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玉米加工

玉米加工

時間:2023-05-29 17:41: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玉米加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玉米加工

第1篇

玉米是生產淀粉的主要原料,據資料介紹,每100kg玉米可制得67kg淀粉。用玉米生產淀粉成本低,質量高,是化學成分最佳的淀粉之一,純度可達99.5%。目前淀粉工業發展很快,以玉米淀粉為原料的加工產品有100多種,廣泛用于食品、醫藥、化工、紡織、造紙等工業。在醫藥工業中,玉米淀粉是制作葡萄糖的重要原料,還是生產青霉素、鏈霉素等多種抗菌素培養基的主要成分,也是一些片狀藥物的添加劑;在化工工業中,玉米淀粉用于生產醋酸、丙酮、丁醇等化工產品;在紡織和造紙工業中,直鏈玉米淀粉用作上漿劑和產品表面的涂料。

2.玉米制糖

玉米淀粉經過再加工而制成的糖漿,即異構糖,又叫“人造蜂蜜”。據資料報道,每100kg淀粉可生產105kg異構糖。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生產異構糖,美國異構糖產量已占食糖產量的30%~40%。我國糖料不足,每年從國外進口一部分食糖。采用玉米生產糖料,是解決食糖不足的一個可取途徑。發展異構糖生產,不但能解決人們的食糖問題,增加國家和農民的收入,而且也為輕工業開拓新的途徑。

3.玉米榨油

普通玉米籽粒中含油量一般在4%~5%,而油分的85%以上集中在胚里。因此,把胚分離出來進行榨油是十分方便的。玉米油被認為是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用油,含有10余種脂肪酸,其中亞油酸的含量達50%以上,同時還含有較為豐富的維生素A和E,故玉米油的營養價值僅次于紅花油和葵花油而優于豆油、花生油和菜籽油,屬優質食用油。常食用玉米油可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臟病,并可延年益壽。因此,玉米油又是一種保健食品,在國內外稱之為“健康營養油”。玉米油除作食用外,還是人造奶油的原料,在工業上是制造肥皂、油、油漆涂料等產品的原料。

4.玉米食品

玉米食品種類繁多,新鮮玉米可作菜肴、鹽漬玉米、玉米罐頭、速凍玉米等;玉米膨化食品有玉米片和玉米花、人造米等;玉米籽粒食品有玉米面包、餅干、層糕等。尤其是玉米膨化食品在國內外很受歡迎。如在我國的上海、廣州等地,以玉米為主要原料制成的膨化兒童食品很暢銷。

5.玉米制藥

玉米可用于生產谷氨酸、賴氨酸、檸檬酸和山梨糖醇。山梨糖醇是維生素C的中間體,而維生素C、賴氨酸和檸檬酸都是國際市場上的熱門貨產品。脫脂的玉米餅,可制作植酸鈣,是補腦健身的藥品。玉米須也是一味治病的好藥材,在民間驗方中,可治療糖尿病、膽囊炎、肝炎、高血壓、兒童慢性腎炎等。

第2篇

1. 配方

玉米粒30kg、小麥粉70kg、精鹽1~2kg、食堿0.1~0.2kg。

2.工藝流程

玉米洗滌、精磨、和面、熟化、壓片、切條、單調、截斷、稱重、包裝、成品。

3.操作要點

原料清選與洗滌:先將玉米中的雜質、發霉粒等挑出,此后用清水漂洗2~3次,除盡泥沙、癟粒。瀝干水分后用鋼磨磨粉,過80目篩,得到全玉米粉。因玉米經過漂洗,玉米粉的含水量高,容易發霉變質,所以玉米粉應隨用隨磨。使用全玉米粉,保留了極有營養價值的玉米皮和玉米胚,簡化了玉米制粉的工藝和裝備。

和面:預先將精鹽、食堿用溫水化開,再加水至和面所需的水量,通常用水量為面粉總重量的30%~32%。春、夏、秋季用常溫水和面即可,冬季用25℃~30℃的溫水。食鹽的用量為面粉重量的1%~2%,冬季少加,夏季多加。在掛面生產中加入食鹽(氯化鈉),能夠增加濕面筋的彈性和延展性,改良面團的工藝性能,減少掛面的斷條現象,提高正品率。加入食堿(碳酸鈉)和加入食鹽對面筋質有類似的作用,還能夠使掛面產生一種特有的堿性風味,吃起來比較爽口。

熟化:因為面粉吸水速度比較慢,和面時間又短,和面進程中加入的水,大部分尚未浸透到面粉的內部組織被蛋白質和淀粉所充分吸收,依然呈游離狀態;同時因為在和面進程中,面團受和面機攪拌齒桿的打擊和面團之間及與機殼的互相碰撞,使初步形成的面筋質受到擠壓和拉伸作用而產生內應力,因此剛從和面機中卸出的面團,其內部結構尚未鞏固,需要經過熟化進程,能力進入下一道壓片工序。熟化應在熟化缸或熟化機內進行。在熟化缸內進行熟化時,應在熟化缸上苫一層濕布,以免面團外表結塊;用熟化機進行熟化時,機器主軸的轉速應控制在5~10轉/分鐘。熟化時的溫度最好節制在25℃左右,時間不少于15分鐘。

壓片:熟化好的面團送到壓面機進行復合壓片,壓片的道數不少于5道。面片的厚度由第一道的4mm至最后一道的1mm。留意面團的喂入情況,維持喂料均勻不斷。

切條:面刀的槽寬有1、1.5、2、3、6mm,依據需要使用不同槽寬的面刀。濕面條的長度截成1.4m長。

單調:將濕面條掛到小竹竿上,把竹竿架移到溫度為25℃~30℃的烘干室內,烘干10~15小時,直至面條的含水量降至13%以下。

截斷:把單調后的面條切成長200mm或240mm的掛面。

稱重、包裝:將截斷后的面條用紙或塑料袋裝成250g或500g包裝。截斷后剩下的干面頭用水浸泡后仍能夠摻進下一批面粉內,作為掛面的部分原料,但加入的量必須在15%以內。

為了進一步提高掛面的營養價值和改良口味,可以 在原料中加入植物油如香油(通常添加量為面粉重量的1.5%左右),制成香油掛面;添加調味品味精(通常添加量為面粉重量的0.03%),制成鮮味可口的味精掛面;添加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較多的雞蛋,不僅強化掛面的營養價值,而且改良掛面品質,煮時不易斷條,吃時間滑爽口(通常添加量為面粉重量的4%左右);添加菠菜汁、西紅柿汁制成菠菜掛面、西紅柿掛面,不僅增加了維生素和色素,而且使掛面具備各種風味。此外,還能夠加入海帶、蝦類、牛奶、奶粉、大豆粉、雞汁、蛋清、蛋黃和茯苓等添加劑。

4.品質標準

感官指標:色澤為淡黃色(花色掛面應具備添加輔料的色彩和味道),無霉味、酸味及其余異味,無外來雜質,整齊度高于85%,其中天然斷條率不超過10%。

第3篇

關鍵詞:玉米深加工;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3)-06-0010-1

吉林省位于我國東北的中部,幅員遼闊,四季分明,具有十分優越的光、熱、水條件,其玉米加工業已經發展成橫跨新型工業和現代農業的朝陽產業,玉米加工業產品有300多種,玉米深加工產品發展到淀粉、氨基酸、淀粉糖、酒精、化工醇等系列,其中酒精、淀粉糖、淀粉約占其系列產品總量的95%以上。目前,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業有580家左右,加工能力達850萬噸。針對吉林省玉米深加工產業現狀,針對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發展對策。

1 在吉林省玉米深加工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 科技研發投入少,加工品種單一

吉林省玉米深加工產業仍然運用傳統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藝,深加工技術比較落后,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國內外市場需求,許多玉米深加工企業,生產技術水平較低,資源綜合利用率低,開發能力低,形成的新產品品種少,尤其是以玉米為原料的深加工產品維生素、抗菌素,吉林省幾乎是空白。

1.2 精細加工較少,產業鏈較短

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主要以初級產品為主,精細加工較少,產品從深度上開發滯后。玉米淀粉只有通用的工業淀粉、醫用淀粉等,特定淀粉特別少。深加工產業鏈較短,產品的綜合利用能力較差,產業化水平低,產品的附加值低。由此可見,吉林省玉米深加工產品的加工層次和發展空間有待于進一步挖掘。

