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40: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外國語學院教學工作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在學分制改革背景下,為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延邊大學從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大學初級英語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謂民族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有意借鑒。
【關鍵詞】
延邊大學;民族高校;學分制改革;英語;教改;成效
一、改革背景
2014年,延邊大學外國語學院認真學習貫徹“高教三十條”和“高教強省”文件精神,以《延邊大學關于全面提升辦學質量行動計劃》為指南,全面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學院把外語部教學團隊建設作為學院工作的重點,以教學團隊建設工作為切入點,全面推行大學外語教學模式改革,組建了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合理的7支教學團隊,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本科生教學以初級、中級、高級的基本框架進行分層教學。初級英語教學團隊實施了以專業內容為依托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針對新的學生、新的問題重新定位教學目標,探討新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外語綜合運用能力,為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
二、初級英語教學現狀調查
外語部初級英語教學團隊負責藝術、美術、體育和護理專科學生的英語教學工作。因為所學專業的特殊性,在高考招生時,他們的英語成績往往比普通類專業大學生英語成績低很多。此外,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詞匯量欠缺,英語語法知識不足,無形中導致了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必要的重視。因此造成目前大學初級英語課程教學面臨巨大挑戰。2014年9月,延邊大學開始實施完全學分制。在學分制改革下,如何提高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成為初級英語團隊教師所關注的重要問題。為了給2014級新生的英語教學提供依據,2014年4月,負責這4個學院英語教學的教師就學分制改革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與調研。對2013級護理專科的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6/%的護理專科學生高考英語成績70分以上,(15%左右在100分以上)。60%學生愿意學英語,因為有用,喜歡學。36%學生不愿意學,因為沒用,學不會,太難了。在想提高哪方面英語能力方面,95%的學生想提高口語能力,74%的學生想提高聽力,57%的學生想提高寫作方面,43%的學生想提高閱讀能力。在教材難易程度方面,81%的學生覺得《前景實用英語》難度適中,17%的學生覺得難,7%的學生覺得教材簡單。就學習內容方面,71%的學生想學和專業相關的知識,基礎知識和專業相關的知識都想學的占12%。5%的學生只想學習基礎知識。2013級部分學生認為學了快兩個學期的英語后,學習內容對英語能力提高幫助不大。聽力和口語水平有所下降,想學一些實用的知識。對2013級藝術美術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考英語成績大多數60分左右,有的班80分以下占50%多。絕大多數學生不愿意學,因為沒用,學不會,太難了,聽不懂。學生想提高口語,聽力。教材難易程度方面,大多數學生覺得《前景實用英語》難。運動訓練的大多數學生沒有參加高考,雖然學的是基礎教程,但是學生還是覺得難度大,聽不懂。學習壓力大。他們也想提高英語聽說能力。另外,大多數教師在討論中認為學生的成績主要由期末考試決定的測試評價體系缺乏合理性,每個班有20-30%的學生期末成績不及格,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績低的問題也一直以來困擾任課教師。
三、學分制改革下的英語課程改革內容
首先,選擇適合藝術、美術、體育和護理專科學生的教材。教育部2007年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在《課程要求》中,沒有針對藝術、體育類和護理專科學生做出專門規定。為實施《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們為藝術、美術學生選擇了2011年7月出版的全新的《藝術類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為體育學院學生選擇了《大學體育英語》和《運動員英語》,為護理專科的學生選擇的教材是《醫護英語》。其次,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倡導參與式教學。