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41:1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動畫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兒童時期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而這個語言學習關鍵時期的關鍵又取決于兒童所能夠接觸到的語言環境。語言環境的質量決定了兒童語言交際能力生成的結果。
夏谷鳴(2000)通過一個生活在以色列的中英混血兒童會講四種語言的一個個案生動地揭示了真實語言環境對于語言能力生成的重要性,他寫到:“令我驚訝的是這孩子能講四種語言。她用漢語和母親交談,用英語同父親交談,用西伯來語與她的以色列小伙伴交往,用俄語跟周圍的鄰居溝通(他們的鄰居大多數俄羅斯猶太移民)?!边@個三歲的小姑娘能講四國語言,她所接觸到的語言環境是有所不同的:她的父親和母親分別與她形成生活語言環境,她的以色列小伙伴與她形成了游戲語言環境,她的鄰居又與她形成另一種特殊的相鄰交際語言環境。雖然語言環境并不相同,然而語言環境與她時時相伴,這對于兒童語言能力的生成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我國小學的兒童年齡普遍在6~12歲,正是處在語言學習的關鍵期,他們缺少的是一個日常生活中學習英語語言的環境,與同伴交往的時候使用英語的游戲語言環境,母語是英語的相鄰語言環境。小學英語教學的困境正是缺少以上英語語言環境的支持。環境對于兒童的英語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已經成為共識。在非母語環境下學習英語,環境又有了特殊的含義,一是英語語言所賴以存在的情景,二是兒童可資利用的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如何通過英語動畫片創設語言情景,使低年級兒童生活在一個“廣闊的語言環境中,吸收并使用完整的語言”(馬瓊娜 編譯2000),進而帶動并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語言環境和學校語言環境,是小學英語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個教學要素。
小學英語教育是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十分關心兒童的英語學習。《英語課程標準》(2002)雖然只要求從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但是,越來越多的學校努力創造教學條件,已經從小學一年級開設英語課程,當然這也是《英語課程標準》所建議和允許的。這樣,小學英語教育覆蓋小學六年的時間,成為中學英語教育的準備期,中學英語又將升華小學英語,最終使學生具備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小學生在整個小學期間,從一名“具有學齡前兒童年齡特征”的兒童成長為一名“初步具有少年年齡特征”的兒童。(朱智賢:1999)小學階段的兒童明顯分為三個不同的群體,一二年級為低年級兒童,三四年級為中年級兒童,五六年級為高年級兒童。面對三種不同年齡心理特征的兒童,我們在開展英語教學時就要采用適合兒童認知方式的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更加有效地完成小學生英語的“初始化設置”。
本文根據作者在小學低年級開展的英語動畫片教學,討論英語動畫片作為視聽教學資源在小學低年級聽說教學中的意義和可行性。
1 聽說:初始化設置的必然選擇
小學英語學習從聽說開始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語言學習的規律,二是兒童的年齡特征。語言有三個基本方面:語音,詞匯和語法。語音是首要的和根本的。在談到英語學習中的聽說之間的關系時,許國璋先生寫到“能聽能說,外語就學活了。只有學好發音,才能把所學的語言材料以正確的形式在腦子儲存下來,以正確的形式使它重現,從而加強對語言的感受最有效地掌握語法和詞匯,提高實際使用能力?!?/p>
小學低年級的兒童從聽說開始學習英語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有利于發展兒童的英語語感。語感是一個人對語言的感受能力,語感來自于聽覺,是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語言有聲信息不斷作用于一個人的聽覺系統的結果。范存忠先生(引自于胡春洞1996)說:“我體會到學語言和學曲子一樣。學曲子貴在能唱,唱曲子的人有種種講究。腔板要正,要圓;喉舌牙齒要利落。一種語言有一種語言的精神,而傳達這種精神的是音調。所謂語感只能從音調里體會出來,也只能通過音調表達出來?!蔽覈庹Z教學論專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胡春洞先生有言“培養英語語感,一方面要多朗讀多背誦,另一方面要多聽多說”(胡春洞:1996)。
培養低年級兒童的英語語感應該是初始化的最佳狀態,它表現為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能聽能說’的有聲語言的積累,這種有聲語言的積累又表現為語句單位上的對話。
小學低年級兒童指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是小學生中一群特殊的學生群體。在認知方式上,他們與小學三年級和小學五年級的兒童有著較大的區別,他們的具體形象思維還占很重要的地位,“兒童一般是按照形狀,顏色,聲音和形象來思維的,一些直觀的,具體的事物比較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朱智賢,1999)。低年級的兒童漢語書面語的能力剛剛處于起步階段,通過書面語獲取外部信息的能力遠不及他們通過聽覺和視覺獲取信息的能力。低年級的兒童還很大程度上帶有學齡前兒童的認知特點。兒童的年齡特征告訴我們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的教學資源教學方式一定要符合兒童的認知方式,聽說教學必然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的教學項目。
對于低年級兒童來說,聽說是課堂教學的目的,也是課堂教學的手段。聽說的目的是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音,語調,表現為重音意識,節奏感和地道的語調等聲音特質;并在此基礎之上建立學生語言學習的“元圖式結構”,為進一步開展讀寫教學做好儲備式支持性結構。聽說教學必然是小學低年級教學和科研的重點。
2 聽說教學的兩種基本模式
《英語課程標準》(2002)以國際通用的分級方式,把英語課程目標按照能力分為九個級別。適用于小學英語階段的一二級語言技能標準與適用于中學階段的其它級別語言技能標準在分項指標中有一項格外地引人注目:一級指標中的“視聽”和二級指標中的“玩演視聽”;并且它們的目標描述是基本相同的:能看懂語言簡單的英語動畫片或程度相當的教學節目;視聽時間每學期不少于10小時。聽說教學決不可能是單純的聽,也不可能是單純的說,借助于“視覺”而開展形象直觀的英語教學符合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心理年齡和認知方式,也有利于加強聽覺記憶,有利于說得準確流利。小學低年級聽說教學可以區分為廣義上的視聽教學和狹義上的視聽教學。
視聽教學就是要學習者視覺和聽覺同時感受語言信息,從而達到說得“準確和流利”?!叭绻煌ㄟ^實踐,要熟練地說某種語言幾乎是不可能的,所有的現代教學法都基于這一理論。你們一直在學的課程是視聽法,這就是通過聲音和圖像的結合來開展英語教學”(L.G Alexander)。
視聽教學按照“視”的媒體可有廣義上的視聽教學,基于圖片的課本加錄音帶的課程模式(text-based audio-visual teaching model)。我國目前小學課本都是時代科技發展的產物,是視聽教學的思想產物,例如:《新標準英語》在呈現錄音信息的同時在課本學生用書中配置了圖片,描繪了形象生動的語言情景,這種直觀形象的視覺語言有利于兒童的語言內化,而無須過多地借助于母語的輔助。然而,圖片應用于英語教學有其先天的不足,畢竟圖片無法以“動畫”的情景展現語境,兒童在視聽的過程中無法深度感受語言?;谡n本的視聽教學模式缺乏音樂背景,缺乏聲效對人感官的刺激。為此,我們在課本“視聽說”的基礎上,積極尋找和拓寬“視聽說”的課程資源。狹義上的視聽教學是基于動畫片的視聽說教學模式(cartoon-watching based audio-visual teaching model),動畫片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兒童常常會沉浸在故事里,與故事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樂,視覺聽覺獲得充分的感受。
動畫片對于兒童永遠都是一個可以獲得間接人生經驗和童年快樂的視聽資源,無論是哪個國家的兒童,只要是智力正常,他們都會在自己已有的“元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對所觀看的動畫片進行自己的理解,并樂此不疲。如果不是由于文化阻隔的話,美國的兒童和中國的兒童都會一樣地著迷于動畫片《西游記》,會反復地觀看它,并且最終能夠“倒背如流”。經典動畫片在不知不覺中傳達給兒童一個民族的基本的人生哲學,兒童由此獲得了未來社會中他們所需要的基本的文化意識。像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都體現了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不僅如此,動畫片中豐富規范的語言也熏陶了兒童,在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兒童迅速地發展著自己的語言能力??梢哉f,動畫片中蘊藏著巨大的語言文化資源。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5,6歲的兒童,我們認為他的語言交際能力并不是太強的時候,往往能夠對喜歡的動畫片能夠幾乎一字不漏的“背說”出來,雖然他們有時并不能夠理解語言的意思,這一點,做過父母的都會有過較深的感觸。這種語言本領的獲得是相對容易的,這首先是因為處于學齡前和學齡初期的兒童主要是通過聽說來與外部世界交流的,其次,這一時期的兒童又處于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兒童在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動畫片中的語言也不知不覺地進入他們視聽感覺的過程中。同樣,英語動畫片含有生動的語言,是英語教學的一種寶貴資源,那么,我們如何利用英語動畫片開展小學英語低年級的英語視聽教學呢?
