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孫權簡介

孫權簡介

時間:2023-05-29 17:41:1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孫權簡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孫權簡介

第1篇

關羽敗走麥城,困的無糧草,無救兵。帶了十余鐵騎突圍,被孫權手下不知名的部將潘璋、馬忠抓獲,最后關羽拒絕投降,被孫權斬首。

關羽簡介:關羽,字長生,后改字云長,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后,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后,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后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

在時光的荒涯上,曾傳唱過“三國爭霸、群雄逐鹿”的壯闊佳話。而今,充斥著合作與崩析、權謀與紛爭的現代職場,儼然硝煙彌散的三國戰場;無數人在其間奔波勞作,有人收獲了得意喜樂,有人飽嘗艱辛失落。本刊在此選登職場小說《三國職場人生》的部分精彩章節。在散去了狼煙、湮滅了劍影刀光的今天,靜心重讀那一幕幕金戈鐵馬的崢嶸往事,一部三國儼然一出職場人生的大戲,或者我們可以從那些詼諧幽默的語言中獲取一些游刃職場的嶄新啟示……

【1】

打不死的劉備,跌倒就爬起來

三國案例:平民英雄劉備

在劉備與曹操的市場爭奪史里,曹操始終保持著一邊倒的優勢擠兌著劉備。劉備卻始終茍延殘喘,最后居然咸魚翻身,與曹操分庭抗禮。劉備能夠逃出曹操的追捕,說起來還真是一件奇事。

劉備是一介平民,雖然準備了一套皇親的豪華名片,卻無法改變他的真實身份。平民創業歷來是非常艱難的。以編制草鞋、草帽為生的平民劉備,一沒人二沒錢三沒地盤,除了跟他一樣窮困潦倒的兩兄弟,劉備剩下來的就是那一盒豪華名片。在劉備的創業史中,工資發不出是經常的事情,討飯的事情也發生過好幾次,年終發獎金、給干部配股份,好像一直是劉備畫的大餅。就是這么一位一路討飯走過來的人,一個始終想發橫財卻一次次輸得連褲衩都恨不得賣掉換饅頭吃的人,最后居然成功了,而且跟接替東漢公司的曹魏公司和孫權的東吳公司一起,把整個市場瓜分掉了。

劉備是個奇跡。最大的奇跡是,一個二十年如一日倒霉的人,在他四十九歲時,事業居然剛剛起步。劉備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始終堅持不懈,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劉備后來的成功,更是一件讓人無法相信的事實。

劉備很牛,牛就牛在二十年如一日般地失敗后再爬起來。這個牛人就像不倒翁一樣,不管你怎么踢、怎么打、怎么推、怎么摔,他始終笑嘻嘻地看著你,我不倒,就是不倒。

劉備的成長史

劉備是在虎牢關前、十八部經理伐董卓時,出現在公司的舞臺上的。打此后,很多經理記住了這個不起眼的平民,大部分經理對劉備的印象是:很勇敢、會表現、善于把握機會。至于劉備后來的發展,沒有人會料到。

曹操搶陶謙的徐州公司時,劉備帶著兄弟來到徐州,并被陶謙保薦為豫州公司CEO。這也是后來有人稱呼劉備為劉豫州的緣由。陶謙死后,在陶謙的授意下,劉備接管了徐州公司。劉備在徐州公司呆了沒多久,因招聘了當時最最臭名昭著的經理人呂布,使得公司被呂布搶了去,劉備不得不委身曹操公司,擔任了一個虛職經理人。

后來劉備在曹操的幫助下擊敗呂布,并找機會離開曹操公司,重新在徐州開了公司。這次公司依然沒開多久,就被曹操重新收購,連兄弟關羽、張飛都下落不明。劉備本人不得不到袁紹那里暫時謀生。找到關羽、張飛后的劉備,跑到曹操公司的汝陽公司想撈便宜,卻被曹操一頓臭揍再次流竄。他逃到劉表的荊州公司,劉表不敢讓劉備在荊州本部工作,就安排他在新野開了個門市部。劉備在新野開門市部一待就是七年,始終沒有什么發展。當徐庶告訴劉備,開公司需要有智囊型人才,劉備成功地請出諸葛亮后,曹操又追來了。劉備再次逃竄。運氣終于來了,曹操追兔子追過了頭,一次居然追起兩只兔子。曹操放下劉備,反過身來追孫權這只大兔子。這迫使孫權的東吳公司與劉備通力合作,在赤壁打敗了曹操。

自此,劉備的事業在諸葛亮的幫助下有了轉機。按照諸葛亮的“天下三分”策劃,公司一步步順利發展起來。劉備霸占了荊州公司,并收購了益州公司和漢中公司,把三個公司合在一起,更名為蜀漢公司,與曹操的曹魏公司和孫權的東吳公司共同瓜分了市場。

劉備成功的根源

從劉備開始創業到事業有所轉機,二十年已經過去了。他是怎么獲得如此巨大的事業成就的呢?

機遇。劉備的第一次人生轉機,是在虎牢關前的出彩,在無人上臺表演的情況下,劉備主動上前,第一次在公司的舞臺上表演,表演非常完美,讓公司的一些經理記住了這個不怕死的英雄,記住了這位很會抓機會的平民。

遇貴人。劉備的第二次人生轉機,是陶謙讓劉備擔任徐州公司的CEO。這次小機會劉備沒有好好把握。但逃到曹操公司那里的劉備,卻獲得了更大的人生轉機,東漢公司的董事長獻帝接見了劉備,并正式認劉備做了自己的親戚。自此,劉備在外面到處散發的名片上,頭銜就是:東漢公司董事長獻帝的叔叔。這個名片給劉備帶來了人生事業發展上最大的轉機,用句俗話說就是劉備遇到貴人了。

成功方程式。劉備的第三次人生轉機,是成功請到諸葛亮這位超級智囊。成功是有方程式的,在方程式外面游走的劉備無法獲得成功。明白了成功方程式的劉備很快獲得成功,建立了壟斷性的蜀漢公司。

永不言棄。二十年的失敗,并沒有打垮劉備,反而讓劉備在市場風云中越來越強悍。越來越多的人投奔一貧如洗的劉備,認準劉備的一個理由就是:劉備是打不倒的真正的企業家?,F代職場啟示: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成功其實是有模式的?,F代職場人士在追求成功的時候,往往忽視了這一點,認為憑借自己的努力,就能夠獲得事業和人生上的最大成功。其實如果上面四條中,劉備少了其中任何一條都無法獲得成功。而現代社會里,這四條依然是成功的因素,少了任何一條,我們還是無法獲得巨大的成功。

想在職場上出人頭地獲得成功,就要珍惜并抓住登上舞臺的表現機會,努力尋找和分析自身的成功因素與方程式,在機遇和運氣來臨時,把自己積蓄的才能與經驗釋放出來。最后一點,不管有多艱苦多困難,始終不放棄。如此,成功就會向你招手了。

【2】

成功沒有模式,只要你堅持

曹操、劉備、孫權成功的模式各有不同

三位老板:曹操、劉備、孫權,實現成功的方式都不一樣。

曹操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斗爭最激烈、競爭最兇狠的北方市場,曹操通過挾持東漢公司的董事長獻帝,逐步地收購了北方混亂無章的各家公司,最終創建了一個取代東漢公司的曹魏公司。

劉備最成功的地方是,二十年如一日的失敗居然沒有打垮他。劉備愣是白手起家、艱苦創業、從無到有地變出一個讓曹操都不敢輕視的蜀漢公司。

孫權最成功的地方是,創業容易守業難,守好業難上難。面對復雜的經營形勢,孫權有難解難,無難自勉。在孫權的努力下,東吳公司一直很平穩,始終沒有大波折,是三家公司中最后一個倒閉的。

在管理方式上,三家公司也各有不同。曹魏公司在曹操的領導下,以紀律嚴明而著稱;蜀漢公司在劉備的領導下,以講究老大管理而著稱;而東吳公司在孫權的領導下,以探索家族管理,親情、友情管理而著稱。

曹魏、蜀漢、東吳三老板相同的地方

無獨有偶,三家公司創始初期基業都非常薄弱,在東漢公司里均屬于無名。但隨著形勢的變化發展,勢力龐大的董卓、袁紹、袁術、劉焉、陶謙等等豪門望族,在無情的市場競爭中,一個個被淘汰出局,他們的公司不是被收購就是徹底破產了。偏偏是劉備等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在市場競爭中勝出,并通過收購、控股、直接吞并等方式,消滅了自己的競爭對手,最后組建了自己的集團公司。

此外,三家公司的老板,都有著超凡的魅力,都能以自己強大的個人魅力,吸引無數人才為自己效力。之后又將人才通過合理的使用,形成了凝集而強大的團隊。

還有一個相同的地方是三個領導的將人術。曹操不但具有將人術,同時也具備將兵術,這也詮釋出為什么曹操的公司是最大的公司。做老大的,其實并不需要將兵術,看看劉備與孫權就知道,沒有將兵術也會獲得成功。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擅將兵術的劉備一次將兵,就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做老大的,本來就不需要將兵術,應該多多提高將人術,就像那劉邦一樣,將人術高手劉邦,徹底擊敗將兵術高手霸王項羽。從這個角度看,三家公司三位老大的將人術相當,因此才出現天下三分的格局;如果有一個老大的將人術超強,那么另外兩家最后肯定會被收購了。

最后一點相同的地方是,三家公司的老大都有著一般人無法比擬的耐力。曹操一生敗仗累累,一次比一次輸得慘,即使是輸得最慘痛的赤壁,也沒把曹操打趴下。即使是聰明絕頂、無比智慧的司馬懿,也不得不崇拜曹操無比堅韌的創業耐力。劉備也是一生敗仗累累,因為劉備是白手起家,沒有什么好輸的,但這個沒什么好輸的劉備,偏偏一次又一次地輸,而且最后連命都搭了進去。但無法否認的事實是,劉備在創建蜀漢公司的過程中,就像打不倒的不倒翁一般,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并最終成功。這不是一般的耐力。