1.3 龍頭企業少,缺乏競爭優勢

隨著我國玉米深加工業的發展,新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但在所有的玉米深加工企業中,加工規模超過50萬噸以上的全國只有60~70家,規模在30萬噸以上的100家左右。規模小的企業由于科技含量低,加工能力差,生產成本高,資源利用率低,收益率低,環境污染嚴重,在與規模大的企業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

1.4 政府扶持力度小,企業負擔重

隨著玉米種植成本的增加,選擇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民越來越多,使玉米的產量減少。政府雖然對農民有些扶持,但補貼彌補不了自然災害等帶來的損失,使玉米深加工企業的加工原料供應緊張。玉米深加工企業是一個耗資巨大的企業,政府只將小部分資金用來扶持此類企業的發展。由此可見,能否得到政府的強有力支持對于玉米深加工企業來說顯得十分重要。

1.5 企業排放廢棄物,環境污染嚴重

玉米深加工是一個耗費能源、耗費水源、耗費糧食和產生有機污染的行業。加工污染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未被利用的那一部分有機物質排入水系,嚴重污染空氣和水,甚至會給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很多小型企業只顧自己的經濟利益,為了節約生產成本,不注重環境保護,對有機物不回收利用,排放的廢水超過幾百噸,造成嚴重的污染。

2 吉林省玉米深加工產業發展的對策

2.1 引進現代技術,積極開發新品種

吉林省應該依托目前已經擁有的玉米深加工行業中心,創建以行業中心為龍頭,以玉米加工單位為主體的玉米加工創新體系,同時應加強與省內各科研院所協作,為玉米深加工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還應改進傳統的加工方法,加大資金投入,鼓勵科研人員開發出新的加工技術,開發出新產品,提高玉米深加工產業的經濟效益,企業才不會面臨破產的危險。

2.2 延長產業鏈,提高綜合利用能力

吉林省應該著重開拓新的領域,不斷調整產品結構,由初級產品的加工轉向更深層次的加工,將玉米資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從而提高玉米在深加工過程中的綜合利用能力。此外,玉米深加工業應對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進行充分利用,延長產業鏈,提高玉米轉化增值空間。尤其對深加工中產生的廢氣、廢渣等通過微生物發酵技術生產,含有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要素和生長調節要素,在生產和使用中無任何污染,從而提高綜合利用能力。

2.3 加快深加工企業建設,使企業向規模化方向發展

吉林省玉米深加工產業中龍頭企業少,大多數是規模較小的企業,很難實現規模效益。因此,玉米深加工業必須進行合理的整合與重組,盡最大的努力把企業做大、做強,實現企業的規模經濟效益。應鼓勵玉米深加工行業通過聯合、股票上市等形式,提高企業的規模化水平。此外,政府各部門應該加強對企業進行改造、改組,完善產業組織形式,形成龍頭企業為主,中小企業為輔,堅持規模大、技術高、產品新、加工精、鏈條長的原則,努力做到建設一個、帶動一片、致富一方。

2.4 發揮政府導向作用,拓寬融資渠道

省政府應該結合實際,從多角度予以支持和引導。首先,應該加大對玉米種植者的扶持力度,調動玉米種植者的積極性,同時加大對玉米優良品種的補貼力度以及科研、推廣力度,從而不斷滿足玉米加工業對玉米的需求。其次,政府在財政上應大力支持玉米深加工業,加大農業發展銀行對其扶持力度和范圍,給予優勢企業一定的信貸優惠,如專項低息貸款等。對深加工龍頭企業予以投資補貼,對玉米深加工科研和開發新品種提供資金投入。最后,政府應積極引導社會參與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多方籌集發展基金,推進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建立多元投資,推薦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以做到廣泛募股集資。

2.5 發展循環經濟,降低污染排放量

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業必須用循環經濟理念完善玉米深加工產業,使資源利用減量化,延長產品使用周期,做到廢物的循環再利用,盡可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同時,應積極采用先進的循環經濟加工工藝,將生產過程中未被利用的物質進行充分利用,實現清潔生產。如將淀粉生產過程中的下腳玉米皮、纖維渣用于生產蛋白飼料,將生產過程中的有機廢水進行循環利用,實現中水回用,提高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

參考文獻

[1] 丁寶軍.東北地區玉米深加工產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農業經濟,2009(11):38.

第4篇

飼料是畜牧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提高飼料的消化利用率不僅可以節約飼料,降低生產成本,增加養殖效益,而且可以緩解人畜爭糧的矛盾。蒸汽壓片飼料加工技術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先進的提高谷物(玉米)消化利用率的加工技術,該技術自20世紀60年代于美國問世以來,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推廣應用,現已普及到歐美等眾多畜牧業發達國家和地區。近年來,韓國和日本也開始大量使用谷物(玉米)蒸汽壓片飼料飼喂牛羊。我國自2005年第一套谷物(玉米)蒸汽壓片飼料生產線在河北凱特飼料集團有限公司投產運營以來,目前已有上百家大中型飼料廠、奶牛場、肉牛養殖場和養羊場應用了該技術。

 

一、加工機理

首先通過蒸汽熱處理,使谷物(玉米)淀粉得到凝膠糊化,而后經機械壓力,破壞細胞內淀粉結合的氫鍵,使淀粉從蛋白質的包被中釋放出來,同時也使谷物(玉米)中蛋白質的化學結構發生改變,有利于動物機體對谷物(玉米)中淀粉和蛋白質的消化利用。

 

二、加工流程

首先,將收購的谷物(玉米)用篩選和磁選設備清除雜物;其次,將清理干凈的谷物(玉米)用提升機輸送到蒸汽加熱調質罐,通過蒸汽蒸煮,使谷物(玉米)淀粉得到充分糊化;再次,將糊化好的谷物(玉米)輸送到預先加熱的軋輥壓片機,軋成需要密度的薄片;最后,將軋好的谷物(玉米)薄片輸送到干燥冷卻機,當溫度降至常溫、水分達到要求時,即可計量、包裝。

 

加工流程圖如下:

三、主要技術參數

1. 蒸汽溫度:100~110℃。

2. 蒸汽調質時間:35~60分鐘,以40分鐘最佳。

3. 軋輥擠壓壓力:定壓法3.5兆帕,定距法6兆帕。

4. 壓片密度:320~360克/升。

5. 成品含水量:10%以下,以8%最佳。

四、技術的先進性

1. 與干式壓片飼料加工技術相比,該技術可使谷物(玉米)中的淀粉糊化度提高30%,瘤胃淀粉消化率提高15%,小腸淀粉消化率提高25%,全消化道淀粉消化率提高7%。

 

2. 與干式壓片飼料加工技術相比,該技術可使谷物(玉米)中的飼料蛋白質向微生物蛋白質的轉化效率提高10%以上,小腸氮消化率提高10%,總腸道氮消化率提高8%。

 

3. 與干式壓片飼料加工技術相比,該技術可殺滅谷物(玉米)中的有害微生物、病原體、霉菌毒素、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杜絕了病原的傳播,有利于提高動物產品質量。

 

4. 與干式壓片飼料加工技術相比,該技術可使谷物(玉米)的消化利用率從70%提高到100%,由此可節約谷物(玉米)飼料40%以上。

5. 與干式壓片飼料加工技術相比,該技術可使動物排糞量減少15%以上,糞便中氮排放量從145克/天下降到129克/天,從而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有利于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第5篇

1.配料

將玉米面粉和玉米淀粉按1∶1的比例配好,倒入攪拌機內,再倒入食用油、食鹽和清水,每25公斤干粉需要添加3公斤油、2公斤鹽和3公斤清水,加入配料時要盡量分布均勻,以便于攪拌。配好料后將攪拌機蓋上蓋子,讓其進行充分的混合和攪拌,攪拌時間不得少于10分鐘。

初拌完成后將混合粉倒出來,還要進行細拌,以進一步將玉米面粉和輔料充分混合,粉碎初拌時產生的小塊,細拌2~3分鐘即可。攪拌好的玉米原料粉要求色澤均勻,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延伸性,含水量在40%以內。

2.擠絲成型

這一步需要用專用的粉絲機并配以出絲眼粗細為1.3毫米的刀頭來完成。把刀頭裝入出絲口。將調制好的玉米原料粉裝桶,由送料口放進粉絲機內,通過機器內的螺旋加壓設備壓擠成粉絲。粉絲機內的溫度要控制在120℃,這樣可以使面粉在成型之前就熟化,做出來的粉絲不需要再進行其他熟化工序。在粉絲機內部的出絲口下面有一個風扇,出絲時要將風扇開啟,以便吹散粉絲,使其不粘連,同時也對壓制出的粉絲起到降溫的作用。成型前熟化和成型后的迅速降溫,會使生產出的粉絲具有很好的復水性能,而且口感柔韌、筋道。