3英語動畫片教學模式和意義
基于英語動畫片的視聽課堂教學模式由四個基本過程構成:視聽教學-聽力沉浸-聽說模仿和角色扮演。這一模式體現整體動畫內容感受,學生和教師共同拆分語言項目,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角色扮演重建動畫內容。
1.教學 這是英語動畫片內容整體感受過程。教師組織全班同學在語言實驗室通過投影來觀看英語動畫片;在觀看前,教師簡單地介紹故事情節,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片段上,突出幾個重要的細節,并且問題的分布要能夠使兒童保持足夠的注意力。視聽教學過程中,故事的情節吸引著兒童的注意力,聽不是主要的,視是目的。視聽教學的目的是要在兒童的腦海中刻印故事的情節(畫面)。在這一過程中,語言與動畫片的其它聲效一樣都是增強兒童感受的要素。兒童看懂動畫片并不是基于動畫片中的語言,恰恰相反,兒童通過學齡前的生活經歷和已有的認知結構強烈地感受了動畫片的內容,為他們進一步學習語言設置了語境。在視聽教學中,語言是第二位的。但是,在反復播放動畫片的過程中,部分兒童能夠作到相關情景下復述出某些英語對話,雖然,他們并不能夠確切地翻譯成漢語。這正像他們會背唐詩幾百首,卻不知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一樣。但我們誰也不會否認背誦唐詩對于一個人中國語文能力的作用。
2.力沉浸 教師通過語言實驗室把英語動畫片從影碟轉錄到錄音帶上,發放給學生,教師此時一邊在學校讓學生反復觀看動畫片,一邊在家長的配合下開展課后的bedtime immersion training,要求家長在每晚兒童入睡前播放錄音帶,大部分兒童都能夠在聽到動畫片的音樂節奏和語言時激活腦海中通過“視聽教學”獲得的語境。有家長反映。孩子在聽錄音帶的過程中,時不時地發出笑聲;有的時候情不自禁地脫口說出動畫中的對話。這一方面說明通過聽力沉浸提取動畫情節的成功,為我們進一步開展聽說訓練提供了語境;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動畫片作為一種非母語環境下的語言環境的功能,兒童反復地視聽和經常的沉浸無形中“習得”了某些情景中的語言表達。
沉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動畫片的結構把它分成若干片段,以便于教學使用。每周安排一個片段的學習任務,三到五周內完成一部長度為45分鐘左右的動畫片的教學工作。在這里,要與家長密切配合,確保兒童每晚臨睡前反復聽,直至進入夢鄉,甚至在夢鄉中還沉浸在動畫故事中。
3. 視聽教學和聽力沉浸是動畫情節和語言輸入的兩個重要階段,視聽教學中學生視多聽少,而在聽力沉浸中,兒童又聽多視少,二者共同作用下,兒童分別獲得了視覺和聽覺的強烈感受。教師通過拆分練習,指導兒童正確模仿動畫片中的英語對話,聽說模仿是輸出性練習,要求兒童正確模仿和說出所聽到的語句和對話。教師可采取的教學活動有背說,教師說學生模仿,教師說上句,學生接下句,學生復述。要求學生在語音,節奏和語調方面盡可能地與錄音中的聲音一樣。聽說模仿“類似幼兒學話,比較簡單機械,但卻是學習口語的基礎,是初級階段必不可少的訓練。模仿性的訓練做得不夠往往導致各種錯誤。”(胡文仲:1989)。
4.演 在聽說模仿的基礎上,要求學生以小組對話的形式進行角色扮演。使用他們會說的語句重建英語情景,這樣完成了從情景到語言,再從語言到情景的過程。兒童在角色扮演的活動中,發揮了充分的想象力,獲得了成就感。角色扮演要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例如:A,B兩個同學可以在視聽教學,聽力沉浸和聽說模仿的基礎上,扮演Little Deer Bambi中的一段對話,重建動畫故事中的情景。教師在同學扮演的過程中,可播放剪輯出的錄音,以增強角色扮演時的感染力。以下是摘自Little Deer Bambi中的可供角色扮演的兩個小對話:
Bambi---What are we going to do today, mum?
Mother---I’m going to take you to the meadow.
Bambi---The meadow? What’s the meadow?
Mother---It’s a very, very wonderful place.
Bambi---Then why haven’t we been there before?
Mother---You weren’t big enough.
Bambi---Mother, we are not the only deer in the forest.
Mother---Where did you hear that?
Bambi---Thumper told me.
Mother---Well, he’s right. There are many deer in the forest beside us.
Bambi---Then why haven’t we ever seen them?
Mother---You will, sometimes, on the meadow. Perhaps. Hush, now! We are almost there.
5 動畫片教學的意義 它向學生提供了真實感受英語的語境,學生無須通過翻譯就能夠迅速地把語句與語境聯系在一起,避免“這是什么意思?”;動畫片教學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指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擴展了兒童英語學習的心理空間和物理空間,學生在學習某個片段的對話時,常常在腦海中浮現出某個情景;把動畫片轉錄在錄音帶上,學生增加了聽英語的時間,彌補了教學課時不足的限制,充分利用了兒童的無意注意?;趧赢嬈男W低年級視聽說教學模式符合當今任務教學的設計原則,“學生能夠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體會和學習語言;每一階段的任務設計都應具有一定的導入性,通過一系列的任務來理解語言,并能運用在交際活動中;所設計的任務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形成一個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再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通過完成特定的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盧莉 2002)
結束語
英語動畫片應用于小學低年級聽說教學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教學活動,它在原先基于課本的聽說課堂模式的基礎上,擴展了更大的教學空間,為學生提供更為逼真,生動,形象的語言環境,增加了兒童感受英語的機會和次數,同時使得一部分語言能力較強的兒童獲得了更充分的訓練。英語動畫片的作用類似于夏谷鳴先生提到的那個會講四國外語的小女孩的語言學習環境中的相鄰語言環境,如果兒童能夠堅持天天作到“聽力沉浸”,這種相鄰語言環境必然對兒童的角色扮演起到“語言孵化”式的作用。教師在進行英語動畫片教學時,起到了“化難為易”的作用。
我們在小學低年級開展的基于英語動畫片的課堂聽說教學模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雖然小學生很多時候并不能夠翻譯成漢語(翻譯并不是初始化階段的教學目標之一,這個問題會被許多教師和家長反復問到),但是,這些低年級的兒童滔滔不絕滿口英語,童聲童氣,惟妙惟肖地模仿英語動畫片進行的角色扮演,讓人感到猶如身臨其境,難以忘懷。英語動畫片必將為我們探索小學低年級聽說教學提供豐富的語言文化資源。
參考文獻
[1]胡文仲. 《英語的教與學》[C].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2] 程工. 《語言共性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 梁儀. 《初中英語教學論》[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
[4] 胡春洞. 《英語學習論》[M]. 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5] 夏谷鳴.“母語習得與外語教學——從一個案反思外語教學”,[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0(10).
[6] 馬瓊娜.“少兒英語教學的重要原則”,[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0(6).
[7] 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8]《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Z] .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一、英文動畫片的積極作用
1.豐富課堂教學
一直以來,小學英語教學都是以課本教學為主,授課內容較為單一。將英文動畫片引進課堂,不僅在內容上豐富了課堂教學,在形式上也使課堂教學的方式更加多樣化。
2.激發學習興趣
英文動畫片畫面優美,語言簡單,幽默,情節生動有趣,對小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有了興趣,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提高。有時候教師喋喋不休的一節課,不一定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但一部好的電影卻能使學生久久不能忘懷,有的甚至能讓他們銘記一生。
3.熟悉語言環境
動畫片里清晰的語音,標準的語調可以幫助學生熟悉英語國家的語言表達方式。此外,完整、自然并且貼近生活的語言對話易于學生模仿、應用,有效改變學生的口語習慣,使學生的英語不再處于僅僅是背誦英語或者啞巴英語的狀態。
4.增長文化知識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東西方在文化上有很大差異,透過動畫片,教師潛移默化的滲透文化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的了解西方文化及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學生知識面。
二、創造性地使用英文動畫片
1.聽說訓練
在觀看動畫片前,給學生設置學習任務,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聽力及口語能力??紤]到小學生的英文水平,筆者一般會設置難度較低的題目。比如,在觀看《獅子王》前,筆者給學生分發一份關于影片內容的填空材料,學生在觀影后完成填空材料并復述影片內容,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聽力又鍛煉了口語。
2.看動畫,學配音
學生在觀片時十分投入,經常把自己完全融入角色之中,甚至還會按捺不住地模仿喜歡的角色的臺詞。因為“眼”動,“心”動,“口”更想動了。這時,筆者會選上一段2~3分鐘的片斷讓學生來模仿。但是配音并非一件易事,要求發音準確,語調、語速恰當,同時情感表達要傳神。這就需要學生的反復訓練、模仿,精雕細琢,從一個單詞到一個詞組再到整個句子。雖然配音充滿了挑戰,可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配音成果,他們都會為自己的成功感到驕傲,對英語學習充滿信心。
3.活用片中生活用語
動畫片能夠把生活中的場景加以再現,包括對話的背景,對話人物的神態、動作、語氣等都是完整的。這種完整的語言環境貼近生活,有著更強的感染力,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筆者會在學生觀看動畫片時進行一個比賽比一比誰學到的句子多。讓筆者記憶深刻的是在觀看完《神偷奶爸》后返回教室,有一個學生就用了片中Gru帶3個小朋友回到家時說的那句:OK. Here we are! 雖然只是一句簡單的英語句子,卻用的自然巧妙。
4.了解西方文化
在觀看《功夫熊貓》前,筆者布置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中西方對“熊”,“龍”的不同觀點。小學生們各顯神通,或多或少都對這兩種動物有了了解。而后,課堂上筆者再與學生們一起分享。西方人認為熊是兇猛危險的動物,而中國人則認為熊愚笨、無能?!澳阏嫘堋?,“熊市”等等都體現了這個意思。而在西方文化中沒有這種聯想?!豆Ψ蛐茇垺分谐霈F的另一種動物“龍”在中國文化里代表神圣,高貴、吉祥,而西方的龍卻是一種兇殘的怪物,是恐怖、邪惡的代表。
為了讓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來,我在教學實踐中也做了一番探索,讓英語動畫片走進課堂。在這里,讓我們一起走進《馬達加斯加》吧!
案例片段
“Wow!”一開始,學生就瞪大眼睛,嘴里還不時地發出驚嘆聲。不一會兒,他們就都沉浸在《馬達加斯加》那壯觀的場面之中,流露出難以抑制的好奇與渴望。
看到精彩之處,學生也會“Wow, wow”地叫起來,同時,有些學生還會跟著電影原聲模仿,例如:monkey, giraffe, happy birthday, ten years, help, Oh, I love the people! Welcome to the central park zoo! It’s the life……雖然只是一些簡單的單詞、短語及句子,但是從學生那一張張充滿喜悅的笑臉上,我能看出他們學習的樂趣。雖然有些句子學生聽不懂,但是他們可以從畫面中大致了解影片的主要內容,所以注意力比平時更加集中了。
“老師,斑馬的名字是Marty還是Mary?”一個學生用熱切的眼神望著我,正當我還在猶豫是否要直接告訴他的時候,旁邊就有學生大聲地說:“Marty!”這時,一個平時膽子比較大的學生問我:“What’s the lion’s name?”剛好聽到電影中斑馬在叫:“Alex, Alex!”“Oh, Alex, Alex!”聽了以后他就自言自語了一番,然后繼續看影片。
師:Now,the movie is over. Answer me the questions.(誰是片中的主人公?)
生:The lion .
生:No.It s Alex.
生:The lion is Alex.
師:You’re all right!(引導學生跟著說)The lion’s name is Alex.Who is Alex’s best friend?
生:Marty.
