,以概括這些運作多年的區縣報的特點,重點分析成功運作的《嘉定報?月末版》,以借鑒其辦刊經驗。

上海區縣報的抽樣分析

上海19個區縣都辦有定期出版的報紙,隸屬于各個區縣的機關黨委,以傳播政治新聞、推進現代城市理念、塑造社區認同等為目的。筆者以《楊浦時報》等報刊先做簡要分析。

《楊浦時報》每周二出版,4開8版,有重大活動、重要會議另刊發增刊、特刊。以2010年為例,7月13日至8月17日期間出版的6期《楊浦時報》,主要設置有“一版要聞”、“要聞?綜合”、“城事?三區”、“民生?社會”、“焦點?圖說”、“天下?神州”、“特刊?時報創刊1000期”、“慶祝楊浦時報創刊1000期專版”、“五角場?文苑”、“專題?城市管理”等,內容基本上涵蓋了區域各行各業、各個領域。該報辦報思路明確,定位于“了解知識楊浦的第一窗口”,提出“關注發展,服務民生”的編輯理念,并注重自身宣傳,報頭上方的廣告語“了解知識楊浦的第一窗口”非常醒目。

該報有明確的受眾意識,注重與讀者聯動,如“城事?三區”的“自攝自話”欄目就給讀者參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上海區縣報中率先建立了新聞熱線、數字報刊、短信互動平臺。

上海另一區縣報《盧灣報》每周五出版,4開報紙,有時8個版,有時4個版,常設的版面有要聞和綜合新聞,選設的版面有科教衛新聞、經濟新聞、民生新聞和“發現盧灣”,還有單位部門專版、增刊。《盧灣報》在筆者分析的區縣報中,版面設置最不固定,而且黨政機關報色彩也最為顯著,其新聞報道的主題相對比較集中。

隸屬徐匯區的《徐匯報》每周一出版,4開12版。在2010年8月2日至8月16日期間刊出的3期《徐匯報》主要設置有要聞、綜合新聞、經濟新聞、桂花苑、桃李苑、世博風景線、徐匯視角和百姓生活,還有一些單位部門專刊、專版。百姓生活板塊由3個版組成,綠底白字的報頭亮麗打眼,而草綠色又給人以溫馨暖和之感。

上海郊區的《嘉定報》每周一出版,4開8版,主要設置有要聞、綜合新聞、經濟新聞、社會新聞、新聞聚焦、情感驛站、以案說法和城故事,該報版面分工合理,結構清晰,編排上圖文并茂,注重視覺效果。

在筆者分析的這些區縣報中,以專業化、市場化程度而言,《楊浦時報》和《嘉定報》最突出,這兩家報紙在版面結構、欄目設置、題材選擇、報道視角、專題策劃等方面都有可圈可點之處,有都市報氣味,是比較成熟的區縣報。

這些區縣報均為所屬區域的區委機關報,服務于各自所屬的特定區域,是地方政府傳達政策、了解民情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大多內容豐富,涵蓋了區域各行各業、各個領域,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結合起來,既以政經新聞為主,也注重以實用新聞、民生新聞來為百姓生活提供具體的資訊服務,能相對滿足所在區域居民的信息需求。

但由于“先天的不足”與自身的局限,它們也呈現出種種不盡如人意之處:

一、政治色彩濃郁,以宣傳黨政信息為主要功能,可讀性不強。尤其是《盧灣報》在這方面表現突出,幾乎絕大部分報道都緊扣世博會做文章,雖然視覺沖擊和信息量大,但容易讓讀者產生“審美疲勞”。

二、大部分區縣報呈現出一種半成熟狀態,介于成熟的報刊與企業報刊、高校校報等之間的中間形態,版式、版面結構、標題制作、圖片配置等給人的感覺比較模式化,也顯得呆板,不夠生動,缺乏一種視覺和信息上的沖擊力。

三、一部分區縣報的頭版配置有本報評論員文章或者短評,但大部分沒有。作為區縣報,而且大部分是周報,頭版適時配置一些精要而信息豐富的評論很有必要,它既可以是一種政策信息的深度解讀,也可以是對于城市社區發展、文化調適、功能定位等各方面的闡述。

四、綜觀這些區縣報,會發現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報刊都側重傳播的自上而下,而相對比較忽視傳播鏈條的自下而上,這就造成了傳播鏈條的失衡狀態,政策信息的擴散自然重要,對公民意識的訓導也有必要,但是來自民意對于權力機構的某些缺陷的批評和監督也同樣重要,來自社區居民對于社區文化發展的個人設想也同樣值得尊重,區縣報理應搭建這樣一個塑造認同感的平臺。

區縣報如何拓展表達空間:以《嘉定報?月末版》為例的分析

《嘉定報》除每周一刊4開8版外,每月還增出4開8版月末版。

《嘉定報?月末版》由新聞、生活和文化三大板塊構成,新聞板塊包括頭版、視點版(第2、3版)和人物版(第8版),縱深挖掘嘉定每月重大新聞事件、熱門話題和新聞人物;生活版(第4、5版)側重提供主題式生活資訊和生活故事;文化版(第6、7版)注重挖掘嘉定人文歷史。

《嘉定報?月末版》的頭版重視導讀功能,整個頭版即由報頭、導讀欄、海報式導讀和“嘉言堂”專欄組成,在筆者分析的區縣報中,該報是最重視導讀的,導讀欄居于通欄橫排的報頭下方的左側,一欄到底,通過圖片、標題、內容摘要三者的結合對“生活”、“文化”和“人物”的內容進行展示。報頭下方居于導讀欄右側的即是海報式導讀,橫排的四欄大標題下是一幅占三分之二個版面的大圖片,配以簡要的文字說明,同時注明“全文詳見二三版”(視點版)。海報式導讀下面是評論專欄“嘉言堂”。這樣,頭版既具有了“視窗”的功用,將報紙的所有版面統攝起來,向讀者展示了整個報紙的內容,幫助和吸引讀者閱讀,又表達了態度和觀點,很好地實現了導向功能。

