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核工記閱讀答案

核工記閱讀答案

時間:2023-05-29 17:44:4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核工記閱讀答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核工記閱讀答案

第1篇

核舟記(節選)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記核桃念珠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為之,圓如小櫻桃。一枚之中,刻羅漢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課經者、荷杖者、入定于龕中者、蔭樹跌坐而說法者、環坐指畫議論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趨而后侍者,合計之,為數五百。蒲團、竹笠、茶奩、荷策、瓶缽、經卷畢具。又有云龍風虎,獅象鳥獸,狻猊猿猱錯雜期間。初視之,不甚了了。明窗凈幾,息心諦觀,所刻羅漢,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織綺繡,或衣袈裟水田褐,而神情風致,各蕭散于松柏巖石,可謂藝之至矣!

(節選自《虞初新志》)

【中考原題】

1.下面對《核舟記》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選段采用了“先總說,后分說”的結構方式。

B.選段運用摹狀貌、作比較的方法表現三個人不同的衣著、姿態、動作和表情。

C.文中連用“執、撫、指、語、矯、視”等動詞,使人物活靈活現。

D.《核舟記》逼真生動地表現了“大蘇泛赤壁”的主題。

2.下面對《記核桃念珠》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文段先總說念珠數量、材質和形狀,再分別從人物、器具、紋飾等多方面進行說明。

B.文段運用了列數字、打比方、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C.整個念珠有一百零八枚珠子,每枚刻有三到六尊不等的羅漢,總數達五百之多。

D.初看念珠,作者并不特別喜歡,待細看以后才發出了由衷的贊嘆。

(2015年湖北荊州卷)

解析:這類試題主要采用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全面掌握文本內容的能力。這類試題的考點較多,涉及文本內容理解、文章主題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情感揣摩等多個方面,需要比較分析的內容比較多。答題時可以采用排除法,逐一排查,篩選出與文本內容不相吻合的內容,就能選出正確的答案。

參考答案:1.D(應表現為“技亦靈怪矣哉”的主題。)

2.D(初看念珠,作者看得并不十分仔細,待細看以后才發出了由衷的贊嘆。)

【其他題型】

其他題型一:用原文填空

例題:兩文均通過細節描寫來表現民間藝人的技藝精湛,甲文是“_______________” ;乙文是“__________________”。(請用原文回答)

解題策略:這類試題主要考查整體感知文本和篩選信息的能力,以及對文本內容的掌握能力。題目要求用原文回答,且兩題都是要求通過“細節描寫”來表現“技藝精湛”,答題時就要認真閱讀全文, 篩選出符合條件的語句,填在橫線上。有時還要注意字數的限制。

參考答案:珠可歷歷數也;或衣文織綺繡,或衣袈裟水田褐,而神情風致,各蕭散于松柏巖石。

其他題型二:歸納文章主旨

例題:兩篇選文在表達文章主旨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共同表達了怎樣的主旨?

解題策略:這類試題主要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一般有填空、選擇和問答三種形式。答題時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塑造的主要人物、主要人物身上所體現的精神以及文章中出現的議論抒情的語句來把握文章的主旨。

參考答案:兩篇文章都表達了對古代民間藝人精湛的技藝的贊美之情。

其他題型三:分析人物形象

例題:從《核舟記》中對佛印和尚的描寫,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解題策略:這類試題主要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題時要結合文章中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事情等內容來分析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質等。本題只要結合文章中對佛印外貌、神情、動作的描寫即可分析其性格特點。

答案:佛印是個性格豪放、不拘小節的人。

其他題型四:比較兩者的異同

例題:《核舟記》和《記核桃念珠》兩篇文章在寫作內容上有什么相同之處?

解題策略:這類試題主要考查聯讀比較的能力。命題者一般選擇兩篇或內容、或主題、或表達的情感等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文章進行比較命題,讓考生聯讀比較,從中找出相同或者不同之處。本題側重比較內容,仔細閱讀會發現都寫到了念珠。

答案:兩篇文章都寫到了念珠:《核舟記》是概括描寫;《記核桃念珠》是具體描寫,注意細節的刻畫。

其他題型五:概括景物的特點或者主要事情

第2篇

【關鍵詞】高質量 命制 語文試卷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B-0006-02

在新課改背景下,命制高質量的試卷,是每位中學語文教師的必修課。語文試卷的“高質量”主要表現為:(1)覆蓋面要廣,即盡可能考查中考或高考的所有考點。課內外知識相結合,即課內知識約占20%,主要考查基本知識與基本能力;課外知識約占80%,包括鄉土知識、科技前沿知識、現代社會風土人情、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精神等,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有必要的難度和適當的區分度;(3)能導教導學導練等。要想高質量地命制一份中學語文試卷,就要有的放矢、講究策略。

一、廣泛儲備相關知識

廣泛地儲備相關知識是高質量命制中學語文試卷的基礎。首先,熟悉樣卷。既要從宏觀上把握中考、高考樣卷的結構、題量、賦分、難易度,又要從微觀上熟悉每道題的考查點、題型、設問角度、區分度等。如中考試題一般23-26道題,分為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其中選擇題一般有積累與運用、現代文閱讀(一)、古詩文閱讀等,每道題2分,占24分。非選擇題一般有文言翻譯、古詩鑒賞、名句名篇默寫、綜合性學習、現代文閱讀(二)、寫作表達等,占96分。全卷滿分120分。高考樣卷一般20題左右,也分為第I卷(閱讀題)和第II卷(表達題)。其中閱讀題一般有現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名句名篇默寫、文學常識填空、實用類文本閱讀或文學類文本閱讀,占70分。表達題一般有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占80分。全卷滿分150分。實用類文本閱讀和文學類文本閱讀屬于選做題。又如,現代文閱讀(一)一般選取說明文作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說明對象、說明內容、說明方法和說明順序等,錯誤選項的設問角度一般有主次(客)顛倒、因果顛倒、強加因果、本末倒置、未然與已然錯位、或然與必然錯位、全稱判斷與特稱判斷錯位、答非所問等。以上這些,都應做到恰當合理。

其次,把握教材。要對考查的教材內容諳熟于心,并能隨時靈活地提取與運用。熟悉每冊教材的編寫體例與內容。熟悉每個知識點的出處或分布。根據命題的需要,能隨時提取有關內容組成一道道難易有別的題目。注意選取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如命字音題,既要考慮從不同教材中選取,又要考慮它們的難易程度。又如名句名篇和文學常識默寫題,既要考慮不同文體,又要考慮各類作家的作品,盡量做到對多方面考查。只有對教材內容諳熟于心,才能運用自如。

最后,占有素材。不僅要盡可能廣泛地涉獵與收集關于鄉土特色、科技前沿知識、現代社會風土人情、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精神等背景材料,還要科學地篩選與分類。應根據命題的需要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篩選,做到優中選優,并將選中的材料進行分門別類地歸類整理。如搜集富于鄉土特色的旅游景點、歷史人物、手工業品、城市標志等有關素材,并分類整理、相互比較、優中選優、加工使用。這樣做,為進一步命制好高質量的試題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科學制訂命題計劃

