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43: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湖南高考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許多人說,距離產生美。?
某80后作家說,一切事物都要隔層玻璃才好看。?
成人童話家說,產生崇拜的前提是距離。?
古人形容美人美態(tài),說“美人隔花端”。?
距離,是何神物?有著這般神效?隔著時間或者空間的河流,為何我看見的彼岸是姹紫嫣紅,是火樹銀花,是曼妙芳華??
我想說,或許距離是那盞神燈,或是那句“芝麻開門”,開啟了許多童話和美好。?
這種美好,古今皆有,像《詩經》中的《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姣好女子立于沙洲,就是那一方無情水隔斷了你儂我儂,留住了詩情畫意,摒卻了沒有距離的遺憾。古時的山水潑墨畫,均會留出一些空白,或者拉遠視界與山水的距離,使人感到山也朦朧,水亦空奇,看到的是“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橫”。也許事實并不是這樣的,山或許遭人樵采,已經滿目瘡痍;水或許已經枯涸,剩一攤爛泥,不管如何,留給我們的,是距離帶來的“清、寂、和、靜”。?
人與人交往,有距離會更美好。席慕容說,友誼像花香,還是淡一點才好,越淡才會越持久,越淡才會使人更留戀。這正應了一句古話:君子之交淡如水,雙方隔得遠一點,才看不到那些本可以忽略不計的瑕疵,像那個“豪豬取暖”的哲理故事里,只有留出恰當?shù)木嚯x,才能既取得暖又不傷害對方。?
我很喜歡蘇軾的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超然且有出世的氛圍。我理想的人生像我朋友寫給我的一封信里的一句:在入世中做著出世的夢。融入世事但要超越世俗,或許過的是吃飯、寫信、學習、聊天的平淡生活,但會用一段剛剛好的距離劃出一條心河,在此岸做著“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的美夢。彼岸的春色正濃,我們去看陌上花開。?
【名師點評】?
一日,酷熱難耐,小子虛手捧《浮士德》于后花園納涼品讀竟兀自睡去……魔鬼梅菲斯特突然現(xiàn)身,誘道:“小子,我處有一圣水可破高考作文之招式,欲得之速來――”語罷便消失于迷霧中。小子虛將信將疑地朝聲音的方向跟了過去。一路走去,小子虛發(fā)現(xiàn)幾尊怪異的石像矗立在路邊,地上若隱若現(xiàn)地燙刻著2001~2011的年份數(shù)字。小子虛好奇地走上前去想看個究竟,石像竟開口說話了。
第一尊石像:“我是‘最直接’作文題,《早》(2010年湖南卷)上好,來我這里吧,跟我《談談對人生事物的看法》(2005年湖北卷),《談與‘常識’有關經歷和看法》(2009年廣東卷)……”石像面帶肅色,小子虛打了個冷顫。
第二尊石像:“別怕,來我這里吧,我是‘最熟悉’作文題,看這是我的《肩膀》(2006年遼寧卷)、這是我的《臉》(2005年江西卷),還有你最熟悉的《筷子》(2005年重慶卷),看我的姿勢,你想起《跑的體驗》(2005年湖南卷)了嗎?”小子虛尚未反應過來,另一個冷冷的聲音又在耳畔響起。
第三尊石像:“小子虛,來,來,來,我告訴你什么是‘最思辨’――《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遭遇挫折與放大痛苦》、《看到自己與看到別人》(2004年全國卷)……”石像用平緩的語調說:“我們一起探討《走與停》(2006年重慶卷)、《一步與一生》(2007年四川卷),我們一起《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2010年北京卷)……”
此時,其余各尊石像都紛紛伸出手來要把小子虛拉過去。
“最文學”石像:“來我這,跟薛寶釵或者冬妮婭對話(2004年天津卷),看看什么叫《雨燕減肥》(2006年江西卷),討論討論《‘三’字成語的啟示》(2006年湖北卷)……”
“最地域”石像:“我來告訴你什么是《北京的符號》(2006年北京卷)、上海《文化生活三個鏡頭的影響》……”
“最寓言”石像:“跟我去聽聽《海龜與老鷹》(2008年全國卷Ⅱ)的故事,看看《運動會上的兔子》(2009年全國卷Ⅰ),畫一幅貓兒吃魚不捉老鼠的漫畫(2010年全國卷Ⅰ),保證你大有收獲!”
正在小子虛被石像們圍得團團轉、鬧得頭腦發(fā)昏的時候,一陣巨響,眾多石像化合成了梅菲斯特。梅菲斯特臉上掛著狡黠的笑容,道:“哈哈哈哈,看到了嗎?這些煩人的石像就是高考作文題,他們都是‘我’變出來的。”小子虛頓時被震住了,頭腦一片空白。
“再讓你看點厲害的――”又是一陣巨響,梅菲斯特變成了一群名為2011年高考作文題的石像:
最“坑人”――《一切到底過得去還是過不去?》(上海卷)、《誠信》(全國卷);
最“給力”――“材料作文”袁隆平愛自己的工作(福建卷)、《拒絕平庸》(江蘇卷);
最“浮云”――《這世界需要你》(山東卷)、“材料作文”蘋果(遼寧卷);
最令考生“死去活來”――《情有獨鐘》(重慶卷)、“謝謝大家,你們來了”(湖南卷);
最“詩情畫意”――“孟子三樂”(江西卷)、“回到原點”(廣東卷)。
這群石像使小子虛的心扉“訇然中開”,他望著得意的梅菲斯特,若有所思。
梅菲斯特變得更猖狂了,他左右手各拿了兩篇高考滿分牛文(《綠色生活》與《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一邊在小子虛面前晃悠著,一邊道:“小子,這兩篇牛文的作者都喝了我的高分圣水,我已經讓你見識了歷年高考作文的招式了。來吧,我們作個交易,只要你從現(xiàn)在開始全神貫注地學習,將毅力與堅持給我,那杯圣水就是你的了,你將擁有高分、成功與喜悅?!?/p>
俗話說:“題好文一半”,尤其是在新材料作文成為高考作文的主導時,擬題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近十年全國高考優(yōu)秀作文的典型擬題為例,由淺入深,介紹作文擬題的三重技法,力圖能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有效地指導。
一、優(yōu)秀高考作文擬題的第一重境界:直接“入”題
直接“入”題,一般采用:“小議×××”、“淺論×××”、“×××之我見”、“×××之感悟”、“我看×××”、“從×××說開去”、“從×××說起”、“對×××的思考”、“對×××的反思”、“×××引發(fā)的感想”的擬題形式,如《“彎道超越”之感悟》(2009安徽)、《“小議”淺閱讀》(2010新課標)、《包攬后的反思》(2011北京)、《<功夫熊貓>引發(fā)的感想》(2011新課標)、《從蔡偉博士說起》(2011重慶)、《從船主的封口費說開去》(2012新課標)。
二、優(yōu)秀高考作文擬題的第二重境界:掌握“?!鳖}
(一)并列式
它既可以圍繞著材料中的主要對象來擬題,如《探險者與蝴蝶》(2013江蘇);也可以圍繞著材料中所揭示的深刻主旨來擬題,如《做事與做人》(2012課標卷);還可以圍繞著材料中所揭示的相反的對象和主旨來立意,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2007安徽)、《鏡里與境外》(2011天津);有時還可以是三個義項的疊加,如《那手,那人,那心》(2012湖南)、《所向,所愛,所愿》(2013廣東)。
(二)偏正式
一般采用“××的××”的形式,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光榮的荊棘路》(2012浙江)、《人生的容器》(2013浙江)、《不可驚擾的寂靜》(2013江蘇)。
(三)動賓式
一種是開宗明義,直接點明論點的簡單動賓式結構,如《走出自我》(2011湖南)、《學會舍棄》(2012全國大綱卷);還有一種是動詞加上偏正式賓語的結構,如《找到自己的位置》(2006海南)、《點亮萬家燈火》(2013廣東)。
(四)主謂式
一種是主謂式,如《天使就在我們身邊》(2008北京)、《彎道艱險勇超越》(2009安徽)等,一種是主謂賓式,如《我的杯中需要沙》(2008北京)、《舉手之勞也是一種美德》(2012)等。
(五)由表及里式