生:Malman.
生:Gloria.
就在這樣美美地欣賞電影的過程中,學生愉快地學習了很多新的單詞,接觸了許多新的句型,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學反思
1.在欣賞中提高聽力
少年兒童的語言是從日常語言環境中習得的,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有其一般規律,即從聽別人說話到模仿說話,逐步掌握和運用各類詞語,并按照語言表達規則表達自己的意思,進而用語言交流。
聽的能力是指小學生吸收和理解語言材料所載信息的能力。學生通過邊看邊聽,可以大量吸收新的語言材料,加深對所學語言的感性認識。
動畫片的欣賞能把學生帶入一個生動活潑的兒童世界,如Mickey Mouse,The Snow White等。學生在欣賞的同時,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如在看電影的時候,學生能夠自己聽了以后,并脫口而出:Happy birthday! Alex。平時,我們在上課的時候,也要求學生先聽錄音后模仿,而且還要多聽。動畫片的欣賞能夠使學生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感受英語,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學習,讓學生學得輕松快樂。
2.在欣賞中自然模仿
小學3~6年級的學生處在9~12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動、愛表現、善模仿等特點。他們對陌生的英語具有好奇心。他們很少有羞怯感,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他們的聽覺敏捷,模仿力和記憶力強,形象思維好。
模仿,具體是指聽音、辨音和仿讀。這種模仿應以原聲為樣版,讓學生反復模仿,“泡出”足以亂真的味道。如Tom And Jerry、《馬達加斯加》等英語原聲動畫片中的對話里常有情節的起伏和情緒的變化,有喜怒哀樂的直白與宣泄,能夠令人賞心悅“耳”,模仿起來愛不釋“口”。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把這種練習從課內一直延伸到課外。教師有意識地安排學生聽原版錄音,看原版錄像,有效地改變學生不良的發音模式和習慣。
在這節影片欣賞課中,學生對于一些已學過的或簡單的單詞或短句能跟著模仿,例如“It’s the life.”(這才是生活?。。┦荕arty在享受著人類高檔的按摩服務時發出的感嘆,學生也像模像樣地跟著陶醉了一番;當Marty被沖到海里的時候,學生也跟著大叫:“help!help!”事實上,對于語音、語調的有效指導完全可以幫助一部分孩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3.在欣賞中發揮想象
由于影片是英語原聲的,學生難免有很多聽不懂的地方。怎么辦?我的忠告是:相信我們的學生,他們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比如在《馬達加斯加》中,我并沒有對學生做過多的提示,但學生能夠在看影片的同時自己想像出他們的對話及影片的大致內容,否則,他們又怎么會那樣專心地看,那樣地哄堂大笑呢?從學生的日記中可以看出,學生的想像力也是無窮的。如,一直被我認為是豬的Gloria竟然是一頭河馬。想來,動物園里是沒有豬的。所以說,在欣賞的同時,也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想象力。
4.在欣賞中培養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抓住學生的心理,將動畫片進行篩選、編排,使學生從學習他們喜愛的動畫片中的英語入手,探索英語語言的奧妙及美好。當學生看過影片后,在影片中聽英語、感受英語,那是一種帶著興趣、帶著向往的學習,從而大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
在這節欣賞性的英語課中,展示在學生面前的是聲畫并茂、視聽結合的影片,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有的學生說:“英語課太好玩了,有動畫片看?!庇械恼f:“我原以為英語原聲電影看不懂,可是我看了以后才發現原來我已經學了這么多英語了??!”還有的說:“英語原聲動畫片讓我學會了聽英語模仿,我以后還要多欣賞。”通過英語原聲影片的欣賞,學生對英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們的思維向著更深、更高的層次發展,同時,語言學習也得到了提高和升華。他們從興趣的體驗里獲得知識的能力,把學習看成是愉快而有意義的事情。
關鍵詞:幽默;教學設計;教學評價
美國心理學家特魯?赫伯說過:“幽默是一種最有趣,最宣有感染力,最有普通意義的傳遞藝術。”幽默是一種語言藝術。恰當地運用它,已經成為古今中外許多優秀教師課堂成功的法寶和秘訣之一。因此幽默能提高教學效率,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英語課堂上運用幽默藝術呢?
一、幽默的課堂教學設計
巧妙地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幽默語言,可使教師的授課變得風趣詼諧,幽默睿智,可使教學頓時生輝。有一位英語教師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句子“Mr.Smith is going to see his class。”準備讓學生翻譯成漢語。有一個學生與他開了一個玩笑,將class中的c抹去,則句子變成了“Mr.Smith is going to see his lass(情人)?!钡@位教師棋高一籌,又將lass中的L抹去,變成了ass(意為蠢驢),學生們一聽句意,哈哈大笑起來。教師通過這種幽默的例子說明英語單詞記憶是有規律可循的,同時也使學生懂得了加減字母是記憶單詞的一種有效方法。
二、幽默的語言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用幽默的話語,而且還要運用幽默的身體語言,包括表情、眼神、姿態、手勢等,這些無聲的語言表達著某種情感,有時比文字語言表達得更直觀和形象。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盡量使用充滿幽默的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和“微笑”的表情。有了融洽的氣氛,再配上恰當的幽默的動作以及面部表情,更是錦上添花。
三、幽默的課堂評價方式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評價(BEVIEW)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證”。因此科學的評價能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和成功,認識自我,反思自我,從而使課堂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得到有效的監控。具體說來,教師可以用幽默代替批評,如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面對學生的錯誤和不足,用直接的批評和指正,不如憑借幽默的力量來得有效。
四、把幽默風趣的外國動畫片引進英語課堂教學當中
一、什么是動畫片及動畫音樂
動畫片,在國內有時也稱之為“美術片”,英語稱為“cartoon”,含義是活動漫畫,在電視領域中更受重視,為少年兒童和成年觀眾所喜聞樂見。它采用“逐格攝影”(又稱“定格攝影”)的方法,將一系列互相之間只有細微變化而動作連續的畫面記錄在膠片或者在磁帶上,以24幀/秒的速度放映出來,獲得活動形象效果。動畫片題材和形式廣泛多樣,有短片、長片和系列片等。
動畫音樂不是純音樂,而是為動畫作品而存在的音樂,和影視音樂類似,構成主要包括:主題音樂、背景音樂、敘事性音樂、情緒音樂、節奏氣氛音樂以及時空過渡的連續音樂等等。動畫作品中的音樂可以劃分成有聲源型音樂和無聲源型音樂兩大類。有聲源型音樂參與故事情節,在畫面中可以找到發聲體,或與故事的敘述內容相吻合;無聲源型音樂和故事情節的關聯性較弱,主要起渲染情緒、突出主題、刻畫人物的作用。
二、動畫音樂及中學音樂教學
至今仍記得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片,如《米老鼠和唐老鴨》《葫蘆兄弟》《黑貓警長》《貓和老鼠》《圣斗士星矢》等等,幾乎都是我當時的最愛。那時每當電視上放動畫片的時候,平日里再淘氣好動的孩子也一定會乖乖地守候在電視機前,聚精會神地看,還不時地伴著動畫片哼唱起節目里的歌曲甚至音樂片段。
現在的我已經很少看動畫片了,最近的一次觀看是和我的小侄女一起,當時電視中正在播放《魔法師的弟子》,我那只有四歲的小侄女看得津津有味,不住發出陣陣笑聲。而作為音樂教師的我聽到的是一首又一首的古典音樂,這些音樂被巧妙地穿插在動畫情節中,自然而不漏痕跡,似乎它們就是為這部動畫片而專門創作的。這引起我的教學靈感:如果將卡通引入中學音樂課堂教學,會收到怎樣的教學效果呢?