科學制訂命題計劃是高質量命制中學語文試卷的關鍵。命題計劃也稱為雙向細目表(略),它主要包括知識板塊、題序、知識點、賦分、能力點、預估難度、預估得分等。知識板塊,初中主要包括積累與運用、現代文閱讀(一)、古詩文閱讀、默寫、綜合實踐、現代文閱讀(二)、作文;高中的一般包括現代文閱讀(一)、古詩文閱讀、現代文閱讀(二)、語言文字應用和作文。能力點初中包括識記、理解、應用、分析和綜合;高中包括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探究。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考查的知識點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基礎上,應有一定的靈活性。

要科學地制訂命題計劃,首先,要定好整份試卷的難度。中考既是畢業性考試,又是選拔性考試,即是兩考合一。一般來說,初中整份試卷的難度是0.7左右。容易題(P≥0.70)、中等題(0.70>P>0.35)、較難題(P≤0.35)的比例為6∶3∶1。而高考純粹是選拔性考試,所以高中的整份試卷的難度一般為0.6左右。容易題(P≥0.70)、中等題(0.70>P>0.35)、較難題(P≤0.35)的比例為6∶2∶2。在此基礎上,應想法把整份試卷的難度分解到各題中去,分解時既要考慮所考查知識點本身以及它在所有考點中的難易情況,也要預估考查對象的把握情況,據此推測考點的難度。不同考點的難度應有所不同。例如“積累與運用”的6道基礎題,其中字音題、字形題和成語題屬于容易題,病句辨析題、文學常識題、語句連貫題屬于中等題,而且各題的難度有所不同。最后是整份試卷的容易題、中等題和較難題的比例要符合預設的比例,這樣才體現較合理的區分度。

其次,注意難易題的排列順序。為了使試卷的設置具有人性化,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一般來說,整份試卷的題目應盡量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排列,如初中的積累與運用、現代文閱讀(一)、古詩文閱讀、默寫、綜合實踐、現代文閱讀(二)和作文基本按照由易到難來排列。就是每一知識板塊的幾道題目也應這樣排列。如初中閱讀與積累的字音、字形、成語、病句辨析、文學常識、語句連貫等題目也基本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列。

最后,注意考查各能力點的比例。無論是對初中還是對高中能力點的考查,都應考慮覆蓋所有能力層級,如初中應覆蓋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等能力,高中應覆蓋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探究等能力。注意不同能力層級所占的權重。如初中應適當減少識記能力層級的考查,加大理解與綜合運用能力層級的考查;高中應突出考查鑒賞評價、表達應用、探究等能力層級,充分發揮考試的導教導學導練功能。

三、精心地命制原創題

精心地命制原創題是高質量命制中學語文試卷的趨勢。為了客觀、公正、準確地考查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語文能力,每道題目都應是原創的。原創題除了嚴格按照命題計劃表來命制外,還要注意如下幾點:

第一,要有鮮明的導向性。語文是文道統一體,語文試題也不例外,除了突出考查“雙基”之外,還應注意考查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新常態下,試題的選材應優先考慮如下材料: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體現創新精神,體現立德樹人理念,體現依法治國精神等。一份高質量的試卷,應從不同角度考查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最大程度地發揮導教導學導練作用。

要注意體現新課改的理念。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查學科素養和探究能力。減少再現性知識的考查,注重能力立意。如要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寫能力,可以這樣設計題目:“惟有創新,才能引領詩歌創作的潮流,就如趙翼在《論詩》中說的 , 。”其實,這道題要求在充分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正確默寫“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而不是單純地再現要求默寫的句子。

第二,課內外比例要恰當。課內知識的考查一般占20%,如初中主要包括字音、字形、成語、文化文學常識、文言文閱讀、名句名篇默寫等。考查面要廣,考查點要準,注意難易的梯度;課外知識的考查一般占80%,主要包括現代文閱讀、語言知識運用、寫作等。背景材料的篩選要優化,各小題的賦分要科學。

第三,要科學地設計問題。要注意從不同角度考查學生。如果一個知識板塊有幾道題,就應考慮從不同角度來設計問題。如現代文閱讀(二)有四道題,就可從詞義、句意、手法、文意等不同角度來設計問題考查學生。

各題的設問要有明確的指向性。各題的設問最好能用上一些引導詞,使之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思維和作答。如同一個問題,用“聯系全文并結合社會現實談談主人公的行為給你的一點啟發”來設問就比用“談談主人公的行為給你的一點啟發”要明確有效。因為前者有明確的引導詞語“聯系全文”“結合社會現實”提示學生。這樣,學生就知道如何入手思考與作答了。

各題賦分要合理。命題時要根據難易來考慮各題的賦分,一般來說,難題賦分要多點,易題要少點。如整體上“閱讀”與“寫作”難度較大,賦分較多,特別是“寫作”,占60分。其他題目賦分較低。為方便評卷,各題的賦分還要結合答案要點來考慮。一般來說,答案是兩個要點的,可賦2分或4分或6分,不賦3分或5分。

四、高效研磨各道題目

高效研磨各道題目是高質量命制中學語文試卷的保障。要高效研磨各道題目,首先,要保障所選材料的準確性。依據課本或所選材料的出處,認真核對有關材料的準確性,及時改正錯誤的內容。對材料中出現的人名、地名、文學文化常識和有關人物,即使不影響答題,也不能出現錯誤。

其次,注意問題與答案的一致性。設計的問題除了要有明確的指向性,還要做到用語簡明。同時,答案應全面完整,沒有明顯的遺漏。更重要的是問題與答案要高度一致,避免答非所問。要依據問題,重新回歸文本,多角度權衡,準確審視并作出判斷,保證問題與答案一致。如廣西某市2016年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22題是這樣設計的:“結合第④段劃線句子,簡要寫出少明姐“哀愁”和“思念”的緣由。(3分)”從“結合第④段劃線句子”“ 哀愁”“ 思念”“ 緣由”等句詞來看,問題的指向性是很明確的。另外,該題的參考答案是:“哀愁”是因為想到從此要與到海的那一邊求學的子女們離別;(1分)還想到子女們這一別或許不再返回孤島了。(1分)“思念”是因為觸景生情,由送別子女的情景想到母親當年也一樣送別自己,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1分)參考答案分別從“哀愁”“ 思念”來設置,與問題完全吻合。

最后,從整體上準確地查漏補缺。主要把試題、答案與答題卡結合起來考慮,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先查看題號是否一致,然后看賦分是否吻合,再看評分標準是否全面合理,最后看答題卡中每道題的答題區域與參考答案所占空間是否相同。

