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45: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遙望星空作文,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shù)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xiàn)了,好像點著無數(shù)的街燈。
——題記
夜深了,我坐在窗前,抬頭仰望著滿天繁星。打開記憶的閘門,思緒像洪水一樣噴涌而至。同是一人,同是一景。
兒時:“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掛在天上放光明,好像天上小眼睛……”兒時的我,和伙伴這樣唱。在一個樹林里,我們無憂無慮的唱著,鬧著,跳著,笑著。玩累了,坐在樹下和伙伴看著閃爍的繁星,清風為我們擦掉了汗水。在月光下,一張張稚嫩的臉孔,顯得那么可愛。兒時的我,很天真,很單純,很快樂。
童年:“池塘邊的榕樹上,治療在聲聲的叫著夏天……。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xué),等待著長大的童年。”童年的我和同學(xué)這樣唱道。放學(xué)了,沒人動,都在寫家庭作業(yè)。那是的目的很簡單:只是嫌拿著書包太麻煩。回到家了,匆匆吃完飯,便跑出去,趁著月色,和同學(xué)玩起了藏貓貓。玩厭了,又開始數(shù)星星。但從沒超過一百,但我么都沒放棄。童年的我,很努力,很堅持,很快樂。
現(xiàn)在:“抬頭仰望這滿天星光,那時候陪伴我的那顆,這里的故事你是否還記得。”現(xiàn)在的我,獨自一人唱道。仍是一人,仍是一景。思緒卻截然不同。兒時和童年的伙伴,同學(xué),已不復(fù)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堆堆的試卷,嘮叨……,如果長大,就是對過去放手,我能不能停在這里不往前走;如果長大就是被命運推著暴走,我能不能對錯過的風景遺憾的低頭怒吼。現(xiàn)在的我,作業(yè)很多,考試很多,壓力很大。
一聲蟋蟀的鳴叫把我?guī)Щ噩F(xiàn)實,皎潔的月光灑在窗前,與燈光形成對比。現(xiàn)在已經(jīng)凌晨,我伸個懶腰,熄了燈,便睡了。
難道童年的一切已隨著我的長大而變成了天上的繁星,那么美麗,那么耀眼,卻又那么遙不可及。但還是感謝過去的一切,為我編制了這么美好的夢,給了我這美好的回憶。
“從今天我開始仰望向空發(fā)現(xiàn),星并不遠,夢并不遠,只要你踮起腳尖……”
——尾記
初二:jerryzhangyi
侍女水靈從天際郵遞員金牛手中接過一封信遞給水瓶。
水瓶先仔細看了看表面。信從月球上寄來。是淡淡的金黃色。拆開,信紙上是簡短的幾行娟秀的月桂體。
水瓶:
你好!
中秋節(jié)到了,想邀請你去月宮玩。姐姐精心準備的,包你玩的樂不思蜀。你的伙伴也去,一定得來哦,時間不長,就一個星期。
嫦娥
"哦,又有地方玩啦!”
晚上,水瓶就迫不及待地乘著水晶飛車飛過銀河,來到了月宮。果然,有一大群人在。還有十二星宮宮主也在。
“ 水瓶,你來啦!”嫦娥姐姐笑吟吟地招呼著,“想吃什么,玩什么都和姐姐說,別見外!”“她是這種人嗎?還見外!”摩羯不冷不熱地嘀咕了一句。
好朋友雙魚替水瓶踹了摩羯一腳。
水瓶坐慣了秋千,可坐不上硬幫幫的檀木椅子。走到銀河邊,慢慢坐在了秋千亭邊的秋千上。
嫦娥微笑著地提著一盞水瓶燈(水瓶做的,通往天界,比蠟燭更明亮)走了過來。坐在亭子里的一架玉琴旁,纖纖玉指撥動著琴弦,若有若無的歌詞從天際輕輕飄來……
銀河星燦,瑞雪圣潔,花開又一季。
風吹青絲,淚下成流,
掩蓋不及,憂郁心事,
愛憎分明,此世不悔,
生于此世,保“純”最難,
生于此世,留“真”可貴……
“水瓶,”嫦娥停下了指頭,“你們這群孩子真像我年輕時侯。那么純真,可惜……水瓶,好好珍惜現(xiàn)在吧,等你長到姐姐那么大時,勾心斗角,刀光劍影,已不在虛幻……記住,生在此世,保留一個
“純”字最難!”