孫權要好得多,但在孫權管理東吳公司的幾十年里,因為市場格局的變化,注定了東吳公司不可能有大作為。在這樣無大為的格局下,人往往會喪失動力,失去信心,這位老大始終把東吳公司照顧得好好的,不管是曹魏還是蜀漢公司,都沒有辦法占東吳公司的一丁點兒便宜。

現代職場啟示: 三國早已成為往事,卻有東西永存,而且跟時間的消逝毫無關聯。從曹魏、蜀漢、東吳三家公司的成長,以及三家公司老板的發跡史中,還是可以找到我們可以借鑒的成功之道的。三家公司的異與同,至少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成功并不講究出身,成功并不講究模式,成功最講究的是對事業的永遠追求,以及成功者自身的良好的人格魅力。

成功并沒有現成的方程式,成功者卻有著相同的共性。想成功,唯一的途徑就是,成為他們中的一分子,擁有他們的個性。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在職場中、人生路上笑傲江湖。

(完)

《三國職場人生》 購書電話:010-64919955-2151;

電子郵箱:369@vip.省略

第3篇

【關鍵詞】演講;激勵機制

演講是一門實用的語言藝術,演講的目的就是感召聽眾并促使其行動,為達到這樣一種效果,必須恰當的采取一些有效的機制和措施,在實際的演講活動中加以運用,如此方能達到最終演講的目的。

激勵機制是指在演講中演講者根據演講需要,設計的一套科學有效的辦法,使聽眾在接受外界信息后形成的一種精神狀態,這種狀態能對人的行為等,起到一種加強激發和推動的作用,并且會指導或引導行為指向應該達到的目的。下面淺析一下在演講中幾種常見的激勵機制。

一、明確目標的激勵機制

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在行為效率上,人們有目標的行為,要明顯高于無目標的行為。因此,在激勵人們行動的時候,應該把一個十分明確的行為目標告訴對方。

在提出奮斗目標的時候,目標應該明確具體,如果奮斗目標定的不具體,人們就不能清楚地明白奮斗的目標到底是什么,那么目標的激勵與鼓動作用也就喪失了。德莫斯提尼在他著名的演講《對士兵的講話》中,以一名軍事統帥特有的膽識,首先向士兵明確的提出了在當時情況下的奮斗目標:瞻前顧后是沒有用的,只有苦戰才有出路。為了使士兵能夠清楚地認識到這個目標,德莫斯提尼有對敵我形勢做了細致的分析,明確地告訴士兵,要從不利中看到有利,從絕境中看到勝利。通過這樣詳細的分析,就能夠使士兵看到希望,看到光明,對戰爭充滿必勝的信心。

二、不斷強化的激勵機制

強化也是激勵機制中重要的一個因素,強化有正面強化和反面強化兩種。

正面強化是指通過語言對某種行為、某種現象等作出肯定、支持或贊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性最本質的愿望,就是得到贊賞。人性的根源有股被人肯定、稱贊的強烈愿望,這是人和動物的最大不同點。贊美具有極大的魔力,存有一些有效而不可思議的力量。在為某種目標而奮斗的過程中,如果踢開贊揚,人們就會丟失進取心,喪失自信力。但如何表揚是存在著藝術性的。首先要因人而異,對那些素質比較好的人,語言要既顯示對他們工作的高度肯定和贊揚,又要在肯定中指出存在的問題,引出他們的不足。這就有利于他們發揚成績改進缺點,不斷進步。對素質一般或比較差的人,應當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或長處,一旦發現了他們的成績或進步,就要及時的大張旗鼓的給與稱贊或表揚。這樣更能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其次,語言要實在,贊揚必須符合實際,明確具體,不能流于庸俗的捧場。如果肯定贊揚的語言不是懇切真誠,那就容易給人一種言不由衷的感覺。同時要發自內心,訴諸感情,不能套用一些陳詞濫調,切忌使用一些極度的詞語,否則就會使贊揚成為一種阿諛奉承或別有用心。

負面強化是指對某種行為的否定、批評和反對。它對人的自尊心是一種傷害,但從搞好工作出發,有必須對一些不良現象加以批評和反對。這就要求批評必須講究語言藝術。首先,善于間接提醒,這是一種迂回批評的方法,不直接捅破別人的短處,只是建議不是命令。它不用批評的語氣去強迫別人改正錯誤,而是用溫和的語氣提醒別人要注意改正自己的過失。用這種方法進行批評可以讓人保持自己的尊嚴,詩人容易接受批評改正錯誤。使用這種批評的方法贏得的是合作而不是背叛。其次,善于運用明褒暗貶,這種方法表面上是肯定或表揚某種現象或做法,實際上是否定或批評另一種與之相對的思想和行為。這是一種間接溫和的批評,不太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三、給予期望的激勵機制

對人給予厚望,本身就是對別人能力的一種認可,這種認可就是一種信任與支持,能夠使對方受到感動,而不斷增強責任感。

對失敗者或者過失者,如果能夠善解人意,說些激勵股東或寬慰的話,這對當事者也是一種很好的期望性鼓勵,對激起他找回自信,恢復自尊,無疑也是一種無形的動力。有一個著名的例子,美國有一位試飛員,空中飛行的表演技術令人嘆為觀止。有一次實行表演,飛機在離地面九十多米的高空,引擎突然失靈,飛行員憑著自己出色的技術安全著陸。后來調查發現這是地面負責保養的維修工的失誤造成的。這位飛行員并沒有訓斥機械工,而是伸出雙臂抱住他,對他說:“別難過,好好吸收教訓就是,為了證明你能夠把這件事做好,明天依舊由你給我檢修飛機?!睆拇?這位維修工工作一絲不茍,從沒再出過差錯,我們看,這難道不是給予期望的最好激勵嗎。

四、逆向而行的激勵機制

這是利用人們的逆反心理而采取的一種激勵方法,主要是有意識的對對方的自尊心、榮辱感進行刺激,使其產生心理反彈。

首先,顯性的激勵機制,這是用語言直接明顯的刺激對方,或貶低他的能力,激發他爆發恢復自尊自信的強烈愿望。比如:在中國近代史上,章太炎學問很大是一個數得上的高傲之士。后來被幽禁在北京龍泉寺,憤而宣布絕食。他的幾個學生看到老師這樣很是痛心,但如何勸說全無用處,章太炎就是不肯進食。后來,一個學生用三國時期禰衡擊鼓罵曹的典故,來刺激章太炎,結果章太炎立即恢復了進食。在這里,學生通過與劉表的對比來刺激先生,如果不進食,就可能陷進了小人設下的自殺圈套,有辱先生清白名士之名,心高氣傲的章太炎也就被學生激發得進食了。

其次,是隱形的激勵機制,這種方法不直接使用語言去刺激對方,而是使用繞圈子敲邊鼓的方法,使其受到震動,產生維護尊嚴,保持面子的強烈愿望?!度龂萘x》中,諸葛亮為了聯吳抗曹到江東,他知道孫權剛強有為,不甘居于人下,為了勸說他,諸葛亮就采取了反語的隱形激勵機制。先是大談曹軍兵多勢大,威懾孫權,然后貶低孫權勸降,接著用古代田橫的典故激發孫權的斗志,終于使孫權下定決心與曹軍決一死戰,諸葛亮聯吳抗曹的目的就順利達到了。

參考文獻

[1]邵守義著:《演講學》,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6月版

[2]龔文庠著:《說服學――攻心的學問》,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第4篇

[關鍵詞] 三國演義;諸葛亮;悲情

一、諸葛亮形象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一部長篇歷史主義小說,他以宏大的結構,精妙的構思,豐富的人物為我們呈現了一幅風起云涌的三國時代畫卷。諸葛亮無疑是這幅畫卷的主要人物,是千百年來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

1、雅士的諸葛亮

其內心之優雅,保持著“我本是臥龍崗閑散人”的灑脫;其居住環境之清幽,不富麗堂皇卻別有韻味;其結交之朋友,雖不為官卻對天下大事有著清醒認識;其題詩詠句寓意精妙高深,為臥龍先生的諸葛亮風采于此可見一斑。劉備第一次到臥龍崗就聽到有人吟詩“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二顧茅廬時聽到“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仰面觀火虛,疑是玉龍斗。紛紛鱗甲飛,頃刻遍宇宙?!保ㄈ呋兀┰娋湟淮伪纫淮卧⒁馍羁?,從側面烘托出諸葛亮雅士之形象。此極言其雅士之風流。

2、賢臣的諸葛亮

自比管仲、樂毅,對蜀漢事業兢兢業業,對劉氏父子一心一意。幫助劉備匡扶漢室、一統天下作為自己的畢生目標。為劉備制定“先取荊州為家,后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后可圖中原也”戰略決策。劉備死后對劉禪也是忠貞如故,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嘔心瀝血的幫助劉禪實現一統天下。諸葛亮為了劉氏父子奉獻了自己全部的熱血和青春,自己卻是這樣的勤儉節約,對后世兒女也是如此要求,他成為了后世賢臣形象的代表。

二、性格悲劇

1、用人不當的性格悲劇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補綴乾坤之能,在知人用人方面卻犯了二個大大的錯誤,致使 決定蜀漢命運的大好機會被錯過。

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先取荊州為家,后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后可圖中原也”。荊州是北伐曹魏南攻孫吳的絕佳戰略要地,劉孫為了荊州長期明爭暗斗,就連曹操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奪取的野心。大家都深知他的重要性,所以劉備在取西川時,諸葛亮留守荊州,關羽、張飛、趙云一并留下,荊州兵力遠比取西川的眾多和精良。但是,當龐統軍師戰死落鳳坡,劉備需要軍師時,便派關平給諸葛亮送信。諸葛亮當然明白劉備的意思是要關羽把守荊州。雖然諸葛亮深知關羽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剛愎自用、缺乏謀略,對關羽守荊州頗為擔憂但還是交給了關羽,而不是最合適的人選趙云。諸葛亮之所以聽從了劉備的安排,可能是怕傷害了劉、關的兄弟之情,礙于劉備的情面,但是當君主的決策失誤時,作為臣子是一定要勸解的,而不能任其將錯誤發展下去。常言說“文死諫,武死戰”,諸葛亮作為臣子沒有盡到自己勸諫的責任,如果他對劉備分析了利弊那么或許劉備就會改變自己的主意。當關羽一步步違背諸葛亮臨走囑咐的八字原則“北距曹操,東和孫權”時,一步步破壞著諸葛亮一手建起來的“聯吳抗曹”原則時,諸葛亮不僅不及時制止相反迎合關羽驕傲自大的脾性,稱贊關羽為“美髯公”。到后來關羽怒罵諸葛瑾并且拒絕與孫權之子聯姻,諸葛亮才意識到荊州危矣,但他還是沒有采取果斷措施調回關羽,致使荊州失陷、關羽被殺。接下來的張飛被殺以及劉備傾蜀國之力討伐孫權,劉備病死白帝城,都是由關羽被殺而引起來的,可以說是由于諸葛亮的用人不當而造成了這一系列苦果。