第3篇

2013年,新課程改革將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新課程改革的方向與命題特點如何,值得研究,尤其是文學類文本閱讀的命題,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們很有必要進行一番研究,以提高這類閱讀的得分率。高考語文要求考查考生的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六種能力,分別表現為六個層級(A、B、C、D、E、F)。其中,探究是指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有見解、有發現、有創新,是在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的基礎上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文學類文本閱讀,第一,在選材上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由以往散文體裁一統天下的局面改變為散文、小說平分天下。第二,在命題的特點和走勢上,以下兩點特別值得注意:①突出文學類文本的鑒賞。②突出各種文本,尤其是對文學類文本的探究題、評價題的考查。第三,閱讀文學類文本的要求:①閱讀內容為閱讀鑒賞中外文學作品。②閱讀方法為了解小說和散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手法。③鑒賞要求是注重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④能力層級是分析綜合C級,鑒賞評價D級,探究F級。第四,文本解讀的一般方法有:①知人論世,結合具體的社會歷史背景解讀文本。②了解文本的特征,從結構要素方面把握文本的基本內容。③闡釋文本的基本意蘊,發掘文本的特色。④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獨立探究等。

二、 答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作為高三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但以下問題仍然比較常見:①不能突破對文本深層次內涵的理解及鑒賞。②不太重視閱讀文本的過程和方法,缺乏對文本的分析和評價能力。③缺乏基本語感,不能做到前后貫通,抓不住文本的實質,忽略了隱含信息,篩選、整合、歸納能力較差。④閱讀解決后卻無法實現答案的精確、簡潔、規范與有序。⑤讀題不全、不準,對題干的理解角度不全,答非所問,不能緊扣得分點,實現規范作答。⑥表達水平不高,語言不簡潔,語句間邏輯關系不清,混淆文中主客體關系,不能切中要害,缺乏一定的答題模式,遲遲寫不出答案。⑦不能實現分數的最大化,得分率太低。

三、 對策及技巧

針對具體題目,可按以下方法進行。

要求:12分鐘左右讀兩遍,先細讀后粗讀。

方法:整體把握——定向閱讀——規范作答。

方法分解:

(一) 整體把握

1. 概括全文主旨(一句或兩句)。

2. 注意標題(副標題)。

3. 對象及特點,線索,表現的精神,角度,人物及性格特點,情感態度,表現手法(托物言志、對比、襯托、卒章顯志、象征、想象、聯想、照應、寓情于景、烘托、渲染、虛實結合、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借景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具體事例等,一一弄清。

4. 劃分層次,提煉要點,理清思路。

5. 勾畫核心句(揭示文章中心的語句、內涵豐富的語句、過渡句、段的起始句或終結句、段落中結論性的抒情句、議論句)、核心詞。

(二) 定向閱讀(局部入手)

1. 明白題中所問與原文的哪些段落、語句相關。

2. 弄清各段落語句有何因果關系。

3. 理清文中一些代詞、喻詞的原本意思是什么。

4. 開放性試題(閱讀最后一個小題,問評價、看法、觀點),首先要亮明自己觀點,贊成或反對,然后講文中的道理,再講天下公理,最后舉出實際例子。

(三) 規范作答

1. 審全、審清題干:題干所問的實質是什么,答什么才正確,應怎么答。

2. 答題的順序層次是什么,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現象、手法、作用)。

第4篇

關鍵詞:職專學校 語文教學 理性思維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專學校語文教學作為一門公共學科,在實現培養高素質的社會應用型人才教學目標中承擔著重要責任,但據了解,不少中專學校語文并未發生其應有的作用。長期以來一些中專學校過于強調對語文知識的傳播而忽視語言能力的培養,過于強調對文學知識的記憶而忽視語感的體驗,過于強調對少數課文掰開揉碎的“精讀”而忽視開拓學生的視野。因此,筆者認為中專教育應是以就業為出發點、落腳點,并且組織實施文化課程為專業課程服務的教學活動。作為中專學校的語文課程,既要滿足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教學要求,也要為中專學生進一步學習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更要體現為專業課程服務的原則,對此,中專語文教學應該如何改革。我個人有下幾點看法: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我們知道,語文知識并不完全等同于語言能力。對于知識并不完全等同于語言能力。對于知識與能力的區別,古人早就做出了非常清楚的回答:“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魚就是知識;漁就是能力。正基于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變灌輸語文知識為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且迫在眉睫。學生的語言能力是指運用漢語進行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術鑒定中心主持開展的職業漢語能力測試(ZHC),將應試者在職業活動中運用漢語進行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分解為:運用語言獲得信息和傳遞信息的能力;對于語言環境的適應能力;運用語言完成一定工作和學習的能力。針對上述語言能力的目標與要求,中專語文課程應該調整、充實、革新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要著力突出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大能力。

首先聽是指聆聽.聆聽在某種程度上是聽力理解的過程.教學內容應包括聆聽的含義,聆聽的作用,影響聆聽的因素,如何提高聆聽的水平等。

其次說話是人際交流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說話不僅是種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教學內容包括說話藝術的重要性,說話的基本原則和要求,中專語文教學活動的藝術性。社會活動中說話藝術,常見的說話技巧等。

再其次閱讀是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提經,是生活中、工作上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之一。教學內容包括閱讀的作用和價值。閱讀材料的選擇,閱讀的方式,閱讀能力的提高等。

最后寫作是書面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教學內容包括應用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文體特征及寫作技巧、寫作規范等內容。

二、考核方式的改革

為充分調動中專學生的學習與訓練積極性,切實收到訓練實效.還要認真改革語文課程的考核方式。這樣,學生若想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需要把功夫用在平時,學生要做到平時善于傾聽.能夠準確捕捉、整合信息;發言踴躍并善于表達自我觀點、見解:閱讀面廣、閱讀量大,人文知識面開闊;勤于思考,喜歡動筆。對語言文字敏感、運用熟練等,才可以獲得好的考試成績.而以往學生那種考前突擊準備的復習方式對成績的高低就會變得沒有影響或者至少影響甚微。在考核方式改革中應堅持以下原則:

(一)以過程性考核為主。終結性考核為輔。在教學與訓練過程中.要結合學習與訓練的內容多階段、多層次考核,從而使學生在長期學習中形成穩定的漢語交際能力,而不是單純考核前短期突擊訓練。

(二)改能力考核為主。不要讓學生記憶孤立的文學知識、語言文字知識,注重考查考生實際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考查學生運用語言工具完成生活、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任務的能力。

(三)改重寫輕說考核為說、寫并重考核。說話能力主要考查學生引用口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考查學生能否較清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能否完整地敘述事情的過程,能否流利、自如地運用漢語進行學習活動和社會交際活動等。寫作能力主要考查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的能力,包括正確的書寫漢字和語句。掌握句子連接的方式,掌握組成段的表述習慣,掌握書面表達的一般格式等。

