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牧童歸去橫牛背

牧童歸去橫牛背

時間:2023-05-29 17:44: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牧童歸去橫牛背,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1、《村晚》古詩意思:水草長滿了池塘,池水漫上了塘岸,山像是銜著落日似地到映在波光蕩漾的水面上.牧童回村,橫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悠閑的隨口亂吹,誰也聽不出是什么曲調。

2、原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2篇

1、山銜落日浸寒漪翻譯:遠遠的青山,銜著彤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著粼粼波光。

2、原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3、這是一首描寫農(nóng)村晚景的。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后),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便的吹奏。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nóng)村晚景圖。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3篇

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孩童時代,會給人留下一生的美好回憶。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描寫童趣的作品俯拾皆是,那些活靈活現(xiàn)的描寫,讀來令人忍俊不禁又興味悠然。

最著名的當數(shù)李白的《長干行》中的詩句,“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由此還誕生了兩個象征真摯、純潔感情的成語“青梅竹馬”與“兩小無猜”,至今仍廣泛運用。

古詩詞中也再現(xiàn)了許多兒童游戲場景,如釣魚、捕蝶、捉知了、放風箏等。胡令能的詩句“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活靈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出了小兒垂釣時的情景。楊萬里的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中,盎然春意和孩童奔忙疾走的場面,相映成趣,讓人不由心生向往。袁枚的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猶如一部簡短電影,傳神而有趣地再現(xiàn)了牧童捉知了的情景。高鼎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刻畫出了孩子們的天真爛漫,也映襯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

施肩吾的“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崔道融的“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選取的都是兒童日常生活細節(jié),使人讀了之后頓生憐愛之意。

鄉(xiāng)村兒童在玩耍之余會為父母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最普遍的就是放牛,關于牧童的描述在古詩詞中非常之多,例如黃庭堅的“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雷震的“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等。除了放牛,古詩詞中還有其他兒童勞動場景,如楊萬里的“留許枝間慰愁恨,兒童抵死打黃梅”,梅堯臣的“鵝鴨出欄去,兒童臨水驅”,更有辛棄疾的“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等生動描寫。

這些詩句淺白如話,童趣盎然,讀來朗朗上口,讓人在體會孩童純真與好奇的同時,充分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美好。

第4篇

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詞1

《與小女》 韋莊

見人初解語嘔啞, 不肯歸眠戀小車。

一夜嬌啼緣底事, 為嫌衣少縷金華。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回鄉(xiāng)偶書》 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詞2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枝頭花落末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與小女》

韋莊

見人初解語嘔啞, 不肯歸眠戀小車.

一夜嬌啼緣底事, 為嫌衣少縷金華.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回鄉(xiāng)偶書》

【唐】賀知章在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村晚》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牧牛圖》

午后順著小河走,

河水清清,

在我腳下流。

水中石頭大如斗,

石邊魚兒輕輕游。

小小牧童竟怕羞,

赤身蹲在,

田邊和地頭。

口中喚著大花狗,

手里牽著老黃牛。

《牧童》

【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舟過安仁》

【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稚子弄冰》

【宋】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采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瓈碎地聲。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觀游魚》

【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花影》

【宋】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桑茶坑道中》

【宋】楊萬里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閑居初夏午睡起》

【宋】楊萬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牧童》

【宋】黃庭堅

第5篇

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大量誦讀、反復吟詠是培養(yǎng)語感、提高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誦讀中,詩的韻味、詩的意境、詩的情感才能被品味出來。讀的同時,還需展開想象。想象是引感的橋梁,在想象中還原詩歌給我們描繪出的形象畫面,在感悟中體味作者的詩情。

1首先要讀懂字面內容,通過反復吟哦,體會其音樂美,進而體會其思想感情

詩的韻腳往往與詩的情感相映照,有些韻腳發(fā)音響亮,便于表達昂揚奮發(fā)、輕松明快的情緒;有些韻腳發(fā)音低微,常用于抒發(fā)憂郁、低沉、愁苦的感情。如杜甫的《聞官兵收河南河北》用“江陽”韻,讀來明快流暢,表現(xiàn)的是極度歡喜之情。而他的另外一首詩《登高》用的是“灰堆”韻,讀來低沉抑郁,表現(xiàn)的是悲苦感傷的心境。從詩歌的韻腳的特點,有時可以推知該詩的感情基調。

2要在讀中抓關鍵詞語

有些詞語本身就帶有喜怒哀樂等感彩,如“新、碧、輕、晴、香”等常常與快樂的心情有關,而“孤、獨、冷、寒、霜”等常常表現(xiàn)愁苦之情。這些詞能幫助讀者體會詩情,如杜甫《蜀相》中有“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之句。按說句中有“碧草”“春色”“黃鸝”等,該是寫美好景色的。但一個“自”字,寫出了碧草無人觀賞,一個“空”字,點明了黃鸝的白白歌唱,兩個字表現(xiàn)出濃重的凄涼孤寂之情,因而春色也就不再是美好的了,所以就不能認為這兩句寫的是春天美景了。有些語句含義深刻,往往是主旨所在,抓住了它,就找到了理解詩詞的鑰匙。 要在讀中弄懂典故