嫦娥悄然離開了。水瓶一個人依在秋千上。夜晚,月光照在銀河上,波光粼粼,映著水瓶的面容。
此時的她,白凈的臉上閃爍著一雙會說話的眼睛,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銀河對岸有一大群人,幾個王公貴族愣愣地望著水瓶——從沒見過這么美的人……
雙魚正嚼著月桂酥看表演,一轉(zhuǎn)身,邊上的檀香木椅子上沒了人影。在四處張望,看見了這副景象。趕緊用手肘撞了撞另一邊的天蝎。
天蝎正專心對付這一塊七分熟的牛排,沒工夫理雙魚。
“吃吃吃,吃死你算了!”雙魚惱了,狠狠踩了他一腳——“嗷!”天蝎殺豬般嚎了起來,瞪了雙魚一眼:“干嘛!”
雙魚“哼”了一聲,指了指水瓶:“你妹有危險了!”
天蝎望了望水瓶,又瞅了瞅色迷迷的一大群人,來勁了:“我妹行啊,十四歲就敢談戀愛,還雇了一幫“先生”,太早熟了,我十四歲還沒分清男女呢!”
雙魚氣兒就不打一處來:“你腦子進水啦?啊不,那算客氣的,你腦子進汽水了吧?!是水瓶談戀愛嗎?是那幾個跟你有一拼的打歪主意啦!”
有教無類,如歌如詩。
丘弟子三千,有教無類。顏淵貧,子貢富;孟懿子貴,原子思賤;宰我貪睡,子羽丑。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怎么樣都不要緊,一體當作英才聚而教之,一個個個性鮮明,身通六藝,出路發(fā)達。孔子與學(xué)生情同父子,什么話都不瞞二三子,就是死,也愿死在二三子身邊。然則,丘之教學(xué)生如同教兒子。
丘不寫詩,卻親手編訂了《詩》并把它作為一門功課來教。弟子們要學(xué),兒子也要學(xué)。但丘從不給兒子開小灶。偶爾遇見,叫住,聽說沒學(xué)《詩》,才說:“不學(xué)《詩》,無以言。”陳亢聽說了,很感慨:原來君子不過分親近兒子。然則,丘之教兒子,如同教學(xué)生。
最如歌如詩的是,丘上課,學(xué)生奏樂相伴。子路、曾、冉有、公西華侍坐,上理想課。大家各言其志,民主平等,和諧寬松,口頭作文,效果奇好。曾竟然在鼓瑟!丘最欣賞他。想想歷經(jīng)二千五百年進化后今天的課堂,不覺戰(zhàn)戰(zhàn)兢兢,汗不敢出!
奔跑人生,釀就詩意。
丘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吹過夜嗩吶,管過倉庫,放過牛羊。種種艱辛,難以歷數(shù)。這倒好,為生計東奔西跑,歷經(jīng)磨礪身體康強。物質(zhì)上的乞丐要做精神上的大師。丘好學(xué)而樂,十五立志,三十有成。開天辟地,廣收門徒,一路飛奔,意氣風發(fā)。校舍不是問題,杏樹下就可以;資金不是問題,各方贊助一點就可以;教材不是問題,自己編訂就可以;師資管理不是問題,丘一人就可以;學(xué)生不是問題,愿意學(xué)帶幾束干肉就可以;畢業(yè)工作不是問題,跟丘好好學(xué)就可以。丘意志堅定,氣概豪邁,奔跑一生,師表千秋。
丘之學(xué),最重政治學(xué)。丘要實踐,于是引弟子周游列國。魯不行,適衛(wèi);衛(wèi)不行,過曹適宋;適鄭至陳;楚王邀丘,丘再疲憊,也欣然前往。禮樂崩壞,上醫(yī)醫(yī)國。丘的醫(yī)國之藥幾經(jīng)錘煉,濃縮成了詩:仁――就是讓世界充滿愛。只可惜,丘識病態(tài)社會早,諸侯識丘太晚。諸侯不仁,陳蔡大夫蓄意不讓丘適楚,相與發(fā)徒圍丘于野。幾天了粒米未進,弟子們都病倒了。進退維谷啊!丘不以為意,不容然后見君子,天命在丘,斗筲之人奈何!丘踮起腳尖,遙望山野。丘下學(xué)上達,不怨天不尤人。仰望星空,心中有夢。于是坐下,一曲弦歌,詩意不絕。
回望歷史,詩意盎然。
丘那么遙遠,又那么切近。那么卑微,又那么高貴。那么狼狽,又那么得意。那么短暫,又那么長久。那樣屢屢打倒,又屢屢崛起。那樣的“予欲無言”,而滔滔歷史的長河卻奔騰著他不盡的言說。歷史的早春啊!草色已經(jīng)萌發(fā),諸侯離得太近,始皇帝高皇帝竟意欲拔除而后快。“草色遙看近卻無”,千百年逝者如斯,彈指一揮間。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仁義禮智信;齊家治國平天下……再回首,已是郁郁蔥蔥,詩意盎然。