三、在哲辨中探尋理性思維

第5篇

一、答題前注意事項

1.考生領到答題紙后,須仔細核對答題紙是否有錯印、漏印、紙張破損、印刷不清、字跡模糊、行列歪斜等問題,如發現上述問題,須立即向監考員反映,在開考前更換答題紙。

2.考生領到條形碼紙后,須仔細核對條形碼紙上考生姓名、報名號和考試科目信息是否與本人信息相符,如有問題立即向監考老師反映。考生須在答題紙指定位置粘貼條形碼,條形碼須在條碼框內橫向粘貼。考生不得對條形碼進行裁剪、涂改。

3.考生答題前須仔細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填涂方法查看填涂樣例。如需對答案進行修改,應使用橡皮擦除干凈后再重新填涂;非選擇題部分使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水筆或圓珠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記清楚;作圖使用2B鉛筆。

4.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報名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清楚。

二、答題時注意事項

1.保持答題紙面清潔,答題紙不折疊,不破損。

2.禁止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帶修改答案。

3.考生須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卷、草稿紙或非題號對應的答題區域內答題無效。擅自修改題號作答,答案無效。

第6篇

俗話說:“一張一弛,文武之道。”這里的“弛”,不是松弛,而是靜心與思索,是對自己經驗積累的重新審視,是敢于面對實際的捫心自問――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從某種意義說,復習到一定程度,回過頭來,總結一點規律性的東西,這個過程幾乎是達到能力“飛躍”的必不可少的一環。思索大體上有兩個方面:一是認識上的,二是具體操作上的。

閱讀的基本任務,就是“讀懂”“理解”篇章和文段。高考試題的取材都來自教材之外,自然科學類文章、社會科學類文章或文學作品,同學都沒有讀過,尤其是前兩種文章的內容我們會感到陌生,文學作品所傳遞的對生活某些個性化的認識或情感,我們也可能不熟悉。讀懂、理解,并能從容回答試題的提問,絕非易事。首先,讀懂、理解必須以豐富的背景知識為依托,常常有這樣的情況,一個關鍵詞語或句子沒讀懂、理解錯了,結果“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因此即使在復習期間,也不要拒絕任何新的知識,要努力繼續擴大自己的視野。其次學生們還要要統觀全文。

一、如何讀懂文學類文章

邊讀邊畫出文中表明作者觀點的詞、句,畫出文中表明文章結構的詞、句。議論性文章特別要注意論點和結論,敘事性文章看畫出的詞句就能理清這篇文章的情節結構。第二遍閱讀時可以只看這些畫線的詞句,尋找答題的區位,根據題干要求確定答案位置,根據分值和字數限制來組織答案。第三遍主要是核對答案是否符合主旨和題旨。對于高考中的現代文閱讀,因其分值高,這一部分基本決定了我們的語文成績的走向,因此,同學們不能丟太多的分。

二、名詞術語及概念性試題

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點,要根據該詞語出現的具體語境來剖析它的具體含義,這必須與句子聯系起來考慮,如果是概念間的區別,則要依據語境來判斷幾個概念間的相互關系,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就要與句群和段落聯系起來。一般來說,一個詞語(概念)的出現,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體的闡釋,換一種說法揭示它的內涵。命題者既然出了這個題,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題時要找準原文中相關的句子,一般在詞語出現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三、關鍵性語句理解

對于此類題,做題時要參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體意旨來考慮,在文意文旨的大語境中來探求核心文句的內涵,解題時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顧后的根據其語段的“形”,深入領悟其語句段的“意”。

四、清理文思的題型解題

本題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寫的:文章各段說的是什么內容,是從哪些角度說的;段與段之間是什么關系,它們之間是如何照應的,又是如何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轉合的行文思路看出來了,把文章的領起段、過渡段、中心段、歸旨段、結語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脈絡層次就在你眼前了。

五、審美鑒賞性試題

這一類題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語句段的表現技法,領悟其表達技巧,審視它的藝術效果,把握它的獨特風格。例如:問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辭格(大綱規定的8種),有何表達效果,藝術手法上,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詞語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構思上某一點幾點妙筆好在何處,文章的整體風格(豪放、婉約、明朗、含蓄、雄壯、纖巧等),文章所表現的情況(喜悅、哀婉、明快、灰暗、悲壯等)是如何展示的?其實,審美鑒賞題還是在于理解文意。

對景的分析:抓住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不同側面的景物的不同特點。對修辭的理解:抓住修辭本身的特點,再結合語境來解釋用這種修辭的妙處。

六、綜合探究題

總體建議:(1)先通讀全文,標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2)如果有選擇題,先做選擇題(往往落足在對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后再做其余題目。(3)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盡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聰明,勉強用自己的話概括。目前推斷至少有一道題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而且往往是第一題,因此一分不能丟。(4)實在要概括的題目也請注意分析題干及分值設置,推斷得分點。找到原文中出處,前后兼顧,整體把握。(5)字跡工整,寫滿為止。

七、信息篩選性試題

解決本類題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尋依據,抓因求果找理由,因為此類題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隱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樣蘊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樣蘊藏在蚌殼里。在做這一類題時,一定要抓牢題目的具體要求,根據要求要非常謹慎地從原文中一點一點地尋找辨識有效信息,并將有效信息進行再剪輯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八、歸納主旨性試題

第7篇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幽默

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閱讀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石,是學生英語成績提升的保證。高中英語中的閱讀跟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教師應該把“新課程下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作為工作的重點,探索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限時訓練,提高閱讀速度

上英語課的閱讀部分時應該進行限時訓練。高考試題中的“閱讀理解”實際上是要求學生在一個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閱讀,并力求達到最好的理解效果。限時閱讀是有效提高閱讀速度的重要方法之一。限時閱讀對于高中三年級的英語教學更加有效,在高一和高二也可以做適當訓練,但到高中三年級就要特別注意集中訓練,加大訓練強度和力度。在限時訓練中除了要注意精選材料外,還要特別注意不可讓學生過于疲乏甚至產生敵對情緒,那樣會適得其反。要指導學生養成訓練完畢認真檢查和復核答案的習慣。可以變換印證答案和復核的形式,如組內展示、班內展示、口頭展示、書面展示、競賽展示、游戲展示等,增加探討和交流的程序。檢驗答案能重新審視文章主題和作者寫作意圖,是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有機結合與重新運作的保證,這樣才能釋放學生的情緒,使學生更有興趣。

二、精選閱讀材料,精編閱讀試題

從心理語言學角度上來說,內在動機是學生學習和取得優異成績的動力源泉,而內在動機是由興趣產生的,興趣是學好語言的關鍵。生命課堂追求以生為本,要求教師精選材料,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達到高效的目的。如在講授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四第三單元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 時,我們可以適時補充相關英語幽默短文或諺語:Behind every successful man,there is a woman,and behind every unsuccessful man,there ate two.The wise never marry,and when they marry they become unwise.讓學生體會中英幽默的不同,同時也可以播放一些有關 Charlie Chaplin的視頻,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卓別林的幽默演技特點和中西幽默文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課外時間,可以推薦學生把英語報紙雜志作為泛讀材料,還可引導學生從互聯網上下載自己喜歡且能讀懂的文章作為課后泛讀材料,如時事新聞、名人軼事、新聞爆料、勵志故事、警世名言、微博日志等,這樣既培養了閱讀能力,拓寬了學習渠道,同時也因人而異,增進了學習興趣。也可選用輔導資料中的閱讀文章,監督指導學生認真閱讀、限時訓練,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指導學生循序漸進,控制好閱讀材料的難易程度,這樣才會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真正體現生命課堂的內涵。