適逢第二天講授“動物狂歡節”(人教版初二第二單元),當教學進展到英文歌曲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時,我有意識地播放了動畫片《獅子王》中與該歌曲相關的視頻片段。播放過程中,課堂安靜極了,一點聽不到說話的聲音。在片段結尾時野豬和小老鼠發出了滑稽的哭聲時,學生們都被逗樂了。播放結束后,還有幾個學生意猶未盡地高呼:“老師,再放一遍吧!”就這樣,學生們興趣盎然,注意力都完全集中在課堂上,接下來的演唱者介紹、英文歌曲學唱等環節教學效果明顯得到提高。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挂舱f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眾所周知,學生們的興趣對教學效果的影響重大,這節課啟發我:完全可以借助動畫音樂,激起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在后續的課堂教學中,我有計劃、有目標地將動畫音樂引入到教學中,學生們熱情高漲,教學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教學實踐中,我從下面幾方面著手進行教學嘗試:
1. 借助動畫片作教學導入
例如,在講授 “春之歌”時(人教版七年級下,第一單元),播放《貓和老鼠》中“Springtime for Thomas”的片段代替了以往的導入語。播放結束后,我告訴學生,動畫中多次出現的旋律來自于被稱為“世界上最幸福的音樂家”――門德爾松的作品《春之歌》,也正是我們要進行的配樂朗誦“春之歌”的背景音樂。受到動畫音樂感染的學生們顯得興致盎然,躍躍欲試,完全沒有了平時上配樂朗誦課時的拘謹。
2.利用動畫片新授教學內容
在爵士樂這一章節學習時,由于學生普遍對爵士樂了解不多,感性認識明顯缺乏。在給學生介紹了諸如“爵士樂的起源、概念”“爵士樂的風格特征”“爵士樂的文化特征”以及“爵士樂對其他音樂的影響”等一些關于爵士音樂的基礎理論知識后,一段迪斯尼公司的經典動畫片《藍色狂想曲》讓學生對爵士樂有了更多的自己的感受和體驗。這部美國作曲家格什溫帶有濃烈爵士風格和喜慶色彩的交響曲,配上迪斯尼的動畫片,簡直是恰到好處。音樂與動畫片中的人物以及故事情節融合得非常貼切,既讓學生們在看動畫片的同時無意識地欣賞了音樂,又讓學生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欣賞了動畫片,還讓學生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思考,更讓學生們在加深音樂印象的同時,受到了啟發和教育,真可謂一舉多得。
3.利用動畫幫助學生理解
“非洲歌舞音樂”的“鼓樂”部分教學時,由于民族的音樂文化差異,學生大多感受到接受有困難,教學效果不太理想。這時,我讓學生觀看了一段非洲動畫片《嘰哩咕與女巫》,其中大段的鼓樂和非洲舞蹈,讓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使得他們對于接下來欣賞到的非洲音樂中的鼓樂和舞蹈音樂產生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體驗。
4.利用動畫片讓學生調整學習狀態
在聽完貝多芬《第二十三(熱情)鋼琴奏鳴曲》、第九(合唱)交響曲第四樂章及對“維也納古典樂派”“奏鳴曲式”等相關概念的介紹后,學生們的面部表情告訴我他們已經略感疲憊。如果不管不顧,再向下講授又是填鴨了。于是我便播放一段迪斯尼公司根據貝多芬第六(田園)交響曲改編的天馬行空的動畫片,讓學生既得到了休息和放松,又擴展了他們的音樂視野,使得學生產生了進一步探究貝多芬的音樂作品的濃厚興趣,課堂后半程的教學效果也得到了保障。
5.利用動畫音樂復習
關鍵詞: 幼兒英語 語音教學 方法
近年來,隨著中國參與的各項國際交流不斷擴大,社會對英語教育的關注度也日益升溫。在2001年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中,英語被正式納入小學必修課程,使英語學習開始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特別是在些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不僅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設置英語課程,還出現了許多“雙語教育”幼兒園。幼兒園階段作為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和英語教育的最基礎階段,使幼兒英語教育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但令人擔憂的是,幼兒英語教育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開始出現許多問題,特別是在如何進行幼兒英語語音教學方面存在著一些認識和實踐上的偏差。及時地發現和重視這些偏差,并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法,對幫助幼兒在學習英語的初始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英語語音意識的概念
語音意識是指個體對口語中不同語音單位的辨別以及進行分析和綜合的操作的能力。在英語體系中、語音意識按音節、押韻(或首音一韻腳)、音位意識的次序依次發展,其中押韻意識先于首音意識發展,近年來的研究傾向認為語音意識的發展由語音單位的大小決定,較大語音單位的意識先于較小語音單位的意識發展。
對中國兒童來說,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的習得過程與漢語的習得過程具有完全一致的順序,即聽――說――讀三個階段。兒童的語言發展主要是從學習聽話和說話,從培養語言的語音意識開始的。只有經過一個長期的積累,才能到達屬于高級技能的閱讀和書寫階段。按照兒童語言習得的這個規律,在幼兒階段主要是發展幼兒的語音意識能力。語音意識發展的研究也表明,在幼兒階段,3歲起,幼兒的音節和押韻意識會先于首位意識發展起來,到4歲時,幼兒已經能夠覺察音節、首音、韻腳等口語中的語音成分。
所以目前研究者對幼兒語音意識發展的共識是,由于人腦中樞語音識別的神經元較其他神經元更早專業化。因此幼兒學習第二語言的年齡越早,其語音的準確性和地道性就可能越高。大量的實驗和測試也證明,6歲前是幼兒學習外語語音語調的敏感期,在此期間學習外語,無論從語音還是聽辨方面都有不可逆轉的優勢。
因此如果說幼兒階段英語教育涉及一些認知目標,那么就是主要是通過詞匯、句型等方面的學習掌握語音的感性認識。
二、幼兒英語語音教學的重要性
學習英語首先要學好語音,因為語音是語言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A.C.Gimson教授說:“一個人要說一種語言他必須學習幾乎100%這種語言的語音,而他只需要學習50%―90%的語法和1%的詞匯就夠了。”語音學習直接影響著口語表達能力和聽力理解能力,對幼兒發展更為復雜的讀寫技巧和達成最終英語學習的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幼兒階段不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語音教學就成了最重要的部分。
另外,從英語語音學習的年齡因素來看,幼兒期是內隱學習的關鍵期,幼兒與成人相比,語音的可塑性大,語音的模仿能力和再現能力強,易形成地道的語音語調,在第二語言語音習得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朗(Long,1990)指出,6歲是獲得第二語言地道語音的關鍵期;歐亞瑪(Oyama,1976)認為,兒童學習者比青少年及成人學習者更容易獲得接近本族人的發音。心理語言學實驗也證明,兒童對語音和語調的辨別領悟能力,在6歲以后開始逐漸減弱。因此,在幼兒英語教育中,語音教學無疑為最重要的一方面,它可以使幼兒在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幼兒語音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幼兒語音教學主要包括語音教學的形式,語音練習的方式和語音教學材料的選擇三個方面。然而目前,我國幼兒英語教學忽視英語語音教育這一重要目標,明顯帶有成人化和西方化傾向,很多幼兒園里英語教師是邊聽教材錄音磁帶邊帶孩子練習發音的,有的教師連自己也不清楚某些單詞的確切發音,從而導致幼兒的發音錯誤。鑒于此,我們有必要對幼兒語音教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和改進。
1.選擇正確的語音教學方式
在幼兒語音教學中,應充分遵循幼兒語言習得規律,根據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幼兒學習語言是在不斷地聽、說、模仿、使用中豐富提高的。因此,模仿是幼兒語音習得的一個最有效的手段。對于一些幼兒通過簡單模仿就能正確發音的,教師可以創設語境讓其重復練習,而無需過多復雜的解釋。比如吃飯時告訴幼兒吃的米飯叫“rice”,蘋果叫“apple”等一些幼兒常吃食物的名稱;玩游戲時說“Let’s paly a game.”;洗手時說“Please wash your hands.”這類簡單易懂的詞語或對話,不用死板地去教學,天天聽幾遍,讀幾遍,經過一個連續的、經常的語言環境刺激,就可以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大量的日常詞匯和句子,并能自然而然地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對于那些較難掌握的發音,則要根據幼兒語音發展的特點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由于幼兒的思維和理解能力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尚不成熟,對于英語詞匯中一些復雜的音位無法像成人一樣熟練地掌握。故一般情況下,不必使用成人語音學習必備的音位圖來要求幼兒完美地來掌握。而因按幼兒音域的特點進行變通,靈活教學。比如,筆者在對幼兒園英語教學的實地觀察中發現,教師在教授數字的英語表示法時,幼兒對于“one,two,three,four...”中的“three”這一具有多音節和復雜音位的單詞總是無法正確地掌握,而教師一般采取反復灌輸的形式來要求幼兒掌握“three”這一單詞的發音。這時就會出現兩種問題,一方面,如果教師對于“three”發音本身就不夠標準清晰的話,那么就會使幼兒習得更為不準確的發音,一旦習得將很難改正。另一方面,即使教師的發音清晰準確,但是幼兒由于其本身的音域發展所限,經過反復練習也無法發出正確的語調,這將會打擊幼兒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造成幼兒對于外語學習的畏難和不自信心理。因此,教師沒必要苛求幼兒準確無誤地掌握,而應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換種合適的輸入方式。在美式英語中,“three”和“tree”都可以表示3的意思,許多美國幼兒園里,教師一般也是用“one two tree four...”來對幼兒進行數字發音教學。以英語為母語的兒童尚且無法很好地發出“three”這個音節,那么,在對于把英語做為第二語言的中國兒童進行教學時,采用這種既具前后押韻、又簡單易記的發音形式無疑更適合幼兒語音學習的特點??傊?,由于幼兒園的英語教學是在母語基礎上的第二語言的啟蒙教育,這種啟蒙教育和小學、中學以及成人的英語教學是有顯著差異的,它不是單純的對語言知識的掌握,而是以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英語語感和初步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尤其是訓練幼兒的發音模仿能力,打好幼兒的英語語音基礎為目的。因此,教授一些更適合幼兒發音的Child English(少兒英語),會使幼兒在英語學習中更富有樂趣和童趣,講出天真浪漫、符合年齡特征又與英語語言習慣相符的話語。比如學習“爸爸”、“媽媽”這兩個單詞,可以不用教“father”,“mother”,這兩個具有幼兒較難發的濁輔音,而用“Daddy”,“Mummy”來代替,既符合幼兒的發音特點,也更具有童真。由于幼兒學英語不同于成人,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采用靈活多變的形式去適應幼兒語音的發展,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學效果。
2.運用動畫片等多媒體手段進行語音教學
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在其身心發展階段往往會體現出穩定性差、興趣易于變化等特點。在語言教育活動中,教育者應充分考慮幼兒的這一特點,運用鮮明、生動、變化的動畫片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因為,在動畫片語境下的語音學習具有獨特的特點,它一方面以有趣的情節,通過視覺和聽覺兩種通道提供大量的語言信息,另一方面也通過動作、姿勢、面部表情、聲調等提供了輔助語言信息,幫助幼兒更好地接受語言輸入,而動畫片中的語言也經常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目前一些雙語幼兒園基本都具備了很好的硬件設施,教室里配備有電視或DVD等多媒體播放器,音像市場上適合兒童觀看的進口雙語動畫片也很多,比如美國迪斯尼公司出品的《獅子王》、《貓和老鼠》等,情節生動有趣,語音清晰地道,是很好的語音學習素材。
但在運用動畫片進行語音教學時也需要注意到,由于兒童觀看的是完全由英語構成語言輸入的動畫片,他們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將對他們的學習情況進行測查。在這種條件下,影響兒童注意和理解的因素來自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兒童會受認識發展水平和先前經驗的影響。對于認識發展水平和先前英語經驗水平較低的幼兒來說,完全由英語構成的動畫片語境可能難以提供足夠可理解的信息,即它可能超過了學習者接受新知識的最佳輸入(i+1)的水平。第二,動畫片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而幼兒的注意力有限,如果教師不加以引導,幼兒很可能只會注意到動畫片的視覺信息(如人物動作、表情、動作等),而忽視了其所提供的語言信息。因此,在看動畫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一定的學習策略對幼兒加以引導和提醒,比如重復播放某一精彩片段,并指出其中的關鍵詞,讓幼兒憑借對畫面和關鍵詞的理解進行揣測和模仿,對其中的單詞進行跟讀,體會所包含的語境,加強幼兒原汁原味的語音學習。另外,教師也可在幼兒自由活動時放一些英文兒歌,讓幼兒在反復聽的同時學習語音語調、建立語感。
3.在游戲中開展英語語音學習
游戲是幼兒最為喜歡的活動方式之一,其具有興趣性、個體性、社會性等特點。在游戲中開展英語語音教學能喚起幼兒對英語的強烈興趣,并能激發幼兒張口說英語,是種很好的習得活動。
(1)創設游戲情境,讓幼兒進行簡單的社會扮演。游戲有很多種形式,其中一種就是編設短劇,讓幼兒分角色進行扮演。比如教師可以根據時下深受幼兒喜歡的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設計相關童話劇,讓一部分幼兒扮演小羊們(lamps),另一部分幼兒扮演大灰狼(wolf)進行表演。W:“It’s time for lunch.I’m hungry now. Ahh, There are some sheep on the grass.”Lamp 1:“A big wolf is coming.What should we do?” Lamp 2:“Calm down!I have a good idea...”這樣通過情境設計讓幼兒進入角色扮演,孩子們感到新鮮有趣的同時就會努力自覺地去模仿角色的語言,在反復的聽、說中不自覺地習得語音知識。
(2)運用游戲規則,促進幼兒英語口語練習。比如在玩貼鼻子游戲時,當幼兒把鼻子貼錯地方時,教師可要求其他幼兒用英語進行提示,貼到下巴上時說:“No,It is on the chin.”貼到嘴巴上時說:“No,It’s on the mouth.”貼正確時說:“Yes,you’re right.”或者“Good job”等。又如在學習有關動作的詞語時,教師可設計闖關游戲,只有聽懂教師指令“Please jump”或者“Please walk”,“turn right”,“turn left”等,并做出正確動作的幼兒才能順利闖關成功,并進入下一輪游戲,否則就淘汰。這樣,幼兒就會為了更好地進行游戲而用心地去聽去說,久而久之,幼兒的英語語音意識和運用能力就在具體的游戲情境中得到了培養和鞏固,并潛移默化為腦中固有的知識。
實際上,幼兒學習英語的價值也不僅僅在于能學到多少知識,掌握多少單詞,更大的價值在于通過這種學習活動開闊幼兒的文化視野,感受另一種文化的熏陶,培養良好的語音基礎和終身學習英語的愿望,為今后系統地學習英語奠定興趣和語感基礎。因此,組織課程內容時,應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去適應具體的情況,以幼兒己有的生活、學習經驗為基礎,通過英語歌曲、英語游戲、兒歌等形式綜合設計成有一定情節和語境的英語活動。在教學目標上不能過于急功近利,只要求幼兒能夠聽懂、說出即可,而不必強求幼兒進行認和拼寫。只有在順應兒童身心發展情況下實施的英語教學,才能為孩子在起跑線上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Stern,H.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ess,1999,68.