時代負丘,丘忠心不負時代。丘之一國,耳聞?wù)拢傩占娭粒毚蟛痪琛W迂曉唬骸胺蜃訙亍⒘肌⒐А€、讓以得之。”丘大贊管仲仁德,堯舜莫及;又痛批他奢靡,鋪張浪費,欲壑難填,又極自我中心,諸侯會盟,“大家好”都省了,直接就是“我來了”。一副盛氣凌人,寧可我負天下、不可天下負我的樣子。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齊桓之霸,一代而終。可悲!究其實,管仲患了物質(zhì)的近視,意趣索然。丘卻贏在精神的高瞻,詩意莞爾。
月光下的聯(lián)想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靜謐的夜晚,深藍的天空干干凈凈的,沒有任何雜質(zhì),顯得有些意興闌珊……共同閱讀關(guān)于初三作文月光下的幻想600字,請您閱讀。
月光下的幻想1在頂樓上,我背靠著墻,仰望是那星空中的圓月。我在清風拂面中,沐浴著月光,靜靜地遐想著……
中秋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目,是一家大團圓的好日子。每年的這一天,我們中國人團圓在一起,進行吃月餅、賞月的習俗。
小時候,中秋節(jié)我過得無憂無慮,天真快樂。
曾記得,小時候,每到中秋節(jié)我們一家人都一起團圓,還會買有很多月餅、水果等食品,以備晚上賞月時一起吃。記得每到那天晚上,我都會問重復(fù)的問題:“為什么要吃月餅?”“因為今天是中秋節(jié)啊!”回答我的是爸爸、或媽媽,也可能是奶奶。這時我又會問:“為什么中秋節(jié)就要吃月餅?zāi)?”而這時回答我的,就一定是我的奶奶。這時奶奶總會給我先講嫦娥的故事,接著,又會講天狗食月的故事嚇唬我。而在她講故事的時候,月光正映照在她的臉上,我能依稀可以看見她臉上泛著幸福的光澤……
長大后,中秋節(jié)仍然快樂,但帶著苦澀味。
長大后,爸爸媽媽在外出工作。在中秋節(jié)這一天,他們不一定回家過節(jié),就像今年。中秋節(jié)的前一天,即我放假回家的時候。因為特殊原因,我回到家時,天已經(jīng)微暗了。遠遠望向家的方向,家里沒有燈光。回到家里,大門開著,但燈沒有亮,也沒不看見家人。我站在家門前,看到此景,心中的滋味言不清道不明。我不再停留,就直接上樓去了。樓道里是黑漆漆的,就像我那時的心情一樣……
哎!不用想我也知道:爸媽沒有回來,奶奶去別人家串門了吧,弟弟肯定又是出去玩了。此刻,家里只有我一個人,想著明天就是中秋節(jié)了,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一瓶醋,正泛著苦澀的味道。我回到房間,透過窗看見向窗外的明月,頓時想起了這學(xué)期新學(xué)的一首詩歌《水調(diào)歌頭》,想起了其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此刻的我十分明白這句話的其中悲意。“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是身在異地思念著家鄉(xiāng),而我則是身在家中思念著遠在異地的親人。此時此刻,唯有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能讓我得到一點慰藉了。
今年的中秋夜,因下過雨的緣故,月亮躲在烏云里,不曾見露臉。不過我也不想獨自賞月,品味孤獨……
從遐想回到現(xiàn)實,我深切地希望明年的中秋節(jié),我們一家能夠快樂團圓,共享天倫之樂。
月光下的幻想2中秋前夕,天氣總是涼的。那種涼,由每一絲空氣攜帶著,在呼吸浸透每一個細胞。不光如此,那種金桂獨有的甜軟的香氣,那種成熟谷子混合有些金黃的葉子的香氣,都是毫無保留地散發(fā)著,沁人心脾。
是夜。