三、采用任務閱讀方式

高中英語閱讀的傳統教學方法,只注重閱讀效果,把閱讀理解答題正確率當成閱讀能力的評判依據。量化的閱讀考核方法,體現不出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過程,不具有科學性。通過采用任務量的英語閱讀教學方法,優化閱讀教學過程,使學生能夠用文本來表達閱讀內容。借助于任務閱讀的具體要求,向學生清晰地展示英語閱讀的難點和重點,使學生在閱讀時,通過任務閱讀形成有效的思維意識,達到學習目標,讓學生借助語言學習,認知和感悟閱讀的內容。如在講解高中英語人教版Many meaning of color時,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reading l 的習題,使學生深刻地感知英語語篇的內容。老師布置探究性的思考題目,讓學生進行思考解答,優化英語閱讀過程。然后讓學生進行最后的綜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四、指導學生培養良好閱讀習慣,注重日常積累

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中間會遇到很多困難,

如生詞與背景復雜的文章。這時候老師要注意提前給學生做好心理鋪墊,不能因為一兩篇文章難度較大,就讓學生失去信心。對于有長句、生詞以及文化背景復雜的文章,老師要進行一定的疏導,

以培養學生積極的閱讀心態,同時就閱讀中出現的詞匯要使用專門的本子指導學生進行積累,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促進閱讀效率的提高。閱讀不僅僅需要準確,還需要對時間進行很好地把控,培養學生進行限時閱讀,要求學生每天要讀四篇文章,時間限定25分鐘,然后不斷地進行效果比對。閱讀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閱讀后要做好筆記,并多思考“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啟發學生自我思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我們在高中閱讀教學中必須切實結合教材實際、學生實際,緊緊圍繞高中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探索閱讀教學的特點和規律,摸索出一條真正適合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新路子,通過積極探索,把閱讀教學搞上去,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第8篇

本試題卷分第Ⅰ卷(單項選擇題)和第Ⅱ卷(非單項選擇題)。第1卷l至3頁,第II

卷4至6頁,共6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考生作答時,須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本試題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1卷 (單項選擇題 共27分)

注意事項:

必須使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所選答案對應的標號涂黑。

第1卷共3大題,9小題。每小題3分。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暫時zàn 埋怨mái 諄諄告誡zhūn 引吭高歌háng ....

B.豆豉骨huái 踉踉蹌蹌cāng 按圖索驥.chǐ 踝...jì

C.梗概gěn 刪改shān 炊煙裊裊皓齒móu ...niǎo 明眸.

D.擱淺gē 解剖崇suì 不屑一顧xia ..pōu 鬼鬼祟..

【答案】D

【解析】A項mái應為mán ;B項cāng應為qiàng;C項gěn應為gěng

試題分析:本題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多義字和形聲字。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妨礙 功夫片 鐘靈毓秀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B.梳妝 吊胃口 瞠目結舌 文武之道,一張一馳

C.輻射 入場券 循章摘句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D.蜚然 直轄市 秘而不宣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答案】A

【解析】B項“馳”應為“弛”;C項“循”應為“尋”;D項“蜚”應為“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識記并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范漢字的能力。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2015年度中國文化跨界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屆時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家、企業家和媒體人圍繞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熱點進行了交流。

B.對于那些熟稔互聯網的人來說,進行“互聯網+”創業,最難的可能并不是“互聯網”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問題。

C.這家民用小型無人機公司一年前還寂寂無聞,一年后卻聲名鵲起,其系列產品先后被評為“十大科技產品“2014年杰出高科技產品”。

D.近年來,廣袤蜀地的新村建設全面推進,大巴山區漂亮民居星羅棋布,大涼山上彝家新寨鱗次櫛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樓拔地而起。

【答案】A

【解析】屆時,指到時候,那時候,指還沒有發生某項活動或事件。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的能力。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首屆“書香之家”頒獎典禮,是設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舉行的,當場揭曉了書香家庭、書香校園、書香企業、書香社區等獲獎名單。

B.專家強調,必須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理念,形成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意識,構建與生態文明相適應的發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風景區進一步加強對景區廁所、停車場的建設和管理,整治和引導不文明旅游的各種頑疾和陋習,有效提升景區的服務水平。

D.《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是首次四川針對貧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將精準扶貧確定為重要原則,從最貧困村戶人手,讓老鄉過上好日子。

【答案】B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兩漢經學

經學的真正確立是在漢武帝時代。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獨尊儒術”的建議,設臵五經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其后博士弟子屢經增加,東漢時多達三萬人。五經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經為研習對象,這就形成了經學。所謂經學,是指專門研究儒家經典的學問。從中國文化史看,經學出現的前提是漢王朝運用國家力量將民間流傳的文化經典宣布為國家經典,并設立博士制度予以專門研究,于是,五經成為國家政治、法律、意識形態的根據。從國家制度層面保證儒家經典的傳習,確立了儒家經典在中華文化經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觀上也確立了經學在中國學術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儒學作為漢代主流思想,是與中央集權的統一相適應的。儒家主張的五倫、五常作為社會倫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確確立。

兩漢經學分為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秦始皇焚書,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經借助儒生記憶而保存下來。用漢代流行的隸書書寫的經書文本,被稱為今文經。漢景帝以后,陸續在孔府舊宅壁等處發現的與五經有關的用戰國字體書寫的文本,被稱為古文經。古文經與今文經不僅書寫字體不同,而且同一部經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別,如孔府舊宅壁中友現的《尚書》就比漢初伏生所傳《尚書》多16篇。此外,還發現了一些其他古文經典,如《周官》《左傳》等。因漢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經博士皆為今文經博士,西漢末劉歆便要求把古文經也立于學官,但遭到今文經學家的阻撓,一時沒有實現 于是引起令古文經學家之間的一場大爭論。西漢時期,今文經學是經學主流。今文經學通經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闡發,強調經書

的歷史借鑒意義,但弊病是與讖緯結合而流于神秘。古文經學在東漢發展昌盛,注重文字訓詁和對典章名物的解釋,突出還原歷史和文化傳承,學術貢獻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瑣的文獻考證而脫離思想和生活。東漢章帝時的《白虎通義》主張今文經學,強調經學大義與社會價值,借以維護主流思想,帶有一定的理論總結性。東漢末古文經學家鄭玄融合今古文經學,遍注群經,成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今古文經學的分歧和論爭促進了經學的發展,它們所代表的兩種學術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對后來的中國學術史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5.下列關于“兩漢經學”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武帝接受“獨尊儒術”的建議,設置五經博士,以五經為研習對象,標志經學的兩漢經學閱讀答案。真正確立。

