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平舌音和翹舌音

平舌音和翹舌音

時間:2023-05-29 17:41: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平舌音和翹舌音,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在低年級說話訓練中,要求學生用普通話進行口語訓練。我所在的湖南省湘陰縣這個地方的小學生講好普通話的最大障礙是平、翹舌音的區(qū)分。如“山”和“三”,“十”和“四”。如何解決這一難點呢?我在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嘗試教給學生以下幾種方法,效果很好。

一、記牢平舌音

一年級上下冊語文書中的生字,平舌音的字有三十四個,翹舌音的字有八十六個。相比之下,平舌音的字少,易記。我就在識字教學中,強調學生按順序學一個記一個。為使學生記憶牢固,我?guī)蛯W生按順序把三個或四個平舌音組合到一起記,如:“三四左足”“字在掃做”等。

在記這些平舌音的字時,還有同音字、形近字存在,學生通過比較組詞,進一步理解了它們的區(qū)別,加深了印象,增強了記憶。

二、比較辨形

在平、翹舌音的字中,學生最容易讀錯的是一些聲母相對(如“z”和“zh”)的字音。如“竹”讀成“足”,“掃”讀成“少”。在教學中,我自編兒歌,先教學生讀好“像把椅h、h、h”,在學生認準“z、c、s”三個聲母的前提下,進一步引導學生推導“z、c、s加把椅子zh、ch、sh”,這樣學生就自然能區(qū)分平舌音“z、c、s”與翹舌音“zh、ch、sh”在形體上的不同之處了。

三、演示辨音

對于入學不到一個月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既難學又枯燥,教師必須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征,通過講故事、編兒歌,使他們愉快地接受知識。對平、翹舌音的區(qū)別,教師不可能跟孩子們講述太多的發(fā)音方法,只能自己反復演示,先帶學生讀好平舌音“z、c、s”,然后,自己通過手勢,教學生把舌頭向上翹起,反復練習翹舌音“zh、ch、sh”,并用做游戲的形式,對比讀好平、翹舌音。

四、朗讀鞏固

單獨出現(xiàn)的平翹舌音,學生大都能讀準,可是在朗讀課文時,對于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平、翹舌音的詞和詞組的句子,學生就容易把平、翹舌音的字讀錯。出錯的地方一般有三種:一是幾個翹舌音的字連在一起的詞和詞組;二是幾個平舌音的字連在一起的詞或詞組;三是幾個平、翹舌音的字連在一起的詞和詞組。根據(jù)這種情況,我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先讓學生逐句逐段地把含有“平平”“翹翹”“平翹”的詞或詞組找出來,并注明符號,再試讀,然后指名讀這些標有符號的詞或詞組,對大家讀錯的予以糾正。初步掌握方法后,同座的兩個同學互相檢查。這樣在讀準平、翹舌音詞或詞組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指導,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湖南省湘陰縣鶴龍湖鎮(zhèn)保合小學)

第2篇

關鍵詞:朗讀訓練;漢字發(fā)音;朗讀語氣;朗讀節(jié)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9-054-01

朗讀教學本身就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但由于各種原因,學生在朗讀中會經常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錯誤,給朗讀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讀音要準確

1、平翹舌音部分問題

這里所說的平翹舌音指的是z——zh、c——ch、s——sh三組有對應關系的舌尖音。zcs舌尖前音,又稱平舌音。zh ch sh是舌音后音,又稱翹舌音。在普通話中,平舌音和翹舌音是兩條系統(tǒng),區(qū)別是很嚴格的,而我們大多數(shù)學生,常將其混用,造成歧義,引起語音混亂,出現(xiàn)理解障礙。因此,準確區(qū)分平翹舌音是讀音正確的一個關鍵。如何正確區(qū)分呢?下面介紹兩種常用而有效地方法:

(1)排除法,即記少不記多

普通話中,平舌音字少,翹舌音字多。常用字范圍內,平舌音字有262個,翹舌音字有624個,大體比例是3:7。在對應的兩組平翹舌音字中,只要記住字數(shù)較少的一組發(fā)音,另一組的正確發(fā)音自然就掌握了。

(2)類推法,即利用代表字類推

漢字構型中,形聲字占有很大比重,在平翹舌音字中也是如此。利用聲旁的表音作用,我們可以通過記住代表字的平翹舌音來推知一批平翹舌音字。

2、形聲字造成的誤讀

形聲字是漢字的造字方法,據(jù)統(tǒng)計約占現(xiàn)代漢字的90%左右。不過,在語音的長期演變中,許多字的讀音發(fā)生了變化,據(jù)統(tǒng)計,像“清”、“園”、“詮”這樣聲符與形聲字的聲母、韻母、聲調完全相同的,只占全部現(xiàn)代形聲字的五分之一強,因此,現(xiàn)代形聲字的表音度很低,考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錯誤現(xiàn)象,可以歸納為以下六種錯讀類型:

(1)形聲字與聲符的聲母相同,或者聲母、聲調相同(即雙聲),而韻母不相同,如“弦”,由于聲符“玄”(xuán)而誤讀為“xuán”。

(2)形聲字與聲符的韻母相同,或者韻母聲調相同,而聲母不同,如“板”,因聲符“反”而誤讀為“fǎn”。

(3)形聲字與聲符的聲母、韻母相同,只差聲調不同。如“汶”,因聲符“文”而誤讀陽平。

(4)聲符與形聲字的聲母、韻母都不相同,只有聲調相同的。如“隘”,由聲符“益”類推而誤讀“yì”。

(5)聲符與形聲字的聲母、韻母、聲調都不相同,如“詣”,由“旨”類推而誤讀“zhǐ”。

(6)有些形聲字在造字時使用了某個聲符,造字方法或雙聲或疊韻,后來漢字的使用頻度發(fā)生變化,在現(xiàn)代交際中后起的形聲字成了常用字,而做聲符的字反倒成了生僻字。如“丕”,由“胚”逆推而誤讀為“pēi”。

3、多音字造成的誤讀

(1)從聲調上區(qū)別

一部分異義多音字聲母、韻母完全相同,只差音調不同,這類字一般意義上有聯(lián)系,是靠改變聲調來區(qū)別意義和詞性的。區(qū)分這類型字時只要記住單個字作為動詞、名詞或形容詞的不同讀音,那么,就可以類推由它們分別組成或合成詞時的讀音了。

(2)從雙聲或疊韻上區(qū)別

一部分異義多音字的字音之間存在雙聲或疊韻的關系。例如,“度”字有兩個音,讀“dù”時表計量和名物義,如度量衡、一年一度、濃度、濕度、硬度、知名度等;

二、重音上的錯誤

學生在朗讀中出現(xiàn)重音早的錯誤是常見的。當學生還沒有掌握課文的脈絡,沒有把文章中的語句和中心思想緊密結合時,往往會出現(xiàn)重音上的錯誤。糾正的方法是向學生提出一連串的有關問題,幫助他們思考。引導他們按照課文里要表達的意思,把重音移到合適的位置上。

三、注意朗讀中的語氣表達

語氣是指一定的具體思想感情支配下具體語句的聲音形式。由于全篇作品與整個思想感情的運動狀態(tài)的要求,由于各語句的本質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不同,每個語句必須呈現(xiàn)出具體的感彩和分量,并表現(xiàn)出千差萬別的聲音形式。

四、節(jié)奏

節(jié)奏是指朗讀中有聲音語言高低起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循環(huán)往復,交替出現(xiàn)。

第3篇

1、大聲朗讀。

告訴孩子學習漢語拼音,重要的是看老師的嘴形,大聲地跟著讀。每天在家跟著錄音機的漢語拼音磁帶(學校沒有統(tǒng)一訂購的話,新華書店有配套磁帶購買),并且用手指著該拼音朗讀。

2、在讀拼音的時候不妨做手勢幫助孩子記憶。

很難分清前鼻音和后鼻音、平舌音和翹舌音。我教孩子讀后鼻音的時候,把雙手作成喇叭的形狀,表示后鼻音要打開口腔來讀,才準確,因此也記住后鼻音有一個ɡ;讀平舌音時候,將手掌平放,讀翹舌音時候,將手指往上彎曲,因此記住翹舌音讀的時候舌頭要往上卷。,