視點版,由第2版和第3版通版編排而成,每期都是就重大事件或重要話題縱深挖掘的專題報道,比如世博專題,與其他區縣報泛泛而論的世博會報道不同,《嘉定報?月末版》是立足嘉定探訪世博園,尋找世博園區內的嘉定元素,這樣的專題凸顯《嘉定報?月末版》作為區域報紙的差異性與必讀性。

生活版,由第4版和第5版通版編排,該板塊是為彌補《嘉定報》缺乏實用的生活內容而設置的。生活版主要由“指南針”、“讀政策”、“達人薦”、“回音壁”和“酷地帶”等欄目構成,既有時尚生活資訊,也有對政策的解讀,還給讀者與政府部門溝通搭建了平臺(“回音壁”)。生活版每期的內容也都會圍繞一個主題來展開,如2月22日的“80后”、6月28日的“慢生活”等。這種主題式生活內容的策劃組織,既避免了信息的羅列堆砌,又強調了整體感,提高了傳播效果。版面編排上,生活版與視點版保持了一致。

文化版,由第6版和第7版通版編排,也是圍繞某一主題策劃的專題報道,文化版注重傳播介紹嘉定的文化歷史,也關注嘉定當下的文化現象和文化生態。版面編排上,都在文前加編者按,也都既強調視覺沖擊力,又強調整體的統一,以大標題和大圖片形成視覺中心,而單篇稿件的題文格式和字體字號也都保持一致,以強化稿件的內在關聯,加強專題的整體感,突出主題。

人物版,聚焦有故事的嘉定人,《嘉定報?月末版》2010年報道過的新聞人物有勞模、經營者、科普達人、奉獻者等。人物版也是圍繞某一主題來組織人物報道,如6月28日的“蜘蛛俠”與郭耀華“玩”的都是文化。人物版的版面編排也和前面其他板塊的版面編排保持了一致,使用通欄大標題,加編者按,單篇稿件的題文格式和字體字號也都一致,既強調整體感,又彰顯了主題。

就筆者對于手頭擁有的2010年已經出版的《嘉定報?月末版》的深度閱讀,我認為該報月末版具有以下特點:

主打深度和獨家。月末版在信息的搶點上沒有任何優勢,因此一定要在新聞的深度和獨家方面多做文章。《嘉定報?月末版》的每個板塊都是通版編排的專題策劃,致力于將聚焦的選題做深做足做透。所有的報道都是記者編輯自己采寫,強調獨家和原創。還通過在頭版設置評論專欄、給每個專題加編者按,既深化報道的思想內涵,實現導向功能,也以發出這種意見性信息,來彰顯自己的原創和獨家。

注重專題策劃。《嘉定報?月末版》的專題策劃采用故事化寫法,模塊化處理,講究人物的故事、細節,每篇稿件既單獨成篇,又服從于專題整體,都用編者按來揭示報道的意義,既幫助和吸引讀者閱讀,又彰顯了主題,加強了整體感。形式上,都以大標題和大圖片形成視覺中心,單篇稿件都采用統一的編排方式,都以基本欄排列,使用相同的題文格式和字體字號,減少變化,突出整體,以加強稿件間的內在關聯,強化專題的整體感。而所有板塊的專題策劃,在風格和形式上也都保持這種一致,既塑造了完整統一的報紙形象和風格,也凸顯了它的整體獨特性。它的專題策劃還注重專題的集中性與發散性,如1月25日那期的人物版《十年幸福點滴事》就與該期的視點版《零零年代的精彩嘉定》相呼應。

注重視覺傳達。海報式導讀的大圖片和每個專題的大幅圖片都色彩明快,生動搶眼,印刷質量好,打造強勢視覺吸引力。采用通版編排,充分利用版面空間,使用大標題、大圖片,專題更有氣勢。運用“減法”原則,盡量減少版面的變化,如單篇稿件都以基本欄排列,標題都為橫排單行蓋文題,字體字號都保持一致,這樣既突出了專題的整體,也使得字體字號不同的大標題和大圖片組成的視覺中心更具強勢。整個版面既清新簡約,又鮮活醒目。

簡明通透的現代模塊編排方式。《嘉定報?月末版》的頭版是靜態模塊式版面,每期都是由報頭、導讀欄、海報式導讀和“嘉言堂”構成,采用靜態設計,在專欄版位和形式、稿件題文格式、標題字體字號和色彩的使用等方面都沒有變化,形成了四個固定的模塊,組成頭版結構框架。這種版式既方便編輯排版、撤換稿件,又形成了穩定統一的風格,強化加深了讀者記憶,有助于形成穩定的讀者群。其他板塊的設計,也不追求變化,在橫向的空間上保持大體相同,在縱向的時間上也保持了一致的風格和形式。

當然,《嘉定報?月末版》由于創刊時間較短、報紙規模相對較小、報紙屬性等因素的影響,還存在提升的空間。這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首先,每期視點版的新聞報道,雖然集納成通版編排的專題報道,但是有些稿件缺乏內在的關聯,甚至有些專題有“形聚神散”的缺陷;其次,月末版對于經營人物的報道,側重于講述其人生故事和創業生涯,但有些文章分寸把握得不是太好,容易給讀者一種新聞軟文的印象;最后,綜觀整個報紙,或許因為采編團隊的規模所限,從新聞專業主義的視角來看,新聞報道的專業水準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報道的敘述、視角等還缺乏讀者本位意識,故事不生動,宏大敘事,缺乏細節,新聞寫作模式化,很難抓住讀者的眼球。

就全國各大城市的區縣報現狀而言,上海區縣報相對比較成型,出版也相對穩定持續,而上海區縣報的內部也存在層次的差異性和發展的不均衡性,造成這種狀況的因素多種多樣,本文試圖拋磚引玉,將上海區縣報的概況做一個整體性的分析評估,總結其經驗教訓,以供區縣報的采編人員借鑒之用。