古人寫詩詞,有時遇到不便直說之處,或為了追求含蓄,往往用典。不了解這些典故,就很難理解詩詞含義。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庭懷古》,就用了五個典故,姜夔的《揚州慢》也多處用典。

4要在讀中由表及里,領悟詩詞的意境

意境,是作者描繪的生活圖景和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當詩人用熱情的眼光去看世界時,這世界便被涂上了詩人的感彩,它所描寫的對象,就成了帶有詩人感彩的對象。因此,讀者可以從詩人筆下具體可感的事物推知詩人內心的情緒。如宋人雷震有一首《村晚》:“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遠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這是一首描寫夏季山村風光的小詩。遠山夕陽倒映在水草青青、碧波蕩漾的池塘里,歸村的牧童橫騎在牛背上,自由自在地吹著短笛,雖然無腔無調,卻也別有情趣。細細品味,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全詩清新優(yōu)美,生活氣息濃,是一幅優(yōu)美的山村晚景圖。而在這幅圖中蘊含著的,是詩人愉悅的心情和對山村風光的熱愛。

二、體會譴詞造句的妙處

語言是描繪事物、表現(xiàn)思想內容的最基本的手段。語言的好壞,關鍵在于譴詞造句準確與否。卓越的作家總是善于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準確地譴詞造句,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表現(xiàn)出思想內容。如唐代齊己《早梅》中的句子“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用字平淡無奇,卻很耐咀嚼。其中猶以“一”字為佳,梅花開在百花之前,可謂“早”,而這“一”枝又先于眾梅,悄然而開,更突出了一個“早”字,極巧妙地照應了題目。又如宋代戴復古的《江村晚眺》:“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擱岸斜。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后兩句寫驚鳥飛入蘆花之中的情景,連用“立”“驚”“入”三個動詞,使水鳥的動態(tài)、神情躍然紙上,為江村晚景平添了幾分生氣。古人非常講究“煉字”,力求一字傳神,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江碧鳥愈白,山青花欲燃”“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雨去花光濕,風歸葉影疏”等。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品味這樣的詞語,這也是理解詩詞的基本方法。

三、鑒賞運用表現(xiàn)方法的妙處

從作品的文字詞語,我們知道了它寫的是什么,而從作品的表現(xiàn)方法上,我們可以知道作家在如何寫,弄清了如何寫,也就容易理解作品的內容和領略寫法的妙處了。要學生平時注意:詩詞結構的技巧,每種修辭的效果,表達方式的作用,常見手法的妙處。

如現(xiàn)代詩人李季的敘事詩《王貴與李香香》中對女主人公眼睛的描寫:“一對大眼水汪汪,就像那露水珠兒草上淌。”這里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眼睛比作青草上的露珠,突出地表現(xiàn)了眼睛的水靈、明亮,從而描寫出了香香的嬌美。

第6篇

其實,背誦的評價要有效,必須要以提升學生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能力為核心,堅決摒棄那種一背到底、單一陳舊的評價方式。筆者在實踐中采用多種背誦評價的方式,頗受學生歡迎。

一、填空式評價

填空式評價就是將要背誦的語段省略一些重要內容,讓學生通過背誦,有意識地加強對所填內容的記憶和理解,從而形成對文章具體語言特點的把握。比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廣玉蘭》的背誦填空:廣玉蘭開花有早有遲,在同一棵樹上,能看到花開的各種形態(tài)。有的_______,碧綠的花苞鮮嫩可愛。有的_______,幾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_______了進去,那里面橢圓形的花蕊約有一寸長。_______的玉蘭花,潔白柔嫩得像_______。

這一背誦式填空讓學生不僅了解了廣玉蘭花的四種形態(tài),而且體會到了段落的寫作層次之美。學生對“鉆”“挺立”“綴滿”“數(shù)世同堂”“生生不息”等詞語有了更深的理解,感受到廣玉蘭生命力的旺盛,更好地走進文本的內核中,這比純粹的直接檢查背誦效果要好。

二、判斷式評價

判斷式評價就是呈現(xiàn)給學生一些背誦的句子或段落,請學生判斷與原文是否一致,說出哪里不一致,往往以搶答的形式進行,主要考查學生對背誦內容的熟悉程度和理解深度。比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夾竹桃》的背誦搶答題:下列句子是否與原文一致?請判斷正誤,并指出錯誤在哪里。

1.它把影子投到墻上,葉影迷離,花影參差,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 )

2.我想它是地圖,它果然就是地圖了。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只小蟲子爬過,這就是海輪。( )

3.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現(xiàn)出一個小池塘。夜蛾飛過,映在墻上的影子就是游魚。( )

4.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畫。微風乍起,葉影吹動,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 )