2、事必躬親的性格悲劇

諸葛亮自隨劉備出山后,一直兢兢業業、小心謹慎的做著自己分內之事。伺奉劉備時,擔當著“軍師將軍”和外交說客,負責著后方物資保障工作,負責著外交締結聯盟,沒有直接參與軍事戰爭。在軍國大政上“事無巨細,咸決于亮”;在軍中事務上“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閱覽”;在人生信條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這種事必躬親的態度,使他身體每況愈下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若皆身親其事,將形疲神困,終無一成(《一百三回》)。抓大放小,統領全綱,才是一個將帥應有的作為,若事事都要親力親為,誰都不可能忙的過來。諸葛亮逝世時年僅54歲,恐怕和他事事親為有直接關系吧。

諸葛亮事必躬親的另一個嚴重后果就是導致蜀國人才匱乏,出現了“軍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嚴峻局面。在諸葛亮死后更是越演越烈,出現了蜀國后繼無人的情況,奸臣、宦官一味蠱惑劉禪,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亡國。出現這樣的結果只能說明諸葛亮對人才的教育不夠,沒有讓人才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揮,沒有開發出人才的潛在價值。據歷史記載,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天賦很好,聰明伶俐、有膽有識,雖然不能和諸葛亮相提并論但也遜色不了多少,在當時也算是小有名氣。而諸葛亮一直忙于蜀漢事業,沒有多少時間輔導和教育兒子,更沒有給兒子待在自己身邊進行鍛煉的機會,所以諸葛瞻的潛力并沒有被完全挖掘出來,在后來的領兵作戰中屢屢吃敗仗。諸葛亮一人獨支蜀漢大權,而且又事必躬親,其他的文人武將沒有發揮才能的機會,魏延是一個有謀有膽的武將,屢次向諸葛亮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諸葛亮不但不采用反而說魏延有謀反之意。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提出兵分二路,由子午谷、斜谷進擊,則咸陽以西一舉可定也的大膽構想,諸葛亮沒有采納,在以后的北伐中都沒有給魏延盡情發揮才能的機會,在自己死后還要安排人除掉魏延。諸葛亮在識人知人用人上不僅不加以培養還極力的排除異己,致使蜀國人才匱乏。

三、諸葛亮悲劇原因

時代悲劇

水鏡先生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道出了諸葛亮的悲劇。諸葛亮出山時,劉備無寸土之地,但三分天下乃大勢所趨,諸葛亮和劉備如乘風破浪一般創下了兩川二世三分鼎立的基業,這也是諸葛亮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時候。劉備待孔明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之事,相互之間亦臣亦友,言行舉止少約束。以關羽敗走麥城為界線,蜀漢事業走上了下坡路,關羽被殺,劉備為報一己私怨舉蜀國之力討伐孫權遭到慘敗,白帝城托孤,諸葛亮身份由軍師轉變為相父。盡管表面上呈現三國鼎立的局面,但實際上國力對比的發展對偏守巴蜀的劉漢已是日益不利。曹魏的強盛不僅使滅“魏”成為一廂情愿,反而自身被滅的危機倒是越來越緊迫。嚴峻的態勢發展使諸葛亮不能不時時憂患蜀漢的前途,“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三分天下,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九十一回)。劉禪軟弱昏庸,諸葛亮受托孤之重,自身為相父,獨自支撐蜀漢大局,在當時時代,諸葛亮能做到的就是形成三國鼎立,如果硬要違背天道發展規律形成一統天下,這不是人謀就可以辦得到的,“人定勝天”的前提條件是要符合規律?!安僦g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諸葛亮的智謀才華不在伊商呂望之下,但是終其一生只能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的結局,主要原因就是大漢氣數已盡,孔明“愿以只手將天補”是徒勞的,只能徒費心血耳。諸葛亮籌劃良久,想要在上方谷燒死司馬父子,結果傾盆大雨將滿谷之火盡皆澆滅,最后諸葛亮只能無奈的發出一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的感慨。劉備集團占得是“人和”,也就是得民心,但并沒有實現“得民心者得天下”,相反不得人心的司馬氏卻三分歸晉使天下統一。六出祁山,諸葛亮舊病復發,姜維建議用祈攘之法延長壽命,結果主燈被魏延撲滅。這都說明天命難違。

蜀漢偏居一隅,人才匱乏,國力空虛,東西左右都不得突圍,坐等滅亡和以攻為守都是一樣的結局,諸葛亮深知這一點,所以在后出師表中說“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九十七回)處于這樣不尷不尬的境地中,諸葛亮唯有把希望寄之于北伐僥幸成功,但北伐中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終究就是成功不了,而諸葛亮卻是為北伐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夙興夜寐,甚至為其搭上了性命。順應天命之人生活安逸,逆天命之人注定勞累卻并不能改變天意,諸葛亮不得其時至此一覽無余。

四、結束語

第5篇

[關鍵詞]建康實錄;許嵩;建安二十八年;三國志;長沙走馬樓簡牘

一、問題的提出

《三國志?吳主傳》云: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春正月,曹公薨,太子丕代為丞相魏王,改年為延康?!?,魏嗣王稱尊號,改元為黃初?!S初)二年(221年)四月,劉備稱帝于蜀?!辉?,(曹丕)策命(孫)權曰:“……今封君為吳王?!?/p>

黃武元年(222年)……權遂改年,臨江據守(1)[1](p1121~1126)。

據此可知,東漢的最后一年(公元220年)“先后有漢獻帝二十五年、獻帝延康元年和魏文帝黃初元年三個前后相承的年號。”[2]又可知魏文帝代漢稱帝在公元220年,蜀主劉備稱帝、吳主孫權受封為王皆在公元221年,而吳改元“黃武”則在公元222年。

以上所論自來為治古代史者常識,迄無疑義。然而《建康實錄》卷一《太祖上》云:

二十五年(案:年號為“建安”,下同)春正月,魏王曹操薨,太子丕即位,改漢建安為延康元年?!髂甓拢茇Т鷿h稱魏,號黃初元年,而權江東猶稱建安。

二十六年,其年始置丹陽郡,自宛陵理于建業。

二十七年夏四月,劉備稱帝號于蜀,即黃初二年也。……冬十一月,魏使刑貞至,策命權九錫,為吳王。

二十八年……冬十一月,權就吳王位于武昌,大赦,改年號為黃武元年[3](p20~23)。

顯然,《建康實錄》系曹丕代漢稱帝事于曹后一年(即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吳、蜀之事皆隨之推后一年,而孫權統域內建安年號的使用下限為“建安二十八年”。這種情況,以往學界未多措意,或許與《建康實錄》本身長期不受重視有關。但是作者許嵩雖為唐人,而他的《建康實錄》卻是“述而不作……質正傳,旁采遺聞”[3](p1),所載并非毫無根據。那么,上述抵牾之處,孰為正解?孟昭庚等先生在其點校本指出此處《建康實錄》紀年當誤[4](p25)。羅新先生也認為“許嵩錯誤地把這幾年的時間多算了一年,非?;靵y”[5]。但高敏先生卻認為走馬樓簡牘所反映的紀年情況與《建康實錄》相符,因而大膽地推斷:“以簡證史,應當說《建康實錄》所載是有根據的和正確的,《三國志》的紀年反而成了問題。”又云:“如果說《三國志》所載諸事年代不誤,則《建康實錄》與地下簡牘所載又作何解?因此,這是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迫使我們必須做出回答?!盵2]

高敏先生所論,使人感到該問題意義重大,加之學界尚無專文論證,筆者遂對此進行了長期的關注。高敏先生著文之時,長沙走馬樓簡牘尚在整理之中,故其據以立論的簡牘材料非常有限?,F在這批簡牘已大量公布,有關簡文及文獻記載,使筆者益信《三國志》紀年不誤,而《建康實錄》紀年必偽。謹考辨如次,敬希方家教正!

二、《三國志》紀年可靠

首先,《三國志》各紀傳說法完全一致,沒有矛盾。而《華陽國志?陳壽傳》云:“陳壽……巴西安漢人也。少受學于散騎常侍譙周,治《尚書》、三《傳》、銳精《史》、《漢》。聰警敏識,屬文富艷。初應州命,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散騎、黃門侍郎。大同后察孝廉。為本郡中正。……(再)為著作郎。”[6](p634)可見而陳壽自身親歷三國時期,天資不凡,又師從史學名家譙周,具有很好的主觀條件;而蜀“東觀秘書郎、散騎黃門侍郎”及在晉“著作郎”的身份則為他撰寫《三國志》提供了很好的客觀條件(2)。故陳壽撰《三國志》成,“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時著《魏書》,見壽所作,便壞己書而罷”[7](p2137)。夫禪代之事,意義重大,必為當時學者所矚目,陳壽若紀年且不準確,何談“良史之才”呢?