第5篇

采用何種編碼技術

針對2010年世界杯,ESPN采用了多個平臺轉播,與此同時,ESPN還推出了全新的3D頻道。該公司表示,其全球光線網絡已可處理海量數據。ESPN旗下私人網絡通過OC-12(每秒622兆)線路,把南非臨時節目制作室與設在布里斯托爾(位于美國康涅狄格州)、洛杉磯、紐約、倫敦、阿根廷、巴西的常備設施聯系起來。

ESPN 3D頻道與美國最大有線電視公司康卡斯特(Comcast)和美國最大衛星電視提供商DirecTV達成協議,在6月11日用3D信號現場直播了南非與墨西哥的揭幕戰。

最初,ESPN計劃采用愛立信(以前是Tandberg)的MPEG-2 編碼器傳輸來自南非賽場的3D信號。不過,在兩個月前對愛立信新型CExH42 MPEG-4編碼器完成測試之后,ESPN又決定采用MPEG-4編碼器。

ESPN負責信號傳輸的副總裁比爾?拉姆布(Bill Lamb)說,雖然編碼器制造商普遍認為在帶寬效率方面,MPEG-4比MPEG-2低了50%,但是,“這對我們而言并非很大問題。我們能夠以每秒30兆的速度進行高質量數據傳輸,但只要我們對線路進行微調,傳輸速度會提高至每秒40兆。當我們向美國傳輸信號的時候,肯定還會采用效率更高的傳輸技術。”

格式轉換至關重要

格式轉換技術對數據傳輸至關重要。南非世界杯主轉播機構HBS采用歐洲1080-line-interlace/50赫茲格式制作世界杯比賽節目,這種格式必須被轉換為ESPN的720-line progressive/每秒60 幀格式,才能通過ESPN、ESPN2和ABC在美國進行轉播。ESPN采用了大約20套Snell公司的Alchemist Ph.C-HD格式轉換系統,用于南非世界杯信號的2D和3D標準轉換。

ESPN以1080i/60高清格式將世界杯3D轉播信號傳輸給DirecTV 和康卡斯特,接著,節目信號會以并行“幀兼容”3D格式再傳給用戶,新型3D電視和現有的機頂盒都支持并行“幀兼容”3D格式。將3D信號從50赫茲轉換為60赫茲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

ESPN會將3D節目信號直接通過光纖傳輸給DirecTV和康卡斯特兩大電視臺,所以,ESPN轉播比賽時并不存在固定的衛星傳輸模式。

獲取完整左右眼信號

HBS采用JPEG壓縮標準制作3D節目信號,并以每秒300兆的速度分別將左眼和右眼信號傳輸給設在約翰內斯堡的世界杯國際廣播電視新聞中心的ESPN制作室。據介紹,這是ESPN首次采用此類技術轉播的賽事之一,迄今為止,大多數3D制作都是在制作間創作“幀兼容”3D信號。ESPN會將左右眼信號轉換為基帶(baseband),接著以每個平均位速率為每秒20兆的速度采用MPEG-4重新編碼。

正如之前在3D 節目制作中的做法,ESPN還將在約翰內斯堡制作并行“幀兼容”3D信號,利用左右眼信號對這些并行幀兼容3D信號(將以每秒40兆的速度編碼)進行多路傳輸,然后以每秒80兆的總容量將這個幀流全部發回美國。

Snell公司準備了兩種專門為3D打造的標準轉換模式:一種采用兩套Alchemist Ph.C-HD系統,一套處理左眼信號,另一套處理右眼信號;一種僅采用一套Alchemist Ph.C-HD系統處理幀兼容信號,在這套系統中,左右眼圖像被壓縮為并行或頂/底格式。Snell公司負責格式轉換的主管杰拉爾德?菲利普斯(Gerard Phillips)表示,這兩種轉換模式均十分奏效。

實現“真正的移動”

菲利普斯指出,為體育轉播進行標準轉換,尤其是在快速移動的平移鏡頭中,在2D世界都相當具有挑戰性,更何況是3D領域了。他說:“我們認為,終極品質是具有兩套獨立Alchemist的兩個渠道,因為左眼和右眼圖像之間不存在交迭的可能性。我們做過多項實驗,將左右眼圖像壓縮至一個幀,并用一套Alchemist Ph.C-HD系統進行處理,結果圖像幾乎辨認不出來。”

這是因為在高質量轉換中,極為精確地測量從一幀向另一幀的活動是必不可少的。據菲利普斯解釋,壓縮系統可以采用區塊比對(block matching)等影像位移補償技術區預測從一幀向另一幀的活動,這時,就不必達到100%的精確,只要它們在兩幀之間確定的部分圖像是相同的,最終的圖像看上去質量就會很高。然而,在標準轉換中將一個幀頻轉換為另一個幀頻,需要更高的精確度。

第6篇

中外交流,古亦有之,形式豐富多彩,內容博大精深。通過交流弘揚了本民族文化,促進了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溝通,增進了友誼與合作。而信件交流則是中外交流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現在,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應用和普及,使用電子英文信函進行交流已成為必須和時尚。筆者近些年來一直采用英文E-mail形式與歐洲及世界各國朋友進行文化交流。現在以芬蘭Ana小姐的E-mail為例,結合本人多年的英語教育教學經驗以及對外文化交流中的感悟,分析一下英文電子信件的書寫格式和注意事項,以期給廣大朋友以幫助和啟發。

例文:

為方便讀者,筆者把例文用加框的方式人為分成四部分,并在每一部分后附注上各部分名稱。

從信函的格式來看,北歐人及其它各國家現在普遍采用“平頭式”文體,即無論附件、稱呼、正文、落款,一律左首起行,不留空格。整個信件大體可分為四部分:

1.附件:(1)發信人姓名、地址或郵箱。(2)發信日期。(3)主題詞。

2.稱呼。常用Dear Sir/ Madam或具體姓氏。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稱呼后面英文信件用的是逗號(中文用冒號)引起下文。

3.正文或主體。每段都是左首起行,不留空格。

4.落款。如Best wish,yours faithfully。以上四個部分為現在流行的正規的英文信件寫法。如果長期來往,雙方已非常熟悉,則第一部分可以省略不寫。

