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40: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2、春*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4、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5、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6、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7、谷雨前后種瓜點豆。
8、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10、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船撐出綠蔭來。
11、清明斷凌谷雨斷霜。
12、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13、三天西南風不用問先生。
14、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5、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16、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鳥鳴澗》中的澗是山澗的意思。
《鳥鳴澗》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原文為: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意思為: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里一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所以詩中的澗是山澗的意思。
(來源:文章屋網 )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戴叔倫《蘇溪亭》)
3、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5、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司空曙《江村即事》)
(來源:文章屋網 )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出自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維《鹿柴》;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出自唐代:賈島《題李凝幽居》;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出自唐代:王維《竹里館》;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出自王維《鹿柴》;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出自王維《山居秋暝》;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 《鳥鳴澗》;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 《鳥鳴澗》。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山水詩;美;意境
王維是我國古代山水田園詩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詩工筆精細更勝謝靈運、謝朓,一首詩仿若一幅美輪美奐的潑墨山水畫,美的動人心魄。他又善以禪趣入詩中,使詩不僅僅為詩,更上了一重讓人妙想入神的境界,形神兼備。脫俗、淡遠的風格一直備受歷朝歷代詩人追捧。王維憑借著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寓禪于詩”在詩壇獨樹一幟。蘇軾曾這樣評價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史鑒類編》則將王維的詩稱為“有聲畫”,說“王維之作,如上林春曉,芳樹微烘,百囀流鶯,宮商迭奏”。
一、王維山水詩中的禪趣
王維善在詩中融入禪意,意境清靜而淡遠。他不是把自己融入到山水自然中去,而是更上一層,超然物外。以一顆澄凈無雜的心體察、默想,把花草的氣息、泉水的叮咚、高山的靜默都流于筆下,使其詩流動自然,一改不少山水詩的呆板和死寂。王維是史上第一個完成了將謝靈運的山水詩傳統和陶淵明的田園詩傳統的融為一體并發揚的詩人。山水田園是他的感情寄托,青山綠水、一花一木都莫不含著他悠遠的情。該怎么形容他詩歌的語言呢?豐縟而不華靡,精美而不雕飾,明凈而不淺露,自然而不拙直,染得陶淵明詩語言的“清腴”,卻更有色澤和光彩。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不得不說這首詩詩人的境界讓人折服。在生機盎然的自然山水中,詩人心中涌動著萬物生生不息的生之樂趣,精神升華到了空明無滯礙的境界,自然的美與心境的美完全融為一體,創造出如水月鏡花般不假雕飾的純美詩境。