在街上散步,明晃晃的路燈有些橘紅。抬頭看,天空在街燈與夜市的對比下,反倒顯得格外暗淡和靜謐。像極了還未開幕的電影幕布。在一棟較高的樓房后面,隱隱約約泛出一點兒微弱的,柔和的白光。我后退幾步,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月,它看起來真是圓,但仔細看,才發(fā)現(xiàn)它還是缺了一小彎。現(xiàn)在,距中秋只有一天,準確地說是只有幾小時了。可是,又有幾人抬頭看了月!買月餅,不過是為了象征著自己已經(jīng)度過了中秋而已。嫦娥弄月的故事,在眾人之中口口相傳,漸漸變成了無數(shù)個版本,最后已沒有多少人記得最真實的故事。都說嫦娥之美,后羿之勇,但是有誰親眼見過?那些故事,也許并不是真的;嫦娥也許并非絕世美女,后羿也許并沒有英勇地射下九個太陽。那月桂玉兔,又如何在荒涼勝過沙漠的月球上生存?這些,在這個只當是秋是個好巴結(jié)上司,拉攏人緣好機會的社會,一盒月餅也要禮尚往來的你傳我我傳你的虛情假意的社會,已經(jīng)沒有人會有習思想這些了。孩子愛中秋,只是貪戀月餅的'甜香而已。
曾幾何時,有多少游子浪人,在靜寂的夜空里,望著那輪給黑夜帶來一絲光明的月,寄托相思:“露是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多少文人,多少詩句,多少情懷,在歷史中,以那輪不變的月寄托。可是,月來不及變,時代卻變得太快。這街道,早已不要月來折射太陽的光;那可以把月比下去的無數(shù)的燈,把月襯得太暗了。古人的詩句依舊朗朗上口,但那種情感又有多少人能體會出來?
田間。
幾只螢火蟲發(fā)著淡青的光,稻葉與稻葉之間相互摩挲,發(fā)出細細的聲音。蛙聲不止,不遠處的桂樹香氣在這兒依舊可以嗅到。在這里,我沒有看到多少光,遠處街市的燈光很微弱,像最遠的星。抬頭,月一樣是那么柔,但似乎亮了些。也許嫦娥并不美,但這么久,她依舊沒有變。
月光下的幻想3入夜了,一縷輕煙似的月光照進了小男孩的房間。小男孩望著那輪明月,忽然想到了他的外祖父。“那時的月亮,也是這么圓吧。”他心想。
在他的印象中,外祖父待他總是和藹可親,每次去他家,他總是叼著煙斗,微瞇著眼睛,蹣跚地向他走來,吃力地抱起小男孩,嘴里不住地說道:“乖孫子,外公想你了!”小男孩把臉靠近外公的臉,甜甜地說道:“我也好想您哪!”此時外公的臉上像開了花似的。在小男孩還小的時候,常常在暑假去外公家住上一段時間,外祖父每晚都坐在屋外,給小男孩講故事,小男孩總是聽得入迷,。故事講完了。外祖父便會悠閑地抽煙,那一縷一縷的煙霧打著圈兒裊裊上升,這時小男孩躺在涼席上,目光隨著煙圈兒移動,遙望著天空那一輪亮得耀眼的明月,不時向外公提出一些問題。
小男孩覺得外祖父很了不起。也常常向小伙伴炫耀,看著小伙伴投來羨慕的眼光,小男孩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每次與外祖父見面,小男孩總會黏著外祖父問東問西,外祖父也會不厭其煩的回答著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小男孩不知道外公答得對還是錯,只要外公回答了,他就覺得滿足,覺得開心。那段時間,外祖父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小男孩覺得外祖父又是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人。
然而,命運并不是那么完美。
就在小男孩讀四年級時,有一天,小男孩的媽媽來到學(xué)校,和老師嘀嘀咕咕一陣之后,領(lǐng)著小男孩離開教室,上了班車,一路上媽媽憂心忡忡沒說一句話,小男孩心中隱隱有些不安,他不希望有事發(fā)生。到了外公家,家門口三三兩兩的人進進出出,媽媽積壓許久的感情終于釋放出來,嚎啕大哭著,小男孩進屋看見了他,安詳?shù)靥稍诘厣希樕系男θ莳q在,身旁擺放著他的物品,手里還緊握著小男孩上次遺忘的一顆玻璃球。小男孩不相信,不相信這一切,然而周圍的哭聲,以及旁邊擺放的棺材,卻告訴他這的確發(fā)生了。小男孩這時不顧一切,伏在外祖父的身上,邊哭邊喊:“外公,您醒醒呀!您醒醒呀!”