如果家長讀拼音也不準確,還可以讓孩子跟著錄音帶朗讀,并采用復讀機用對比的方式檢查是否讀準確了。

3、一部分拼音形狀很相似,很難掌握,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具體環(huán)境,幫助他記住。

如b 、p 、d、 q四個聲母,你可以啟發(fā)孩子這些拼音像他見過的什么東西,會容易記住拼音。注意,不是把你的想象強加于他。我是這樣啟發(fā)孩子教他記憶的同時邊讀邊做動作:b 就是廣播的播,廣播(收音機、電視機)的天線是向上的,同時可邊說邊出示左手,這樣就記住了b 的那一豎是在左上;p就是一個人左手拿著一個盆,將水向下潑在教室外面(當時他的教室的門在右邊)這樣就記住了p的那一豎是在左下;d在書上插圖的意思是小馬跑步嘟嘟的聲音,可以想象小馬向右邊山上跑,身后留下一串腳印,同時孩子可以向右轉,腳往后踢,這樣就記住了d的那一豎是在右上;q在書上是一只向空中飛的氣球,只要記住是右手拿著氣球,氣球在向上飛就可以了,這樣就記住了q的那一豎是在右下。在孩子分不清的時候,你不要急于告訴他怎么讀,應該啟發(fā)他當時記住拼音的情景,慢慢就熟練了。

4、不管是記不住還是讀不準的拼音,家長均可以采取過關斬將的形式幫助他。

也就是讓他讀所有的拼音,把不會的拼音寫在小卡片上,每天拿出5分鐘,分早中晚三次,反復循環(huán)讀這些不會的拼音。把立刻讀出來的拼音,放在一邊,這樣慢慢就都會讀了。我不贊成次次都是把所有的拼音讀一遍,這樣效率不高,孩子沒興趣。你還可以在閑暇時間,隨時問孩子不熟悉的拼音怎么寫,怎么讀,可以用手指互相寫在手心上哦,就像玩游戲,還可以增進你們的感情呢。

第4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0B-

0067-02

新課程改革中必修模塊的綜合學習是為了體現(xiàn)“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的目標和內容。它將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要求學生在閱讀文本時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因此,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水平,成為了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口語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本文將對如何糾正學生的地方口音進行探討。

一、“南寧普通話”口音存在的主要問題

南寧普通話俗稱“南普”,它是一種夾雜有粵語、壯語、平話、官話等地方口音的普通話變體。因為從小受到“南普”的影響,我們的學生在學習普通話時必然要比北方城市的學生辛苦。

(一)調值不準

普通話的調值主要分為五種,分別為陰平調(55)、陽平調(35)、上聲調(214)、去聲調(51)和輕聲調。而“南普”調值常常為44、34、213、43,出現(xiàn)了調值不到位的情況。輕聲調在普通話語音中要求短而輕地滑過去,“南普”音則將之演變?yōu)?4調或22調。如“跋山涉水”一詞的“35 55 51 214”調值,“南普”音則讀為“34 44 43 213”,原來的抑揚頓挫之感在“南普”中讀來顯得平淡無味。

(二)發(fā)音不準

1.平舌音和翹舌音不分。“南普”音基本沒有翹舌音,大都將翹舌音讀為平舌音。這樣常常會因語音不準造成理解的偏差,如“詩人”理解成“私人”或“思人”,“知識”理解為“自私”等。翹舌音“r”則常常讀為“i”,如“仍然”讀為“yén yán”,“雞肉”讀為“jī yòu”。

2.沒有卷舌元音er。er是一個卷舌元音,發(fā)這個音時要求口自然打開,舌位不前不后不高不低,處于最自然狀態(tài),然后舌前、中部上抬,舌尖向后卷,和硬腭前端相對。但由于受到白話方言的影響,“南普”中沒有這個音,所以在發(fā)這個音時常常發(fā)成另一個音“e”。 “e”是一個半高元音,發(fā)音時要求口半閉,展唇,舌身后縮,舌面后部稍隆起和軟腭相對,如“額頭”的“額”就是發(fā)這個音。按照“er”與“e”的發(fā)音特點,兩個音應該是有很大區(qū)別的,但在“南普”中幾乎所有的“er”都讀為了“e”,如“兒子”讀為“é zi”,“二班”讀為“è bān”等。

3.送氣音與不送氣音不分。壯話也是影響“南普”的一種方言,盡管在90后的學生身上相對少見,但在交流中也經常出現(xiàn)。有一些比較經典的笑話就是調侃這種情況的,如“風口”說成“瘋狗”,“賺錢”說成“算錢”等。

4.尖音現(xiàn)象明顯。在普通話里,舌面音“j q x”可以和“i ü”拼讀,而“z c s”是不能和“i ü”拼讀的,如果標注成“zi ci si”,也只表示讀原輔音的延長音,而不是拼讀音。但在“南普”中,在發(fā)舌面音時,由于舌尖(或舌面)在齒間造成了聲音氣流的阻塞,就和“zi ci si”的拼讀音相同而讀成尖音了。如尖(jiān)讀為“ziān”,錢(qián)讀為“cián”,先(xiān)讀為“siān”等。

(三)把方言添入普通話

“南普”中出現(xiàn)很多在普通話中沒有的音或詞,它們表達著特殊的意思。如動詞“dō”表示用尖的東西扎,“bō”指被什么東西重重地砸到,“kīng gěi”是聊天的意思,“l(fā)iāo”或“l(fā)ōu”是指邀約或慫恿別人;形容詞“mōng”是指食物不脆,有粉粉的口感,“ó”指人兇巴巴的樣子,“nōng”指東西煮糊了;名詞“l(fā)ōng”是指洞;量詞“góu”形容大而沉重的東西等。

除此之外,“南普”還習慣在句尾添加加重語氣的語氣詞或直接加重句尾詞語氣,如“好喂(34)”表示疑問,而“好喂(21)”表示同意或答應;輕聲詞“得”在“南普”中則常常放在句尾作為語氣詞,如“得不得”中第二個“得”字讀34調,表疑問語氣。“mê”(44調)也常用在句尾表疑問。這樣的現(xiàn)象還有很多,這里不一一贅述。

二、“南寧普通話”地方口音問題的成因分析

南寧作為一個省會城市,真正的本土居民只占全市人口的一小部分,絕大部分居民來自外地。因此“南普”在形成過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地與外來語音的共同影響。

(一)南寧本土白話的影響

1994年前南寧的公交車報站、電視臺和電臺很多時候都使用白話播音。從1997年開始實行推廣普通話運動后,普通話在南寧市區(qū)和郊區(qū)都已經推廣。但由于受到白話口音的影響,很多字的發(fā)音明顯帶有白話的口音,如翹舌變平舌音、“er”變“e”音等,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錯誤或缺陷。而且還有很多白話的方音進入“南普”,如“陋野”,“kīng gěi(聊天)”,“mōu(蹲)”,“hiāo(得意忘形)”,“七”也是南寧特有的白話轉換詞,指“神經病”,如“七仔”“七婆”或“七哄哄”等。諸如此類方音入“南普”的字很多,這也形成了“南普”特別的語貌特征。

(二)周邊城市及郊區(qū)方言的影響

雖然南寧市的地方口音為白話,但由于南寧郊區(qū)又有著自己的方言,這也對“南普”的形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些方言大抵為官話、平話、壯話等。在這幾種語言中,壯話最古老,早在秦漢年間生活于此的土著居民就說這種話。民國以前,南寧市民除少部分講邕州官話之外,多數(shù)均講白話和平話。郊區(qū)、邕寧縣、武鳴縣和農村主要講壯話和平話。在桂林、柳州以及老南寧的下廓街、臨江街、北門街(今北寧街)的居民多數(shù)是講官話,部分武鳴壯族人也講官話。隨著推廣普通話工作的開展,現(xiàn)在市里講方言的人少了,講普通話的人多了,普通話逐漸取代這些方言成為最重要的溝通語言。

三、“南寧普通話”語音糾正方法探究

針對上文提及的多種不標準、不正確的語音問題,我們如何指導學生盡量糾正地方口音,提高普通話發(fā)音水平呢?