從內容和表達方式來看,他們感情外露(如信中How nice to hear from you again!采用感嘆句型);表達直率,知書達理(如信中I hope you and all your family and friends are well);語言通俗流暢,樸實無華(如信中Iwas worried that the recent earthquake could have affected your home area too.表達了國際友人真摯的感情和對我國災情的密切關注);語法簡明,文體得當(如信中The catastrophe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in Finnish media and our hearts are filled with sympathy for everyone who has suffered.本句表達了四川地震被國外媒體所報道,以及對遇難人員深表同情);態度友善,富有人道主義精神(如信中I hope this way we can help to rebuild the area and cover the losses .表達了國際友人可以幫助我們重建家園的可貴精神。Many people are donating privately too.真實感人的捐款畫面讓我們為之感動);注意轉承,過渡自然(如信中By the way,did you get my E-mail last week ?該句采用了轉承與過渡,順便引出其他話題)。

第7篇

河南核心類期刊及要求

1.《河南農業科學雜志》CSCD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

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2.《河南社會科學雜志》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

文稿6000~8000字為宜,須提供A4紙打印稿,并使用較寬行距,以利于編校。校稿時請附寄軟盤。來稿請附作者簡況(姓名、單位、學位、職稱、職務、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郵箱等),以便編輯部與作者溝通。稿中項目應完整。

3.《河南大學學報雜志》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

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河南省級/國家級類期刊及要求

1.《河南科技雜志》省級期刊

本刊要求來搞具有原創性,思想新穎、觀點鮮明、文字精煉、數據可靠、圖表清晰、論證嚴謹、符合學術規范。凡采用他人的學說必須加注說明。來稿在3000-6000字符左右為宜。來稿須做到清稿定稿,對決定錄用的稿件,編輯部有權修改,如作者又特別要求請在投稿時注明。文稿請注明: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及作者簡介(包括性別、出生年、民族、畢業學校、專業、職稱、主要研究方向和現任職務等)。文稿后注明作者聯系電話和通訊地址。論文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專項基金或攻關項目,用黑體字加圓括號標注,置于正文后、注釋或參考文獻前。

2.《河南教育雜志》省級期刊

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同時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第8篇

【關鍵詞】訃聞報道;題材;價值

訃聞報道是新聞類型之一,大致有兩種常見形制:一、精簡型,只公布某人于何時何地去世的信息;二、非精簡型,還要添加死者的生平、哀榮以及追思、評價等內容。本文主要談后一種訃聞報道。西方的訃聞報道比較成熟,很多報紙都聘有專寫訃聞的記者,開辟有固定的版面,訃聞成為繼地方新聞后,讀者最為喜愛的版面。相較于西方,國內的訃聞報道還處于幼稚期——版面不足、記者缺乏、讀者稀少、重視不夠,這些都是國內訃聞報道處于成長期的表現。鑒于此,本文將從題材選擇、報道風格、寫作模式、價值理念四個方面,對中西訃聞報道進行比較,以期推動我國訃聞報道的進一步發展。

題材選擇

中國文化傳統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忽略個體,講究等級秩序。即便在今天,它依然會滲透到我們的新聞活動中,構成寫作新聞報道的某種“心理定式”。這種定式在訃聞報道上顯得更為強烈,已形成了一些潛在慣例。訃聞報道在國內,報道的題材大多定位在名人身上,而與普通百姓無緣。一個典型的個案是20世紀80年代,《光明日報》曾作出規定:副高級職稱以上人員逝世方可刊登訃聞。不僅如此,訃聞歷來還有為尊者諱的傳統,寫什么不寫什么似乎都有一定之規。報道的篇幅也與官階成正比,文字數量往往意味著享受的“待遇”。如此種種,使訃聞報道很大程度上背離其本意,演變為一種冰冷的官樣文書。這相當程度上阻礙了訃聞報道的發展。

相對而言,西方的文化精神重個人,推崇平等價值觀。在此覆蓋下的訃聞報道,上自政界要人、社會名流,下至普通百姓、引車賣漿者,任何人離世都可對之進行訃聞報道,而且在報道規模、文字用語上幾乎沒什么限制。這與西方媒體秉持的理念有關,他們更注重新聞與讀者間的親和性,推崇生命的意義與平等價值。所以,他們的訃聞報道并不根據職位高低選擇對像,而往往對準生活中的某些小人物,挖掘其個體生命的特有意義,展示一個平凡卻獨特的精神世界。這樣的報道更容易引起共鳴,激發社會的向心力和同情心,從而增加媒體的吸引力與影響力。

中西方訃聞報道的不同,凸顯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別。其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借鑒西方訃聞報道,改革和發展我們的訃聞報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的媒體或從業人員應懷著對所有生命個體的敬畏,將各階層人物納入訃聞報道的范疇,而不論其貴賤高低。特別要注意發現平凡中的不平凡,對社會有啟示教育意義的內容,書寫死者以之為生者模范。

報道風格

我國的訃聞報道定位于嚴肅沉重的風格基調,形式單一,側重于評價死者成就,極少關注其內心世界。即便有深層次的挖掘,也偏向于向讀者昭示逝去人物的意義,以達到群體精神的代表高度。[1]在主流的黨報訃聞中,我們不難發現,訃聞的寫作完全是一種程式化的寫作,逝者的政治地位成為訃聞寫作編排和報道的核心標準。文本往往用一種呆板、威嚴,缺乏靈活性、變動性的行文筆調來塑造偉大人物的高大全形象,脫離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境遇,單純為報道而報道,和讀者的距離很遠,顯得生硬冰冷,缺乏必要的人文關懷。

相較于我國,西方訃聞報道的題材、格式靈活多樣,手法的使用接近文學,如細節、對話、幽默等,都可用于訃聞。以《“老報童”羅伊去世了》為例,記者選擇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老報童為報道對象,用簡潔生動的文筆,講故事式的敘事文本,勾勒出一個生前生活艱辛、倔強又認真的老報童形象,追思逝者的同時,也為讀者照亮了心路歷程。西方傳媒用幽默詼諧富于故事性的報道手法,來展現現實生活中普通生命個體存在的意義和歷程是值得贊賞和推行的。因為小人物的人生意義不一定“小”,幽默詼諧的筆調也不等于不尊重,而故事性更能拉近與讀者的距離。所以像西方傳媒一樣,找到一個小而巧的報道角度,尋找靈活的切入點,會使訃聞中的人物豐滿鮮活起來,訃聞報道也能取得預期的傳播效果。