這樣的背誦檢查,學生很喜歡。學生通過回憶、發(fā)現(xiàn)、比較、分析等思維過程,對背誦的內容不再是記憶的再現(xiàn),而是語言思維的訓練,從而發(fā)現(xiàn)句子的細微差別,品味詞語、句式等寫作之妙。如第2句中的“果然”與原文中的“居然”是不一樣的,“居然”寫出了作者的出乎意料,反映出作者的驚喜與高興之情。這樣的判斷讓學生在背誦課文時更要關注文本的細節(jié)處,關注詞語甚至標點等內容。

三、組塊式評價

組塊式評價主要就是讓背誦的內容進行內在的組塊和歸類,這不僅有利于背誦,更提高了評價的效率。學生比較喜歡背誦古詩,特別是新課標推薦的75首古詩,筆者對這75首古詩進行了歸類、編碼,比如季節(jié)分類、寫景分類(花、風、雪、月等)、內容分類(送別、愛國、邊塞、思鄉(xiāng)、友誼等),這樣在學生腦海中將詩歌進行了組塊背誦,形成記憶的模塊,有助于記憶的長久保持。背誦的評價方式也根據(jù)組塊進行,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同類或相似內容的識記和理解。比如學習了袁枚的《所見》這首詩后,讓學生收集一些寫兒童的詩句,然后筆者這樣設計一道背誦綜合題:《村居》中那個放風箏的兒童“ 兒童放學歸來早,_______”;《村晚》中那個吹短笛的牧童“ 牧童歸去橫牛背,_______”;《回鄉(xiāng)偶書》中那個彬彬有禮的兒童“兒童相見不相識,_______”;《清平樂?村居》中那個剝蓮蓬的小兒“最喜小兒亡賴,_______”;《宿新市徐公店》中那個追黃蝶的兒童“兒童急走追黃蝶,_______”;《所見》中那個唱歌的兒童“牧童騎黃牛,_______”,童年真好呀!

四、運用式評價

運用式評價是背誦評價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夠用背誦的內容和語言形式去組織句子或段落,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語言作品。背誦了古詩、名言、語段等內容或形式后,如果不運用,也就失去了背誦的教學價值,不僅因為背誦的東西是文質兼美的,更因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所以說,背誦的最終目的還是學會運用,把背誦的東西內化成為自己的語文能力。筆者設置具體的語境,讓學生靈活地運用背誦的課文中的詞語、名句等內容。比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學習了諺語、歇后語后,筆者設計了這樣一組背誦運用題:

1.媽媽常常囑咐小強,學校里雖然有老師的辛勤培養(yǎng),但成才的關鍵還是要看自己。這就叫_______。

2.“我就不相信你能考一百分?”小明懷疑小軍在撒謊。小軍說:“你別_______,我這就拿試卷給你看。”

3.李時珍翻山越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訪名醫(yī),嘗藥草,經(jīng)過二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寫成了藥學巨著《本草綱目》。這真是_______啊!

這是對背誦的語言內容的理解和運用,我們更要關注背誦語段的語言形式運用,讓學生學會造句、構段、成文等。比如筆者讓學生背誦蘇教版六年級下冊《長江之歌》,然后合起課本,仿照某段詩歌形式(也可創(chuàng)造新的形式),寫一段獻給母校或家鄉(xiāng)鹽城的歌。學生積極背誦和嘗試詩歌寫作,出現(xiàn)了許多好詩,如“你從黃海走來,波濤訴說著鹽城的變遷;你向未來奔去,丹頂鶴翱翔于九天;你用勤勞的雙手,建設美麗家園;你用神奇的畫筆,描繪美好藍圖”等,這是對詩歌語言形式的揣摩、理解和運用,是最有效的背誦評價。

第7篇

關鍵詞:水墨動畫;詩意;韻味

“吾國唐宋以后之繪畫,是綜合文章、詩詞、書法、印章而成者。其豐富多彩。非西洋畫所能比擬……故吾曰:‘畫事不須三絕,而須四全,四全者詩、書、畫、印章是也’。”[1]水墨動畫中的水墨畫面滲透出文學中詩的韻味。“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2]詩畫自古就是不分家的,并且自古便屬于一系,畫家在畫后總會題上一兩句詩句為畫面畫龍點睛,而水墨畫的絕妙之處也在于此。水墨動畫中利用了溫暈的水墨畫,畫面慢悠悠地訴說著故事,保留了水墨畫的質感;同時還運用了電影語言形式,通過技術手段延續(xù)詩的韻味,將動畫中如詩般的韻味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使讀者在欣賞時能夠聯(lián)想到一幅幅生動而富有詩意的水墨畫面,進而沉浸在如詩一般的畫面里,飄蕩在如詩一般含蓄的情感中。