第5篇

1、磨房磨墨,墨碎磨房一磨墨;梅香添煤,煤爆梅香兩眉灰。

2、出南門,走六步,見著六叔和六舅,叫聲六叔和六舅,借我六斗六升好綠豆;過了秋,打了豆,還我六叔六舅六十六斗六升好綠豆。

3、哥挎瓜筐過寬溝,過溝筐漏瓜滾溝。隔溝挎筐瓜筐扣,瓜滾筐空哥怪溝。

4、山前有個崔粗腿,山后有個崔腿粗。二人山前來比腿,不知是崔粗腿比崔腿粗的腿粗,還是崔腿粗比崔粗腿的腿粗?

唇音練習

1、老方扛著黃幌子,老黃扛著方幌子。

老方要拿老黃的方幌子,老黃要拿老方的黃幌子,

末了兒方幌子碰破了黃幌子,黃幌子碰破了方幌子。

2、粉紅墻上畫鳳凰,紅鳳凰,粉鳳凰,粉紅鳳凰,花鳳凰。

3、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兒。

4、八百標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跑,炮兵怕把標兵碰,標兵怕碰炮兵炮。

舌尖中音練習

1、你會燉燉凍豆腐,你來燉我的燉凍豆腐;

你不會燉燉凍豆腐,別胡燉亂燉燉壞了我的燉凍豆腐。

2、老羅拉了一車梨,老李拉了一車栗。

老羅人稱大力羅,老李人稱李大力。

老羅拉梨做梨酒,老李拉栗去換梨。

3、有個面鋪門朝南,門上掛著藍布棉門簾,

摘了藍布棉門簾,面鋪門朝南;

掛上藍布棉門簾,面鋪還是門朝南。

4、大刀對單刀,單刀對大刀,大刀斗單刀,單刀奪大刀。

舌根音、舌面音練習

1、七加一,再減一,加完減完等于幾?七加一,再減一,加完減完還是七。

2、你也勤來我也勤,生產同心土變金。工人農民親兄弟,心心相印團結緊。

3、一班有個黃賀,二班有個王克,

黃賀、王克二人搞創(chuàng)作,

黃賀搞木刻,王克寫詩歌。

黃賀幫助王克寫詩歌,

王克幫助黃賀搞木刻。

由于二人搞協(xié)作,

黃賀完成了木刻,

王克寫好了詩歌。

4、小郭畫了朵紅花,小葛畫了朵黃花,

小郭想拿他的紅花換小葛的黃花,

小葛把他的黃花換了小郭的紅花。

翹舌音、平舌音、練習(1)

1、天上有個日頭,地下有塊石頭,

嘴里有個舌頭,手上有五個手指頭。

不管是天上的熱日頭,地下的硬石頭,

嘴里的軟舌頭,手上的手指頭,

還是熱日頭,硬石頭,軟舌頭,

手指頭,反正都是練舌頭。

2、三山屹四水,四水繞三山;

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四時春。

3、長蟲圍著磚堆轉,轉完磚堆鉆磚堆。

4、師部司令部指示:四團十連石連長帶四十人在十日四時四十四分按時到達師部司令部,師長召開誓師大會。

5、早招租,晚招租,總找周鄒鄭曾朱。

翹舌音、平舌音、練習(2)

1、紫瓷盤,盛魚翅,一盤熟魚翅,

一盤生魚翅。遲小池拿了一把瓷湯匙,

要吃清蒸美魚翅。一口魚翅剛到嘴,

魚刺刺進齒縫里,疼得小池拍腿撓牙齒。

2、字紙里裹著細銀絲,細銀絲上趴著四千四百四十四個似死似不死的小死虱子皮。

3、石、斯、施、史四老師,天天和我在一起。石老師教我大公無私,斯老師給我精神食糧,施老師叫我遇事三思,史老師送我知識鑰匙。我感謝石、斯、施史四老師。

第6篇

甲:說相聲最好啊,就是先把這嘴皮子給練好咯!

乙:是嘛!都要靠嘴巴說嘛!

甲:是吧?你說相聲嘛嘴就要好,嘴巴有毛病的人說相聲絕對不成。沒有毛病的人說相聲一個字也不許錯啊!

乙:沒錯!

甲:嘴巴沒有毛病說相聲有一個錯別字,那這相聲就演砸了!

乙:哦!那是啊!

甲:對不對?

乙:對!

甲:但是這種事兒誰也避免不了的,你說是不是啊?

乙:說來也對啊!

甲:這個就是工夫的問題了。

乙:是嘛!

甲:最好就是,唱繞口令。

乙:哦,繞口令。

甲:你看咱們這個張以德嘴最好。

乙:是嗎?

甲:為什么?他總唱繞口令啊!總唱那六十六歲劉老六啊。

乙:好嘛!

甲:早晨起床先唱這個。

乙:哦!

甲:先唱四遍。人家出去早鍛煉了,他不去。

乙:他干嗎呀?

甲:他唱繞口令,他說這也是體育項目。

乙:這怎么也算體育項目呢?

甲:這叫口腔體操。

乙:什么?哦,這嘴巴也開始練起體操來了?

甲:在語言上,最好啊,是說普通話。

乙:哦,普通話。

甲:說普通話,大家都聽得懂。

乙:是啊!

甲:目前為止啊,我所聽到的普通話大致分為這幾種。

乙:哪幾種啊?

甲:呃……,上海地區(qū)屬于一種、北方地區(qū)屬于一種、香港地區(qū)也是一種、臺灣地區(qū)又是一種。

乙:哦,那你說說這些地區(qū)的普通話都有什么不一樣。

甲:首先說說上海地區(qū)的普通話。

乙:哦!

甲:上海人說普通話,主要的特點是:平舌音和翹舌音不分;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

乙:那你倒是說說看,怎么個不分法?

甲:凡是翹舌音的字,我們聽上去感覺都是平舌音。

乙:哦,平舌和翹舌的音他們念的都是平舌音。

甲:是啊!所以上海人說的普通話嘛,(上海地區(qū)普通話)那么基本上就是這個樣子了。這樣的普通話我是實在聽不下去了。

乙:嚯!

甲:要是碰到你聽到了這樣的普通話,你聽得下去嗎?

乙:這我還真的聽不了啊這個。那我問你,這個臺灣地區(qū)的普通話有什么特點啊?

甲:臺灣地區(qū)的普通話的特點是當?shù)氐那徽{太重。

乙:哦!

甲:所以啊,(臺灣地區(qū)普通話)臺灣人講話咧,其實就是你們現(xiàn)在聽到的這個樣子了ho!

乙:哦,這么說話的啊?那香港地區(qū)的人說普通話有什么特點啊?

甲:誒喲,完咯!完咯!完咯!

乙:怎么呢?

甲:要知道這香港人講的大多都是廣東話,現(xiàn)在還把它稱之為什么鳥語。

乙:停!

甲:干嗎呀?

乙:什么鳥語啊?我這兒還花香了呢!那叫粵語,知道嗎?

甲:哦,對!對!對!粵語。

乙:對不對啊?

甲:是!是!是!但是啊就是因為受了這種語言的影響,造成他們說的普通話都變味兒了。

乙:都什么味兒啊?

甲:一說話都這味兒。(香港地區(qū)普通話)你好!你好!你好啊!今天看到你們我感到好高興好高興哦!說句實話啊,這樣的普通話說出來,我是實在是不好意思了!

乙:什么普通話這是?

甲:你聽了覺得別扭吧?

乙:還真是別扭!

甲:是吧?所以目前我聽下來,就是北方人說的普通話最好!尤其是北京人說的普通話正確,那才是咱們最喜歡聽到的。

乙:哦,為什么啊?

甲:為什么?那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

乙:哦,對!

甲:而且啊,北方人說話時候的感覺,我用倆字兒來形容。

乙:哪倆字兒啊?

甲:干脆!

乙:誒!沒錯!

甲:是吧?

乙:那你就跟在座的學生面前學一下怎么樣?

甲:(拍了拍乙)嘿!哥們兒!

乙:(趕緊跑,然后再回來)你是想要嚇死我呀!

甲:我說,今兒個下午上南京路,你去不去?

乙:我身上帶的錢不多。

甲:沒事兒,我借給你!明天還給我就是了。走!哥們兒!得了。

乙:這話說得干脆啊!