由題目中的現(xiàn)象寫起,聯(lián)想到其中或背后蘊含的深刻的道理,一般采用“從……到……”、“由……到……”、“在……的背后”的結構,如《從舉手之勞到知恩圖報》(2012新課標)、《由沙子到珍珠》(2013遼寧),《在怕的背后》(2013江西)。
(六)意愿式
一般采用“愿……”、“惟愿……”的結構,如2013廣東卷的幾個高分作文題:《愿從本心》、《愿赤心長留》、《惟愿此心無怨尤》。
(七)祈請式
祈使句一般用“讓……”的結構,如《讓未來記住今天》(2012年廣東)、《讓愛雙向流動》(2013廣東);請求式一般用“請……”,或“對象+請……”的結構,如《請問你自己》(2006四川)、《思維,請守住幸?!罚?004海南)。
(八)對比式
可以直接形成對比,如《國語失落癥猛于虎》(2007湖北)、《比學習更重要的事——學會做人》(2013浙江);也可以用題目中的詞語形成對比,如2011湖南卷的兩個優(yōu)秀作文題:《低姿態(tài)的高貴》、《寒風吹暖我的心》。
(九)兩個詞匯或短語組合式
不用逗號隔開的如《揀盡空白 終見空白》(2006福建)、《接受改變不負青云之志》(2013山東);形式整齊的擬題,三字的如《感受愛,感恩愛》(2012天津),四字的如《不斷追求,不斷進取》(2012江西);五字的如《美麗的流行,永恒的經典》(2005),六字的如《重塑全面文化,實現(xiàn)全面崛起》(2011新課標),甚至還有八字的如《誠心補漏手有余香,知恩圖報懂得感恩》(2012新課標);形式錯落有致的擬題,如《莫驚擾,讓生命安寧》(2013江蘇)、《正視批評,成就謙謙君子之風》(2013山東)。
三、優(yōu)秀高考作文擬題的第三重境界:打造“靚”題
(一)比喻式
一種是明顯的比喻,如《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2004四川)、《幸福之花,開在感恩枝頭》(2007全國卷Ⅱ)、《夢想為帆,踏實為槳》(2011福建);一種是題目中的相關詞語有比喻義,如《滋養(yǎng)文化的“活魚”》(2010上海)、《平凡中的“珍珠”》(2013四川)。
(二)擬人式
運用擬人的如《夢想在現(xiàn)實中起舞》(2006山東)、《與品讀相擁》(2010全國卷Ⅱ)、《熱愛誕下創(chuàng)造的嬰孩》(2011福建)。
(三)諧音式
諧音的運用也能讓文題增色不少,如《國有殤,愛無傷!》(2008全國Ⅰ卷)、《背上“悅讀”的行囊》(2010新課標),“殤”與“傷”諧音,“悅讀”與“閱讀”諧音,讓人印象深刻。
(四)活用成語
可以顛倒成語中個別語素的順序來表達材料的主旨,如《寓教于樂》(2011江西);也可以突出成語中的個別語素來表達材料的主旨,如2013江蘇卷:《謹“小”慎“微”》、《一“石”激起千層浪》。
(五)妙用標點式
1.感嘆式
通過題目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如《你好,中國!》(2011全國新課標卷)、向社會的“補漏者”致敬!(2012課標卷)。
2.疑問反問式
一種是不用問號,具有疑問反問的語氣,如《沒有付出哪有碩果累累》(2007安徽)、《善行,我該如何安放你》(2013廣東);另一種則使用問號,如《繞樹三匝,何枝可依?》(2006河南)、《大同世界,焉能忘本?》(2010全國卷)。
3.間隔號式
運用間隔號“﹒”把相關內容隔開,形成一種整飭之美,如《堅守?綻放生命之花》(2011遼寧)、《朝陽?流水?夢》(2013安徽)。
(六)詩題式
可以是一句,多為七字,如《青山一道同風雨》(2008全國)、《滿身花雨又歸來》(2010全國卷Ⅰ卷)、《守得云開見月明》(2012浙江);也有兩句十字的,如《草木得常理 共生唱和諧》(2010安徽)、《知足云天淡,進取風雨行》(2012江西);還有兩句十四字的,如2007北京卷的文題《細雨未必看不見,閑花未必聽無聲》。
(七)引用式
有引用古代詩句的,如《曉看紅濕處》(2005全國Ⅰ卷)、《此時無聲勝有聲》(2007北京);有引用現(xiàn)代詩詞中名句的,如《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2006山東)、《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2007甘肅);有引用古今名言的,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2012安徽)、《千學萬學學做真人》(2011遼寧);有引用社會上的俗語流行語的,如《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2010新課標)、《細節(jié)決定成敗》(2012全國新課標);有引用歌詞的,如《該出手時就出手》(2011北京)。
(八)化用式
有化用詩詞名句的,如《一蓑煙草任江平》(2008福建)、《腹有雅量氣自華》(2013山東);有化用古代名句的,如《大隱隱于“樂”》(2012遼寧);有化用名著的,如《高考,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2007重慶);有化用電影名稱的,如《致我們已逝去的童真》(2013浙江)。
(九)虛實結合式
可以化實為虛,如《在自己的天地里收獲秋天》(2006福建)、《栽種你的最愛》(2006福建);更多的是化虛為實,如《別讓雨下進靈魂里》(2006河北)、《擁緊自己的靈魂》(2007安徽)、《慢嘗書香》(2010新課標)、《守住心靈的綠茵》(2011課標卷)、《最是那初放的安詳》(2013浙江)。
(十)妙用其它學科詞語式
用數(shù)學詞語的如《美,人生的不對稱》(2007全國卷Ⅱ);用化學詞語的如《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劑(2009上海);用計算機術語的如《愛,更需要“復制—粘貼”》(2007全國卷Ⅱ);用地理術語的如《心中的鄉(xiāng)情不會隨時間風化》(2007山東);用游戲術語的如《生活中的俄羅斯方塊》(2005山東);用佛教術語的如《芥子納須彌》(2011湖南)。
根據(jù)《2016湖南成人高考報名通知》得知,2016湖南成人高考準考證打印時間為10月15日-30日。
2016年湖南成人高考準考證打印入口(10月15日開通)
在通過現(xiàn)場確認后,考生可在規(guī)定時間內登錄“報名系統(tǒng)”自助打印準考證。準考證上標有考試時間、考試科目、考點名稱、考點地址、考室號、座位號和身份證號等信息??忌鷳{準考證和身份證到指定考點考室參加考試。
熱門推薦:2016年成人高考作文范文大全2016年成人高考考前預測試題及答案匯總全國2016年成人高考準考證打印時間及入口專題全國2016年成人高考真題及答案專題全國2016年成人高考成績查詢時間及入口專題全國2016年成人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專題【2016年成考輔導專家聯(lián)手打造,更有超值優(yōu)惠套餐】高中起點升專科、本科輔導 點擊免費試聽>>>??破瘘c升本科輔導 點擊免費試聽>>>特殊優(yōu)惠政策: 免費領200元優(yōu)惠券,減438元
【關鍵詞】高三語文;高考作文;作文課;教學策略
作文課是高三語文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綜合性和整體性的特點,有效的作文課教學要注重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即在課堂教學和訓練中通過作文題目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生活積累,引導學生學會表達的技巧。
一、高三語文作文課教學要提高學生的審題立意能力
1.提高審題立意在作文教學中的地位
近幾年的高考語文作文往往被爆出“零分作文”的新聞,而大部分的“零分作文”的原因是作文嚴重離題。因此,在作文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題立意能力,讓學生能夠迅速、正確掌握命題者的意圖是至關重要的。具體到語文作文課教學中要做到以下三點:
(1)要在審題立意方面有所側重,改掉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過多地重視寫作技巧及寫作方法的習慣,專門抽出時間來訓練學生審題立意能力。