寫作模式

結構安排。按道理,像所有的文章結構一樣,訃聞報道對此也不應該有什么定規。但目前國內的訃聞報道卻是一副八股面孔,通常采用三段式:首先是逝者姓名、職務、年齡以及死亡原因等;接下來敘述逝者生平和重要經歷;最后蓋棺論定,對其一生作出評價。這樣的套路沿襲成風,時間一久,其效果是:只見訃聞,不見其人。訃聞最重要的在于復現一個曾經的生命,而現有的結構模式將其掩蓋了。不同的是,西方的訃聞報道結構靈活,形式上不拘一格。在訃聞報道中,常通過對逝者身前有代表性的幾件小事的發掘,或是幾個有意義的片段的描寫,為讀者展現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并不過多地加以評說,只是讓讀者在油墨的清香和文字的敘述中,去感受逝者生命音符的跳動,體會人生五味,借以觀照自我的人生。

言語風格。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為尊者諱”的傳統,在此影響下,國內訃聞報道的語言始終體現著嚴肅、莊重的措辭風格。諸如“沉痛悼念”、“無比悲痛”、“化悲痛為力量”等套話,在所有訃聞中都可以找到。這一方面體現了用詞的規范、氣氛的肅穆,另一方面也缺乏人情味和趣味性,難以引起讀者的關注和共鳴。在西方,訃聞之美在于它能捕捉每位死者獨特真實的面貌,使其一生的故事扣人心弦。不少西方訃聞作者具有顛覆精神,將訃聞這個原本沉悶嚴肅的文體加以改頭換面,呈現為一種戲謔幽默的另類文體。如美國編劇家艾爾·博斯伯格逝世,其訃聞導語為:“要么就是你死了,要么就是我的表停了——這個笑話是關于艾爾·博斯伯格的——他死了。”原來,艾爾·博斯伯格曾經為著名的家庭喜劇班子馬克斯兄弟的電影編過不少笑料,其中著名的一個場面表現醫生為其病人把脈,醫生的話就是:“要么就是你死了,要么就是我的表停了。”[2]

價值理念

《紐約時報》副主編阿瑟·高寶說:“我們把訃聞看做簡明的個人傳記、對此人和他一生的解釋……我們努力把他放在歷史的環境中,放在他自己的領域里,看他對于那個領域里的人們意味著什么。”[3]很顯然在上述論述中,西方的傳媒人將人本主義納入了訃聞報道的序列之中,并將其作為訃聞報道的精髓。人本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高揚的旗幟,從此成為西方最重要的價值理念。正因為如此,他們的訃聞報道以人為中心,事件為人服務。對于他們而言,訃聞報道的意義并非僅僅公告某人離世,更重要的在于肯定每一個生命的存在意義,充分彰顯人生的獨特價值。

國內的訃聞報道卻重在宣布死亡信息,然后以蓋棺論定的思維追述死者生平,其目的不是為死者做傳,復活一個獨特的生命,而在于評功擺好,類似古代的墓志銘。所以我們的訃聞重心是事件,而不是人。一個人不等于干巴巴的幾件事,而是情感、思想的綜合體。將最重要的忽略掉,卻把附屬的東西當做重頭,這不能不說陷入了某種誤區。好在近年來這種現狀有所改觀,像《南方都市報》、《新京報》等都開辟了訃聞專欄,不僅面向所有人,而且在內容形式上都有所更新,這是極好的開端與探索。

價值理念固然因國別而有不同,但在某些方面又有相通之處。作為追悼逝者激勵后人的訃聞報道,遵循人本主義價值理念,應該說是合理而富有時代意義的。在訃聞報道的寫作中,融入人本主義的思維,以富有感情基調的筆觸關注普通個體的存在價值,是訃聞發展的新路徑。群眾愛看、愛讀,這樣的訃聞才是成功的,才能起到溝通民情、引導社會的價值功用,訃聞報道的社會價值也才能真正顯現。

在我國,訃聞報道作為一種新興的新聞文體寫作,還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們喪葬觀念的改變,相信訃聞報道會被越來越多的受眾所接受。在這一發展進程中,當下的傳媒人理應借鑒西方成熟的訃聞報道形式和新聞理念,為我所用;從人本主義的報道理念出發,發掘生活中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以充滿感情基調的筆觸,以引人入勝的敘述方式,再現逝者的音容笑貌。這樣,我們的訃聞報道才能為民眾所津津樂道,實現訃聞報道的價值導向功能,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理想圖景貢獻屬于新聞人的一份光榮。

參考文獻:

[1]鄭亞楠.中西新聞寫作的文化比較[J].學術交流,1998(2).

[2]梅爾文·門徹.新聞報道與寫作[M].展江,主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447-448.

[3]朱利安·哈瑞斯,等.全能記者必備[M].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社,1988:227.

第9篇

拍RAW格式的重要性

2007年“五一”黃金周期間,我在杜甫草堂共拍攝了近4000張RAW照片。其中有一張是冒著被馬踩踏的危險臥在地上拍攝騎師著唐裝表演跨欄的照片。2007年9月30日的某媒體上刊登《騎純血馬悠游草堂》一文,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將我拍攝的“馬跨欄桿照”作為配圖刊出。在要求該媒體公開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失敗后,我依法提訟,并請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支持訴訟請求。