其次,《三國志》裴注與陳壽紀年相同。裴松之看到了大量當時所存的三國史資料,按照他“或同說一事而辭有乖雜,或出事本異,疑不能判,皆抄內以備異聞”[1](p1471)的注書原則,如果確有某書與《三國志》紀年相違,裴注必詳加注釋,但此處他并沒有提出異議。《三國志?武帝紀》注引《獻帝傳》云:“(十月)辛未,魏王登壇受禪……曰:‘……今朕承帝王之緒,其以延康元年為黃初元年?!盵1](p75)這恰恰說明,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黃初元年為同一年,然則裴注與陳壽紀年亦完全相同。

第三,高敏先生指出,《資治通鑒》此處紀年亦同于《三國志》,“自此以后,無不以此為據者”。實際情況不止如此,《三國志》以來至于北宋以前的史書對此事的記載,亦皆同于《三國志》。今按成書時代先后,舉要于次?!度A陽國志?劉先主志》云:

二十五年春正月,魏武王薨,嗣王曹丕即位,改元延康。……冬,魏王丕即皇帝位,改元黃初[6](p376)。

《后漢書?獻帝紀》云:

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子,魏王曹操薨。子丕襲位?!?,改元延康。冬十月乙卯,皇帝遜位,魏王丕稱天子[8](p390)。

《宋書?五行志三》云:

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魏武帝……崩。是歲,魏文帝黃初元年也[9](p937)。

案,《晉書?五行志中》亦載此事,基本全同。又《新五代史?張策傳》云:

張策……少聰悟好學……父同,居洛陽敦化里,浚井得古鼎,銘曰:“魏黃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蓖詾槠?,策時年十三,居同側,啟曰:“漢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改元延康。是歲十月,文帝受禪,又改黃初,是黃初元年無二月也,銘何謬邪?”同大驚異之[10](p377~378)。

以上所引,均以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黃初元年為同一年,足證《三國志》紀年之不誤。

三、《建康實錄》紀年偽誤

首先,高敏先生以《建康實錄》紀年可靠,其論證有誤。前已提及,高先生作此論時,絕大部分的簡文還沒有公布,他所賴以得出結論的簡文來自于《長沙走馬樓簡牘整理的新收獲》[11](以下簡稱《新收獲》)一文中所披露的四簡,今據高敏先生所引抄錄如下:

入吏所備船師梅朋建安廿五年折咸米六斛(6?2263;圖一:2)

入吏番觀所備船師何春建安廿七年折咸米四斛(6?2277;圖一:4)

入鄉傳卒付建安廿六年限米廿四斛(6?1843;圖一:4)

其二斛八斗昭勉陳晉黃武元年米(6?2278)

高敏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上列第二、四枚簡之上,認為“此二簡,從其編號來看,顯然是前后相連的。第二簡言建安二十七年,第四簡云黃武元年,這表明黃武元年是同建安二十七年前后銜接的,……這就同《建康實錄》所云建安二十八年十一月孫權‘改年號為黃武元年’相合。正因為建安二十八年十一月孫權已改建安二十八年為黃武元年,故《建康實錄》在建安二十八年之后就稱黃武二年,而以黃武元年代替了建安二十八年的紀年,也正如上引竹簡之以黃武元年代替建安二十八的紀年一樣。這樣一來,表明走馬樓竹簡所載紀年,同《建康實錄?太祖紀》的紀年是相同的”[2]。高先生敏銳的問題意識和觀察力使人贊嘆,然而查《新收獲》原文,發現第四簡的編號為6?2178而非6?2278(3),也就是說它與第二簡即6?2277號簡并無“前后相連”的關系,這樣就使高敏先生觀點的說服力大打折扣。

但是,“建安二十七年”與“黃武元年”究竟是同一年,還是“前后銜接”的兩年呢?如果是后者,那么高敏先生之說仍可成立,故此問題不可不辨?!堕L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竹簡》現已陸續出版了五卷,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大量的寫有“建安廿六年”、“建安廿七年”竹簡,這些簡記載的絕大多數都是“船師”某某所納“折咸米”(4)的情況,其中“船師張蓋”的例子最為典型,茲列舉如次:

1.六三六其四斛船師張蓋建安廿六年折咸米[12](p731)

2.四三九九其六十七斛九斗五升船師張蓋建安廿六年折咸米[13](p820)

3.四五六其六十七斛九斗五升船師張蓋建安廿六年折咸米[13](p823)

4.四六五七其六十七斛九斗五升船師張蓋建安廿六年折咸米[13](p825)

5.四七一其六十七斛九斗三升船師張蓋建安廿六年折咸米[13](p826)

6.四七四其六十八斛九斗六升船師張蓋建安廿六年折咸米[13](p826)

7.四八三其六十七斛九斗五升船師張建安廿六年折咸米[13](p828)

8.二七八其一百五十斛九斗故吏番觀所備船帥張蓋建安廿六年折咸米[14](p778)

9.四四七三入三州倉運船帥張蓋備建安廿六年折咸米一百五斛九斗[14](p840)

這九條關于“船師張蓋建安廿六年折咸米”的簡中,最后兩條格式稍異,可暫不論;前七條則格式完全相同,但在數目上卻有或大或小的差別,這應該是由一年多次征收造成的。然則年內改元,同為一年中事,發生在改元前的用前一個年號、發生在改元后的用后一個年號來記的情況,實不難理解。“建安廿七年”與“黃武元年”正是同一年,而非“前后銜接”的兩年,因而高敏先生之說恐斷難成立。

其次,如果《建康實錄》紀年正確,則當時不僅應有“建安二十八年”,也應該有“延康二年”,但遍檢文獻與出土資料,二者皆無可靠例證。《隋書?經籍志》史部收有韋昭《洞紀》四卷,“記庖犧已來,至漢建安二十七年”[15](p961)。韋昭自云:“作《洞紀》,起自庖犧,至于秦、漢,凡為三卷,當起黃武以來,別作一卷,事尚未成?!盵1](p1462~1463)兩者相參,可知在吳人那里,“漢”的時間下限是“建安二十七年”,“黃武元年“與“建安二十七年”直接相續,其間并無“建安二十八年”。故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云:“建安盡于二十五年,此稱二十七年者,以接吳黃武改元之歲也?!盵16](p245)更值得注意的是,長沙走馬樓簡牘中大量出現“建安廿六年”、“建安廿七年”(5),“建安廿八年”卻嘗一見,這只能是因為“建安廿八年”實際上根本并不存在。然則,《建康實錄》此處紀年必誤無疑!

第三,我們在這里還可以舉一個旁證?!度龂?文帝紀》云:

文皇帝諱丕,……中平四年冬,生于譙?!S初)七年……夏五月丙辰,帝疾篤,……丁巳,帝崩于嘉福殿,時年四十[1](p57~86)。

裴松之注引《魏略》曰:

(魏文帝)至年四十而薨[1](p57)。

據此可知,文帝生卒年及其享年,史書記載明確無疑。案,中平四年即公元187年,黃初七年按照《三國志》的記載為公元226年,按《建康實錄》則為公元227年。而“古人記齡,其出生不論在年初或歲末,生年即為一歲,逾年終則為增歲”[17]。按照這種方法計算,如果《建康實錄》所載正確,那么曹丕享年就應該是四十一歲而非四十歲了!

參考文獻:

[1]陳壽.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2.

[2]高敏.讀長沙走馬樓簡牘札記之一[J].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3):95-99.

[3]許嵩撰、張忱石點校.建康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6.

[4]許嵩撰、孟昭庚等點校.建康實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羅新.走馬樓吳簡中的建安紀年簡問題[J].文物,2002,(10):92-95.

[6]任乃強.華陽國志校補圖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8]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9]沈約.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0]歐陽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1]王素、宋少華、羅新.長沙走馬樓簡牘整理的新收獲.文物[J],1999,(05):26-44.

[12]走馬樓簡牘整理組.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竹簡?二?下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13]走馬樓簡牘整理組.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竹簡?三?下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14]走馬樓簡牘整理組.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竹簡?七?下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

[15]魏征.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16]姚振宗.師石山房叢書?隋書經籍志考證[M].上海:開明書店,民國二十五年.

[17]張金光.秦制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注釋:

(1)此處“黃武元年”云云是由史家追記造成的,黃武從是年十月方始。

(2)據《宋書?百官志下》(中華書局1974年版)可知秘書、著作之稱皆起于東漢,秘書郎“掌藝文圖籍”,著作郎“掌國史”,皆關史職。(第1246頁)

(3)案,高敏先生的長沙走馬樓簡牘研究是在目疾甚篤的情況下進行的,此處出現疏誤可以理解,微瑕不掩其瑜。

(4)王子今先生指出“折咸米”即“折減米”,是倉米在儲運過程中所發生的損耗,是一種合理損失(《走馬樓簡“折咸米”釋義》,《國際簡牘會刊》第3號,蘭臺出版社2001年版),其說甚確。

第6篇

【關鍵詞】教師學生 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占現行教材篇目的四分之一,約占教學的時間三分之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課程標準對文言文的要求是:"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課程改革已歷十來年了,但對許多教師來說,文言文依舊是一方"凈土",它依舊是課改的"死角",很多教師不知從何處去改,也不知怎么去改。教師在思想認識上有這樣的誤解:教學目的只是讓學生理解文義;教學任務在于語言知識的傳授。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不高,純粹是為了應付考試。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就如何教好初中階段文言文進行初步探討,以期拋磚引玉,改進文言文教學。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要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師導入新課的藝術是非常關鍵的。前蘇聯著名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好的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第一源泉,第一顆火星"。教師上新課前,若能通過某種精心設計,運用巧妙的導入手段,創設出與新課相適應的學習情景與氛圍,就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對新知的學習上來。如:課前放與課文有關的音樂、歌曲、圖片、影片;講與課文內容或人物有關的故事;介紹有關的詩詞、對聯、文學常識以及寫作背景、作者生平、藝術成就等;或是教師深情朗讀、背誦。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就受到了感染,進入了情境,自然也就有了學習的欲望,學習的激情。

二、引導預習,激起求知欲

預習是提高文言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學過程中的第一步,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目的在于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預習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預習。學生預習課文,教師要給予提示,明確要求,或給學生交代學習本課的目的要求,或簡介文章的背景及作者情況,或要求借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借助注釋,初識文章,在給予提示之后,還應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要求。如,要識字解意,要熟讀課文,要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將課文初譯出來,并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大家聽。所要注意的是——教師隨時檢查預習的效果,絕不能放任自流。

三、重視誦讀,提高能力

我國古代文言文教學中很早就特別注重誦讀的重要作用,宋代朱熹認為 "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整齊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定,仍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是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謂熟讀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存此,眼不看仔細,心眼既專一,卻只浪漫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子的理論確定了"誦讀"在文言文教學傳統方法中的地位。文言文教學過程可以說是一個讀和學過程,讀得多理解得就深刻。理解得深刻學習也就越簡單。在日常學習中許多學生會常常抱怨學文言文苦、學文言文累,但殊不知他們在學習中恰恰忽視的是文言文的誦讀。