(2)要在課堂作文訓練中結合人教新版教材來布置一些作文命題,盡量做到命題的多樣化、細化、具體形象,總之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學生在看到題目時才會靜心分析,在頭腦中整理出寫作思路。
(3)要依據(jù)近幾年語文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勢來進行課堂訓練,要加大作文題目的難度,側重訓練學生對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題目的審題立意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通過材料引起學生的興趣,并幫助學生分析材料內容,引導學生探討材料的引申意義,尋找立意點。
2.增強閱讀量,為審題立意積累素材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廣泛的閱讀能夠為寫作積累大量的素材。葉圣陶先生早在1924年就指出:“我們不能只思考作文的法度、技術等等問題,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問題,因為我們的作文,無非想著原料是合理的,是完好的,才動手去作的?!痹谧魑恼n教學中,教師一方面可以結合人教版教材的閱讀模塊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另方面可以依據(jù)高考命題趨勢有針對性的讓學生在課下進行有目的的閱讀。
二、高三語文作文課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1.以歷年高考作文題為素材,培養(yǎng)學生總結各類文體結構的習慣
高三語文作文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備考,讓學生在總結歸納高中所學的語文知識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在作文課教學中,歷年高考語文作文試題就是最好的教學素材,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可以將高考作文題作為核心,讓學生圍繞高考作文題開展訓練,并且引導學生對歷年高考作文中出現(xiàn)的滿分作文和零分作文進行深入的分析,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去找出的高分作文的共同點。
例如2008 年有寫偷看老師的日記來歌頌老師的關愛學生的品質(63分),2009年有通過時尚寫母愛(65分),這兩篇高分作文都是以記敘文的形式來描寫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體會,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主動總結高分作文的文體結構,雖然目前高考命題趨勢是文體不限,但在備考時期可以讓學生多寫記敘文類型的文章,形成自己的一套行文方法。
2.以歷年高考作文題為素材,引導學生歸納作文構思的模式方法
除了學會總結文體結構形成自己的行文方法外,學生在作文課中要通過學習和訓練學會作文的構思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用歷年高考作文題目讓學生自擬提綱,在擬綱訓練中學生逐步提密的思維能力;其次,教師再對高考高分作文進行分析,讓學生對比自己擬的提綱和高分作文提綱的不同點,最后進行總結。經過構思模式的訓練,學生不但對如何寫作文有了新的認識,而且還對如何寫出高分作文有了自己的心得。
三、高三語文作文課教學要強化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作文是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直接體現(xiàn),在作文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嘗試多種類型的表達方式,在寫作內容方面力求做到新穎生動,在細節(jié)方面要做到語言細膩,引人入勝。
具體在教學中可以用歷年高考優(yōu)秀作文作為例子進行分析,例如 2012 年山東省的高考滿分作文《這世界需要你》在開篇進入主題后先后用了四個排比句結構,讓讀者耳目一新。又比如2012年的湖南省滿分作文《一只手上的中國》在開篇點題,層層遞進吸引讀者深入到故事中。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也自己有了感悟和積累,在作文訓練中也不再拘泥于模式化的表達方式,而是采用多樣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這一過程中寫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結語
高三語文作文課要以高考作為導向,一方面要把學生高中三年所學的語文知識綜合到作文中并通過作文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引導學生愛上寫作,讓學生在寫作中放飛想象的翅膀,享受寫作的快樂。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考作文 時事熱點 作文教學
繼2008年高考全國卷作文命題考汶川地震后全國人民抗震救災的時事熱點后,2011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再次直面熱點新聞,讓考生就有關中國崛起的新聞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這給中學語文教學一線的老師傳達了怎樣的信號?這會給今后的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帶來觀念上怎樣的轉變呢?筆者就此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參考。
一、作文所給材料直指熱點,今后我們的作文教學更要直面生活
2011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作文命題所用材料是新聞性比較強的熱點材料。考題出來后,有不少人感到出乎意料。對這種迎著熱點上的做法,雖不乏批評反對的聲音,但更多的是對這種做法的認同與支持。
究其原因,我想這與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頻頻觸及時事、新聞熱點不無關系??v觀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我們感覺越來越直面生活實際,時代感、時事感越來越強,作文材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些作文題客觀而又直接地提供一年來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重大事件,讓考生以此為題展開記敘和議論。通過多種角度、多種形式、多種手段,引導考生關注現(xiàn)實、思考現(xiàn)實和反映現(xiàn)實。
如果我們對恢復高考以來歷年的作文題做一下縱向對比,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其變化軌跡:由避開熱點到暗合熱點再到直指熱點,由讓考生反觀內省自身轉至讓考生關注社會、民族和國家。這個變化并不突然,這個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從古代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到當代的“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這些文論無一不告訴我們要關注身邊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事。我們今天培養(yǎng)和造就的人才決不是以前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科舉學子,而應該是“兩耳要聞窗外事,直面生活勤思辨”的時代新人!