1 富有詩意的文學性畫面――畫中有詩

水墨畫與中國文化是分不開的,“昔人評王維之畫,曰‘畫中有詩’,有評王維之詩,曰‘詩中有畫’。由是言之,則畫與詩初無二道也。……畫者形也,形依情則深;詩者情也,情附形則顯。”[2]這句話足以顯示畫與詩的關系。它們同是用來表現(xiàn)情感的,在本質上是相同的。畫一般會給人以直觀的形象視覺感受,而形態(tài)被賦予的情感則更加深刻。1962年,文學家茅盾在欣賞了《小蝌蚪找媽媽》之后即興賦了一首詩,其中就有這么一句:“莫笑故事誕,此中有哲理。畫意與詩情,三美此全具。”[3]法國《世界報》也在評論《小蝌蚪找媽媽》時說:“中國水墨畫的景色柔和,筆調細致,還有小蝌蚪憂慮、猶豫和快樂的動作,使這部影片產(chǎn)生了魅力和詩意。”雖然這部動畫劇情簡單且有些幼稚,但是它優(yōu)雅的畫面、水墨畫詩意的氛圍卻使人眼前一亮。靜謐的荷塘、歡快地甩著尾巴的小蝌蚪以及滿熒幕代表著水的留白面,讓人產(chǎn)生了無限的遐想。尤其是金魚游動的那段畫面(如圖1),金魚游動的優(yōu)雅姿態(tài)如同羞答答的少女,輕搖著如裙擺般的魚尾,如輕紗飄渺,如夢如幻地緩緩地進入畫面中。以至于當年唐澄帶著片子去捷克參加電影節(jié)時,關于金魚的這一小段還無故失蹤了,也許是外國人也喜歡這段水墨金魚畫面的緣故吧。

《牧笛》的水墨畫面描繪了一幅幅牧童放牛的畫面。圖2中,在被夕陽暈染的傍晚,牧童斜坐在牛背上,悠然地吹起短笛,緩緩踱步的水牛載著牧童漸漸地與周圍的一切融為一體,消失在田埂深處。牧童與牛的形象倒映在水田中,與景物融為一體。這幅牧童與牛的畫面將宋代詩人雷震的《村晚》中的“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的韻味表達得恰到好處,并且完美再現(xiàn)了這句詩所折射出的影像。畫中牧童吹笛、溪中戲水、搖曳的竹枝等始終傳遞著細膩、含蓄的感情,一派中國情調,使原來需要通過讀詩而聯(lián)想出來的畫面,現(xiàn)在用水墨畫面就能直接表現(xiàn)了。有意思的是,最終牧童悠揚的笛聲較之湍急的瀑布的流水聲,更能吸引水牛而將其召回的情節(jié)刻畫,生動地表現(xiàn)了藝術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主題。

《鹿鈴》作為這四部作品中唯一一部由女性導演的水墨動畫片,講述了人與動物之間和諧相處并建立深厚感情的故事。這與馮驥才寫的文章《珍珠鳥》如出一轍。“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也同樣適用于《鹿鈴》。小女孩剛把小鹿帶回家的時候,小鹿與她的關系還很生疏。在小女孩不斷地付出愛心之下,小鹿也漸漸地對小女孩產(chǎn)生了濃厚的感情,以至于小女孩受傷后,小鹿甘愿替她分擔事務,如去集市買東西。故事中角色的情感與表情的變化非常豐富,而這些豐富的表情動作構成了一幅幅生動的水墨畫面,賦予了動畫文學性的色彩,使這部動畫詩意盎然、生動形象。(圖3)

《山水情》中,老琴師傳授了少年琴藝,并在將古琴贈予少年后默默離開。少年彈琴送別師傅時(圖4),畫面切換到了滿山云海的畫面,畫面中,一艘小帆徐徐地從左下角斜駛入畫面,消失在右上方的水的盡頭,仿佛老琴師乘帆而去,令人產(chǎn)生無限落寞和惆悵之感,頗有“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離別韻味。

此外,《山水情》的場景中還運用了許多小元素,緩緩而行的小船、立于水邊的茅草屋、蝴蝶般飛舞的楓葉、屋后茂密的竹林、竹林之上的圓月、夏日的荷花塘、鼓著腮幫的青蛙、悠閑的小魚、自由翱翔的老鷹等,這些元素的結合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水墨畫面,為影片增添了色彩,烘托了詩意氣氛。老琴師隨身攜帶的古琴就是他身份的象征,體現(xiàn)了他高風亮節(jié)的氣度。而老琴師帶著漁家少年領略高山、瀑布、樹林、鳥兒等大自然的造物之美,讓漁家少年感受到了廣闊的天地,領略到了自然和生命的真諦,從而頓悟,彈奏出了與自然和諧相融的古琴曲。最后,老琴師離開并走向茫茫前途時,畫面中出現(xiàn)了大潑墨的重巒疊嶂,以及響徹耳際的呼嘯著的風聲,渲染了濃烈的師徒離別之情以及學生對老師的敬仰之心。

2 富有韻味的畫中題跋――寫意書法

題款一般指的是寫在書法或是畫作上的文字。書畫作品中的題款一般是用來交代作者、作品名稱、作品創(chuàng)作時間或是題詩。水墨動畫中不僅有水墨畫的畫面,在序幕和演職員表中還應用到了書法這一水墨元素。水墨氤氳的畫面配合書法字體,給水墨動畫的畫面更增添了幾分魅力。