壓制出來的粉絲應色澤晶瑩黃亮、不易折斷、不過度粘連,無毛刺、無異味。當絲長達到2米左右時要用剪刀剪斷,并去除不成絲的團塊,形成粉絲條。將做好的粉絲條整齊地碼放在案板上。每100公斤左右的粉絲條為一案,上下兩面都要鋪上一層干凈的白布,四邊用手將其壓入粉絲下面,然后上面再蓋一層厚塑料布,四周也要包緊,密不透風,夏天要悶6~8小時,冬天要悶5~6小時。這一步驟就是粉絲的老化處理,它可以使粉絲表面的水分均勻、自然地滲入其內部,以增加粉絲的凝膠強度,增強口感。經過老化處理后的粉絲條不粘手,柔軟而有彈性。

3.剪粉

用專用的刀具將每條粉絲條均勻地切斷成30厘米左右的粉絲段。將剪好的粉絲段裝入塑料筐內,整體放入溫水池中浸泡5分鐘左右,水溫保持在25~30℃。浸泡好后,將粉絲撈出來,分段進行搓粉。

4.搓粉

將粘連的粉絲段分開,將其搓成散絲,搓的時候不要用力過大,以免粉絲斷裂;搓粉的同時要去除粗條、粉塊、雜質和搓不散的粉絲條。搓好的粉絲要在通風透光良好的場地進行晾曬。

5.曬粉

將粉絲分開攤放在晾曬板上,平鋪的密度要均勻,保證粉絲有良好的通風晾曬條件。晾曬期間還要將粉絲翻轉數次,以保證粉絲晾曬均勻、充分。晾曬好的粉絲就可以進行包裝了。

6.包裝

第6篇

(山東星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 德州 253600)

摘要:用大孔吸附樹脂從玉米膳食纖維加工廢液中提取分離阿魏酸,并進一步以三氯化鐵和鐵氰化鉀為顯色劑,對產品進行了薄層層析鑒定試驗。結果表明,在pH為3時,HPD-100型大孔吸附樹脂對樣液的吸附量為0.172 mg/mL,解吸液為60%乙醇時解吸率可達83.4%,且在硅膠板上樣品斑點與阿魏酸標準品斑點的Rf值相同,初步確定玉米膳食纖維加工廢液中有阿魏酸成分。

關鍵詞 :玉米膳食纖維廢液;阿魏酸;薄層層析

中圖分類號:S513;TS21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04-0944-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4.043

收稿日期:2014-07-29

作者簡介:趙戰利(1987-),男,河南洛陽人,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生物活性物質的分離純化研究,(電話)18253458742(電子信箱)zhanlizhao@126.com。

目前中國玉米產量占世界玉米總產量的20%左右,僅次于美國,但是中國玉米工業化生產水平低下,大多數淀粉加工企業只利用玉米的50%~60%成分制備商品淀粉,而占玉米干質量14%~20%的玉米皮多作為廉價的飼料出售[1-3]。

近些年,有研究報道玉米膳食纖維可以稀釋和加速食物中致癌物質和有毒物質的移除,同時保護脆弱的消化道和預防結腸癌,因此通過玉米皮制備玉米膳食纖維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其中較為先進的技術是采用木聚糖酶酶解法制備可溶性玉米膳食纖維,但是該方法產生廢液較多,浪費水源,污染環境,目前對于廢液成分沒有相關的研究[4-6]。阿魏酸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種酚酸,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血栓、降血脂等生理功能,其主要通過酯鍵和醚鍵與細胞壁多糖、木質素交聯,構成細胞骨架結構,玉米皮中阿魏酸的含量高達3%,而以玉米皮為原料木聚糖酶酶解法制備阿魏酸的研究也較多[7],因此探究從酶解玉米皮制備膳食纖維后的廢液中提取阿魏酸,不僅可以降低阿魏酸的生產成本,變廢為寶,而且可以為玉米皮高效綜合開發利用提供新思路。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儀器

玉米皮由山東中谷淀粉糖有限公司提供;99%阿魏酸,陜西澳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乙醇、乙酸乙酯、甲酸、乙腈、二氯甲烷、氯化鐵、鐵氰化鉀等均為分析純。

飛鴿牌AK/QC-058型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RE-52AA型旋轉蒸發儀,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SHZ-D(III)型循環水真空泵,鞏義市英裕高科儀器廠; AL-204型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752N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HPD-100型大孔吸附樹脂,滄州寶恩吸附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薄層層析硅膠板,青島勝海精細硅膠化工有限公司;薄層色譜展開槽,上海信誼儀器廠。

1.2 試驗方法

1.2.1 工藝流程

1.2.2 玉米膳食纖維廢液的預處理 量取用木聚糖酶酶解玉米皮混合液(玉米皮與去離子水質量比為1∶1)制備玉米膳食纖維后的廢液1 000 mL,先用紗布過濾除去不溶性大顆粒物質,再以5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低溫保存,備用。

1.2.3 大孔吸附樹脂預處理 HPD-100型大孔吸附樹脂在使用前用95%乙醇浸泡12 h后再用乙醇反復清洗,至洗出液與去離子水按1∶2比例混合時不出現渾濁,然后加入2倍體積的5%NaOH 溶液浸泡3 h,去離子水洗至中性,最后再用2倍體積的5%鹽酸溶液浸泡3 h,去離子水洗至中性后裝柱。

1.2.4 樣液中阿魏酸的分離 將預處理后的樣液調節pH為3左右,在流速為2 BV/h的條件下,通過HPD-100型大孔吸附樹脂進行柱吸附,吸附結束后先用去離子水將吸附在柱子上的糖分洗下來,然后再用60%乙醇對柱子上的阿魏酸進行正式洗脫,回收洗脫液,濃縮后得到阿魏酸樣品,待鑒定。

1.2.5 薄層層析試驗 將阿魏酸標準品與制備的阿魏酸樣品分別溶于95%乙醇后在同一硅膠板上點樣,以展開劑二氯甲烷∶乙腈∶甲酸=7.5∶2.5∶1.0進行薄層層析,噴涂現配的1%氯化鐵和1%鐵氰化鉀混合液,視檢做初步鑒定。

1.3 測定方法

1.3.1 可溶性糖含量測定 可溶性糖含量測定采用苯酚-硫酸法[8]。

1.3.2 阿魏酸最大吸收波長測定 在200~400 nm 波長內對阿魏酸標準品進行全波長掃描,由圖1可以看出,阿魏酸的最大吸收波長吸收峰為314 nm。

1.3.3 阿魏酸標準曲線的繪制 稱取阿魏酸標準品10 mg,用95%的乙醇溶解定容至100 mL,之后用去離子水將其稀釋至濃度分別為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 mg/mL的阿魏酸標準溶液,以去離子水為空白在314 nm處測吸光度,取阿魏酸標準溶液的濃度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進行回歸處理,得回歸方程y=55.4x-0.011 4,R2=0.993 7,阿魏酸標準曲線如圖2。

1.3.4 吸附量的測定 將含有阿魏酸的樣液在柱體積為30 mL的HPD-100型大孔吸附樹脂上進行動態吸附,以2 BV為單位收集流出液,在314 nm處測定吸光度,繪制泄露曲線,并按下式計算HPD-100型大孔吸附樹脂的吸附量。

Q=(C1-C2)V/V0

式中,Q-吸附量(mg/mL);C1-吸附前樣液濃度(mg/mL);C2-吸附后流出液中阿魏酸含量(mg/mL);V-樣液體積;V0-樹脂體積。

1.3.5 解吸率的測定 對柱吸附后的樹脂用去離子水按一定的流速洗脫,采用苯酚-硫酸法測定流出液還原糖含量,至流出液中不含還原糖,再用60%乙醇按2 BV/h的流速進行阿魏酸洗脫,以2 BV為單位收集洗脫液,在314 nm處測定吸光度,繪制洗脫曲線,確定洗脫液用量,按下式計算解吸率(%)。