二、王維山水詩的畫卷感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是一副明凈悠遠讓人心馳神往的水墨畫卷。外景的事物承載著詩人的閑適心情,將個性與自然完美的結合。在《鳥鳴澗》一詩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刻畫了一副極幽靜的春山月夜圖景。人閑桂花落,一個“閑”字并不是說明周圍沒有紛擾,而是詩人內心閑靜的充分體現。由于“山靜”,所以人靜,而人靜又緣于心靜,因心境空明,詩人能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覺察到桂花的墜落,像畫家一樣,善于在動態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形成極富山水田園層次感的視覺景象。人的心在“春山”里,相互契合,相互作用。而詩中的花落,鳥鳴,月出這些動態的表現則是反襯春山的靜。以動襯靜,使“鳥鳴山更幽”的效果更為顯著。這是一首典型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佳作,美的極致而脫俗。
三、王維的音樂家氣息
王維其實就如音樂家一樣,可以以其氣質入詩,這也是他詩歌的一個重要特色。王維有詩人的一顆玲瓏剔透的心,有畫家獨具一格的慧眼,亦有一雙東西世間之聲的耳。他置身自然之中,體味著自然界美妙的無處不在的聲音。落花的聲音,鳥兒的蹄唱,蟲兒的鳴叫,以及深山中若隱若現的古鐘聲。詩中流淌著這些大自然平凡卻悅耳的聲響。他總是能最準確的對其進行捕捉,并用自己的筆靜靜描繪。所以我們今時今日讀他的詩覺得極具魅力。唐人殷潘在稱王維詩歌"著壁成繪"的同時,又稱其"在泉為珠" 《史鑒類編》將王維的詩又稱為:"有聲畫",說"王維之作,如上林春嘵,芳樹微烘,百囀流鶯,宮商迭奏. "這些都注意到了王維已經將聲音巧妙的融入了自己的詩歌中去。唐代是妄為生活的年代,也是我國歷史長河中音樂較為鼎盛的一個時期。音樂使人們的精神生活豐富,同時也帶給了詩人們新的創作靈感。如大詩人白居易,韓愈,李賀等,都有作品摹寫觀樂時的音樂聲響:或描寫音品,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或模擬情狀,如"第五弦聲最掩抑,隴水凍咽流不得。";或用不同角度描繪聲音,如"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等等,不勝枚舉。不過,王維沒有一首詩是直接描述聲樂的。那為什么我們又說王維擅長以音樂家氣質入詩呢?昔伯牙鼓琴,其高山流水之志,正與王維詩歌的聲情氣韻相合。所不同的只是,感動王維的則純來自于大自然。王維在詩中傳達的,完全是大自然的音響在他心弦上的鳴奏。
所以,王維的作品雖然沒有直接描寫音樂聲響,但是今時今日,我們仍然可以從他的詩中欣賞到深山林中空靈之聲:"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也可以欣賞到他的無人之境卻耳中有鐘聲的意境“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傳統的樂論認為:"夫樂者,天地之體,萬物之性也。"音樂的美不是人賦予的,而是它本身就很美。音樂為什么這么美,是因為他們能傳達自然的聲音,尤當音樂能應天地之節,表達先于人而存在的"天 籟"時,這種樂聲就是"及天地至和之音",是音樂中最美的聲音。而王維恰恰做到了這一點,并且做得相當漂亮。
四、總結
王維詩中的美不僅僅是其中的禪意,不僅是他畫卷一般的描述,也不僅是他以音樂家的氣質詮釋著自己的詩歌。是王維獨特成就了他,也成就了中國山水田園詩歌一派。王維已自己獨特的審美視角形成的詩風成為了中國山水田園詩派的標志。在宋代以后更是發展成為了人們公認的文學標準,對以后的歷代山水田園詩的創作都產生了極為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靜靜地,我看見一朵丹桂輕輕地墜落下來,漂浮在水光之上,滿盛了月色。銀光答答地閃,在寂靜的山林中折射著。
不知何時,清亮的的月光籠住了梢頭鳥兒的啾鳴,網住了驚嚇的撲棱聲,罩在了這山澗。
此時,漫步山野,何等的愜意!頗有“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的閑適感。
一位敦厚的老者,負著手,踱著步,準備趁這良辰美景轉上幾轉。
但,他又惟恐驚擾了山中萬物的美夢,于是,他一邊靜悄悄地走,一邊微笑著聆聽那些細微的花開花落的聲音——隨即,一行詩句涌上心間““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如此的仙境人生哪得幾回聞?唐詩宋詞的星河中,還有一顆璀璨的明珠與《鳥鳴澗》有異曲同工之妙——《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請閉上眼睛想:靜謐幽靜的環境里,詩人獨自撫琴,悠揚的琴聲顯得格外空曠、寂寥,是一種缺少了知音的孤獨。可是,那皎潔的月光卻透過層層竹梢撒到琴上與詩人相伴,這又是另一種絕美的意境。
人生當如此,夫復何求。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驀然回首那逝去的歷史長河,原來有長空皓月與它相伴,細聽著歷史溪流里每一顆水滴的聲音,細數著歷史篇章里每一個文字的意蘊,細品著歷史香爐里每一縷香煙的裊裊……
她靜靜地將自己的清輝烙如每一個人的體內,她靜靜的將自己的召喚穿進每位游子的耳中。
靜靜的明月,你清亮的月華,濃郁的鄉愁與瑰麗的歷史同在!