調整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和課程設置,在不同學院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師打破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力求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方法上,尋找學生的“興趣點”,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如笑話、影視短片、短劇表演等都是學生較為喜歡學習和參與的,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另外,為了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我們改革了評價方式,采用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模式相結合的多元評估模式。樹立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新的評價觀,將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成績分配為:平時成績占60%,期末成績僅占40%。堅持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并重,期末考試中考核常規技能(聽、讀、寫、譯)的成績與平時課內課外學習行為和能力的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模式。平時成績占60%,其中出勤10%,課堂表現10%,作業10%,測試10%,學生表演20%。學分制改革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為不同學院學生提供了適合自己的專業文化、適合自己學習特點、適合自己語言發展水平的教材,教學方法,考核方式。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用英語能力,增強學生相關的專業英語的知識。通過改革,學生的英語能力將得到相應的提高。
四、2014年初級英語團隊教學改革工作總結
2014-2015(1)學期,我們團隊認真落實了學期初制定的工作計劃。2014年10月,為了確定平時成績60%,期末成績40%怎么分配,學生表演進展情況如何等問題我們團隊召開了會議。護理專科英語老師反映,2014級護專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中,效果非常好。學生自己分組,就學生表演內容,已有部分學生上交節目單,形式有小短劇,唱歌,5-6人一組。結合專業特點,老師也建議學生可以準備醫生和護士之間對話等內容。但是其他專業英語老師反映,有關學生表演,國慶節前強調多次,但是,部分學生反映不積極,對他們來說有難度,體育教育為降低難度,選定幾篇文章讓學生讀,老師認為改革應當針對學生改,只要學生有進步,有積極性就好。為了解本學期初級團隊的教學情況,教學院長于2014年12月和我們團隊部分教師進行了座談。體育學院任課老師認為,英語教學改革非常必要,體育教材改得好,教的內容和生活相關。但是,58名同學中,英語好的同學只有3-4名。存在學生遲到、曠課等情況。老師教學生開口說,每天朗讀,還是有學生張不開嘴。下學期她將針對學生水平,打算給學生補充語法內容。美術學院一個班級58人,高考分30-40分,個別同學80-90分,2個100分。2/3同學50分以下,上課挺費勁,1/3同學能聽懂。新選用的《藝術類大學英語》內容與藝術專業相關,能拓寬學生視野。雖然課文短小精悍,但是單詞難,專有名詞多,在讀寫方面收獲有限。另外,課件內容不充分,任課教師需要自己上網找,以便增加與教學相關內容。藝術學院學生表演配音,唱歌,講笑話,讀英文詩等。但是,藝術學院一個班級52人中有10個同學未參加表演。院長要求各位任課老師要運用多種有效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通過分析2014-2015(1)學期期末成績發現,2014級藝術學院實考人數151人,不及格19人,不及格率13%。美術學院實考人數161人,不及格13人,不及格率8%。體育學院實考人數123人,不及格3人,不及格率2%。總評及格率有所提高。原因之一是改革了過去不合理的測試評價體系,過去學生的成績主要由期末考試決定,每個班有很多學生期末成績不及格。學生順利通過期末考試后,學生的自信心有所提升,同時也解決了一直以來困擾任課教師學生期末成績低的問題。2014年,初級英語教學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我們也認識到影響教學質量的各種問題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團隊教師會進一步增強責任心,提高教師使命感,加強師德,師風建設。2015年1月,舉行了外國語學院大學外語教學改革座談會,教務處對大學外語教學改革半年來取得的初步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教務處長指出,大學外語教學改革尚處在摸索階段,大學外語教學改革要注重學生的聽說能力的培養,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要將學習內容與學習興趣掛鉤,并將改革考核評價體系和方式作為下一步改革的重點。2015年我們團隊將繼續更新觀念,進一步完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積極推進教學改革,認真完成各項任務,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作者:許善玉 單位:延邊大學外國語學院外語部
【參考文獻】
[1]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J].外語界,2004(2).