書法式的題款在《小蝌蚪找媽媽》《牧笛》《鹿鈴》《山水情》這四部水墨動畫中,呈現(xiàn)的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在這四部水墨動畫中,書法題款出現(xiàn)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它以逐漸完善的發(fā)展方式,最終與水墨畫面進行了完美的結合。

在水墨動畫發(fā)展的初期作品《小蝌蚪找媽媽》中,書法還沒有以題跋的形式出現(xiàn)在水墨動畫的畫面中。《小蝌蚪找媽媽》的第一個畫面是由一本放在桌上的書開始的,書的封面寫著“小蝌蚪找媽媽”(如圖5)。書的第一頁是書法字體的演職員表,并且是以翻書的形式來介紹制作班底的。演職員表占據(jù)了整個屏幕,每一頁都附有工作者的工作職稱和姓名。我國美術電影動畫很多是用一幅靜止的畫面為背景,并在畫面上展示演職員表,作為動畫電影的開場(如圖6)。而這類動畫的字幕一般用的是一些造型奇特的美術字。當然,像《小蝌蚪找媽媽》這樣類似的開場動畫也是有的,如1959年的動畫片《一幅僮錦》,其序幕是從一個名為“一幅僮錦”的盒子中的一軸卷軸里拉開的,卷軸上就出現(xiàn)了演職員表(如圖7、圖8)。這與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的片頭形式有些類似,但兩者的不同之處在于《小蝌蚪找媽媽》中的字幕用的是書法字體。由此可見,在當時動畫制作的過程中已經(jīng)考慮到整部動畫的整體風格要統(tǒng)一的問題了。

而在《牧笛》中,序幕的出場也有了明顯的進步,開始與水墨畫面相結合,比《小蝌蚪找媽媽》的序幕精致且秀氣了不少。在出現(xiàn)了“上海電影制片廠”的字樣之后,片名“牧笛”兩個字十分醒目地出現(xiàn)在一片綠蔭環(huán)繞的鄉(xiāng)間小道中(如圖9)。

當畫面淡出之后,就出現(xiàn)了一幅綠樹成蔭的水墨長卷,而演職員表就穿插在氤氳的水墨間;采用動畫移鏡頭的表現(xiàn)方式,將水墨長卷向左移動,演職員表彷佛是寫在水墨長卷上的字,隨著畫卷的移動,畫上的題字便逐一顯現(xiàn)了(如圖10)。這種方式不僅讓觀眾能夠邊欣賞水墨畫,邊了解整個動畫制作的團隊,同時隨著背景音樂的漸入,鏡頭推近至樹林的局部,觀眾仿佛被帶進了一片春意盎然的樹林,并慢慢地進入了動畫中的世界,進入了水墨的氛圍中。

《鹿鈴》的序幕顯然更加成熟了,在水墨動畫《鹿鈴》的開頭中,書法也與動畫結合得很和諧。在該動畫中,第一個畫面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字樣,而背景畫面則是冊頁的封面。第二個畫面是用蒼勁有利的毛筆在灑金紙上書寫動畫片名“鹿鈴”兩字(見圖11)。第三個畫面是出演職員表(見圖12)。筆者認為,《鹿鈴》中的書法與水墨畫面的表現(xiàn)方式是最好的。它巧妙地將介紹工作人員的名單以題跋的形式融合在畫面中,并配以完整的靜態(tài)水墨山水畫,使觀者仿佛是在欣賞一幅幅水墨小品畫。并且,每幅小品中的書寫采用了很俏皮的字體形式,大頭大腦的,很具有趣味性。這樣既保持了水墨動畫風格的統(tǒng)一,又使畫面精致了不少。

水墨動畫《山水情》是水墨動畫中的絕唱,得到了很多專家的贊美與認同。《山水情》中的片名是以題字的形式出現(xiàn)的,而動畫的制作班底是以題跋的形式出現(xiàn)在動畫結尾的。圖13是《山水情》的片名,用行草的書法字體錯落地進行表現(xiàn),很有書法的韻味。隨著畫面向右移動,字體也逐漸淡出畫面,老琴師就在這寫意的大墨塊中若隱若現(xiàn)地登場了。圖14是動畫片末出現(xiàn)的演職員表。畫面左邊,少年抱著古琴站在大石塊上,仿佛是目送著老琴師離去,延續(xù)了故事情節(jié),夸、變形的小楷字體逐一淡入淡出。《山水情》中的書法元素體現(xiàn)在片頭出現(xiàn)的“山水情”以及在片尾出現(xiàn)的演職員表上。“山水情”這三個字的墨法有濃有淡,筆畫有粗有細。三個字錯落地出現(xiàn)在畫面的中心,而不在一條直線上,有大有小。“山”字雖小,但筆墨濃重;“水”在中間,筆畫較細,質感輕逸;“情”字字號最大,筆畫蜿蜒婉轉,動情流暢。題目的出現(xiàn)預示著故事的開始,隨著“山水情”三字的淡出,老者作為主角便登場了。