詩中的世界是五彩繽紛,古樸典雅的,這個神奇的詩中世界總是令我流連忘返,我對它充滿了好奇,詩所能描寫的東西有很多,沒有界限,什么都能寫,瀑布、懸崖、林間小道等等。
但在這么多東西當中,我最喜歡春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寫出了春姑娘擁有靈巧的手,風便是春的手,一動一劃一碰柳樹就被裝飾好了。
春雨也很有意思,有許多描寫它的詩句,比如說“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而這段詩是把春雨擬人化,寫它知道春天的植物生長需要雨水的滋潤,它便將下凡來,帶來了一場滋潤萬物的細雨,送來了陣陣清涼;還有“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天的到來引起了一場綿綿細雨。她伴著朦朧的天際如一根根晶瑩剔透的銀線,把春天連到了大地,把春天連到了人間。“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春天的雨是朦朧的,沒有暴風雨之前的烏云那么低沉,沒有大霧的那么迷茫,沒有閃電,也無雷聲。只是朦朧的天際迷亂著人的眼睛,只有晶瑩的露珠浸透著人的心,把春天的消息撒向人間……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寫出了春夜的寂靜,桂花在夜晚悄然無聲地慢慢凋謝,無處不讓人感到凄涼,無限的靜謐使春夜里的山更讓人覺得空空蕩蕩的。讀到“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我感覺到如月牙般的月亮升起來了,只只小鳥被皎潔的月光驚動,時不時還從深深的山澗中傳出陣陣清脆的鳥鳴,真是寧靜淡薄而富有優雅情致啊!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好日子探尋美景在泗水的湖濱,無限的風光景物煥然一新。輕易便能識得東風的妖面,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芬芳的春天,韻味十足。
春,在我的詩歌旅途中,一路伴我相隨。它對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啟蒙,我將一路走下去,直至終點。
“沙沙沙……”帶著春天的氣息,雨精靈悄悄降落大地。
我撐著一把小傘,來到幽靜的公園里。小草被春姑娘叫醒了,探出頭來,還伸了一個懶腰;雨滴在桃花上,打落了花瓣,一片片花瓣像一只只粉紅色的蝴蝶,在半空中翩翩起舞;雨滴落在小樹的葉片上,葉子變得更加翠綠了,還萌發出了新的嫩芽……整個公園變得更加春意盎然了。
一陣微風拂過,雨聲、風聲、滴水聲融合在一起,在公園里奏響了優美動聽的交響曲。我感受著大自然的美麗芬芳,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聽著奏響的動聽的音樂,聞著撲鼻而來的花朵的香氣……
春雨,使我的日記中充滿的色彩,充滿了生機。
走出美麗的公園,來到壯觀的夔門遠眺:一幅帶著春意的山水畫映入眼簾。春雨落在夔門的山上,樹葉更茂盛,更翠綠了。偶爾,有幾只小鳥在樹林間飛來飛去,它們也在感受著春雨,感受著大自然的奇妙。
夜晚,雨停了,月亮升起來了,越升越高,顯得格外優雅而又寧靜,時不時在樹林中傳來一陣陣清脆的鳥鳴聲。這不禁讓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一首詩:“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霧籠罩著夔門,微弱的燈光像一眨一眨的小眼睛,倒映在水中……
“沙沙沙……”春雨使大自然中的一切變得生機盎然,更有活力。所以我要把春雨永遠收藏在我的記憶里。
重慶奉節縣奉節縣遼寧小學六年級:柯思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 李 白
今人說
鳥飛云去,還有山。
獨坐而看不厭的,惟有眼前的這座山。
他設想山也是喜歡他的,于是,這世界就有了一些生趣。
在李白的時代,人們還有一個最后的家園,那就是大自然。歸隱就成了最后一著棋子。
這么好的退路.我們是沒有了。
所有的勝景都被貼上了商標,田園變成了商人盤中的蛋糕。
當現時的我們要遠眺一座山峰時,它的想法是不足為憑的。
人都沒了性情,還談山?