甲:干脆吧?你要是跟那個臺灣地區(qū)的人那腔調,你瞧著別扭不別扭!

乙:是嗎?

甲:(臺灣地區(qū)普通話)我們下午去南京路上shopping,你去不去?

乙:(臺灣地區(qū)普通話)不好意思ho,我身上帶的錢好象不是很多耶!

甲:(臺灣地區(qū)普通話)啊呦!沒關系啦!你錢帶得不多,那可以問我借啊!

乙:(臺灣地區(qū)普通話)哦?真的嗎?哇塞!你這個人真的是好好哦!我太感謝你了啦!

甲:(臺灣地區(qū)普通話)但是哦,我先聲明一下。明天你一定要把錢還給我哦,否則今天我是實在不能把錢借給你的ho!

第7篇

目的:幫助學生認記 zh、ch、sh、r 4個聲母。

準備:初讀這4個聲母。

方法:引導學生根據(jù)以前所學的編兒歌的方法,自編兒歌。比如,媽媽織毛衣,zh、zh、zh;弟弟吃蘋果,ch、ch、ch;兩只石獅子,sh、sh、sh;紅日當頭照,r、r、r。

【游戲二:魔力耳】

目的:在游戲中鞏固平舌音、翹舌音的不同拼讀,同時認記相關的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并培養(yǎng)孩子注意傾聽的能力。

準備:每人自備本課的音節(jié)卡片。

方法:請學生聽老師任意抽讀 zh、ch、sh、r、zhi、chi、shi、ri、z、c、s、zi、ci、si 中的一個聲母或整體認讀音節(jié),準確地找出相應的拼音卡片。比如,老師:請你仔細聽,爭當魔力耳!然后抽讀聲母、音節(jié),由學生找出相應拼音。學生每找對1個卡片,就在自己的星星本上記 1顆。最后,請緊鄰的前后四人小組比一比,誰得的多。

【游戲三:繞口令】

目的:區(qū)別 sì、shì、shí 等平翹舌音節(jié)。

準備:相關繞口令,sìshìsì,shíshìshí,shísìshìshísì,sìshíshìsìshí,shísìbùdúsìshí,sìshíbùdúshísì。

方法:老師帶領學生學繞口令,正確誦讀。

【游戲四:兒歌表演《歡迎臺灣小朋友》】

目的:輔助學生學習兒歌,從小感受與臺灣小朋友的骨肉深情。

準備:熟讀兒歌。

方法:同桌或自找小伙伴進行兒歌表演。

【游戲五:智多星】

目的:鞏固并提高拼讀 zh、ch、sh、r 與相關韻母組成音節(jié)的能力。

準備:寫有相關音節(jié)的卡片,如shīzi、zhúzi、hēchá、chǐzi等。

方法:1、把全班同學分成3個組,分別是智慧組、可愛組、趣味組,每組分發(fā)4張圖片。

第8篇

關鍵詞:普通話;陜西方言;部位;方法

中圖分類號:H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0)12-0101-02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民族認同的符號。隨著國家的統(tǒng)一,人口的流動,教育的普及和大眾媒體的傳播,普通話使用的區(qū)域越來越大,使用的人口越來越多。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人口眾多,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等差異,語言的表達方式和含義也不盡相同。因此,在當今的語言生活中,普通話與地方方言“混搭現(xiàn)象”司空見慣,很多語音、詞語的分歧影響著人們的交流。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和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技術的革新,人們日益感到解決語言統(tǒng)一問題越來越迫切。

普通話與方言是平行的關系。今天的普通話,吸收了全國各地區(qū)、各民族語言中的精華,形成了以北方方言為基礎、以現(xiàn)代白話文的典范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的全民族都能接受的共同語,覆蓋面廣,表現(xiàn)力強。方言則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活勞動中,用自發(fā)感知的表達而形成的語言交流形式,也是今天普通話的根基。作為標準語,普通話的口語與書面語相一致,方言則因為沒有與口語相對應的獨立的書面語而只能統(tǒng)一采用普通話書面語。學習普通話必須兼顧語音、詞匯、語法三個方面。只不過語法、詞匯的學習和規(guī)范可以通過書面進行,而語音的學習和規(guī)范必須通過口耳的訓練才能實現(xiàn)。

陜西方言與普通話的分歧突出表現(xiàn)在語音方面。如一南方消費者在陜西省寶雞市的商店買了一包兒童食品,發(fā)現(xiàn)霉變,找負責人論理。負責人用地方方言很關心的問:“出事了沒有,沒事就好。”而南方消費者聽到的卻是:“吃死了沒有,沒死就好。”由此可見,運用不規(guī)范的語音表達會使人們產生歧義和障礙。發(fā)音上的缺陷,勢必會對人們的語言與思維的發(fā)展帶來障礙。本文擬從發(fā)音部位和方法入手,簡要分析普通話與陜西方言語音方面的不同,以便對陜西人學說普通話有所幫助。由于兩種語音聲調近似,文中的例字不標聲調。

一、聲母的不同

普通話語音把一個音節(jié)分為聲母、韻母和聲調三部分,它即反映了聲、韻、調之間的配合關系,也表現(xiàn)出古今語音及方音之間的演變和對應關系。聲母也叫字頭,是音節(jié)的開頭部分。它由輔音充當,而輔音的特點是時程短音勢弱,很容易產生吃字的現(xiàn)象。普通話聲母的正確發(fā)音要求“字頭咬住彈出、部位準確”。

陜西方言受口傳文化的影響,在咬字器官的部位上、呼出氣流的強弱上有明顯不同,從而影響了語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

(一)不送氣音與送氣音的分辨

普通話聲母中的不送氣與送氣,指的是氣流送出的狀態(tài)。不送氣與送氣是相對而言的。氣流微弱且短,自然流出的是不送氣音。用力噴出一口氣的叫它送氣音,在普通話中它有辨義的作用。陜西語音音節(jié)中的聲母,由于發(fā)音時呼出氣流過強,從而把不送氣音變成了送氣音。

1.把b讀成p

普通話語音 跋b 伴 bn 胞bo 杯bei

陜西話語音 跋p 伴pn 胞po 杯pei

2.把d讀成t

普通話語音 大d 稻do 淀din 奪duo

陜西話語音 大tuo 稻to 淀tin 奪tuo

3.把讀成k

普通話語音 鞏on 規(guī)ui

陜西話語音 鞏kon 規(guī)kui

4.把j讀作q

普通話語音 畸ji 浸 ji 件jn 轎jio

陜西話語音 畸qi 浸qin 件qn 轎qio

5.把zh讀為ch

普通話語音 直zhi 丈zhn 蟄zhe 鄭zhen

陜西話語音 直chi 丈chn 蟄che 鄭chen

6.把z 讀成c

普通話語音 咨 zi 咱z 在zi 造zo

陜西話語音 咨 ci 咱c 在ci 造co

(二)翹舌音與平舌音的分辨

要分辨這兩組音,首先要能夠分辨它們各自的成阻部位,再找出兩組發(fā)音的區(qū)別在哪里。它們的共同點是整個舌頭呈現(xiàn)出馬鞍型,也就是有兩個焦點,翹舌音在后(舌面后部與硬腭),前高后低,舌面中部呈凹形態(tài)。一個在前(舌尖與上齒齦),平舌音的第一個焦點比翹舌音靠前。但第二焦點平舌音比翹舌音靠后。翹舌音的舌面下凹較深,而平舌音的舌面中部下凹度較淺。

1.把zh讀成z

普通話語音 扎zh 摘zhi 債zhi 斬zhn

陜西話語音 扎z 摘zei 債zi 斬zn

2.把ch讀為c

普通話語音 差ch 釵chi 攙chn 超cho

陜西話語音 差c 釵ci 攙cn 超co

3.把sh讀為s

普通話語音 紗sh 篩shi 山shn 參shen

陜西話語音 紗s 篩si 山sn 參sen

(三)舌尖中音與舌面音的分辨

它們的共同之處在于著力點都在舌的前部。舌尖中音的焦點在舌尖與上齒齦上;舌面音的焦點則是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的前部。陜西人發(fā)舌面音時舌位比較靠后。要注意部位的準確,舌尖的力度,舌尖不要碰到牙齒或兩齒之間。