[2]Tomlin,R&Villar,V.Attention in Cognitive Sci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4,16:183-203.
[3]陳寶國,彭耽齡.語言習得的關鍵期及其對教育的啟示[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1(1):52-57.
[4]陳華峰.幼兒從電視中學單詞――一項伴隨學習的研究[J].心理科學,1993,(18):22-28.
[5]遲立忠.兒童語音獲得簡述[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7(3):60-63.
[6]趙小玲,何新梅.談幼兒英語教學與教師之必須素質,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2,(12):89-91.
有個項目,就這么神奇:用普通數碼相機拍兩張照片,1分鐘后,顧客就能變成動畫片中的主人公,從小飛俠到孫悟空,從白雪公主到小精靈,從英語老師到國學先生,從夢幻的旅游結婚到浪漫的愛情神話……這絕對不是夢,是輕而易舉就能夠做出來的事!并且操作簡單,誰都可以很快上手。
這個神奇的項目就是“動漫頭貼”項目,它是國內剛剛興起的影像動漫制作新技術,是為客戶量身訂制的個人專屬動漫制作技術,只要會用傻瓜相機,無需電腦知識就能制作真人動畫片!不但能自動實現喜怒哀樂等各種生動表情,還能根據情節實現張嘴說話、眨眼睛等特效動作,把原本幾十萬元的天價動畫制作,變成了百元的消費產品。產品涵蓋了兒童與婚慶兩大主流市場,一套動漫頭貼動畫片制作成本僅為二十幾元,市場銷售價格在100―198元之間,在各大城市頗受顧客的喜愛,以北京和澳門為例,在大型商場開設專柜每天銷售10套產品,純利在1300元左右。
“給我一分鐘,讓你做影片的主角!”這是動漫頭貼經銷商的口號。
北京環球海漫科技有限公司的岳經理說:“動漫頭貼動畫項目,是我們斥資千萬全力開發的新項目。以動畫定做為主題,是大型幼教及娛樂的項目。特色鮮明、投資小、風險低、賺錢快、是大眾型的創業投資項目,經營方式多種多樣,有無店鋪都可以經營,非常適合下崗職工、農民工、大學生等中小創業投資者。
在第十三屆北京科技博覽會、東北亞博覽會上,展位被圍得里三層外三層的。“太好玩了!我這輩子就想當演員,這回是痛痛快快地過了把癮!我還能把我和戀人的浪漫真實地記錄下來呢!”觀展的年輕人異常興奮。
其實,這只是動漫頭貼動畫片產品眾多功能中的一個。這個項目永恒不變的思想主題是:讓小朋友自己做自己的老師,親身融入教學情境,自教自學。它是一把開啟孩子們心智的金鑰匙,能極大限度地啟發孩子的想象力,滿足孩子們表演和模仿的天性,一對一地為孩子量身定做他們喜歡的動畫片,讓孩子自己選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進入精彩的動畫故事和教學情節中,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快樂學習和成長。
該公司中上層領導都是營銷戰略專家,全部來自市場第一線,直接復制成功經驗給加盟者,讓加盟者經營無憂。技術上實行免費培訓,學會為止!無需經驗半天就可以全部掌握,并贈送商家經營手冊,可以輕松上手制作經營。
北京環球海漫科技有限公司
網址:省略
財富熱線:010-59445720
地址:通州九棵樹瑞都國際中心7層)投數百萬巨資,全力打造動漫頭貼、動畫拍拍店,全程跟蹤式的技術服務,保姆式的營銷指導,為國內外創業路上的眾多迷茫者,指明了一條追求財富的金光大道。
隨著時代的發展,兒童類的電視節目正在成為電視節目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西方發達國家,設立專門的兒童電視頻道,重視兒童電視節目的制作和增加播出時間,早已成為各大電視臺的重要發展趨勢。美國Nickelodeon兒童頻道是全美收視率最高的兒童頻道;英國BBC更是將頻道細分為了CBEEBIES 幼兒頻道 、CBBC 兒童頻道 、BBC3(青年頻道)。
在我國各地方電視臺都有創辦少兒頻道,比如江蘇電視臺少兒頻道、山東電視臺少兒頻道等。而中央電視臺CCTV少兒頻道則是我國少兒頻道中最具有代表性,相對權威的一個。CCTV少兒頻道的目標觀眾群面向0歲至18歲的觀眾,每天播出時間從6:00至24:00,總時長為18小時,節目包括教育類、益智游戲類、科普類、綜藝類、動畫片和兒童劇類等。
針對這樣一個龐大的受眾群體,以及當下電視、動畫片在學前兒童和家長生活中越來越大的影響,我對“學前兒童觀看CCTV少兒頻道的情況”產生了較大的興趣,也有了強烈研究課題的欲望。本文將把兒童放在主動選擇的積極受眾位置上,探討兒童作為電視的使用和選擇者有怎樣的心理和經驗需求,以及CCTV少兒頻道的兒童電視節目是否滿足了兒童的收視喜好與發展目的。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過調查問卷法,以周末前往太倉市圖書館參加親子活動的100名(其中男50名,女50名)學前兒童為調查對象,調查學前兒童觀看CCTV少兒頻道的現狀,了解學前兒童對CCTV的喜好情況,期望對家長為學前兒童選擇適宜的電視節目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以及對兒童節目制作機構制作學前兒童節目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三、調查結果
(一)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99%的學前兒童觀看CCTV少兒頻道的節目,但是也有存在1%的學前兒童不觀看,調查顯示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要保護眼睛少看電視。
(二)調查結果顯示,47%的學前兒童每天會看節目;22%的學前兒童每周看4次~6次;30%的學前兒童每周看1次~3次;還有1%的學前兒童從來不看。(見表1)
(三)從調查結果中發現,學前兒童比較集中在工作日的晚上、雙休日的下午、雙休日的晚上來觀看節目。(見表2)
(四)從調查結果中發現學前兒童大多數看30分鐘~45分鐘的節目;少數兒童只看15分鐘,看60分鐘的兒童也只占少數。(見表3)
(五)調查結果顯示,學前兒童較多喜歡看的節目是快樂大巴和小小智慧樹,分別占14%和12%;看得最少的是動感特區、音樂快遞、新聞袋袋褲和童心回放。(見表4)
(六)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發現,大多數家長認為學前兒童喜歡觀看少兒頻道節目的原因主要是動畫片好看以及學習到了知識,分別占27%和25%。(見表5)
(七)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發現,60%的學前兒童家長認為CCTV少兒頻道的節目辦得不錯;17%的學前兒童家長覺得辦得一般;另外也有1%的學前兒童家長認為很差。(見圖1)
(八)家長給予CCTV少兒頻道的意見與建議
通過調查了解到,家長希望少兒頻道能夠向學前兒童提供多些兒歌、童謠的節目,增加和幼兒園同齡小朋友互動的節目,還希望添加更多教育類節目,尤其是針對獨生子女方面教育的,比如分享教育、合作教育等。更有些經常和孩子收看少兒頻道的家長,很細心地建議將18:45的英文節目時間加長。大多數的家長也都同意動畫片應當播放一些經典的節目,杜絕有暴力傾向的節目。
四、結論與分析
(一)幼兒普遍收看CCTV少兒頻道
幼兒普遍收看CCTV,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喜歡看動畫片,包括國產以及國外引進的動畫
CCTV少兒頻道的動畫片十分受學前兒童的歡迎和喜愛,在動漫世界、小小智慧樹、動畫樂翻天等節目中就囊括了許多部適合學前兒童不同年齡層次的動畫片,比如適合1歲~3歲寶寶看的小小智慧樹欄目中的“Super Teddy幼兒啟蒙英語教學”“當當時間”等;再如動畫樂翻天欄目的“熊出沒之環球大冒險”等,第一動畫樂園欄目的“哪吒傳奇”等。
這些動畫片中既有國產動畫,也有國外引進的動畫,動畫的種類豐富,在動畫的不同文化背景下,廣大的學前兒童可以感受到動畫帶來的不同樂趣。
2.喜歡節目的音樂(主題曲)
少兒頻道中多檔欄目引進的動畫以及欄目本身的主題曲或者開場音樂旋律歡快、輕松,是學前兒童所能接受并喜愛的。比如小小智慧樹欄目開場歌舞中的“神奇的手指”,這首兒歌短小簡單,朗朗上口,讓小朋友的十根手指頭和自己做游戲,符合孩子的生活經驗。在邊玩邊唱中,很多孩子不知不覺喜歡上了這首兒歌。
3.喜歡主持人和卡通人物主持人
很多學前兒童除了有身邊的小伙伴、幼兒園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以外,還有很多親切的名字會出現在他們的認識世界里,比如紅果果、綠泡泡、小嘟嘟、月亮姐姐等。這些少兒欄目中的主持人都是他們童年最美好的朋友,像小嘟嘟這樣的卡通人物主持人更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當小嘟嘟向小朋友打招呼時,那么親切,很多孩子覺得:小嘟嘟在和我說話。
4.家長還認為孩子能夠學習到知識
由于調查問卷是幼兒家長進行回答的,所以結果顯示,25%的學前兒童喜歡看某一節目是因為能學習到知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的期望,孩子從好看的節目中既能感到開心,又能獲得學習,當然會受到家長的鼓勵和贊同。