其實,文言文在讀的過程中不光要讀,而且還要注意讀的方式和方法。誦讀不僅要讀出來還要注意語感。不同的語氣表達的語感是不同的,陳述、疑問、判斷、祈使、感嘆等語氣的傳達,就是文章內容情緒的傳達。誦讀時可以從字詞的色彩、句子的表達重點、段落間的起伏跌宕來把握語氣和語感,這樣就更容易抓住作者行文的思路和情感表達的側重點。讓學生通過在課堂上誦讀直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是培養語感的有效方法。誦讀是一門藝術,文言文教學的課堂并不追求誦讀藝術的完美,但要卻要重視學生誦讀能力的培養,而這種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注重:解題——背景介紹——翻譯——課文分析——背誦記憶的文言文固有教學模式,以認知積累為主要目的的文言文教學目標要求打破常規重新反思,教學過程中必須從更高的層面和更廣闊的視角把握課文。教學過程在疏通基本文意之后,應有一個讓學生領會的過程,有一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經歷自主地表達自己觀點的過程。以《陋室銘》為例,學生通過交流反思、思辨討論,理解了中國傳統文人那份特有的"韻味",從中國傳統文人那種淡泊名利、安貧樂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背后領悟到獨特的精神魅力。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學習積累,而且要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做到教學相長、學以致用、學有所長。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獲,真正實現高效課堂。

四、延伸與拓展知識

要學生牢固地掌握學過的知識,必須舉一反三。俗話說,熟能生巧,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訓練就要有足夠的訓練量和對訓練的高度類型化的概括,積累足夠的訓練心得。這是用理性認識指導感性認識的再循環過程,是從人的認知規律出發的。因而,僅僅局限于課本的幾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在原有教材基礎上,從課標出發,針對文言文的特點,有目的地選擇一些訓練目的性強的閱讀材料,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對于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還可以推薦一些文章,讓學生對照著課標要求,自己用掌握的方法去學習、理解,讓學生在這種自我摸索自我感悟中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五、做好文言文鞏固工作

在上文言文的課時,對上一節課所提到的重點詞句一定要強調再強調,力求全班同學都掌握,做到溫故而知新。在上文言文新課時候,注意與以前學過的文言文之間的字、詞、句、段,甚至是內容上的對比和聯系,注重文言實詞和虛詞、句式等方面的歸納和分類,注重文言文基礎知識的積累、過度和穿插。例如,在講授七年級下冊文言文《孫權勸學》時,在分析"呂蒙的變化給我們的啟示"這個問題時,可引導學生把呂蒙與本冊課文《傷仲永》里面的方仲永作對比分析。方仲永天資過人,由于沒有很好的接受后天的教育,最終淪為一個平庸之人,呂蒙經孫權勸說后才開始讀書學習,而最終成為一個有謀略的人。方仲永和呂蒙的變化都說明了"后天的學習和接受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通過對比,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呂蒙的變化給我們的啟示"這個問題,而且也鞏固了對《方仲永》的思想內容的復習。

第7篇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leave behind the empty space to the student, displays student's initiative fully, the enthusiasm. Along with educational reform further thorough, “humanist” the idea is being accepted by more and more teachers.

關鍵詞:學生教學

Key words:Student teaching

作者簡介:梅素霞,女,1987年參加工作,小學高級教師,河南省焦作市塔南路小學副校長,全國優秀教師,河南省骨干教師,焦作市科研型教師。從教以來,致力于語文教學改革,具有“傳情入境,以情動人”的教學風格,多次承擔各級優質課、觀摩課、引領課,獲省、市、區級獎20余次,撰寫的論文、案例有三篇在《小學青年教師》、《河南教研》上發表,20余篇獲國家、省、市、區級獎,承擔或參與的課題研究有7項獲省、市級優秀成果獎。教育理念:用真情開啟學生情感的閘門,讓博愛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一、案例背景

成語故事《手不釋卷》教學片斷:

師:吳國大將呂蒙雖善于領兵作戰,但是不愛讀書,在吳王孫權的教導下,手不離書,認真讀書,終于成為文武雙全的主將。讀了《手不釋卷》這個成語故事,結合平時讀書經歷,你認為讀書有什么好處?

(我想借助今天學習《手不釋卷》這個成語故事,給學生好好談談讀書的好處,來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學生郭向坤:讀書可以知道所不知道的東西。

(我沒想到平時一向不努力學習的郭向坤,今天說出了如此富有哲理的一句話,我驚訝之余,對他大加贊賞。)

師:郭向坤,老師沒想到你還是一個哲學家呢!這就是郭向坤名言。

(此時,郭向坤的臉上露出了平時少有的笑容。我何不趁此機會順勢而導,讓全班學生都說說自己的想法,展現一下自己的才能呢?)

師:我相信我們班同學蘊藏著巨大的潛能,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句像郭向坤一樣驚人的讀書名言。

學生崔瀟:書是香醇的美酒,讓人沉醉其中。

學生馮倩:書是一把開啟成功大門的神奇鑰匙。

學生牛彤:世界因人類而精彩,人類因書籍而充實。

學生李雪琪:書是寶貴的,如果人類沒有了書,就像汽車沒有了輪子,就像植物沒有了新葉。

學生馮釗慧:一本好書,正如清晨陽光下綠葉上的露水,讓人眼前一亮,你的心靈也會變得快樂。

學生楊琳:讀書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件趣事,抽出時間讀書,會讓你感到無窮無盡的樂趣。

學生史文捷:書是知識的寶庫,如果你不親手打開它,怎能知道它的奧妙呢?

學生黃芮:看別人的書,寫自己的書。

學生王一凡:善于讀書的人,才能成為社會的強者。

……

師:同學們,你們每個人說得都很精彩。課下,請同學們把自己的“讀書名言”都張貼在我們教室的學習園地中。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只要我們與書結伴而行,我們的人生會更絢麗!

(那節課,我欣喜若狂,學生居然能說出這樣多且富有深刻內涵的話語,著實給我上了生動而富有啟發的一課。我慶幸為學生留下了說的時間和空間,不然我會錯過多好的教學相長的機會。后來,更讓我欣慰的是學生讀書的興趣愈發濃厚。)

第8篇

[關鍵詞] 《三國演義》俄譯本;信達雅;翻譯

翻譯文學作品是用另一種語言再現原作的內容并保持其藝術形式的感染力?!靶胚_雅”作為翻譯標準之一也適用于文學作品的翻譯,具體體現在準確理解原著,尤其要透過字面理解其深層含義,務使譯文不背離原文,此乃“信”;用俄語充分、通順地表達原著的全部涵義, 此為“達”;使用規范化俄語,契合俄羅斯人民的心理和文化,使譯文能被理解和接受,同時巧用各種文字技巧或修辭手段,提高譯文的可讀性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即為“雅”。

由于《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其中的內容大多以歷史事實為背景,所以“信”這一標準對于譯作來說尤為重要。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要準確理解原著的意思,還要熟知當時社會的文化背景等。這樣的話,就能正確地向受眾展示原著的內容,反之則會使原著的內容歪曲,影響名著的藝術價值。在翻譯這部名著的時候,有很多地方單靠直譯其字面的意思是不行的,必須透過字面來理解作品的深層含義,這樣才能避免轉達給讀者一個錯誤的信息。例如在原著第三十七回有這樣一句話:玄德曰:“元直臨行,薦南陽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俄譯本中為:

—%苺%?%陘%銆%賭%還%迉%雬%?%鋩%?%踿%?%鍊%鎬%蓿?%銆%雬%?%雬%賭%銆%鐎%?%鎬%賭%鎬%鮻%鴢%鎬%陘%銆%醼%?%衻%還%靲%軃%?%膧%鴢%妗?%陘%鑰%閫%鐎%陘%醼%?%膧%?%簚%鰛%?— %線%軃%?%鎬%賭%鄝%踿%賭%?%鍊%鎬%?%鑰%迉%閫%迉%?%鐎%雬%髝%迉%鄝%輤%鐎%?%蕗%鱻%?%褉%???

—%箑%睿?%鄝%賭%饊%迉%?%還%?%鐎%?%迉%騹%?%雬%賭%騹%醼%?%輤%閫%靲%軃%鐎%軃%?— %靲%陘%鍊%迉%顎%鎬%靲%踿%駙%醼%陘%酰?%踿%鐎%陘%銆%鋩%醼%銆%鎬%靲%?%蕗%魛%鍊%?%蝷%靲%鰛%?— %蓘%迉%駙%醼%?%陘%賭%?%靲%鈥%雬%?— %鎬%?%雬%?%迉%軃%?%踿%鐎%鋩%瑎%?%輤%迉%鋩%?%銆%鐎%鎬%迉%?