W=C3V3/(C1V-C2V)×100%

式中,W-解吸率;C3-洗脫液中阿魏酸的含量(mg/mL);V3-為洗脫液體積;C1-吸附前樣液濃度;V-吸附前樣液體積;C2-吸附前樣液濃度。

2 結果與分析

2.1 動態吸附試驗結果

對經預處理后的玉米膳食纖維廢液加入一定量的濃鹽酸調節pH為3,上樣濃度為0.015 mg/mL,流速為2 BV/h的條件下進行樹脂吸附,以2 BV為單位收集流出液,其流出液中阿魏酸的濃度變化如圖3。由圖3可以看出,在上樣量為18~22 BV時,HPD-100型大孔吸附樹脂基本趨于飽和,此時樹脂對阿魏酸的吸附量為0.172 mg/mL。

2.2 動態解吸試驗結果

先用去離子水洗除吸附飽和樹脂上的糖成分及其他可溶性雜質,以2 BV/h為洗脫流速,2 BV體積為洗脫液收集單位,用60%乙醇等梯度洗脫,洗脫液體積對洗脫液阿魏酸濃度做洗脫曲線(圖4)。由圖4可以看出,11 BV用量的解吸液即可將樹脂上的阿魏酸基本全部洗脫下來,其解吸率可達到83.4%。

2.3 阿魏酸的初步鑒定結果

取阿魏酸洗脫液200 mL,50 ℃旋轉蒸發濃縮揮去乙醇,獲得阿魏酸水溶液,按1∶3的比例用乙酸乙酯萃取阿魏酸,重復3次,合并酯相,40 ℃旋轉蒸發得淡黃色產品,95%乙醇溶解后,進行硅膠板薄層層析,層析結束后噴涂1%的三氯化鐵和1%的鐵氰化鉀混合液顯色,層析結果如圖5。由圖5可以看出,樣品和阿魏酸標準品在相同位置處均顯藍紫色,且無拖尾現象,證明樣品中含有阿魏酸。根據點樣處到斑點中心的距離(r1)和點樣處到溶劑前沿的距離(r2)求出各斑點的Rf值(Rf=r1/r2),可得樣品與阿魏酸標準品具有相同的Rf值,約為0.7。

3 結論

本研究以酶解法制備玉米膳食纖維后的廢液為原料,對經預處理后的廢液進行大孔樹脂吸附分離,嘗試從中分離出在玉米皮中含量較高的阿魏酸,并對分離得到的產品進行了初步的薄層層析鑒定試驗。結果表明,在玉米膳食纖維加工廢液中有阿魏酸的存在。這將對降低傳統阿魏酸提取的生產成本,變廢為寶,以及對玉米皮高效綜合開發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魯曉翔,連喜軍,唐津忠,等.玉米加工副產物高附加值利用研究進展[J].糧油加工,2007(4):84-87.

[2] THONGNGAM M, MCCLEMENTS D J. 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tosan and a bile salt (sodium taurocholate)[J]. Food Hydrocolloids, 2005, 19(5):813-819.

[3] 修建成,曹榮安,孔保華,等.膳食纖維的生理功能及應用現狀[J]. 農產品加工學刊,2005,42(8):48-53.

[4] 石長波,馬永強,韓春然,等.木聚糖酶法制備水溶性玉米膳食纖維的工藝研究[J]. 食品科學,2007,28(4):121-125.

[5] 張庭靜,吳 坤.玉米膳食纖維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J].浙江農業科學,2009(6):1157-1158.

[6] 王 剛,王 蕾.木聚糖酶改性玉米麩皮膳食纖維粉工藝研究[J]. 糧食與油脂,2011(10):36-39.

[7] 何粉霞,劉國琴,李 琳,等.超聲波輔助酶法提取小麥麩皮中阿魏酸的工藝研究[J]. 糧食與飼料工業,2010(8):25-27.

第7篇

一、用優選法統籌加工玉米

怎樣提高玉米的使用價值,增加經濟效益,是擺在糧食加工業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我國的玉米加工產品按市場需求大體可分為5個方面。(品加工業,精制玉米粉作為食品添加劑,開發營養食品;②居民口糧,要求無胚無皮的精潔大小糝子和玉米面粉;③釀酒業,白酒、乙醇原料或開發無脂肪高淀粉的啤酒原料;④飼料業,用糠皮或胚做飼料添加劑;⑤醫藥化工部門,用玉米胚芽油制作保健延壽藥品或用淀粉做粘結劑等等。

二、玉米的深加工及綜合利用

1.玉米胚芽的加工

在玉米加工過程中,經提胚機可提取純度為50%的玉米胚芽,再經胚芽磨壓胚,篩上物是純度95%以上的胚芽,篩下物是普通玉米粉。玉米胚是在加工普通粉和脫脂粉過程中的副產品,一般玉米的提胚率為9—12%。

玉米胚芽中含有油脂、蛋白質、氨基酸等成分,利用玉米胚芽可提取20%的玉米胚芽油,將玉米油加工成色拉油可供藥用或食用。常食玉米油有清熱利濕、防止結腸癌、降壓減肥等作用。據有關資料報道,玉米油經加工合成的藥品或化妝品,可使人延年益壽,防止衰老;此外,玉米胚芽含有優良的蛋白質,是高營養飼料添加劑,已被廣泛地應用在飼料配方中,能使魚類和動物抗病,增加食欲,提高肉蛋的品質;從油腳中還可以提取磷脂,價格不菲。

2.玉米糠皮

玉米糠皮是玉米加工中的副產品,以前作為飼料,其經濟價值較低。目前,美國農業部費城研究室已從玉米皮中研制出玉米纖維。據報道,玉蘭長纖維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其中有35%~40%的半纖維素、20%~25%的淀粉、10% 一12%的纖維素、2%~4%的油脂。半纖維素可用于做粘膠劑和乳化劑;纖維素可與任何化合物相結合;玉米纖維油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并可作為食品的營養增補劑。玉米皮的開發和利用,可以使其提高數倍的經濟價值。

3.普通玉米粉和脫脂玉米粉

提胚過程中生產的玉米粉為普通粉,可作為居民口糧,用來作蛋糕、餅干、點心等營養添加劑,具有防治多種疾病的作用,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泌尿系統結石和腦功能衰退等,特別是防癌功效顯著。

提胚后利用玉米糝加工的面粉為脫脂粉,經加工為變性淀粉后,適用于食品、醫藥、釀酒、化工、皮革、造紙等領域。尤其是能使酒精發酵濃度由7% 一9%提高到14% 一15%,提高啤酒的品質;用于稻草無堿制漿生產高強度紙板,可節約木材,提高紙板強度,減輕污染。

三、開發新食品。改善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1.玉米膨化食品

用密閉容器將清理篩選好的優質玉米加熱至140~E左右,保溫一定時間后驟然啟封,可產生出爆玉米花,在加工中放入各種調味品可獲得各種口位的膨化玉米花。以玉米糝、玉米為原料,配以一定比例的大米、小米,采用螺旋擠壓機,帶上各式模具,可生產出玉米膨化條、片、即食鍋巴、蝦條、蝦片等食品。

2.玉米早餐、快餐食品

(1)玉米片:玉米片是將脫皮提胚后的玉米大糝子,經蒸煮、壓片、干燥制成的松脆且具有爆玉米香味的薄片食品,其組織膨化而具有良好的貯藏性和復水性。可用開水、熱牛奶、熱豆漿、熱咖啡沖調后食用,也可以作為熱米湯的營養添加劑。

(2)風味玉米粥:將加工出的玉米糝和大豆仁、花生仁、果蔬粉、乳粉、調味劑等糊料,分別用速食料機和造粒機等工藝加工混合配成人造速食粒,用開水沖調后,保持粒狀不化碎、無硬芯,在薄糊中均勻分散。帶有糊粒顆粒所具有的風味和營養,保健、食感俱佳。

(3)方便玉米糝:用加工好的玉米糝添加食用多糖膠,經快速熱膠化,再以滾筒干燥、冷凍成玉米狀的顆粒產品,食用時用開水沖調,可在3—5min內達到理想粘度,發出喜人的香味,具有傳統的風味和美觀的組織結構。

(4)干脆玉米紙片食品:將膨化玉米粉和風味營養糊調制后經模壓成型,制成1mm以內的薄片體即為玉米紙片食品。加工時可根據營養糊中的黑芝麻、棗泥、雞蛋等的色澤和香味分開檔次,片體可加工成多孔結構狀態。該產品口感香脆,咀嚼即化,易消化吸收,老幼皆宜。

3.玉米淀粉糖

玉米淀粉糖是以玉米淀粉為原料經過特殊工藝制取的食用糖,它不但甜度適中,營養豐富,而且品種多,適應范圍廣。

第8篇

關鍵詞:黑龍江;玉米生產者補貼;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F812.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2