極少數幼兒不收看少兒頻道的原因是:
1.有其他更好的媒介做最佳選擇
現在許多家庭具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很多孩子對電視已經沒有興趣了,相反他們接觸更多的是電腦、智能手機以及其他現代科技產品,而這些高科技也都可以為孩子的動畫世界帶去歡聲笑語。比如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上網觀看CNTV動畫臺熱播的動畫片,還可以買像《愛探險的多拉》等動畫光盤給孩子看。
2.家長重視孩子的健康,不讓孩子看電視
現如今很多孩子的家長都是80后,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家長們更重視起孩子的健康,而且這健康是指身、心兩方面的,即其一看電視有 輻射對孩子眼睛不好,尤其孩子還?。黄涠措娨暫芏鄷r候是孩子一個人在看,獨處的空間占一大部分,少了與同齡人的交往,社會性發展需要得不到滿足。
(二)多數兒童都會選擇在晚上或者雙休日觀看CCTV少兒頻道
多數兒童在這兩個時間段觀看節目與父母是否在家有時間陪同一起觀看有關。
在調查中發現,許多學前兒童集中在周一到周五的傍晚收看少兒欄目,特別是在放學以后到晚飯前一段時間。訪問中,一些小朋友告訴我自己從幼兒園回家后就會看動畫片;有的會看一會,玩一會玩具。還有一些爺爺奶奶說:“做晚飯前沒工夫陪他玩,就讓他看會電視。”而雙休日很多父母都在家休息,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觀看電視節目,增進親子間感情。
(三)兒童每一次連續看兒童頻道的時間過長
調查發現,幼兒每天觀看CCTV的時間較長,且平均收看一次節目的時間也過長,原因可能是:節目實在好看,家長沒有及時提醒孩子。
一般少兒頻道欄目的一集時間不超過20分鐘,學前兒童的自控能力較差,尤其在自己喜歡的事物面前,抵制誘惑,就需要家長及時對孩子的提醒和限制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比如用玩具、出去玩等來吸引孩子放下看電視節目的念頭。還有在看電視之前,家長應當與孩子事先協議好,“我們就看10分鐘的電視,看完了媽媽和你一起來榨果汁喝!”
(四)學前兒童最喜歡看的是動畫片
調查中我發現,學前兒童很喜歡看快樂大巴和小小智慧樹這兩個節目,因為節目中播出“熊出沒”“大耳朵圖圖”等動畫片。像小小智慧樹節目更有播出適合0歲~3歲兒童的動畫“天線寶寶”“花園寶寶”。而像智慧樹、新聞袋袋褲等欄目受歡迎程度比有著以播放動畫片為主的動漫世界、動畫樂翻天等欄目就低一些了。經分析后,學前兒童最喜歡看動畫片存在以下影響因素:
1.獨生子女的弊端
現在的幼兒缺少兄弟姐妹,城市的高樓大廈缺少幼兒的活動空間,鄰居之間相互隔膜,幼兒缺少玩伴,沒有溝通交流的對象,感覺孤單無趣。幼兒觀看動畫片時,猶如身臨其境,他們會與動畫片中自己喜愛的角色一起激動、歡呼、憤怒等,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避免了現實生活中的孤單感。
而像智慧樹欄目中,有的內容需要和其他伙伴一起互動的,在獨生子女家庭中,顯然是不可能的。動畫則更適合幼兒一人獨自觀看。
2.幼兒動畫生動形象、活潑有趣的特點
眾所周知,動畫片是通過活動的畫面,并運用光影技術來表現事物和講述故事的。幼兒動畫片具有如下特點:生動形象、活潑有趣;語言規范、簡潔明了;劇情簡單、易于理解;想象奇特、夸張奇妙;連續播放、節奏感強;動態呈現、吸引力強。幼兒動畫片能夠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使他們的各種感官相協調,全身心地投入到觀看動畫片的活動中,不易分心,如身臨其境,與動畫片中的角色一起經歷活動、體驗,有效地克服了現實生活中的孤獨感,因而深受幼兒喜愛。
而智慧樹、新聞袋袋褲等欄目類屬于益智、科教類節目,在節目自身特點上缺少活潑生動、夸張大膽等動畫感。所以孩子更多地喜歡看動畫片。
3.來自父母的因素
CCTV少兒頻道也特地為6歲以下學齡前兒童開設了專門的學前教育節目和早教類節目。比如說,學前日播欄目智慧樹已成為全國最受歡迎的學前欄目。它是面向3周歲到6周歲的學齡前兒童的益智類節目,寓科學的教育理念于生動的游戲當中,讓孩子在游戲中學,在游戲中玩,在游戲中健康成長。而這也是需要親子互動的一檔節目,需要父母陪伴孩子一起觀看。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重視陪同在孩子身邊的時間,而與孩子一起看電視節目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但是現實中家長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一起觀看類似學前早教智慧樹這樣的節目。那么學前兒童對于這類電視節目的選擇自然降低了,動畫片卻又恰恰可以彌補家長陪同收看的制約。
五、啟示與建議
(一)家長為兒童選擇適宜的動畫片
對調查結果分析,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的孩子之所以選擇CCTV少兒頻道,是因為節目好看,而繼續剖析,什么節目好看呢?我們應當如何選擇適合孩子的好動畫呢?
1.應該根據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來選擇合適的動畫片
家長選擇動畫片應該考慮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對于較小的幼兒,可以觀看《貓和老鼠》《米奇妙妙屋》等,對于較大的幼兒來說,可以觀看《藍精靈》《黑貓警長》《櫻桃小丸子》等。只有根據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來選擇合適的動畫片,幼兒才感興趣,才能夠理解、接受,才能夠促進幼兒的發展。太淺顯易懂,無法激發幼兒觀看的興趣;太難幼兒如讀天書,無異于對牛彈琴、趕鴨上架,也毫無益處。
2.應該根據幼兒的心理承受能力來選擇合適的動畫片
幼兒年幼體弱,對環境的適應力較差,缺乏安全感,獨立性不足,對親人的依戀感很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一般不宜觀看有暴力、兇殺情節的動畫片。幼兒觀看暴力、兇殺情節的動畫片,膽小的幼兒會感到恐懼、不安全;膽大的幼兒則會模仿暴力行為,受到負面影響,侵犯同伴,得不償失。
3.應該根據幼兒的現實發展需要來選擇合適的動畫片
家長可以把動畫片當做一種教育資源,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選擇具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讓幼兒觀看,適當地提問,加強針對性教育,潛移默化地教育幼兒。
家長為孩子購買動畫片時,必須考慮幼兒的心理承受能力與認知理解水平,根據幼兒的現實發展需要來選擇合適的動畫片,只有這樣,才能調適幼兒心理,豐富幼兒的語言,開發智力潛能,陶冶美好品德,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對CCTV節目編制與播放的建議
1.CCTV少兒頻道實行分眾播出
CCTV少兒頻道已經實行分眾播出,這可以很好地將青少年兒童按年齡層次劃分,來編排適合的少兒節目。但是分眾播出還只是擠在同一個頻道上。一些小朋友從幼兒園回家后自己會看動畫片,他們在沒有家長陪同的情況下很難做出正確的選擇。所以建議中央電視臺將少兒頻道更加細分為不同年齡段、不同時期的頻道,例如嬰幼兒頻道、學前幼兒頻道 、青少年頻道等。
2.欄目播出前,為小朋友以及家長提供節目介紹
我發現上網搜索CCTV少兒頻道的各大欄 目時,有很詳細的欄目介紹,比如:小小智慧樹動畫欄目是專門給“1歲~3歲嬰幼兒”及其爸爸媽媽共同觀看的節目,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一檔適合1歲~3歲孩子觀看的欄目,是全國最大的“早教親子中心”,但是這樣的簡介在電視中卻沒有看到過,也可能在欄目創辦初期是有介紹的,那如果可以在每一次節目播出之前有一段介紹節目內容、節目性質、節目適宜人群的短片給大家看,那么不管是小觀眾還是大觀眾都可以更加有選擇性并且放心地收看少兒頻道了。
【參考文獻】
劉金花. 兒童發展心理學 .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張向葵,劉秀麗. 發展心理學 .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張懷顯. 對CCTV少兒頻道的網絡影響力調查分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618d2d0100oa2i.html. 2011-01-08.
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成長啟示錄之一. http:// bbs.cntv.cn/thread-14590886-1-1.html.2010-12-24.
趙勇,甄真. 全國少兒頻道節目類型定位策略分析.南方電視學刊,2011,(01).