通過原著我們可以知道曹操以徐庶之母為人質,將他騙到了曹營,司馬徽的話語中透出了對徐庶投靠曹操的些許諷刺和無奈。再將俄譯本對比之后可以發現譯者也譯出了其中的意味,他分別用%賭%睢%雬%賭%騹%醼%雬%酢%靲%陘%鍊%迉%顎%鎬%靲%雬%鮻%陘%餳父齟釋懷雋嗽髦興韭砘盞某胺恚眬%蓘%迉%駙%醼%?%陘%賭%?%靲%鈥%雬%?— %鎬%?%雬%?%迉%軃%?%踿%鐎%鋩%?%?%輤%迉%鋩%?%銆%鐎%鎬%迉%?這句話也能讓人感覺到司馬徽的無奈,寥寥數筆,就將一位賢士的超然翻譯出來,這說明譯者準確的理解了原著上的這段話,向讀者傳達了正確的內容。

《三國演義》不同于其他三部名著,它是一部白話文小說,全書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簡潔明快,氣勢充沛,生動活潑。如果譯者也能盡量保持這些特點,使譯文表達充實、明白曉暢,那真可謂是達到了“達”的標準。例如原著第三十八回中孫權之母吳太夫人臨終時囑咐兒子:“汝事子布、公瑾以師傅之禮,不可怠慢。吾妹與我共嫁汝父,則亦汝之母也。吾死之后,事吾妹如事我。汝妹亦當恩養,擇佳婿以嫁之?!倍碜g本中是這樣說的:

%?%雬%簦?%鑰%閫%鐎%輤%鐎%鋩%還%賭%鋩%?%鐎%鎬%?,€%鐎%趢%閫%賭%騹%賭%鴢%陘%?%?%陘%魛%鎬%歟?%鑰%鐎%饊%醼%雬%賭%?%衻%還%賭%?%衻%還%賭%?%?%衻%還%鐎%?%讇%?%銆%賭%?%陘%踿%鐎%醼%?%靲%饊%醼%雬%迉%鋩%迉%?%?%鎬%?%鋩%迉%鎬%醼%陘%? %艀%鐎%?%陘%迉%陘%雬%閫%?— %雬%踿%鐎%?%雬%迉%雬%靲%駙%銆%?— %銆%賭%?%?%?%趢%魛%鋩%?%鄝%賭%鍊%靲%還%迉%?%鄝%?%雬%踿%鐎%醼%?%鐎%雬%飥%鐎%? %脌%鐎%軃%輤%?%?%靲%鍊%閫%歟?%鐎%鎬%?%鄝%賭%鍊%迉%鎬%醼%?%雬%迉%趢%?%鍊%賭%雬%? %虁%踿%賭%還%賭%?%迉%? %?%陘%迉%陘%雬%閫%鐎%?%陘%踿%鐎%迉%?%鐎%趢%閫%賭%騹%賭%鈥%陘%?%鋩%賭%陘%銆%鐎%踿%紓?%鎬%賭%鈥%輤%?%迉%?%顎%鐎%閫%鐎%駙%迉%軃%?%鍊%靲%還%?

吳太夫人這席話感情真摯、催人淚下,條理清楚又不冗繁,反映了說話人的深明大義。讀完俄譯本,也有相同的感受。譯文使用命令式,簡明扼要,充分又通順地傳達給讀者信息,同時沒有缺失,值得稱贊。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廣泛流傳,魅力無窮,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著難以估量的深影響。但是誰能能夠保證俄譯本受到俄語讀者的青睞并且產生同樣的影響?這就要求譯者在以上兩方面做出努力的同時,盡量拿“雅”這一翻譯標準要求自己。原著是用白話文寫成的,而譯者翻譯的時候要使用契合俄羅斯人民的心理和文化的規范性語言,同時使用一些翻譯技巧來提高譯文的可讀性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而在此俄譯本中不乏有反映“雅”的例子。比如原著中為了反映甘寧大破黃祖時用了一句詩:

只因不用錦帆賊,至令沖開大鎖船。

譯文中這樣說:

%蓘%賭%鄝%趢%鐎%鈥%鎬%醼%銆%?%鑰%賭%閫%饊%鐎%踿%魛%?%鑰%賭%閫%靲%陘%鐎%? %鐎%?%?%輤%迉%鋩%?%鎬%?%靲%鑰%鐎%雬%閫%迉%趢%醼%洌?

%?%鑰%鐎%雬%鐎%鍊%?%陘%鋩%靲%饊%醼%鋩%鐎%陘%?%雬%賭%悖?%饊%雬%?%雬%鐎%?%銆%賭%鎬%賭%?%鑰%迉%閫%迉%

參考文獻:

[1]郭延禮.中國近代翻譯文學概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2][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8

第9篇

【關鍵詞】風險導向審計準則;總體應對措施;案例教學

《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31號――針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采取的應對措施》規范了注冊會計師針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確定以下總體應對措施:1.向項目組強調保持職業懷疑的必要性。2.指派更有經驗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審計人員,或利用專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導。4.在選擇擬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時融人更多的不可預見的因素。5.對擬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或范圍作出總體修改。

很多人在學習風險導向審計準則時感覺很費力且較難理解。本文從孔明草船借箭之謀略,分別論證風險導向審計準則中風險應對的總體應對措施,以利于廣大財會、審計工作者深入理解并運用現行風險導向審計準則。

一、針對風險要保持高度的職業懷疑態度

職業懷疑態度是指注冊會計師以質疑的思維方式評價所獲取證據的有效性,并對相互矛盾的證據,以及引起對文件記錄或責任方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產生懷疑的證據保持警覺。職業懷疑態度代表的是注冊會計師執業時的一種精神狀態,它有助于降低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

周瑜用計令曹操斬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孫吳將士皆嘆服。唯有周瑜不悅,他對魯肅說:“吾料諸將不知此計,獨有諸葛亮識見勝我,想此謀亦不能瞞也。子敬試以言挑之,看他知也不知,便當回報。”卻說魯肅來探孔明,孔明立即以此事向魯肅道賀,并當即指明“公瑾使先生來探亮知也不知”,可見孔明對孫吳眾將一律保持了高度的職業懷疑態度,對孫吳眾將的造訪早就想好了應對策略----既要體現自己超人的預見才能,又要避免自己被周瑜加害。所以孔明一再囑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懷妒忌,又要尋事害亮。”由此可見,孔明早知周瑜要害他的風險,并已為該風險采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就是反復強調魯肅不能將此事告知周瑜,從而也降低了自己被害的風險。

魯肅回見周瑜,將事項實說,周瑜大驚曰:“此人決不可留!吾決意斬之!”于是召請孔明議事。孔明“欣然”而至,可見孔明不僅對周瑜持有高度的職業懷疑態度,而且對周瑜加害于己的風險早已思出良策。

二、指派更有經驗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審計人員

由于各行業在經營業務、經營風險、財務報告、法規要求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審計人員的專業分工細化成為一種趨勢。審計項目組成員中應有一定比例的人員曾經參與過被審計單位以前年度的審計,或具有被審計單位所處特定行業的相關審計經驗。必要時,要考慮利用信息技術、稅務、評估、精算等方面的專家的工作。

草船借箭之所以順利實施,與孔明高超的用人技巧密切相關。在整件策劃中,孔明成功地利用了一個關鍵人物魯肅(即相當于審計準則中利用被審計單位的內部人員)。魯肅排名東吳四英將第二位,文武全才,深得孫權、周瑜的寵信。曹操南下,東吳分為主戰、主和兩派。魯肅立主一戰,并主動前往江夏請諸葛亮過江,相當于孫吳的外交部長,是蜀漢與孫吳聯盟的核心成員,可以將他視為草船借箭“項目組”的關鍵成員。另外孔明還利用了魯肅為人忠誠、厚道,不用奸這一性格特點,向魯肅借船二十只,并再三強調“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魯肅允諾,回報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膠漆等物造箭。因此,魯肅是孔明草船借箭謀略中具有特殊技能的人,他為孔明順利借箭創造了人、財、物等多方條件。

三、提供更多的督導

對于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較高的審計項目,審計項目組的高級別成員,如項目合伙人、項目經理等經驗較豐富的人員,要對其他成員提供更詳細、更經常、更及時的指導和監督并加強項目質量復核。

整個草船借箭的全過程,孔明由始至終都進行了全面督導。

督導一,孔明安排魯肅準備二十只船,各船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千余個,分布兩邊,為草船借箭作準備工作。

督導二,至第三日四更時分,孔明密請魯肅到船中。命將二十只船,用長索相連,徑望北岸進發。當夜五更時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頭西尾東,一帶擺開,就船上擂鼓吶喊。曹軍立刻在賽前放箭,箭如雨發??酌鹘贪汛艋?,頭東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吶喊。在草船借箭的關鍵時刻,孔明身先士卒,不僅親自上陣,而且排兵布陣,指揮若定,充分體現了項目負責人的督導原則。

督導三,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并令各船上軍士齊聲叫曰:“謝丞相箭!”此時,二十只船兩邊束草上,已排滿箭枝。且船輕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曹操追之不及??酌鞑毁M江東半分之力,成功造箭十萬余枝。在草船借箭的收功階段,孔明不僅指揮官兵順利撤離,成功完成了造箭任務,而且還把曹操戲弄一番,其謀略之縝密可見一斑。

四、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層預見

被審計單位人員,尤其是管理層,如果熟悉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套路,就可能采取種種規避手段,掩蓋財務報告中的舞弊行為。因此,在設計擬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時,為了避免既定思維對審計方案的限制,避免對審計效果的人為干涉,從而使得針對重大錯報風險的進一步審計程序更加有效,注冊會計師要考慮使某些程序不被被審計單位管理層預見或事先了解。

首先,孔明一再囑咐魯肅,借船之事絕對不能讓周瑜知道,“若彼知之,吾計敗矣”??梢姡酌魃钪O總體應對措施之精髓,從而很好地避免了周瑜對整個草船借箭的阻擾與干涉。

其次,草船借箭之計絕對保密。孔明借箭,不僅沒告訴冤大頭曹操,也沒告訴欲害于己的周瑜,就連欲幫于己的魯肅也沒告知。盡管孔明吩咐魯肅籌辦船只事宜,但船只籌來作啥用途,孔明只字不提。魯肅雖然應諾籌辦船只事宜,卻“不解其意”。若魯肅知曉借箭謀略,那么魯肅一定會告知周瑜,正因為魯肅“不解其意”,所以回報周瑜時也就不提借船之事,周瑜才得意“他自送死,非我逼他?!苯杓拢鼪]有告知曹操,若被曹操知道,曹操怎會發箭,更不會到旱寨調箭。所以,魯肅、周瑜、曹操這三人,任何一人預知草船借箭之謀略,則孔明一定借不成箭,這正是孔明謀略的高明之處,也充分體現了“審計程序”不被管理層預見的優勢。

五、對擬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或范圍作出總體修改

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環境。薄弱的控制環境帶來的風險可能對財務報表產生廣泛影響,難以限于某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注冊會計師應當采取總體應對措施。相應地,注冊會計師對控制環境的了解也影響其對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有效的控制環境可以使注冊會計師增強對內部控制和被審計單位內部產生的證據的信賴程度。如果控制環境存在缺陷,注冊會計師必須對擬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做出總體修改。

孔明在三日之前,周瑜命其監造十萬枝箭,并命孔明立下軍令狀。孔明當時的環境是非常不利的。原因如下:首先,孔明被孫權當作了蜀漢與孫吳聯盟的“質押品”;其次,周瑜由于妒才而“決意斬之”;最后,孔明知曉公瑾教十日完辦,工匠物料都必不應手,“明將這一風流罪過”強加于他,并且擺明是借機殺他。孔明卻一概應允,并立下軍令狀,全因孔明針對該風險已思考出非常周密的總體應對措施??酌魇鲁芍髮︳斆C說:“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笨梢姡酌魅涨傲④娏顮顣r,對草船借箭之謀略就已成竹在胸,真應了天時地利人和。大霧彌漫為天時,曹軍已無深諳水軍戰略的都督為地利,魯肅一行相幫為人和。 (下轉封三)(上接第292頁)

另外,在這三日之內,孔明看似沒有任何動靜,實則是以靜制動,時刻監控魯肅、周瑜、曹操之動態。魯肅船只事宜是否籌辦已定,周瑜、曹操對草船借箭之謀略是否真的一無所知。他們三人任何細節之變化,直接影響草船借箭之謀略。

綜上所述,千年之前的孔明,其草船借箭之謀略,將現行風險導向審計準則的總體應對措施利用得酣暢淋漓,實在令人快哉,嘆哉,服哉!