1.把d讀成j

普通話語音 地di 掂din 刁dio 爹die

陜西話語音 地ji 掂jin 刁jio 爹jie

2.把t讀成q

普通話語音 體ti 天tin 條tio 帖tie

陜西話語音 體qi 天qin 條qio 帖qie

(四)舌面音與舌根音的分辨

兩者的發(fā)音方法是一樣的,都是“清擦音”。 “清擦音”的發(fā)音方法是成阻部位兩點相接近但不接觸,在發(fā)音部位兩個部分中間,留有一道極窄的縫,讓氣息由窄縫中擠出來,在擠的時候,就會發(fā)出摩擦的聲音。兩者的區(qū)別在成阻部位上。舌面音是舌面接近硬腭。舌根音則是舌根接近硬腭。

如:把x讀成h

普通話語音 嚇xi 咸xin 巷xin 鞋xie

陜西話語音 嚇h 咸hn 巷hn 鞋hi

二、韻母的不同

韻母是音節(jié)中聲母以后的部分。由韻頭、韻腹和韻尾組成。它是由單元音或復合音充當?shù)摹0凑Z音結構分為單韻母、復韻母和鼻韻母。按傳統(tǒng)韻母開頭元音的唇形特點分為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韻母。普通話韻母正確的發(fā)音要求字頸定型標準,過渡柔和;字腹拉開立起,圓潤飽滿;字尾歸音到位,完整自如。陜西方言受傳統(tǒng)方音的影響,在發(fā)音時,由于咬字器官運動幅度比較大,容易造成單韻母與復韻母不分、開口呼與撮口呼等韻母的混淆,從而影響到詞義。

(一)單韻母u和i的分辨

單韻母是由單元音充當。在普通話語音中元音u,舌位是在后的、高的、唇形是“圓唇”。元音 i,舌位是在前的,高的。i是“不圓唇”。發(fā)u兩唇收斂,發(fā)i嘴角向兩邊展開成扁平狀。如:

普通話語音 出chu 去qu

陜西話語音 出chi 去qi

(二)復韻母中寬窄對比的分辨

復韻母是由兩個或三個元音組合而成的。在普通話復合元音韻母及復合鼻尾音韻母中,除ue和ion以外,都有寬窄對比的關系。寬窄指的是韻母發(fā)音過程中舌位動程大小之間的對比關系。在每一對有寬窄對比關系的韻母中,首先是它們的舌位動程的運動方向或曲線相近或相似。它們之間的區(qū)分主要表現(xiàn)在韻腹元音的舌位高低,也就是開口舌位的大小上,而處在韻頭的元音音素或韻尾的元音音素是相同的。陜西方言區(qū)的人受語言變體的影響,對于區(qū)分普通話復韻母寬窄會感到困難,需要聽變體會發(fā)音,加強分辨能力。

1.i―ei的分辨:

普通話語音 白bi 伯bi 百bi 麥mi

陜西話語音 白bei 伯bei 百bei 麥mei

2.o―ou的分辨:

普通話語音 藥yo 鑰yo

陜西話語音 藥you 鑰you

3.ie―i的分辨:

普通話語音 嗟jie

陜西話語音 嗟ji

(三)鼻韻母en和on的分辨

區(qū)分這兩組韻母的前提是先區(qū)分韻尾,它們的韻尾都是后鼻音n。不同的是韻頭e和o。需要注意的是en在發(fā)音時,起音e的舌位比單發(fā)時偏前且低。on在發(fā)音時,起音o與單元音o不同,它介于u與o之間,口腔開度比大一些。在實際運用中,不能只有發(fā)音趨向,而沒有真實的發(fā)音位置,否則兩者會混淆不清。如:

普通話語音 橫hen 蘅hen

陜西話語音 橫hon 蘅hon

三、聲調的不同

普通話聲調是漢語音節(jié)所固有的,可以區(qū)別意義的聲音的高低和升降。除輕聲外,分陰平為第一聲、陽平為第二聲、上聲為第三聲、去聲為第四聲。普通話聲調的正確發(fā)音要求:陰平平穩(wěn);陽平弱起漸強;上聲降時氣穩(wěn)揚時強;去聲強起到弱氣通暢。陜西方言在咬字無異的前提下,兩種語音的第二聲是一致的。如“人民”、“模型”、“聯(lián)合”、“吉祥”等讀音基本無差別。用心琢磨,不難發(fā)現(xiàn)將陜西語音陰平變上聲,陜西話與普通話聲調之間有一個普遍規(guī)律,如果將語音上聲變陰平,陽平不變調,四聲變上聲,一聲變四聲,即可把大部分陜西語音正音為普通話語音。如:

普通話語音 山shān 河hé 美m(xù)ěi 麗lì

第9篇

漢語拼音是表音符號,在教學時,如果教師不能把這些表音符號進行“改裝”,就會使一年級學生在學習拼音時覺得枯燥無味,甚至產生厭煩心理。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經驗,嘗試探討如何使小學拼音教學妙趣橫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以助推高效課堂教學的生成。

一、巧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語境

漢語拼音教學重在認讀。為了使學生發(fā)音準確,教師可以巧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語境,使學生對拼音的聲母、韻母掌握到位,做到準確發(fā)音。例如在教學“d”的發(fā)音時,筆者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播放了一匹馬奔跑的視頻,并且配有馬蹄的聲音。在鮮活畫面和音響效果的感染下,學生們的聽覺和視覺都被充分調動了起來,情不自禁地喊出來:“老師,馬兒奔跑ddd。”筆者順勢引導他們正確發(fā)出“d”的讀音,教學效果十分顯著。除了在聽覺上給學生帶來沖擊,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讀音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視覺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引導他們掌握發(fā)音時舌頭的正確位置。例如“zh”“ch”“sh”“r”與“z”“c”“s”的讀音教學,既是漢語拼音教學中的重點,又是難點。學生因為分不清翹舌音和平舌音的區(qū)別,經常會把它們搞混。所以,在教學時,除了講清楚發(fā)音時舌頭所抵的部位之外,還可以利用圖片進行直觀的教學。在課件制作中,筆者下載了舌頭發(fā)音時的剖面圖,讓學生明白發(fā)音時舌頭的位置。然后播放“zh”“ch”“sh”“r”與“z”“c”“s”的準確讀音,引導學生對翹舌音和平舌音進行有效區(qū)分。同時,筆者還進行了口型示范。

二、教給方法,加深記憶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還處于比較直觀、形象的階段,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不但不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還會阻礙他們的思維發(fā)展。掌握學習方法,加深教學印象,是學好漢語拼音的有效途徑。為了讓學生對字母形狀產生深刻的記憶,筆者經常采用實物輔助記憶法。例如聲母“t”和“f”的教學,“t”像一把傘柄,“f”像一個彎頭拐杖,筆者利用實物或實物圖,讓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進行理解記憶,并且鼓勵他們自己編順口溜,如“傘把傘把ttt;拐杖拐杖fff”。這樣,學生不但記住了“t”與“f”的形狀,還牢牢地記住了它們的發(fā)音,一舉兩得。當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漢語拼音的有效方法不勝枚舉,還需要教師多花心思進行總結和創(chuàng)新。

三、創(chuàng)編故事,輕松理解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剛剛結束學前教育,什么樣的教學方式他們最易于接受呢?當然是做游戲和講故事了。例如在“四聲”教學中,筆者先出示色彩艷麗的圖片,讓學生認識“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這四種聲調的形狀。然后播放一段視頻,并配有兒歌《小紅帽》的背景音樂,給學生講了一個關于小紅帽給外婆送糕點的故事:小紅帽從家出發(fā)時路面很平坦,當她走了一段路后遇到一段很陡的山坡,她氣喘吁吁地爬上坡后又走過了一條山谷,然后又翻越了一座山,這才到了外婆家。小紅帽一路非常辛苦,可見她多么愛外婆。小紅帽所走的路線可以用線條表示出來。于是筆者在黑板上畫出小紅帽去外婆家的路線。為了讓孩子們更清楚地認識四種聲調,筆者在路線上斷開三處,于是就成了-、/、∨、﹨。小學低年級學生如果在學習拼音知識時找不到有效的方法,就會對拼音知識缺乏興趣。為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恰當?shù)慕虒W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要“授之以漁”,引導他們尋找學習拼音的正確方法,不斷拓展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在有趣、愉悅的學習過程中學習拼音,記憶和區(qū)分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等知識點,讓漢語拼音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的美麗音符,陪伴他們度過美好的童年。

作者:王艷莉 單位:江蘇宿遷學院附屬學校

第10篇

在小臭還沒有升上一年級之前,自己心里想的是,一年級的題真的應該沒有那么難,然后孩子們考試應該也沒有多大的壓力,基本上也就是說應該考個90多分,問題不大,即使錯上一半個也是因為粗心,不會就是說考的特別慘,不忍睹。

因為自己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小學一年級好像真的沒有什么好學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那些所謂的人口手足,應該是在幼兒班就學個差不多的!