這個變化既符合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觀,又與新課標的精神相吻合。新課程標準在“表達與交流”方面有這樣一些要求: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積累和運用寫作素材。
2011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作文命題并不意外,其命題思路和考點與往年的新課標語文試卷作文命題一脈相承,都是重在考查學生能否運用發(fā)散思維多向性、多層面地關注社會民生、感受現(xiàn)實生活。我們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要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引時代和生活的源頭活水進入課堂,并引導學生直面生活,關心時事,在生活中學語文,在對時事的感知中增長學識。
二、作文要求中有了“結合自身的體驗和認識”的提示與限定,今后我們的作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觀照自身成長,強調自我解讀
筆者也有意對歷年來的作文要求進行縱向對比。發(fā)現(xiàn)近幾年有不少省份高考作文命題要求上有了新的變化。和以前作文命題相比,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題要求中有了更多的要求觀照自身的提示與限定。
先看2009年高考作文要求:重慶卷《我與故事》中有“你也許是故事的親歷者,也許是故事的聆聽者,也許是故事的評說者……你在故事中思考,在故事中成長”的提示,安徽卷中也有“上面的文字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感悟”的限定;浙江卷有“請你根據(jù)所表達的主旨,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與閱讀積累”的提示;2009年廣東卷也有“談談你生活中與常識有關的經歷或你對常識的看法”的要求。
再看2010年高考作文要求:全國卷Ⅱ有“人人都有自己的閱讀愛好,淺閱讀流行,閱讀就更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提示,山東卷也有“請根據(jù)閱讀后的感悟和聯(lián)想”的要求;湖北卷有“請根據(jù)你對以上材料的理解與體會”的提示;廣東卷有“請你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感受”的字眼;天津卷也有“請你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感悟”的限定。
最后看2011年高考作文要求:新課標全國卷限制“對于中國的這些變化,你有什么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湖南卷提醒“也許類似的變化曾經發(fā)生在你的身上或身邊,也許你對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重慶卷要求“請結合材料和自己的體驗與感悟”;浙江卷指明“人生的真諦不在復制別人的成功,而是認識自己,在合適的時間里做好該做的事”。
這些要求與限制是以往作文命題中不曾有的。由此不難看出,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題都要求考生關心身邊的生活并積極參與、深入體驗,都側重展示考生的自我體驗與認識,都著重考查考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樣,學生作文對生活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象有了自我解讀,對接觸知識既有“學”更有“識”,對自身實踐難題有了解決辦法與途徑。和過去我們深惡痛絕的寫作文時假大空、無病、缺乏真自我、言必稱希臘、動輒歷史文化名人的積弊相比,實在進步很多。
我想到“新概念作文”的主旨:“新思維”、“新表達”、“真體驗”,讓學生真實、真切、真誠、真摯地關注、感受、體察生活,并使用屬于自己的充滿個性的語言,反對套話,反對千人一面、眾口一詞。多好!
高考作文命題理應引導學生客觀公正地進行自我評價、自我定位。如何引導學生自我定位,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人們不容回避和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高考指揮棒如能讓考生自覺地把自己置身于社會之中,認識自己,反省自身,評判自己,從而對他們今后的成長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這遠勝于過去刻板而空洞的說教。
三、既要“直面生活”又要“觀照自身”的作文命題需要我們中學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巧寫作文
如果說“直面生活”是作文取材方面的引領,“觀照自身”是作文要求方面的限定,那么接下來該解決的應是作文的構思問題了。
以上列舉的很多時事感強的作文題所涉及的多是一些大事件、大議題,學生雖不會在審題上出現(xiàn)偏差,卻是難以駕馭、不好出彩的。社會熱點性問題,主旨意向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如果不懂得小中見大、由微見著地選材、用材,不作深入探究、貪大求全、只流于表面,勢必會寫出浮夸式口號式作文、歌功頌德的“大光明”文章來。
以2011新課標全國卷作文為例,材料旨向明確,審題難度大大降低。但此題入手容易,要想有深度、有亮色卻不容易。也就是說,我們認為“有話可說”的試題,在考生看來未必如此。面對這道作文題,大多考生就像面對一個龐然大物,不知所措,如同老虎吃天,無處下爪。“人貴直,文貴曲”,這是為人、為文之道。寫好這篇作文,不能像回答政治試題那樣,直截了當?shù)啬銌栁掖穑菢泳蜁淙氪笤掃B篇的泥淖,無法自拔。正確的策略是“大題小做”,即化大為小,以小見大。
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作文中教學給學生講清反映時事熱點、身邊大事類題材的作文寫作技巧,講清如何將個人的經歷和認識進行拔高和升華,并在日常作文教學中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立意的高低,往往決定著文章的成敗。立意高的文章,能夠以尺水見波瀾,反映社會生活,能讓人感覺到時展的步伐。但在我們同學的實際生活中,所接觸到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猶如和風,猶如細雨,猶如閑云,猶如輕煙,要用小弦拉出高調是何等困難!
其實,我們也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家里人不同時期的照片反映改革開放以來每一個中國家庭的巨大變化,借助一個塑料袋的旅行經歷反映環(huán)保這一大主題,通過記敘大家給鄰家媳婦生的胖小子起名“奧成”(“奧運圓滿成功”之意)這件小事,表現(xiàn)了中國主辦奧運會對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產生的巨大影響……
我們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挖掘小事件中反映的大道理,賦予小人物經歷以普遍意義。以2008年寧夏海南卷作文題為例,可以將母女倆的三次愛鳥經歷進行推廣:由母女倆推廣到全人類,由愛鳥推廣到愛生命。再如2009年寧夏海南卷作文題,材料說的是當今社會善良落入不誠信的圈套的事件,我們也不能就事論事,而要上升到當今社會傳統(tǒng)美德能丟不能丟的高度來認識。這樣文章就有了“大我”,文章就有了閃光點。
優(yōu)秀的文章總是躍動時代脈搏,傳遞時代信息,表現(xiàn)時代精神。小中見大,不是簡單的結論和生硬的哲理,而是貴在從小事中折射出時代風貌。以小見大,須大中取小。所謂大中取小,就是從一個寬泛的范圍內選取某一個小方面。這里所選取的“小”,一定要能反映重大的主題。
一、詞語式命題作文
由于詞語式命題作文是一個詞或者是一個概念。所以在審題時常采取組詞造句法。先確定這個詞是抽象的詞語還是形象的詞語,是“實”還是“虛”。對于比較具體的詞語,要善于化實為虛;對于比較抽象的詞語,要善于化虛為實;對于虛實兼?zhèn)涞脑~語,則要善于虛實結合。為了幫助理解,可以在給定的詞語前后添加詞語,以豐滿其內容。
例如2009年山東卷的標題《見證》,作文題是個獨詞,動作性很強。首先得揣摩其意思,《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將“見證”注解為“當場目睹可以作證的”,或“指見證人或可作證據(jù)的物品”,從立意角度來說,此題接近時代,與時代同步,與現(xiàn)實貼近,可寫的內容較多,大可寫國家、家鄉(xiāng),小可寫城鄉(xiāng)一角、自己小家??忌捎锰钛a法進行構思,如見證什么,什么樣的見證??蓪⒆魑念}在具體的內容上擴展為“愛的見證”、“中國真情見證”、“歷史見證”、“談司法見證制度”、“見證成長”、“時間的見證”等。
而四川卷的標題《熟悉》,它和山東卷作文題一樣是獨詞,前者是形容詞,后者是動詞。前者強調了解程度,后者強調“見證”這一動作狀態(tài)。四川卷這道作文題的題目,考生從字面上都能把握,是“十分了解,知道得很清楚”的意思。熟悉的可以是人、物、思想或者自己曾經美麗的家鄉(xiāng)。發(fā)揮想象,可以由一段感人的故事贊美你熟悉的人,也可以由一個熟悉的動作表達自己的感恩。發(fā)揮逆向思維,對這個作文題目內涵的發(fā)掘和深化,反彈琵琶出新意,可以形成“自以為熟悉的人和事,其實很陌生”、“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最不了解的” 、“最陌生的也可能是最熟悉的”、“熟悉有時是一種可怕的習慣”的深刻立意,進而闡述“人們所熟悉的東西,有時又在束縛著人們”的道理,發(fā)揮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動性。