B.漢朝五經博士制度的建立,確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祁經學在中國學術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C.今文經、古文經的不同是分別采用了隸書和戰國的字體書寫,今文經的篇目與內容相對較豐。

D.今古文經學的學術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后世中國學術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選項C“采用了隸書和戰國的字體書寫”不是今古文經學的根本區別。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儒家經典被漢王朝宣布為國家經典,成為國家政治、法律、意識形態的根據,這是中央集權統一的條件。

B.儒家思想作為漢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確立以后,儒家主張的五倫與五常也明確確立為社會倫理道德。

C.今文經學注重思想的闡發,古文經學注重訓詁和考證,兩者都強調發揮五經歷史資源的現實價值。

D.東漢的《白虎通義》和古文經學家鄭玄對五經的注釋,分別代表了漢代今文經學古文經學最高成就。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A對應的原文是“儒學作為漢代主流思想,是與中央集權的統一相適應的”,選

項“這是中央集權統一的條件”錯誤;C原文古文經學“流于繁瑣的文獻考證”,選項“古文經學注重訓詁和考證”錯誤;D“最高成就”沒有依據。

7.根據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兩漢經學閱讀答案。

A.國家高度重視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對于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B.西漢儒生憑借口耳相傳,把五經書寫下來形成今文經,今文經的研究成為西漢經學主流。

C.古文經學一直未能立于學官,但憑借民間研究力量的不斷努力,在東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D.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的分歧與論爭,客觀上促進了兩派的相互了解,推動了經學的發展。

【答案】

【解析】

試題分析:C“一直未能立于學官”文中沒有依據。

三、(6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題。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為偏將軍,鎮隴西。溥從父之官,專心墳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補尚書都令史。

稍遷公車司馬令,除鄱陽內史。大修庠序,廣招學徒,移告屬縣曰:“學所以定情理性而積眾善者也。情定于內而行成于外,積善于心而名顯于教,故中人之性隨教而移,善積則習與性成。唐虞之時,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廢也,而云可誅,豈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漢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訓,廢而莫修。今四海一統,萬里同軌,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廣開學業,以贊協時雍,光揚盛化。”乃具為條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誥以獎訓之,曰:

文學諸生皆冠帶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學庭,講修典訓,此大成之業,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學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觀彌博,所習彌多,日聞所不聞,日見所不見,然后心開意朗,敬業樂群,忽然不覺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學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見其久而渝矣,未見久學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質,后事其色,質修色積,而染工畢矣。學亦有質,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內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文質彬彬,然后為德。夫學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驥之馬,亦驥之乘,希顏之徒,亦顏之倫也。又曰鍥而舍之,朽木不知;鍥而不舍,金石可虧。斯非其效乎!

今諸生口誦圣人之典,體閑庠序之訓,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譽日新,朋友欽而樂之,朝士敬而嘆之。于是州府交命,擇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揮翰流離,稱述世務,探賾究奇,使楊、班韜筆,仲舒結舌,亦惟才所居,固無常人也。然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崇峻極,匪志匪勤,理無由濟也。諸生若絕人間之務,心專親學,累一以慣之,積漸以進之,則亦或遲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滯而不通,何遠而不至邪!

溥為政嚴而不猛,風化大行,有白烏集于郡庭。注《春秋》經、傳,撰《江表傳》及文

章詩賦數十篇。

(節選自《晉書〃虞溥傳》)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漢氏失御 御:控制。 .兩漢經學閱讀答案。

B.未見久學而渝者也 渝:違背。 .

C.夫工人之染 染:著色。 .

D.朝士敬而嘆之 嘆:贊嘆。 .

【答案】B兩漢經學閱讀答案。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B項的“渝”在這里是“改變”之意。

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豈非化以成俗 始以強壯出 ..

B.成休息乎太和之中 相與枕藉乎舟中 ..

C.甚于丹青 善假于物也 ..

D.朋友欽而樂之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 ..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B項的“乎”都作介詞,相當于“于”。

第II卷 (非單項選擇題共123分)

注意事項:

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墨跡簽字筆在答題卡上題目所指示的答題區域內作答。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

第1I卷共4大題,12小題。

四、(31分)

10.把第1卷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夫學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驥之馬,亦驥之乘,希顏之徒,亦顏之倫也。

(4分)

(2)然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崇峻極,匪志匪勤,理無由濟也。(4分)

【解析】

試題分析:翻譯文言文,要注意文從字順,合乎語境。特別要注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

11.第1卷文言文中,虞溥在獎訓學人時對學習目標、態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請簡要

第9篇

最近,一則關于美國高考考倒中國學生的消息引起了國人的高度關注:世界著名的美國杜克國際教育機構日前了針對中國國內的首份SAT(俗稱美國高考)年度報告。報告披露,中國學生整體成績欠佳,在總分為2400分的SAT考試中,美國學生平均得分1509分,而中國學生均分僅為1213分,不僅低美國學生近300分,而且離美國官方的基準線尚有300多分的差距。這就是說,中國學生參加美國高考,平均分不及格。

一向奉行“高考至上”、追求高分的中國高中學生竟被美國高考考倒,確實有點出人意料,也有點讓人難堪。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以為我們不應僅停留在這一思維層面上,最重要的是應當對此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找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進而借鑒他山之石,攻我們教育之玉。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改革措施,使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適應時代,適應社會,適應世界改革創新的潮流,努力培養出一大批創新型人才。

SAT的通用測試,就是學術能力評估測試,是一種以批判性思維的理念為基礎的風靡全球的能力型考試模式。分析一下其考試結構和考點及中國學生得分情況。就不難看出我們教育的問題所在。SAT測試,包括閱讀、寫作和數學,每部分滿分800分,總分2400分。從得分情況看,閱讀和寫作成為中國考生的“重災區”。300分的差距主要就在這兩部分。究其原因,SAT的閱讀和寫作部分重點考查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而這一點正是我們教育的薄弱點,是中國學生思維的“軟肋”。

批判性思維學術意義上的闡釋比較復雜,簡而言之,其實質就是勇于質疑和探究,進行獨立思考,通過正確的推理、論證作出恰當的判斷。批判性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核心,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就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從我們的教育傳統來說,十分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強調學生掌握書本知識,注重書面應試能力。在課堂上表現為“填鴨式”的教學(近年來雖有所改變,但還很不夠),課后則通過“題海”,再加上各種各樣的考試,反復強化記憶,鞏固所學知識。久而久之,學生往往只記住些現成的答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舉一卻不能反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不足,在思維上則表現出迷信書本、迷信已有結論、迷信權威等被動盲從的思維習慣,少了主動質疑、深入探索、積極創新的精神。為什么會出現一些學生只會應付考試而實際能力不行即“高分低能”的情況,原因正在于此。