數(shù)學也只是20以內的加減法,沒有什么特別擔憂的地方!

可是等小臭真正牲上一年級的時候,自己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真的是有一丁點說大話了,現(xiàn)在的教學和,我們當初課本上學的那頂點真的是相差甚遠!

開學的第一課,直接天地人,平舌音,翹舌音之類的,也是繞的人頭都暈了,就連自己一直以為的聲母韻母也分了好多,前鼻韻母,后鼻韻母,特殊韻母之類的!

好像知識點分得更多更細的,越到后面的時候,偏旁部首也來了,反義詞也來了,多音字同音字也來了,總之就是讓你感覺整個學習狀態(tài)特別的緊張,如果一不留神,就可能落下很多!

數(shù)學也沒有自己想的那么簡單,有些應用題別說孩子了,自己都理解不了,并不是所謂的,就是大家說的那樣,一共用加法,剩下用減法那么簡單!

前一段時間的時候,小臭開始學個位十位,感覺孩子還沒有整明白的時候,又開始學習時間,每天時針分針的折騰著,分分鐘感覺要人命的節(jié)奏!

不知道是現(xiàn)在的教學知識真的深了,還是自己的孩子,就是可能并不是那么的出眾,總之就是無論家長也好,還是,學生也罷,感覺要做到學習上的無縫銜接,真的是有點困難!

第11篇

【關鍵詞】聲樂歌曲;咬字;吐字

中圖分類號:J617.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5-0092-02

一、歌唱中的語言

明朝的魏良輔曾在《曲律》一書中提出過“字清絕;腔純絕;板正絕”的三絕。而在三絕中,他又提出字清處于首要地位。書中還提出曲有五難:“開口難、出字難、過腔難、低難、轉收入鼻音難。”而到了清代,徐大椿在《樂府傳聲》中說:“字真則義理切實,所談何事,所說何人,悲歡喜怒,神情畢出;字若不清則音調雖和而動不人易”。早在元朝,元人燕南芝庵的《唱論》也提出過“字真、句篤、依腔、貼調,聲要圓熟,腔要徹滿”。由上述觀點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歌唱中字的準確、清晰至關重要。還提出了歌唱的一大要領,即“字正腔圓”這一技術要求。

在歌唱中,咬字吐字是否清楚,直接關系到歌曲思想內容表達的準確性、人物藝術形象的生動性以及歌曲的藝術感染力。在當今歌壇,有很多歌唱家咬字和吐字非常好,如廖昌永、戴玉強、宋祖英、等。例如廖昌永唱《祖國,慈祥的母親》,在這首作品中,第一句歌詞“自己的母親”中的“自己”,如果咬字不清就會把“自己”唱成“知己”,這樣就會使聽眾在理解歌曲的感情表達上產生誤解,從而使歌唱者的水平大打折扣。又如戴玉強唱的《那就是我》這首作品,第一句歌詞就為“我思念”,如果咬字不清晰不準確就會使聽眾聽成“我詩念”,這樣同樣會降低歌唱家的水平。我國民族眾多,各地的方言更是復雜多樣,而方言會對歌唱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例如四川、重慶、湖南等省份,普遍是n音和l音不分;廣西和廣東等省就前后鼻音不分;福建等省就f音與h音不分。由于漢語是由單音節(jié)組成的,且語調風格又不相同,所以咬字和吐字就更顯得尤為重要了,只有把地方方言口音去掉才能把歌唱中的歌詞咬準確咬清晰,吐字吐清楚。但是如果演唱的是地方民歌就另當別論了,這就需要遵循當?shù)氐恼Z言發(fā)音和風格。

二、中國聲樂歌曲演唱中的咬字吐字

中國聲樂演唱其實就是民族唱法,是由我國各民族人民創(chuàng)造發(fā)展起來的,是我國特有的,西方國家無法復制的一種獨特的歌唱藝術。由于我國民族眾多,故而在演唱形式上也多種多樣,各具民族特色。中國民族唱法的主要特點包括:1.聲音明亮高亢;2.口腔著力點靠前;3.聲音以口腔共鳴為主,同時加入頭腔共鳴,這就恰與美聲唱法相反;4.聲音主要是真聲,女高音到高音區(qū)就真假聲結合。在前面我們也提到過,中國的方言有很多,幾乎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方言,所以歌唱時的語氣、語調、咬字吐字自然就有著差別。

在我國聲樂演唱中,咬字吐字最常見的問題有以下幾個:1.字頭咬不清,就是所謂的有聲無字;2.字腹變形,歌唱長音時不懂如何保持音不變;3.收音不歸韻,就是不分前后鼻音了。例如,“壯”歸不好韻就唱成“轉”字,“網”字唱成“晚”字等等。在民族聲樂中,對那些用于情感表現(xiàn)的字,在咬字時需要采取強調、突出、拖腔等方法,把歌曲要表現(xiàn)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而咬字發(fā)音慢、過程長、占的時值長,其字頭、字腹、字尾就得咬得夸張一些,吐字的時候有力點,其特點是:字頭咬得快而準,且要清晰,韻味長且要飽滿,字尾就要清楚干凈。歌唱者要做好這些,尤其是在歌唱狀態(tài)中把握好咬字與吐字的技巧,那要求就更高了。

(一)咬清字頭――快而準

在世界語言中,漢語是最為難學的語言之一。漢字的組成較為復雜,字音由聲母和韻母兩部分組成,而一個字音的發(fā)音聲母是基礎,是整個字音的著力點,咬好一個字音,首要就是要把握字頭,再拿捏好著力點,這就是正確表達字義的基本條件。為此,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1.找準發(fā)音位置及接觸的著力點。漢語的字音發(fā)音有很多種,有雙唇音、唇齒音、舌齒音、舌尖音、舌根音、平舌音、翹舌音,這時,發(fā)音就要找準字頭的位置,找準著力點。在民族聲樂演唱中,最常見的就是平舌與翹舌音不分,例如把“長城”的“長(chang)”唱成“藏(cang)”,就是將翹舌音字頭(ch)發(fā)成平舌音字頭(c);把“草原”的“草(cao)”唱成“吵(chao)”,就是將平舌音字頭(c)唱成翹舌音字頭(ch)。而在同聲母中就是舌尖音時也要注意,四川、重慶、湖南這一帶尤為明顯,把“臉(lian)”唱成“粘(nian)”,就是吧邊音字頭(li)唱成鼻音字頭(ni)。其他的字頭在發(fā)音的時候也要注意,如“肉(rou)”唱成“又(you)”。

2.發(fā)音時值短,力度要適中。在演唱時,每一個字音發(fā)音時間不宜過長,應快速地把字音從口腔里送出,不可拖延,因為聲母在口腔里呆的時間長容易變形,只要一發(fā)出聲音,就快速地的從字頭過渡到字腹,也就是從聲母過渡到韻母。中國的文字由聲母和韻母組成,兩者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一旦分開,那就可能不再是原來那個字或者無法再形成一個字了。例如“甜(tian)”拖得過長就容易讓人聽成“提案(ti)(an)”了。而且時值短一些,過渡到字腹之后也更容易歸好韻。在控制好時值的長短之后就需要把握好力度了,在咬字頭的時候力度不宜過大,力度大了,字就會咬得很死,歌曲也隨之變得蒼白僵硬,沒有流動性,就無法達到預期想要表達的感情和內容了。但如果是歌曲處理需要那就另當別論了,例如戴玉強唱的《那就是我》,其中就有一句咬字的力度非常強,即“如果有一葉風帆向你駛來”這一句,他就是根據(jù)作品所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以及自己的處理而這樣唱的,所達到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反之,咬字力度太小,出聲就含糊不清,容易犯有音無字的毛病。所以,咬字必須控制好時值的長短,還必須控制好力度。