王伯敏曾在《中國繪畫史》中寫道:“中國畫題款的發(fā)展,與書法的發(fā)展極為密切。中國書法具有它的形式美,乃是‘無色而具有圖畫之燦爛,無聲而有音樂之和諧’。一幅好畫,加上好款,便是錦上添花,所以題款佳者,向有‘一字抵千花’之譽。”[4]畫中題跋不見得用筆、章法、結字、墨法處處到位,就稱得上是好的題跋。要想“一字抵千花”,就必須將書法題跋與水墨畫面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未題跋的用筆、章法、結字、墨法都應當符合水墨畫面的效果。

《小蝌蚪找媽媽》中并沒有將書法融入動畫中,筆者在此便不討論了。在《牧笛》的第二幅畫面中,“牧笛”二字以一幅農(nóng)家鄉(xiāng)間的水墨畫面為背景(見圖9)出現(xiàn)。畫面的上半部分是濃密的樹林,下半部分是一大半留白的鄉(xiāng)間小路。“牧笛”二字較大地占據(jù)了畫面的中心,平衡了畫面的“上重下輕”。“牧笛”二字似行楷的筆意,而“笛”字有連筆的意向。筆畫的粗細變化分明,豎畫細挺、橫畫方圓,有強烈的毛筆字的頓挫感。筆畫起始處筆鋒顯露,勾、捺之處尖銳挺拔,有幾筆收筆處筆鋒稍轉,筆畫呈現(xiàn)水滴的尖圓之勢。二字呈現(xiàn)的線面結合形式勻稱穩(wěn)當,呈現(xiàn)出瀟灑的氣勢。當題目淡出后,演職員表的字幕出現(xiàn)(見圖10),該字幕的毛筆字體秀氣,撇、捺筆畫體勢較長,非常秀氣且符合青山綠水的背景效果。職位名稱用的是紅色字體,不僅層次分明,并且顏色搭配也仿佛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給畫面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鹿鈴》中,第二個畫面冊頁上的“鹿鈴”二字筆墨有潤有枯、有粗有細、有疏有密,蒼勁有力的筆法背后仿佛隱藏著深刻的故事。并且,《鹿鈴》中的書法風格與程十發(fā)的書法風格較為相似。程十發(fā)的書法造型十分獨特,從造型上看不出出自哪個流派。他曾經(jīng)風趣地說道:“誰不學二王,我就投他一票。”[5]程十發(fā)的書法不盲目模仿、套用套路,而是講究推陳出新,推崇更廣的創(chuàng)作思路,他的書法作品尤其注重筆畫線條的趣味性。如圖15中,程十發(fā)的書法作品將楷書、行書、草書幾種字體相互組合,同時還加入了隸書“蠶頭燕尾”的筆意,呈現(xiàn)出多種字體雜糅的獨特的書法風格。這樣既強化了“蠶頭燕尾”的隸書效果,又增添了古樸稚趣,并且兩者的字形都較扁,有隸書的筆法和強烈的裝飾性。

3 結語

水墨動畫中的每一種水墨畫元素都為動畫畫面增添了水墨效果。動畫中,水墨畫畫面的意境含蓄內斂,富有詩意,仿佛一切盡在不言中。并且,水墨氤氳的畫面有時不需要用劇情來表現(xiàn),僅僅用這種獨特的水墨形式就能表現(xiàn)出一種心境,體現(xiàn)出詩意和韻味。書法雖然不是水墨動畫中的主角,但它作為水墨畫的一部分、動畫中的小細節(jié),映襯出了動畫中的水墨畫的畫面氛圍。有了書法元素的加入,水墨動畫的意蘊就顯得更加濃厚了,文人畫的詩意情懷也因此在動畫這門新藝術中得到了呈現(xiàn)。

參考文獻:

[1] 潘天壽.聽天閣畫筆隨談[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0.

[2] 周積寅.中國歷代畫論:掇英?類編?注釋?研究(上編)[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104,108.

[3] 張松林,貢建英.誰創(chuàng)造了《小蝌蚪找媽媽》:特偉和中國動畫[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17.

第8篇

童真,這個詞放在我們這些大孩子身上顯然已經(jīng)不合適了。童年才是童真的專屬,很多人總喜歡回憶我們那充滿童真童趣的童年。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關于童真的作文高一600字,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關于童真的作文高一600字1坐在小溪邊,哼著一首歌謠,用雙腳輕輕拍打著那清澈見底的溪面。不遠處村莊的上空,升著縷縷炊煙。耳邊一陣陣的歡聲笑語揪緊了我的心田,飛入了那逝去的時光。

小小的我扎了一個小小的辮兒,背了一個小小的書包。這包中可沒有什么能量讓我打開知識的寶庫,“游”進書的海洋;也沒有可以讓我飽餐一頓的美味佳肴。有的,只是一塊皺巴巴的大匹布和那一盒顏色不全卻被我視為寶貝的蠟筆連帶著那兩張有些發(fā)黃的紙張罷了。