二、短語式命題作文
對于短語式題目,審題時可以采用“析詞法”。就是將題目的短語以詞為單位進行劃分,然后對每個詞語逐一分析。
短語有各種關系的短語,比如并列關系、偏正關系、動賓關系、主謂關系、因果關系、條件關系、遞進關系等等。面對一個短語式命題,應該先弄清楚它的類型,再根據(jù)這種類型的特點去分析。 2009年高考中江蘇卷的《品味時尚》,這是一個動賓短語,“品味時尚”則要求考生不僅僅是寫到時尚,還必須兼顧“品味”。考生在審題時要注意“咬文嚼字”,以免偏離題意。第一,是“品味”而不是“品位”,“品味”作動詞講的意思是仔細體會、玩味,而“品位”的通用意義為人或事物的品質、水平。考生完全可以寫“有品位”的時尚,但如果沒有寫出“品味”則有些偏題;第二,是“時尚”而不是“時髦”,“時尚”的含義是當時的或者時興的風尚;“時髦”的意思是形容人的裝飾衣著或其他事物新穎入時。比較“時尚”與“時髦”,不難發(fā)現(xiàn),前者比后者的外延要廣闊得多,舉凡物質、精神等方面,都可以納入“時尚”的品味視野。
而湖南的《踮起腳尖》,可看作是一種動作情態(tài),從預留的想象空間來看,適合寫記敘文,寫為什么“踮起腳尖”,因什么“踮起腳尖”。再者從“踮起腳尖”的象征意義來說,先要理解到如下象征意義:舉高望遠、抬高看清、奮斗向上、虛榮比試。然后,從某一方面,聯(lián)想現(xiàn)實歷史,聯(lián)想到他人自身,或評析,或議論,自然成文。重慶的《我和故事》,是個并列關系式題目,其核心是故事,但又要寫出“我”與故事的關聯(lián),“我”或許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或見證者,“我”或許是故事的另一個主觀對象,故事對“我”有著觸動,有著啟迪,另一方面,要思考寫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表現(xiàn)什么,“我”在故事中的地位與分量。
三、句子式命題作文
高考不僅要“為高校選拔人才”,而且還要“為國舉才”。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有“擔道義”之“鐵肩”,方能有“著文章”之“妙手”。為此,2014年高考各省(市、區(qū))18道作文題紛紛奏響“接地氣”這一主旋律,引導廣大考生去關注萬家燈火,去體味蒼生疾苦,去走進百姓的物質、情感、精神世界,其導向可“點贊”,其理念可“圈點”。
一、貼近時代生活的實際
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頭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jié),這是黑暗的季節(jié);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蹦敲矗覀冞@個時代生活的實際特征是什么?是現(xiàn)代化、信息化、多元化、國際化等。這就需要我們去“破”去“立”,去“揚”去“棄”,去傳承去發(fā)展,去堅守去突破,更需要我們傳遞社會正能量,弘揚主流價值觀。2014年高考各?。ㄊ?、區(qū))18道作文題準確地觸摸到了當今時代這一生活實際的脈搏,在對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多維觀照中,對時代熱點進行命題:
1.三點一線。新課標全國Ⅰ卷“兩人過獨木橋”直接取材于菁菁校園中的運動會項目,寓教于樂,讓學生體驗規(guī)則與變通、競爭與雙贏。江西卷“課內外學習探究”則讓廣大考生對新課標三大學習方式之一的“探究性學習”(另外兩種是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有感而發(fā),見仁見智。
2.正能量。廣西卷“老王看病”傳遞的是友善互助、感恩回報的正能量。四川卷“人只有站起來后,世界才屬于他”傳遞的是自強不息、拼搏奮斗的正能量。
3.傳統(tǒng)文化。北京卷“老規(guī)矩”考量考生對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發(fā)展、文化傳承與現(xiàn)代化以及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與揚棄的辯證思考。
4.現(xiàn)代科技。遼寧卷“祖孫看風景”把目光聚焦于“照明科技”,廣東卷“黑白膠片和數(shù)碼照片”把目光聚焦于“數(shù)碼科技”,天津卷“假如有一款芯片”把目光聚焦于“智能科技”,這三個地方的作文題均是引導考生關注現(xiàn)代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深刻反思科技發(fā)展的利與弊、得與失。
【備考啟示】
2015屆高三作文的指導與訓練,要引領考生自主開展“三進行動”:①走進社區(qū)。通過公益、志愿者等活動,了解鄰里鄉(xiāng)親的生存狀態(tài),感知他們的幸福指數(shù)。②走進草根。通過慈善、德育基地等活動,了解普通民眾的基本訴求,感知弱勢群體的冷暖甘苦。③走進媒體。通過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媒體,了解最新時事、科技,感知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氣息。
二、貼近百姓情感的實際
無論是大家偉人,還是蕓蕓眾生,都要食人間煙火,也都有七情六欲。魯迅說:“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因此,高考作文題應該帶煙火氣,含草根味,以此來引導考生胸懷“五心”(把忠心獻給祖國,把愛心灑向社會,把關心送給他人,把孝心帶回家中,把信心留給自己),蘊蓄“五情”(親情、友情、師生情、故土情、家國情)。“人情練達即文章”,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廣大考生對家人、他人尤其是弱勢群體有觸感,有痛感。既悲天,又憫人;既有體人之心、恤人之懷,又能設身處地、推己及人。2014年高考各?。ㄊ小^(qū))18道作文題敏銳地點擊到了百姓心底這個最柔軟的情感穴位,與百姓的情感神經同頻共振,讓廣大考生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如下四種情懷尤其撼人心魄。
1.對天性的尊重情懷。新課標全國Ⅱ卷“喂食野生動物”警示人類要與動物平等相處,不要因為一己之好、之樂、之愛、之需而使動物喪失天性和覓食能力,更不能因為溺愛等不適當?shù)慕逃绞蕉购⒆邮ヌ煨?、個性,失去生存能力以及自立、自理能力。
2.對他人的體恤情懷。重慶卷“租房”警示人們既要想著自己,也要想到別人;既要“利己”,也要“利他”;既要“與己方便”,也要“與人方便”;既要“人人為我”,也要“我為人人”,將體恤化作實際的言行,將責任注入內在的品質。
3.對責任的擔當情懷。廣西卷中“老王”的那句“哪怕打工還錢再難,我也得努力。是醫(yī)院和老板救了我”體現(xiàn)的是一個農民工對自身責任的一種擔當。雖然“欠款還是像石頭一樣壓在他心上”,但他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消極逃避,而是“再苦再累自己扛”。這份擔當情懷盡顯一個草根的血性,更折射出人性的光輝。
4.對故土的守望情懷。雖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生我是這塊土地,養(yǎng)我是這塊土地”。湖南卷“最美鄉(xiāng)村干部”向人們發(fā)出了故土的深情呼喚:只要扎根故土,守望故土,堅持信念,放飛夢想,故土也能綻放異彩,“風景這邊獨好”。
【備考啟示】
2015屆高三作文的指導與訓練,要引領考生扎實做好“三項工作”:①重溫教材名篇。要通過重新品讀、品味教材中潤澤心靈、滋養(yǎng)精神的名篇,濡養(yǎng)自身情懷。②浸潤精神家園。要通過觀看“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年度道德模范、年度經濟人物、年度新聞人物頒獎典禮等精神大餐,浸潤自身情懷。③閱讀探究遷移。要通過探究現(xiàn)代文閱讀和古詩文閱讀中蘊蓄著濃郁人文情懷的文本,由“讀”向“寫”遷移,把握情懷表現(xiàn)的路徑、手法。
三、貼近學生思維的實際
高中生較之于初中生、小學生,理性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等能力都有了長足的發(fā)展,高考作文應該根據(jù)高中生思維發(fā)展的這一實際,加大對其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特級教師肖家蕓指出:在新材料作文“一統(tǒng)天下”的今天,“高考作文早已不在審題上考了,主題、結構、技法和語言等,多數(shù)考生差距不大,差距大的是內容和思想。高考作文最缺的是思想和科學的思維。而決定此二者的是思維的方向或角度問題。理性思辨代表思維的最佳角度,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決定著高考作文等次的高低。”為此,2014年高考各省(市、區(qū))18道作文題對廣大考生思維的長度與寬度、深度與高度、角度與維度等都進行了全面的考量,要求考生既能把握事物的內在矛盾運動、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又能把握事物與事物之間錯綜復雜的聯(lián)系。如下四種思維能力尤受命題專家關注:
1.深度開掘能力。湖北卷“山頂?shù)娘L景”要求考生對眾人提出的不同看法展開深度開掘,透過現(xiàn)象揭示本質:每個人對風景都會有自己不同的體驗和評判,人生需要自己獨立思考、選擇,不能偏信、盡信他人之言。
2.立體觀照能力。浙江卷“門與路”要求考生對空間的門與路、知識的門與路、事業(yè)的門與路、生活的門與路、人生的門與路等展開多層次的立體觀照,既抓住機遇,又迎接挑戰(zhàn),既認清明天的去向,又不忘昨日的來處。