(二)延長字腹

字腹就是歌唱語言中的元音。“咬字”主要是指字頭的聲母構成發(fā)音部位,字腹則是“咬字”時作為母音的組成部分。字腹歌唱是發(fā)音的中心,因為它是聲音共鳴、響度、以及聲音是否圓潤飽滿的控制總站,歌聲就是靠它傳向遠方的。我們評定一個歌唱者的水平,主要就是看他對字腹的運用水平如何,因此,字腹的準確拿捏是非常重要的。

1.掌握好“四呼法”,所謂的四呼法即是我國民族傳統(tǒng)演唱藝術家們對韻母發(fā)聲時口腔活動變化過程的科學研究和總結,我們平時稱之為開口腔。開口呼,以a、o、e或以其分別打頭的韻母都稱為開口呼,以及這些韻母與聲母b、p、m、f、d、t、n、l等打頭相拼的字,也為開口呼字,這些字口腔開得越大共鳴越亮,但是發(fā)音的著力位置要找好,不能在喉部用力,應在硬腭。例如我們唱的“鋼、放、壯”等字,著力點都在硬腭上,共鳴才會突出。齊齒呼,以i或者i打頭的韻母都稱為齊齒呼字,以及這些韻母與聲母b、p、m、d、t、n、l、j、q、x相拼的字,這類開腔都較小,嘴巴微橫,聲音發(fā)在開腔前。例如《白發(fā)親娘》中的“親、娘”兩個字。合口呼,與開口呼差不多,以u或者u打頭的韻母,只是合口呼出音時,雙唇與口腔內成圓形狀,著力點也是在上硬腭,帶有鼻腔音,例如《親吻祖國》中的“祖國”。撮口呼,v或者v打頭的韻母稱為撮口呼字,以及與n、l、j、q、x相打頭的字。在歌唱時雙唇突出,著力點靠前,嘴型像魚的嘴巴吐氣時的形狀就對了,如《軍民魚水一家親》中的“軍、魚”等。

2.以氣息作支撐。在歌唱中,氣息是重中之重,沒有十足的氣息作支撐,是無法展現(xiàn)出聲樂這門藝術的。在歌曲中,有些字拖的拍子很長,要求有充足的氣息作支撐,特別是到了高音區(qū),如果延長不夠就會出現(xiàn)斷節(jié),隨之共鳴也就沒有了。歌唱就是把旋律連貫成一條線,根據(jù)音的時值、長短、強弱、聲調要求,再以氣息作支撐慢慢地發(fā)出聲,旋律切忌噪、亂、散、淺。所以,歌唱必須要以氣息做保證,否則發(fā)出的音忽高忽低、忽強忽弱、斷斷續(xù)續(xù),這樣,字腹是無法唱好的。

(三)歸韻、收準字尾

字尾是韻母的收尾部分,也是咬字吐字的完整體現(xiàn)。徐大椿在《樂府傳聲》中說:“天下知出聲之法最重,而不知收音之法為尤重。”字尾收不準,歸不好韻會使這個字音含混不清,會直接影響字音的表達和歌曲的內容,同時歸韻又是為下一個字音的發(fā)聲做好良好的鋪墊,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字音的歸韻收得準確與否,對整首歌曲的表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無字尾單韻母收尾字音。這種是比較簡單的收尾,例如“發(fā)、呀、衣、齊”等均無字尾,我們只要在字音發(fā)音后保持口型、口腔不變,再以氣息作支撐,最終根據(jù)歌曲內容提示進行結束收尾即可。

2.復韻母尾字收音,這比單韻母收尾稍難一些,要舌位、唇形、口腔根據(jù)韻母的變化而改變口型,例如ei、ao、ou、ia、ie、ua、uo、ve、iao、iou、uai、uei等韻母。在《紅梅花兒開》中的“花”只要找準ua是由u過渡到a,然后靈活地改變嘴型及口腔內部的著力點即可。又如“遙、條”二字,收尾時唇部是著力點,收尾時口腔由大到小地變化收尾,這類字我們必須要歸韻到位,使字尾清晰,否則會將字尾丟失,改變字音的字義。

3.鼻尾音收尾,顧名思義,就是前后鼻音的收尾,由于字尾帶“n”“ng”的鼻音,既影響字音的清晰準確又嚴重影響歌唱的頭腔共鳴及良好的聲音位置。鼻音主要是an、en、in、ian、uan、uen、ang、iang、ing、eng、ueng等,對于南方人來說要想把鼻音歸韻好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南方人普遍不分前后鼻音。在字尾為“n”時,氣息要部分進入鼻腔,軟腭下降,舌尖抵住下齒齦,如中間的“間(jian)”就是以“n”為字尾,也就是前鼻音;而在唱字尾是“ng”的字音時,鼻腔就必須充分打開,軟腭下降,舌根微翹與軟腭微微接觸,如《當你的秀發(fā)拂過我的鋼槍》,“當”即為后鼻音“ng”收尾。如果前后鼻音不分清楚,將“間”唱成“江”,“鋼”唱成“干”,那么字義就變了,歌曲的內容也會跟著變。因此,歸韻聲音沒有收好,會嚴重影響歌曲的內容表達,它的重要性由此可知。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字音的字頭、字腹、字尾三個組成部分各具特性,但又是緊密相連的,這三者是咬字吐字的關鍵要素。同時咬字吐字在歌唱中又是十分重要的技巧,我們最常見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咬字吐字。而我們在歌唱時想要把咬字吐字做好,上面所述三大點就必須要做好,字頭、字腹、字尾做到出聲有力,延長字腹,響亮圓潤,歸韻收音準確干凈到位。要想聽眾感受到你的歌聲以及音樂的美妙,就必須做到咬字清楚、吐字氣息自然,富有感彩,達到“字正腔圓,聲情并茂”的效果。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咬字吐字必須通過字音的長期練習方能成功。

參考文獻:

[1]閆慶健,崔曉婧編著.聲樂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12篇

【關鍵詞】普通話;粵方言;普通話水平測試;語音校正

普通話和方言都是社會交流的工具,但是為社會成員服務的范圍卻不同。普通話并不是指“普普通通的話”,而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族共同語。方言是相對于民族共同語而言的,是局部地區(qū)人們使用的語言。

在七大方言中,粵方言與普通話的差距最大,同時粵方言又是分布廣大的漢語方言。因此對于生活在粵方言區(qū)的人們來說,要學習普通話并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本文試著從聲、韻、調和語流音變四個方面來闡述粵方言區(qū)的人們在學習普通話時一些普遍存在的語音系統(tǒng)性錯誤和缺陷,以幫助粵方言區(qū)的人們有效的糾正錯誤的發(fā)音方法,提高自身的普通話水平。

一、聲母

聲母是一個字起頭的音,雖然聲母發(fā)音時值短,但是卻是吐字是否清楚準確的基礎。大多數(shù)粵方言區(qū)的人們在語音的聲母部分出現(xiàn)的問題比較集中,最明顯的屬平、翹舌音的語音分辨問題。

1、平、翹舌音的語音分辨

平、翹舌音也叫舌尖前音、舌尖后音。不論是平舌音還是翹舌音,聲母都是由舌尖充當發(fā)音的主要動力器官,區(qū)別在于舌尖接觸或接近的發(fā)音部位不一樣。舌尖前音的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是舌尖平伸出去接觸或者接近上齒背的位置,使得氣流在這一部位受到阻礙發(fā)出的音。

舌尖后音的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是舌尖向上翹起,接觸或接近硬腭前部,氣流在這個部位受到阻礙發(fā)出的音。但是在粵方言中,是沒有翹舌音的,因為普通話里的翹舌音大部分會被發(fā)成平舌音。