針對國內玉米總產、庫存、進口“三量齊增”的實際,2016年國家結束了連續8年實行玉米臨儲政策,決定在東北和將以往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供求關系靠市場調節,生產者隨行就市出售玉米,鼓勵各類市場主體自主入市收購[1]。加快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是推動實施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實現“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有效支撐,有利于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發揮市場在配置糧食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一、黑龍江省玉米生產者補貼實施情況

為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加快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據國家有關精神并結合我省具體情況,省政府制定了《2016年黑龍江省玉米生產者補貼實施方案》,以“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統一標準、保障收益”,“統籌調整、協同推進”,“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為原則[2],進行玉米生產者補貼的發放工作。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生產者隨行就市銷售玉米,政府實施玉米生產者補貼,對玉米生產者給予一定的直接補貼,保障玉米種植者的基本收益,形成購銷主體多元化和多渠道流通的市場新格局[3]。

經省統計和農業部門審核確認:2016年玉米生產補貼面積共計9661.57萬畝,將國家撥付的148.72億元專項補貼,全部補貼給玉米生產者,每畝實際補貼153.92元。

二、玉米生產者補貼對黑龍江的影響

黑龍江省是玉米大省。2016 年統計玉米生產補貼面積占全省糧食生產面積近50%(全省耕地面積為2.3 億畝),幾乎是內蒙、吉林、遼寧三省區玉米種植面積的總和。受國際國內市場糧食價格倒掛、國家實行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糧食壓庫過剩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今年黑龍江省重現“賣糧難”。從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施行以來的情況看,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一)補貼測算與實際情況存在差距,農民基本收益難以保障。一般來講,調整種植結構起碼要2 至3 年時間,而國家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步伐邁的過大,推進過快、過陡,沒有緩沖余地,農民沒有做好走市場化銷售的心理準備,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農民種植玉米損失相應增大。從調研的情況來看,去年玉米標準品(水分14%)收購價格是每斤1 元,今年是0.7 元,相差0.3 元;潮糧(水分30%)的價格僅為每斤0.46 元,水分40%的價格低至每斤0.42 元。由于政策調整,今年糧食收購商少、銷售慢,農民還需承擔保管、脫粒、運輸等費用每斤0.05 元,二者合計標準品每斤相差0.35 元,價格比去年下跌35%。按照產量和價格推算,黑龍江省農民種植玉米損失338.15 億元(1000 斤/畝×9661.57 萬畝×0.35 元),造成全省農業產值減少近7%(2015 年農業產值5044 億元);減收和補貼(148.72億元)兩項相抵后,全省農民還要損失189.43 億元。從種植成本來看,據有關部門和農民測算,土地流轉種植玉米的成本每斤0.7 元左右,自家地的成本每斤0.55 元左右,農民種玉米勉強保本持平,又F“種玉米是鍛煉身體”現象。

(二)政策差異,導致調整種植結構、去玉米產能難。黑龍江省糧食主要品種為水稻、玉米、大豆。“旱改水”已接近飽和,增加空間不大,調整種植結構、去玉米產能的主攻方向為大豆。但現行的補貼政策,玉米與大豆相比較,玉米每畝多補貼20 多元(大豆補貼每畝130.87 元),農民在種地時還會優先選擇玉米。

(三)糧食主產區加工轉化能力不足,去庫存壓力大。過去國家從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提高糧食產量出發,對糧食主產區設立糧食加工企業采取了限制政策,主產區玉米加工轉化能力不足,沒有形成產業鏈條。而目前黑龍江省,一方面,增量還在增加,另一方面,玉米庫存2000 億斤,去庫存的加工路徑不通暢。

三、關于改進黑龍江省玉米生產者補貼政策的幾點建議

國家應從現實情況出發,在以下幾個方面給予相關政策支持:

(一)通過種植補貼政策引導農民增加非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在補貼、扶持方面,從近期來看,提高大豆補貼標準,引導農民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同時,加大非轉基因大豆在糧(良)種、技術推廣、人才培養、生產加工、金融服務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提升大豆產業鏈和價值鏈。從長遠看,在保持個別品種調控政策的情況下,實現補貼均等化。對農民發放統一標準的生產者補貼,農民自愿選擇種植水稻、玉米、大豆、雜糧、馬鈴薯等。

(二)優先布局糧食主產區玉米加工項目。配合國家玉米去庫存、降產能政策,給予黑龍江玉米主產區的加工企業稅費減免優惠政策。在玉米加工轉化方面,優先布局糧食主產區玉米加工項目,取消或放寬糧食主產區玉米加工項目的限制,特別是要支持燃料乙醇、蛋白飼料等深加工項目,延長產業鏈條,促進玉米就地加工轉化,實現“農頭工尾”。出臺或完善去庫存鼓勵加工政策時,向糧食主產區傾斜,降低現有糧食企業生產成本。從需求層面,國內玉米的主要走向,玉米深加工不足30%。通過加工企業補貼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加快玉米轉化加工,發展精深加工業、延長產業鏈條,把“糧倉”變為“糧倉+肉庫+奶瓶+糖罐+燃料箱”。目前來看,國際油價處于低位,而木薯淀粉價格高出玉米淀粉價格一倍以上,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具有價格優勢[4]。

(三)重點扶持畜牧業發展,實現“糧頭食尾”戰略。在發展畜牧業方面,去年,黑龍江省畜牧業轉化糧食250億斤,未來還有更大空間。通過對畜牧業發展的重點扶持,推動“糧變肉”、“草變乳”實現過腹增值,發展循環經濟,消化玉米產能,去玉米庫存,推動農民“多增收”,從根本上帶動農業結構調整,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糧頭食尾”。為此,希望國家能對糧食主產區的家庭牧場、養殖小區、畜牧基地、畜牧合作社,肉乳等加工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給予信貸、稅收、土地等方面的進一步傾斜,優化畜牧產業布局,扶持一批生產基地,打造一批產業聯盟,提升現代畜牧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

(四)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培育多元市場主體。以黑龍江省作為試點,積極探索和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政策,擴大氣象災害指數保險和糧食價格指數保險試點范圍,在建立巨災保險分散機制和體制上重點給予財政支持,破解傳統農業保險所面臨的覆蓋規模小、保障水平低、產品種類單一以及巨災風險防范能力弱等長期制約農業政策性保險平穩運行的突出問題。同時,多元主體市場化收購將成為今后玉米收購市場的常態,國家和地方(特別是農發行)要加大對玉米收購的信貸支持,加強市場信息服務,積極引導多元主體入市收糧,變“儲糧于糧庫”為“流通于市場”,增強產業活力,也有利于降低庫存和緩解賣糧難[4]的問題。

參考文獻:

[1]2016年國家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政策解讀[J].糧食加工,2017(1):27.

[2]黑龍江省出臺玉米生產者補貼實施方案[J].黑龍江糧食,2016(9):40-41.

第9篇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的預警分析專家習銀生分析,今年春節后玉米價格走勢較強,主要原因是國內玉米供給趨緊的格局未發生根本變化。盡管去年玉米豐收,年度供給相對充足,但近年來我國畜牧業持續發展,飼用玉米消費穩步增長,工業消費快速增長,玉米總消費呈現剛性增長的特點,國內玉米供求長期趨緊的態勢沒有發生改變。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玉米價格上漲是在國內玉米獲得歷史性豐收,年度供應總體較為充裕,但結構性供給失衡的情況下發生的。由于去年華北黃淮產區玉米質量較差,水分較高,霉變率較高,而飼料企業對玉米質量要求較高,這就使得南方銷區,甚至華北黃淮產區的飼料企業紛紛轉向東北產區集中采購玉米,造成東北產區貨源供應相對偏緊,加上農民惜售,導致東北產區玉米價格持續堅挺,并帶動其他地區價格上漲。今年華北玉米霉變比例偏高意味著優質玉米供應量相對減少,其價格優勢也愈發明顯,進而帶動國內市場震蕩上揚。

另外,國際玉米價格上漲推動因素也不可小覷。南美因干旱影響玉米產量,全球玉米供給趨緊,加上美元匯率走低,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際玉米價格呈震蕩回升態勢,對國內玉米價格上漲形成一定推動。

深加工企業需求旺盛

3月份至今,東北地區玉米價格上漲100至120元/噸,華北上漲60至80元/噸,廣東上漲70至80元/噸。據吉林玉米深加工企業反映,3月玉米收購價格高達2280元/噸,而在2月份約為2100元/噸,一個月上漲了10%。玉米收購價格雖不斷攀升,但農民普遍存在惜售心理,企業面臨收糧難困境,很多企業只好抬價“搶”玉米。