關鍵詞: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作者簡介:史麗君(1977-),女,河北秦皇島人,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系,講師。(上海 201109)張俊敏(1978-),女,河北秦皇島人,秦皇島海港區教師進修學校,講師。(河北 秦皇島 066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09年上海高校選拔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項目編號:zqz09007)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5-0089-01
近年來,隨著高職教育的大力發展,高職院校的數量不斷增加,專業教師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多數的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主要有兩類人員構成:一類是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退專教師,一類是剛剛走上講臺的青年教師。這些年輕的教師作為教師主力軍活躍在教育第一線,他們勤奮上進,工作熱情很高,但教學成效還需更大的提高。隨著青年教師人數的增加,有效提高青年教師思想業務素質,盡早適應高職教育的需要這一課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一、青年教師的特點及角色轉換中存在的問題[1]
高職院校中的青年教師多數是畢業于正規高等院校的碩士研究生,他們在長期的求學生涯中接受了和專業相關的系統的知識學習和訓練,對知識系統的整體框架熟悉,但因為缺乏相關行業工作經歷,知識體系過于理論化,與專業實踐背景對接能力不足,教學過程中往往重點和難點把握不準,知識點的講解力求面面俱到,造成學生接受吃力,教師感到課時緊張的不利局面。事倍功半的后果與高職教育的辦學理念存在很大差距。
這種教學矛盾在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尤為突出。舉例來講,對很多高職生來說,高等數學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學科,因為它不能給自己的專業學習帶來即時效應,不能給自己帶來立竿見影的效益和好處;對很多教育的行政領導來說,高等數學只是專業課和實訓課的陪襯,它的好與壞不會影響學生的就業率以及學校的聲譽和招生情況。[2]在這種教學環境下,年輕的高數教師往往也會感到茫然,看不到高等數學在高職教育中的價值和正確地位。
此外,因為剛剛從高等院校畢業,大多數年輕教師對高職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特點缺乏基本認識,對教育部2006年16號文件的精神領會不深,更談不上對高職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所有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教學過程和效果。
二、有效提高青年基礎課教師教學能力的方法
1.加強崗前培訓
為了使剛剛走上教師崗位的青年教師快速適應崗位要求,很多高職院校專門對新教師開展了崗前培訓。通過學習,青年教師能夠提前了解高職學生文化基礎總體比較薄弱,成績差異性比較大的學情特點;[3]了解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因與本科類院校無緣,具有較強的自卑心理,做事缺乏自信的心理特征;了解許多高職學生缺乏遠大的理想抱負以及克服困難的毅力,對自我要求不嚴格,缺乏責任感,自律意識差的行為特點;了解到他們作為90后大學生,[4]自我意識增強,過于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合作精神的意識形態特點等。有了對學情的了解和認知,青年教師在關于教育部2006年16號文件的學習中才會有深刻的理解和共鳴,才能樹立以學生為本位,尊重主體性、承認差異性、關注發展性、鼓勵創造性的學生觀。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青年教師就能夠本著理解、友善、尊重的態度,與學生平等交往,耐心引導,避免在言談舉止中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能夠認識到賞識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教師要不失時機給予賞識,逐步打消學生的自卑感,鼓勵他們學習。只有對高職教育理念真正理解,青年教師才會樹立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終身教育理念;才能結合市場需求和崗位需要展開教學工作。
2.以老帶新培養方式的推行及優勢[5]
實踐證明,一種有效的青年教師培養方式,就是通過“以老帶新,一幫一結對”方式給予青年教師全方位的指導,幫助青年教師盡快適應公共基礎課教師角色,提高教學質量。具體實施起來,就是每一位青年教師都和一位業務過硬的老教師結成對子,通過相互聽課,相互評課,不斷探討,使青年教師在老教師手把手的指導下,達到迅速掌握教學技能、提高業務水平的目的。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種培養方式很容易受到青年教師的青睞,原因在于“一幫一結對”方式確實讓青年教師受益匪淺。
第一,老教師們大都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6]孔子在《論語.子路》篇中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陶行知也曾指出:“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之自重。”教師要自敬自重,就必須認真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所謂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為人師表,就是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成為學生的榜樣,成為“直觀的教科書”。青年教師不僅要重視自身業務能力的提高,更要關注道德面貌和世界觀等方面的提高、發展,并嚴格要求自己。