參考文獻

[1]2011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審計》輔導教材.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編[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3)(第一版).

第10篇

沒有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沒有充滿活力和魅力的課堂。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要在日常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地積累經驗,加強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從而促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逐步提高。因此,本文針對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現狀,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自主探究

? 中圖分類號:G633.3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是廣大一線語文教師一直比較關注的熱點課題。面對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大好形勢下,我認為:其重點應從實際的教學實踐出發,將主體意識牢固化、課堂教學生活化、探究培養合作化、課堂激勵策略化、創新思維發散化,這樣,才能有效地推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一、主體意識牢固化。

學生是課堂的中心和主體,課堂教學必須長期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牢固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要由過去教師單一的知識傳授變多元互動的課堂模式。針對初中生自尊心、自信心與求知欲較強和具有了初步的獨立思考能力等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圍繞著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能力發展需要而展開。例如:《孫權勸學》短小精悍,意蘊豐厚,只區區百余字,卻塑造了呼之欲出的三個人物,個個神采飛揚。文章無論是從人物語言、形象,還是從勸說技巧、寫作方法,都有值得探究的地方。在教學時,我不以師代講,而是根據學情設計了系列問題,讓學生在足夠的時間內通過問題引導來自主學習,自主閱讀,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學生的自主意識就會在問題的引導下,通過積極參與,全面地掌握了文章。他們不再依賴教師的講解,而是靠自己的學習理解來解決系列問題,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有效強化。

二、課堂教學生活化。

語文課堂教學有時之所以變得枯燥乏味,學生沒有興趣,其原因大都是教師將語文知識與日常生活分離開來,只注重課本內容的知識傳輸,缺少生活化。如何將課堂教學生活化呢?那就是必須精心設計,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熟悉的生活化場景,讓學生在這種生活情境中愉悅地參與學習。比如:在教學《親愛的爸爸媽媽》時,教師可通過情境的創設,設計一個小環節:“誰能來分享一下你的爸爸媽媽為你做的最令你感動一件事?”引學生入境。學生就會爭相發言,其他學生也會在七嘴八舌的討論中回想自己的爸媽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待發言進入時,教師順勢引入新課,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課內課外生活化的有機結合,一方面可使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迅速提高,另方面又可將課本知識和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從而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活躍。

三、探究培養合作化。

語文學科不像數學、物理學科那樣充滿了邏輯思維,語文學科的最大特點就是感性較強。很多深層次知識,如果不通過形象再現,是很難透徹理解的。因此,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上,教師應通過合作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感知。如:在教《桃花源記》時,在講完基本內容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演繹課本話劇,要求學生自由組合,可讓學生自主地對話劇內容進行增刪,但不可遠離課本內容。于是,學生小組就按教師引導:“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在桃花源受到款待”這一順序開始自主組合,共同探究《桃花源》究竟描述是一件什么事情?作者在這篇文章中究竟要表達一個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表演時怎樣才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思想感情等等,從而增強了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合作的能力,強化了合作意識,提高了課堂教學水平。

四、課堂激勵策略化。

課堂激勵,是各學科賞識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但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只局限于“你回答得很棒”等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在課堂教學中采取激勵策略化的方法,來誘導學生順勢提高語文能力。如:在教《范進中舉》時,在教完基本知識內容后,我們可以問代講誘導學生:“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有學生回答:“主要告訴我們范進這個人承受能力不高,自我控制力很差?!钡藭r我們不能否定學生的回答偏離了主題,比較膚淺,而是激勵學生:“不錯,你說出了文章的內容。但為什么范進看到自己中舉了就瘋了呢?像你說的:那范進在這之前要是受到點什么小刺激的話不早就瘋了?”學生會順勢思考:“因為科考很難很難!”。這時及時地肯定他:“你的思考方向對了!就是因為科舉這種毒害人的制度,使那時候很多人都變得極端了。謝謝你的回答,為他鼓掌!”通過這種順勢引導加激勵的方法,有利于教學的順利展開,也可使學生獲得更大的學習動力。

五、創新培養發散化。

語文學科的創新能力培養與數學、物理這些學科相比,其難度很大,但也不是無路可尋的。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通過不同的課的內容創設一些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培養的發散性問題讓學生來完成。如:《桃花源記》,教師可創設問題:改編文章的結局或續說文章的結尾。這樣,學生就會發散思維,打開自己的思路,饒有興趣地想象陶淵明若一直在桃花源里生活、若他一直沒有報官而是帶上自己身邊幾個好友再去探尋會怎樣等等,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最大的發散,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自然會得到無形的培養,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總之,為了更好地貫徹新課改精神,初中語文教師所面對的任務還很艱巨,必須踏踏實實地從教學實踐出發,敢于突破自我,不斷探索創新,積累教學經驗,開拓新的途徑,在教學過程中調動自身的潛在資源,才能培養出高素質、全方位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⑴李俊峰.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J].語文學刊.2012年14期;

⑵張民中.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芻議[J].華章.2011年第16期;

⑶李興德.初中語文課堂探究式教學淺探[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年01期。

第11篇

【作者簡介】

電視劇《西游記》劇照 在中國漫長的文學長廊中,我們偉大作家們創作出眾多經典文學名著,這些寶貴文學作品是中國悠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詩經、孔子、莊子、楚辭到唐詩、宋詞,再到元曲再到四大文學名著,以及現當代的“魯、郭、茅、巴、老、曹、艾、丁、趙”,再到當代的王蒙、王朔、張愛玲、張煒以及莫言等著名作家的作品給我們的語文教育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發達,我們的語文教育手段不再是以前死讀書和死背書的教育模式。特別是文學名著被改編成影像作品后,為我們的語文教育提供了新營養,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讀和闡釋作品。不論是閱讀名著還是觀看影像作品,二者都是為語文教育服務,都是促進提升語文素養,本質不矛盾。但原著和影像各有特色和側重點,需要教育者和吸收者各自把握好、吸收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語文素養。本文試圖探討在語文教育和學習成長過程中,如何把握好語文教育與觀看影像的關系。

一、 認真研讀原著是提升語文素養的基礎從文學名著到改編成影像,語文教育手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那些古老的名著煥發出新魅力和新奇效。特別是我國四大名著雖然在民間通過圖畫或評書形式傳到百姓中和語文教育中,但教育和普及功能有限。真正大幅度普及和擴大傳播作品的手段還是現代影像的出現,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很多文學名著改編成影像,通過影像運用到語文教育過程中,廣大學生是百看不厭。四大名著先后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在中國學生教育成長中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文學名著《西游記》、《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先后兩次被改編成影像,上世紀80年代呈現出萬人空巷的現象,全家老小圍觀電視,不能不說是影像給觀眾帶來的奇跡,其巨大震撼力、深刻性和審美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別是給那些正在求學的廣大兒童和青少年,從日常生活舉動到人生觀的形成,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語文教育的學習和提高,基礎是研讀原著,這個是根本功夫。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把原著讀好了,讀熟悉了,背誦多了,寫作多了,生活體驗多了,見識廣了,生活閱歷多了,再觀看經典影像,二者交叉結合,語文素養才能真正提高。文學經典是作家嘔心瀝血的作品,是在歷史長河中經過時間考驗留下來的精華。因此,閱讀作品與觀看影像不可本末倒置,不管視覺時代的影像多么發達,原滋味閱讀文學作品是語文教育的基礎,而不是整天陶醉影像的世界里。古人教育特別是發蒙教育強制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四書》、《五經》開始,這牢固的基礎正是靠下功夫背誦原著得來的,這些功夫付出之后終生受益,現代語文教育也要繼承傳統語文教育的精華,認真研讀名著可以感知作家對人物性格塑造上的精致刻畫、精彩的語言、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生動描寫、細節安排的合理巧妙,在一字一詞中可以揣摩作家創作的艱辛勞苦。當今科技的迅猛發達,讓我們擺脫以前那種單一的文字教育,特別是多媒體教育手段的運用,給語文教育增添了新活力。

二、 觀看影像需要從視覺原理去解讀

從文學名著到影像生成后,這會發生不少變化,因為這里有導演、編劇和演員的勞動創作,影像在視覺上更生動、更刺激和更形象。特別是當青少年還沒能力理解那些經典的文學名著豐富內涵時候,通過觀看影像,提前把讀者帶進文學經典的廣闊世界里,現代影像打造出的逼真環境以及拍攝場景的大氣魄,動作技巧的嫻熟運用,影像作品呈現出的悅讀性、審美性是文學原著不能代替的效果。