在3月22日舉行的第七屆春之華飼料原料市場專題研討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指出,中國玉米供需格局正在出現轉折性變化,由過去的相對充裕轉變為供不應求,供需缺口正逐步擴大。他介紹,國內玉米深加工需求已由2008年的3500萬噸增至目前的4500萬~5000萬噸,增長29%~43%。即使在全國玉米獲得豐收的前提下,由于深加工需求的快速增長,市場供需缺口仍會擴大。

需要警惕的是,在目前的成本壓力下,深加工企業正面臨著利潤空間的降低。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甚至有些加工企業已經放棄繼續補進玉米。這種現象在運費高昂的南方地區尤為明顯。廣東省茂名市某淀粉企業負責人表示:當前玉米淀粉價格僅為3200元/噸,而原材料成本已超過2600元/噸,企業已暫時放棄玉米淀粉加工。

今年玉米繼續擴種的可能性較大

春播季節臨近,農民陸續開始準備春播選種。由于玉米收儲價的逐年增幅高于大豆,2011年玉米種植凈利潤達到了320元/畝,而大豆僅為110元/畝。2012年春播季農戶很可能傾向于種植比較收益明顯的玉米。寶城期貨的農產品分析師畢慧搜集市場信息后發現,今年大豆種子銷售不暢,玉米種子卻供不應求,部分品種的玉米種子價格漲幅很大。雖然距離春播還有一段時間,但就目前情況看,今年玉米繼續擴種的可能性較大。

另外,年初國家出臺的《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已明確規定,中國將從嚴控制玉米非食用深加工的盲目發展。兩會期間,也有相關人士透露,我國已經與阿根廷簽署了400萬噸的玉米進口協議。這一切都提醒農戶和糧食經紀人盲目追漲的風險正在擴大。

第10篇

涉農企業外購農產品,為什么取得小規模納稅人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按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而不按注明的稅金作為進項稅額?外購的農產品用于深加工即便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開具的發票,也不按發票注明的稅金作為進項稅額,而按13%扣除率計算?既進行農產品深加工也進行初級農產品加工,其進項稅額是否要分別核算?不分別核算扣稅又是如何處理?外購農產品如何進行會計處理?對許多財務人員來說,農產品的稅務及會計處理問題,是工作中的一個難題。

一、向農業生產者購買農產品的稅務及會計處理

向農業生產者購買農產品,以兩種扣稅憑證作為扣稅憑證,一是自行開具的收購發票;二是農業生產者開具的自產農產品銷售發票。如果外購的農產品用于深加工,也就是適用稅率為17%稅率貨物,按扣除憑證和13%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如果外購的農產品用于農產品初級加工以及銷售服務,也就是適用11%稅率貨物以及銷售服務,按扣除憑證和11%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需要注意事項,納稅人從批發、零售環節購進適用免征增值稅政策的蔬菜、部分鮮活肉蛋而取得的普通發票,不得作為計算抵扣進項稅額的憑證。[例1]某玉米面粉加工廠,向農戶收購玉米5000元,并開具了收購發票5000元;從某玉米生產合作社購買自產的玉米5000元,并取得該合作社開具的自產玉米銷售發票;從某超市外購蔬菜100元,并取得了增值稅普通發票。外購的玉米用于加工玉米面粉。該企業是一家農產品初級加工企業,加工后的玉米面粉仍然是農產品,適用稅率為11%。從農業生產者購買的農產品直接按照收購發票和自產的農產品銷售發票金額和11%計算進項稅額,從超市購買的蔬菜不是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農產品,在超市也是免稅的,在此不得計提進項稅額。會計分錄:借:原材料——玉米8900——蔬菜10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100貸:銀行存款(現金)11000[例2]某玉米淀粉加工廠,外購的玉米用于加工淀粉,適用稅率為17%,并且外購的玉米及蔬菜的數據與上例相同。會計分錄:借:原材料——玉米8700——蔬菜10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300貸:銀行存款(現金)11000

二、向小規模納稅人外購農產品的稅務及會計處理

向小規模納稅人外購農產品,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雖說注明的稅率為3%,如果外購的農產品用于深加工,則按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金額和13%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如果外購的農產品用于農產品初級加工及銷售服務,則按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金額和11%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例3]某玉米面粉加工廠,向小規模納稅人購買玉米用于加工玉米面粉,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稅金為300元,金額為10000元。該企業是一家農產品初級加工企業,加工的玉米面粉適用稅率為11%,取得小規模納稅人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直接按發票注明的金額和11%計算進項稅,其進項稅額為1100元。會計分錄:借:原材料——玉米92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100貸:銀行存款(或現金)10300[例4]某企業是一家玉米淀粉加工廠,外購的玉米用于加工淀粉,適用稅率為17%,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金額為10000元。會計分錄:借:原材料——玉米90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300貸:銀行存款(現金)10300三、向一般納稅人外購農產品的稅務及會計處理向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外購農產品,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稅率為11%,如果外購的農產品用于深加工,按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金額和13%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如果外購的農產品用于農產品初級加工和用于銷售服務,則按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稅金作為進項稅額。[例5]某玉米加工廠,向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買玉米用于加工面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稅金為1100元,金額為10000元。該企業是一家農產品初級加工企業,適用稅率為11%,外購玉米按取得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發票注明的稅金作為進項稅額。會計分錄:借:原材料——玉米100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100貸:銀行存款(或現金)11100[例6]某企業是一家玉米淀粉加工廠,向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買玉米用于加工淀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稅金為1100元,金額為10000元。會計分錄:借:原材料——玉米98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300貸:銀行存款(現金)11100需要說明的是,納稅人購進農產品既用于生產銷售或委托受托加工17%稅率貨物又用于生產銷售其他貨物服務的,應當分別核算用于生產銷售或委托受托加工17%稅率貨物和其他貨物服務的農產品進項稅額。未分別核算的,統一以增值稅專用發票或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注明的增值稅額為進項稅額,或以農產品收購發票或銷售發票上注明的農產品買價和11%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按此規定,則上述例2、例4、例6的會計分錄就不存在了,全部要按照例1、例3、例5的會計分錄處理。

此外,屬于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的納稅人,如購進農產品直接銷售的,則扣除率為11%;如購進農產品用于生產經營且不構成貨物實體的(包括包裝物、輔助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等),如貨物的稅率為17%,則按13%扣除,如貨物的適用稅率為11%,則按11%扣除,并且會計處理比照上述6個例子操作。

作者:王寧

第11篇

1.高淀粉玉米的特性

1.1籽粒營養成分

普通玉米籽粒中淀粉含量在 65%左右,高淀粉玉米提高了籽粒中的淀粉含量,其籽粒的物理性狀和營養成分也發生了變化。高淀粉玉米的籽粒粒重、胚乳重比普通玉米高,而胚重則較低;胚乳與胚占籽粒的比例高,胚乳較大,占籽粒的比例也最大,而胚所占比例較小,胚/胚乳比值最小;籽粒淀粉含量達到 72%以上,顯著高于普通玉米;淀粉成分中支鏈淀粉和直鏈淀粉均比普通玉米高;籽粒蛋白質含量與普通玉米差異不大,但籽粒粗脂肪的含量低于普通玉米。

1.2玉米籽粒高淀粉成因

據報道,位于玉米第5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ae及其修飾基因共同作用可使玉米籽粒中直鏈淀粉的含量提高50%~80%。普通玉米平均含有大約27%直鏈淀粉和73%的枝鏈淀粉。隱性突變基因ae可把直鏈淀粉提高到55%~65%。有試驗表明,通過積累ae修飾基因的輪回選擇技術,可使直鏈淀粉含量提高到80%以上。

1.3主要農藝性狀

目前生產上用的高淀粉玉米品種大多是單交種,其植株形態、果穗外型、生育期等與普通玉米差別不大,常見的高淀粉玉米品種都是晚熟的馬齒型。但高直鏈淀粉玉米品種中直鏈淀粉合成受復雜的基因型與環境互作的影響。增加直鏈淀粉含量,則要降低產量和其它農藝性狀。高直鏈淀粉玉米育種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淀粉總含量的減少、較高的水分含量和最終減產。目前,高直鏈淀粉玉米雜交種的產量低于普通玉米和糯玉米雜交種的產量,僅為普通玉米的65%~75%。混合型高淀粉玉米在產量水平與普通玉米相當。