我與小伙伴們約定好在大樹下集合并讓最后一個到達“戰(zhàn)場”的伙伴來尋找“逃之夭夭”的我們。做足了準備,我便一躍跳起,緊緊抱住這比我壯了兩圈的樹干,一腳一腳往上爬,找到了一個枝葉茂密的好棲息地。

鋪好我的布,撅起屁股重重地一靠,哈,一個鳥巢。拿起油畫棒,一張紙,就開始了我的創(chuàng)作之旅。

一個巢是棕黑色的,有長短不一,粗細不等的木棒做成。我拿起棕色畫棒笨拙的、重重的在紙上胡亂畫了一通。然后是鳥蛋,小而圓,亮而白,有點光照到上面,一閃一閃的。黑色畫棒勾勒出了三個像又不像的圓圈,看來看去又總感覺少些什么,便又拿起綠色畫棒涂了一通。我將這張“杰作”疊好,所有的“工具”都放入書包。接著開始等待伙伴們的“呼喚”,卻不料被家長們逮了個正著,灰不溜秋地回去了。

雖與小伙伴們失約了,但這張五彩斑斕的畫卻記錄了我美好的一天,也成為我幼時最美的回憶!

哦,還記得,在那棵枝繁葉茂的老樹上,那巢小鳥早已長大……

突然間感慨良多,時光飛逝,如曇花一現(xiàn)。在日復一日的風兩陽光中,就如同那巢小鳥一般,我和我兒時的伙伴也慢慢的在長大。

收拾好記憶的行囊,繼續(xù)與伙伴們一同前行,繼續(xù)走過風雨,遇見彩虹,看到陽光。

關于童真的作文高一600字2夏利是個12歲的中學生,這本應有著一點叛逆的年紀,卻很聽父母的話,只是周末的時候,他與母親確失和了,卻僅僅是為了一件小事。

夏利的母親很著急,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鋼琴過七級,英語過六級。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整天都在拼湊著那些畫著幼稚畫面的拼圖,一點也沒有12歲人的樣子。都說十二歲的孩子像個‘小大人’了,可夏利還整天玩著這些,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這,學習成績也并不理想。這次,她狠下了心。

“你又在玩這個!”夏母大叫著。“都要期末了,你還不用心學習,整天拼這個有用嗎?你說你去學個特長考個級,將來還有點加分,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夏母指著夏利的鼻子,氣不打一處來,一巴掌扇了過去…。

夏利的臉疼疼的,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想起今天上午的事,心里還難受著。當時夏利一氣之下沖出了家門,午飯也沒有吃。“吃飯的時候也要受氣,還不如不吃。”夏利抱怨著。

夕陽落下了湖面,還散著余暉,映在湖面上,湖水邊的金黃,倒映出夏利的影子,夏利彎著腰,嘆了口氣說“還是回去吧,吃飯重要一些。”

“回來了。”夏母皺著眉頭,似乎上午的事還讓她不高興。夏利剛要進入房間,背后傳來母親的聲音“你的那些拼圖我都給扔了,你還是安心學習吧。”夏利愣住了,回頭看向母親,平靜的眼神讓母親驚到了。夏利答了了聲“知道了。”便進屋了。

回到房間,夏利躺在床上,看著一塊被撕碎的拼圖,看著入了神,竟發(fā)現(xiàn)拼圖上有水跡。一摸眼角,發(fā)現(xiàn)早已浸滿了淚水。

其實破碎的不僅僅是拼圖,還有那美好的童真。破碎了,想拼好卻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晚了。

關于童真的作文高一600字3小時候,總是一味地相信城堡里一定住著公主和王子;不聽話的孩子會被大灰狼叼走;相信森林的小屋里有維尼熊;杰克有魔法……于是會幻想,有一天也要變成小公主,住在粉色的城堡里,屋子里有吃不完的糖果,水龍頭里流出來的都是橘子汁。等我長大了以后,會有帥氣的王子騎著白馬來接我。

童真是多么美好啊!

隨著成長,這些幻想似乎支離破碎了,連拼都拼不起來。怎么會有那么荒唐甚至可笑的想法?腦海里時不時蹦出這句話。這以后的好長一段時間,都再也沒有過童真的幻想,在對它們揮手告別后,迎來的是一個又一個繁重的學習任務,以及平日里所有的不滿。我再也沒有像以前那樣開心了,漸漸的,郁悶、煩躁、傷心亦或是恐懼,填滿了童真走后空缺的空座。

是一次偶然,我重新拾起了童真,再也沒敢撒手。記得那次,小表妹讓我去陪她看動畫片,她當時的年紀,與曾經(jīng)還擁有童真的我一般大。電視屏幕里,浮現(xiàn)出的是接連不斷的熟悉而又陌生的畫面。頓時一種難以表達情感涌上心頭,我很認真地看著,原來喜羊羊依舊用聰明打敗了灰太狼,而灰太狼那句經(jīng)典臺詞:我還會回來的!又在耳畔響起。

那天,我笑得格外開心,一時的喜悅沖淡了不少平日里的不快。我下定決心,重新拾起這份已被遺忘的童真,而一切只因“相信”二字。

雖然丑小鴨不一定會變成白天鵝,灰姑娘也不復存在,但因為相信,出于對童真的信任與肯定,有時用善意的謊言來愉悅一下心情,放松一下身心,不是很快樂也同時很有意義嗎?