古人曰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鳥鳴澗 王 維
今人說
自然先是人閑。
人閑了,才能看得到一片靜謐至驚心動魄的美麗。
問題是現在還有誰,能聽見花葉從樹枝上飄落?能看見月亮在天幕上所做的美麗的滑行?
世界已成了一座供人們不斷索取的倉房,物質的愿望把持了脈搏的跳動,呼吸的開合只為了羅致更多的財富,猶如章魚的須髯,一扭一動都是企圖抓住什么。心靈已無力感應自然,猶如一面斑駁銹蝕的鏡子,再也不能映出七彩斑斕的世界。
當我們從古人的詩句中讀到一種美麗時,往往會有一種因為無法返回而產生的絕望,它使我們肝腸寸斷。
古人曰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譴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
――漫興(九首錄一) 杜 甫
今人說
這是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愁緒,連累到一片大好春光全成了唐突造次喧嚷煩亂的根源。
然而,我要說,都是一些閑愁呢――有閑才有愁呢!怨花開得太急躁,怨鳥叫得太嗦,怨自己的手長在腿的上頭!
現在的人,不識愁滋味。
雖然也人在旅途,逆旅無涯的胸懷已被淘金的狂熱替代,什么都難摻入,更何況那個百無一用的“愁”字?
對景傷情的契機也在消失。四季的分野已被空調替代。花兒和鳥兒成了城市櫥窗里的貨物。先得賺到了足夠的錢,才能瞻仰它們!哪里還敢責罵它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這是一首別具風格的小詩。李白以閑適如僧的筆觸,為我們描摹了一幅空靈悠遠的“看山圖”(也是一幅“看云圖”“望鳥圖”)。詩境超拔脫俗,心馳紅塵物外。宛如一扇玲瓏剔透的屏風,令人賞玩不已。
此詩一反詩人黃河入海,白波九折的氣勢,既無濃采重墨的點染,也無大筆抒情的豪邁,卻閑閑道出了一種空靈深遠的意境來。境中山形云影、鳥群人物,明澈如鏡;鏡中有鳥翅拍飛的余響,有浮云遠去的孤獨,有人情物語的禪悟。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以靜顯動。李白“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以動襯靜。
試想那鳥群自山頭飛起,“呼啦”間無影無蹤;詩人眼中鳥影消失了,周圍靜寂了;眼前只剩空山一座,孤云一朵;只剩“青云羨鳥飛”的詩人,只剩寧謐無人的一片逍遙地,只剩鳥去山空的落寞……
“閑”之一字,綴于句末,雖似輕描淡寫,實則意味雋永,余韻悠悠,具有形而上的暗示性:是啊,閑的是什么呢?是詩人?云朵?還是整個世界?或者,什么也不是。
這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或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獨處的妙處”了。
的確,人生天地間,本也如空中鳥跡,不了了之(李白浪游一生)。鳥飛了,孤云走了;碧山之上,長天無語;山頭之下,峰巒如聚。李白兀自端坐,思接汗漫。詩人物化了,如莊周夢,似蝶翩躚……
這是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美妙時刻,這是人與自然真正的對話。
如果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里的陶淵明具有一種文人的風雅,那么,敬亭山“獨與天地精神共往來”的李白也有一種道家的風流了。
“相”“兩”二字傳神寫照,天人合一;“不厭”一詞,情深意永,物我兩忘。
宋代辛棄疾“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是詞人天真的聯想,李白“相看兩不厭”是冥思獨坐時的禪思物語,是“花如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閑適;是“淡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的衷心喜悅。然,辛詞“人”尚在,李詩“人”已非(人如山態,山似人空)。
如果說“眾鳥高飛盡”時李白還在癡癡看山――望鳥――想云(“云想衣裳花想容”亦是李白佳句);那么到了“只有敬亭山”一句,就只剩今人古人共看詩仙李白了……
這就是所謂“我在樓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我”的詩境嗎?
“眾”“孤”“相”“只”四字,一氣環扣,兩兩相對。“只有”一詞,一往情深,引人遙思遠悵;山石之上,李白長袖垂地,心無所棲;只覺日長漫漫;于是“閑愛孤云靜愛僧”“身與浮云無是非”;入定坐化,似有所思,似無所思了……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是王維閑適的佳作;“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是王籍映襯的名句。其實,沒有鳥啼花落的山才是座空山呢!