第二,老教師們大都敬崗愛生,熱愛高職教育事業。高職院校的學生,多數基礎課功底不高,學習興趣不濃,但老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都能投入極大的熱情去感染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論對待什么樣水平,什么樣性格的學生,老教師大都極具愛心和耐心,悉心指導,鼓勵進步,一視同仁。所謂干一行,愛一行,老教師通過行動對學生表現出的親近、理解和期望向學生傳遞了愛的信號。教師給予學生的愛,不僅會使學生對教師的態度取得一種肯定體驗,而且會使他們獲得自我肯定的自信心,這正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心理前提。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是師生之間感情的橋梁,通過這座橋,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學生的脈搏,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作為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就要正視學生的實際學情,對學生充滿信心,只要找到讓學生學的方法,學生一定會有進步。
第三,針對高職院校學生水平和學習習慣差異很大這一學情,幾乎每一位基礎課老教師都在采用“分層次教學法”。[7]即在同一班級教學中,教師根據兩套不同的教學目標向全體學生進行同步教學,課堂講解提問分層次、布置課堂練習和課外作業分層次。這種個性化的教學和輔導方法,雖然增加了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的壓力,但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提高,差生防差,優生更優,有利于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因此得到學生的普遍認可。
第四,老教師們能夠帶動青年教師一起進行科研活動,所謂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科研能力的提升無疑會極大地促動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
總之,“一幫一結對”方式使得青年教師有機會在老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教學能力迅速提高。
3.基礎課教師也應該是“雙師型”[8]
通常,“雙師型”教師是指既能講授專業理論課,又有一定實踐經驗(即具有所教專業相關的社會職業崗位經歷、資格或能力)的教師。作為一名青年基礎課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具有“雙師型”教師的意識,即對其所授學生的專業背景和相對應的行業動態要有所掌握,并能將所教基礎課中和行業相關的應用性技能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很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要做到這一點,需要青年基礎課教師明確公共基礎課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樹立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把基礎課的教學和專業課相結合,真正貫徹“以應用為目的,以夠用為尺度”的原則,在保證學科自身科學性的前提下,盡量將教授的基礎知識和學生的專業背景相結合,旨在提高學生對方法的應用能力。這樣,既能切實地做到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服務,又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機制保障
“以老帶新,一幫一結對”的青年教師培養模式要堅持下去,不僅需要各教研室組織,更需要院系的關注與扶持。一方面,學院要遵從事物發展的規律,對青年教師的成長始終堅持扶持和鼓勵為主的原則,鼓勵青年教師加強主觀學習的能動性,讓青年教師在完全放松的狀態下學習工作,從備、教、改、輔、考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全方位提高自己,最終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另外一方面,院里應當定期追蹤調查,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進程。這也必將會給青年教師帶來很大的學習動力。
當然,學院可以組織優秀課程教學評選活動。借此平臺,青年教師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學技能和特長,交流切磋,相互提高;有條件的學院也可以把青年教師送到國外去進修培訓或到兄弟院校交流學習;在職稱評定上,對教學科研成果特別優秀的教師,可以破格晉級職稱,工資待遇上拉大差距。這都有利于廣大青年教師的進步和提高。
參考文獻:
[1]羅清平,劉瓔婷.淺談高職院校新教師角色的轉換[J].醫學教育,2011,(15).
[2]李迎春.從數學的特點來談高職高等數學的重要性[J].新課程(教師版),2011,(3).
[3]崔鐵根.對高職學生的學情調查及教育策略初探[J].山西教育學院學報,2001,(2).
[4]杜國青.90后高職學生學習狀況探討[J].科技信息,2011,(20).
[5]燕山大學外國語學院.以老帶新教師培養工作計劃[EB/OL].foreign.ysu.省略/Germ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0,2005-10-30.
[6]曹常青.論高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EB/OL].省略/gjyjs/news_center_zs.asp?ID=79,2011-06-10.