中院開庭后,被告一直稱圖片是從某網站下載的。

因此我列舉了大量證據:出示了當天所拍392張全RAW記錄的光盤和連拍6幅(含侵權照)的照片及機身號等RAW數據資料。這6幅連續照片,在同一場地、角度及同一馬匹、騎師, 用同一光圈、 速度、 同一鏡頭、色彩空間、感光度、曝光補償、分辨率、同一型號、同一機身號的相機,短短26秒內完成且動作連貫,而且前一幅照片與被侵權的(編號MG_7853)竟是同1秒鐘(同是43分6秒)拍攝的??攝影人都知道,RAW記錄只要用一個復位命令,哪怕你修改調整100次都可完全還原。這也就是為何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等要求記者稿件必須是RAW原始記錄的原因所在, 因為這樣,才能防止造假行為。如果國內也要求出示RAW原始記錄的話,“周老虎、劉羚羊和張鴿子”則根本無法得逞!建議紀實報道采用這種方法杜絕造假。

當我出示了這些證據后,被告提出要把這些RAW格式的照片拿去請專家鑒定。可笑的是所謂專家,居然打不開RAW記錄,卻所答非所問地稱光盤上的數據可通過轉成JPEG格式后人為修改……好在本人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用數碼相機了,還略通軟件。所以再次呼吁法院認可RAW和底片一樣具有法律證明力和可信度。不然影友用數碼相機拍的作品被侵權后很難維權。

判決之后,波瀾再起

后來,成都中院(2008)第482號民事判決書判定采取法定賠償方式,賠償經濟損失6000元并刊登致歉聲明等。雖然與我要求的賠償金額差距頗大,但考慮到判決尊重事實比較公正,而且我也不想再浪費時間精力了,也就同意不再上訴。但萬萬想不到的是,侵權者居然又提起上訴。

在二審中,本人據理答辯:既然上訴人聲稱光盤中的數據可以修改,那么請問上訴人,光盤中哪些數據是修改過的?在光盤中所拍攝的392幅照片中,又有哪些是修改的?可以明確的是:RAW格式原始記錄與JPEG、TIF格式有本質區別,兩者的概念完全不同,不能混淆。而且,RAW原始記錄就相當于數碼時代的“膠片”,是不能修改的。既然上訴人連我提供的鐵證――光盤中的392幅RAW記錄都打不開,你又如何能對它們進行判斷呢?所以,上訴人由此得出的所有結論都是毫無事實根據的。

最終四川省高院于2009年3月5日在2008川民終字735號判決如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從2008年4月18日立案到2009年3月5日勝訴,加上前期準備,歷時一年多時間!很多攝影師遇到此類案件,會掂量打官司需要的時間、精力、經濟成本以及話語權的不平等、請律師的費用等等,幾座大山壓在攝影師的頭上,使大家望而卻步,阻止了攝影師維權。但是時代變了,社會在進步,雖然路漫漫,但攝影人必將堅定不移地維權下去!

第10篇

高校作為培養人才、學科建設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隨著信息和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讀者對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程度也隨之提高,高校圖書館的采訪隨著社會形勢的發展也不斷變化,采訪工作卻越來越困難,其圖書館傳統的文獻采購方式已不能適應讀者對文獻資源日益高漲的需要,必須適應新時期社會的發展,創新文獻采購方式,優化采訪模式,才能隨著時展更好地適應社會要求,適應新世紀人才培養、知識創新的要求。

傳統的文獻采購方式存在諸多缺陷

傳統的文獻采購流程是:采訪人員負責搜集各種出版發行信息,利用各種書目文獻訂單所揭示的文獻相關信息,獨自或組織教學、科研工作者進行審查圈訂,再根據經費預算計劃決定各種文獻的復本,進行、制作預訂書目庫,報送訂單,文獻到館后,由驗收員利用預訂書目庫逐一核對各種文獻,無誤后送交分編部門加工。通過預訂方式采購的文獻,約占總采購量的90%;對于漏訂的文獻則采用補采購的方式補充,約占總采購量的10%。據有關調查統計顯示,通過這種方式采購的文獻,有約70%的文獻長期呆滯在書架上,無人借閱。這是導致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文獻保障率低,文獻利用率低,拒借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筆者認為,傳統的文獻采購方式存在較多缺陷,主要因素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書目訂單不齊,書目訂單不能覆蓋所有出版物文獻,造成漏訂。當前,全國大部分圖書館的中文采購都是通過《全國新書目》、《社科新書目》、《科技新書目》和《上海新書目》來了解圖書信息,進行圖書預訂。這種傳統的訂購方式和進書渠道,對文獻信息的收集和圖書的采購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和滯后性。其主要表現為信息含量少,據統計《新華書目報》在2003年報道全國出版新書10萬種。而上述兩大新書目僅報道了3.6萬種,也就是說遺漏了6.4萬種,而且報道涉及到的出版社少,覆蓋面太小,不足以反映全國的出版動態,因此,建立在這樣的出版發行信息基礎之上的文獻收集與圖書采購,不得不從內容被夸大的書目中選擇預訂文獻,一方面不可能系統、完整地收藏讀者所需的文獻,造成文獻保障率低;另一方面,所訂文獻的質量也不能得到保證,造成文獻利用率低和拒借率高,讀者的滿意程度不高。

(二)訂購的文獻時效性差,有的新書到館后甚至已成過時的文獻。究其主要原因是圖書發行渠道不暢,工作效率低。通過書目報訂購的圖書在時間上嚴重滯后,有時訂單還未報出,而預訂的圖書已經在書店出售了,從報送訂單至圖書到館費時太長,加上圖書到館后采用手工操作方式驗收、加工,致使時效太慢,給讀者服務工作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不能滿足讀者對圖書館提供文獻新、快、準的要求。

(三)文獻選擇的權限過于集中,采購來的文獻受采訪人員的知識結構影響較大,容易產生主觀采購問題。高校圖書館文獻采購的范圍一般是圍繞學校的專業設置和科研課題,雖然各館對采訪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但采訪人員其知識結構是有限的,畢竟不可能熟悉所有專業及其學科前沿的發展動態,以及學科邊緣交叉的特點。盡管采取了讓專家學者參與選訂文獻等措施,但范圍仍然受到制約,渠道不盡暢通,不能盡可能多地采納教師、學生建議,采購的文獻必然難以滿足讀者廣泛的需求。