錢鐘書先生在《談中國詩》一文里說:李白《獨坐敬亭山》與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兩首寫山名作最具中國文化精神。的確,李白的思想是亦儒亦道的。在進取與玩世之間,浪漫與現實之間,這首小詩不過是他人生旅途小憩時靈光片羽的閃現。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美麗的詩情蕩漾在心頭時,我又想起小時候,搬個小板凳,坐在院子里,傾聽鳥兒鳴叫的聲音。那種感覺,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舒爽和清新。
小時候的鳥鳴是清脆的。每天清晨,尤其是夏天的早晨,我都會被一陣陣鳥鳴聲叫醒。聽鳥鳴似乎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課。老家的鳥鳴總是清脆的。每次回老家,我總愛跑進麥田,風吹過麥田,掀起一層一層的波浪,好像要涌起浪花似的。那鳥也隨著麥浪此起彼伏,它們歡快的樣子真像大海上飛翔的海鷗,而那鳥鳴就是偉大的音樂家彈奏著的一首美妙的曲子,直聽得叫人心都跟著節奏跳動。鳥鳴聲是如此的悅耳,我的心被輕輕地敲碎,晶瑩的碎片撒落了,當我拾起滿地的碎片時,發覺每一片都是一個優美的音符。
而現在,鳥鳴聲早已被城市里來往的人流和嘈雜的車鳴淹沒了。惟一能夠聽到的,只是關在籠子里悲哀的鳴叫,那種自然之音,怕是再也聽不到了。我這才恍然覺察到,我失去了美妙的鳥鳴聲,失去了太多太多,失去了美好的感受。在緊張學習或快樂游玩時,我失去了內心最溫柔的一角。我發現我在慢慢融入這個社會,失去了簡單看、簡單聽的本能和那最淳樸的心。當我快樂地欣賞現代文明時,卻忘記了大自然的恩賜??鳥鳴!的確,我漸漸和它疏遠了。
偶然間,我又聽到了熟悉的鳥鳴,我承認它又喚起了我心頭最溫柔的一角。細想,為了那所謂的“大學夢”,我拋棄了童年的夢想和對家鄉的留戀,來到這充斥著鋼筋混凝土建筑的城市里,品嘗著求學生涯的酸甜苦辣。我差點連那份回憶也忘卻了,是這鳥鳴,又勾起了兒時的欣喜和依戀,我又揀起了那撒落一地的音符。
我重新坐在板凳上,像兒時一樣期待著鳥鳴。風吹過,溫柔又清涼,舒爽又清新,似乎一群鳥兒正滑過天空……
書,童年因書香而快樂!童年因為書香而精彩!
少年時期是個多夢的年齡,在夢中,我與李白、杜甫暢談詩歌,和海明威筆下的老人一起出海,和魯濱孫一起冒險;醒來后又和林黛玉一起品味紅樓之夢,和孫悟空一起去西天取經,和宋江一起劫富濟貧,一起替天行道。
書,少年因書香而快樂!少年因為書香而精彩!
當我灰心喪氣時,書告訴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于是,我有了再次拼搏的勇氣;當我與朋友惜別時,書對我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于是,我擦掉了惜別的眼淚;當我無所事事時,書告訴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于是,我又拿起了久違的課本。
書,當我灰心時給予我力量!生活因書香而精彩!
今天,我又捧起了書,我又遨游在書的海洋里:我領略到“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田園靜謐;看到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外風光;品味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望到了“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盎然生機。
書,視野因書香而拓展!生活因書香而精彩!
黃色的燈光從一所小屋里射出,在燈光下,我抽出一本書細細品味著,星星在窗外向我眨眼,書香,伴著我進入夢鄉,又邀我一起迎來清晨第一縷陽光。
書,為我插上雙翅,直上九重天;書,帶我走進理想的殿堂;書,又化作一場及時雨,滋潤了涸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