3.辯證分析能力。上海卷“穿越沙漠”要求考生對“客觀的限制性”與“主觀的能動性”展開辯證分析;安徽卷“劇本修改”要求考生對堅守與變通、規(guī)則與創(chuàng)新展開辯證分析;江蘇卷“青春不朽”則要求考生對時間層面的“老去”與精神層面的“不朽”展開辯證分析,把握“時間可以流逝,但精神永遠不朽;我們無法控制青春的長度,但可以調控青春的亮度”的要旨。
4.多維思辨能力。蘇軾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鄙綎|卷“開窗看風景”要求考生思辨的是“相由心生”,看風景的心態(tài)、角度不同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福建卷“空谷”要求考生思辨的是心態(tài)、心境、閱歷、認知不同,則人們看世界的角度就會不同。
【備考啟示】
2015屆高三作文的指導與訓練,要歷練考生“三力”:①洞察力。要通過案例分析、時勢觀察等方式,歷練考生撥開迷霧、透視本質的洞察力。②剖析力。要通過時事點評、小組辯論等方式,歷練考生剝繭抽絲、條分縷析的剖析力。③破解力。要通過為學生會、班委會自主管理出妙招、曬計策等方式,歷練考生亮出實招、化解難題的破解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多年來,在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下,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存在著一些誤區(qū)。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們也逐漸認識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以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為例,其中就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就其中的一兩個問題,談些看法,以博共鳴。
一、目前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以高考為目的,雖然高考作文明確規(guī)定,不限制文體,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是鼓勵學生在寫作時以議論文為主。在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的大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的應試性特征決定了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圍繞著高考作文的相應規(guī)范來展開的。高考試卷中,作文一項的分數(shù)占比很高,是廣大師生都比較關注的地方。高考作文題目中雖然明確規(guī)定了“文體不限”,但因為多年來形成的寫作習慣和思維定勢影響,以及高中生認知特點和為了迎合閱卷人,降低作文失分的風險性,大多數(shù)考生還是選擇了議論文文體?;谝陨戏N種原因,加之高中語文教師為了業(yè)績的需要,也會很保守的推進自己的作文教學工作,平時在作文課上,作文訓練中,還是以議論文為主。這樣就不免造成作文教學的單一性,僵化等問題。教師和學生在高中作文教學的活動中,彼此都放不開手腳,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師循規(guī)蹈矩,學生亦步亦趨。在這樣的形勢下,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活動如果想別開生面是難上加難。2.作文雖然在語文教學和高考應試中分值比例上都是重頭戲,但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寫作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方法也不科學。目前,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苑囿,高中語文教學還是依據(jù)老的套路,課堂上圍繞課本開展講讀練,偶爾“創(chuàng)新”一下,搞幾個事先精心編排好的花樣翻新的公開課。所以,大量的語文教學課時花費在圍繞文本展開的吃透吃深式的教學上,而對寫作教學則乏于關注,偶爾講些方法性的東西,多數(shù)是靠學生“自悟”“自由發(fā)揮”,大有放任自流的態(tài)勢。這樣的現(xiàn)象發(fā)生,充分的說明了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師對寫作教學的不重視,教學的方法也不科學。
二、解決策略分析
1.矯正教學方向,把高中寫作教學著力點放在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上,而不是為了單純迎接高考應試,不要把寫作文體限制在幾個框框里。高中時代,我們廣大的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昂揚,奮發(fā)向上的時期。他們充滿個性,對未來充滿各種各樣的期待,他們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初步形成,對世界、對人生都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見解。加上他們所受的不同的家庭文化氛圍的熏陶和教育,以及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人生經驗等,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是多樣性的。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應當尊重他們的這些心理特點,給于他們充分的自我展示的空間。既要有約束,又要放松。而如何把握這個度,就是考驗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教學藝術水平的地方了。因此,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應該矯正自己的教學方向,把高中寫作教學著力點放在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上,而不是為了單純迎接高考應試,不要把寫作文體限制在幾個框框里。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適當?shù)慕o予他們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鼓勵他們勇于嘗試多種文體的寫作活動,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己的文體,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文學天賦。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興趣,自覺把寫作活動變成一種快樂享受,從而提高寫作水平。2.提高對寫作教學的重視程度,加大課時量,創(chuàng)新高中寫作教學方法,以讀促寫,拓展視野,增長見識,積累素材,培養(yǎng)個性。“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睕]有一定的知識、閱歷、文化底蘊的積累,若想寫出好的文章來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起自覺積累、豐富寫作知識的好習慣。除了生活閱歷外,閱讀是一個很好的幫助自己完成寫作素材積累的方式。在高中階段要進一步的培養(yǎng)學生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提高對寫作教學的重視程度,加大課時量,創(chuàng)新高中寫作教學方法,以讀促寫,拓展視野,增長見識,積累素材,培養(yǎng)個性??傊?,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工作是一個需要下苦功夫,科學規(guī)劃,長期堅持的一項教學活動,要給學生充分的空間,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在寫作方面的積極性,發(fā)掘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使高中寫作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孟凡軍.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寫作指導的重組思考[J].文學教育(下),2010(08).
[2]炊居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改革的幾點嘗試[J].中國教師,2009(S1).
[3]王本成.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的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
[4]韓發(fā)年.從高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談作文教學的策略[J].甘肅教育,2008(02).
[5]鄧雪強.論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穿插藝術[D].湖南師范大學,2006.