1.4高淀粉玉米的經濟價值

玉米是制造淀粉的重要原料之一,高淀粉玉米具有下述特點:(1)玉米淀粉的質量好;(2)玉米籽粒中淀粉含量高,在相同的加工條件下,出粉率可高2%~4%;(3)玉米綜合利用的潛力較大,加工玉米淀粉后的廢料可提取玉米油、玉米蛋白粉、胚芽餅和粗飼料,幾乎玉米產品的 99%都可以得到利用。玉米淀粉是世界淀粉產量最高的一種,全世界淀粉產量約1100萬噸,而玉米淀粉高達900萬噸左右,占淀粉總產量的82%。

2.國內外高淀粉玉米應用概況

玉米淀粉是玉米加工的初級產品,是淀粉中最主要的品種。玉米原料豐富、價格便宜,而且100公斤玉米除可制得淀粉66公斤外,還可得到副產品:含60%蛋白質的玉米蛋白粉6.3公斤、玉米油2.7公斤、含21%蛋白質的纖維飼料23公斤。目前世界玉米淀粉產量約為3700萬噸,占淀粉總產量的81%。其余900萬噸為木薯、小麥、土豆等淀粉。淀粉的用途十分廣泛。除可直接使用外,還可加工成各種變性淀粉、水解產品等。淀粉制成的食品如粉絲、粉條等可以直接食用。淀粉作為原料可應用于方便面、火腿腸、冰淇淋等食品和可降解塑料制品中。作為發酵原料用于淀粉糖、氨基酸、酒精、抗菌素、味精等產品的生產。淀粉也可以加工成變性淀粉,廣泛應用于造紙、紡織、食品、鑄造、醫藥、建筑、石油鉆井、選礦等領域。據調查,全球以玉米淀粉為原料生產的工業制品達1000余種。美國稱淀粉業為“朝陽工業”,其地位僅次于電子、汽車和冶金,其廣泛用途與石油類產品相提并論。美國淀粉加工業95%的淀粉都是玉米淀粉。我國淀粉行業中90%的淀粉來自玉米。

玉米淀粉是玉米的初級產品,玉米淀粉在加工過程中可獲得豐富的副產品,是重要的工業原料,用途很廣,涉及到30多個領域,如食品、醫療、紡織、造紙、包裝、石油、環保、光纖、高精度印刷線路板、電子芯片等行業。據分析每100kg玉米除可得到66kg玉米淀粉外,還可得到含60%蛋白質的玉米蛋白粉6.3kg、玉米油2.7kg和含21%蛋白質的纖維飼料23kg,其價格遠遠高于其主產品淀粉的價格。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淀粉的深加工快速發展,全國淀粉糖(包括山梨醇)總量從1995年的36.19萬噸發展到1999年的101.84萬噸,年遞增率為29.52%;變性淀粉總產量從1995年的8.08萬噸發展到1999年的16.45萬噸,年遞增率為19.45%;味精從1994年的39.7萬噸發展到1999年的65萬噸,年增長率為10.3%;酒精從1994年的170萬噸發展到1999年的200萬噸,年增長率為3.3%。因此,玉米淀粉生產工業在整個玉米加工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搞好玉米深加工、轉化和鏈式增值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混合型高淀粉玉米的選育工作目前已經取得明顯進展,各地區都選育和審定了一批高淀粉品種在生產上推廣應用。如吉林省四平農科所(1984)選育的高淀粉玉米雜交種四丹19號,粗淀粉含量為74.52%;長春市農科院(1986)選育的高淀粉長單26號,粗淀粉含量為76.8%;河南省農科院(1996)選育的豫玉19號,粗淀粉含量為74.2%;哲里木盟農業科學研究所(1991)育成的高淀粉玉米品種哲單14,粗淀粉含量為74.02%;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與四川省達州市農科所(2000)聯合選育的達玉1號玉米單交種,粗淀粉含量達77.2%;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與楊凌秦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合作選育的玉米單交種秦單5號,粗淀粉含量達75.98%;河南省農科院糧作所(2001)育成的鄭單18號品種,粗淀粉含量為74.2%;2002年通過該省審定的鄭單21號,粗淀粉含量為75.87%;襄樊正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1997年組配的玉米雜交種正大199,2003 年通過天津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粗淀粉含量76.13 %。此外還有2003年通過國審的河北承德花泰專用玉米種子新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選育的長城淀等等。這些高淀粉品種的育成,為高淀粉玉米實現產業化、專業化、優質化生產奠定了基礎。

3.高淀粉玉米開發應用前景

第12篇

關鍵詞 玉米生產;現狀;市場競爭力;對策;吉林省

中圖分類號 F32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1-0278-02

1 吉林省自然條件與玉米種植現狀

吉林省地處東經122°~131°,北緯41°~46°,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年均降水量400~900 mm,適宜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壤等自然條件非常有利于玉米的生長。吉林省與同緯度上的美國玉米帶、烏克蘭玉米帶齊名,并稱為“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在國內玉米生產中居于首位。近幾年來吉林省玉米生產狀況良好,形勢喜人。在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及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最直接、最有力、最果斷的政策措施的推動下,吉林省糧食生產特別是玉米生產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種植面積穩中有升,2007—2010年,吉林省玉米播種面積占糧食作物面積的65%,產量占糧食總產的70%;玉米播種面積已占全國玉米播種面積12%左右,產量已達到全國總產量的15%左右,出口占全國50%以上。據統計數據表明,2010年吉林省玉米種植面積已達306.67萬hm2,產量達到2 150萬t[1]。

2 吉林省玉米國際市場競爭力優劣分析

2.1 現實競爭力不強

2.1.1 生產成本高,種植效益低。目前吉林省的生產成本為0.88元/kg,比美國高0.22元/kg,主要是勞動力成本是美國的2.85倍,化肥成本是美國的1.8倍[2]。我國由于人均占有耕地少,生產規模小,規模化種植程度低,玉米主產區戶均種植面積少,吉林省相對戶均耕地為0.67~2.00 hm2,而美國一般農場種植面積在333.33~666.67 hm2。由于直接成本、間接成本高,生產規模小,造成吉林省玉米種植效益低。

2.1.2 玉米商品品質差。玉米品質包括商品質量、營養品質(內在品質)、加工品質和衛生品質(食物安全性)。與美國相比,吉林省玉米的內在品質基本與其接近,衛生品質高于美國。但我國玉米商品品質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差,主要原因是過于追求產量,晚熟品種面積大,收獲期含水量在22%~30%;由于一家一戶的種植模式,吉林省玉米存在著混種、混收、混儲、混銷問題,商品質量不穩定,其一致性不如進口玉米,在產后商品化處理過程中,常常出現黃白粒、大小粒混雜,甚至混有其他異物。

2.1.3 玉米工業產品附加值低。經過20多年的發展,吉林省的玉米加工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與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和國內發達省份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主要是產品精深加工程度偏低增值幅度小。目前吉林省玉米加工產品只有400多個品種,而發達國家玉米深加工產品有4 000多個品種[3]。

2.2 潛在優勢明顯

2.2.1 場區位優勢。我國周邊的日本、韓國、朝鮮和我國臺灣省年消費量達3 500萬t以上,占全球玉米進口量的50%[4]。據吉糧公司測算,東北玉米運抵韓國的到岸價比美國玉米1 t低5美元,東北玉米出口具有運距短、運輸快捷、運費低廉等區位優勢,有利于玉米主產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發展外向型玉米產業,開拓周邊的玉米市場。

2.2.2 食品安全優勢。吉林省生產的玉米全部是非轉基因玉米,而到2009年美國玉米的85%是轉基因玉米。隨著社會及廣大消費者對轉基因產品的抵制,這給吉林省玉米及玉米產品出口帶來機會。同時,由于吉林省冬季寒冷,病蟲害發生相對較輕,農藥投入相對較少,有利于綠色玉米的生產和出口。

2.2.3 降低成本空間大。吉林省玉米產區土壤肥沃,自然條件優越,資源成本較低,農民具有種植玉米的傳統。同時,已選育出一批品質優、綜合性狀好的專用品種,為大面積提高單產和質量奠定了基礎。吉林省勞動力價格低廉,通過推行規模化種植,提高機械化生產水平,降低生產成本的空間也很大[1]。

2.2.4 玉米工業基礎雄厚。經過近20年的發展,吉林省玉米加工業已經具有相當規模,以長春大成公司和公主嶺黃龍公司為代表的50萬t以上玉米加工企業已有近10家,2011年全省兩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吉林玉米工業生產能力已達1 200萬t左右,實際年加工量逾800萬t,超過玉米產量的40%。這些企業正在由生產初級產品向精深加工過渡,未來產品市場前景廣闊,競爭力更強。