相信,真的很奇妙,既然已經(jīng)選擇了相信,那就不要放手,抓緊它。其實重新拾起童真并不難,只要你選擇了相信。

關于童真的作文高一600字4“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宋代詩人楊萬里在《稚子弄冰》這首詩里描述了一幅兒童自得其樂的玩冰場景。每每讀到這首詩,我都不禁想起我那充滿童真童趣的幼年生活。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首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所作的詩寫出了幼年時期的天真無邪。記得五歲那年,媽媽告訴我一個人生哲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而我想當然地理解成了種什么就會得到什么。于是我靈機一動,偷偷摸摸從媽媽的錢包里掏出一張百元大鈔,一邊將錢埋進一個小土坑里,一邊美滋滋地想象著明年能結出更多的錢。媽媽發(fā)現(xiàn)了正在土里種錢的我,笑著告訴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指的是有付出才有回報。唉,我的“美夢”破滅了。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晚》一詩中的兒童是多么的悠閑自在啊!我小時候也喜歡悠閑自在地在外玩耍。我當然不是像牧童那樣騎牛,而是坐著姥爺?shù)娜嗆嚾ザ碉L。自從我記事起,一到夏天,每天洗完澡后,姥爺就會開著三輪車總帶著我四處兜風。每次洗完澡,我都會心情大好,迫不及待的坐上姥爺?shù)募t色三輪車,還晃著我那閑逸的小腳丫到處顯擺:“姥姥,你看我洗的干凈不干凈”,“姥爺你聞我香不香”。三輪車上總是充滿了我的歡聲笑語。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高鼎筆下的兒童是多么會放風箏啊!我小時候也喜歡放風箏,但我只會拉著風箏跑,風箏像只無頭蒼蠅到處亂撞。爺爺連忙拿下風箏,邊向我示范邊說:“風箏要逆風才能飛起,它要借助風的力量讓自己高飛”。我聽后迫不及待地去試了一下,果然,手中的風箏飛起來啦!

這就是我的幼年生活,雖然懵懂無知,卻也充滿童真童趣,讓我永生難忘!

關于童真的作文高一600字5就在這個星期六,我與朋友一起去河邊放風箏。

這天,風姿颯爽,且風勢很大,是個放風箏的好日子,我拿著風箏叫朋友,他一看外面的天氣,便二話沒說,拿上風箏便與我們出門。

我們來到了河邊,雙面臨水的地方果然風是更加的猛烈啊!我不慌不忙的把風箏上好支架,然后讓與我們同行的另一個朋友讓他給我拿著風箏,我放出一點線,然后緩緩地向后退著,剛退了幾步,我那個朋友就把風箏放手,隨即風箏飛翔了起來,我不慌不忙的繼續(xù)放著風箏線,于是風箏就如神龍似的,越飛越高。

我那個朋友看見我的風箏飛了起來,他也按耐不住了,他也把風箏上好,也讓風箏飛了起來,這時我的風箏已到了一定的高度了,他就十分著急的一直放線。可是他的風箏還是搖搖晃晃的,最后還是勉強上去了,而我的風箏穩(wěn)中有升,我只是需要偶爾的松松線,收收線,而他卻是再一直放線,風箏還是不穩(wěn)定。

終于他把線全都放完了,且風箏終于也穩(wěn)定下來了。誰知,突然來了一陣狂風,我趕緊的收線才保住風箏使得風箏不至于掉下來,但他的風箏來不及收線,風一吹,他的風箏線“嘎嘣”一聲就斷了,隨即風箏就隨著大風一起飛,這一幕把我笑得不得了,他也沒有半點遲疑,趕緊“屁顛,屁顛”的追上了去,那風箏像脫了僵的野馬,一發(fā)不可收拾,他猛地一跳,可風箏好似與他作對一樣,突然大風往上一吹,風箏往上一升,使得他沒有抓住,反而差點摔了一跤。幸好風小了許多,他一路蹦跳,最終一下爆發(fā),抓住了風箏,并把風箏從風中拉了下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岢岚县| 玉门市| 湖口县| 房产| 南岸区| 凤阳县| 桂林市| 云林县| 多伦县| 青浦区| 嘉善县| 邛崃市| 海南省| 台北市| 财经| 汽车| 中宁县| 库车县| 宝鸡市| 弥勒县| 蓬溪县| 巴东县| 太原市| 昌黎县| 前郭尔| 泽普县| 汤阴县| 都昌县| 临潭县| 大渡口区| 邹平县| 友谊县| 高清| 绥江县| 龙南县| 邵阳市| 恩施市| 黄骅市| 黄梅县| 锡林郭勒盟| 荔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