美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雷文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培養學生的模式是,老師將書本的知識講出來,然后學生進行記憶,考試時讓學生將這些知識再還原,這樣的培養模式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他還表示,學生應該有批判性的思維,能夠不斷創新,而不僅僅是依靠記憶學習。現在,美國的大學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大學生發展批判性思維,學會解決問題,而不是重復所謂的標準答案。(《新聞晚報》2006年7月24日)這確實很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深思和反省。

在當前改革創新的時代,只有具備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的人,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競爭形勢,才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為此,我們必須在教學指導思想和方式方法上進行大膽的改革。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積極鼓勵學生突破現成答案,大膽提問,敢于質疑,勇于探究,能夠對書本、老師、有關答案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在教學實踐中,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強化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訓練,不斷提高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能力。

第10篇

關鍵詞:生物學復習;閱讀思考;應用

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綜合能力測試中,重視能力和素質的考查已成為新一輪高考的聚焦點。高考命題以能力立意為主,它強調學科知識結構中基本的、核心的內容;強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強調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突出對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已不能再對學生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和反復的能力訓練,而應該采取積極的手段,引導學生了解學習過程,學會學習,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具備面對復雜的問題在陌生的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和能力。

1、引導學生學會"讀"

1.1學會"讀"課本

知識是能力的載體。高考強調素質和能力,但并不忽視基礎知識的重要作用,能力離不開基礎知識,離開了知識的積累,能力很難形成。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好基礎知識。而"讀"課本是夯實基礎知識的最直接途徑,這個"讀"不單純讓學生閱讀課本,而是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完成對知識的歸納、疏理,弄清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找出被遺忘的、記憶模糊和理解不透徹的知識點,做好閱讀筆記,逐一攻破。通過閱讀,學生對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的記憶得到加強,對基本原理和規律的前因后果、適用條件的理解更加透徹,同時還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2學會"讀"資料

目前,社會上普遍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許多是與生命科學密切相關的,這些成了每年綜合能力測試的熱門話題,如基因工程(2000年山西綜合卷二、24),克隆技術(2001年廣東河南綜合卷一、13),酶工程(2001年廣東河南綜合卷一、14),胚胎干細胞的應用【2002年北京春季綜合卷二、25(4)】等。因此在復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做生活的熱心人,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時事,學會多觀察、廣搜集、勤記錄,把從報刊、雜志、廣播等新聞媒體和網絡系統上閱讀到的與學科內容密切相關的資料,如吸煙、酗酒、吸毒、減肥、疾病的預防、人口與計生、糧食、資源和環境等及時記錄下來。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領域,擴大閱讀視野,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引導學生學會"思"

綜合科測試把考查學生思維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因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成為復習教學的重點,通過閱讀加深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精選例題,引導學生分析,教會學生思考,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在解題時,不是單純找出答案,而是讓學生每解一題務必完成四項任務:一是弄清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尋找解題的突破口,理清解題思路,得出答案;二是弄清題目所考查的知識點是屬于考綱要求的哪一層次;三是進行變式練習,一方面在題干不變的情況下,還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考核相關的知識點,另一面當題干中某一條件發生變化時其相關的問題又應如何作答;四是歸納總結,通過做一道題歸納出一類題的解題方法,,以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如:1999年上海高考試題第二大題第52題,解題時要求學生首先弄清本題所涉及的知識點:酸雨的形成,大氣污染對生物和人體健康的危害,防止大氣污染的有效措施以及與此相關的化學知識(其能力要求屬于D)。 再引導學生聯想到:①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②除SO2污染可以形成酸雨外,還有哪些氣體?③SO2對呼吸系統的危害主要影響呼吸的哪一環節?④SO2和煙塵除對呼吸系統造成危害外,還會危害人體的哪些組織器官?⑤大氣污染物除SO2和煙塵外還有哪些物質?這樣通過舉一反三,既對大氣污染的有關知識進行一次總結,又歸納出與環境污染有關類型題的解題技巧,使學生初步嘗試到結合其它學科知識解綜合題目的樂趣和技巧,同時又對有關知識的內涵和外延有更深一層的理解,能夠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3、引導學生學會"用"

"用"是指學生能夠應用有關原理和規律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與生產實踐和生活實際有關的問題,綜合能力測試正是以現實立意命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復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讀"和"思",能夠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分析現實問題。

一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把自己平時收集到的有關資料與基礎知識掛鉤,嘗試利用所學的原理來解釋和解決有關問題,如利用新陳代謝的基本原理來解釋為什么"亞洲飲食模式"備受人們的推崇,為什么飲食要講求營養均衡,應如何避免肥胖癥;利用基因突變的原理解釋癌癥的發病原因,應如何防癌等。

第11篇

【關鍵詞】新高考 英語聽力 閱讀

新高考對英語聽力要求較高,既考查學生聽的能力,又考查學生快速記憶、快速閱讀、快速理解、思維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筆者在平時運用以下五步堅持練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與同人共勉。

第一步:試聽文題,調整心理答題才不慌

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聽力測試的保障。由于聽力內容有即時性和不可重復性,錄音結束后無法再現信息,同學們必須即時聽辨、思考和解答,因此很多學生參加聽力考試時,總是顯得很緊張,難以靜心。學生必須調整好心態,尤其應利用聽力試音的機會,讓自己全身心進入角色。

第二步:讀題預測、細節莫失才能做好題

在聽錄音之前先閱讀試題是答好聽力題的重要前提和保證。聽音前五分鐘,要看清大小題目要求、問題與選項,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瀏覽問題和選項時,要盡可能對文章內容和試題答案進行預測,聽錄音時只要驗證自己的預測就可以了。同時由于選項和試題中的短語、句子可能會在聽力內容里出現,因此,認真讀題還可以提高聽的質量。

例如:

1.This article(文章)is talking about_________names.

A.English B.American

C.Chinese D.school

2.In “John Henry Brown”,John is the_________name.

A.family B.first.

C.second D.full

3.English people often put Mr,Mrs and Miss before the______name.

A.family B.second

C.first D.full

4.Many English people have_________names

A.two B.three

C.four D.only one

通過閱讀題目及選項,我們可以獲得這樣的信息:這篇聽力材料講的是關于英、美國家人的姓名的短文。這樣我們很容易就能預測到第二題選B;根據我們學過的知識,我們可以判斷第三題選A,第四題選B。第一題暫時無法猜測,我們必須聽錄音后,才能判斷。

第三步:聽文意,速記要點信息才能準確答題

在第一次聽錄音時,學生應盡最大努力去理解文章大意,千萬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個別詞句上。另外,必須聽清、聽懂首句,因為首句往往概括了全文的核心內容,聽懂這一句,對預測全文內容有很大幫助。

此時聽到的信息如果在試題選項中出現了,但不能輕易下結論,因為下文的信息可能還會你的結論。

在初聽錄音時,學生可以速記表示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單詞,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答題時提高解題的準確率。此時尤其應注意聽關鍵詞。例如,在聽到size和wear時,可以判斷對話可能發生在服裝店;聽到stamp時可以判斷對話可能發生在郵局。

第四步:再聽全文,嚴防遺漏才能提高成績

同學們在聽第二遍錄音時,應在進一步理解全文、把握細節的基礎上,特別注意第一次沒有聽清楚或沒有理解的地方,驗證一下自己在第一次有沒有誤聽或漏聽信息。

如果感到有誤聽、漏聽的地方,應結合試題選項和短文內容驗證一下。如確實誤聽、漏聽,應該立即修改,否則錄音結束之后就失去了解題的依據。

第五步:解題復查,才能得到高分成績

在做聽力題的時候,大部分事實細節題同學們只需要認真聽錄音就能準確作答,然而也有一部分試題不能直接聽到答案,無法直接做出選擇,這個時候,應結合聽力內容進行正確的邏輯推理,必要時還應將有關信息記在草紙上進行推斷,這樣,解題時就更為直觀了。

例如:

你會聽到下面的內容: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tter,winter or summer?