2.2.5 具有玉米產品研發優勢。吉林省現有聯合國援華玉米加工研究中心、國家玉米工程技術中心,國家玉米深加工工程中心3家玉米深加工重點科研單位,這3家科研單位匯聚了全國玉米產業研發的頂尖人才,使得吉林省具有得天獨厚的科研優勢。

3 增強吉林省玉米國際競爭力的對策

3.1 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人工費用和物質費用是構成生產成本的兩大要素。因此,降低玉米種植成本要從降低活勞動成本和物化勞動成本2個方面進行,采用節工、節肥、節水、節藥、節種、節電等先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省人工成本和物質消耗,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如:推廣滴灌節約灌溉成本;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降低化肥使用量;鼓勵增施農家肥,培肥地力,提高玉米品質;推廣生物防治病蟲害,降低農藥使用量。據省農業廳公布的統計數據,通過推廣節省用工和物質費用,可降低糧食種植成本8%以上。采取綜合措施,提高玉米品質。一是開發推廣優良品種。吉林省玉米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不強,不僅表現在價格方面,還表現在質量上。應大力推廣市場上銷路較好的高油、高蛋白、高淀粉等品種,使玉米生產結構趨于合理化。二是嚴格限制玉米越區種植。種子管理部門、工商部門要嚴厲打擊不適合吉林省種植的晚熟品種進入吉林省種子市場。農技推廣部門要做好對農民的教育培訓工作,使農民充分認識農作物越區種植的危害,讓他們主動抵制越區種植。三是增施農家肥和有機肥。過度使用化肥不但增加種植成本,而且還會導致土地板結、退化,造成環境污染,最終導致玉米品質下降。柳河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進行試驗,發現增施農家肥與不施農家肥的對照相比玉米成熟期可提前2~3 d,百粒重增加0.4 g,單位面積產量提高1 008 kg/hm2,降低生產成本(化肥) 270元/hm2,可增加純收入1 278元/hm2。從而說明,玉米增施農家肥不但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早成熟,還可以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因此,增施農家肥和有機肥對于提高效益、培肥地力、提高玉米品質,增強玉米競爭力非常有力,政府應當制定政策予以鼓勵。四是實行合理輪作。影響吉林省玉米品質的因素還有一個就是玉米連作現象。由于幾年甚至十幾年連作,造成了玉米病蟲草害嚴重,玉米品質下降,為了提高玉米品質,必須改變廣大農民的這一種植習慣,通過玉米與矮棵作物如大豆、小麥等進行合理輪作,來提高玉米品質和產量。五是規范種植品種。由于一家一戶種植多個品種,收獲脫粒后粒型大小、顏色都不一致,外觀質量表現不好,極大影響了玉米商品性。為了提高玉米的商品性,必須由當前的每戶種植多個品種向一村一鄉種植1~2個品種過渡。六是適時晚割晚收。近幾年農村廣大農民擔心玉米收獲過晚丟失,在秋霜后立即收割,導致成熟度不好、色澤差、容重低,既降低了產量又影響了質量。特別是偏晚熟品種,收獲后含水量高,易發霉變質或是色澤不好,最后低價出售,減少了收入。針對此種現象,公主嶺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進行了試驗,發現秋霜后10~15 d收獲,玉米在稈棵上自然降水,不但色澤好,容重高,而且還可達到增產效果,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提質、增產措施。

3.2 完善水利設施,保證旱澇保收

多渠道增加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本行動措施投入。建設一批旱能灌、澇能排的穩產高產農田,提高農業抗災防災能力。農田水利建設需要長期地積累和不斷地更新完善,近期要突出抓好3項工作。一是完善大型水利工程配套。下大力氣抓緊完善一批重點水利工程的配套工程項目,加快推進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突出抓好田間配套,充分發揮現有的水利設施的作用。二是加快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在大中型水利工程難以覆蓋的地方,要優先安排資金,引導農民因地制宜興建一批水窖、集雨池等積水灌溉工程。在有水無井、配套不健全的地方,進行井電配套、渠系延伸,擴大灌溉面積。三是普及推廣節水灌溉技術。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節水灌溉,重點發展投資大、效益高的噴灌、滴灌、霧灌等節水灌溉模式以及地埋管道、軟帶微噴等經濟實用的節水灌溉模式。

3.3 堅持綠色生產,打造吉林省特色

做好玉米品種優化。努力提高科技在玉米生產中的投入比重,要加快種子工程建設,引進優質種源,抓好良種繁育與推廣,選育適合黃金玉米帶的優質專用玉米品種。同時還要加大新技術、科研成果的推廣力度,大力發展抗旱、抗倒伏、抗螟蟲的特用型玉米品種,促進增產方式的轉變。短期內不種植轉基因玉米。轉基因玉米自問世以來,其安全性一直備受爭議。現今科學不能證明其有害,以風險預防的原則,對于轉基因食品采取強制性特殊標簽制度,加強控制。因此,不使用轉基因技術是保護黃金玉米帶、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有利保證。

3.4 適度規模經營,推廣農業機械

當前吉林省一家一戶小規模經營是限制生產成本降低的直接因素,打破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是提高生產效率的根本所在。當前,可采取農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實行土地流轉,進行規模化試點。就是通過政府引導,在保持農民土地承包權的基礎上,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把經營權交給種植大戶,保證農民的合理收益,鼓勵參股的農民發展養殖業,或由政府牽頭與沿海發達地區協作為其聯系就業崗位實現外出務工,逐步實現以村民小組或村為單位,建立農業生產公司,實現農業集約化經營,進而實現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提高農業效益。

3.5 實現工業升級,延長產業鏈條

3.5.1 實行資源整合發展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目前吉林省已經有玉米加工企業500多家,其中產能50萬t以上有10家左右,整個產能已達1 200萬t。根據國際玉米產業發展趨勢以及我國玉米產業發展規劃,吉林省應加強玉米加工業產業布局規劃,淘汰年加工能力10萬t以下的低水平、高消耗、污染嚴重的落后產能,尤其是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的小型淀粉和淀粉糖(醇)產能,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堅持扶優扶強的原則,鼓勵和支持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市場前景看好、發展潛力大的現有玉米深加工企業,通過聯合、兼并和重組等形式,發展以大成公司、黃龍公司、賽力事達、中糧生化為產業龍頭,實行資源整合,發展具有技術先進、節能環保、產品線豐富、品質優良、競爭力強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提高產業的集中度和核心競爭力。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中小企業配套合理的產業組織結構,優化玉米加工業區域布局,推動結構調整,做大做強玉米加工產業[4]。

3.5.2 加強產品研發增強升值空間。加快高新技術開發,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商品率的深加工產品[5]。因此,玉米深加工的產品系列很寬,產業鏈也很長,升值空間巨大,產品廣泛應用于醫藥、化工、食品等多個行業。吉林省應繼續對玉米淀粉企業進行扶持,完善后續產品的開發和利用,把生產的淀粉就地進行深加工,盡快改變玉米淀粉作為二級原料出售的局面。

3.6 實施品牌戰略,打造知名商標

依托玉米加工大型企業集團,鼓勵企業實施品牌塑造、品牌營銷、品牌創新,提高品牌知名度,以品牌占領市場。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對企業申報名牌產品給予大力支持,積極培育和扶持知名品牌。

4 參考文獻

[1] 王鵬文,潘萬博.我國玉米發展現狀和趨勢分析[J].天津農學院學報,2005,12(3):53-57.

[2] 專用玉米優勢區域發展規劃[EB/OL].(2010-10-24)[2012-11-10].http://chinamazie.co/.

[3] 劉樹坤,楊納華.中國玉米國際競爭力狀況及其影響因素[J].調研世界,2003(11):39-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始兴县| 来宾市| 沾化县| 棋牌| 江西省| 库尔勒市| 兰考县| 蕲春县| 丰宁| 湾仔区| 涞源县| 容城县| 文化| 青阳县| 铅山县| 遂平县| 吴川市| 上饶县| 石城县| 普兰店市| 金坛市| 辽阳县| 黑龙江省| 温宿县| 元谋县| 怀柔区| 昭苏县| 曲水县| 资兴市| 涡阳县| 松桃| 楚雄市| 双城市| 亚东县| 周口市| 明水县| 库车县| 孟津县| 香港| 安达市| 行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