新形勢對高校圖書館采訪模式的影響

(一)民營書店細致的市場服務為優化高校圖書館采訪模式提供了充分的條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事業的蒸蒸日上,圖書市場呈繁榮景象,圖書的出版、發行、銷售工作發生了很大變化,競爭日益激烈,民營書店異軍突起,發展迅猛,打破了新華書店一統天下的格局。近年來,高校對圖書館投入的不斷增加,購買力的大幅提高,越來越多的書店加入到圖書館市場的競爭,針對圖書館的需求。為圖書館提供圖書訂購、發貨、送書上門、供貨信息等門對門服務;建立了網上書店,在網上實現了多種格式的新書書目采訪數據以及現貨書目采訪書目的下載,北京人天書店提供的《人天書目報》更是涵蓋了全國85%~90%的新書出版信息;北京圖書大廈所提供的現貨書目數據有詳細的圖書摘要;有的書店還大力拓寬服務空間,免費為圖書館提供貼條形碼、書標、打號等服務。

(二)國內的圖書館自動化管理集成系統技術的發展日趨成熟,功能越來越完善。如已經被全國各高校普遍使用的深圳圖書館的ILAS系統、深圳大學圖書館的SULMISIII系統、北京丹誠系統以及大連的博菲特等,它們都能提供外部征訂書目數據文件的批量轉錄功能,可處理以MARC格式提供的采訪征訂數據。此外,有些系統還提供了不同數據的轉換功能,可以把不同的DBF、ACCESS、EXCEL、TXT等不同的數據格式轉換成系統認可的數據格式進行數據轉入及擇訂。這樣,采訪人員就可以根據書商提供的征訂書目數據導入系統進行成批、批量訂購,節省了傳統紙質書目訂單錄入的時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隨著信息和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國各高校的數字化、網絡化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大部分高校都建立起了自己的校園網,在網上讓全校師生高效快捷地參與圖書的推薦選購,參與圖書館藏書建設的功能都可以實現。

優化高校圖書館的采訪模式

針對傳統的文獻采購方式帶來的諸多缺陷,高校圖書館文獻采購工作如何才能適應新世紀人才培養和知識創新的需要?筆者經過多年的實踐工作和可行性研究認為:必須對目前的文獻采購流程進行創新,優化采訪模式,在數字化的網絡支持下,采用能極大程度地滿足讀者對文獻需求的文獻采購方式,高效、及時、全面組織文獻資源。以下多種可行的方式可供圖書館文獻采購使用。

(一)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借助校園網的開通,更多地了解師生需求,提高購書質量。師生的意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全校教學、科研對圖書館需求的最新動向,他們的意見對圖書采訪工作有很大的指導作用,可以使圖書館的采訪工作針對性更強、藏書建設更加合理。作為高校的圖書館,最基本的職能,是滿足師生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對文獻參考的需要,圖書館要做到“讀者第一,服務至上”,必須重視收集師生意見和信息,讓師生參與采訪工作,不僅要在各個書庫設讀書意見本和推薦本,廣泛征求意見,而且在校園網上也要建立圖書館采訪部門的主頁,通過開辟“藏書建設,有您參與”,讀者論壇等欄目,集中討論文獻資源收集過程中的某些熱點問題,由采訪人員向全校師生定期文獻出版信息,讓師生直接在網上圈選圖書、發表推薦意見等,這些需求信息可以方便、快捷又準確反饋到采訪人員電子郵箱,從而及時了解師生對文獻的需求信息,所以,讓他們參與采訪工作,不僅提高了師生直接參與圖書館藏書建設的積極性,而且在很大程度地加深了師生對圖書館館藏文獻的了解,提高圖書的利用率,對做好圖書采訪工作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加強現場選購。現貨選購方式是改善圖書采訪工作的重要途徑,它是指圖書采購人員直接到出版社和各省新華書書店圖書銷售中心或參加各種圖書訂貨會,借助手提電腦,運用先進的采訪系統進行現場、采購圖書。現場采購的優點是采訪人員通過閱覽樣書,對圖書的種類和質量有直接的感性認識,可以縮短購書過程中消息與實際情況的差距,避免僅靠書目的廣告性摘要預訂圖書的盲目性,求得最快捷、準確的圖書信息,保證圖書質量;另一方面它可以采集預訂收集不到的圖書,以及各種原因的漏訂,或是補充不足的復本通過現場購書,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手續,節約了采購時間,縮短了圖書采購周期,加速了新書與讀者見面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11篇

本刊秉承“傳播顯示技術、服務完整產業鏈、立足科技情報”的辦刊宗旨,為政府、行業、企業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和完整的服務,加速科技信息化轉型,努力打造一個具有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專業科技情報期刊。本刊所設欄目有“專家的思考”、“《Information Display》精選”、“技術交流”等。

閱讀對象:從事顯示相關領域科研和生產的企業決策者、專業科技人員和相關大專院校師生。

征稿范圍:涉及平板顯示或其他各類顯示技術的基礎理論以及應用的論文或與產業發展相關的各類報道,包括上游材料、中游器件以及下游應用各方面的內容及信息,體裁、題材不限。

投稿需知:

(1)來稿未在國內外公開發表過;

(2)論文結構完整:

①標題、摘要(100~200字為佳)、關鍵詞(3~8個)——中、英文對照;

②正文——字數不限(以5000字左右為佳),語句流暢,結構清晰,文中所提及術語及名稱等盡量為中文,所配圖表(含標注)皆以中文表述,且圖片清晰;

③參考文獻——按正文中出現的次序列于文后,如引用期刊文章格式為:[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④作者簡介——格式如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學歷,簡歷及研究方向(任選),E-mail等。

(3)來稿一經錄用,本刊將按規定酌致稿酬,并贈送當期刊物。

(4)注:本刊已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China Info)數字化期刊群”和“龍源期刊網”。凡在本刊發表的文章、信息,將統一由編輯部全文入編上述刊、網,并一次性付清稿酬。若不同意入編,請在來稿中聲明。

投稿方式:

投稿請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寄發。E-mail:。

《現代顯示》雜志社通訊方式:

第12篇

[關鍵詞] 基層醫院;表格式;護理記錄;書寫所需時間;書寫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7(c)-168-02