2、舌面音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尖音問題

在普通話語音聲母中還有一組很重要的音――舌面音j、q、x。這組語音的發(fā)音方法講求的是舌面前部自然拱起,去接觸或者接近硬腭前部,舌尖自然下垂或者貼于下齒背,氣流沖破阻礙發(fā)出的音。

粵方言區(qū)的人們在說普通話是,都存在著舌面音帶有“尖音”的現(xiàn)象。因為在粵方言中沒有翹舌音,舌尖或者舌面很少因為語音的發(fā)音做出上翹、上拱或類似的動作,在長期的語言習慣中就形成了比較頑固的發(fā)音定勢,因此也就不可能完成正確的發(fā)音方法,并且出現(xiàn)了“尖音”的問題。

3、部分舌根音聲母的變讀

粵方言中存在有一部分舌根音聲母變讀的字,例如“開”、“口”、“坑”、“空”等字聲母讀“h”;“花”、“苦”、“款”等字聲母讀“f”。這兩類字按普通話讀音統(tǒng)一歸聲母讀“k”。因此這一類舌根音聲母的變讀只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記讀,以此做出正確的判斷。

4、部分次方言區(qū)仍存在有n、l不分的問題

相比其他方言區(qū),粵方言區(qū)中nl不分的問題不算嚴重,但是仍然存在于一些次方言區(qū)中。鼻音n和舌邊音l在發(fā)音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從聽感上來說卻又一定的相似度。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從發(fā)音方法上入手,鼻音n的發(fā)音方法是舌尖低著上齒齦,軟腭下降,氣流震動聲帶,氣流從鼻腔通過,同時重開舌尖的阻礙。比如“牛奶”、“惱怒”等得聲母就是n。邊音l的發(fā)音方法是舌尖抵住上齒齦,軟腭上升,氣流震動聲帶,氣流從舌頭兩邊通過。

二、韻母

韻母,是一個音節(jié)中聲母以后的部分。主要成分是元音,因而韻母聽起來較響亮,是決定一個字音是否響亮的關鍵。在韻母部分中還存在著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即前鼻音韻母和后鼻音韻母的分辨問題。

1、前、后鼻音韻母的語音分辨

鼻輔音韻母是39個普通話韻母中比較特殊的一組,因為單韻母和復韻母都是由元音組成。鼻輔音韻母是由元音加福音n或者ng組成的,因此在發(fā)音時需要弄清楚發(fā)音的部位和正確的發(fā)音方法。

前鼻音韻母是由n結尾的,因此在發(fā)音的時候可以借鑒舌尖中音n的發(fā)音方法和發(fā)音部位,因為不論是什么元音在福音n的前面,最后一定是舌尖音歸到上齒齦的位置作為結束發(fā)音的動作,并且從元音到鼻輔音的整過過程也應該是自然到位的,這樣才能使發(fā)音準確、自然。

后鼻音韻母是由輔音ng結尾的,因此在發(fā)音的時候可以借鑒舌根音的發(fā)音方法和發(fā)音部位,同樣的無論是什么元音在輔音ng前,最后一定是舌面后部向上抬起,去接近或者接觸硬腭的交界處,氣流進入鼻腔通路結束發(fā)音動作,使后鼻音韻母發(fā)音到位。

粵方言一直保存著古入聲韻,如[-p]、[-t]、[-k]三類入聲韻尾,使入聲音節(jié)讀音短促。而普通話中沒有入聲韻,古代的所有入聲韻在今天的普通話中都變?yōu)榱耸媛曧崳裕浄窖詤^(qū)的人們在說普通話時只有丟棄方言中的入聲韻的習慣,按規(guī)律將入聲韻轉換成普通話中的舒聲韻才能避免在說普通話時留下的方言語調的痕跡。

2、韻母e發(fā)音時舌位過低、靠前

單韻母e是后半高不圓唇元音,在發(fā)音時,舌頭位于口腔中的相對位置應該是靠后、稍高。但是在粵方言區(qū)的人們中,這個音的發(fā)音位置往往靠前。另外,在發(fā)卷舌韻母er時,也會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所以要解決這類問題就是讓學習者們了解韻母e是后半高不圓唇元音,并多練習。

三、聲調

普通話中有四個聲調,在粵方言中有九個聲調,廣西的粵方言甚至有十個聲調。這必然不利于粵方言區(qū)的人們學習普通話,原因有:

1、粵方言中的陰平和陽平調直接與普通話的陰平、陽平對應,陰平調值基本不變,仍為55。陽平調值由粵方言的21變?yōu)槠胀ㄔ挼?5。

2、粵方言中陰上調的字全部歸入普通話上聲,調值由35變?yōu)?14。

3、粵方言的陽上、陰去、陽去三調的字合并,統(tǒng)歸入普通話的去聲調,調值全部變?yōu)?1。

4、粵方言的陽入調的字大多數(shù)可以全部歸入普通話陽平調,調值由2變?yōu)?5。

5、粵方言中上陰入與下陰入的字按規(guī)定分為歸入普通話的四個聲調。

四、語流音變

語流音變中的輕聲、兒化是粵方言中沒有的,所以對于生活在粵方言區(qū)的人們來說學習輕聲、兒化并不容易。

1、輕聲

輕聲指的是在普通話里有的字在一個詞或者句子里需要念得又輕又短,失去了原有的語調。但是在粵方言里,輕聲這種語音現(xiàn)象是沒有的,因為按照粵方言的發(fā)音習慣,每一個字都是重讀。

(1)有規(guī)律的輕聲字

普通話的輕聲字有一部分可以從語法的角度來確定,因為這一類的字有很強的規(guī)律性。

①語氣詞。凡是句尾的語氣詞一般都讀作輕聲,例如“啊、呀、吧、嗎、呢”等。

②助詞。助詞中的“的、地、得、著、了、過”都讀作輕聲。

③動詞重疊式的第二字和表示趨向的動詞應該做輕聲讀。如:“看看”“想想”“出來”等。

④名詞后面一些表示方位的成分應該讀輕聲。如:“天上”“地下”“家里”等。

⑤構詞用的虛詞詞素“子”“頭”也作輕聲讀。如:“桌子”“石頭”“饅頭”等。

(2)無規(guī)律的輕聲字

普通話里還有許多輕聲詞無法從語法上說明其輕讀的規(guī)律。這些輕聲詞也可以大致分為三類。

①第一類詞要輕讀,不然意義就會發(fā)生變化。如:“東西”“地道”“買賣”等。

②第二類詞是重疊詞素的輕聲詞。如:“爸爸”“媽媽”“哥哥”“星星”等。

③第三類詞是口語中常用的詞,存在時間較長,一般較容易掌握,但是也有一些詞對于粵方言區(qū)的人們來說需要掌握不容易,因為很難從意義上、構詞上找到輕聲讀的規(guī)律。如:“葡萄”“玻璃”“蘿卜”“駱駝”等。

2、兒化

后綴“兒”在語音上不自成音節(jié),它和前一個音節(jié)的韻母融合在一起,使前一個音節(jié)的韻母發(fā)生卷舌動作,這種想象稱之為“兒化”,整個韻母就為“兒化韻”。兒化韻在北方方言中比較普遍,但是對于長期生活在粵方言區(qū)的人們來說,兒化韻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概念。兒化時,韻母的讀音往往會呈現(xiàn)出幾種不同的變化,大致情況有:

(1)韻母的末尾是a、o、e、ê、u的兒化,原韻母的讀音基本不變,只要求在發(fā)音過程中將舌頭做出卷舌的動作。

(2)韻尾是-i或-n,兒化時就會丟失韻尾。

(3)韻母i、ü,在兒化時會在原韻母的后邊加上er。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庆县| 连州市| 阳信县| 麟游县| 荃湾区| 长顺县| 昌江| 高邮市| 衡南县| 克什克腾旗| 敦化市| 梓潼县| 衡水市| 肃宁县| 扶绥县| 新营市| 淳化县| 天台县| 黑龙江省| 林周县| 康平县| 黔西| 长白| 砀山县| 镇远县| 中卫市| 高邮市| 六盘水市| 土默特右旗| 方山县| 承德市| 阿瓦提县| 周至县| 无为县| 卢湾区| 朔州市| 抚顺县| 拉孜县| 卢湾区| 西宁市| 雷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