[6]張永泉.中學作文教學中對學生寫作動機的激發(fā)[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
一、 使用被動語態(tài)
被動句的廣泛使用已成為英語語言的一個鮮明特色。因此,我們在句子中學會使用被動語態(tài)就很有必要了。凡是在不必、不愿說出或不知道主動者的情況下均可使用被動語態(tài)。被動語態(tài)的使用,不但使句子符合英語表達習慣,富有洋味,還會使人眼前一亮,使文章增色不少。而且,被動句本身具有明確和突出主題的功能。在寫作中使用被動句,使閱卷老師很容易抓住重點,保證了語意的有效順利傳達和交流。所以,使句子靚化,應有意識的使用被動語態(tài)這一語法知識。
二、 使用非謂語動詞
非謂語動詞是英語語法有的現(xiàn)象,也是高中英語語法的難點。非謂語動詞的使用能使句子簡潔高檔,增強句子的表現(xiàn)力,從而使文章增色,也能充分反映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寫好非謂語動詞句,不但使語言地道、流暢、正式,而且能吸引考官眼球,提高印象分。因此,非謂語動詞是靚化句子不可或缺的重要語法,高考作文中不可不用。
三、 使用復合句
復合句是高中語法的重點。名詞性從句打破了初中僅僅用名詞或代詞充當主語、賓語、表語和同位語的習慣模式,從而極大地豐富和擴展了一個句子的容量。熟練使用名詞性從句就能有效減少重復使用簡單句。定語從句的使用使句子飄逸、靈動、多變,使句子極富文采。在高考作文范文中定語從句的使用最為廣泛,再次說明其在靚化句子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狀語從句種類繁多,有些結構也很復雜,若能正確使用,會對句子起到意想不到的靚化效果。
1. 名詞性從句
① We hope that you will accept our invitation if it is convenient for you.(全國卷)
② I regret to tell you that I can’t travel to Beijing together with you at the appointed time.(山東卷)
③After taking my temperature, my mother found that I had a high fever.(山東卷)
④It seems that many people can’t enjoy themselves without them.(安徽卷)
2. 定語從句
① After dinner, I packed into the suitcase the things my grandparents need, such as clothes, glasses, an umbrella, and a map. The picture reminds me of those who succeed in unfavorable conditions.(北京卷)
② It’s a great honor for me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our English club which last for two months. We pided ourselves into different groups which represented different countries.(湖南卷)
③ The tree you planted yourself is growing well.(陜西卷)
④ The decision, which aims to make all indoor public places smoke free, will come into effect from the first day of 2011. Currently China has about 350 million smokers, among whom 75% are men and 25%are women. Around 540 million people are affected by second-hand smoke, which causes 100 000 deaths per year. (廣東卷)
3. 三類從句混合使用
① As a child, I always hoped that I could grow up as soon as possible so that I could have whatever I wanted and whatever I liked. Now I’m grow up, but I find things do not go as I expected. Although I can enjoy freedom, at the same time I realize that being a grown-up not only means this, but also more responsibilities.(四川卷)
② I still remember how nervous I was on my first day in the new school three years ago, when I found it difficult to follow my teacher in the first English class. The teacher spoke English throughout the class, which wa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lessons I had take before.(湖北卷)
四、 使用特殊結構
特殊句式的使用改造了低級句式,使句子得到潤色,更具洋味,而且在修辭上使句式靈活多變,使人眼前一亮,也吸引了閱卷老師的眼球,在整篇文章中也會起到畫龍點睛的靚化效果。因此,特殊結構在靚化句子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1. 插入語
① I’m Li Hua,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 Union of Yucai Middle School, which is close to your university.(全國卷)
② I’m Li Hua, one of your students in China.(陜西卷)
③ Firstly, an effective way, I think, is to reserve water in a scientific way for future use.(福建卷)
④ On Saturday morning, together with my grandparents, I searched the Internet for the train schedule, the weather in Beidaihe, and some hotel information.(北京卷)
2. 虛擬語氣
① He also suggested that we put off the traveling to Beijing when I told him our plan. If only I hadn’t swam in the lake! If only I weren’t ill!(山東卷)
② I suggest we have more English activities, such as English contests and festivals.(江蘇卷)
③ Therefore, it’s high time we did something about it.(福建卷)
④ However, if I had to give up one of them, I would turn off the TV rather than switch off my cell or cut off the Internet.(安徽卷)
3. With復合結構
The suitcase is a black mid-sized one, 80cm long, 40cm wide and 25cm thick, with my name tagged on the handle.(重慶卷)
4. 倒裝
強烈。
生活中大家進菜場買蔬菜都挑最新鮮的――又好看又好吃!選素材的道理也是一樣,新鮮更有看頭。新鮮的時事素材時代感強,更容易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展現(xiàn)考生的時代責任感,為此在備考階段考生可以有重點地記住本年度的熱點事件。當然找新聞故事也是有講究的,有兩點準則要記住:1.有“新聞性”才有“新鮮感”;2.有“顛覆感”才能“喚起興趣”。
第一例:宿舍管理員阿姨的一封信
2014年4月13日,看到學生沉迷于睡覺、打游戲,安陽工學院一宿管理員阿姨寫了一封霸氣的“勸學信”。
致一號樓同學的一封信
夏天已經快到了,外面陽光明媚,正是一年里最好的時光。不少同學早起背書,圖書館、籃球場上也不乏他們的身影,可你還在宿舍里抱著被子打著LOL,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未來呢?難道你女朋友以后受欺負了你就拿著鍵盤鼠標喊著“德瑪西亞”去救她?快醒醒吧!大學時光并不長,畢業(yè)雖易,找工作不易,且行且珍惜!