護理記錄是護士對住院患者在整個住院期間的病情觀察、采取的護理措施以及護理效果的真實、客觀、實時的記錄[1]。本院屬于基層醫院,客觀上存在著護士數量短缺,知識水平層次參差不齊,總體素質不高,護理物資缺乏的特點,為了積極響應廣東省衛生廳關于發展專科護理的號召,也為了提高本院的護理質量,針對基層醫院的特點,本院2009年7月開始應用新的表格式護理記錄單。現對表格式護理記錄與傳統的文字式護理記錄書寫質量、所需時間、病歷字符數、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以及護士對兩種護理記錄單的評價進行比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08年1~10月采用文字式護理記錄的內科、外科(普外科)、婦產科、兒科患者每科各20例,2010年1~10月采取表格式護理記錄的內科、普外科、婦產科、兒科患者每科各20例,抽取患者均為單一診斷,不含有并發癥并且沒有入住過監護室;并且調查病房的書寫護士102名對兩種護理記錄單的評價,書寫護士資料見表1,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傳統的文字式護理記錄單

主要用段落式的文字總結書寫,分有一般護理記錄單與危重患者護理記錄單。

1.3 表格式護理記錄單

把“一般護理記錄單”和“危重患者護理記錄單”融匯為同一表格。記錄內容包括患者意識、生命體征、出入量、空格欄(專科觀察內容)、特殊情況記錄[1]。即時書寫護理觀察項目和采取的護理措施,書寫主要場所一般在病房。

1.4 評價方法

1.4.1 調查本院病房102名書寫護士對兩種記錄方式的評價,調查表內容有:①完成一次過程記錄所需時間;②對兩種護理記錄方式的滿意度,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③對兩種護理記錄方式書寫內容的評價,分簡要、一般、繁瑣。

1.4.2 按照護理文書書寫終末質控標準的規范要求,根據其客觀性、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統計兩種記錄方式的各80份病歷終末質控不規范處數,比較兩種記錄的書寫質量。

1.4.3 比較兩種護理記錄方式患者的住院天數,病歷字符數。

1.4.4 護理部分別在2008年1~10月和2010年1~10月的每個月月底到病區發給患者調查表,調查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總共各發調查表700份,有效調查表各為700份。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符合正態分布資料的數據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護士對兩種記錄方式的評價

見表2,兩種記錄方式間比較,P

2.2 兩種記錄方式患者住院天數、字符數、書寫時間、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

見表3。兩種記錄方式患者住院天數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書寫時間、每份病歷字符數、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P

2.3 兩種記錄終末質控不規范處數比較

見表4。表格式護理文書記錄的終末質控不規范處數明顯少于傳統的文字式護理文書記錄,P

3 討論

3.1 使用表格式護理記錄單提高了護理記錄工作效率

以往的護理記錄內容用文字敘述重復較多,內容記錄不全面,書寫占用較長時間[2],基層醫院患者出入院頻繁,病情變化快,轉院的機會多,因此提高護理工作效率,節約護理人力資源,成為臨床護理工作中日漸突出的問題。表格式護理記錄簡化了記錄方法,通過將護理觀察項目逐一列出,由護士在相應欄內填寫。由表3見表格式護理記錄方式大大縮短了護士書寫記錄的時間,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病歷字符數明顯比文字式護理記錄少,節約了紙張,節省了資源[3-6]。

3.2 使用表格式護理記錄單提高了護理記錄質量

臨床護理文書特別是護理記錄書寫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頒布,確立了護理記錄是病歷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法律性文件為護患雙方提高法律保護及舉證依據[3]。文字式護理記錄書寫都是陳述式回顧性的記錄,護士常常是臨下班時將患者落實到的護理措施總結性記錄,易有主觀臆斷出現,不能體現護理觀察和操作的關鍵步驟,護理記錄的質量受到很大影響。基層醫院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專科性不強,護士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而表格式護理文件的設計比較規范、標準,能全面真實、動態反映出 整個病情變化和系統觀察及處理經過情況,而且專科楣欄的應用更是彌補了護士由于專業知識參差不齊而出現的法律上的漏洞,能快速提高專科護士臨床觀察、綜合分析、判斷能力,減少了護患糾紛。由表4可見,使用表格式護理記錄單提高了護理記錄質量。

3.3 表格式護理記錄單患者滿意度高,受到護士好評

由表2、3可見,應用表格式護理記錄單,減輕了護士的書寫負擔,護士的職業疲憊感減輕,工作責任心加強,受到了護士的歡迎及同行好評;同時平均每位護士每天對患者的直接護理時間大大增加,護士巡房時間大大增加,各項治療護理能及時完成,減少了緊缺資源下的人力浪費,讓護士有更多的時間服務于患者,真正實現了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患者的整體護理的宗旨,客觀上緩解了基層醫院護士配備不足的現狀,并且護士工作滿足感、患者滿意度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參考文獻]

[1]廖新波.臨床護理文書規范(專科篇)[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9:47.

[2]陳君英,章雅杰.護理電子病歷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7,23(6):419-420.

[3]歐陽合意,關小玲,陳貴花.護理記錄缺陷分析及管理對策[J].當代護士,2007,15(8):1122.

[4]王瓊,陳海帆.個案查房對提高低年資護士病歷書寫能力的作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5):105-106.

[5]劉曉利.老年骨折患者圍術期壓瘡護理管理[J].齊魯護理雜志, 2010,16(25):110-111.

[6]鄒天韻.住院患者防跌倒監控在血液科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88-89.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乐安县| 紫云| 当雄县| 曲阳县| 子长县| 鄄城县| 丹寨县| 长武县| 平泉县| 明光市| 靖安县| 广元市| 绥阳县| 临泽县| 富平县| 肇庆市| 琼海市| 临武县| 上蔡县| 栾川县| 天台县| 罗源县| 通化县| 海兴县| 壤塘县| 邵阳县| 新安县| 汽车| 庆阳市| 丹巴县| 闽清县| 伊通| 新龙县| 北票市| 九龙县| 白城市| 大厂| 大英县| 闻喜县| 织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