-I like winter better than summer. But my favourite seasonis autumn.

同時你會讀到下面的內容:

Which season does the man like best?

A.Winter. B.Summer. C.Autumn.

根據所聽內容,答案是C。

總之,抓住試聽、讀題、初聽、再聽和解題這五步,有沉著對待的心里,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王潭秋.淺析英語電影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推進作用[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7).

第12篇

【關鍵詞】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盡管學生和教師都已經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就題做題,對文章的把握和理解仍然停留在淺表層次;教師的講評方式和方法過于簡單,只是簡單的翻譯和核對答案,缺乏策略指導。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幫助學生學會利用閱讀策略,提高閱讀效率呢?通過學習、觀察和實踐,筆者做了些總結和思考,歸納如下:

一、巧用倒讀法

著名語言學家Mackey曾列出了19種不同的閱讀技巧和策略,其中包括了掃讀、預測、猜詞等。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針對教材中不同體裁的閱讀材料,采用不同的閱讀策略,有效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閱讀訓練。縱觀歷年蘇州市中考試題,都有對新聞、廣告及說明等應用文體的考查。這時,如果學生能正確利用倒讀法,從題目著手,在文章中尋找答案,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2011年蘇州市中考閱讀B篇第31題為例,該題是一則尋找走失寵物狗的啟示。如果學生在處理這一道題時,能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24hours,就能快速地在第一框題中找到對應的時間anytime。這樣學生能夠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在此過程中,學生既能避免題中的干擾選項,又省去了閱讀無效信息的時間,提高了解題效率。

二、抓住關鍵詞

英語閱讀理解細節理解題要求學生能對閱讀材料中的某一具體事實和細節進行理解。特別是說明文中,更是側重對細節理解的考查。這類問題多以一系列疑問詞引出,涉及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等的提問。這類題目需要學生在看懂閱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分析和推理,因此具有一定難度。

以2009年蘇州市中考閱讀C篇為例。該篇文章介紹了星巴克從開創第一家店到近年來連鎖店的發展狀況。里面出了較多的時間點和數字,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其中有一道題問及:1999年星巴克新開了幾家連鎖店?學生在處理該題時,應該避開里面的無效數字,抓住關鍵詞by the year 2000,然后結合后一句中“每天全世界有三家辛巴克連鎖店開業”的信息。通過簡單的乘法,得出答案應該是一千多個。

三、猜測詞義

在閱讀文章中猜測單詞意思的方法甚多,針對閱讀題型特點和初中生的知識結構,主要歸納為以下兩種:

1.借助詞語后綴猜詞義

在新牛津英語教材的學習技能這一板塊中,對構詞法多有涉及,幫助學生對日常所學單詞進行歸納總結,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并運用。例如8A第三單元中,學生學習了名詞加后綴變形容詞的用法。再如第五單元中,學生系統學習了帶有tion等后綴的名詞。學生通過學習,對后綴有一定了解,這有助于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有依據的分析得出詞義,而不是盲目的猜測。

以下題為例。His neighbor is an electronics hobbyist. 讓學生猜測句子中下劃線部分單詞意思。學生對于這類后綴不陌生。后綴ist意為“從事……的人”。學生也學過art和artist,能夠歸納其中的后綴規律,因此綜合句子后,很容易得出C這個正確答案。此外,在平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歸納知識,列成表格來幫助記憶。

2. 結合上下文猜詞義

上面一種方法固然能很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詞義,但是并不是每個單詞都能找到后綴。不管在平時閱讀中還是考試過程中,學生不可能通過終止閱讀去翻閱詞典解決所有生詞問題,這也不利于閱讀水平的提高。因此,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詞義,顯得尤為重要。

如下題:The biggest restaurant in London is searching for stars for its team.If you are looking for a job, come for an interview. 學生對于該詞語并不陌生,但是要判斷其在特定語境中的詞義,還需要結合上下文分析。如果學生能注意到第一句中的search for以及第二句中的look for a job,就不難得出劃線部分單詞在此文中應該是對該餐廳員工的一個總稱,是一個員工團隊,故能判斷出正確答案應為D。

四、歸納主旨

在閱讀理解中,主旨概括類試題的考查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掌握所讀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也是英語新課程標準以及考綱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之一。只有通過閱讀掌握了全文的主題,才能正確理解文章,進而根據文章的細節推測作者的態度和觀點。這類考題的形式可以為對文章大意和標題的提問,也可以是對作者寫作目的的考查。這一類型的題目,學生無法直接在文章中尋找正確答案,只有簡化各段的中心句,然后串聯各段的關鍵詞,才能最終得出整篇文章的主旨。

以2011年蘇州中考閱讀理解C篇第36題為例。該題考查了學生對這篇文章大意的歸納。學生在做此題時,可以先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第一段中心句為酸雨產生的原因,與選項A相一致;第二段的中心句為酸雨對人類的影響,即為選項B;第三段的中心句為我們如何預防酸雨。因此可知選項A和B只是其中一段的段落大意,不足以作為整篇文章的主旨。如果學生將這三個子標題串聯起來,并結合文章意思,就不難得出正確答案D。

五、結語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四項閱讀策略不是孤立的。學生在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可能同時用到其中的兩項或更多。著名的英語教育博士王篤勤指出,閱讀應該把策略培養作為閱讀教學任務之一。因此,作為教師應加強學習,才能有能力將策略訓練融入日常的語言教學之中,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效率。

【參考文獻】

[1]何亞男等著.2010.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王篤勤.2012.英語閱讀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善县| 土默特右旗| 石河子市| 通江县| 双柏县| 乐陵市| 仲巴县| 商水县| 水富县| 辽阳市| 广汉市| 仙居县| 瓮安县| 兰州市| 霍林郭勒市| 象山县| 金堂县| 潼南县| 安塞县| 神木县| 曲松县| 息烽县| 临夏县| 富平县| 会同县| 宝坻区| 榕江县| 宁远县| 湖州市| 尼玛县| 海口市| 洮南市| 贵南县| 伊春市| 观塘区| 眉山市| 读书| 丹凤县| 南京市| 渝中区|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