1.《飛出個未來》 Futurama(共7季)
這是一部美國喜劇漫畫及動畫片,曾榮獲過艾美獎。Phillip Fry是紐約市的一個25歲的比薩餅快遞員,他的生活就是每天四處奔波。1999年的12月31日他偶然地被冰凍了起來,當他醒過來時已是1000年以后,他也有了一個開始新生活的機會。
2.《探險活寶》 Adventure Time with Finn and Jake(共6季)
《探險活寶》是一部美國電視動畫,贏得了2009年安妮獎的最佳動畫短片。故事發生在一片神奇的魔法大陸上,身為最后一名人類的12歲少年Finn,和他最好的朋友――一條老狗Jake,在這片大陸上展開了探險之旅……這一路上有危險,也有歡樂。
3.《怪誕小鎮》 Gravity Falls (共2季)
劇中充滿了怪誕又搞笑的情節。姐弟倆Mabel和Dipper被爸媽送到了俄勒岡州一個偏僻小鎮重力泉和叔公過暑假。在那兒,他們的叔公Stan經營著一家專門詐騙無辜游客的旅游景點“神秘小屋”,其中陳列著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機智的Dipper和可愛的Mabel將在這個夏天經歷各種意想不到的奇異事件。
4.《降世神通》 Avatar: The Last Airbender (共3季)
這是美國尼克國際兒童頻道熱播的動漫電視系列片,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個虛構的東方神話冒險故事。整部影片也充滿了中國元素。獲得第三十三屆美國動畫安妮獎最佳電視動畫提名,以及年度安妮獎和艾美獎提名。可想而知這部影片在歐美地區已經有一定影響力。
5.《我的小馬駒:友誼大魔法》 My Little Pony: Friendship Is Magic (共4季)
暮光閃閃是一只紫色的獨角獸小馬駒,他和他的小龍伙伴史派克被導師塞拉斯蒂婭公主派去小馬鎮,學習友誼的魔法。他們生活在小馬國小馬鎮,由此發生了許多故事。
這群極萌的小馬原本設定的收看族群是小學女生,卻意外爆紅,各個年齡段無論男孩女孩都愛上了這只可愛的小馬駒。
6.《開心漢堡店》 Bob's Burgers(共5季)
這是美國??怂钩銎返谋赢嬒矂 ob Belcher在妻子和三個孩子的幫助下經營著家族餐館“鮑勃漢堡店”。這是一家開了三代的小餐館,規模不大,但是固定客人不少。盡管生意不忙,但Bob的家人總是到店里來幫忙。大女兒Tina只有13歲,滿腦子都是不切實際的浪漫幻想,沒有一點社交經驗。排行老二的孩子Gene很有音樂潛力,他在店里傳遞的笑話遠比漢堡包多。年紀最輕的Louis對老爸的漢堡生意最熱心,但是她過剩的精力和無法自控的幽默感,往往令她變成廚房里最礙手礙腳的人。
7.《德克斯特的實驗室》 Dexter's Laboratory (共4季)
此劇獲得了4次艾美獎杰出動畫節目提名,和3次美國影音編輯獎最佳電視動畫音樂編輯獎提名。此劇講述了一個七歲的身材矮小的天才兒童,在一個巨大的實驗室里和一只寵物猴子與他可愛的姐姐一起發生的故事。
8.《惡搞之家》 Family Guy (共13季)
人們展開交際活動最基本的形式是聽,而英語學習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了英語聽力、英語寫作、英語閱讀、英語表達,英語課程學習的基礎階段是小學,要提高學生英語綜合判斷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就要在英語教學中盡可能多的接觸英語文化,感悟英語語言的魅力,將大量的有聲和文字信息通過各種形式輸入,積累基礎知識。從聽說入手,訓練對英語的聽說能力,是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將聽說能力鍛煉好,才能做好接下來讀寫的學習。我從以下幾點闡述了對小學英語教學中聽力技能培養的分析。
一、生動化教學,破解聽力心理障礙
在人類所有交際活動中最基本的能力是聽懂別人說話的能力,這是威爾格曾經說過的話,長期以來,我們的英語教學忽視了語言的交際性原則,教師在課堂講解時,通過填鴨式教學,重視分數結果,而忽視了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這讓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充滿疲憊感,從而喪失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要改變這種學習現狀,教師應該合理轉變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使用生動化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設置聽力活動,避免學生對學習英語感到焦慮、緊張和厭惡。由于農村地區的學校教學設備不完善,對于訓練聽力的機會就變得更少,教師就應該做好課前工作,使得課堂活動生動有趣,引導學生進行課后總結,使學生在每一節課都可以收獲知識,增長見識。
二、多樣化課堂,激發學生聽力興趣
增強預感、聽力之本是多聽,教師要通過多樣化教學引導學生多聽來保持學習英語的新鮮感,避免教學方式一成不變,這樣學生不容易感到厭煩和疲倦。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設置兒歌的環節,讓學生們通過聽兒歌來鍛煉聽力能力,小學生本身比較喜歡兒歌,在聽兒歌的過程中學生多多少少會記住新單詞,讓學生們比拼對單詞的記憶量,這種訓練方式普遍適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也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填詞活動,教師將關鍵單詞去除,讓學生邊聽邊填,也可以讓學生紀錄自己在聽歌過程中所聽到的單詞,這種訓練方式對學生英語知識掌握有一定的要求,適用于五六年級的學生學習,教師對兒歌的學習要注意層次的區分,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鞏固知識和聽力能力的訓練。
除了聽兒歌,動畫片也是最受小學生歡迎的東西,還可以在空余時間讓學生們觀看英文動畫片,讓學生們在欣賞英文動畫片時紀錄不懂的單詞和語句,觀看完動畫片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們進行復述,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聽力的培養,還可以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比如現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中炙手可熱的綜藝節目“智慧樹”,這個欄目中《Hello,Teddy》這個節目就是通過精彩的動畫內容,使用中英文混用的方式得到了小孩子們的歡迎,而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這個動畫片,讓學生們總結所聽到和看到的英文,學生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對自己聽和說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五六年級的學生還可以通過看圖描述的方式,進行知識積累。學生在聽聽力之前先描述圖片內容,聽完聽力之后將自己描述的內容和聽到的內容作比較,通過“看、想、說”的方式,讓學生比較輕松的進行聽力訓練,減輕了聽力的困難。教師在聽力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主動學習,化被動為主動是一個重要的過程,教師也可以在單元講解結束后,設置角色扮演的活動,讓英語發音較為準確的學生充當朗讀材料的角色,在播放音樂的背景下繪聲繪色地朗讀材料內容,這種新鮮刺激的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生輕松的學習、享受學習的過程,從而提高了英語學習效果。
三、嚴格化訓練,促進學生聽力發展
現階段的英語教學中,要合理運用英語教材,聽力教學主要依賴教材錄音,在訓練學生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的進行引導,對于所展開的聽力訓練要有目的性,讓學生帶著問題展開聽力,對信息進行過濾,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有所不足,在聽的過程中將聽覺和視覺相結合,對于不能理解的英語聽力內容可以通過觀察圖片、實物等具體形象的東西來理解其內涵,獲取關鍵信息。每個單元Part A都有聽力訓練的內容,教師就可以通過每個單元的課文錄音來進行聽力訓練,在重復播放錄音后,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比如在進行6B Unit 3《Asking the way))的內容講解時,要求學生回答以下問題:(1)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History Museum?(2)How can I get to the post office?學生帶著問題聽錄音,在回答問題之后再引入課文的學習,有利于將聽力教學和對話教學相融合。學生是通過課堂這個平臺來接觸英語語言文化,所以教師在英語教學時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渠道。在課程設置中,教師可合理運用時間,專門設置學生跟讀模仿課文的環節,讓學生通過跟讀模仿課文訓練,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英語語感、語音、語調,引導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及時向學生反饋和評價。
總之,小學英語教育體系中小學英語聽力教學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作為英語教學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了小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通過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發揮主導作用,采用多樣化教學模式,增加課堂生動性,加強聽力訓練,注重方法引導,減少盲目性,引導學生靈活地展開聽力練習,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夏集鎮中心小學)
[關鍵詞]英語學習興趣 高效課堂 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0-028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弊鳛橐幻W英語教師,需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促成語言高質高效輸出,構建高效課堂。
一、課前,解讀教材,積極準備――引趣
1.確定內容,制定目標
學生能夠通過文本中Sam 和Sarah在家談論所看卡通片的場景理解對話大意,能夠用正確的意群及語音、語調朗讀對話,能運用核心句型“… is a Chinese / American/ Japanese cartoon. It’s about ……be afraid of... … be angry with…I think…”來談論自己所喜歡的動畫并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2.搜索素材,積極備課
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我主動深入學生生活,認真調查學生現在感興趣的Cartoons。通過調查發現,學生感興趣的Cartoons有中國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寶蓮燈》,還有外國的《貓和老鼠》《哆啦A夢》《冰雪奇緣》,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們關注的Cartoons,以外國的居多。
3.集體研討,研究教法
我以“Cartoons”話題為核心,創設三個活動。一是通過談論各國動畫片中動物的情感來復習關于情感的單詞,并呈現本課的關鍵句型“… is a /an Chinese / American/ Japanese cartoon. It’s about …”。二是觀看黑貓警長的動畫片來呈現本節課的關鍵句型“…be afraid of... … be angry with…”。三是同學們運用本節課所學的主句型“… is a Chinese / American/ Japanese cartoon. It’s about ……be afraid of... … be angry with…I think…”
4.制作課件,注重細節
合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除了交流三個活動外,我還特別強調要制作出精美的課件,特別是動畫片《黑貓警長》的視頻。我把課文視頻和動畫片《黑貓警長》剪輯在一起,創編了一條與課文知識緊密結合又有趣的短片,并且特別注重了細節,如在播放第一遍視頻時不包含字幕,第二遍加上字幕,這樣對比學習有助于鍛煉學生聽的能力。
二、課中,積極參與,有效互動――激趣
Time for English Class!由于課前的積極準備讓我信心滿滿,學生知道今天要學習和動畫片相關的內容,積極性也特別高。
(1)我和學生進行“Daily-greeting”。