·文化藝術蔡兆蓬:論語文教育與改編影像的關系 現代青少年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只有一些優秀學子才會認真閱讀原著,不少人是懶得去專研和閱讀名著的。因此,通過改編的文學名著的影像,可以讓那些不喜歡直接閱讀的學生了解原著的故事情節,影像教育的生動性、形象性,讓讀者提前對名著產生興趣,從而達到提升語文教育的效果。比如莫言的作品《紅高粱》,如果直接讓學生去閱讀作品,由于作品采用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讀者未必能讀懂其中滋味。但通過張藝謀導演、鞏俐和姜文主演的電影《紅高粱》,其中抬腳、顛轎動作、在紅高粱地野合的鏡頭,唱煮酒歌以及打日本鬼子的精彩場景,影像具體而又生動,給觀眾帶來的震撼性和審美效果,這是文學原著不能代替的。讓學生認真去多讀幾遍《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和《紅樓夢》等大部頭著作,這是難以做到的。但觀看電視劇,那讀者就會有興趣得多。影像來源于名著,但融入了導演、編劇、演員等集體創作成果,特別是生動的視覺圖像,那些感人動心的場景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讓學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成為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經常模仿的對象。特別是六小齡童演藝的孫悟空形象,成為廣大學生學習模仿的經典案例。三國英雄人物,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司馬懿、周瑜、黃蓋、司馬昭等從文學著作到改編成影像,成為廣大學生議論和模仿的對象。文學名著《水滸傳》里刻畫了108個英雄好漢,改編成影像之后,廣大學生也更喜愛了,在觀看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憤憤不平,對英雄人生遭遇的同情,對當時社會腐敗險惡的痛恨,這都讓學子深深陶醉在影像世界中。文學名著從高雅之堂走到大眾生活,更貼近人生的日常生活,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傳播更廣泛、更深刻,我們更喜歡這些名著里刻畫的英雄人物了。

三、靈活處理好語文教育與影像的關系

語文教育,主體是教師和學子,二者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學好語文。學文學名著是基礎,是根本。有人說,上帝創造了第一世界,媒體創造了第二世界。文學經典是作家“仰觀天象、俯察大地”創作出來的,所謂“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就是文學創作的經典之談。影像時代的到來給語文教育帶來新變革,我們要繼承傳統語文教育重基礎、下苦功夫的好辦法,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哲學家卡西爾說,“最偉大的戲劇詩人絕非給我們一種悠閑的美,他們的作品常常充滿了極大的辛辣感?!保ā度苏摗?,[德]恩斯特·卡西爾著,甘陽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年版,236頁)

我們的語文教育也要與時俱進,充分發揮現代科技的作用,積極運用多媒體,播放經典影像,通過對比學習,解讀影像,讓學生愿意接受名著,深刻感受文學名著的豐厚內涵,不斷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經典的文學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是我們語文教育的根基;現代影像更生動形象,傾注了導演和演員們的創作心血??傊J真閱讀名著是基礎,用心觀看影像是升華,二者并行不悖,關鍵是我們的教育者和學生都要充分認識本末、基礎和升華的關系,既要把下功夫把握好原著的內涵,也要善于觀摩影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語文教育實踐和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好二者的功能,為提升語文素養服務,這是現代語文教育和提升語文素養必須走好的路。

第12篇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教材 助讀系統 能力培養

助讀系統又叫提示系統、助學系統或導學系統,是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顧黃初先生在《語文教學研究的多向探索》中提出:語文教材中包含四個系統,即知識系統、范文系統、作業系統和導學系統。實際上,語文教材中助讀系統是幫助學生學、教師教,致力于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和提高而設計的一系列材料,其實質是對學習的要求和學習的重點、學習方法等做出提示,對某些疑難問題的詮釋,對相關資料的引述、知識的拓展等。主要有五種類型:①注釋類:課文中的字詞注釋和題注,作者簡介、選文出處、課文背景簡介等。②提示類:每冊書開篇的編輯說明、單元提示等。③圖像類:主要是課文中所配的相應的插圖,這樣直觀的圖像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及記憶,盡量避免單一枯燥的學習。④附錄類:如一些資料附錄、知識短文及相關信息鏈接。⑤練習類:選文的課后思考與練習。這些共同構成了小學語文教材。

一、小學語文教材助讀系統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作用

首先,助讀系統為學生語文學習提供指導,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助讀系統中的單元導語、自讀提示、預習提示等顧名思義就是為學生的預習、思考做出提示,進而讓學生根據泡泡語和課后練習等思考問題、探究問題。這樣學生的自學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其次,助讀系統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助讀系統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注釋里面包含重要字詞的解釋,資料袋里包括一些課外的拓展知識,課后練習中包括一些對課文內容的強化和朗讀、寫作能力訓練,單元導語和綜合性學習提示則是對學生情感的激發和學習方法、習慣的指導。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9課《草船借箭》資料袋:“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的相關內容改編的。這部小說寫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的故事,書中塑造的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張飛、關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戶曉。書中的許多故事,如‘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空城計’,廣為流傳。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边@一段資料有利于學生了解草船借箭的出處和《三國演義》的相關內容及人物,拓寬知識面。六年級下冊第16課《十六年前的回憶》的課后練習:“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寫了哪些事,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與開頭有什么聯系?你覺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3.在清明前后祭掃烈士墓,再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這三道練習題的設計有利于學生朗讀和寫作能力提高。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單元導語:“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義。本組課文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志,交流感受,學習本組課文,要注意體會作者是怎樣細心觀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獨特的感受;還要體會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和聯想,表達這些獨特感受的?!边@一單元導語前一部分有利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后一部分則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有所指導。

二、有效利用助讀系統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利用助讀系統提高學生的閱讀、朗讀能力

首先,指導單元導語朗讀,提高學生的閱讀、朗讀能力。單元導語主要用來提示和呈現本組課文主要內容,語言優美,有時會用氣勢磅礴的排比,有時會用涓涓細流的比喻,遇到這樣的材料,教師抓住機會讓學生訓練朗讀。三年級上冊第六組中的單元導語這樣寫道:“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盛的森林;有寧靜的山村,繁華的都市……”這是一個很有氣勢的排比句,展現了祖國迷人的風光。因此,教學時可以指導學生用什么樣的語氣讀,讀出什么樣的感覺。讓學生先熟讀再美讀,慢慢的,不僅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還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

其次,利用插圖訓練朗讀。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精美插圖都畫出了文中最感人、最經典的一幕,小學生對這些插圖很有興趣。教學過程中,如果利用這些插圖加以引導,讓學生體會其中感情,再順勢讓學生帶著感情朗讀,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八次》這一課中,布魯斯王子七戰七敗后看到蜘蛛結網的情景,深受感動。文中用這樣一段話做了描述:“布魯斯感動極了,他猛地跳起來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痹谥笇W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時,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圖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等。再加以引導體會,讓學生帶著感情朗讀,效果更可觀。

(二)利用助讀系統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以艷麗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畫面深深地吸引學生的目光,充分利用這些插圖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為此,教學活動中必須讓插圖“開口說話”,培養學生的能力。

首先,讓學生明確目的,觀察插圖,培養觀察能力。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并且注意力容易轉移。為此,引導小學生觀察插圖的過程中,應當給定明確的目的和要求,讓他們在觀察過程中有所提高。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荷葉圓圓》中有一幅美麗的插圖,教學時可以提出要求:“荷葉是什么樣的,荷葉上都有哪些小伙伴呢”?讓學生觀察,久而久之,學生的觀察能力便可以得到提高。

其次,運用插圖,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小學生由于語言能力有限,口頭表達時要么過于簡單、要么錯亂無序,寫作文的時候往往無從下手。因此,老師可以充分利用插圖這一直觀手段讓學生觀察插圖,并描述插圖或者通過看插圖說你想說的話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如三年級下冊第7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觀察對比課文中的兩幅插圖,再讓學生口頭表達自己看到的內容,之后引導學生說說看完這兩幅圖以后想對小山村的人們說點什么?不僅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還使他們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最后,引導學習資料袋,提高情感表達能力。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21課的閱讀鏈接《在天晴了的時候》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讓學生帶著“這首小詩描寫了什么?”這個問題反復讀,既讓學生找到朗讀的感覺,又加深他們對詩的理解,并且發展他們的想象能力等。讀完以后可以問:“同學們讀完這首小詩,有什么想說的嗎?”學生就會分享感受,在分享中情感得以提升,發展情感表達能力。

(三)充分利用助讀系統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和學習能力

課后練習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多方面訓練點。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各類課后練習的效用,實現目標,提高效用,提高學生的相應能力。

首先,設置任務,充分利用課后練習指導學生預習。課后練習可以作為預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布置給學生,讓學生根據生字詞表認讀生字,正確書寫生字,再借助工具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為熟讀課文創造條件。并且預習過程中可以根據課后練習的提示對一些重點詞句多看兩遍,反復琢磨,為新授課好前奏準備,同時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

其次,認真研讀課后練習,落實基礎知識,提高學習能力。課后練習設置一般來說都是有梯度的,前兩題一般為基礎性題,目的在于鞏固基礎知識,培養識字寫字和朗讀能力。教學過程中應作為教學的一個必要部分進行一定指導。在生字詞認讀和書寫上,老師可以讓學生先讀寫,然后分享自己記住這個生字的方法,教師再做適當的方法指導,讓學生不僅會讀、會寫,還記住同類型的字詞,最終使學生的識字能力得到提高。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題處理上,老師可以把它融入教學環節朗讀上,不僅僅局限于課后布置作業。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8課《稱贊》中課后練習:“朗讀課文再演一演。”這樣一個課后練習可以把它有效利用在課堂上,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讀的時候把應有的語氣讀出來。學生的朗讀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最后,牽手泡泡語,進入教學過程,提高學習能力。在人教版教材中有許多泡泡語中的問題,能夠引發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泡泡語,有效提高學習能力。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8課《開天地》的泡泡語:“我仿佛看到了這樣的畫面?!苯虒W時老師可以問:“這樣的畫面是什么樣的畫面?你對這樣的畫面有什么感受?”如此,學生在思考、概括、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能力自然提高了。

參考文獻:

[1]顧黃初,顧振彪.語文課程與語文教材[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2]李維鼎.語文教材別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县| 阳信县| 和田县| 永嘉县| 靖边县| 康马县| 海丰县| 三原县| 兴隆县| 南京市| 祁东县| 东乡族自治县| 合山市| 佛教| 多伦县| 龙泉市| 黔江区| 肥乡县| 扎赉特旗| 临洮县| 乐都县| 宜兰市| 扬州市| 蓬溪县| 定兴县| 林州市| 修水县| 灌云县| 商丘市| 容城县| 巫山县| 河津市| 宽城| 洱源县| 内江市| 乌海市| 和静县| 华坪县| 松滋市| 林西县| 鹿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