――愛你們的宿管阿姨
(注:LOL是一款網(wǎng)絡游戲,叫《英雄聯(lián)盟》,“德瑪西亞”則是該游戲中的一句非常有名的臺詞。)
這個新聞故事為什么容易吸引讀者的眼球呢?因為它顛覆了人們對學校宿舍管理員阿姨“刻板、文化程度低”的一貫認識。讀者對這則新聞感興趣的點就在這封很潮、很詩意的公開信,相對于宿舍管理員阿姨一貫的大喊大叫所表現(xiàn)出的強烈反差,讀者的思維被顛覆,閱讀、評論的興趣自然就上來了。這個新聞故事如果用在2014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門與路”)中那是再好不過的了,可以這樣巧妙地嵌入文中:
進了大學的門,不代表就是人才;走在大學的路上,也不代表就一定能留下生活的印記,總有人虛度四年。這不,2014年4月13日,看到學生沉迷于睡覺、打游戲,安陽工學院一宿舍管理員阿姨寫了一封霸氣十足的“勸學信”……面對記者,這位宿舍管理員阿姨李金玲說:“進大學并不等于進了保險柜,哪個年齡段就應該做哪個年齡段的事兒,大學生就該好好學習,不能浪費父母的血汗錢?!币晃晃幕潭炔⒉凰愀叩墓芾韱T尚有如此認識,身為象牙塔中的天之驕子們不感到臉紅嗎?我們需要反思:學習、探索、創(chuàng)造才是年青人生活意義之所在,無論你在門內,還是在路上。
準備、記憶一則新聞素材不容易,所以考生一定要思維靈活,盡量做到一材多用。上面宿舍管理員阿姨的故事除了浙江卷,還可以用到其他多個省市的考題。江蘇卷“青春的朽與不朽”可以用:宿舍管理員阿姨的青春與大學生們同在。北京卷“老規(guī)矩”可以用:宿舍管理員阿姨提醒的“認真學習”對學生而言正是丟掉的“老規(guī)矩”。重慶卷“玻璃垃圾要分裝”可以用:宿舍管理員阿姨在“責任心強烈”這個角度上就是中國版的那個“波羅的海海濱的房東”。山東卷“看風景”可以用:從窗子望出去,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落腳點,所以我們應當熱愛我們的生活。無疑,宿舍管理員阿姨是熱愛生活、熱愛工作的典型代表。湖南卷“鄉(xiāng)黨委書記的故事”可以用:心在哪里,風景就在哪里。宿舍管理員阿姨的公開信堪稱一道靚麗的風景,因為她的心就在學生身上。廣西卷“老王的故事”可以用:打工還債的“老王”凸顯了普通老百姓身上的善良品質,宿舍管理員阿姨也可與之同列。上海卷“穿越沙漠的自由與限制”能不能用呢?貌似很深奧的上海卷其實也可以用:“穿不穿越沙漠”,這只是一個比方而已。其間蘊含的道理是“生活,對每一個人而言,都不是隨心所欲的,有些事情,我們必須面對,比如學習,比如社會公德”。既然如此,大力呼吁學習的宿舍管理員阿姨又可以閃亮登場了。
除了上面結合2014的高考作文題所作的分析應用以外,就這則素材我們還可以進行挖掘:
1.從宿舍管理員阿姨的角度分析:閃光的,不一定非得是金子。人才無處不在,只要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力,每個人都是不可替代的,都會實現(xiàn)自身存在的價值。2.從學生的角度分析:三人行,必有我?guī)?,別瞧不起你身邊的人。作為學生應當聽得進勸告,不能喪志。3.從教育的角度分析:人人都是教育的主體,校園處處都是教育的陣地,我們應該讓每一朵花、每一根草都發(fā)揮育人的功能。
二、“草根素材”入文,認同感強烈。
生活中,那些貼近老百姓真實生活的實際,反映百姓生活中的真實情感的事情,更容易引起共鳴。魯迅的《一件小事》、楊絳的《老王》、莫言的《透明的紅蘿卜》等一系列名篇之所以讓人百讀不厭,歷久彌香,就是因為他們把筆觸伸向了社會底層的百姓,讓讀者品嘗到了他們的酸甜苦辣,體察到了他們的喜怒哀樂。閱卷老師也是普通百姓,因此他們對于出現(xiàn)在高考作文中的百姓素材肯定是有著高度的認同感與親切感的。讓我們再來看看怎樣化用一則“草根素材”進入高考作文。
第二例:“不扔就失業(yè)”的強盜邏輯
48歲的康仲軍是泰山景區(qū)的一名環(huán)衛(wèi)工。2014年10月3日,康仲軍遇到了十一黃金周以來的第一個垃圾小高峰,從早上五點半起,他就開始下到山谷撿拾垃圾。一位游客往山谷扔了一個易拉罐,差點砸到康仲軍的頭上。記者問他最難干的活是什么,康仲軍告訴記者就是他現(xiàn)在干的――撿樹上、巖石上和山谷里的垃圾。倒不是怕危險,就是太麻煩。很多乘客吃完了東西,就往山崖這邊一扔,有些掛在樹上,有些掉到了山谷里,還有些就掛在山石上,清理起來特別費勁。他曾經試圖制止游客亂扔垃圾,但有一位游客說:“我們不扔,你們不就失業(yè)了?”
小學生的作文,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記敘文,按寫人記事的幾大要素寫清楚,一般都能寫得像模像樣。但這類相似的記敘文,多數(shù)內容“貧血”,主題患“軟骨癥”,站立不起來,很少有畫龍點睛之筆。在作文教學中,如果教師能穿插少許議論性片段的寫作訓練,為小學生的作文“補鈣”,可將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一個層次,不僅寫出了“是什么”,還思考了“為什么”,有了深度和立體感。
我們不妨這樣著手,搭建幾個簡單而實用的“訓練場地”。
首先,從語文教科書豐富多元的礦藏中,挖掘議論性訓練的現(xiàn)有資源,搭建跟蹤追問的訓練場地。教師可就課文提出一兩個供學生議論的話題讓大家去討論,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在熱議中訓練了思維,從而找到閱讀和作文寫作的匯合點,使讀寫的信息源實現(xiàn)互補。例如語文出版社的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我戰(zhàn)勝了自己》,說的是一位體弱的小朋友,在學校的越野賽跑中,在老師的鼓勵下,由躲避參賽到勇敢地拼命向前跑,最后咬緊牙關跑到終點,獲得第二名。課文的結尾:“那天我獲得了紅色的緞帶,受到了同學們的贊揚。但是,我覺得,最大的獎勵是我戰(zhàn)勝了自己,找到了自信?!边@是敘而后議的范文。在討論中,啟發(fā)學生跟蹤追問:“明明是戰(zhàn)勝了對手,為什么說戰(zhàn)勝了自己?”“戰(zhàn)勝自己的最大動力是什么?為什么一個人的自信會爆發(fā)出那么大的力量?”“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我?”針對課文設計的這類討論題,是指導學生學習寫作議論性文字的訓練場。要指導學生不要停留在“是什么”的有形表象上,而要啟發(fā)學生追思“為什么”的無形內在聯(lián)系,找出課文中的“鈣”(主題)。類似的議論訓練,不僅僅是學語文,更是以文載道,那些深入淺出的道理,還會成為學生人生旅途上的一盞盞指路明燈。
其次,立足生活,多提“為什么”,讓爭論的思想火花照亮啟蒙的思辨之路,搭建身邊小事的訓練場地。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司空見慣的小事,把這類大家熟悉的“是什么”拿來作為學生展開辯論“為什么”的話題,也許能讓學生在平靜的思維中,激起別樣的浪花。例如“有的同學想當班干部好不好?”“課堂上對老師說‘不’行不行?”“崇拜歌星、體育明星對不對?”在學生辯論時,教師要保護學生表達不同觀點的積極性,不要隨意評價他們的對與錯。教師可用討論式、商榷式的方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在思維之光的照耀下,感受講道理、學議論的快樂,從而增強議論性文字寫作的信心,并使之延伸到寫人記事的作文中去。
第三,設計熟悉而形象的作文題,讓記敘的真情滋潤出思維的花朵,搭建從感性到理性的訓練場地。有位哲人說,思維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如何從小培養(yǎng)這樣的花朵?不妨從起始年級就滲透點簡單的議論性文字寫作,在之后的中高年級逐步指引學生,學會在記敘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在作文的開頭、文中或結尾,有針對性地穿插些議論。作文題要小而實,多設計學生能感知的形象的題目,讓他們寫“真人”,記“真事”,抒“真情”,有話可寫,有事可議。還可以大膽地借用高考作文——表面上看難度有點離譜,其實無非是借鑒下例題,對擴大訓練的視野大有好處。例如參考今年湖南的高考作文,可為小學生命題《我愛我的雙手》,讓學生一邊看自己的雙手,一邊寫它的形、色、能,寫出自己曾經有過的或舉手答問、或揮手告別、或用手做手工勞動的一件小事,之后對手的贊美之情也會水到渠成。這種由熟悉的具體事物到理性的感悟,是不加打磨的真情實感,自然、真實,在生活中并不少見。
此外,在講評作文時,還可以讓學生在對比中看到議論“補鈣”的含金量。議論性片段的寫作練習給作文帶來的,不是一杯白開水,而是一杯令人回味的熱咖啡。
(作者單位:華容縣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