有的孩子說:“I’m happy.”有的說: “I’m excited, because many teachers come to our class.”還有的說:“I’m sad. Because I hurt my arm.”孩子們表達了自己不同的情感后,我趁勢引出:“Actually animals also have different feelings. Now Let’s have a look.”通過課件呈現了不同國家具有代表性的動物卡通(各種表情)的圖片,并順勢呈現本課的第一組主句型“… is a Chinese / American/ Japanese cartoon. It’s about …”本環節一下就激活了學生的已有知識,并自然地引出本節的第一組主句型,達到讓孩子們熱身的效果。
(2)觀看《黑貓警長》的視頻。
呈現第二組主句型及難點單詞“…be afraid of... … be angry with…”“hurt, chase”。由于課前制作的《黑貓警長》視頻非常精彩,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就被緊緊地吸引了,對話中的難點單詞也迎刃而解,對關鍵句“…be afraid of... … be angry with…”的精細操練也是非常恰當。同時圍繞“Cartoons”這個話題,我還精心選用了卡通片《熊出沒》的圖片創設真實情境,讓孩子們通過“Picture-discussion”自然地習得本節課的重點“be angry with 和 be afraid of”,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語言的實用性和真實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3)介紹卡通片《黑貓警長》。
本環節是對文本對話的一個總結。學生通過老師課件中提供的句型“... is a Chinese cartoon. It’s about a ... The cat is a ... The ... are bad. The cat is ... with them. They are ... of him. Mr Black is a ... I like this cartoon. It makes me ...”來介紹卡通片《黑貓警長》。
(4)拓展運用,我最喜歡的卡通片推薦。
這個環節主要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通過課件提供《喜羊羊與灰太狼》《貓和老鼠》《哆啦A夢》《神偷奶爸》《熊出沒》等卡通圖片以及句型“I like cartoons. ... is my favorite. It’s a/ an ... cartoon. It’s about ...... often ... ... is (happy/ angry/afraid…). I think... It makes me(happy/angry./…)”,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卡通片來進行介紹。
(5)以組為單位對自己喜歡的卡通片進行推薦。
課堂中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爭先恐后地表現自己。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孩子們在學習完主要句型后,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新知識表達自己的觀點。604班的Kevin在介紹自己最喜歡的cartoon時說:“My favorite cartoon is “Tom and Jerry”. It’s an American cartoon. It’s about a cat and a mouse. The cat often chases the mouse. But I think the mouse is not afraid of the cat. Because the mouse is very clever. He can always escape. It often makes me happy. ”當同學們把次次的精彩展示呈現在大家面前時,我真正地感受到孩子們對英語的喜愛。
小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據此我制定了英語朗讀的評價細則,精心設計了爬格子、得星星,繪制五星紅旗的獎勵機制。在“Show Time”環節,同學們根據我制定的英語朗讀評價細則:Show Time;√Beautiful Pronunciation(1'):√ Loudly(1')&Rhythmically(1') ;√Fluently(1')(流利地)&Dramatically(1')(富有表現力的)認真地、公平公正地給臺前展示的小伙伴們進行評價,通過這樣生生間合理的評價,不僅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口頭表達能力,表演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發展。
三、課后,體驗成果,信心十足――增趣
關鍵詞: 三維動畫片 中國本土人物 角色設計 面相學
1.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國內推出的幾部大制作三維動畫片《圖蘭朵》、《魔比思環》中,三維制作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國際水準,但影片中的人物角色卻讓人感覺沒有生氣,還不如二維動畫片的某些人物具有感染力和真實性。造成這樣的結果,固然有許多因素在里面,可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個因素,那就是文化。只有技術卻沒有富有感染力和魅力的動畫角色,動畫片只不過是會活動的三維模型的堆砌。三維動畫片,其人物的設計和塑造要求是立體的和仿真的,因此較之二維動畫片更需要真實感,更需要有原創性,也需要更多的細節。而如何在真實的細節中表現文化,如何塑造富有魅力和文化特色的人物角色,賦予三維動畫片以靈魂?這就需要我們構建自己的創作方法論,塑造出能將文化、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的原創性的三維動畫角色。
三維動畫片是假定性非常強的藝術種類,角色不是通過演員的表演完成的,它所有的一切都是通過藝術家的雙手創作出來的,所以它的假定性、可塑性和伸縮性,給創作人員的想象力提供了一個非常大的馳騁空間。而且,與二維動畫相比,三維動畫對動畫角色要求更細膩、更具體、更立體、更真實。在三維人物角色創作中,其建模需要更多的細節,片中人物即使是一個豐富的表情或是一些細微的舉動,也要動用成百上千的CG①畫面整合而成。因此在進行中國本土人物角色設計時,顯然已經不能直接套用日本、歐美動畫創作的模式了。
中國古代人物肖像的創作與中國面相學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受此啟發,我產生一個大膽卻合乎邏輯的設想,那就是將中國相學應用于三維動畫角色設計造型的創作中。中國相學博大精深,本研究要解決的問題是用相學中的面相學應用于三維動畫片的本土人物角色的頭部設計,找到二者之間的聯系,并且總結出創作方法與流程。[1]
2.運用面相學進行三維動畫角色設計的可行性
對相學的研究自古有之,不僅從相學本身,亦從其與中國古代醫學、倫理學、宗教、民俗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學術關系進行研究。此外,相學與中國畫、中國古代人物畫的關系密切,應該說,中國人物繪畫史與中國傳統相學史是始終聯系在一起的,并影響到現在。我們現在在教初學者時仍要講面部的“三停”、“五眼”,而很少有人知道這最初是相學的術語。從先秦以至以后中國兩千多年的人物繪畫史,只要論及人物畫貴逼真,便可以說其必然會受到相學的影響?!犊鬃蛹艺Z?觀周》中說道:“孔子觀乎明堂,睹四門墉,有堯、舜之容,桀、紂之像,而各有善惡之狀,興廢之誡焉……”這善惡之狀的描繪必然會涉及相學的有關知識。
面相學與中國人物繪畫的關系,足以說明通過面相學來進行人物創作是可行的。
動畫中角色設計的假定性,即是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反映人們的生活、理想和愿望,但也不能憑空想象,要從現實生活來,尤其是寫實類的動畫本土人物設計。因為其造型特點是在忠于現實生活原型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提煉和概括,以寫實的風格進行設計。動畫影片中人物角色的設計都是在對具體素材理解和變化的基礎上產生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和對生活的理解觀察。設計過程是對理解與想象的再創造。一個好的動畫形象,一定有靈魂有生命,像現實生活的人一樣有屬于自己的個性,也許它就像家里一個可愛的嬰兒,也許是街區里的一個頑皮小孩。所以說造型設計就像故事片尋找演員一樣,所不同的是動畫片中的造型是由動畫創作者創造出來的。所以提供生活中原素材,提供思考的基礎是充分發揮動畫假定性、制作出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角色的關鍵。那么,在我國眾多的文化精髓里,我們選擇哪點最合適,哪點最能體現本土人物頭部造型特點,最能反映本土的審美趨勢和審美情趣,最能有效快捷地提供設計本土人物角色的源素材呢?從無數人的面部特色概括出各種性格、命運、人物特點的面相學,恰恰可以提供最直接的原理。
面相學是從一個人的面相導出一個人的性格、命運、際遇。而角色創作恰恰相反,需要根據一個角色的性格、命運、際遇來導出其面部特征。在設計中國本土人物角色時導入面相學,利用面相學對本土人物面相特征的統籌,提取屬于本土特征的元素來針對本土角色人物設計,一定能夠使得角色設計獲得最準確的理想效果。
3.面相學造型法的定義與流程
在進行中國本土人物角色設計時,我們可以以動畫劇本描述角色的性格特征為原點,用中國面相學原理定位出對應的五官、臉型,從而確立人物角色的基本造型和調整角色形象。筆者將之稱為“面相學造型法”。
面相學造型法來源于中國面相學理論,所以其有效性指向中國本土人物角色的頭部造型設計,只適用于中國本土人物角色造型的設計。
動畫角色設計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而人物頭部設計時符合動畫角色的性格是作動畫造型設計的第一步。要設計一個動畫角色,首先要準確定位所要設計的動畫角色的身份與性格,包括年齡、身份、性格、外貌描述這四點,甚至跟它相關的環境與劇情,等等;其次,從面相學中找到與動畫角色特征相對應的面相特點,對角色的五官進行設定;再次,根據動畫人頭建模和面相學原材料進行技術創作;最后,根據整體劇情需要、動畫片所要達到的效果,進行風格化或藝術化的處理,最終完成一個符合動畫劇本和要求的中國本土人物的準確頭部造型設計。以下流程圖示可清晰地表達“面相學造型法”的基本邏輯系統(圖1):
圖1
面相學造型法本質上是一種動畫人物角色造型的方法,因此它必須符合動畫人物角色造型的一般規律。同時,面相學造型法是三維動畫的角色造型設計的第一步,它設計出符合劇本角色性格的基本頭部五官造型后,還需要創作者根據劇情、時代特征、觀眾趣味、影片特色等種種因素進行完善和加工,逐步造型出四肢、服飾,并進一步細致到五官表情和動作,才能最終完成整個動畫角色造型的設計。
4.面相學造型法的局限性
這種用面相學的方法是否可用于外國的動畫角色設計呢?答案是否定的,本文所列舉的面相學皆是由中國相學中查找、歸納出本土人物的頭部特征及其代表意義,不適合國外人物角色頭部設計。
當然,外國也有類似的相學,如外國把人的頭部歸納為運動型、思想型及思考型三大類,可通過相應的統籌特征來設計適合國外人物頭部角色。
那么這種方法是否限制動畫造型的想象空間?回答是否定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作思路,而不是必須遵循的方法。此外,這種方法不但沒有限制動畫角色頭部造型的想象空間,反而大大方便了動畫角色的頭部設計。經過篩選歸納重點部位表征含義,從中找到與劇本角色設定匹配的因素,使之更符合劇本人物的設計需要。
綜上所述,利用面相學可利用的元素對應動畫劇本的需要,制作出相對應的本土人物角色頭部是可行的。不但可避免在設計本土人物頭部角色中的相似的問題,而且可充分顯示本土人物的頭部特征,方便動畫設計人員對本土角色人物的頭部設計,為動畫設計人員提供一套針對本土人物頭部設計的具體方法。
面相學造型法汲取本土文化的資源,將傳統面相學轉化為可再利用的資源,并與現代三維動畫技術相結合,是對三維動畫片創作方法論的一次嘗試,是發展中國本土三維動畫片的一次大膽探索。
注 釋:
①CG是英語Computer Graphics的縮寫,指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產。
參考文獻:
[1]翟翌鑒.影視動畫造型基礎.中國宇航出版社,2003.
[2]孫立軍,李捷.現代動畫設計.河北美術出版社,2003.
[3]吳冠英.動畫美術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
[4]何春玲.動漫創作全接觸.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5,2.
[5]張惠臨.20世紀世界動畫藝術史.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7.
[6]孫立軍等.動畫藝術辭典.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
[7]李潔.淺談動畫片中的角色造型設計.江西科技示范學院學報,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