一聲犬吠,在這寂靜的夜里顯得十分突兀,將小男孩從回憶中拉回現(xiàn)實,看看手表,已是晚上十一點了,再次看了一眼月亮,小男孩嘆了一口氣,縮了縮身子,便沉沉睡去。
這個小男孩就是我,每次當我看到那月光,我便會想到煙斗、微瞇的眼睛、蹣跚的步伐,以及那和藹可親的笑容……
月光下的幻想4今晚,月光非常皎潔。我仰望著它,思緒在腦海中漫無邊際地游蕩著。
小時候,我總是被一個問題所困擾:為什么無論我走到哪,抬頭總是能見到月亮?我不明白,但每次問媽媽,她也說不清,只是唱著:“月亮走,我也走。”直到長大后學(xué)了科學(xué)知識才知道“月亮跟我走”完全是一種假像。
那天上的月亮古往今來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傳說中天上曾有十個太陽,可月亮永遠只有一個,物以稀以貴,這表明月亮是十分珍貴的;再說嫦娥當初為什么不奔向別處,只選擇“奔月”呢?這也只能證明月亮是塊風水寶地。詩仙李白曾把明月比作是“白玉盤”和“瑤臺鏡”;如今人們把團圓的日子選在八月十五這一年中月亮最圓的時候;還有著名歌手鄧麗君的那首《月亮代表我的心》,這些也都說明了月亮是“美好”和“溫馨”的象征。
但有時,月亮卻給人帶來相反的感受,那就是寂寞、冷清和憂傷。同樣是李白,他曾發(fā)出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詠嘆;東坡先生也曾有過“何事長向別時圓”的感慨。這種感情是難以理喻的,惟有當你帶著感傷的心情,抬頭仰望那明月時,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當今著名學(xué)者于丹曾講過一種境界“花未全開,月未全圓”。它之所以是一種境界,是因為當花未全開,月未全圓的時候,你對它還會有憧憬,一旦花全開,月全圓了,你對它們還會有期盼嗎?所以相對來說,我更喜歡那彎彎的月亮,不僅是因為它那個性化的形狀,更因為它寄托著我對未來的美好向往。
月亮,它是黑夜里最亮的一盞燈,它照亮了整個世界,它在各個方面給予我們靈感,給予我們無限遐想的空間。仰望著它,我想,或許有一天它將成為第二個地球,成為我們?nèi)祟惖男隆凹摇薄?/p>
祝愿月長久,讓離別的人們都能夠“千里共嬋娟”。
月光下的幻想5夜晚,冷風四起,白如雪的月亮掛落空際,月光一瀉千里。寂靜的窗外飄揚的樹影,在迷離中尋不到蹤跡。心中滑過一絲莫名的傷感,白駒過隙,不知從哪里回憶,只好把孤寂藏在心底,讓思念越拉越長。回憶的畫面和月光相映,映出了我的童年。
那時,我常常在夏天乘涼時仰望星空,總覺得它捉摸不透。變幻莫測的繁星點點中總有圓月掛在空中。我便會在此時詩興大發(fā),雙手背后,踱著小方步,情不自禁吟起在學(xué)校學(xué)的古詩“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外婆則會遞給我一塊我最喜愛的“月亮粑粑,烏機蛋糕”。我纏著外婆講故事,外婆不厭其煩的講了一遍又一遍的嫦娥奔月給我聽。我那時對月亮無比憧憬、向往,以至情有獨鐘。
月光還是那樣皎潔。月光下的我們曾和全世界的所有人一起迷戀過她。我想古代人也像我這樣,對月亮憧憬向往,以至情有獨鐘。
月亮,對于古代人來說,是最美好的東西,它勝過世間萬物。無數(shù)文人墨客將千絲萬縷的情思寄托其中。“湖光秋月兩相和”的寧靜,“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朦朧,“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現(xiàn)實,“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深情祝福。不知不覺,月亮似乎承載了人們心中所有的情思,含蓄,飄灑自如。
時光在擱淺,什么都沒有變,變的只是我們自己。到底是被遺忘的初心,還是失去的那份認真,連我自己都開始質(zhì)疑,是否只是童言無忌。曾經(jīng)的稚嫩已轉(zhuǎn)入時光隧道,帶著對月的無限鐘情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